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27 17:00:50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 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高端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发展前景大,就业形势好。从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分析其现状,找到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非常有必要。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内涵特征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运用,兼顾研究利用电能处理信息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范围广,包括与电气工程有关及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的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突出的方法论特点和系统、集成的特点。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类的专业,目的是培养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分析

1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现状分析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是当今社会经济市场上的高需求人才,电气自动化专业也是我国鼓励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专业之一。目前,我国高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状况较好,已成为新型技术专业。随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报读此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促进专业的发展壮大。但是现实情况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缺少专业教学人才,不利于其快速高效的发展。另外,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很多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没有开设,这也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招生政策的不断调整,每年流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基数很大导致就业压力很大。但是高端技术人才数量所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例却不大,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尤为缺少。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供不应求,使得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因此,大力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人员的数量,是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只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才会不断向前。作为高精尖行业领域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体现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发展前景广阔,就业形势良好。

3.1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3.1.1发展方向的定位

工业强国,走新工业发展的道路需要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行“全才”教育,自动化专业发展要按学科办专业,应该是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1.2培养目标的定位

现代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存的现状,以及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存在的现实也需要我们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要符合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大力培养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专业人才,使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1.3改革思路的定位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符合自动化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层次的特点又要与当前的社会需求相结合。

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2.1电气自动化是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福利待遇高是信息产业的优势所在。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2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广泛,几乎能渗透到所有的工业部门,除此之外,他与我国现代化的农业、国防都密切相连。因而导致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缺乏、供不应求的现状。

2.3电气自动化专业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

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专业。重视和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人才,从而研发出更多的高端科技产品,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不断促使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毋庸置疑,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道路宽广、前景辉煌,同时我们坚信,电气自动化专业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清时.21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未来几年热门专业[N].生活时报.2002-07-04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

总课题编号:GBB1211051 子课题编号:NO 007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问题;发展前景

Abstract: electric automation in all social sectors and departments widely used, to the social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to have important sense to improve. The article analysed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uto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Key words: electric autom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development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从5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研究并应用电气自动化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应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过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社会诸多行业及部门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至今,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步成熟,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编程接口日益标准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维护日益简便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现了分布式控制。在电气自动化铲平的生产方面,目前已形成了中低档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产品供中小型项目使用;高中档产品以外企为主,支持大中型项目的市场格局。在应用方面,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楼宇控制系统、港口作业、工业生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既显示了我国国民经济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供需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自动化产业仍需要国家的政策性支持,产业内需结构还不完善,对投资的需求占行业总体需求的比例还比较大,国家的刺激性政策对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影响较大,不利于行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产品档次低,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而对于高、中端产品则明显产能不足,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相关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自主品牌的建设及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一些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加工贸易或者贴牌生产才能维持生计,市场竞争力薄弱,对外依存度过高。

(三)产品贸易壁垒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存在贸易壁垒。受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回升速率减缓,各国为保护本国的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在进口产品方面设置了贸易壁垒,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外贸出口业务。

三、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的策略

(一)调整产品结构

面对我国电气自动化产品档次不高,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欠缺的问题,企业应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力度,以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促进高、中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应不断地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加快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创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业的发展。

(二)改革和完善生产经营模式

为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就应改革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从今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化,在学习和转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合理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加强对外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商贸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自动化企业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产品的作用,加强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对外出口贸易。这不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对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市场贸易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具有重要作用,使得贸易双方的沟通交流更加快捷和方便。

(四)促进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

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同时,应加强企业的体制改革,注重产业市场化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自身关键技术的开发的同时,通过社会化的协作带动市场化的外包分工、配套产品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等,有计划地研究和开发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共性制造技术,提高高端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效率。

四、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前景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在工业、农业及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电气自动化正向开放化、信息化和分布式方向发展,未来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系统监控的综合化和系统信息的网络化方向发展。现代电气设备的日益普遍化和系列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推动监控系统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对促进电气化自动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随着数字化技术以及总线技术的日益成熟,系统的网络化及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升,这将极大程度地减轻人工操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我们应加强对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以促进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强励超.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就业形势[J].现代商业,2011,(12):272.

