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5:38

当前能源现状

当前能源现状篇1

关键词:煤层气 特点 现状 前景

1. 煤层气矿产资源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煤层气主要赋存于煤层中,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主要成为为甲烷,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煤层气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在近一二十年里有了一定的发展。煤层气以甲烷为主要成为,在燃烧过程中能够产生较高的热值,同时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燃烧过程中不对产生对空气污染有害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煤层气资源被人类所发现主要是因为地面垂向钻井开采技术,通过此项技术的运用,人们在进行石油钻井时发现通过井口有大量的气体排出,并且这种气体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这便是煤层气资源。煤层气的利用与天然气利用很相似,但又有别于天然气,它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在煤层之中,这点是与天然气存储差别最大的地方,其存在的状态也决定了它与天然气开采在方式方法上存在明显区别,在未来的发展中,煤层气资源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正在积极的研究煤层气资源开采技术。

煤层气的产生主要源于大量的成煤有机质,通过成煤有机质的集聚作用,并通过煤化过程中的热降解而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在煤层内集聚,并吸附在煤岩基质微细颗粒的表面。当煤岩在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出现裂缝或是孔隙时,煤层气没有吸附主体时,此时煤层气将有可能溶解在水中,或是出于一种游离状态,在裂缝空间内存在。

在煤层气矿产资源中会形成煤层气藏的封盖层,它的形成与煤炭资源是同时产生的,并与煤岩层一道沉积在泥岩层中,并与煤炭层呈韵律状交叠出现,并逐步成为煤层气矿产资源的区域覆盖层,或是局部覆盖层。如果覆盖层形成较为完成,它能够起到隔水作用,这种隔水性能可以使煤岩层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下,对煤层气长期的吸附于煤层基质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煤层气溶于水或是散逸。

就目前支撑我国能源结构体系的主要能源来看,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并且煤炭、石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提升空气质量指标。当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常规能源必然处于紧缺状态,为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人类必将致力于研制新型能源。煤层气资源最为一种新型能源,为未来的应用领域必将大有可为。

2. 现阶段煤层气资源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经勘查发现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也相当喜人。我国煤层气资源如果能被广泛的运用,在我国将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广大的地区内拥有多种类型的含煤煤层气盆地分布。近年来我国在煤层气资源开发中下大力气,目前全国范围正在不断地建设煤层气勘察井。这些勘察井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南方地区。其中尤其以华北地区勘察井居多。目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和滇藏地区勘察井较少,甚至没有勘察井。随着勘查技术的逐步提高,勘察井将会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存在。

就目前我国勘察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煤层气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盆地地带。我国煤层气勘查工作目前正处于预探评价阶段,勘察井分布还不是很密集。到目前为止,一些利用预探评价的探井测算的储量级别仅能达到预测储量级别的水平。从目前全国资源量评估状况分析,鉴于含煤―煤层气盆地资源评价总体水平,资源量评估主要是依据煤炭资源或基础地质资料,因此至今测算的远景资源量都介于推测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级别之间。尽管如此,我国煤层气勘探试验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开始跨入区域勘探阶段。

3. 我国煤层气资源未来发展战略前景

尽管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尚处于发展阶段,当从能源需求的角度出发,煤层气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将逐步取代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耗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在开采总量上拥有巨大潜力。煤炭采掘业的发展也将不断地促进煤层气资源开发工作的进步,煤炭采掘需要解决巷道瓦斯抽取问题,无论是采掘过程中的抽放还是利用地面垂向钻井开采技术进行预先抽放,都将对降低巷道瓦斯灾害有重要意义。这些措施和技术的运用,对我们研究煤层气资源勘察与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程度而言将促进我国煤层气工业发展与进步。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倡导绿色GDP,我国也希望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我国绿色GDP指数。在大的环境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将煤层气这种清洁能源列入到二十一世纪议程当中。国际煤层气领域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我国煤层气工作的向前发展。

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不能盲目,要合理布局。应当在坚持加快区域展开的同时,抓紧重点勘探区块的突破,当前实现一个勘探区块的商业性开发生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区域性展开要考虑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现状,充分发挥煤层气资源开发选区与油气资源开发基地近缘和与煤炭开采矿区贴近的优势。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的协调发展,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的倡导煤层气工业发展。并在相应发展政策上向煤层气工业领域倾斜,系统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煤层气产业与煤层气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国家在煤层气产业发展上升阶段必将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与帮助,积极引导煤层气资源开发。同事从事煤层气资源开发的企业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吸引外部投资和国外先进研究技术,以促进本国煤层气产业发展。

