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3:01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1

山东省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泰安 271608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肺陈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稳定期肺陈病患者,年龄范围在58~90岁之间;将112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阻力呼吸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训练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肺功能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尘肺患者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合并阻力呼吸器训练,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满意率,提高患者的老年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http://

关键词 呼吸训练;老年;肺陈病;阻力呼吸器;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1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b)-0085-02

[作者简介] 鹿锦程(1976-),男,山东肥城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邮箱:2570985850@qq.com。

我国尘肺疾病在煤矿工人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原因是因人长期吸入粉尘,从而导致出现肺部广泛的结节纤维化病变为主的疾病,其严重影响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无特效药物或者特效治疗方法可完全治愈尘肺,该病属于不可逆转性疾病,因此临床对呼吸训练方法有充分的重视[1]。为了研究分析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肺陈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研究对该院收治的112例老年尘肺并患者进行不同的呼吸训练,对照组给予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阻力呼吸器训练,对比两组呼吸训练方法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2例稳定期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98例和14例;年龄范围在58~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5±5.4)岁;112例患者均为井下采掘工人,接尘史在18~26年不等,平均时间为(19.5±2.4)年;90%以上均为文盲,且排除肺部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影响呼吸锻炼进行的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2];一期尘肺、二期尘肺、三期尘肺患者人数分别为24例、73例、15例。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患者在一个舒适的体位下放松身体,将双手轻方在腹部,将嘴缩成吹笛状,呼气时让气体从小口中慢慢呼出,吸气时将嘴紧闭,缓慢用鼻子吸气,不要着急将体内的气体向外呼出,应进行只当屏气后再进行缩唇呼吸,同时上腹部缓慢回缩,将双手轻压腹部,使之凹陷,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比例为2∶1,尽量减慢呼吸平率,最好8~10次/min,每次锻炼在15~20 min之间,2~3次/d[3]。对照组在进行训练时应注意,避免出现过度换气现象,护理人员还督促患者进行训练,告知患者需坚持训练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阻力呼吸器训练,其可使用肺气康复治疗仪进行锻炼,在吸气之前确定吸气容量目标,将吸纳器放在口中,使吸嘴将舌体下压,保持呼吸道及口腔通畅,缓慢用力吸气,吸气的流速可自行调整,开始时流量浮标在透明管内低位,一直到患者感觉到疲惫时结束,拨动标定尺到相同高度,连续锻炼2~5 d,将标定尺向上提高一格,直到顶格位置[4]。尽量的延长吸气时间,使浮标在透明管内高度延长时间,将吸纳器从口中移走,再进行缩唇是呼气训练,进行适当的休息之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练习,训练时间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测量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后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残气量占肺总量比例、1 s用力呼气容量、一秒率及患者满意情况[5]。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训练前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呼吸训练后,与未训练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训练后6个月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训练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率及生活质量。在连续进行6个月的训练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56/56),对照组满意率为89.29%(50/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陈病患者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吸入从而产生粉尘,中等微粒粉尘沉着在支气管、气管或者肺泡中,长时间肺内便会产生结节,肺弹性减弱,可出现慢性非阻塞性疾病、通气改变等,还可降低收缩率[6]。除此之外,长期粉尘沉着会刺激肺泡、支气管及矽结节融合形成,目前,相关研究[6]表明,尘肺疾病是不能够完全治愈的,属于不可逆性疾病。因为起到病变改变较为困难,而呼吸锻炼可使肌肉在一定的神经刺激下产生较大力量,其可利于改善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及活动耐力。

该次试验中两组患者均使用了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该训练方法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而本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观察组略差,究其原因发现患者在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的时候,患者呼气时通过缩唇进行,提高气道内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使肺内残气更加容易排出,减缓呼吸频率,延长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利于在下一次吸气时吸入更多新鲜空气,排出体内的废气浊气量,增加飞牌换气和气量,改善其内缺氧现象。但是因为患者训练容量目标无法给出具体数值,加之各人的掌握和配合程度没有准确的界定规范,从而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呼吸训练的有效性,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法联合阻力呼吸器训练法充分的克服了这一临床缺陷。观察组患者使用的训练方法是将耐力训练、容量锻炼、缩唇呼气、阻力吸气融合成一体的锻炼方法,患者可通过阻力呼吸器加缩唇呼气训练,其可有效的将少残气量、提高最大通气量、呼吸肌耐力及改善肺活量。该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法联合阻力呼吸器训练法优点包括:①该方法简单方便,容易被患者及患者家属接受,还可利于患者长期坚持锻炼;②进行阻力呼吸锻炼期间,应限定容量目标,让患者在练习期间务必达到制定的限定容量,从而可完全保证了呼吸锻炼的有效性;③减少呼吸方式及吸气流量的影响,让呼吸肌得到了自由的真正的锻炼,能代偿尘肺肺间质纤维化所致的吸气、呼气功能受限的缺陷,明显的提高了此类患者的通气量[7]。

