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冶金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47

黑色冶金技术

黑色冶金技术篇1

(1)上游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其总资产比例为44.96%,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西南地区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这主要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较晚,储采比偏低。从配套产业来看,采矿采石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东北、黄河中游和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总资产规模相对薄弱。

(2)中游产业:火力发电和炼焦业。火力发电业是我国煤炭产业链中游环节最主要的节点,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而火力发电业的供需及配套的电力供应及设备制造业均集中于北部沿海地区。处于煤化工产业链环的炼焦业主要集中于黄河中游地区,其总资产比例达到57.91%。炼焦行业的资源依赖性较强,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炼焦业与配套焦煤资源集中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而需求却以东部为主。

(3)下游产业:冶金、化工和建材业。冶金业的黑色金属采选及延压加工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地区,有色金属采选及延压加工业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配套产业的冶炼专用设备制造则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主要是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和肥料制造业,其分别集中于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其中肥料制造业的区域集中性不高。建材业的水泥制造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以及砖瓦石材建筑材料制造业均主要集中于北部沿海。此外,与之配套的设备生产也主要集中于北部沿海等地区。

2 关键产业链环区域效率评价

2.2 关键产业链环的区域效率分析及评价

(1)上游产业区域效率分析及评价。

从DEA运行结果来看,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黄河中游地区处于生产前沿面,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该地区是煤炭业的集中分布区,煤炭资源开发早,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南部沿海地区技术有效,主要源于该地区辅助链环具有比较优势,如人才、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等,但该地区面临煤炭资源严重馈乏的劣势。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规模效率较好,但技术效率相对较低。

配套产业的产矿采石设备制造业只有北部沿海地区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而黄河中游地区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与之相比都具有很大差距,其他地区的生产效率亦较低。

(2)中游产业区域效率分析。

在火力发电业中,东北地区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而分布较集中的北部沿海、东部沿海等地区技术效率均很低。技术效率低是导致火力发电业总体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而电力高消费区其电力生产效率普遍不高。分析配套产业的电力供应,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地区规模有效,东部沿海地区技术有效;配套产业的发电机及发电机组业中,西北地区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此外,东北和北部沿海地区均达到规模有效,但其技术效率不高。炼焦业的整体效率较高。其中西北、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均达到规模有效,技术效率也较高,同时由于这些区域的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发展炼焦业具有比较优势。  (3)下游产业区域效率分析。

在冶炼业中,南部沿海的黑色金属采选业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长江中游地区的黑色金属延压和加工业的总体效率最高,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地区的有色金属采选及延压加工业的生产效率也较高。配套产业的冶炼专用设备制造整体效率较高,其中黄河中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均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分析化工业,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以西北地区总体效率最高,但目前该地区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的分布较薄弱,而分布最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规模效率很低。肥料制造业则以南部沿海地区总体效率最高,其他分布较集中的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其总体效率均偏低。肥料制造业的整体效率不高,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肥料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建材业中的水泥制造、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以及砖瓦石材建筑材料制造均集中于北部沿海,而其总体效率却分别以北部沿海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最高。配套产业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体规模小,结构分散,这也是该行业总体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3 提升我国煤炭产业整体效率的几点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经济发展和煤炭资源赋存的不均衡,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格局。一方面,资源条件决定了煤炭产业分布的相对集中性,但同时也导致了各区域煤炭产业结构趋同的不足,各产业链环在各区域均有分布,形成资源和市场过度的区域间竞争,其中以煤炭采选、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水泥制造、基础化工原料制造等产业链环最为显著;另一方面,技术水平、资源条件、资金优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各煤炭产业链环的区域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引致区域效率与区域分布之间的不匹配性,主要表现为:煤炭资源集中区其高耗能产业的经济效率偏低,而煤炭资源贫乏区其高耗能产业的经济效率反而较高,就煤炭采选业、炼焦业、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加工等主要产业链环分析,煤炭资源严重匮乏的南部沿海地区其经济效率均高于西南和东北地区。而实质上,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须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率为根本,实现资源与效率的统一。针对现有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煤炭产业的整体效率:

(1)加强黄河中游地区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产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建材业等产业链环的发展,针对该地区煤炭企业分散的问题,须加强对该地区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

(2)东北地区煤炭资源较丰富,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适合发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采矿石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该地区煤炭采选业的技术效率偏低,须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总体经济效率。

(3)西南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其煤炭资源丰富且矿产资源的配套性较好,而且拥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表现为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土地便宜、能源费用低、政策优惠等,适合发展资源和劳工密集型以及部分资源加工型的重化工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化工业、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业等。其中西南地区煤炭资原后备储量相对充足,而现阶段该地区煤炭采选业的经济效率偏低,应加强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能力,提升煤炭开采技术。

(4)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地区煤炭资源相对匮乏,但经济发展较快,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采矿采石设备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冶炼专用设备制造、相关产品贸易及进出口等煤炭产业链下游产业继续延伸的相关产业。此外,由于资源的限制,应逐渐收缩并向中西部转移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建材业等高耗能产业。

参考文献

[1]徐丽萍.我国煤炭产业特性及其价值网络分析[j].理论探索,2006,(3).

