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的用途范文

时间:2023-12-25 16:57:23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1

【论文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论文摘要】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什么是白色污染?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人们以石油为原料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的危害

1.1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生活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1.2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2.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早在40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1.2.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1.2.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1.2.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2白色污染的防治

2.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

2.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2.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2

摘要:农用塑料地膜具有保温、保墒、防寒、防冻等作用,但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本文分析了塑料残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阐述了塑料残膜在农村生活环境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了农用塑料地膜农田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塑料地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塑料残膜;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41

20 世纪中期,日本最先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从日本引进该技术。首先在蔬菜上开展栽培研究,均获得高产、早熟、品质优良的明显效果,到1982 年地膜覆盖面积达11.9 万公顷,发展应用到瓜菜、花生、棉花、水稻、糖料等多种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由此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到2002 年使用面积高达11.70×106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技术发展之迅速,应用领域之多,以及所产生的效益之大,在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史上十分罕见。据估算,在1984 年~1993 年的10 年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达到2553 万公顷,共增产蔬菜1587 万吨,粮食2107.4 万吨,西瓜、甜瓜3709 万吨,皮棉、花生、糖料等均有很大程度的增产,所增产值576.28 亿元,新增纯收入488.15 亿元,相当于多播种853.3 万公顷的耕地。

虽然我国地膜覆盖技术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很大程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塑料地膜多为单体聚乙烯塑料,其是由一种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加聚乙烯而制成的有机化合物材料,具有不易腐烂、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生物分解性及光分解性较差,即使经过几十年时间,残留塑料地膜仍存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含水率、土壤空隙率、土壤容重、渗透性和土壤透气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塑料地膜主要是12μm 以下的超薄地膜,这类地膜强度极低、极易破碎、极难回收。根据农业部门研究显示,在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量大多在60~90 公斤/ 公顷,最多可达160 公斤/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有40 多年的历史,累计使用面积2000 万平方公里,已超过2000万吨塑料地膜进入土壤,而地膜残留量约为使用量的1/4~1/3,若依此计算,我国塑料残膜在农田中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主要是与地膜用量、厚度降低、降解能力差和残膜回收率低有关。

1 塑料残膜污染的主要危害

1.1 塑料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的塑料残膜数量超过一定量时,会阻碍农田机械作业,导致土壤板结,严重妨碍下茬作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减少土壤水分储存、传导功能。更严重时,会形成塑料隔离膜,影响农作物的伸展和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传导,从而造成弱苗、死苗。

黑龙江省残留地膜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都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土壤硬度影响不大。表1 为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

由表1 可知,塑料残膜可使土壤容重和密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减少。塑料残膜残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毛管水渗透,并阻碍土壤的吸水能力。

1.2 塑料残膜对农作物的危害

塑料残膜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根系伸展,造成根部吸水及养分运输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根据有关部门测定,当土壤中塑料残膜含量为58 公斤/ 公顷时,可使大豆减产5.5%~9%,小麦减产9%~16%,玉米减产11%~23% 。相关部门曾就残塑料膜对玉米和小麦的影响做过实验,其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塑料残膜是通过影响玉米和小麦的发芽、出苗、根系发育、幼苗和茎叶生长,从而影响玉米和小麦的产量。

1.3 塑料残膜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

塑料残膜弃于田间地头,随风飘移,散落在树枝、建筑物上以及漂浮在池塘、河流中,严重破坏当地自然景观。散落在湖泊水库,可造成水体污染,进而危害鱼类产卵和生存。塑料残膜还会随农作物的秸秆及食料进入农户家,牛、羊等家畜误食后,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膘情下降,严重时会引起牲畜死亡。塑料地膜制品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具有高脂溶性、低水溶性及生物积累特性,对农作物具有毒害作用,能通过各种途径污染粮食、食品,威胁人畜健康。

