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12-05 17:19:07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1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教学;运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小学生往往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当他们刚开始接触数学时,而数学本身比较概念化、抽象化和空间化,他们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难适应,还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如果运用生活情境就很容易解决这类问题,知识与他们生活实际相连,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转变死气沉沉的课堂,使课堂轻松活泼。比如通过小学生日常生活遇到的算数,类似超市结账这样的事例把数学的概念给引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在轻松愉悦中进行。2.培养学生实际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去的传统教育往往是说教灌输式的教育,很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生活情境的运用则会打破这样的传统,有效地推动新课改的实施。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可以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解决一些相关任务,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地去寻求相关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能力。同时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况时,会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3.解构知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把知识的难点解构,并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育的还不够完全,没有实际成熟的价值是非观,而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很多学生学习时会很吃力,而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可以使学生减少对数学的距离,增加对数学亲切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生活情境运用应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小学阶段横跨六年,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比较长,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生活情境的运用要符合学生各个年龄阶段,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大多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利用贴近该年龄段的简单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较高年级的可以不用直接具体的生活经验,可以运用一些实际问题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例如在“商的近似值”的教学中创设小明生日会的情景,同学们要在生日会上玩游戏,从而提出分组的问题,全班有45人,每组6人,大约可以分几组,当学生列出式子算出答案45÷6=7.5(组)≈7(组),进而引导学生说出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教师进一步引导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商都用四舍五入来求都行吗?从而引出课题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为学习新知识“进一法”做铺垫。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就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完成教学任务。2.生活情境创设应与生活实际相符。生活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使生活情境源于生活现实。所以生活情境应符合实际,避免为教学去“造假”捏弄一个情境。例如一位老师在“几和第几”教学中,在ppt上放了一幅动物赛跑的画,比赛结果是小猫是第一,小鸡是第二,小鸭是第三,小狗是第四,引得很多学生当场争论不休,大家都认为小狗跑得最快,小狗应该才是第一,这样不合实际的情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际的关注,从而影响下一步教学,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3.生活情境运用要把握教学的重点。现在很多教师对生活情境的运用还停留在表面,认为如果课堂不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观念,就是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所以很多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出现了生活情境引入的现象,切实做到了教学中时时有情境,处处有情境。但是同时把传统注重知识讲解所遗忘,造成生活情境乱用,抓不住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三、总结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整体气氛活跃,学生也能主动参与,改变原来枯燥无味的课堂现状,学生能正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抽象知识化为具体可感的知识,变知识的难点为易点,学生能够容易并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知识,最重要的是也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并可以运用于生活的,从而达到数学新课改的目的。但是生活情境的运用要注意很多问题,不是任何情况都适合,也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要和实际的课堂相结合,恰当的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

作者:何丽华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心湖谭兆小学

参考文献:

[1]龙海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1):88.

[2]曹树群.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6,(12):80.

[3]黄宗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5):42.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实践;作用与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教学的过程,存在着严重的分离现象。而在现今,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性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现今,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目的性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中,应着重的形成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有效的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积累与锻炼。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习惯与学习观念的形成的关键点,因此小学中进行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的笃实学生的生活化认知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

1.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

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受到小学生生理特点的影响,对于知识的理解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在教师讲解完知识后,在上课时可能掌握了知识,但若与实际生活没有联系,就会导致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有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讲述的内容,更谈不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的讲述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经验结合,同时引领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更好的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

1.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兴趣性十分关键。当学生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将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授课,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具体感与熟悉感,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知的欲望。因此,在具体的教授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经验等,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实现“教育回归生活”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新课改,“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教学中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在教学中,实现教育回归到生活的主要方式,就是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关键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着重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措施

2.1、生活情境设置,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后,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可以将知识加以运用。具体的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诸如学生可以扮演营业员;收银员;工人等,用数学知识安排生活,进而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在具体的情景模式中,带动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力。学生通过实际知识的运用,进而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2.2、实际教学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的生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性,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具体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是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诸如,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课程中,可以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日常的观察,观察在生活中存在梯形面积的物体,通过具体的观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梯形形状,并自己指出梯形的长;宽;高。并让学生量出具体的尺寸,最后再讲解面积的算法,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3、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的学习过程,对比语文而言,较为枯燥、抽象。特别是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生活的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进行教授。诸如在进行月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举起小拳头,用拳头的凹凸部位记录月份的大小,既生动又容易识别,学生在好奇心的带动下,可以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3、结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又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为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素材;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83-01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不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运用直接的、形象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分析,以便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价值,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现象解析数学原理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规律性的知识体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在初学数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理解困难、学习乏味的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生活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感知。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什么情况下100()