[2] 闫力.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1,(6):171-172.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前景;措施

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一)平台的开放性

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当中,统一、开放式的平台,对我国电气的自动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IEC61131 标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优化管理程序,还可以不断提高平台的实际应用效率,又或者是缩短编程或者是升级周期,在这些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另外一方面,计算机已经成为工控标准化的平台。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都是采用 windows 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非常简单,在维护上也更加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其主要是采用 PC 系统,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并能够在各个行业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网络技术和 PC 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现场总线与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场总线,这主要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将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和PLC 与现场设备进行相互连接。在这一过程中,现场设备的信息将会被搜集和整理,利用电缆传输到控制器当中。而这些都是为了能够解决智能仪器和控制器等方面的通信传递问题。同时,分布式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 PLC、I/o 模块和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将输入输出模块逐渐转换成为现场检测器或者是执行器。

(三)IT技术与电气工业之间的结合运用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中,IT 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结合,已经在自动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其采用的网络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环境。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可以切实推动自动化技术和 IT 技术之间的高度融合,能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进一步改革。在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不仅仅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设备的自动化和系统的自动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对推动自动化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一)建立电气自动化的统一平台

要突破电气自动化的局限性,就需要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的通用性,扩大电气工程的适用范围,从而降低企业的技术成本,满足企业多种的需求。此外,建立电气自动化的统一平台可以集中技术、资金与人才等资源,加速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促进现代化工业的转型与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通用网络系统,建立数据标准化接口

企业在应用电气自动化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传输,而当前的数据传输基本上还是双向传输,而没有形成网络化传输,无法形成信息共享,同时也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建立通用的数据传输网络,给企业实际生产中碰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网络信息参考。在更高一层的层面上,建立通用数据传输网络,还可以对资源进行统筹优化,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通用数据传输网络的构建中,需要考虑这几个方面:网络的构架;网络的安全性;网络的适用范围。重点需要保证网络传输的安全性,通过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生产信息泄露,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通过这一通用网络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提高行业内部的交流效率,方便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更好的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三)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问题就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教学较少,而当前在业的人才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方面的知识相对短缺,而单纯的依靠知识或技能无法完成较为复杂的项目,因此,就需要更新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身的高级工程师的培养。学校需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吸收国外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并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选择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同步。

三、结语

总之,纵观近年来我国电气自动化整体发展趋势,我们在电气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极为显著的。但是仅停留在这一阶段仍是不对的,它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相比极为有限,我国电气工程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尚未完善,并未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电气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业各个领域,这也将将电气工程特性全面、充分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晓泳,李宏,王婷婷.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0):160.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4

1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和现状

1.1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硬件、强弱电等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电气工程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电气自动化是电气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电气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电气自动化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对工业有重要帮助,农业、开采业等也离不开电气自动化。计算机与电气自动化紧密相连,OPC(OLEforProcessControl)技术和Microsoft平台与电气自动化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与计算机的结合,电气自动化变得更加简单灵活,人们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设备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既提高了工作量又降低了成本。

1.2电气自动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水平良好。应用情况可以分为三种:

(1)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信息化:电气自动化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向两个方向渗透。分别是企业管理层的纵向渗透和电气操作系统的横向渗透。电气自动化向企业管理层的渗透是指管理层通过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生产数据、人事数据等进行存取;电气化操作系统的渗透是指对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获得这些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电气自动系统的集成化,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电气自动化的维护变得更加简便:当前大部分电气自动化企业采用PC人机界面控制系统来控制电力的运行,以此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使得操作变得安全、方便和灵活,在系统维护上更加简单容易。

(3)电气自动化系统分级控制的运用:电气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一根串行电缆控制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监视软件和CPU,将变频器、智能仪表、马达启动器、低压断路器等设备连接在一起,然后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双向传输。

2电气自动化的高速发展

2.1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分布式:分布式是指确保在控制网络中每个模块能够独立工作,以分散危险成分,降低危险系数。

(2)信息化:信息化能够使工作中的每个模块结合起来,使系统具备综合处理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达到自动化和控制能力的统一。

(3)开放化:开放化就是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联系,实现系统内外的连接。

(4)统一化: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系统基于WindowXP的控制系统,用户在使用时需要运行一个统一的平台。

2.2电气自动化的标准化与市场化

(1)自动化系统程序的接口标准化:在企业运行ERP与MES时,以微软公司的技术作为载体,通过PC平台自动化操作可大幅度降低工程使用的费用和时间。同时,自动化系统程序的标准化也为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供了便利。最重要的是电气自动化、标准化对方案解决过程起到关键作用,而且标准化的接口对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的交换排除了通讯障碍。

(2)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电气自动化在社会和生产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不断对自身进行优化升级。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深入开发与改进,也逐渐加深了电气自动化在产业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提升产品的自制比率和有效配置所有资源有非常大的作用。

