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研究(Ⅵ)

时间:2022-09-16 03:50:06

药对研究(Ⅵ)

[摘要]黄连-吴茱萸药对古往今来被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现代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配伍其主要药效物质生物碱类成分,配伍前后含量差异明显;对胃肠道的作用较强,同时还具有抗肿瘤、降压降脂等活性,相关机制也得到部分揭示。该文从功效物质、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具体阐述与分析,为该药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黄连;吴茱萸;药对;功效物质;配伍效应;作用机制

[收稿日期]2013-09-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4058)

[通信作者]*唐于平,Tel: (025)85811695,E-mail: 黄连吴茱萸伍用,出自《太平圣惠方》茱萸丸。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茱萸辛苦且热,辛散温通,性质沉降,入中焦,长于温暖脾胃阳气以散寒止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呕,且温肝暖肾。两药寒热配对,共奏清泻肝火,降逆和胃,开郁散结之功。另外,黄连清肠止痢;吴茱萸温中行气,两药合用,还有清热燥湿止痛之能[1-2]。黄连-吴茱萸的配伍使用历史悠久,两药配伍尤以左金丸与反左金丸应用最为有名,后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的配伍比例不同功效侧重也有不同。二者药量相等或近似时,主要用于治疗泻痢,如《圣惠方》茱萸丸(黄连-吴茱萸1∶1)、赤龙丹(1∶1,《幼幼新书》卷二十九)、戊己丸(1∶1,《朱氏集验方》卷六)、茱萸丸(3∶2,《圣济总录》卷一六五)。两药相配,以黄连为主,佐以吴茱萸,则药组偏寒,主要用治肝火,如左金丸(6∶1或12∶1,《丹溪心法》卷一)、甘露散(2∶1,《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去吴茱萸,单用黄连)、抑青丸(1∶1,《张氏医通》卷十六,去吴茱萸,单用黄连)。若以吴茱萸为主,佐以黄连,则药组偏温,主治呕吐吞酸,可理气降逆、化湿散寒,如反左金丸(1∶6,源于《丹溪心法》中左金丸,由刘时觉提出)[3]。黄连-吴茱萸药对现在广泛用于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发现该药对还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学者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功效物质、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研究,为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奠定了基础。本文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述,以期为相关药对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指引。

1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

目前研究显示黄连-吴茱萸药对主要功效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类成分,如陈蔚文等[4]发现吴茱萸碱和盐酸小檗碱可能为左金丸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有效成分,罗媛媛等[5]发现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脂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主要是生物碱类等。目前研究也多集中于该类成分,主要包括来源于黄连的原小檗碱类(protoberberine alkaloids),如小檗碱(berberine)、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黄连碱(coptis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羟基小檗碱(berberastine)等;还有来源于吴茱萸的吲哚类(indolequinazoline alkaloids),如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去氢吴茱萸碱(dehydroevodiam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等[6-9]。吴茱萸中还含有喹诺酮类生物碱如吴茱萸卡品碱(evocarpine)、二氢吴茱萸卡品碱(dihydroevocarpine)等[8-9]。除生物碱类成分外,黄连吴茱萸药对还含有挥发油、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此外,部分研究对黄连-吴茱萸配伍前后化学成分还进行了比较,观察配伍前后是否有新成分产生,欲在化学成分组成变化上揭示两药配伍后的相互作用。潘浪胜等[10]对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主要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黄连水煎液和吴茱萸水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未见新峰产生。程翼宇等[11]对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比(1∶0,6∶1,3∶1,2∶1,1∶1,1∶2,1∶3,1∶6,0∶1)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变化研究结果发现,8种组分中检出1个两药单煎时未能检出的组分,提示该组分可能是合煎后产生的新物质。此外,薄层色谱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分析亦有不同结果,该差异性可能与其提取方法和测定条件相关,两药配伍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及其产生的条件与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1.1黄连-吴茱萸配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变化黄连-吴茱萸配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非常明显,其生物活性的差异性也主要与其有关。樊冬丽等[12]发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系列经典类方间生物活性差异的可能物质基础主要为小檗碱和药根碱。刘法锦等[13]对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黄连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以盐酸小檗碱的减少较为明显。两药合用,黄连生物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吴茱萸可制约黄连苦寒之性,为临床两药配伍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鲁佳慧等[14]对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胺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有利于吴茱萸中的主要生物碱的溶出,显示了两药配伍使用的优势与合理性,同时也表明这两味药的单味配方颗粒的配伍使用同样体现了传统合煎配伍形式的作用。合煎液中吴茱萸胺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增高较单煎混合液更明显,可能由于在煎煮过程中黄连的部分脂溶性成分对吴茱萸中的脂溶性生物碱有促溶作用。彭求贤等[15]对黄连配伍吴茱萸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左金丸中吴茱萸碱的溶出率比反左金丸及吴茱萸单煎时均显著升高,说明左金丸配伍更有利于吴茱萸碱的溶出(表1)。