从该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经过3、6个月训练后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两组患者在训练前、训练后3个月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了6个月的呼吸训练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经过6个月训练后肺功能效果均优于训练3个月时的肺功能。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呼吸训练方法长期锻炼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应改善老年尘肺患者的呼吸肌耐力及肺功能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锻炼。该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经过了长达6个月的训练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可以看出缩唇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器训练可改善尘肺患者的肺功能。究其原因可发现观察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将患者的呼吸模式调解到最佳的状态,使呼吸伸长缓慢,增加了呼气和吸气肌耐力,从而使原来闭合的底部气道和肺泡最大限度的开放,减少无效腔通气,还可有效地提高呼吸效率。有研究资料同样进行了同样呼吸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呼吸训练对老年煤工尘肺患者残气量值改变不明显,其可能与老年煤工尘肺患者肺间质尘性纤维化有关,残气量值随着性别不同、年龄增长,临床表现也有不同差异,且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8]。

给予老年煤工尘肺患者来说进行呼吸训练,其可从耐受的低负荷开始,训练强度由轻到强逐渐过渡开始训练,从而逐渐让呼吸肌得到锻炼和协调。长时间进行锻炼,呼吸肌功能不断的提高和改善,在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训练阻力负荷,有节奏性的增强患者锻炼耐受力。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对尘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体质较差,在进行呼吸肌训练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如和正确掌握锻炼要领、动作,除此之外,还应在锻炼过程中遵循3个原则,可逆性、针对性、负荷性[9]。还应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回到感染发生,不过过度换气和用力呼气,使呼吸肌疲劳,应呼吸轻缓[10]。

经过该次研究发现,给予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合并阻力呼吸器训练可有效的改善老年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及相关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效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充分证明了该理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http://

参考文献

[1]杜素芝.负荷呼吸训练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37-239.

[2]胡翠侠,杜素芝,李萍,等.督导呼吸训练对煤工尘肺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19-621.

[3]赖桂兰,黎宛笑,梁月贞,等.督导呼吸训练在尘肺患者呼吸功能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9.

[4]杜素芝,夏梅,胡楠,等.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尘肺病人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02-803.

[5]曹晓枫.探讨不同的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尘肺病人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下旬刊):5348-5349.

[6]张慧萍.呼吸训练在尘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9):108-109.

[7]孙天宝,方璐,胡佛生,等.综合康复治疗改善尘肺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中旬刊):16-17.

[8]陈娟,何梅花.护理干预对煤工尘肺患者康复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9,25(8):811-811.

[9]王艳辉,赵艳.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73.

[10]张慧萍,王福英,房桂荣,等.呼吸训练在尘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C]//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黄山: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2011:173-177.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R322.3+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82-01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 在我院住院疗养6个月以上的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63例。男39例, 女24例;年龄最大85岁, 最小77岁, 平均 (792±46) 岁;病程7~15年;同时患有高血压病28例, 糖尿病8例, 脑血管疾病12例;体质指数 (BMI) 及血清白蛋白检测[2]63例中20例营养状况正常, 28例轻度营养不良, 12例中度营养不良, 3例重度营养不良。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3]。排除[4]重度肺动脉高压、影响运动的骨关节病、肿瘤、结核、学习认知能力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均鉴署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在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前均采用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等药物治疗和自行锻炼为主, 未接受过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运动训练。本组患者住院第2天与综合康复护理6个月后第1周, 进行6min步行试验 (6MWT) 测定与肺功能检测。

