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3:21

河流污染的原因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省、市环保部门确定的工作重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此次专项行动,有效遏制小柳河污染,优化小柳河流入辽河水质,确保小柳河水质继续达标。

(二)工作目标

县境内省控的支流河排干渠全部达到V类水质标准。2010年底。

二、整治范围、存在问题和工作内容

(一)整治范围

辽河(县境内后改道双台子河)绕阳河、辽绕运河、旧绕阳河等河流在县境内无污水排入,县境内内河主要有辽河、绕阳河、辽绕运河、小柳河(小柳河支流河为胜利河、九股河、旧绕阳河)外辽河等较大的内河排干。其中。只有小柳河是县唯一纳污河,属辽河的支流河,为此次整治专项行动对象。

(二)存在问题

称王家泵站)2010年上半年各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小麦科入境断面为22.8mg/l满足V类水质要求;新开河桥断面为47.2mg/l富家桥断面为74.8mg/l满意足V类水质要求,县环保局监测站在小柳河设定三个监测断面:新开桥主控断面、富家桥对照断面、小麦科出境断面(即省环保厅控制断面。为劣V类水质,其主要原因:

堆积的COD物质很多,1.河床内淤泥堆积严重。小柳河主要纳污支流河有胜利河、九股河。胜利河是原博发造纸厂的主干排水渠。虽然原博发造纸厂已关闭,但小柳河多年淤积未做清理,所以COD指标仍居高不下;九股河也多年未清淤,工业废水和县城生活污水淤积严重。

生活废水和局部工业废水还未全部得到处置。2.县污水处置厂刚刚投运。

3.还存在少数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放现象。

(三)工作内容

作为此次整治行动的重点对象。1.全面排查我县境内排入小柳河的污染源(企业污染源、乡村生活污水源)包括各入河污染源现状(排污口位置、处置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排污量及排污浓度)水质超标原因(突发性和规律性原因)将COD排放量占入河总量70%以上的污染源和超标排放含有特殊污染因子的污染源。

对长期超标的企业,2.加强排污监管。予以挂牌,限期治理,限期达标,临时不能摘牌的坚决予以关停,杜绝乱排乱放、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问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一批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高的落后生产企业;加强对污水处置厂的运行监管,确保稳定达标。

促进小柳河清淤工程。3.积极筹措资金。

三、工作方法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7月15日前)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县小柳河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召开专门会议。全面完成此次整治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

(二)调查摸底(2010年7月16日—31日)

查清污染原因,摸清小柳河污染情况。建立污染源档案,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治方案,并将整治方案报市环保局备案。

(三)集中整治阶段(2010年8月1日—9月30日)

削减入河排污量,综合运用工程、结构和管理手段。落实好水污染治理任务细化和分解工作,建立责任、督办和检查联动机制,明确责任,互通信息,加强协调,突出重点,真查实纠,确保10月底小柳河基本实现消灭劣V类水质。

(四)考核备检阶段(2010年10月1日—10月31日)

做好备检工作。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各污染源(含企业污染源、乡村生活污水源)责任单位考核验收。

四、工作要求

本着“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污、谁付费”原则,1.以辽河治理为工作中心。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督到位。对不能达标排放的污染源责任单位视情况坚决予以关停、停产、限期整改、取缔等。

尤其是不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2.县环保局安排专人对各污染源开展加密监测。污水处置工程已投入运行的企业要每天演讲污水处置设施运行情况。需强化监督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其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在建污水治理工程的企业进行检查督办,督促其尽快建成并投入运行。对没有环保设施的企业,强制其建设治污设施,力促其治污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凡已被下达关停通知的企业,要死看死守,防止死灰复燃。建立在线监测系统,从技术手段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稳定达标。

确保稳定达标运行。3.做好对县污水处置厂运行监管。

改变原有水质状况。4.尽早完成小柳河河道清淤工程。

5.采取生物工程措施治理小柳河有机污染。小柳河支流胜利排干、九股河及小柳河局部水域种植水葫芦、绿萍等浮游植物。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6.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杜绝新污染源发生;加大排污收费力度,以经济手段促进污染治理。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2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入湖河流;对策;滇池北岸

滇池位于昆明市主城区的下游方向,是昆明盆地的汇水中心,每年入湖径流携写作论文带大量的污染物质进入湖泊。滇池换水周期长,湖水自净能力低,生态系统脆弱,一经污染仅凭自身净化能力难以恢复[1]。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系统,遏制水环境污染趋势,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到2010年草海水质需要明显改善力争接近V类地表水标准,外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地表水标准,力争接近Ⅳ类地表水标准。为了达到规划制定的目标,本研究主要对滇池北岸进入草海的河流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河流水质的初步设想。通过沿程净化入湖河流水质,减少入湖污染的量,达到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目的。

1研究区域与方法1·1研究区域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滇池北岸草海流域范围内。对影响草海水质的船房河、西坝河、大观河、乌龙河、老运粮河、新运粮河和王家堆渠进行研究。这些河流流经区域是昆明市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集中地区,河流受污染严重。1·2研究方法每条河流设置有固定的监测断面,由昆明城市排水监测站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工作。取样方法和水质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结果与讨论2·1北岸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污染现状表1北岸入湖河流水质情况(mg/L)王家堆渠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船房河西坝河BOD52005年13·746·833·071·67·7128·921·72006年13·151·612·883·816·545·9522·22007年11·621·912·811·219·424·1CODCr2005年47·612410416437·282·263·42006年48·814336·220455·312273·02007年42·916245·444·556·874·7总磷2005年0·8921·781·741·991·231·661·582006年1·232·181·312·971·492·391·772007年1·341·191·901·031·251·54总氮2005年8·0523·320·121·915·517·116·72006年9·5331·418·232·116·426·219·72007年10·917·121·115·316·118·8氨氮2005年3·7917·512·714·910·212·411·92006年5·8824·610·724·010·520·816·02007年6·9013·411·59·999·0413·3水质类别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

从北岸河流水质情况分析,七条入湖河流水质都为劣V类水,总氮、总磷超标情况非常严重,有多条河流总氮浓度超过V类水质标准10倍以上,未整治河流水质存在逐年恶化趋势,因此,每条河流都亟需得到整治。北岸河流污染严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①排水系统管网建设不完善,污水纳管率低造成未进入总管道的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道;②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地表污染物随雨水少部分进入雨水管道,大部分初期雨水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道;③多数河流自身的水动力条件差,加上支沟众多,河网水质情况复杂;④河道长期未进行底泥疏浚,河底淤积的底泥不断释放出污染物质,造成河水水质恶化。河道水质恶化是造成草海水环境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非常重要的原因之

一。根据水质情况分析,七条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王家堆渠<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老运粮河<新运粮河<乌龙河。乌龙河全长3·68km,集水面积2·61km2,目前以暗渠形式流经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棕树营和白马小区,河道沿线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使其成为城区纳污的通道。从2005年到2006年间,各污染物浓度都大幅度增加,河水呈黑臭状态,透明度极低,水质污染极其严重。王家堆渠地理位置与其它河流不同,从滇池西北岸入湖。王家堆渠主要水体功能是昆明发电厂冷却水排水渠,该冷却水是抽取草海水经过滤及除藻后使用,一次循环后温水顺王家堆渠排放,沿渠还存在部分小企业及农村居民向王家堆渠排放废水。与其它河流流域相比,王家堆渠流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工农业污染少,因此王家堆渠是北岸七条入湖河流中污染程度最轻的。不过,由于周边的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王家堆渠污染程度虽相对最轻,但也已经超过了地表水V类标准。2·2河流治理方法研究2·2·1截污工程截污工程主要对点源排放的污染物实行截流,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直接入河量,是防止水体受到污染的有效措施[2]。目前,截污工程在我国水污染治理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水质的改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截污工程对于污染负荷的削减,一方面取决于截污管网布设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截污工程的管网布设,对不同的区域应区别对待。在总体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沿河截污与区域截污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污染源分布的集中区域决定污水管道的走向,并沿部分污染严重的河道敷设截污管道[5]。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截入污水最终的处置场所,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以及出水水质情况表明该工程对河水水质改善效果。目前已经制定了乌龙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与西坝河的截污和综合整治工程,河道整治规划如表2所示。