黑色冶金技术篇2

【关键词】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市场经济初期、国民经济增长期等四个时期,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生产品类众多,满足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需求,但是近些年来,新生产出来的钢铁企业与人们的需求不符,造成钢铁产品过剩量大,降低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浪费大量钢铁资源,并且钢铁生产集中度不高,难以管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寻找方法改革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提高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笔者在此方面进行研究,为钢铁发展提供理论资料。

一、钢铁工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钢铁行业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重要战略性公益之一,主要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具体细分为:金属矿物采选、炼铁、炼钢、轧钢、钢材产品加工、铁合金冶炼等。并且根据新出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钢铁行业划分为第二产业,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包括铁矿采选、锰矿、铬矿采选和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则主要包括炼铁、炼钢、黑色金属铸造、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业。

二、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产能过剩量增大

经过对这几年钢铁生产和钢铁需求对比发现,钢铁过剩量高达钢铁生产量的10%左右,呈现出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从事钢铁生产的企业数量多,钢铁企业生产与国际需求成正比,但是多个企业增加产量,使得需求部门难以消耗如此大量高铁产品,将有很多钢铁产品被剩余下来。钢铁近期过剩也会导致企业获利降低,当地政府部门财政收入降低,钢铁企业破产时有出现。

2.产品结构失衡

我国钢铁产品是很主要表现在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产品过剩,而技术含量高的钢铁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具体表现为我国中低端钢铁产品生产量大,但市场钢铁总量的60%左右,而我国高端产品生产量,有些高新技术还未引入我国钢铁行业,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关键性钢铁产品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例如汽车生产中的一些零部件、电脑零部件等,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3.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是钢铁生产量虽然排世界第一,但是产品多数为中低技术含量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少,很多新型的生产设备还需要依靠进口,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在产品结构和产品开发方面,我国钢铁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在国际钢铁市场占据的比例小,在技术装备和工艺开发方面,重大冶金装备需要从国外进口,世界新型的生产设备还没有引进但我国钢铁企业,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钢铁企业战略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施行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

服务型生产主要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的生产,生产型服务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服务化转型就是将生产型服务转化成服务型生产,不再是为需求者提供单一的产品,而是根据需求者的需要,生产多种符合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钢铁过剩的量。实施服务化转型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大组织入手,对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该制定一套服务化转型制度和体系,加强财政支持和提供法律保障,做好顶层设计和税收工作,不断从国外引进新技术;对于企业,调整生产模式和销售,经常进行市场调研,抓住人们的需求走向,完善企业内部生产设备,引进人才,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2.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钢铁行业生产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污染环境,我国环境恶化程度加重,因此钢铁企业需要改变生产模式和生产方式,做到绿色生产。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需要政府支持,政府严格限制废水废渣排放量,并且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从企业的角度来,以低消耗、无污染、不排放为生产目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建立能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污染物回收体系,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

3.实施技术创新驱动战略

新技术和新增长方式是提高企业生产获利的一大动力,钢铁生产企业关注国际钢铁市场,积极引进高新生产设备,钢铁产品研发人员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优化产品生产工艺,政府部门也采取措施,创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增加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钢铁企业也应该开设培训课,提高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操作能力,并且在企业内部实行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模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钢铁行业发展与国家的整体实力有关,我国在提高钢铁竞争力上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变化对钢铁方圆发展影响较大,本文笔者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量大、产品结构失衡和创新体系不完善三方面的问题,并对应提出了实施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驱动战略,促使我国钢铁产业生产产品技术含量高,增强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韩珍堂.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2]江飞涛,卓丽洪,王秀丽.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3,(19):44-47.

[3]兰银.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

黑色冶金技术篇3

1前言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原材料基础工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但是,浙江省冶金工业总体上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消耗高、效益差,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关键时刻,适时对全省冶金工业进行结构调整,以摆脱困境,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浙江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意义。这里就浙江省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2浙江省冶金工业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浙江省冶金工业概况

浙江省冶金工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经过“八五”、“九五”期间的结构调整,形成了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耐火材料制品业、冶金碳素制品业、金属丝绳及其制品业等8大门类的工业体系。全省共有冶金企业1270家,从业人数14.04万人,其中县办以卜企业127家,从亚人数8.46万人,大中型企业48家,被列人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培育企业8家,系统内国有企业68家。1997年底,全省已具有年产钢158万认钢材180万t、生铁83万t、焦炭63万t、有色金属19万t(其中铜•12.5万t、铝3.8万t、铅l万t、锌2万t)、有色金属加工材50万t(其中铜材加工40万t、铝材加下10万t)、铁合金14.6万t,以及钢丝、钢丝绳、钢绞线6.9万t、黑色有一色矿山采选309万t的生产能力。据浙江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8年全省黑色、有色冶炼压延加工企业为338家(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人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不包括矿山、金属制品、耐火材料、冶金机械企业),工业总产值167.n亿元,销售总收人167.95亿元。全省产钢量为166.6万t,成品钢材258万t,生铁为91.5万t,铁矿石156万t,十种有色金属达10.82万t,生产铜材34.7万t,铝材8.7万:,实现利润总额4.14亿元,工业增加值(现价)32.8亿元。至今已初步形成黑色冶炼与压延加工以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为主、铜冶炼和加工以宁波地区和绍兴地区为主、焊管以浙江金洲集团为主、不锈钢管棒以浙江久立集团和温州地区为主、耐火材料以湖州地区为卞的区域经济结构,但在这些区域经济中除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等少数企业外,仍然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低水平重复建设、工艺装备陈旧以及初级产品占主导等结构性问题。

