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11-20 16:58:31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1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__年,按照“连委农组[20__]1号”文件精神,我局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了《连云港市20__年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中的序列15和序列25的目标和任务,负责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根据分解的任务和目标,我局结合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确立了“以基层司法所建设为基础,以农村‘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和巩固规范农村‘大调解’建设为依托,全面完成20__年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妥善处理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以实现司法所收编直管为重点,加强基层建设,夯实了农村法治工作的基础。

基层司法所是平安创建的骨干力量,是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和农村“大调解”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我们把实现司法所收编直管工作和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各县区在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分别以县(区)委、政府两办的名义或县(区)编委的名义下发了各地的收编直管文件,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全市101个司法所已有98个所实现了收编直管,收编率达到了97。通过对全市司法所的收编直管,我市司法所的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职能作用得到了发挥。

(一)多渠道解决了司法所人员不足问题。今年,我们与市编办联合组成检查组,对7个县区司法所人员的编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全市司法所编制的专编专用。各地也积极与人事、编办和财政等部门加强协调,今年新招录19名公务员到司法所,并多种途径的充实司法所人员。目前,全市101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有工作人员252人,平均每所2人以上,最多的所已达到了5人,人员总数比收编直管前增加了一倍多。

(二)强力推进了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建立了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督查制度和联系点制度,实行每月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加强督查和指导。各县区也想方设法加大对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灌南县共投入了50余万元作为启动经费,为全县14个司法所统一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电话、档案柜和机动车等;东海县为22个司法所添置了电脑和传真机,调整增加了37间办公用房;赣榆县购买了18台传真机配备到每个司法所;灌云县动员全县42个县直机关结对帮扶司法所建设,从而使全市司法所办公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年以来,全市7个县区政府共拨付了200多万元用于司法所建设,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增加了一倍多,绝大多数所配齐了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司法所建设的强力推进,为全市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和农村“大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的顺利推开势在必然。

二、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

20__年以来,我们以基层司法所依托,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农民这一特殊普法对象,突出科学的指导、突出普法的广度、突出用法的实效,尤其是加大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农民的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各种学法活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全市广大农民的法律普及率达到95,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增强,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权益已成为广大群众自觉行动。全市农村还涌现出一大批学法用法、依法致富的先进典型。据不完全统计,到20__年底,全市“遵纪守法光荣户”、“依法致富文明户”、“五好家庭”将达到近10万户。

(二)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明显转变。通过参加党校培训、举办法制讲座、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农村各级干部学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事务,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显著增强;行政审批公开化、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管理效能化的法治政府正在建立之中;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干部法制观念的转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三)基层的自治水平明显提高。20__年以来,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争创工作,目前已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10个,市级168个,县级400个,创建率达40。“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争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热情。在刚刚结束的农村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市1432个村委会除11个村经县区批准暂缓选举外,有1421个村换届选举结束,1377个村依法选举成功,成功率97,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四)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围绕20__年全市司法行政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我们在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着重突出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保护条例》和相关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的重要地位,依托基层司法所举办了相关法制宣传培训班、法律知识讲座632场次,受 教育人数达52万多人次。广大农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土地承包经营和土地征用纠纷的意识明显增强,因土地承包和土地征用而引发的纠纷数量降至近几年来的新低。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得到继续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三、以巩固规范农村“大调解”机制为核心,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大调解”工作是创建“平安连云港”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平安创建中以发挥基层司法所职能作用为基础,以巩固规范农村“大调解”机制为农村“创安”工作核心,努力在巩固上下功夫,在规范化运行上求实效。今年以来,全市两级调处中心共受理各类纠纷1607件,直接调处1259件,调处成功1255件,达成书面协议640件,分流有关部门处理348件,督办125件,劝阻群体性上访160批次1762人,充分发挥了“大调解”在农村创安中的职能作用。

(一)加强了督查指导。为巩固农村“大调解”建设的成果,我们建立了督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村“大调解”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各地也采取了有力措施,灌南县坚持每月一督查制度,指导和规范“大调解”机制的运行;赣榆县年初召开了全县“大调解”工作会议,对“大调解”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东海县出台了《全县“大调解”工作目标考核细则》,进一步量化“大调解”工作的考核目标;灌云、新浦、连云和海州等县区定期召开区调处中心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组织开展督查活动,进一步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了调处中心的建设标准。为加强两级调处中心建设,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市司法局和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连司通[20__]30号),对我市县(区)、乡镇(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的标准又作出了新的规定。目前,全市7个县区和101个乡镇(街道)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规范和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召开推进会,促进“大调解”机制的规范化建设。为规范全市“大调解”机制建设,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在灌云县召开的“全市平安创建推进会”和市委政法委召开的“全市平安创建‘百日冲剌’动员大会”后,切实采取措施,狠抓了落实。市局在灌南县召开了全市“大调解”工作推进会;灌云、海州等县区先后多次召开现场会;灌南、东海、赣榆、新浦和连云等县区先后召开推进会,进一步的规范“大调解”机制建设。

(四)开展学习交流,全面提高队伍的素质。为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我们举办了全市“大调解”工作骨干培训班;赣榆县举办了全县调委会主任培训班;东海、灌云、连云和海州等县区对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员进行了全员培训;海州区对区调处中心的全体人员进行了“大调解”知识的专题培训。同时,东海、赣榆、灌云、新浦、连云、海州等县区还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推进本地“大调解”机制的规范化建设。

(五)进一步的强化了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我们在认真开展“大调解”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人民调解防激化工作。据统计,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8301起,调解成功率达98.7;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事件20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9件116人次,劝阻群众性上访58件717人次,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工作中,我们坚持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元旦春节、“三夏”大忙、“两会”、国庆和全国“十运会”等政治敏感期,全市共开展了4次全市性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各县(区)、乡镇(街道)两级共开展纠纷排查312次,排查出的纠纷调解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全市村(居)委换届中,进一步巩固和健全了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及时调整和充分实了人民调解员队伍;在赣榆、东海等县与山东的省际交界处的人民调解组织还坚持开展了跨省联调工作,有效地化解了省际周边地区的社会矛盾。

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切实维护好农村的社会稳定对于创建“平安连云港”和服务港城快速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回顾20__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们深刻感受到基层司法所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尚处在摸索和实验阶段,有关基层司法所建设的各项措施和方针政策还不够成熟,基层司法所建设距离维护全市农村稳定的工作要求还差的很远。有基于此,我们建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中,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围绕以下几点要求做好这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基层司法所各项规章制度。建议派出以司法行政系统和政府法制办人员为主力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制度考察学习组,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向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优秀成果的地区学习取经,回来后进行认真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在人员管理、财务制度、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司法所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司法所建设。

(二)进一步加大基层司法所硬件投入力度。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市基层司法所的硬件设施建设相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办公地方狭小、办公设备落后仍是提高司法所建设水平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司法所硬件投入力度迫在眉睫。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2

农办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协调部门,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做强主业,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献计献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农办参与的事项达到8项,其中多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内容,农业、林业以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等会有关部门也会做出具体的汇报,这里不再汇报,下面我就农办牵头参与的两项工作汇报如下:

1、按照“三冬”工作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去年冬季农业生产工作。按照去年“三冬”农业生产工作实施意见,全市重点扶持茶叶、雷竹、油茶、蛋鸡、蔬菜等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份,由市农办牵头,财政、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参与,市财政拿出200万元资金集中对上述产业给予了扶持,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白茶、蛋鸡两个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成为了市特色农业产业。

2、为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打造重点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并组织涉农口部门主要领导到我省乐平、万年等地进行专题学习,市农办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已经经过农口部门主要领导讨论,需再次讨论后上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我市农业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做强做大。

二、重点突出、协调推进,努力做好今年秀美乡村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到突出打造好贵冶周边新农村建设,同时兼顾面上各个村点推进工作,上半年,完成了11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村点建设实现了“四个全覆盖”,打造成为“五个活样板”,所有村点建设实现了环境美、实力强、管理好、风气新的秀美乡村建设格局,也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赢利的根本目标。省、市领导多次深入到贵冶周边进行调研,省委书记到贵冶周边视察时给予“想不到效果建设如此好、想不到建设进度如此快、想不到群众如此满意”的高度评价,常务副省长凌成兴评价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模式上取得了“两个创新”,即创新了受污染村庄整治的模式,创新了受污染土地修复的模式。可以说,贵冶周边新农村建设得到了省委、市委的高度评价。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建设效果,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先后为我市新增新农村建设资金万元。

