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4 16:35:35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1

1.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的基本精神由Williams在1938年提出,它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股票资产计价模型的发展,成为公认的最基本的股价理论模型。几乎所有的计价模型都可以在某些附加假设条件下由该模型推演而成,股利折现模型的基本形式为:Pt=(|θt),其中Pt为股票t时点的股价;是在期间t+τ得到的股利;θt是t时刻时可获得信息;R是预期未来股利的折现率加一.在这个公式中的变量不包括会计盈余,会计盈余和现金折现模型的背离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股票价格是“向前看”的前位(Ex ante)信息,模型中的股利(现金流量)是预期的未来股利(现金流量),但会计盈余数字是由历史成本原则计算出来的,是“向后看”的后位(Ex post)信息;(2)股利折现模型的核心变量是预期股利(现金流量),是按收付实现制的观念来看问题的,但会计盈余数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的,从单个会计期间看,它和现金流量存在一个差额。在信息观下,关于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联系主要有两种观点:(1)“现金流量替代假说”(Watts et al,1986)会计盈余被认为是已实现现金流量的替代变量,通过多期间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和股价建立内在联系。(2)“三级关联假说”(Beaver,1998),第一级是现在的会计盈余与未来的会计盈余相关联,第二级是未来的会计盈余与未来的股利相关联,第三级是未来的股利与现在的股价相关联。从近40年来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看,多数结论支持会计盈余比现金流量更具有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的假设。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20世纪60年代由William Sharpe(1964)、John Lintner(1965)、Jan Mossin(1966)等人根据Markowitz的最优组合理论分别独立提出,CAPM的主要含义是某种证券的期望报酬率取决于该种证券的系统风险,这种系统风险就是著名βt 值,它等于该种证券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除以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其中Ri是i证券的正常报酬率,Rf是无风险报酬率,Rm是市场组合报酬率。从CAPM的角度看,会计盈余与股价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假设:(1)由于CAPM是一个市场均衡模型,如果会计盈余数字具有信息含量,那么未预期的会计盈余部分应该与股票的非正常报酬率而不是正常报酬率存在相关关系;(2)会计盈余信息对模型中的βt值会有影响,也就是说会计盈余信息对模型中,在决定βi系数大小的众多因素中,会计盈余应该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从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看,以上两个方面的假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证实。

3.盈余资本化模型。盈余资本化模型模型最早被Miller and Modigliani(1966)提出,MM 使用的盈余资本化模型思路简单而清晰:Pt=E*/r,其中:E*是公司的永久盈余,r是盈余资本化率。盈余资本化模型在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果公司利润表中会计盈余是永久盈余的一个性质良好的替代变量,那么该模型所体现的思想是股市投资中再简单不过的分析技术,即:P=E×(1/r)=E×(P/E),这样就把会计盈余通过市盈率(P/E)与股价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也是会计盈余有用性在人们头脑中最直观的反映。

4.资产负债表模型。资产负债表观念下的计价模型认为净权益的市场价值等于总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总负债的市场价值。用模型表示为:Pt=MVAt-MVLt,如果我们可以用会计报表上的资产BVA和负债BVL分别作为资产市值MVA和负债市值MVL的替代变量,那么上面的股票计价模型实际上可以演化为:f(BVAt-BVLt)=f(BVEt)其中,BVE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帐面值。使用资产负债表模型时最需要注意的是BVE在多大程度上包含MVA的价值信息,这是因为传统会计惯例和公认会计准则下产生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往往与净权益的市场价值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大量的无形资产和市场前景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5.会计基础计价模型。会计基础计价模型模型是由Ohlson(1988、1995)、Feltham and Ohlson(1994、1997)等一系列分析性研究的文献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个模型的一个股票计价模型。模型的简要形式如下:,其中Pt是第t时点的股票价格;BVt是第t时刻公司的账面净资产;是在给定信息集θt的状态下对(t+τ)期间超额盈余条件期望值;R是无风险折现率加一。实际上O-F模型是由股利折现模型演化出来的,中间的桥梁只需要一个,即“净剩余关系”(CSR),它要求除了资本的增加和投资的返还以外,所有的净权益的变化都通过损益表来反映。如果用EV表示账面净资产;X表示会计盈余;D表示股利的发放,则有:BVt=BVt-1+Xt-Dt ,如果用与在此以前的各种计价基础相比, O-F模型在股票价格与会计数据之间建立了直接理论联系,研究者不再需要把研究设计建立在“三级关联假说”上,现在只需要“两级关联”,即当期会计盈余与未来会计盈余相关联,未来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相关联,会计盈余不再作为某种基础变量的替代变量与股价发生关系,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看模型,它实际上是一种资产负债表观和损益表观的综合,净资产和会计盈余都进入计价模型之中,成为股价的决定因素。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2

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盈利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此差异导致企业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选择上做出不同的决策。

(一)起步期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选择处于起步期阶段的企业由于消费者和市场对于企业的认知度较低,企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核心与信誉,导致企业在此阶段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一方面为维持企业的经营需大量的资金,另为在未来确立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需在构建厂房、购置设备、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这都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认知度较低,导致企业所面对的需求增长较为缓慢,同时企业在和上下游厂商竞争时处于较为不利的竞争地位,导致此阶段企业经营资产的规模较大,而经营负债的规模较小,为维持较大规模的经营资产,需企业大量资金投入,而经营负债的较小规模说明企业在此阶段较少占用上下游厂商无成本资金,进而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企业在此阶段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通过盈余管理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效益较好,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较为有利的信息,进而吸收投资者增加对企业的投入。因此此阶段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是传递利好信息,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经营效益较好的信号,从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此阶段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费用及扩大费用资本化的范围等。提前确认收入即把尚未实现的收入通过提前开具销售发票、收款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时以及提供的劳务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即予以确认;延迟确认费用即将本属于本期的费用不在本期确认或不在本期全部确认、本属于本期的一次性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分批确认;扩大费用资本化即把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予以资本化,从而扩大了费用资本化的范围,人为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减少了当期的费用,进而增加了当期的利润。

