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个人总结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4 17:09:10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1

票号,亦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源于汇兑,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清朝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日昌”票号的诞生为标志(黄鉴晖,1992),山西商人实现了由商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变。此后100多年,被西方叹为观止的“山西票号(Shan Si Bank)”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票号汇通天下”,在中国的金融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山西票号在其经营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的会计与营业报告制度,使得票号管理者能够及时明了总号及其国内外各分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情况,从而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造就出一个又一个“Shan Si Bank”的世界奇迹,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极大地繁荣了我国当时的经济。

二、票号的组织结构

山西票号规模如此庞大还可以保持灵活经营,因其有科学的组织结构作保障。这也正是山西票号的会计与营业报告制度建立的基础与实施的环境。

以大德通票号为例,山西票号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总号及其各地分号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总号与其分号之间的关系上。总号是负责票号整体各单位经营与管理的中心机构,主要负责全号业务经营上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控制和监督等工作以及与外部其他单位或个人关系的协调。各地的分号是总号的下属业务部门,受总号直接控制。

(一)票号的内部组织结构

总号设大掌柜(也称“领东”、“执事”,相当于总经理)一人,为全号领袖,统管全号事务,票号对内、对外大事的处理均由其决策。大掌柜只需直接向财东负责。票号财东一般不过问票号的事,实行两权分离的“掌柜负责制”:财东出资设立票号,委托一个自己信赖的、精明能干的人做掌柜,财东把资金运用权、人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等全部交给掌柜,让其独立自主地从事经营活动;只是定期结账(三到五年一次),由掌柜向财东汇报经营成果,就一些重大决策请示财东,同时分取应得的红利,由财东视其业绩决定去留。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掌柜负责制的方式,为票号高效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设二掌柜(也称“协理”,相当于副总经理)一人,协助大掌柜处理全号事务,负责督促全号人员工作,因此票号员工往往对其十分畏惧。

设三掌柜一人(也称“内事掌柜”,相当于营业经理),辅助二掌柜工作,负责票号内外的营业活动。对外营业活动的具体操办,一般由跑街进行。票号设正跑街(俗称“上街头”,相当于营业员)一人,副跑街一至三人,练习跑街数人,分工在外招徕生意,负责了解当天商情动态和上市接洽存放款及一切银钱往来业务。

设置账房,其中管账先生(相当于会计部经理,管账与文牍皆称先生,而不称掌柜)一人,总理全号账务,负责银钱出纳。另设副管账一人,辅助管账先生经管账目;帮账二人,受副管账指挥,助理各项账簿;练习帮账若干。

设置信房,其中文牍先生(也称“管信先生”)一人,负责往来文牍、信件;司信二、三人,由文牍先生指挥,办理号中往来文件,处理繁多的信札。各分号遇事都需通报总号,而总号也须一一答复。

此外有练习生(即学徒)若干,练习写账或誊写信件,学习业务。

分号因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一般设掌柜(也称“老帮”,相当于经理)一人,由总号委派并直接受其领导。较大的分号增设副掌柜一人,协助分号掌柜工作。也有跑街、管账、信房等设置。

(三)票号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票号整体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

1.以经营为中心的原则。在组织结构设计中,票号大都坚持以事为中心,这不仅从其总号及其各地分号的内部组织结构设计上得到体现,而且有明确的文献资料佐证:“全盘人位之计划,系因事用人,决不因人用事,恐事少人多,习于骄惰。”票号组织结构以经营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与票号管理上注重人才的做法相辅相成,二者一道为票号的经营成功提供了基本保障。

2.中央集权、统一指挥的原则。票号业务的总指挥权在总号,分号的资金集中由总号控制,分拨大权在总号。总号账房一方面通过分号账房运转资金,抽疲转快,以达酌盈济虚之效;另一方面又通过分号账房遥控收支,把握经营方向,达到经济集权的目的。票号大掌柜具有绝对的权威,除向财东直接汇报并负责外,号内所有重大经营决策均由其做出,票号的组织机构也都以之为主而设计。中央集权、统一指挥是票号内部组织设立的重要原则之一。

3.级次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在实行中央集权、统一指挥的同时,票号并不是由大掌柜统揽一切事务,各种事项都由其一人专断,而是在组织内部划分了明晰的级次和部门,并明确各级次人员的责、权、利,使其权责对等,各享其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获其益,很少有跨级干预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票号的经营效率。

正是由于票号在组织结构设计中遵循了这些原则,采用充分报告、全面统筹、灵活调动资金的方式,才使得山西票号“汇通天下”,在规模日趋庞大的同时保持了敏捷的经营模式,持续、高效运营,创造了历史上票号的鼎盛局面。

三、票号的会计与营业报告制度

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山西票号建立了一套严密的会计与营业报告制度。票号的账簿原属一种旧式簿记,但其组织完备、登记详密,亦可称为旧复式簿记。总号除本部自有各营业账外,还有各分号营业报告,也都需要分别记账。每月有月清册,到决算期,以月清统造年总结。文献考证显示,票号运用的记账方法大体有三种:一种是采用以现金为主体的单式收付记账法;而有的票号为了加强对往来账项的反映,采用了“三脚账”;到清朝后期,部分票号则采用了“龙门账”或“四脚账”。

(一)统一计量基础

清朝各地银两平色不一,平砝大小各异,纹银成色有高有低,一个地区就有多种平砝。如京城当时有“京公砝”、“京四平”、“京二两平”等数种,名称不同,大小各异。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平砝,不仅无法汇总票号总号与各分号的账簿,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汇兑。各票号分别规定了其内部业务活动和会计核算与报告通行的平色,自成一个系统,各地分号的秤都以总号的秤为标准。票号的本平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本平可以把用各种平砝收交的银两权衡统一起来,使票号债权与债务在账簿中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否则,度量单位不统一,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票号的资产负债情况。结算期末,票号统统以其本平折算入账,消除错讹,核实盈亏,汇总反映票号总号及各分号的当期经营状况,以便使管理者据以进行业绩评价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业务指导。

(二)账簿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票号业务复杂,账簿也因而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四种:

