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诊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8 17:22:12

肝病的诊疗方法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1

1 案情简介

2009年8月3日,我局根据举报,由2名卫生监督员对冉某诊所进行监督检查发现:1、该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下简称执业许可证)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均为冉某,诊疗科目为:西医内科;2、有区民政局核发《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单位名称为:“某区楚天肝病临床研究所”,法定代表人也是冉某;3、诊所门前的招牌为“楚天肝病临床研究所”、“某区江津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4、用门前招牌名称印制有“普通处方笺”,有6份记载了药物、剂量及用法的处方,其中有“重组乙肝疫苗10ug×2”处方一份;5、冰箱内有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近100盒;6、现场执业人员6名,谭某、曾某等5人只能出示资格证书。7、以“肝病研究所”名义在我市电台和户外进行医疗广告宣传。该案经立案、调查取证、终结报告、合议,对该诊所以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服务工作案、肝病科未经核准超范围执业案拟处2000元的行政处罚。下达事先告知书后,该诊所于次日书面提交并盖有“肝病研究所”行政公章和财务专用章以及诊所公章的陈述申辩,说明其是一个单位两块招牌,并要求减免罚款。我局经行政处罚减免审批,于8月26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1500元,责令15日内改正违法行为。8月31日诊所交纳罚款后结案。

2010年3月29日,我局对冉某诊所再次进行检查,该诊所仍以“肝病研究所”和“肝病诊疗中心”在《供求世界》报纸上“乙肝大小三阳、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各种肝病确保5~15天有显著疗效”的医疗广告;门诊登记本上记录有自2010年1月1日~3月27日就诊的55名患者情况,其中有33名提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曾某等3名护士及药房张某现场不能出示执业证书。4月6日,我局再次对冉某诊所超范围从事肝炎专业的诊疗活动、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违规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给予3000元的行政处罚,责令15日内改正违法行为。该诊所在法定期限内交纳罚款后结案。

2 分析与讨论

2.1 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冉某诊所《执业许可证》的诊疗科目为“西医内科”,在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没有“西医内科”名录,只有一级科目为“内科”;冉某诊所第一次有“肝病研究所”的处方笺及该处方笺书写给患者增强免疫力的“乙肝疫苗”处方;第二次有门诊日志登记的55名患者中,就有33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按《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分类,就诊的人员应属一级科目为“传染科”、二级科目为“肝炎专业”。由此可知,冉某诊所从事肝炎专业诊疗活动与《执业许可证》所登记的诊疗科目不相符,超出登记范围应属违规执业。

2.2 诊所名称问题的探讨:

2.2.1 医疗广告者与《执业许可证》上的机构名称不相符。冉某诊所第一次以“肝病研究所”的名称在电台和户外站牌上广告,第二次是以“肝病研究所”和“肝病诊疗中心”的名称在《供求世界》报纸上医疗广告的。所谓“肝病研究所”是某区民政局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所谓“肝病诊疗中心”是冉某自行命名的。虽然冉某诊所与“肝病研究所”的法定代表人均系同属一人,但二者是有严格区别的。《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诊疗机构名称经核准登记,领取《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使用;诊疗机构只准使用一个名称,确有需要,经核准机关核准可以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名称,但必须确定一个第一名称;况且,医疗机构成立并执业是以《执业许可证》颁发为标志[1]。早在2005年《科技部、卫生部关于对科研机构开展涉医活动进行检查的通知》中规定,从事医学科研和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医学科研机构,并征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设立后纳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范围。而且某局核发的“肝病研究所”的“肝病”已超出冉某诊所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属于《通知》中所列非法行医行为,也违反《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所以,本案认定以“肝病研究所”、“肝病诊疗中心”的医疗广告是违法的。

2.2.2 冉某诊所的医疗广告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在广告中,冉某将“某区肝病研究所”中的“某区”去掉,给人的感觉该研究所是跨区域的机构,带有欺骗性。广告宣称对“各种肝病确保在5~10日有显著疗效”,严重违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

2.2.3 医疗广告法律法规立法上的瑕疵。《广告法》仅对药品、医疗器械作出相应的规定,而对医疗机构的广告却未涉及,后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卫生部联合部门规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广告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的监督管理机关;同时也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必须在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目前,各地违反上述规定的药品、医疗广告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广告法》规定的相关部门只有审查权,没有监督权,这是法律制定上的瑕疵之一。其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省级以下的卫生行政部门既然没有审查的职责,往往也不大愿意监督。本案冉某诊所以“肝病研究所”的名义“确保5~15日有显著疗效”的医疗广告,审查部门不监督,监督部门不愿监督,受害的是广大患者[2]。

2.3 正确理解与执行一事不再罚的原则。本案在第二次合议中,有人提出会不会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所谓“一事不再罚”是指行政机关对同一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违法事实和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3]。冉某诊所的两次违法事实相同,违法时间虽然在不同的年度里,却在7个多月的时间内受到同一行政机关的两次行政处罚,是乎有违《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同一行为不得重复处罚”。所谓“同一个违法行为”是一个独立的违法行为。所谓独立,是指行为开始到终结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两种情况:即可以当场改正的违法行为,处罚完毕后,这一违法行为便告终结;另一种情况是违法行为立即改正确有困难,处罚完毕后应限期改正,只有当限期结束后,此违法行为才应终结[4]。冉某诊所两次的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改正的时间均在“十五日内”。也就是说超过15日的限期改正时间后仍未改正者,应视为另一个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应属于行政违法中的屡犯,即违法行为经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后,没有得到纠正,继续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的,行政机关可以再次给予处罚,而这样的处罚不属“一事不再罚”[5]。

