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3:00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1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补片;全盆重建术【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71-01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 prolapse POP)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盆腔支持结构薄弱而造成盆腔脏器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盆腔脏器脱垂已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群生活质量。目前,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已有了突破性进展。全盆底重建术是基于盆底解剖的整体理论,应用人工合成补片,兼顾前,中,后盆腔及“三水平”解剖缺陷的修复及盆腔结构的重建手术,因其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而受到好评。我科室于2008年至2010年8月采用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12例,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入院确诊为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共12例。患者为年龄38~80岁女性,伴内科合并症9例,病程6月~21年,其中POP-Q法分期Ⅲ期11例,Ⅳ期1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3例。

1.2方法

1.2.1材料: 采用聚丙烯人工合成网片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美国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包括固定制式是前后两片聚丙烯补片植入物、穿刺器、穿刺套管及套管芯。

1.2.2术前准备:高龄阴道黏膜萎缩患者术前一周起阴道涂抹雌激素软膏,所有患者术前三天起碘伏阴道冲洗一日一次。

1.2.3 麻醉及手术:均采用腰麻,患者术中取膀胱截石位。

1.2.4手术方法:前盆腔重建:生理盐水注入阴道膀胱间隙并充分分离,向深部分离达坐骨棘水平,上推膀胱。穿刺点定位:第一穿刺点位于双侧尿道口水平线与耻骨下支的外侧0.5cm交界处;第二穿刺点位于第一穿刺点外1cm下2cm处。前部穿刺路径自第一穿刺点至耻骨联合后方1cm绕过白线前部穿出,前路后部穿刺路径自第二穿刺点至坐骨棘前1cm外绕过白线后路穿出,使补片放置于膀胱阴道间隙。固定及调整补片,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前壁切口。后片的放置:分离阴道直肠间隙,向盆腔深部分离达双侧坐骨棘水平,并可清楚触及双侧的骶棘韧带。穿刺点定位:水平口外3cm后3cm交点处为后穿刺点,经肛提肌板,在坐骨棘上约1cm,距坐骨棘内2-2.5cm处自后而前地穿过同侧骶棘韧带[1]。使补片放置于阴道直肠间隙,调整并固定补片,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后壁。调整补片松紧度,紧贴皮肤剪除多余网带,阴道填塞碘伏纱条。

1.2.5 其他联合手术: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行TVT-O术3例,同时行会阴体修补术5例。

1.2.6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4小时后取出阴道填塞碘伏纱条,48小时撤尿管,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出院前测定残余尿量,小于100毫升认为正常。出院后1,3,6,12月嘱患者复查,3月内避免拎提重物、长时间蹲踞等增加腹压的活动。

2结果

12例手术完成率100%,未出现脏器损伤及切口感染。平均手术时间(102±46)分钟,术中出血(134±62)毫升。术后尿管留置时间(6.0±3.5)日,术后住院时间(12±4)日。行全盆修复术者8例,行前盆修复术者2例,行后盆修复术者1例,其中行全盆修复术同时实施TVT-O术者1例。3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尿不净感,围手术期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滁留,重新留置尿管一周,同时给予中医穴位针灸,促进膀胱功能恢复,1月后复查症状缓解。1例出现后壁补片外露,经前后2次阴道修剪外露补片后痊愈。1例患者主诉臀部后穿刺点坐位时疼痛,3月后复查缓解。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

3讨论

3.1prolift盆底修复网片治疗的理论基础:人口老龄化使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传统的治疗方案多为切除脱垂器官,同时应用自身组织加固的办法进行修补,但因其高复发率及需切除子宫的术式而难以被患者所接受。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的深入,手术方式,修补材料不断被改进。盆底整体理论提出,支持盆腔器官的韧带、肌肉、筋膜是一个力学的整体系统,这就解释了为何传统的切除加固的修补方案会有高达30%的复发率。而Prolift全盆悬吊术从三个腔室及层面修补缺陷,重建盆底结构,借助网片恢复盆底的正常解剖,从而恢复或改善盆底功能。

3.2prolift盆底修复手术优点:该术式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子宫阴道的完整性,同时恢复阴道的深度和宽度,体现了对组织的维护和对盆底支持力的修复,从而恢复解剖结构及阴道、降低复发率。

3prolift盆底修复手术并发症分析

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补片外露,经修剪后痊愈。补片的侵蚀与排异是合成补片修复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继发于局部组织的感染、组织的血管形成和整合欠佳等情况。此外,老年妇女阴道萎缩也是补片排出的原因之一,可于术前术后局部涂抹雌激素软膏,或口服小剂量雌激素以增加黏膜血供与厚度。补片侵蚀在随访短期过程中未发现,尚需进一步长期随访。3例患者主诉排尿困难,尿不净感,1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滁留,给予留置尿管一周,同时中医穴位针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1月后复查症状缓解。以上考虑与患者年龄较大,膀胱平滑肌相对无力、术后水肿疼痛导致排尿困难有关。1例患者主诉局部疼痛,可能与补片局部张力过大有关,尤其对于年长女性,补片松弛度的掌控尺度可适度放宽。

prolift盆底修复手术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为血管、神经和膀胱的损伤,在前片的穿刺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分离膀胱,使其远离闭孔;其次,穿刺路线既要远离闭孔外侧缘,以免损伤闭孔神经、闭孔动静脉,又要避免紧贴闭孔内侧缘,以免损伤闭孔动静脉分支[2]。本研究中无一例发生术中副损伤就是由于充分借鉴了这一点。

总之,prolift盆底修复手术能够在保留子宫基础上恢复盆底解剖结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

[1]Berrocal JCH, Cosson M, Debodinance P, et al. Conceptu-al advances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genital prolapse. The TVM technique emergence. 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 2004, 33: 577-587.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2

[关键词] 骨盆骨折;高龄;压疮;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36-02

骨盆骨折是老年骨折患者中最严重的创伤之一,多数患者由于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造成,常常并发泌尿系统损伤及腹腔脏器损伤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骨盆骨折后,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如果不加强预防压疮护理,就可能会产生压疮[1],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因此,对于骨盆骨折患者,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和降低压疮的发生。本研究对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高龄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65岁以上骨盆骨折住院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分布:65~70岁者25例,71~75岁者14例,76~80岁者6例,81岁以上者3例;病因:交通伤29例,高空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4例,其他伤2例;合并症:合并休克3例,腹膜后血肿2例,尿道损伤5例。所有患者用重建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住院天数最长59 d,最短21 d,平均28.6 d。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救护理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盆骨折常并发多部位损伤,易出现失血性休克[3]。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保证重要器官正常血液供应。及时按医嘱止血、止痛,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4]。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意识、瞳孔、皮肤色泽、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进行动态监测,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和液体出入量。禁止搬动身体,以避免或减少损伤和出血。

1.2.2 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医护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以较大的耐心,尽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老年患者来说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5]。运用安慰、鼓励、礼貌和保护性语言,可以缓解老年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其焦虑和悲观失望的心理。当患者因疼痛、恐惧而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失态时,护士要容忍并耐心安抚患者、体谅患者,使其有亲人的感觉。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老人讲话需耐心倾听,细心解答,不能流露出烦躁表情,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1.2.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1.2.3.1压疮的预防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随时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由于突然骨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表现为焦虑情绪,精神萎靡,沉默不语,加之惧怕翻身会造成骨折处错位及疼痛,而采取一种方式卧位。由于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下毛细血管血流量减低[6-7],表皮细胞再生缓慢,使皮肤弹性差,容易受物理、化学等因素造成损伤,这些因素使老年人易患压疮。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并热情地安慰患者,告诉患者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自己增加痛苦,使病情加重,延长病程,增加家里经济负担,严重时还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等,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发生压疮的严重性及危害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8]。同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压疮发生的各种原因,压疮的风险及应采取的预防方法,使其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压疮的发生。对于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要及时应用气垫床,气圈不可充气太满,以充一半为宜,气圈上垫软布。由于骨盆骨折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使得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因此,应加强局部护理和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9]。避免局部受压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1.2.3.2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早期应给予高维生素、低脂、清淡及易消化食物;后期给予高糖、高蛋白饮食。对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来满足人体功能的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是修复损伤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身体抵抗力的提高,同时,能量的补充和骨折的修复,还能降低压疮的发生[10]。

1.2.3.3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换床单时动作要轻,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透气性好,严禁用拖、拉、推等动作。移动患者时要将其抬起,使患者保持舒适。放便盆时,要托起臀部,便盆上最好垫以软布,以免擦伤皮肤。翻身前后要对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进行认真检查,主动翻身,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受压,翻身时间视病情及皮肤情况而定,一般2 h 翻身1次,必要时1 h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对特别消瘦的患者,更要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11],若皮肤发红,需高度重视。

1.2.4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护理

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及下腹部情况,如出现肿胀、压痛、排尿困难时,应迅速导尿,留置导尿管,有利于修复尿道和受伤部位消肿。观察尿量和尿色,对尿道断裂者行尿道修补术;对膀胱造瘘术者应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并保持会清洁,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12];对于腹膜后血肿患者,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症状,观察腹部是否有腹胀、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给予及时处理。

1.2.5 牵引外固定的护理

对于骨盆托带悬吊牵引的患者,吊带要保持平衡,并使其保持离床面约5 cm,同时要保证吊带宽度适宜、长度适中。使用便器时,不要解开吊带,可将便器放于托带与臀部中间,如受大小便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1.2.6 做好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更快、更直接地得到心理支持,还能提高患者对护士形象的认同和尊重,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13]。骨盆骨折患者往往因疼痛而导致生活难以自理,对预后存在忧虑心理,担心以后的生活,产生心理情绪反应。因此,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用温和的语言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讲解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信心,一起共渡难关。根据病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2 结果

在护理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48例高龄骨盆骨折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压疮。本组患者合并休克3例,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的护理,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

3 讨论

本研究提示,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尊重,情绪稳定,减少了孤独感,也使老年患者尽快地调整好了心态,增强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自觉、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勤指导、勤翻身、勤检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等综合护理措施,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93-794.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8.