(二)成长期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选择进入成长期的企业由于消费者的需求迅速扩大,行业内部厂商数量的增加及总供给的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的速度,行业内部大多数厂商都可实现较快增长,原有厂商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逐渐确立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但为满足进一步扩大的市场需求,厂商需进一步增加经营资金的投放,为扩大经营规模,投资活动亦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此阶段企业经营亏损逐渐收窄,并逐渐转为盈利;由于企业逐渐确立了较为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经营资产虽增加速度较快,但已落后于经营负债的增长速度,表明企业在此阶段已大大增加对上下游厂商无成本资金的使用,导致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大大增加,并快于现金流出增长的速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此阶段逐渐由负值转为正值。基于成长阶段的特点,企业在此阶段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维持利润的平稳增长,增加外源融资。具体方式选择上往往通过增加债务资金的筹集或寻求上市来解决投入资金不足问题。由于企业在此阶段已逐渐确立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通过负债方式筹集资金变得相对容易了,因此此阶段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盈余管理向债权人传递企业经营效益较好、竞争实力较强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利用负债资金为所有者创造更多收益;另外在此阶段企业在权益资金筹集上大多采用争取上市及配股增发的方式,由于我国《证券法》对企业上市及配股增发都有严格的限制,企业达不到连续盈利等要求是不能上市及配股增发的,因此企业为实现上市及配股增发的目的,便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另由于此阶段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企业就有了在利润较高年份储备利润,即所谓的“甜饼盒储备”,而在利润较低年份将储备的利润释放,以平滑利润。此阶段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通过关联交易、提前或延后确认费用、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等进行盈余管理。

(三)成熟期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选择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对内投资已基本完成,并形成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企业竞争地位进一步强化,经营活动带来较为丰厚的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维持在较高的正值。由于此阶段企业能更充分的利用上下游厂商的无成本的资金,导致此阶段企业经营资产的规模进一步缩小,经营负债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加之长期资产等非经营性项目摊销的影响,导致在此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在规模上超过企业的利润,企业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均处于最佳状态。企业长期资产的规模相对稳定,对内投资逐渐下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开始超过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企业开始更多的寻求对外投资的机会。此阶段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考虑是尽可能调低当期利润,以减轻税负压力,逃避政府监管。另企业往往在此阶段把当期部分超高利润隐藏起来,待利润降低时将隐藏的甜饼盒储备释放出来,以实现平滑利润的目的,坚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此阶段盈余管理在方式选择上更多的采用提前确认费用、通过关联交易、改变折旧摊销政策等对利润进行调解。(四)衰退期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选择衰退期企业的市场迅速缩小,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发生改变,竞争对手推出了更好的产品来迎合消费者变化了的需求。企业的利润开始下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掉头下行。一些企业开始转让、变卖厂房设备或转变发展战略,开发新产品、新市场等多元化经营。此阶段经营不善的企业往往面临退市的威胁。此阶段企业为走出困境,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更加明显。企业为避免退市的威胁,往往采取措施调高利润。此时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选择一般有两个方向:调增盈余与调减盈余。调减盈余即是企业通过提前计提各项费用,进行费用的“大洗澡”,为未来扭亏为盈奠定基础。同时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处理,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二、结论

出于筹集资金、规避政府监管、减少赋税压力、取得上市或配股增发资格以及避免特别处理和退市威胁等方面的考虑,企业经常要进行盈余管理。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利用收入费用确认期间的调整、利息资本化及费用化的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的选择等。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方式选择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盈余管理影响到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外部报表使用者应对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及行为进行仔细的甄别与细致的分析,以还原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而以有效的信息为基础,做出高质量的投融资决策。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3

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经销商的渠道格局及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的批发市场日渐衰落,而以大卖场、大连锁商超为代表的新兴渠道迅速崛起。随着整个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加上零售业态的日益强大,厂家销售区域的细化,人员及营运成本一涨再涨,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因而市场运营的整体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一严峻现实,经销商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已经成为摆在经销商群体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第一种模式:产品线组合盈利

组合方式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关产品的组合,从而提高自己的成套配送能力,使客户得到“一站式服务”,增强对客户的掌控力。通过合理的产品组合,增加新的利润点,摆脱单纯依靠上量盈利的弊端,以差异化的、灵活性的产品组合实现盈利、制胜。

由于公司产品在渠道上进行了“互补”,不但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给下游商家提供了较齐全的货源,满足了下游商家多方面需求。从公司整体营销资源考虑,在注重公司的产品组合基础上,也能使产品资源得到整合和共享。

第二种模式:扩大经营规模盈利

规模盈利模式主要依靠的是大进大出的产品分销,经销商通过规模降低经营成本,赚取大量的现金流。在规模盈利模式下,经销商将成本作为扩张的基础,把价格作为主要的扩张武器,通过经销产品的低价获取市场份额、争取下游客户,实现“快速放量”。

现实市场中,那些大型商超卖场相对于中小型商超的竞争,就是依靠规模赢利。他们把所有经营要素都与低成本相匹配,实现低价格、高走量、高赢利,而并不是指望价格越高,赢利越高。

第三种模式:多品类多元化盈利

经营多元化,就是经销商根据自身实力和能力进行跨行业、跨品类经营产品。

目前,多元化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

(一)经销商扩大自己经销的产品品类:糖果经销商也相应经销糕点、饼干、方便食品以及其他休闲食品。

(二)跨行业:糖果经销商涉足酒水饮料,甚至自建零售卖场等。

第四模式:服务盈利

经销商的四个角色:物流(仓储和配送)、融资、服务提供和信息沟通与反馈。

经销商的传统角色,是分销链上四个节点的包揽,但今天经销商地位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消褪了他们在分销链上的底气,为了适应渠道形态的变化,部分经销商开始在节点上收敛,通过将自己的资源优势凝练在某一节点上实现盈利的创新。

简言之,服务盈利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服务客户盈利,服务厂家盈利,服务同行盈利,服务消费者盈利。

第五种模式:厂家盈利

利用自己掌握的区域资源和信息,厂家市场开发,从中获利。过去几年,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优势经销商便采用了这种盈利模式,并且屡试不爽。当然,相比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的国内产品而言,他们更乐于用这一模式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国外进口产品,在市场规划(比如产品定价、促销政策等)上也易于他们自己把控。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4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self-consciousness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work, realize th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rational organize and control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rhythm, evade market risk,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he paper has set up an "independent coking enterprises decision-making model",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d activly control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rhythm of an enterpris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关键词: 独立焦化企业;经营决策模型;建立;应用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ke making enterprises;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model;establish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137-03

0 引言

根据独立焦化生产企业的实际产能、生产技术组织、成本费用支出水平、库存定额等要素,紧密结合焦化市场周期性变化,基于盈亏测算分析、定额管理,建立了一个适合独立焦化企业的“经营决策模型”。

