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1 17:04:33

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1

“十一五”以来,湖北省畜牧业迅猛发展,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跨越式转变。“十二五”期间,湖北全面步入现代畜牧业发展征程,正在努力向畜牧强省迈进。充分认识当前湖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以及产业支撑要素,对于实现“十二五”建设畜牧业强省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湖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一直以来就是湖北省的传统产业,畜禽养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站在“十一五”发展起点上,湖北畜牧业迎来了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时期。在新的发展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更加聚集,产业发展复杂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显现,影响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更加复杂,主要体现在三个“并存”和三个“多元化”上。

(1)传统散养与规模化养殖并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湖北省经济规模迅猛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当前畜牧业发展格局必然是传统养殖与规模化养殖长期并存,发展规模化养殖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规模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流,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几年来,湖北省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的经营主体大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由原来的国有畜禽养殖场演变而来;二是由个体养殖户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和升级技术演变而来;三是由工商等社会资本介入养殖业而形成的新生代养殖场。国有养殖场演变成集约化养殖场的过程已经结束,但是个体养殖户的演变和工商资本的介入过程还在继续,这两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工商资本将是未来从事规模化养殖的主力军。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规模化养殖的比重会逐年上升,传统养殖的比例会逐年下降。但受基本国情和湖北省情的影响,未来10年内传统养殖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主要是因为在未来10年内广大农村地区会有大量的中老年劳动力留守,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寄希望于从事传统养殖来增加家庭收入。此外,传统养殖生产的畜禽产品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也给传统养殖预留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传统养殖粗放管理与标准化管理并存。传统养殖的主要特征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是养殖规模较小、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下的窝棚式的养殖,散、乱、脏、差的现象难以避免,粗放管理的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都相对较大。传统的畜禽养殖属于家庭副业,多以自主粗放型管理为主,生产过程随意性大,疫病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大,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生态、安全畜产品的需求。因此,在管理方式上,只有对生产中的每一个程序进行规范,严格动物防疫程序,规范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实行标准化生产,才能控制畜产品质量,保障畜产品安全。畜禽养殖的标准化是畜牧业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根本标志和核心内涵。

畜牧业标准化是畜牧科研成果和畜牧生产经验以及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概括和总结,是发展畜牧业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工作。抓标准化养殖,是防控重大疫病、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生产风险的需要,更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和产品质量、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需要。近年来,湖北省在实践中一直致力于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并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肯定。从发展趋势上看,实现畜牧业标准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做大量工作。

(3)小农分散经营与产业化经营并存。传统的畜禽生产组织方式多由自然形态的小生产、分散经营为主,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服务和稳定的投入品来源,生产成本难以控制;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话语权,往往处于利益受损的不利地位,因此市场风险较大。只有发展产业化经营,才能让农户的小规模养殖与大市场对接,让养殖户取得市场话语权,使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产业化经营无疑是产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未来建设现代畜牧业,推进畜牧强省建设的根本途径就是产业化。

(4)现代畜牧业投入更加多元化。自“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惠牧政策和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不仅农民加大了对畜牧养殖的投入力度,而且大量的社会工商资本也纷纷加入到养殖行业。“十一五”期间,雨润集团、中粮集团、温氏集团、正邦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加大了在湖北省的投资力度。同时,大量返乡农民工、工商界老板也纷纷投资兴建养殖场,据初步统计,畜牧业在近5年来已汇集吸纳社会资本超过200亿元。而在2012年,武汉钢铁集团也表示要进军养殖行业。畜牧业的投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为产业发展带来不竭的资本动力,也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5)畜产品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从消费上看,未来一段时期内,畜产品总量虽然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但是结构性、区域性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主要是消费者在满足对猪肉消费的同时,将更多地追求牛、羊肉的消费。从“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的发展来看,主要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猪产业稳步发展,湖北省出栏生猪4 441万头,比“十五”末增长32.8%;蛋禽产业跨越式发展,禽蛋产量达到163万t,比“十五”末增长34.5%;肉禽产业实现突破性增长,肉禽出笼6.07亿只,比“十五”末增长63.8%;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牛、羊出栏分别为140万头和550万只,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1.2%和44.3%。“十一五”期间,禽肉和牛羊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上升4.9个百分点。湖北省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总量增加、结构优化。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畜牧兽医;前景;发展趋势;就业

在我国农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畜牧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畜牧业的推进作用,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比如肉、蛋、奶等;另一方面,加强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带动其他行业的进步,例如种植业、加工产业等,所以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畜牧业已经变成农民增加自身收入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重点推动了惠农政策的落实,所以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与此同时,养殖业的总产量较种植业相比,其自身的比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这就要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本文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

1、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十分之快。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受到专业养殖技术的影响,对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阻碍性的作用。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并且自然经济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经济形式,而在养殖方面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散养或者是家庭养殖,也就是说在农民的收益中,养殖业只是占据副业的地位,并且我国在专业的畜牧技术方面是十分匮乏的。通过散养模式和现代化养殖模式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散养模式不具有科学化、体系化的特点,因此经常会产生动物疾病,一旦动物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治,那么就会造成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通过对兽医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十分稀缺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首先,家对兽医专业十分的重视,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三农问题的解决才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要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大力加强畜牧业的进步,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同时,也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方面的问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人们对一些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就会带动畜牧业的发展,而要想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需要畜牧兽医为此保驾护航,所以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是十分必要的。第三,我现在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可以说畜牧产业在当前已经遇到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要想抓住这一机遇,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并且我国在价格方面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可以带动畜牧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