4. 总结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目前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套技术。但是,我国在煤层气开发生产以及气田建设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少,还需要结合我国地质构造特征和技术现状,进一步发展我国煤层气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生产技术。鉴于煤层气独有的矿产资源特征,建议国家将其区别于煤炭、石油和常规天然气等矿种而另立为新的矿种,依法进行区块登记,依法对勘探开发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正确界定与煤炭、石油和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目标及勘探区界,有利于各矿种的协调发展和加快煤层气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盛初,刘,赵国泉.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 2009(01)

当前能源现状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组织机构;人员培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其中,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为常见的措施之一。针对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剖析和研究,以盼能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前期发展过程中此类系统性管理多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由于投资费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类系统管理的应用较少。当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此类信息系统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的竞争现象。最终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随着此类应用系统费用的降低,当前各类企业对于此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较为普遍。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发展中,整体态势良好,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比如,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培训管理、薪酬体系管理、人才储备管理、系统设置管理。针对此类涉及的内容,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组织机构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的管理项目较多,管理内容之一即为组织机构的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企业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机构的稳定性,针对整体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组织机构划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组织机构主要从企业整体到部门进行划分。以此形成完整的框架式体系,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2.2人员培训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营项目特点等现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的从业人员作业程序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针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也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涉及了人员培训管理模块。

2.3薪酬体系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盈利为其主要的经营目的。企业员工在作业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为获取薪酬。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薪酬体系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块之一。通过薪酬体系管理,能有效管控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内部数据分析进行盈利的评判。

2.4人才储备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招聘为企业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当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人才储备管理进行人员的招聘管理。以此保障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构稳定性。

2.5系统设置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涉及较多的管理模块。应用此类管理模块时又涉及较多的数据删除和录入行为。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应用的稳定性,必须设定一定的权限管理问题,因此,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为系统设置管理。通过系统设置管理,赋予对应管理员一定的操作权限,从而进行系统信息的维护以及管理。

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发展中常见的策略方式。此类现状下,关于其实际的应用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分析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应用的主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主要的分析方向为企业发展、组织机构管理、经营决策、人才管理等。

3.1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整地囊括了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管理内容。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根据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制订了一定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2强化企业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项目,组织机构的稳定即为企业本身的稳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管理数据针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分析,有效强化了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有效保障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增强了企业从业人员的归属感。

3.3确保人才梯队的建立

针对内部人才的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的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此类现状下,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了企业发展中的人才梯队建立。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了人才梯队建立中的不足支出,积极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3.4优化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类现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明确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优化企业经营中的决策,提升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实际收益。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合理的经营决策,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性。

4结束语

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实际收益都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在此现状下,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有效保障企业的人才梯队建立。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落实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龙,李牧远,黄海娟,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6(36).

[2]钟文标.特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J].当代石油石化,2017,25(01).

[3]刘焕,左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07).

当前能源现状篇3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约因素 发展道路

引言

伴随着当前世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且给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的越来越突出的负面影响,给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这一现状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我国也不例外。如何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1. 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就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 我国工业经济的能源消耗主要是依靠煤炭进行的。同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相比,同一单位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分别高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左右。我国能源结构的制约,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能源消费状况,这无疑给我国在减少单位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上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1.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同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正关联。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仍旧以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能源处理技术落后,上述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大大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3技术研发方面的制约 发展高端科学技术是当前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我国技术研发水平不重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研发缺乏健全的政策激励机制。虽然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推出了一些有利于低碳经济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使得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其次,我国的低碳技术研发经费大多都是依靠临时性的政府财政拨款来维持的,尚未形成一个持续有效的技术投资体系。除此之外,我国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都不愿为低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资金,这就使得我国低碳技术的科研工作缺乏有力的资金保障。再次,虽然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世界公约中明确了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的要求,但是其执行过程却并不顺利,这不得不迫使我国通过商业途径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技术的引进。

2.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针对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2.1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使用比重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选择。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下大力气改进我国城镇工业的能源消费结构,要加强对乙醇以及液化氢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投资研究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开发。再次,积极推动能源开发的多元化。虽然调整能源结构能够极大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这种形式的节能减排毕竟数量有限,所以说,要积极推动能源开发的多元化,开发无碳排放的新型能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取得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