截污工程受河流沿线长度、各段区域特征和工程费用的综合因素影响,难以对河道沿线进行全程截污,因此主要针对点源直接入河严重的河段进行治理。以新运粮河为例,全长14·58km,上游主要是农田,污染以农业面源为主;中段是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已经建设有分流制排水管网;下段1/3位于草海生态保护区,该段从人民西路至入湖口现仍有105个排污口。众多的排污口直接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对草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新运粮河的截污工程主要布设于下段4·36km河道,将排污口的污水截入污水干管。当前这些河道截污和综合整治工程正在逐步进行中,船房河工程已经于2007年6月完成。从表1船房河2006年与2007年的水质指标对比可以看出,BOD5浓度降至原来的42%,CODCr浓度降至原来的46%,总磷降至原来的52%,总氮降至原来的61%,氨氮降至原来的43%。船房河截污工程完成后,河水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从该河道输入草海的污染负荷减少了50%左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2河道整治规划河道名称全长(km)集水面积(km2)整治规划乌龙河3·682·61沿河道两侧敷设截污管3425m,河道清淤,新建污水泵站和节制闸新运粮河14·5883·4河道整治长度4·36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老运粮河11·318·7河道整治长度2·22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船房河11·47·42沿河两侧敷设截污管7654·1m,新建污水泵站和景观绿化西坝河9·054·87河道整治长度5·4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2·2·2河流城内段治理方法截污工程虽然有良好的治污效果,但工程的实施受限制因素较多,特别是针对流经城区段河流进行治理存在较多困难。城区内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沿河两岸建有众多居民区、商业区及工业区等,城市规划建设完成后难以实施规模化的截污工程。然而,城内河流因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不仅需满足防洪的要求,还应具有旅游、娱乐、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功能[6],对河流水质的洁净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根据水质监测分析,北岸入湖河流都为劣V类水质,河水呈现黑臭状态,无法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需求。为了解决水质净化需求与工程布设困难的矛盾,城区内河道净化适宜选用原位治理技术,充分利用河道自身空间净化水质。依据河道自身空间的容量及周边环境特点,对不同河段布设适合的治理工艺。新、老运粮河水量大、河道宽,主要满足城区防洪排涝功能。老运粮河河宽约10m,新运粮河河宽约20m,这样宽敞的河道适宜使用移动式充氧平台。移动式充氧平台可以机动灵活地根据河道曝气需求,调整曝气船的运行,通过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纯氧气[7]),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8]。新、老运粮河的河道空间容量大,也适合采用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人们长期以来根据自然界水体自净现象发展起来的。现已研制的人工水草仿生生物填料[9]就是与天然水草具有相似特性的人工填料,布设在河床内,为水生动植物群落和细菌真菌等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通过各种生物的生长过程消耗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而且人工水草不会对河流自然流动和行洪安全产生干扰作用。进入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人工水草对于受污染河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可达40%以上。

针对河道空间有限的河流适宜使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菌技术[10~11],最常用的投菌技术有集中式生物系统(CBS)、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EM)和固定化细菌技术;另一类是土著菌强化技术[12],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生物促生剂来刺激土著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净化能力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对于流量较小的河流如乌龙河、王家堆渠等可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2·2·3河流城郊段治理方法城郊的地理特征与城市不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住宅、厂矿建筑物相对较少,有一定量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鱼塘等农业用地。因此,城郊河流的治理比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优势。城郊的土地和鱼塘都可以成为河水净化技术的实施空间。王家堆渠主要是昆明发电厂冷却水排水渠,由于电厂冷却水尚有—定余温,下游村落的村民在河渠两侧修建鱼场,进行温流水养殖非洲鲫鱼,现有鱼塘水面8·07hm2,鱼产量约460t。王家堆渠的水质净化方法,可以利用现有鱼塘改造成综合生物塘进行治理。综合生物塘[13]是交叉种植的凤眼莲、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与鱼类等水产共同养殖的塘系统。在植物生长期,不断地从塘系统中捞出大量的水生植物,用于饵料、饲料和肥料等多种用途。通过植物的打捞带出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植物加工成鱼类等水产的饲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鱼塘改造的综合塘净化城郊河流,是一种效果佳,经济效益好,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法。城郊河流还可利用农业用地,选择土壤深度处理技术[14]和土壤渗滤处理技术[15]进行水质净化。北岸七条入湖河流的污染特征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较高,污染随河流进入湖泊后易造成湖泊的富营养化,在土壤处理技术中氮磷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一方面净化了水质,另一方面减少了农业肥料的使用。该方法不仅是末端治理,净化受污染的河水,还从源头减少了农用氮磷的施用量。因此,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土壤处理技术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法。塘系统和土壤处理技术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以组合运用,达到更好的水质处理效果。2·2·4河口区净化方法河流经过城中和城郊的沿途治理,污染负荷削减明显,水质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减少入湖污染物的量,可在河口区设置人工湿地或生物浮床处理系统,为污染物入湖设置最后一道屏障。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仿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已经应用于水污染处理许多领域。在河口区有效地利用空地,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对河湖污水进行处理,因运行、维护费用低廉,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16]。对于滇池北岸七条入湖河流而言,只要入湖口有可利用的土地,条件适宜,都可建设河口人工湿地系统对河水进行污染再削减。若河口区缺少需要的土地面积,可选择生物浮床处理系统净化河水。生物浮床是采用轻型绿色环保,防腐抗老化的材料制作成浮床,供选用的水生植物生长使用。浮床要有较好的强度,能抵抗较大的风浪冲击,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的吸收,以及与微生物的共同代谢作用,有效地将水体中有机颗粒和胶体吸附、降解,氨氮等营养盐吸收、转化,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17]。生物浮床处理技术是河口区土地稀缺河流水质净化的最佳方法,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

3结论本研究以滇池北岸七条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河流沿程地理区域特征提出了实施截污工程、河流城内段、河流城郊段和河口区净化技术。这些处理技术可以组合运用于同一条河流进行全程沿途减污;也可应用于河流区域条件适宜的一段进行强荷,确保湖泊水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胥勤勉,杨达源,董杰,等·滇池水环境治理的“调水”“活水”工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1)·

[2]曹秀梅·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研究[J]·太原科技,2006,(10)·

[3]陈眉,程晓如·东湖截污工程对改善西南湖区水质的预测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3)·

[4]杨士建,赵秀兰·骆马湖的氮磷平衡及实施截污工程对水质改善效果的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3,22(1)·

[5]官宝红,吴国华,曾爱斌,等·京杭运河杭州段水污染源特征与截污措施建议[J]·城市给排水,2005,31(2)·

[6]朱国平,王秀茹,王敏,等·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

[7]凌晖,王诚信,史可红·纯氧曝气在污水处理和河道复氧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8)·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3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 Q9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河道水环境现状研究