[3] 徐群,谢新芳,张川英,等.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24-225.

[4] 徐元敏.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5):131-132.

[5] 陈淑芹,臧萍,刘宏,等.对压疮高危患者行分级分期护理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山东医药,2006,22(6):32-33.

[6] 李爱夏,李爱英,项娟萍.循证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03-704.

[7] 申罗英,叶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82-1783.

[8] 何斐英,陆关珍,韦小花.水垫减压和吹风驱潮在骨盆骨折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49-50.

[9] 张灿芬,傅明丽,余王芬.骨盆护理吊架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6-27.

[10] 鲁劲松,邴淑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的急救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89-190.

[11] 马开兰.“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11-313.

[12] 杨晓萍,郑光锋.23例骨盆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早期手术前的急救护理处置及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l6(6):475-476.

[13] 陆文芳.循证护理在老年科预防褥疮中的初步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2):125-126.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3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050-02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in 22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CHEN Zhong-hua

(Yishui Central Hospital, Linyi 2764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of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2 pelvic fractur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fixa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 respectively.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29 months(13 months on average) and all cases were cured,18 cases function were valued excellent. Conclusion:The earlier treatment of internal fixation should be made as soon as the hemodynamics is stable.It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conservative treatment.Whe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elvic ring were both disruption.It should put strong emphasis onthe posterior disruption accurate replacement.

[Key words]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Interfixation treatment

骨盆骨折一般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不稳定骨盆骨折常为高能损伤所致,骨折往往复杂而严重,以往采用骨牵引或骨盆兜牵引治疗,致残率很高。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外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我院自2000年3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8~52岁,平均35.35岁。其中,交通伤11例,坠落伤7例,压砸伤2例,其他1例。合并伤包括:休克8例,神经损伤3例,颅脑损伤2例,腹腔脏器损伤3例,多发性骨折4例。根据Tile[1]分型标准,其中B1 11例,B2 4例,C1 5例,C2 2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对于休克患者首先抗休克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手术。对于C型损伤,有垂直方向移位,常规行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7~1/8,前3 d牵引重量要充足,负重床边摄片,观察骨折脱位复位情况,酌情调节维持重量,一般在伤后7~10 d施行手术。

1.2.2手术方法依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决定前路或者后路手术途径。一般B1、B2型采用前路途径,C1、C2型采用前路+后路途径。前路手术方法:单纯耻骨联合分离采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用单钢板或双钢板固定耻骨联合;若合并耻骨支及髋臼骨折或两侧耻骨支及髂骨翼骨折,采用双侧连为一体的髂腹股沟入路(即Pelournel入路),用长的重建钢板固定配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用1~2根负压引流。后路骶髂关节复合损伤在前路术后同期或延期经皮空心钉在C臂X线机或CT引导下复位后,先用导针固定,位置适当后旋入空心螺钉,如为双枚螺钉分别植入S1、S2椎体,如为单枚螺钉,则植入S1椎体。术中应注意不要伤及骶神经根,有条件时术中最好行体表诱发电位或者行肌电图监测。后路手术方法:平俯卧位,切口自髂后上棘远端外侧2横指处,直向近端,剥离臀大肌在后方髂嵴上的止点,拉开臀中肌,显露骶骨及骶髂关节,复位后用拉力螺钉固定。或采用骶骨后正中纵行切口,在筋膜上向两侧做锐性分离,剥离髂后上棘及周围骨膜,充分显露髂后上棘,将2块合适长度、两端各有2孔贴在髂后上棘上的直形重建钢板并排扣在左右髂后上棘上,钢板的两端分别用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负重时间:B型在术后6周,C型在术后12周。

1.3疗效评价

根据Matta评定标准[2],对术后骨盆X片测量。根据测量术后骨折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分为:优(<4 mm)、良(4~10 mm)、可(10~20 mm)、差(>20 mm)。

2结果

手术时间为2~5 h,平均2.68 h。术中及术后输血0~1 600 ml,平均60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本组2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9个月,平均13.2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无骨盆环明显畸形,无骶髂关节部疼痛,仅1例残留足部麻木。根据标准,本组优1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90.9%。

3讨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常是车祸、高处坠落、塌方等高能量损伤所致。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手法复位、牵引及骨盆兜托等方法,往往复位不满意,疗效差,且后遗症多。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手术干预,则可收到满意疗效[3,4]。

3.1明确诊断以及复合伤的处理

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常规检查,排除其他部位创伤出血,即能对典型的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作出诊断。对严重创伤引起的全身和局部反应的复杂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对创伤早期和中期、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严密的动态观察[5],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中期并发症的发生。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有血管、神经、内脏损伤,因此,在受伤当时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和并发症,如颅脑外伤、肝脾破裂等。

3.2补足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

有报道称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死亡病例中57%死于不可控制的出血[6]。骨盆骨折后局部组织,尤其是髂部骨质出血形式常为渗血,不易察觉,进展较快。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血压纠正困难,若等到血压出现明显下降时再进行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常为时已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骨盆骨折患者,在没有危及生命的合并症时,首先应该考虑补足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积极备血,多在800~2 000 ml,必要时2 000 ml以上。如有条件者可备自体血400~800 ml,术前进行自体血回输,如为陈旧性损伤必要时可在术前进行自体血储备400~600 ml。术前还应注意复查凝血因子五项,因伤后大出血时纤维蛋白原大部分被消耗殆尽,且又大量输内含有抗凝药物的库存血,从而导致术中大出血,术前可输入血小板等成分血[7]。本组发生失血性休克8例,占36.3%,经积极正确的抗休克治疗,无一例死亡。

3.3骨盆骨折内固定指征

现已有学者总结了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指征:①单纯的后部韧带损伤;②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型骨折;③骨盆环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移位;④耻骨联合分离大于2.5 cm;⑤骨盆环骨折合并下肢短缩大于1.5 cm;⑥骨盆严重内旋畸形导致下肢外旋功能丧失;⑦骨盆严重外旋畸形导致下肢内旋功能丧失;⑧没有会阴污染的开放骨盆环后部伤。

3.4内固定时间

多数学者主张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及并发症,待伤后5~7 d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再行内固定术。赵德伟等[8]认为,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内固定手术并发症较高,主要为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待5~7 d病情稳定后再行内固定手术。但2周后手术难度往往增大。笔者认为,待血液动力学及生命体征稳定后施行手术,一般选在伤后7~10 d,在此时,骨折容易复位,而且局部创伤反应明显减轻,盆腔内血肿已近吸收,术中出血少,手术安全性高。本组有2例内固定时间分别为伤后18 d与21 d,均为C型,但术前通过牵引术均已纠正骨盆垂直向上移位。如C型骨盆骨折患者因合并症等不能及时手术治疗时,应积极施行牵引,调整牵引重量,力争术前纠正骨盆垂直上移畸形,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做准备,以免增加术中复位的难度,造成复位固定不理想,导致疗效降低。

3.5手术入路的选择

应建立在对骨折立体结构完整把握的基础上。对前环耻骨联合分离或接近耻骨联合耻骨支骨折,采用损伤部位为中心沿耻骨联合及耻骨弓横弧形切口。男性需注意保护精索,女性需注意保护子宫圆韧带,根据骨折程度选择适当长度重建钢板。对于前环耻骨支骨折部位接近髋臼者,采用髂腹股沟腹膜外入路,近端要越过髋臼固定于髋臼顶上髂骨,显露骨折部位,对于后环损伤,可采用经髂嵴弧形腹膜外入路,显露骶髂关节,放置钢板的最内侧端不超过L5神经根外缘以免损伤神经,即一般放置在骶翼的中部,距骶髂关节

