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预防与治疗范文

时间:2023-11-16 18:14:07

肝病预防与治疗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1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护肝片;预防

目前推荐的结核病化疗方案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对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损害,往往因发生药物性肝炎而被迫停药,直接影响了结核病的治疗效果。由于抗结核治疗原则是多种药物联合长期应用,因此,抗结核治疗同时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对抗结核治疗成功和避免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均起到重要作用。护肝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二十余年,应用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治疗已为大家所知,但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预防作用报道较少。本文对护肝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3年4月至2005年7月期间我疾控中心结防所收治的252例结核病患者,其中男155例,女97例,平均年龄33岁(最小13岁,最大81岁),肺结核分类按中国结核病新分类法(199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订)进行。各型肺结核例数依次为:原发型肺结核8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2例,继发型肺结核130例,结核性胸膜炎58例,肺外结核病24例。其中初治菌阳125例,采用2HRZE/4HR方案;初治菌阴82例,采用2H3R3Z3/4H3R3方案;复治病例45例,采用3HRZEV/7HRE方案。

252例结核病患者收治时既往无肝炎病史,无肝功能损害及肝炎临床表现,肝功能、肝胆B超检查正常,HBSAg 等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在使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出现临床表现、黄疸、肝功能改变,排除各种肝脏本身损害的情况均可以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诊断按文献标准进行。

按患者性别、年龄、类型、菌阳、菌阴、初复治随机分为观察组(护肝片+抗结核药物)、对照组A(苷荣康+抗结核药物)和对照组B(抗结核药物),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1.2 给药方法

观察组:收治期间给予护肝片(葵花药业生产)4片,tid,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对照组A:苷荣康(二维葡醛内酯片)2片,tid,疗程同抗结核药物。对照组B:仅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肝区疼痛、腹胀、黄疸、尿黄等药物性肝炎临床症状,强化期每半月复查肝功能,指标有谷丙氨酸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卢戈氏碘试验等。

2 结果

2.1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比较

252例结核病患者,观察组在强化期的第一个月后发生药物性肝炎2例,发病率2.4%(2/84),而对照组A发生药物性肝炎11例,对照组B发生药物性肝炎12例,发病率分别为13.1%(11/84)和14.3%(12/84),其中10例发生于抗结核强化期,三组间发病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而对照组A和对照组B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对照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纳差、黄疸、腹胀、肝区痛,同时肝功能异常,ALT及T-BIL平均值为224.4±11.8U/L及66.1±3.2μmol/L,停药后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再续服抗结核药物。而观察组肝功能损害轻微,仅仅一过性转氨酶轻度升高,未停抗结核药继续给予护肝片4片,tid,口服,直至疗程结束,以后肝功能未见异常。

表1 三组药物性肝炎发病例数及发病率比较

经X2检验,对照组A、B与观察组间发病率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间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病率相似。

3 讨论

随着抗结核化疗的发展,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大多数抗结核药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由于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产物可致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和胆汁淤积肝功能受损。有报道利福平致转氨酶升高占3.6%-39.2%,致黄疸1.0%-10.0%;异烟肼致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占10%,约1%发生明显肝损害,预后不良;吡嗪酰胺致转氨酶升高达15%,甚或黄疸(2%)。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三者合用对肝损害尤甚。药物性肝损害现在非常普遍,药物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导致不规律服抗结核药物的原因之一,也是目前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难题。虽然保肝药物能否提供保护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争议,但有选择地适当应用仍然是临床大都接受的治疗。因此,预防药物性肝炎对保证全程规律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护肝片由五味子、柴胡、茵陈、板兰根、猪胆粉、绿豆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养肝、利湿解毒、健脾消食之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降低ALT的作用;诱导肝药酶,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促进肝糖原及肝内蛋白质合成修复肝细胞损伤;稳定肝细胞膜,预防肝细胞损伤。本文研究发现,应用护肝片后可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及明显减轻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严重程度,而且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提示护肝片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有效避免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明显优于常规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对含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吡嗪酰胺等抗结核的辅助治疗,可保证抗结核全疗程的完成,减少患者经济损失,对预防耐药结核病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而预防性用苷荣康,药物性肝炎发病率并未下降,苷荣康不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2

一、什么是乙肝

通常我们所讲的“乙肝”。是医学上所称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HBV)侵入人体后,引起肝组织炎症性病变的一种疾病。其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厌食等症状,肝功能检查有转氨酶(ALT)升高,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如HBsAg、HBeAg、HBeAb、HbeAb等)检测呈阳性。此种患者如经治疗在6个月以内痊愈者,称为急性乙肝;如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持续在6个月以上者,则诊断为慢性乙肝。慢性HBV携带者。是指当人们感染了HBV后。血液内HBV的标志物经检测呈阳性,而且时间超过6个月。但始终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如ALT等)也始终正常,临床上将这种情况称为慢性HBV携带者。

二、FtBV是怎样感染及传播的

HBV主要是通过血液途径感染人体的。其感染的方式有很多,如:①母亲为慢性乙肝或HBV携带者,其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染给胎儿或婴幼儿;②误输被HBV污染的血液及其制品;③使用被HBV污染的针头及拔牙、刮脸、修脚、文身等器具和刀片导致人体皮肤或黏膜破损;④静脉吸毒及不洁等,都可导致HBV感染。

通常情况下,与慢性HBV携带者共事、握手、一起参与社交活动等,不会被传染。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对慢性HBV携带者心存芥蒂,更不应歧视他们。

三、慢性HBV感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我们通常所称的慢性HBV感染,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有改变的慢性乙肝患者。另一部分则是无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

慢性乙肝患者如经过科学的治疗,多数能治愈(指肝功能正常,HBV-DNA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内),病情可稳定。预后良好。但也有约25%-30%的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而最终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其中约3%-5%可能有演变成肝癌的危险。

慢性HBV携带者仅有约10%的肝脏组织病理检查有明显炎症性改变,这部分HBV携带者则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如过度疲劳、饮酒、重感冒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转变为慢性乙肝。而约70%-80%左右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仅有轻度的炎症改变;另有10%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没有任何改变。此两者可表现为终生病毒携带而不发病,预后良好。

四、怎样预防HBV的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对新生儿和血液HBV标志物检测全部为阴性的成人,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注射,一般按0、1、6的方式注射3次,使接受预防注射者的血液检测出现HbsAb阳性(即产生了抗HBV的抗体),以预防HBV的感染。如经3次预防注射未出现HbsAb阳性,可再加强注射一次。如仍不出现抗HBV抗体(HbsAb)阳性,则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并作相应处理。