2.2“八五”、“九五”期间结构调整上所做的工作

2.2.1”八五”期间结构调整工作

“八五”期间,浙江省冶金工业依照“打基础、上水平、增效益”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首先,一批工艺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如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焦化二期工程、焦化热电站工程、6000m3小制氧机、5万二户煤气柜、3号连铸机工程、110Kv变电站、中轧改造,绍兴轧钢厂650热轧开坯项目,杭州万胜钢缆集团公司的铝锌合金镀层钢绞线,浙江漓铁集团公司的选可改造,温州冶炼厂锌技改工程,浙江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解铝工程等。还有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年产25万t的小型连轧生产线,绍兴钢铁总厂70t电炉工程等致力于开辟以连铸生产为中心、带动炼钢和轧钢的新土艺项目在“九五”初期相继建成投产,为全省冶金行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次,“八五”期间,全省冶金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原省冶金工业总公司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合并组建了浙江冶金集团)浙江漓铁集团公司、浙江天工矿业集团公司、嘉兴钢铁集团公司、东风莹石集团公司、浙江建德铜矿集团公司、浙江姚冶集团股份公司、杭州万胜钢缆集团公司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也先后成立。其他冶金企业也积极推进内部“丁制”改革,在“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2.2.2”九五”期间结构调整工作

“九五”期间,全省冶金行业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市场总量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生产经营运行能够基本保持平稳过渡,得益于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九五”前三年全行业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方面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1亿元。首先,企业装备水平有所改善,工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主要建设项目有: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小型连轧工程、80、超高功率电炉工程、220KV输变电工程、热带轧机改造、3号烧结机改造、二号制氧机改造及高速线材工程前期工作,绍钢70t电炉改造及配套,浙江漓铁集团二期工程,绍兴平水铜矿二期工程等;杭州钢铁集团、遂昌钢铁厂、宁波钢铁总厂相继实现了小型连铸,提高了炼钢连铸比,嘉兴钢铁集团棒材生产线和绍兴轧钢厂线材生产线也相继实现了“一火成材”工艺;嘉兴东方钢帘线有限公司年产l万t汽车子午线轮胎钢帘线工程(一期)、嘉兴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年产3万t精密冷轧薄板生产线、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8万t(一期)高精度冷轧不锈钢薄板生产线也相继建成投产。这些项目起到了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其次,产品结构调整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普通钢材比例有所下降,合金比有所提高。如宁波兴业集团着力发展拳头产品—高精度铜板带,杭州万胜钢缆集团开发生产55%铝锌合金镀层钢丝及钢绞线、5%铝锌稀土层钢丝及钢绞线二个新产品,绍兴第三铜材厂开发的C2720黄铜带列人1998年国家重点新产品。通过加大技改投人力度,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次和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市场竟争力进一步加强。再次,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尤其是“杭钢股份”的顺利组建及上市,对全省冶金工业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学•邯钢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围绕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消耗。“九五”前三年全行业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八五”末有了明显改善,先后培育了一批部、省、地市名牌产品和星级企业,多家企业通过了I阳9000质量体系认证。

2.3浙江省冶金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钢铁工业

自1996年钢产量突破一亿吨以后,我国钢铁工业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由以数量为主的“规模扩张”阶段进人“结构调整”阶段,钢铁工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结构调整和优化上,转移到品种、质量、效益上。而浙江省钢铁工业的结构尽管在“八五”、“九五”期间进行了一些调整,但还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仍制约着全省钢铁工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产品结构尚不合理,仍以生产普通钢材为主(1998年普钢为111.4万吨、优质合金钢为55.2万吨),常规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新产品、短缺产品生产能力不足,支柱产业急需的特殊产品还不能生产;二是工艺结构不尽合理,工艺装备陈旧,不少企业还是靠落后的设备唱主角,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全省50多座5t以下的小电炉及几十架横列式轧机,已不符合口前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属于必须淘汰的设备;三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离散度大,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断,大量资本沉淀,不良资产得不到及时置换,抗风险能力弱,尚未形成以大型优强企业为核心带动众多中小型专业化生产企业的生产体制和产品开发体制。

2.3.2有色工业

从有色行业来看,在产品结构方面与钢铁企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常规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严重下跌,造成了全省有色行业效益低下,资金紧张,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当然浙江省的有色加工业也有它的特色和强项,一些具有优势的非国有一企业在唱主角,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特别是铜材约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

2.3.3矿山企业

从矿一山企业来看,资源枯竭的状况相当严峻,浙江省大部分矿山都是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经过三四十年的开采,资源已处于枯竭状态,加上“八五”期间地矿部门提交的地质储量极少,按目前的生产规模最多只能维持几年。必须加大新矿体勘探力度,寻找新的矿山资源,否则矿山企业必将无矿可采,陷人困境。综上所述,加快浙江省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

3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

3.1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我们认为,浙江省冶金工业结构调整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三改一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加速产品结构、工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尽可能满足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所需关键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以“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先进工艺技术改造老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大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决策管理水平,要按照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确定投资方向,投资决策要实行“效益否决”;全面提高全省冶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全省冶金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结构调整的重点

3.2.1钢铁工业实行总量控制

根据国家经贸委要求,钢铁工业将实行总量控制。重点控制对一象是: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产品质量差的“五小”等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连续三年以上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严重供大于求的产品;年产50万t以上的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要坚决制止重复建设,3年内不再批准新建炼钢、炼铁、轧钢项目。已经停产的企业和生产线不得恢复生产,其设备就地淘汰不得转移。据此,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坚决制止重复建设;要加强对生产许可证和钢材市场的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冶金上业局、技术监督部门,把已发放的77份热轧带肋钢筋产品生产许可证压缩30%一40%,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对“以产顶进”钢材则给予优惠政策及扶持。