2、现代化畜牧兽医的职业现状

在当前畜牧业发展不断加快的前提下,上述的这些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并且在离城市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尤其的显著,一些兽医工作缺少统一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家庭经营的方式,因此严重缺少拥有专业知识的兽医人员。从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其年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年轻的力量十分的匮乏,而平时又缺少定期的培训以及信息的传递,这样新的技术就无法准确及时的传达给兽医,一些新的疾病就无法得到有效地预防,用现有的技术对动物疾病进行整治显然是不合理的。

地方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不如其他专业好,一些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工作,导致地方上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基础设施较差,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够规范,导致动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严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预防防治工作,缺乏应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城市医疗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管理,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畜牧兽医的发展趋势

有预测显示,畜牧兽医这一专业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9大专业之一,这个曾经的“冷门专业”突然华丽转身,其背后也必然存在很多的社会原因。国家对畜牧业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大体已经完成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但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即畜牧兽医,而在这方面,我国的人才资源还是很短缺的。在当前环境下,家禽动物的疾病千变万化,面对突然的家禽病毒,需要专业的畜牧人员掌握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急迫,当前我国在畜牧方面的疾病解决主要还在预防阶段,还没有专业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畜牧疾病,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去应对解决多变的疾病困扰。就业前景好。学习精懂畜牧兽医方面的知识技术,就业选择性很大,不但可以到各种外资兽药、或者各饲料企业去当工作,还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做技术厂长或是技术专家,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办养殖业,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等,自己当老板。总之,在畜牧业发展前景好的现代社会,学好畜牧兽医不用愁就业问题,冷门不冷,就业为本。

此外,还应该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出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4、结语

文章研究我国的畜牧业、畜牧兽医的现状,着重分析畜牧兽医的未来发展方向,各种存在现象和解决手段都要求我国注重畜牧人才的培养,以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并且开发功能型、保健型的肉蛋奶等畜牧业产品,满足当今人们对于保健和美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群.试论我国近代畜禽品种结构与畜牧经营方式[J].农业考古,2003(1).

[2]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J].卢冬梅,潘翠珍.现代农业科技.2013(05)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3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增强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具体措施入手,对新时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推行一些符合环境发展规律的措施。因此我们应该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索。以便对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善,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目标

1.1生产目标

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首先要处理两对关系,这两对关系分别是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标准化生产、合理配用畜牧业资源,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这几个问题,来制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1]。例如,农村地区的牧业生产可以以发展集约型畜牧业为目标,通过采用发展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小区等方式来推动生产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在牧区,可以以注重草原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建立牧区生态畜牧业为目标,通过牲畜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推动牧区畜牧业发展;在城市郊区,可以采用借助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展循环性畜牧业。

1.2消费目标

畜牧业主要满足的是人民的肉类需求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局面之下,畜牧业经营者应该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消费目标,通过引导消费绿色畜牧业产品,用刺激消费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3贸易目标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绿色壁垒问题成了影响我国畜牧业产品出口的一个大问题。据统计,2002~2004年,我国畜牧业产品的出口逆差呈现出了一种逐渐扩大的趋势[2]。因此,为了能够让中国的畜牧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树立明确的贸易目标就是畜牧业经营者的一个必然选择。因而,提升畜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推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贸易目标。

1.4生态目标

畜牧业主要有以下两种特点,一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第二就是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畜牧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境污染型产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能耗高、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以及对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在发展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建立具有低耗能特点的循环性畜牧生产体系,采用先进绿色环境技术处理畜牧业产生的污染问题。

2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

2.1产品战略

针对目前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的问题,提高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打造品牌产品的战略应该成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产品战略。通过打造一些在海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可以通过让优质产品对非优质畜牧业产品进行冲击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这就可以让无疫病、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开发形成一种产业化的趋势。

2.2结构战略

产业结构的好坏是畜牧业发展与否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该把畜牧业结构战略的重点放在研发优良畜禽品种和提高出产品质量这两个问题之上。也就是说,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之上,通过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这两种方式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要带动与畜牧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通过完善产业链条的形式来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2.3市场战略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规律。因此,在推动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战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3]。长春皓月集团的董事长从连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指出,皓月集团的肉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商超、餐饮、团购、专卖、经销和电商六大渠道。这六大渠道的建立可以说是皓月集团执行市场战略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市场战略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加强畜牧业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通过批发市场销售、集贸市场销售、超市连锁店销售等方式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进而提高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2.4技术战略

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因素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进步是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在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生态饲料生产技术和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方式来达到降低禽畜的死亡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促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3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措施

推行集约化饲养模式是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畜牧业经营规模小、产业水平低的现状,要逐步改变传统了一家一户散养的模式,通过扶持重点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新型合作模式来促进畜牧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国际畜牧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生态畜牧业。同时,还要完善检验检疫机制和法律法规,让畜牧业生产处于一种有法可依的状态。

4结论

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探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环节,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和经营战略,才能更好地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2]陈海燕.中国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3]程支中.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时空差异;温室气体

[中图分类号]F127;F326.3;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3-0026-11

