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2:37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呢?下面就此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而在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则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我教《第一场雪》一课时,通过有感情范读描写下雪后的句子,作者写雪景时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写法,[即(静态描写):“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动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了铺垫。整个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熟读成诵,兴趣升华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就应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或以情设趣,或以疑激趣,或以电教媒体引趣等。

二、以读为本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1.以读代解

《语文课程标准》里讲到,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在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时讲了“后来,李姐(保姆)身体不大好,宋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让她和自己一起在楼上吃饭,还让李姐坐上座,自己在边座相陪。李姐十分不安。”其中,作为国家的名誉主席,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李姐为何感到十分不安?这时教师大可不必给学生做详细、理性的分析,而应采用以读代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及预习中的人物简介,便可悟出其中的意义,并真切地体会到宋庆龄和保姆之间的情谊。

2.以读促“思”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一夜的工作》中第2自然段时,他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就紧接着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些重要语句写的?”此时,课堂间鸦雀无声,很多同学一脸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于是,教师急了,便指名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结果还是无言以对。可看出该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读书思考的重要性,没给学生留出读书待思的空间。学生不是电子计算机,不是一读便知。如果是这样,那学生还用得来上学吗?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时就会发问: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三、培养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提倡“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阅读教学;建构;对话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阅读教学忽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阅读教学变的枯燥无味。如何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合理构建小学阅读教学的模式呢?张光鉴在《相似论》中曾提出:“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既是相互影响,又是逐步深化的,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相互对话中形成一种和谐的振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自主性阅读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汉姆雷特”,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真正体会到自己眼中的汉姆雷特?只有坚持自主性阅读。自主性阅读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自主地参与阅读教学过程,以尝试学习,体验发现的形式来探索知识。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去体验自我“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乐于自我“发现”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性阅读的习惯,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要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滋味”。此外,学生的阅读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获得理性的知识,阅读还能促进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就应当放开手,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与阅读相匹配的直觉经验。这样就能使阅读教学深植于学生心底。如果把阅读比作步行,教师就是那路标,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步行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这一路上的辛酸与苦辣,喜悦与成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始终坚持自主性阅读。

二、创造情境性阅读

情境性阅读,是一种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的阅读教学过程,阅读变的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让学生感同身受,充分体会文章的意境。对文章中的人和事产生强烈的积极情感,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深入的学习,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呼唤起学生进行阅读的信心,甚至让学生手不释卷。

创造情境性阅读,首先应先创设“情感”情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该是一个情感的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性,有利于营造课堂氛围。使学习变成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情感对话。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习的气氛变的很浓。电教化手段的普及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氛围的创造添砖加瓦,使学生的阅读热情“升温”极快。此外,在课间,课外还可以搞一些与阅读相关的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变的水到渠成。使阅读活动真正变为一项富有情趣,富有魅力的一项活动。使学生形成人人爱读,会读,渴望阅读的好习惯。

三、鼓励情趣性阅读

情趣性阅读是一个充满人文化,情趣化的过程,是一个和谐,共鸣的对话过程。情趣性阅读能较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的轻松、愉快,使学习成了一次快乐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情趣性阅读,能使学生在与文本、教师的对话中,不仅获得一些新知,还能体验到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能敏锐的捕捉到文本中蕴涵的具有吸引力的情趣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强化到与学生的对话中,激发学生潜在的共鸣。让情趣性贯穿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用真正朴实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以达到以情激趣,以趣促情的效果。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对话,而情趣性因素是对话的催化剂,能使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到对话的乐趣,达到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四、提倡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就是一个追本溯源,深度挖掘的过程,要善于透过“纸面”看“纸背”,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探究言语的隐含信息。只有通过学生在对话中,悉心体会、再三揣摩才能领悟文本的精髓。在阅读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提倡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文本表面的东西,应当更加深入的体会文本背后的真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是浅层次的,而应是深入的,探究性的对话。教师应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去挖掘、体会,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纵深开掘,启发他们不断攀登。 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捕捉“战机”,因势利导,从而形成合作探究的氛围。使阅读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究,互相对话的过程。

五、推进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是全面分析,揭示本质的阅读过程,是一个思索、接受、批判的不断递进的深化过程。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既能吸取文章的精华,有能正确认识文章的缺陷与不足。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在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拿来的同时要进行批判的接受,这是坚持实事求是、辨证的阅读观点。学生通过对话可以对文本有所评价,有所质疑。我们希望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学生批判性的声音,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力。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与载体,和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传统上人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纯上的知识的灌输者。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中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对于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总结教学经验,课堂上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在课堂后能够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改进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组织教学活动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能够有序地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角度

1.缺少阅读时间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比较重,许多课余的时间都被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了,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于正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白天的课堂上已经很辛苦,在晚上,课余时间也要加班加点的去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因此对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涉猎很少。同时由于电子游戏和网络的吸引力,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倾向于去玩游戏。