2.4 卫生行政执罚的缺失。

2.4.1 调查取证尚有不足。收集有效证据是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功。证据是司法裁判的基础和核心,这已成为法律界的共识[6]。行政机关在考虑全部证据以后,根据占优势的证据来确定事实,作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根据[3]。本案在冉某诊所内发现有乙肝疫苗后,应询问该诊所是否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点,人员是否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预防接种知识的培训?两个内容都没有涉及,对乙肝疫苗也没有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5名医护人员均未制作询问笔录;更为重要的是对从事“肝炎专业”诊疗活动的收入情况没有收集相关证据,甚为遗憾。

2.4.2 违规使用乙肝疫苗的行为未能查处。乙肝疫苗是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使用的疫苗。在冉某诊所第一次检查时发现有乙肝疫苗药物和使用的处方记录,而对该疫苗没有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没收违法持有的疫苗和罚款,是本案的不足。

2.4.3 行政处罚轻微,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冉某诊所未经行政核准超范围从事肝炎专业诊疗活动,依据《条例》的规定,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3000元以下罚款;依据《实施细则》相关规定,聘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应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而我局第一次仅给2000元的行政处罚;第二次也只给予3000元的罚款,处罚过于轻微。另外,还有以“肝病研究所”“肝病诊疗中心”的名义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没有追究。

执法者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款执行,其本身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本文对照案件实际情况与相关法规比照,认为对医疗机构的处罚过于很轻微,对无证执业人员亦未处理,对应该没收的疫苗而没有没收,这样的卫生行政执罚显得草率和极端的不负责任,如此作法既达不到教育的作用,更不可能维护好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3 小结与建议

通过对冉某诊所违规医疗行为案件的分析,反映出卫生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行政执罚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提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建议:

3.1 加强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逐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不仅熟练掌握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监督内容,同时要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从客观上突破一个“难”字,从主观上克服一个“懒”字,在社会上撇开一个“情”字,在调查方法上突出一个“巧”字,在执行公务中严守一个“廉”字,以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能力。

3.2 建立行政处罚后的回访制度。对违反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行政处罚后,应当进行回访,以便了解当事人是不是改正了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建立回访制度,是保证行政执法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维护与保证社会公共秩序的需要,更是严肃行政执法的需要。

3.3 修改医疗广告法律法规。为使医疗广告监督管理落到实处,应赋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广告证明的审批权、监督权。否则,《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将永远是束之高阁,医疗广告市场的监督管理将处于一个真空地带,无人监管,受害的仍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赵同刚 医疗服务监督案例评析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P116-119

[2] 付爱华、刘军、汤文成等 某门诊部对外租赁科室引发的法律思考 [J] 中国卫生法制 2010年第5期 P60

[3] 马怀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用问答 [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4月第一版 P127~186

[4] 谢玲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配套规定 [第四版] [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年5月第1版 P19

[5] 陈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案例应用版 [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 P64-67

[6] 张树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评 [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年8月第11版 P4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2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中草药; RUCAM评分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是指由中药、天然药物及其相关制剂诱发的肝损伤。因具有临床用药复杂、组成成分复杂、缺少特异性临床指标及体质、遗传、基础疾病不同等多种因素,导致HILI的诊断比西药更加困难。随着中草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HILI报道呈升高趋势,中草药相关因素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越来越受到关注[1]。一直以来,中药肝损伤的诊断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不同国家地区报道的HILI占DILI构成比差别显著[2]。2016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这也是国内外首个针对中草药所致药源性肝病的诊疗指南。作者收集了6年来302医院临床诊断390例有单纯中草药或中成药可疑服用史的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参照《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分别对其进行诊断,分析比较2种诊断指南结果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02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共收治1 60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剔除联合用药(西药+中药)病例、西药肝损伤病例及服用保健品所致肝损伤病例后,选择年龄为18~75岁符合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条件的39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见图1。

1.2 研究方法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可疑用药史仅为中草药或中成药的390例患者,对所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应用《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一致性和差异性。

HILI诊断方法有①肝功异常前有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应用史,生化学诊断标准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ALT≥5×ULN或ALP≥2×ULN,特别是伴有5′核苷酸酶或γGGT升高且排除骨病引起的ALP升高或ALT≥3×ULN且TBil≥2×ULN;②排除其他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如病毒、免疫、酒精、遗传代谢、胆管、血管等;③RUCAM评分≥3分;④排除与有明确肝损或相互作用诱发药物肝毒性的西药联合应用;⑤能够获取并核实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资料。疑似诊断:①+②+③;临床诊断:疑似诊断+④+⑤;确定诊断:疑似诊断+发生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再激发事件。

DILI诊断方法:首先要确认存在肝损伤,其次排除其他肝病,再通过因果关系评估来确定肝损伤与可疑药物的相关程度。详见《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3]。

RUCAM量表根据评分结果将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相关性分为5级[4]。极可能(highly probable):>8分;很可能(probable): 6~8分; 可能(possible):3~5分; 不太可能(unlikely): 1~ 2分; 可排除(excluded):≤0 分。

1.3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 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以P

2 结果

采用《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结果如下:将入组390例患者依据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标准进行HILI诊断,其中RUCAM评分>8分为极可能,6~8分为很可能,3~5分为可能。结果为极可能14例,占4%;很可能185例,占47%;可能191例,占49%。

