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运动,可降糖

时间:2022-06-05 01:57:44

巧运动,可降糖

一旦患上糖尿病,很多患者首先想到的是吃药,却不知看似简单的运动也有治疗作用。合理运动不仅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短期及长期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还能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的一项针对全国7 137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患病后仅45.55%的患者运动量增加,且存在形式单一,强度、频率及时间不足等问题。糖尿病患者到底该如何正确运动呢?

散步有用吗

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最常进行的运动是散步(4 121例),很多人都喜欢在晚饭后出门溜达溜达。那散步能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吗?

有些人不认为散步是一种运动,总觉得散步强度远远比不上游泳、打羽毛球等,对血糖的控制也没有帮助。其实,散步非常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它简单易操作,也比较安全。每个人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是不同的,散步的效果自然是因人而异。一个青壮年可能散步1小时身体也没有任何反应,但是一个八旬老翁散步半小时身上就出汗了。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步速和时长来加大散步的运动强度。

什么样的运动最适合

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是散步,其次是慢跑、广场舞等有氧运动(1 031例),仅有480例患者选择抗阻运动(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究竟什么样的运动最适合糖尿病患者呢?

糖尿病患者应该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小强度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如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等;如抗阻运动练哑铃、肌力训练等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

什么时间运动好

糖尿病患者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运动,这时候血糖水平较稳定,胃中的食物也消化了一段时间,此时运动既不容易伤及肠胃,也能避免发生低血糖。

有些人习惯起床后就出门运动,运动完回家吃早餐。这种习惯存在一定风险,并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运动会消耗能量,不吃早餐就运动有诱发低血糖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监测自己的血糖最高峰在什么时段,在血糖的高峰时段运动效果是比较好的。

如何把握频率和强度

有氧运动每周需要进行150分钟,可以分5天进行,每天半小时;抗阻运动每周2~3次,隔天进行一次,一个动作尽可能完成10~15次,每个动作进行2~3组,组间可休息片刻。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要量力而行,感觉身体微汗、有发热感、稍有乏力即可。如果大量出汗,有胸痛、胸闷、全身乏力就表示运动量过大,要适可而止了。不要盲目追求高强度的运动,运动超负荷后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会动员更多的血糖来满足身体所需,因此过度运动反而会让血糖升高。可以通过脉搏来评估运动强度,运动后每分钟脉搏数应控制在“170-年龄”。

运动也有“处方”

吃药有“处方”,运动也要有“处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调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运动处方,特别是有眼底病变、心率不齐、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专业医生评估是否能运动,如果能运动,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进行。

上一篇:雌激素,多了少了都不行 下一篇:糖尿病神经病变,易被忽视的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