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27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1

[关键词]科技;创新;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46-01

存在于知识中的力量是无形的,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它也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创新是我们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保护原有文化的保障。当今社会,各种竞争日益剧烈,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傲视群雄。那就必须对于旧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道路,一条别人无法照搬也无从取代的道路,这就是科技创新之路。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创作水平,如果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理想,那么他的科技创新水平也会不高,所以,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好的氛围。

一、科技创新小常识

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的一种存在方式,其概念与创新也是相同的。创新是指:在现有知识和物质的基础上,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并能取得一定效果的行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1]自主性的知识创新领域与科技创新领域相结合,能够拓展人类的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产品也将不断地更新换代。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产物,也是创新发展的主流,它本身是电子信息或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发现和新的假设合成体。

二、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并不是难么容易就能进行的,我们容易受到原有文化的影响,想象力也容易受到限制,所以要想顺利的进行科技创新,首先思维要迈出原有框架的限定,也就是把思维进行创新。思维上的严谨性和展望性在科技创新中是必要的存在。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对科研难题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取得科学研究的优异成果。[2]

三、科技创新与学科知识

(一)物理方面

物理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物理中的大多数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关,与科技创新也有很大的关联。在学习了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概念之后,以此为基础,与其他同学探讨了关于能量转换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与发展,借鉴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太阳能设计、核发电、风力发电等研究的学习与发现,做了很多小的试验,《湿控节水灌溉装置》是其中的代表,利用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及研究,撰写论文《LED发光二极管电流及使用寿命研究》。[3]

物理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也是最多样化的。在学习关于传感器的知识研究的课题后,并充分了解了一些传感器的功能,利用课外时间找到了一些由此原理而诞生的电子产品,如光传感器制成的灯,烟雾报警器,铁的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用电灯、重力传感器制作的电子秤等。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传感器在科技创新中应用的研究,并在集体的智慧下做了一些小的试验,如“灯光控制触摸传感器LED灯”是代表性作品之一。

在物理学科中,我们可以找到平时可能知道但却不了解的一些作用力。物理课本上有一节讲“安培力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安培力也是作用力的一种,它是磁场作用于通电导线的一种力。安培力的应用也很广泛,直流电动机、磁电式电表等都是利用的安培力的原理。利用这些原理,我们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讨,《线圈炮、电磁炮》是其中的代表。

研究性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我们的思想力和创造力。使思想付诸于行动,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对我们日后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拥有过人的科学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生物、化学方面

水是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存在,地球上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占了很少一部分比例,而就在这很少的比例中,由于人们的破坏环境和不爱惜水资源导致很大一部分地下水遭到污染。生物的知识不仅能为化学产品的生产提供帮助,生物的科技创新知识也能为污水的处理提供方法。

污泥中含有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分子物质,所以对于微分子物质的处理还是要用到微生物。微生物对于城市污泥的处理也是科技创新的一种形式。这种方法是增加污泥中微生物的含量,利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原理,降解高分子物质使其转化为低分子物质氧化物。微生物主要通过其分解的酶来降解污泥中的污染物,我们都知道,酶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催化的反应速率。因此,发现微生物也对污泥处理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微生物处理污泥的方法也是一种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修复是依靠附着于固体表面的过滤介质,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净化有机物好氧处理,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对水质的适应性变化,而且效率高(因为附着在以上类型的微生物多),污泥产品的降解率较低。[4]大自然中赋予了我们很多奇妙的宝藏,其中就包括同位素的存在,如我们熟悉的碳、汞、铅等,这些同位素对污泥中的污染物可以起到推测的作用。

结论: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自己去挖掘、开拓的同时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高中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以往不合适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方法。同时,老师也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授课习惯,在课堂中多开发学生的创新力,解放学生的思想包袱,提高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为高中生创建适合独立创新的学习环境。作为家长,也要时时刻刻树立榜样,在无意识状态下激发高中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不能故步自封而要勇于创新,学好知识,丰富自己,顺着前辈前行的脚步继续发现未知世界的奥秘,为祖国发展、人类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雨涛.数学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

[2] 孙鸿飞.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创新小发明[J].教育创新,2013.

