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3:59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术 Orem自理模式

骨盆骨折是严重的创伤,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死亡率高达5%-20%【1】。因此,早期复位固定是减少腹膜后血肿及防止搬动时再次出血从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自护模式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当人的自理能力小于自理需要时,就会出现自理缺陷,也就产生自理需要,护士应给予指导和帮助【2】。该学说认为,护理的目的是发挥病人最大的自理潜能,以便能够自我照顾。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对32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中,运用Orem自护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全部痊愈出院。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 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骨盆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患者32例,随机分为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7-58岁,平均39.6岁,其中交通伤4例,坠落伤5例,压砸伤3例;合并伤包括:尿道损伤2例,股骨、胫腓骨骨折2例,并发脂肪栓塞综合症1例。

1.2 研究方法

Orem自护理论措施观察组建立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即护理模式从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转化。让患者参与自理能力及对骨折认知水平的评估,参与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参与评价护理效果及健康教育效果等。护士根据患者的自护能力及存在的护理问题,运用Orem自护理论中的三个护理系统,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进行护理。

1.2.1 补偿系统是在患者受伤急性期、手术中及麻醉苏醒前,生命体征不稳定,在身体、精神上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自护能力。这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护理,帮助患者完成所有的事,以补偿其自理缺陷,满足其治疗性自护需要,包括治疗、营养、排泄、个人卫生、维持呼吸及循环的稳定、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等。

1.2.2 部分补偿系统是患者术前,术后由于病情限制,都存在自理能力不足,我们提供部分补偿护理活动,帮助患者完成自护。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完善术前准备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其他合并伤的治疗。在术前、术后初期常规进行骨盆骨折护理,如:伤口引流管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等。在术后第三天开始,管床护士针对患者的自护能力、自理需求的不同,提出具体措施,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即护理式从主动被动型身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转化。如:(1)协助患者用餐,帮助患者取适当的进食姿势,将食物切成小块状,放于患者可及之处,鼓励其自行取食物。(2)拔除尿管后协助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并将尿壶放于患者可及之处,鼓励自己拿尿壶小便。(3)让患者自己洗脸及清洗患者可触及的身体部分,需要时帮助患者完成无法完成的活动。(4)功能锻炼:外固定支架固定后,使骨盆骨折得到有效固定,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了患者恐惧心理,康复锻炼麻醉完全消退后即可做抬腿运动、踝关节跖屈背伸、足趾的伸屈及上肢运动。

1.2.3 辅助系统是给患者提供入院介绍(环境、医务人员、规章制度),术前准备(各种术前检查),术前1天、术后麻醉恢复期、出院前、出院后等各阶段情感支持及信息支持,为患者的积极参与提供支持。护士将骨折治疗的相关治疗及康复知识,教会患者,让患者进行自主护理,使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逐步提高,从而调动起了病人自我护理积极性,能自觉自愿地进行康复训练,承担起自我照顾的责任。

2 结果

12例骨折如期愈合,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人,无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直等功能障碍发生。出院满意度调查达95%,病人回访护理满意度96.7%。

3 讨论

Orem自护模式调动和激发了患者的主动性传统的疾病护理中,患者和家属习惯于单纯接受护理,助长了对医疗的依赖性,加重了护理需要,增加了护理工作强度,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3]。

Orem自护模式改善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从而建交的不是服务关系,更多的是合作与朋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护士的真正价值,让护士由功能性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保健的指导者和传播者,这不仅提高了护士在维持健康中的地位,还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 骨与关节损伤.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17-827。

[2] 白继荣 护理学基础.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77-78。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中药熏洗;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95-02