1.2黄连-吴茱萸配伍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碱类作为黄连吴茱萸药对最主要的功效物质,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是广泛而深入,主要通过研究其在体内外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DME)变化(主要结果见表2),从而更好的阐明了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物质基础及两药配伍的合理性。Yan R等[22]对口服左金丸及其单味药后大鼠血浆中去氢吴茱萸碱和黄连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显示,吴茱萸配伍黄连后,可增加去氢吴茱萸碱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吴茱萸能缓和黄连的作用并延长其作用时间。

1.3黄连-吴茱萸配伍其他物质变化研究除对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外,部分研究者对黄连-吴茱萸中其他一些成分如挥发油、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更为全面的揭示了黄连-吴茱萸配伍后的相互作用及变化。挥发油是吴茱萸的有效成分之一,王显著等[23]发现黄连-吴茱萸6∶1配伍后所得挥发油含量约是单味药的1/10。徐艳春等[24]对黄连配伍吴茱萸前后氨基酸的成分分析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连及吴茱萸中分别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备的8种氨基酸,两药配伍后氨基酸的煎出量呈上升趋势,其上升幅度与吴茱萸的比例有关,表明由于吴茱萸的加入可增加汤剂中氨基酸的煎出量,也说明黄连中的生物碱与吴茱萸中的酚酸类成分配伍后产生沉淀并不影响氨基酸类成分的煎出。赵贤芳等[25]对黄连配伍吴茱萸前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黄连与吴茱萸中分别含有12种微量元素。与黄连单煎相比较,二者配伍前后其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呈现2种趋势,Pb,Ca,Mg,Cd 4个元素的煎出量在配伍之后是增加的,其中Pb,Mg,Cd在黄连-吴茱萸(1∶1)组中煎出量最高,说明吴茱萸的加入会使两药配伍后微量元素的煎出量增加,而(2∶1)组比(6∶1)组反而使其煎出量下降,说明这种增加并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其他微量元素除Cr外大多数含量在二者配伍后的煎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程度与吴茱萸的比例有关,吴茱萸比例越大,药对中微量元素煎出量越低,表明由于吴茱萸的加入可抑制黄连中微量元素的煎出量,这可能是因为黄连中的生物碱与吴茱萸中的酚酸类成分配伍后产生沉淀而使微量元素成分不易煎出,所以影响该药对中微量元素煎出量的因素比较复杂,而药对作用的物质基础并不是简单的成分加合。

2黄连-吴茱萸药对的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

黄连-吴茱萸药对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非常显著,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抗癌活性,主要涉及胃癌、大肠癌、结肠癌以及肝癌等。此外,还有降压降脂、解热、抑菌、抗炎抗抑郁等活性。

2.1对胃肠道的影响临床常用黄连-吴茱萸配伍(以6∶1配伍为主)治疗胃肠道疾病,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幽门螺旋杆菌所致胃炎都有良好的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升高胃泌素含量、保护和修复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杆菌、增强SOD抗氧化反应以及抑制氧自由基损伤等有关(表3)[26-27]。同时,黄连-吴茱萸配伍还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尤以6∶1配比下即左金丸疗效最佳[28-32]。两药配伍抗溃疡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胃分泌和黏液合成、促进血清胃泌素的释放[28]、内分泌调节胃黏膜防御因子与攻击因子失衡[30]来保护胃黏膜。还有研究发现左金丸通过上调溃疡边缘和再生黏膜腺体细胞EGFR表达来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31],通过抑制下丘脑c-fos表达和HPA轴通路启动[32],有效防治应激性溃疡(表3)。