2 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材(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导管等),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时应用先进的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和血液及血制品的监测,以杜绝医源性感染。

3 采用先进的母婴阻断技术(即防止携带HBV的孕产妇将HBV传染给婴幼儿的治疗措施)。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

目前,乙肝疫苗预防注射的保护率在90%以上。因此,凡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健康人。只要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注射。就可以预防或避免HBV的感染。

五、慢性HBV感染者应如何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应到国家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医师将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实施个体化的规范治疗。新近的研究表明,同样临床表现的不同个体,接受同样的治疗时,其治疗效果可以完全不同,这与其被HVB感染时的年龄、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及个体的基础免疫状况等密切相关。因此。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使用同样的治疗药物和方案,都能获得相同的疗效。医生必须在治疗前对患者所感染的病毒的基因型及患者自身的基础免疫状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再根据其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患者若盲目治疗和用药非但不能奏效,反而会产生耐药性或病毒变异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慢性HBV携带者只需进行长期的医学观察,定期体检(主要为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及HBV-DNA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一般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除肝功能异常或HBV-DNA定量超过正常水平者外,慢性HBV携带者一般不需治疗。但对慢性HBV携带的孕产妇则应在围产期实施母婴阻断治疗。以避免婴幼儿感染。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性病毒性传染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预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与卫生状况的改善,HBV的感染率在逐年下降。我国属HBV感染的高发区,其感染方式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在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中,多数为1990年以前在5岁以内被感染者。从1990年开始。国家已将乙肝疫苗的预防注射纳入了计划免疫范畴(即在全国普遍开展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预防注射)。从根本上防止了HBV的感染。同时,国家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也有了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因此,患者对HBV感染不必紧张和恐惧。但对那些商业性、欺骗性医药广告和宣传(如某某秘方、某某新疗法、包转阴之类的宣传)。患者不可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六、慢性HBV感染者的自身保健应注意什么

慢性乙肝患者在经治疗后的病情稳定期内,可以正常工作,但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育运动。慢性HBV携带者一般可与正常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但应保持自信和心情舒畅。

慢性HBV感染者要保持良好的平和的心态,调整好饮食结构,坚持清淡为主的多样化的营养丰富的饮食: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绿色食品,适当限制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吸烟、禁饮酒;坚持适宜的健身活动;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受凉及重感冒;坚持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对肝脏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B超及肝纤维化指标等,对病情实施全程监控。如发现肝功能异常或HBV-DNA定量指标超出正常水平。则应及时就诊治疗,严格控制病毒复制,以阻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3

“不久前在墨尔本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有那么多的分会场和专题谈丙肝,这是第一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丙肝防治室主任王晓春说,此次大会上一个专题报告称,全球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肝感染者多达300万人~400万人。全球估计有1.3亿人~1.7亿人感染丙肝,其中欧洲约1800万人,非洲约2800万人,美洲约1400万人,亚洲6000万人~7000万人,估算全球约27%的肝纤维化由丙肝引起。

广泛传播与采供血和静脉吸毒有关

丙肝的广泛传播与采供血和静脉吸毒等有关。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了77个国家的静脉吸毒者丙肝感染率,其中37个国家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超过60%。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有丙肝感染者760万人~1000万人,丙肝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分布在河南、新疆、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要是既往卖血和吸毒人群多的地方。目前,全国每年临床报告丙肝病例约20万例,从年龄分布来看,以30岁以上为主,45岁~59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也有较大比例,提示既往感染占很大部分。

丙肝比乙肝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随着其危害逐渐显现,近年来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表示,美国丙肝感染主要发生在1979年前后,我国主要在1990年前后。按照发病规律,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硬化患者在10年后还会增多。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防控全球行动框架,提出对甲肝、乙肝、丙肝的全球控制目标。今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为丙肝制定了检测和关怀方面的技术指南。

王晓春介绍,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在做丙肝的防治规划,各国都开始重视防治丙肝,我国已经制定了医疗机构丙肝筛查和管理的指南。“应该说,我国起步不算太晚,但还没有丙肝防治的国家规划。”

国人对丙肝的认知率亟待提高

王晓春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丙肝的发现率和治疗率都很低,各国平均发现率低于50%,而治疗覆盖率平均仅为2%~4%。美国现在约有400万名丙肝感染者,其中约160万人得到诊断,诊断率为38%。美国制定的新目标是,争取到2018年诊断率达到65%。在美国,只有5.5%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疗,日本估计有100万名丙肝感染者,约74.5万人得到诊断,诊断率达68%,但是治疗覆盖率也仅5%。目前,我国丙肝患者的治疗率不到2%。

“无论医生还是公众,对丙肝的认识还很不够。”魏来说,调查显示,我国只有15%的专科医生认为丙肝可以治愈;在上海市和北京市,61%的公众不知道丙肝,76%的人认为丙肝不能治愈,只有5%的人检测过丙肝。

王晓春表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去调查,发现一些从事丙肝治疗的医务人员跟患者说“这个病没法治好”。

魏来说,尽管北京居民与美国居民对丙肝的认识差别不大,但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情况更糟糕,在距离北京市仅50公里的一个县城,居民对丙肝的认识率低得难以想象。因为丙肝是慢性传染病,病程长,发病初期症状轻,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得了病,到了肝硬化阶段才去医院检查治疗。

丙肝发现不易治疗昂贵

防治丙肝的第一步是发现丙肝感染者,魏来表示,要在全人群开展筛查成本太高,而在医院住院患者中进行筛查是有效的防治办法。近年来,很多医院对手术患者、住院患者都要做丙肝的常规检测,使报告发现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正在一些医院进行试点。

王晓春介绍,目前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华医学会合作已在全国开展加强丙肝防治人员能力建设工作,重点是加强对丙肝高发地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临床、实验室和预防干预方面,同时提高医疗机构提供规范丙肝诊疗服务的能力。

丙肝虽然可以治愈,但是各种治疗方案的花费均不便宜。使用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疗程一般为半年到1年,费用分别为约1万元、5.7万元,还不包括相关基因检测等费用。国际上最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将疗程缩短为3个月,但费用为8.4万美元,虽然疗效显著,但是定价之高令很多患者望而却步。