当前社会对城市河流的功能需求已由单纯注重防洪安全向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并重转变,城市河流多为硬化和直立的防洪墙,人为地割断了河流生态链。同时,由于外源污染,底质生境恶化,导致污染物积累且恶性循环,水质恶化并产生黑臭现象,而且城市河流由于长期的滞流,大量含有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底泥沉积也形成了内源污染。

随着城市河流受到污染,许多城市内河出现了季节性或者常年性的黑臭现象。国外一些学者对发生黑臭的机理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多集中在特定污染物对河流黑臭的影响,尤其是特定污染物恶臭问题的研究。城市河流黑臭现象已成为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方宇翘等研究了上海苏州河出现黑臭现象的规律。在河流水体黑臭成因及致黑作用污染物分析研究方面,应太林认为河流水体的黑臭与存在的腐殖质有关硫化亚铁是其中的主要致黑物质。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曾开展了对苏州河的环境治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曝气复氧可行性研究,底泥污染等内容。在河流黑臭治理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有常规物理化学治理方法,单一生物修复方法,人工湿地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

2新洲河水环境问题现状

2.1新洲河简介

新洲河源自梅林水库溢洪道出口,由北向南穿过梅林一村,沿新洲路西侧南行,流入深圳湾。河道全长7.823km,其中明渠3.56km,箱涵4.263km,流域面积19.8 km2。新洲河为雨源型河流,汛期为4~10月份,暴涨暴落的特点显著,平时流量较小。河道根据防洪、环境景观和水体景观需要,河道断面大部分采用复式断面,平常小流量时由深槽断面过流,洪水期则由整个复式断面行洪。近年来,随着深圳市对水环境重视程度,新洲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后,河流水质整体上有所改善,但局部河段(尤其是下游)有时仍存在黑臭现象。

2.2新洲河水环境现状分析

2.2.1 近几年河流水质变化状况

新洲河沿河设有两个常规监测站点(位置见图2-1),监测频率均为每月一次。基于2007-201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近几年来新洲河水质变化状况,分析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石油类。

图2-1新洲河监测点位置图

2007-2012年新洲河水质变化状况如图2-2所示,图中显示,六年来新洲河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2007-2008年,溶解氧升高,后4项指标均有所下降,2010-2011年变化情况相同;石油类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在2010年略微偏高。红荔路西与河口的溶解氧分别在2 mg/L和1 mg/L上下浮动,红荔路西与河口则基本劣于IV类标准;红荔路西与河口生化需氧量基本劣于V类标准,氨氮和总磷基本劣于V类标准;红荔路西与河口石油类在IV和V类标准之间波动。总体呈现出水质从上游至下游不断变差的变化规律。

图2-22007-2012年新洲河水质变化曲线

2.2.2 枯丰水期河流水质对比

新洲河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河道内基本为污水处理厂回用水及漏排到河道的污水,丰水期降雨量较大,大量雨水进入河道,同时携带进来大量面源污染物。对近几年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洲河枯、丰水期水质差异明显。

经过对比图2-3和图2-4新洲河红荔路西与河口两个站点枯、丰水期水质指标对比图,图中显示,新洲河枯、丰水期的水质差异明显,红荔路西枯水期的氨氮和总磷均高于丰水期,其余指标相反;河口枯水期的溶解氧低于丰水期,两时期的生化需氧量持平,其余指标均是枯水期大于丰水期。

图2-3红荔路西枯、丰期水质比较图2-4河口枯、丰水期水质比较

3 新洲河水质较差原因分析

3.1新洲河污染特征分析

根据水质数据,新洲河下游水质劣于上游,初步分析可能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由于受潮汐影响,下游建有水闸,导致水体流动缓慢,进入河流的污染物未能及时排入河口,经累积后水质变差。水体流速变低也容易造成淤泥淤积从而变成内源污染。另外,根据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质监测结果,普遍而言丰水期水质较优,但部分指标呈现相反趋势,由此判断流域存在一定的面源污染。

3.2局部河段水质差成因分析

通过对新洲河两河污染源及流域内雨、污水管道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河道水质较差,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有:1)用户乱接乱排现象,使得未完全截排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市政雨水系统,最终汇入河道;2)河道下游片区部分污水管道受到堵塞,污水排放不畅,改排入了雨水系统;3)下游河段受海水顶托,水流不畅,污染物难以向下排放因而沉积于河道中形成污泥,发酵发臭。以上污染特点造成了新洲河局部河段水体黑臭,其直接机理是水质差造成的河流水体溶解氧浓度过低。

依据图3-1所示,新洲河2012年间,红荔路西站点水体年均溶解氧浓度为8.2 mg/L,河口站点水体年均溶解氧浓度低于2.5 mg/L。水体溶解氧浓度分布呈现下游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显著低于上游的趋势。

图3-1 新州河2012年溶解氧浓度变化趋势

新洲河水体“缺氧”主要是由于耗氧性污染物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引起。耗氧性污染物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快速耗氧性污染物,第二类是缓慢耗氧性污染物,第三类是底泥或者称为“内源污染”。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①快速耗氧性污染物

新洲河水体快速耗氧性污染物主要是容易生物降解的部分有机污染物。在有污水进入河道时,河道中有机碳污染物、有机氮污染物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这类生化需氧量污染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能够快速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引起水体黑臭。根据新洲河2012年水体生化需氧量的统计情况,河流水体的生化需氧量平均浓度达到或超过了10 mg/L。一般,1 mg/L的生化需氧量需要消耗1.5~2倍的溶解氧。因此高浓度的生化需氧量能够在短时间内导致水体溶解氧消耗殆尽,河水开始出现“黑臭”现象。

②缓慢耗氧性污染物

当新洲河水体流动比较缓慢或者静止不动时,缓慢耗氧性污染物就能够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类污染物质主要是氮磷物质。新洲河水体氨氮浓度较高,平均含量均超过5 mg/L。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使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水质恶化。

③河流底泥作为内源性污染

城市河流污染的特点就是不仅是其水质受到污染,而其底泥也受到污染。水体中的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积在河流底泥中,底泥对于河流水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大量的污染严重的底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 从而向水中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导致河道水体发臭。

水体的致黑物质可以分为两部分:(1)以固态或吸附于悬浮颗粒上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不溶性物质;(2)溶于水的带色有机化合物(主要是腐殖质类有机物)。沉积于水底的沉积物还会在厌氧分解产生的气体或气泡托浮作用下重新进人水体,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使水体呈现黑色。同时,黑色底泥颗粒也被产生的气体形成的气泡托浮到达水体表面对水体也起着致黑的作用。

水体中的致臭物质的产生是在当水体溶解氧含量低于2 mg/L以下时,水体接近厌氧阶段,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厌氧微生物对河道水体和底泥中大量有机物进行酸化分解,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氨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水体开始出现腐败性气味,导致水体发臭。

4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新洲河经整治后,局部水体发黑发臭水质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河道下游存在黑臭现象。造成黑臭的原因主要是受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物质的影响,河流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好氧性污染物及河道底泥成为水质较差的主要因素。

为进一步改善新洲河水质状况,建议:

(1)研究新洲河水体较差,存在黑臭现象的机理,对黑臭程度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的研究,进而寻找治理特定黑臭的污染物的技术手段。

(2)通过掌握新洲河基础水质,开展河流水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研究,为新洲河的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方宇翘.苏州河水的黑臭现象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3,12(12):21~26

[2]应太林,张国莹.苏州河水体黑臭机理及再悬浮对水体的影响[J].上海环境科学,2002,1(18):23~26

[3]于玉彬,黄勇.城市河流黑臭原因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2010,23(2):111~114

