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3:06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保健推拿作为一种绿色的自然物理疗法,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被人们所接受。

保健推拿和治疗推拿,二者虽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是各有侧重。保健推拿主要适用于亚健康人群,而治疗推拿主要适用于病人。由于适用的对象不同,那么要求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保健推拿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而治疗推拿主要是为了治疗疾病。由于手法的目的不同,所以,在手法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不管是保健推拿还是治疗推拿,均要求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推拿手法的“心法”内涵,没有这些“心法”,那推拿手法仅仅是一些机械动作而已,有其形而无其质,只能做到“形似”,而难以达到“神似”的境界,当然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对保健推拿来说,手法的柔和性显得尤为重要。保健推拿,由于面对的是顾客,所以既要有较好的舒适感,又要有较好的疗效,要在轻松舒适中缓解疲劳,消除症状,而又没有任何治疗痛苦。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保健推拿的临床和教学工作,深感保健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初学者,由于没有重视和掌握这一要求,往往做出来的手法比较生硬,让人感到疼痛不适,难以接受。另外,在保健推拿这个行业里面,还盛行一种错误的观念,无论顾客还是推拿师,都认为推拿力量越大效果越好。殊不知,推拿手法的力量跟疗效不成正比,并不是力量越大,效果越好。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容易导致手法损伤,往往表现为局部肌肉僵硬呈硬结状,不但没有缓解症状,反而越来越来加重病情。这说明推拿手法具有双刃性,既能“治病”,也能“致病”。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厉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也以为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为知甚。”本文就推拿手法柔和性在保健推拿中的运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推拿手法“柔和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用力要轻柔和缓,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另一方面指推拿的效应,能给顾客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达到有效的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的目的。关于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近代推拿名家朱春霆指出:“手法要因人而施,因证而施,因部位而施,要柔和深透,刚柔相济,均匀有力,以柔和为贵”。他认为:“人虚证虚,用柔和手法处理不待言,人虚证实,也应以柔和的手法为主,即使人实证实,也不能多用刚强的手法取快一时,如果一味蛮用刚强的手法对付实证,反而会造成气动而成的病证,甚至无形中转为痼疾,实证变为虚证”。可见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

首先,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舒适感,顾客乐于接受。推拿疗法是一种自然物理疗法,跟其它疗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舒适安全,几乎没有任何治疗痛苦和毒副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如果用力或操作不当,手法生硬粗暴,也会导致很多推拿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疼痛不适,严重者让顾客疼痛难忍,难以接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疗法,要取得较好的疗效,都需要一定治疗时间和一定治疗剂量的积累。推拿疗法也是一样,根据“手法量学”的观点,推拿手法要取得较好的疗效,需要一定治疗时间和一定刺激量的积累,这也是“持久”的基本要求,即单一手法,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整套手法,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整个疗程,也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具体操作上,保健推拿往往都按疗程来治疗,只有坚持做完整过疗程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试想,如果我们给病人推拿一次以后,病人疼痛难忍,而我们事前又没有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病人就不会再接受推拿治疗了,导致疗程的中断,我们能取得好的疗效吗?所以,一种疗法,病人能否接受和愿意配合很关键。要让病人接受并配合推拿治疗,首先,要消除病人对治疗的恐瞑心理,事先做好解释工作。其次,要用比较柔和的手法,增强手法的舒适感和可接受性。初次接受推拿治疗的病人,对推拿手法往往都不太适应,表现为怕痛、怕痒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用比较柔和的手法,让顾客逐渐适应并接受推拿疗法。

其次,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避免医源性损伤。跟其它很多疗法一样,推拿手法也具有双面性,即有效性和可能的副作用。只不过推拿的副作用跟其它很多疗法相比要小得多。但如果用力或操作不当,也会产生推拿意外,加重病情或造成新的损伤。如过重使用擦法,就容易擦破皮肤,造成皮损。过重过长时使用揉拨法,容易导致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和血肿。在胸背部使用较重的按压法,容易导致胸椎的骨折等等。而柔和的手法就可以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手法的“柔和性”要求手法用力要柔和,要用技巧力,切忌使用暴力和蛮力,用力的大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病人的生理承受范围之内由轻到重,以免造成推拿意外和新的损伤。