黄连-吴茱萸药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最为显著,周昕等[33]从结肠黏膜屏障修复角度探讨黄连-吴茱萸配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结果发现黄连-吴茱萸配伍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脓血便症状,对其肠黏膜屏障有一定修复作用,其最佳配比为黄连-吴茱萸2∶1,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TNF-α,升高EGF,bFGF的协同表达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Luo Y Y等[34]对左金丸和反左金调节溃疡性结肠炎肠免疫应答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两方均能减少结肠炎症加重,其主要差别在于左金丸主要降低血清中IL-1β含量,而反左金主要降低血清中IL-10含量。另外,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对痢疾杆菌和大肠埃希菌还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慢性肠炎、痢疾等的治疗机制有关[35]。此外,通过对左金丸及反左金丸治疗胃肠道疾病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对寒性胃肠疾病模型的作用差异与方剂药物组成的寒热属性有关,为黄连吴茱萸药对的临床合理运用提供了依据。陈艳芬等[36]研究左金丸与反左金对大鼠寒热胃黏膜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左金丸能明显减轻热模型中大鼠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反左金则无此效,而反左金在寒模型中则体现出与左金丸相当的药效。反左金丸能明显改善寒性胃肠疾病模型动物的状态,降低直肠内压力变化值,且能显著降低胃寒证模型动物脑及胃肠组织中c-fos的阳性表达,而左金丸的作用不明显。

2.2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药对对胃癌、大肠癌、结肠癌及肝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4)。彭求贤等[37]研究结果发现左金丸和反左金丸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SGC-7901的凋亡,同一浓度的左金丸和反左金丸作用SGC-7901相同时间,左金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汤庆丰等[38]研究发现左金丸醇提物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ax,PARP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文彬等[5,39]研究发现左金丸和反左金丸均可有效阻碍早期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Dnmt3b参与了组织恶变的过程,其表达的调控可能是中药干预肿瘤进程的机制之一;离体实验中,左金丸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碱可以有效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和端粒酶的活性。董立等[40]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药对能够显著抑制结肠癌癌前病变(异常腺窝病灶ACF)的形成,结果提示其对结肠癌可能具有抑制和临床治疗作用,其作用部分通过抑制肠腺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王晓娜等[41]通过黄连-吴茱萸对S180荷瘤小鼠协同增效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左金丸中两药配伍后在抑制肝癌活性方面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其抗癌抗菌素的增加机制可能与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和血清中抗癌标志物(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醛缩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有关。Chao D C等[42]研究发现左金丸与其中小檗碱和吴茱萸碱主要通过肝癌细胞HepG2中的AP-1或NF-κB通路来抑制肿瘤的发生。

2.3降压降脂研究显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降压降脂作用也比较显著。白庆云、卜宪峥等[43-44]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药对不同剂量配伍及其组成方剂左金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均具有确切的降压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有关。沈涛等[45-46]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配伍具有一定的预防高脂血症发生的作用,且黄连-吴茱萸(1∶1)的配比在几种配伍中显示出最好的降脂效果,研究结果还发现其降血脂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与两药配伍增强肝组织表达ABCA1 mRNA,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有关。

2.4解热效应黄连-吴茱萸在解热、防暑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李盛青等[47]对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解热效应研究发现,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连与吴茱萸对类热证均有一定疗效,但对其病理改变有不同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甲状腺激素、血清皮质醇、17-羟皮质类固醇、白介素等物质的分泌有关。此外,高崇佳等[48]研究还发现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黄连-吴茱萸分别为6∶1,2∶1,1∶1,1∶6)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肛温、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其中黄连-吴茱萸2∶1能显著增强大鼠热环境的耐受能力,抗中暑作用最为明显。