3.6术中注意点及误区

3.6.1骨盆是有多维立体骨构成的,应重视旋转移位的纠正。在固定耻骨联合分离,又需固定髂骨翼骨折时,应先做髂骨的整复固定,其次耻骨联合。反之,则会妨碍髂骨的旋转整复。如果同时暴露,协同整复,将更理想。

3.6.2耻骨联合分离伴有耻骨支骨折时,需用钢板一同固定上支,以增加前环的整体稳定。但耻骨结节向外侧存在45°~60°的斜坡,钢板难以安置,可用咬骨钳修整凸起的骨骼,使其平担,再调整钢板弧度,即能达到安置满意。在放置近髋臼的螺钉时宁短勿长,钉头应向盆腔倾斜,以免穿通臼内。

3.6.3骶髂关节脱位固定时,笔者按Simpson[10]等推荐的方法,即2块、2孔重建钢板前路固定。发生1例再移位,从几何学上分析,2块平行放置的钢板四个螺钉点组成正方形,在力的作用下可以棱形变而移位。以后笔者改良这一方法采用“T”字形钢板,这样避免了几何变的缺陷。应用骶骨棒时加用双螺帽,可以防止松脱。

3.6.4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贾维东[11]认为最佳适应证是骶髂关节脱位伴韧带损伤,或同时有骶骨骨折的患者。其最大的缺点是马尾神经及骶神经的损伤。所以最好在局麻下进行,能及时发现神经损伤。另外,在良好的透视条件下L1的上面皮质在侧位像上形成一条致密形的弧线,其上是L5神经,螺钉应在致密线路下,不会伤及此神经。总之,只要掌握骨盆复杂的立体结构,微创操作,避免重要组织损伤。内固定不失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Tile M.Pelvic ring fractures:should they be fixed[J].J Bone Joint Surg(Br),1988,70:1-12.

[2]Matta J,Tornetta P.Internal fixation of unstable pelvicring injuries[J].Clin.Drthop, 1996, 329(5): 129-140.

[3]裴国献.骨盆骨折的诊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1,3(2): 81-84.

[4]Kabak S,Halici M,Tuncel M,et al.Functional out com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completely unstable pelvicring fractures (typeC):a report of 40 cases[J]. J Orthop Trauma,2003,7(8):555-562.

[5]张善地.骨盆骨折合并腹部损伤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02,4(2):139-140.

[6]Garbuglia A,Bossi E,Ronzani C,et al.Sever pelvic injuries: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of skeletal fixation[J].ChirItal,1998,50(5-6):61-71.

[7]郭志民,丁真奇,郭林新,等.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27-28.

[8]赵德伟,郭哲.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 15(3):167-168.

[9]董录平,杨正国,于永生,等.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及并发症的诊治[J].临床骨科杂志,2005,8(3):231-233.

[10]SimpsonL A,Waddell JP,Leighton RK,et al.Anteri or approach and staleilization of the disrupted sacroiliacjoint[J].Trauma,1987,27:1332.

[11]贾维东.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6):321-325.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4

1.1BMSCs概念及其特点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广泛分布于骨髓、脐血、外周血、胎盘、胎肝、胎肾、胎肺、软骨膜、骨膜、脂肪及肌肉等组织中。BMSCs具有长的突触,最易获取,因此是目前用于MSCs研究的主要来源。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跨系,甚至跨胚层的组织细胞,成为现代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同时,MSCs易于导入外源目的基因,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因此也成为基因治疗的首选细胞。

1.2BMS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

目前分离纯化BMSCs的方法主要有4种:(1)贴壁筛选法;(2)密度梯度离心法;(3)免疫磁珠分离法,但后2种分离法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其应用受到了限制;(4)流式细胞仪分选法。二维培养技术已普遍采用,尽管逐步得到改善,但仍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1)贴壁的表面积有限,细胞产量低;(2)无菌操作过程繁琐,容易污染;(3)代谢产物逐渐堆积,排除不及时易引起细胞生长不良甚至退化;(4)细胞离开了体内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生物学行为受到影响,容易变异。因此,有人提出三维培养的设想。1998年,Qiu等对鼠骨髓基质进行三维培养。Glowacki等用胶原海绵作为载体进行三维灌注培养,减少了代谢产物的聚集,结果发现细胞外基质含量提高,所培养的细胞活性和功能均加强。大载体生物反应器已成功用于某些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大规模离体培养,能否将其用于BMSCs的扩增培养,并形成产业化,从而满足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对种子细胞量的需求,还有待于一些问题的顺利解决。

2简述脱细胞基质(ECM)

2.1ECM的特点

ECM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异体或异种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从而去除组织移植过程中引起排斥反应的相关抗原,以用于修复损伤组织的一种新型生物材料。ECM在生物补片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ECM在组织学方面,它较好地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和结构,为其植入体内修复缺损组织提供了物质基础。从猪小肠(SIS)制备的具有显著的组织来源特性,经常作为ECM支架的原型参照物。在冻干状态下,SIS含有90%的胶原,其中最主要的是I型胶原蛋白,并含有少量的III、IV、V和VI型胶原成分。猪膀胱制备的脱细胞膀胱基质(UBM)和SIS含有的胶原类型相同,但III型胶原含量稍多一些,并且UBM含有基底层特殊成分:VII型胶原,该型胶原是UBM区别于其他ECM的显著特点。在免疫学角度,它清除了具有强抗原性的各种细胞,所以组织抗原性明显降低。同时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这一生物学特点。不同组织来源的ECM显然具有不同的特性。目前ECM的应用方式有以下三种:(1)直接替代;(2)做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3)埋植充填。ECM作为支架材料近年来发展迅猛,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临床应用前景。并且已有应用于临床试验的报道。

2.2ECM的制备方法

含水的组织薄片可以直接用于支架材料;数个含水的组织薄片可以经真空压缩成一个多层的支架材料;含水的组织薄片也可以冷冻;冻干的薄片可以经粉碎制成微粒形式的材料;这种经粉碎的材料可以经胰酶消化制成液态的材料,可以再聚合成凝胶或者可以与合成聚合物聚合成一种混合的支架。但常用的为酶消化法、渗透溶液法和去垢剂清洗法。去垢剂多采用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胰酶多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

3BMSCs与ECM构建组织工程材料

3.1BMSCs与ECM构建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能性

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是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与生命科学的成果,将活细胞与生物材料结合,修复、重建、维持、恢复或提高人体组织的功能。理想支架材料应具备以下要求:(1)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生物可降解性;(3)无免疫原性;(4)多孔性和高空隙率,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诱导组织再生;(5)可塑性;(6)有一定机械强度。ECM作为一种天然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几乎具备以上各种生物特性,ECM是种子细胞及再生相关分子复合良好支架,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生理结构,为种子细胞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生长环境。种子细胞可以进入脱细胞后,与ECM成分相互作用,产生新生组织。植入体内后,干细胞能在体内分化、增值,理论上能丰富组织细胞和组织结构,解决组织修复不足的矛盾,提高远期效果。因此作为种子细胞的BMSCs与ECM构建是较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2BMSCs与ECM构建组织材料的特性

3.2.1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是基质

材料在应用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的前提和基础,细胞必须与材料发生适当的黏附,才能进行迁移、增殖、分化及生物学活性的表达。Zheng等通过体内植入法证实脱钙骨基质与BM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体内成骨及成软骨能力。Wang等将BMSCs与完全脱钙骨基质在体外诱导培养成纤维软骨组织,结果显示完全ECM为多孔结构,孔隙较高,可提供宽大的内表面和空间,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良好地黏附于支架上,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3.2.2诱导活性

Li等研究发现,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软骨诱导活性,软骨细胞共同培养后基质中有较多Ⅱ型胶原表达。Mauney等发现三维的部分脱钙骨较其他合成材料具有更强的骨诱导活性以及促进人的骨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能力。

3.2.3ECM的生物力学特性

胶原纤维的构型因素对ECM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非常关键,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是由原组织器官的功能所需决定的。Sun等制备的脱细胞骨基质在力学性质方面,较新鲜未脱细胞骨基质稍减弱,但两组在弹性载荷、破坏载荷、弹性模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脱细胞过程对骨松质力学性质无明显影响。也有以新鲜猪肋骨为原料制备脱细胞骨基质,该材料的载荷-变形曲线显示,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显著增加,但其压缩破坏负荷、破坏极限、压缩极限及极限比率等均有减少和降低,但与新鲜骨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有用NaOH消蚀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进行抗张力试验,将ECM片与Marlex网(来自美国巴德公司)裁剪成2cm×3cm大小的平片,置于夹持器上,以50mm/min拉伸,记录拉至补片完全断裂时所用的力。将单独ECM片与Marlex网行抗张力试验发现:Marlex网的抗张力高于ECM。但植入体内5周后,ECM筋膜组织的抗张力高于Marlex筋膜组织。与文献报道相似。当对SIS进行双轴力学性能测试的时候,其纤维排列方式使SIS显示各向异性的力学特点,在纤维纵轴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张力和切向力。加上外力后,ECM内的纤维排列会发生变化,不仅是胶原纤维从典型的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而且纤维还可以向张力方向发生扭转,只要在支架可承受的范围内,这种扭转是可以回复的,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的仿射模型对支架胶原排列变化进行预测。但是过强且不对称的张力会造成扭转的不可回复,从而造成支架的整个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3.2.4ECM植入体内后的力学性能变