在抓好贵冶周边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我们有序推进其他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工作进度不受影响,工作质量不能降低,工作程序一个不少,到目前为止,全市70%以上的村点完成了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在前不久省里组织的新农村建设年中督查工作中,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卫生清洁工作两项工作都得到了好评。

另外,今年的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紧紧围绕做好公路沿线、农民集中活动范围、新农村建设村点以及省定的清洁工程村点等重点领域和重点村庄开展。

三、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

1、要加大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考核力度,建议市政府将每年三冬农业生产工作列入到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切实把冬季农业作为一季农业来抓。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3

这里是“汇源生态农业样板工程”。汇源钟祥农谷产业园,按照规划这里将要建成占地60万亩,总投资额高达142亿元,集旅游和果园基地为一体的产业园。其中,将建设50万亩有机果园。

7月中旬开始,时代周报记者对当地进行调查之后发现,目前汇源在建果园在果苗种植之初就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汇源不但管理趋于失控,甚至亲自向果农提供化肥和农药,所谓“有机”实属有名无实。

据了解,按照汇源的计划,将要建成的50万亩有机果园出产的果实将作为原料直接供给位于钟祥市开发区的汇源果汁厂,作为“国家免检产品”的汇源在其原料源头如此滥用农药,最终很可能会影响汇源果汁的品质。

而随着调查深入,时代周报记者还发现,汇源所谓的农谷产业园更像是打着建设“有机果园”的幌子—汇源将主要资金集中运用于产业园内的旅游地产开发,而与汇源本身行业紧密相关的果园项目进展则趋于停滞。

此外,时代周报记者还从多方获悉,汇源的项目大多集中在管控严格的大口森林公园内,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涉嫌未批先建,破坏国家林地等多项违规,乱象频发。

“汇源根本就没有认真做果园,它主要在做旅游和房地产。”参与果园种植的当地村民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近年来,汇源以果园基地为名大肆修建旅游中心的模式并不新鲜,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汇源在建的类似钟祥产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多达12个,涉及的投资金额将近300亿元,而汇源果汁目前的负债率超过70%,在如此脆弱的资金链下,汇源的项目能否持续,还是会沦为烂尾?

而由单个项目向上映射,近三个月来,汇源集团本身也持续动荡,从出售上海地区的果汁厂到收购原材料供应商,再到空降新总裁,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汇源集团实际掌舵者的朱新礼正在试图剥离遭遇发展瓶颈的果汁业务,而远在钟祥森林深处发生的种种乱象只是汇源急于摆脱困局的一个注脚。

失控的果园

“我原来的田都已经种上了汇源的果苗,总面积有十几亩。”7月20日,55岁的长林村村民卓启华指着家门口的田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正午猛烈阳光的曝晒之下,田地里低矮的果苗显得无精打采。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像卓启华这样的村民在长林村还有很多,从去年底开始,汇源委托村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用了村民的田地建设果园,“一亩水田一年的租金是1000块钱,旱田是600块钱,签订了三年的合约。”

对于卓启华来说,种植果树他算是一个外行,“我种了半辈子的水稻,种桃子、葡萄还是头一回,其他的村民也和我一样。”卓启华指着果苗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在他的田里种有桃树、梨树、葡萄等多种果苗,“一开始都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

而时代周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些并没有多少种植经验的村民并不清楚他们的田里种植的果树是属于汇源钟祥“有机果园”的一部分,按照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汇源的规划书显示,在钟祥的大口林区将建成50万亩的有机果园,规划书中“绿色”、“有机”、“无公害”等字眼反复出现,而村民们对此知之甚少。

“田地出让之后,我们更像是给汇源打短工,”据67岁的村民彭胜利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每个星期汇源的工作人员会来看几次,如果需要打农药、施肥,就雇我们干活,每天80块钱,化肥和农药都由他们提供。”

而在采访当天下午3点左右,时代周报记者正好碰到前来提供农药的三名汇源的工作人员,当着时代周报记者的面,汇源的工作人员递给卓启华三瓶农药,并简单交代了农药喷洒的方法。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三瓶农药均属于化学农药,有两瓶用于杀灭蜱虫,瓶上标示为“中毒”,而另一瓶除草剂则标示为“高毒”。时代周报记者随即对汇源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而对方对于有机果园能否使用农药均语焉不详,“我们只是办事的,具体问题要询问项目部的领导。”

他们口中的汇源项目部位于距离长林村5公里之外的一处山庄,据了解,该山庄是由钟祥市政府免费提供给汇源集团,参与建设汇源生态产业园项目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在此办公。

时代周报记者对汇源项目部进行走访后发现,从架构来看,项目部目前的人员主要集中在酒店和旅游项目的建设上,农业部门人数寥寥,“我们的农业项目均为有机农业。”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质疑,项目部一位工作人员肯定地说道,但对于汇源向果农提供农药的现实,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并不清楚”。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汇源的原料出现问题,早在去年初,就有可口可乐向美国FDA投诉巴西的橙汁含有农药多菌灵,而该药物有导致肝癌的高风险,汇源作为进口橙汁大户,也遭到外界质疑。

“我们橙汁原料大部分是从巴西进口的。”钟祥市汇源果汁厂一位沈姓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但对于巴西橙汁含有农药一事,该负责人则拒绝进行回应。

日前,有消息传出,汇源的桃汁使用腐烂变质的劣质桃子作为原料,引起舆论哗然。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果汁原料供应商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不讳:“好的果子一般用来出售,只有品相不好、低劣一点的果子才被用来榨成果汁,这很正常。”

而作为国内果汁巨头,近年来,汇源一直致力于进行种植基地的建设,截止到目前,汇源链接的水果基地超过400万亩,而从钟祥有机果园的现状推测,汇源旗下号称“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果园质量堪忧。

当然,相比于原料的品质,更让村民担心的是,汇源方面对于有机果园的推广并不热心。

“汇源果树种植很慢,现在种好的这几百亩也是政府几经催促之后才种的,还有好些土地没种。”大口林场一位管理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据了解,大口林场一直帮助汇源说服村民进行土地流转,但因汇源工作迟缓而出现荒田,也让林场的工作人员感到无所适从。

“大家都担心汇源还会不会继续扩大果园,如果汇源不做了,这些树苗只能被铲掉。”卓启华一边向果树喷洒调制好的农药,一边对时代周报记者抱怨道。

旅游基地涉嫌违建

相比于有机果园,汇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在产业园中规划的旅游中心的建设上。

距离长林村20公里左右的张家坡镇,是汇源产业园建设最火热的地方。7月21日正午,时代周报记者看到,在最炎热的时候,张家坡工地也有100多号工人在施工作业,据施工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包括五星级酒店在内的“汇源国际会议中心”在8月初就会封顶。

张家坡位于大口国家森林的西北角,背靠森林公园的主要林区,面朝石门水库,风景优美,汇源产业园的主要旅游建设项目均分布于此。

从时代周报记者辗转获得的“中国农谷?汇源生态产业园项目”总体规划说明书来看,汇源产业园首期开发面积达到10.8万亩,其中,包括有五星级酒店、博物馆、高尔夫球场、别墅区、高档私密会所的国际会议中心和云台观宗教旅游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等多个旅游项目,而果园建设在规划书中所提甚少。

“果园的回报周期太长,我们帮汇源算了一笔账,果园获得收益的时间要近30年,而酒店、别墅等旅游地产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获得收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钟祥市政府官员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而在外界看来,经济收益的现实问题成为汇源目前抛开果园,大兴土木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对于汇源急迫的心情也颇为理解,据了解,由于投资体量大,汇源生态产业园被湖北省列为2013年重点项目之一,钟祥市政府更是专门成立了“汇源项目办公室”,对汇源进行协调服务。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该办公室由一位市委常委兼任主任,包括林业局、开发区、国土局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帮助汇源专项办理各种证件。”汇源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

时代周报记者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就算有专班协调,但由于产业园规模庞大、身处部级森林公园,且汇源急于施工等多种原因,产业园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出现了种种乱象。

据核心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汇源的酒店项目从去年底开始动工,但直到今年才拿到土地证,汇源涉嫌违规先建。

另一方面,对于在部级森林公园内建设大规模旅游项目本身,在法规上也存在诸多争议。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而2011年由国家林业局颁发的《部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明确提到,在部级森林公园设立后、总体规划批准前,不得在森林公园内新建永久性建筑、构筑物等人工设施。