[3] 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2

一、遥感(RS)技术

1、遥感技术简介

“遥感”是根据“不同物体的电磁波不同”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工作过程是通过遥感平台远载的传感器来探测地物电磁波特性。遥感平台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常用的遥感平台为卫星、飞机和气球等,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传感器是安装在遥感平台上探测物体电磁波的仪器。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用户用这些处理过的影像开展自己的工作。由于遥感在地表资源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正处速发展中。更理想的平台、更先进的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以促进遥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九五期间增加接收五颗卫星的观测数据,包括RADASAT、SPOT、EOSAT等,其中EOSAT能提供分辨率达一米的卫星影象数据,这大大促进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方面,由ERDAS公司研究制的ERDASIMAGINF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以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面向广阔应用领域的产品模块,服务于不同层次用户的模型开展工具,以及高度的图象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IP/GIS)集成功能,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而功能强大的图象处理工具。我国已有不少研究机构或生产部门将该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应用于环境变化监测与规划、荒漠化监测等重大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资源详查、资源利用动态、灾害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已得到较广泛应用。而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监测、生物量评估与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贡献,只是刚刚起步。遥感在城市环境污染调查与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举例如下:(1)大气污染监测。在大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上,可以直接统计烟囱的数量、直径、分布以及机动车辆的数量、类型,找出其与燃煤、烧油量的关系,求出相关系数,并结合城市实测资料以及城市气象、风向频率、风速变化等因素,则能够估算城市大气状况。(2)水污染调查。由于溶解或悬浮与水中的污染成份浓度不同,使水体颜色、密度、透明度和温度产生差异,导致水体反射光能量的变化,而在遥感图像上,能反映为色调、灰谐、形态、纹理等特征的差别,根据这些影像显示,一般可以识别水体的污染源、污染范围、面积和浓度。(3)热污染。利用热红外遥感图像能够对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有效的调查。我国在沿海城市地区(天津、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一些河口三角洲如黄河、长江及珠江等三角洲地区)完成了遥感应用试验,还在攀枝花、沈阳、洛阳、西安、太原等城市进行了城市环境遥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198Q年在天津曾试用不同高度和多种时相的遥感信息,检验其对水、热、植物污染的监测范围和限度,证明通过热红外图像研究城市热力景观效应和热岛效应,可以综合反映城市工业布局、建筑密度和绿地水域的环境效应,作为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依据;同时,以韭菜和树木生态季相规律的异常,追踪水域和大气污染的扩散范围,指示污染程度,可以作为经常监测城市环境的生物标志。通过红外遥感,还获得了海河下游海水倒灌,沿岸污水渗漏的红外图像,查明了塘沽新港的污水回游和富营养化。通过航空像片,监测了主要街道的车流、车速和密度。在广州采用彩红外和天然彩色航空像片进行城市环境检测,应用结果表明:彩红外片对检测大气污染源、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生态影响均有良好效果,对水污染中出现富营养化也有明显反映。天然彩色片对研究水污染、检测污染源范围分布、确定污染等级效果良好。但上述像片难以检测水体的油污染。由于环境监测不仅着眼与物质的空间分布,还要追踪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动态规律,即由二维、三维研究延伸到多维分析,从而反是地球动力学所产生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达到解释运动现象,查明来龙去脉的目的,因此有待于对遥感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3

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们开展了“关于XX河水污染治理办法”的课题研究。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尽快治理被污染的河水,关系到居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然而治理河水污染遇到了这样一些具体问题:

(1)居民:我们反映的意见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也不知道究竟谁能具体管一下这个事情。

(2)环保局工作人员: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散在环保、水利、交通、国土、公安等多个部门,分管部门间关系不明确,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

(3)同学们发现目前关于治理水污染的有这样一些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特别是造纸、化工、印染、制革、轧钢、水泥、炼油、磷肥等企业,应当限期治理。难以治理的,责令其关、停、并、转。限期治理决定,按照管理权限由相应的人民政府作出。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社会实践经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为有效治理XX河水污染问题,应获得哪些人士的支持?(2分)②为有效治理XX河水污染问题,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政策,为什么?(至少说出三条理由)(6分)③你认为该班学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技能方面会有哪些收获?(4分)

二、试题评析

1.试题特点

(1)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与运用。本试题没有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而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托,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联系和整合。试题所采用的材料、视角、情境,全新而又富有时代气息,考查的知识点紧扣教材,立足基础知识,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法的综合考查和运用,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体现了对知识点不同级别的要求,贯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紧扣时代脉搏,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思想,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题很好地体现了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的主题思想。