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阶段,因为患者的膝关节处除了因为骨折渗出造成了粘连之外,还会因为其周围的皮肤和肌肉以及肌腱韧带的损伤出现膝关节的功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局部的皮肤麻木、肿胀、肌肉酸痛以及关节不利等临床症状,在骨折术后一般临床治疗的重点是进行功能锻炼[1],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表明进行中药熏洗可有效帮助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7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对部分患者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7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0岁;髌骨骨折9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复合骨折7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1岁;髌骨骨折8例,股骨髁间骨折6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复合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具体中药熏洗的方法为在手术后的第七天,使用红花15克,川芎15克,桂枝15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20克,五加皮20克,鸡血藤20克,川续断20克,桑寄生20克倒入盆中[2],先在5000毫升的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后,再煮沸半个小时,等药水的温度降到50摄氏度到70摄氏度时,将患者的患肢洗净后置于熏洗盆上方,用一个浴巾将盆以及患者的肢体围住,以使药液的蒸汽可以充分熏蒸化患处,如果在熏洗中患者觉的太热,可将浴巾揭开部分释放热量或者适当抬高患肢,等温度降到38摄氏度到40摄氏度时,使用小毛巾蘸上药液热敷。每次熏洗20到30分钟,每天早晚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效果评价标准[3]:①效果优: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消失,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于120度,伸直为0度。②效果良: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基本消失,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在90度到120度之间,伸直受限小于10度。③效果可: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有所减轻,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在30度到90度之间,伸直受限大于10度或者膝关节的活动幅度较手术前增加30度以上。④效果差:患者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胀和疼痛以及膝关节功能没有改善。效果优良率:(效果优病例数+效果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15例,效果良18例,效果可4例,效果差0例,效果优良率89.19%;对照组效果优5例,效果良17例,效果可10例,效果差4例,效果优良率61.11%。两组患者在效果优良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1.5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使用中药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患者的膝关节进行熏洗,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疏导腠理,流通气血和活血止痛以及改善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并促进新陈代谢,起到松解粘连的作用,可使患者的皮肤、肌肉得到舒展,进而使关节功能有所恢复[4]。中药熏洗治疗可以缓解患者骨折后的发生的不良症状,既有效发挥了中药活血化瘀的作用,也发挥了进行熏洗治疗渗透性好的功效,从而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并且进行中药熏洗的操作十分简便,也便于进行临床观察,显著的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痛苦,改善了患者的肌力和耐力以及关节的活动度,有效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情况,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73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对部分患者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效果优15例,效果良18例,效果可4例,效果差0例,效果优良率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综上所述,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中药熏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建宏,陈优民,吴守群.CPM配合中药熏洗促进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J].江西中医药,2005,36(9):37-38.

[2] 万春友,金鸿宾,夏群,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3(5):288-291.

[3] 张元平,李凯,郭飞.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的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9):1814-1815.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 康复护理程序;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检点。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疼痛,还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摄标准患髋正侧位x线片及骨盆x线平片证实;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响其日常活动,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70-84岁,平均(79.5±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骑自行车摔伤28例,行走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h。骨折部位:左侧55例,右侧45例。骨折类型按照解剖分型:头下型37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33例。骨折移位按照Garden分型:Ⅱ型58例,GardenⅣ型4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程序,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 麻醉清醒后挤压和按摩患者的小腿,指导患者进行及健肢的主动运动与患肢踝关节、脚趾的主动屈伸运动。术后1d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先收缩5s,再放松3s,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踝关节和小腿采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进行治疗。手术后第2d,在CPM机的协助下进行膝、髋、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1.2.2 术后1-2周(第二阶段) 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髋屈伸肌、外展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肢抬高控制在30°以内,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膝从15°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每日增加训练角度,目标>90°;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之后进行坐起训练和起立坐下训练,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心慌、出冷汗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停止练习[2]。结合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让其自主进行穿衣、梳洗、进食、床上排便等活动。

1.2.3 术后2-4周(第三阶段) 当患者健侧下肢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以及患肢可靠的内固定时,进行站立、负重、行走、转身训练。术后1个月,可适当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缓慢的半蹲起立、原地踏步练习、上下台阶练习,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到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5±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从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等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在功能、疼痛、畸形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头下之间的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由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加上协调性差,身体不灵活,该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2]。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本研究将康复护理程序引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中,针对骨折患者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康复的不同阶段程序化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按摩和挤压小腿,进行被动、主动的肌肉舒缩运动,利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液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肿胀的消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髋关节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程序能够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

[2] 曾锁林,丁焕文,徐国洲,等.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的系统康复训练[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5):379-380.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骨盆骨折;护理干预;功能恢复;并发症

骨盆骨折是由于强大暴力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据统计,骨盆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其中46%骨折类型属于不稳定型【1】。骨盆骨折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盆腔内脏、膀胱等部位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对骨盆患者予以专门的术后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满意效果,先将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骨科行骨盆骨折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损伤原因:38例坠落伤,15例车祸伤,21例摔伤。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7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1.5±4.9)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8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0.8±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原因、并发症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查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护理。主要是生活护理,基础护理。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