2康复护理措施

21综合康复措施(1) 呼吸功能训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深入浅出, 音量稍大, 语速稍慢, 反复示范, 直到符合要求。具体方法: ①训练患者有效的呼吸方式教??患者熟练掌握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膈肌呼吸, 每天训练2~3次, 每次重复5~8次。 ②指导有效咳嗽:患者坐或立位, 上身躯可略前倾, 缓慢深呼吸, 屏气3~5s后张口连咳3声, 咳嗽时收缩腹肌, 腹壁内缩, 或者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 帮助咳嗽。 ③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4-5]步骤如下:平静呼吸;立位吸气, 前倾呼气;单举上臂吸气, 双手压腹呼气;平举上肢吸气, 双臂下垂呼气;平伸上肢吸气, 双手压腹呼气;抱头吸气, 转体呼气;立位上肢上举吸气, 蹲位呼气, 最后由腹式缩唇呼吸到平静呼吸结束, 2次/d。在进行指导时,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本组3例85岁的患者只选其中的一些动作运用, 不用蹲位等姿势。 ④氧疗:指导患者坚持每天吸氧>16h, 氧流量1~2L/min, 以夜间睡眠时持续吸氧为主。

(2) 运动指导根据本组患者特点及肺功能代偿情况均采用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每次运动10~30min, 1次/d。活动以舒缓运动为主, 避免剧烈运动, 确保运动的安全性[5]。方法:①上肢肌肉群训练:活动前后做放松运动, 如弯腰、伸展等。② 6min步行训练, 每次10~30min, 1次/d。

(3) 营养指导主管护师针对本组患者体重测算结果, 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①在每日患者点餐时, 将三大供热营养素比例分配为碳水化合物50%左右, 脂肪占30%~35%, 蛋白质为15%。同时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饮食习惯, 指导饮食搭配, 忌生冷、过咸、油腻食物, 鼓励多吃蔬菜、水果, 蛋白质以鱼蛋奶类为主, 宜少食多餐, 避免高碳水化合物和过高热卡摄入, 以免产生过多CO[6]2。对5例喝水少的患者鼓励每天饮水1000~1500ml, 增加水果、蔬菜等纤维素, 预防便秘而引起呼吸困难。 ②本组4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 采取宣传教育、营养支持, 增加如牛奶、鸡蛋、蛋白粉、营养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食品与改善呼吸功能相结合的办法。 ③3例重度营养不良者除以上方法外, 遵医嘱增加饮食摄入量和适量静脉输注白蛋白、脂肪乳剂或氨基酸等, 使营养状况得到了尽快改善。

22观察指标及效果

(1)观察指标

①6MWT测定[7]:6min内在康复治疗师的监测下, 患者在不引起气短的情况下进行测定。标准:1级450m。 ②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仪检 (美国:森迪斯) 测患者综合康复干预前后肺功能, 测定患者肺活量 (VC) 、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 (FEV1/FVC) 、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 (MMEF) 、呼气峰值流速 (PEF) 。

(2)效果

63例老年COPD患者综合康复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全身活动能力和肺功能比干预前明显改善。

3结论

31有效的综合康复措施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有报道, 影响慢性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年龄、肺功能、全身运动能力、营养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有关。本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目的是重新建立呼吸模式, 增加膈肌活动度, 提高肺泡换气量, 减少呼吸时的能量消耗, 缓解呼吸困难, 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9]。研究[7]报道, 采用呼吸体操在COPD缓解期能够提高呼吸肌肌力, 改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 可作为COPD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 进行综合康复后, 患者FEV1、VC、FEV1/FVC (P

4讨论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3

[主题词] 矽肺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治疗;护理

矽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长年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胸痛,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丧失劳动能力[1~3]。2009年01 月~2009 年 12月来我科住院的矽肺并呼吸道感染病人 32 例,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符合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并确诊为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 32例,均为男性,年龄65~91(平均72岁), 其中Ⅰ期矽肺17例,Ⅱ期矽肺13例,Ⅲ期矽肺2例,都有直接粉层接触史, 接触时间 5~10年。