再次,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推拿疗效跟用力的大小不成正比,并不是力量越大,效果越好。早在1955年,江静波就提出,推拿手法的治疗效应是通过皮肤感受器,借神经系统的应激作用,引起大脑皮层对全身机能进行调整而起作用。推拿手法并不是通过本身直接用力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而是激发人体固有的调整与自愈机能,防病治病。所以手法的轻重、力量的大小并不是重要的,节律性才是关键。在临床上,软组织损伤,也就是中医讲的伤筋的病证,用柔和的手法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曾经治疗一个女性病人,平时缺乏运动锻炼,自诉爬山以后,双下肢酸痛难忍,行走困难,检查双下肢腓肠肌明显压痛。用轻柔的揉法、攘法及拿揉法进行治疗,两次以后即明显缓解,行走自如。这也是中医讲的“筋喜柔而不喜刚”的具体运用。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经穴推拿;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41-01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最为突出的临床症状为睡眠障碍,同时睡眠障碍也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发现在CFS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上,采用经穴推拿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选取5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199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诊为CFS[1],其中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22-45岁,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4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奇数为对照组27例行认知行为教育治疗,偶数为推拿组27例行推拿与认知行为教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结合国外优秀的认知行为干预经验,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育方案,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知疗法、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睡眠指导以及行为疗法等;②推拿组:本次研究严格遵照《推拿学》[2](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操作方法进行治疗,取穴:选取膀胱经、督脉、阳明经学为推拿主穴位,另取心俞、曲池、风府、脾俞、百会、合谷、安眠、肾俞、太冲、肝俞、环跳等为辅穴,穴位涉及腰背部、头面部和四肢部等;头面部推拿方法:让患者取仰卧位,闭目,将治疗巾覆于其头恶补,用拇指对百会穴进行按揉,中指则勾揉风池穴,另四指摩印堂穴,点按四神聪、左右太阳及安眠穴,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5-6min;通过一指禅手法对眼眶行偏锋推,时间同为5-6min,频率为(120±10)次/min,手法刺激量均值(1.0±0.2)kg,通过颞部扫散法即可完成头面部治疗;腰背部推拿方法:使患者取俯卧位,将治疗巾覆盖在腰背部,沿着两侧膀胱经通过滚法行上下往返推拿,时间为(10±2)min,频率为(120±10)次/min,另对命门、心俞、肾俞、肺俞、肝俞以及脾俞等进行按揉,时间为5min,以30次/min的频率进行按揉,手法刺激量均值为(3.0±0.5)kg;最后以横擦腰骶部、捏脊法完成腰背部的治疗;四肢部推拿方法:让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将治疗巾覆盖在患者在上、下肢,在肌肉更厚处行滚法,对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治疗主穴,治疗时间为(5±1)min,同时对神门、太溪、曲池、足三里、血海、合谷、伏兔等穴位进行按揉,同以(5±1)min为治疗时间;手法质量控制:以滚法、一指禅推法和按揉法为本次治疗的主要方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1个疗程(10d)的治疗。