3电气自动化的广阔前景

3.1电气自动化的创新

电气自动化不仅需要把握制造的方式,还需要创新,即制造到创造过程的转变。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仅要有产品价格的竞争力,还需要有自己的技术,这样才能在长期的发展道路中能够健康成长。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生产观念,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方法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培养一批有能力有创造力的新鲜血液,为持续发展的道路补充源源不断的动力。

3.2电气工程的监管力度

有了一个完善的监管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前景才能更加光明。对于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电气工程的监管力度、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机构。同时对电气产业企业的一些错误行为需要监管单位进行斧正,对那些只懂皮毛滥竽充数的非专业人士及时清除。如此一来,电气自动化产品的质量和从业人员都得到保障,电气自动化这个产业必然也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道路也越来越顺利。我们应该加快前进的脚步,发展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提高我们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电气自动化在各个领域之中的应用程度,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使社会取得持续不断的进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自动化产业会到达世界前列,我国的综合实力也会处于世界领先。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5

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满足了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为整个电力行业全面管理的实行提供了可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在电力系统中有了更为高频率的使用。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也必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本文就是结合电力系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系统中的运用的几个方向以及具体内容进行研究,以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电力系统 运用

现如今,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再加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电力系统也在不断的提高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技术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将现代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将网络作为依托,对于电气管理的信息化处理以及控制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

1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方向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方向

为了能够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仿真系统的应用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在保证稳态试验以及电力系统的暂态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另外,实时仿真系统还能够应用在新装置的科研测试中,并且与许多种控制装置都可以形成封闭的环境。这样一来,智能研究保护的控制策略也就拥有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在电力系统引进数字实时仿真模拟技术,一方面能够给监测电力系统符合动态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仿真建模的进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的仿真程度,为各种实验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1.2 电力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方向

由于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在实际的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无论是元件出现问题还是有理论要应用到实践中来,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方向,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方面可以促进电力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还能应用到软件设计与开发上,让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以及控制的智能化水平获得有效的提高。

1.3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方向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是将国际上最新的标准信息模型作为主要依据,再结合配网实际和高级应用软件,再加上输电网的理论算法的一项技术。在进行负荷预测时,主要是适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而过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则一般应用于潮流的计算。这两种算法共同完善了整个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这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较为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在该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今天。一方面,信息配网一体化以及配网模型、数字网络等,都属于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内容,另一方面,该技术还能够有效地为应用于配电网上的路由、衰耗等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将载波接收得到灵敏度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智能电网技术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范围与其他技术相比宽广,也因此成为了计算机技术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一项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就是一个具有广泛的内涵,涉及到了配电、输电、以及调度等各个环节的一项技术,不仅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还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改进。使用计算机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以及稳定控制系统进行管理。这种具有数字化特性的电网,也可以被看作是智能电网的前期准备,为后期我国智能电网的完善提供了条件。其中,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在实际的电网建设中,还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同时应当具有双向性、可靠性以及实时性的特征。

2.2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变电站自动化的进程。也唯有变电站的自动化得以实现,电力生产的速率才能增加,整个行业的自动化水平也获得了相应的增强。一方面,变电站的建设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依托,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进行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也获得了发展。电缆或是光纤将电力信号光缆取代,这一点离不开二次设备集成化以及网络化的奠基。要想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首先应当注意对于变电站运行的操控以及监视,只有实现了这两项,变电站的自动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其次,处于电力用户与电厂的有效连接的目的,输电线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对于输电线路的管理也要实现电气自动化。

2.3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总共有五个级别,分别是县级调度、地区级调度、省级调度、大区调度以及国家电网调度。每一级的电网要想实现自动化调度,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电网调度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正是该系统充当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力军。就安吉系统对各种装置进行连接,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对于整个系统的整合优化。无论是服务器、终端设备还是工作站、变电站,这些部分都需要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才能够实现整个运行的一体化。不仅如此,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计算机还应当监控电网的运行,及石材及数据。并对电力负荷状态进行有效的预测。

2.4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

作为继电接触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PLC为了实现对于内部存储进行可靠控制,将存储器中应用了可编程序。该技术最初应用于工业的环境下,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更加方便。然而,在最近的一段时期,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获得了较为比较频繁的使用。一方面,该技术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暴露出来的诸如灵活性较差、控制能力弱等弊端大大减少了整个控制过程中的能耗;另一方面,PLC还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能实现对于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计算处理,还能够进行数据的传送与转换,功能强大。

3 小结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对于电力的更多的需求,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挑战。电气自动化技术取代了原有的较为传统的自动化,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逐渐形成更加先进的管理体系,不断使电力系统的效率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荣荣.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30).