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生活经历进行举例分析:我们常见的角都有哪些?有人说课桌的四个角,也有的说书本的四个角,还有的说教室的墙角……通过这些内容的举例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角的内涵。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数学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的对比来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生活案例的分析引入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及时的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特殊意义,加深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情感认知。

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视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学习时间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同样是在教室学习,有的同学进步很大,有些同学还在原地踏步呢?让学生能够通过单位时间内学习的知识量、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来进行综合分析,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断的培养学生对于时间的科学把握。

另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规律表示生活现象,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例如在教学小小设计师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班级小学小组的划分,比如班上有27名同学,划分为多少个小学小组能够让每组的人数相对均衡?有的同学说分为9组,每组刚好3人;也有的学生说分为7组,6组4人,1组3人;还有的学生说分为6组,5组5人,一组2人;也有的说分为4组……在大家的讨论、分组过程中,大家对于生活中的余数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对于数字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同时对于小组的协调性、小组的均衡性也有了新的认识,很好的收到了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4

1.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和生活实践结合

1.1课前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需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生成的知识出发,创设出一种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将生活中某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当作教学的切入点,再转入正题,那么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少,根本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因此,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只会徒增小学生的困惑,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就是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并熟悉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设计探究性和趣味性都强并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明确问题探究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在《认识米、用米量》这一课的教授时,学生不知道单位“米”是什么,可能会与生活中的粮食“大米”、“小米”相混淆,因此,教师教授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进行单位“米”的教学时,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身高测量,将学生的身高以“米”的形式告诉学生,让学生潜意识中对单位“米”有初步认识,从而更利于之后的教学。

1.2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只是在课后作业中进行巩固练习是不够的,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已经对单位“米”、“厘米”、“毫米”等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回家用卷尺测量家中椅子和桌子等家具的长度和宽度,第二天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树木的周长进行测量,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乐趣。

1.3增添生活化的知识到数学的教学中

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完成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最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这是一个难题。如果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将生活化的事物引入到数学教学中,那么势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如进行“加法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将准备好的5个苹果放到讲台上,然后对学生提问:老师将5个苹果中的3个给了小明,之后又将2个给了小红,小明和小红总共得到了多少个苹果?通过这种实物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怎么回事,从而能利用加法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计算,并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方式。

1.4增加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语言和生活道具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外,还可通过游戏、多媒体和现场演习等多种方式创设出生活情景,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如进行减法运算教学时,教师可通过问题抢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答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答错的也不惩罚,教师可提出以下的问题:⑴草原上有5头小牛,有2头在吃草,那么没吃草的有几头?⑵小军有2元钱,1元买了一支雪糕,小军还有多少钱?通过问题抢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初步学会了减法的运算,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小学数学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到数学问题,但是学生不会将其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教师则可教会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问题提到课堂中,并运用数学知识将其解决,从而养成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乘除法的运算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假设一支铅笔0.5元,那么10支铅笔需要花多少钱?而8元钱能买到多少支铅笔呢?将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去解决,就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用途,从而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

3.小学数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单一的课堂讲解和生活中学生独自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都是两个脱节的过程,而课外活动就是连接课堂和生活实践的一个桥梁。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如学生在进行打篮球的活动时,教师可让观赛的同学在旁边数数两队进球的个数,并计算两队的得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练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而且能在课外活动中享受乐趣。

综上所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乐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养成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中事物的行为习惯,并努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所学只是能为学生所用。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5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

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4)班、(5)班,从上一学期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会画出对称和平移后的物体,掌握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需要改正,改掉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争取学好本学期的任务。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为: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统计、数学广角等。

三、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的教学。

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四、教学措施。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6

一、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知识的时候,只要细心就会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不论自己学习的知识多么高深,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条线拉扯着自己将知识归结到一处。这条线就是学习思想方法的体现,它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就具有这种作用。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不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只是生硬地将数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将数学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将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1.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数学问题中提供的已知条件求出问题的答案,这种转化思想主要应用于几何题的求解,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2.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进行比较的解题方法,通过寻找两个问题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问题进行比较,最后找出正确答案。在教学中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巩固自己已经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3.建模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许多时候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被称为模型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活联系较强的数学知识。

4.统计思想

统计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较为重要的数学知识,在初高中学生同样会接触到较多与统计相关的知识。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会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不管是在数学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这种思想方法运用得都十分广泛。

数学思想方法种类很多,如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同的思想问题,在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学会将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非只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厌烦。

三、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教师在教学时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并让小学生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思想方法,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可以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运用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也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将其以形象直接的语言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思想方法。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 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着重锻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把握教学难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在练习中巩固学生的数学思想