2 结果

根据表1对比结果来看,施行认知行为教育对照组,其睡眠质量效果相较于行推拿法治疗的推拿组较差,P

3 讨论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脑力和体力因长时间处于疲劳和紧张的状态,尤其是中青年阶段的人群大部分患有不同程度的CFS,根据临床观察发现,睡眠障碍是CFS的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睡眠受到影响,患者无法得到有效休息,始终处于疲劳的状态,故改善睡眠质量是CFS治疗的关键。中医学中指出CFS主要由于多系统及脏器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气血耗伤性疾病,故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按揉、刺激,使五脏气机能够正常运行,帮助患者缓解疲劳,改善睡眠障碍,根据本次结果来看,推拿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知,推拿法是治疗CFS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姚斐,房敏.不同强度按压背俞穴对CFS大鼠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676-678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 针刺;推拿;生脉注射液,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刺,推拿及药物治疗该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应用针刺推拿结合静滴生脉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收效快、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为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7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2 d,最长9年;平均3个月;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8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3 d,最长8年,平均2.7个月,以上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均十分接近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椎病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颈椎外伤处于急性期者;②患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低血压、内耳疾病、前庭功能障碍、心周性眩晕等可引起眩晕者;③严重骨质疏松症、脊髓型颈椎病、骨结核、骨肿瘤、囊枕关节脱位者;④同时应用其他扩张脑血管药,抗眩晕药可能影响结果判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①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天柱、百劳、双取,常规直刺0.5~1寸,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中等强度刺激、局部酸胀沉重感,出现循经传导感最佳,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刺1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配合TDP照射;②推拿治疗:患者先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一侧,采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拨法、于颈及肩背部往返施术3~5 min,采用掌握法施术于大椎穴,约3 min,以出现传导感为佳,再以拇指按揉脑户及脑室穴各1 min,以得气为度采用叩击法循肩背至腰骶部督脉及膀胱经,以上至下叩击3~5遍,拿肩井3~5次,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其头侧,采用一指禅推法沿眼部行“OO”字推法3~5遍,分推前额及面部3~5遍,按揉印堂、太阳、鱼腰、四白、头维、百会、四神聪等穴,得气为度;扫散头侧胆经,左右各5遍,五指拿法于头顶部施术5遍,以指振法施术于百会、印堂穴,以掌振法施术于神阙穴,以出现传导感为佳,约3 min,按揉双合谷、液门、后溪穴,得气为度,采用仰卧位颈椎拨伸法5遍,配合小幅度旋转手法,患者再取俯卧位,擦背部膀胱位,以透热为度,上述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针刺推拿每天治疗间隔3 d,再行下一疗程;③药物治疗:应用生脉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1次/d,10 d为一疗程,药物治疗应用一疗程后不再使用。

2.2 对照组 对照组以治疗组中针刺治疗法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制定,优:头晕、偏头痛、恶心、耳鸣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良:头晕、偏头痛、恶心、耳鸣等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工作;一般,头晕、偏头痛等症状及体征部分减轻或消失,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能完成大部分工作;差:头晕、偏头痛等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中:优:26例,良10例,一般3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中:优:17例,良:13例,一般:6例,差:4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椎动脉交感神经功能,导致椎动脉供应区-脊髓血流不足,从而发生功能不全的一系列症侯群由于椎-基底动脉痉挛,血流不畅,而发生头晕、偏头痛、耳鸣、视力减退等一系列表现,治疗关键是恢复颈椎力学平衡状态,解除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障碍,改善脑部循环针刺时选取椎动脉在颈椎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相应穴位,推拿时采用多种手法分别施术于颈肩背、头面、手部及腹部,可有效缓解肌肉韧带痉挛或紧张,调整颈椎力学失稳,扩大椎间孔及椎间隙,解除神经激惹,缓解或消除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压迫,直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生脉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益气通脉作用,有效的提高心脏功能,从而促进脑部供血,针刺、推拿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应用适宜的刺激强度,尤其在颈椎拨伸及施转手法时,应使颈椎略前倾位。总之,上述三种治法有机结合,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476.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4

从事康复临床工作十余年,其中推拿按摩技术是我在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在治疗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出一种新的手法,用手指感觉疼痛部位,然后通过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消肿、释放局部的疼痛物质和炎症介质的目的,往往对局部疼痛的减轻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

洪女士今年65岁,有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十余年。平时不是腰痛发作,就是颈椎病眩晕发作,并且伴有严重的失眠症。近一年来几乎卧床不起,经过各种治疗,时好时坏。患者还因长期疾病折磨导致严重的抑郁症。今年春节后开始进行推拿按摩结合理疗的综合治疗,每周2次。两个半月后颈椎、腰椎病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已能够自理,抑郁症和失眠状况也明显得到改善。