1 建立经营决策模型的基础

1.1 产能规模 各独立焦化企业受焦炉炉型特征、炉况现状、产品质量要求等因素影响,各企业焦炭的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有一定差距。同时,受制于焦炉炉体安全、焦炉工艺控制底线及焦化相关系统工艺匹配等强制性要求,焦炉允许实际产量存在下限。以某独立焦化公司为例其设计产能规模为200万吨/年,但通过2003-2012年经营数据显示,其实际产量区间为90-200万吨。

1.2 焦炭和原料煤库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独立焦化生产企业必须保持一个正常合理的焦炭和原料煤库存水平。焦炭库存过高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积压,经营风险增加,运营成本上升,如果焦炭库存持续高位运行,最终会导致企业走向困境。随着焦煤市场的渐进渐高方式发展,原料煤价格在焦化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原料煤采购已经成为独立焦化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原料煤库存量短缺及库存结构不合理将导致企业被动地减产限产及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各独立焦化公司应根据生产企业库存容量、资金占用水平和焦炭产能,核定各自企业焦炭和原料煤库存定额。“经营决策模型”使用的前提是焦炭和原料煤库存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能超过核定的最高库存定额和预警水平,实现生产经营资金的良性循环。

1.3 各变量指标与利润的敏感性关系 产品销售价格、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依存关系和变动规律,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说明,产品销售价格对于利润的敏感性最高,变动成本的敏感性指数次之,产销量、煤焦差和边际贡献的敏感性指数排列第三,固定成本的敏感性指数最差。炼焦原料煤成本是变动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占变动成本的97%左右,敏感性指标仅次于产品销售价格;边际贡献和投入产出差由产品销售价格、原料煤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其他因素决定,所以在盈亏平衡点产量以上时,各独立焦化生产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要着重把控销售价格、变动成本(主要是原料煤成本)和产销量三个关键因素。

2 经营决策模型建立

为提高独立焦化企业综合管控能力和决策分析水平,根据独立焦化生产企业中炼焦原料煤成本占企业总成本90%以上的特殊性,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要构建以“投入产出差”为核心内容的《盈亏分析表》,形成一项重要的生产经营决策制度并且长期高效地执行,但是《盈亏分析表》的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只能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相应的控制手段,可能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决策与过程控制相脱节。为了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决策体系,解决《盈亏分析表》存在的设计缺陷,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水平,在《盈亏分析表》的基础上,增加定额管理分析,从而建立“经营决策模型”。“经营决策模型”分为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和数学公式两种方式,其中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法按计量基础和使用目的分为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和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两种形式,而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是“经营决策模型”的核心内容。“经营决策模型”建立在盈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经营措施,最终传导至生产组织系统进行产品产量的调整安排。

2.1 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 根据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按管理会计原则对利润表的要素进行重新分类组合设计的“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应区分时点数和时期数二种形式,以反映经济运行的动态变化和静态状况。根据当前市场焦化产品及原料煤价格变化测算的实时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是动态图表,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是静态图表。动态图表用于分析、控制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静态图表反映企业历史经营轨迹和成果。

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的数据信息包括了焦炭产能、产品售价、配煤成本和配煤技术方案、制造费用等,一般由财务部门汇总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部门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相关控制措施意见;企业经营决策机构据此综合考虑企业焦炭和原料煤库存情况、焦炭运输方式等因素,决定本时期的生产经营调整措施。要保证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决策系统的数据及时准确,企业应建立以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

2.1.1 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

2.1.1.1 设计原则与功能 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盈亏测算分析结果,确定最佳的生产组织方案,通过主动调节焦炉结焦时间,控制焦炭产量,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测算图表”应设计固定的数学运算公式,使用EXCEL的图表计算功能自动运算表内和表间的数学公式,实现存在逻辑关系的报表自动运算和核对数据,使之相互对应和衔接。如果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对报表中的指标数据进行调整后,主表和附表的结果会相应地发生变动。动态“煤焦差盈亏测算图表”应以财务计量为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市场给予独立焦化企业的经营空间,也反映了不同独立焦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把握能力和对企业内部运营的管控能力。

2.1.1.2 主要指标解释 投入产出差:也称 “原料煤投入产出差”,是指一定时期或一定时点上,产出的吨全焦焦炭及化产品综合收入价值与所耗用的原料煤成本价值之间的差额。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销售毛利:收入总额减去耗煤成本、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后的余额。经营现金净流量:指在全产全销情况下,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所实现的净现金流入或流出。盈亏平衡点产量:指保本点产量,固定成本总额除以单位边际贡献。利润总额:企业实现或预计实现的经营成果。

2.1.1.3 《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 选择通过《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和相关附表自动计算的利润总额、经营现金流量、销售毛利、边际贡献、保本点、煤焦差六项经济指标和焦炭库存定额执行情况作为参数来分析判定企业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直接为《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提供分析决策依据,并初步确定下一步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根据《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计算结果和利润总额、经营现金流量、销售毛利、边际贡献、保本点、煤焦差和焦炭库存等指标分析填列。依据各要素之间变化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程度强弱进行排列,结合市场供需变化、焦炭原料煤价格走势和运输结构综合分析,提供相应生产经营决策。本模型根据各因素的正负值变化,制定了八种控制措施。八种控制措施基本涵盖了独立焦化生产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情况,企业可根据各指标变量变化情况,参照《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的应对措施,针对性地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

2.1.2 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 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与动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的区别在于计算基础的不同,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计算基础全部为历史数据,它引入管理会计概念,是利润表的变型方式,反映一定期间内企业经营效益的结果。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剔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据更真实、准确、具有可比性。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用于成本费用分析、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与计划预算指标的比较分析、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和企业负责人绩效评价等。企业可以运用静态《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的对比分析,查找和挖掘企业自身经营环节存在的差距,通过主动采取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2 公式法 公式法主要用于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指标的测算,通过分析销售收入与当期成本费用平衡关系,用于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2.2.1 公式法下的基本方式 利润总额=销售量×(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

基本方式是企业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和经营水平,测算利润指标的基本方法,销售焦炭产品的综合收入在弥补所有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后还有剩余,形成企业的利润,企业根据原料煤供应、库存、销售情况,选择扩大生产,释放产能,增加利润,创造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2.2 公式法下的变型方式 变型方式是指在利润确定后,用于计算产销量、产品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指标。

①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

②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销售量×(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目标利润。

③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产品销售价格

吨焦综合售价=(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销售量+吨焦耗煤成本+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

④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吨焦耗煤成本

吨焦耗煤成本=吨焦综合售价-吨焦变动制造费用-吨焦其它变动费用-(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销售量。

⑤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吨焦变动制造成本

吨焦变动成本=吨焦综合售价-吨焦耗煤成本-(目标利润+固定制造成本+其他固定支出)÷销售量。

2.3 不同运输方式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 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品作为大宗散货物资,目前主要有火车运输、汽车运输、客户自提等主要销售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不同,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运距在100公里范围内汽车运输经济效果好于火车运输,反之火车运输好于汽车运输。

3 结束语

独立焦化生产企业应根据《投入产出差盈亏分析表》、《生产经营应对措施表》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及获利能力,并参考市场供需关系和原料煤、焦炭产品库存和运输结构,平衡预期的经营效果,慎重、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出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的决策。“经营决策模型”作为经营管理与生产组织决策体系相结合的一个系统,应具有规范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独立焦化企业可以根据“经营决策模型”原理和编制方法,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体系,使之更加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控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红芸,康玲.财务管理[M].中国邮电出版社,2013.

