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5:21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1

关键字:遥感 土地调查 卫星影像 解译样本

1 引言

肇庆地区的第二次土地调查统一采用的是法国斯波特5 (SPOT5)分辨率为2.5m的卫星遥感影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就是采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图件,以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为主要调查内容,采用国家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以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为主要应用手段,通过实地调查,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分布状况和土地权属等情况。

土地调查传统作业方法,就是调绘者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与调绘时,采用的是外业调绘为主的方法。虽然保证了调绘精度,但耗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利用地类解译样本、遥感影像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地类进行判读和解译,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不足,能有效辅助影像调绘者在室内进行目视解译,从而使传统的耗时费力的调绘模式,转变成“室内判读为主外业调绘为辅”的节时省力的调绘模式,真正实现调查的快速、高效,既保证了调查成果质量,同时又能充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对调查成果的现势性需求。

本文结合广东省肇庆地区的生产实际,对卫星遥感影像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的应用予以分析和探讨。

2、遥感技术的特点和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的特点

土地更新调查作业中,传统作业世模式是在接受土地更新调查任务后,调绘者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与调绘时,基本采用“外业实地调绘为主内业解译判读为辅”的方法。首先把已有资料与影像进行分析套合处理,再打印成外业调查底图到野外调绘,实地核实土地利用现状,然后回到室内再进一步进行填表、上图等一系列整理工作。这种调查方法虽然调绘精度有保证,但资金和人员投入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工作效率不高,人为干扰因素大,生产周期长,难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需求。

遥感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获得资料的周期短、现实性强、客观真实,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新的现势性强的地面影像数据,又可以获取长期稳定的各种分辨率的影像资料,可以为编制和更新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提供现势性强的基础资料,而日益完善的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技术,也能更有效地协助土地调绘者在室内进行目视解译, 帮助他们提高影像判读准确率和解译成果精度,从而减少外业调查工作,提高土地调查工作效率和增强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2.2 遥感影像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调查时,首先应广泛收集调查区域历次土地调查成果(包括历年的更新调查成果)、权属调查和基本农田成果等,然后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与最新的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套合,经分析、修正后,将未发生变化的各种权属界线和地类属性等调查内容,依据最新影像直接转绘到土地调查工作底图上,同时提取和勾划出变化信息,并在图上作好标记,打印出处理和编辑好的图件,作为土地调查外业工作底图,到实地核实确认,并且要对图上作了标记的变化处作为重点调查,逐一进行核实和改正。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调查时,判读和解译是关键,而判读又分为室内判读、野外判读。以野外判读为主的传统调查方法,由于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等,在当今实际工作中正遭逐步淘汰。而室内判读法由于其高效、实用和节时省力,正逐步到得广泛应用,在室内根据地物的成像规律和判读特征,确定各类影像所代表的地类属性和地类的范围大小及正确位置,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野外调查工作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调查成果质量。

3、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调查的主要技术方法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调查的总体技术思路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调查和历年更新调查资料,将最新的遥感图像与之套合配准,通过室内分析、判读解译提取最新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然后通过打印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在实地对提取的变化信息进行认真的复核检查,最后将外业复核与调查的成果拿回室内,对照最新的遥感影像图,通过对电脑进行人机交互式操作,将外业调查成果输入计算机,成果数据经编辑处理、检查无误后,最终建立调查成果数据库,在这一总体技术思路的指导下,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调查主要采用下述3种技术方法:

3.1、利用遥感解译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

(1)解译样本的采集

解译样片采集时,首先把测区的最新更新调查成果和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套合,对调查底图上不同地类(如林地、耕地、道路、河流等)的图斑分别截取地类初步样片,然后在野外对这些样片进行实地核实,核实时还应考虑同一个测区的环境、气候、季节、植被类型等特性,应在不同地点多核实相同的地物类,使地类样片能充分反应该地区的地类分布和影像特征。核实完成后,再返回室内根据核实成果,对地类初步样片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与实地地类完全相对应的地类样片。

建立肇庆地区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解译样片采集完成后,室内判绘的作业人员就能以解译样片为依据,认真分析解译样片和实地图斑地类的对应关系,在室内对遥感影像逐一进行判读和解译。

(2)遥感影像的室内解译

解译样片采集完成后,室内作业人员利用最新遥感影像,根据野外采集的解译样片和实践经验,按照地理坐标或者采用对比、类推的方法,利用解译样本与遥感影像的对应关系,对影像图进行详细解译,在精确勾绘出图斑边界线的同时,还正确解译出图斑的地类属性。

在影像室内解译时,还可利用 DEM 数据生成高程分带图、坡度图等辅助资料作为遥感解译的参考,同时配合对解译地区的高度、坡度、阴坡、阳坡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以增加地类解译的准确性。

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样本进行行土地调查的方法,不但能为内业判绘、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作业依据,还能弥补内业人员没有判绘经验、判读错误率高的缺陷,保证了产品的良好质量,而且能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大大提高土地调查的工作效率。

3.2、遥感影像与调查资料相结合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详查和变更资料,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调查时,在加强内业处理的基础上,可把重点放在提取影像变化信息上,在野外只对变化的图斑进行重点核实,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土地调查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将第一次土地详查获得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历年土地变更图件扫描矢量化,经过几何校正后与同精度的遥感图像套合、配准,保留地类属性没有变化的图斑,只从遥感图像上提取与原有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变化的部分,经过外业实地核实后,根据外业核实成果,在内业做进一步的修改处理后,就可以获取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3.3、利用遥感影像特征分析方法判读和解译地类