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技术,是对现代主流医学临床治疗的一个补充。推拿手法很多,良莠不齐,因此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推拿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推拿不是按得越重越好,应该以患者身体是否感觉舒适作为推拿是否得法的标准。不专业的手法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局部用力过大、时间过长,会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病情。有时手法运用不当,还可能对韧带和骨骼造成伤害,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要想让推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推拿治疗的科学化和个体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上述病例就是我们根据现代医学原理而改进的推拿按摩新手法的治疗结果。这种新手法是模仿动物舔舐动作的用力方法改造而成――主要是控制推拿按摩力度和用力角度和速度,此手法是在尽量减少对软组织损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局部微循环。

采用药物、推拿和现代康复医学有机结合的综合措施,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每周一到六全天在浦东新区红枫路300弄16号SINO徐丰康复治疗室有门诊)

小贴士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5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结合局部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推拿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腹部配合局部推拿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部推拿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法治疗疗效独特,笔者临床多年,以腹部推拿疗法为代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2008年6月~2010年8月经CT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 病例排除标准。①腰椎CT示髓核脱入椎管或有患肢足下垂需行手术治疗者;②合并有Ⅱ级及以上腰椎滑脱者;③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及Ⅱ级(含)以上高血压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腹部推拿。令患者侧卧于床上,双下肢微屈曲,术者一手四指掌侧置于侧腹部,另一手四指掌侧置于背部,前后对置,自上而下合摩侧腹部约5~10min。继以一手四指掌侧置于腰际京门穴处,斜向腹内下方摩动至腹结穴处,再逐渐加力,按压腹结穴,反复操作约5~10min。最后令患者改仰卧位,双下肢微屈曲,摩腹和提拿腹直肌,并点按天枢、肓俞、气海、关元、气冲穴,反复操作约3~5min。治疗后,患者腰腹、下肢部有轻松及温热感。

2.2 局部推拿。令患者俯卧于床上,术者立于一侧,沿腰部督脉与膀胱经循行部位至下肢承山穴,自上而下,反复施行滚法、拿捏法和拨法各3遍。再点按阿是穴、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使肌肉得以放松。最后施腰部斜扳法改善小关节紊乱。

治疗组予施行腹部推拿及局部推拿,而对照组只施行局部推拿。以上治疗1次/日,10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行下一疗程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 疗效标准[1]

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内外力学平失调致椎间盘退变后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其发病关键在于腰椎内外力学平衡破坏,致间盘在不同诱因作用下向各方向突出,从而压迫相应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引起局部水肿,炎性渗出,继而引起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机体内分泌、激素异常及椎间盘本身蛋白多糖、胶原蛋白等代谢障碍[2]等。本病属中医学腰痛、痹症等范畴,主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损伤,以致脉络闭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其疼痛范围为腰部和/或下肢外侧或后侧,位于膀胱经循行路线上。《素问·刺腰痛》:“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如重状”,指出本病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有关,膀胱与肾相表里,肾经循行于腹部,足太之募穴在腹,且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故治疗不能只停留于局部,应以整体考虑,从腹论治。腰椎内外力学平衡破坏,主要是腰腹部核心肌群稳定性差,核心肌群是指负责维持脊椎稳定的肌肉群,主要指骨盆和躯干周围的肌肉“依功能和属性,核心肌群可分为两大群:第一群为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性肌群,这些肌肉位于躯干较深层的位置,主角是腹横肌与多裂肌,另外包括部分的腹内斜肌及腰方肌;第二群为浅核心肌群,又称为整体稳定性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及臀部肌群等[3]”医学研究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后,会造成深层核心肌群功能被抑制及动作控制的异常,进而失去稳定脊椎、保护椎体的功能“研究也发现,病患在经过初步治疗后,即使背痛感觉已经消失,但核心肌群的机能障碍并不一定会恢复正常,这与背痛复发率的高低、引发慢性腰痛有密切关系[4]”所以,腹部配合局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增加腰腹部核心肌群稳定性,维持腰椎内外力学平衡。腹部配合局部推拿治疗不仅对局部有治疗作用,而且,对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都有治疗作用,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种体现,属于整体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也证实,腹部推拿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 杨俊兴,樊粤光.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3] 邱俊杰.慢性腰痛治疗新观念:核心复健运动[].台北市医师公会会刊,2004,48(2):54-59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推拿;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ssage and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Methods From 2013 April to 2015 April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ere selected from 100 cases,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massage therapy, efficacy.Result Muscle strength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words:Acupuncture;massage;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curative effect

