茶园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5 13:17:54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lsf8”为你整理了这篇茶科所2020年工作总结与2021年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工作

2020年以来,我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县委组织部党建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切实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一是抓好党员队伍管理。及时按程序完成2位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同时,做好机关和茶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二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严格落实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突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对党员干部的人文关怀,着力提升党员爱国家爱单位爱家庭和努力干事创业的激情。三是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在茶叶科研、茶菊产业发展、品牌宣传上挖掘和树立党员先锋典型;鼓励和支持开展以党建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科研进步的事例进行大力宣传。四是从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重点加强考勤、请销假、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制度执行。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纪条例》,提高干部队伍遵规遵纪意识,贯彻学习五中全会公报,理会中央对农村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更加细致的工作部署助力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二)脱贫攻坚

1.产业扶贫。

一是结合我县多种形式发展茶园基地,推动出台了工作意见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栽种茶叶,增加政策性直补收入和后期的鲜叶产出收入。二是持续开展了茶(菊)企业规范化建设,支持茶(菊)加工企业就近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帮助贫困户实现劳务增收。继续组织全县茶(菊)企开展社会帮扶,为贫困户捐资捐物。三是根据县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好新型茶业经营主体、产业直补和“一领办三参与”基地项目建设,相关核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四是协助江西省现代茶叶技术体系在我县开展对接帮扶,提升茶叶科研水平和对外影响。五是组织企业对接国家823平台、江西省扶贫专馆以及修水扶贫商城等线上扶贫商城,组织企业参与北京消费扶贫、南昌消费扶贫展、修水消费扶贫展和入驻修水消费扶贫超市和扶贫专柜,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到消费扶贫事业中。

2.驻村帮扶。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下,修水茶科所党委对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以扶贫工作为第一要务,做到“主要领导统揽、分管领导主抓、班子密切配合、干部倾心帮扶”。全所上下团结一致,克服业务工作量大、人员编制少的困难,先后对水源乡中塅村、西港镇佛坳村、漫江乡牌坊村(其中中塅为贫困村,佛坳和牌坊为非贫困村)派驻了三个驻村帮扶工作组。所长万亚军担任漫江乡大源村“大村长”,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水源乡南边村、北岭村30余户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组成立之后,由分管扶贫工作的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徐天星同志负总责,分别在各自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三)茶(菊)产业规模的发展

五年来,我所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茶叶,深度发展蚕桑,保护发展林业,审慎发展畜牧业”的战略决策,围绕全县茶园面积20万亩,茶业综合产值40亿元,茶叶总产量60万担,“宁红茶”品牌价值80亿元的目标,全力推进我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指导和集中培训,扎实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种植和一般农户利用空闲土地集约发展、林茶套种综合发展相结合,不断扩大和稳固茶业发展基地基础。五年来,2016年茶叶种植面积16.2万亩,产茶0.8万吨,综合产值约16亿元;2017年茶叶种植面积17.4万亩,产茶0.96万吨,综合产值约21亿元;2018年茶叶种植面积18万亩,产茶1.02万吨,综合产值约23亿元;2019年茶叶种植面积18.78万亩,产茶1万吨,综合产值约21亿元;2020年已完成新扩低改茶园1.2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9.5万亩,已产茶约1.05万吨,综合产值约21亿元;菊花种植面积约2.2万亩,目前长势良好。

(四)茶(菊)品牌的提升

近年来,我县“宁红茶”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重大茶事活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了“宁红杯”全国手工红茶制作大赛,今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江西赛区初赛在我县举行,我县宁红工匠胡淑林以精湛的工艺获得第二名代表全省参加全国竞赛。2018年,江西省宁红集团成功签约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茶叶和第18届亚运会官方支持合作伙伴,2019年江西省宁红集团签约成为北京世园会首批商业服务保障签约企业,宁红茶成为2019年北京世园会指定用茶,宁红茶品牌专卖店入驻北京园博会。二是在江西农业农村厅的领导下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全国重要城市举办的茶博会,并获得各类奖项,市场开拓稳步推进。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宁红品牌,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扩大“宁红”品牌的知名度,近几年先后在江西南昌高铁站,南昌机场以及九江铜锣湾广场(庐山旅游游客集散中心)等地成立了“宁红”专属分支机构,并不定期在其户外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栏;修水县枫露茶叶有限公司近年来年在CCTV13套天气预报投放半年(每天两次),“梁天柱宁红茶” 冠名厦门至重庆、南昌至兰州、沈阳至苍南高铁、昌吉赣高铁,昌九高铁沿线高铁站候车大厅、进出站口灯箱广告,昌樟高速公路高炮昌北国际机场电子显示屏投放梁天柱牌宁红茶广告。宁红责任有限公司“漫江红”宁红茶冠名南昌到上海、北京高铁车身及头巾广告,济南到青岛高铁头巾广告,冠名南昌地铁1号线,投放10个站地铁广告,在南昌红谷中大道与红谷隧道交汇处洪城时代广场投放LED 广告及绿地双子塔LED广告,在九江市投放300多个电梯广告。四是我所加强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联系,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修水县茶文化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合作协议。五是为加大宁红茶品牌的推广力度,做大做强宁红茶品牌,我所大力整合县内外资产资源,以茶博馆为核心,2019年7月建设了宁红茶品牌推广中心,目前已有12家市级龙头茶(菊)企业入驻,同时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汕头等外埠商会设立了品牌推广中心。通过多方举措,“宁红茶”品牌价值评估指标逐年上升,到2020年,宁红茶品牌价值16.82亿元。