3.2,.2工艺技术装备结构调整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落后工艺装备已成为制约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其结构的调整是钢铁工业调整的核心。近期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以连铸为中心的技术进步,抓好现有连铸机的挖潜与高效化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工业技术及装备的整体优化和升级。二是坚决按照国家经贸委、冶金工业局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能源、质量政策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强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和整顿钢材交易市场等手段,限期淘汰污染严重、能耗高、产品质量差的“五小”企业,刘列入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目录的要加快淘汰,削减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生产能力。5t以下的小电炉,无环保设施,1998年冶炼电耗超过630kw•h/t钢,1999年要停产;5一10t小电炉,在2002年前淘汰,而对于无环保设施,冶炼电耗超过省定最高限额(630kw.h/t钢)要提前关停淘汰;1999年小电炉钢产量争取再压缩10万t;同时严格控制新增生产能力,坚决制止重复建设。省、市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和支持,使全省冶金工业结构调整得以顺利实施。三是强化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为中心的工艺配套改革和监控技术,把节能与环保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全行业要充分重视和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开发的力度,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行小方坯连铸工艺、轧钢一火成材工艺、高炉喷煤粉、交交变频等成熟的先进技术,进一步节能降耗,搞好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重点抓好一批结构调整项目,如杭州钢铁集团公司80t电炉达产达效,淘汰3座5:小电炉,高速线材工程,连铸机高效化改造,烧结机改造和中型轧钢扩大品种改造及热带分厂热装热送改造;浙江久立集团公司年产4000t工业用中、大口径不锈钢焊管项目;浙江星鹏铜材集团年产3O0()t高效节能内螺纹铜管项目;温州宏源铜业公司年产1万t宽幅高精度铜带项目;浙江兴业集团公司“三环”牌铜板带名牌产品的扩产;以及浙江漓铁集团公司矿I匕二期工程、绍兴平水铜矿矿山二期工程、遂昌金矿二期上程等。

3.2.3产品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对冶金产品品种和质量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冶金产品(如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冷轧不锈钢板、机械用钢、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新型刹车材料等),要立足国内解决,实现“以产顶进”。主要措施: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及大J一不愿生产,而小)一又不能生产且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二要加强技术开发,搞好科研攻关和引进技术软件,在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上下功夫。三要寻求机会,利用浙江省港口的优势引进外资,合作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项目,实现“以产顶进”。

3.2.4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步伐,要以现有企业改造为重点,盘活存量资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充分重视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所有制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产业的跨越,盘活存量,跳出原有产品和工艺的老圈子,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体制上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引入非国有经济和外地经济参与我省冶金国有企业的改组,大胆进行资本结构多样化的实践。通过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组建较大的集团公司,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达到壮大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对产品无销路、亏损严重、扭万无望、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3.2_5培育和发展

“五个一批”重点骨干冶金企业全省冶金行业目前有8家企业被列为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服务功能,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以冶金工业总量控制为契机,把行业整体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要自觉地承担重任,在行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各市、县财政也要视财力可能,对省冶金“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在技改资金和贴息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为这些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通过培育和发展“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

3.2.6加强冶金行业的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省政府、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有色局等有关部门对冶金行业的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切实编制全省冶金行业整体结构调整的实施计划和“十五”规划。要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有关市、县政府的联系,做好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冶金行业整体结构的调整。

3.2.7深入学邯钢降成本,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全省冶金企业要将学邯钢活动推向更深的层次,推行管理、科技进步、技术改造等全过程成本管理,建立扭亏责任制,加大激励和约束力度,切切实实地做好扭亏增盈工作。认真贯彻《浙江省冶金有色工业质量振兴计划》,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创品牌,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努力塑造全省冶金产品的良好形象。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分离辅助、减人增效工作,将分离辅助和实施再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4结语

1)浙江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之一,而作为原材料工业的冶金工业其结构不合理,滞后于总体工业水平,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碍于全省经济发展,浙江省冶金工业结构性调整已迫在眉睫。

2)面对国内外冶金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工业对冶金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浙江省的冶金行业如不迅速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坚决淘汰那些落后的装备和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逐步萎缩C

黑色冶金技术篇4

绿色技术以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目标,是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以及保护环境的一种合成,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钢铁行业的耗能量是比较大的,并且所造成的污染也比其他的行业要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着废气排放和噪音的污染等现象。冶金机械的绿色技术集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等现代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实现能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化的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促进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1.冶金机械绿色设计的概念