[作者简介]王智鹏(1991― ),男,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孔凡斌(1967― ),男,江西九江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和农林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潘丹(1986― ),女,江西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和农业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大湖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形成机理及管控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71303099)、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规划项目“完善我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研究”(14SKJD20)和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3YJ50)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in Jiangxi’s Graziery Sector ― Base on Life Cycle Analysis(LCA)Method

By: Wang Zhipeng, Kong Fanbin & Pan Dan

Abstract: This study considers six important factors of graziery sector,including feed grain plan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eed grain, livestock enteric fermentation, manure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and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of livestock products with the Life Cycle Analysis(LCA)method to estimate and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of graziery sector during 1990 to 2013 in Ji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total amount of the CO2 emissions was on the rise from 1990 to 2013, especially for factors of feed grain plan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eed grain, energy consump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of livestock products;(2)feed grain plantation, livestock enteric fermentation and manure management system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where non-ruminant livestock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ratio is higher than ruminant livestock;(3)the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CO2 emissions indicates that emissions from Yichun, Ji'an and Ganzhou outweigh all other regions in Jiangxi.

Key words: graziery sector; life cycle;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greenhouse gases

一、引言

江西省是全国畜牧产业养殖的大省,畜牧业已成为江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然而,日趋严峻的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形势给江西省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巨大挑战。畜牧产业所排放的CO2、CH4、N2O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已然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①。据统计,畜牧产业排放CO2、CH4、N2O气体已经占到人类活动所排放总量的9%、65%和37%,其温室气体排放当量总量占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7%和18%②。加强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对于降低区域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引领江西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对空间格局变化的把握,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我国畜禽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测算。徐兴英等人估算了江苏省2000―2009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表明,畜禽肠道发酵是重要甲烷排放来源,占畜禽甲烷排放总量的 61.06%;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是畜禽温室气体的另一重要来源,占甲烷排放总量的 38.94%;肠道发酵羊的甲烷排放量最大,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排放生猪排放贡献最大,前者主要是由排放系数决定,后者取决于饲养量③。范敏等人计算了江西省2004―2011年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对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行了简要介绍④。刘月仙等运用IPCC分析了北京地区1978―2009年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牲畜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比重最大,年平均排放量为0.4TgCO2-eq,排放贡献最大的是牛,占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总量的54%;牲畜粪便排放的CH4平均值为0.2TgCO2-eq,牲畜粪便排放的N2O平均值为0.3TgCO2-eq,畜禽粪便管理排放的CH4和N2O主要来自猪的排放,其贡献率分别为73%和 46%⑤。孟祥海等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和分析1990―2011年中国及2011年国内各地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反刍家畜的CO2当量排放量占55.25%,非反刍畜禽占44.75%。2011年西部地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并且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占63.88%,牧区占14.07%,但牧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最低⑥。程琼仪等运用LCA方法对江西省高安县某肉牛育肥场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估算,把化肥生产、农作物种植、饲料运输、肉牛生产和粪便处理作为系统边界⑦。

当前,我国对畜禽CH4气体排放和N2O气体排放研究较多,对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和省域、市域尺度的研究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多在全国尺度或畜牧产业的单个类别或畜牧产业某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测算。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评价,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体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为畜牧产业提供了一种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①。为此,本文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1990―2013年江西省畜禽养殖数据,采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指南,测算和分析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时空特征,为江西省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现江西省畜牧产业低碳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样板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江西省及11个设区市畜禽养殖数据主要来源于1991―2014年《江西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和江西省畜牧产业的特点,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框架《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建立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评估方法。运用此方法,选取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和加工、畜禽肠道发酵、畜禽饲养环节耗能、粪便管理系统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六大环节为研究系统边界,如图1所示;采用1990―2013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面板数据测算历年江西省及各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量,进一步系统分析江西省畜牧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变化、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主要借鉴胡向东、孟祥海等②的计算方法,生命周期过程中GHG排放系数的确定优先参照国内资料以及来自于IPCC准则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等资料,如表1所示。

在畜牧产业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和N2O,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依据其相应的全球升温潜能值转化为CO2当量(CO2-eq)计算③。为便于分析畜牧产业生命周期的排放特征,按六大环节分类进行计算。畜禽统计数据包括年末头数和年出栏数两部分,畜禽在养殖中会有繁殖和屠宰过程,会引起一个年度内饲养数量的变化。为保证计算的严谨,故采用以下方式对畜禽年度内平均饲养量进行估算,再根据各类畜禽的平均饲养量估算其产生的温室气体量:(1)当畜禽生产周期大于或等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末头数计算;(2)当畜禽生产周期小于1a时,畜禽的年平均饲养量采用年出栏数据计算得出。其公式为:

■(1)

式中:APP表示畜禽年平均饲养量,头(只);Nend表示畜禽年末头数,头(只);Dayalive表示畜禽平均饲养周期,天。

(一)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

畜禽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小麦、豆粕、麸皮和矿物质等,粗饲料主要是泔水,青菜瓜果秸秆和剩菜剩饭等。在本文中,粗饲料属于废弃物,豆粕、麸皮是经过第一次处理后的副产品,矿物质所占分量过少,都不予计算畜牧业饲料粮种植温室气体排放。在饲料粮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农药、化肥、农业灌溉、土地翻耕以及机械耗能等活动也会产生温室气体,故归类为畜牧产业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其中。所以,饲料粮种植产生的CO2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2)