采用《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结果如下:将入组390例患者依据《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进行HILI诊断,其中确定诊断5例,占1%;临床诊断163例,占42%;疑似诊断222例,占57%。确定诊断中极可能有1例,很可能4例;临床诊断中极可能13例,很可能78例,可能72例;疑似诊断中极可能0例,很可能103例,可能119例,见图2。

2种诊断方法比较结果:《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的390例HILI中符合《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有168例(43%),其中包括163例临床诊断和5例确定诊断;《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的14例“极可能”HILI均符合《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13例和确定诊断1例;《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的185例“很可能”为HILI的病例中符合《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有82例(44%),其中有临床诊断78例和确定诊断4例;《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诊断的191例“可能”为HILI的病例中符合《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的有72例(38%),其余119例均为疑似诊断。2种诊断方法结果的总体一致性为43%,差异性为14%,见表1。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3

【关键词】 肝脓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本文将对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31例肝脓肿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从而探讨肝脓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为临床提高肝脓肿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 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31例肝脓肿患者进行本次研究, 其中男22例, 女9例, 年龄18~81岁, 平均年龄(45.62±2.19)岁, 病灶情况:单发性肝脓肿23例、多发性肝脓肿8例;病灶部位:右肝脓肿25例、左肝脓肿5例、左右肝脓肿1例。

1.2 方法

1. 2.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发生肝脓肿疾病;②患者对本次研究所采用任何诊断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 均坚持完成检查;③患者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④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⑤患者意识清醒, 无昏迷、休克等情况, 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⑥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研究方法 使用MEDISON ACCUVIX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31例肝脓肿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定一至两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超声影像检查医师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完成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左、右侧卧位), 仪器探头频率2.5~6.0 MHz, 检查内容包括肝脏形态、轮廓、肝内异常声像图情况(回声、位置、大小、边缘及血流)等。记录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31例肝脓肿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31例肝脓肿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n (%)]

检查方法 例数(n) 肝脓肿 非肝脓肿

病理诊断 31 31(100.00) 0

超声检查 31 29(93.55) 2(6.45)

由表1可知, 31例肝脓肿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证实符合率高达93.55%, 两种诊断方法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肝脓肿疾病符合率较高, 具有较为准确的诊断率。

3 讨论

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 常发生于右半肝, 左半肝与右半肝发生率比值约为1:5[1, 2]。研究表明, 临床将肝脓肿疾病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及阿米巴性肝脓肿两大类, 其中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表现为多囊性或多发性特点;阿米巴性肝脓肿则主要表现为单囊性特点[3]。研究表明, 肝脓肿患者临床治疗原则为尽早确诊并给予对症治疗, 若患者由于误诊、漏诊等情况贻误治疗时机, 将发生心包腔、胸腔(右侧)、腹腔溃破, 引起肝功能衰竭、腹腔及胸腔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4]。

肝脓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分析:①肝脏内部发生液性暗区, 且其周边具有光带(回声形成), 液性暗区与周围组织具有明显界限。②早期肝脓肿患者声像图表现为局部低弱回声区, 周边常有稍高回声环绕, 病变不规则, 无整齐边缘。病灶内部及周边有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 且多为低阻力指数。中后期肝脓肿患者声像图可见液化区呈无回声(囊实性混合包块), 边界清楚, 伴有后方回声增强表现。液化区内无彩色血流信号, 未液化区域有少量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可探及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脓肿壁偶可探及少量彩色血流信号。③右侧膈肌活动发生受限甚至消失(受限程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和右侧胸腔反应性积液。④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 且肿大程度与肝脓肿发生部位密切相关。⑤部分患者若发病因素为产气型细菌感染, 则可表现为强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表现(由微小气泡引起)。

本文研究可知, 31例患者大多表现为单发性肝脓肿, 且大多属于右肝脓肿, 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3.5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一般肝脓肿的诊断较为容易, 尤其对定位诊断的意义更为肯定, 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肝脓肿声像图表现与脓肿的病理过程有关, 某一次超声检查常只反映脓肿病程中某一阶段的声像图变化, 而各个阶段的病理变化特征不同, 肝脓肿声像图表现复杂, 进而导致仍有部分患者(6.45%)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因此提示临床医师应充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根据临床各项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病情进行动态观察、综合判断, 从而获得更为满意的诊断正确率, 使其得到及时治疗, 保障患者疗效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战杰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中外医疗, 2010, 29(10): 172.

[2] 王庆文, 刘晓玲, 黎奇,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及替硝唑冲洗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天津医药, 2012, 40(12): 1268-1269.

[3] 林志健.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脓肿33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6): 1458.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4

【关键词】 儿童; HBV感染; 肝组织病理

目前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依然是判断慢性肝病病变程度、估计预后或评价疗效、了解肝病演变过程的“金标准”。为探讨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儿童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HB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对本院40例儿童行肝穿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01~200712,本院共对临床诊断的慢性无症状HBV感染儿童40例进行了肝穿刺活检,男24例,女16例。年龄8~14岁,中位数12。其中ASC(慢性无症状HBV携带)18例,亚临床慢性肝病22例。均做肝穿刺活检,临床及病理诊断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期S)。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其中病理诊断轻度慢性肝炎:G12,S02;中度慢性肝炎:G3,S13;重度慢性肝炎G4,S24。

1.2 方法

肝穿刺活检采用一秒穿刺法,肝组织经HE染色及Mallory特殊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

2 结果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见表1。表1 40例慢性无症状HBV感染患儿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略)注:G04例、G122例、G214例;S024例、S111例、S25例。其中G2S2以上病变5例。