1.2.3 综合护理内容

①心理护理:骨盆骨折患者突然间丧失了劳动力及自理能力,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恐惧、绝望等负面心理,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疏导,让其早日适应角色的变换。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让其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及交流,辅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②牵引护理:患者进行骨牵引时,固定好牵引针避免移动,调节好吊带的宽度和长度。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针眼2次。观察牵引的皮温和色泽是否正常,注意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是否通畅,监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是否良好。

③饮食护理:患者应多吃帮助骨骼生长的食物以加速痊愈。为使钙在骨骼积聚,人体须摄取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因此应多吃牛奶、乳酪、酸乳酪、坚果和豆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禁烟酒。

④疼痛护理:根据病情取仰卧位或平卧位以减少痛疼,积极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所能够忍受的范围,进行相应的护理。痛疼时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来缓解痛疼。尽量减少止痛药的滥用,避免掩盖病情,导致病情变化无法及时察觉【2】。

⑤并发症护理:在预防肺部感染时,嘱患者注意口腔的清洁护理,每天至少清洁口腔两次以上。经常进行扩胸的深呼吸运动,以提高肺功能。在压疮护理方面,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及床单位整洁,每2小时予以翻身并用50%酒精进行按摩。如出现泌尿感染时嘱其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毒素的排除。保持会清洁,每天清洗会2次。定时给患者进行双下肢按摩,并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尽可能减少止血药的使用,避免造成静脉栓塞。

⑥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身体情况,给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功能锻炼需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康复指导,合理安排康复锻炼时间,如术后1周后进行半卧位训练,2周后予以卧位及坐位,3周后开始适当拄拐下床活动,3个月内严禁负重行走,4个月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1.3观察指标通过观察两组骨盆骨折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并进行随访半年,了解患者骨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指骨盆形态及功能完全恢复,症状表现消失。无效:指骨盆形态及功能无明显恢复或存在异常,症状无明显,生活无法自理。有效:指骨盆形态及功能改善,症状表现明显好转,基本可以正常生活。总有效=治愈+有效。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凡计数资料的比较都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予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情况对比

表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比较(d,±S)

2.2 两组患者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骨盆属于松质骨,盆腔例具有丰富的静脉丛及动脉,一旦骨折容易大出血,常伴有多发性损伤,病情严重且恶化速度快,治疗上较为不易,手术前后的护理对其预后有着关键影响【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骨盆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整个治疗及预后中的关键,唯有通过细心地呵护及正确的康复指导,才能是患者手术获得真正的成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能防止各类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合理、规范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骨盆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琳莉.骨盆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7):48-49.

[2]黎金梅.护理干预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分析[J]. 工企医刊, 2013, 26(3): 217-218.

[3]林秀芹.骨盆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6): 141-142.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The advanc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after rehabilitation care

ZHAO Shi-fen, ZHANG De-rong,PENG Yan-fen.

Orthopedics, YibinSecond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 up the 142 case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femoral neck fracture after the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from 2003-1 to 2008-1 in my hosipital.Methods Preoperative close observation of patients,to strengthen the nutrition,with doctors before the surgery well prepared,after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for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dislocation,thrombosis,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o on to rehabilitation care.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evaluation function.Results 13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12~96 months time,function was basically recovery to pre-injury.Conclusion Self-care,the 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 is 88 points for equation.

【Key words】 Femoral neck fracture ; Total hip replacement;Rehabilitation care

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逐渐增高,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高,以此,多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良好的护理,及时准确系统的康复指导,对缩短患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对本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14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

复护理进行总结。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2例,男89例,女53例,年龄55~88岁,平均69岁。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均先处理合并症,全身情况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在全麻下行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 护理

2.1 术前术后护理 向患者交代手术的目的、疗效和优点,术后早期积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知识,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要充分沟通,使患者及家属能清楚地了解可自手术中获得什么,了解术后的长期疗效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恢复所有的跑跳动作,可提供信息访问曾做过这种手术的患者,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息及对困难的估计和心理准备,以便配合治疗。 患者至少在术前2周戒烟。注意术前的锻炼,包括加强心血管功能的耗氧锻炼和受累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训练;练习床上大小便及腋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将家里的床升高,座位升高,包括马桶都要升高,如果是蹲厕式而所应改为坐式马桶。

2.2 术后病情观察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观察切口引流管,并做好引流管护理。

2.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尽可能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指导有效咳嗽,协助适当的翻身及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消炎,化痰药物雾化吸入以预防肺部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中立位,髋关节不能外旋和内收,防止脱位。