式中:EGF表示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i表示畜禽产品,包括牛肉、牛奶、羊肉、猪肉、禽肉、禽蛋;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吨;ti表示i类畜禽单位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其中:牛的精饲料中玉米占37%,豆粕类占26%;羊的精饲料中玉米占62.61%,豆粕类占12.89%;猪精饲料中玉米占56.15%,小麦占18%;禽类精饲料中玉米占57%,豆粕类占17%,小麦占5%;EFjA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二)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在种植收获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后,经过晒干、筛选、运输、碾碎、配料、混合等加工制成饲料。在此过程过,所消耗的能源也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产生的CO2公式如下所示:

■(3)

式中: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的年产量;ti表示单位畜禽产品耗粮系数,kg/kg;pj表示i类畜禽饲料配方中j类粮食所占比重,包括玉米、小麦、大豆;EFjB表示j类饲料粮运输加工过程中的CO2排放系数,t/t。

(三)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禽类肠道属于无氧条件,产生CH4气体。牛、羊属于反刍牧禽,其瘤胃是产生CH4的主要来源。猪和禽类属于非反刍畜禽,其中猪是单胃产生的CH4较少,而禽类肠道产生的CH4极微,本文不予考虑。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4)

式中: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i表示畜禽养殖类别,包括牛、羊、禽类、生猪;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D表示i类畜禽粪肠道发酵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四)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

在禽类粪便管理系统中,产生的CH4排放量取决于粪便的排放量以及粪便厌氧条件的降解比例。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CH4,在其管理和储存过程中都会释放CH4。当养殖场将大量粪便排放进化粪池、粪坑或沼气池等储存系统下,便会形成厌氧条件,从而产生大量CH4。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量如下所示:

■(5)

式中:EGC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F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CH4排放系数,kg/(头・a);GWPCH4表示CH4全球升温潜能值。

(五)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

在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中,当粪便在管理和储存时为有氧条件下产生N2O气体。粪便中所含的氮元素经过相关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粪便中的蛋白质所含的氮反应转化为N2O气体。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排放量公式如下所示:

■(6)

式中:EGD表示畜禽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CO2-eq);APPi表示i类畜禽年平均饲养量;EFiG表示i类畜禽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系数,kg/(头・a);GWPN2O表示N2O全球升温潜能值。

(六)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

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生产照明、栏舍防寒保暖、通风散热、设备运转等环节,所需要消耗的电能、煤等能源,也会直接或间接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畜禽饲养环节产生的CO2排放量如下所示:

■(7)

式中: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耗能产生的CO2排放量;NAPAi表示i类畜禽年生产总量;Cie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电支出,元/头;pricee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电单价,元/(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 CO2/(MW・h);Cic表示i类畜禽每只(头)在一个饲养周期所消耗的用煤支出,元/头;pricec表示畜禽养殖的用煤单价,元/t;EFc表示煤燃烧的CO2排放系数,t/t。

(七)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

活的畜禽从养殖场经过运输到屠宰厂,然后经过屠宰、分类加工制成畜禽产品,如:肉制品、奶制品和蛋等。这些过程中所需的能耗也要计算入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中去,所以畜禽屠宰加工温室气体产生的CO2排放公式如下所示:

■(8)

式中: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Qi表示i类畜禽产品年产量,其中包括猪肉、羊肉、禽肉、牛肉、牛奶、禽蛋;KJj表示单位畜牧产品屠宰加工耗能,KJ/kg;en表示每度电的热值,MJ/(KW・h);EFe表示电能消耗的CO2排放系数,t CO2 /(MW・h)。

(八)排放总量计算

综上所计算,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的公式如下所示:

(9)

式中:ETotal表示畜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EGF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SM表示饲料粮运输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EMT表示畜禽肠道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CD表示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2-eq)排放量;EGE表示畜禽饲养环节的CO2排放量;ESF表示畜禽屠宰加工产生的CO2排放量。

三、结果分析

(一)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时间变化分析

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如表2、图2所示。从中可以发现: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CO2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同时期畜牧产业CO2当量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0―1997年为第一阶段,1998―2002年为第二阶段,2003―2013年为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0年974.12万吨增长到1997年1548.13万吨,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1998年1464.18万吨下降到2002年1346.17万吨,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从2003年1369.68万吨增长到2013年1782.41万吨,呈上升趋势。

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总量(ETotal)年均增长率为2.66%,饲料粮种植(EGF)、饲料粮运输加工(ESM)、畜禽肠道发酵(EMT)、粪便管理系统(ECD)、饲养环节能耗(EGE)和畜禽屠宰加工(ESF)各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5.53%、0.33%、2.6%、5.36%和5.07%,其中EMT和ECD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EGF、ESM、EGE和ESF的年均增长率。从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各环节的增长速度可以发现,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饲养环节耗能、畜禽产品屠宰加工的增速明显高于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速。反映出江西省畜牧产业由家庭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模式转变,由以农户废弃食物为主向高投入、高能量、高蛋白为特征的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模式转变。