肩周炎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之一,并且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与推拿联合疗法,以观察针灸与推拿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组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范围在48~75岁,平均年龄为(62.5±7.4)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平均病程为(3.2±1.5)年;左肩18例,右肩3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范围在46~79岁,平均年龄为(65.3±6.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2年,平均病程为(2.8±1.6)年;左肩22例,右肩28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发现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发部位等情况相似(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②意识清醒,能够耐受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并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③在开展本研究前30d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④获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②伴有精神类疾病或患有恶性肿瘤疾病;③患处曾有手术史或外伤史;④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1]。

1.3方法

(1)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方法如下:①选取相关穴位,并进行消毒,针刺穴位包括肩井、肩k、曲池、手三里、合谷。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健侧卧位,医生取2寸毫针对准上述穴位后下针,注意下针必须准、快、稳,并把握好针刺的具体方向与角度,禁止向内深刺、斜刺。在针刺过程中通常应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待针刺得气后应留针一段时间,以20~30min为宜。在整个留针期间通常可行针3次。

(2)观察组 在对照组针灸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推拿手法如下:①放松手法:利用滚法、掌根揉法、拿捏法、一指禅推法等方法推拿患侧肩背部,时间为10min,使患侧得到充分放松;②点按法:医者站在患侧,找准相关穴位,包括肩k、肩贞、肩井、肩前、天宗等,再利用拇指对穴位进行点按,当找到明显的痛点穴后应持续按压3min,按压力度要在患者耐受度内。③弹拨法: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将一手放在患侧肩部,以固定该肩部,另一只手则在肩部弹拨相关肌腱,包括短头肌腱、喙肱肌肌腱、肱二头肌长等,弹拨时间为3min,力度适中[2]。④摇法:医者一手按压患侧肩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肢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开展摇动、环转、前屈、后伸等被动运动。运动幅度要循序渐进,从小到大,但必须在患者耐受范围以内。⑤揉搓法:这是推拿的最后部分,从患部到前臂进行反复揉搓大约3min即可。上述推拿疗法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各疗程间应间隔3~4d后方可继续推拿。

1.4疗效评定

将治疗前后的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其中,临床治疗效果标准参考由卫生部出台的《肩周炎疗效评价指标》,①显效:症状有明显好转,好转度不低于90%;②有效:症状得到一定好转,好转度为60%及其以上;③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好转度低于30%。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选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专门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通过t检验;相关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当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仅2例患者无效,其余48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其中,显效23例,有效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其中,显效13例,有效28例。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

2.2比较两组肌力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从表1可知,两组在治疗后,无论是肌力还是日常生活能力均比治疗前得到明显提升,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其治疗后肌力评分为(75.02±13.72)分,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为(79.68±12.64)分。

表1 对比两组肌力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x±s)

3讨论

肩周炎的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后造成肩关节囊及其附近韧带、肌腱与滑囊等组织出现炎症病变。肩周炎会让患者感到肩部疼痛与不适,活动受限,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认为该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过度劳累、气候因素、局部感染、长时间偏侧面躺卧等[3]。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特别是女性更易发病。得了肩周炎应及时治疗,否则可能造成患侧肩部肌肉萎缩或关节粘连。根据中医理论来讲,肩周炎又称为漏肩风、五十肩,通常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入或外伤骨折脱位造成肩部气滞血瘀、经络不畅,筋脉失养等问题后发病的。

中医治疗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针灸治疗要按照”近部取穴、循经取穴“等原则,针刺患部主要穴位与经脉经过穴位,从而起到舒筋活络、通经止痛的作用。推拿具有良好的祛风散寒、舒展筋骨、行血止痛等效果。另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对肩关节患部实施推拿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肌肉痉挛症状,同时,还能促进机体对炎症介质与相关代谢产物的吸收,进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4]。肩k、手三里均位于阳明经,可达到消肿止痛、疏经通络的效果。曲池穴可以通络、行气、活血、祛湿。肩井位于手足少阳经,能明显缓解肩臂疼痛[5]。天宗位于太阳经,可有效缓解肩胛及周边部位的疼痛。阳陵泉属于“八会穴”中的“筋会”,可起到强筋、柔筋、缓筋的作用。

本次研究通过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与推拿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远远好于对照组的82.0%。同时,无论是肌力评分还是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

参考文献:

[1]杨学军. 针灸联合推拿、功能锻练治疗肩周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3(1):137-139.