2.3 术后在院康复护理

2.3.1 一般康复护理 术后当天,尽可能带镇痛泵,以减少疼痛刺激,保证休息,在术侧肢体下垫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术后应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患侧足穿防外旋鞋,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外旋内收,并减轻疼痛。

术后第1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继续穿防旋鞋,开始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股四头肌、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绷紧大腿肌肉约25 s,再放松,5~10次/h;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把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2~5 s,再放松,每小时5~10次或更多,反复练习。给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推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病员只能仰卧,避免侧卧,也不能翻身或交叉双腿。可在腰后垫软枕,并把床头稍抬高,以便于进食及调整皮肤受压部位,避免发生褥疮。同时指导进食一些富含营养的汤、粥、面条之类的饮食。

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一般放置不超过48 h,X线片判断假置正常可开始髋膝关节的小范围屈曲练习和髋关节的旋转练习,逐渐由起始的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但注意臀部不能离床,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两腿间置入三角枕保持术侧肢体外展,如果要翻身,腿间夹枕头,整体翻动,似“滚木头”;继续穿防旋鞋以防止下肢外旋。同时可行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以便术后较好的使用拐杖。在术后早期体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为防止患者向对侧翻身,床头柜应放置手术侧;②抬高对侧床脚或保持术侧肢体的外展。或者双腿间置三角垫,但需防止下肢外旋;③术后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以免出现关节僵硬;④如有术侧髋关节中度屈曲位不稳定,在座位行髋关节旋转练习时,应避免上身向术侧倾斜。

2.3.2 特殊康复护理 术后1周,患者体力多恢复,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的患者,已经可以进行下地功能康复练习。康复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同时进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的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复练习必须在医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患者全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制定各自的康复计划。术后7 d以后,除进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还要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卧位可作有限的髋关节屈曲(小于60°)及髋关节外展活动(小于45),仍然是3次/d,每次10个动作;还有下列站立位的练习:①站立位伸展髋关节练习:后伸术侧下肢,健侧髋膝半屈,抬头挺胸,作骨盆前移动作,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和屈髋肌群;②站立位髋关节外展练习:骨盆左右摇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外展要多练习;③站立位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搁在一定高度的踏脚凳上,上身用力前倾,加大髋关节屈曲。通过调节踏脚凳的高度来控制患侧关节的屈曲程度;每天3次,每次10个动作;④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⑤踏车练习:手术3周后可进行,最好在有康复中心、康复器械及康复治疗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

3 出院标准

时间一般在术后2~3周,具体标准为:①扶双拐自己行走,无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坐起,这样出院后生活基本自理;②没有任何术后早期并发症迹象;③患者及家属已经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复计划。

4 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只需很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类骨折[1]。而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于旋股内外侧动脉,两动脉环绕在股骨颈的基底部,股骨颈骨折时,尤其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时,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受伤最重,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影响也最大,因此骨折很难愈合,极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长期的卧床,出现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2,3]。而本科五年来,通过对14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的上述护理措施,所进行的阶段性的系统的康复知识指导,杜绝了老年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参 考 文 献

[1] 易祖玲,孙燕.115例伽玛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3.

[2] 华蕾,宋艳霞,孙燕.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600.

[3] 陈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指导.临床医学,2005,25(4):93.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40-02

髋关节周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1]。我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500例70岁以上高龄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0例,股骨颈骨折1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25例。男152例,女348例,平均年龄79.3岁。受伤原因为平地跌倒431例;新鲜452例,陈旧性48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Ⅰ型21例,Garden Ⅱ型39例,Garden Ⅲ型48例,Garden Ⅳ型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型51例,EvansⅡ型93例,Evans ⅢA型147例,Evans ⅢB型34例。合并高血压389例,心电图有改变293例,其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7例,快速房颤35例,心房纤颤11例,心功能Ⅱ级135例,心功能Ⅲ级17例,糖尿病142例,脑梗死病史89例,肝功能异常72例,肾功能异常19例,贫血57例,支气管哮喘2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6例。

1.2方法

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8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5例(生物型45例,水泥型21例),全髋关节关节置换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243例,Gamma钉内固定59例,PFNA内因固定23例。平均手术时间93 min,平均手术出血250 ml,平均住院日21 d。