[2]企业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的相互借鉴[J].现代企业,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财务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J].华东科技, 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浅议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管理[J].陕西煤炭,2008/0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5

关键词:股票报酬;会计盈余;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3-0057-0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2001年简化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后,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行性增加,并且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提取8项准备,这增加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对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和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重新定义,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盈利信息和经营现金流量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比较,其深层含义直接涉及到现行会计模式是继续坚持权责发生制,还是必须倚重于现金收付制的根本性问题[1~2]。而要分析盈余管理动机的信息观,明确盈余信息中的应计利润信息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也显得十分重要[3]。

尽管处于财务报表核心地位的盈余数字也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对象,但是研究会计盈余与股票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文献不多,而直接对盈余、现金流量与股票报酬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的就更少。Ball and Brown[4]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减投资现金流量)取代了会计盈余之后重复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对于正数和负数的经营现金流量变化,其非正常报酬率的绝对值都略小于会计盈余变化情况下的非正常报酬率,表明当期经营现金流量与非正常报酬率的相关性要低一些。Rayburn、Dechow将股票报酬作为因变量,应计利润额和经营现金流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股票报酬回归模型中增加了应计利润变量后,模型的解释能力增强[5~6]。

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以后的年报才开始披露现金流量表,从实证角度研究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关系的成果不多。邢丽以上海30指数股票和深圳成份指数股票为样本(剔除了个别ST股票)比较系统地实证了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该文发现,经营现金流量特别是根据税后盈余口径调整后的经营现金流量比每股收益更能精确地解释股票价格[7]。但是,该文的研究样本数量偏小(只有67只股票)且都是沪深两市的成份指标股,难以代表其他非成份指数股票的特征,文中采用的单变量回归方法也较为简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效果。刘将非预期会计盈余(UE)和非预期经营现金流量(UCFO)与累计非正常报酬率(CAR)分别建立回归模型,通过比较二者的显著性水平以及模型的拟合优度,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向投资者传递的信息量低于会计盈余的结论[8]。然而,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的大小,很难说明方程中回归系数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同时,通过比较两个拟合优度都很小的模型的R2来说明谁的相关性大,也难令人信服。赵春光[9]在相对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中,通过比较水平与变化模型(level and change model)回归系数 之间的差异来判断不同会计信息之间价值相关性的差异。但是,根据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原理,在证明更为复杂的方法更为优越之前,应当使用更为简单的方法。袁淳[10]在进行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后,发现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相比,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明显偏弱。但是,该文仍然没有跳出通过比较两个拟合优度都很小的模型的R2来说明谁的相关性大的圈子[11]。

通过对沪深股市2001~2003年度的A股的股票报酬与应计利润和现金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3期2007年第3期(总第147期)万宇洵,陈 波等:会计盈余、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证据流量建立回归方程,对拟合优度和模型总体线性关系进行分析,并在共线性分析的基础上,直接考察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以期对盈余与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做出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异方差检验和沪深股市反应差异性研究。

二、研究假设

假设1:以往的研究中对股票报酬与会计盈余的相关性基本给出了正面的结论,这里将盈余分成经营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进一步验证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的大小。并认为,如果应计利润与股票报酬具有相关性,则盈余比现金流量具有更大的相关性。

假设2:如果应计项目大多是机会主义行为对报告盈余操纵的结果,那么,有效市场会拒绝它们而选择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流量与股票报酬率的相关程度比净利润要高;相反,如果应计利润反应了有效契约观,那么,净利润与股票报酬率间的相关程度就比现金流量高。

三、检验设计

(一)样本选择

时间上,本研究的市场数据和会计数据所涉及的时间跨度为2001~2003年,由于股票报酬还涉及到上一年度的股票价格,所以,市场数据还应包括2000年的数据。

空间上,本研究以中国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为对象进行大样本检验。为了尽量减少不同市场规模所带来的影响,以便更真实比较盈余、现金流量与股票报酬相关性,选取了在研究的时间区间有完整上市期间的公司,即选取2000年12月31日前(含该日)上市的公司。这样选取的样本涉及到深市A股公司502家,沪市A股公司559家,减掉已退市的公司24家,其中深市16家,沪市8家,这样深、沪市分别剩余486、 551家。

金融行业截至2003年底只有10家公司,可收录到的会计报表数量极小,且报表格式不统一,有的以金融企业会计报表格式给出,还有的以一般行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加金融业特殊项目的格式给出,很难建立统一的数据文件。考虑到金融行业的这些特点,在研究中将其剔除,选用一般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因此,在样本中深市被剔除了3家,剩余483家;沪市被剔除了4家,剩余547家。

由于研究需要有完整的市场数据和会计数据,因此,必须将各年的有缺省数据的公司剔除,这样最终进入样本的公司数目具体如下:2001、2002、2003年度深市分别为446家、458家、471家;沪市分别为502家、510家、532家。(二)数据来源

CSMAR数据库(China Stock Market & Accounting Research Database)是一个包含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大型数据库资讯系统,以下的研究涉及到这其中的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China Stock Market Trading Database)、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China Stock Market Financial Database)两个子库。(三)数据处理

(1)具体指标的确定。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计利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股票报酬(率) 。其中,由于现金红利、送股、股票拆细(或股票股利)、配股引起股本变动,从时间上看,交易所公布的收盘价就不具有可比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股票报酬(率)采用考虑了i公司股价非业绩性变化的可比价格。

(2)剔除样本中每年在各变量平均值4个标准差之外的异常值。深市剔除样本中的异常值后2001、2002、2003年度的样本公司分别为439、449、461家;沪市剔除样本中的异常值后2001、2002、2003年度的样本公司分别为491、503、528家。

(3)为了保持检验变量的一致性,应计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采用相对数指标,同时除以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四)模型建立