2 塑料残膜污染的防控措施

2.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塑料残膜回收奖惩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塑料地膜回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塑料地膜厚度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针对塑料地膜的回收建立奖惩政策,对及时清除、回收塑料残膜的给予奖励,对于不及时清除、回收并造成污染的予以罚款,用法律手段促进塑料残膜的回收。

2.2 制定塑料农膜土壤残留和相应厚度标准

我国在80 年代试验使用地膜厚度为0.014 毫米,但很多制造厂家为了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私自把地膜的厚度降至0.010 毫米、0.006 毫米,甚至0.003 毫米。地膜的厚度越薄,强度就越低,越不利于回收,更容易残留于土壤中。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塑料地膜厚度和土壤残留标准,严禁生产及使用不达标的地膜。执法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市场上流通使用地膜的管理,禁止不合格地膜流入市场。

2.3 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地膜

可降解塑料地膜是在地膜中添加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成分或光敏剂的薄膜。这种薄膜在微生物或光作用下能降解成无机物、CO2 和水后进入土壤,进而避免残留危害。它可分为光降解膜、生物降解膜、光———生物降解膜三种。例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可光解地膜、兰州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可溶解地膜、北京塑料研究所研制的非淀粉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膜等,但目前推广范围还是很小,主要原因是可降解地膜的成本要比普通地膜高15%左右,影响了农民使用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可降解塑料地膜使用补贴制度,提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扩大其使用范围,逐步代替普通塑料地膜。

2.4 采用适时揭膜技术

所谓揭膜是指在塑料地膜发挥了其保墒增温作用后,从农田表面去除的农田作业。适时揭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地膜的回收率,减少地膜对农田土壤的污染,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据统计,适时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 天,回收率可达95%以上,基本可消除农田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参考文献

[1]何文清,严昌荣,赵彩霞,常蕊芹,刘勤,刘爽.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防治途径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03).

[2]张乃明.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D].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11.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3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我们接触到最多的,更新最快的莫过于食品的包装。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包装在人们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对食品包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世纪食品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质量的竞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食品包装日新月异,而食品包装理念也显现出新特色,食品包装要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无菌、方便、智能、个性化是食品包装发展的新时尚;拓展食品包装的功能、减轻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绿色包装已成为新世纪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在本次实习中我接触到了一些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也是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包装,这种包装现在在食品行业被广泛运用。这类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包装。在人们对生态环境极为关注的今天,食品的绿色环保包装也成为一种必需。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绿色食品将主导世界市场,而绿色包装则是绿色食品在消费者中间的通行证,它对子塑造绿色食品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协调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发,世界各国都把减量、复用回收及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包装的目标和手段。

在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完成了用废糖蜜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聚羟基丁酸酯(PHB);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用水解淀粉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PHB及其共聚物PHBV以及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改性和应用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国际上首次规模化生产第三代PHA羟基丁酸共聚羟基已酸酯(PHBHHx),由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烃基脂肪酸PHA,具有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相容性、电压性以及光活性,其结构的多样性,加上由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新材料性能,使这种材料在食品包装方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德国PSP公司近期开发出泡沫纸生产新工艺,用它生产的包装材料可代替泡沫材料。该种泡沫采用旧报纸和面粉作材料,先将回收的旧书报切成碎条,再碾成纤维状的纸浆,将其和面粉以2比l的比例混合,混合后的纸浆注入挤压压成圆柱颗粒。挤压过程中,原料受水蒸汽作用成为泡沫纸。用该种泡沫纸作原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生产出多种形状的塑料包装。泡沫纸可一次成型,不用化学添加剂,使用后还能回收加工。

运用现代超级粉体技术,将原材料粉碎成10~25ium之间的颗粒称为超微粉,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超微粉技术制备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超微淀粉粒度小,均匀,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蓄含巨大的表面能,使其流动性和填充性得到显着提高,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塑料时可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在保证材料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淀粉的添加量,这对于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开发天然淀粉的应用,提高塑料生物降解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农业研究局南部地区中心利用大豆蛋白质、添加酶和其它处理剂制成大豆蛋白质包装膜,用于食品包装,能保持良好的水份、阻止氧气进入,与食品一起蒸煮,既易于降解减少环境污染,又可避免食物的二次污染。