2结果

术后并发症:脂肪栓塞2例(暴发型脑型),脑干梗死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脱位3例,术后出血1例,翻修2例,肺部感染29例,压疮7例,深静脉栓塞2例。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健康状况的评估及原发病的治疗由于患者高龄,多伴发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因此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情况,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对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进行全面地评估,本组病例中,患有高血压病389例,术前控制血压在140~150 mm Hg/90~95 mm Hg,合并糖尿病142例,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合并贫血57例,术前输浓缩红细胞4~6 U,对合并支气管哮喘23例,进行控制肺部感染止咳平喘治疗,在肺部感染控制后手术,对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在内科麻醉科会诊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手术。对32例全身情况极差,家属坚决要求手术的病例,在与患者家属取得充分的知情同意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全院通力合作开展手术。所有病例均常规内科会诊,在内科指导下进行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反复告知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并发症及预后,在患者家属的支持下开展手术,因此术后1例因脑干梗塞死亡,2例因肾功能衰竭死亡,都未引出医患纠纷。

3.1.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高龄,加之创伤后引起,患者大多数无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手术恐惧,担心手术的风险及效果,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格及对疾病的认识不同,采用口头讲解、图片及身边成功手术的病例等形式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案、手术材料的选择、并发症及预后,特别介绍本科室开展该手术的特色、优势,介绍手术医生的水平、成功病例,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告知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价格、优势,尊重其知情权。本组病例中,术前惧怕手术,与医护人员详细的沟通后,手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的出现。

3.1.3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及健康教育住院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告知如何在床上使用便盆,如何学会在床上移动身体,如何进行翻身及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如何进行下肢肌肉的舒缩功能锻炼,如何在手术后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并告知术前康复训练的意义。告知患者和家属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及合理营养对手术的重要性,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解释围手术期各项检查操作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要求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的管理及康复训练麻醉后回房平卧6~8 h,患肢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术后第一天半卧位,髋关节屈曲不超过70°,避免髋关节的屈曲内收动作。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在术后1周左右再助行器下床活动,患肢部分负重渐渐完全负重。内固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如患者身体状况许可可以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不负重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骨折端愈合完全进行功能锻炼[2]。

3.2.2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原发病的治疗术毕回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引流量,同时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保护性治疗,术后2例出现脂肪栓塞症状经积极治疗后恢复,19例出现脑梗死症状,2例脑干梗死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经治疗后未留后遗症,29例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死亡。

3.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3.1髋关节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后由于肌肉的松弛,回病房后正确搬放,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动作,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功能康复训练时髋关节避免屈曲超过70°,翻身时健肢在下,下肢保持外展位,双下肢之间垫枕。并同时反复告知的重要性,避免脱位的发生,本组病例中,脱位1例,为翻身时不当管理,1例为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所致,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成功,不留有后遗症状。

3.3.2深静脉栓塞深静脉栓塞高发时间是术后1~7 d,17~24 d后很少发生[3]。术后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或潮红、皮肤温度略高,应警惕下肢深静脉栓塞,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2~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连续使用10 d。本组无一例肺梗死的发生。

3.3.3各种感染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护理应注意:①观察体温的变化及伤口有无肿胀。②严格的无菌操作,如及时更换引流管及敷料等。③加强会阴护理,保持会清洁,指导多饮水,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期开管,并及早拨除。④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遵医嘱雾化吸入治疗,协助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3.3.4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屑,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定时按摩皮肤受压处,促时局部血液循环。

4讨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合并各种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术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尽快对患者状况做出全面评估,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争取尽快手术。但是,由于高龄手术,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创伤相对大,手术风险高,围手术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针对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状况评定,进行心理生理准备,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4-6]。因此,积极做好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减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Evans EW. 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e fracture of the femur[J]. J Bone Joint Surg(Br),1949,31:190.

[2]陈诚. 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68,75.

[3]查振刚,臧学慧,姚平,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1-512.

[4]彭少军.老年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学,2006,12(8):809-810.

[5]丁慧丽,余艳丽,张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17-118.

[6]张克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123,137.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7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创伤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前髂腹股沟入路和髋关节后外侧前弧形切口(非K-L)入路手术方法治疗43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这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对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其中有5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症状,1例出现骨化性肌炎,其余病例术后生活质量较好,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复杂性髋臼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能获得很好的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满意。

[

关键词 ] 复杂性髋臼;骨折;改良前、后入路;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8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133-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髋臼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伤情严重程度也逐渐加剧。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的暴力性创伤,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一直是骨科手术中的难点。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43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4例。并发损伤:伴中心性脱位3例,后脱位11例,骨盆骨折10例,脊柱骨折6例,脑外伤8例,内脏伤4例,休克1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20 h,平均6 h。