专家表示,在丙肝治疗的可及性方面,费用一直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在我国,很多常用的干扰素药物并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一些地区只把其中1种~2种干扰素纳入报销范围,但对于很多农村患者来说,新农合门诊报销上限是100元~200元,但丙肝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费用实际上无法报销。

预防工作不容忽视

丙肝治疗的可及性还涉及到药物的供应问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介绍,根据两年前的一个粗略调查,我国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产量和使用量都很有限,如果按照600万名丙肝感染者估算,只有4.5%~5%的人接受治疗。如果按照1000万名感染者估算,仅有1.55%~2.58%的人接受治疗。而治疗能力不足和感染者发现难一样,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存在。

加强医疗机构内筛查、降低药价、规范治疗是提高丙肝治疗可及性的重要任务,王晓春提醒,预防工作也绝不能忽视。“一种传染病单靠治疗是控制不住的,想通过一种药物来控制一个疾病的流行非常困难。”王晓春举例说,梅毒在全球有几百年流行史,尽管已经有非常好的药能够治愈梅毒,但现在梅毒传播仍然在全球影响巨大。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4

中图分类号:R97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7-0330-04

近年来,由于新药和新制剂的大量涌现,药物的使用日趋广泛,不良反应亦随之增多,出现了“阿斯匹林肝”、“马兜铃酸肝”等一系列药物性肝损害。据有关统计,内科住院病人中有1.7%~4.5%是属于药源性疾病,住院病人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者占l0%~l5%,药物反应的病死率高达13%。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为了避免给病人带来损失,必须以二分法来正确对待药物,权衡其“有利”和“有弊”两个方面,使之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肝脏是药物的重要解毒器官,许多药物可能通过过敏反应或直接作用而对肝脏造成损害。本文对一些较常用的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方式及其诊疗作一简述。

1 药源性肝损害的类型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按其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和慢性肝损害两大类。急性肝损害引起的黄疸,根据其组织学上的改变,大致可分成肝细胞毒型、胆汁郁积型和同时具有两者特征的混合型三种类型。

肝细胞毒型肝损害在组织学上可呈现肝坏死型变化和肝脂肪变性型变化。肝坏死型变化能由异烟肼引起,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血清转氨酶值显著升高,而碱性磷酸酶值则往往仅有中度升高,征候类似于病毒性肝炎,很大一部分病例可导致肝衰竭和死亡。肝脂肪变性型变化可见于大剂量四环素注射后,组织学上改变以及临床和生化特征均类似于妊娠急性脂肪肝,肝细胞内充满脂肪小滴,中度黄疸,血清转氨酶值中度升高,可导致死亡。

胆汁郁积型肝损害类似于阻塞性黄疸,主要特征是黄疸和搔痒,血清转氨酶值中度升高。氯丙嗪等药物引起的胆汁郁积型肝损害常伴发门脉炎症(肝小管性黄疽),碱性磷酸酶值常升高3倍以上;而同化类固醇和避孕药引起的轻度胆汁郁积,碱性磷酸酶值仅升高1~2倍。

肝损害类型与预后有明显关系。例如,在混合型肝损害中,肝细胞毒型成分比例越大,损害就越严重,可能导致肝衰竭和预计到的死亡;反之,如果胆汁郁积型成分所占比重大,则较少导致肝衰竭。

除上述急性肝损害外,有些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双醋酚汀和磺胺类药物等)可引起类似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慢性肝损害,并能导致肝硬化,肝硬化类型包括脂肪性肝硬化(如长期应用甲氨蝶呤引起的)、类似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如氯丙嗪、甲磺丁脲引起的)和由于肝静脉栓塞引起的充血性肝硬化(如避孕药、类固醇引起的)等。

2 诊断原则

一般诊断原则包括:

1)鉴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日趋增加,凡黄疸病人,均应详细询问用药史,寻找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依据。如果服药病人肝损害符合药物引起的三种类型:肝细胞毒型、胆汁郁积型和混合型,即可做出药源性肝损害的初步诊断。假使病人伴有皮疹、发热和嗜伊红细胞增多,则药源性肝损害的可能性更大;但缺乏这些特征时,并不能完全排除这一诊断。

2)注意将药物引起的肝细胞毒型损害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应根据流行病学环境和血清学研究排除病毒性乙型肝炎,并详细询问已知可引起肝细胞毒型损害的用药史。

3)药物引起的胆汁郁积型黄疸和肝外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可能是困难的。凡有明显的阻塞性黄疸的病人,特别是哪些主诉有皮疹、发热或嗜伊红细胞增多的病人,应仔细询问所用过的药物。如果肝脏活组织检查发现有胆汁郁积并伴有大量嗜伊红细胞浸润的门脉区炎症,则有可能确立药源性黄疸的诊断。

4)采用小剂量有关药物进行激发试验对诊断药源性肝功能障碍或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应用小剂量受试药物前后3 d中应注意对病人加强观察,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值的检测;但这些生化指标未见异常时并不能完全排除药源性肝损害的诊断,因为即使由典型药物引起的黄疸(如氯丙嗪性黄疸)也只有40%~60%的病人在采用试验量的氯丙嗪后会导致肝功能障碍的复发,而某些药物只有在重复给药并经过稍长时间(1~2周)后才能引起肝损害。采用小剂量受试药物进行激发试验因用药期短、仅需1 d,故对胆汁郁积型肝损害病人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为了保证病人健康,这一试验仍宜慎用。对巳知可引起肝细胞毒型损害的药物,则应避免采用药物激发试验,以防加剧肝损害。

3 治疗原则

总的来说,治疗药源性肝细胞性黄疸的原则与治疗其它肝病的原则基本相同,所不同者是应立即停用估计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其它治疗原则包括:

1)给予高能饮食,每天热量约3 000 cal、蛋白质 70~100 g、碳水化合物400~500 g。

2)嗜睡和精神紊乱等临近昏迷症状的出现,预示肝功能衰竭,治疗时要严加注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血胆红素值超过20 mg/100 mL时,说明预后不佳。此时应严格限制或停进蛋白质几天,补充维生素并加服新霉素或乳果糖等进行降低血氨处理,给予牛黄丸、至宝丹或苏合香丸。

3)肝昏迷病人的治疗包括静脉注射葡萄糖以维持能量和防止低血糖、严密监护体液和酸碱平衡、作降血氨处理、给予参附汤或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考虑到药物或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炭末吸附、换血疗法和体外透析疗法等。