1.基本账簿:包括底账、流水账和老账,这三种账簿提供的资料是票号账房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其他账簿的记账以此为本。底账是会计核算的准备材料,每日发生的交易与活动先全部记入底账,以便稽查;每天晚间分别过入各流水账;每旬则过入老账。老账按流水账的各个抬头分别设置登记,反映全部财产变动的综合情况,据之可了解票号的资产状况和营业损益等。

2.业务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业务分类账,包括汇兑账、浮账(专门记录活期存款支出,不过流水账)、存款账和放款账等;再则是往来账,包括各地往来总账和本埠往来总账。通过各项业务账,票号加强了对日常业务活动和往来账项的控制与管理,保证了票号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营。

3.结算账:包括月清和年总结以及清单。总号掌握各分号的业绩,主要是通过分号报送的“月清”(即报告主体当月业绩)和“年总结”(即报告主体当年业绩)的制度进行的。月清的报告时间在月底,年总结在冬月底(旧历十月底)。报告内容首先是各项加总的数字;其后是关于各项数字的具体花名、地名及数字等明细内容。这样,总号不仅可以据之稽核数字,还可以具体了解各分号当期的具体业务活动内容,并进而对其进行审核;如发现问题,则可及时指示分号纠正或采取补救措施。月清和年总结,既是分号向总号的报账,也是各分号本身的营业决算,其当期营业状况和盈亏情况一目了然。而清单则是总号汇总各分号年总结后,加上总号自身的业绩,综合编制的向股东报账的一种方式,类似于近代银行的决算报告。清单内容分为外该与该外两大项,最后结出本年的营业损益。清单既作年度向财东的报告,也作大账期(年度与大账期的区别是前者只核算损益,后者还要进行分红并做相应的核算)的报告。

4.补助账: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和盈利分配需要的支持性账簿,主要包括万金账(记录创办票号的合同、协议,以及历年的分红情况等)、保荐账(记录票号员工入号时的保单)、路俱账(登记分号员工返乡探亲的行李、路费等)、规账(记录票号营业共同规则、与各地银两平色及票号一般应付的规则等)等。

(三)营业报告制度

为及时洞察票号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状况,实施相应的指导与控制,仅靠上述账簿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够,票号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营业报告制度,能够弥补账簿信息有限的不足,大大满足了票号管理者经营管理与决策的信息需求。

票号营业报告制度的特性在于,不仅各分号要及时向总号报告各项业务情况,各分号之间也要及时地互相通报各种信息,建立“相互报告制度”。票号分号向总号的报告,除了账册形式的财务报告(月清和年总结)外,大量的日常业务活动信息就是通过这种书信形式(为确保及时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后采用电报形式)的营业报告及时反映的。这些营业报告具体可分为四种:

1. 兹报(也称“正报”):报告本号直接对某分号营业的事项。它是做汇兑后,两个直接收交汇款单位的一种报告,即A向B做的汇出业务的内容(如为某汇银两多少,何日交款,汇费和贴色多少,如同签发汇票后保送汇票底根一样),以及A兑付B汇入业务的内容。如果A前封信提到的汇出业务尚未见到B兑付的回信,那么本次来信还要重复叙述前次信汇出业务的内容,以便相互核对业务和了解彼此业务完结的情况。

2.附报:是票号最大量的一种报告,要把各分号每天营业状况全盘通告各分号,其目的在于使各分号相互了解收交情况,进而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主动从事业务活动,相互支持;避免因某地交款过多、现银不足影响票号声誉,或是存银多无交项,影响生意,为实现“酌盈济亏、抽疲转快”提供管理与决策所需信息。

3.行市:是各号相互报告当地借贷市场银根松紧和汇水利息行市交流情报的报告。它是兹报和附报后例行报告的内容。

4.另起(也称“叙事”):是总号或分号对某分号业务的指示、评价、意见以及委托代办事项的内容叙述。它位于兹报、附报与行市后,是注明本次信件的年月日后所写的内容。一般是文牍先生把兹报、附报与行市写好后,等掌柜们晚间有空闲时提出意见才写的;或者由文牍先生先拟稿,待掌柜修改后才誊写的信。

票号的这些报告是大量的,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就发出信,且都要向总号和所有分号互报。随着分号的增加,要把当天与各号的事都报告出去变得日愈困难,于是逐渐制定出按规定时间报告的办法。即把各分号按日期排开,各分号之间有一个固定的规定报告日期(如今天给某几个分号发信,明天给另外几个分号发信),从而既相互了解情况,又不至于使信房忙得不可开交。但有一条原则,不管有多少分号,所发生的业务必须在三日之内发出信件报告。

文牍先生不仅要草拟当天的信件,还要建立书信档案,把发出的信和收到总分号的信,以总分号为单位全部都抄录在一本往来信稿簿中,以达永久保存的目的。

四、票号会计与营业报告制度的启示

21世纪是信息社会,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普及,人们正在不断地推进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的信息化进程。借助IT技术,各种信息的广范围及时、甚或是实时共享都不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人们再也不必由于担心路途遥远或是抄录任务繁重而不能完成信息的及时传输或录入。100多年前困扰山西票号管账先生和文牍先生们的技术难题都已不复存在。通过反思历史,研究前人,我们可以“法先人之法”,为今所用。通过对票号的会计与营业报告制度的深入考察,我们得出若干启示如下,希望能够对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有所裨益:

1.在100多年前各种技术手段都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山西票号的管账先生和文牍先生们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尚且不辞辛劳,努力做到信息每日报送与沟通。如今更应充分注重信息及时性的要求,树立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价值的观念,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做到信息的及时、甚至实时提供,从而为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保障。

2.在信息报告中加大非财务信息比重,丰富信息含量与信息报告种类;同时,借鉴山西票号会计报告与营业报告并举的方式,一方面加大财务报告中非财务信息的比重,另一方面研究设计非财务信息报告形式,不单纯囿于财务报告的现行范式,不断推进报告模式改进,按管理需求提供一切经营活动信息,进一步完善企业报告体系。