(二)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特征分析

分别用EGF、ESM、EMT、ECD、EGE和ESF表示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六大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如表3所示,在1990―2013年的24年间,EGF、ESM、EGE和ESP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1%、2.66%、2.63%和2.35%。EMT和ECD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7%和-0.06%,但ESM和ESF所占比例分别低于1%和0.04%。在CO2当量排放总量所占比例中,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所占比例远高于饲料粮运输加工、畜禽饲养环节耗能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三大环节,这表明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根据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各畜禽类别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见表4)分析:24年间,江西省生猪、牛、羊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比例变化幅度相对平缓。生猪和禽类呈上升趋势,牛呈下降趋势,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牛、羊、生猪和禽类的CO2当量排放量占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4.13%、1.03%、42.28%和12.56%,生猪和牛养殖占CO2当量排放总量主导地位。反刍畜禽(牛、羊)总排放量占45.16%,非反刍畜禽(生猪、禽类)总排放量占54.84%。

(三)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格局分析

1990―2013年共24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畜牧产业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的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图形结果显示:江西省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空间聚集特征明显,主要年份CO2当量排放量高的排放区主要集中在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以1990年为例,江西省11个设区市CO2当量排放总量相对较少,CO2当量排放量前三位为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CO2当量排放总量均在150万吨以上。这与这三个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有关,生猪和牛的饲养数量占据全省的前三。低CO2当量排放区主要集中在赣中北部,包括6个设区市,分别为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和鹰潭市,其排放总量都低于80万吨。2000年,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进一步提升,达到200万―300万吨,南昌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提升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80万―15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排放总量变化不大,仍然低于80万吨。2010年,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继续呈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300万―350万吨。南昌市和抚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O2当量排放总量达到150万―200万吨。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依旧维持低排放水平。2013年,吉安市和宜春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赣州市一起达到300万―350万吨。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增加明显,与抚州市、上饶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一起达到150万―200万吨。从1990―2013年的24年间,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和鹰潭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且增量最大。南昌市、抚州市、上饶市和九江市的CO2当量排放总量上升趋势也较为明显。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方法,综合考虑江西省畜牧产业的整个过程,选取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到畜禽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饲养环节耗能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六大环节,测算和分析了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量上,1990―2013年江西省畜牧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各类别畜禽的CO2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畜禽饲养耗能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环节CO2当量排放量上升趋势尤为明显;结构上,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三大环节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远高于饲料粮运输加工、畜禽饲养环节耗能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三大环节,饲料粮种植、畜禽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是江西省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反刍畜禽(牛、羊)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为45.16%,非反刍畜禽(生猪、禽类)CO2当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为54.84%,非反刍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比例高于反刍畜禽。地区差异上,宜春市、吉安市和赣州市CO2当量排放总量位列江西省前三位,且排放总量远高于其他设区市。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5

[摘 要]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布局合理化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新疆克州地区农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对该地区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进行动态化定量分析,评价并确定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并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建议。

[ 关键词 ] 克州 优势产业 比较优势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全州东西长约500千米、南北宽约140千米,总面积7.2468万km2,90%以上为山区,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也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战略重州。到2007年底,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9.71亿,较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27:17:56,农业成为继外贸业后的第二大支柱性产业,按照“调优种植业,突出畜牧业,大上林果业”的发展思路,将比较优势理论用于农业优势产业量化选择中,对于识别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中逐步发展起来到。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国家之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嘉图(Ricardo,1817)、赫克(Hecksche,1919)、俄林(Ohlin,1933)。比较优势原理主要论证了地区之间在区域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基础上开展贸易的互利性,区域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区域专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如巴拉萨(Balassa)和皮尔逊(Scott R•Pearson)等人在计量经济模型上加以发展,力图科学、准确地测量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该方法逐步拓展到农业领域。目前,主要有6种较为常见的比较优势计量方法与测度模型,如:1.“显示”比较优势法(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2.净出口指数(Net Exports);3.劳动密集指数法(Labor Intensity Indices);4.区位商法;5.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DRC);6.区域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首推区域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本文采用该测度模型对克州地区农业优势产业进行量化选择与分析。

二、比较优势指数法测度模型

本文的测度模型借鉴了区位商法的思路,设计了集中反映资源禀赋、生产规模为主的多因子交互作用的农业综合比较优势相乘模型:

其中Cij表示i地区生产第j种农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Xk表示第i地区第j种农产品的第k项因子(资源禀赋、生产规模)的比较优势指数,当其中任意一项指数趋于零,该区域该项指标的优势都将丧失。当Cij>1,说明i区j种产业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当Cij

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指数:Cij=yij/yi/yj/y,Cij为反映i区j种产业产出效率比较优势的区位商。yij为反映i区j种产业产出效率的指标。Cij>1,表明该地区某种农产品资源条件相对于上一级区域具有相对优势,反之则无优势可言;规模比较优势指数:Pij=Sij/Si/Sj/S,Pij为反映i区j种产业规模比较优势的区位商,表示意义与上相同。

三、克州优势农业产业量化选择分析

1.比较优势指标识别

比较优势的识别是在选择适当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区位商,对不同地区各部门、各品种之间的相对优势进行比较,识别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3个因素:(1)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2)识别指标的可比性(3)识别指标的代表性和重要性。由于所在区域的禀赋资源不同,南疆各地州在农业上形成了地方传统产品和特色优势,笔者运用比较优势分析的方法,选择种植面积、牲畜头数等指标计算克州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的规模指数,选择总产量和产肉量等指标计算资源禀赋指数,对克州主要传统农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