1.2 术前准备

对已经确诊的伴有损伤给予相应的有效处理,股骨头后脱位患者在腰麻状态下实施闭合复位,手术治疗后进行皮肤牵引。中心性脱位、骨折移位比较明显的患者实施胫骨结节或股骨踝上牵引(体重的1/7~1/13)。伴发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所有病例在病情平稳后,及时行骨盆平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对影像学信息实施详细的阅片及分析,以便确定骨折的类型、关节腔内碎骨以及骨折块的移位等情况,尽可能早的制定手术计划。

1.3手术方法

患者均在全麻插管下经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术前30 min内预防性使用Ⅰ代头孢类抗菌药物。采用健侧卧位,身体受压部位软垫保护,两侧卡夹,在术中调整手术床角度.使身体按照需要可调整为半仰位或半俯位,以适应前侧入路和后侧大转子后方前弧形切口入路的要求。患侧下肢消毒后用无菌布单包裹从足至大腿中部,术区贴膜保护。先经后侧大转子后方前弧形切口入路对后柱及后壁骨折行复位固定。若髋臼顶部负重区骨折需在后切口中做大转子截骨,将大转子及臀中肌向上翻开显露髋臼顶部区。骨折部位显露后尽量清除骨折端及关节内的血凝块及嵌入的软组织,如果髋关节腔有骨折碎片,可牵开股骨头取出。将骨折复位后选用充分塑型的骨盆重建钢板固定,两端分别各钻孔植入一枚螺钉临时固定,在C臂X光机透视下见骨折复位良好及钢板位置合适后,依次钻孔植入其余螺钉,再次在C臂X光机透视下确定螺钉长度合适,未穿入关节腔内。纱布填塞伤口,通过调整手术床角度.使患者身体调整为半仰位,经髂腹股沟入路显露髋臼前柱、前壁,将骨折复位后选用充分塑型的骨盆重建钢板固定,依次钻孔植入螺钉,C臂X光机透视下确定螺钉长度合适。各方向活动髋关节不受限,关节无顿挫感及摩擦感后,使用1000~1500 mL碘伏生理盐水冲洗,尽量冲掉碎骨屑及凝血块,前、后侧切口内均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逐层间断缝合切口。

1.4术后处理

术后均不做牵引,引流管留置24~48 h后拔除。患者麻醉清醒后即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力训练,双下肢气压治疗,术后8 h开始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1周,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生素预防性应用3~4 d,术后3 d内由康复师进行患肢肌力训练,术后3 d后主、被动活动髋关节,并使用CPM辅助锻炼。4周后拄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及活动,8周后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均嘱患者术后1、2、3个月定期来院复查摄片,根据复查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1.5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运用χ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0.05时,试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分析

本组病例术后均行电话随访,时间10~24个月。术后未发生神经损伤、静脉血栓、骨不连、死亡等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后果。

2.2并发症情况

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中,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并发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3.1术前诊断

髋臼解剖结构特别复杂,所以手术治疗前精准的诊断是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1]。髋臼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解剖位置较深,术中暴露不易,术前检查及评估尤为重要,单纯依靠X线片并不能准确确定骨折的类型,以及关节内是否有碎骨块。结合CT平扫及三维重建,则解决了上述缺陷。只有精确诊断,才能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选用正确的手术切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手术时机选择

髋臼双柱骨折大部分是高能量创伤所造成的,一般合并其他部位、脏器的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及早实施手术治疗,可在受伤后3~7 d内进行手术。这时,骨折部位的出血已经停止,同时瘢痕组织、骨痂还没有形成,很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复位[2]。髋臼周围附着比较广泛的肌肉组织,若是无法及早采取手术治疗,由于早期骨痂的形成、软组织及肌肉挛缩、血肿机化等因素,常会造成骨折显露,增加了复位、内固定的难度,增加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手术疗效变差。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本组病例有6例因合并严重的颅脑及内脏损伤,于术后3~4周手术,出现骨折复位困难、骨化性肌炎、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外,其余病例均于伤后3~14 d(平均5.8 d)内完成手术,结果均获满意复位。