[2]凌建伟.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8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307-308.

[3]郁丽军.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4,8(14):41-42.

[4]彭敏. 针灸推拿疗法辅助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4,12(4):19-20.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7

摘要:目的:观察点穴推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失眠病人随机分舒乐安定治疗组(A组)和点穴推拿治疗组(B组)。结果: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A组80%,B组75%;白日宿醉现象发生率:A组36%,B组12%。结论:点穴推拿治疗对慢性失眠病人治疗有效,白日宿醉现象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失眠;推拿;点穴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65-02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又称睡眠开始及睡眠维持障碍,夜间睡眠障碍常导致白天困倦,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失眠症患病率非常高,国外有报道高达50%以上,传统的药物治疗失眠。容易成瘾,白日宿醉现象发生率高,且撤药时容易发生反跳性失眠,故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日趋迫切。笔者尝试用中医的点穴推拿治疗失眠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对2003年5月-2006年5月在本院门诊及病房以长期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量表进行筛选,并排除以下疾病:精神病性失眠、脑器质性疾病、药物依赖及成瘾患者、慢性肾衰及慢性酒精中毒、活动性心肝肾疾病。同时排除妊娠或哺乳妇女,过敏体质者。入选者100例。

1.2方法

将入选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A组给予每晚1片舒乐安定治疗,B组采用点穴推拿疗法,点穴推拿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1.2.1点穴推拿取穴 主穴为百会、头维、印堂、神庭、率谷、四神聪、安眠、肩井、神门,再根据病情配穴,心脾两虚配脾俞、心俞、三阴交;阴虚火旺配大陵、太溪、太冲;胃腑不和配中脘、丰隆、厉兑、隐白;肝火上扰配行间、足窍阴、风池。

1.2.2点穴推拿方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先用右手拇指轻揉百会100次,再用一指禅法由印堂至百会交替推3min,开天门、分法,拿五经、扫散法,约4min;双拇指自印堂起向内外依次揉晴明、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等穴,中指点安眠、风池约3min;体表穴位点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约5min。患者坐位,术者右手5指均匀张开,中指吸定印堂穴,其余4指对称定鱼腰及头维穴,通过腕关节及前臂的摆动,均匀地向后摆推,至风池上,并点按风池,反复4~5遍。

1.3疗效评价方法

治疗前后每例均作PSQI评分,按治疗前后PSQI减分数评价疗效,>5分为痊愈,3~5分为显效,1~3分为有效,0~1分为无效,负分为加重。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显效、有效的总和,两组对比经x2检验。

1.4结果(见表1)

2讨论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失眠症治疗方法仍然是药物疗法。虽然药物能显著增加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但由于这类药物具有白天瞌睡、头晕,长期应用可致成瘾等不良反应,因此,只能短期(大约4周)使用。所以非药物疗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光疗,体育锻炼。及针灸推拿疗法等。尽管起效较慢,但不良反应较少,越来越受到关注。失眠,祖国医学称为“不寐”,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它既可单独出现,又常常伴有头昏、精神不集中、多梦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机或为思虚伤脾,或阴虚火旺,或阳不交阴,心肾不交。《景岳全书・不寐》谓:“不寐证虽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尽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明代医著《针灸大成》指出:“思虚伤心脾灸百会”。百会穴系督脉与手三阳经的会穴,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具有温养诸脏、安神健脑作用。神庭系督脉与足太阳、手足少阳和厥阴经的交会穴,擅于调理气机、熄风宁神。神门宣通心气、镇静安神、疏通气血效果显著。笔者受其启发,以一指禅推百会、四神聪,柔和、持久、透力强,可起到艾灸之效果;点按以指代针起到针刺效果;开天门,十二经被开启,一阴一阳,阴平阳秘,阴阳调和,安神定志;分印堂、神庭;头部两侧以头维、率谷为主,行扫散法,拿五经、风池,能调和阴阳,祛风镇悸,点按神门能清心安神,诸手法合用,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消除或降低患者对镇静剂的依赖。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点穴推拿,既无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也没有安眠类药物的药物依赖,治疗效果好,且可以降低患者白日宿醉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推拿治疗学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针灸推拿;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0978-02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悠久中医学,如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这有助于人们治疗疾病,提高我国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方面的国际影响。