2.试题立意与选材

(1)本题立意。本题立意以当前“科学发展观”热点为背景,时代感强,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抓住热点,贴近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生活,让每位同学都能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些都彰显编者的用心。

(2)选材的角度。立意定下后,选取为试题服务的材料也是关键所在,如果选材不当的话就会破坏试题主题思想的发挥,达不到想要的考查效果。本题主要是从正反两个角度选材。

细细分析编者选取的三个资料,我们从中能够领悟编者的用心之处。①选取“居民”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他们关注身边事,参与身边事。另一方面他们的意见往往得不到重视,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不清楚到政府哪个部门反映相关问题,这说明什么?政府职能部门的宣传不到位,不能让百姓充分了解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这也是目前地方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②选取“政府职能部门”,编者似乎在向我们说明“一个媳妇,三个婆婆”是当前政府职能部门的真实写照。编者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思考,更多的是责任和行动。③选取了“国家出台的法规”,一方面国家早已出台相关法规文件,这说明了国家一直关注民生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法规中作出了明确的责任划分和处理办法,但问题出现后,仍不能更好地及时解决问题,这说明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执行和对他们的监督存在问题。

对材料的选择,编者把握得恰到好处,既能考出主题思想,又能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种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小试题,考出社会大现实,这是我们要敬佩编者之处。

3.试题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最能衡量出试卷编定者的水平,本题编者遵循了“由易到中再到难;由获得到理解再到运用”的层次,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编者的精心设计,用心思考,巧妙安排。问题(1)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政府部门以及人员职能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问题(2)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问题(3)主要考查同学们归纳和总结能力,让他们总结出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启示或感受。

通过本试题的浅析,教者明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更要把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热点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4

文章标题:污水处理厂技术副厂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xxx,今天,我站在大家的面前,是来竞选污水处理厂技术副厂长这个工作岗位的。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给了我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正因为有了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才有勇气、才有信心、才有能力站在这里。

我于1991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到环保局。工作十余年来,我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尽职尽责,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十多年的工作锻炼了我,让我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关系岷江水系水质好坏,保证着成都市和川西平原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在全局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我自信,能胜任污水处理厂技术副厂长这一职务。因为:

一、我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顾全大局,服从分配,听从指挥;吃苦耐劳,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同志。平时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

二、我具有较强的业务学习能力。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坚持走到哪里,学到哪里。现在我不仅具有四川大学化工专业的文凭和四川大学法律专业的文凭,而且很快将取得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文凭。并于20xx年取得了工程师资格,英语通过了中级职称资格考试。

三、我具有专业的实验分析技能。我从事分析工作十五年,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了二十个项目的上岗证。我们知道污水只有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才能进入排污管网;出水应达到GB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GB18918-20xx《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CODcrBOD5SSNH3TOC-NPO4TOC-PPH是污水处理厂的必测项目,对于这些项目,我都持有上岗证。

四、我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是说,法律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我市污水处理厂尚需敷设排污管道37公里,而青城山污水处理厂和蒲阳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土地使用报批手续。20xx年5月我市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为居民生活用水0.35元/吨,工商业用水0.5元/吨,而成都市污水处理费已执行了新的收费价格。如何用好污水处理收费政策,逐步达到保本微利的水平,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涉及到《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都为我提供了更宽的平台。

五、我具有较为系统的财务知识。这有利于为控制工程造价、制定严格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和使用中的监督检查当好参谋。

六、我接受过ISO14000的培训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作为一名环境管理内审员,我将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模式。

如果组织信任,同志们支持,我当选污水处理厂技术副厂长,我将摆正位置,当好配角,发挥业务骨干作用。让自己迅速成为污水处理工艺和控制方面的专家和内行,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争取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水质分析、法律法规方面有所创新。

我会协助搞好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管理工作。污水处理厂工作面广事杂,要求高,责任重。因此,要树立大局观念,团结协作,当好助手,作好参谋,处理好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对自己分管的工作,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而不依赖观望,并且让污水处理厂再上一个台阶。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今天,我勇敢而坚定地站在这里,向你们倾述我对竞选污水处理厂技术副厂长的实话实说,不管结果怎样,我殷切地希望领导和同志们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帮助我,因为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同时,我也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5