2.2科学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当前的经济状态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重工业发展水平快速增长,这些都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科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已到了亟待解决的境地。科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调整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结构,尤其是要调整重工业的发展结构。应当加强低碳设备生产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型节能汽车的创新;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一产业具有能源消耗低、碳排放量少等优点,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容忽视的重要行业。但在调整我国工业产业发展结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过度的节能减排而忽视了工业产业的科学发展,这是由于我国毕竟处于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只有经历了这一阶段的充分发展,才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真正向前发展。其次,降低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低碳农业的新路子。要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要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要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普及太阳能集热技术;除此之外,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的发展。

2.3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我国获得低碳技术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往往不能获得国外的核心技术;二是自主研发,即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是针对重化工业的新技术,建立中国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就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低碳能源技术的实质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化石能源的洁净、高效利用,重点是煤炭的洁净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

由于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短时间内不可能根本扭转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势头,过早、过急或过激的减排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基于这一现状可以看到,我国必须尽早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又不会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新型发展道路。具体做法有:一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中国发展低碳技术的技术线路图;二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四是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低碳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3]鲍健强,方申国,陈明.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4).

当前能源现状篇4

1.1分析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分析现状来看,还依然坚持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即以当前农业经济的现状为出发点,反向推论出问题出现的最终原因后,随后再分析问题造成的后果,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虽然将这种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在农业经济分析中,可以确保开展理论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收获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农业经济分析中,数据分析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则具备较差的数据实效性。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对维护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尤为注重,可以促进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有效提高。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农业经济分析的实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农业分析的运用价值。

1.2分析立场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人员在运用传统模式对农业经济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忽视客观因素的重要性,他们常常是凭个人的主观经验及已有知识储备来分析当前的农业经济状况,再用这种片面的理解和认知去分析当前的农业经济问题并做出结论给出相应的建意。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农业经济发展人员对各方面问题的片面认知,由于农业经济发展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也具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分析立场下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往往缺乏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当前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运用中,不能以管理人员的主观性判断作为事物定论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定论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惟有采用有效真实的信息,才能对农业经济的分析运用产生真正的效用。因此,我们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阈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分析立场,以真实信息为基本出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高农业经济分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2.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视角开展农业经济分析的手法

2.1均衡分析法。均衡分析法是指以农业经济发展中会出现的所有变量作为分析的基本依据,当其中的变量出现相应的变动时,农业经济发展的数据也会随之变化,直到相应变量数据与农业经济发展数据保持一致的经济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分析的一种方法。在农业经济分析中运用均衡分析法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尤其是市场调研,了解和统计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尤其是当某一种变量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控制,并且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这一变量满足均衡条件后,对农业经济发展条件作出改变,同时,不能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时,才能在农业经济分析中,将这一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总结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用的发展方略。

2.2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区域内,对农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分析整体发展活动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总量和出现的变量间的制约和影响关系,以及分析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上变量对总量的农业发展情况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经济分析中运用这一方法时,要符合相应的客观条件:在市场调研中,我们通过融合分析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弄明白总体农业经济发展相应规律性变化特点的前提下,就可以在固定的某一个时间段内,将代表性较强的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因素,找到农业经济受到相关因素影响的规律,将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对农业经济发展数据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为依据,判断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分析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结束语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分析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指向性和前瞻性的重要作用。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分析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将其运用在农业经济分析中,不仅可以改变农业经济分析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立场,还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现代化分析理论体系,全面反映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发展方法,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当前能源现状篇5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分析 管理工作 部门现状

一、引言

在当前现代化的企业工作开展进程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相当关键的项目,其对于更好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少工作之中的不良情况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对于广大企业的管理者来讲,要想真正意义上增强内部职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积极性,还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准,真正意义上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现状加以分析。同时还应当结合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机制,对今后相关工作的组织方式以及协调的原则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更好地实现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和创新改革,使得工作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并且使得企业的建设可以进入至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明确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现状和企业的发展机制等,是真正意义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政策的关键点,所以还应当系统化地对当前工作的形势以及基本的理念等进行探究,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相关机制的创新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真正意义上提升管理的绩效和质量,通过现代化手段和相关方式的运用,使得企业的建设可以达到高效、准确、规范并且科学的标准。总的来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遵循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手段,遵循科学的管理思想,严格地依照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和基本原则,避免出现粗放式管理的情况,对管理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整改,并且很好地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遵循相关工作的核心理念,通过现代化改革措施的使用使得企业的管理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一是缺乏部门之间积极地协调与配合。不注重对人的管理,往往只重视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经营销售的管理,而不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部分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片面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的事情,而与其他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无关,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二是没有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部门绩效和员工切实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往往只是注重人员的使用而对人员的培训不重视,没有站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高度去认识,错误地认为人力资源培训是一件既耗费本钱又要耗费时间的一件苦差事,有的中层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高层管理者的职责,不愿意履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从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看,主要是重视本部门业务工作的开展,只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本部门工作的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上到下呈现出逐级减弱的趋势,从而影响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稳定性。