2.缺乏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阅读兴趣的消失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效果不佳,从而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的调查表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是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阅读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很抽象的,不能够很快地体现出学习效果。因此就会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上或者游戏上。

3.阅读方法不正确

有些学生热爱阅读,同时会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素材,但是又由于他们在阅读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对阅读素材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对于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掌握不好。有些素材是需要精读的,比如,描写风景或者讲述认识哲理的素材;而有些素材是需要略读的,例如古诗词。学生由于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因此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的角度

(一)阅读训练方法不正确

许多教师在看看阅读教学时,往往只强调短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长期语言素质的培养。比如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积累的语言,文字知识较少,因此在写作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写好作文,就会要求学生背诵精美的字词句,在写作文时直接套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认为阅读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不如直接背诵句子,套用写作更好。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明确教学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素材上往往很随意,不够专业规范,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发挥较多,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充分地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地从阅读中汲取有用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教学。这样就能够使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许多阅读的知识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述优美画面,壮观山河的优美句段的文本时,教师就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师树立多读少讲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安排阅读课程时,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能够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积累读书的方法,培养学习乐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草原美在哪里”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在课堂下应当积极地上学生阅读课外素材,积累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堂的阅读材料后,推荐给学生相关的阅读素材,例如,在学习完《长征》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关于长征的一些诗词或者故事,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的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作培.分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現代阅读:教育版,2012(20):226. 

[2]张志达.高效学习实效提升——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151-152.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4

一、抓住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

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区别见闻和联想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导语设疑。

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二、借助多媒体。

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叫出声来。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第三.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小羊角辫》、《将相和》、《小珊迪》等。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还可以引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一次,听一位教师执教《雷雨》(人教版第四册)。在指导学生朗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时,问学生:“风这么大,该怎样读?”笔者当时一愣:二年级的学生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全班无一生能答。在评课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建议教师给学生范读。结果第二次在平行班上课时,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可见,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花潮》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圆通公园里海棠花如潮水一般的神奇,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在品读“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一句时,教师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学生闭眼倾听),学生终于领悟到了“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的精妙。最后,在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一句的节奏时给予了示范,使学生领悟到了很难用语言说清的节奏变化,纠正了“匀速前进”的问题。一系列较为经典的示范,解决了许多难以处理的难题,使学生读懂了句子,读出了美。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启蒙的基础时期,此时的学习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其他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革新阅读教学手段,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传授他们高效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升综合能力,获得情感的熏陶。

一、当前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旧存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成效。此外,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却没有对课本进行认真研究和阅读,没有深层次的挖掘课文中包含的情感;二是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课中,部分教师未能够做到同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关注的比较多,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关注的比较少,造成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低。

2.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目前,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候,不去积极主动的请教同学和教师,不喜欢与同学和教师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不利于培养阅读能力;此外,学生缺少个性化阅读,只是被动的听教师的引导,自身缺乏对文章的鉴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阅读教学中,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为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定较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阅读课文《草船借箭》时,教师应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教学课件,搜索相关的视频、图片和音乐,选取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者电影《三国》的相关片段,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具体化,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诸葛亮是怎么得到箭的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完之后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耐心的给予评价,以此培养阅读自信心。

2.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部分学生的阅读效率较高,能够明确文章主题,注意文章细节,熟悉和了解人物形象,在脑海中能够想象出文本的情节。但是还有一些学生的阅读效率较低,存在较大的阅读障碍,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比较模糊,对于此类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使学生能够产生独特的感受,从而发表创造性较强、合乎逻辑的个人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例如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鲈鱼该不该放生,最终探讨得出通过回忆“我”11岁时跟着父亲去钓鲈鱼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最终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道德,塑造品格。

3.开展网络创新阅读,丰富情感体验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互联网运用到学生的阅读环节中,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拓展阅读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发展。基于网络灵活性较强的特点,老师可以巧将网络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获取大量的阅读信息,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落花生》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花生生长及收获花生相关的资料,尤其是收获花生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花生的品质进行分析与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将花生生长到成熟的过程进行绘画,让学生尝试分析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交流与分析,确保学生间阅读信息的共享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鉴于此,网络阅读教学方式,能有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予学生独立学习与钻研的空间,能实现阅读教学质的飞跃。