9年级化学上教版第6章《溶解现象》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章节,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第1课时,属于一节概念课,核心问题是溶液和浊液的区分以及溶液、溶解概念的建立,没有复杂的原理也没有探究性强的实验,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少学习的乐趣,也没有深层思维的乐趣。如果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能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饶有趣味,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能心情愉悦地学习化学。

1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课本上有5种物质分散在水中的实验,但是为了物质分散而实验,似乎缺少了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乐趣。笔者从一个溶解、乳化的应用情境——洗衣店清洗衣物得到了启示:洗衣服主要是通过溶解和乳化的手段,使污渍分散到水中。该情境与溶解乳化非常贴合,从清洗污渍后的残留液这个角度,可以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贯穿进去,这样就能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溶解、乳化这些概念很自然地串联起来,完整地放到一个情境中。

2 教学设计

2.1 感受生活

【教师引入】本校住校生比较多,洗衣服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但你可能没想过洗衣服的过程包含着一些化学知识、化学原理。

【学生感受生活】回想日常生活:①洗衣服用到的最重要的物质是水。②衣服上的污渍通常属于混合物。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洗衣服这件熟悉的事情入手,将之与化学联系,使学生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产生亲切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

【教师设问】洗衣服的目的通常就是使污渍分散到水中,那么,怎样才能将衣服上的污渍快速、有效地分散到水中?分散过程又会产生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怎样的化学知识、原理去解释?本节课就来学习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设计探究实验】准备3块棉布,分别沾有3种类型的污渍:①能溶于水的氯化钠、蔗糖、硫酸铜;②油;③难溶于水的泥土。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将3个烧杯编号,放入棉布,加入适量水,玻璃棒搅拌,感受洗涤后的残留液有何差别,总结关键词描述3份残留液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洗涤棉布后残留的液体。

【学生分组实验】模拟洗衣服的过程,先分工,2人/组,一人操作,另一人记录汇报。

【板书】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初步描述残留液的外观:澄清、浑浊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描述3种残留液的特征。

【学生】逐渐了解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概念。

【设计意图】从混合物具体的特征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

【板书】从物质分散的形式,将3份残留液分别命名为: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并且进一步解析,完善概念:小油滴小液滴;泥土颗粒固体颗粒。

【设计意图】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个体到一般规律,给出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概念。

2.2 质疑感受

【教师提出质疑】从物质分散的形式对物质分散成溶液提出质疑:在溶液中,分散到水中的几种物质为何“消失”了,不像小油滴、泥土那样能看得见?

【学生分组讨论】提示:回忆学过的第3章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小结】给出溶解概念:物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过渡】图片、模拟动画解释物质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进一步解析溶解概念。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溶解的认知逐步完善、巩固。

【概念辨析】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小结】第一类污渍的清洗方法:溶解。

【教师质疑】如果我们希望第1块棉布(沾了氯化钠、蔗糖、硫酸铜)洗涤更快,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加速清洗第1类污渍的方法。

【板书】加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③粉碎固体,增大接触面积。

【设计意图】将加速清洗第一类污渍(能溶解在水中的)投射到化学中的加速溶解这个知识点,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充满乐趣。

【教师质疑】感受一下第2块棉布上的油污是否洗净?第2类污渍不能有效地分散到水中,那么按照生活常识该如何洗涤?

【学生交流讨论】采用肥皂水清洗油污。

【学生感受生活】分组实验,体验肥皂水清洗油污的过程,汇报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又一次将生活经验拓展到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承接知识点作铺垫。

【教师】解析实验现象,给出乳化概念,图片、模拟动画进一步解释乳化剂、乳化现象。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乳化过程,加深概念理解。

2.3 走向生活

【教师小结】第1块棉布上的污渍能溶解在水中,一般就用水洗涤,第2块棉布上的油污类污渍不能溶解在水中,一般要用水和洗涤剂一起洗涤,第3块棉布上的污渍是泥土,这类污渍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被水分散,这类污渍平时一般就用水搓洗、冲洗。现在有一批化工厂的工作服(沾有氯化钠、硫酸铜、硫酸亚铁、油污、碘、泥土等污渍),如果你是洗衣店老板,你会怎么办?