[4]罗家海.影响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剖析[J].广州环境科学,2001,2(16):10~13

[5]丁玲,沈耀良,黄勇.公园水体的修复技术及发展现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2(8):48~52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4

饮马河是第二松花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磐石市驿马镇呼兰岭,流经磐石市的烟筒山镇及九台、德惠等市,于农安县靠山屯以北约15km处汇入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中游有石头口门大型水库控制,是长春市以及九台、德惠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其上游建有黄河、亚吉中型水库,左岸有双阳河支流汇入,上游建有黑顶子和双阳中型水库。饮马河全长386·80km,流域面积1·82万km2。

2污染现状评价

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评价因子为pH值、溶解氧、硫化物、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氰化物、总砷、挥发酚、六价铬、总汞、铜、铅、锌、镉、氟化物、粪大肠菌群等18项指标,评价时段为2010年度,评价数据由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合格单位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提供。

根据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水质监测资料,饮马河自上而下共设置亚吉水库、烟筒山、长岭、石头口门水库上游、石头口门水库库心、石头口门水库下游、拉它泡、德惠、靠山屯等9个监测断面。根据2010年评价资料,除石头口门水库以上6个断面为Ⅲ类水质外,其它3个监测断面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粪大肠菌群等指标,特别是非汛期,污染程度更加严重。

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饮马河自上而下区划了6个水功能区,其现状水质除“饮马河磐石市、双阳区、永吉县农业用水、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区”达标外,其它5个水功能区均未达标,可见,饮马河流域污染现状不容乐观。

3污染成因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可知,饮马河上游河段即石头口门水库以上水质尚可,其水质现状都能达到水功能区水质要求,而从石头口门水库开始,至入二松河口,都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特别是九台以下至河口段,水质现状为劣Ⅴ类,污染物种类较多,超标倍数也较大,表明这段水质受到较为严重污染。

3·1面源污染,贡献较大

石头口门水库是长春、九台、德惠重要水资源地,近几年虽然都处于Ⅲ类水质状态,但总氮、总磷却时常超标。分析其原因,无外乎水库汇流区内存在大量耕地所使用的化肥农药残留、农村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面源污染所致。有关资料表明,吉林省面源中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入河量分别占污染物入河总量的44·4%、53·4%、82·5%和78·0%,总氮、总磷两项指标,占总入河排污量的八成左右[1]。近几年长春市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对水库周边污染治理力度,包括植树造林、生态搬迁、湿地建设等等措施,然而水环境治理和改善,并非一朝一夕、一触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3·2点源污染,主要原因

饮马河经石头口门以下,汇入了九台市、德惠市、西营城镇、龙家堡镇、饮马河镇、放牛沟镇、卡伦湖镇、米沙子镇、朱城子镇、布海镇、兴隆镇、大青咀镇、松柏乡、郭家镇、同太乡、和平乡、边岗乡、夏家店镇、靠山镇等20余个市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有的支流已经干涸,所剩的只有污水,这些城镇的污水汇入,是饮马河下游被污染的主要原因。

3·3河流干枯,径流量少

饮马河流域由于多年处于枯水年份,上游来水量不足,且中游的石头口门水库截流,致使水库下游河道径流量偏少,从而导致河水的自净能力不足,无法依靠自身的稀释净化能力对排入的污水进行净化,纳污能力大大降低。

3·4污水截流不彻底,处理能力不足

据调查,九台市污水厂虽然已经投产,但是处理能力很小,仅为二级处理。而德惠市污水厂仍然没有投产使用,仅德惠市区和九台市区,共有污水吐口14个,污水管道截流不彻底,有些排污口直接或间接向河道排污,是导致饮马河被污染的直接原因。

3·5执法部门力度不够

针对部分污染企业排污现象,有的环保监察执法部门仅是污染、罚款、再污染、再罚款,无法解决环境污染根源问题。由于饮马河流域经济发展较快,工农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量加大,加之近些年降雨量减少,尤其是石头口门水库为长春市重点供水水源地,为保障居民、工业用水,向下游排放的环境用水量也大幅减少,使得饮马河部分河段水流不畅,有时断流,污物不能被稀释扩散,水体纳污及自净能力降低,从而导致饮马河水质受到较为严重污染。

4防治措施

4·1强化治理,加大投入

通过各级政府以及多方筹集,让全社会动员起来,大家积极参与,加大饮马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治污工程建设,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及垃圾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排放点源的治理和防控,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河道两岸和城乡结合部垃圾监管和清运力度,严格控制不法排放行为。

4·2统筹规划,齐抓共管

统筹编制饮马河流域规划,加强治污管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上下游地方政府,编制内容更为综合全面、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水污染治理规划。明确相关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和执法服务;整合各相关部门职能,成立具有建设、审批、监督等政府职能的专门机构,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注重河道生态需水,建立水库科学放流机制,落实季节性放流措施,合理调控汛期、非汛期饮马河水量,兼顾生态蓄水,保障景观用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2]。辖区政府应提高认识、承担责任,把饮马河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研究落实,各部门要共同担当、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4·3减少污染,控制面源

饮马河流域两岸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强度较大,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变得越来越突出,加之村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由于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处理。对于面源所产生的污染,各级政府部门因引起足够重视,推行绿色农业,加快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建议在饮马河两岸划定缓冲区,缓冲区内建缓冲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所带来的影响。

4·4污水净化,资源回用

饮马河两岸城镇污水处理厂发展很快,各类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厂或处理设施也不少,但能做到污水资源化的并不多。因此,应加快污水资源化进程,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加大投资和改造升级,完善相应污水深度处理配套设施,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减少对新水的需求。

从长远来看,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是污水治理的关键[3]。(1)完善饮马河流域两岸城镇的排水管网设施建设,提高污水的收集率。(2)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强化中水回收利用和污水资源化,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

5结语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5

【论文摘要】汾浏是山西第一大河,同时水质污染也最为严重。根据现存水质除测资料,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汾浏重点水质控制站,要污染项目进行了趋势检验与分析,得出了汾浏近to午的水污染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汾浏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山西省第一大河。整个汾河谷地是山西省经济人II最发达的地区,据史料记载,“汾河雨季可行舟,常时有鱼虾”。20世纪so年代,汾河下游基本处十无污染的自然状态。近40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II的急剧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汾河,使汾河中下游水质不断恶化。而近年来汾河的断流更加把汾河的水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汾河近10年污染趋势分析

根据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1993年至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汾河源头、上中游、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控制站,运用现在通行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检验并进行分析。

1.1水质测站选择

选择汾河上、中、下游卞要水质控制站进行研究。汾河上游及源头选取宁化堡、静乐为研究站;汾河中游选取小店桥、义棠为研究站,其中小店桥为太原出水水质控制站;汾河下游选取赵城、临汾、柴庄、新绛为研究站,其中临汾站为临汾市市区出水水质控制站,新绛为河尾站。

1.2分析项目

选用高锰酸吉时旨数、氨氮、挥发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5项汾河卞要污染物(指数)进行分析,

说明汾河的水环境状况。

1.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的原理是将历年相同月(季)的水质资料进行比较,如果后面的值(时间上)高于前ICI的值记为“+”号,否则记作“一”号。如果加号的个数比减号的多,则可能为上升趋势;加号个数小于减号个数,则可能为下降趋势。如果加、减号个数相同则表明水质资料不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

众所周知,河流流量具有一年一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河流水质组分浓度大多受流量的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北方典型季节性河流更是如此。因此,汛期与非汛期的水质资料缺乏可比性。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定义为水质资料在历年相同月份间的比较,这避免了季节性的影响。同时一,由十数据比较只考虑数据相对排列而不考虑其大小,故能避免水质资料中常见的漏测值问题,也使奇异值对水质趋势分析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4趋势检验成果