4)上述处理原则亦适用于肝小管性黄疸,尽管后者导致肝功能衰竭少见。如果黄疸加重和瘙痒严重,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消胆胺酯可减轻症状,但糖皮质激素并不能明显改变肝小管性黄疸的消退速率。

5)药物治疗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 mg(100 mL)静脉滴注、硫普罗宁200 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均为每日1次,用药30 d。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的降低及白蛋白的升高明显,可作为药物性肝损害治疗的理想药物[1]。此外,在口服护肝片肌苷和肝泰乐及静脉滴注能量等基础上加用甘利欣150 mg静滴、每日1次,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使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2]。

4 几类常见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治疗方法

4.1 抗结核药物

4.1.1 预防用药

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配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百合、生地、熟地各20 g,百部、麦冬、山药、太子参各15 g,玄参、川贝母、桔梗、当归各10 g,白芍12 g,甘草6 g。阴虚火旺型加知母10 g,黄柏、银柴胡各12 g,地骨皮15 g;气阴两虚型加党参、黄芪各30 g,炙甘草10 g;阴阳两虚型加人参、紫河车、龟板各10 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个月,肝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3]。

在应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的同时给服补脾养肺保肝汤:北沙参、玉竹、茯苓、白术、白芍各12 g,鸡内金l0 g,谷麦芽、百部各15 g,柴胡6 g,五味子5 g,半枝莲20 g。每天1剂,水煎服,半个月为1疗程,可连服1~2个疗程。随证加减:痰湿重加陈皮、法半夏;咳嗽多痰加桑白皮、鱼腥草、川贝母;痰中带血加丹皮、仙鹤草;口咽干燥加鲜石斛、天花粉;发现肝功能异常者加虎杖、制军。结果显示,强化治疗期的肝损害发生率仅2.2%,效果理想[4]。

芪蜜丸组方源自民间治疗黄疸的验方,主药为木、黄芪,按3:1比例取处方量木皮、黄芪,烘干,碾成粉,混合均匀,以适量蜂蜜制成药丸,规格约为10 g/丸,蜡封,冷藏备用。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服芪蜜丸(1丸/次、每日3次)。对照组治疗后两种转氨酶最高值明显高于治疗组和治疗前基础值(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芪蜜丸对肺结核患者化疗时的肝功能有确切的保护作用,作用原理与其所含生物活性物质有关[5]。

抗结核治疗,疗程6个月,常规剂量:观察组同时服用护肝宁片4~5片、每日3次,对照组同时服用护肝片4片、每日3次。护肝宁片能有效防治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6]。

观察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同时全程服用护肝片4片、每日3次,对照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同时服用肌苷片3片、每日3次。护肝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7]。

治疗甲组在疗程开始时就加护肝片治疗(4片/次、每日3次),治疗乙组在疗程开始时加服硫普罗宁护肝治疗(2片/次、每日3次)。服护肝药与不服护肝药相比不仅可以减少肝损害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肝脏的损害程度。不服护肝药组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几率高,且谷草转氨酶(AST)以中、重度升高为主,结核升高较多[8]。

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基础上联合应用健脾润肺丸4粒/次、每日口服3次,酌情配合应用维生素,但不加降酶药;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基础上进行常规护肝治疗,口服葡醛内酯(肝泰乐)、肌苷片,不用降酶药。两组均以6~12个月为1疗程。在全程常规抗结核基础上联用健脾润肺丸能有效防治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对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疗效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9]。

治疗组在使用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强力宁60 mL静脉滴注护肝治疗,对照组1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口服肝太乐,对照组2除正规抗结核治疗外不用护肝药。强力宁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10]。

治疗组在抗结核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每日3次)护肝,对照组(65例)则未加用水飞蓟宾胶囊。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水飞蓟宾胶囊可以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生肝损害的程度也减轻[11]。

治疗组同时加用月华丸加减:药用沙参10~15 g、麦冬9~15 g、百合9~15 g、天冬9~15 g、生地15~30 g、熟地15~30 g、百部9~15 g、川贝6~15 g、阿胶10 ~15 g、茯苓15~25 g、淮山药15~25 g。阴虚火旺型可加知母10~15 g、黄柏10~15 g、地骨皮10~20 g、银柴胡10~15 g;气阴两虚型加太子参10~20 g、党参10~20 g、黄芪10~30 g、炙甘草6~15 g;阴阳两虚型加人参5~10 g、蜜黄芪15~30 g、紫河车10~20 g、鹿角5~10 g、龟版10~2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对照组不使用其它疗法。治疗组不但能够迅速改善症状、增强患者体质,且可取得很好的保肝作用,预防肝功能异常,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12]。

4.1.2 治疗

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1.2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0.15 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变,护肝疗程均为12 d。GSH和甘草酸二胺对老年肺结核治疗中出现抗结核药物中毒性肝功能异常均有良好的保肝功能,其中GSH优于甘草酸二胺[13]。

门冬氨酸鸟氨酸5.0~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促肝细胞生长素80~1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肝太乐0.3 g+维生索C 2.0 g+门冬氨酸钾镁30 mL+5%葡萄糖液注射250 mL静滴,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过程中停用抗结核药物。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能改善临床表现、有效恢复肝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14]。

治疗组给予胆维他片50 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3 g+肌苷0. 4 g+ATP 40 mg+Co-A 100 U静滴、每日1次,肝泰乐片0.2 g、每日3次。治疗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5]。

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10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GSH 1.2~1.8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疗效确切[16]。

复方甘草甜素液40~60 mL+ 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GSH 1 200 mg + 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时间4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黄疸、消化道反应、皮肤、小便颜色等症状变化情况,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等。用药过程中停抗结核药物。复方甘草甜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炎表现及恢复肝功能,对结核药物性肝炎有较好疗效,临床应用安全[17]。

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甘草酸二铵150 mg/d静脉滴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异常恢复时间从开始用护肝药至ALT下降至≤40 U/L止[18]。

4.2 抗精神病药物

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口服护肝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用药4周,观察转氨酶及临床症状变化[19]。

护肝汤为菌陈五苓散加减,基本药物组成:菌陈篙15 g,白术9 g,连翘9 g,泽泻15 g,茯苓9 g,五味子6 g,柴胡6 g,生麦芽10 g,鸡内金9 g,丹参10 g,川芎6 g,当归9 g,甘草9 g。上述药物制成煎剂,口服100 mL/次、每日2次,疗程为4周。护肝汤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肝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20]。