三、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开展的途径及建议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现状以及工作的趋势等进行研究,可以明确工作的理念和原则。下文将针对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现状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等,进行系统性地研究,以更好地制定出健全的政策,更好地促进企业工作形势的创新和工作方式的革新。

(一)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创新

首先,应当实现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之中应当明确正确的人才使用机制,更好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和效应,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理念和政策的转变,更好地构建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结构和思想体系。所以,还应当加强企业工作现状的分析,从企业当前的建设以及发展的基准为核心环节,结合相关系统学的理念和思想,切实地加强当前企业内部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分析和规划,并且加强实施过程之中的监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促进工作的相互协调和相互改进,以使得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在进行系统化的整合之后还应当使得内部的工作充分地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所以,在实践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开展进程之中应当明确各个系统的功能和效应,使得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产生一种相互的作用,最终使得企业的生产管控、营销管理等项目均可以实现高速的发展,使得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方位的改进。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此外,还应当在实践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开展过程之中保证各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企业来讲,相关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是由安全生产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系统等组成,所以与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等环节均有着重要的联系,各个组成的系统之间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关系,要想真正意义上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出协调性的作用,还应当明确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效应,充分地依靠决策层的工作决定,保证所有工作的开展均可以实现有效、科学化的分工和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基本工作的义务,进而使得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开展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姿态。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企业的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充分地结合当前自身发展规划等,加强积极的配合和管理,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建设机制的实现。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地发挥出企业各个成员之间的优势和工作的特征,使得不同的部门都可以很好地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构建出健全的、完善的、科学化的、立体化的工作体系制度,使得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并且使得内部的分工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这样的工作方式可以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以开展,并能很好地实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进程之中还应当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以实现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不断创新发展。

(三)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领导者的作用

充分地发挥出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领导效应,同样是工作的核心机制之一,应当加以重点的关注。在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应当不断地强化共同参与以及全面运行的机制,充分地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意识观念,真正意义上调动起每一个职工的工作思想和工作的主动性。对于每一个岗位的引导者来讲,还应当很好地落实自身管辖范围之内的基本工作项目,很好地落实工作的责任和机制义务,最终使得工作开展可以更好地实现创新改革。在实践之中应当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出完善的奖惩机制,并且对管辖范围之内的职工人员岗位设置以及沟通授权等进行全面地协调,加强培训机制的建设。更好地增强职工自身的素质和水准,更好地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所以,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来讲,一方面需要很好地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应当充分地结合当前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现状以及工作的发展趋势,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体系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工作的协调性和责任性,并且加强业务性的指导,加强业务性技能的培训,更好地实现对相关下级部门的引导,加强工作的操作性和协调性。

四、结束语

当前能源现状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状况;措施

生源状况是指学校入学生源的数量、结构、质量等整体情况,生源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目前,从中等职业学校入学生源的成绩、入学意愿度以及适应职业教育的情况看,生源状况都很不理想。这种生源状况是导致许多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特色与比较优势难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

对于生源状况的改善,职业学校不能被动地等待,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有效地干预,这种干预必须着眼于职业教育将来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贯穿于职业学校招生、教育教学以及实习就业的始终。

招生环节

招生环节中对生源进行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保证区域范围内有足够的生源数量,二是为了保持相对合理的专业结构,避免专业的无序发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一)充分运用行政调控手段

在招生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调控是一种有效的杠杆,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用。招生政策调控一般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给职业学校以政策上的支持,如发放教育券、实行经费补贴等;第二种是限制普高的招生,在招生数或分数线上进行适当的控制,引导生源流向职业教育;第三种是强制调控,要求各初中学校必须按一定的比例送初中毕业生就读相应的职校,以保持普职比。实践证明,这三种调控方式都能有效地提高职业学校的招生数量。但是,第二种尤其是第三种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入学的意愿度,招生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流生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等情况,这一负面影响应当通过之后的教育、教学环节加以改善。