3.借鉴票号“相互报告制度”的做法,不仅要求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和总部报告其业绩和经营活动信息,各平级单位之间以及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都应及时、充分地披露各种管理与经营决策所需信息,以便各单位能够据以做出最优决策。推而广之,还可以在一定的企业联盟(如横向价值链联盟或纵向价值链联盟)中的各企业之间做到充分的信息共享,实现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各单位或企业的经营策略与活动,进而实现整体价值增值最大化的共赢局面。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2

比中国股市还要大1岁的琼民源案充斥着国有资产无端流失、行政命令凌驾股东大会、内幕交易、暗箱操作等等令人拍案惊奇的故事。

“琼民源的重组可以说是中国证券史上最荒唐的方案,也是世界证券史上最大的丑闻。”中国政法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版本到底是怎样的?接下来,《融资中国》记者就与您一起回忆和梳理当年的林林总总。

股市黑马 中途“折蹄”

1988年7月,琼民源在海口注册成立。

1992年9月,在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STAQ)系统中募集法人股3000万股,实收股本3000万元。

1993年4月30日,琼民源A股在深圳上市,总股本5.6亿股。其中,北京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北京科技交流中心)下属的民源海南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占38.92%的股份;北京科技交流中心下属的北京市富群新技术开发公司占股4.71%。北京科技交流中心成为其实际控股大股东。

1996年度内,琼民源股价最高为24元,年初首个交易日开盘价为2.18元,年终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8.08元。1996年7月1日起,琼民源的股价以4.45元起步,在短短几个月内股价已蹿升至20元。琼民源成为了当时中国股市中的一匹显赫的“黑马”。

1996年年报显示,琼民源当时总资产为30.9亿元,股东权益22.6亿元。旗下拥有北京民源大厦项目、临近北京西客站的京门商住区50万平方米住宅区开发项目、东长安街北京友谊商店原有建筑改造项目和灵山游乐园1700亩土地、海南美亭3000亩土地等优质资产。

然而,好景并不长。在琼民源风风火火拉开战线的同时,有投资者却向证监会举报琼民源违反财会制度,有关部门决定对该公司年报中涉嫌违反会计制度等问题进行核查。

形势出现逆转。1997年3月4日,深交所发出公告称,“琼民源”在股价23.49元停牌,董事集体辞职。国务院证券委会同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琼民源公布的1996年公司业绩进行调查。

1998年4月29日,证监会公布对琼民源的调查结果公布:1996年年报中所称5.71亿元利润中,有5.4亿元是虚构的,并已虚增6.6亿元资本公积金。此后,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等3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998年10月6日,北京市审计局出具的京审财发[1998]98号审计报告显示:琼民源公司资产总额16.99亿元,股东权益10.69亿元。

四大股东 轮番登场

为推进琼民源善后处理,1998年12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住总)取得了琼民源38.92%国有法人股股权。北京住总正式取代北京科技交流中心成为琼民源第二任大股东。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北京市政府的斡旋与牵线搭桥无疑是北京住总入主琼民源的直接原因。但在起步不久监管亟待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面对琼民源这块人人垂涎的“肥肉”,当时的北京住总有没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对其后发生的“故事”做一个简单的“情景再现”。

1999年初,按照临时股东大会决定,北京住总聘请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和德威资产评估公司对琼民源的资产财务状况进行核查并于2月10日出具了核查报告。报告显示琼民源:总资产为9.8亿元,净资产为7.37亿元。

显然,这与北京市审计局报告中的数字出入巨大。

不过,1999年3月,北京住总还是拟定了以“新设公司、定向发行、换股认购,保留资产重组”为指导原则的琼民源重组方案并报市长办公会讨论。1999年4月6日,北京市原则同意重组方案。

1999年7月12日,中关村(证券代码:000931)上市,北京住总与琼民源公众股完成换股。此时,北京住总在琼民源公司的持股比例变为72.41%。琼民源终止上市资格。

1999年8月13日,北京住总向北京市政府打报告建议把38.92%股权划转回北京科技交流中心,并由其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委主导重组董事会、聘任经营班子等进行二次创业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琼民源股权结构再次发生变更:北京科技交流中心下属的民源海南公司持股38.92%、同属该中心的北京富群公司持股4.71%,北京住总集团持股比例下降为33.49%。

至此,北京市科技交流中心成功收回“失地”。

1999年12月30日,琼民源董事会免去马玉和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职务,任命李建华为琼民源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无疑,此时的李建华肩负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委等赋予的琼民源二次创业的庄严使命和广大股东们的期盼与重托。

李建华2000年8月作的《总经理工作报告》也仿佛让股东们看到了希望。报告中说:“将民源大厦重组为北京生态科技公司,以转让金或续建利润解决定向法人股东问题。同时将此公司力争二板上市,根本上完成琼民源二次创业……”

但和君创业负责人李肃指出,这位信誓旦旦鼓足股东信心要二次创业的李建华,随后却对琼民源资产进行了多次评估减值。正是其中一份资产评估价值为-2000万元的评估报告直接推动并最终促成了琼民源国有资产的零值转让。

据有关媒体调查,北京市科委京科办发[2003]693号文件同意将民源海南公司和北京富群新技术开发公司的股权零值转让给长春野力集团。转让协议于2003年10月31日签署,工商登记变更日期为2004年1月14日。

北京科技交流中心短暂“复辟”后再次“退位”。

琼民源股权结构随之再次发生变更:此时,长春野力关东御泉矿泉水有限公司占股72.4%、长春市野力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占股4.7%、法人股及定向募集法人股22.1%,中国科学院占股0.7%。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野力集团公司完成了对琼民源的整体受让后,随即将“民源大厦项目”交予其所属的北京野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野力地产”)承接。随后,任志强所在的华远集团通过股权转让取得了野力地产的控股权。2个月后,华远又以10亿元价格将野力地产的控股权卖给了潘石屹所在的SOHO中国。几番周转之后,“民源大厦”项目的土地建起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光华SOHO2”。据了解,外界对此项目的估价超过50亿元。

资产归零

琼民源先后多次转手、变身。从原先的深圳上市公司因虚假披露而停牌下市;转到北京住总后,经历了退市分拆被退回北京科技交流中心,再以零值转让控股权及经营权给长春野力集团,最终国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空壳,大股东野力集团则人间蒸发。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3