2 治疗与护理

2.1常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有效深部咳嗽,结合叩击后背、翻身等活动,使黏附于呼吸道的分泌物得以松动排出痰多者尽量将痰液咳出,尤其是清晨,不要害怕咳嗽;痰液粘稠者,适当服用祛痰药或雾化稀释痰液,可协作翻身或轻拍背部帮助排痰。叩击方法两手呈杯型,以腕力叩击,每次叩击5~10min,力量要适中,安排在餐后2h或餐前30min完成。

2.2 用药指导矽肺急性加重多与感染有关, 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占总病原体的60%~9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革兰阳性球菌约占20%。使用抗菌药物为主要措施,但疗程要短,一般3~5天。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霉素、氨基糖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缓解期无明显感染征象时不必应用抗生素,以免增加抗药性。若需要服用糖浆类药不要马上饮水,以防冲淡药液,影响疗效。

2.3氧疗指导合理用氧,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达到氧分压>60mmHg,以维持重要器官功能,保证周围组织供养。有研究表明,每天持续吸氧有可能提高存活率。指导患者正确操作方法,需要每天更换湿化瓶内液体,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吸氧,吸氧流量为1~2L/min。

2.4 呼吸功能的健康康复指导

2.4.1呼吸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正确腹式呼吸,胸廓保持不动,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吸慢且深,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同时指导患者训练时思想集中,肩背放松浅呼深吸,不可用力。指导缩唇呼吸:呼气时口唇缩起如吹口哨状,气流从齿缝或唇间呼出,目的使呼气延长,通气阻力加大气管内压,使肺泡至支气管的压力逐渐降低,有益于气体由肺泡呼出,关键在于缓慢,即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改善呼吸的深度,使二氧化碳有效排出体外,吸呼比例为1∶2~5,并逐渐养成呼吸习惯。

2.4.2 指导患者间断训练间断训练方式是适用于运动耐力严重下降的患者,一些患者因产生呼吸困难等难以完成20~30min的预定训练计划,而间歇训练可以防止呼吸困难的发生和乳酸在肌肉中聚集,因此被认为是矽肺患者提供高强度训练的一个有前途的方法。间歇训练通常运动和休息时间为1∶1,运动训练原则应遵循对个体特异性的运动强度,例如太极拳、散步、保健体操,以及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要摒住呼吸,弯腰活动时先吸气,这样既可增加通气量,又有利于恢复。

2.5心理康复有研究表明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因病程长,呼吸道症状反复出现,导致精神、体力均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训练患者放松是康复内容之一。同时生活上对患者给予更多关心,使他们主动接受治疗,可以增强患者信心,健康教育,包括脱离粉尘工作、限制饮酒、加强营养、心理指导、药物知识宣教等。

3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短期抗感染治疗,长期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等治疗与护理,全部观察患者反应痰易咳出,活动量有所增加,呼吸道感染率有所降低。

4 讨论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对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复早期介入,针对呼吸训练,将其运用于职业病防治领域,使患者正确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延缓了矽肺患者疾病的发展。我们对32例患者进行短期抗感染治疗治疗,长期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住院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欣.矽肺合并肺内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 (2):51-52.

[2] 高琼.矽肺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 (02):134.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4

目的 通过对人体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重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协助指导教会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静力性收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膝关节屈曲锻炼,扶双拐下地步行以及上下楼梯等,防止术后膝关节孪缩,改善关节功能。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术后当日即开始实行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并给予康复指导。结果 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HSS平分标准均为优良。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很有必要。

【关键词】 膝关节 置换术 护理/康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手术后康复训练日益受到重视,而手术后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现将我们对TKR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总结如下。

1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是能否达到目标重要的一环,让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1)加强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每次静力收缩10s,休息10s,每10次1组,每天完成5~10组,同时进行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踝关节屈伸肌的主动收缩等。(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患肢直腿抬高练习。(3)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可预防坠积性肺炎。(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拐行走做准备,术后3天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全身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

2 术后康复训练

2.1 手术当天 术后为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具体方法如下:手术当天患者摆放于伸直位,麻醉清醒后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2.2 术后第1天 患肢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患者坐于床上,做患肢的直腿抬高练习,并且患肢抬高时,尽量维持数秒,做患肢踝关节运动即踝泵运动和环绕运动,每次重复10~20次,每天3~4次[1]。