观察组口服叶绿素铜钠片60~120 mg/d,对照组口服利血生40~60 mg/d,疗程10周。叶绿素铜钠片是治疗和预防精神科药物致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的较好方法[21]。

全部病人随机分为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1组在服用氯丙嗪的同时加用原卟啉二钠(PDS)片,每日3次口服;第2组在服用氯丙嗪的第2周开始加用PDS片,每日3次口服:第3组40例在服用氯丙嗪的第4周开始加用PDS片,每日3次口服;第4组37例仅服用氯丙嗪(空白对照组)。原卟啉二钠片具有明显的预防抗精神病药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22]。

4.3 肿瘤化疗肝损害的药物治疗

甘草酸二铵30 mL/d(300 mg)+5%葡萄糖250 mL静滴、连续3~5 d,对全身化疗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预防作用[23]。

并用肝得健600 mg/次、每日3次,平均服药3周,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24]。

治疗组给予硫普罗宁0.1~0.2 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美能(β-甘草酸复方制剂)20~40 mL/d静脉滴注,两组均在使用化疗药甲氨蝶呤的同时分别给予保肝药预防治疗,对肝功能明显异常的病例继续使用1~2周。硫普罗宁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时同步应用可有效保护肝细胞、明显改善肝功能,其效果与美能相同[25]。

治疗组使用异甘草酸镁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10 d,可明显改善化疗后肝功能指标,缩短肝损害病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26]。

参考文献

[1] 冼建中,关玉娟,洪文昕,等.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临床研究[J].抗感染药学,2005,2(2):81-83.

[2] 温英梅,孙少华.甘利欣治疗肝功能异常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67.

[3] 王常民,张文海.百合固金汤对抗疥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6,26(7):40.

[4] 黄全海.补脾养肺保肝汤防治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4):209-210.

[5] 张婷.芪蜜丸对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业,2005,14(6):75-76.

[6] 黄肖梅.护肝宁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9,21(11):163-164.

[7] 陈治安,向恩.护肝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171-172.

[8] 刘泉.护肝药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功损害[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91-2792.

[9] 吴英梅.健脾润肺丸防治抗结核药对肝功损害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6):454-456.

[10] 袁瑛,张玉明,顾红艳.强力宁防治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152例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05-606.

[11] 孙立茹,夏品,阿克木江.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9):1858-1860.

[12] 李鲁铭.中药月华丸对预防抗痨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3):233-234.

[13] 罗兴旺.GSH防治老年肺结核药物性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损害[J].江西医药,2009,44(2):141-143.

[14] 陈尊杰,谢汉彬,黄钥藩,等,OA联合HGF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5):530-532.

[15] 郑可飞,胡晚霞.胆维他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肝损害32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6):47.

[16] 杨贵发,苏振静,戚超群,等,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7,18(26):2038-2039.

[17] 杨松,张耀亭,殷建团.复方甘草甜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8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5):327-329.

[18] 陈明.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异常133例[J].医药导报,2000,19(2):120.

[19] 刘玉妹,郑天宏.护肝宁片治疗精神药物肝损害34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4):14-15.

[20] 周珍,付容,黄平.护肝汤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肝胆湿热型肝损害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3):172-174.

[21] 董太新,杨仁登.叶绿素铜钠片治疗药源性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05.

[22] 孙秀琪,蔡广超,沈岩.原卟啉二钠对氯丙嗪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作用[J].中国药师,2009,12(11):1597-1599.

[23] 林雯,林英城,林懿.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的效果[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17(2):78-79.

[24] 吴梅娜,刘叙仪,方健.肝得健预防肿瘤化疗期肝功能损伤的效应[J].中国肿瘤临床,1998,25(9):663-665.

[25] 李秀贺,张平.硫普罗宁防治大剂量甲氨蝶呤致儿童肝损害临床观察[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5):303-305.

[26] 王湛,王杰军.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后肝功能异常6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7):869-871.

(收稿日期:2011-06-20)

杜文民博士,主任药师、教授,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5

正是知天命之年的凌昌全教授,久负盛名。他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尤其是肝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研制出甘枣宁、三石猫胶囊、四生汤口服液和去甲斑蝥素缓释剂等抗癌药物,22年立志抗癌,为数以万计的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宝贵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

知道凌昌全教授,是从一个个传奇开始的。他曾是祖国西北边陲军中一名小小的卫生员,先后师承刘嘉湘、赵伟康教授,成为我军第一位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生导师,之后又拜吴孟超院士和陈可冀院士为师,不断提高自己,现在是最年轻的“上海市名中医”,经治的肿瘤病人口耳相传他的仁医仁术⋯⋯

近距离走近凌昌全教授,是在他的专家门诊看他认真细致地问诊切脉拟方,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冬日早晨的太阳薄薄地斜照,听他谈学术研究,谈中医药抗癌前景,谈如何做一个好医生。对着记者,一如对着普通的病家,凌昌全教授面容温暖而淡定。

面对癌症也是直面死亡的威胁,病家会急切求助,是选择手术治疗、化疗放疗,还是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孰轻孰重如何取舍,中医药在抗癌斗争中的地位究竟怎样,且听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凌昌全教授的思考和解说:“中医药抗肿瘤,绝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应自始至终参与抗癌的全过程”。

中医药应“全程”参与抗癌

很多人认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是在病人不能手术、化疗放疗时的姑息治疗,是“凑合凑合”,这是认识上的最大误区。凌教授从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认为,从肿瘤的预防、治疗到预后康复,中医药可以参与每一个环节,也应该参与。

以肝癌为例,肝癌是我国及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死亡率居世界之首。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的肝癌从酒精性肝病或脂肪肝转变而来占少数,更多的是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凌教授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80%~90%的乙肝、肝硬化病人多存在肝郁脾虚证候,因此,他应用一些具有疏肝健脾作用的药食两用中药,如陈皮、山药、山楂等,研制成功“甘枣宁营养麦糊”,适合慢性乙肝、肝硬化病人早晚服用,期望从源头上阻止肝癌的发病。

“三石猫胶囊”是在总结民间多种抗癌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适合各种肿瘤病人的中药抗癌复方。根据临床观察发现,75%的肿瘤化放疗病人有气阴两虚证候,他又以益气养阴为治则,制成“四生汤口服液”,适用于各种肿瘤化疗放疗后减轻毒副作用。