冶金机械指的是在进行冶金工业的冶炼、搬运以及包装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冶金过程十分复杂,那么相应的对于冶金机械的要求也就越大,冶金机械一般都是在灰尘较多,温度高并且有腐蚀性等条件下持续的工作,还需要满足安全可靠、节能耐用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冶金机械绿色设计归纳为一种基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这一设计理念是将机械产品的环境资源属性作为核心的,不仅应该考虑机械产品的寿命、功能和成本等技术,还应该考虑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冶金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产品的环境资源属性[1],再对产品的经济属性进行考虑,在设计阶段应该充分的考虑机械产品的回收利用性和可拆卸性,并且,企业应该主动的承担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2.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使冶金机械成为绿色产品的关键所在,获取绿色产品需要将绿色设计作为根本,绿色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产品性能质量以及成本,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产品的绿色程度。在进行绿色设计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产品自身的使用,以及生产工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将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甚至是消除,那么这就要求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环保特性、资源特性等。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尽可能的使产品具有最大程度的贴近度和绿色特征,要充分的考虑产品整个周期目标的设计,环保方面的设计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设计,在选择能源方面要选择洁净的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2],还要保证设计的绿色产品是可以拆卸的,以方便产品的回收利用或者是在维修过程中方便拆卸。关于产品绿色技术的相关系统的设计,可以考虑到动力装置和液压系统等方面,动力装置是冶金机械的一种耗能装置,并且也是最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3],所以需要在能源选择方面要整机配套选用清洁能源,并且采用轻质材料来代替铸铁或者其它的金属材料,还应该使用较大容量的消声器来降低噪音,使用全塑封的罩壳等来缓解机器的震动。由于传统的液压系统具有的效率低、耗能大的缺点,所以在用绿色技术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要坚持节约能源和提高效率的原则来进行,采用无毒的液压油用纯水作为介质[4],在对冶金机械液压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简化技术、工作介质的绿色化和防噪污染等相关因素。

3.冶金机械的绿色技术的应用

绿色制造是绿色技术中的重点,那么就要求不仅要对产品寿命进行绿色化,还应该考虑到冶金机械的生产应用过程中的绿色程度,绿色技术的应用将环境因素和资源消耗因素都考虑在内,使得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并且极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有许多的工艺都可以采用绿色制造技术,但是绿程度却有一定的差异,比如适当的对某些工艺进行调整,可以增加其绿色属性,还可以为减少零件的重量和节约材料,尽可能的使用压铸、锻造等工艺。在制造业中,将制造资源转变成为产品以及产品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是难以避免的,也就是说废弃物是目前制造业对环境污染的根源,那么绿色制造的解决方法就是对制造业的资源进行合理化的流动,尽力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减少废弃资源的产生。在冶金行业使用绿色技术必须要对冶金制造过程有全面的熟悉,了解在冶金机械制造过程中哪些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并且结合运用新型的绿色技术,设计更加合理、绿色的工艺。

4.结语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绿色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绿色设计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这一技术将会凭借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而得到长久的发展。冶金行业由于耗能大并且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所以必须要尽快的将绿色技术投入冶金机械的设计中,全面的考虑造型和性能等的绿色设计,减少冶金机械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邓蕊,赵士明.冶金机械绿色设计应用关键问题研究[J].河北冶金.2014(02).

[2]韩军霞.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36).

[3]陈海英.冶金机械的液压系统污染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冶金.2011(01).

[4]韩风麟.粉末冶金一一公认的绿色制造技术[J].现代零部件.2010(11).

作者简介:

张文煜(1984),性别:男,籍贯:天津,学历:大学本科,职务: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

黑色冶金技术篇5

关键词:炼钢工艺 炉外精炼 技术

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钢,一般是指轧制成各种钢材的钢。钢属于黑色金属但钢不完全等于黑色金属。

1、国内外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炉外精炼:将炼钢炉(转炉、电炉等)中初炼过的钢液移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精炼的炼钢过程,也叫二次冶金。炼钢过程因此分为初炼和精炼两步进行。初炼:炉料在氧化性气氛的炉内进行熔化、脱磷、脱碳和主合金化。精炼:将初炼的钢液在真空、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氛的容器中进行脱气、脱氧、脱硫,去除夹杂物和进行成分微调等。将炼钢分两步进行的好处是:可提高钢的质量,缩短冶炼时间,简化工艺过程并降低生产成本。炉外精炼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常压下炉外精炼和真空下炉外精炼两类。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钢包处理型炉外精炼及钢包精炼型炉外精炼等。

铁中脱磷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在钢铁生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钢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于1856年贝塞麦(H.Bessemer)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但酸性转炉炼钢不能脱磷;而含磷低的铁矿石又很少,严重地阻碍了钢生产的发展。1879年托马斯(S.Thomas)发明了能处理高磷铁水的碱性转炉炼钢法,碱性炉渣的脱磷原理接着被推广到平炉炼钢中去,使大量含磷铁矿石得以用于生产钢铁,对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炼钢生产中采用高碱度合成渣在出钢过程中脱硫冶炼轴承钢、钢包静态脱气等初步精炼技术,但没有精炼的装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钢企业(大冶、武钢等)引进一批真空精炼设备。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精炼设备逐渐投入使用(如LF炉、喷粉、搅拌设备),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了喂线机、包芯线机和合金芯线,完善了炉外精炼技术的辅助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炉外精炼技术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短流程工艺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钢铁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炼(电炉或转炉)精炼连铸,成了现代化典型的工艺短流程。

2、炉外精炼技术的特点与功能

炉外精炼是指在钢包中进行冶炼的过程,是将真空处理、吹氩搅拌、加热控温、喂线喷粉、微合金化等技术以不同形式组合起来,出钢前尽量除去氧化渣,在钢包内重新造还原渣,保持包内还原性气氛。炉外精炼的目的是降低钢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钢中的含量,以免产生偏析、白点、大颗粒夹杂物,降低钢的抗拉强度、韧性、疲劳强度、抗裂性等性能。这些工作只有在精炼炉上进行,其特点与功能如下:

