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理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28 17:25:29

对药理学的理解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1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13-01

对于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在内的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药理学如同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课。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务必高度重视药理学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可是,我们知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由于药物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体自身的复杂性,使得药理学呈现给大家的是一门知识量庞大,知识点复杂的学科。因此,笔者在药理学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浅谈一些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方案,以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更高效率地掌握好药理学这么课程。

1.课程的安排

一方面,药理学是一门专业课,学好这么课程,需要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药物合成学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课程的安排上,药理学应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这样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在知识点上的衔接和理解掌握。另一方面,药理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桥梁学科,特别是与药物化学和毒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笔者建议药理学课程应安排在这些课程学习的时间段期间。这样一来既便于教学内容的延伸也便于学生对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2.教学过程的设计

2.1口诀式教学法。由于药理学课程自身特点是一门知识量庞大,需要理解性记忆的学科。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要理解掌握并记住大量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在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一些有代表性的药物,比如阿托品、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总结为相对容易记忆的口诀的形式教授予学生。这样一来既便于学生对这些重要药物的记忆,也便于学生对相类似药物的触类旁通,掌握更多的药物性质。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学生理解记忆相对容易,可能对药理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动性自主学习兴趣增强,使得教师教学也相对轻松。

2.2跨章节系统性教学。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说是药理学学习中的重点。只有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药理学)笔者发现,很多类别的药物,比如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利尿药等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为了使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跨章节系统性教学的模式。比如在教授抗高血压药物章节中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的作用机制时,可以跨章节讲解由于这些药物对平滑肌和心脏的作用,这些药物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这样一来使得教学过程的内容不至于反复,时效比较低,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系统和完善。

2.3学科间渗透教学法。能对各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是教师希望学生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要达到这种学习境界也并非易事。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大胆延伸,能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讲解知识点。比如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本人在讲解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激动剂部分内容时,发现通过具体药物的化学结构式来讲解为什么儿茶酚胺类药物中枢作用较非儿茶酚胺类药物弱,为什么肾上腺素等药物口服无效时,学生理解相对较容易,而且记忆深刻。因此,笔者认为跨学科间渗透教学的方法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能过引导学生这种跨学科渗透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3.讨论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2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高质量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开设的药理学,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均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虽然也有专供护理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但其在内容的编排上仍圄于传统药理学模式,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2]。为此在总结多年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护理药理学》。

1.1调整教材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现代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融入教材中,在注重药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对有关药物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描述适当精简,优化药动学内容,进一步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并增设用药护理程序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对策等,为增强护士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和提高护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1.2联系临床实际,注重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当今医药学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新药上市,一些传统药物也常因安全性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而逐渐被临床淘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更新,帮助学生了解学科新进展。为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除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将有关新药纳入教材外,还积极与临床教师、临床医生和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临床用药实际,对于一些临床已基本淘汰的药物和一些基本理论与临床治疗实践严重脱节的内容大胆舍弃,力求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1.3调整教学大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大纲主要强调学生对药理学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对于复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尽可能地采用简单形象的图示加以说明,克服了大量文字叙述的单调、枯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我们对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调整,重新分配了教学学时,着重强调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逐步摆脱惯用的死记硬背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规划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学团队。

2.1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优秀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药理学教学团队在学历和学缘结构上得到明显改善,团队成员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加强年轻教师培养,选送优秀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开拓视野,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导师的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目前,药理学教研室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目前,药理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或药学专业,大多缺乏护理专业相关背景和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涉及临床护理实践的有关内容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为此,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如定期开展教研沙龙,学习讨论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护理程序,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药物特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讨论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教学体会;开展药理学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交流活动,了解临床护理需求及用药护理实际情况,力求使教学活动更贴近于临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3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着眼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往往孤立地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药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对护理药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在教学中融入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士实施计划性、连续性、整体性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第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过程的监护者,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药理学知识,还要能将有关知识运用到护理程序中,从而协助医生正确诊断、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评价药效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是护理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3]。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护理程序引入教学过程,使药理学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整体护理的要求进行,将护理程序与药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讲述每一类药物之前,首先引入具体病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和诊断,拟订护理计划,进而引出将要讲述的药物。在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和评价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开展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懒于思考的被动学习习惯,且普遍觉得药理学内容枯燥乏味、难懂难记。为此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融入案例分析之中。通过案例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药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