(1)解译前的准备

内业解译前应广泛收集调查区内的权属调查、地类调查和基本农田资料以及历年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同时要收集大量有关自然地理状况、交通、水利、农、林业、工矿、特殊用地等相关参考资料。对遥感影像图要重点检查标准分幅影像清晰度、云、雾覆盖要<5%、内图廓尺寸、坐标系是否正确、图面整饰是否齐全规范等内容。检查好后对遥感影像图进行预处理和纠正,主要是对影像进行坐标换算(坐标加减带号)、投影换带等一系列的技术处理,以便于图像地类特征提取和数据处理建库。

(2)解译的分类原则

在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过程中,应该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原、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的分类步骤,以利于提高解译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3)解译的方法

首先要确定调查区域中各种地类的遥感影像特征,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影像特征分析就是从色调、形状、阴影、纹理及影像结构等方面对拟被提取的地物进行影像的定性分析。通过对这些地物的影像的定性分析,总结、归纳出这些地物要素各自所具有的影像特征,根据这些影像特征,作业人员就可以在室内对影像进行判读、解译。以广东省肇庆地区为例,各种地类的影像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水田:平原地区水田一般具有明显的几何形状、田块较大、边界清晰、 有渠道灌溉设施、多呈大面积分布、有道路与居民点相连。而沟谷中的水田呈不规则状,大部分呈窄而长的条状。水田颜色调随土壤、湿度、农作物种类及生长季节不同而不同。一般湿度大的色调较暗、干燥的较浅;生长着农作物的较暗、成熟的较浅;农田灌溉时较暗、不灌溉时较浅。由于该测区的遥感影像是2007年12月份生产的,农作物已经收割,因此水田颜色较均匀,均为浅褐色。。

旱地:旱地几何形状不规则,位置多位于山区,旱地界线较为清楚,影像纹理结构比较粗糙,颜色大多为浅灰白色。

果园:果园排列紧密整齐,边界形状不规则,颜色为大多为绿色或浅绿色,果树的纹理较清晰。

林地:林地受地形控制,边界一般自然圆滑,呈不规则形状,有绒状纹理,色彩泛绿、树冠颗粒明显。

水域用地:主要包括河流、水库和池塘,颜色由于光线反射角度及水体深度的不同,其色调也往往有所不同,其中河流但大多都呈浅蓝色、几何形状为条带状,且常有不规则弯曲,而水库大都为深蓝色、几何形状为不规则、面积较大、一般与河流相连。池塘大都呈蓝色、面积较小,位置大都位于村庄边或山坡旁,形状大都为四方形或弧形。

公路:公路通常为弯曲的条带状,颜色一般为:沥青路呈灰黑色,水泥路呈灰白色,大都连接有城镇和村庄。

城镇:城市建筑物比较集中,高层建筑物有狭长的阴影,小区住宅为排列整齐的单体建筑,居民地几何形状特征明显,一般呈四方形,边界清晰,多呈黑白相间的颜色。

村庄:农村居民地建筑占地面积一般较小,形状散乱,无规则,多呈灰黑相间的颜色,村庄边界不够明显。

通过对上述地物的影像特征分析,作业人员在室内就可基本上判读出耕地、林地、水系、道路、建筑物等基本地物的属性,然后再把这些解译出地类属性的图斑转绘到影像图上,并且编辑打印出外业调查底图,再到野外进行巡查核实,重点只对影像中难以辩别的和新增变化的地物在外业进行认真核实、补查。这样不但可以减轻野外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4、解译成果的核实

解译成果的核实,就是将内业利用解译样本和遥感影像特征分析等方法,解译出来的地类属性成果,在外业进行认真核实,以确定解译成果的正确性。

首先应充分利用和分析收集相关成果资料,把原有资料与最新遥感影像进行对比,与影像不一致的,应进行外业核实,在实地要以影像为依据,认真调查核对地类图斑的地类代码、范围和属性,并测量出道路、沟渠、河流等线状地物的宽度,同时增补内业判绘遗漏和新增变化的地类。然后在室内,根据外业核查成果修正错误,增补新增地物、完善地类属性,从而确保最终解译成果的正确性。

5、结论

本文应用SPOT5遥感影像,利用建立解译样本和采用遥感影像特征分析等方法,对遥感影像先进行室内解译,在内业解译和判读出绝大部份地类属性后,再到实地核实确认,同时增补新增和变化的地物,这种调查方法不但能减轻野外劳动强度,缩短调查工期,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互相渗透和融合,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管理中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土地科学有效利用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客观、动态、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今后的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6、参考文献

[1] 濮静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汤国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0-173

[3] 陈姝.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及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

[4] 王佩军,徐亚明.摄影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2

关键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高分辨率影像 无人机 3S技术

中图分类号: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建设及示范推广》

编号:08-128-238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近半个世纪,已经成为了测绘产业当中最主要的力量。摄影测量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经典的摄影测量基本理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遥感技术近些年发展迅速,在各个行业当中应用广泛,在这里就以后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做以分析。