笔者选用了2000年~2007年连续8年的《新疆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第一产业中不同产业或品种的优劣势,以便进行动态的量化选择。

2.种植业比较优势量化分析

根据表1所列数据分析,克州主要传统农业产品中,粮食作物占据明显的比较优势,油料作物比较优势不明显,棉花的比较优势差。克州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连续8年的规模比较指数均在1.7以上,从综合指数看,历年的粮食作物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可以说,粮食产业是克州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2006年,克州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的种植产量所占比重分别是3:52:44:1,粮食、棉花、油料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分别是69:15:2,因此,小麦和玉米作为克州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整个种植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粮食生产是区域支柱产业之一。历年数据反映出,近年粮食、油料耕种面积减少,棉花种植比例扩大,但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逐年上升,但涨幅较小。表明克州近几年来种植业的集中化、规模化程度具有一定优势,粮食生产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全州的农产品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提高了种植业单产和品质。

3. 林果业比较优势量化分析

选取克州地区主要的水果作为该地区优势林果业的分析对象,通过分析确定克州林果业的优势产业。

从表2可以看出,克州林果业中杏和葡萄产业的规模指数和资源禀赋指数多年来均大于1,处于优势地位。但动态地看,葡萄产业的三个比较优势指数近几年来都大于1,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属于林果业中的扩张产业,在该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杏产业呈现下降趋势,属于相对萎缩产业,其竞争力在减弱。从自2002年起将石榴产业单独列为一个统计指标即可看出,虽然2003-2006年石榴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在克州林果业中还不具有比较优势,但石榴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显著提高,产业增长迅速,反映出很好的发展潜力,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比较明显,未来将是该地区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桃、苹果和梨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都小于1,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它们缺乏比较优势,不具有竞争力。此外,从整体产业结构看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种植种类单一而趋同,杏、葡萄的种植规模和效益动荡不定,上下浮动较大,其他产业市场份额都很小,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克州林果业不论从规模还是效率分析,杏和葡萄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石榴和桃的生产发展迅速,这四类水果有条件培育成克州的支柱性产业。克州水果栽培在农业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根据2007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各类瓜果已初步形成阿克苏的苹果产区,巴州、阿克苏的梨产区,喀什的石榴产区,和田的红枣产区等农产品区域布局,目前克州可将杏、葡萄作为林果业主打产业,将地方特色明显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无花果、石榴等作为辅助产业,纳入新疆林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

4.畜牧业比较优势量化分析

选取克州地区主要畜产品,通过比较优势分析确定克州畜牧业的优势产业,如图1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从克州畜牧业比较优势指数动态变化看,克州养羊业发展总体比较稳定,1999年~2006年山羊养殖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2左右波动,绵羊养殖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1左右徘徊,说明山羊养殖业比绵羊养殖业更有竞争力。1999年~2006年克州养牛业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有所波动,但其效率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呈稳定上升,说明克州养牛业产出效率有明显提高,竞争力呈增长态势。而养马业三个比较优势指数多年变化比较稳定,规模比较优势不足,效率比较优势较明显。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可将克州山羊、牛、马、绵羊四大产业培育成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克州山羊饲养规模超过全疆平均水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可培植为克州畜牧业中大有潜力的支柱性产业。且效率指数高于规模指数,说明该地区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发展高山畜牧业,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已进一步提高了山羊的产量和质量,培育和发展了具有比较优势和行业竞争力的畜产品加工产业。牛饲养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历年牛的饲养总体较为平稳,近年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克州马养殖整体优势较为突出,说明克州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措施已起到一定成效,畜牧业的养殖结构趋向合理。绵羊的养殖虽不及山羊,但历年指数变化较为平缓,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应给予重视。克州生猪养殖整体水平较低,缺乏竞争优势,这与该地区常住居民的有很大关系。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克州农业逐步形成了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为主的增长格局,克州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按照“调优种植业,突出畜牧业,大上林果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优势特色资源转换步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目前克州发展农业支柱性产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差,人均占有耕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开发后备资源匮乏,天然草场低产低质,草地超载退化加剧,生态环境脆弱。

(2)产业支撑作用较弱,特色林果业仅有木纳格葡萄、巴仁杏种植初具规模,产业链尚未形成;

(3)畜牧业主要以活畜交易为主,缺乏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有待于提高;

(4)农牧民脱贫难度大,仍有8.2万低收入人口,劳动者素质偏低。

由于农业本身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因此,以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该理论选取具有地方优势的支柱性农业支柱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区域农业布局合理化,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是克州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就第一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针对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的产业现状和区域布局,重点应从结构调整和优化上着手。

(1)种植业

种植业围绕“稳粮棉、增饲草、上瓜菜”的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以种植业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棉花重在提高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畜牧业发展需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主要以玉米和苜蓿为主;油料作物在整体种植业中比重很小并呈下降趋势,可以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2)林果业

林果业以上档次、创品牌为目标,逐步淘汰低产、低质、低效产品,重点发展木纳格葡萄、巴仁杏、无花果、石榴、沙棘等特色林果。围绕市场需求,加大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在鲜果、饮料、瓜果制品等方面培育一批有知名品牌、有竞争实力的产品,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畜牧业