3.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综合发挥各种媒体信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5]。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广泛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抗心律失常药时,采用动画辅助讲解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能将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4改革实验课教学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加强学生对药物作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单调且缺乏护理专业特色,教学方法也多采用教师讲解、示教,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此我们总结多年实验课教学经验,结合护理专业临床工作特点,对护理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在新体系中保留了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实用性强的实验内容,如处方及药物基本知识、药物对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等,适当增加了符合临床护理特点的实验如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体外配伍禁忌等内容,加强学生临床用药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3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药剂专业;药理学

一、引言

药剂专业的药理学课堂教学目前仍基本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课程内容的设置对药剂专业学生来说针对性较差,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帮助药剂专业学生将来能更好地胜任药学服务工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药理学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探究。

二、研究目标

①探究药剂专业药理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教学设计;②探究适合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施方案;③完善日常教学评价及学生能力考核体系。④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研究对象。将2014级、2015级药剂专业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均由大约50名学生组成,他(她)们在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第二,研究方法。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发现目前药剂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两个班学生实施教学,其中实验班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汇总,分析;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提问和考试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

第一,调研阶段。其一,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药剂专业在校学生从对药理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度、授课内容重点突出程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临床联系情况、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几个方面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结果来看,目前药剂专业学生对药理学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较差。但是这种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重点知识的把握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其二,对药学服务岗位上实习学生从药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药学服务岗位的衔接度、药理学课堂上开设的技能实践与药学服务岗位的匹配度、处方审核和处方调配的熟练程度、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患者的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讨论。通过调查结果来看,仅通过药理学的课堂学习,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实践相融合,难以很快适应实习工作。另外,学生在药学服务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规范的训练,进入工作岗位完全按照个人的理解和尝试开展工作,不免有些被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后对药学服务工作的适应。第二,教学设计思路。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决定在药理学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从两个方面对药剂专业药理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试验:以药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情景教学;以技能为中心实施全面的药理学考核机制。[1]第三,情境教学法教学流程。在药理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将采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第一环节:教师布置课前任务、提供情境资料。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熟悉情境内容。本坏节目的在于通过完成课前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其创新思维。第二环节:教师提供教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本环节目的是通过诸如药店“问病卖药”情境中药师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使学生生动地了解药学服务流程,同时导入本课内容。第三环节:教师为学生划分小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本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各组学生分别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本环节为了引导学生总体概括知识,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结论。第五环节:学生自主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强调本课重点。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的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四、实施效果

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对两种教学方法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情况、知识面的扩宽、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对药学服务工作的适应情况七个方面进行了调研。了解两组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与素质三个维度的情况。[3]通过调查情况来看,情境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获取信息,明显拓宽了知识面;围绕情境为中心的课堂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学理论知识;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药学服务的岗位要求。另外,实验组的综合考试成绩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情境教学法在推进药剂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是有一定优势的。

参考文献:

[1]王丽.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改革.[J].56-57,卫生职业教育2011

[2]何海蓉,蒲春霞.药理学—阿司匹林课堂教学设计.[J].2531-2532,现代医药卫生2013

[3]石少婷,于静,左淑华.PBL+L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61-63,药学教育2008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4

药理学教学临床实践必要性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医学生要学好药理学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相关的临床知识。作为药理学教学的教师,想提高教学效果,更应该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丰富与药物有关的临床知识。作为药理学教师基础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而临床知识的了解掌握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下面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目前存在问题