“在森林公园内建高尔夫球场、别墅等地产项目,很可能已经越过了国家红线。”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而时代周报记者在查询记录之后发现,汇源产业园项目却获得了湖北省和钟祥市的备案。但即便如此,由于产业园选择位于林区,在建设时难免造成破坏。

据当地人传言,当时在建设会议中心时,汇源砍掉了几十亩的省级保有林,为此,省林业局将湖北省保有林的数据进行了改动,才让汇源免受处罚。

资金链面临压力

事实上,如果理清汇源近年来的种种规划布局,不难发现作为汇源实际掌舵者的朱礼新一直在致力于上游基地建设与开发,而围绕果树基地的生态旅游产业园被看作是汇源盈利的突破口。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汇源目前在全国八个省共有十二个产业园项目在建或将建,总投资额将近300亿元,从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汇源内部宣传资料来看,未来数年汇源要以“大中国、大农业、大有作为”的思想,打造“中国农业第一品牌”。

而与此等雄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根据年报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汇源果汁总负债约达40.55亿元,负债率高达70%,而在5月23日,汇源果汁更是以39亿元收购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中国汇源控股公司,总负债增至52.87亿元。

尽管汇源果汁只是汇源集团的上市公司,但是如此高的负债仍让外界对于汇源集团的农业雄心产生质疑,而此次朱新礼出售其控股的中国汇源控股公司,也被外界解读为腾挪资金转投汇源农业产业发展的举动。

而在钟祥产业园单个项目上,汇源资金投入缓慢已经有目共睹。根据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汇源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文件显示,按照计划,汇源在钟祥前期投入就达到50亿元,3-6年投资完毕。而二期在荆门市投资65亿元,三期投资27亿元。

到目前为止,汇源仅投资1.8亿元,而且主要用于建设酒店项目。而由于汇源投入缓慢,也引起了项目施工企业的警觉。

据汇源酒店的施工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施工方并没有与汇源直接签订合同,而是与钟祥市政府签订合同,“我们找政府结款,听说,前段时间汇源有领导说5年内不会再投入资金。”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汇源的投资非常谨慎,政府方面也表示理解。”钟祥市汇源项目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据了解,钟祥市政府对汇源项目投入也很大,“光是前期修路就花了不少钱。”而据另一位当地政府官员透露,当初钟祥市政府拉汇源进来,原本只是想做一个不超过10亿元规模的小项目,“并没想到汇源会做这么大”。

“依我们的判断,汇源最终还是会吸引合作伙伴进来参与建设,所以汇源方面才急于先建好五星级酒店。”上述官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而从目前的规划书来看,汇源也确实拉了一批合作伙伴,譬如和东北软件一起做养生园项目,而旅游项目则是和中坤集团合作,后者曾成功开发黄山和宏村的旅游项目。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汇源与钟祥市政府已经签订了大合同,很可能再按照各个项目与合作伙伴签订小的合同,投资的大头很可能由合作伙伴投入。

即便如此,汇源与伙伴的合作也并不顺利,据内幕消息称,原定与长三角集团合作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因为没谈拢,后来由朱新礼的大儿子来建,“朱新礼的儿子本身也是高尔夫高手,获过不少奖,所以他主动提出参建。”上述知情人士称。

而根据规划书中的显示,目前光是产业园内的汇源自建的项目多达16个,涉及的投资资金近10亿元,更多的项目仍在招标之中。而这些招标项目,主要还是由朱新礼家族内部消化,据了解,除了高尔夫球场,朱新礼的哥哥和弟弟均来钟祥进行过考察,而朱新礼的哥哥承诺参与投资水上垂钓木屋项目。

“朱新礼的资金应该没有问题,他最近刚卖了原料公司,获得了近40亿的现金,而且他的背后也有几个基金在运作,”汇源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而另一方面,钟祥市政府这边也做好了汇源资金断裂的心理准备,“就算汇源这边做不下去了,也会有接盘者。”

朱新礼的转身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朱新礼从果汁行业脱离出来已经成为必然,大规模的上马农业产业园是朱新礼渴望的一次华丽转身。但是无论此次转身的成败,朱新礼都无法回避汇源果汁目前的困局。

根据2012年的财报数据显示,作为国内龙头果汁饮料公司的汇源,企业总营收39.81亿元,同比增加4.1%,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616万元,较2011年大幅下滑94.8%。与此同时,公司负债率高达71.2%。

如此低迷状况持续已久。从2009年至2011年,汇源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1.98亿元、3.11亿元,而汇源只能通过每年都可获得大约2亿元的政府补贴收入,才能勉强维持上述净利数字,直至2012年,政府的补贴额更是达到了2.8亿元。

在低迷的业绩之下,近年来,业内对于朱新礼将要卖汇源果汁的猜测屡屡出现,而朱新礼亦不止一次表态,称一旦出售果汁业务,汇源集团可以集中精力做果汁的上游,即汇源果业和汇源农业。

另一方面,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在汇源内部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据了解,在汇源内部70%的人都是朱新礼的同乡,而近亲掌权,更是直接带来管理混乱。而去年的商标案事件,正是这一问题的激烈表现。

7月15日,汇源果汁对外公告称,该公司创始人朱新礼辞去集团总裁的职务,由李锦记酱料集团行政总裁苏盈福接任,但朱新礼继续留任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此举,被看作是朱新礼改变目前汇源家族化决心之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朱新礼从果汁转身到农业的重要一跃。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4

在中国银监会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准入政策之前,汇丰对中国农村市场就做过一番调查,调查方向除了金融服务范围外,还涉及到当地人的性格、特性、生活环境和金融习惯,得出的答案是:“中国农村地区的人们勤劳而富于开创精神,但因缺乏金融融资渠道,以至于他们的创造性经常受到制约。”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汇丰村镇银行董事会主席王冬胜说。

2007年8月6日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县,汇丰第一家村镇式银行落户,这也是外资银行进入农村市场的“第一炮”。

而选择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冬胜担任汇丰村镇银行的董事会主席,就预示着汇丰的农村市场扩张并不绝于此。他们的目标很明显,要把这类村镇银行做成规模。

之后,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福建永安汇丰村镇银行相继在一年后开业,这个贯通中国中、西、南部,代表着汇丰银行全资子公司的村镇银行已初具规模。据知情人士介绍,虽然现在汇丰对村镇银行下一步扩张的数目和地点不便透露,但由于农村需求增大和市场日益成熟,汇丰村镇银行的规模还会很快扩张,并且连动起来。

要让习惯了信用社的当地人接受这样一家“外来”银行,的确是个挑战。农村对于以前信用社的要求仅是存取款,但现在银行的业务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贷款和理财。

作为农民贷款中的抵押物则是最大问题,因为农民手里只有土地,而土地则是国家资产,不能做银行抵押物。“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就是要找一个‘中间人’,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抵押的贷款,汇丰村镇银行通过‘企业+农户’的价值链融资模式为当地农户提供贷款。这是通过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为农户和经销商提供贷款。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户或经销商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为此类贷款提供担保,这样不但方便管理,还能通过这些当地企业,尽快了解当地金融用户的情况。”王冬胜说。

除了商业模式的变化外,组织机构形式变化也有其奥妙所在,汇丰在城市是以分支行形式设立,而村镇银行则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设立,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村镇银行的独立性,可以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和市场,发展自己的资源而不产生干扰,同时让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冬胜担任汇丰村镇银行董事会主席也保证了总部对它的管控和风险保障。

而对于农民的贷款额度、还款能力,汇丰还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进行分析,这其中包括农民的家庭资产状况、以往信用、镇委会和乡亲们的评价等,以此来掌握贷款的数额和审核时间。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灵活度。(吕静)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5

一、农村信用联社开办外汇结算业务面临的风险

.业务风险。农信传统业务是服务“三农,机构设置在县乡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外汇跨境结算业务对农村信用联社来说,业务跨度大风险高。外汇跨境结算业务专业性强,涉及到国际贸易规则、世界银行间标准实务;政策性强,涉及到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对外贸易规则;技术性强,涉及到汇率、金融电讯、外语等诸多方面。外汇结算业务的“三强特征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而农信系统人员综合素质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业务风险突出。

