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研究(Ⅶ)

时间:2022-10-23 07:21:37

药对研究(Ⅶ)

[摘要]当归-川芎药对为临床常用的养血活血药对,具有养血补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其既可独自成方,亦是诸多妇科良方和现代中医处方常用药对。该文主要对当归-川芎药对的配伍理论、功效物质基础、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其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当归;川芎;药对;配伍;物质基础;效应;机制;临床应用

[收稿日期]2013-09-1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1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4058);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0KJA360039)

[通信作者]*唐于平,Tel: (025) 85811695,E-mail: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当归和川芎常常配对伍用,名曰佛手散,出自宋・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主治妊娠伤胎、难产、胞衣不下等。《医宗金鉴》云:“命名不曰归芎,而曰佛手者,谓妇人胎前、产后诸症,如佛手之神妙也。当归、川芎为血分之主药,性温而味甘、辛,以温能和血,甘能补血,辛能散血也”。它们的配对成方较早可追溯至唐《外台》的神验胎动方;《普济本事方》中另有芎汤,《准绳》中的芎归散也由这2味药组成。当归和川芎所含化学物质有许多相似,主要功效物质均为苯酞内酯和芳香酸类成分;这2类物质对心脑血管系统和免疫功能等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当归含有大量的多糖类成分,而川芎含有特殊的生物碱类成分。并且这2味药的功能也各有侧重,当归治疗痛经的效果优于川芎,而川芎治疗血瘀头痛的效果更优;当归具有润肠通便、抗辐射损伤的作用而川芎没有,川芎具有解热作用而当归没有[1-2]。归芎配对伍用可协同增强养血和血、活血瘀、调经止痛的功效,为临床常用的养血活血药对。本文主要针对当归-川芎药对在配伍分析、功效物质基础、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配伍原则奠定基础,为系统开展药对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示范。

1当归-川芎药对的配伍分析

当归、川芎两药均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当归甘辛性温,质润而腻,养血中有活血之力。《本草正》云:“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川芎辛温而燥,善于行走,能活血化瘀、行气祛风。《本草汇言》:“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当归偏养血和血,川芎偏行血散血,二药每相使配对同用,可增强活血祛瘀、养血和血之功。此外,二药润燥相宜,当归之润可制川芎辛燥,川芎辛燥又防当归之腻,祛瘀而不耗伤气血,养血而不致血壅气滞。正如《医宗金鉴》所言:“当归、川芎为血分之主药,性温而味甘辛,以温能和血,甘能补血,辛能散血,古人俱必以当归君川芎,或一倍或再倍者,盖以川芎辛窜,捷于升散,过则伤气。故寇宗爽曰,不可单服、久服,亦此义也。然施之于气郁血凝,无不奏效,故用以佐当归而收血病之功,使瘀去新生,血各有所归也”。

当归、川芎常以不同配伍比例用于许多中医方剂和现代中药复方中。当归-川芎配伍比例不同,功效主治也有差异。作者[3]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川芎的1 242首方剂,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当归与川芎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发现,当归-川芎药对以1∶1配比在方剂中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68.0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的频率最多,分别为39.53%,39.29%。且当归量小于川芎时,妇科疾病数量小于内科疾病数量;而当归川芎两药用量相同时,两科疾病数量相近;而当归量大于川芎时,妇科疾病数量大于内科疾病数量。