1 多线阵、多角度传感器的应用日益广泛

以往摄影测量技术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各种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4D数据的生产,而遥感技术则主要以研究地物的非几何信息为主,摄影测量技术及遥感技术虽然理论技术方法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不同,但是随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用的摄影机及遥感传感器的融合,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目前的ADS数字航空摄影机为例,即具有获取全色普通数字影像的功能,同时能获取多光谱影像用于定性分析。。

相对于传统模拟航空摄影的产品单一性而言,ADS40数字航空摄影系统由于自身的多线阵、多角度的设计原理, 每一条线阵的CCD可以获取一个波段的影像。因此一次飞行可以获取更多的产品, 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其强大的几何及光谱特性,具有同时获取几何及属性信息的能力,必将代替传统的航空摄影传感器,广泛的应用于摄影测量领域。

2 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技术日趋成熟

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技术集成传统摄影测量技术、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通讯技术等,以无人机为承载平台,以遥感传感器为基础获取地表的多光谱影像。无人机遥感技术发展快,相对于传统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反应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场地要求灵活、环境要求不是很苛刻等,已广泛的应用于测绘生产当中,尤其是的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架典型的无人机由飞行器、控制站、起飞发射、回收装置及检测系统等组成,无人机与航空模型的区别在于无人机通常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其要按设定好的航线进行飞行,有专门的飞控装置。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整个无人机测绘的发展,近几年,很多测绘单位都已经掌握了无人机的生产技术,可以自行生产无人机,这样大大的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无人机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以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为例,近5年内,充分掌握了无人机的生产技术、控制技术,成立飞行大队,不用再依靠去委托其他单位去拍摄航空影像,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航空摄影的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目前很多测绘单位都看到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未来几年,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无疑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普及到各个测绘单位。

3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的应用

就生产成本而言,通过传统的数字化测图方法生产测绘数据成本肯定是最高的,效率也是最低的,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是现在测绘行业中生产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首选方法。然而遥感传感器也具备和数字摄影机一样的功能,也可以获取地面的数字影像,甚至立体影像、多光谱影像。那么遥感影像也可以用于生产数字测绘产品,关键问题在于遥感影像的分辨率问题,遥感影像分辨率能否满足测图要求。对于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使用遥感影像测图完全能满足测图要求,以快鸟卫星为例,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可以划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类用途,而且二者都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军用遥感卫星和民用遥感卫星在原理上并无二致,主要区别体现在卫星所使用的谱段和对地面分辨率要求上的差异。军用遥感卫星主要在可见光或近红外谱段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军用遥感卫星大部分都属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只有少数用于普查的军用遥感卫星为了提高时间分辨率,而选择较高的运行轨道,从而使得卫星的空间分辨率有所减弱。与之相比,民用遥感卫星则主要在多光谱成像,以便识别地面各种特征,其分辨率高低差异参差不齐,但其总体水平普遍在军用卫星之下。在军用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领域,美国锁眼12号卫星最为突出。它采用了大面阵探测器、大型反射望远镜系统、数字成像系统、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实时图像传输技术等,镜头口径3米,焦距27米,分辨率达0.1米。可见厘米级精度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能否商业化应用只是时间问题。

4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和GIS及GPS的结合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属于是服务于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的主要技术工具,如何更好的与GIS及GPS技术结合,发挥好各自的优势,是GIS发展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就三者的结合来说,很早就提出了3S技术GPS、GIS、RS,虽然三者相互结合,但是就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来说,尤其对于摄影测量本身来说,其和GPS、GIS的一体化发展还是最近些年才付诸于实际,例如GPS/IMU配合数字摄影机进行摄影测量工作,可以大大的提高外业航摄的效率和精确度。目前的GIS软件及摄影测量软件业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结合,已经有部分GIS软件开始在其模块中加入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处理的功能,直接用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的获取及处理,满足GIS系统数据跟新的要求,不再像以前一样,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系统获取数据,然后数据转换,再到GIS系统里录入编辑数据。简化了这个繁琐的过程,方便与用户使用系统。

总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为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主要技术工具,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传感器的发展、承载平台的发展及其与3S技术的结合。影像是空间信息的主要承载,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必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展望.武汉大学学报,2008.12

[2] 刘先林.航空摄影科技发展成就与未来的展望.前沿科学,2007.3

[3] 万幼川.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探讨[M].测绘通报,2007.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3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勘察;水利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勘查设计是当前设计工作的主要方面,如果采用常规的地质勘查,要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地质、地形、地质构造等条件进行详细勘查,其困难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重叠性强的地区更是如此。目前,伴随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在江河治理、水利项目区域稳定性方面、水利库区淹没范围、引水项目的选线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水利行业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

1遥感技术及其特点

遥感技术在我国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伴随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逐步成为当前社会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室内工业测量行业、广领域内的陆地以及海洋信息采集、全球范围内气候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在上述这些领域,均具备显著的优势,以下就常见的几个重要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1.1能涉及的勘察范围广

利用一副卫星图片,就可以很容易地拍摄出至少34000km2的面积,对于我国960万km2的领土而言,也只需要500多张卫星图就可以全部覆盖;但是,如果使用航拍照相,如果将国土面积全部覆盖,则需要100多万张,这些特点足可以保证卫星遥感技术在今后能够大面积使用。