1.教材上有的内容比较陈旧。药理学教学主要是围绕相关专业的药理学教材进行的,而统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及使用都具有一定的周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跟不上临床上新药的发展。然后,内容更新慢,例如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上有很多新药在用,但是解热镇痛抗炎药这一章多少年来教材上都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来讲解的。再如,抗抑郁症的药经常是以三环类的丙咪嗪为代表来讲的。学生学习完药理学知识以后,进入临床实践发现有些知识有些落后,难免会觉得学的有些知识与实际脱节。另外,由于学时有限,有的章节不在大纲要求之内,一般很难会讲到,但是在临床上如果恰好是进入相应的科室工作,可能会造成学生相应知识的缺乏。这需要教会学生们学习好药理学的方法,以灵活应对。

2.教师知识结构有待完善。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理学不仅具有理论性、实验性强的特点,而且还与临床知识密切相关,比如讲临床应用的时候,需要讲到很多的临床疾病,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例如,讲到酚妥拉明的应用时会讲到它可以治疗嗜铬细胞瘤,这时你就需要向学生讲一下什么是嗜铬细胞瘤,为什么酚妥拉明能治疗嗜铬细胞瘤,要不然让学生一知半解、死记硬背是很难学好药理学的。目前,从事药理学教学的教师一般是医学专业毕业和药学专业毕业。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基础知识丰富,但是临床知识比较欠缺,甚至一些常见病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向学生讲解时照本宣科的几率比较大。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上学期间在校有见习和实习阶段,具备一些临床知识,但是由于时间长了,印象会比较模糊,另外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新药的应用知道不是很多。所以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药理学教师临床知识都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医学生们传授有用的知识。

二、解决办法

1.合理补充新内容,增加药物的新知识

目前用的药理学教材上有的内容比较陈旧、更新慢,跟不上临床上新药的发展。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以后,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发现,同学们确实能感觉到学好药理学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但有时难免会觉得学的有些知识与实际脱节有些脱节,建议可以适当增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比如,讲完书上经典的代表药后,要介绍一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本类药的新药药名及商品名。这项工作需要药理学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要上网查很多新的资料,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了解临床上各科室常用哪些教材上没有讲到的药物名称、临床应用效果、不良反应如何等相关的内容。

2.教师应丰富与临床有关的知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与同学们的交流,现在体会比较深的是药理学教学应该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为不管是哪个专业毕业的药理学教师临床知识都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如何完善知识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善:①医院每年选派不同科室的医生在有空的时候对药理学教师讲解本专业常用哪些药物,这些药物与传统的药物相比有什么优缺点,同时教师们也有机会问一下常见的问题,比如,利尿药呋塞米和氢氯噻嗪在药理学教材上都讲到它们会引起一个不良反应叫做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患者慎用,那么到底在临床上引起痛风的几率高不高等这些问题有待了解。所以医生的讲解时很有必要的,每科室的内容每年讲解一次就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②由于医生都比较忙,抽时间来到学校给教师们讲解实在不容易,而教师们相对来讲容易抽出时间,所以另外一个途径也比较可行。第一,医院同意药理学教师去临床各科室了解新药的应用情况。第二,药理学课合理安排教师去临床了解情况,比如,每学期或者每年,让有空的教师去临床不同的科室去学习了解目前本科室常用哪些新药,这些新药的优势和缺点在哪,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哪些不良反应比较常见,怎样去预防或者减少它们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内容。每位教师学习之后,大家把学习到的知识一起汇总,让整个学科的药理学教师在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药物的临床新知识。这种活动每年或每学期抽几天时间即可,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总是讲老药的问题,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加有用的知识。③课堂教学用一些典型病例模拟临床实践。临床对某一病人进行诊断时一般以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为主线,在治疗上有对因治疗,也有对症治疗,而目前我们药理学教材编写的顺序,是以药物名称、药物化学结构和性质、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为主线,学生不能有效地将所学药理学知识与临床情况联系起来,一方面不利用学生学习和记忆,另一方面到临床也无法有效利用。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引入了相关的临床病例,将疾病与治疗作为一个问题的切入点,变“以药说病”为“以病说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记住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与实际情况更相符合,缩短了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架起一座由基础进入临床的桥梁。这样学生就可把一些药物的有关知识牢牢地记住了。