2当归-川芎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

2.1当归-川芎配对伍用对成分溶出及含量变化的影响

2.1.1当归-川芎药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当归、川芎所含挥发油为药材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两药味的挥发油成分既有明显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两者最主要的挥发油成分均为内酯类化合物。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当归-川芎挥发油提取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中,当归-川芎药对的挥发油提取率并不简单等于两单味药挥发油提取率的加和[4]。作者[5-7]采用GC-MS分析发现,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1∶1,3∶2,2∶1,3∶1)挥发油中主要效应成分藁本内酯所占相对含量分别为75.12%,77.39%,80.75%,81.71%,对离体子宫收缩效应最佳的归芎药对(2∶1)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为Z-ligustilide∶Z-3-butylidenephthalide∶4,5-dihydro-3-butylphathalide∶E-ligustilide∶unknow compound∶8,9-dehydro-cycloisolongifolene∶neocnidilide∶E-3-buttylidenephthalide为80.75∶4.02∶2.07∶1.66∶0.81∶0.61∶0.53∶0.52;当归、川芎、四物汤及佛手散挥发油中7个成分(3-butylphthalide,Z-butylenephthalide,senkyunolide A,E-butylenephthalide,neocnidilide,Z-ligustilide,E-ligustilide)的含量以佛手散挥发油中各成分的含量最高,其次为四物汤挥发油;2个单味药比较,川芎挥发油中各成分的含量高于当归挥发油;采用HPLC方法定量比较分析归芎药对7个配比(1∶0,2∶1,1.5∶1,1∶1,1∶1.5,1∶2,0∶1)和3种提取方法(水提液、50%醇提液、先水提后95%醇提液)所得样品中4个苯酞内酯(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和正丁烯基苯酞)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与单味药相比,归芎药对的水提液能够更好的促进苯酞内酯类成分的溶出。归芎药对水提物中总苯酞内酯的含量随着川芎比例的增加而升高,然而醇提物和先水提后醇提物中总苯酞内酯的含量则变化不规律。为了尽可能保证含有当归、川芎制剂中挥发油成分稳定性,确保疗效,郭慧玲和胡志方[8]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认当归川芎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8,搅拌时间为3 h,包合温度为40 ℃。

2.1.2当归-川芎药对芳香酸类和生物碱类成分研究除挥发性成分外,当归、川芎共同含有的芳香酸类成分亦为该药对的主要效应成分。该药对以不同比例配伍时对芳香酸类成分溶出存在差异,如宋金春等[9]对不同比例当归-川芎(10∶0,9∶1,8∶2,7∶3,6∶4,5∶5,4∶6,3∶7,2∶8,1∶9,0∶10)共煎液指纹图谱比较分析发现,合煎时未发现有新的物质生成,但当归-川芎 3∶7时得到的共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较高。作者[10]采用HPLC定量比较分析归芎药对不同配比、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样品中3个芳香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含量变化发现,与单味药相比,归芎药对各配比的水提液均能更好的促进芳香酸类成分的溶出,且归芎药对醇提物和先水提后醇提物中总芳香酸的含量随着川芎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其原因一方面是川芎比例大且实验所用川芎药材中阿魏酸含量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在某些比例下煎煮时生成的促溶成分多,增加了阿魏酸在水中的溶解性所致。但归芎药对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则可能降低芳香酸类成分的溶出,如王雁梅等[11]采用RP-HPLC测定芎汤、生化汤和四物汤中阿魏酸煎出量分别为(109.4±3.0),(95.3±1.9),(85.6±2.0) mg・L-1。说明当归-川芎药对配伍桃仁、炮姜、制甘草,以及配伍白芍、熟地黄后阿魏酸煎出量均降低。川芎嗪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川芎中生物碱类成分的主要代表,周建设等[12]研究发现川芎嗪在合煎液中的含量高于其在川芎单煎液中的含量,表明当归、川芎两者合煎,有利于川芎嗪的溶出。