2.3 术后第2~7天 拔除切口引流管后,除继续以上活动外,教会患者主动做膝关节伸屈锻炼,活动范围0°~45°,以后每天伸屈幅度增加10°~15°,每日2次,每次2h,并配合人工被动锻炼或CPM机锻炼,即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如患者疼痛明显,可口服噻来西布胶囊在维持镇痛下进行,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为20°,在1~2min内完成1次屈伸活动,每次1h,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天酌情增加5°~10°,在一周内使膝关节屈伸角度达到或接近90°。

2.4 术后第8~14天 重点是加强患肢在不负重状态下进行主动运动,同时进一步增加患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方法:用被动手法与主动活动相结合方法,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使患关节在无痛范围内有节律往返屈伸于膝关节和相邻关节之间,继续使用CPM训练,但关节的活动度增加大至90°~100°,继续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及股四头肌和绳肌练习,进而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患肢尽量不负重,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以后重心逐渐向患侧过度,避免患肢过度受力。

2.5 术后第15~20天 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并加强患肢平衡运动的训练[2],让患者上下楼梯,训练时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减少拐杖的依赖,此期应加强膝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增强训练,采用等张,等长和等,距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动作,增强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3 出院指导

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伸小腿或坐在床边,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次进行,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中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卧床休息时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及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3]。

4 结果

本组8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经术后精心护理,耐心康复指导,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痊愈出院,除1例有轻度疼痛外,其余均疼痛消失,稳定性良好,活动度达0°~120°,日常生活自理,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均为优良,TKR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不能早期配合康复训练,就会影响关节动态平衡,加重肌肉萎缩,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双侧TKR患者术后无正常肢体功能代偿,肌力训练应是贯穿康复训练始终,康复训练应由小到大,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训练原则。

参考文献

[1] 贾 勤,朱红英.4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1.

[2] 陈维珍,杨桂莲.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708.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肺内感染;吞咽障碍;护理干预

吞咽障碍所致误吸可引发肺内感染,称之为吸入性肺炎,部分原发肺内感染者也可合并吞咽障碍,给肺炎的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风险,针对已发生肺内感染伴有吞咽障碍患者系统干预非常必要,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也不应废弛。本次研究中,我院通过循证分析,制定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路径,并应用伴有吞咽障碍并发肺内感染患者临床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2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脑卒中62例,脑外伤28例;合并有认知障碍3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初期接受胃管或鼻饲;②伴有不同程度发热等临床表现,经X线胸片检查确认发生肺内感染征象;③可给予保守治疗,未合并其它肺部器质性疾病;④生命体征平稳,意识较清楚,脑部疾病得到控制,转入普通病房监护;⑤不影响康复训练。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认知障碍等级、肺炎征象、家属陪护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肺炎的对症治疗,呼吸道护理,进食指导,误吸预防,护理等,未制定系统性干预方案。

1.2.2干预组 在应用抗炎治疗肺内感染基础上,进行循证分析,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日常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经过训练、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属,明确权责,患者家属配合完成基本的生活护理、康复训练、临床监护。医师应用吞咽功能评定表(SSA)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等级,分析误吸风险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康复方案。对家属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交代配合医嘱的重要性。②环境干预:?维持病房整洁的环境,若天气较暖,日间定时开窗通风,排除浊气,调节冷暖空调,控制病房温度、湿度,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限制人员进出,避免喧哗;?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发呼吸道症状,切忌过热,避免肺热。③心理护理:吞咽障碍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活动受限、突如其来的疾病、插管刺激、乏味且带有刺激性的吞咽功能训练都可能使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应激[1],护士应做好心理抚慰工作,尽量协助家属引导患者配合,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④误吸预防:?据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表现特点,制定吞咽预防方案,记录患者口腔状态,如是否伴有痰多、反复咳嗽症状,定时进行口腔护理,及时吸痰;?做好管道护理,特别注重插管初期凌晨期间监护,掌握指证及时撤管,针对长期鼻饲者应进行24h监护,观察口腔状况,是否有胃液流出,严格控制鼻饲频次与量,总结规律,减轻胃管对患者的刺激;?协助患者取正确的,注重夜间护理,必要时采取制动措施,进食时选择正确的姿势,一般抬高躯干,或取侧卧位;⑤饮食护理,应据患者耐受与需要控制进食的量、性质、频次,一般来说患者肺内感染缓解后拔除胃管可进常食,食物应柔软,性状均一,不易松散、变形,必要时采用黏固剂,避免食物通过食道黏附于食道上,切忌过于滑溜的食物,以避免窒息;喂食时应控制一口喂食量,一般为1~4ml,逐步增加,尽量将食物放置于舌根以促吞咽反射恢复,进食完毕后检查口腔是否有食物残渣留存,及时清理。⑤误吸的及时发现、鉴别、处理:患者受疾病影响,主诉能力不强,医护人员及家属应注意鉴别,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呛咳、喘鸣等症状,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若见痛苦面容、呼吸急促症状及时处理;护士及患者应全面掌握误吸等不良事件应对方法,于床边配备吸引器,以便及时抢救。⑥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恢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开展院内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早期康复,提升患者及其家属院外护理能力,改善预后,注重预防性训练。