转贴于

3 讨论

小儿HBV感染与成人有同样广泛的疾病谱,但构成比显著不同[2]。有些小儿HBV感染由轻微的病变缓慢进展,随年龄的增大,临床肝炎的发生稍有增多,但远比成人发病率低。儿童感染HBV后,大多数感染发病的小儿是亚临床或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只有少数儿童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肝活体组织检查,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分级比成人显著较低。本组40例儿童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中ASC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2.2 %。亚临床肝病中病理符合慢性肝炎轻度为100 %。临床与病理总计符合率为65 %。G3以上病变为0。这与文献[3]报道ASC的符合率基本一致,但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的符合率儿童较高。小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不全,较少发生肝硬化[2]。本组资料亦显示小儿肝纤维化程度较轻。40例儿童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肝组织病理改变达G2S2以上病变5例(12.5 %)已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后,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纤维化程度分期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4]。故对儿童慢性无症状HBV感染应重视肝组织学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 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骆抗先. 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5512.

[3]曹艳雪,王静波,卞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5例肝穿病理报告分析[J]. 中华现代医学杂志,2004,2(9B):1514.

[4]尹波,安萍.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引起的抗纤维化效应[J].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8,27(1):12.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5

关键词: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特点;临床治疗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WANG Rui-jie

(Department of Endocrine,Longkou City People's Hospital,Longkou 265701,Shan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diabeti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4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clinical data of 18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Results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in the elderly is given priority to, including clinical symptoms obviously for 7 cases (38.9%), while no typical symptoms patients reach 11 cases (61.1%), poor control of blood sugar is easy intercurrent disease, easy cause higher white blood cells, liver function damage, etc., to take insulin to control blood sugar levels in all 18 cases. Conclusion Diabetic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has no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is mainly by chao deng B testing, due to the timely control blood sugar levels in the early onset,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for antibiotics, such as puncture drainage treatment, to ensu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Diabetes;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treatment

细菌性肝脓肿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属该病的高发人群。有相关研究报道,糖尿病感染细菌性肝脓肿的概率高达30~40%[1],病发该病后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导致错过治疗该病症的最佳治疗时机,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对此,笔者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8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式。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8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5.7±2.3)岁,全部患者均有糖尿病史,病程1~7年,平均病程(2.4±0.7)年,经影像学检查后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肝脓肿诊断标准,已排除结核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临床症状表现:畏寒、右上腹痛、肝区不适以及恶心呕吐等。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取内科常规措施进行治疗,将血糖维持在5.9~9.0mmol/L,并行抗生素治疗,并采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若血糖水平明显偏高或表现为酮症酸中毒则考虑静脉滴注低剂量胰岛素维持,当患者情况相对平稳后在行皮下注射或泵注胰岛素,严密观察血糖范围,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空腹状态血糖为5.0~8.0mmol/L,餐后2h为6.0~11.0mmol/L。行保守治疗6例,行B超引导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7例,手术方式治疗5例,

2结果

18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治疗后17例(94.4%)痊愈,另有1例因各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以老年群体为主,本组研究患者中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占7例(38.9%),而无典型症状患者达到11例(61.1%),平均住院时间为(31.7±2.3)d。

3讨论

3.1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断与特点 当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表现出较为典型的症状时,对该病的判断较为简单,但是患者自身存在有糖尿病的基础病症,加上其生理特征与经常使用抗生素等因素,隐藏了该病的部分症状,本次研究中超过60%的患者在就诊时无典型的症状特点,大部分症状仅仅表现为发热、畏寒等基本症状,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误判为伤寒或上感等疾病,再加上患者因糖尿病易出现血糖水平控制超过合理范围,最终并发高渗昏迷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症状,造成误诊情况发生。对此,当有明确糖尿病史的老年患者,并出现畏寒、发热等表现症状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时,可适当进一步检查是否于细菌性肝脓肿因素相关。笔者认为在诊断该病时首选B超检查,该方式具有经济、准确测定脓肿位置,最小可明确1~2cm病灶组织[2],为治疗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若肝脓肿有结节表明不光滑则与肝癌表象一致时,可行MR/CT检查。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B超检测后被误诊为肝癌,后经肝脏CT并行AFP后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医务人员应增强对该病的特点认识,避免漏诊或误诊情况发生。

3.2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治疗 在治疗该病时因考虑患者实际情况,特别是该病属于消耗较为严重类疾病,合并有糖尿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两种疾病同时治疗。例如在治疗急性期肝脓肿或病灶组织尚未液化等早期脓肿时,可选择保守治疗,应用抗生素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按时进行B超检查脓肿组织情况,并注意饮食结构合理,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本次研究中6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效果良好;若保守治疗无好转或脓肿组织在3.0~6.0cm大小并出现液化现象时可考虑在B超下行穿刺引流[3],并使用抗生素冲洗。该方式可有效减少感染率,利用护理,本次研究中7例患者采取穿刺引流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并且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常规的手术引流则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式,该方式主要用于病症较严重或未明确诊断病灶情况以及脓肿位置不易穿刺引流等。本次研究中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4例恢复情况良好,另有1例因各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总之,在治疗肝脓肿时应考虑糖尿病的病症性质,及时进行营养支持与抗生素治疗,避免因糖尿病导致并发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赵欣,王邦茂,张继红,等.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

[2]张金甲,张正顺,王华录,等.超声造影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6

透过数据看乙肝

目前我国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3000万肝病患者,所以被称为是乙肝大国。

调查显示,78%的乙肝患者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找谁去看病;38%的乙肝患者看病跟着广告走;32%的乙肝患者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45%的医务人员不清楚乙肝诊治标准。