2.2当归-川芎配对伍用后主要效应成分的药动学变化

阿魏酸是当归、川芎及归芎药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血栓、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消炎、抗突变防癌等作用。刘晓东等[13]研究发现大鼠灌胃当归、川芎和佛手散煎液后5 min,血浆中阿魏酸浓度达峰值。3种煎液的阿魏酸半衰期相近,但达峰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存在显著差异。川芎组血浆中阿魏酸浓度和AUC最高,而佛手散组血浆中阿魏酸浓度和AUC最低。说明佛手散中阿魏酸的吸收程度低可能不是剂量过高所致,而是存在某种抑制阿魏酸吸收的因素。作者[14]通过对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提取物后体内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比较发现,灌胃给药归芎药对提取物的血虚大鼠体内阿魏酸的药动学参数AUC0-t和Cmax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性升高,清除率(CL)显著性降低,说明阿魏酸在血虚大鼠体内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慢的清除率,从而延长了阿魏酸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示在血虚状态下给药归芎药对时可以相对延长给药间隔;灌胃给药归芎药对的模型组与当归模型组的药动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阿魏酸的药动学参数吸收相半衰期(t1/2α)、表观分布容积(Vd),AUC0-t和AUC0-∞均显著性升高,与川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表明当归和川芎合用时,川芎能够延长阿魏酸在血虚大鼠体内的半衰期,增加表观分布容积和吸收,而当归没有这些作用。研究结果说明在归芎药对中,川芎能够协助当归更好地发挥养血补血功效,体现了归芎相使配对的科学实质。川芎嗪是川芎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心脑血管系统方面具有较好作用,对肾小管、肿瘤细胞、学习记忆功能、组织纤维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较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黄坚等[15]比较了家兔灌胃给予盐酸川芎嗪及盐酸川芎嗪和当归煎液联合给药后的药动学变化发现,服用当归煎液后,盐酸川芎嗪在兔体内的消除速率显著加快,在血液和血流丰富的脏器如肝、脾等的分布比例增加。对阿魏酸和川芎嗪单独给药及二者配伍给药的药动学进行比较研究有益于揭示以当归、川芎配伍的众多活血化瘀、补血、调经著名方剂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冯彬彬等[16]研究发现,川芎嗪和阿魏酸合并用药后,2种组分的半衰期(t1/2)与平均驻留时间(MRT)均延长,提示二者合并给药后消除减慢,即药物在体内停留和作用的时间延长,具有缓释的效果。合用后二者的Cmax都比单独用药有所下降,说明2种成分具有药代动力学的相互影响,可能是由于药物配伍后成分的物理性状或药物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所致,提示二者单独给药进行药动学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配伍药对中各单体体内药动学特征。

2.3当归-川芎配对伍用后主要芳香酸类成分在血虚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17]采用UPLC-Q-TOF-MS联用技术,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对归芎药对中阿魏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在血虚大鼠血浆、尿液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根据离子碎片和代谢途径,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提取物中阿魏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在血虚大鼠血浆、尿液和胆汁中推测出原型、还原、水解、甲基化、羟基化、硫酸酯化、葡萄糖醛酸化、磺酸化、甘氨酸结合、乙酰化、半胱氨酸结合和谷胱甘肽结合等共25个代谢产物。说明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提取物在血虚大鼠体内存在多种I相和II相代谢产物。

3当归-川芎药对的配伍效应研究

3.1当归-川芎配对伍用的养血补血效应评价

历代许多理血经典名方如四物汤、八珍汤等均含有归芎药对,该药对是现代中医妇科用于血虚证遣药组方常选药味组合。现代研究亦初步阐明了该药对养血补血功效的配伍规律及最佳量效关系及相互作用范围。作者[18-21]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发现,与当归、川芎单味药相比,归芎药对配伍后在血虚小鼠外周血指标、免疫器官及能量代谢酶的调节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增强趋势。归芎药对1.5∶1水提物的总补血效应最好;提取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当归提取物的总补血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川芎提取物;配比相同的情况下,归芎药对水提物的总补血效应最好。佛手散(当归-川芎1.5∶1)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液的总补血效应值大小顺序为40%>30%>20%>50%>15%>70%>10%>5%>95%。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归芎药对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养血补血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当归与川芎在配比4∶1到2∶1之间,从低剂量到高剂量,均表现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强度为0.18)。而其他比例,则表现出低剂量(当归小于50 mg,川芎小于100 mg)为拮抗(作用最强值可到0.18)或者相加,高剂量(当归大于100 mg,川芎大于150 mg)表现为协同作用(大部分作用强度值为-0.9)。

3.2当归-川芎配对伍用的活血化瘀效应评价

当归-川芎药对是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血瘀相关处方的常用药味组合,历代许多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当归芍药散等均含有该药对。近年来,大量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均显示该药对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3.2.1整体动物实验归芎药对的在整体动物层面上的活血化瘀效应多是从急性血瘀和脑缺血模型来评价的。作者[22-24]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综合分析发现,归芎药对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归芎药对1∶1醇提物给药组对血瘀大鼠的总活血化瘀效应最好;提取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当归-川芎配伍后的活血化瘀作用优于当归、川芎单味药或有优于单味药的趋势;川芎单味药对血瘀大鼠的活血化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当归单味药。配比相同的情况下,醇提物给药组的活血化瘀作用优于水提物和先水提后醇提物给药组。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归芎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归芎药对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中,配比在2∶1~1.3∶1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强度为-0.9);当归剂量从2~3.5 g、川芎剂量从7~9 g这个区域内,表现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强度为0.2);而其他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张旭静等[25-26]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超临界CO2当归川芎萃取液可使犬脑的血流量显著增加,而对血压没有明显作用;高剂量组对实验性大鼠血栓的形成有显著拮抗作用,而中、低剂量组作用不明显。范柳等[27]研究发现当归川芎萃取液对急性阻断大脑中动脉所致脑缺血造成大鼠的行为障碍具有明显的缓解治疗作用,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后脑缺血造成的脑部病理损害具有保护、减轻作用。