(五)科研基础的提升

1.茶园高效水肥管理试验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连续三年试验,初步掌握了高效施肥、微耕除草、生物有机肥应用等技术要点,相关操作规程正在制订。

2.茶树良种选育进展顺利。成功对首批标记的100多个单株进行了茶样的感官审评与成分分析,筛选出优良单株35份,正在进行扦插。

3.标准制定工作基本完成。《修水宁红茶》《修水宁红茶种植技术规程》《修水宁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文本已全面完成,即将进行评审。

4.科研平台作用发挥明显。宁红科技小院持续开展宁红茶香气、滋味分析,寻找宁红茶特优品质因子,为工艺改进提出了有效方案;联合开展了良种茶苗繁育工厂建设和无土化良种插杆繁育试验。宁红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发展至21家,共享了多项茶叶生产关键技术和科技资源,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5.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已完成宁红茶良种繁育园、连体大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叶龙品种示范园。何市乡村振兴示范中心建设已完成宁红茶生态种植示范基地、“两茶”套种示范基地、初制厂建设,农业科技展示馆主体工程已开工动土。

一年来,我所各项工作总体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科研成果转化缓慢、“宁红茶”市场占有率提高还不明显等。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要持之以恒推动既定措施的落实。

(六)其他事项

全面正式启动《修水茶志》编撰工作,由县茶叶协会牵头收集资料执稿。茶志以修水茶产业曲折辉煌发展史和悠久厚重的茶文化为背景,其内容将贯穿古今茶史,涵盖诸多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环境条件、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贸易、代用茶、茶品牌、产业管理和科研教育、茶文化、人物、论文选集等各个方面。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的工作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建引领茶产业发展为抓手,持续加强“宁红茶”品牌建设;统筹推进茶业科研与茶产业发展;突出重点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设。

1.抓好党建引领。开展好建党100周年纪念庆祝活动,以党建引领科技兴茶、品牌建设、茶业发展,坚持贯彻落实基层党建“三化”工作,完成好党员教育、党员发展、党员培训等基层党建任务。

2.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茶业富民兴县为抓手,统筹巩固各帮扶村脱贫攻坚、茶业扶贫和茶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茶产业做强做大。

3.抓好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多种形式扩茶,坚持大小规模协同发展、产业与绿化融合发展、利用空闲土地集约发展、林茶套种综合发展相结合,不断扩大和稳固茶业发展基地基础。加强茶园基地管理,推广茶园机械使用,注重防护体系建设,提高茶园鲜叶的产量和质量。建设好“宁红茶”产供销联盟,组织好“宁红茶”对外推介,大力提升我县中低档干毛茶销售。

4.抓好品牌影响提升。以修水县宁红茶品牌推广中心为依托,继续在外埠商会拓展宁红茶品牌推广中心,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举办一次以上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宁红茶品牌宣传推介活动,继续组织企业参与年度重点茶事活动,支持企业投入户外广告等。

5.抓好基础科研提挡。完成“宁红茶”产品标准制订,完成在研课题结题,加快推进宁州群体种选育,推进“大叶龙”品种注册和繁育。

6.抓好园区建设跨步。加快和提升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研平台建设,搭建起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特派员协调创新平台等科技服务体系框架。加快“宁红茶新天地”、“祈福工艺”、“双井星创天地”等双创服务平台和良塘电商服务中心建设。严格按照《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推进项目建设,如期完成园区建设任务。

7.抓好其它工作。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能力与形象;加强生态园区环境和秩序管理,提升单位办公环境和形象;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持增值,提高资产收益;抓好综治、信访、精神文明、节约型机关创建、老干、妇女等工作任务。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2

2018年,平江县安定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借助供销改革春风,积极推进我地茶叶产业发展,引导茶农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经过联合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科技培训,提升茶农素质

随着欧盟对茶叶农残的检测范围幅度扩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提高,联合社认为只有提高科技意识,加快有机茶、无公害茶的种植,提高采摘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经营运作中处于主动地位。为此,联合社虽处于起步困难的时期,仍聘请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一是选派代表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2018年11月组织成员参加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种植与加工生产培训会议,系统学习现代化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二是对茶农进行茶树种植、茶园施肥、鲜叶采摘、茶叶加工等技术指导;三是就茶叶发生病虫害如何防治,开展技术培训。2018年共开展培训学习480人(次),相关费用开支10万余元。

(二)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潜力

联合社成立初期,成员共有茶园面积1.5万亩,茶叶初制厂20余个,很多茶园仍处于粗放式管理,很多很多设备和厂房已老化淘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为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联合社共投资30余万元对成员单位进行茶园改造,改良茶叶品种。共引进种植安吉白茶700多亩,优质良种茶黄金茶500多亩。目前,茶园改造已初见成效。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对10个茶厂的厂房和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从而改善了加工环境,也提高了产品质量。