1.3疗效判定 ①肺炎临床疗效,以10d为限:?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消失,X线胸片提示炎性病灶吸收,显效;?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显著改善或消失,X线胸片提示炎性病灶大部消失,有效;?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未见显著改善或加重,X线胸片提示炎性病灶无显著变化或加重,无效[2]。②吞咽功能评分:包括临床检查、饮水吞咽检查等,最低18分、最高46分,分值越高,吞咽功能越差[2]。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肺炎疗效评价 干预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第2w、出院时干预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吞咽障碍(Dysphagia,swallowing discorders)是临床常见功能障碍,多见于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胸外科术后,约47%脑卒中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恢复不易,早期训练非常必要[3]。肺内感染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若合并吞咽障碍,系统性干预非常必要。

本次研究中应用系统性干预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组肺炎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应从环境、饮食等各个发面出发,注重细节,注重医护患相互之间的配合,规避风险因素,减轻呼吸道症状,缓解咳嗽、咳喘,以促进肺炎康复。在治疗肺炎期间,康复训练也不应废弛,有助于早期康复,避免延误康复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林嘉旋,勒凤霞,潘伟平.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肺内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9,23(6):525-526.

[2]吴锡芬,刘发秀,陆文妍,等.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8):483-484.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脑卒中 肢体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63-02

脑卒中即是西医中的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等严重脑血管病变,是当前世界上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由于现代医学水平迅速提高,该患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而致残率明显增高,偏瘫后遗症最多。因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肌肉萎缩、肌力下低、关节强直、静脉炎等伴发症,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康复,我科自2008年以来对脑卒中患者配以整套的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指导及护理方案。取得很好疗效。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康复科治疗脑卒中患者62例,经头部CT检查均为脑卒中患者,且均伴有肢体运动能障碍,我们这些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4例,对照组34例,男40例,女24例。并按轻中重型无明显差异对组对比。

1.2 方法

1.2.1 两组均采用我科常规治疗,整套功能训练方法及护理。对照组未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接受我科康复部练套餐,第一段即卧床期,具体治疗内容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关节活训练、健侧肢体肌力维持强化训练,偏瘫肢体随意运动及特殊功能练习,翻身及坐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此阶段争取患者独立完成。第二阶段为站立及行走训练及上肢功能训练,针对患者足内翻畸形,尖足步态时关节强直,腕关节挛缩,应早期使用下肢矫型器协助步行及上肢功能训练。第三阶段功能训练为主,康复组3-4周,护理人员协功能训练,并采用我套餐,推拿、针灸、理疗等肢体功能训练,每重复训练1-2次。

1.3 康复护理

1.3.1 急性期的复康护理 以治疗为主,护理主要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1.3.1.1 预防褥疮 每两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一次,每月用温水擦洗皮肤两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床铺保持清洁干净无渣屑,骨突部垫棉垫,防止受压。

1.3.1.2 防止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方法:注意保暖,病房保持一定的温度,辅助排痰,每2小时翻身扣背1次,扣背时用空心拳由肺部向上,由外至内做扣击动作。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给予雾化吸入。

1.3.1.3 床上翻身训练 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患侧上肢要垫枕,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放一个平软枕,腿微曲,防止小腿内收。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屈膝、踝中立位,经常变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1.3.2 恢复期的护理 此期主要是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1.3.2.1 运用我科肢体功能康复套餐,保持肢体功能训练,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每日2次,患肢电针穴位针灸每日1次。