2.5抗炎、抗抑郁部分研究表明黄连-吴茱萸药对还有抗炎以及抗抑郁活性。Ko Y J等[49]研究发现左金丸能有效预防Ang II诱导的内皮炎症,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转到通路有关[50]。王强松等[50]还发现左金丸提取物具有较强抗抑郁作用,可能与5-HT能神经元有关。

2.6对红细胞的影响沈涛、周喜芬等[51-52]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黄连对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有影响,而黄连配伍吴茱萸对正常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了黄连-吴茱萸配伍的合理性。

3结语

黄连-吴茱萸药对作为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的药对之一,在配伍化学成分变化和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进一步对该药对的基础与应用系统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①在功效物质研究方面,除部分生物碱研究较多外,其他如黄连中非洲防己碱、吴茱萸中喹诺酮类生物碱等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随着分析技术尤其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更为准确全面的分析黄连-吴茱萸药对在化学物质层面上的配伍变化,同时研究对象也可不局限于左金丸与反左金丸的研究;②在配伍效应研究方面有不少,部分效应机制研究已相对较深入,但研究缺乏系统性,随着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可从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不同层次较为系统的阐明黄连-吴茱萸药对不同配伍效应与相关作用机制;③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虽然黄连-吴茱萸药对在化学成分和效应方面研究都已较为深入,但缺乏两者的关联性研究,随着现代中药药效物质辨识技术如整合效应关联分析、生物色谱、成分定向剔除、现代组学、计算机虚拟筛选等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药对的功效与物质的关联,从而明确药对的药效物质;④通过基础研究已显示出该药对组成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应尽快将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密切挂钩,并考虑创新中药的研发;⑤黄连-吴茱萸药对是典型的寒热配对,又独自成方,尤以反配比组方的左金丸与反左金丸成名,是配伍原则与临证组方应用极有代表性的药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开展对这个药对系统与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形成药对现代研究的示范。

[参考文献]

[1]胥庆华.中药药对大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26.

[2]谭同来,刘庆林.常用中药配对与禁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9.

[3]于峥,杨威,周艳华,等.吴茱萸药组配伍规律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80.

[4]文彬,黄秋凌,龚艳青,等.左金丸及其主要单体成分对大肠癌的干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9):1936.

[5]罗媛媛.黄连吴茱萸配伍降脂作用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

[6]涂瑶生,刘法锦,孙冬梅,等.黄连、吴茱萸配伍药对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成药,2011,33(1):5.

[7]邓雅婷,廖琼峰,毕开顺,等.黄连-吴茱萸药对化学成分的HPLC-DAD-MS分析[J].药学学报,2008,43(3):299.

[8]Luo X B, Chen B, Yao S Z.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protoberberine, indolequinoline and quinolone alkaloids in Coptis-Evodia herb couple and the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J]. Talanta, 2005,66(1):103.

[9]Chu C Y, Sheu S J.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the alkaloids in Coptis-Evodia herb couple [J]. J Chromatogr A,1996,756(1):137.

[10]潘浪胜,徐晓梅,吕秀阳,等.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4):258.

[11]彭明兴,吴永江,程翼宇.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629.

[12]樊冬丽.基于热力学表达的黄连炮制与配伍变化的生物活性差异及化学表征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13]刘法锦,孙冬梅,鲁佳慧,等.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J].中成药,2010,32(1):75.

[14]鲁佳慧,涂瑶生.HPLC测定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胺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2):311.

[15]彭求贤,蔡红兵,史珏,等.黄连配伍吴茱萸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J].中药材,2012,35(5):742.

[16]孙万晶,张玉杰,姚南,等.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变化对黄连生物碱煎出及其对大鼠小肠吸收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614.

[17]邹丽娟,陈颖,杨庆,等.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147.

[18]曾晓会,涂瑶生,孙冬梅,等.黄连吴茱萸药对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1): 9.

[19]高崇佳.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

[20]Mu Q, Wang Y, Liu Y P,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lkaloid metabolites of Evodiae Fructus in rat urin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J]. Molecules, 2011,16(7):5822.