而历经7年苦心研究成功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可应用于肝癌的介入治疗(适应证为肝脏中单个、3~8厘米的癌肿),其治疗效果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或酒精注射效果相当,但毒副作用更小,更容易被病人接受。

中医药在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医药在肿瘤的化疗放疗阶段可以减轻毒副作用;手术治疗损伤肿瘤病人的元气,在手术前后吃些中药,可以帮助病人更好更快地恢复。这显然是中医药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药也可以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以去甲斑蝥素缓释剂的研制应用为例,中医文献早有斑蝥治疗肝癌的记载,但它的毒性很大。解放后,有学者从中提取了斑蝥素,上世纪80年代已有将其肿瘤内直接注射治疗肝癌的报道,但由于肝脏血流丰富,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较短,疗效不显著。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凌昌全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去甲斑蝥素既发挥抗癌作用,同时还具有不抑制骨髓、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等作用的特点,再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剂技术,经过无数次实验,将去甲斑蝥素按最佳比例制成缓释剂型,在B超引导下做肝脏肿瘤注射,从而实现了去甲斑蝥素在肿瘤内部缓慢释放,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2005年应用于临床,现已治疗130余例肝癌病人。

就肝癌治疗而言,西医注重的是局部治疗,而中医更加重视整体调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譬如,在肝癌的现代治疗过程中,有一些出现腹水、黄疸的中晚期患者不能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但经中医系统的辨证施治一段时间,腹水、黄疸明显减轻之后,又获得了TACE治疗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凌教授称,中医药抗肿瘤,讲究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往往不是一两味药或是一两张方子去治疗某个肿瘤这么简单,而应该从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来认识肿瘤,并在综合治疗方面作出创新性的探索。

“只有神医没有神方”

中医防治肿瘤的根本特色,即在辨证施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而宜。

12年前,哈尔滨有一位银行行长患中晚期肝癌,虽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但体内仍残留有肿瘤病灶,医生嘱咐“回去调养调养吧”,潜台词不言自明。但这个病人坚持到凌教授这里吃中药,每个月都会乘飞机来上海就诊,吃药半年以后即坚持正常上班,10周年时还专程请凌教授北上庆贺⋯⋯

凌教授说,中医药治疗肿瘤各种典型病例有很多,用在这个病人身上有效的方子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肿瘤病人。

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患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人,甚至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时间治疗方案都不一样,这需要医生仔细辨证,再根据中医抗癌常用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补肾、理气散结、益气健脾、温肾助阳、化痰软坚和消肿止痛等治则遣方选药实施治疗。长海医院正在对经治的肝癌术后用中医药治疗存活7年以上的百余例病人进行追溯分析,希望找出更多规律性的辨证施治的方式方法。

凌教授强调的是,不要奢望发明某种抗癌药物可风靡世界,或是研究出某张方子就可以治好所有的肿瘤。

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整体水平的关键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一直被公认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法宝。近年来,作为第四大疗法的生物治疗已有了不少新的内涵,由古老的免疫治疗剂发展到各种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细胞等。在这一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的积极参与成为肿瘤防治的中国特色。

目前,在凌教授的主持下,“中医药综合方案预防小肝癌术后复发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正在国内10家大型医院开展,这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它将去验证一个充满希望的科学假说――小肝癌手术后用中药预防比化疗药物预防更实际更科学更有效。

对于普通的肿瘤患者,凌教授的建议是“能手术的必须手术,能不手术的尽量不要手术”,对于化放疗病人应“积极治疗,适可而止”,从预防、治疗到康复,别忘了中医药可以做出特别的贡献。

凌教授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医药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使我国肿瘤防治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凌昌全教授每周二、三上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有特需门诊)

凌昌全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兼任长海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998年入选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2005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07年8月被评为军队中医药 “国医名师”。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6

人为什么会得肝癌

肝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嗜酒等因素有关。特别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大。血清学调查显示,肝癌患者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说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肝癌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据调查,70%-85%的肝癌有肝硬化的背景。如302医院调查,由乙肝反复住院2~3次而发展为肝癌的38位患者,其中90%是经过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变而转变为肝癌的,只有10%的乙型肝炎病毒有直接造成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有资料显示,我国肝硬化患者中20%既往有肝炎病史,16.5%-51.5%可发展为肝癌。这说明,肝癌的发病与肝炎、肝硬化的关系最密切。

怎样才能发现肝癌

研究表明,有乙肝病史、癌症家族史,或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患有慢性肝病者,已经确诊为肝硬变的患者,均属肝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观察随访。至少半年应去专科医院全面检查一次肝病的生化和影像学指标,包括作B超、查甲胎蛋白(AFP)。一旦发现可疑病变,应再作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患者AFP持续升高,B超和CT也不能明确诊断,可做肝动脉造影检查。肝动脉造影属创伤性检查,是对于肝癌最灵敏、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能显示≤1厘米的肝癌,对早期小肝癌和肝癌病灶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肝癌的分期知多少

由肝癌发生到亚临床肝癌诊断成立,一般约10个月时间,此期可无任何症状,有些病例可能会出现慢性肝病的临床症状,常在慢性肝病随访或普查中应用血清甲蛋白(AFP)检测或影像学检查发现。

亚临床期

由亚临床肝癌到出现症状,一般也需10个月,多由影像学检查发现。此时若能早期诊断,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60%-70%。

中期

由出现症状到发生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一般需4个月时间。

晚期

由出现黄疸、腹水或发生远处转移到死亡,大约需2个月。肝癌的总病程约2年半时间,但其中确有近两年时间可能无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一般就只有半年的存活时间了,这也是肝癌最危险的原因。

中晚期肝癌除原有慢性肝病的症状和体征外,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消瘦、发热等症状,查体可发现结节状肝肿大、有压痛、叩痛并伴恶液质等。

肝癌治疗的新理念

肝癌治疗的目标:一是根治;二是延长生存期;三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凡是肝癌诊断明确,肿瘤范围小,有切除可能,肝功能代偿尚好,凝血酶原时间基本正常,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转移、全身状况良好、能耐受手术者,均应立即进行根治性手术。不能进行根治手术者,可选择姑息性手术,如肝动脉结扎、术中液氮冷冻、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激光或微波治疗等。