化植入体内后,ECM的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和材料降解率、植入部位组织微环境和机械微环境关系密切,另外还和新生细胞种植并生成新细胞外基质的速度和范围相关。一些研究表明:植入后短期内,由于ECM在体内的快速降解,会导致承受张力能力下降,这在大鼠膀胱和肌腱的替代实验中,进行ECM的体内降解定量测定,均得出了类似结果。降解同时发现新生组织的替代,在重建的早期,降解较快,但新生的ECM组织却未能完全替代,因此导致最初的力学性能下降。但是,一旦迁入的细胞定植后开始在ECM上扩增,则产生快速的ECM支架重构,从而支架强度和力学性能重新获得改善。

4盆底重建中的应用

盆底重建外科是一个新的亚学科,旨在研究由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所致疾患的诊断与处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膨出(POP)。目前认为各种利用补片的术式是治疗POP的最佳手段,临床广泛使用的聚丙烯合成材料的补片虽然疗效确切的优点,但具有顺应性差、组织侵蚀性强及感染率高等缺点,并导致痛等相关并发症。而选择经过ECM是克服上述固有缺陷的方法之一。ECM材料植入人体后最终会降解,通过致胶原组织增生、周围组织移行而形成支撑结构,从而达到支撑盆底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聚丙烯补片,其优点是组织侵蚀率低,术后痛、盆腔慢性疼痛及小便困难的发生率低,其顺应性也相对较好。因此ECM补片有可能成为未来最有希望的盆底补片。作为理想的盆底补片材料和理想的盆底组织工程支架,其标准其实并无差异:要求安全、相对持久、有一定抗菌性以适应盆底特殊环境;其次要有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降解的同时,能够做到有效的盆底组织替代,而非瘢痕增生;另外,盆底为腹腔最低处,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能经受腹压增加时的张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顺应性,能缓解腹压增加的力学传导。如果能在ECM材料上选择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补片应该是解决组织修复不足的关键,组织工程补片植入体内后,无异物排斥反应,具备良好的顺应性,补充盆底组织,增加盆底强度,从而达到支撑盆底的作用,与当前的合成材料补片相比,具有显著优点。在ECM上种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细胞,该细胞不仅能进一步提高ECM的顺应性,还能在体内分化,增殖,从而丰富盆底细胞和组织结构,解决组织修复不足的矛盾,提高远期效果。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5

[关键词] 三维模型重建;盆部原发肿瘤;CT血管成像

[中图分类号] R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086-04

盆部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盆部内器官以外组织的原发肿瘤[1],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无特异临床体征,术前误诊率较高。盆腔内器官、组织较多,解剖结构复杂,发生于盆部的肿瘤常挤压、包绕或侵犯邻近解剖结构,因此,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增强扫描,有助于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分析,并有利于判断其累及周围脏器的范围和程度,进而可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2]。三维医学图像可视化在近10年间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3-5],其在解剖结构可视化、手术规划与模拟、放射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国内外文献对于盆部原发肿瘤影像学表现大多为个案报道,或仅为单纯的影像表现分析[6-9],尚无关于盆部原发肿瘤三维重建模型的系统报道。本文旨在阐述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将多排螺旋CT获得的连续断层图像重建成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及其在介入、保守及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方面的应用,并就其在手术可行性的分析、手术切口及路径的选择、介入及保守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2013年3月因盆部肿瘤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并且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前1周行64排螺旋增强CT扫描,扫描前未行栓塞及穿刺活检等其他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盆部原发性肿瘤,手术记录完整。经筛选,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共计13例患者,平均年龄44岁,其中侵袭性血管黏液瘤3例,平滑肌瘤1例,良性畸胎瘤3例,神经鞘瘤2例,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2例患者为体检发现,就诊时未诉明显异常;其余11例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腰痛、排尿困难、大便变形等非特异性症状。

1.2 扫描参数及数据保存

本研究所用图像为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64排螺旋CT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后所得,扫描范围为第3腰椎与第4腰椎之间平面至股骨中上部,扫描方式为沿横断面在动脉期及静脉期连续跟踪扫描,扫描条件为选择软组织窗,管电压120 kV,电流采用自动毫安秒,扫描层厚0.5 mm,扫描层距0.5 mm;造影剂注射方式为经右侧肘前静脉以5 mL/s流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优维显(370 mgI/mL)80 mL,再以3.0 mL/s流率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30 mL。原始数据重建的层厚0.5 mm,间隔0.5 mm,矩阵512×512。扫描数据以Dicom 3.0标准格式直接存储。

1.3 方法

1.3.1 二维图像的导入及定位 首先将所有Dicom 格式的二维原始图像导入Mimics中,选取相对应的解剖方位,转换为指定的MCS格式,在Mimics软件中自动形成盆腔冠状面、矢状面和垂直面的三视图,此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视图进行处理。

1.3.2 骨性结构数字模型的建立 骨组织的阈值为226~3071 Hu[10],利用tool里的profile line功能可精确确定阈值的范围,Mimics软件会自动选取所有该阈值内的全部图像。然后使用编辑功能去除无关的边缘杂点和冗余数据,经过区域增长,进一步完善选区。最后利用calculate 3D功能构建出腰椎、骨盆及股骨等骨骼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

1.3.3 动脉数字模型的建立 由于CTA血管造影技术已利用高密度造影剂使动脉显影,故可将血管的阈值界定在193~3071 Hu之间。再经区域增长、3D计算便可建立骨骼及动脉的三维模型。再运用Mimics软件中的Boolean operations功能,剪除骨骼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使用二维图像编辑功能去除无关边缘杂点和冗余数据,经区域增长,便可生成不含骨性结构的孤立动脉数字模型。

1.3.4 皮肤及皮下脂肪数字模型的建立 首先将皮肤的阈值界定在-718~-177 Hu之间,界定脂肪的阈值在-205~-51 Hu之间,经区域增长分割出皮肤及皮下脂肪,对于两者重合的部分,通过二维图像的编辑处理,去除无关边缘杂点和冗余数据,用Mimics三维修改工具优化分割出的三维数字模型。

1.3.5 膀胱、子宫、肠管及瘤体数字模型的建立 膀胱、子宫、肠管及瘤体的水平位显示良好,界线清楚,在软组织窗的二维图像中分别手动分割出膀胱、肠管及瘤体,子宫于矢状位与周围组织解剖明确,需要加工的数据量少,二维图像上分割出子宫,经编辑处理,建立膀胱、子宫、肠管及瘤体三维数字模型。

1.3.6 三维图像的后期处理 新建的三维图像比较粗糙,可以通过软件自带的模拟切割功能进行美化,对于较粗大的突出可以用面切割,而对于较细的边缘可用曲线切割进行图像处理,以减少点及边缘的角度从而使边缘平滑。在进行后期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设定适当的边缘角度、迭代次数和公差,以对图像进行第一次平滑的修正。修正后的图形表面,实际上是由许多三角平面构成的,然后将处理好的三维图像导入有限元分析中,通过使用软件提供的减少三角形面片的功能,并适当的设置各个参数,以优化三角面片。最后通过Remesh功能,去除非等边三角形,再将处理完的三维图形导入Mimics软件,依据不同部位的灰度值建立灰度与密度的关系,从而将模型的各部分赋以材质,至此,真正的三维实体模型便建立起来了[11]。

2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建立了盆部原发肿瘤及周围结构三维数字模型,几何外型逼真,视觉效果良好,直观生动,实体感强,并可以根据观察需要进行任意切割组合(图1~9,见封三),并可更改伪彩、透明度及大小。另外利用3D工具可以对肿瘤的直径、体积等数据进行测量,并可通过计算得知肿瘤与周围任意结构的位置的定量关系,如肿瘤与皮肤、血管的距离及所成角度等。本研究所收集的13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增强CT表现、空间解剖关系详见表1。

通过手术证实,所有肿瘤的大小、走向、和血管的关系等基本与术前模型提供的信息一致。三维模型清晰地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解剖关系,在术前对肿瘤的相关数据完成采集,从而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推演手术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制订更加完善的手术方案。

另外由于重建模型的三维立体效果,操作者可通过观察重建模型的走向、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大致判断肿瘤与腹膜的关系及肿瘤根部所在。本研究中3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及1例平滑肌瘤患者,经三维模型重建后提示肿瘤位于腹膜外位,治疗方案选择腹膜外探查术,术中证实了术前的诊断,肿瘤切除完整。总的来说,基于CTA的盆部原发肿瘤的三维模型重建具有实用强、可操作性高的优势。其可以详实、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帮助临床医师在实施侵入性操作前对活体状态下的肿瘤组织、肿瘤周边血供情况及肿瘤基底部情况形成直观的认识,从而协助其优化手术方案,并充分保护盆部重要器官及大血管。同时,该模型可清晰显示盆部各器官及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并可从任意角度进行旋转及缩放观察,另外,Mimics所提供的export功能还可将重建模型输出为AVI格式的视频资料,从而为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可视化教学资源。