1.2信息获取速度快

利用气象卫星可以再1天以内对地球进行两次以上的遥感摄影工作;利用陆地卫星在半个月以内可以将地球遥感影像重复摄影一次。所谓的卫星遥感调查就是利用气象和陆地卫星在较短时间以内,可以准确获取大范围和突发性事件的基本资料。与此同时,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多层次、多波段、多领域的观察,并且形成综合性网络区域覆盖。

1.3遥感技术抗干扰能力低

利用卫星进行遥感预测,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受外界干扰少,人为影响较低,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对地面的库区进行遥感探测,再将一系列数据程序经过处理得到原始资料,然后进行分类规整,同时配合地面人员实际调查进行数据核实,因此,卫星遥感技术具备极高的抗干扰性能,防止了来自诸多认为因素的影响,这样一来,就使得资料的查找更加合理客观。

2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实际应用

2.1遥感技术在目前水利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进行合理的测勘是对水利规划的基础工作,为了最大程度实现水利现状的观测,为水利行业提供原始资料以及为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合理预测,可以将传统手段和先进的遥感技术结合起来。由于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地形图和野外勘测资料来对目前的水利分布进行很好的规划,因此,合理的地形图对于调查的影响很大,如果地形图相对陈旧,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地形进行重新测绘。如果使用遥感技术,一般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由于使用卫星遥感,获取的资料周期短,时效性强,在北方的气候条件下,受到的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卫星遥感图像,即使在南方环境条件下,也可以获得不少的图像资料,据此就可以分析出当前的地形图是否有可用性,如果地形图同遥感信号资料无差别,只是单纯的减少了部分建筑物,对于此类地形图经过修改以后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遥感技术在水利规划方面的应用也很普遍,首先要做的是,用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来检测某些已被污染的河流,并且找到既定的污染源,如果是由于煤矿、造纸厂等排放废水而导致的水污染可以用可见光进行探查,如果是由于热废水造成的污染可以用红外线进行评估,先测定河流可以承受的容量,再分析河流的污染成分、评估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在不同时间内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处理,就可以测量出不同时间内,不同季节的水域面积等基础资料,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简化工作内容,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得到放松,节约了基础资金,此项技术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成功。

2.2遥感技术在水库设计方面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的水利建设中,不管是防洪和发电,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等方面都离不开水库,因此,水库项目的建设是目前水利项目的重点。关于水库工程的论证问题,所涉及的方面一般包括:基本识别问题、方案制定、评价影响分析、论证方案等,涉及到水库论证方面的问题包括水库建设、工程建设问题、泥沙填埋等问题,以及水库库区的淹没范围、库区周边环境评价以及工程效益评估等问题。在水库淹没范围的勘查和规划等方面,卫星的遥感技术有相当高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在库区建设中,对于淹没损失的预估数额比较粗浅,一般情况下,是以小比例地图作为基本参考,并且,加之地图的更新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库区当时的情况,为了准确反映某一时间段的具体情况,必须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对地图作出相应的修改,如果使用了卫星遥感技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统计出的数据更为可靠。在水库库区规划阶段,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拍照或者航拍对淹没区域进行预估,数据不但全面精准,又使调查结果权威、具备说服力,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得到论证,并且应用前景可观。

3结语

遥感探测技术获取的数据时同一时间段、覆盖地域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宏观、准确的反应了很多自然人文现象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质形态,真实反映了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构筑物等地物特征,全面展示了地理事物间的各种关系,遥感技术具备的测勘范围广、信息获取便捷、信心综合能力高、受外界影响小等特点,保证了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具备的强大的应用能力以及遥感技术在水利规划、水库工程建设、河流整治、水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表明遥感技术在水利地质勘查方面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军杰.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岩溶发育段工程地质勘察[J].桥梁建设,2007(Z2.130-133.

[2].蔡保祥.遥感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19.

[3].赵修军,陈锁忠,邹叶锋等.地质雷达在江苏宜兴段高速公路边坡勘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01).111-114.

[4].舒细秀,左重辉.试论湖南城市防洪工程地质勘测的方法和原则[J].湖南水利水电,2004(02).32-33.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4

遥感,早期只是被人们用来给地球拍照,形成一幅幅地球的“照片”。但现在,随着技术手段的增强和分辨率的提高,通过提取地物的波谱特征,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识别、分类,已经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照片”变成了“魔镜”,这面镜子,除了展现出实物影像,还能剥离外表、识别真相。

数据获取与信息处理并重

汶川大地震使遥感技术得到空前普及,但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不及时、卫星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不高、卫星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不高、数据处理速度低、影像质量差导致目标解译困难等。此外,由于卫星遥感数据仍主要依靠外国卫星,应用的现实性和精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卫星数据在行业内部尚不能共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遥感应用的发展。基于此,不难推测,在2009年,国家将大力发展我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立航空遥感应急响应系统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网格;提高航空、航天传感器的定规定姿精度和成像质量;研发数据处理的快速、智能和自动化方法也被提上日程。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曾做过这样的比喻:“遥感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就像板块夹缝中露头的小芽,对任何成熟学科而言它都是边缘;但另一方面,它也的确存在很好的创新机遇。”未来,遥感技术应在两大方面寻求更大发展,一是观测技术,二是信息提取技术。目前,中国已建立了由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系列组成的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具备了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能力,基本实现了对中国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的大气、海洋和陆地系统观测和动态监测。

可以预计,2009年,卫星遥感单景覆盖范围将继续增大,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响应时间越来越短、采集模式灵活、重访周期缩短, 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信息量越来越大,存档数据急速增加,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必将给数据处理和应用带来很大便利,使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能力不断提高。