1.3.2.2 肢体运动 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腕、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及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撑。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主动运动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开始床上主动运动在护士或康复医师指导下,床上握手,五指分开,伸直时关节,手上举可保持10分钟,臀部抬离床面往上移,做床上移动。

1.3.2.3 日常生活训练 包括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练习洗脸、刷牙、穿脱衣服,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给予合理饮食,宜进低热量,低蛋白、低脂防、清淡食物,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1.3.2.4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对生活前途失去信心,做好心理护理,开导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懂得做康复锻炼的重要意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十分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 项指标有改善,与康复组出院时指标相比,改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早期康复套餐训练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积分

3 结论 脑卒中的病人致偏瘫后遗症最为多见,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所致,因此,我科及时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即康复套餐,并加以实施,有效地防止肢体功能障碍,此项计划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重要环节,越早越好。在全部治疗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肢体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王喜会.张京.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中华康复医学杂志. 1998.13(1)28-29.

[2]邢有红主编.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6.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03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临床特征是不可逆性的呼吸道阻塞和肺气肿,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出现,对患者肺功能、肺康复造成严重影响[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患者在>40岁的中国人口所占比例为8.2%,患病率高,反复迁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3-4]。COPD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除了药物治疗外,有效的康复性训练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预后肺功能恢复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COPD康复性训练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对我院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康复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每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0~84岁,平均(69.1±7.4)岁;临床分期:急性期31例,稳定期19例。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62~85岁,平均(68.8±6.7)岁;临床分期:急性期32例,稳定期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除标准: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周内有急性发作病史且应用抗生素药物患者;1个月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组 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5~2.0 L/min。

1.2.2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者保持背部靠墙,双脚分开,和肩部同宽,逐步向前伸,和身体重心形成一定的距离,距离40~50 cm,身体同时呈现下蹲的姿势,促使小腿长轴和地面保持垂直。大腿和小腿间的夹角>90°,不能下蹲太深,避免增加髌骨关节压力,但是也不能下蹲过浅以免起不到锻炼大腿肌肉的效果。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一次结束,休息1~2 min,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6 min步行试验情况 血气分析结果主要是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6 min步行试验是选择平坦的地面画一条长度为30 m的直线,两端各放置一个座椅,受试者尽快沿着直线行走,直到6 min停止,对行走距离进行测定[6]。

1.3.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7-8],主要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COPD属于一种可防可治的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形成因素比较复杂,主要与吸入有害气体和w粒有关,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9-10]。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患者可能出现全身脏器受累,主要包括运动受限、呼吸肌和四肢肌肉运动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及营养不良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COPD的自然病程中,骨骼肌消耗、功能失调和心肺功能下降,是患者活动能力和运动耐力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重症的COPD患者,运动能力降低明显高于FEV1降低[11-12]。有效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相关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水平和无氧代谢水平,增加训练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肺协调功能,提高COPD患者最大摄氧量,进而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水平。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中明确将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作为治疗COPD患者的主要目标。肺康复已经被证实可以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其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健康教育、心理和行楦稍ぜ捌湫Ч评价,其中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核心,主要包括上、下肢运动训练。有研究表明,肺康复适用患者主要有应用支气管舒张剂,但是仍然有气促等临床症状和运动能力降低,尤其是对于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效果更加明显[13-14]。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肺康复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归根到底是静蹲练习,静蹲练习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不仅可以演变为容易操作的绷腿练习,也可以在坐、立、躺时进行主动收缩股四头肌练习[1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治疗前,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治疗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下肢运动训练锻炼方法简单易行,无创无痛,成本低下,容易被患者接受,可在家庭及社区广泛开展,COPD患者经过9周的康复训练,呼吸肌和下肢肌肉力量有所增加,二氧化碳潴留状态改善,氧分压提高,肺功能改善,因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肺部通气功能,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机体代谢水平,减少酸中毒的发生,巩固了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肺康复中应用后,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玉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功能锻炼[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6):566-568.

[2]陈卓莲.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75-76.

[3]朱正刚,陈燕,石溪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传统健身功法呼吸功能锻炼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36(14):3556-3558.