4.重视课外阅读,进一步拓展积累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处于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其自身的阅读、认知、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能力,但对于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要巧用一切教学资源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例如第一單元是以读书为主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儿童读本,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些人物,有什么样的阅读心得。再比如在学习第二单元思乡主题时,可以推荐阅读《黄鹤楼》《天净沙·秋思》等诗篇,在积累和背诵中进行深化感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小学五年级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让小学高段学生接触更多的书籍和文章,提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建有利于阅读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课内教材、课外优秀书籍的广泛阅读中,实现语文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创造力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教学要求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应从创造性的角度入手,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加强阅读训练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可使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提高阅读创造力。但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始终存在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的误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机会,加强阅读训练。首先,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自读课文,遇见不懂的字查字典。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阅读、默读,感知文章重点内容。随后,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精读,感知主要的思想内容,了解重点内容。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品读,感悟笔者表达的情感,加深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要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的相关信息。不同的阅读方式,导致阅读文章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泛读、精读等阅读技巧,在增加阅读速度与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如何进行课文分析,如何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等阅读技巧。在遇到阅读理解题目时,指导学生首先要阅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并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阅读。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较多的自读文章,也为学生配备了自读课本,并且还设有推荐阅读文章。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提高其课外阅读的创造力。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及方法,要求学生多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教师要做好榜样,传授技巧,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自主认识字词、分析语句,理清结构。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让学生感悟作品,获取知识及提高阅读创造力的最好方法。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进行阅读,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发挥网络阅读优势

教师要根据形势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力。网络阅读比传统阅读更为灵活、方便、新颖,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参与其中。网络还能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呈现效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其阅读创造力。学生在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自律,提高价值的判断能力。在准备浏览网页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去阅读,并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还要了解阅读是为了获得哪些信息,避开无关信息的诱惑,从而快速查找到想要的信息。除此之外,由于网络阅读不会受到价格、信息量、纸张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无限地获取到知识。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网络发挥其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网络成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途径。

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其阅读就会产生极大的动力,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明白了阅读的乐趣,才会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其阅读兴趣保持的时间较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一,在学生对文章得到理解后,语文教师还要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地延伸;第二,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点,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三,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停顿状态时,教师要提出有争议性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谈读书感想、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阅读方法。

作者:张文英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招生办

参考文献:

[1]英末霞.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35):195.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7

1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关键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2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

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3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关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任务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英语阅读课中,虽然一问一答能让学生对阅读短文有所帮助,但“一问一答”挤牙膏式的交流容易造成课堂毫无生气,且效果也不佳。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学生“会学”,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1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新《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3.2 加强阅读习惯的指导培养。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指导中对阅读习惯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而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3.3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在阅读课中,学生经常读着读着就问我,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为此,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4 拓展课外阅读,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遗忘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说英语环境下将外语学好,必须依靠除课堂、教材外的大量语言信息的输入。所以,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具体的活动如统一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全校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并在英语活动月期间进行评比,形成爱读书、读英语的热潮。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的词汇量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阅读指导要从词汇积累开始,指导学生将学到的单词用摘抄的办法积累起来,还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难度要相当,有趣味性,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继续进行阅读。还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把成绩好的同学和中下生编在一个读书小组,大家分工合作查阅生词等,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小学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确的语文阅读观念;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同时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便成了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在“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这方面总结了点经验,希望能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自身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观念,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受到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始终认为帮助学生多认识一些字、多掌握一些近义词、反义词、成语、歇后语等远远要比花费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来得更实际、更有效。因为小升初考试中往往会大量考察学生的字、词、句能力,是学生语文考试的重头戏;而对于阅读理解的考察则仅仅只占一小部分,对于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说无甚影响。而且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即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完全掌握好,等到了中学、大学也可以继续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错误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字词、成语、句子等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范围,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及文化底蕴,对于个人良好气质、学习态度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各个方面几乎全都处于空白的时期,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保证自身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更好地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等相关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补充

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很难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因此,语文教师若是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个人认为突破口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一方面上,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材料的阅读,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则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比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限制,更加喜欢阅读一些简短的童话、小故事等。因此,我会向学生推荐一些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像伊索寓言、小王子、成语故事这一类的书籍或者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选择性的阅读,而不是强制要求他们完成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主体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外,我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分组讨论,对于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书籍进行充分的探讨和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读书籍、所读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为他们以后阅读更多书籍奠定基础。我还会倡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将那些自己认为很优美、或者富含哲理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及时整理,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同时能为学生作文水平的逐渐提高做足准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补充。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并积极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存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多给予学生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这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1.略读法

英语阅读有“快速阅读”这一说,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也有类似的阅读方法。那么什么才是“略读法”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略读法给出了非常明确地阐述:略读法即让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完全文,不求掌握文章的每个细节,只求掌握文章大体的思想和思路。略读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这种方法。比如,在进行语文课文学习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一些关键词和承上启下的句子,以求从整体上把握整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经常进行这样的“略读法”练习,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能力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整篇文章,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概的理解。

2.详读法

相对于“略读法”来说,详读则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详读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并在此基础上逐字逐句的对文章进行阅读,不单单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更重要的是还要从细节上对文章进行更好的理解,理清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情感等一系列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完成快速阅读的基础之上,我要求他们利用“详读法”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理解。通过详读,学生有效抓住了文章的细节,对文章中三位小战士特别是老班长的心理、动作、语言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这就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老班长崇高的品质,为整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教师来讲,一定要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这一教学热点进行充分的思考与探究,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端正语文阅读教学的正确态度,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以及能力,使阅读真正成为相伴他们终身的最好朋友。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出版社,2000-08.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非遗传承进校园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