以应用为导向

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遥感卫星五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可以预测,我国将以应用拉动遥感产业的整体发展,并加强对遥感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扶持。

中科院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池天河分析,遥感空间信息技术一直是高端技术,定位很高,但目前已经从以技术研究为本转向以应用为导向。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应急监测方面将有更大斩获,2009年,会有更多传统行业拥入遥感空间信息应用领域,开拓新业务。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遥感技术;工程勘测;应用与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勘测工作是第一步,现于今如果我们在工程勘测方法上仍是采用传统的地面勘测法,对于工程质量、效率要求上会存在巨大的差距。遥感(RS)技术的应用,无疑是将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技术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面;至今,遥感技术在我国水利水电地质勘测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质量、效率还是经济上,比传统的地面勘测法更优越,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许多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1 遥感(RS)技术的优势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三类。如今成为现代科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无论在哪一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如:勘察范围大、获取信息快、信息综合性强与所受影响小等等。

1.1 勘察范围大

一副卫星图像可以拍摄地面34000km2 的面积,我国领土960万km2 也只需要500 多张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拍摄;而使用航拍照片,需要拍下我国的所有领土就需要100 多万张,该特点决定了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使大面积的研究分析问题成为现实。

1.2 获取信息快

气象卫星能够在1 天的时间内对地球重复进行两次遥感摄影,陆地卫星则能在18 天内将地球遥感影像测量重复一次。卫星遥感调查就是通过气象和陆地卫星在短时间内,准确获取大范围和突发性事件的资料。

1.3 信息综合性强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对地球进行多维度、多波段、多时段的观察,形成一个综合的勘察网络。

1.4 所受影响小

卫星遥感资料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受人为的影响很小,其次直接运用卫星对地面湖区遥感信息,而后经过一系列程序处理后得到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类,同时,以地面的实际观察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核查,所以说卫星遥感具有很高的抗干扰性,避免了很多的人为影响,这样就使调查资料更加合理客观。

2 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重大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遥感技术能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遥感技术能完整的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

2.2 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

在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2.3 岩溶调查

利用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

2.4 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

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

3 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的实际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水利规划方面的应用

勘测调查是对水利进行规划的基础,为了能更好地对当前的水利现状进行调查,给水利规划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提供预测,可以将遥感技术与传统的调查手段相结合。由于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依据地形图与野外勘察资料来对水利规划现状进行调查,所以地形图对于调查有很大的影响,若是地形图比较老旧,那么就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对地形重新进行测绘。如果运用遥感技术,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运用卫星进行遥感,其所得到的资料具有资料周期短,现实性较强等特征。根据这些卫星资料,就可以分析出当前地形图是否存在可用性,如果地形图与卫星遥感资料差别不大,只是增加或减少了部分人为建筑,那么这样的地形图经过修改补充还是可以发挥用处的,同样,也可以将卫星资料作为地形图的补充或者直接使用卫星图。

遥感技术在水利规划方面的应用,首先用可见光与红外线波段来探测那些污染了的河流,并查找其污染源,煤矿、造纸厂等废水造成的污染用可见光探查,而那些因为热废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则用红外线进行探查;然后根据水质的监测数据对水环境容量进行评估,先确定出河流所能承受的水容量,再确定出河流所受污染的成分、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在不同时段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通过对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处理,就可以勘测出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水域面积等资料,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将工作简化,不但使工作人员轻松了,而且节省了许多资金。

3.2 遥感技术在水库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水库工程的建设是重点。水库工程的论证一般为识别问题、拟订方案、评价影响、论证方案等,论证的重点内容就是水库的建设任务、工程的安全问题,泥沙的清理问题,水库库区的淹没范围、水库环境的评估与工程的效益评估等。在水库蓄水淹没范围的勘察和移民规划等方面,卫星遥感技术有相当高的价值与继续开发的潜力,在水库建设的规划阶段,对于掩没损失的估算比较粗略,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小比例地图作参考,同时因为地图的更新时间较长,不能有效的反映现实情况,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勘察,对地图做出修改才能进行损失估算,如果运用卫星遥感资料,在用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就会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使统计数据更加可靠。在水库规划的工作当中,利用卫星遥感图片或者正色航拍图片对水库的淹没区域进行估算调查,不但数据更加宏观科学,又使调查结果更有权威。

3.3 遥感技术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应用

河流治理的方向为稳定河床与河滩,使之能排洪排沙通畅,起到保护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对于有多个河口的江河,要要求各个河口都能顺畅的排水分沙,对于通航的河道除了要求排水分沙外还要求航道的稳定,

为了改善航道提高稳定性,有效的治理沉积泥沙,就需要全方位的立体的水底、河岸等的地形地貌、水质水文等方面的特征调查勘测,卫星遥感技术正适应这个要求,可以为这些调查有价值的信息。