河流水污染物卞要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在8个站点中,汾河上游的宁化堡、静乐与下游的新绛3站所选的5项污染物基本无趋势变化。其它站点污染趋势均有明显变化,其中小店桥、临汾、柴庄站溶解氧呈下降趋势;义棠站五日生化需氧量、赵城站挥发酚呈下降趋势;义棠溶解氧,赵城、临汾氨氮以及柴庄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小店桥、临汾、柴庄3站近10年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柴庄站污染上升最快。

2汾河沿程各污染物变化分析

肯达尔检验成果反映的是污染趋势的变化,但不能反映河水的污染基数高低及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为此,根据各站点上、下游关系,用1993年至2000年各站污染物多年平均浓度绘制汾河沿程水质演变曲线图,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木项目标准限值》111类及V类水质标准限值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各站分项目污染趋势如何,从河流受污染程度看,汾河静乐以上受污染程度低,各项目均优于GB3838-2002III类水限值。自小店桥以下污染严币,但沿程各地污染状况又不相同。受太原市各大、小工矿企业及市区排污影响,小店桥站污染非常严币,大多数水质参数严币超标,所选的5个污染物项目除溶解氧略优十V类水限值外,其余项目值均远远超过V类水限值,属严币超V类水。义棠站位于晋中介休市下游,水污染依然严币,主要是由于汾河沿岸晋中各市县排污严币,各污染因子没有得到有效稀释就又与下游污染物混合,从而使多数项目检出值大大超过环境V类水限值,有些项目甚至高于小店桥站检出值。汾河水出介休后进入灵霍峡谷,沿途少有大中城市及大型排污企业排污,又有山区泉水等汇入,原河水得到稀释,使汾河水在峡谷内的水污染程度大大降低,义棠到赵城段是汾河自太原以下水质最好的河段,多数项目水质检测值可以达到III类或V类水水限值,但赵城段氨氮污染依然严币,多年平均值仍高出V类水限值近0.4信。赵城以下汾河进入下游河谷盆地,沿岸市县经济较发达,工业化指数高,纳入临汾市城市污水后污染程度更为严重,临汾、柴庄所选监测项目检测值均接近或高于V类水限值。汾河出临汾后污染程度逐渐降低,但总体污染状况到新绛站时依然严重。

3汾河水污染产生原因

3.1天然径流小,河道稀释作用不明显

河流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污染物入河量与河道天然径流量的比值。据水文方面数据知,汾河柴庄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1亿m3(1993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流量为16.3m3/s,1993年到1999年实测最小流量为0.011m3/s<1992年6月10日),而2000年5月1日汾河柴庄段断流,并持续了28d,2001年断流时-间提前至4月14日,断流持续57d。河道天然径流的减少,使汾河多数时间失去了对污废水的稀释自净作用,下游多数河段成为了“排污渠道”。

3.2工业污染严币,污废水处理效率低

汾河中下游河谷盆地是山西省经济最发达地区,沿岸有太原、晋中、临汾等大中城市,太钢、山焦、山化等大型企业,还有无数的中小型企业分布在汾河两岸。但是多数地区生活污水、土业废水处理效率非常低,甚至直接排入河道。据统不一,2001年汾河流域年入河废污水量达33541万t}其中土业废水11796万t,生活污水8117万t,混合废污水13628万t,污染物COD年入河量73628t,氨氮年入河量11579t。大量的废污水排入汾河,自上而下逐段逐级祟积,污染越积越重。

4汾河水污染治理方法对策思考

4.1分类指导,狠下工夫,加快水污染治理步伐

对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要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生活污水要建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厂的运行必须要有配套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做支撑,大型污水处理厂每吨水运行费用约为0.87一1元,因此,考虑先在沿岸几个重点排污城市增扩建污水厂,扩大处理规模,中小城市也应因地制宜地建设合适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

工业废水较为复杂。由于工业行业非常多,几个行业企业所产废水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处理方法上也不完全一样。应当根据各个企业的产品及所产废水性质区别对待,经过处理的废水,有回用条件的应该回用,不能回用的也要实行达标排放,应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污染源上治理汾河水污染。

4.2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由于山西省缺乏适当的投融资机制,排污收费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有偿使用制度极不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儿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要走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

4.3积极宣传,强化执法,依法保护水资源

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息识和法制观念。人民大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受害者一,也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要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息识,把人的环境息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使公众了解企业污染对自身利益造成的影响与威胁,自觉参与环境管理。同时,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力度,依法保护水资源。

参考文献

[1]何大伟,陈静z匕崔树彬.黄河下游“断流”浏段水量与水质的关系[JJ.环场化学,2002,21(5):423-428.

[2]谢红摈.对太湖流域水环场保护对策的思考[JJ.环场保护,2002(4):25一26.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6

关键词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 微生物、酶与载体自固定化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的短缺并日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水环境大面积的恶化污染,对于如何有效的解决污染水体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课题。目前对水体污染采取的方法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有:

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技术对城市、工业企业等生产的污水进行处理,但建设污水处理所需的设备昂贵,管理人员又多,成本自然很高,而且该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差,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现象。考虑到我国的水体污染面积大,污染程度深,我国的治理污染投资规模有限等情况,在我国建设众多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依靠河流和湖泊自身净化能力来处理污水,所需的时间较长,针对我国的水体大面积、深层次污染的现状,是不现实的。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在我国研究开发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为被污染的河道水体修复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具有治理费用低、环境无影响、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等特点。

1、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的研究

1.1、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在原有河床不变的基础上,直接采用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对污染水体就地处理的河水净化处理工艺。该技术在保证原有河道排污、泻洪等功能的同时实现了河水水质的净化处理。在原有河道一侧开辟一个生化处理区,并在其进水端设置一道挡水墙,其上堆放大小不同的卵石格栅。同时在原有河道上设置一座截水坝,根据水位要求使河道上的截水坝高于一定量的挡水墙,使河水自流通过布有卵石格栅的挡水墙,先去除较大颗粒的固体漂浮物后流入前端的沉淀池,沉淀池中布有自然山石景观,污水经过在此循环沉淀后进入生化处理区前端的进水池,最后污水通过设置在生化处理区前端拦水墙底部的洞口,从进水池的池底均匀地自下而上进入生化处理区。生化处理区的上、下各设置一层JW型拦截网,在上下网之间投放JHE型高效微生物载体,同时在下网底部设置JADS曝气系统。生化处理区顶部两侧的出水端分设通长三角形溢流堰,通过其可调节出水的均匀性。这样使河水从生化处理区的底部自下而上、均匀的穿过载体层后通过三角堰进入两侧的流水槽,流入原河道的下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1.2、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

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木是借助由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载体上带有氨基、羧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与微生物肽链氨基酸残基作用,形成离子键结合或共价键结合,从而将微生物和酶固定在载体上,同时载体上“空间悬臂”的引入,旨在减少载体背景对所固定微生物代谢增殖形成的空间障碍,为其提供了代谢增殖的生存空间。

1.3、 高效微生物载体

高效微生物载体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合成材料,这种材料带有氨基、羧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在污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物化性能,其空隙率为96%以上,固定微生物后的载体密度接近于水的密度,微生物负载量大,高达18-40g/L,容积负荷可高达16kgBOD5/m3.d,比表面积为23.3m2/g。这种载体,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可使污水、空气和生物膜得到充分掺混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大量地在微生物载体内坐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气体在三维流动的污水带动下,互相碰撞并被处于蠕动状态的微生物载体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可减小曝气量。因此它具有切割气泡能力强、空间体积利用率大、无死区等特点,是当前微生物载体的更新换代产品。