总之,现在要认识到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并通过合理的途径去改善目前的现状,这样,教师们和同学们一起进步,一起提高,为医学事业做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聪.探讨药理学教师临床实践的必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8,(1):69.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5

1.1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课程共十三个章节,教学均以概念、法规介绍等理论讲授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对于政策性强的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引入当前时政或医改动向,引发同学对药学时政的思考和关注;以法规为主的部分,以案例分析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并形成市场调查报告在课程上汇报,培养学生学习药事管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内容单纯,记忆性强的章节,要求学生自学,之后通过检测自学效果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总之,教学中充分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才能顺利实现教与学的转化。

1.2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如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规范(GMP)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等。由于本科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药学时政、药事法规了解甚少,加之法规内容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该部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较为适宜。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含有问题的具体实践情境中,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研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多维性解决问题能力、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2]。但案例的选择首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影响较大,能反应药事管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符合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所选案例时间跨度较短,内容较新颖,具有时代特色。案例的剖析应尊重事实,未加入主观的假设,不仅仅局限于以往对违法案例的处理分析,可以引入了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实例。

1.3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医药市场对药学人才在药事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确定社会实践的方案,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构建综合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3]。如学生到药厂参观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体验药厂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及药厂GMP实践和管理;到社会药房了解药品经营模式,药品分类管理、药学社会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到医疗机构药房实习,了解医疗机构药品的采购、储存、出入库管理、药品的分类、调配及临床药学活动等丰富的药学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如涉及GMP、GSP、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等章节的讲解时,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程气氛,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起到较好的效果。

2评价机制的完善

2.1制定多维度评价机制

制定新一轮教学大纲,对命题思路、考核类型、试题类型、成绩评定进行调整,旨在通过期末考核、平时成绩、课外实践、调查报告、课堂汇报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课程考核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有机结合

《药事管理学》不仅是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执业药师必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主要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药事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并能独立运用国家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执业药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药事管理与法规方面的新进展[1],是本门课程与执业药师考试交集所在,也是两者有机结合前提。

2.3引入市场调查论文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和组队开展课外社会实践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并分组进行课堂汇报,锻炼学生团队意识,组织沟通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药事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阅读科技期刊和学术专著,不断的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查、阅、写”的综合能力[4]。同时将社会实践过程纳入课程评价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实践活动有效顺利开展。

3教学效果

有望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达到培养学生辨别药事管理领域中的合法与非法行为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与药事法规的规定的水平,初步建立的药学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工作必需的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改变药学生传统单一的药学知识及技能结构,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6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翻转课堂;应用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各个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辅导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教师和学生均能意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中药药理学课程信息量大,不易理解和记忆,加之传统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本文旨在尝试将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中药药理学课程特点

1.1中药药理学课程概述。中药药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起始于1923年陈克恢自美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研究当归、麻黄的药理作用,这是中药药理研究的开端。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药学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课程,对中医药学术创新、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旨在培养中药学本科生对部分单味药的研究进展的了解,规范化的书写药理研究报告,基本掌握新药开发的基本技能,服务于生产实践;中医学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指导临床用药,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本课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

1.2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阐述的理论内容均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尽管本门课程有相应的实验课内容,但各高校现行的中药药理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例如通过课上对“止咳化痰平喘方药”的系统理论学习,学生掌握了该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并了解了代表药物桔梗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然后学生进行桔梗的止咳化痰作用研究,学生无需发散思维,只要按部就班就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尽管这种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其内容单调、方法简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仅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此外,有限的实验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中提及的各种动物模型认识的需求,很多重要生物模型如糖尿病、肝损伤、缺血性心脏病等,以及热证、寒证等中医症候模型学生实验均无法重现,只能依靠老师“传授式”的课堂讲解,很难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本课程信息量大,大部分中药具有复杂而相似的药理作用,且代表药物、复方数量众多,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单味中药成分的多样性,不同成分的药理作用的复杂性,不同剂量和对不同机体状态作用的双向性以及同类中药作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本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