为继续加大乙肝防控力度,消除免疫空白儿童,实现卫生部《**-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浙卫发[2007]153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15岁以下儿童(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对象

199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经调查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

既往有乙肝病史或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有一项阳性者,不予补种。

三、疫苗规格、补种针次和免疫程序

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使用5μg酵母苗,1992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使用10μg酵母苗。

既往未接种乙肝疫苗(包括免疫史不清)者,应补种3针次;既往接种少于3针者,应补足3针。

免疫程序按照0、1、6月程序接种。第二针与第一针的间隔时间应≥28天,第三针与第二针间隔时间应≥60天。

四、时间安排

查漏补种工作分两年完成:2007年完成小学及小学以下儿童及相应年龄散居儿童(1995年1月1日至现场接种期间出生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2008年完成1992年1月1日-1994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

(一)2007年8月中旬前县级完成工作部署。制订下发《2007-2008年**县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召开乡镇师资培训会议并进行部署动员。

(二)2007年8月25日前,各乡镇完成参与查漏补种工作接种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逐级下发乙肝疫苗和配套注射器至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

(三)2007年9月5日前,各乡镇完成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负责查验免疫史的班主任老师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2007年9月15日前各学校、托幼机构完成所有新生的查验证工作和所有在校学生乙肝免疫史摸底调查工作。

(五)组织实施2007年度乙肝疫苗接种。

1、无免疫史儿童

(1)2007年10月完成第一针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2)2007年11月完成第二针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3)2008年3-4月完成第三针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2、免疫史不全儿童

在2008年3月底前完成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

(六)2007年12月底前,各乡镇卫生院逐级上报2007年度查漏补种工作进度资料。2008年5月底前逐级完成资料收集、统计和活动总结并上报。

(七)2008年度查漏补种工作启动时间将根据疫苗及注射器到位时间另行通知。

五、技术措施

(一)人员培训

为确保各乡镇能按统一方案完成查漏补种工作,接种人员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卫生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查漏补种的目的、意义;查漏补种对象、时间、工作目标;应种对象的判定方法;疫苗及注射器使用、管理的要求;接种现场禁忌症和接种技术的掌握、副反应的报告与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上报与保存;督导、评估与总结等。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各学区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负责本乡镇辖区内所有工作人员及学校、托幼机构摸底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要协同本乡镇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共同拟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对学校政教主任、托幼机构负责人和班主任老师按时进行培训,培训要突出摸底调查的相关知识内容,并下发培训教材。所有培训对象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二)摸底调查

以村(居)为单位开展摸底调查,调查对象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中所有适龄儿童。各地承担摸底调查工作的科室和人员要加强重点地区的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聚集地适龄儿童的排查工作。

调查内容为乙肝疫苗免疫史、乙肝病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调查人员按要求对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适龄儿童进行登记,认真填写《浙江省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摸底调查及补种情况登记表》(见附件1)。各预防接种门诊(点)要保存好本次查漏补种儿童名册的原始记录,以便检查、校对。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结合新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所有在校、在园(所)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并确定查验证工作责任人和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工作联系。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技术指导,在摸底调查过程中要及时帮助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解决疑难问题,确保摸底调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学校政教主任和托幼机构负责人负责本校或本园(所)儿童摸底调查的全面工作,督促各班按时进行摸底调查,和卫生部门沟通,及时解决各班在摸底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各班摸底调查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各班主任老师负责本班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通过核查预防接种证、询问家长等查清儿童乙肝等疫苗免疫史、乙肝病史及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认真填写《浙江省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摸底调查及补种情况登记表》,对需补种儿童发放“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告家长通知书”(见附件6)。

(三)免疫史判断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和家长回忆综合判断。有接种证者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无证无卡且家长回忆不清(即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

(四)接种预约

接种前要有书面告知书进行预约,尤其是要落实好乙肝疫苗第二、三针接种的衔接工作。由于乙肝疫苗需接种3针,且第二、三针间隔时间较长,在接种第一针和接种第二、三针前,要采取有效方式,及时通知每一个接种对象,落实好相关衔接工作。

(五)现场接种准备与实施

为保证接种质量,本次采用定点接种的方式。由于本次涉及接种对象数量众多,为保证全县接种工作能按时完成,人口较多地区较大乡镇要科学合理设置接种点;接种点设置情况要与摸底调查情况同时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县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才能开展接种工作。为方便在校在园(所)儿童补种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在学校、托幼机构设置临时接种点。每个接种点都应有明显的标识和禁忌症告示。

接种时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实施方案》进行,有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一律不予接种,并做好副反应处理的准备工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安全接种,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理;接种后接种人员要按规范做好接种记录,及时登记录入接种证(卡)。

整个查漏补种工作期间对新发现的或新到达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都必须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并作常规报告。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在查漏补种过程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并要落实专人负责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指定专人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发生反应时,要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进行处理,同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

(七)督导与快速评估

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联合成立二个工作督查组,下设八个技术督导、评估小组,分片负责,自接种准备阶段就开始督导,补种工作结束后进行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报告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处理,以保证查漏补种工作能顺利进行。督导人员名单见附件7。

各年度查漏补种工作完成后,督导组卫生工作人员要按《实施方案》要求在学校、企业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等场所对查漏补种工作进行接种率快速评估。快速评估的重点是容易被漏种的人群和地区,如流动人口聚集地、大型工地、市场、边远山区、常规免疫薄弱区域。并根据评估结果再进行补种。

快速评估的方法及要求如下:全县在补种工作结束后的两天之内,统一开展接种率评估。评估方法:每个片区随机抽查1个乡(镇、办事处),每个乡(镇、办事处)以卫生院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抽查3个村(居),每村(居)入户调查10名儿童,累计调查30名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期间不在本地的儿童也要调查,注明来源,但不计入30名儿童之内)。结果的判定以接种登记记录或儿童家长回忆为准。评估中发现未按要求接种的儿童,应进行登记并通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补种。