对河流进行卫星遥感,一般情况下以浮泥作为标志,通过运用合理的波段,对得到的图像进行复合处理,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光学处理进行加强,将背景和次要信息屏蔽,只显示主要资料,这样可以有效的显示出浮泥资料,得到水下泥沙分布与地形资料。经过技术处理的图片资料上对于河流泥沙的显示是非常清晰、非常客观的,通过对河流泥沙的变化分析,就可以为河流治理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3.4 在水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以前,关于地表水资源的信息,通常会用红外遥感图像进行信息的提取,而近些年来就开始使用S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来提取地表水资源的信息资料,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很好的用来寻找地下水资源。通过运用遥感图像探查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地貌、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等,来对地下含水层的发展以及其边界状态进行判断分析,在与物探结果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对地下水资源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而对于岩溶水和裂隙水的判断,则可以通过研究岩溶的地貌和构造来寻找富水结构,在对遥感资料、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获得准确的信息。

4 结语

遥感(R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现在已是广泛应用阶段,为了更好提高我们的勘测技术,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采用高新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技术,要做到综合采用各种技术,取长补短。

作者简介: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6

【关键词】地理检测;测绘遥感;技术

一、测绘遥感技术简述

1 测绘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英文名为Remote Sensing,简称RS,顾名思义,遥感就是指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通过一些必要的传感器,进行远距离检测的方法,然后就可以根据对目标探测的数据,对目标物体的特性和性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广义上来说,遥感是指所有远距离探测的方式,而狭义上的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具体的设备,收集探测目标的相关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都会采用一些对电磁波反应灵敏的设备,然后向探测的地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接触到物体时,会进行反射和散射等,同时目标物体自身会进行辐射,而探测的设备就是将这些与目标相关的电磁波都收集起来,通过计算机的特定运算,就可以得出物体的相关属性,测绘遥感技术的最初应用是在空中拍摄,在上世纪中期时,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迅速的获取某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到了第一颗卫星发射时,遥感技术开始走向成熟,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完善,现在的遥感技术在地理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测绘遥感技术的特点

从遥感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遥感从最初的航空拍摄,发展到现在的地质测绘,其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的,因此其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现在的遥感技术都是利用卫星进行的,卫星在高空进行拍摄时,可以对很大的空间同时进行探测,而传统的地理检测方式,通常都需要人工的参与,这种方式每次检测的范围非常小,获取的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要想完成大面积的检测工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卫星遥感的这种测绘方式,可以同时收集到一个地区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也都是由计算机进行,由于卫星绕地球的周期都比较短,对同一地区进行遥感的时间间隔也比较短,尤其是地球同步卫星,始终保持在地球上空的同一个位置,就可以不断的对这一地区进行遥感,那么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最新的,如果这一地区发生了地质变化,也能够很快的通过测绘遥感,收集到变化后的地理护具,这是传统的地理检测技术无法相比的,从检测成本的角度上考虑,卫星遥感技术也要好很多,由于不需要人员进行实地的检查,就能够节省人员和设备的相关费用,而卫星的存在,遥感通常都是其功能的一部分,同时对一些沙漠等荒凉地区的地理检测,地面的检测很难进行,如果采用卫星遥感的方式,就可以非常简单的解决。

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测绘中应用的意义与作用

近年来由于技术方面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在遥感领域中新的突破,遥感图片处理技术就是在增大了观测范围。遥感图像的处理主要应用于测绘中,其中在土地勘测和地质测绘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土地使用的界线范围测量,在简化建设用地工作中,特别对交通路线的设计实施以及大型工程的设计有很大帮助。在地籍测绘中,通过图形以及数字等难识别的对象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对难以识别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变成可识别的图像和文字,从而记录相关的数据信息,合理的确定监测的周期,从而更好的对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全新的监测,各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优的结果。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中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即使是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x光到微波,远远超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这种图片的获取是普通方法不能得到的,所以在测绘工程应用中有很大的意义。

三、地理检测中测绘遥感的技术应用

1 获取相关的地理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地理检测中使用遥感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由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地区表面的图像,而且随着摄像相关技术的发展,卫星上所带的拍摄设备分辨率越来越高,获取到的图像也越来越清晰,测绘遥感技术的这个功能是地理检测的基本功能,已经在很多地理领域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地图的绘制中,目前大多数地图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由于这种卫星遥感测绘出来的地图,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建筑物等的实际情况,受到了用户的广泛称赞,除了对地球表面进行拍照意外,遥感技术还能够利用波普获取到更多的地理信息,通过这种卫星的光谱遥感,对地下的情况也能够进行信息的获取,目前我国的一些卫星就配备了最新的高光谱设备,利用这个设备能够获取到很多地理资源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水利和矿产等领域有很重要的作用。

2 测绘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由于卫星遥感技术是在高空对地理信息的收集,那么在一些地质灾害中,对地理检测工作也可以顺利的进行,例如某一地区发生地震后,地形地质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想很好的完成救灾工作,首先就需要一个地震发生地区的最新地图,这时卫星遥感技术不仅能够很快的获取到相关的地图信息,甚至对某一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也能够做出评估,从而使救灾工作能够很好的进行下去,同时测绘遥感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收集数据的重要组成,由于该系统需要大量地理信息的检测和收集工作,而测绘遥感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随着该系统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数据在保证精确的同时,还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而测绘遥感技术刚好符合这点,随着遥感相关设备的发展,收集的数据精确性越来越高,而卫星对数据的收集本来就有很好的时效性,这可以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四、遥感技术在测绘其他工作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咋水污染检测方面的应用

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面积。

综上所述,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遥感技术已经是现代地理检测中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一些检测技术相比,遥感技术的对地理检测的空间上增大了,检测的时间上却缩短了,能够有效的保证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且随着遥感技术使用设备的更新,对地理检测将变得更加精确,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测绘遥感的技术将会在地理检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福奎.论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1998(03).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7