2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例

2.1研究对象与试验方法

2.1.1研究对象。药学专业四年制2013级28名学生,分为翻转课堂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每组14名。

2.1.2教学内容的选题。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药理学》(彭成主编),选取第二章“中药药性”,第十五章“消食方药”,第十九章“安神方药”作为教学内容。

2.1.3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2.1.4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以第十九章“安神方药”为例,实践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依据新教学法,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功能推送消息,学生实现翻转课堂的知识获取。如安神方药概述是概括总结本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在文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掌握概述内容对本章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通过公众平台将学生所需要的材料推送给学生,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安排学习时间。此外,在微信公共平台提出思考题“探讨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开发该类新药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安神方药临床疗效,引导学生对中药新药开发的兴趣,强调中药在改善睡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了推送必要的理论学习内容外,还需推送相关动物实验的视频和习题,学生以此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对有些知识存在盲区,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资料,如若不能解决,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通过参考不同的问题及答案以巩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利用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将已经制作好的学习资料绑定,可以实现学生的简单回复与学习资源的自动推送,使学习资源按需分配,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

2.2结果。分别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测评成绩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持肯定态度,且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显示翻转课堂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基于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中药学相关知识涉猎较少等特点,本文改革教学方法,将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特点,自由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从而显著的提升了学习效果,增加了课前和课上的师生交流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2]何颖娜,刘姣,任艳青等.翻转课堂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225-226.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刘爱华,刘勇兵,刘建峰.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107-112.

[5]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6.

[6]代静,李雯.微信一站式化学史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9):237-245.

[7]邓小霞.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5):41-45.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7

关键词:药理学;OBE;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地方性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服务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针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拓展能力,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实用医学人才[1]。

1药理学教学改革背景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与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等学科有紧密的相关性。随着人们安全用药意识不断提升,药理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突显了重要价值。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有药理学课程,其总学时为64学时。药理学课程标准对本课程的定位是: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证,具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能力;同时也为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性病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药理学课程标准明晰,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目标并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存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临床医学执业助理医师药理学考试对接不充分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课题组通过前期文献查阅发现,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的课程改革是围绕预期成果产出来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最终收获的是知识和能力双重成果[2-4]。课题组将OBE教育理念引入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药理学基础知识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能力。

2OBE理念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课程目标

OBE理念强调学生预期的学习产出应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为制订合理的课程学习产出,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走访一线临床医生、科室主任,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临床医学执业助理医师药理学考试对接(对照执考大纲及历年真题)、本课程与临床医学专业后续课程的衔接情况(调研一线专业课教师)。药理学课程的部分课程目标见表1。