(三)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品牌形象

联合社的组建旨在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拉动茶叶从产前到产中、产后的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的纵向合作,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有计划、有规模的组织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从而,产品销售渠道是否顺畅,销售的好与差,是整个业务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年来,我们在营销上不等客上门,主动出击。在充分调查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组织营销人员到全国各地跑市场、找信息、要订单。在广东、上海、北京、湖南等地设立销售点。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组织。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并有部分产品出口。通过努力,共实现生产、销售茶叶1800余吨。产值和产量较以往分散性经营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扩大生产销售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联合社成员参加茶叶展览会、博览会等各类大型茶事活动。借助各展会的舞台,将联合社旗下优质茶叶、名品茶叶以及安定茶叶的文化和历史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国内外品茶、爱茶和好茶人士的眼前。5月份在岳阳举行的2018年全国黄茶斗茶大赛暨岳阳茶叶博览会组委会上,参赛的合作社成员共获得1个特别金奖,2个金奖,2个银奖。荣誉的获得,既是对联合社产品品质的认可,也是对联合社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鞭策和鼓励。

(四)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联合社根据《章程》选举并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了健全财务制度,实行统一收购鲜叶,统一加工产品,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规范化的管理,让企业创收增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入社农户的收入,通过订单帮扶、劳动投入等方式,为周边农户实现人均年增收800元左右。

二、存在问题

1、基地标准栽培技术示范范围小,有待推广。

2、种植加工技术落后,产品价值提升不高,有待加强培训。

3、产品市场份额小,有待加强市场培植,加快电商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

4、资金困难,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有待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科技信息、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1、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潜力

一是加强“三品”认证,提高茶叶品质;二是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单产;三是做好良种繁育和推广;四是对现有加工设施进行清洁化改造。

2、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品牌培育

积极响应岳阳市委市政府号召,以发展岳阳黄茶品牌战略为契机,按照一年探索,两年成型,五年成业总体目标,以抓实五个统一规范(规范种植管理、规范采摘加工、规范质量标准、规范品牌包装、规范等级体系)。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增强品牌创建力。同时,致力于2018年注册成功的联合社统一商标品牌“沁壶春”品牌的培育与推广,三年内力争创建部级品牌。

3、拓展营销渠道,发力电商平台

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安定茶叶历史渊源、品质特点和独特风味,组织成员单位参加国内外各种茶事活动,健全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拓展市场销售空间。借助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全渠道运营模式。

4、结合旅游特色,打造茶旅文化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教学;校园文化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4结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的超越物质价值的文化财富,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面对当前育人工作的基本需要,以茶文化为特色向学生展示丰富文化内涵,不但可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能够发挥审美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茶文化存在的文化建设优势,高校需要在茶文化教育中,增添更多校园文化特色课程,并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促进文化知识和内涵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促进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达成。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72

1 茶树害虫的种类

茶树害虫会对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降低了茶叶的品质。茶树害虫主要包括:吸汁类。害虫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长白蚧、黑刺粉、绿盲蝽、蛇眼等;食叶类。害虫主要有茶尺蠖、茶蚕、茶毛x、茶白毒蛾、茶黑毒蛾、扁刺蛾茶等;钻蛀类。害虫主要有茶枝镰蛾、茶天牛、茶枝木蠹蛾等;地下害虫。害虫主要包括大蟋蟀、蛴螬等。

2 茶树病害的种类

通过对茶树病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存在的茶树病害共有40余种,对茶树的正常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主要的茶树病害共有如下几种:叶部病害。主要包括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茶树日灼病;枝干病害。主要包括地衣、茶膏药病、菟丝子等;根部病害。主要包括茶苗白绢病、茶树根腐病类、茶苗根结线虫病等。

3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

为了确保茶园生态环境的平衡性,需要做好茶园生物群落的保护工作,确保生物群落结构的合理性,使茶园内部的生态环境能够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需要为害虫的天敌种群制造繁殖场地和栖息场地,降低害虫总量。

3.1.2 做好茶园修剪及清园工作

需要了解茶园内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生物习性,在越冬前做好茶园修剪和清理工作。清理掉茶园内残留的插根和土中的蛹茧,将其用土盖上。并且还需要做好封园工作,在封园时主要是运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进行封园,能够在根源上减少害虫的进入,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繁衍和发展。通过对冬季前做好茶园修剪及清园工作进行分析可知,病害率会下降58.5%.除了要做好茶园修剪工作之外,还需要确保茶园内良好的通风和透光,对害虫的卵叶进行剪除,带出茶园,并进行销毁处理。

3.1.3 加大栽培管理力度

要求做好茶树的施肥管理工作,采用采养结合的形式,需要合理进行施肥,做好病虫害的根除和管理。要结合茶树的长势情况,带走新稍上的卵,剪除病虫害的枝叶,降低害虫的基数。还需要加大施肥的力度,增加磷钾肥的施肥率,提高茶树的抗性。

3.2 生物防治技术

3.2.1 运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

在运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时,需要了解茶树病虫害的种类,结合受害的具体情况,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捕食螨和寄生蜂等都是茶园害虫的天敌,将其放养到茶园内,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的数量。例如,缨小蜂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寄生蜂如赤眼蜂可防治茶小卷叶蛾。