高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低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部分学生在应用这些思想方法时还是有一定欠缺,数学学习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数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在课下积极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学过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题目中,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讲解了“折线统计图”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运用建模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将学生练习的方式局限于枯燥的书本作业之上,如果学生平时练习只局限于书本知识,会极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学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小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强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3.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并非教师在教学中强硬灌输给学生的,所谓思想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在理解中逐渐掌握,并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运用这种思维解决学习中的数学问题。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知识、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感受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了“面积单位的换算”之后,教??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与计算面积、单位换算等有关的生活问题,在当时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学习“单位换算”之后,自己是不是又掌握了一种更为简短的方法,在下次再遇到类似数学问题时,自己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解决。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回忆对比,将类比思想渗透到学生大脑之中,初步学会应用这种思想方法。

4.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知识

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属于指导思想,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时,掌握了一定的思想方法,都可以较快地掌握知识,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慢慢地就可以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而不是将灵活的数学变成一堆数字,变成“死知识”,可以在学习中收获到快乐。

例如,教师在讲解《简单的统计活动》时,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常见的硬币拿到讲台上投掷,分六次投掷,让学生记录投掷结果,在记录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这几次结果是不对等的、不平均的,有时反面次数多,有时正面次数多,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硬币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随机的,有的则认为下一次可能会是正面的,还有的可能会认为是由于硬币质量的问题。教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出统计思想,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体验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 应用能力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87

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深深的体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在文中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时期,想要使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数学本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在现代教学中,都要求学生能够对定理、定义进行灵活应用,进而有效对数学题目进行解答。而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对数学题目进行应用的范围,还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点,有效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新r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数学题目的能力;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想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积极的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一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而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说明有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存在方法不得当的情况。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也才能使实际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对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定理、定义的情况予以高度重视,确保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转变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要求在很多环节做出改变,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定理、定义讲解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方法,教师就知识点本身对学生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希望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点。而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定理、定义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具体的应用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教师要一边对学生进行定理、定义的讲解,一边给出一些与定理、定义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对学习的定理及定义及时进行巩固复习,进而提升学生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为了通过授课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应该与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点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用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到数学很多人都会想到“思维能力”、“逻辑”这些名词,可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应用水平的高低。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逐渐对知识点及如何应用知识点有更深的领悟,进而在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题目及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地寻找解决之道,进而切实达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本人认为思考就是架起数学理论知识点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桥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学习定理及定义的过程中不存在困难,而在应用定理及定义进行运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就犯了难。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进行的思考不足。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引起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思考数学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体现途径之一,就是有效对数学题目进行运算。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在数学运算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尤其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更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

(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思考生活,针对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加以思考解决,这对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能力有很大帮助。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篇8

一、把数学融入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数学来自生活,并用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所以,教师要把常见的生活场景融入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勤于指引学生,发现和数学理论知识相关联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多边形面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多边形,然后再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这些多边形的面积,在实际操作计算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设置生活场景,让学习富有趣味性

把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再在教学实践中设置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更熟悉数学理论知识,同时指引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生活场景和课程内容相结合,让数学更具趣味性。例如,学习“统计”时,可以设置一个蔬菜买卖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蔬菜商贩和购买蔬菜的顾客,“商贩”要统计一下一共卖出去多少蔬菜,总收入是多少;“顾客”需要统计一下一共买了几种蔬菜,总共花了多少钱。这一场景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能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把生活场景引入教学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现在的小学生数学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和数学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尝试着把生活场景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发现场景中的数学问题,学会用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让自己的逻辑思维更缜密。同时,教师可以在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面,使用生活场景导入的方法,借助生活场景,总结常用规律,解决生活问题,强化逻辑思维,加深知识理解。

四、设置和生活相关联的场景

生活场景导入法,用在教学实践中是为了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设置生活场景时,要贴近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场景,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差不多的场景时,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学习小数乘法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去超市购物的场景,超市中的商品单价,大都有小数位,在计算所购物品花销总额时,会用到小数乘法的知识。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场景中,深入理解了小数乘法的知识,让数学不再乏味,同时也提升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利用情景对话模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如前文所述,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提升学生的兴趣,又不脱离现实。教师要设置各种和数学知识相关联的场景,增强学生分析实践,总结问题、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六、生活情境导入教学法的使用还有待加强

一些教师认为,生活情境导入教学法,只是单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太多的作用,这一看法很片面,在前文的陈述中,我们看到在课堂上使用生活情境导入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让数学不再枯燥,难度降低,另外,在课后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以,要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生活情境导入法,而非某一阶段。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了某一数学问题后,在课后要布置一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反复练习,把知识牢记在心。

上一篇: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范文 下一篇:绘本阅读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