这组数字读起来有些沉重。一方面,我们对乙肝并不陌生,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乙肝患者;另一方面,我们对这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尚存很多误识,一些所谓的“基因疗法”“包治”“大小三阳转阴”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广告中。个别医疗单位的不规范诊疗行为,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延误了治疗。

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乙肝的诊治,在2005年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颁发《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防治指南》),这是我国首次对一个疾病的诊疗进行规范化指导,并纠正了以下一些乙肝治疗的误区,让我们对乙肝的防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1

解决了乙肝诊断混乱的问题

调查显示,在中国,医务人员中有45%不清楚乙肝诊治标准,不知道诊治乙肝应遵循什么原则,同一患者在4家医院就诊可能就会得到4种不同的诊治方案。我们知道,疾病的治疗建立在正确诊断之上,在没有诊断明确的前提下,乙肝患者采取任何治疗手段,都等于无的放矢。

《防治指南》指出: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乙肝表面抗原)和(或)HBVDNA(乙肝病毒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根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学、病理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隐匿型慢性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2

规范了乙肝的治疗方法

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9%的患者在接受正确的抗病毒治疗。以前的治疗方案五花八门,乙肝治疗虚假广告太多,很多号称“三个月转阴”的药物都不是抗病毒药。有些广告还盗用专家名义进行宣传,更加恶劣。患者被虚假广告迷惑,耽误了治疗。在中药方面,号称能治疗乙肝的中成药不下400种,有的宣传能“治愈乙肝”“使大小三阳转阴”,然而其中真正有疗效的却很少。

一些医生对乙肝治疗也有错误认识,有的医生同时给病人开五六种保肝药,这对乙肝患者并无益处。一些医生认为给乙肝病人降酶是首要目标,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同时,也把这种错误观念传给了患者,造成患者的误识。

《防治指南》确定了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抗病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病毒治疗才是乙肝治疗的根本。转氨酶在正常数值的10倍以上可以选择先降酶,其余情况还是以抗病毒为先。病毒活动停止了,DNA和e抗原转阴,转氨酶就会恢复正常。

《防治指南》还明确指出抗病毒治疗的两大类正规药物,一是核苷(酸)类药物,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二是干扰素制剂,包括普通制剂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

《防治指南》对中药制剂首次明确指出: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多数药物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因没有进行大规模、科学、双盲的循证医学的验证,故尚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3

对“携带者”这一模糊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

不少人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误认为是慢性乙肝病人,并且不少慢性乙肝病人把“转阴”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这与过去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认识模糊有直接关系。

《防治指南》将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成了两类,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类是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两对半检查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乙肝病毒DNA检查为阴性,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肝功能化验ALT(谷丙转氨酶)均正常;第二类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患者除了HBsAg(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并且乙肝病毒DNA也为阳性,肝功能正常。第一类携带者可不进行治疗,第二类携带者则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如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并进行相应治疗。

4

强调了“乙肝歧视”是一种错误认识

以前社会上对乙肝病人存有歧视,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就业、转干、升学中遭受到歧视和不公。一个平时没有任何不适的人,在查体中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立刻就会被视为一个“准病人”,被用人单位打入另册。乙肝病毒携带者报考公务员受限引发的纠纷也屡见报端。

新《防治指南》强调,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和HBV(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国家法律规定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拥抱、打喷嚏、咳嗽、吃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只要是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染。

乙肝病毒表面有层蛋白膜,这层膜进入胃以后就被胃酸破坏了,所以乙肝不通过消化道传染。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7

【关键词】经方;四逆散;男科病

The application of Si-ni-san in the andrologyTAN Guangxing, JIANG Lin, CHEN Qun. Department of Urology and Andrology, Wuxi City TCM Hospital Affill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xi 214079, China

【Abstract】Si-ni-san is known as the origin medicine of the shugan decoction, with the effect of shuqi and smoothing the spleen and liver. The major function of it is to treat the block of qi in spleen and liver and depression. Liver dysfunction and yang-qi blocking is very common in andrology, which are the indications of Si-ni-san. We use Si-ni-san in the treatment of male diseases and obtain good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introduc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Classical prescription; Si-ni-san; Male disease

【中图分类号】R277.33【文献标志码】A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由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组成,被誉为疏肝祖方。

四逆散虽药物简单,但组方精良,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白芍养血柔肝为臣,枳壳下气破结为佐,炙甘草益气健脾为使。其中,柴胡与白芍相配,为该方的核心药组[1],两药一疏一养,一散一敛,助肝用、养肝体,散气结、敛阴血,二者互相依赖,相互促进,互治其短而展其长[2],最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柴胡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可升清降浊;三者配伍,可大大提升破结、解郁、调血之效。最后,使以甘草,配合白芍可使肝木平而脾土健、胃气和。综观全方,共奏疏气机、理肝脾之效,主治肝胆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受阻、阳热内郁等证。因此,该方在临床上运用颇为广泛。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男科疾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阳痿

患者蔡某,31岁,困难1年余,反复外院就诊,多普勒及性激素五项等检查均正常,长期服用中西药未K。2014年3月22日初诊,来诊时:困难,或片刻即萎软,晨勃较少,伴腰酸,胃纳差。查舌红,苔薄腻,脉弦有力,双尺稍弱。辨为肝气郁滞,兼有肾虚之证,予以疏肝补肾法,方用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0g,甘草6g,蜈蚣3g,白蒺藜30g,龙骨15g,牡蛎15g。7剂,1剂/d,水煎服;另服还少胶囊5粒,3次/d,补肾兴阳。2014年4月2日复诊,患者服药后晨勃明显增多、未同房、舌脉同前,守方续服7剂,并嘱同房。2014年4月12日再诊,同房数次均坚挺持久,续服7剂巩固治疗。