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施益强,陈崇成,陈玲

GMS气象卫星在暴雨灾害遥感监测中的应用刘文,龚佃利,赵玉金,张善君

2002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成因及源地分析方翔,郑新江,陆均天,孙家民,屠志方,李梦先,王国胜,周卫东

藏东三江地区金矿地质与遥感李玉龙,董建乐,杨日红,于学政

从遥感图像看人文工程对港口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以连云港拦海大坝为例蔡则健,吴曙亮

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地质依据和波谱前提张玉君,杨建民,陈薇

TM数据在活动构造解译中的应用张玉明,白朝军,方怀宾

TM资料在断裂构造及山地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俞建强,周斌,王深法

Hyperion数据蚀变矿物识别初步研究甘甫平,王润生,杨苏明

遥感图像岩石信息提取的最优密度分割方法吴德文,张远飞,朱谷昌

夏季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陈云浩,王洁,李晓兵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围岩蚀变的遥感识别刘刚

利用CBERS-1CCD数据进行地质矿产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党福星,方洪宾,赵福岳

赣中红壤区TM图像的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专家模式研究高永光,祝民强,朱骥,刘帅

土地划拨中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尹章才,李全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及实现策略吴承健,徐振华,邓吉秋,李挺

我国资源卫星资料应用对空间分辨率的需求王宜礼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详查方法创新颉耀文,徐建华

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遥感监测邝生爱,田淑芳,程博

都安石漠化趋势遥感分析与预测吴虹,陈三明,李锦文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王宏志,李仁东,毋河海

中国华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分析赵晓丽,张增祥,邹亚荣,周全斌

内蒙古得尔布干森林沼泽区遥感地质解译研究段鹏,张新生,王旭东

南沙群岛岛礁地形地貌TM影像特征分析潘春梅,丁谦,曹文玉

基于栅格数据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研究秦昆,关泽群,李德仁,周军其

一种基于双边界的遥感图像动态变化信息判读方法研究国土资源遥感 刘亚岚,阎守邕,王涛

角度分类器与距离分类器比较研究——以盐渍土分类为例骆玉霞,陈焕伟

区域平差技术在南沙群岛TM卫星图像中的应用曹文玉,丁谦,潘春梅

利用细分光谱仪数据分析水体泥土含量的方法研究万余庆,张凤丽,闫永忠

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GIS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模式研究陈颖彪,钟耳顺,杨祖虎

单频GPS接收机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误差分析周小虎,孙顺新

应用卫星遥感探索楼兰古城消亡之谜何宇华,孙永军

适普公司成功举办“架设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桥梁”研讨会

写在庆祝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成立10周年之前胡如忠

ERDAS(IMAGINE)——遥感领域专业分析软件的排头兵

GeoMedia(INTERGRAPH)——为国土提供领先解决方案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HtTp://

《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一书出版

我国“风云一号D”与“海洋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熊盛青

小卫星在数字北京中的应用前景林晓锋

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构造与铀矿化的遥感地质研究祝民强,余达淦,吴仁贵,赵英俊

机载侧视雷达图像在探测沙漠腹地故河道中的应用研究聂洪峰

遥感技术在云南中甸地区煤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王晓鹏,伍跃中,陈守建,周小虎,白新峰

杭州湾南北两岸岸线变迁遥感动态调查杨金中,李志中,赵玉灵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草地动态变化分析邹亚荣,赵晓丽,张增祥,周全斌,谭文彬

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遥感调查技术方法研究李文辉,余德清

动态DEM匹配方法研究柴登峰,舒宁,张剑清

基于OEAD平台的航片DEM提取方法研究吕杰堂,王治华,刘琼

延河流域优势植物光谱指数分析万余庆,张凤丽,闫永忠

分形方法在南麂岛土地覆盖类型分析中的应用张华国,黄韦艮,周长宝

洞庭湖吞吐调蓄数学模型及调洪功能评估李湘莲,陈金爱

智能化公安GIS软件设计国土资源遥感 董志颖,李兵

中国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库初建赵玉灵,王鸿祯,杨金中

ERDAS(IMAGINE)——遥感领域专业分析软件的排头兵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简介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简介

风沙地区遥感图像分析及其对选线的意义卓宝熙

土地资源管理对我国后续资源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的需求分析刘顺喜,尤淑撑,张定祥

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胜利召开

基于新型机载多角度传感器AMTIS的LAI反演周宇宇,唐世浩,朱启疆,阎广建

星载SAR图像的稻田耕地系数实验研究曾琪明,焦健,郭红艳,王晓煜

张掖绿洲城市热效应的遥感研究刘三超,张万昌

MISR宽波段反照率反演及其与大气关系研究冯晓明,赵英时,陈永康

一种保持光谱特征的图像融合方法--高通滤波融合法吴连喜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牟凤云,朱博勤,贺华中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童立强

石羊河流域水质环境遥感监测评价研究乔平林,张继贤,林宗坚

GPS城区地籍控制网的精度分析及高程拟合研究高伟,齐建国

基于遥感的龙海市水田专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许榕峰,徐涵秋

遥感技术在浙江东部穿山半岛地区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杨金中,聂洪峰,李景华

渤海湾西岸近百年来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姜义,李建芬,康慧,钟新宝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关于变更为月刊的公告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3年年会在合肥成功举行