2.资本风险。资本是金融机构开办金融业务的保证金。根据人行的有关规定,农信社开办外汇业务最少要购买200万美元的外汇资本金。面对国际外汇汇率的浮动无常,资本的保值增值存在风险。开展外汇结算业务的往来、吸收的外币储蓄、临时不用的结算款项又形成一定数量的外汇资产,如何利用这些外汇资产使农联社的资本增值存在风险。其原因是农联社没有其他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条件优越,有专门人才利用币种间的汇率不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以规避汇率风险或是提高外汇资本收益。因此,资本风险较大。

3.政策执行风险。外汇跨境结算业务不仅遵守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而且还要符合有关国际法。近年来,我国为加强外汇监管,对外汇管理政策和方式作了较大的调整。相继出台了新的结售汇、账户管理、反洗钱、国际收支申报等政策、法规,这是我们开展外汇结算必须遵守的。对于国际法规,如国际商会制定的信用证管理500条款、托收管理522条款我们也要遵守,对国际结算的习惯也要尊重。由于农信联社在短时间内很难正确把握这些政策、法律、法规,外汇结算中的习惯做法也知之甚少,难免出现违反政策现象,存在政策风险。

4.资信风险。农村信用联社开办外汇结算业务,面对境外银行尤其是境外大银行,普遍注重合作伙伴行的资信。行资信的高低是开展结算业务合作互惠的重要依据,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联社,资金、资信都难以与其他国有商行相抗衡,在发展国外行网络、信用证开证等业务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存在着资信风险。

5.业务结算市场风险。农村信用联社在开拓外汇业务市场、争夺外汇业务客户,面临着国有商行、外资银行的强有力的竞争。国有商行恃有强大的资本,外资银行利用其遍布全球的网络机构和快捷的资金清算能力,都在争抢外汇结算这块市场。农村信用联社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相比,在行网络、业务品种、国际资信、与本币业务的联动性、资金实力等方面都难于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信用社发展优良客户难度大。而国内客户对国际结算、国际融资的金融服务标准与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农信联社的结算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二、农村信用联社外汇结算中的汇划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信联社要开展外汇结算业务,巨大的国内网络机构和快捷的清算能力非常重要。然而,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农信有国内最大的机构网络,因汇划资金不流畅清算功能大打折扣,制约了农信联社对外汇结算业务的开展。

.结算渠道不畅。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在和农业银行分家后联行、结算、同城票据交换等结算仍然通过农业银行。《银行结算办法》规定的各种结算方式没能得到较好的落实,结算渠道受业务体制制约结算不畅。如:从某市7个农村信用社200多个开户单位看,每日提出提入票据约400笔900万元左右,全部要当地农业银行代转,环节繁多手续复杂,比正常资金进帐平均晚2.5天,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誉,造成了20天存款下降600多万元的后果。如果在此机制下办理外汇清算业务,其后果可想而知。

2.汇划渠道不畅。企业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帐户,办理同城、异地结算业务的汇划,也要通过农行层层划转,大额的再转到人民银行,本是快捷的结算方式变得漫长;如遇票、退票等结算纠纷时,企业结算资金不能一步到位,导致企业转移开户行或在他行开立辅助账户,造成大量资金和结算业务转移。本地企业尚且如此,外汇结算企业更难接受这样的服务。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信联社在外汇结算业务中难有立足之地。

面对农信惨烈的现实,外汇结算业务给农信开拓性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就用改革的手段来解决,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就葬送了农信事业。

三、疏通结算汇划渠道、防范风险的对策

.改革农信汇划结算体制,为外汇结算业务打好基础。改革目前农村信用社通过农行汇划业务体制,直接在人民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独立开展人民银行组织的同城票据交换、处理同城范围内的资金清算及汇划业务。在没有独立的联行体系之前,也应尽快办理代签汇票业务,与代签行当日或次日清算资金。建立健全农信金融监管体制和外汇结算流程管理体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流程办事,建立简捷高效的结算规范,以全新的面貌和快捷的清算能力迎接外汇结算业务,抢抓机遇实现农信的“哀兵崛起。

2.做好培训 夯实基础。农信把外汇业务作为崛起的契机,必须在全系统树立必胜的信心,领导带头从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培训抓起、常抓不懈。这对国际业务风险的控制、直接设境外行做强外汇结算业务,加入环球间银行电讯协会WI)极为重要。

面对农信普遍存在的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尤其是极度缺乏外汇业务专业人才的现状,农村信用联社必须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外汇业务的人才队伍。

一是做好人才的选拔工作。在全联社范围内从国际金融、外汇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金融工作经验的青年员工中选拔。有针对性的对出口收汇审单员等关键岗位的候选人,选送到兄弟行对口培训。

二是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从其他外汇业务开展较好的商业银行引进业务娴熟、经验丰富的国际结算人才,进行岗位练兵,使农村信用联社的外汇业务水平能够在短期内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是走出去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增长才干。积极参加国际商会与其他银行组织的诸如信用证审单业务、世界银行标准实务等专题培训班;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通讯协会组织的WI操作培训;外汇管理局组织的外汇管理政策、国际收支申报培训等。在此基础上,再到已开办外汇业务的兄弟商行对口实习,学习涉外财务核算、凭证设计等知识,增长处理外汇结算业务的技能,夯实外汇结算业务基础规避风险。

3.严格的监控机制,建立防范风险的“防火墙。一是建立职责明晰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各岗位职责具体化,避免岗位职责不明造成的工作漏洞或由于制度落实不到位而造成的效率低下。二是健全岗位制衡机制。制定内容涵盖外币储蓄业务、兑换业务、结售汇业务、进出口业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外汇资金管理、账户行管理、经办复核制度、业务授权、重要空白凭证、WI操作与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既要符合国家外汇金融管理政策和国际习惯做法,又要体现各岗位、各业务操作环节上的相互制衡,从机制上建立防止风险的“防火墙。三是实行三级授权制。在重要业务如审单、汇款、贸易融资、WI报文拍发的环节,必须分清经办人、业务主管、分管领导的权限,严格执行经办、复核、批准的三级授权管理制度,必须坚持审核、审批分离原则。四是强化内部稽核。农村信用联社监察稽核部门要定期对国际业务部的内控制度执行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形成严格的内部监控机制,确保农信联社资本安全,防范风险。

4.积极开拓外汇市场,变消极防范为主动经营,掌握防范风险的主动权。消极防范外汇结算风险,往往是被动应付。而积极主动的开拓外汇市场,在外汇市场上主动经营,就掌握了规避风险的主动权,就目前的状况看需采取三步走的战略。

一是在与金融同行的合作中站稳脚跟。农村信用联社初涉外汇结算业务,产品单一,还谈不上经验,面临的风险多,防范能力弱。要想在激烈的外汇结算市场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就要积极的和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账户行开立、信用证开证、汇率风险防范、外汇资金管理、新业务、外币现钞、行网络、员工培训、信息等全面开展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络优势、产品优势、人才优势、资信优势,为农村信用联社发展业务、防范风险、锻造人才,提高农村信用联社在境内外金融市场中的知名度,站稳脚跟增长才干。

二是初涉外汇市场经营权,以提高经营能力规避风险。首先与国内外汇经营业务开展较好的内资银行及资信较高的外资银行进行合作,合作办理外汇结构性存款以及合作开展即期、远期、期权等外汇业务。初步掌握了外汇经营技巧后,利用农村信用联社的一级外汇交易市场会员的资格,尝试参与外汇市场交易,了解市场信息,积累经验,培养专门人才,提高外汇交易的能力,逐步扩大战果。探索趋利和避险的规律,满足客户为规避汇率风险,对外汇买卖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其次,加强账户行资金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根据账户行政策要求和客户结构开设账户行,合理管理境外账户行资金,避免低息无息资金占用,对多余资金利用诸如隔夜投资等手段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益。第三,加强平盘管理。依据外汇管理局核定的结售汇头寸管理规定,对外汇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出核定额度的外汇头寸,及时通过外汇交易中心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抛补平盘,把外率波动的风险降到最小。