3 讨论

3.1 基于CTA的盆部原发肿瘤三维重建的可行性

目前,用于人体器官的三维重建的影像材料一般通过以下方法获取:①机械切削组织切片的扫描影像;②CT断层数据;③MRI断层数据。例如,“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12],就是利用切片组织的扫描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的,但这种方法所获取的彩色图片不能直接用于重建,标本切割及图像采集过程对硬件要求极高,信息处理量繁重,成本昂贵,且尸体标本难以还原真实人体结构,故临床应用价值不高。Balan[13]的研究表明,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能力,对盆部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但该方法检查时间长,且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的患者禁忌,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增强CT的组织分辨率接近于MRI[13],亦可提供肿瘤的位置及与周边脏器、血管等毗邻关系等信息,且经过对典型CT表现进行分析后还可对肿瘤性质进行初步判断[14]。近年来,随着增强CT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增多,及医学图像获取[15-16]及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CT影像的医学建模方法已成为骨骼三维模型重建中的主流[17]。故与其他两种图像采集模式相比,基于CTA的盆部原发肿瘤的三维重建在临床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3.2 三维模型重建对盆部原发肿瘤诊疗的意义

盆部原发肿瘤起病隐匿,早起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因无自觉不适而延误就诊,故此类肿瘤通常体积较大[18],而且其病理类型复杂,以恶性居多,多可因生长过快而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及推挤,使盆部器官及组织失去正常的结构及解剖位置关系。此外,盆部原发肿瘤形态各异,组织起源不明,与周围组织关系不清,术前多难以明确诊断。手术医师仅能够依靠临床经验及平面的影响资料虚构肿瘤的形态,缺乏生动、直观的影像信息支持。

另外对于该类疾病的诊疗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临床上多以探查手术为主,包括开腹探查、阴式探查、骶尾入路探查及开腹与阴式联合等。众所周知,探查术切口大,目的性差,病灶寻找困难,手术切除范围不清,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副损伤大,而且手术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者经验。此类患者术后往往由于未能自根部完整切除肿瘤,而短期复发,预后欠佳。

盆部原发肿瘤的三维数字模型可在术前提供:肿瘤的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血管的空间关系。操作者通过精确地肿瘤重建,对可能存在的盆部组织解剖变异进行清晰的呈现,协助临床医师确定手术最佳的路径及切口的位置,推演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明确肿瘤根部所在,从而确定切除范围。最终帮助术者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的探查手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3.3 盆部原发肿瘤重建的教学及科研意义

基于CTA的盆部原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重建,使活体状态下透视肿瘤成为可能。该模型具有明显的三维立体感,可根据操作的需要,调整模型的透明度,并可进行自由切割,测量肿瘤与任意位置的距离,全程观察血管走向、分支情况,以帮助人们认识盆部原发肿瘤的解剖结构;同时,数字化模型的无限次使用的特点可帮助学生模拟活体状态下肿瘤的真实状况,进行虚拟操作,减少动物模型的浪费,从而克服了传统解剖教学的空洞枯燥及病态条件下难以还原人体真实解剖的不足,是对传统教学材料的完善和补充,为年轻医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外科病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9.

[2] Oto A,Basgun N,Kutluk T,et al. Intraperitoneal involvement in rhabdomyosarcoma CT findings in a child [J]. Turk J Pediatr,2001,43(4):342-344.

[3] 刘家康,辛静.人体医学图像三维表面重构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4(245):97-98.

[4] 段宝山,潘振宽.医学断层图像三维重建的辅助轮廓线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8):186-187.

[5] Parikh M,Rasmussen M,Brubaker L,et al. Three dimensional virtual reality model of the normal female pelvic floor [J]. Ann Biomed Eng,2004,32(2):292-296.

[6] Ishikawa H,Fujii H,Yamamoto K,et al. Adenocarcinoma arising in the retrorectal space:report of a case [J]. Surg Today,1998,28(2):205-208.

[7] Pui MH,Yu SP,Li ZP. Imaging diagnosis of abdominal and pelvic sarcomas [J]. Australas Radiol,1999,43(2):134-141.

[8] Tannous WN,Azouz EM,Homsy YL,et al. CT and ultrasound imaging of pelvic rhabdomyosareoma in children:a review of 56 patients [J]. Pediatr Radiol,1989,9(8):530-534.

[9] 张善华,吕桃珍,王培军,等.盆腔器官外软组织肿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0):781-784.

[10] 傅栋,靳安民. CT断层图像快速构建人体骨骼有限元几何模型的方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11(9):1620-1623.

[11] 赵惠军,王波,马洋.基于MRI的盆底组织结构三维重建[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4):1317-1318.

[12] 原林,唐雷,黄文华,等.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VCH-M1)数据集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6):520-523.

[13] Balan P. Ultrason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pelvic pathology [J]. Eur J Radiol,2006,58(1):147-155.

[14] 陈卫霞,杨志刚,闵鹏秋,等.盆部原发肿瘤CT表现特征及其解剖学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6):611-614.

[15] Devore GR. Three-dimensional and four-dimensional fetal echocardiography:a new frontier [J]. Curr Opin Pediatr,2005,17(5):592-604.

[16] 何爱军,汪天富,尹立雪,等.多普勒血流超声医学图像的动态三维重建[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15(2):112-116.

[17] 胡小春,郭松青.基于CT图像建立人体足部骨骼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9):1188-1191.

[18] Sondak VK,Economou JS,Eilber FR. Soft tissue sarcoma of the extremity and retroperit-oneum:advances in management [J]. Adv Surg,1991,24:333.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6

1.福建省厦门长庚医院,福建厦门 361028;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南平 353000

[摘要] 目的 研究采用改良的Stoppa入路来治疗骨盆以及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从2010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来治疗的骨盆和髋臼骨折的患者,共选择24例。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改良的Stoppa入路来治疗骨折。手术结束后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恢复情况和时间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的不良症状等情况,来了解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可了解到,术后一年患者恢复的优秀率可达到95.8%。结论 改良的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取得较好的效果。

[

关键词 ] 改良Stoppa入路;骨盆骨折;髋臼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108-02

骨盆和髋臼骨折一般都由较大的暴力造成的,常见于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可引起大量出血以及脏器的损伤甚至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1-2]。以前一般采用Stoppa入路来治疗这两种骨折,但是临床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3-4]。该研究主要讨论采用改良的Stoppa入路来治疗这两种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现将该研究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0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来治疗的骨盆和髋臼骨折的患者,共选择24例。选择的标准是:所有研究对象均由骨科和影像学专家根据影像学资料诊断为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即正斜位的X线片以及CT的三维图像。根据图像了解到:单纯的骨盆骨折有16例,单纯的髋臼骨折有5例,合并有骨盆和髋臼骨折有3例。单纯的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型:其中B型占5例,C型占11例;单纯的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有1例,前柱骨折有2例,T型骨折有1例,前柱伴后壁骨折的有1例。合并骨折的患者中:一例骨盆骨折为B型,髋臼骨折为前柱骨折;另一例骨盆骨折为C型,髋臼骨折为T型骨折。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为20~56岁,平均年龄是(35±3.2)岁;男性有15例,女性有9例。引起骨折的原因:交通事故伤害的有13例,摔伤的有5例,高处跌落伤的有4例,其他原因的有2例。从出现骨折到手术治疗的时间一般在3~15 d,平均时间是(6±1.7)d。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首先,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做好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即完善影像学资料,更好的了解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来分别制定手术的具体过程和实施的方式以及可能引起术后不良症状的因素;由于这两处骨折都可能引起大量的出血,应在手术前准备好与患者血型匹配的血液500 mL并常规输入抗生素。医护工作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手术前的病情交代以及手术结束后可能会引起哪些相关不良症状以及患者今后的恢复情况等方面的交代,尽量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

1.2.2改良的Stoppa入路手术患者都采用全麻的方式,并留置尿管,让患者尽量放松,采取仰卧位,进行手术区域的消毒以及铺巾等。在下腹正中处沿着腹白线做一条长切口,大约在12 cm左右,下端到达耻骨联合。切开白线之后做钝性分离,用湿纱布对周围组织进行保护,对出血的血管进行及时的结扎。在钝性分离的过程中,应仔细分离出比较危险且会引起严重出血的血管并对其进行结扎,例如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支等血管。在分离腹股沟韧带时,应分别注意男性患者的精索和女性患者的子宫圆韧带,防止在分离时受到损伤。通过钝性分离,暴露出骨盆的骨性结构。当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显露出来后,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选择使用适合患者的重建接骨板,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固定。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螺钉误放入髋关节内,同时在术中可应用影像学的方式判断骨折的复原情况。仔细检查患者骨折的的固定是否恰当,并多次冲洗、仔细观察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点以及肌肉和腹膜的损伤,并及时的进行结扎和修复相应部位。在关闭腹腔的时,应在手术部位留置一个引流管。