2.2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

在OBE理念指导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要求以及该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作用,设计符合临床岗位能力需求的药理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包括药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包括药物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我们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开贞[5]主编的《药理学》第七版教材进行理论教学,简化了药物的体内过程、作用机制等内容,重点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在理论教学方面,加强教学内容与先导及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将临床病例、媒体新闻报道案例贯穿理论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设计观察药效的验证性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设计“三理”(生理、病生、药理)融合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让注:在知识中:a了解,b掌握,c应用;在能力中:A专业能力,B学习能力,C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在某些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以及敢创新、爱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2.2.1改革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提炼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的理论知识要点,包括药理学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心血管系统药理、利尿药与脱水药、呼吸系统药理、消化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抗菌药物等,而对于调节水电解质药、维生素类药等内容简要介绍。2.2.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有重、难点,也有简单的知识点,不同难易程度的知识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恰当处理。药理学中药物作用机制是学生学习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即难点,对于抽象复杂的机制,可以用视频、动画、图片、思维导图展示,如强心苷通过抑制Na+-K+-ATP酶,Na+-K+交换减少,促进Na+-Ca2+交换,心肌细胞内Ca2+增加,因此增强了心肌收缩力。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直观看到离子交换的动态过程,难理解的机制就容易突破了。药理学中重点知识点可采用临床案例、热点新闻、身边故事导入,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如讲解肾上腺素临床用于抢救心跳骤停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视频,结合视频内容提问心跳骤停临床表现?肾上腺素如何治疗心跳骤停?带着问题详细讲解肾上腺素治疗心跳骤停。最后发送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中设计家兔呼吸循环抑制解救实验,检验学生在家兔出现心跳骤停时应用肾上腺素抢救是否及时合理。简单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行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达到课程预期的学习产出。此外,由于药理学内容更新快,教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向学生推荐用药助手、丁香园等医药软件,了解同类药物的特点。教师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分享到在线课程平台,鼓励学生讨论,教师在线答疑。同时还提供自主学习网站供学生碎片化学习。此种方式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2.2.3与后续课程协调统一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等课程都有药理学知识点融入其中。因此,药理学教学内容既要求学生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又要基于后续课程与药理学的需求协调统一。如在讲授抗菌药物有关章节时,增加了β-内酰胺类药、大环内酯类药、林可霉素类药、氨基糖苷类药、四环类及氯霉素类药、人工合成抗菌药等常用抗菌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等。

2.3课程评价

在药理学课程评价中借鉴OBE评价体系,并结合课程开展情况制订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见表2。

3结语

本文结合我校三年制专科生教学情况,在OBE理念指导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课程评价与后续课程学习、临床岗位能力需求、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对接更加准确。在教学过程中,OBE教育理念与药理学课程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达到知识和能力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蒲永莉,,谢桂英.以全科理念为核心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76-77.

[2]周洪波,周平.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4):92-94.

[3]汪潇潇,刘威童.基于OBE理念的MOOC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7(6):104-110.

[4]汤俊.面向OBE模式的“GNS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测绘工程,2018,27(10):71-75.

[5]王开贞.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对药理学的理解篇8

《中药学》课程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不会重点讲授,经常是一带而过,而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中药的药理和毒理学内容。因此,在讲授具体中药的不良反应时,可引用目前研究较多的药理实验或是毒理实验的例子来加以解释,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理解。

如乌头及附子生用引起中毒时,首先会感到唇舌辛辣灼热,继而发痒麻木,久煎后毒性会减低但药效并不会减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毒性较大,经较长时间煎煮后,可使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等,而所含强心成分却变化不大。

再如关木通剂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讲解时,可进一步解释其所含的马兜铃酸是导致肾损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生长而导致出现肾毒性。

通过这些相关药理及毒理学知识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将《中药学》课程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程结合到一起进行系统学习,也有利于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研发提供思路。

二、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指导中药学的见习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用植物学》课程后,对于植物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药物的感官认识强于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因此,《中药学》见习课可采取药园见习为主,标本馆见习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课堂,讲授药物的理论知识,再集中到药园中,通过具体的原植物与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讲解,补充药材的鉴别及采收、炮制等药学相关学科的知识,最后再去标本馆中指导学生观察具体中药药用部位的性状。

例如牵牛子这味中药,在课堂讲授时可首先强调其入药部位是种子,在药园见习时再要求学生辨认不同颜色的牵牛花,结合牵牛花的颜色,讲解其种子的颜色与花色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解释在中药饮片中,根据种子的颜色不同,牵牛子的称谓有黑丑和白丑的区别。

最后,再去标本馆,让学生辨别白丑和黑丑的中药饮片。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既熟悉了牵牛子植物的形态,也对其中药饮片有了很深的印象,并提高了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中药的兴趣。

三、总结

总之,《中药学》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及联系现代药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药学专业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中医药人才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系统科学信息论范文 下一篇:商业流通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