按:阳痿是指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以完成满意性生活[3],病程在3个月以上,其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阳痿的病因错综复杂,通常是多因素所导致的结果[4]。中医治疗阳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多认为其病因病机复杂,五脏功能失调皆可导致阳痿的发生。近年来,从肝论治男科疾病的研究得到重视,认为除传统的“从肾论治”外,“从肝论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法则[5]。同时,不少医家倡导从肝论治阳痿,如王氏通过研究发现,情志因素所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以及湿热下注、瘀血阻亦络为阳痿的主要病机,并提出阳痿之病位在肝,临床应从肝论治[6]。然而,笔者以为在临床上不应囿于某家学说,而应从实际出发,脏病则治其脏。即使从肝论治男科疾病,亦要详细辨别肝之虚实寒热,精确辨证,严格按照方剂的适应症遣方用药,有是证用是方,随证转方。该案中,患者已经长期诊治,查看既往病历,有用滋阴壮阳剂,有用疏肝活血剂,亦有四逆散合右归饮汤剂加减者,皆无明显疗效。来诊时,脉弦有力,双尺稍弱,为肝郁兼肾虚之证。然既往为何无效?盖因用方未准确对证,用药欠妥。该患者肝之病变,仅为肝气不畅,未有瘀滞及虚损,运用四逆散舒畅气机最为切合。同时,肝体阴而用阳,肝体宜濡润调达,肝气益平和通畅,疏肝忌耗气伤阴。因此,运用四逆散加蜈蚣散郁通阳,用白蒺藜、龙骨、牡蛎平肝敛神,以散为主,散敛结合,使肝气平和舒畅。患者稍有肾之阴阳两虚,故以成药还少胶囊轻补阴阳。诸药配合,恰合病机,自然正常。

2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陈某,男,42岁,坠胀疼痛2年余,外院检查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III型),反复服药不效。2014年6月7日初诊,来诊时于已连续服药1月余,症状加重,伴尿道阵痛,呈抽痛性,部潮红瘙痒,查舌质红,苔薄,脉弦兼滑。辨为肝经郁热之证,予以疏肝清热法,方选四逆散加减,药用:春柴胡12g,枳壳9g,白芍9g,黄芩12g,山栀9g,茯苓9g,甘草6g,茅根15g。7剂,日1剂,水煎服;2014年6月14日复诊,服药后患者稍坠感,余症消除。舌质淡红,脉左关沉取稍弱,予以前方加当归9g,7剂后症状全部消除。

按: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病,其中主要是慢性前列腺炎(III型),亦即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约占90%~95%[7]。该型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还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和免疫、心理、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共同作用的结果[8,9]。因此,临床上对于该型前列腺炎的治疗往往令广大泌尿男科医生感到棘手[10],疗效也常不能令人满意。同时,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多变,且迁延难愈,往往引起较大的精神心理负担,最终成为严重的身心疾病。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有一定的优势。该患者部坠胀疼痛,伴尿道阵痛,脉弦滑,为肝气郁滞化热伤阴所致,气滞则坠胀疼痛,阴伤尿道失于濡润则阵痛。因此,予以四逆散疏肝解郁,加黄芩、山栀清热,茅根清热养阴、凉血利尿,再加茯苓健脾,以防苦寒伤胃。全方药物虽少,但切中病机,遂收良效。次诊时,左关沉取稍弱,恐为疏肝耗伤肝血,遂加当归养肝,药后症状得除。该例以痛为主症,且病程长,最易误用破气活血之方药,导致阴伤难愈。若用龙胆泻肝汤或八正散清热利湿,则苦寒伤气,缠绵难愈。

3慢前列腺炎合并案

患者张某,36岁,慢性前列腺炎继发1年余,已于当地反复就诊不效。2014年3月29日初诊,来诊时会胀痛,,每次不足1min(发病前能持续5min以上),尿无力,尿道刺痛,心胸烦,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有力。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5~6/hp,卵磷脂小体50%。辨为肝经郁热,兼有湿热,予以疏肝清热法,方选四逆散合栀豉汤加减,药用:春柴胡10g,枳壳10g,生白芍10g,黄芩10g,黄连6g,栀子10g,淡豆豉10g,荔枝核30g,甘草6g。14剂,1剂/d,水煎服;另服复方石苇咀嚼片,5粒,3次/d,清利湿热。4月26日复诊,服药后症状大减,偶有轻微疼痛,排尿通畅有力,明显缓解,能持续5min左右,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稍滑。守方14剂巩固治疗,并续用复方石苇咀嚼片清利湿热。

按:是男性常见的障碍疾病,已经成为泌尿男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之一,但的定义至今没有达成一个共识[11]。该案中,患者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后性生活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可确诊为继发性。在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伴发障碍较为常见。有研究认为,这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大多数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12]。治疗上,不少医家主张应以治疗前列腺炎为主,认为前列腺炎的治愈是治愈的前提,但在实际临床中往往颇为棘手。笔者以为,运用中医治疗该类患者,遣方用药时只需紧扣病机,有是证用是方是药,不应被病名所囿。该案中,患者已经反复治疗不效,病程长,有严重的心理负担,心胸烦闷,终日惶惶不安。查其脉弦滑有力,舌质红苔黄腻,为肝经郁热,兼有湿热之证,心胸烦闷为栀豉汤证,遂用四逆散加黄芩、黄连合栀豉汤,清泄心胸、肝经之郁热,加荔枝核者增强疏肝之力,另用成药石苇咀嚼片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切合病机,使肝经与心胸之郁热得除,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心神得守。因此,虽无涩精固精之药,仍收良效,前列腺炎和同时治愈。