1.2.3术后处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应使用5 d左右的抗生素预防感染,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使用一周左右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的形成。引流管应根据引流量来判断拔管的时间,一般都在2~3 d左右。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早期就可以在床上做一些适当的功能锻炼,在1~2周左右就可下床适当活动。在术后的4~6周下床活动时就能部分负重。一般在16周左右的时候,根据正斜位的X线片骨折处骨痂的恢复情况判断是否可完全负重,若骨痂生长快速则活动时就可以完全负重。

1.3疗效评定标准

在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在6周、16周、半年、1年的骨折处的恢复情况,来了解Stoppa入路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判的标准[5]一般根据正斜位的X线片观察的骨折处骨痂的生长情况和骨块之间分离的距离:4 mm以内为优,4~10 mm为良,10~20 mm为一般,20 mm以上一般为差。

2结果

2.1手术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术中切口的长短、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等方面;手术结束后患者是否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状,即是否有血管和神经等组织的损伤、血栓形成等方面。现将详细的结果公布在表1中。

通过在术后随访观察发现,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出现血管和神经等组织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情况。

2.2骨折恢复情况

通过在手术术后第6周、第16周、半年、1年骨折恢复情况,根据影像学诊断的来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现将随访具体的情况报道见表2。

3讨论

改良的Stoppa治疗方式相对于传统的Stoppa治疗方式具有很多的优点:它的切口相对比较小而且为竖行切口,使患者恢复情况比较好,能够更好的暴露骨折部位,达到解剖上内固定的效果[5-6]。在钝性分离时,这种方式也能够最大可能的避免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的损伤,减少不良相关症状出现的概率[7]。总体来说这种手术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来说,这种术式的具体操作更加简单明了,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损伤减小[8-9];对于危险血管的处理更加积极,避免在手术中出现的大量出血的情况[10-11]。在该研究中,手术结束后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恢复的情况和时间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的不良症状等情况,来了解这种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12-14]。通过标该研究表明,在术后1年之后,优秀率可达到95.8%,即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可达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该研究的结果来看,改良的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能够取到较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贾摇斌,张勇,曹国庆,等.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3):345-347.

[2]王晨,黄亚增.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优势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35-1737.

[3]熊进,陈一心,王骏飞,等.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375-377.

[4]王扬生,黄鑫,王福生,等.手术治疗51例髋臼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4):386-388.

[5]李继川.改良Stoppa人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5):51-53.

[6]樊良,金以军,何磊,等.改良Stoppa人路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12,28(10):810-812.

[7]李佳,宁伟宏,范卫星,等.改良Stoppa人路治疗髋臼骨折[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20-1222.

[8]智春升,李忠强,杨晓松,等.髋臼骨折术后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25.

[9]Tile M,Helfet DL,Kellams JF.Clinical analysis of modified Stoppa approach in treatment of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J].Chin J Bone Joint Injury,2013,28(2):101-103.

[10]张向敏,杨文彬,廖海浪.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 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4):329-330.

[11]Sagi HC,Afsari A,Dziadosz D.The anterior intra -pelvic (modified rives-stoppa) approach for fixation of acetabular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10,24 (5):263-270.

[12]杨洪昌,吴照祥,陈仲,等.改良Stoppa人路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骨伤科,2012,12(10):932.

[13]杨洪昌,吴照祥,陈仲,等.改良Stoppa人路在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0):931-935.

[14]b程玉琪.采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76-1877.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7

一、花大色艳叶美品种多。美人蕉原产于美洲、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约有50多个品种,单从茎的高矮来说有高、矮两个品系,高者80~160cm,只适合地栽;矮者40~50cm,既可地栽也可盆栽。从叶色来说,有绿色叶、紫红叶和花叶,花叶中又有绿色叶片而平行叶脉为金黄色者,有淡黄色叶片而叶脉为绿色、叶缘带红边的;还有同一植株上既有绿叶又有紫红叶的,甚至还有同一个叶片上有两色的。从花色来说有深红、大红、粉红、橙黄、淡黄、乳白色的,也有复色花,有的同一个花序上开红、黄两色花,甚至一朵花上有红黄两色,更多的是在黄色的花瓣上洒有红色的斑点。总的来说,美人蕉是一种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的植物,以大花矮茎复色者最 佳。

二、易栽好管植株健壮。美人蕉适应性强,不甚择土,塘泥、黑山泥、菜园土都可种植,栽于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佳,家庭盆栽可以用腐叶土与菜园土混合种植,用盆宜深大些,以30~40cm深的土陶盆为好。种植时可在培养土中掺入少量的骨粉或者腐熟的鸡、鸽粪或氮磷钾复合肥,忌单施氮肥,否则叶大花少。它喜湿,生长期宜常浇水,保持盆土偏湿润而不渍水为度,北方在浇水时要在水中加点硫酸亚铁(500:1),防止盆土长期浇碱性水而碱化,影响其生长。

美人蕉喜光、喜暧、怕寒冷。宜定植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若置于阴处,茎高叶多花少甚至无花。它在海南、台湾四季常绿,花开不断,在长江流域以南可在室外安全越冬,长江流域以北地栽的秋末茎叶枯黄后,将地下根茎挖起来,稍晾干,置于地窖内或者5℃左右的室内用半干沙沙藏,盆植者将盆移入室内即可。

栽培美人蕉还要注意修剪,花谢后要将茎从基部全剪掉,促使它从根部另发新茎。一般50~60天后又可再度开花,这样从夏初到秋末可开3、4茬花,如不修剪让其结籽,则一年只开一次花。美人蕉生性健壮,较少发生病虫害。

美人蕉的繁殖方法主要靠分株。盆植者于3、4月结合翻盆换土分株。北方收入地窖或者室内沙藏越冬的,于4月上旬将根茎切割成小块,每块至少要有2、3个芽,切口蘸草木灰或硫磺粉后再种植。为培养新品种,可于开花时人工授粉,结籽后收下,翌春播种,9月可以开花。

三、美人蕉的净化空气能力强。美人蕉吸收氟化物、氯气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能力很强,对净化空气的作用很大,尤以黄花美人蕉的净化空气能力最强。

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篇8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国际上尚无临床标准定义,目前推荐定义为:任何有生殖道膨出症状的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膨出的最远端超出处女膜缘;此外任何有生殖道膨出症状的妇女,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后,即使膨出的最远端在处女膜缘以上,也定义为生殖道膨出[1]。pfd是目前妇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新的辅助诊断方法,盆底解剖及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上述几方面作综述如下。

1 pfd病因研究

1.1 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说明低雌激素水平与其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女性生殖道组织中主韧带、宫骶韧带、提肛肌、阴道后穹隆组织和阴道壁组织均存在雌激素受体(er),er表达的强弱受月经不同期别的雌激素状态影响。er存在于宫骶韧带平滑肌的细胞核上。膀胱、尿道在胚胎发育时均来自尿生殖嵴,与女性生殖道发育同源,免疫组化已证实膀胱尿道含有雌激素受体,尿道黏膜下血管从对雌激素敏感,雌激素作用下黏膜下层血流变丰富,黏膜柔软并厚实,可增加尿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若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管腔内的黏膜闭合作用减退。用雌激素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2,3]。

对猕猴行双卵巢切除,术后对阴道两侧组织包括胶原和提肛肌的弹性纤维的检测,均提示盆底组织松弛。3例予以雌激素,6例予以雌激素和孕激素,4例为对照组,对阴道两侧的提肛肌活检,行免疫组化测定雌、孕激素受体。发现提肛肌的成纤维细胞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均呈阳性反应,并对激素有反应。对切除卵巢的雌兔进行肌肉注射雌二醇治疗,发现治疗后雌兔的子宫、尿道和膀胱重量增加明显。子宫er表达高出尿道和膀胱的er表达10~20倍。该结果支持雌激素替代治疗可用于盆腔脏器脱垂[2,3]。研究发现绝经前后sui和pop患者er下降可导致盆底弹性纤维再生障碍和溶解[4]。

smith等[5,6]对盆底肌肉的雌激素受体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报道,发现盆底肌肉中,男性不存在er,仅女性存在er。对提肛肌的er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提肛肌的er平均湿重28 fmol/mg,绝经前为0.17 fmol/mg,绝经后为0.46 fmol/mg,绝经后的er平均湿重高于绝经前,但未行两组间统计学比较。笔者认为,绝经后的盆底支持结构由于低雌激素水平而致的退行性病变,为临床上雌激素替代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膨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协和医院通过对提肛肌及周围筋膜组织的er的研究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在提肛肌周围组织中结缔组织、平滑肌和小神经er阳性率明显低于盆腔器官膨出组。提出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的提肛肌及其周围组织的er减少,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提肛肌及其周围组织er在sui组的表达低下,雌激素不能对提肛肌周围组织发生作用,认为可能是hrt对sui治疗不佳的重要原因。以上研究均说明雌激素水平下降在pf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2 妊娠、分娩及产道损伤 妊娠和分娩是pop的主要危险因素,阴道分娩相对于剖宫产发生sui的危险增加了2.28倍。妊娠期随着子宫的增大,体重增加,骨盆倾斜度也发生改变,使盆腔承受压力增加,有研究指出82%的孕妇有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但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妊娠期孕激素、松弛素可使盆底肌肉松弛,并降调节er,研究发现pdf患者孕期松弛素的水平较正常孕妇高,同时孕期pop的评分较孕前增加[7~9]。