(1)b1在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且显著为正:应计利润能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良好计量,代表着企业财富的增加,所以会计盈余具有更高相关性;显著为负:市场认为应计项目大多是机会主义行为对报告盈余操纵的结果,有效市场拒绝它们而选择现金流量,所以经营现金流量具有更高相关性。

(2)b1在显著性水平上未通过t检验:应计利润未对投资者产生影响,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具有同等的价值相关性。

四、统计分析(一)显著性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回归结果具有低R2的特性,R2一般介于2%~10%的范围,研究结果与国外市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1)由于R2检验是研究样本观测值与回归模型拟合的优度,它还需要其他检验来补充,事实上,可以用F检验对模型总体线性关系进行分析。(2)从样本观测值出发检验模型总体线性关系是成立的。深市2001、2002、2003年度股票报酬与应计利润、现金流量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线性相关,沪市除2002年度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2001、2003年度的显著性水平均不超过0.05。因此,从样本推测总体的线性关系成立。

可以认为应计利润的系数b1在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且显著为正,则表示应计利润能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良好计量,代表着企业财富的增加,所以盈余具有更高相关性。从表1来看,除2002年沪市在0.25的水平上显著外,两个股市所有年度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因此,得出初步的结论: 应计利润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而以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组成的会计盈余就具有更高相关性。

表1 股票报酬与统计利润、现金流量回归分析结果

另外,尽管会计盈余和股票报酬的价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会计盈余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股票报酬,两个股市所有年度上Constant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可能的解释是:会计盈余是对过去(已完成)经营成果的总结,而股票价格更侧重于投资者对未来盈利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的预期,所以,股价变动不会完全跟随本期会计盈余变动。

对于许多利用截面数据建立回归方程的问题常常也存在自变量度相关的情形。因此,尽管应计利润的系数b1在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仍然需要检验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是否存在共线性,从而得出应计利润和股票回报的真实相关性。

现金流量存在共线性,才使得应计利润和股票回报的t检验中,系数 显著不为零。为了得出应计利润和股票回报的真实相关性,采用偏相关系数作进一步检验。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固定现金流量的影响下,应计利润对股票报酬的偏相关系数除2002年沪市在0.25的水平上显著不为零外,两个股市所有年度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不为零,且在所有年度上偏相关系数均大于零,故应计利润对股票报酬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

因此,认为应计利润能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良好计量,代表着企业财富的增加,所以盈余具有更高相关性。FASB在其颁布的《关于报告盈利的讨论备忘录》(Discussion Memorandum on Reporting Earnings)中,就提出了决策者根据当前和历史会计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两步法:当前和历史会计盈余――预计未来盈余――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而根据基本的股票价格理论中的三级关联假说,未来的股利――在这里具体化为未来现金流量――是与现在的股价相关联的。同时,由于本研究表明净利润与股票报酬率间的相关程度比现金流量高,应计利润反应了有效契约观。

由于实际问题是复杂的,因而在建立实际问题的回归分析模型时,经常会出现某一因素或一些因素随着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变化而对被解释变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随机误差项产生不同方差。以下采用等级相关系数法进行异方差的诊断。

从表4中可以看出,应计利润在沪2001、2003年度分别在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异方差,现金流量在沪2003年度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异方差,除此之外总体来说不存在异方差。

(二)反应差异研究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02、2003年度沪深股市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结构变化,即回归系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说明股票报酬对应计利润的反应程度在2002、2003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对2001年度沪深股市反应差异研究中,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结构变化,并且从表3可以看到沪深市的该反应系数分别为0.128、0.231。但是,同一年度沪深股市的结构性变化不明显。这可能隐含着股票报酬与公司规模不存在很强的相关,也就是说,股票报酬不会因为样本公司中来自上海交易所的平均规模比来自深圳交易所要大而受到影响。

从表6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结构变化比较明显。沪市2001、2002年度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结构变化,但2002、2003年度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结构变化且应计利润的偏相关系数变大,这说明沪市对2001年以后监管环境的变化一年后才体现出来。①深市则在连续的3个年度间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结构变化,且应计利润的偏相关系数呈先小后大的分布,这意味着2001年以后监管环境的变化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投资者对股市的机会主义行为有了一定的关注,但长远来看,两个股市的投资者对2001年以后监管环境的变化的反应是积极的,他们可能认为,监管环境对上市公司及审计行业的行为决策产生了影响,促使他们披露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表5 同一年度沪深股市反应差异

五、结论与启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中国A股这一独特的新兴资本市场上,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要大于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盈余数字具有较强的信息含量。同时,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在会计监管上,盈余数字为中国A股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提供了有用信息,在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会计监管,最大程度保证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不断改进信息披露质量。根据信息观的有关理论,增加披露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投资者对监管环境的变化的反应是积极的[12]。

盈余数字在我国有用性的证实,还为进一步精确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盈余预测和公司大小对盈余反应的影响提供了研究平台。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上市公司仍然存在众多的不规范行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存在众多的不规范行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的关系仍存在明显强于现金流量的规律性。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仍可通过本期的会计盈余和股票价格进行预测。

在会计目标的走向上,研究表明净利润与股票报酬率间的相关程度比现金流量高,应计利润反应了有效契约观,说明我国目前仍处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化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汤云为,陆建桥.论证券市场中的会计研究:发现与启示[J].经济研究,1998,(7).

[2]万宇洵.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

[3]陈收,唐安平.盈余质量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29-34.

[4]Ball, R. J,P. Brown.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utumn),1968,159-178.

[5]Rayburn, J.

The 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Cash Flow and Accruals with Security Retur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upplement),1986,112-133.

[6]Dechow, P. M.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s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accounting accrual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7: 3-42.

[7]邢丽.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01,(2).

[8]刘.会计盈余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J].预测,2001,(6).

[9]赵春光.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兼评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实施效果[J].会计研究,2004,(2).

[10]袁淳.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1]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J].经济研究,1999,(6).

[12]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7).

[13]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Correlation Value of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lows――Evidences from Shanghai & Shenzhen Stock MarketsWAN Yuxun1,CHEN Bo2,HU Wei3

(1.College of Account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9; 2.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unan 410007; 3.Huna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Changsha, Hunan, 410007

)Abstract:The present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e correlation value of accounting earnings. An empirical research is made on the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from the perspective that surplus equal to the sum of operating cash flows and accrued profits. By establishing regression equation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compensation and the accrual profit and cash flows, this essay compares correlation value of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by the significance of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accrual earnings.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correlation value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cash flow.