数字高程模型在坡耕地调查中的应用郭鹏,孙艳玲,白洁,刘洪斌,武伟

舟山群岛-宁波深水港群遥感综合调查张华国,周长宝,楼琇林,史爱琴,肖清梅

基于遥感影像分析经济发展方向--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陈蕾,关履基,丁晓英,庄应点

SAR与TM图像监测耕地被毁情况对比研究于丽娜,严泰来,张玮

遥感技术在长江三峡库区大型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张振德,何宇华

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岩金遥感找矿模式白朝军,陈瑞保,王跃峰,张玉明,左爱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关元秀,刘高焕

遥感技术在腾冲西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预测中的应用杨波,吴德文,赖健清,唐攀科

RS、GIS技术在松嫩平原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国土资源遥感 刘洋,刘述彬,陆忠军,张有智

招远市金矿区环境遥感调查研究安国强,吴泉源,高守英

广西岩溶石漠化变化规律及强弱程度遥感分析杨传明

单窗算法的大气参数估计方法覃志豪,LIWenjuan,ZhangMinghua,ArnonKarnieli,PedroBerliner

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方法选择和技术流程张玉君,曾朝铭,陈薇

高光谱技术在汝箕沟煤田烧变岩和Fe3+丰度信息提取中的方法研究万余庆,闫永忠

煤田火区烧变岩光谱特征分析及其信息提取国土资源遥感 祝善友,韩作振,张光超

ASTER遥感数据解读与应用朱黎江,秦其明,陈思锦

色林错湖面增长遥感信息动态分析杨日红,于学政,李玉龙

MapObjects中符号设计组件的设计与实现刘伟宏,李伟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篇8

1.1煤矿环境中遥感调查技术开发的原则

1依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有关调查的内容规定,并且依据实地情况,进而选择一种科学的合理的遥感技术。2依据占有优势的遥感技术,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遥感调查等等。

1.2煤矿环境中遥感调查技术的结构

依据煤矿中的一些影响环境因素的系统,同遥感探测机理相结合,从而设计相应的技术结构,确定需要实施的程序,如图1。

1.3煤矿环境遥感调查技术的实施程序

煤矿环境遥感调查技术的实施程序包含获取遥感数据、处理图像、提取环境信息、验证以及制图总结等几个部分,如图2。

2分类应用

煤矿矿区的环境遥感调查,主要是应用在综合调查、分类调查以及专项调查。

2.1综合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在煤矿矿区中主要是指,自然、社会以及经济这三方面的调查。这之中的“自然”是通过遥感技术来实施综合调查,利用中分辨率的卫星图像数据,从而完成对于区域资源承载力的调查,它主要是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区域内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区域内生态承载力;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数据,从而完成对于生态保护以及恢复指标的调查,它主要是水土流失的控制率、土地复垦、排矸(土场恢复生态、植被覆盖率、矿区污染以及矿区内重大的地质灾害等等。

2.2分类调查

1污染调查。按照煤矿中采取的物煤、矸石以及矿井水等对于环境系统的影响,查明煤矿矿区中的污染范围、大气污染、地面污染、植被污染、水污染、热污染等各种污染的污染源以及污染强度。2地质环境调查。按照煤矿中采空区对于煤矿矿区内的环境系统的影响,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及航空遥感光谱中的相关数据以及图像,从而更好的调查滑坡、地裂缝、崩塌、塌陷以及泥石流等等;通过卫星以及航空遥感热场中的相关数据以及图像,从而更好的调查矿区内的地面煤火、热异常以及热污染等这些地质灾害。3生态环境调查。通过高分辨率卫星中的光场数据以及图像或者是航空摄影图像,从而更好的调查煤矿区域内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生态景观分布、生态系统分类以及地形地貌,还有水土流失、荒漠化以及沙漠化等这些生态破坏。

2.3专项调查

1专项调查露天煤矿中的土地复垦,通过高分辨率卫星中的可见光进行遥感调查。2专项调查煤矿地面沉陷,通过中等分辨率或者是高等分辨率的雷达卫星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动态调查。3专项调查煤矿区域的地面热环境,通过航空红外摄影图像或者是地面热红外摄影所取得的图像进行调查。4专项调查煤矿区域内的植被类型,通过中等分辨率或者是高等分辨率的卫星可见光进行遥感调查。5专项调查煤矿区域内的水系分布,通过中等分辨率或者是高等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进行调查。6专项调查煤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可见光进行遥感调查。7专题调查煤矿区域内的地裂缝,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可见光或者是航空遥感等所摄影的图像调查。8专题调查煤矿区域内煤矸石的自燃,通过航空遥感所取得的图像进行调查煤矸石所分布的范围、储存量以及储存状态等等;并且通过航空热红外遥感技术对矿区内的煤矸石自燃进行相应的遥感调查等等。

3结语

一般情况下,多数矿山在开采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对于煤矿来说,进行地下开采进而导致部分地面出现沉陷、塌陷坑等现象,这些现象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可以不清晰的了解到,从而避免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基于资源环境遥感调查技术在我国的煤矿中被采用的比较少,煤矿中存在很多问题以及安全隐患。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国煤矿应该合理的利用遥感技术,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煤矿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保障在煤矿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等等。

上一篇: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下一篇: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