2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内涵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配合中医师对病人进行中医诊治的工作。中医治病的传统,多以个体行医为主,因此,医和护常是不分家的,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大夫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病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灸、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尤其是针刺与行针,更需专业的中医大夫来操作,护士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不过灸法则护士可以如法操作,所以中医护理非常重视辨证施护,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就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只有明白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具有“理、法、方、药”和“理、法、方、穴、术”的特点,并因人而异配合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案,就能实现中医针灸治疗的高效、速效、长效。同时,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家属往往在就医后也常遵照医嘱,如法进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这也算是中医护理的一个特色。

中医护理的内涵,除了辨证施护,医护合一,中医护理的内涵或者说是特色,还体现在膳食护理、精神护理等方面。早在秦汉时代,人们就已对膳食护理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比如《内经》所说“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肾病毋多食咸”,以及《难经》所谓“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等,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膳食护理经验。张仲景《金匮要略》还进一步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3 针灸推拿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

我国的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是世界医学的一朵奇葩,成为国人所熟知的一种良好有效的中医药学。针灸推拿护理自成一个医疗护理体系,在几千年的医疗护理实践中表现了独特的优点,这也成为现代整体护理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针灸推拿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体现了整体论的哲学思想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通过整体论的哲学思想,按照天人合一的方法,将疾病视为与人体自身系统的统一,并重视与大自然的有机联系,这是现代护理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中医针灸推拿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并考虑到疾病的具体环境,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考察,据此反映出的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而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实现身心统一,加快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这是其护理的特色。医生会积极建议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控制饮食的内容,包括生冷、辛辣食品的禁忌摄入,注意营养搭配,调节好新陈代谢,避免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疾病的加剧。适当的饮食可以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2 蕴含着心理疗法的优点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表现出举止文雅、操作到位、轻柔的语言,这些可以使患者减轻病痛,得到护理人员的精神鼓励,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提高。医护人员在实施针灸推拿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情绪低落,身体的疼痛有等同深受的感觉,对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并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温暖了患者的心理。这样患者得到了社会支持和安慰。护理人员尊重患者患病期间的生活要求,会尽全力去满足。这样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者也就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患者具备良好精神状态就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增强治愈信心。总之,中医针灸推拿护理中蕴含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情志转移法,情志疏导法,体语疗法等。在情志转移疗法方面,护理人员通过诱导患者将注意力转移,促使患者将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改变,使心理保持平静,避免抑郁和较大的情绪波动,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4 辨证施护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独特优点

4.1 辩证施护体现了归纳的方法论

中医护理采取的辨证施护方法体现了归纳的方法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按照整体论的思想,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收集临床资料,这样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因此,中医的辨证施护就是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确定切合自身的护理方式和内容,包括如何为患者服药和行针,及时了解和观察病情,做好饮食的调理,科学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中医的辨证施护理论就是按照中医四诊搜集的患者病情信息以八纲进行辩证分析,以此分清疾病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详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此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法。

4.2 实施三因的针对性护理

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的要求,护理人员应根据三因(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就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心理情绪以及天气、地理等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实现三因施护。例如:老年人的体质较差,气血亏虚,在临床护理上就应采取补益正气之法,以祛除病邪。

5 结论

通过对我国中医护理的针灸推拿和辩证施护的阐述,可以看到中医护理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这对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完善作用。采用中医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提高体质,以及改善疾病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李美娜,何滨,徐芳云.传统中医护理在现代临床护理中的探索与应用[J].吉林医学,2009,(14).

上一篇:车间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体会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