(1)可以改变冶金反应条件。炼钢中脱氧、脱碳、脱气的反应产物为气体,精炼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通常工作压力≥50Pa,适于对钢液脱气。

(2)可以加快熔池的传质速度。液相传质速度决定冶金反应速度的快慢,精炼过程采用多种搅拌形式(气体搅拌、电磁搅拌、机械搅拌)使系统内的熔体产生流动,加速熔体内传热、传质的过程,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钢反应的面积。各种精炼设备均有搅拌装置,搅拌过程中可以使钢渣乳化,合金、钢渣随气泡上浮过程中发生熔化、熔解、聚合反应,通常1吨钢液的渣钢反应面积为0.8~1.3mm2,当渣量为原来的6%时,钢渣乳化后形成半径为0.3mm的渣滴,反应界面会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变性处理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提高精炼效果。

(4)可以在电炉(转炉)和连铸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精炼炉具有灵活性,使作业时间、温度控制较为协调,与连铸形成更加通畅的生产流程。

3、发展炉外精炼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应用40年,对提高钢的纯净度、精确控制成分含量及细化组织结构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炼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高了钢的品质和性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使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1)实现炉外精炼工艺的智能化控制,根据来料钢水的各种技术参数,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最佳的精炼工艺方案,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各精炼工序。精炼工位配备快速分析设备,实现数据网络化,减少热停等待时间。

(2)钢包精炼:钢包精炼型炉外精炼的简称。其特点是比钢包处理的精炼时间长(约60~180分钟),具有多种精炼功能,有补偿钢水温度降低的加热装置,适于各类高合金钢和特殊性能钢种(如超纯钢种)的精炼。真空吹氧脱碳法(VOD)、真空电弧加热脱气法(VAD)、钢包精炼法(ASEA-SKF)、封闭式吹氩成分微调法(CAS)等,均属此类;与此类似的还有氩氧脱碳法(AOD)。

(3)减少精炼过程的污染排放,精炼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含SO2、Pb、金属氧化物、悬浮颗粒等,在真空脱气冷却水中含有固态悬浮物、Pb、Zn等,这些污染物须经企业内部的相关处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4、结语

炉外精炼技术是一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先进技术,是现代化炼钢工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化学成分及温度的精确控制、夹杂物排除、顶渣还原脱S、Ca处理、夹杂物形态控制、去除H、O、C、S等杂质、真空脱气等冶金功能。只有强化每项功能的作用,才能发挥炉外精炼的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纯净钢种。

参考文献

[1]王雅贞等.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谢书明,柴天佑.转炉炼钢自动化现状与发展[J].炼钢,1998(1):1- 5.

黑色冶金技术篇6

关键词:有效元素;有色金属;回收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金属有86种之多,其中铁、铬、锰称之为黑色金属,其他金属都可统称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中最常见的有色金属包括铜、镍、铅、锌、锡、铝、钨、钦等。这些有色金属在冶炼过程中由于冶炼工艺等原因除希望冶炼的元素外还会产生大量的其他元素,当前大多数有色冶金企业把这些有效元素当作了冶炼伴生的废渣进行了丢弃。丢弃的结果可想而之,既是对有效元素的浪费,又加重了当地的环境污染。因此,对“废渣”中的有效元素进行回收,二次利用,变费为宝,将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 有效元素回收方式

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元素种类很多,其中可回收,再次利用的有效元素也不少,可分为有效金属元素和有效的非金属元素,根据冶金的要求和用途,废渣中有效元素的回收方式也不相同。对于金属元素的回收,一般采用选冶、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等技术,而非金属元素(如余热)的回收采用梯级利用法。有效元素回收的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1选冶法

在冶金有效元素处理的初期,尾矿的选择上,需针对矿山物理表面的不同化学成分、性质,采用适合尾矿再选的选冶流程(螺旋溜槽-BL1500螺旋溜槽、浮选+尾矿氰化选冶联合流程、浮一重一磁联合流程、先铅后铜的优选浮选等),或通过新型药剂(如浸锌渣还原、浓缩脱液等),从粗精矿中直接选择出精矿。通过尾矿选治增加经济效益,避免因尾矿回收率低,引起的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率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引起的矿山的恶性开发,增强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使矿山开发、有色冶金、回收利用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1.2湿法冶金

湿法冶金是目前回收冶金过程中废渣有效元素最有效的方法和常用方式之一。它是通过酸、碱、微生物水溶液浸出方法提取所属金属元素,最后用电解水溶液的方法抽取金属。并且湿法冶金对冶金劳动条件要求不高,无高温和粉尘危害,况且排放的有毒气体极少,可以达到生产清洁的要求。所以,湿法冶金常作为复杂废渣冶金或尾矿再开发的新技术。

1.2.1湿法冶金步骤

在湿法冶金过程中分为三个步骤:(1)将矿石原料浸泡在水溶液中,这一过程简称原料浸出。(2)净化:再将浸取的溶液和残渣分离,进而通过溶剂萃取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沉淀法、还原法将夹杂在冶金溶液与有用的金属离子洗涤回收。(3)金属抽取:采用电解法从净化液直接提取金、银、铜、锌、镍、钻等纯金属;而以含氧酸形式存于水溶液中的铝、钥、钨等金属,一般先进行析出氧化物,然后再还原得到有效金属。