3.3手术入路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保证髋臼复杂骨折得到满意复位的关键,准确的手术入路可以让骨折充分的显露出来,降低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产生[3]。因为髋臼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骨折的多样性,导致复杂性髋臼骨折不可能只有一个切口就可以完成全部骨折部位的显露、固定。骨折后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的复位质量具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相关研究证实[4],扩大的髂骨入路其有85%以上的发病率,而改良后的髂骨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其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仅为14%,其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对于髂腹股沟入路,能够充分显露由骶髂关节前方到耻骨之间相连的几乎整个髂骨内侧面。后入路为K-L切口的改进,将K-L切口上部改为向前弧形切口,从大转子顶部至髂前上棘后3 cm处的弧形连线,切口上段约4 cm,下段约8 cm,下段切口同K-L切口,在大转子后方止点处切断上、下孖肌及股方肌,向旁牵开关节囊外分离,显露髋臼后壁和后柱骨折。上段在臀中肌下沿髂骨外侧剥离分出一隧道,置入钢板。若是髋臼顶部骨折,则作大转子截骨,将大转子及臀中肌一起向上翻开显露髋臼顶部。前后联合入路可以满意全部复杂异位的髋臼骨折充分显露手术部位的要求,还可以消除对骨折线走向难以判断的问题,让扭转型的移位获得最大程度的解剖复位,可以让髋臼三维结构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可以实施坚稳固的固定,有助于实施早期关节功能训练[5]。对于髋臼双柱骨折、髋臼横形骨折等复杂骨折应用联合入路可以充分的暴露骨折区域,为手术治疗过程中骨折块的准确复位奠定基础。同时,对前、后应用钢板、螺钉固定骨折,还能够同时对髋臼内骨髓块实施清除处理,促进了髋臼骨折的稳定,有助于早期功能训练、早期负重。至于复位的顺序,临床并无统一的顺序,笔者认为由于髋臼前、后方均有重要的血管及神经,尤其前侧为甚。对于双柱骨折,尤其是后主骨块出现显著移位时,先复位前柱的难度相对较大。有效避免了术后肿胀的发生,本组患者均采用后侧弧形切口入路联合前侧髂腹股沟入路,均先行后柱复位固定,术中调整体位再行前柱复位固定。

3.4 手术注意事项

①由于髋臼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骨折的多样性,要求术者有非常丰富的手术经验,助手在牵拉暴露时要轻柔,牵引患肢作配合复位。

②术中尽量少剥离,与骨折块相连的软组织尽量不要剥离,避免形成死骨,尽可能通过隧道穿行钢板固定,螺钉行跳跃固定,不必每个螺孔上钉,置入螺钉方向应尽量背离关节面方向。

③缝合切口前活动髋关节确认无摩擦或阻力感,关节活动不受限,常规C臂X光机透视确认。术中使用C臂X光机基本上可确保骨折复位良好及避免螺钉穿入关节内。

本研究中,对治疗的43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0个月~2年的跟踪随访,其中有5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症状,1例出现骨化性肌炎,其余病例术后生活质量较好,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这充分证明了改良的入路可以充分对患者的复杂髋臼骨折进行固定和改善,既满足新鲜复杂髋臼骨折的显露与固定,又满足陈旧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松解、显露、复位与固定,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分析,前、后联合入路能够明显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让患者得到满意的复位、妥善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临床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重要手段[6]。复杂髋臼骨折必须准确分型、选择正确手术时机及前后联合入路、对骨折移位给予妥善复位、积极预防临床并发症以及术后早期功能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成效。但是,由于本次研究例数及时间有限,研究结果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改良前、后联合入路能否成为复杂性髋臼骨折治疗的首选,有待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给予验证和证实。

[

参考文献]

[1] 王俊东,张广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18):37.

[2] 刘轶鹏,王利臣,安欣.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移位的复杂髋臼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1,24(5):38-39.

[3] 胡建华,张晓星,苟景跃.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1,7(4):297-299.

[4] 李强,刘国辉,杨述华,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1(4):301-303.

[5] 朱爱剑,赵伟华,赵俊伟,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6):463-465.

[6] 杨俊秀,侯登国,张飞.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15(1):61-63.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骨盆骨折;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43-01

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常见的病因是外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移位的骨片可能会刺伤其周围的血管、神经、输尿管、尿道、膀胱、直肠等结构,造成严重的合并损伤。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脏器和传递人体力线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盆骨折不但会引起盆腔脏器损伤,而且对人体负重会造成严重影响[1]。经过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焦虑或恐惧心理减轻;皮肤完好,无压疮发生,骨折愈合良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或自理能力提高;掌握功能锻炼的知识,并积极进行锻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22~6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5例,高空坠落伤26例,压砸伤9例。入院时并发失血性休克15例,5例合并尿道损伤,3例发生腹膜后血肿,急诊入院时间为伤后0.5~4小时。