3.2.2体外实验归芎药对在体外实验的活血化瘀效应多是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氧化等方面来评价的。作者[28-29]研究发现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样品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且当归量>川芎量时,随着川芎比例的增大,样品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所降低;当归量≤川芎量时,随着川芎比例的增大,样品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所增强,其中归芎1.5∶1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弱;随着当归量的增大,样品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有增强的趋势,提示当归的加入可增强川芎对PT和TT的延长效果。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中,先水提后醇提液以及50%醇提液强于水提取液;而在抗凝血作用中,醇提取更偏向于对PT的影响,而对TT影响相对较弱。基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发现,归芎药对不同配比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样品均显示抗氧化作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中,水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最强;醇提取物对OH自由基清除率活性最弱,但对内皮细胞保护活性最强。总抗氧化活性的优化比例:水提物为1∶1,50%醇提物为1∶1.5,先水提后醇提物为2∶1。说明当归-川芎不同配比与不同提取方法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作用不同,且存在优化配伍比例。毕文川等[30]采用T-淋巴细胞模型、骨骼细胞模型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等体外模型,研究揭示了佛手散(当归-川芎 1.5∶1)具有免疫活性、促骨骼细胞生长活性和抗血小板凝聚的活性。

3.2.3整合效应作者[19]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急性血瘀实验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的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发现,归芎药对各提取物的总活血化瘀效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归芎1∶1-A(50%醇提)>川芎-A>当归-A>川芎-W(水提)>归芎1∶1-W>归芎1.5∶1-A>当归-W>归芎1∶1-WA(先水提后醇提)>归芎1.5∶1-WA>归芎1.5∶1-W>川芎-WA>当归-WA。提示归芎药对1∶1醇提物对血瘀大鼠的活血化瘀效果最好;提取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川芎提取物对血瘀大鼠的活血化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当归提取物;配比相同的情况下,归芎药对醇提物的总活血化瘀作用优于水提物和先水提后醇提物。

3.3当归-川芎配对伍用的调经止痛效应评价

基于当归-川芎药对的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功效,该药对在临床上还用来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目前有关归芎药对调经止痛效应的评价也包括整体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及整体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的整合效应评价。

3.3.1整体动物实验作者[31]采用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发现,归芎药对先水提后醇提液对小鼠原发性痛经的调经止痛作用最强,醇提液次之,水提液最弱;不同配比归芎药对中,先水提后醇提液及醇提液的1.5∶1作用最强,其不仅能显著降低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而且能显著增加子宫组织内NO含量,降低Ca2+含量。

3.3.2体外实验作者[5,32]采用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实验发现,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挥发油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效应强弱依次为当归-川芎2∶1>3∶1>1∶1>3∶2;归芎药对不同配比中以1.5∶1和1∶1 2种配比对小鼠离体子宫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平均肌张力3个指标的综合作用最为显著,3种提取方法中醇提法作用最强,先水提后醇提作用次之,水提法作用最弱。孙绪美等[33]研究发现,归芎药对不同配比对大鼠和家兔离体子宫收缩的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3∶1>1∶3>1∶0>1∶1>0∶1。作者[34]还通过体外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实验发现,当归及川芎单味药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后的促增殖率均较高,两药配伍后1∶1配比促增殖效果最好。不同提取方法比较,水提液对颗粒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好。

3.3.3整合效应作者[19]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归芎药对的整体动物实验即原发性痛经实验结果和体外的离体子宫收缩实验、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进行效应整合。结果显示,归芎药对各提取物的总调经止痛效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归芎1.5∶1-A>归芎1∶1-A>川芎-A>归芎1∶2-A>当归-A>归芎1∶1.5-WA>归芎1.5∶1-WA>归芎1∶1-WA>归芎1∶1.5-A>川芎-WA>当归-WA>归芎1∶2-WA>归芎2∶1-WA>归芎1∶2-W>归芎1∶1-W>川芎-W>当归-W>归芎2∶1-A>归芎1∶1.5-W>归芎2∶1-W>归芎1.5∶1-W。提示归芎药对1.5∶1醇提物的总调经止痛效应最好;提取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川芎提取物的总调经止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当归提取物;配比相同的情况下,归芎药对醇提物的总调经止痛效应最优,其次是先水提后醇提物,水提物的总调经止痛效应最弱。