1.4、 高效微生物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中所采用的J系列微生物菌种由多种高效微生物菌群组成,其为高活性、高浓度、高组合的微生物菌群。它是针对不同的污水污染因子的种类和浓度,研制出不同的微生物菌群。此菌群是高浓度(10亿-60亿个/克)高组合(几种-几百种/剂)的粉状固体制剂,常温常压常湿下,可保存6年。当使用时,微生物菌群制剂投入水中被“激活”,激活后的微生物依靠一种特殊技术(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生存在生化反应池内,使生化反应池中始终存有大量而丰富高活性的微生物菌群,保证其处理速率和效率,并能随时根据水体中污染物种类和总量变化及时调节微生物种类和投加量。保证运行效果高效稳定,实现处理后尾水达标排放。且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专用特效菌种。产品中菌的数量极高,繁殖速度极快,正常运转时不再补充菌种,可节省高效微生物的用量。 2、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的应用

温榆河作为京城四大河流之一,源于昌平沙河坝水库,它的上游具有绿色生态走廊之称,是首都的一大天然水系。然而河水中氮、磷及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远远超出了河道本身的自净化功能,使原有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藻类死亡后散发出的腥臭味及其底泥厌氧后产生的恶臭味,不仅严重损害了首都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且与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格格不入,也严重的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同时给首都风景区的旅游事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温榆河沿岸各支流、排污口中的氮、磷等污染指标的含量相对较高,从温榆河上游至下游,河道内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逐渐升高,氮、磷等污染指标的含量接近生活污水,严重影响了温榆河的水质,为了达到水质的要求, 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在温榆河支流二道沟上得到应用。温榆河支流河道二道沟水质状况见表2。

表2 2003年11月份二道沟水质监测情况

单位:mg/L

&监

&

&DO

&NH3-N

&CODcr

&BOD5

&SS

&T-N

&T-P

平均值

&0.00

&24.54

&79.46

&28.07

&21.00

&18.39

&2.89

2.1、设计水质指标

根据对二道沟河水污染治理的要求,在不增加药剂费用的基础上, 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消减量按原水水质的60%设计(N、P等污染指标接近城镇生活污水,若不增加药剂费用,用生化法最高能达到60%的去除效果):T-N≤3.38mg/L、NH3-N≤9.82mg/L、CODcr≤31.78mg/L、T-P≤1.16mg/L 、DO≥5 ppm。

2.2、实验装置

针对二道沟河水污染状况,本次试验采用兰州捷晖生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并拥有知识产权的模拟河道治理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有效容积为0.8m3,内装有60%的JHE型高效生物载体和JADS高效曝气系统。为了更精确地测定该状态下,生化系统进出水端的液位差的大小,生化系统共设四级,并在其前端还设置了前置库和转子流量计,河水中纸张等较大颗粒的固体漂浮物、SS等在前置库内得到去除。试验过程中直接用污水泵将河水提升至试验装置进行生化处理,出水直接排入河道。

2.3、工艺流程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据现场试验对进出水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跟踪检测,检测数据见表4,CODcr、NH3-N的去除效果。

表4 跟踪监测数据

&项目

&CODcr(mg/L)

&总氮(mg/L)

&氨氮(mg/L)

&总磷(mg/L)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180.5

55.4

79.46

&14.18

2.701

8.44

&30.81

18.26

24.54

&4.56

1.22

2.89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47.50

19.50

28.15

&6.625

0.822

3.72

&9.05

3. 56

6.31

&0.52

0.18

0.35

平均去除率%

&63.95

&55.92

&74.29

&75.78

2.4.2、其它污染物的去除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除了对该河水中的COD、氨氮等污染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外,还对河水中悬浮物SS、石油类等污染物质都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均能达到设计的排放要求,但总氮的去除受温度影响较大(试验研究时水温在6-8℃),未能达到设计的排放要求。

从生化反应时间与各污染物的去除关系可以看出,再延长反应时间,各污染物的去除率曲线变缓, COD、NH3-N等的去除效果变化不大。生物载体在流化过程中得以固、气、液三相充分接触与混合,强化了生物膜表面流体的紊乱程度,加快了传质速度,有效提高处理效能。在载体投加率为60%、气水比(3.5-4):1,水与载体的有效接触时间为1.25 h工况条件下,对CODcr、NH3-N等污染指标均有良好的去除性能,在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对石油类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4.3、出水水质评价

经采用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处理后的水质清澈透明,在没有增加药剂费用的基础上,除总氮外基本上达到了应有的设计要求。

2.4.4、运行成本

运行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动力费。通过近2个月(2003年10月~2003年12月)的现场试验,对运行费用进行初步核算,平均运行成本为0.05元/m3水(包括电耗和人工管理费),大大低于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的费用。

2.5、 工程设计与河道环境相结合

工程设计中结合河道的自然景观,在不破坏河岸生态的前提下,运用河道生态景观的设计新理念,对工程的周围进行了生态景观的设计,自然的生态砖护堤、鹅卵石及湿生、沉淀池中的自然景石、水生植物的种植及生化处理区出水端湿地的设计,无不体现着一种生态与自然,使工程设计和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3、 结论

3.1、采用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对河水的污染治理是可行的, 该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将游离细胞和生物酶固定在生物载体上,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该技术具有生物密度高、反应迅速、生物流失量少、反应控制容易的特点,是一种实用的新型高效河水净化处理工艺,日处理量为1.7万 m3/d的河道污染治理工程将于2004年6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

3.2、采用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的新型河水净化工艺,是一种高科技多学科的组合工艺,无二次污染[1],属绿色清洁工艺。

3.2、采用污染水体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简易、方便的技术,不仅运行成本低,而且在工程设计中可结合河道景观进行一起的生态河道设计,属绿色环保生态工艺。

污染水体的原位就地修复技术,是目前正在兴起的突破性的一种水体修复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内陆河流、城市河段、湖泊、生活污水等范围的水体修复。该技术的应用成功,将会给我国水体污染的治理带来一大福音,给国家社会与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它将成为生物技术治理污水的又一示范。

[参考文献]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7

【论文摘要】汾浏是山西第一大河,同时水质污染也最为严重。根据现存水质除测资料,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汾浏重点水质控制站,要污染项目进行了趋势检验与分析,得出了汾浏近to午的水污染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汾浏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山西省第一大河。整个汾河谷地是山西省经济人II最发达的地区,据史料记载,“汾河雨季可行舟,常时有鱼虾”。20世纪so年代,汾河下游基本处十无污染的自然状态。近40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II的急剧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汾河,使汾河中下游水质不断恶化。而近年来汾河的断流更加把汾河的水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汾河近10年污染趋势分析

根据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1993年至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汾河源头、上中游、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控制站,运用现在通行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检验并进行分析。

1. 1水质测站选择

选择汾河上、中、下游卞要水质控制站进行研究。汾河上游及源头选取宁化堡、静乐为研究站;汾河中游选取小店桥、义棠为研究站,其中小店桥为太原出水水质控制站;汾河下游选取赵城、临汾、柴庄、新绛为研究站,其中临汾站为临汾市市区出水水质控制站,新绛为河尾站。

1. 2分析项目

选用高锰酸吉时旨数、氨氮、挥发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5项汾河卞要污染物(指数)进行分析,