1.2.2原料浸出

湿法冶金的浸出环节是冶金中的最重要的一步,由于废渣矿石中有效金属元素是呈硫化物、氧化物、硫酸盐、砷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形态存在,要想将有效金属从有害杂质中分离出来,需要谨慎的选择溶剂。浸出的方法也很多,要因材治宜,有酸浸出、碱浸出、盐浸出以及细菌浸出。可用HZSO4作为药物溶剂来处理含酸性的矿石浸出镍、锌、铜、钻等氧化物,回收率可高达99%以上,效果明显。用HCL处理含酸性的矿石浸出黄铜。用浓度巧%的HCL和浓度30%的HZSO4混合处理钨矿。用NH:处理含碱性的矿石浸出钻、镍、铜的硫化物;用Na多处理硫化锑、汞矿浸出HgS、53、SbZs3。NaCL处理含铅半产品的尾矿浸出PbSO4、PbCLZ。用NaCN处理金银矿、高铁盐作为氧剂使用浸出硫化铜、黄铜。用细菌、微生物作为水溶液浸出硫酸盐、氯化物等。

1.2.3 净化

经过原料的浸出后,会得到很高比例的有效金属,但仍然许多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矿物质,它们随溶剂混合于想要抽取的有效金属中。净化的过程有两种,一是先从溶剂中析出待沉积的有效金属;另一种方法是先析出杂质,让有效金属保留在溶剂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溶剂萃取、离子沉淀、离子交换和还原法。

利用水溶液与有机溶剂分层液体相的原因而采用的溶剂萃取技术,再用稀释剂从有机相中分离金属离子离子。目前已有200余种萃取溶剂,其中有十几种是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冶金中的。对有机溶剂的选用上,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可利用现有的溶剂萃取液合成更加高效的、廉价的新型萃取液,并且,有机溶剂萃取的工艺上也有较的改善空间。

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合成简宜,并且不溶于其他酸碱盐溶液以及有机溶剂,所以在离子交换工艺中离子交换树脂是重要的转换物质。与溶剂萃取相比,离子交换技术具有操作方便、选择性好、性能稳定、容量大的特点。沉淀法也是一种最常用的净化提纯技术,可用于获得盐类、氧化物或金属产品。沉淀方法有硫化物沉淀法、水解沉淀法以及共沉淀法等。

1.3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是回收冶金过程中有效元素的最古老的方法,在昔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高耗能,对环境的污染大,在环保节能的今天,火法冶金逐渐要退出历史舞台。单纯使用高温进行火法冶金提取有效金属的方式基本上不再使用,但与湿法冶金相结合回收有效金属的混合技术仍有广泛的市场价值。24余热回收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有色炉窑的烟气余热,就要根据烟气余热资源的数量、品质(温度)和用户要求,遵循能级匹配的原则,实现对其进行按质回收,温度对口的梯级利用。一般情况下具体的梯级利用原则如下。

优先考虑将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于生产工艺过程本身。这样,将烟气中的余热直接带回生产工艺过程中,直接降低了生产工艺过程的能耗,比通过转换装置来回收烟温的余热更为经济和有效。其次,冶金过程产生的高温余热可应用于动力回收,使用水蒸汽进行循环发电,高温余热的热能转换成电能。最后,这部分的烟气余热最好直接应用于生产工艺本身,如加热物料、预热助燃空气等。如得不到以上利用时再考虑应用其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等其他利用方式。

2 回收后其余废渣的有效利用途径

黑色冶金技术篇7

关键词 区位商;经济增长贡献率;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6-0098-05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深化和向实体经济蔓延,山东省经济发展也受到明显影响。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同比回落4.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836.5亿元,增长13.3%,同比回落17.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430.5亿元,增长18.2%,同比回落10.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7.1%,扩大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3.2倍。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钢铁、煤炭、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2008年前三季度10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加值增长14.1%,同比回落了4.6个百分点。由于山东省产业结构呈现“轻采型”特点,“两高”产业占有较高比重,金融危机明显加剧了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本文运用区位商和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约束条件,提出了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1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

1.1 污染密集型产业界定

污染密集型产业(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则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的那些产业”。夏友富认为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煤炭采选业;石油开采、加工、炼焦一石油化工;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某些非金属矿采选业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加工业中的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食品制造业中的发酵制品业、罐头食品制造业、调味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中的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纺织印染业;制鞋业(不包括布鞋);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火力发电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部分塑料制品;部分金属制品;部分机械产品制造业;部分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的部分产品等。李敦瑞在实证研究外商投资的环境效应时将17个行业界定为污染密集型行业,具体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任丽军、尚金城对山东省15个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比较研究表明,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和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采选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其中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对水环境压力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对大气环境的压力较大,纺织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大。本文对2007年山东省重点调查企业污染物排放分析显示,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都在一亿吨左右,远远高于其它行业废水排放量;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在10万t以上,排放量达万吨以上的还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在烟尘排放方面,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量远远大于其它行业,比紧随其后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个烟尘排放量在万吨左右的行业的排放总量还高出16047 t;化学需氧量排放方面,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近44%。因此,本文针对山东省产业实际状况,根据研究需要选取19个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此外,在有些产业的部分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也比较可观,但是鉴于它们在行业统计中仅占部分比重,而且在统计数据上无法与产业内其它生产活动加以区别,如果纳入统计分析将会产生较大偏差,所以未作选取。

1.2 指标选取

通过测算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位商和经济增长贡献率,显示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

1.2.1 区位商(LQ)