印度尼西亚的科学家,发明了用水藻制纸板的技术,用两吨干燥后的水藻,就能制一吨纸板。所制成纸板的质量,并不次子普通的纸板。并已进行商品化生产。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4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首先,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其次,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的手段。再次,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三、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其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

(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

(三)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

(四)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5

王玉忠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物基与环境友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是入选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

项目介绍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塑料产量约3亿吨,其中我国每年塑料使用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 1/10。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在废弃后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日趋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采用能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的塑料来替代那些不易回收或回收后没有利用价值的一次性使用塑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强制性的标准和法规,而我国也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这些都为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际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协会 (IBAW) 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可生物降解塑料用量将占到塑料总用量的30%左右,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产品问世。然而,现有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要么成本高,要么综合性能差,急需开发出成本与普通塑料相当、综合性能好的可完全降解塑料。

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是一种脂肪族聚醚酯,其分子结构中既含酯键又有醚键,除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外,还兼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的热性能,已被成功应用于制造外科缝合线等医用材料,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可吸收性。但是,因其高成本和成形加工性能差而未能在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领域得到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现有单体对二氧环己酮(PDO)的生产成本高 ;因PDO结构较其他内酯稳定,当采用内酯开环聚合通用的催化剂时,聚合时间长或单体转化率低,从而使PPDO的成本提高 ;因对成形加工环境条件敏感、熔体强度低等而使成形加工性能差,特别是难于通过吹塑成形生产膜制品。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历时14年,成功地研究开发出低成本和综合性能好的基于PPDO的生物分解聚合物材料。从合成单体PDO的源头做起,直到形成最后的降解塑料产品,攻克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整体技术的突破。首先从PDO合成入手,研究新的合成方法和工艺,特别是研制出高效、长寿命催化剂,突破单体成本瓶颈;研究聚合催化体系和新的合成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分子量PPDO,从而降低PPDO成本。另一方面,针对PPDO固有的降解稳定性和加工成形性差的缺点,通过扩链及与各种生物降解聚合物共聚反应、纳米复合等对其进行改性,显著改善了产品的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使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本项成果拥有从制备PDO单体到PPDO的均聚与共聚、纳米复合与共混、成形加工、制品及控制其降解速率等方面的完整的知识产权,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其中已授权9项。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快餐盒、饮料杯、育秧钵、各类托盘、包装膜、购物袋、包装袋、垃圾袋和农地膜等)。经专家鉴定,该技术“属国内外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得了200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技术专家点评

许国志

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塑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曾主持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两次获得轻工业部颁发的“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贡献奖”。目前正在承担“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全降解保水地膜”课题的研究。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国内市场上标明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基本上是生物崩解材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降解产品,仍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采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来生产降解产品,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据预测,到2010年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130万吨,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但纵观目前市场上和处于开发中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其高昂的生产成本是制约其发展和推广的最大瓶颈。同时,现有的大部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在某些性能上与传统的非降解聚合物如聚烯烃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由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王玉忠教授项目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项目,在如何提高生物降解聚合物性能以及降低其成本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发了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整体的技术突破。他们首先从解决单体来源入手,通过研制的新型高效的催化体系可一步得到高转化率及高收率的对二氧环己酮单体;然后又通过使用复合催化体系、新型聚合方法以及纳米复合、共聚、外加稳定剂等方法,解决了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成本较高、加工性能较差以及降解稳定性的问题。这些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使聚对二氧环己酮基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了真正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四川大学该项目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可完全降解产品的整体水平,丰富我国可完全降解聚合物的品种,加快国内降解产品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专家点评

邱立平

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学学士和系统工程学硕士,麦顿投资公司合伙人之一,曾在美林证券和贝尔斯登工作。