1.2 治疗与结果:骨盆边缘性骨折,只需卧床3~4周;骨盆环单处骨折,骨盆兜悬吊牵引5~6周;骨盆环双处骨折,骨盆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环多处骨折,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骨盆骨折病人起病急,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受伤,受伤后疼痛以及对预后的担忧等因素,会引起病人的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感,担心生命危险及残疾。应积极消除伤员思想顾虑,鼓励伤员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住院治疗的安全感,使其早日康复。因术后卧床时间长,易产生厌烦情绪,应多开导,并取得家属的支持,共同为病人制定比较周密的康复计划并督促实施,适时鼓励,提高病人治疗的积极性。

2.2 疼痛护理:卧硬板床休息,防止疼痛加重或骨折再移位。关心病人,鼓励病人诉说有哪些不舒适感,并给予心理安慰,指导病人做松弛疗法。对疼痛剧烈者,可适当应用镇痛药物,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注意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粗暴剧烈而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

2.3 症状护理:压疮维持骨盆兜带悬吊有效牵引,牵引量以臀部抬高床面5cm为宜。在骨盆两侧的兜带内置衬垫,以预防压疮。鼓励病人多饮水,2000~3000ml/d,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利于排便。术前日必须排除肠道内淤积的大便,以利手术操作,减轻术后腹胀。

2.4 牵引护理:骨盆悬吊牵引吊带要保持平坦完整无皱,并要保持吊带宽度适宜,且不要向上、下移动位置;大小便时注意不要使之污染。下肢牵引时一般都是双下肢同时牵引,因为如果只牵引患侧一方,易使骨盆出现倾斜,容易造成肢体内收畸形,影响以后的走路功能,并可发生腰疼和髋部疼痛。

2.5 术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与麻醉科医生交班,了解病人术中情况,予以特别护理,应使用心电监护仪器,每15min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留置导尿,准确记录尿量;注意病人神志及皮肤黏膜出血征象,并做详细记录,为抢救提供有利依据;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如有严重休克发生,应转入ICU病房实行全面监控治疗。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若有渗血、渗液情况,应及时更换,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以防感染。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折叠、脱落,保持负压引流瓶适当负压,以便及时引流出伤口积血,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

2.6 并发症护理

2.6.1 休克的护理:取仰卧中凹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尽量减少搬动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减轻组织缺氧症状。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及时补充血容量。

2.6.2 腹膜后血肿及内脏损伤的护理: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腹部情况,注意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胀、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症状。在抗休克时应迅速查明出血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做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若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多为血肿刺激引起肠麻痹或神经紊乱所致,可给予禁食、肛管排气、胃肠减压等处理来缓解症状。

2.6.3 膀胱及尿道损伤的护理:应妥善固定导尿管,以防脱落。导尿管及尿袋应低于身体,每日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尿管,防止感染。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日用生理盐水250~500ml进行膀胱冲洗1~2次,预防血块及分泌物堵塞尿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于尿液的排出。尿道不完全撕裂时,留置导尿管2周并妥善固定;对于行膀胱造口的病人,须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或折叠。造口管一般留置1~2周,拔管前先夹管,观察能否自行排尿,如排尿困难或切口处有漏尿则延期拔管。保持会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水擦洗会,并用活力碘棉球消毒尿道外口,2次/d。对于会软组织开放性损伤的病人,在分泌物多时,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冲洗擦干,及时更换敷料。

2.6.4 直肠损伤的护理:行直肠指诊,以明确直肠有无损伤。明确诊断后应给予禁食,静脉输液,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做好直肠修补、造瘘手术的术前准备。对于造瘘术后病人,应注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洗后外涂氧化锌软膏,注意及时更换敷料。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和组织有无感染的征象,以及体温的变化[3]。给予高营养饮食以补充机体需要量。

2.6.5 神经损伤的护理:仅出现神经如坐骨神经痛时,可进行保守治疗,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做抗阻力肌肉锻炼,同时作按摩、理疗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足下垂时,用软枕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防止跟腱挛缩。

2.6.6 压疮的护理:为防止骨折移位,切勿随意搬动或更换,但应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压疮的发生,可每2h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皮肤;合理使用防压器具,以预防压疮的发生。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所以要防止并发症发生。病人床铺要保持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护骨隆突处,可每2h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皮肤,合理使用防压器具,以防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6

[2] 蔡郑东.骨盆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5-77

上一篇: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范文 下一篇: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