4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案

患徐某,25岁,尿频、尿急并阳痿、半年余。外院检查提示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已反复用药及物理治疗不效。2014年6月18日初诊,来诊时尿频、尿急,日间排尿10余次,困难,或伴不坚,或能而插入即泄,患者精神抑郁,时焦躁,查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辨为肝经郁热证,兼有湿热,热重湿轻,予以疏肝清热为法,兼清湿热方选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15g,枳壳10g,生白芍10g,炙甘草6g,茯苓30g,桔梗15g,黄芩10g。7剂,一剂/d,水煎服;另服热淋清颗粒1包,3次/d,冲服,清热利湿。2014年7月2日复诊,服药后患者排尿正常,好转,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左弦滑,右弱。守前方加黄连10g,生白术10g,龙骨15g,牡蛎15g。7剂后正常,性事能持续5min左右。

按:该患者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三病同见,精神抑郁,时焦躁,心理负担严重。患者肝郁,肝失疏泄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故而尿频、尿急,又湿邪久蕴化热,遂舌苔薄黄腻,尿液色黄;同时,肝失疏泄,则精关开泄失常而;肝气郁结不能畅达,故而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不久。因此,以四逆散加黄芩疏肝清热,加桔梗增强疏泄之力,加茯苓促进水液代谢,另服热淋清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切合病机,标本兼治,遂得良效。复诊时,排尿正常,好转,仍,脉左弦滑,较前力缓,右脉弱,考虑肝气渐平,但郁火未除,且现气虚;同时,肝经相火扰心,难愈,遂守方加白术健脾补气,黄连清肝火,龙骨、牡蛎平肝调神,使肝气平畅,心神安和,阳痿、得除。

5体会

中医认为,肝司阴器 [13]。肝通过其经、筋、别输送气血以充养男性生殖器官,促进其发育,供养其所需。同时,肝主疏泄,对二便之排泄、之与软缩、精关的开启与闭合等起调节作用。因此,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均与肝经密切相关,肝之功能异常多导致生殖系统病变。综合来看,肝郁证在男科临床上表现为排尿异常、障碍、生殖区胀、痛不适等症状。治疗上,疏肝之法较为常用。但由于素体或素疾各异,往往各种证型相兼出现,且主次不同、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治疗时颇为复杂。同时,疏肝之方剂众多,如何准确选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其关键是辨证精确,尤其是要精确掌握每个疏肝方剂的适应症,即方证。四逆散为疏肝剂之祖方,其病机为肝气不畅、阳气郁遏,无明显的肝之气血阴阳亏虚,亦无明显的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等。因此,症状以肝气不畅或阳郁四逆为主,治疗时必须牢牢把握此点。此外,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后,笔者运用该方时尤其重视舌脉,常见舌质红或边尖红,脉弦或沉弦滑数或沉弦躁数。

最后,情志因素与男科疾病密切相关。患男科疾病之人,多具有四逆散之情志[14]。有研究认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障碍时要重视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采取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15]。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运用四逆散治疗男科疾病时,情志调理亦需重视。

参考文献

[1]卢环,肖勇,丁舸.试论四逆散之核心药物组的合理性.光明中医,2013,28(9):1768-1770.

[2]周爱婷,张荣恩.陈士铎运用柴胡白芍对药的经验.中国民间医疗,1997,4(3):3.

[3]Lue TF,Giuliano F,Montorsi,et al.Summary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n sexual dysfunctions in men.J Sex Med,2004,1(1):6-23.

[4]王晓峰 朱积川 邓春华.2013版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

[5]张培海,张蜀武.男科疾病从肝论治.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6):438.

[6]王琦.王琦男科学.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7:224.

[7]郭应禄,李红军.前列腺炎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2-83.

[8]胡小朋,白文俊,朱积川,等.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及免疫学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3):29-31.

[9]Pontari MA,Ruggieri MR.Mechanisms in pros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 Urol,2004,172(3):839-845.

[10]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35.

[11]王晓峰 朱积川 邓春华.2013版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8.

[12]吴学良,张瑞明,闵新民,等.慢性前列腺炎伴障碍的心理因素研究.中国性科学,2013,22(5):7-12.

[13]陈红风.中医外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99.

[14]邓敏,赵洪福.心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伴障碍治疗中的作用.中国性科学,2011,20(5):56-58.

肝病的诊疗方法篇8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总结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据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该院2010年5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随机抽取的同时期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的对照组(54例)进行分析,清晨时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取患者的肘静脉血,分析患者的抗体指标、生化指标、肝穿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结果。使用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进行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LP、GCT、TBIL、ALT、AST等生化指标。 结果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并且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黄疸以及肝脾肿大等症状。3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中,AIH的诊断准确率最低,为11.76%,PBC最高,为33.33%。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尤其自身临床特点,诊断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临床特点与抗体检测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确诊率。而在治疗方面,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有着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生化指标;黄疸;炎症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b)-0074-02