说明汾河的水环境状况。

1. 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的原理是将历年相同月(季)的水质资料进行比较,如果后面的值(时间上)高于前ICI的值记为“+”号,否则记作“一”号。如果加号的个数比减号的多,则可能为上升趋势;加号个数小于减号个数,则可能为下降趋势。如果加、减号个数相同则表明水质资料不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

众所周知,河流流量具有一年一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河流水质组分浓度大多受流量的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北方典型季节性河流更是如此。因此,汛期与非汛期的水质资料缺乏可比性。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定义为水质资料在历年相同月份间的比较,这避免了季节性的影响。同时一,由十数据比较只考虑数据相对排列而不考虑其大小,故能避免水质资料中常见的漏测值问题,也使奇异值对水质趋势分析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 4趋势检验成果

河流水污染物卞要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在8个站点中,汾河上游的宁化堡、静乐与下游的新绛3站所选的5项污染物基本无趋势变化。其它站点污染趋势均有明显变化,其中小店桥、临汾、柴庄站溶解氧呈下降趋势;义棠站五日生化需氧量、赵城站挥发酚呈下降趋势;义棠溶解氧,赵城、临汾氨氮以及柴庄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小店桥、临汾、柴庄3站近10年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柴庄站污染上升最快。

2汾河沿程各污染物变化分析

肯达尔检验成果反映的是污染趋势的变化,但不能反映河水的污染基数高低及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为此,根据各站点上、下游关系,用1993年至2000年各站污染物多年平均浓度绘制汾河沿程水质演变曲线图,与GB 3838 -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木项目标准限值》111类及V类水质标准限值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各站分项目污染趋势如何,从河流受污染程度看,汾河静乐以上受污染程度低,各项目均优于GB 3838-2002 III类水限值。自小店桥以下污染严币,但沿程各地污染状况又不相同。受太原市各大、小工矿企业及市区排污影响,小店桥站污染非常严币,大多数水质参数严币超标,所选的5个污染物项目除溶解氧略优十V类水限值外,其余项目值均远远超过V类水限值,属严币超V类水。义棠站位于晋中介休市下游,水污染依然严币,主要是由于汾河沿岸晋中各市县排污严币,各污染因子没有得到有效稀释就又与下游污染物混合,从而使多数项目检出值大大超过环境V类水限值,有些项目甚至高于小店桥站检出值。汾河水出介休后进入灵霍峡谷,沿途少有大中城市及大型排污企业排污,又有山区泉水等汇入,原河水得到稀释,使汾河水在峡谷内的水污染程度大大降低,义棠到赵城段是汾河自太原以下水质最好的河段,多数项目水质检测值可以达到III类或V类水水限值,但赵城段氨氮污染依然严币,多年平均值仍高出V类水限值近0. 4信。赵城以下汾河进入下游河谷盆地,沿岸市县经济较发达,工业化指数高,纳入临汾市城市污水后污染程度更为严重,临汾、柴庄所选监测项目检测值均接近或高于V类水限值。汾河出临汾后污染程度逐渐降低,但总体污染状况到新绛站时依然严重。

3汾河水污染产生原因

3. 1天然径流小,河道稀释作用不明显

河流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污染物入河量与河道天然径流量的比值。据水文方面数据知,汾河柴庄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 1亿m3( 1993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流量为16. 3 m3 / s , 1993年到1999年实测最小流量为0.011 m3/s

3. 2工业污染严币,污废水处理效率低

汾河中下游河谷盆地是山西省经济最发达地区,沿岸有太原、晋中、临汾等大中城市,太钢、山焦、山化等大型企业,还有无数的中小型企业分布在汾河两岸。但是多数地区生活污水、土业废水处理效率非常低,甚至直接排入河道。据统不一,2001年汾河流域年入河废污水量达33 541万t}其中土业废水11 796万t,生活污水8 117万t,混合废污水13 628万t,污染物COD年入河量73 628 t,氨氮年入河量11 579 t。大量的废污水排入汾河,自上而下逐段逐级祟积,污染越积越重。

4汾河水污染治理方法对策思考

4. 1分类指导,狠下工夫,加快水污染治理步伐

对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要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生活污水要建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厂的运行必须要有配套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做支撑,大型污水处理厂每吨水运行费用约为0.87一1 元,因此,考虑先在沿岸几个重点排污城市增扩建污水厂,扩大处理规模,中小城市也应因地制宜地建设合适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

工业废水较为复杂。由于工业行业非常多,几个行业企业所产废水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处理方法上也不完全一样。应当根据各个企业的产品及所产废水性质区别对待,经过处理的废水,有回用条件的应该回用,不能回用的也要实行达标排放,应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污染源上治理汾河水污染。

4. 2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由于山西省缺乏适当的投融资机制,排污收费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有偿使用制度极不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儿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要走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

4. 3积极宣传,强化执法,依法保护水资源

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息识和法制观念。人民大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受害者一,也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要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息识,把人的环境息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使公众了解企业污染对自身利益造成的影响与威胁,自觉参与环境管理。同时,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力度,依法保护水资源。

参考文献

[1]何大伟,陈静z匕崔树彬.黄河下游“断流”浏段水量与水质的关系[JJ.环场化学,2002,21(5):423-428.

[2]谢红摈.对太湖流域水环场保护对策的思考[JJ.环场保护,2002(4):25一26.

河流污染的原因篇8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入湖河流;对策;滇池北岸

滇池位于昆明市主城区的下游方向,是昆明盆地的汇水中心,每年入湖径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质进入湖泊。滇池换水周期长,湖水自净能力低,生态系统脆弱,一经污染仅凭自身净化能力难以恢复[1]。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系统,遏制水环境污染趋势,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到2010年草海水质需要明显改善力争接近V类地表水标准,外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地表水标准,力争接近Ⅳ类地表水标准。为了达到规划制定的目标,本研究主要对滇池北岸进入草海的河流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河流水质的初步设想。通过沿程净化入湖河流水质,减少入湖污染的量,达到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目的。

1 研究区域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滇池北岸草海流域范围内。对影响草海水质的船房河、西坝河、大观河、乌龙河、老运粮河、新运粮河和王家堆渠进行研究。这些河流流经区域是昆明市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集中地区,河流受污染严重。1·2 研究方法每条河流设置有固定的监测断面,由昆明城市排水监测站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工作。取样方法和水质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 结果与讨论2·1 北岸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污染现状表1 北岸入湖河流水质情况(mg/L)王家堆渠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船房河西坝河BOD52005年13·7 46·8 33·0 71·6 7·71 28·9 21·72006年13·1 51·6 12·8 83·8 16·5 45·95 22·22007年11·6 21·9 12·8 11·2 19·4 24·1CODCr2005年47·6 124 104 164 37·2 82·2 63·42006年48·8 143 36·2 204 55·3 122 73·02007年42·9 162 45·4 44·5 56·8 74·7总磷2005年0·892 1·78 1·74 1·99 1·23 1·66 1·582006年1·23 2·18 1·31 2·97 1·49 2·39 1·772007年1·34 1·19 1·90 1·03 1·25 1·54总氮2005年8·05 23·3 20·1 21·9 15·5 17·1 16·72006年9·53 31·4 18·2 32·1 16·4 26·2 19·72007年10·9 17·1 21·1 15·3 16·1 18·8氨氮2005年3·79 17·5 12·7 14·9 10·2 12·4 11·92006年5·88 24·6 10·7 24·0 10·5 20·8 16·02007年6·90 13·4 11·5 9·99 9·04 13·3水质类别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