【学生交流讨论】运用溶解和乳化知识,解决化工厂工作服的清洗问题。

【小结】洗涤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学到哪些化学知识?对生活有何帮助?是否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衣服,并研究把衣服洗的又快又干净的方法。

【设计意图】将污渍设计成3种,分别是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需要运用的手段就是溶解和乳化,并且放入硫酸亚铁之类的物质,应用第5章金属和酸反应的相关知识(它溶于水能形成浅绿色溶液),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情景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总结和作业布置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洗衣服,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3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源于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课堂上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有两处问题解决分别用到第3章和第5章的相关知识。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熟悉中感受新奇,这种发现的过程和新奇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9年级化学,处于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许多概念到了高中会进一步拓展、完善,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一下概念内涵、外延的延伸过程。

例如在辨析溶液概念时,笔者引用书本上碘酒这个例子,完善溶解的概念:溶解不一定是物质分散到水中,应该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初中化学的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还要从思想方法上为学生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作铺垫。

在课堂讨论中,对于学生不太合理的方案,需进行正确引导。

例如,学生可能无论遇到什么污渍都提出用洗涤剂,那么,教师可以从环保、低能耗、节水的角度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洗涤方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构建化学价值观。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6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罗津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找来一些志愿者,拿出一件毛衣,告诉他们,这件毛衣别人曾经穿过,但现在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了。然后,罗津问这些志愿者,愿不愿穿上这件毛衣。

大家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都说穿这件毛衣没有问题。

接着,罗津告诉志愿者,那个曾经穿过这件毛衣的人是个艾滋病患者,但只是穿了三十分钟而已。

结果大家突然都说不想穿那件毛衣了。罗津询问他们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他们都很清楚艾滋病不会通过那件毛衣传染的,可是迷信的感染效应还是开始发威,他们就是没有办法穿上那件毛衣。

罗津又在不同的志愿者间,不断变换毛衣主人的设定。他发现,只要说到毛衣曾经属于邪恶化身者或者罹患疾病者,都能令志愿者厌恶到不想穿这件毛衣。事实上,罗津的研究显示:人们宁愿穿沾过狗屎没洗的毛衣,也不想穿艾滋病人穿过但已经洗干净的毛衣……

这就意味着,人类天生就对某种特定的东西有厌恶情绪,这种情绪来源于人类极不科学的“因果联想”――一件物品如果与病人联系在一起,那这件物品必定是不干净的,怎么洗都没有用。

人类为什么有这么奇怪而又不正确的因果联想呢?这其实是对外界一种本能的防范。病人确实容易将细菌传染给其他人,所以人们会从心里抵触病人穿过的衣服,即使某些病没有传染性,但人们对病人衣服的厌恶心理早已根深蒂固了。

对污水回收的攻防战

这种根深蒂固的厌恶心理被心理学家称为“厌恶因子”,在社会生活中,厌恶因子往往会带来意料不到的结果。

想象一下,如果你居住在遭受旱灾的地区,你被告知从此以后只能饮用“回收利用的污水”,是否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恶心”?多数人的答案是“是的”。如果许许多多的人都有那种厌恶感,那就会激起一股社会力量,直接阻碍污水循环利用的技术。

在厌恶因子的促使下,在美国加州的红木城地区,反对者们将污水回收处理项目拖延了近两年。在距离红木城向北6个小时车程的喷泉谷,人们对当地的地下水补给系统进行了抗议活动,该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为了消除反对者的疑虑,工程师们将经过深处理的废水从工厂泵到一个地下盆地,经过多层砂石的过滤,然后由管道输送到商业和家庭用户。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从地下盆地输出的水还没有输入时处理过的水干净,原因可能是,在过滤过程中,从自然滤层吸取了污染物。 如何减少公众的厌恶因子呢?废水再利用的反对者们把该技术称为“从马桶水到水笼头水”,这一说法加强了人们内心的厌恶情绪,导致人们对该技术的彻底反对。但这些反对者却故意忽略了污水处理的高科技过程,也不懂得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分解再聚合的循环过程。所以宣传污水回收可以着重强调这些经过处理的水完全不含杂质,比天然水还干净很多。