[2]罗宇杰.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7(11).

[3]张俊.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4]董娜,李函霖.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1(07).

作者单位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CDIO;模块化教学

作者简介:刘超(1985-),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助教;杨蕾(1986-),女,江苏徐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商学院,助教。(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69-02

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CDIO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方面。“构思”是指明确客户的需求,考虑技术、企业战略和制度等因素,不断改进概念、技术和商业要求。“设计”指指定开发的产品系统所需的各种计划、图纸和算法;“实现”指把设计转变为产品的过程,包括硬件制造、软件编程、测试、检查和验证;“运行”指对产品系统的维护、优化和淘汰等。CDIO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将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也通过工程实践的问题强化理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极具工程背景的专业,最应该以CDIO为基本思想进行教学实践。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教育目标,2010年被吸纳为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成为江苏省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成员校,教学效果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处于前列。

一、以CDIO为理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特点

1.以求职为导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适应将来求职之需的能力和素质是所有专业教育的共性。CDIO理念说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工程教育应当是动态的,随着新科技成果地不断出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市场调研,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方案地制订和调整绝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高校在制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把雇主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重要依据。同时,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学术界、政府以及学生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以CDIO为理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应从教学大纲、教材、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形成一切围绕企业需求的教学方法。

2.以大工程为主的宏观教学手段

宽口径人才一直是各大高校所追求的目标。CDIO模式从一个宽广的视野来解读工程,在这个视野中工程不再局限于技术,工程与社会发展、市场规律、管理模式、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心理、审美等紧密结合起来。CDIO模式根据这样一个大工程的理念来建构课程体系,CDIO模式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下从事产品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更是以人类福祉为宗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工程人才与社会文明的缔造者。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教育学生对整个系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不能将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简单的一点、一门学科,而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做工作在整个工程中的意义和地位,这样才能实现宽口径人才的目标。以一种系统宏观的视角来培养工程人才,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还是培养目标,都应该在这个教育理念下制订。在学生毕业设计中,可以将一个大项目拆成几个小的课题,让学生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组,分摊项目中的一个部分。比如说:将一个建筑电气化的项目分成三个部分:建筑供配电、电梯控制、监控系统。这三部分看似相互独立,实际紧密相连。建筑供配电要给电梯控制;监控系统提供电源,保证其稳定运行;电梯控制需要监控系统的辅助,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性,监控系统服务于建筑供配电,实时监控各部分的稳定运行。通过三部分的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将大工程的理念贯穿其中,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中的大局观使其更加真实地了解工程实践的各个细节分工。

本校将“工程导论”作为大一的必修课,请多年从事实践工程的教授作为主讲教师,以其丰富的工程经验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课程中全部以大工程为案例,让学生主动思考工程的每一个部分。使学生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职责,并且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和设计实践,养成初步的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不通过笔试的方式给学生评定分数,而是让学生通过PPT展示自己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以企业项目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改革

1.以企业项目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特点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

以企业项目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就是将企业需求放在第一位,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企业项目需求做一系列地调整,形成职业化的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对于实现大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目标有很重要的作用。以企业项目需求为核心的模块化教育,是服务于企业项目的,将学生课程的理论学习与企业项目直接挂钩,从专业课程的层面就开始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项目中所处的位置,既符合以求职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又符合CDIO大工程的理念。

2.以企业项目需求为核心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分析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目录下有五个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压电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结合独立院校的自身特点,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可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电气控制模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有很多知识的交叉,而且又兼顾了电气、电机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控制领域有很广的就业前景。电气控制模块不仅直接与工业控制方面挂钩,甚至涉及火力发电厂集控运行等方面,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的重点,也是“现场工程师”所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模块。

其核心课程包括:“电器控制技术”、“PLC原理与应用”、“变频器原理与应用”等。本校单独开设了电气控制实验室,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调试。完成了“五层电梯PLC控制”、“邮件分检系统PLC控制”等课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还开设了组态软件课程,将下位机与上位机连接起来,更加贴近真实项目,使枯燥的编程变得更加生动,也对学生毕业设计地完成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毕业设计中不仅完成了工业控制PLC下位机的编程和调试,还要将下位机控制的情况通过组态软件真实地反应,毕业设计论文与工程实践更加紧密贴合,具有较高的水平。