3.4其他效应评价

归芎药对除具有明显的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和调经止痛效应外,还具有其他药理效应。如吴立坤等[35]采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药效学实验发现,采用双提法提取当归和川芎制备的抗焦虑中药的抗焦虑药效优于采用煎煮法的制剂。

4当归-川芎药对中主要及效应部位(成分)与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对归芎药对中主要效应成分与其效应之间的关联分析,可为阐释归芎系列方不同功效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不同成分对整方功效的贡献大小奠定基础,为中医方药复杂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本课题组发现归芎药对中咖啡酸对颗粒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促增殖作用可能与咖啡酸相关[34];挥发油中的内酯类成分可能为抑制子宫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5];养血补血的效应物质主要为芳香酸,尤其是绿原酸和咖啡酸;芳香酸和苯酞内酯都是活血效应物质,尤其是绿原酸、洋川芎内酯I和H对活血效应影响较大;调经止痛的效应物质也为芳香酸和苯酞内酯,尤其是藁本内酯、咖啡酸、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I对调经止痛效应的影响较大。说明归芎药对中芳香酸类和苯酞内酯类成分均对养血补血、活血化瘀和调经止痛功效具有贡献,芳香酸更偏重于养血活血,苯酞内酯更偏重于调经止痛[19]。侯永忠等[36-39]采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和内皮细胞的损伤研究发现,阿魏酸的生物活性较川芎嗪强。陈明强[40]通过对佛手散不同提取部位抗急性心肌缺血对心电图影响的实验发现,20%,40%醇提组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组均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通过红细胞膜流动性实验发现,20%,40%醇提组也可代偿性增强膜的流动性,改善急性期缺血的能量代谢障碍的状态,防止心肌的进一步坏死;20%,40%醇提组吸收速度最快,这与其具有抗心肌缺血活性的作用一致,说明该部位可以被迅速吸收入血液中,发挥活血的作用。

5当归-川芎药对的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侯永忠等[36-39]研究发现,复方川芎当归提取物(ELCAS)能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5 mmol・L-1 H2O2诱导内皮细胞的损伤;增加血清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和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SOD和CAT活力;显著增加血清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和H2O2刺激下内皮细胞eNOS高表达,导致药物刺激细胞NO的产生,并且在8 h,内皮细胞NO产量达到峰值,说明ELCAS对细胞ROS的清除可能与增加细胞抗氧化酶活力和促进NO的产生有关;血清明显激活ERK,JNK,p38信号通路,并在15 min达到最大值。此外,ELCAS可能通过抑制细胞MAPK通路途径,导致了p21过表达,并抑制pRb磷酸化水平和降低Cyclin D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Bi C W C等[41-43]研究发现,佛手散主要是通过增加Akt激酶和eNOS的活性来发挥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而这种功效的发挥通常是通过细胞内Ca2+水平的增加和ROS的降低来实现的;佛手散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并诱导血红蛋白的生成,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3B时,对诱导EPO上mRNA的表达有剂量依赖关系;此外,佛手散诱导EPO基因的表达在人肝癌细胞Hep3B上表现为:①EPO mRNA的增加;②缺氧反映原件(HRE)的活化和EPO基因的上游调节。佛手散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激发而产生诱导EPO基因的表达作用;然而,HIF-1α上mRNA的表达则没有随着佛手散的治疗而改变,提示HIF-1α的增加是佛手散治疗后蛋白质降解减少的结果。

俞惠琴等[44-46]研究发现,芎归滴丸具有一定预防急性脑梗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有关;芎归滴丸可纠正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因而可用于保护心血管疾病的靶器官免受损伤;芎归滴丸可通过调节海马神经元的Na+,K+变化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起到抑制作用。