从北岸河流水质情况分析,七条入湖河流水质都为劣V类水,总氮、总磷超标情况非常严重,有多条河流总氮浓度超过V类水质标准10倍以上,未整治河流水质存在逐年恶化趋势,因此,每条河流都亟需得到整治。北岸河流污染严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①排水系统管网建设不完善,污水纳管率低造成未进入总管道的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道;②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地表污染物随雨水少部分进入雨水管道,大部分初期雨水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道;③多数河流自身的水动力条件差,加上支沟众多,河网水质情况复杂;④河道长期未进行底泥疏浚,河底淤积的底泥不断释放出污染物质,造成河水水质恶化。河道水质恶化是造成草海水环境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非常重要的原因之

一。根据水质情况分析,七条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王家堆渠

截污工程受河流沿线长度、各段区域特征和工程费用的综合因素影响,难以对河道沿线进行全程截污,因此主要针对点源直接入河严重的河段进行治理。以新运粮河为例,全长14·58km,上游主要是农田,污染以农业面源为主;中段是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已经建设有分流制排水管网;下段1/3位于草海生态保护区,该段从人民西路至入湖口现仍有105个排污口。众多的排污口直接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对草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新运粮河的截污工程主要布设于下段4·36km河道,将排污口的污水截入污水干管。当前这些河道截污和综合整治工程正在逐步进行中,船房河工程已经于2007年6月完成。从表1船房河2006年与2007年的水质指标对比可以看出, BOD5浓度降至原来的42%, CODCr浓度降至原来的46%,总磷降至原来的52%,总氮降至原来的61%,氨氮降至原来的43%。船房河截污工程完成后,河水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从该河道输入草海的污染负荷减少了50%左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2 河道整治规划河道名称全长(km)集水面积(km2)整治规划乌龙河3·68 2·61沿河道两侧敷设截污管3425m,河道清淤,新建污水泵站和节制闸新运粮河14·58 83·4河道整治长度4·36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老运粮河11·3 18·7河道整治长度2·22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船房河11·4 7·42沿河两侧敷设截污管7654·1m,新建污水泵站和景观绿化西坝河9·05 4·87河道整治长度5·4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2·2·2 河流城内段治理方法截污工程虽然有良好的治污效果,但工程的实施受限制因素较多,特别是针对流经城区段河流进行治理存在较多困难。城区内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沿河两岸建有众多居民区、商业区及工业区等,城市规划建设完成后难以实施规模化的截污工程。然而,城内河流因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不仅需满足防洪的要求,还应具有旅游、娱乐、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功能[6],对河流水质的洁净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根据水质监测分析,北岸入湖河流都为劣V类水质,河水呈现黑臭状态,无法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需求。为了解决水质净化需求与工程布设困难的矛盾,城区内河道净化适宜选用原位治理技术,充分利用河道自身空间净化水质。依据河道自身空间的容量及周边环境特点,对不同河段布设适合的治理工艺。新、老运粮河水量大、河道宽,主要满足城区防洪排涝功能。老运粮河河宽约10m,新运粮河河宽约20m,这样宽敞的河道适宜使用移动式充氧平台。移动式充氧平台可以机动灵活地根据河道曝气需求,调整曝气船的运行,通过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纯氧气[7]),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8]。新、老运粮河的河道空间容量大,也适合采用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人们长期以来根据自然界水体自净现象发展起来的。现已研制的人工水草仿生生物填料[9]就是与天然水草具有相似特性的人工填料,布设在河床内,为水生动植物群落和细菌真菌等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通过各种生物的生长过程消耗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而且人工水草不会对河流自然流动和行洪安全产生干扰作用。进入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人工水草对于受污染河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可达40%以上。

针对河道空间有限的河流适宜使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菌技术[10~11],最常用的投菌技术有集中式生物系统(CBS)、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EM)和固定化细菌技术;另一类是土著菌强化技术[12],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生物促生剂来刺激土著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净化能力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对于流量较小的河流如乌龙河、王家堆渠等可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2·2·3 河流城郊段治理方法城郊的地理特征与城市不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住宅、厂矿建筑物相对较少,有一定量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鱼塘等农业用地。因此,城郊河流的治理比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优势。城郊的土地和鱼塘都可以成为河水净化技术的实施空间。王家堆渠主要是昆明发电厂冷却水排水渠,由于电厂冷却水尚有—定余温,下游村落的村民在河渠两侧修建鱼场,进行温流水养殖非洲鲫鱼,现有鱼塘水面8·07hm2,鱼产量约460t。王家堆渠的水质净化方法,可以利用现有鱼塘改造成综合生物塘进行治理。综合生物塘[13]是交叉种植的凤眼莲、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与鱼类等水产共同养殖的塘系统。在植物生长期,不断地从塘系统中捞出大量的水生植物,用于饵料、饲料和肥料等多种用途。通过植物的打捞带出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植物加工成鱼类等水产的饲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鱼塘改造的综合塘净化城郊河流,是一种效果佳,经济效益好,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法。城郊河流还可利用农业用地,选择土壤深度处理技术[14]和土壤渗滤处理技术[15]进行水质净化。北岸七条入湖河流的污染特征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较高,污染随河流进入湖泊后易造成湖泊的富营养化,在土壤处理技术中氮磷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一方面净化了水质,另一方面减少了农业肥料的使用。该方法不仅是末端治理,净化受污染的河水,还从源头减少了农用氮磷的施用量。因此,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土壤处理技术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法。塘系统和土壤处理技术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以组合运用,达到更好的水质处理效果。2·2·4 河口区净化方法河流经过城中和城郊的沿途治理,污染负荷削减明显,水质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减少入湖污染物的量,可在河口区设置人工湿地或生物浮床处理系统,为污染物入湖设置最后一道屏障。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仿自然生物处理技术,已经应用于水污染处理许多领域。在河口区有效地利用空地,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对河湖污水进行处理,因运行、维护费用低廉,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16]。对于滇池北岸七条入湖河流而言,只要入湖口有可利用的土地,条件适宜,都可建设河口人工湿地系统对河水进行污染再削减。若河口区缺少需要的土地面积,可选择生物浮床处理系统净化河水。生物浮床是采用轻型绿色环保,防腐抗老化的材料制作成浮床,供选用的水生植物生长使用。浮床要有较好的强度,能抵抗较大的风浪冲击,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的吸收,以及与微生物的共同代谢作用,有效地将水体中有机颗粒和胶体吸附、降解,氨氮等营养盐吸收、转化,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17]。生物浮床处理技术是河口区土地稀缺河流水质净化的最佳方法,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

3 结论本研究以滇池北岸七条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河流沿程地理区域特征提出了实施截污工程、河流城内段、河流城郊段和河口区净化技术。这些处理技术可以组合运用于同一条河流进行全程沿途减污;也可应用于河流区域条件适宜的一段进行强荷,确保湖泊水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胥勤勉,杨达源,董杰,等·滇池水环境治理的“调水”“活水”工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 (1)·

[2] 曹秀梅·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研究[J]·太原科技,2006, (10)·

[3] 陈眉,程晓如·东湖截污工程对改善西南湖区水质的预测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 (3)·

[4] 杨士建,赵秀兰·骆马湖的氮磷平衡及实施截污工程对水质改善效果的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 2003, 22 (1)·

[5] 官宝红,吴国华,曾爱斌,等·京杭运河杭州段水污染源特征与截污措施建议[J]·城市给排水, 2005, 31 (2)·

[6] 朱国平,王秀茹,王敏,等·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4 (1)·

[7] 凌晖,王诚信,史可红·纯氧曝气在污水处理和河道复氧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 1999, 15 (8)·

上一篇: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范文 下一篇: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