分娩使pop的发生危险增加了4~11倍,而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增加2.7倍。阴道分娩造成盆底损伤的机制主要为神经及其分支的牵张,盆底肌肉及筋膜的撕裂,神经和血管的阻断等[10,11]。mri发现分娩期提肛肌长度增加3.5 cm,随着会阴体的扩张,神经的牵张拉力增加约15%。阴道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延长、产钳或胎吸助产、巨大儿的分娩等因素均为导致pdf的高危因素。viktrup等[12]回顾性分析305例产妇,阴道分娩产妇中13%发生sui,而剖宫产术后无sui的发生;chaliha等比较分析40例选择性剖宫产(于第一产程行剖宫产者)和80例阴道分娩者,阴道分娩产后su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farrell等[13]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中指出产后6周不同分娩方式sui的发生率分别为:产钳组35%,自然阴道分娩组23%,剖宫产组9%,选择性剖宫产组4%;说明阴道分娩是pfd的高危因素,而剖宫产对于pdf具有保护性作用。

1.3 pop和sui生物力学的改变 研究发现绝经前后pop和sui患者阴道前壁弹性模量升高、泊松比下降、剪切模量下降、最大延长度降低及最大承受拉力降低,此外还发现弹性模量升高与阴道前壁er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阴道前壁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质减退,而此改变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显著相关性[14]。

1.4 其他相关因素 pfd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疾病,除上述因素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体重指数、产次,长期慢性负压增加性疾病等因素在pdf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 pfd的病理改变

协和医院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形态学研究结果发现:盆腔器官膨出患者子宫韧带平滑肌束比较细碎,排列较凌乱,韧带胶原处于代谢活跃状态,提示盆底结构的薄弱且有一定程度损伤。电镜下见较活跃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周围胶原纤维直径大小不等,并可见肌成纤维细胞,表明盆腔器官膨出和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子宫韧带处于代谢活跃的修复状态。这种新合成的胶原力量薄弱,而且不稳定易于分解,导致盆底松弛。盆腔器官膨出患者提肛肌肌纤维密度减少,排列较为稀疏,间质被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充填取代,有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明显变小萎缩,同型纤维聚集,核中心移位,周边吞噬,纤维劈裂,空泡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组提肛肌肌纤维直径均较对照组为小,其中提肛肌type 1型纤维比例在对照组、盆腔器官膨出组和压力性尿失禁组有逐渐增高趋势。而提肛肌type 2型纤维比例在对照组、盆腔器官膨出组和压力性尿失禁组呈逐渐递减趋势[1]。

3 mri在pfd诊断中的意义

盆底解剖异常诊断以往受到限制很大,随着影像诊断学的进步,尤其是核磁共振显像(mri)为确定膨出中发生的病理生理情况提供了直接而有用的信息。例如存在阴道前壁膨出妇女,核磁共振显像显示是阴道侧壁与侧盆壁间的连接出现缺口或消失还是阴道中部的筋膜的缺失,可以在临床上区分是阴道旁缺陷还是阴道中部缺陷[15,16]。目前时有症状的盆底器官膨出妇女,推荐mri检查,应用mri描绘解剖异常、确定损伤性质,包括盆腔肌肉连续性破坏及相关的支持系统疾病。mri还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形成提肛肌群及其与临床疾病关系的三维影像。影像学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同时评价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使我们对盆底器官膨出病因的认识不断深入。

4 pfd解剖学研究

近年来为探索pfd的手术方式、降低术中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对于盆底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对盆底解剖结构做出了新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delancy阴道“三个水平”支持理论 将支持阴道的组织分为三个水平:第一水平为上层支持结构,包括主韧带一宫骶韧带复合体,为顶端支持,垂直支持子宫、阴道上1/3,是盆底最为主要的支持力量;第二水平为旁侧支持结构,包括提肛肌群及直肠/膀胱阴道筋膜,为水平支持,水平支持膀胱、阴道上2/3和直肠;第三水平为远端支持结构,包括会阴体及括约肌,为远端支持,支持尿道远端[17]。

4.2 盆底解剖学结构 从垂直方向将盆底结构分为前盆腔(anteriorcompartment)、中盆腔(middle compartment)和后盆腔(posteriorcompartment)。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该解剖学划分有利于评价不同腔室及水平的盆底缺陷。

4.3 宫颈周围环 宫颈周围环是环绕阴道上方宫颈结缔组织环,是纤维弹性结缔组织,它通过结合所有其他有名称的深部盆内结缔组织成分,在坐骨棘之间稳定宫颈。其前部位于膀胱底和宫颈前壁之间,在中央11点和1点处连接耻骨宫颈韧带及近端耻骨宫颈隔(即筋膜);侧面在3点和9点处连接主韧带;后部位于直肠和宫颈后壁之间,在中央5点和7点处连接宫骶韧带及近端直肠阴道隔(即筋膜)。

4.4 盆腔间隙 筋膜在盆腔中形成一些间隙,妇科手术中重要的间隙有:(1)膀胱前间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其中存在一些静脉丛,在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行耻骨后库柏韧带悬吊术时必须充分暴露和分离出该间隙。(2)直肠旁间隙:位于腹膜下方的直肠与盆膈之间,容积很大,其中通行有盆腔的血管神经,并充满结缔组织。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和盆底重建手术该区域应注意避免血肿的发生。(3)直肠后间隙:位于骶骨和直肠之间,两侧借直肠后外侧筋膜与直肠旁间隙相隔,其中有直肠上下静脉等通过。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和盆底重建手术该区域应注意避免血肿的发生[18]。

4.5 盆腔筋膜腱弓——白线 盆底肌肉和筋膜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其中阴道旁侧的重要解剖支持结构是“白线”,即耻骨侧下方至坐骨棘的筋膜组织,其上方连接闭孔肌内筋膜,下方与提肛肌连接,它附着于阴道沟上侧方,与盆腔内筋膜相连。其缺陷可导致阴道旁侧缺陷,包括“白线”裂开,部分与盆壁相连,部分宫颈筋膜相连;整个白线从盆壁分离,但仍与耻骨宫颈筋膜相连;整个白线仍附着骨盆侧壁,而耻骨宫颈筋膜从腱弓分离。可以通过开腹途径、阴道途径及腹腔镜途径进行阴道旁侧修补术。

5 手术方式及评价

5.1 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sui,可采用药物或物理治疗,如体育疗法、雌激素治疗、子宫托或阴道塞、电刺激疗法、药物注射治疗等,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发展很快,联合应用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但应个体化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中重度sui的手术方式主要有:(1)阴道前壁修补术:即为传统的manchester手术,是通过增加膀胱尿道后壁的作用,缩小尿道内径,部分可使膀胱颈位置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术后随访的时间不同,文献报道术后3个月~1年治愈率在37%~90%[19]。(2)cooper韧带悬吊术:是通过提高膀胱颈及尿道的位置,缩小尿道膀胱后角,增加膀胱颈的阻力,使腹压增加时,尿道仍有足够的长度,膀胱颈部不能开放,提高控制尿溢的作用,治愈率为71%~95%[20]。(3)耻骨锚膀胱颈悬吊术:使用一种被称为骨锚的器械嵌入耻骨联合,从而对耻骨后间隙产生强的附着力达到悬吊膀胱颈的目的。这种术式达到近似burch手术的手术效果,但却较burch手术创伤小,但该技术目前并不是很成熟的。david等[21]在研究149例该术式治疗sui,以腹部漏尿点压力(valsalva leak point pressure,vlpp)分别为≥60 cm h2o,<60 cm h2o,<30 cm h2o分为三组,发现随着vlpp压力的下降,该手术的效果就越好,但随着前次盆腔手术次数的增加,手术成功率将逐渐下降,但骨骨髓炎、骨膜炎发生。(4)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ension free vaginal tape procedure,tvt):无张力性阴道吊带术借助于腹压使尿道的中段形成角度,从而加强尿道中段的闭合压力,即使无腹压作用时也无尿道下坠和牵拉的感觉,在增加腹压时可发挥抗尿失禁作用,该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适应证广,术后恢复快,效果持久,治愈率为85%~95%,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22]。翟建军等[23]比较tvt与阴道前壁修补术(menchester)两种手术方式,结果发现tvt组术后最大尿流量(qmax)、逼尿肌压力(pdet qmax)、腹部漏尿点压力(alpp)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在所有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该术式术中并发膀胱损伤及尿道损伤的几率较传统曼氏手术为高。(5)腹腔镜膀胱颈悬吊术(burch手术):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因创伤小、术后病率低,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腹腔镜手术具有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组织损伤小,对腹壁和盆腔器官扰动小,病人术后疼痛和不适感明显降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该手术是近年治疗sui的标准术式。