麦顿投资公司是一家专门在中国从事直接投资业务的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已在中国投资了八家企业,其中分众传媒、天合光能已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与现代物质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塑料工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好处,但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界极难降解,造成生存环境日益严重污染。在发达国家中研究生物降解塑料已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点,成本低、综合性能好、无污染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材料一旦得以广泛应用和普及,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王玉忠教授项目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的生物分解材料,成本较低,综合性能好,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使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具有一定的投资前景。

由于现有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传统塑料的成本差异比较大,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在各个领域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这还需要国家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制定行业强制性的标准。

对于计划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领域发展的公司来说,拥有一支优秀的创业管理团队是项目产业化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优秀的营销队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也是技术型企业通常不可缺少的。另外,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产业的发展中还有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核心技术优势与产品竞争优势;市场进入壁垒;来自政府政策和总体法规环境的支持程度。以上几个因素都是项目方在产业化投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内容。

市场专家点评

翁云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士,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分解材料工作组常务主任、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检测中心副主任。从1996年至今,主要从事塑料降解与老化方面的研究。2001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塑协、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生物分解材料工作组(BMG),主要从事降解材料尤其是生物分解材料的标准、测试、研发以及行业交流活动 ;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计划;2005年起任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从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研发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有氧或缺氧条件下,能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CO2)或甲烷(CH4)、水(H2O)、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一类塑料。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初步实现了生物降解塑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目前,美国Natureworks LLC公司已经建立了14万吨聚乳酸产能工厂,德国BASF也建立了年产1.4万吨聚酯(商品名ecoflex)产能工厂,意大利Novamont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年产量也超过了2万吨,国内也有几个公司建立了千吨规模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能力的工厂。按照欧洲生物塑料协会预计,2010年传统聚合物的用量将达到5500万吨,而生物降解塑料的用量届时会达到50万~100万吨。生物降解材料最终可能会占据10%的市场份额。

但目前,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市场不能得以迅速发展,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技术成熟性、产品成本、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尚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或法规支持、社会环保意识和垃圾处理系统不够完善等。但制约产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原料成本较高和加工性能尚需完善。因此,谁首先解决了成本和加工的瓶颈问题,无疑就将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四川大学王玉忠教授项目组所开发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取得了重大突破,顺应了这类材料的发展需求和趋势,一旦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不仅可以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投资的角度上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可预知的技术风险,需要国家制定强制性的标准和法规,加大对可完全降解产品的推广力度,尽快培育出成熟的降解产品应用市场,为聚对二氧环己酮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的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的塑料制品消费量呈较快的增长趋势。人们在享受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废旧塑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面对“白色污染”的迅猛蔓延,许多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提出种种治理措施。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和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符合潮流的、废弃后可以在堆肥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的生物降解塑料,作为高科技产品和环保产品正成为一个研发热点,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由四川大学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王玉忠教授项目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提升我国可完全降解产品的整体水平,加快国内降解产品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材料成本较低,综合性能好,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在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6

关键词:绿色包装 包装材料

大家都知道,包装对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宣传商品以及商品的储运和销售使用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商品的运输和产品的不断消耗,包装将失去它原有的功能,大多数的包装将成为包装的废弃物,很多包装的废弃物是无法回收、利用和再循环,成为环境的污染之源。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包装废弃物对动物、农作物、土壤和人体的危害,所以绿色商品和绿色包装在渐渐兴起。

一、什么是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即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够再生利用和循环复用的包装。包装产品要从产品的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以及原材料的选择等整个过程全面考虑,使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并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保持良性的发展循环。在当今节约能源与防止环境污染的国际形势下,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绿色包装”正在全世界悄悄地发展兴起。

绿色包装,又被称为可持续包装,它是指为了节约包装材料资源,减少包装废弃物而鼓励使用的可再使用、再循环的商品包装,它包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包装材料、具备生物降解性的塑料包装、可再回收使用的玻璃容器等等。