[作者简介] 赵黎东(1968-),女,重庆江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指的是肝胆系统所发生的系统炎症性疾病,主要由自身所发生的免疫反应介导[1],PSC(primary sclerosing eholangitis,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B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AIH(autoimmune hepatiti,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都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2]。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脏功能异常或者是脏病受到理性损害,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发现与肝脏组织相关的自身循环抗体存在[3]。该病的临床治疗有着较大难度,并且患者最终很容易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威胁生命安全。老年患者由于体质特殊,因此临床治疗更加困难,并且相关的报道也较少。该研究主要以该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随机抽取的同时期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分析,旨在探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以该院所收治的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进行分析,其中AIH患者符合美国病学会(AASLD)于2002年所制定的诊断指南[4],PBC患者符合AASLD所制定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标准,PSC符合Mayer诊断标准[5],自愿加入该次研究。另外。纳入研究的患者已经排除了精神病史、存在沟通障碍、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有出血性倾向、酒精性肝病以及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38例,年龄在6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7±5.3)岁。7例为PSC患者,17例为AIH,30例为PBC。另从该时期内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中随机抽取54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31例,年龄在64~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3.5)岁。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并在空腹状态下取肘静脉血,首先进行抗凝处理,之后使用离心机予以分离,置于-20 ℃温度下保存以供检测。血液中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以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等指标使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检测过程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严格执行。另外,在B超引导下穿刺患者的肝组织,使用10%的中性甲醛对组织样本进行固定,之后予以常规石蜡包埋以及染色,并交由病理室进行统一检测。随访4个月时间,分析患者的抗体指标、生化指标、肝穿病理学检查以及血清免疫学结果。

1.2.2 治疗方法 研究的观察组使用化浊解毒中药进行治疗,由该院统一煎制每剂的分量为300 mL,于早晚分成两次服用。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30 mg/d,之后将剂量逐渐减少,并稳定在10 mg/d。另外服用熊去氧胆酸(优思佛),单次用量为10 mg/(kg·d),2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观测患者的ALP(碱性磷酸酶)、GCT(β-谷氨酰转肽酶)、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

1.4 统计方法

整理并汇总所得研究数据后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不同临床症状所占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54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并且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黄疸以及肝脾肿大等症状,见表1。

3.2 诊断结果

3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中,PSC的诊断准确率为28.57%(2/7),AIH的诊断准确率为11.76%(2/17),PBC的诊断准确率为33.33%(10/30)。AIH的诊断准确率最低,PBC最高。

3.3 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患者治疗前的ALP、GCT、TBIL、ALT以及AST等生活指标均偏高,经过相应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下降明显,与健康人群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接近,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炎症反应参与的一种慢性肝胆系统疾病,PSC、AIH以及PBC等不同类型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以该研究为例,PSC的发病率最低,PBC的发病率最高。

PSC主要以肝内外发生阻塞、进行性炎症以及纤维化作为主要特征[6],AIH的特点包括出现波动性高球蛋白血症、黄疸以及循环中存在自身抗体等,PBC与其它两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相比,发病年龄层更小,并且患者的小叶间胆管会因此出现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随肉芽中心破坏[7],进而导致胆管的进行性消失。之后随着胆汁的进一步淤积,患者肝脏会逐渐发生肝硬化以及纤维化等,最终引发肝衰竭。在不少报道中,以上3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8],并且由于临床特征不够典型,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以往有研究认为,可将ERC作为诊断PSC的金标准,原因在于其可以更好显示患者大胆管的病变情况,进而判断患者肝外胆道的梗阻程度。但也有临床研究显示,该种有创检查方法引发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在10%左右,因此大部分专家主张采用MRC进行诊断,但确诊率却因此受到影响,相关研究调查中MRC的确诊率在58%左右。该研究中,3种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确诊率都不高,其中PSC为28.57%,AIH为11.76%,PBC为33.33%,均未达到50%,与相关研究的结论相符,因此掌握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也是该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另外,该研究中,PSC、AIH以及PBC这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女性发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出现乏力、尿色加深、黄疸、食欲不振、腹胀以及肝脾肿大等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AIH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黄疸,原因可能在于AIH患者发生的是肝实质病变[9],因此胆管会出现异常,发生黄疸的几率也因此明显高于另外两种自身免疫性肝病。而PSC以及PBC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则是乏力,其余尿色加深、食欲不振以及腹胀等的发生率也都比较高,提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情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较大影响,因此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会偏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在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面,临床还没有比较统一的方法。有相关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对于PBC以及AIH的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炎症活动度大幅下降,肝细胞功能恢复较快[10]。而熊去氧胆酸的亲水性非常好,将其应用与PSC以及PBC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加患者胆汁酸的排泄情况,症状改善幅度明显。有文献认为,熊去氧胆酸在症状较轻患者中的应用可让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幅度超过50%。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有较大幅度该杀,接近健康人群的生化指标值,提示以上治疗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肝脏的受损与病变情况。但需要考虑的是老年患者对激素治疗可能出现副作用的耐受情况,因此对于重症患者需要慎用。

综上所述,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尤其自身临床特点,诊断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临床特点与抗体检测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确诊率。而在治疗方面,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有着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金花.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 :128-129.

[2] 刘儒曦,杨娉婷.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肝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12) :77-78.

[3] 傅斌生,张彤,李华,等.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病[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6) :185-186.

[4] 郑盛,杨晋辉,尤丽英,等.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 :39-40.

[5] 王倩怡,贾继东.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1,24(5):257-260.

[6] 梁珍珍,曾维群.23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6) :66-67.

[7] 尤红,孙亚朦,贾继东.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 :102-103.

[8] 郭建华,谷鸿彦.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 :211-212.

[9] 林菊生,余金玲.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5) :55-56.

[10] 胡春蓉,钟雪.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49,51.

上一篇:房地产安全管理范文 下一篇:医保征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