Key words:Stock Compensation;Accounting Earnings ;Cash Flows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6

关键词:“11超日债”业绩变脸 盈余管理 坏账准备

盈余管理一般是指公司管理层使用会计方法或通过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的内容,从而误导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契约。盈余管理不但与投资者保护制度密切相关,而且会影响会计准则和政策的制定,是当前会计和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国内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其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应引起债券投资者、信用评级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等债券市场参与各方的重视。本文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11超日债”为对象,研究该公司在公司债券发行前后如何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揭开其业绩操纵的面纱。

事件简要回顾

2011年3月18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10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发行公司债券的议案》,并且将上述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刊登在2011年3月19日的《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上,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进行了披露。本次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期限不超过5年,附第3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起息日为2012年3月7日。

然而,在“11超日债”发行之后,因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深交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2012年修订)》的相关规定,“11超日债”暂停上市。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债前后的“业绩变脸”问题引起了市场参与方的广泛关注。为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借助盈余管理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盈余管理指标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对“11超日债”发债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进行估计。参照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同时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估计盈余管理程度。

(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

基于行业分类的横截面修正Jones模型是衡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理想方法。总应计利润包括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前者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应计利润,而后者则是企业出于某种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而产生的应计利润。该模型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总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 TA)。

(1)

其中,i表示上市公司,t表示年度,NI表示上市公司某一会计年度的净利润水平,CFO表示上市公司某一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水平。为了尽可能减小上市公司规模差异给研究结论所造成的影响,上述模型中的所有变量都除以上一年度的年末总资产。

其次,计算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 NDA)。

(2)

其中,NDA表示经上一年度总资产标准化的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表示营业收入的增加额,因为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总应计利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示应收账款的增加额;PPE代表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总额;A代表上市公司的总资产。

为了估计公式(2)中的各个参数,本文采用分行业、分年度的方法对下列模型进行回归,从而得到各个参数的估计值:

(3)

其中,TA为总应计利润水平,、、、为参数的估计值,为随机误差项。

再次,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 DA)。

由于总应计利润由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两部分构成,所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方法如下:

(4)

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发债主体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对公式(3)进行估计,并且按照年度每年估计一次。

(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的估计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指标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建立经营现金净流量模型。使用模型(5)估计公司当期正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用公司实际的现金净流量减去估计出来的现金净流量,便得到操控性经营现金净流量。

(5)

其中,CFO表示企业当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SALES表示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 SALES表示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情况,A表示上年年末的总资产。

其次,建立生产成本模型。使用模型(6)估计企业当期正常的生产成本,用企业本年度实际的生产成本减去估计出来的生产成本,便得到操控性生产成本。

(6)

其中,PROD表示企业当年总的生产成本。

再次,建立酌量性费用模型。使用模型(7)估计企业当期正常的酌量性费用,用企业本年度实际的酌量性费用减去估计出来的酌量性费用,便得到操控性酌量性费用。

(7)

其中,DISEXP表示企业当年的酌量性费用。

最后,建立真实盈余管理总量模型。为了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效应,将上述三个衡量指标结合为一个综合指标。具体见模型(8)。

(8)

其中,DREM表示真实盈余管理总量,DPROD、DCFO、DDISEXP分别表示操控性的生产成本、经营现金净流量以及酌量性费用。

“11超日债”发行前后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一)发债企业业绩突变的原因

2012年2月,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称2011年度盈利超过8200万元。一周以后,该公司公开发行了10亿元公司债券,并且在3月26日宣告推迟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时间。直到4月16日,该公司了业绩快报修正公告,将2011年度的净利润由盈利8300万元变为亏损5800万元,净利润前后相差大约1.42亿元。对于公司债券发行前后的业绩突变,该公司给出的解释是计提了坏账准备,主要由于欧洲国家的太阳能补贴政策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公司对部分应收账款追加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由原来的5%提高到10%。从计提坏账准备的时间节点以及公司给出的理由来看,在公司债券发行之后追加坏账准备,很可能是该公司的主观安排。从盈余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对坏账准备等应计项目进行操纵,从而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比较常见的手段之一。

从“11超日债”发行前后的表现中可以初步推测,在该债券发行过程中很可能存在着盈余管理活动。按照公司债券发行条例的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需要提交最近三年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那么,除了在公司债券发行节点前后存在着明显的盈余管理之外,“11超日债”在发行的前后几个会计年度中是否存在着盈余管理活动,以及采取何种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都有待通过更为详细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二)发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深入分析

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代码,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制造业中的电子行业。由于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公告的公司债发行时间为2011年3月,下面本文将详细考察“11超日债”发行前两年以及当年,该公司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并且与行业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本文计算了2009至2011年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年度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其中,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从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操控性生产成本、操控性酌量性费用以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指标四个层面来度量。同时,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2009至2011年度该公司所在的电子制造行业的平均盈余管理水平,即行业平均值1,并将该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与行业平均值进行比较(见表1)。

数据来源:计算盈余管理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研究数据库

通过将“11超日债”发债企业盈余管理指标与行业平均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一是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指标来看,在“11超日债”发行前两年,即2009年和2010年,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分别为-0.064和0.137,均大幅超过了行业平均值。尤其是在公司债券发行前一年,该公司存在着显著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公司债券发行的当年,即2011年,该公司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这主要是因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活动并不改变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只是通过将应计项目在不同的会计年度进行调整,来改变某一会计年度的盈余水平,因此多记的盈余在以后年度还需要转回。这就解释了为何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在公司债发行的前一年度高于行业平均值,而在公司债券发行的当年又低于行业平均值。

二是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指标来看,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至2011年的操控性经营现金净流量盈余管理水平均低于行业的平均值,说明其进行现金流量操控的可能性不大。2009年和2010年操控性生产成本盈余管理水平分别为1.558和1.847,显著超过行业平均值0.706和0.878,在公司债券发行当年该指标有所下降,略低于行业平均值。这说明该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券之前,很有可能通过增加产量来操控生产成本,增加公司的盈利水平。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该公司存货水平的变化得到验证。2009年和2010年该公司的存货水平分别为16956.85万元和25751.29万元,2011年6月增加到470848.44万元,存货水平增加迅速2。2009年和2010年酌量性费用盈余管理水平分别为0.216和0.159,略高于行业平均值0.131和0.146,公司债券发行当年该指标低于行业平均值。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总量来看,2009年和2010年该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分别为1.245和1.674,远高于行业平均值0.454和0.639,公司债券发行当年则略低于行业平均值。

综合来看,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券之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同时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来进行盈余操控。其中,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发生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前一年,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前两年均存在,并且主要通过增加产量的方式来进行操控性生产成本盈余管理。由此可见,除了在公司债券发行前后月份中通过计提坏账准备进行业绩变脸以外,该公司在发债前的会计年度中也存在着盈余管理现象。