评估现场应填写《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表》(见附件4)。完成快速评估后,要及时汇总到《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汇总表》(见附件5),并计算本次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

(八)资料汇总与报告

查漏补种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卫生院于2008年5月5日前按要求汇总数据上报各中心卫生院,各中心卫生院于5月8日前汇总有关数据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5月10日前汇总全县接种数据,并形成工作总结于5月10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及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

六、职责分工

(一)本次活动实施免费接种,其中乙肝疫苗、注射器经费由省财政支出,其他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各乡镇要做好计划制订、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的作用,以保证本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县教育局和学区负责对学校、托幼机构实施查漏补种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促学校、托幼机构落实查漏补种责任制;组织学校、托幼机构查漏补种责任人参加培训;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卫生工作的考评内容,并加强督导检查。

(三)县卫生局负责查漏补种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做好人、财、物的调配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与查漏补种活动,并加强督导检查。

(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并做好疫苗的运输、分发工作,对参与查漏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在疫苗补种工作完成阶段做好资料汇总和分析工作。

(五)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和接种工作,对参与查漏补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补种工作完成阶段做好资料汇总和分析工作。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保证每个行政村有一名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参加摸底动员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能登记掌握所有目标儿童。

各中心卫生院除了做好本乡镇查漏补种相关工作外,还要开展对辖区内查漏补种工作的检查指导。各县级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要积极参与查漏补种工作,主动承担县卫生局安排的工作。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4

一、项目目标

(一)摸清 年至年出生的儿童中乙肝疫苗免疫和未免疫人数,以及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二)提高目标人群对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三)在全辖区范围内对年至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项目组织实施技术要求

(一)社会动员和宣传

各单位要围绕对-岁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落实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惠民政策为目的进行广泛社会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配合,营造良好的接种服务氛围。宣传活动的重点是告知补种项目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各单位要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知晓率。

(二)人员培训

采用逐级培训原则,举办两期培训班。

1、对教育局及辖区各中小学校专人进行培训,教育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的二级培训。

2、对辖区预防接种单位进行培训。

3、对抽调的临时接种人员培训后发放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

4、培训应于宣传和摸底前完成。

5、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实施本项目的目的、意义;②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时间、目标;③组织实施;④宣传动员方法;⑤应种目标人群的摸底登记、要求和效果评价;⑥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⑦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接种技术和安全注射等;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⑨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⑩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

(三)目标人群摸底

1.摸底人员

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调查摸底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由区疾控中心和辖区预防接种单位负责。

2.摸底时间

①摸底登记工作:年月日---月日

②摸底汇总结果上报:

各学校于月日前上报辖区预防接种单位。(附表、附表)

辖区接种单位于月日前将摸底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附表、附表、附表)

3.摸底登记

学校负责摸底工作,摸底人员向学生发放《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信息调查表》(附表),由学生或家长填写表内相关信息,填写后或监护人签字认可后收回。然后由摸底人员根据附表填写的信息,参照《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判断标准》(附表)将需要补种学生登记在《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登记表》(附表)(摸底情况部分),同时在附表“判断结果”中打“√”并签字;

将附表(按需接种/不需接种)和附表3按班级、年级、学校/村、乡分类装订交辖区接种单位。

4.摸底汇总

各预防接种单位将上报的附表录入epidata数据库,及时统计汇总至《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补种汇总表》(附表)和《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不予补种汇总表》(附表)。

各接种单位对需要补种的目标人群填写《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补种通知单》(附表),将补种通知单交校方,由学校再发放给需要补种的学生,告知学生需要补种乙肝疫苗应接种的剂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执行项目的各相关单位在项目活动期间,应定期统计《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组织及人员情况统计表》(附表)和《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活动实施情况统计表》(附表),按要求定期上报。

5.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学校集中接种登记册、以及学生本人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其次以接种册登记为准,无证、无册者以回忆为准,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如遇中途转学入校新生,在项目实施期间仍纳入摸底调查登记的目标人群范围,属于补种人群,按的免疫程序原则实施补种。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接种:

①既往有乙肝病史者;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者(如既往未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已完成乙肝剂次接种者;④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症者。

(四)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分发

区疾控中心负责疫苗的分发和管理,各预防接种单位要根据摸底结果提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账目管理

各预防接种单位要建立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出入库记录,要求设立专账管理,上下级之间账目吻合,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3.注意事项

区疾控中心在每轮接种工作前将疫苗、注射器等物资下发至接种单位。接种单位应在每轮接种前日做好疫苗、注射器、表格等物资的接收和储存工作,并记录收、况。

(五)接种实施

1.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2.免疫程序

按照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无乙肝疫苗免疫史者,补种3剂次;免疫史不足剂次者,补足剂次;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补种3剂次;有免疫史,但剂次不详者,补种剂次。

3.补种程序注意事项

需要补种剂次的时间安排为:第一针年月日,第二针年月日,第三针 年月日。

需要补种剂次的时间安排为:如摸底调查时与已接种过的一针乙肝疫苗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天者,则需在年月日补种第一针,在年月日补种第二针;如间隔小于天者,则按照月的免疫程序推算日期实施补种;不清楚间隔时间者,在年月日补种第一针,在年月日补种第二针。

需要补种剂次的时间安排为:如摸底调查时与已接种过的第二针乙肝疫苗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月者,则需在年月日补种剂次;如小于个月者,则按照月的免疫程序推算日期实施接种;不清楚间隔时间者,在年月日补种剂次。

4.现场接种

为保证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较高的全程接种率,接种方式应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各单位可根据目标人数,考虑适当增设临时接种点,或延长接种门诊和接种点的服务时间。

接种点设置数量应根据目标儿童的情况合理安排。学校可设立临时接种点,负责在校目标人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其他儿童可在当地接种门诊接种,特殊情况可采取巡回、入户方式接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5.接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接种前登记手续和准备工作应接种前全部到位。查看疫苗性状,安瓿有无破裂、标识是否清晰。疫苗过期或有摇不散的凝结块等情况不得使用;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疫苗不得使用。疫苗使用前要摇均匀。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注意无菌操作。接种一律使用配发的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投入安全盒集中无害化处理。