(二)适当限定录取分数线

学校招生分数线对入学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分数线与生源状况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一般认为录取分数线越低,就读职业学校的生源会越多。实际上,当分数线降到一定程度后,生源数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急剧减少,就像市场上的青菜,价格降到一分钱一斤的时候,其销量会大为减少,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称为吉芬现象。最近一两年,很多学校尝试过无需入学分数线的考生直升政策,结果导致生源数量与质量的急剧下降。因此,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一定的分数线。合理分数线的确定应考虑生源总量、学校办学条件与影响等多种因素,目的是为了保证在现有条件下招到较理想的生源。

(三)分专业合理收费

教育收费近年来增长较快,许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也开始考虑学校的收费问题,因而收费逐步成为调节生源状况的一个因素。收费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赞助费,与招生分数线配套,向部分学生适当收取赞助费有利于学校筹集办学经费,但收取赞助费过多、过高则会影响生源的整体质量。第二种是常规性的学费,可以采取分专业收费的办法,如数控类教学成本较高的热门专业适当提高收费,通过学费杠杆调节生源的专业结构,避免部分专业过热。对于暂时的冷门专业,学校应加大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于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在入学后给予学费减免。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改善生源的结构状况。

(四)有效开展招生宣传

学校形象宣传对于生源状况影响重大,在生源跨地区流动的情况下,学校形象宣传的作用更加明显。职业学校的形象宣传切忌急功近利,目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虚假宣传,在师资、设备、教学质量等方面夸大其实;二是承诺性宣传,如承诺百分之百就业等。这些虚假的宣传对学校形象的破坏极大,在宏观上会严重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的声誉。

有效的招生宣传是建立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之上的。它的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校形象的宣传,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了解学校的特点与优势,从而使学生产生入学的愿望;二是引导,通过宣传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提高生源对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教育教学环节

生源状况主要取决于学校的特色与办学质量,因此,改善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是改善职业学校生源状况的关键。这一环节的根本目标是要重新营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减少流生。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普通高中的模式进行的职校教育教学必定失败,它只会使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新感受初中阶段经历过的失败痛苦,从而造成大量的流生。

职业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课堂”外的发展,“以课外促课堂”。可以积极尝试“以社团为载体,以活动为核心”的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应成立大量的社团,如学生会、文学社、演讲社以及与各专业相关的社团,每个职校生都应是某个社团的成员。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组织下开展大量的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能力、活力的各种空间,构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平台。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能力的肯定会迁移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将来的发展都需要文化基础的支撑,职业学校必须重视文化课的教学。但是目前的文化课教学难度过大,内容过多,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实施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一般在计划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并进行分层考核。从理论上说,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是正确的,但是实际的组织实施难度很大,效果很差。而“三减少一提高”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分层教学模式。“三减少”指在原来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课时(如数学由每周五课时减为四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难度。对文化基础较好,准备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进行提高教学,把减少的教学内容、课时及难度再补回去。这种分层模式可实施性强,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也便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三)试行学分制,实行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

试行学分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要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把补短教育变成扬长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应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实行替代学分,即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放弃必修课的学分,而通过技能比赛获奖、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来替代。二是实行过程学分,即学分的取得不仅仅依靠通过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平时的作业,甚至举手发言、提出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取得学分的依据。实行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朝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目标去努力,是学生评价制度的有效变革。我市学分制试点学校实行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为增强,流生率大幅度减少。

实习与就业环节

职校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学校下一届的招生。抓好实习与就业这一环节是稳定生源数量的基础,更是吸引优质生源的前提。

(一)认真组织好实习环节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对实习工作重视不够。由于生源状况不理想,许多职业学校产生甩包袱的思想,想把学生尽快送出校门,因而采取种种草率的做法,诸如第六个学期实习期间直接让学生回家找工作;让学生家长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等等。由于实习过于分散,管理困难,在实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职校生的实习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也是职校毕业生接受社会检验的中间环节,放弃实习环节的教育与管理等于自断职业教育连接社会需求的桥梁。因此,现阶段职业学校必须像重视招生工作一样重视实习工作,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实习做到“相对集中、专人管理”。实习环节的放任自流会导致职校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淡漠,对职业学校进行的反向宣传。