结论与启示

盈余管理是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一些公司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经常出现盈余管理行为。股票市场中的盈余管理和财务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内公司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这些问题已经扩展到了债券市场。

在上述案例中,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2月底公告盈利,在一周之后发行了无担保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发行结束一个多月以后便公告亏损,其时间节点的选择,存在着显著的盈余管理动机。通过上文的深入分析,该公司其实在公司债券发行之前的会计年度中已经存在盈余管理问题。该公司债券融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为公司债券市场传递了信号,说明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盈余管理等财务诚信问题应该成为对公司债券进行投资价值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按照证券交易所债券上市规则,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将被暂停上市交易。由于2011年及2012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均为亏损,“11超日债”已经暂停上市交易,而回售期为发行后的第三年年末,这将对公司债券的流动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投资者在对公司债券进行定价时,需要考虑到连续两年亏损所带来的债券流动性问题。因为按照债券定价理论,债券流动性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另外,虽然发行时的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均为AA级,在业绩恶化的情况下,评级可能随时会被下调,评级下调后往往有大量机构投资者会将该债券调出投资组合,这也会对债券的流动性造成冲击。

综上所述,投资者在对公司债券进行投资和定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发债主体的盈余管理活动。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来说,也需要在评级的过程中纳入盈余管理因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发债主体的真实信用水平。而一旦投资者和信用评级机构考虑到了盈余管理因素,将对公司债券的定价和融资成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注:

1.笔者根据上述盈余管理模型中的公式,计算出电子行业中每一家公司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然后得出电子行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平均值。

2.数据来源于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投资系

参考文献:

[1] 杨大楷,王鹏.股权集中下的大股东侵占和债务融资的关系研究评述[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7-103.

[2] 夏立军.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2):11-19.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盈余公告后漂移;三因素模型;流动性

一、引言

随着对证券价格与反应其价格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设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来说明价格和信息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是股票市场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异象。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时间短,发展不规范的新兴市场,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投机炒作现象,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处于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我国A股股票市场也可能存在这种“漂移”现象,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Fama-French 三因素模型[1],在弱有效市场条件下,探究形成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的动因以及这些因素对PEAD现象的影响程度。

(一)PEAD存在性的证明

国外学者包括Ball and Brown(1968)[2] 于1968年首次发现了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指出出股价的变动方向与未预期盈余的变动方向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即证明得出了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Beaver(1973)[3]证明了公司在年报上的年度盈余公告后的一周内,股票价格会随着所公布的未预期信息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样证明了PEAD现象的存在。Beaver,Clarke,and Wright(1979)[4]证明了未预期盈余与股价变动不仅在方向变动上是同比例的并且在变动的数量上也是同比例的。国内学者包括赵宇龙(1998)[5]得出了在盈余公告的前后8周中的未预期盈余与股价的正相关关系。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6]证实了盈余报告在我国A股市场的有用性,盈余信息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影响股票价格。

(二)PEAD的成因分析

一种是坚持市场是有效的,之所以会出现价格漂移的异象的原因是在体系的内部或者是模型设定上的缺陷,Ball(1968)[7]提出即使在有效市场也会出现价格漂移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CAPM在计算超额收益时的参数的估计错误。

另一种是指出市场的非有效性,谭伟强(2008)[8]将未预期盈余分为15组构造出好消息组合和坏消息组合,并通过CAPM和三因子模型对这两个组合的风险收益进行调整得出流动性是产生PEAD现象的重要原因,并得出好消息组合对流动性更敏感。孔民东(2008)[9]认为市场具有套利局限,得出套利风险与PEAD现象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套利风险的增加是使PEAD现象持续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国内外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都是被证明普遍存在的,并从多个角度研究了PEAD现象的成因,本文通过Fama-French 三因素模型,在弱有效市场条件下,探究形成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的动因以及这些因素对PEAD现象的影响程度研究。

二、研究的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全部来源于色诺芬数据库(ccer),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来研究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研究的样本为沪市的A股股票,由于考虑到数据的实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的样本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08-2012年。

(一)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异常收益率AR与累计超常收益CAR在计算异常收益率时采用同规模组合收益率来进行调整,即公司i在第d个交易日的异常收益率为

(二)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是标准化的未预期盈余,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为收入增长率的标准差。

(三)控制变量

1. 流动性指标

我们给出衡量流动性指标,用换手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来衡量,公式如下:

其中,Pn是该股票的当期价格,Pn-1是该股票上一期的价格,可以看出,分子是对数收益率,而分母实际上就是换手率。

2. 交易成本(Vol)

借鉴Bartov, Radharkrishman和Krinsky(2000) [10],以交易金额作为交易成本的变量是符合现实的。计算公式如下:

Vol=NP,其中,N为公司在t季度的交易股数,P为公司在P季度的成交价格。

3. 套利风险(ArbRisk)

根据Wurgler和Zhuravskaya(2002)[11]以资产收益对它的替代品进行回归来计算公司的套利风险,在本文中,通过计算t-1季度的样本日收益率对 市场收益率进行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作为套利风险的变量。

4. 换手率(Turn)

换手率可以衡量投资者对股票的关注程度,可以衡量投资者由于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等原因所造成的PEAD现象 ,借鉴Loh(2009)用季度盈余公告日前的3个月的平均换手率作为其变量来检验。

5. 账面价值比B/M

本文运用账面价值比因素作为解释异常收益的控制变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账面价值比=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6. 公司规模(Size)

对于公司规模的界定,我们借鉴大多数学者用年末市值作为公司规模的变量。

(四)研究设计及研究假设

第一步,提出假设一:在我国A股市场上存在PEAD现象。运用面板数据和三因素模型对PEAD现象进行调整。并加入在弱有效市场下的变量包括流动性、交易成本、套利风险、换手率,进行线性回归考察结果是否显著。

第二步,提出假设二并证明:流动性是在弱有效市场条件下造成PEAD现象最关键的因素。

三、实证结果及结论

(一)实证结果

1. 基于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调整回归

Fama and French在1993提出了三因素模型,认为在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多种因素中,除了最基本的系统性风险β外,还需要加入规模因素(size)和账面价值比因素(B/M),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差异。

从表二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一在没有加入三因素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时,其P值为0.354,AR与SUE回归的结果是不显著的,而模型二加入规模因素(size)和账面价值比因素(B/M)后,其P值为0.285,结果仍然是不显著的,因此在经过三因素模型对规模、账面价值比和系统性风险调整后的意外盈余仍然存在,P值减小说明三因素模型对PEAD现象有一定解释力,但不能完全解释未预期盈余与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这与Fama-French的三因素模型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的结论是相一致的。