肝癌根治性切除后,仍有部分患者会复发,术后须严密观察,定期复查,以便尽快发现复发病灶,及时再进行局部切除。对已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免疫、导向等治疗后,瘤体缩小,全身情况改善后,可行二期切除术。二期通常为局部切除,一般残癌多在坏死癌肿结节的周边,切除应尽量彻底。行二期切除的病例,其5年生存率可达62.3%。

然而令人可悲的是,由于我国肝癌病人约80%伴有肝硬变,加上健康普查也不普及,因此临床所见的肝癌患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能够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者只是少数。大部分肝癌患者主要靠内科综合治疗。对这些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是主要治疗目的。而这其中选用适当的非手术的局部疗法,大量杀死癌细胞是综合治疗的中心环节。目前用于临床的局部疗法主要有:肝动脉栓塞、冷冻、射频、激光、微波、酒精注射等。同时还应配合全身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导向治疗、中药治疗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疗法。

预防肝癌主要措施

正由于肝癌的治疗比较困难,预后较差,所以预防肝癌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癌症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所以,预防肝癌的发生首先要掌握一些防癌知识,建立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防止吃出来的肝癌真菌中的黄曲霉素为强致癌物,会导致肝癌的发生,而黄曲霉素大量存在于发霉的食物中。因此,预防真菌污染食物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家藏花生、玉米、白薯干、大米、小米等,一定要晒干晒透,存放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发霉的应剔除丢弃,人畜均不可食用。

花生油及棉子油均不宜久贮。当怀疑大批粮、油、奶制品有真菌污染时,应请相关部门检测,允许后才能发放、销售或食用。

已变质产生哈喇味的油不宜再食用。陈腐油类中均含有一种化学成分一丙二醛,它能生成聚合物并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反应,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变异,使变异蛋白质的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级癌细胞转化。故动植物油都不可存放过久,炸炒食物不仅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导致癌症。

日本研究表明,多种食物纤维中以米糠纤维吸附有害致癌物的效果最好,而且很难脱落。米糠不仅能保肝,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所以,常吃糙米和粗粮有益健康。肝病或乙肝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若能在生活中常用细糠调剂食谱,有助于预防消化道癌症。

酒与肝癌密切相关酒类中(特别是烈性白酒)的乙醛和乙醇可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和丙肝病毒携带者若经常饮酒,可促进肝硬变和加速肝癌的发生。肝炎患者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绝对戒酒,这是预防肝硬变和肝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7

关键词:乙肝;防治;误区;药物选择;疗程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32-01

自2005年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来,乙肝的治疗开始了以抗病毒为主的治疗策略,大批乙肝患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已改变了病程和命运。之后,国际上又先后出台了乙肝防治或诊治的亚太、欧洲和美国指南,成为指导乙肝规范诊治和优化治疗的重要准则和依据。学习领会国内外与时俱进的指南精神,结合患者实际和医生经验,开展个体化防治,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1 乙肝的预防

1.1 接种疫苗目前尚无有效杀死HBV的方法,预防乙肝病毒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HBV传播的最佳方式。HBV的高危人群包括:感染高发地出生的人、透析患者、妊娠女性、HBV感染者的直系家属、吸毒者及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接触者。对于以上人群应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注射。此外,对于检测HBeAg和抗—HBs血清为阴性者、HBsAg携带者的家属血清学阴性者应注射疫苗;对于长期透析患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并进行监测疫苗应答情况。母亲为HBV的新生儿都应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当前,我国对所有出生新生儿全部注射乙肝疫苗,提高婴儿的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这对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有着显著作用。

1.2 加强对HBV感染者的监测鉴于慢性乙肝的近代治疗不能根除HBV,且长期疗效有限。因此,治疗前,需仔细考虑患者、病情、疗效和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对于HBeAg阳性患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应在半年内进行一次以上的监测。在ALT水平增高的时候,应加大ALT和HBVDNA的监测次数。对于HBeAg阳性且HBVDNA>2×104IU/mL(IU/ml≈5copies/mL)的患者,如果ALT升高处于(1~2)×正常值上限(ULN)持续3到6个月,或者HBeAg阳性且HBVDNA>2×104IU/mL,且年龄大于40岁患者,要考虑进行肝活检,并针对肝活检显示出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HBeAg阴性患者,ALT正常和HBVDNA

1.3 严格对乙肝传染源的控制对于HBsAg阳性者应单独分食,不能从事保育工作;亦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针头、针管等。遇有出血情况时,如创伤、月经时需注意不要传染他人。

2 乙肝防治中的误区

2.1 频繁更换治疗方案的误区部分患者治疗方案更换频繁,乱投医投药现象严重。实际上,对于乙肝当前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案尚未达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过度频繁更换治疗方案对治疗疾病没有任何帮助。

2.2 治疗期望过高的误区部分患者认为只要不惜代价就一定能根治乙肝,用最新最贵的药物对治疗一定帮助更大。对于干扰素、阿德福韦、拉米夫定、长效干扰素、恩替卡韦等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认为用上进口药物,病情一定就能治愈。实际上,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仅仅为50%左右。日前的治疗水平和疗效,试图通过一种药物实现对所有患者的完全治愈是不现实的。

2.3 不能坚持治疗的误区有的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后,在疗程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自我感觉已痊愈,擅自停药。这样半途而废,病情延误,结果病毒反弹,并可能造成肝功能的迅速恶化。为此,患者绝不能自行终止治疗,应在医生监督指导下,逐步谨慎停药。

3 药物选择与疗程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8

病毒性肝炎是令人谈之色变的常见传染病,有人喻之为20世纪的鼠疫。它是由最微小的、视而难见形踪的肝炎病毒所引起。就目前所知。其家族中的成员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及戊肝五大系。各自分别由相应的病毒通过消化道、接触、注射、输血等不同途径使肝脏感染而得病。其中甲型肝炎可短期治愈而不留后患。戊肝与甲肝相似,预后亦较乐观。病毒性肝炎中最令人心烦的要数乙、丙、丁三种肝炎了,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病程漫长,传染性强,疏忽大意时预后严重,是国内外传染病学家、肝炎研究机构、患者及家属关注的焦点。常易慢性化。长期带毒排毒,威胁家庭成员及社会人群,且常导致肝硬化,少数病人则因基因突变而发生肝癌。