3.2.2 应用植物园源和生物源制剂防治病虫害

采用该种方法实现了对以菌治虫原理的充分利用,能够达到以菌治病的防控效果。主要是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乙基多杀菌素、韦伯虫座孢菌等老控制病虫害。

3.2.3 在茶林中养鹅和养鸡

在茶园中大量饲养鹅和鸡,对制约病虫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鹅和鸡的数量需要控制在667m2的茶园25~30只的概率。不能过多和过少,需要给鹅和鸡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如果茶园的面积过大,需要做好茶园的分区管理工作,分区的面积需要集中在每2000~3000m2为一个种植区。并且还需要做好鹅和鸡的饲养工作。在茶林内设置饮水点,采取四周饲喂的形式,给鹅和鸡充足的活动空间。在晚上时也需要做好饲喂工作,需要给鹅和鸡建造居住场所,减少鹅、鸡丢失所造成的损失。

3.3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指从生理学或生态学角度,利用光、热、颜色、温度、声波、放射线等各种物理因子防治害虫的技术。通常用于茶园病虫害的物理方法有人工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杀、色板诱杀、异性诱杀等。

3.3.1 人工捕杀或摘除

这种方法用于害虫发生规模不大而集中,或仍发生面积大但零星分散,难以采用其他防治方法时。主要是针对那些体形较大、行动迟缓、容易发现、易手捕捉或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鱼蝶毛虫、茶蓑蛾、茶丽纹象甲等,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如茶尺蠖等具有假死性习性的害虫,通常运用振动茶树的方法进行,在茶树下用器具盛接,捕集后集中杀灭。对钻蛀性害虫,如茶稍蛾、茶堆砂蛀蛾等,用铁丝插入蛀孔予以刺死。

3.3.2 色板诱杀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5

一、正确认识龙顶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地位和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正确认识龙顶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地位。我县具有“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之称,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茶叶产业增加值已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导下,大力实施名茶品牌战略,茶叶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至今,龙顶茶已累计获得了41次省部级以上奖项,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并批量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总体上呈供不应求的态势。

2、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是带动农业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我县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是生产名优茶、有机绿色茶的理想之地。近几年来,龙顶名茶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茶叶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总量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带来的茶农经济效益低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出问题。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水平,带动农业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茶产业化发展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全国名茶种类达数千种之多,名优茶也不乏其数,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时,一些国家“绿色壁垒”的设置,给名茶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龙顶茶作为中国名茶的新秀,只有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重视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才能提高龙顶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加快茶产业化发展是实现生态经济强县的重要举措。发展茶叶产业是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是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践证明,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为实现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经济支撑。

二、明确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3、总体发展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战略,按照“培植一片高效茶园,营建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一个绿色银行”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入实施龙顶名茶品牌战略,以规划为龙头,建设茶叶良种繁育、质量安全、市场流通和政策保障四大体系,延伸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国际知名品牌,实现我县茶叶产业由注重面积的扩张向注重面积与优质、高产、高效相结合转变,由千家万户自然经营向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转变。

4、主要目标任务。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到年,使我县成为浙江茶叶经济强县;到年,使“龙顶”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力争使龙顶茶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为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积极改种、改造低产茶园,力争在近3年内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含改种换植面积)3万亩(即年新发展6000亩,年新发展9000亩,年新发展15000亩);到年,骨干茶园总面积突破9万亩,名优茶产量达2100吨,产值超4亿元;到年,骨干茶园达12万亩,名优茶达3500吨,产值超6亿元。

三、建立茶园流转机制,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

5、推进茶园流转。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茶园合理流转,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以标准化茶园建设等项目为载体,加强茶园的基础设施和观光茶园建设,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示范茶园。

6、改良、新建一批高标准茶园。要采取有效措施淘汰一批杂种无效、低产低质茶园;用先进适用的手段,改良一批低产茶园;用科技育茶的方法,发展一批品种优良的茶园;按照面向世界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与国际产业发展接轨的高产高效的新型茶园,使全县良种茶园覆盖率达到64%以上。

7、培育发展系列产品,建设多品种茶园。要根据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管理水平等要求,主动调整品种结构。在巩固龙顶名茶为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黄金茶、杜仲茶、苦丁茶、金银花茶等茶种的种植面积,形成以龙顶名茶为主,多类茶共同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

8、依托龙顶名茶协会,以“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管理和服务体系。茶叶生产重点乡镇,要积极培育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茶农的组织化水平。

五、实施名茶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宣传与管理

9、继续开展品牌宣传促销活动,大力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选择适当新闻媒体或报刊杂志等进行广告宣传,扩大龙顶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针对性地组织龙头企业、茶叶协会和农民大户参加区域性茶叶博览会和农产品交易会;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适时到各地举办各类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规范龙顶名茶市场,提高辐射力。并以龙顶名茶市场为龙头,按照巩固华东,挺进北方,突破北京,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方针,逐步建立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不断壮大茶叶营销队伍,在大中城市设立茶叶营销窗口,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10、切实加强品牌管理和保护。统筹大品牌与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执行《龙顶名茶商标包装物管理办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茶叶产品,坚决制止茶叶掺杂使假等行为,加大维护品牌的执法力度。以“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为原则,按照《龙顶茶省级地方标准》和《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的要求,加快推行准入制度,有效防止个别经营户、企业的短期行为和劣质茶叶进入市场。建立源头追溯机制,在茶园管理以及收购、验收、储存、运输和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建立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全县茶园进行登记、建档、立牌,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诚信档案,有效控制茶叶生产源头。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做好原产地标记的使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原产地标记在品牌保护、产品升值和包装物管理中的作用,为品牌管理打开新局面。