5.2 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脱垂 对于子宫脱垂,传统的手术方式为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此类术式的缺点在于术后复发率高,且术后顶端膨出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为2%~43%,且使患者丧失生育及性生活能力;对于年轻患者,有生育要求者及有意愿保留子宫的围绝经期妇女,可采取保留子宫的手术,为克服该术式的缺点,相继出现许多新的术式。目前主要开展的术式包括:骶棘韧带悬吊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经腹或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sacral colpopexy,scp)、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high uterineacroligation suspension,hus)、阴道穹隆吊带悬吊术(posterior intravaginal slingplasty,p-ivs)等手术方式。(1)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德国的sederl于1958年首次描述sslf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穹隆膨出。1971年,美国nichols和randall报道了用sslf治疗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脱垂病例,使该术式在美国及欧洲广泛应用。sslf因其创伤小、效果持久、保留阴道功能、能恢复满意的性生活及总的治愈率约为80%等优点,已成为盆底修复手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24]。sslf主要适用于子宫脱垂同时伴主、骶韧带松弛患者。因其创伤小而尤其适合于年老体弱者。sslf术虽有经阴道与经腹两条途径,但因前者创伤小,还可在手术同时矫正尿失禁与肠膨出,故作为首选手术途径,而后者则多在有开腹手术情况时一并进行。一般仅行单侧sslf,如阴道顶端组织够宽,也可行双侧sslf。最近研制的capio缝合器使缝合更简便,配套的laurus针尖,则更方便sslf操作,提高了安全性。sslf偶有下列手术并发症,如内动脉、骶丛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血肿,坐骨和神经损伤引起的臀部、腿部、会疼痛或感觉异常,输尿管、膀胱、直肠损伤,感染等。sslf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3%~41%。保留子宫的sslf,方法是经阴道将子宫骶韧带缝合固定在骶棘韧带上。maher等[25]观察了70例子宫脱垂患者,其中34例行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子宫固定术,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成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其手术时间比阴式子宫切除+sslf组缩短,术中出血减少,复发率为3.6%。kovac等[26]报道了保留子宫的骶棘韧带阴道固定术19例,其中5例成功妊娠并阴道分娩。(2)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hus):最早于1997年,wu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将子宫高位悬吊于宫骶韧带治疗子宫脱垂,该术式此后逐渐被认识,并在临床应用。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能达到恢复盆腔解剖,缓解脱垂症状和保留子宫的目的,是目前年轻患者子宫脱垂安全可行的术式。目前报道的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的手术成功率在82%~100%。该术式的优点在于:①宫骶韧带悬吊可以将子宫恢复至最为正常的解剖位置达坐骨棘水平;②宫骶韧带固有的强度,buller等用新鲜和保存的女性尸体盆底研究宫骶韧带的解剖和强度,发现坐骨棘水平的宫骶韧带最大可承受的拉力可以达到17.0 kg;③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手术解剖结构清晰,易于辨认输尿管和宫骶韧带,手术简单快捷,易于掌握,腹腔镜下输尿管纠结与损伤的风险低于阴道操作。该术式的缺点在于:①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的缺陷是利用自身组织重建,故临床疗效应低于补片放置的重建手术,尤其是远期疗效尚待观察;②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输尿管的纠结和梗阻[27]。(3)骶骨阴道固定术(scp):首例经腹骶骨固定术是1957年arthure 和savage进行的,后于1961年经falk改进为目前的开腹scp,由于该术式具有持久性、盆底解剖恢复良好及保持有一定的阴道长度等特点,已成为手术治疗子宫阴道脱垂及复发性顶端脱垂的金标准术式,治愈率为78%~100%[28]。近年来,由于腹腔镜的广泛开展,腹腔镜下scp以其微创的优势逐渐取代了经腹scp,在欧美国家渐推广。scp术后使前盆腔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和后盆腔发生排便功能紊乱的几率增加,但在neena等的研究中随访两年无一例发生。该术式除了存在术后补片侵蚀、感染的并发症,术中发生骶前血管、神经根损伤(1.2%~1.6%)的并发症[29,30]。(4)阴道穹隆吊带悬吊(p-ivs):该术式是1997年澳大利亚petros教授发明的,阴道穹隆吊带悬吊术的手术路径为经阴道手术,是一种简单、微创、有效、容易掌握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子宫脱垂以及阴道穹隆脱垂患者。文献报道p-ivs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穹隆脱垂有效率75%~91%,近期复发率8.8%[31]。rane等[32]对21例阴道穹隆脱垂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分别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阴道穹隆吊带悬吊术(p-ivs)、骶骨阴道固定术(scp),术后行mri检查d一角(阴道下段和耻尾线间夹角)和e一角(阴道下段和上段间的夹角)评价三种术式,经过比较发现p-ivs、scp能更好地恢复阴道结构位置。然而scp通常需要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相对来说腹腔镜手术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而开腹手术创伤相对较大,相比p-ivs则具有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近年国内有报道采用p-ivs的方式治疗子宫脱垂及阴道脱垂,手术近期效果良好,但尚缺乏长期疗效观察。该术式的缺点在于,部分患者存在穿刺部位疼痛、大便频、阴道紧箍感等症状,考虑可能与吊带局部刺激以及吊带放置松紧度相关;此外p-ivs术后可能发生吊带侵蚀、感染、困难等并发症[33]。

子宫悬吊术,可供子宫悬吊的强劲的韧带主要有:宫骶韧带、骶棘韧带和骶前间隙的前纵韧带。在这三种选择中,宫骶韧带悬吊可以将子宫恢复至最为正常的解剖位置达坐骨棘水平,而骶棘韧带悬吊的缺点是阴道轴偏向悬吊侧且向后,增加了前盆腔缺陷的风险;子宫穹隆的骶骨固定术缺点是使阴道轴偏向前,增加了后壁缺陷的风险,但这些均有待于循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兰.女性盆底支持组织解剖及障碍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届中-美妇科泌尿、盆腔重建妇外科学术研讨会.2005年.

2 wilson pd,faragher b,butler b,et al.treatment with oral piperazine oestrone sulphate for genuine stress incontinenc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br j obstet gynaecol,1987,94(6):568-574.

3 sullivan j,abrams p.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incontinence.eur urol,1999,36(suppl 1):89-95.

4 liu z,zhao y,pawlyk b,et al.failure of elastic fiber homeostasis leads to pelvic floor disorders.am j pathol,2006,168:519-528.

5 smith p,heimer g,norgren a,et al.steroid hormone receptors in pelvic muscles and ligaments in women.gynecol obstet invest,1990,30(1):27-30.

6 smith p,heimer g,norgren a,et al.localization of steroid hormone receptors in the pelvic muscles.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1993,50(1):83-85.

7 harvey ma,johnston sl,davies ga.second trimester serum relaxin concent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following childbirth.j pelvic med surg,2004,10(suppl 1):s50.

8 chen b,wen y,yu x,et al.elastin metabolism in pelvic tissues:is it modulated by reproductive hormones? am j obstet gynecol,2005,192:1605-1613.

9 lee hy,zhao s,fields pa,et al.clinical use of relaxin to facilitate birth:reason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mise.ann ny acad sci,2005,1041:351-366.

10 lien kc,morgan dm,delancey jo,et al.pudendal nerve stretch during vaginal birth:a 3-d computer simulation.am j obstet gynecol,2005,192:1669-1676.

11 lien kc,mooney b,delancey jo,et al.levator ani muscle stretch induced by simulated vaginal birth.obstet gynecol,2004,103:31-40.

12 viktrup l,lose g.the risk of stress incontinence 5 years incontinence in primiparas.obstet gynecol,2001,97:350-356.

13 farrell sa,allen vm,baskett tf.parturition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imiparas.obstet gynecol,2001,97:350-356.

14 雷玲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阴道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中文学位论文,2006.

15 wefer ae,wefer j,frericks b,et al.advances in uroradiological imaging.br j urol,2002,89:477-487.

16 fletcher jg,busse rf,riederer sj,et al.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of anatomic and dynamic defects of the pelvic floor in defecatory disorders.am j gastroenterol,2003,98:399-411.

上一篇: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范文 下一篇:中医养生学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