三是发扬农信网络和亲力优势,扩大外汇结算业务规模。首先,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联社最大的服务网络平台以及与客户亲和力强,这一其他商行所不能比拟的优势,适时推出优质服务新品种。以此作为农村信用联社外汇业务市场的切入点与着力点,全程发展培育自己的优良客户。农村信用联社还要根据各个基层社服务区当地的外向型企业的实际情况,下达外汇业务发展指标,纳入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完善外汇业务考核和奖励机制,调动全联社经营外汇结算业务的积极性,扩大外汇结算规模。其次是依托本币业务发展外汇业务。利用改革后本币结算业务的优势,推销外汇业务,最终使外汇业务与本币业务相互促进,用规模效益提高农信联社抵抗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联社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在外汇清算业务机遇面前只有勇于改革和创新,才能除旧布新,立于全国金融机构强行之林,任何观望之举无疑是自毁长城。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6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确保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增收中的作用,保护和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稳定全区粮食产业发展。根据市农业委员会、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农发〔〕83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补贴对象

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良种,农作物良种补贴对象是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户。农业部门、各镇乡(街道)要根据品质优先、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禁止补贴未经审定、审定不通过或过期淘汰的品种。

二、补贴作物及标准

种植玉米、小麦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小麦良种补贴在全区实行全覆盖补贴。对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良种进行补贴。种植水稻每亩补贴15元。

三、补贴面积

谁种植,按统计部门公布的区年水稻、玉米、小麦种植面积为基础进行补贴。补贴谁。严禁对未种植水稻或玉米、小麦的农户进行补贴,严禁对种植非补贴范围的其它作物进行补贴。不得将“良种补贴”变成“承包耕地补贴”

四、补贴程序

一)由农户按年种植面积和品种据实申报,补贴申报。按照逐级申报补贴的原则。其中,水稻、玉米良种购种凭证作为农户申报补贴的依据之一;不足大户起算面积的代耕户要提供村民代表和村社负责人的证明材料。村民小组(社)负责登记农户种植良种的面积和品种,登记核实后报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登记、核实后上报镇乡(街道)各镇乡(街道)要充分利用农资综合补贴网络信息系统资源,汇总审核后,以纸质和电子文档报区农委、区财政局。

二)地点不少二个,公示审核。农户申报工作结束后逐级上报良种补贴前立即开展公示审核。各社(小组)要公示分户清册。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内容要包括年农户良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举报电话等;各村要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良种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举报电话等,公示时间15天。切实强化落实各级审核责任,根据年各村社农户数、农户的耕地面积、各补贴作物的实际种植面积和水稻、玉米购种凭证等依据,结合公示,举报反映的情况,及时逐级进行审核。村级审核要求村民代表、村社负责人和驻村干部分别在审核、核实的汇总上报表上签字盖章;镇乡(街道)应做好补贴工作的把关,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对辖区的补贴工作负责,及时组织对各村上报的分户统计表进行审核,镇乡(街道)审核要求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的相关责任人员和主要领导分别签字盖章,并形成审核材料备案;区农委、区财政局组成联合审核组,对各镇乡(街道)审核上报的补贴清册进行集中审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按照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各镇乡(街道)要提高认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对本地补贴工作负全责。区财政局负责良种补贴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区农委负责良种补贴政策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编制实施方案,核实良种补贴面积,推介展示良种,组织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和提供咨询服务,监管实施过程,评估实施效果等。

二)广泛宣传

做到良种补贴政策宣传到户,加大对良种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补贴金额核定到户,补贴数额公布到户,补贴通知发放到户,补贴资金兑现到户,实现补贴政策家喻户晓,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强化监督

接受社会监督。1.公布举报电话。

市农业委员会举报电话号码为:

区农委举报电话号码为:

区财政局举报电话号码为:

审核工作是否落实,2.区农委、区财政局对各镇乡(街道)良种补贴实施情况实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操作过程是否公开透明,补贴信息管理档案是否健全等。严禁一个农户多户头申报或多个农户合并一户申报。严禁截留、挪用、集体代领,严禁抵(顶)扣任何款项。凡发现截留、挪用、抵扣、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违反补贴政策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实行“谁登记、谁负责,四)严明工作纪律。良种补贴资金要专款专用。谁核实、谁负责,谁公示、谁负责,谁上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抽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工作责任制。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凡发现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工作失职行为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及时严肃查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和处分。

五)及时汇总上报

全区在5月30日前完成补贴兑现工作。各镇乡(街道)必须在年5月27日前将补贴数据库数据和纸质汇总表报区农委种子管理站。

六)严格考核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7

一、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作为融资运营机制的通道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只有“血脉”畅通,新农村建设才能扎实推进。通过实施“便农支付工程”,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建立优势互补的支付结算服务组织架构,有利于促进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统筹协调有序发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按照建设安全、高效支付体系的总体要求,立足服务“三农”,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改进服务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拓展业务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产品和服务,切实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力支持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便农支付工程”包括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丰富支付工具、服务等内容,是一项复杂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取得实效,就必须循序渐进,分阶段理性执行。对创新的农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要在先行先试、积累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推广应用。要对“便农支付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总结和按年评价,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及时调整“便农支付工程”的思路,丰富“便农支付工程”的措施。

2、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便农支付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领导职能,协调有关部门,为“便农支付工程”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商业银行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具体贯彻落实,确保“便农支付工程”的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另一方面,由于“便农支付工程”实施工作在银行机构内部涉及到会计结算、银行卡、科技等部门,各银行机构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做到思想统一、职责明确、协调有序。

3、分类指导,鼓励创新。我县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产业结构呈多样化态势,各有关部门在具体研究实施“便农支付工程”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分类性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农村地区已经出现或将继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格局,针对农村地区对支付工具的多种需要,指导金融机构区分客户群,不断发展适合农村现状的金融结算工具,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加大农村金融科技和现代化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普及,并积极探索创新农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三)工作目标

在*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总体规划和指导下,通过涉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实现支付清算系统全覆盖,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支付服务质量有新提高,农村支付习惯有大转变。具体目标是:

2009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对公营业网点,实现银行本票到镇,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支付服务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

2010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到95%以上的农村对私营业网点,中心集镇银行网点可签发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09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持续增长,农村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水平大幅提升,支付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

2011年,力争支付清算系统覆盖到所有银行网点,县域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较2010年度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电子支付业务继续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支付习惯有较大转变,支付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清算效率

一是扩大同城票据交换网络的覆盖面,力争在2009年前同城清算系统或票据交换覆盖所有对公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力争在2010年前同城清算系统覆盖95%对私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力争在2011年前同城清算系统或票据交换覆盖所有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增强基层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功能。

二是创造条件,使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加入支付系统,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覆盖面。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多种方式低成本地接入支付系统,方便快捷地办理支付业务。争取在2009年前所有对公农村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2010年前农村95%对私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2011年前农村所有营业机构接入或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同时,农村信用社要加快自身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努力拓展系统业务功能,加速实现联网通兑,提高其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三是充分利用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平台,推动农村地区使用支票。对采用分散式接入影像交换系统的银行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改为集中直联模式,提高基层金融机构跨区域支票的处理效率。

四是金融机构要努力提高农村地区基层网点的电子化水平,在2009年前3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力争在2010年前5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力争在2011年前80%农村金融机构开通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的功能。

五是拓宽农村地区汇款渠道,方便农民存取款。金融机构通过“漫游汇款”、“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等方式办理汇款和银行汇票业务,增加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供给能力。

六是支持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开办相关支付结算业务,逐步拓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机构范围。对一些条件暂不成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通过制方式利用他行系统或工具完善自身结算功能。

(二)立足农村地区实际,不断创新和丰富支付结算工具

一是在农村地区全力推广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和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要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实施票据截留的功能,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处理银行本票业务,2009年前使80%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的农村网点,均可签发受理银行本票;2010年前力争使所有满足风险控制要求的农村网点,均可签发受理银行本票,解决农村地区票据资金清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等问题,确保本票跨行通兑业务处理畅通无阻;按照“积极稳妥、分期分批、分类指导”的原则,增加三省一市汇票直接签发的银行机构网点,以疏通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渠道。对尚不具备直接签发三省一市汇票条件的银行机构,支持其以方式签发三省一市汇票,力争在2009年前50%中心集镇银行具备开通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在2010年前所有中心集镇银行具备开通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2011年前所有银行对公营业网点均能签发或签发三省一市汇票。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签发全国银行汇票,进一步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要推动涉农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优先为涉农商业汇票办理贴现业务。人民银行*支行要对金融机构已贴现的涉农商业汇票予以再贴现支持,扩大涉农行业融资渠道。

二是积极开展个人支票的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罗阳开展个人支票业务的试点工作,培育和引导一定数量的农民积极使用个人支票。