11、实施“放心茶”工程,进一步加强茶叶卫生质量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环境卫生监测和上市茶叶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防止生产污染,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卫生质量安全水平。

六、建立奖励基金,加快产业发展

12、完善奖励扶持政策,提高茶农生产积极性。县政府建立奖励基金,年,县财政根据规划要求,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发展茶园进行一定奖励补助。旱田旱地连片10亩以上的为一片,每片补助2000元;坡度在25度以下山地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为一片,每片补助10000元。

13、制订单项考核奖励机制,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到年止,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对茶叶生产工作先进乡(镇)、部门以及名茶协会等组织进行专项奖励。对完成指定任务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

14、培育龙头企业。树立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的思想,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建立完善茶叶龙头企业奖励政策,形成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和生产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和县外资金投资茶产业。

七、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推广与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

15、集聚人才,用好人才。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制定有利于茶叶经济发展和专业技术人才聚合的发展战略。制定培训计划,充分整合资源,大力培养从事种植、采摘、炒制、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各种专业人才;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的机制和体制,营造能使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形成人才的柔性流动,使茶叶经济的发展后继有人。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调整充实县特产局、茶叶协会等单位的技术力量。

16、加强生产服务和科技指导。实施科技兴茶战略,着力提升茶叶品质,大力推广“名、优、新、早”茶。茶叶生产管理部门要努力做好规划落实、种苗供应、茶园培育、鲜叶采摘、成品加工、质量检测、市场销售等服务工作;大力推广茶园高产栽培等适用技术,实行精耕细作,提倡集约经营,提高茶园的科技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做好苗木的自繁自育工作,加快培植苗木产业。

17、强化科技对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支撑。要以科技为动力,以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推广、名优茶采摘和加工、有机茶开发和新品种选育为重点,加快茶叶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茶叶生产大户和龙头企业逐步推行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和机制名优茶。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在巩固提升传统茶类的同时,积极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工业品等新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八、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茶文化产业

18、加快开发茶文化项目,弘扬龙顶茶文化。充分挖掘、收集和整理古朴浓郁的民间茶艺、茶历史、茶诗词、茶名人、茶具等,并结合利用现代的茶园、茶厂、茶店、茶馆、茶叶公司、茶叶市场等载体,使之成为茶叶经济的特色项目;鼓励、吸引县内外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茶文化项目,在土地规划、项目审批、资金扶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特别是在钱江源森林公园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山风景区及龙顶茶发源地大龙山,以及205国道沿线要建设一批集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为一体的观光休闲茶园。

19、加快培育群众性茶文化。充分利用职校等阵地加强对茶知识的培训、教育、普及,营造全社会学习茶文化的良好氛围。借鉴旅游饭店评星机制,对茶馆、茶楼等茶文化载体开展评星活动,促其上档次,上台阶。

九、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6

夜幕低垂,霍益民催着司机开车上路了,他要到合作社的茶农那里听一听采摘的准备情况。苏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有规模的苏茶基地有20多家,110户农户,共有茶园5千多亩,茶农分散在四面八方,霍益民的汽车也就在山沟里一连好几天,每天起早摸黑,兜了一圈又一圈。汽车的后备厢里放着他的几套衣服,有会见客户穿的西装,有到茶园干体力活的工作服……

拳拳“苏茶”情

霍益民自从干起了茶叶这一行,心里就有一个愿望:一定要打响溧阳,乃至江苏茶业的品牌。长期以来,在茶叶市场上,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浙江、福建、云南的茶叶大品牌耳熟能详,能叫出好几个:“龙井”、“铁观音”、“普洱”……这些品牌已经跳出区域,走向全国,乃至饮誉海外。江苏是我国的“绿茶之乡”,溧阳是江苏的重要的产茶地。江苏的茶叶品牌有好多个,小而分散,其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几个大品牌,作为江苏的一位茶人,心中怎不感慨万分!

江苏也要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霍益民给自己添加压力。他想得很多很远,一谈到江苏要打造自己有影响力的品牌,就会慷慨激昂,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江苏所有茶人的社会责任啊!“兄弟地区联手打品牌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江苏的茶人应该跳出地域的藩篱,联手打响江苏的大品牌品牌,有了自己的强势品牌,何愁江苏的茶叶在市场上没有强大的竞争力!”霍益民对记者说。

2003年,对霍益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年。他好不容易,终于正式注册了“幽香苏茶”商标,简称“苏茶”,虽然听来还觉得有些别扭,但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霍益民心中很明白。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幽香苏茶”已经名扬大江南北,进入北京、上海、江苏等大中城市市场。客户到溧阳,就指明要“苏茶”。3月底,记者在该公司采访时,就看到一拨拨前来要货的经销商,他们盯着霍益民要茶叶,至于电话要货的则更让霍总应接不暇。霍益民心里明白,来的都是客。但由于采摘加工才开始没多少天,供不应求呀,他就只能像天女散花一样,各地都先发一点货。可见“苏茶”现在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匠心建“苏园”