2. 加入弱有效市场条件下的控制变量调整回归

根据之前的论述在弱有效市场条件下的控制变量包括:流动性(L)、交易成本(Vol)、套利风险(Arb)和换手率(Turn)。

从表二的分布回归结果显示,模型三加入了控制变量后拟合优度提高,说明在弱有效市场条件下的控制变量可以对SUE的收益率产生影响。各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明显增加,SUE的P值为0.036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并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SUE与AR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在公司的盈余公告后,股票价格将会随着未预期盈余的方向变动即证明了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的存在。这样,证明了假说一,即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是显著存在的。

表二 模型回归结果

注:检验值***、**、*分别表示P值在1%、5%、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进一步,通过比较回归系数的大小可以得到在解释变量中流动性L的系数最大为0.0088,因此证明了假说二,即流动性是在弱有效市场条件下造成PEAD现象最关键的原因。

(二)结论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上交所A股股票的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Fama and French的三因素模型,实证研究加入市场、账面价值比和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A股市场上PEAD现象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市场的弱有效性的特征证明了我国A股市场上存在PEAD现象,通过对弱有效市场条件下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验证了流动性、交易成本、套利风险和换手率都是引起PEAD现象的影响因素,比较其回归系数得出流动性是引起PEAD现象最关键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Fama, E, and French,1993,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3-56.

[2]Ball, R, Brown, P.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8,(6):159-178.

[3]Beaver,W,Dukes .1973.Interperiod Tax Allocation,Earnings Expectations and patterns in stocnouncements,The Accounting Review,75:43-63.

[4]Beaver, W .H ,R. Clark, and W. Wright. 1979.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nsystematic Security Returns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Forecast Erro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Vol.17(2):316-340.

[5] 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7:42-50.

[6] 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1999,6:21-28.

[7]Ball, R. Anomalies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curities Yields and Surro-gat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8,(6):103-126

[8]谭伟强.流动性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8,(9):30-37

[9]孔民东.有限套利与公告后价格漂移[J].工作论文,2006.

[10] Bartov, E, S.Radhakrishnan, and I.Krinsky. Investor Sophistication and Patterns in Stock Returns after Earnings Announcements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0,(24): 3-37.

[11]Wurgler, J., and K. Zhuravskaya. Does ArbitrageFlatten Demand Curves for Stocks[J].Journal of Bus-iness, 2002(75): 583–608.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篇8

【关键词】物联网 快递行业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8-02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快递行业也步入高速发展期,行业竞争日渐加剧,特别是价格战和人力成本上升让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随着快递业进入微利时代,行业未来的调整与动荡将不可避免,行业利润还将进一步下跌,因此行业亟待升级。2014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大力发展物流业,特别是快递行业纳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并且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然而,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不足,物流快递行业专业化程度较低,致使物流服务整体效益低下、盈利模式不合理等现状。本文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希望能为物联网下的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提出参考。

一、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现状

1.我国物流快递业状况

我国物流快递行业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近阶段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物流快递业的文件,物流快递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目前有快递企业3934家,物流快递业从业人员34.2万人。其中,国家控股的快递企业占了近72.4%,外商投资快递企业占了32.6% 。但由于我国快递行业历史较短,绝大多数快递企业成立不足十年,盈利模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不能即时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盈利模式来看,大型、集团型物流快递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型快递企业占76.8%以上,很多快递企业缺乏精通有关业务的专业人才。

2.我国快递物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已有36个大中城市做出了有关物流快递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家也把物流项目列入国债项目之中,中国财政部开始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此外,国际采购与供应集团、跨国物流快递企业正在迅速涌入我国的物流市场大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目前国际上已有52家大型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当中,有2/3的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40多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3475亿元,每年保持22.4%的增长速度;快递市场目前的规模是204亿元,增长率35%以上;中国物流快递业将在2020年底向外资全面开放。

3.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的困境

目前我国物流快递行业面临着成本压力过大,盈利空间缩小,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据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从1996年开始的近2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中,运输业的逆差是最大的。由于燃油、动力价格等持续上涨,物流快递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资源还处于分散的节能状态,没有形成整合的网络体系,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物流服务的价格难以适度提高,盈利能力不足。大多数的物流快递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物流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快递费用较高。目前很多快递企业已经应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如WMS、TMS、GPS/GIS、EDI等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信息系统的作用。致使快递企业不能对客户的反应做出及时处理,造成客户的满意度查,盈利能力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快递业的整体发展。

二、物联网对我国快递物流企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现阶段,产品网络追踪、过程可视化管理网络应用于物联网中。我国的物联网刚刚起步,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从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网络都将会发展巨大的改变。

1.物联网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影响

随着IT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能够对物流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实施即时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使用率。现阶段物流快递企业广泛应用RFID技术手段,对设备的生产运作实行跟踪管理。例如,将RFID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快速开展业务。

2.物联网对物流组织网络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功能的各个环节的应用从整体上促进了组织网络的内部以及物流组织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物联网的影响下,物流组织网络也将向着更加高效、更加协同的有机物流组织网络的方向演化。物联网也会有助于优化物流产业布局,建立高效的组织网络,促使网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3.物联网对信息网络的影响

由于信息传递带来的滞后性带来了物流企业利润降低。供应链管理中的蝴蝶效应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物联网整个平台,产品的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如何能够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物联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整合是物联网发展的目标。所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流链的快速反应和高速运转。

三、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快递企业盈利模式

1.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

快递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网点、服务和品牌三个方面。中国邮政(EMS)、宅急送、天地快运等大品牌的快递企业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单一速递模式(点对点、户对户),特别是一些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窄。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设置的网点大多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已开始从沿海深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

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将先进的物联网应用到快递业务操作和服务中,是国际快递公司夺取成功的又一要素。 UPS在广州建成的联合快递中心里,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货物可以全部自动分拣、直接装载、就地上机,大大降低了货机的等待时间,使货运周期缩短了近一倍。

3.针对跨国公司业务特点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快递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为对顾客及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其他非核心的业务外包,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库存。

4.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

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充分运用国际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全球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中国快递服务的质量。保证了统一的服务标准,也使得公司更加接近客户和市场。

总之,在物联网的平台上,物流快递企业可以更加全方面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组织网络,形成高效的物流运转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

[2]徐杰.物流组织网络组织机构及运作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上一篇:客户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范文 下一篇:话术沟通技巧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