当然,厌恶因子也可以起有效作用。过去千百年间,人类早已本能地学会了如何避免饮用污水,今天,如果回收污水处理不当,的确会带来大规模的健康风险,因此公众的质疑是极其明智的,它可以促进科学家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更加精益求精。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10年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的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团结治污,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以下简称淮河治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治污体制和机制不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等问题,淮河治污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人民群众还不满意。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进一步推进淮河治污工作,尽快从根本上改善水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充分认识淮河治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淮河流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8,是全国水利建设投资的重点地区,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淮河治污工作,对于维护沿淮地区1.68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华东、华中以及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做好淮河治污工作,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淮河治污工作。

(二)明确淮河治污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淮河治污要坚持统筹协调、系统管理,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防治、社会监督的方针。淮河治污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问题,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善于运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确保实现各阶段治污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明确目标,分期实施

(三)淮河治污的长远目标是,恢复山青水秀的自然面貌,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期目标是,到2010年,淮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的要求;近期目标是,到2005年,巩固淮河治污成果,保持水质基本稳定。

在2005年年底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确定的治污工程投入运行的比例达到60%(安徽省达到5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削减20%和10%;在来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该流域25个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计划》目标,淮河干流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枯水期无天然径流省界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100毫克/升。

在2007年年底前,《计划》确定的治污工程投入运行的比例达到90%(安徽省达到85%);山东、江苏两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40%;河南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35%;安徽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30%.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削减25%和15%.在来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明显好转,山东、江苏两省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区水质达到Ⅲ类,主要支流优于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60%.枯水期无天然径流河道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80毫克/升,氨氮浓度低于30毫克/升。

在2010年年底前,山东、江苏两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5%;河南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安徽省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污水处理率达到45%.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控制在水环境容量范围内。在来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的要求,淮河干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主要支流水质达到Ⅳ类或Ⅴ类。枯水期无天然径流河道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70毫克/升,氨氮浓度低于25毫克/升。

三、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沿淮各地要依据水环境容量、水域纳污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制订和实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产品,严格控制限制类工艺和产品,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

(五)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沿淮各地要根据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制订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认真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环境容量,认真制(修)订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调整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

(六)创建节水型社会。认真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加快城镇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加强生活用水管理。推行定额管理办法,鼓励发展节水高效产业,降低工业耗水量。推广使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鼓励使用中水。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企业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鼓励企业自律守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争创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环境友好企业。提倡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沿淮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建国家

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省(市、县)、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乡镇。

(八)加快转变水资源利用模式。抓紧对淮河流域现有闸坝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正确处理闸坝调度、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要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用水,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必要的生态用水。

四、突出重点,防治结合

(九)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造纸、酿造、制药、制革、印染、化工等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在2005年年底前,对沿淮四省现有石灰法制浆生产线、年制浆能力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黄板纸企业、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1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1万吨以下淀粉生产线,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关闭。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整治;对虽能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高的企业,要实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治理项目,尤其是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污染物减排的项目,国家适当给予补助。

(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2005年年底前,沿淮四省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单位全部改制成独立企业法人,实行市场化运营。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实行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强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加快配套管网的建设,保证投入运行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负荷在第一年达到设计负荷的60%,第三年起达到设计负荷的75%.未配套建设脱氮设施的,应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同时配套建设脱氮设施。湖泊、水库周边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同时建设除磷设施。自2007年起,对城镇污水处理单位排水中氨氮含量超标的,加倍征收排污费。要积极推行产业化、市场化,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国家视情况适当给予支持。对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地方财政要重点支持,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收费达到每吨08元以上的,国家将继续给予支持。在2005年年底前,沿淮各地在调整城镇供水价格时,要优先将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提高到保本微利水平;达不到这一水平的,应结合本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制订最低收费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十一)加快城镇垃圾处理场及配套设施建设。要加强沿河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置,逐步实现建制镇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垃圾处理场建设,积极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投资多元化和建设运营规范化。沿淮各地要在2005年年底前全面开征城市垃圾处理费,并积极促进城镇垃圾处理场的企业化改制。

(十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2006年6月底前,在淮河流域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根据土地消纳能力调整养殖规模,采用沼气等生态技术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有机肥加工利用。在2007年年底前,沿淮各地要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五、强化管理,严格执法

(十三)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沿淮各地要抓紧完成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经审核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向社会公布。要依据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排污量进行指标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所有新建项目,都应符合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总量控制的要求。自2005年起,凡是没有水环境容量的地区,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项目。环保总局要抓紧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在2004年年底前,对日排废水100吨、化学需氧量30公斤、氨氮20公斤以上的重点排污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单位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自2006年起实行持证排污。在2006年年底前,重点排污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在指定位置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等部门联网。