(2)电子电路设计模块。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特点,电子产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单片机以及电路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就业择业的一大重点。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开发,都离不开软件或者硬件工程师。

其核心课程包括:“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等。作为上述课程的补充,本校还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现阶段应用广泛的专业课,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完全开放的实验室,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开发板、调试电源器件。在这个实验室锻炼过的学生进步很快,就业选择优势明显。

(3)电力系统设计运行模块。能源问题一直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就业方向就是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发电厂、供电公司需要大量的“现场工程师”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设计施工人员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该模块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其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等。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上述课程要以“轻理论,重实践”为指导思想,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手段,让学生从整个电力系统“大网”运行为入手点,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

三、结语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极具借鉴意义的教育改革理念。本校作为江苏省独立学院唯一一所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成员校,在“现场工程师”的培养道路上不断摸索,积极总结,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总结了以CDIO为理念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提出一种以企业项目需求为目标的分模块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这将对以CDIO工程教育为理念的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陈启元,任胜兵,等.工科大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评估与改进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8):31-33.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新兴学科

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涉及范围比较广,在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促进了其自动化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电力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在社会发展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智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维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合理应用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提升自动化应用水平。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者们学科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这门技术是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兴学科,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九十年代后期发展应用到工业领域,促进了工业发展,改革了以往的工业生产模式,有效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工业发展迈向了一个新阶段,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逐渐成为了工业生产的核心力量,使工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发展。

2电气自动化技术建设现状

2.1技术应用成本比较高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本身很特殊,在实际应用阶段要发挥专项设计系统的最大化作用,以现有的管理系统为基础,将操作系统落实到实处,完善专项研究工作流程。由于整个程序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增加设计成本。同时在专门的技术维护和应用阶段,需要大量的费用作为支撑,保证设备软件的有序应用。

2.2网络结构更复杂

网络结构设计系统本身是个复杂的设计系统,为了保证电气系统利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结构体系进行分析,满足网络设计指标的要求。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阶段,个体需求比较明显,考虑到技术指标的特点,必须保证网络设计的多样化,才能适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求。同时结构设计的复杂性也为设计带来难度,工作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3信息传递难度大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有不同的作用,不同发展行业对数据传输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指标的要求,如果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必然影响自动化发展趋势。由于工程设计比较复杂,网络信息系统繁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息传递难度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电气自动化的后续发展。

2.4技术应用不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特点,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思维模式固定化的现象,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后,无法结合时展形式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形式,增加建设难度。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关键技术

3.1智能控制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最为典型的是智能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国内电力工程企业的核心研究技术之一。在应用智能控制的过程中,其潜能非常大,智能技术主要作用于电网系统中,从而形成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智能电网。对于传统控制存在的一些复杂控制以及技术难题等,其都能一一进行处理和解决,智能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和问题时,可以对故障进行分析与判断,在含有非线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中,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出问题,及时明确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可以发出警报,有助于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维修,为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3.2在线检修

目前,对于用户量庞大的电力系统维护来说,以往定期检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检修的要求,定期检修存在的漏洞多,首先就不能第一时间发现设备产生的问题,更不用说即使维修解决问题,这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定期检修造成的经济损耗也较大,这种维修模式缺少目的性。而且随着系统的规模加大,结构复杂程度加深,沿用传统的定期人力检修的可能性十分渺小。对此,我们采用在线监测的模式,以解决人力检修模式中的弊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线实时对系统进行监测,对电力设备的相关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快速发现问题并确定故障的具置,及时完成修缮工作,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分析

4.1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专业人才的支持是提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低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其综合素质。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优化设计形式,包括:人才设计能力、开发能力的培养等。工程设计体系本身很特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创新设计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2引进先进的操作系统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系统在企业发展中有不同的作用,其整体目标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系统的应用本身具有一定的商业性价值,但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前景的具体要求,必须引进先进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平台作为自动化设计的基础所在,在设计阶段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从系统开发落实、自动化设计、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化设计的角度入手,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整体应用水平。系统设计阶段可以采用分级设计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电力负荷的等级划分,精确掌握整个工程的面积,保证负荷分级和设计的准确性。

4.3从运用范围上来说

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计算器和网络设备的信息收集与加工处理。利用计算机调度技术实现自动化技术控制核心,可以保障信息的正常显示,对整个电网的运营状态具有较为全面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的根据数据对系统进行调度和指挥,通过电网的调度技术自动化,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处理突发紧急事件,保障整个系统的有条不紊。应用目前电网科技的自动化技术,满足城乡规划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加强技术性能,以及后期的推广和宣传,让更多的城乡决策人员了解技术优势,能够对电网进行大力的改造,实现网络化和自动化,有效促进城乡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5结束语

从当前电力行业的技术发展历程,可知,未来电力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就是电力自动化。我国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促进电力工业发展,进行电力工业自动化建设。

作者:潘正昊 单位:沈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基于时代背景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9).