畜牧业实施“品牌”战略,坚持生产与加工相结合,努力打造高山牦牛、柯尔克孜羊等畜产品品牌,加速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以肉、奶畜产品生产为重点,推动肉制品和牛奶加工业的发展。同时适度控制发展草原畜牧业,严格执行“两禁”措施,切实保护天然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培育、扶持、引进一批以农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为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特色林果和高原绿色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品牌产品。并积极支持为农服务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中介机构、经纪人队伍发展,探索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

3.优化生产力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经济布局上,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实行产业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各县(市)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强化阿图什中心城市功能,重点培育粮食、林果加工等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充分利用阿克陶县周边地区粮食、棉花、水果等资源和市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乌恰县农业重点开发畜牧业以牦牛肉系列产品为重点的有机畜产品,积极发展阿魏菇等特色种植业;阿合奇县重点培育生态畜牧业,发挥草料基地效益,调整畜群结构,加大品种改良,扩大柯尔克孜羊养殖规模。

参考文献:

[1] 唐华俊 罗其友著:农业区域发展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6-47

[2] 马慧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4):246-250

[3] 罗其友 陶陶 李建平著:农业区域发展论.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80-186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绿色 畜牧养殖 技术推广

畜牧养殖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上,养殖种类越来越丰富,养殖技术越来越高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全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畜牧养殖业调结构稳增长的新时期,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不仅符合需求侧的消费要求,还能优化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结构。本文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推广策略。

一、 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全面推行市场经济,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成果喜人,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畜牧养殖产业,特别是在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动下,养殖业的发展给一批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丰富了市场上的肉类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从我国最近几年的畜牧业生产能力来看,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养殖的品种基本涵盖了消费者需求的主要种类,产量也呈现了逐年提高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呈现了总体稳定且上升的态势。但是,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养殖结构还需要继续优化,绿色养殖占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养殖技术也需要继续研究、推广。

二、 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的消费领域,绿色产品往往是消费者的首选,越来越多的人把绿色生活作为健康生活的主流模式。伴随着消费侧结构的改变,我国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畜牧养殖业作为重要的供给侧产业,改革升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则是改革升级的主要方向。从绿色养殖技术在畜牧养殖业中的推广运用情况来看,该技术不仅提高了肉类产品的成品质量,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畜牧养殖的水平,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措施

在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业中,我们不仅要研发更先进可靠的绿色养殖技术,更要注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运用,让先进的技术能够服务于养殖生产,实现技术转化成果带来的经济目标。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中,以下几项工作比较重要:

(一) 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制度

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V上,要想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制度,让先进、成熟的绿色养殖技术能够传递出去,让有心发展绿色畜牧养殖的养殖户能够获得并且运用好相关的技术成果。在推广制度上,要实行动态改进的完善措施,利用好互联网信息传输渠道,农技推广机构,全面贯彻绿色畜牧养殖政策。

(二) 提倡生态养殖管理

提倡生态养殖管理不仅是绿色养殖技术的内容,还能有效地促进绿色畜牧业技术普及。根据现阶段大规模畜牧养殖的发展特点,我们应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业主建立符合生态循坏规律的养殖场地,帮助建立起绿色生态养殖管理标准,提供畜牧产品的绿色评价体系。

(三) 鼓励绿色养殖创新,扶持特色化产品

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鼓励绿色养殖模式、方法的创新,对具备地方草料基础的养殖户,鼓励他们运用当地的特色草料进行绿色养殖,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化产品。

结束语

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不仅能提高畜牧产业的发展水平,还能实现畜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目标,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绿色肉类产品。因此,我们应建立完善的推广制度;大力提倡生态养殖管理;鼓励并扶持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畜牧产品,在实现有效推广目标的同时,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研究,当代禽畜养殖业,2014(7):19-19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7

现如今,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过度,庞大的消费群体给中国畜牧养殖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畜牧养殖业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不仅是对小家,对建设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1畜牧养殖现状分析

1.1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不规范

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也就是短短的30多年。目前主要是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其中只有少数的养殖企业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养殖。由于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养殖小区的建设一般都是图方便实惠随便一建,不仅在选址上面不合理,建筑上不合格,同时还存在为了节约成本而最大化的利用空间。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不利于疫病的发现和防止,更严重的是直接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1.2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

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没有意识到消毒对防止疫情的重要性。其次,对防疫的方法和方式不重视,有些养殖户不对牲畜免疫接种,以前一些老的防疫方法还在一直沿用。对因疫情感染而死的牲畜随地乱扔,不进行掩埋等最基本的处理。一旦有牲畜发生疫情,不仅会感染所有的牲畜群体,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1.3养殖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

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对农业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严重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离开土地,奔向大都市。这样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同时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严重稀缺。

1.4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一些老式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目前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了,虽然我国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许多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的成长和发展。

2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2.1立足资源,稳定发展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方向标。养殖基地要根据当地资源进行建设,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注重质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在畜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提高专业水平,实现市场竞争力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同时坚持完善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

2.2加强养殖人员的技能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养殖技术包括以下两方面:(1)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养殖技术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工作,并有计划的进行定期的培训。(2)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单纯的养殖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养殖业的发展了,只有通过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增产,增收。所以,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实地学习,使农民达到科学有效的养殖目的,才是促进新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的关键。