(二)做好就业推荐工作

就业问题的社会关注度很高。一个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会引起该生诸多亲朋好友的关注,从而影响他们的子女将来初中毕业时的选择,这会对职校的生源产生重大的影响。评价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有三个基本的指标,一是就业率,二是对口就业率,三是就业层次。目前,职业学校过分强调一次性就业率,对对口就业的情况以及就业层次关注不够。提高对口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关键是加强与知名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实质性的联合。一种有效的做法是组建专业性的职教集团,职业学校的专业与企业捆绑发展,企业一方面成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基地,同时也作为专业教师的挂职锻炼基地。挂职教师一方面在企业接受专业训练,同时协助企业对新毕业的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功能进一步延续。这种做法效果很好,如我市某农村的职业学校与杭州娃哈哈集团建立了稳定的联系,集团每年向学校吸纳优秀毕业生,企业的信用度与学校的办学质量挂上了勾,初中毕业生纷纷报读该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读普高的机会入读职校,这对学校生源状况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

近年来,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库。职业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充分发挥这一潜在资源的作用。一是反馈教学,通过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与调查,了解他们对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对学校的工作做出有效的改进。二是激励示范,请创业有成的职校毕业生回职校当客座教师,对在校生尤其是实习生进行创业教育。三是引领就业,许多职校毕业生已经成为各企业的老总或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对职业教育与母校有着天然的感情,愿意为职校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承担一份义务。

无论是反馈教学、激励示范,还是引领就业,都会对职业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变社会声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加持久地改善职业学校将来的生源状况。

当前能源现状篇7

关键词 电动汽车;电气信号:信号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8-0127-02

引言

汽车消耗的是非可再生能源,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紧缺,电动汽车逐渐发展应用起来。由于电动汽车无论是在汽车结构、动力驱动方式等各个方面,与传统的汽车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如何实现在传统汽车的结构的基础上对汽车的驱动动力又燃油方式改造为电力驱动方式,是电动汽车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而一个稳定、可靠、高效的电动汽车结构对于保障汽车的整体寿命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电动汽车结构内部关于电气信号检测的设计。

本文重点结合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对其电气信号的检测展开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更加合理可靠有效的电气信号检测方式与技术应用。

1 电动汽车电气信号检测内容分析

电动汽车内部只有一种驱动方式,那就是电力驱动。因此,对于电动汽车内部的电气信号的检测,无疑是以电动汽车最佳的整体性能为检测目标的,将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流、驱动电压、形势速度等等,通过相应的传感装置将电气信号检测并采样进行数据处理,最终以合理的人机交互方式显现出来,供驾驶员决策当前电动汽车的状态与性能。总体来说,电动汽车需要监测的电气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类信号:

1)电动机状态检测

电动机是电动汽车内部唯一的动力源,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实施监测,包括电动机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以及电机转速、电机温度等物理参数。由于驾驶员需要对电机转速进行换挡,因此还必须要设计专门的人车交互系统,一方面来满足驾驶员对于整车的操作变换;另一方面也将驾驶员的操作所产生的状态改变反馈回给驾驶员,比如说,当汽车在运行中,应当能够让驾驶员看到当前电动机的供电状态、电池续航里程、电池绝缘状况等信息,这些都是保障电动汽车顺利运行的必要信息。

2)电池状态检测

除了电动机,电动汽车上最重要的莫过于电池管理系统,对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检测,如何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电气信号检测。是关系到电池管理系统工作性能的关键。对于电池管理系统,主要需要监测其电量,防止出现过充、过放和过热等现象,在实施检测的时候,主要检测当前电池中的电量剩余量,并由行车电脑计算出续航里程;另一方面还要对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每一块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工作压力、电压电流等参数实施检测,以保障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有效管理,实现电池效益的最大化。

3)电池绝缘状态检测

由于电动汽车质量较大,因此毫无疑问驱动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的电压等级一般都较高,一般在300V左右,这么高的电压等级无疑会给车内的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人身安全隐患,因此必然要在车内设计电池绝缘部分,而电力绝缘部分是会由于工作温度的升高、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发生老化,进而绝缘等级和绝缘效果都会发生下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绝缘系统进行检测。在对绝缘部分实施检测的时候,应当主要对起到绝缘保护功能的绝缘电阻、绝缘橡胶等部件进行绝缘等级测评,以切实保障电动汽车内部驾驶员与乘客的人身安全。