[4]潘瑞丽,郭爱敏,赵艳伟,等.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3,30(3):38-43.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6]Iriberri M,Galdiz J,Gorostiza A,et parison of the distances covered during 3 and 6 min walking test[J].Respir Med,2002,96(10):812-816.

[7]Kimman ML,Bloebaum MM,Dirksen CD,et al.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e-led telephone follow-up after curative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BMC Cancer,2010,10:174.

[8]石小燕.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2):129-130.

[9]Hersman DL,Shao T,Kushi LH,et al.Early discontinuation and non-adherence to 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1,126(2):529-537.

[10]周玉兰,刘翱,刘枢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 11(10):848-849.

[11]邵燕儿,周磊.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康复,2015, 30(5):370-371.

[12]余雪梅,王英,何俐.肺功能训练和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3,13(5):17-20.

[13]任凯,章荣.肺功能训练合并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4,35(1):78-81.

[14]朱正刚,陈燕,陈偶英,等.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情况的访谈报告[J].护理管理杂志,2014, 14(3):203.

[15]黄孝玲,梁伍今,刘兴山,等.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4,15(5):335-340.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篇8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处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后康复指导与心理干预。

结果: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P

结论:针对性的术后康复与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术后康复 心理干预 老年 肺癌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41-02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加上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的减退,如果缺乏正确的术后康复指导,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进而引发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危机,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1]。对此,笔者对40例老年肺癌患者展开了康复与心理指导方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放化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年龄65~81岁,平均(69.7±13.4)岁。观察组患者20例,年龄66~79岁,平均(70.5±1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分期、合并症、身体一般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后康复指导与心理干预。

1.2.1 术后康复指导。(1)饮食指导。营养支持是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主要环节之一,此时需要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饮食指导。我们确立的肺癌术后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简单到丰富。嘱患者三餐定时定量,以餐后不感到腹胀为度,忌饮食过量,忌食用不卫生、不新鲜或生、冷、粗糙的食物。

(2)功能锻炼。教会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法。同时结合我国古代养生保健操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这些保健操上肢动作大开大合,和缓有适中,可以带动胸背的呼吸肌运动,有助于缓解呼吸肌的疲劳,下肢弓步、丁步的不断变化,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及下肢的灵活性[2]。

1.2.2 术后心理干预。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困扰,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医务人员应以语言及良好的肢体行为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到互相了解,进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然后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疾病宣教,告知患者肺癌的发病原因、治疗原则、康复注意事项,以及心理因素和情绪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3]。特别要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方式认识上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与患者一起认真分析,帮助患者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研究工具。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方面的评估。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运用上述措施对观察组患者经过1周的干预后,HAMD因子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P

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癌属于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突发的急重症缺乏心理准备,同时出于对手术的恐惧,使很多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严重的恐惧感和威胁感,进而引发心理状态的波动,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加上恶性肿瘤较高的治疗费用,对老年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术后康复。同时,由于高龄肺癌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身体一般情况较差,如果忽视术后的康复训练,很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4]。

对此,我们首先向着眼点放在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上,并且改变以往只提供原则性的康复建议的做法,把具体的康复措施进行细化。如在饮食的指导方面,我们把饮食指导具体到对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少渣易消化食物的界定,具体食用量、进餐时间、进餐次数进行具体、全面、操作性强的指导和反馈。使每个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饮食治疗对术后康复的意义,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合并症情况、饮食习惯、经济条件等给予个体化的意见。

我们为患者安排的主动康复主要着眼于呼吸功能的锻炼。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呼吸操练习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活动能力,使其与日常生活的需求相适应,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措施,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在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方面,我们的经验是不仅着眼于与患者的沟通,更应注重与家属的交流。尤其配偶和子女的态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患者的主要顾虑所在,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对减轻患者思想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展开建设性沟通,就患者和家属对术后生活的疑虑给予解答,提出解决方案,解除对患者手术后生理和心理影响的顾虑。

总体而言,本次研究显示针对性的术后康复与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在各级医院进行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春辉,车国卫.肺康复在肺癌围手术期应用现状与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86-689

[2] 全凤琼,李辉.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0第26期3352-3352

[3] 叶秋云,杨素华,梁穗群.康复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结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1):4198-4200

[4] 冯爱爱,耿红转,李剑慧.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4):69-70

上一篇:河流治理建议范文 下一篇:减少食物浪费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