二、绿色包装材料的含义

绿色包装材料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再利用的包装材料。按广义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保证材料在生产使用中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2.在生产制造材料时对环境资源耗费要少些

3.材料使用完毕废弃后可以回收再利用或对环境污染要小

三、绿色包装材料的基本分类

1.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

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是目前全球流行的“可降解新型塑料”,它具有废弃后自行分解消失、不污染环境的优良品质。

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不但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与特性,而且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

2.纸包装材料

纸包装材料原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并且它不像玻璃那样易碎,也要比铁轻,而且它便于携带,所以纸包装在当今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的广泛。

纸制品易于腐化,既可以多次回收再生产纸张也可作植物肥料,并切对空气也没有污染,还能净化环境。因此,纸包装与塑料、金属、玻璃其他三大包装相比,纸包装将成为最有前途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

3.玻璃包装材料

在不含有金属和陶瓷等其他物质的前提下,玻璃几乎可以全部被回收利用。玻璃包装具有可视性强、易于回收复用的优点。它已经是当下饮料、药品等产品包装的主要容器。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粉碎。

4.竹、木等天然包装材料

竹、木包装具有无污染、无毒、易回收等特点。根据它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天然生物资源开发包装材料让环境负载低。要充分利用竹、木屑、麻类、棉织物、柳条、芦苇、农作物秸秆、稻草和麦秸甲壳素等原料,扩大包装品种。提高技术含量已成为包装生态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5.可食性包装材料

可食性包装材料是指,包装对人体无害,可食用并具有一定强度,主要用于食品和药品包装。它是采用蛋白质、植物纤维、淀粉、甲壳素和其他天然物质为原料,以动物多糖或植物多糖为基质的可食性包装。主要有淀粉膜、改性纤维素膜、壳聚糖膜、动植物胶膜等。

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环境的压力,降低了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绿色包装材料的广泛使用,无论是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角度,还是从地球保护的实际角度,或是从高新包装材料技术的角度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君.论现代产品设计中简约主义的体现[J].印刷杂志.2006.239(2).79~80.

[2]李军,黄虹,石孝洪.绿色包装与环境保护.《中国包装工业》.2006年.第5期.

[3]潘祖.浅论绿色包装.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7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什么是白色污染?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人们以石油为原料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的危害

1.1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生活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1.2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2.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早在40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1.2.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1.2.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1.2.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2白色污染的防治

2.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

2.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着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2.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可降解塑料的用途篇8

关键词:塑料材料;环保;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TQ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102-02

1.引言

近年来,塑料材料的发展速度惊人,由于其具有能耗消耗低的特点,因而被大量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虽然这样,但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除了回收利用难度大之外,其自然降解也非常困难,不论采用何种处理方式,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是很难避免的。虽然从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禁用或限用措施,但大多都没得到落实,对塑料工业的发展来说,既有来自环境问题的挑战,也要面对塑料材料的减量化问题,形势非常严峻。

2.塑料的危害

作为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塑胶制品的主要原料为合成树脂,且加有一定量的稳定剂、增塑剂以及抗氧化剂,其制成需满足一定的的塑化条件。目前,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PC)等在内的塑料均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塑料。这些塑料在加工过程中都严格按照相关的生产工艺要求,且各类助剂的添加也已国家要求为准,在这一标准下生产的塑料制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一些黑心厂家一味追求利益,无视人们的身体健康,使用回收的塑料制品,还有甚者将废旧VCD光碟、医疗垃圾(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以及服装业用的拉丝料回收起来,用以制作矿泉水桶、水盆和其它食品用工器具。这些器具中包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性化学物质,若这些物质进入到食品中,将会极大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比如氯乙烯单体进入胃肠道后,有些会随呼吸道排出,但另一部分则分解成一氯醋酸与乙醇,从而损害神经系统和肝脏等器官,诱发血管瘤等疾病。