(3)接种现场配备过敏反应急救药品,接种后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反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

(4)在学校接种时,学校师生做好接种前后宣传,为防止群体型癔病的发生,各学校要安排专门的接种场所,不得在教室进行接种。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在开展乙肝疫苗补种活动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AEFI),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由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和或《疑似群体性AEFI事件登记表》(由县级CDC自备),同时网络报告系统录入。

三、职责与分工

(一)两镇、各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及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并组织居民、村民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乙肝疫苗补种宣传,使乙肝疫苗补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补种工作的社会氛围。

(二)区卫生局

负责乙肝疫苗接种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与指导,督导和评估;教育局在卫生局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接种通知单发放及协助接种组织工作。

(三)区教育局

负责做好对学校实施查漏补种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促学校落实查漏补种责任,组织学校查漏补种责任人参加培训,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学校卫生工作的考评内容,并加强督导检查。

(四)区财政局

根据《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摸底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大对乙肝疫苗补种经费的投入,为落实补种工作提供保障。

(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区适龄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下发技术实施方案,按照相关技术方案开展工作。加强对接种单位和学校的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

四、项目督导与评估

区卫生局成立督导组,以随机抽查的原则、不定期的对活动开展前、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工作情况,通过查验资料、现场观察、调查、与被督导对象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

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以县(区)为单位,年月日-年月日出生的、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乙肝疫苗补种覆盖率达以上。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中。

五、时间进度安排

(一)宣传培训等工作安排

年月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活动技术培训。

年月日前完成摸底登记;月日前完成摸底汇总;月上旬区疾控中心做好疫苗、注射器和宣传材料的分发工作,同时各接种单位做好接种的筹备工作,宣传活动贯穿整个补种活动始终。

(二)实施补种工作安排

年月日对辖区内适龄儿童进行第一针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各级对辖区内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年月日对辖区内适龄儿童进行第二针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各级对辖区内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年月日对辖区内适龄儿童进行第三轮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对辖区内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只补种2剂次的工作时间安排参照“补种程序注意事项”说明。

(三)资料总结工作安排

年月日前将第一阶段活动的工作总结,包括附表的数据库(.rec文件)、附表(文字和电子版),上报至区疾控中心。总结主要为该阶段开展的宣传、摸底和接种工作内容。

年月日前将第二阶段活动的工作总结,包括附表(文字和电子版),逐级上报至区疾控中心。总结主要该阶段开展的宣传和接种工作内容。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5

在全县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乙肝疫苗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确保以乡(镇)为单位目标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项目范围、内容和实施时间

(一)项目范围

19个乡镇和天河煤矿矿区。

(二)接种对象

接种对象为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包括常住儿童和暂住时间在1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

(三)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四)免疫程序

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接种3针次疫苗。

(五)实施时间

全县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现场接种时间统一为2009年11月-2010年5月。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乙肝疫苗免费补种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强化配合,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组织落实,开展项目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县疾控中心要加强技术指导。

(二)部门职责

卫生部门负责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项目的具体组织、培训、实施和监督评价等工作。

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三)实施步骤

1、社会动员和宣传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采取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县卫生局在9月上旬召开麻疹强化活动工作动员和培训会,部署全县乙肝疫苗补种活动,对人员开展培训,使每一位参加乙肝疫苗补种活动的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3、目标人群摸底

(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学校和医疗卫生单位联合开展;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乡镇由包村医务人员会同乡村医生或村干部和其他村民委员开展,县城由县疾控中心人员会同敦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居委)干部开展。县疾控中心负责全县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

2009年的9月上中旬开展摸底登记工作,9月25日前完成,摸底结果进行汇总后于10月5日前报县疾控中心。

(3)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分年级、班级提供名单,交给调查摸底人员,由其按班级单独造册,登记在《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上,对需要补种的学生,学校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统一发放给学生,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由学生家长签字后带回学校,学校统一收齐后交补种单位。

校外目标人群由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补种对象,乡镇由包村医务人员或乡村医生、县城由县疾控中心或敦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估算

根据上报的免疫接种摸底数据,按照“计划供应、避免浪费”的原则,根据进度安排,估算年度乙肝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

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分发

县疾控中心负责全县疫苗的分发和管理,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提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县疾控中心要建立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单位均要设立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3)注意事项

在每轮接种前2-3日做好疫苗、注射器、表格等物资的接收和储存工作,并记录收、况。

6、接种实施

乙肝第一次接种安排在2009年11月11日~20日,11月11~15日主要对在校的目标人群实施接种;11月16日~20日对散居及辍学在家的目标人群(含流动儿童)实施接种。11月20日-25日开展查漏补种。

第二、三次接种时间根据接种针次安排时间,原则上第二针在2009年12月11日~25日期间,第三针接种安排在2010年5月11日~25日期间。

为保证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接种质量和较高的全程接种率,接种方式应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各单位可根据目标人数,考虑适当增设临时接种点,或延长接种门诊和接种点的服务时间。

接种点设置数量应根据目标儿童的情况合理安排。学校可设立临时接种点,负责在校目标人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其他儿童可在当地接种门诊接种,特殊情况可采取巡回、入户方式接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7、督导检查

县卫生局和教育局将联合对全县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督导,重点督导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四)信息收集和管理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经费保障、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方面,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报县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整理存档。2010年6月30前,各医疗卫生单位完成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工作总结并报县疾控中心。

四、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摸底情况

进行预防接种前,县局组织对前期摸底登记情况进行审核,参考人口统计数及既往开展强化免疫儿童摸底数对摸底数进行综合评价。

(二)接种率评价

每轮免疫接种工作完成后,由县卫生、教育部门对接种情况进行评估。省、市也将组织开展接种率快速复核评估。

(三)检查与评估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6

关键词:小浪底 水库移民 规划 设计

小浪底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实施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搬迁安置移民18.5万人,占移民总数的92.5%。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规划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1 严格的工作程序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前提