(十四)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沿淮四省各级人民政府要保证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必要的资金需要。加快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和水质监测站建设,特别是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及流域管理机构现有技术与资源优势,统一组建并完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有关部门应根据职责,将监测结果和有关情况及时向环保部门通报。水环境信息由环保部门统一。

(十五)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环境违法案件移送、通报和考核制度。环保部门定期通报环境违法案件的立案、移送、督办等情况。继续深入开展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严厉查办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惩处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环保部门要为水污染事故受害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建立环境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环保总局要结合环境执法的实践,尽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修订的建议。

(十六)建立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在2005年6月底前,环保总局要会同水利部制订《淮河流域敏感区域水环境应急预案》,将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纳入应急范围,做好敏感河段和重点污染源的辩识、评价及控制,建立水污染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和信息通报制度。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敏感区域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十七)开展治污评估工作。环保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完成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目标完成情况评估体系;每年对沿淮四省治污计划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及跨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向国务院报告后向全国通报。出省界断面水质在扣除入境水质影响后仍不能达标的省份,要向国务院作专题报告。沿淮四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分别组织对下一级政府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并向同级党委组织部门通报。

(十八)建立环境质量公告制度。自2006年起,沿淮四省人民政府每年要对省辖市的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进行排序,并向社会公告。对没有达到水质目标、排污总量已超过环境容量的城市,由环保部门予以公告,并暂停审批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十九)落实领导责任制。淮河治污

的主要责任在地方人民政府,沿淮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淮河治污工作的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沿淮四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分别与下一级政府签订治污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初对上一年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十)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治污资金主要由排放企业承担。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事权财权划分的原则,将治污所需经费分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沿淮各地因执行本通知第九条规定,关停《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实施前开办企业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在分配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时统筹考虑。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信息平台及远程数据传输设备等监测设施建设,由中央安排投资。

(二十一)加强部门协作。有关部门要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有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发展改革部门要从产业政策、投资建设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监督。财政部门要落实国家有关补助资金,并指导制订有效的实施办法。建设部门要指导并监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建设,做好有关改革工作。水利部门要做好现有闸坝运行管理评估、流域水资源调度和生态用水保障工作。农业部门要指导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环保总局负责对淮河治污工作实施统一监管,组织制订和实施治污计划,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二十二)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和奖惩制度。自2006年起,环保总局对跨省界断面水质按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和评定。对治污成绩突出、工作完成情况好的省份,有关部门在中央资金安排、排污费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有关部门将暂停在该省安排国家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和核准该省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直至出境水质达到目标要求。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赔付补偿责任,具体办法由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征求沿淮四省人民政府意见后另行制订。

(二十三)完善公众的环保参与和监督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众的环境权益意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和环保验收等,应采用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及时查处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并公布污染单位和处理结果。

对于污水处理的感想篇8

关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镇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要,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根据市县水务局关于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通知,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关于水环境治理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体净化”的基本原则,以改善环境为核心,顺兴群众期盼,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实现“河水清、两岸绿、乡村美”的优美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消除镇区域内黑臭水体”为核心,以镇政府为主导、各村为责任主体,利用5天时间,排查出来的黑臭水体及污水按照环境保护及河长制责任范围,对全镇查出的黑臭水体村庄内及周边坑塘、沟渠的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于2021年4月下旬前完成黑臭水体“清零”工作。

三、工作任务

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体净化”的技术要求,分类施策,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

1、全面清理水体周边各类垃圾。各行政村按照属地管理,安排专人对辖区内的河道、坑塘、沟渠进行拉网式排查,进行逐河逐沟清理倾倒入河沟的各类垃圾和枯木烂草,不留死角。

2、加强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各村要对辖区内规模养殖企业要求配套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畜禽废水和废渣实现综合利用,彻底解决畜禽养殖造成的水污染。

3、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变农村“脏、乱、差、散”状态,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有序堆放,统一处理,禁止生活垃圾向河沟、塘坝内倾倒。

4、加大对企业及工商个体企业排水及生活污水的监管力度,标准化建设污水处理池,充分利用好现有处理设备,提高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对水污染的认识。

上一篇:循证医学的基础范文 下一篇:量子力学结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