三是大力推广商业汇票业务,鼓励农村信用社稳步发展商业汇票业务,人民银行*支行对于一些经营状况好的农村金融机构承兑或贴现的涉农票据,可以优先为其办理再贴现业务。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试点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满足农村重点龙头企业的融资结算需求。

四是推动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要发挥小额支付系统和各行行内系统平台作用,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和各行行内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在2009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10%;在2010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20%;力争在2011年前农民通过代扣代缴方式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达到30%。

(三)在农村地区继续加大银行卡业务推广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实现“银行卡消费无障碍”

一是大力拓展银行卡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银行卡在商业、餐饮、宾馆等零售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消费应用,同时积极推广银行卡在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缴费领域的应用,探索税务、公安、工商、交通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收缴相对集中的领域以及医院、药店、加油站等日常生活支付领域应用。

二是培育和形成“银行卡消费示范街区”和市场。为倡导持卡消费,发挥示范效用,2009年底前,在罗阳镇东大街、城北路、北大街培育“银行卡消费示范街区”,在家居装饰精品城形成银行卡推广应用市场,街区和市场内70%标准以上固定商户安装直联POS机。

三是增加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和ATM数量。积极发展特约商户,大力布设直联POS(接入终端)。加大ATM等自助设备及自助银行的布放力度,提高人均拥有比例,并改进自助设备的后续配套服务,提高农村居民办理离柜业务的能力。2009年,ATM布放到所有中心集镇,力争到2011年,ATM布放到所有乡镇,全县农村地区ATM机拥有量增加25台以上。调整ATM机布局,实现ATM机的合理布放,重点加快在县城、县城新兴地区、无银行乡镇等区域内的发展速度,增加这些区域内自助设备的数量,更好地满足持卡人的需求。增加ATM机的服务功能,逐步开通ATM机跨行、跨地区转账业务。

四是积极推动政府公务用卡。在政府采购、公务活动与接待中全面推行公务银行卡支付方式,2010年选择1个机关部门和1个乡镇试点,取得经验后稳步推开。2011年50%县机关原使用现金结算的招待、采购、会议、差旅费等,要求使用公务银行卡支付。

五是进一步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的发展,努力提高交易量和清算效率。进一步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方便农民工异地存取款;要努力在2011年前实现*县邮政储蓄网点全面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工作,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是农村金融机构要扩展银行卡的功能,创造条件开通贷记卡业务。积极探索信用卡透支功能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个私企业、养殖户、农民经纪人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先交易后还款,满足小额资金短期周转的需要;开发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功能,将使用信用卡分期购买的商品扩展到农机具及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满足农村持卡人消费信贷的需要;要引导农村客户依托借记卡办理理财等业务,促进银行卡在供销、农资、学校等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应用。

(四)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创新改进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手段

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聘任所在地金融机构分管行长(优秀业务骨干)担任,制订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规划,组织人员帮助农民了解、熟练掌握各类支付结算工具及方式的使用方法,积极组织布设ATM、POS机(接入终端),协助上级银行给农村提供各类快捷、通畅的支付系统和结算工具。2009年选择4个一般经济型乡镇开展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试点工作,2010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推广到6-8个一般经济型乡镇或欠发达乡镇开展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试点工作,至2011年全县80%的乡镇建立农村支付结算指导员制度。

(五)结合县域金融生态区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创建刷卡无障碍商户、街区、风景区的工作,开展“优秀支付结算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支付结算环境优秀乡镇”等内容的评选;建立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开展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改善情况的监测评估,持续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人民银行*支行、县委农办、县公安局、县人事劳动社保局、县财政局(地税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银监会*监管办、各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支行),由分管副行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如下:

1、人民银行*支行。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落实“便农支付工程”政策和措施,统一协调各成员单位的相关工作,规划、部署我县“便农支付工程”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工作。定期向*县“便农支付工程”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2、县委农办。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指导各农村工作指导员做好当地政府将“便农支付工程”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的联络工作。

3、县公安局。积极促进建立银行卡犯罪信息的相互交流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银行卡案件报备、预警和通报制度,加大银行卡欺诈和恶意透支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4、县财政局。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公务支出中使用推广银行卡,研究制订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卡结算财务管理办法。

5、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会同人民银行*支行、各银行及特约商户做好纳税大厅POS试点和推广工作。

6、县经贸局。引导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连锁超市、放心店的使用力度,将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作为连锁超市、放心店建设的必备条件之一。

7、县人事劳动社保局。推进银行卡在社会保险、企业领域内的应用,引导用工企业使用银行卡发放农民工工资。

8、县工商局。引导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和商品交易市场的使用,并将此作为商户评优评先内容之一。

9、银监会*监管办。加强银行卡业务监管、风险管理等工作,督促发卡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银行卡业务内控机制,切实防范风险。

10、各商业银行(信用联社)。积极参与“便农支付工程”实施项目,积极开展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活动,大力普及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基本知识。加强内控管理,提高风险防范和反欺诈能力,营造安全的用卡环境,增加银行卡机具的投入和布放,扩大银行卡发行,普及银行卡应用,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不断增强银行卡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机制。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银行卡不良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有效防范信用卡违规套现、欺诈等金融风险。县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签发空头支票管理。县公安部门要加大对银行卡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与人民银行、银监办和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案件侦破合作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银行卡风险。

2、完善金融机构支付结算评价办法。人民银行*支行要在支付结算工作通报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支付系统评价指标,强化支付系统综合评价,进行A、B、C级银行评定,对评价情况较差的银行要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实行差别化管理。

3、强化支付清算系统管理。一是建立高管人员约见谈话制度。对严重违反支付清算纪律、发生重大支付清算系统运行故障或风险事件、高管人员发生变动等情形,要约见其高管人员进行谈话,通报相关情况,提出管理要求,指导、督促落实管理措施。二是组织开展支付清算业务现场检查。重点要对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专用章、全国汇票专用章和银行本票专用章保管与使用情况,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和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情况,全国支票影像系统业务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并跟踪、督促其落实整改,同时,要加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通过开展银行结算账户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查处账户开立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银行卡发卡及收单业务行为,增强银行卡风险防范能力。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支付结算义务监督员队伍,形成对支付结算工作的有效社会监督,保障我县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宣传引导,优化环境

1、建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宣传长效机制。县内各银行机构要根据人民银行*支行的统一安排,以银行网点的柜面宣传为基地,开展各具特色、易被农村客户接受的支付结算产品宣传活动,特别要从当前农村支付结算中现金结算量大、非现金工具使用少的问题出发,结合该行支付结算产品的功能特点,全面开展推广宣传,提高农村客户对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度,努力扩大现代化支付结算在农村地区的影响,让广大农村客户敢用、会用、爱用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

2、开展集中性的业务宣传活动。将2009年确定为“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宣传年”,各乡镇、各金融机构结合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具体举措,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将宣传活动长年、不间断地开展下去。

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篇8

农村的生活在朱新礼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这位已经六十多岁的汇源集团董事长,笑起来仍然具有邻家大哥的气质,总是带着诚恳、认真的微笑。在接受《绿公司》记者采访时,他看到已经布置好的摄影灯,有点不好意思:“不知道还要拍照啊。”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公司统一发的衬衫,又理了理西装:“你看,我也没打个领带。”

1980年代,年轻的朱新礼是创富能手,中国第一批实现“财务自由”的“能人”,他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800多户、3000多人、人多地少的村庄,3年时间里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成了万元户。他用8年时间,改变了一方水土的面貌和家乡的命运。

1990年代,他是草根级的“92派”,在历史重新启动的春天里“下海”,承包县里濒临倒闭的罐头厂,引进中国第一条苹果汁生产线,揣着煎饼把产品卖到瑞士,把工厂搬到北京。

新世纪里,这位山东农村里土生土长的“精英”,从农村走进城市,做出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建立起自己的果汁帝国。

如今,他带着“大中国、大农业、大有作为”的梦想,又将自己的管理、技术、商业模式送回农村。汇源农业正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冒险精神,用产业化重新编织企业与农民的联系,链接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以“同生共享”的路径,成为农村的“复活者”。

山里的“能人”

1952年5月,朱新礼出生在山东沂源县东里镇东里东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在那个贫乏的年代,兄妹多、人口多的农村家庭生活难免窘迫。年少的朱新礼是个勤快的孩子,父母外出于农活,他在家收拾家务,照顾弟妹,周末跑到山上挖草药卖钱交学费。