小浪底水库移民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完整地经历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等阶段。项目规划设计单位黄委会设计院,从50年代开始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在1959年、1970年、1980年、1982年、1985年分别进行过几次深度不同的淹没损失调查,并于枢纽工程一起编写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进入初步设计阶段,黄委会设计院对水库淹没影响的实物指标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之后,按照水利部的意见,设计院又进行了多次补充完善,1991在加拿大黄河联营公司的帮助下,完成移民初步设计阶段规划设计报告的修订,随后上报水利部和国家计委,通过国家计委的正式审批。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加。1991年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开始后,河南、山西两省政府及库区群众要求对水库淹没的实物指标(指库区内不同种类、不同质量和数量的财产实物)进行复查,该要求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的要求,水利部于1994年以水移[1994]58号文下达“关于小浪底库区淹没影响实物指标复查工作计划的批复”。黄委会设计院受业主的委托,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合下,从1994年3月开始,对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并在1995年7月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同年9月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库区第一期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经过水利部的审查和国家计委组织的专家组的多次评审,1997年,国家计委以计建设[1997]1249号文对报告和概算进行了批复。库区第二、三期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从1995年开始,1997年完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技施设计阶段水库库区第二、三期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1998年8月,国家计委以计投资(1998)2018号文对报告和概算进行了批复。

小浪底水库移民是利用国际开发信贷协会贷款项目,按照世行的要求,它同时经历了以下工作阶段:

(1)项目选定阶段:主要是对黄河干流总体规划方案,干流上已建和拟建工程移民数量,我国移民安置方面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了了解。

(2)项目准备阶段:根据世行导则的要求,聘请加拿大黄河联营公司专家,帮助编写了小浪底移民安置简明报告和移民安置规划图集,以及移民安置综述报告和专题报告,同时对施工区和库区第一期移民安置做出了详细规划,并进行了小浪底移民安置试点。

(3)项目评估阶段:补充完善了移民安置规划,编制了世行贷款外资使用方案。

(4)项目谈判阶段:讨论研究世行提出的《开发信贷协议》(草稿)和《小浪底移民项目评估报告》,签订《小浪底移民项目议定谈判纪要》。

(5)项目执行与监督阶段:世行每年要对小浪底移民项目检查2次,检查的内容包括移民规划设计方案的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等。

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程序,受到国内规范和世界银行的双重约束,正是这一严格的工作程序,才保证了项目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

2 翔实的实物指标调查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

我国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遵循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因此,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工作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就弄不清移民项目的“家底”,就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

小浪底水库实物指标调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的调查是可行性研究阶段,1986年的全面调查是初步设计阶段,1994年,项目业主根据水利部的要求,委托黄委设计院会同地方政府开展了小浪底工程技施设计阶段的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1994年的实物指标调查是非常翔实的。为保证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查工作确立了“业主牵头,设计院为主,地方参与”的组织形式,分别成立河南工作组和山西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业主、省移民办、市移民办、县移民办、乡(镇)政府领导、村干部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业主负责总体协调和成果审核,地方移民部门代表当地政府参与并配合设计院工作,设计院具体负责组织调查。在调查中,工作组逐乡、逐村、逐户、逐项进行丈量登记,建立移民户籍财产档案,并由户主签字、法人代表认可。同时,为便于解决实施工作中的争执或遗留问题,对每个农户还绘制有院落草图。1994年实物指标调查,共投入人员近1300人次,历时10个月。

调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的规定,编写了《小浪底水库技施设计阶段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大纲》,对调查内容和标准进行了明确。对于每类实物指标,“工作大纲”还有更详细的分类,例如房屋按用途和完整状况分为主房和杂房,主房和杂房按结构分为预制房、砖木平房、砖木高平房、混合房、土木平房、土木高平房、砖石窑、土窑8种。每种房屋具有明确的定义。如砖木高平房指墙体为砖或石材料,屋面为瓦,墙高在4.0米左右,并且具有两层窗户;砖石窑指用砖或石材料衬砌过的窑洞。

小浪底水库共建立移民财产档案近6万份,每份档案都包含有约50个指标,调查收集的数据达300万组。它是小浪底水库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石”。  3 环境容量分析保证了移民安置区的合理确定

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去向是小浪底水库规划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确定去向中,遵循先近后远,容量优先的原则。即先考虑后靠,后考虑近迁,再者为远迁,但都必须以有安置移民的容量为前提。

小浪底移民选择和确定安置区的工作程序为:先由地方政府同设计单位,根据国民统计资料初选安置区,然后再由设计单位对初选方案进行详细的调查,进行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研究确定安置区。通过以上程序,小浪底水库库区移民共规划了251个居民点,12个新乡(镇)。安置区涉及14个县(市),66个乡(镇),449个村庄。其中山西省涉及垣曲、平陆、夏县3个县的17个乡(镇)、73个村庄;河南省涉及陕县、渑池、新安、孟津、济源以及非受淹区的义马、孟州、温县、原阳、中牟、开封11个县(市)的49个乡(镇)、376个村庄。从安置方式上分,后靠安置的有2.5万人占13%,本县近迁安置的有11.5万人占58%,出县远迁安置的有5.6万人,占29%。

选择和确定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是关键。如果不进行环境容量分析而随意确定安置区,在移民安置后,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将存在风险。小浪底水库移民每一个安置区都经过了环境容量分析。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土地的粮食产量、水资源、矿藏、资金投入、地理位置、技术水平等。根据水库建设的特点和小浪底移民安置区的具体情况,小浪底在环境容量分析中,以土地的粮食产量为主要分析对象,其它因素作为参考。拿库区一期移民为例。小浪底库区一期移民共4.61万人,以农业安置为主,初选方案,移民分别安置在河南省的孟津、济源、新安、义马、温县、孟州和原阳7个县(市),直接安置移民的村庄有75个,其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和过程为:

(1)预测安置区人口

安置区75个村庄,在设计基准年1994年的总人口为13.13万人,按照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期推算,到移民设计水平年1996年,安置区原居民人口增长为13.72万人,到校核水平年2000年为14.27万人。