全世界乙肝抗原携带者估计有2亿多人,其中以我国为最。竟高达1亿3千万人。我国的乙肝现症病人约有3千万人,可见其危害之烈。

有望能消灭肝炎

国内外的防疫单位、医院及研究机构,对肝炎的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协作攻关。我国政府对肝炎的防治也十分重视,从70年代末期拨出巨款,进行“七五”及“八五”攻关。现已捷报频传。在预防方面,已先后研制出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媲美的高效价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且在全国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千千万万的婴幼儿及健康的人群穿上了抵抗甲、乙肝病毒入侵的“铠甲”,解除了人们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威胁与后顾之忧。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消灭肝炎病的康庄大道。肝炎病毒在人间猖獗的日子已为期不久了。

在实验诊断方面我国已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对肝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肝炎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提供了科学而敏感的试剂与方法,扩展了人们认识肝炎病毒的视野,为人们消灭肝炎开辟了途径,使人们在肝炎防治中立于主动出击的地位,改变了被动挨打局面。

治疗肝炎仍无灵丹

国内外虽然迄今已有500多种治疗肝炎的中西药研制问世,并广泛用于临床,其中有些药对改善肝病症状也确有一定效果,但在治愈肝炎、清除病毒血症方面仍无惊人突破。国内外临床学家公认: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仍无有效良药,乙肝、丙肝的治疗仍陷于困境。尽管各种新闻媒体。泼洒笔墨。连篇累牍地介绍了不少治肝炎的“名医”、“神医”、“灵丹”、“神药”、“神袋”……。但实际问题仍然是一大堆,病人难免有华陀无赖小虫何的悲愤感慨,如此看来,得了肝炎那只有自认倒霉。听其自然了?不是的。我这里可用“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告慰他们受创伤的心灵。

得了肝炎到底该怎么办

笔者潜心于肝炎研究40年,参加了有关肝炎的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多次有关肝炎研究的专题学术会议,聆听了全国中、西医及国外肝炎专家的学术报告,翻阅了汗牛充栋的文献,略有所悟,愿为肝炎患者康复、长寿倾吐衷肠,出些主意,供大家共鉴。

首先要不信“神”。当前由于乙肝、丙肝困扰着千千万万的患者。便应运而出来不少自命治肝炎的“神医”。肝炎病毒好像在他们的“神术”、“灵丹”之下。便望风披靡,逃之夭夭了。但事实远非如此。我碰见了一些服用过“神医”灵药的患者,他们花钱虽然不少,但到头来依旧症状加重,肝功变坏,抗原依旧阳性。还有些人打着救世主的幌子,实际在兜售假冒伪劣之药,诱你上当,对此亦请有所警惕。

其次要信科学。要听从医生的忠告:戒烟酒、多休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和增强自身抗病力。日常生活要规律,只要食欲好,能吃饭,再加上合理的休息,肝功是会日渐恢复的。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日理万机。患肝炎后,它一方面要与入侵的肝炎病毒较量,卫护自己。另一方面还要带病坚持工作,为支撑你生命的大厦而竭尽全力,真是辛苦极了。肝病了,如果你仍不体谅它,仍在放浪形骸,任意驱使,那对肝脏则犹如雪上加霜。投井下石,使之万劫难复。最终必将使你坠入死亡的深渊。

根据笔者数十年来对大量病人的临床观察及随访。认为肝炎的首要治疗是充分的休息,药物治疗只是辅助的,舍休息而求灵丹,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的蠢举。不少病例证明。只要你饮食如常,即使不吃药而只掌握好休息,损害的肝功也能很快恢复正常。一些60年代初期因肝炎而肝硬化而呕血,抢救手术后又出现大量腹水的危重病人,经过一段住院治疗,出院后长期在家充分休息,生活规律,而今年近古稀却依然健康。可见肝炎患者的康复重在科学养生,如此。是完全可以摆脱肝炎困扰的。

为什么休息就能治疗肝炎呢?其中自有奥秘。经生理学家的研究揭示,人在站坐位时。肝脏血液量比卧位时约减少50~70%,而在卧位时则增加50%左右。可见充分卧床休息,对急、慢性肝炎的康复,都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与营养物质。以提高肝脏的防卫修复力。具体方法是:中午休息3小时左右。晚上休息10小时以上。住院病人也一样,应用同样的药物,休息好的,黄疸消退、转氨酶恢复正常就较快,不注意休息者则慢得多,病情还易迁延反复。

第三,预防肝炎反复发作的诀窍。重要的还是良好的休息,避免体力上及脑力上的劳累。更不宜参加长跑、竞技等活动。有人对肝炎病人作肝脏穿刺研究,发现肝炎病理损伤的修复最少需要1~2年时间。所以,一些急重肝、慢活肝,甚至肝硬化出现腹水、呕血的患者,病情缓解后,如果能很好休息两年或更久些,则很少复发。过早劳累则会使肝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无数事实证明,劳累是肝炎慢性化及复发的重要因素。如果肝炎在1~2年内反复发作,则预后往往恶劣。

第四,坚持自控一生:对病毒性肝炎无特效药物,这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共识。因此,患者必须好自为之,力戒疲劳,保持食欲,可长期服用无损肝脏的药物,如肌苷片、肝太乐,维生素E、C,长期吃些蜂蜜,以补充微量元素。

第五,及时治疗继发感染。肝炎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急剧降低,故对任何感染都要十分重视,要及时治疗,以免诱发肝功能衰竭。肝炎病人有的因患痢疾而出现腹水,有的则因发生休克而毙命,可见继发感染的危害!

第六,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复方丹参、大黄廑虫丸等。对于慢活肝及肝硬化患者,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防止纤维化的进展,并能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回缩肝脏及脾脏,且可防止食道静脉曲张及出血。如已发生食道静脉曲张者。应注意勿吃硬坚食物,要细嚼慢咽。避免囫囵吞枣、大口吃饭,药片应研细再服,以防曲张的食道静脉擦破出血;还应长期坚持服足量降低门脉压的药物,如心得安等,以防食道静脉破裂。浮肿患者应补充白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浓度及胶体渗透压,预防腹水发生。如已发生腹水,应进低盐饮食,并服些安体舒通等利尿荆。肝功衰竭患者,不宜过多进食蛋白类食物,以防诱发肝昏迷。

第七,活动期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不宜长途跋涉或旅游观光,以免因体力不支而促使病情恶化。

第八,定期(3~6月)复查肝功一次,监测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指导生活及治疗,如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不振、浮肿等症状时,应及时休息、积极治疗。

上一篇:公司培训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