“企业家是天生的”,这是朱新礼给自己的评价。

勤奋和生意头脑也许是天生的,但领导力却是“玩”出来的,山里孩子的世界永远没有边界,玩来玩去,他就成了村里的孩子头。当时他只是很享受这样的时刻,后来真正成了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者,他才悟出其中的道理:当头的好处就是可以凝聚身边的人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让别人跟着你想干的事。

1970年代,朱新礼20多岁,刚刚结婚,他长大了,决心学一门手艺。在农村,有手艺的人意味着有本事,有本事就能过上好日子,土地从不会骗人,手艺从不会“压身”,这就是农民的基本价值观。

朱新礼在临沂一所机械技校报了名,学习开车、修车,这位头脑清楚、干脆利落的山东人,也有着一股韧劲,他把汽车、拖拉机等机械设备拆碎,再一点点地组装起来,把它们的性能和构造研究得滚瓜烂熟。

1980年代,农村在中央政府的默许下,自发启动改革,分田地、搞承包。新变化、新思维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跃跃欲试的朱新礼终于给自己的“本事”找到了施展的机会。

1982年,他承包了一辆崭新的解放牌卡车,自己拉货、跑业务,第一年除了缴纳承包费,还赚了几万元。在此后的数年间,他居然收入近百万。在那个“万元户”都还是凤毛麟角的年代,他无疑是第一批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这位农村土生土长的“能人”,已经创造了令人羡慕的家业。

只有家业还不够,赚钱的能力并不意味着组织的能力。

1983年,东里东村的村民提出要求,要创富能人朱新礼做村里的致富带头人,1984年,30岁出头的朱新礼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东里东村是当时中国贫困农村的一个缩影,全村800多户人家,3000多口人,人多地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吃国家的救济粮。

朱新礼当上村委会主任之后,并没有沿用传统的思路,鼓励大家种庄稼、促生产、保丰收,而是别出心裁地让大家“种葡萄”。这对于世世代代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的北方乡村,有点难以接受。

经常在外面跑、见多识广的朱新礼并没有被农村的传统思维定式束缚,而是用生意人的眼光看待土地: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一亩地种玉米,收入只有一二百块,种葡萄却能赚5000多块。为了打消乡亲的顾虑,他承诺如果改种葡萄,每人每年发放500斤面粉。第二年,这个村子就不再需要国家的救济粮,第三年上缴税收几百万元,一半以上的农户成了“万元户”,安装了时髦的电话。

接下来,朱新礼又开始搞活村办企业,安置村里的剩余劳动力。1987年,他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等27个村办企业整合,组成山东省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自己兼任总经理,很快,各个企业就扭亏为盈。他也因此荣获省级乃至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等各项荣誉。

这8年时间,是朱新礼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以至于后来每隔四年村里换届选举,村民还要贴出大字报:“强烈要求朱新礼回来当村长”。朱新礼自己也有个心愿,退休后再找一个农村去当村长:“当一个村几百户人家,在三五年之内,在我的帮助下富裕起来的时候,这对我是一种幸福。”

东里东村就像是朱新礼的一个试验田,他抓住财富这个核心驱动力,以满足市场需要、创造价值、共享财富的方式,将小农经济条件下类似“一盘散沙”的农村社区重新组织起来。这也正是当下汇源农业做的事情,但是目标更远大、涉及区域更广、情况也更复杂,属于朱新礼个人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存在感,也进化为汇源农业的战略和追求。

责任的驱动力

朱新礼作过三个重大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其他人的生活,这三个决定有一个共同的内在驱动力:责任。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仅要挑战自我,也要为别人谋取利益,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

第一个决定是辞职下海,再次创业。

8年村官朱新礼受到县领导的赏识,成为县里的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1989年,朱新礼37岁了,临近中年,他找到县长,要求去学习深造,在山东省经济管理学院,他开始了三年的学习生涯。

毕业后,他被任命为县外经委副主任,每天一杯茶水、一张报纸坐到下班。家资殷实、仕途顺利,从农村到县城,从农业户口到非农业户口,朱新礼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是成功的标志。

但他很快就坐不住了,在1992年的大转折时代,他决定辞职下海,重新创业。后来在回忆起当初这个决定时,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不应该再挤在从政当官这条路上。如果我错过这个机会,可能我一生就无所作为,毫无价值了。”

价值,这是朱新礼当时思考的问题。也许是三年的大学学习让他开阔了眼界,也许是从小就不安分的内心一直蠢蠢欲动,这些并不足以构成朱新礼放弃稳定生活和保障,跨出自己人生重要一步的核心动力。

是什么样的人,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实现什么样的价值,在一个以发展经济为最高目标的时代到来之际,中国社会并不缺少朱新礼这样一个政府官员,而是缺少具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这正是朱新礼最擅长的部分。作出这个决定,意味着朱新礼对自己负责,不向现实妥协。

第二个决定是不满足“小富即安”,不无“决绝”地离开家乡。

决定“下海”之后,朱新礼找到县委书记,请求县里安排一个企业给他去做,哪怕条件最差的也行。最终他如愿以偿,县里交给他一个负债1000多万,已经3年没有发工资的罐头厂。

接手罐头厂之后,朱新礼通过“承担负债,自主经营”的方式,完成企业改制,自己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又与一个朋友合资引入初始资金,针对家乡缺乏水果深加工能力,漫山遍野的水果在成熟季节找不到销路,甚至烂在地里,朱新礼决定转产果汁。

出身于农村的朱新礼又展现出他对未来卓尔不群的洞察力,他决定“一切从高标准起步”,与德国一家浓缩果汁设备供应商达成“补偿贸易”协议,通过“远期信用证”的融资方式,引进当时中国第一条现代化浓缩果汁生产线,还从德国高薪聘请了一位著名的食品工程师,专门负责把关工艺、化验和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1993年,汇源的第一批浓缩果汁生产出来,他背煎饼奔赴德国慕尼黑,参加那里的一个国际食品展览会。优质产品连同他的真诚,终于换来了第一单生意,瑞士一家公司专门派了一架私人飞机将朱新礼接到洛桑签协议。

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开拓,利润奇高的浓缩果汁很快给予汇源丰厚的回报,并形成原始资本积累,这也让竞争对手看到了机会,很快其他厂家也纷纷涉足果汁出口,身后留下一片空白的国内市场。这与当时的消费习惯有关,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果汁的价值,几乎没人愿意付钱购买汇源的产品。

朱新礼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在别人看到空白的地方,他总是能发现机会。他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喝果汁是中国人迟早会养成的习惯。1993年,他就带着人到北京闯市场,在西绒线胡同租了一间小平房,每天半夜他带着二十几个人卸下从山东运来的果汁,天亮之后再开着小面包车走街串巷送到各个商店。

短短两年的时间,国内饮料市场迅速升温,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健力宝等企业进入。他作出了一个汇源发展上至关重要的战略决定,离开家乡,到北京顺义投资建厂,也把总部迁到当地。

当时汇源在山东做出口生意,企业做得很安逸,有稳定的收入,工人和同事也不想离开家乡,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郊区工作和生活。朱新礼却看到,在果汁行业这个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想要生存且发展下去,必须到达一个新的制高点,通盘解决汇源遇到的市场、品牌、人才等各种问题。

北京正是这样一个制高点,在资源、市场、品牌等各方面,可以为汇源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朱新礼没有犹豫,1994年,他创建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北京郊区杂草丛生、遍地垃圾、处于废弃倒闭的工厂大院里开始了又一轮创业。

如果说朱新礼选择下海是他对自己的未来负责,那么离开家乡、转战北京则是对企业和员工负责。此时的汇源在他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一家可有可无的小工厂,而是要做成一家为员工不断创造价值的平台,随着平台的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第三个决定是在出卖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失败后,他选择接受现实,再挑重担。

这位充满开拓精神的山东人,从不惧怕冒险。熬过初到北京的艰难拓荒,汇源快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2001年,销售收入以100%-200%的惊人速度实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7岁的汇源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果汁行业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

随后汇源为了加快扩张的脚步,引入德隆的风险资本。没过多久,德隆系呈现出崩溃迹象,在支付完3亿元的股权资金之后,却又先后从汇源借走3.8亿元。2003年初,警觉的朱新礼开始谋划摆脱德隆,独立发展。经过多次博弈,双方不仅不想放弃自己的股权,却提出出资购买对方手里的股权,条件是三年后支付股权资金。