(2)确定人均耗粮标准

人均耗量标准采取各县(市)的规划标准。根据安置区各县(市)的“十年规划”,安置区的人均耗量标准,设计水平年为545kg/人.年,校核水平年为549kg/人.年。

(3)预测安置区粮食总产量

预测粮食总产量需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土地改良、种子改良、耕地总面积的减少等。在综合考虑影响粮食总产量因素后,根据安置区各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预测。库区一期移民安置涉及到的57村庄,设计水平年粮食总产量为13218.6万kg,校核水平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4291.9万kg。

(4)环境容量核算

根据以上预测数据可以计算出,安置区57个村庄,在设计水平年可容纳的人口总数为24.25万人,扣除原居民人口13.72万人,可安置移民10.53万人;在校核水平年可容纳的人口总数为26.03万人,扣除安置区原居民人口14.27万人,可安置移民11.76万人。

通过以上环境容量的预测核算,我们可以知道,小浪底库区一期移民的安置区,环境容量比较宽裕,4.61万人在这75个村庄中进行安置,不会出现土地资源短缺,粮食不够吃的现象。移民在这里,其生产生活水平可以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持续的发展。

4 专家咨询服务保证了规划设计的成果质量

小浪底水库移民对专家咨询工作非常重视,并对咨询专家的聘用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协定”明确:“为了协助借款人执行本项目,借款人聘用咨询人员,其资格、经验、聘用条款及条件应为协会满意。这种咨询人员,应以世界银行1981年8月出版的‘世界银行借款人和世界银行作为执行机构使用咨询专家指南’为基础,按照协会满意的原则、程序进行选择”。小浪底水库移民国际咨询专家组由2名外籍专家和6名国内专家组成。咨询会议每年召开两次,它是小浪底水库移民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4年至1998年,小浪底规划设计工作处在关键时期,项目业主为搞好规划设计工作,先后组织了近30次的咨询会议,聘请的人员除国际咨询专家组成员外,还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需要,特约聘请了水利部、三峡、长委、四川省移民办、贵州省移民办、河北省移民办、华东设计院等单位和地区的专家。这些专家包括移民方面的,水利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农业方面的,工业方面的,以及社会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广泛的咨询服务。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7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尽快把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的选题、立项,组织实施,验收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经省林业局审批立项的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章选题、立项

第四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全省林业发展重点,优先安排生产中急需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成果。

(二)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

(三)对已推广的科技成果不能重复立项。

(四)生产中已普及的常规技术不再立项。

第五条承担单位申报项目时,需经有关专家论证,由主管部门把论证意见、审核意见填入"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一),于每年六月底前报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和综合平衡,报河北省林业局批准立项。

第三章组织实施

第六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立项后,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甲方)同主要承担单位(乙方)和主要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丙方),在计划下达后一个月内签定"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合同"(见附件二),各方按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组织实施。

第七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在实施期间,项目承担单位要于每年六月底前向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十二月底前上报年度总结及"推广项目年度进展情况报告表"(见附件三)。

第八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的使用,分别实行无偿、部分有偿、有偿的办法,并逐步扩大有偿使用的范围和比例。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九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项目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后,要向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填写"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件四)。

第十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需申报以下材料:

(一)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报告。

(二)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技术报告。

(三)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

(四)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时间、范围、效益证明材料。

(五)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申请书。

(六)林业技术推广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

(七)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决算表(见附件五)。

第十一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验收经局审核,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验收人员名单,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审查确定报省林业局备案。

第十二条参加验收的人数要根据推广项目的范围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以7-11人为宜。验收组一般由同行专家、上级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的代表组成,承担项目单位和人员不得参加验收组。验收时要提前半个月将验收的有关材料送参加验收的人员审阅。

第十三条推广项目通过验收后,验收结果报省林业局备案。

第五章立卷、归档

第十四条推广项目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申请书。

(二)审批文件。

(三)协议书、合同书。

(四)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五)实验、测试原始记录。

(六)图表、照片、录像带等声像资料。

(七)会议记录。

(八)阶段工作报告、专题总结。

(九)论文、专著。

(十)实物、样品标本的目录。

(十一)项目评价意见及有关验收材料。

(十二)应用报告、得奖材料。

(十三)推广项目经费予决算材料。

(十四)有关来往文件。

此外,凡是具有长远的历史验证价值和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参考和依据作用的文件都要归档。档案材料要求完整、准确、系统。

年底个人总结报告篇8

一、专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对普查机构组建、两员选聘及培训、摸底及登记等工作的组织开展,提出规范化的可操作的意见,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

二、专题研究的内容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抓好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通过建立台账及有关工作表,探索如何建立全区人口普查工作规范,为正式普查提供经验借鉴。

(一)普查机构组建、人员配备及经费落实。渠沟镇、各街道、经济开发区及村居普查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表;区普查经费落实情况统计表(工作经费、两员补贴、设备经费等)

(二)两员选聘及培训。渠沟镇、各街道、经济开发区均要建立《两员信息台账》,台账内容如何设计,如有人员调整变动如何进行动态维护,维护更新的周期;以区级为单位,建立《区两员培训工作计划表》,明确培训时间、地点、授课人、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参训两员名单等。制定对两员的培训计划,建立《区两员培训汇总表》。

(三)摸底及登记。摸底及入户登记期间,均实行日报告制度,分别设计摸底、入户登记的日报告内容及表式,以便各级掌握摸底及登记的进度及质量;摸底及入户期间,区普查机构开展督查指导,及时解决基层发现的各类问题。探索建立普查办工作人员定点联系制度(基层及部门),以及各阶段督查工作安排表。

(四)其他。探索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人口普查工作例会,总结普查前期工作完成情况、提出当前存在的有关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安排;探索建立抽查制度,区成立督察组,不提前打招呼,直接赴抽中的普查区或普查小区开展工作督查;其他可落实的有效手段。

三、开展专题研究的方法

本次专题研究,可以借鉴四经普、六人普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各镇街实际,采用问卷调研、小型试点、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分析研究。

四、工作要求

研究报告既要注重发现问题,摸清情况,找出工作中存在哪些难点和不足,也要总结好做法、新经验,讲清具体环节的工作要领,以及对搞好人口普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便于区人普办科学组织推动全区人口普查工作。

上一篇:法治建设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副支书个人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