3.塑料材料和可持续发展

塑料材料有着坚实耐用、综合性能好等特点。作为现今社会四大支柱材料之一,其与木材、水泥和钢铁等材料普遍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塑胶材料和其它材料相比,不仅有利于能耗的大幅减少,也能最大化的节约资源,且产品用后有很大一部分都能被回收利用。目前,全球产量在2亿t左右,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包括工农业、国防、交通等领域,不但在促进国民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使人们的生活需求得以满足,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4.正确对待塑料包装材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

4.1正确认识“白色污染”问题

对大多数人来说“白色污染”一词并不陌生,且他们均一致认为产生“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塑料泡沫餐具、塑料带等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但是这一认识并不正确,塑料包装材料并不是导致“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而“白色污染”也不是塑料袋和塑料泡沫餐具的代名词,要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一次性消费品,就算其原料为天然材料,都免不了腐烂、降解,且这一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问与相应的环境条件。当前,还没有一样产品是使用过后,马上就能消逝的,所以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废弃物,将其随便丢弃,也会污染环境景观,因此,归根结底,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并不只在于塑料材料自身,很大程度上都与人们随意丢弃垃圾,管理不到位有关。

4.2正确认识“以纸代塑”问题

“以纸代塑”不论从论点,还是导向上来说,均不够全面,且缺乏合理性。面对各种材质产品的废弃物,不能只根据直觉或者常识来判断哪些是有益于环境的,哪些又是破坏环境的,而应该以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为评价标准。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和纸袋为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选择绿色材料时,大多数都会选择纸袋,因为他们认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一些宣传中也经常说到塑料袋的使用会加剧城市污染,威胁我们的生态环境,因而极力的劝导消费者尽量不使用塑料餐饮具,而选用纸质餐饮具,购物时也尽量不要塑料袋,以纸袋代替。其实,纸制品与塑料袋相比,不论是在能源消耗还是污染上,前者都比后者要大。通过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不同纸制品、塑制品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比较所得出的数据,可看出,塑料的环境适应性高于纸制品。

除此之外,原联邦德国包装市场研究机构也进行了一次调查,渊查结果显示,若以传统材料代替塑料对产品进行包装.不仅会大幅度增加包装材料成本,包装材料的重量与垃圾产生量也会随之增加,且也会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消耗更多的能耗,极大的污染环境。由此可见,纸张代替不了塑料,两者的特性与定位有明显区别,不论是在现目前,还是今后的包装领域,纸塑并存必然是时展的趋势所在。

4.3正确认识回收、回收处理和回收利用问题

回收、回收处理与回收利用从字面上差不多,但却有着不同的技术内涵,同收处理与回收利用均是建立在回收的基础上的,只有紧密结合三者,才能使塑料包装废弁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将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实现冉资源化。但我们也不能只以技术、经济问题来看待旧收、同收处理与回收利用,其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问题,在有效回收体系的建立、利用与处理上均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急需社会各界在科技投入上加大力度,相互配合,将其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实行,造福于子孙后代。

4.4正确认识降解塑料与回收及回收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

自从产生塑料包装废弃物和环境问题后,大部分人郁将希望寄托于降解塑料,片面的认为使用一次性降解塑料包装材料后,就不会产生废弃物,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应知道,降解塑料虽然有一定降解功能,但并不能使其全部消失,且也需具备一定环境条件与周期。就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污染环境的治理来说,结合生物降解塑料与堆肥化方法意义重大。且降解塑料与回收、回收利用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致力于解决塑料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能促使塑料材料工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5.结语

塑料材料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在节省资源、减少消耗方面效果十分显著,但塑料制品用后其废弃物。特别是一次性制品的废弃物较难回收利用,又不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因此如不加强回收处理,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但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绝大部分塑料属热塑性塑料,可回收作为再生材料,而难于回收利用或不宜回收利用的一次性消费品,也正开发生物降解塑料作为替代品,它们在用后易生物降解同归自然循环.或与其它有机质垃圾堆肥化处理成为肥料回收利用。

上一篇:工业互联网的背景范文 下一篇:谈谈对双碳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