2 电动汽车电气信号检测技术探讨

2.1 电动汽车动力电源检潮的实现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检测是依靠对绝缘电阻的检测来实现的,这主要是由于通过测量绝缘电阻两端的电压,能够识别出动力电源当前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参数,那么究竟是如何通过对绝缘电阻的检测来实现对动力电源的检测的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检测电路加以分析说明。

如下图1所示,这是一个在线测量电动汽车绝缘电阻电压进而识别出动力电源系统工作电压的电源检测电路,图中开关S1、s2是继电器,在开关闭合时其两端的电压为零,这是继电器的本身工作特性所致,既然工作电压为零,那么通过该继电器的工作电流也必然为零。而当开关不闭合的状态下,只要通过测量图中的R1电阻的两端的工作电压,根据电路关系,是可以推算出当前动力电源电池系统的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参数的,限于论文的篇幅,这里对具体的推算过程不再赘述。图1所示的是采用差分输入的模数转换器来实现对绝缘电阻的测量的。采用差分输入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的精度。

2.2 电动汽车电池检测的实现

正如上文所分析,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电池智理系统的检测,因此这里简单探讨一下如何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检测。由于电动汽车所需要的驱动电压等级较高,一般为300V左右,而直接采用300V的电池,一方面对于设计制造的成本过高,同时对电池加工工艺要求过高,这样显然并不合算,因此目前对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设计,一般是采用小额的电池组装。最终达到300V的供电驱动动力等级要求。因此。这里也以组装后的电池管理系统为例进行分析。以一个电池容量为120Ah的锂离子电池为例,一部电动汽车大约需要84节这样的电池,而为了管理和数据通信的方便,也无需为每一节电池设置状态管理和通信功能,而是以4节电池构成一个电池组,为每一组电池组设置状态管理和通信。具体实现如下:以4节电池构成一个电池组,每一个电池组分配一个电池传感器,电池传感器负责检测各自电池组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状态参数,通过设计合理的电池管理程序,将电池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全部电池组的工作参数进行汇总运算,得到当前整个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等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一方面传输到仪表盘进行显示;另一方面传输到行车电脑进行运算,得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从而实现对整车的电池动力系统的管理。当某个电池组中的某节电池发生故障,必然会引起电池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参数的细微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借助于电池管理程序,将该节电池的编号识别并传输到仪表盘进行显示。从而提醒驾驶员应当更换该节电池。实际上,电池管理中央控制单元也可以将电池的实时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中建立所有电池的历史档案,为进一步开发和改进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3 结论

当前能源现状篇8

【关键词】林业资源;整地造林;发展现状;直播造林

目前,加强对日渐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造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森林作为调节大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自然资源,林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对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国家一直不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努力提高营林质量,为我国的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营林的建设中,整地、造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良好的整地与正确的造林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营林质量,加快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

1、我国的林业现状及发展特点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的林业工作经验,整理总结出当前我国的林业资源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2市场需求量较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直接带动了我国林业产品市场的发展,极大的促进我国林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多。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林业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涉及到建筑、装饰、家具、板材、纸张等多种林业产品的质量与特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与满足现代林业市场的需求,就必须要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与建设,进一步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1.3林业资源量匮乏,林业生长质量较低

尽管我国在林业建设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上世纪中期对于森林严重的滥砍滥伐,使得我国原本就较为贫乏的林业资源更加匮乏,且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另外,由于长期缺乏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中树木结构不够合理,林业生长质量较低,这也是制约我国林业建设发展中重要因素之一。

2、整地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林业建设质量与发展水平,就必须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造林技术与方法。整地是植树造林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工序。对造林地进行良好有序的整理,对于提高造林地的造林质量有着很大的意义。一般来讲,造林地的整理主要是为了使立地条件更加适合林木生长,清理造林地原有的杂草、灌木等影响树木生长的杂物,增大林木的光照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另外,通过土地翻整,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其更加适合林木生长需求,尤其是幼林的生长需求,提高造林质量。另外,整地还具有涵养水土、减少土壤侵蚀等重要作用。

2.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造林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造林技术方法现状而言,最常采用的造林方法主要有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三种。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树种生物特性对于造林技术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实际的造林生产中,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以及所选择树种的特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提高造林质量和幼林成活率。

3.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3.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3分殖造林法

这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4、结语

上一篇:对投资学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机械电子工程未来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