凡是到过古城苏州的人,无不对粉墙黛瓦、精致典雅的园林发出内心的赞叹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霍益民也不例外。如今,在溧阳市著名风景区天目湖畔也有了一座像苏州一样的园林,这便是“苏园”,这是霍益民的匠心之作,从破土动工到竣工开园,历时一年半时间,他投入了2000万元资金。至于取名“苏园”,你可以去联想,她是像苏州园林一样的园子,也可以说是江苏的一个园子。

“苏园”的建设也是一个机遇。原来霍益民在天目湖畔有一处接待客户的场所,后来那里要建溧阳国际茶文化广场,就被置换到现在的地方。既然要另起炉灶,何不好好设计一下。霍益民请来了有关方面的建筑专家和文化界人士,听取意见,请他们出谋划策,拿出了一个整体的规划,做一个体现江南特色的建筑精品。在后来的一年半时间里,霍益民既要管理合作社的事,又要关心“苏园”的建设,可谓天天从鸡叫一直忙到鬼叫。如今,“苏园”已屹立在天目湖畔,这座集茶叶加工、茶文化培训、茶膳、茶艺表演等于一体的会所,位于天目湖下游的沙溪河畔,北路临水,依村傍河,占地25亩。她的建筑风貌充分展示了江南的灵秀雅致,宛若阿娜多姿的仙女,与景色如画的天目湖朝夕相伴。

当你来到“苏园”,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8块高3米多的风景墙,墙上画有简洁明了的图画,展示了乌龙茶冲沏的全过程。风景墙下,石径逶迤,两旁遍栽石楠、龟甲冬青、红花继木、杜鹃等各类花木,洋溢着春的气息。

前行数步,便是正门,砖洗的门框上方是国内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园名:“苏园”,字体遒劲有力。

正门,有人给苏园写了副198字的长联:

上联是:何人出的妙语,两湖比作天目,荡荡清风,润泽十里湖光山色,绵绵季雨,渲染九重翠障青屏;含烟波浩渺之势,隐淡妆浓抹之美,结环拱珠帘之局;看春华漫漫,夏荷田田,秋果硕硕,冬雪莹莹。更是茶乡水甜鱼头鲜,三绝名冠天下!此情此景,谁不魂牵梦绕。

下联是:哪个得来奇思,一年修成苏园,习习竹影,掩隐九曲廊柱亭台,历历琼枝,点睛四隅飞檐俏壁;待野鹤闲云的人,求雅逸高洁之情,觅拿云摘星的志;听水流潺潺,风过喁喁,雁行凄凄,莺啼落落。尤其破壳饮露茶膳宴,茗品誉达三江,所见所闻,我都心醉神迷。

入正门,便展示接待大厅。正中便见被誉为“茶神”的陆羽的塑像,神情悠闲自得,举杯品茗,若有所思,栩栩如生。在陆羽的《茶经》里就有常州、溧阳一带盛产茶叶的记载。大厅两旁都置有大张的台凳,台上有一茶船,用紫檀木制成,壶盅置其上。旁有陶质的茶罐、玲珑的玩石、雅致的盆景等小摆设。客人刚一坐下,便有接待员向你行鞠躬礼、伸掌礼、寓意礼,表示对宾客的尊敬,给你端上一杯热腾腾的新茶;霍总在茶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常常为客人亲自煮水、冲沏茶水,他那高超的冲泡技术,让你妙不可言。在此端盅品茶,别有情趣,回味无穷。两旁靠墙的柜架上琳琅满目,展示着各种包装精美的苏茶样品,任客户选样。

苏园的建筑面积目为2000多平方米,内分三部分:苏茶苑、幽香居和禅茶院。苏茶苑主要是公司生产生活、茶文化培训场所,有“集膳堂”(茶餐饮)、“百鸣堂”(茶文化培训中心)、“苏茶观止”(茶业生产观光)和“栖霞斋”(客居)等组成。记者在”苏茶观止”看到,车间里加工茶叶的烘架上,铺放着的茶叶鲜嫩碧绿,十分可爱,散发出沁人的幽香。霍总告诉记者:“今年的春茶采摘推迟了时间,但质量一点也不比往年差,春茶销量将比去年增长20%―30%。”

幽香居是宾客们歇息居住的地方,分“抚云”、“听雨”、“临风”、“含露”、“飞雪”、“裹雾”六个单元,客房内陈设一应俱全。百鸣堂则是进行茶文化培训的地方。去年11月,有无锡吴学研究会主办和中国传统技术研究会、日本技术史教育学会、溧阳市幽香苏茶有限公司、无锡吴文化公园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传统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无锡和溧阳举行,来自中日两国的专家、教授饶有兴味地到苏园参观,并进行了中日茶艺茶道表演,嘉宾们对苏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年2月底,工商、计量、农林等部门的专家在苏园为以溧阳为主的近60家茶厂的有关人员举办了茶叶知识讲座。今年3月,在这里还举办了部级茶艺师培训班,有关方面向培训人员颁发了国家劳动保障部的证书。