[21]黄果,李凯鹏,杨洁,等.黄连与吴茱萸合用大鼠体外肝代谢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5):651.

[22]Yan R, Wang Y, Shen W J, et al.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dehydroevodiamine and coptisine in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ingle herbs and Zuojinwan prescription [J]. Fitoterapia, 2011,82(8):1152.

[23]王显著,武侠.左金汤与吴茱萸中的挥发油对比研究[J].陕西中医,1999,20(4):183.

[24]徐艳春,聂桂红,汪文莱.黄连配伍吴茱萸前后氨基酸的成分分析与含量测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6):530.

[25]赵贤芳,徐艳春,汪文莱.黄连配伍吴茱萸前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4):333.

[26]吴施国.五组黄连药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所致胃炎的疗效评价[D].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27]李晓红,史瑞,刘礼剑,等.左金丸及其拆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4):383.

[28]程丹红.左金丸及其类方的性效差异及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29]张朔,张广财,焉巧娜,等.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大鼠胃酸分泌及胃溃疡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7):535.

[30]刘晓伟,张红梅,曲宏达,等.左金丸对应激性胃溃疡粘膜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4,8(26):18.

[31]潘岩,冉冉,翁珂,等.左金丸及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愈合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6):368.

[32]张红梅,刘晓伟,曲宏达,等.左金丸对应激性溃疡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fos及HPA轴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5):276.

[33]周昕.黄连吴茱萸配伍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34]Luo Y Y, Zhao H Y, Liu Z L,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nteric mucosal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combinations of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Rhizomes and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Fruits in mice with dextran sulphate sodium-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J]. Planta Med, 2010,76(8):766.

[35]孔维军,赵艳玲,山丽梅,等.微量热法研究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J].中草药,2009,40(12):1893.

[36]陈艳芬,陈蔚文,李茹柳,等.“左金丸”与“反左金”的药效学反应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0):67.

[37]彭求贤,余惠,刘塔斯,等.左金丸与反左金丸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09,36(6):459.

[38]汤庆丰,刘宣,葛艳,等.左金丸醇提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15):1462.

[39]文彬,熊利,戴伟怡,等.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对实验性大肠癌不同时期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0):2074.

[40]董立,石海莲,季光,等.黄连吴茱萸药对水提物对大鼠结肠癌癌前病变的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9):1185.

[41]Wang X N, Xu L N, Peng J Y, et al. In vivo inhibition of S180 tumors b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optis chinensis and Evodia rutaecarpa [J]. Planta Med,2009,75(11):1.

[42]Chao D C, Lin L J, Kao S T,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Zuo-Jin-Wan and its alkaloidal ingredients on activator protein 1, nuclear factor-κB, and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in HepG2 cells [J]. Fitoterapia,2011,82(4):696.

[43]白庆云.左金丸对SHR血压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7):511.

[44]卜宪峥,吴华芹,胡元会,等. 药对黄连、吴茱萸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浆ET、CG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79.

[45]沈涛.黄连吴茱萸组方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的降脂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8.

[46]沈涛,贾波,郭力,等.黄连吴茱萸配伍对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肝脏组织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49.

[47]李盛青,黄兆胜,黄耀权,等.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组成的方剂的不同药理作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1):48.

[48]高崇佳,张振秋,赖静怡,等.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大鼠热耐受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南药学,2010,8(11):830.

[49]Ko Y J, Lee J S, Park B C,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Zoagumhwan water extract and berberine on angiotensin II-induce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MCP)-1 expression and mon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J]. Vasc Pharmacol,2007,47 (2/3):189.

[50]王强松,崔元璐,丁世兰.左金丸提取物的抗炎和抗抑郁机制研究[C].烟台: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 2011:10.

[51]周喜芬,陈继兰,秦玉花,等.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50.

[52]沈涛,蒋通荣.吴施国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6,24(6):16.

上一篇:酸碱胁迫对人参不定根中皂苷积累的影响及皂苷...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就地取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