此外,作者[47]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血虚小鼠血浆样品的代谢指纹图谱。结果发现,正常组、血虚组和佛手散组小鼠的血浆代谢物谱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发现并鉴定了2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主要和硫胺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类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根阴离子代谢、组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糖代谢、酪氨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等11条代谢通路相关。这些代谢通路在血虚小鼠体内发生紊乱,而给予佛手散后可使之逆转并向正常状态转归。

6临床应用

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川芎药对具有调节外周血常规、增强免疫、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子宫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从而广泛应用于血虚、血瘀及痛经等症,尤为血虚兼血瘀者所宜。用于血虚之证,每以此合阴柔静药用之,方如《和剂局方》四物汤方,用此配熟地黄、白芍,成为补血专剂,又是妇科调经良方。用于血瘀之证,每合活血药用之,如《景岳全书》生化汤方,以之配桃仁、炮姜等组成,专治产后恶露不行、小腹疼痛。如单独用此二药组方,《普济本事方》名佛手散,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主,用于治疗妊娠伤胎难产、胞衣不下,或子死腹中、血下疼痛等证。对于产后疼痛难忍(名悬乳)之证,也可取此二药为末,浓煎频服,有良效。临床上该药对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外科、伤科等。在内科方面主要应用于心悸、胸痹、胃痛、腹痛、积症、膨胀、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等;在妇科主要应用于原发性痛经、闭经、阴道出血、崩漏、胎位不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慢性盆腔炎和产后腹痛等;在伤科主要应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骨折、脱位伤筋中后期等;在外科可用于深静脉血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腹胫包块、膝关节痛和偏头痛等。此外,以归芎药对为主的复方还可用于治疗肝硬化、三叉神经痛、功能性消化不良、椎基底动脉硬化症、早秃和斑秃等。以当归-川芎药对为主药,随症加减,对上述症状均可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7结语

当归-川芎为临床常用补血活血药对,本实验室针对这一药对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中医药方剂理论和药对配伍原则指导下,基于当归与川芎两味药组成不变,但因两药味配比用量不同或制备方法(剂型/用法)相异产生了各不相同的临床表现,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与生物效应评价方法研究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与配伍应用机制,基本阐明了组方相同的2味药当归与川芎因不同配比产生的量效关系及其配伍机制,阐明了当归与川芎组方/配比用量相同,但制备方法不同产生的各不相同的效应物质基础与体内代谢机制,为药对组成的相关系列方的物质基础-配伍效应-应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进一步推动药对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Yi L Z, Liang Y Z, Wu H, et al. The analysis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Danggui) [J]. J Chromatogr A, 2009, 1216(11): 1991.

[2]Li W X, Tang Y P, Chen Y Y, et al. Advances in the chemical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uanxiong [J]. Molecules, 2012, 17(9): 10614.

[3]王欢,唐于平,丁安伟,等.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1):44.

[4]郁威,张锋,苏克曼.超临界CO2萃取当归和川芎的研究[J].中成药,2002,24(6):411.

[5]宿树兰,华永庆,段金廒,等.当归-川芎挥发性成分与其抗子宫痉挛活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2):64.

[6]Tang Y P, Zhu M, Yu S,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qua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phthalides in essential oils from Si-Wu-Tang, Fo-Shou-San, Radix Angelica and Rhizoma Chuanxiong [J]. Molecules, 2010,15 (1):341.

[7]Zhu M,Tang Y P, Duan J A, et al. Roles of paeoniflorin and senkyunolide I in SiWu decoction on 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tion activities[J]. J Sep Sci,2010,33(21):3335.

[8]郭慧玲,胡志方.川芎、当归混合提取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研究[J].江西医药,2004,39(3):212.

[9]宋金春,代军,以盛,等.不同比例川芎当归共煎液指纹图谱考察[J].中国药房,2007,18(9):677.

[10]Li W X, Wang H, Tang Y P, et al. The quant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main bio-active companents in Angelica sinensis, 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the herb pair ′Gui-Xiong′ [J]. J Liq Chromatogr R T, 2012, 35 (17): 2439.

[11]王雁梅,康红钰,刘春杰,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川芎药对配伍复方中阿魏酸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61.

[12]周建设,孔毅,申屠建中,等.川芎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95.

[13]刘晓东,薛玉英,谢林,等.大鼠灌胃川芎、当归及其复方后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4(5):448.

[14]Li W X, Guo J M, Tang Y P, et al. 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 of ferulic acid in normal and blood deficiency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ngelica sinensis, 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their combination [J]. Int J Mol Sci, 2012, 13(3): 3583.