霍总向记者介绍:规划中的禅茶园占地近六亩,它将成为苏园的文化主体,集江南各大园林的风格,不久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梦牵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人类的一大物质财富。如今,茶已不仅仅作为一种饮料,还成了举国之饮。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饮茶的习俗在我国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茶与诗、书、画结缘,与文人结缘,茶文化中的核心茶学、茶艺、茶道,如清风明月,格调高雅,渊博而精深。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益民心中的苏园,应是一个弘扬茶文化的载体。原本霍益民的血管里就流淌着文化人的气质。他谦恭好学,热情好客,素来好与文人交友。一些文人学士、诗人作家、书画界名流常是他的座上客。他要让苏园成为他们聚会、欢饮、品茗、创作的场所。在苏园的每个地方,你可以看到众多著名书画家留下的墨宝,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文人墨客在幽美的苏园神飞遐想,捕捉创作的灵感,也陶冶了自己的心灵。

多少年了,霍益民魂牵梦绕的是,要为弘扬中国的茶文化出一份力。苏园建起来后,他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可以了却心中的夙愿,把自己的追求变成一个个实际的行动。他要把苏园体现出来的江南的建筑文化也融入到茶文化中去,营造一个高雅脱俗的环境。整个园子凸现了江南建筑文化的元素,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粉墙黛瓦,飞檐廊柱,漏窗花墙,亭台楼阁,假山飞瀑,……可谓有移步换景之美。整个园子体量虽不大,但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精致,精美,宛如他的幽香苏茶。他要在禅茶园内,依据琴、棋、书、画、茶、剑六要素设计各景点。并引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古今诗词等,构成纵横远近皆是景的园林奇观。其间有“吓煞香斋”(茶斋)、“承影阁“(剑阁)、“不饥亭”(棋亭)、“飞白轩”(书轩)、“吴道坊”(画坊)、“焦尾台”(琴台)、“残荷听雨”(荷池)、“九莲御旱”(莲沼)、“禅茶一味”、“濯目浴心”、“寂灭扶座”等文化景点。

难得在清净,清净决定不受污染,这是禅的追求和境界。禅茶园突出禅的境界,要成为访幽探胜、斗茶品茗、悟道参禅、濯目浴心的净地。通过对禅茶文化的浸染,启迪人们去摆脱城市的喧闹,人世的烦恼,寻求清幽的心境。

在茶文化中,茶联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而精巧,含蓄而明理,幽默而见趣,富有艺术的魅力。在禅茶园里,有不少对联,这里摘录几副:“怀志求趣便是隐,点茶坐禅即成佛”,“坐、请坐、请上坐、请堂上坐茶、添茶、添香茶、添幽香茶”,“寂灭扶座 海阔天空凭来去禅生御魔 风平浪静恁有无”。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7

近年来,湖北省阳新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硬化措施,优化政策,创新机制,把油茶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大支柱产业来抓,全县油茶容器育苗产量由年产100万株发展到年产1000万株,种植面积由4.5万亩发展到11.5万亩,油茶品种选育、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定目标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阳新县从实际出发,制定了《阳新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做到“五个突出”。

突出集中连片。对油茶产业发展按30万亩总规模一次设计到位,并按照区域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围绕“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尽量集中连片。

突出核心产区。重点以老油茶产业重点镇为核心,逐步向周边镇区辐射发展。

突出适地适树。阳新县在规划过程中不搞一刀切,严格做到适地适树,确保了科学性和可行性。

突出群众习惯。在制定规划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习惯,谁积极支持谁,谁主动扶持谁。

突出造改结合。把现有4.5万亩老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和低产改造一并纳入了总体规划,一手抓新造林基地建设,一手抓老油茶园改造,两者同步发展,共同推进。

依靠科技,培育良种,夯实基础

阳新县从2006年开始开展油茶生产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展品种选优。经过近6年的观察试验,成功选育出了“米茶”和“桐茶”两个品质好、出油率高、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被认定为省级优良品种。

培育容器嫁接苗。坚持按照苗圃整地标准,做到土壤消毒,标准整地,能灌能排,防止草荒等要求;坚持全部采用10cm×10cm的容器钵;坚持采用芽苗嫁接技术。

建设品种园和采穗圃。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单位引进40个品种建起了100亩的油茶品种园,30亩品种对比试验园。同时,在老油茶林基础上改造油茶采穗圃800余亩,年可采优质穗条500万支。

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每年投资40多万元,采购条状和块状地膜30多吨,对新造油茶全部进行地膜覆盖,初步解决了油茶生产草荒严重、生长缓慢、干旱伤苗等难题。

创新机制,典型引路,增强活力

阳新县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林地流转、项目扶持等新机制,引导和培育油茶产业走市场化经营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企业、老板、能人、股份四轮驱动的良好态势。

企业促动。目前在阳新县注册成立投资发展油茶产业的公司主要有上海三元、武汉新冠农林、美国恒宝、武汉凯迪、咸宁咸鑫等7家。

老板带动。全县有实力的企业老板投资发展油茶的有50多人,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

能人推动。鼓励有资金、有威望、有带动效应的能人带头示范,建设油茶基地达1万多亩。

股份联动。鼓励各地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把资金、技术和劳力有机结合起来,各取所需,共同建设油茶基地。阳新县龙港镇孔志村67名股东,以每股1000元的形式,投资30多万元建设油茶基地515亩。