电气自动化就业方向及前景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以科技信息为主的21世纪,我国的电气工程也与信息技术又了更为具体的融合,随着科技信息引入到电气工程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电气工程实现自动化的脚步进一步加快。相对于早期存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一些漏洞来说,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中,又引进了智能化技术来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水平。智能化技术被充分的运用于计算机、GPS定位系统等各种技术中,相对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起点工程自动化控制来说,仍然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

1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面对我国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来说,想要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就必须要跟紧时展的步伐,而智能化技术独特的优势也有了充分的发挥,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大程度上确保设施设备的可靠性能,有效控制了设施设备的维护成本。

(2)使操作者作业的环境有了相当的改善,并且在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3)相对于之前比较危险的施工作业来说,现在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够确保安全、有效、顺利的进行施工。

(4)实现了日常设备故障分析的智能化。

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智能化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由计算机人工智能操作的技术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特别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在故障诊断方面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在运行时会时常发生一些电气设备故障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人们在发生故障前根本无从进行判断。而将智能化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发挥其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发生前的预兆,并且对故障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利用智能化技术对故障诊断的主要使用方法就在于将变压器中渗漏油分解出来的气体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继而确定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之后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2)运用于智能控制方面

一般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难度系数、安全系数都非常高的工作,如果使用传统的人为操作会使危险系数大幅度的升高,而将智能化技术引入其中,使人工智能操作来代替人为手工操作,实现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的远程控制、无人操作,实现其高效、安全的根本目标。

(3)运用于优化设计方面

一般在电气设备中的设计程序存在非常复杂的现象,如果是对相关设计人员的要求,除了其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其他一些比如说像电路、电磁场、变压器等各方面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对设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使用传统的人工设计方式,不仅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且完成的设计方案还会存在一些达标率低、修改难度大等不同程度的问题。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其中,使用计算机软件比如说CAD图纸设计软件来进行一些方案的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工无法解决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及其可实用性,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设计所耗费的时间,在优化设计方面起到的作用意义重大。

3 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前景

(1)关于性能的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有了广泛的运用,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其向着高速、高效且又更加精准化的方向大力发展。而速度、效率、精准这三方面正是衡量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技术的应用,必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电力系统的性能实现其高速、高效、精准的发展。

(2)关于功能的发展前景

要加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功能作用,就必须要将一些比如说科学计算可视化、多媒体技术等等诸多要素充分的利用起来,实现它们的巨大价值。使用户界面实现智能化图形显示,充分体现出它的易操作、易懂特点,对一些非专业的用户来说可以极大的促进他们使用的快捷性;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领域中,充分利用一些比如说像CAD可视化的设计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为手工操作,不仅会有效的节省设计周期时间,而且还能在根本上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将多媒体的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之后,就可以很方便的对信息进行综合化且智能化的处理。

(3)关于体系结构的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可以使其体系结构向着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比如说LED显示技术,其含有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而且产品特点就是体积小,重量小,可以实现用相当大尺寸的形式来清晰的将信息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显示器的性能水平,使集成电路的密度有效得到提升;有效运用智能化技术来实现电力系统的模块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实现标准化以及集成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中,充分将网络具有的便捷性利用起来,使远程控制与无人操作的根本目标在电力机床联网中得以实现,在任意一台机床上都能实现对其他机床的有效控制,使各个不同机床的画面都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屏幕上,利用网络的便捷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智能化技术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领域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一定要以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进行有效的运用,将智能化技术的价值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全面实现控制的自动化,为提高电气工程企业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以及其在社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供有效的推动。总之,对于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刚刚处于初始阶段来说,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存在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常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中,不断进行经验的分析、总结,为推动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有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2]李庆娘.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02).

[3]华树超,孙娜.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0).

[4]姚崇武.浅析符合做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质量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

上一篇:神经疾病治疗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