[15]黄坚,王新宏,李仪奎,等.佛手散的研究――当归煎液对兔体内盐酸川芎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5):9.

[16]冯彬彬,张建海,张继芬,等.川芎嗪、阿魏酸及其配伍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7):900.

[17]李伟霞,唐于平,尚尔鑫,等.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中主要芳香酸类成分在血虚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12.

[18]李伟霞,唐于平,郭建明,等.当归-川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对三种血虚模型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08.

[19]李伟霞,唐于平,尚尔鑫,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归芎药对整体功效与化学物质关联性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35.

[20]黄美艳,李伟霞,唐于平,等.佛手散不同醇提液补血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16(8):841.

[21]黄美艳,唐于平,尚尔鑫,等.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对当归-川芎配伍养血补血效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4):516.

[22]李伟霞,黄美艳,唐于平,等.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与评价[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2):1761.

[23]李伟霞,唐于平,郭建明,等.归芎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比较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806.

[24]黄美艳,唐于平,尚尔鑫,等.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归芎药对养血效应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0):1407.

[25]张旭静,范柳,曹奕丰,等.川芎、当归超临界CO2萃取液对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4):231.

[26]张旭静,曹奕丰,冯春红,等.川芎、当归萃取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1):45.

[27]范柳,孙继虎,王春安,等.川芎、当归萃取液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损伤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2):81.

[28]王欢,唐于平,郭建明,等.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2):81.

[29]马宏跃,李伟霞,尚尔鑫,等.基于抗氧化活性的不同制法当归-川芎药对配伍比例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6):631.

[30]毕文川,陈继军,董婷霞,等.中药复方佛手散的生物活性研究(摘要)[C].凯里: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2008.

[31]王欢,唐于平,郭建明,等.当归-川芎配伍对小鼠原发性痛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7):892.

[32]李伟霞,华永庆,唐于平,等.归芎药对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120.

[33]孙绪美,范同梅,姜国云,等.当归-川芎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及其抗子宫痉挛的活性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1,31(9):906.

[34]禹良艳,华永庆,朱敏,等.四物汤及其组成药对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增殖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141.

[35]吴立坤,张建军,李伟,等.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优选抗焦虑复方中药制剂中当归和川芎的制备工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5):641.

[36]侯永忠.复方川芎当归对血管细胞作用机理[D].天津: 天津大学,2004.

[37]Hou Y Z, Zhao G R, Yang J,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Angelica sinensis on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 [J]. Life Sci, 2004,75 (14):1775.

[38]Hou Y Z, Zhao G R, Yuan Y J, et al. Inhibition of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by extract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Angelica sinensis [J]. J Ethnopharmacol, 2005,100 (1/2):140.

[39]李淑颖,侯永忠,葛志强.川芎当归提取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MAPK信号通路与周期蛋白的调控效应[J].中草药,2006,37(8):17.

[40]陈明强.佛手散活血有效部位及其指纹图谱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41]Bi C W C, Xu L, Tian X Y, et al. Fo Shou San, an ancient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protects endothelial function through increasing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J]. Plos ONE, 2012,7(12): e51670.

[42]Bi C W C, Xie H Q H, Xu L, et al. Fo Shou San, an ancient herbal decoction prepared from Rhizoma Chuanxiong and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stim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hemoglobin and erythropoietin in cultured cells [J]. Planta Med, 2010,76(14):1525.

[43]Bi C W C, Xu L, Zhang W L, et al. Fo Shou San, an ancient herbal decoction prepared from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and Chuanxiong Rhizoma, induces erythropoietin expression: a signaling mediated by the reduced degradat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in cultured liver cells [J]. Planta Med, 2012,78(2):122.

[44]武晓娟,史卫峰,黄燕,等.芎归滴丸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分析[J].药学学报,2007,23(6):420.

[45]郭书英,刘卫,俞惠琴,等.芎归滴丸对选择性去窦弓神经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3,14(6):329.

[46]刘卫,刘传缋,俞惠琴.中药川芎、当归有效成分对缺氧后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钠、钾电流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162.

[47]李伟霞,黄美艳,唐于平,等.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佛手散对血虚小鼠的养血补血作用机制[J].药学学报,2013,48(8):1301.

上一篇:双五星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对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