政策引导,强化服务,营造环境

近年来,阳新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多次专题调研油茶产业建设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政策扶持。阳新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步伐的意见》两个文件,县财政每年拿出60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对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油茶的大户,由林业部门无偿提供优质苗木,500亩以上连片给予1万元奖励,1000亩以上给予2万元奖励,并授予“创建绿色家园模范”荣誉称号。

资金保证。阳新县把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农发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等项目建设资金与油茶产业发展捆绑使用,凡建设油茶基地的全部列入项目扶持,保证了油茶产业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技术服务。推行林业科技人员有偿技术承包服务活动,林业技术人员共与油茶生产大户签订服务合同360多份,承包面积达到2.9万亩,有效解决了农户种植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茶园实习个人总结篇8

近些年,这里的茶园面积已扩大到几千亩,由个人承包经营有机茶,并成立了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虽然当地有机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桥成教中心却发现很多茶农对有机茶种植了解甚少,他们迫切需要学习有机茶种茶知识。因此,2010年我们主动与茶场签订了培训合作协议,积极组织茶农开展有机茶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并把茶场作为成人教育的农科教实践基地。

明确目标,培训机制逐步健全

我们开展有机茶实用技术培训,目的就是要提高茶农的生产技能,促进茶农增收致富。为了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石桥成人教育中心把该项培训工作纳入每年的重要工作事项,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始终坚持成人教育中心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对培训活动亲自部署的原则。每年度针对培训工作都要制定培训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年底要进行培训总结。

为了不断适应合作社茶农培训的新要求,领导小组已经逐步建立健全了培训体系。第一是争取资金投入。农民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上级相关领导给予我们更多的关心,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下拨专项经费用于合作社成员的学习培训,石桥成教中心平均每年用于培训的专项开支、发放资料等费用共达1.3万元。第二是深挖师资力量。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宴志创立了赭洛山有机茶,他对当地有机茶的栽培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多篇相关论文在重要刊物发表,我们经常邀请他为茶农讲解和现场指导有机茶生产栽培技术。第三是拓宽培训基地建设。在充分发挥成教中心设施设备作用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赭洛山茶业基地一流的茗茶制作楼、办公综合楼、多功能会议厅等培训资源优势。随着新社员的不断增加,成人教育中心还经常利用可容纳三四百人的石桥小学多媒体教室开展全体社员集中培训活动。

开展调研,培训内容不断丰富

为了让我们的培训工作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成效,更加切合培训成员的实际,达到对症下药、按需施教的效果,2009年底,石桥成教中心进行了“赭洛山有机茶实用技术调研”,目的就是摸清该地区茶农素质状况,掌握教育培训时间、方式、内容等方面的需求,并就调研情况进行分析,为茶农生产有机茶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茶农对有机茶良种选择、茶叶安全生产技术、茶园鲜叶采摘技术、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需求最大。因此,自2010年至今,我们在这些方面共进行了16次内容务实有用、注重实践操作的全体社员专场培训,培训人数达4000多人次,共分发了实用书籍1100余册,受到茶农的一致好评。

创新举措,培训形式呈现多样

为了使有机茶栽培知识更容易被社员们吸收和消化,我们采取了授理论课、举栽培实例、送指导到田头、提培训建议等多种方式并用的培训形式。培训过程中,对合作社社员日常遇到的问题、难题都会给予耐心指导,同时将社员们的困惑、疑问进行分类和总结,并通过技术培训、讲座、现场互动和田头指导等多种形式,让社员们真正掌握有机茶的生产关键点。培训过程中不仅是专家讲授,社员也可自己谈感受、谈体会,甚至上台演示。同时,培训过程中还广泛运用多媒体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据统计,几年来通过送科技到田头指导社员科学生产就达120多次,收到社员的培训意见、要求有200多条。

彰显个性,培训特色逐步鲜明

几年来,我们的培训工作特色鲜明。培训中,我们以合作社农户为实用技术培训的根基,社员既是被培训的对象,又是培训中的主人,可以随时向成教中心和赭落山茶园实训基地提出建议与需求;以赭落山茶园为实用技术培训的基地,基地既是社员实训的“练兵场”,又是实用技术运用的示范指导者和服务者;以成教中心为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主导,本着服务于社员的宗旨,做好与赭落山茶园的协调沟通工作,并统筹规划好社员的培训工作,从而实现了农户、基地、成教三者围绕着实用技术培训展开互动,共同形成一个培训工作的有机整体(关系如图)。这一整体,不断形成合力,有力地促进培训工作不断发展,有效地增强了合作社成员有机茶的栽培技能。

狠抓落实,培训成效不断显现

几年来,培训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综合效益。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406名,茶园5010亩,幅射茶园2万亩。新建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茗茶制作楼、办公综合楼、茶产品展示厅、创业园和多功能厅等。社员茶园亩收益由原来不到3000元增加到8000元,户均收入近7万元,并先后帮扶了126名低收入纯农户脱贫致富,使其成为种植大户、技术能手和科技服务者。这些,更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江苏省“百佳”、“五好”、优秀、科技型示范合作社。赭洛山有机茶凭借其上乘的品质先后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绿色食品(AA)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并在众多茗茶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如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获特等奖、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获特等奖。

上一篇:雕刻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调剂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