朱新礼发了“狠心”,对德隆提出“对赌”的最后通牒:以一周时间为限,谁先拿出资金,汇源就是谁的。

德隆欣然接受这个方案,唐万平断定朱新礼拿不出这笔钱,他是对的,此时的汇源,账面资金所剩无几。但是,一周后,当朱新礼凭借自己的信用,筹足了资金,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最终,德隆退出汇源。

经过这一场生死之战,朱新礼更加重视汇源在发展中的独立自主性,蛰伏了两年,但仍没放弃资本运作。2005年,在引入“统一”未果之后,2006年,汇源引入法国达能和美国华平等四家投资者的战略投资,促成了2007年汇源集团旗下从事果汁灌装业务的“汇源果汁”在香港主板上市。

一年之后,朱新礼的一个决定又让市场目瞪口呆,将汇源果汁出售给美国可口可乐,当这单179亿元港币的收购之后,舆论一片哗然,指责反对之声澎湃汹涌。被贴上“卖国”的标签,甚至被认为危及民族产业的安全,甚至有人咒骂朱新礼见利忘义,将自己亲手打造的“民族品牌”拱手让人。

在汹涌的舆论面前,商务部以形成行业垄断,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健康发展为由,否决了并购案。一个与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无关的行业,一个实力雄厚、可以将汇源这家公众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并购,一场合乎逻辑的交易,被完全与商业规律无关的“民族独立精神”击败了。

朱新礼经过一年多的“煎熬”,没有丝毫犹豫,他选择接受现实,继续挑起一家公众公司领导者的担子,推出“亮剑计划”——暂缓上游基地建设,重新聚焦下游果汁产品,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从欧洲引进60条生产线,新建工厂,增设销售办事处,推出全新充气果汁饮料“果汁果乐”,冲击了中国饮料市场格局。

从创业到搬迁,从私营企业到公众公司,朱新礼不断推动自己钟爱的事业,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不断变换的责任。从对自己负责到对企业和员工负责,再到对股东和公众负责,从不放弃实业和责任的朱新礼,在责任的驱动下艰难行进,从不放弃。

在他心里,还有一份更大的责任和梦想。

“大农业”里的“生态圈”

如果说果汁的市场在城市,他离开家乡,是为了在城市这片战场上打拼,那么,2007年“汇源果汁”上市前后,朱新礼又有了一个更“庞大”的计划。他想家了,想山东沂源的漫山遍野的果树,想朴实但仍然没有实现富足的乡亲。他想回家,此时他的家已不再是东里那个小山村,而是广阔的、等待复活的“农村国土”。

农业的战场在农村,这位农村里土生土长的精英,要将他的资金、管理、技术和对农业的新思维送回农村。

2008年时,大家都知道朱新礼要卖“汇源果汁”,却未必知道他是为了什么。2008年,朱新礼在获得“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时,曾说出了自己的梦:“2008年汇源出售在香港上市的果汁灌装业务,是要引进和带动几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上游果蔬产业链,推动中国传统农业的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化,让‘好水果中国产’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大中国、大农业,大有作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汇源集团在上市之外,还有大量的上游产业:种子、树苗、果园、水果加工等,这是汇源最大的、无人可比的资源。让可口可乐接管汇源的中下游,朱新礼为的是集中精力做上游,向农村拓展,将“大有可为”的“大农业”,作为自己的新责任。

今年5月,“汇源果汁”宣布以总价39亿元,收购原材料供应商、国内主要浓缩果汁及果浆生产商——汇源产业控股。朱新礼在接受《绿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售汇源产业控股,将水果原浆加工注入“汇源果汁”的业务,既是为了打通汇源果汁上下游的产业链的整合,打造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以全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品牌实力,也是兑现2007年汇源果汁上市时对股东许下的诺言。

此次出售并没有涉及汇源集团旗下“汇源农业”板块独立发展的果园种植业务。

在2012年利润大幅降低的背景下,近期汇源果汁的出售行动让外界有些议论纷纷。6月23日晚间,汇源果汁公告,将从事果蔬汁饮料生产经营成本过高、与周边工厂重复建设连年亏损的上海汇源售予“统一”。汇源集团副总裁周红卫也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对于一些不盈利的工厂,集团将会继续采取措施优化资产,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在并购案失败之后,5年的“疗伤”似乎让汇源有些步履维艰,但朱新礼的思路一直没变:在稳定“汇源果汁”的同时,逐步扩大对上游果园产业的投资,将目光着眼于更广阔的“大农业”。

2007年,汇源集团就拿下北京密云一片1.5万亩的山地,成为汇源第一块“试验田”,随后又在北京密云县建立“果蔬研究种植和生产示范基地”。从种、养,一直到管理、加工;加工后剩下的果渣再提炼出果胶;利用果渣还可以生产饲料,供应周边的饲养场;猪、羊、牛排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化肥;利用废果渣发酵的沼气,可供周围的百姓和工厂使用……近几年来,汇源一直在探索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就像1992年朱新礼决心生产果汁,看中顺义、密云土地的缘由一样——都是撂荒多年,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的,无污染的土地——这是汇源农业从一开始就确立的“生态农业”战略目标的坚实基础。

责任产生思路,思路指导行动,行动修正战略,正如年轻的朱新礼当年在东里东村带动乡亲致富的“实验”一样,几年来,随着汇源农业的发展,十几个大小“农场”陆续建立和经营,汇源在持续行动中,逐渐形成“生态圈”的新思维,这次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村落的带头致富,而是用新模式重新组织,在升级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同时获取行业、企业的持续发展。

为此,汇源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与政府和农民的关系,与行业发展的关系。这三个关系互相交织、融通,共同温润着农业、工业、服务业全要素的“生态圈”。

首先是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面对当下土地和环境污染的现实,汇源选择土地的前提是没有农药、化肥和重金属污染,集约位于较为偏远地区的林地,进行长期培育和保护,通过果树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家禽牲畜养殖等,建立农场内部的绿色循环系统,以避免对土地和环境产生污染,持续生产生态农产品。

朱新礼说:“过去滥施农药、化肥的现象非常可怕。这次昆明绿公司年会后,我去了云南普洱。当地的领导跟我说,朱总你最好赶紧来,再来晚了,土地都坏了,根本管不住。如果考虑利益,农业投资肯定在东部沿海或者人口稠密的地区。追求短平快,汇源要为自己的产品、品牌负责,丝毫不敢马虎,所以选择土地、空气和水都没有任何污染的地方发展基地。”

其次是与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在集约土地时由政府牵头,对当前政策较为开放的地方进行土地流转和集中,农民并没有因此失地而是原地就业,成为汇源的员工。农民在土地出租的固定收益之外,还有汇源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每天按时上下班,加班还有加班费。

安置农场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就业,与农民分享利益,对农民进行有效的培训和组织,其自身的工作生存能力都有所提高;政府不仅有税收,还能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繁荣,形成“多赢”的局面。

“农民穿上制服,成了工人,对造假和滥施化肥农药都没有兴趣了。如果能在自己家里就业,提高收入,安居乐业,就很少有农民愿意背井离乡,四处打工。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又能长期带动当地的小城镇发展。”朱新礼说。

第三是与行业发展的关系。“汇源农业”经营的农场不仅有农作物种植、家禽家畜养殖,还有农产品加工厂。在收获季节,果树开花、鸡鸭成群,还可以接纳附近城市的人来观赏、采摘、吃农家饭,还可以拓展养老、养生产业。

这是一条包含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如果能有效控制成本,可以分散风险,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也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最近朱新礼去英国访问,考察了当地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水果研究机构,准备和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如果没有大企业的进入,你能让一家农户、一个村子去养一个研究机构?他们连一个科学家都养不起。此外,农民手里都是小块土地,自己也不敢停下来进行品种改良,他们等不起。所以农业要发展,城镇化要推进,首先要有企业把产业带入农村,才能形成长期、稳定、有效的投入,形成产业链式的竞争。”朱新礼说。

朱新礼喜欢欧洲的农场,在他看来,那里的乡村、城镇就像是在画卷里,到处有花有草,干干净净,有别具韵味的房子。一到周末,城里人都回到乡下感受田园风光。退休了,干脆不回城市,就在乡村里养老。说着说着,朱新礼就把欧洲说成他眼中未来的中国农村。

上一篇:历史学科的大概念范文 下一篇: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