2.3全面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

2.4做好食品安全,提高竞争力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该产业已经从单一的养殖业发展到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结构。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做好技术和资金支持。积极推广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进一步完善动物的防疫体系建设,严格动物产地检疫,奶业监管,同时加大畜牧违法案件的惩治力度,从而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向上的发展。同时真正贯彻并落实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确保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的农牧畜产品。

畜牧业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云南省畜牧业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30-02

一、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畜牧业稳步持续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产品产量提升迅速。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824.5万头,牛出栏达到252.6万头,羊出栏达到687.1万头,家禽出栏达到17953.6万只。云南省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也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2009年云南省生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03.2%、34%和78.29%。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为304.6万吨,其中,猪肉产量为230.8万吨,牛肉产量为28.0万吨,羊肉产量为12.1万吨。

与此同时,云南省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主要有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蓬勃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已经达到了5583个。畜牧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使云南广大农民的分散养殖的产业组织程度提高。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00家,逐渐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知名品牌。

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为557.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69%。畜牧业产值的不断提高使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对云南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分析

1.畜牧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自2000年至2009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由2000年的201.4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7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也在呈上涨趋势,从2000年的29.59%上升到2009年的32.69%。畜牧业总产值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持续的增长体现了畜牧业经过的十年的发展,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在2006年由于猪肉价格不稳定等市场因素,造成畜牧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云南省在2009年遭遇了特大旱情,因此畜牧业总产值有所减少,造成所占比重下滑。

2.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1)畜牧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图所示,2000年至2009年农村住户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在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中所占比例30.41%至38.40%之间,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例在25.99%至32.70%之间,占期内总收入的19.89%至24.11%之间。畜牧业现金收入在各总量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且总体趋势稳定,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2)畜牧业发展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回归模型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云南省1985年至2010年的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数据。

模型基本假设:模型中畜牧业发展总产值用income表示,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用husbandary表示。我们认为畜牧业发展影响农户的纯收入。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工作文件,创建序列(或变量)并将变量纳入一个组、输入数据。

建立模型输出结果,通过观察大致确定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的关系,对数据进行OLS估计:

所得方程表达式为:

Income=280.4798+5.550556Husbandary

(6.522115) (34.80748)

R2=0.98 s.e.=141.2221 D.W=0.842621

F=1211.561 RSS=478648.6

结果及分析:从估计方程来看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总产值和农户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是正相关的,这是符合经济事实的。

R2=0.98说明拟合程度高。

异方差的修正:对原模型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最小估计(WLS)得到:根据误差最小建立起来的OLS法,同方差下,将各个样本点提供的残差一视同仁是符合情理的。各个ei提供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但在异方差下,离散程度大的ei对应的回归直线的位置很不精确,拟合直线时理应不太重视它们提供的信息。即Xi对应的ei偏离大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应打折扣,而偏离小的所提供的信息贡献则应于重视。因此采用权数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以提高估计精度。这就是WLS(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思路。

得到加权最小二乘法模型方程为:

Income=275.7709+5.546218Husbandary

(69.33572) (351.9935)

R2=0.999806 D.W=0.463257 F=123899.4

可以看出,Husbandry的参数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有了一定的改进。

3.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养殖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畜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正在加大。畜牧业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如饲料生产与加工、畜禽药品、畜产品加工、畜牧机械等产业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由于种植业生产有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农村劳动力工作的时间也具有阶段性,畜牧业的发展为避免劳动力资源浪费提出了解决策略,如农户发展家庭养殖。

4.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使种植业中的秸秆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粮草增值,降低农业成本。农业发展中使用了过多的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改良土壤,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良性循环。

三、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战略建议

1.携手共建畜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科学养殖水平。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保险体系,预防和降低由于疫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完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满足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需求。云南省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共有183个品种,是云南畜牧业良种繁殖和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随时掌控市场畜牧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指导畜牧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的生产工作,降低由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给畜牧业生产、发展带来的风险,为畜牧业生产者提供导向。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关管理岗位的管理水平。建立便利、快捷、高效的农村金融信贷支持。

2.加大对畜牧业投入。云南省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继往开来,就必须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完善并增强畜牧业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基础。保证畜牧业良种培育、研究科研经费、以及良种的推广经费,健全畜牧业科技站网络建设、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的投入,为畜牧业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畜牧业防疫体系和保险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中,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产品深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3.坚持不懈地推进云南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应采取多种生产组织方式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多方利益在各自的生产、加工、贸易中得到保障。从而使产业链不断完善,有效地解决生产和市场的衔接,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云南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畜牧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推动畜牧业迈向现代化,有序地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发挥云南特色与优势,打造云南自主品牌。云南省地理、气候、资源、物种的多样性,使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例如撒坝、大河乌猪、黑山羊、黄山羊、高峰黄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云南地方特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巩固发展传统品牌,使畜产品朝着品种多样、绿色生态、营养健康、包装精美方向发展。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提升畜牧产品的品牌价值;根据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制定相应的经营、营销策略。

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为观光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云南畜牧产品的游客市场。

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难得机遇,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制定云南品牌发展战略。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毗邻,为畜牧产品进入东南亚、南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监督,建立和维护云南省自主品牌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朱胜华,陈汉熙,程刚.畜牧业经济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魏时忠,程清林.关于农区畜牧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2(6)

3.郭泰.发展畜牧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J].探索与求是,1999(9)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上一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范文 下一篇:财务管理对于公司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