LQ=ei/et/Ei/Et

公式中,LQ为区位商,ei表示某地区i部门的工业产值,et表示该地区工业总产值,Ei表示全国i部门的工业产值,Et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一般说来,LQ>1,表明i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有一定的外向度,属于地区专业化部门,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LQ=1时,表明该地区i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LQ

1.2.2 经济增长贡献率

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以各产业所占比重为权数对各自的增长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Di=GuiPi/Gu

其中,Di为i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Gu为GDP的增长率,Gui沩i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Pi为i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1.3 实证分析

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山东省19个污染密集型产业中近三分之二的产业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具有比较优势;其中仅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三个产业的工业产值就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6%,工业产值排前十位的产业中,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有6个,产值比重达68%;19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增长率对全省GDP增长率的贡献率近44%,每个产业的平均贡献率为2.32%,而2007年山东省39个工业大类对GDP增长率的平均贡献率仅为1.9%,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平均贡献率高于全部产业的平均贡献率。

由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增加了山东省节能减排的结构性阻力,也加大了山东省为应对金融危机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2 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

从山东省省情和国内外环境来看,既存在有利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也存在制约因素。

2.1 有利条件

2.1.1 具备良好的环境规制基础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山东省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规制的重要性,迄今已初步形成了由命令与控制政策、基于市场的规制政策、信息披露政策等组成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特别是200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生态省建设以来,环境规制进入全面加强和革新阶段。一些力求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保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规制政策举措先后出台,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善而严格的规制政策体系,具体包括加强环境规制立法以及环境规制宣传力度,加大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控制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治污工程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通过严格的环境规制,山东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遏制,环境总体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山东省和全国环境规制绩效的对比研究显示,山东省环境规制明显严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污染物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较全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更为扁平,位置也更低。在环境规制趋严的同时,山东省仍然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8年山东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高于工业整体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例比年初提高了0.9个百分点,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1.2 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合理

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外商投资几乎全部集中于制造业,约占98%左右,其中投资于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外资占全部三资企业的34%左右,多数投资集中于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而2005年全国范围内,投资于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外资企业数的84%。这表明山东省在引进外资方面,注意进行产业指导,较好地处理了引进外资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2008年1月的《山东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意见》,强调外商投资项目要采用低污染、无污染工艺和设备,这将进一步优化山东省外商投资的产业流向。

2.2 制约因素

2.2.1 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007年海关出口商品分类金额数据显示(见表2),山东省出口产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虽占有较高比重,但整体上仍以粗加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其中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金额占出口总值的44.7%。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高度依赖,使山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有可能导致出口萎缩,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压力。

2.2.2 地区产业结构不协调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梯度分布,胶济铁路沿线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也存在相应差异。位于山东半岛和胶济沿线的东部各地市二、三产业比重多在80%以上,济南、青岛等龙头城市的比重均在90%以上,非农化在本地区全面推进,特别是半岛制造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交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包括中部5市(济宁、泰安、莱芜、德州、滨州)在内的中梯度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于东部地区,2006年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9.0%,并主要以采掘、原材料加工等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比例低于东部地区;以西部4市(菏泽、临沂、聊城、枣庄)为主的低梯度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工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轻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且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所占比重依然很高。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使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同影响,如果调整速度过快将导致高度依赖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地区经济发展困难。

2.2.3 人口就业压力大

山东是人口大省,特别是近几年山东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加的高峰期,就业人口总量巨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中,山东又处于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高峰期;而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大量城市的劳动力也需要实现再就业;金融危机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所有这些使山东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的降低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并不可行。

3 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由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又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简单的“上大压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还有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调整应通过多种政策配合使用来实现。

3.1 完善环境规制制度和产业政策体系

结合山东省经济、环境条件,进一步适当提高环境规制标准,完善环境监测、监察体系,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创新环境规制政策,改革环境规制体制,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以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为依据,参照国家相关政策,修订完善产业分类指导目录,提高污染密集产业准入门槛。综合运用价格、财政、信贷、土地等政策引导产业投资。

3.2 调整完善外资、外贸政策

严格执行《山东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意见》,严把审批关,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投资。顺应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运用财税、信贷政策诱导外资在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研究国外贸易政策和环境、技术标准,掌握其变化趋势,通过制定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配合贸易政策措施引导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利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国际合作项目将外资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有机结合。

3.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推进产业链整合,通过企业兼并重组、配套合作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促进节能减排资源的跨地区优化配置,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创造制度条件。打破地域分割,提高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增长极作用。

3.4 加快技术进步,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

加大政府科研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鼓励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平台,开展重点行业共性、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健全技术研发、推广支撑体系,通过科技示范工程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培育节能环保服务市场。加快发展新能源技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引进、推广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节能环保国际合作水平。通过技术进步发展壮大环保产业,降低传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污染强度。

3.5 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黑色冶金技术篇8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优势;竞争力

一、产业规模优势

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其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74.10%,其中前4个产业占51.49%。

1. 北京市

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9.86%。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73%,其中前4个产业占53.68%。

2. 天津市

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7.39%。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58%,其中前4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55.99%。

3. 河北省

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42.75%。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的74.39%,其中前4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占53.67%。

二、产业市场优势

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30个产业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10个产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15%),医药制造业(14.04%),食品制造业(12.4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7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0.7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71%),金属制品业(10.68%),专用设备制造业(10.28%),饮料制造业(10.2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94%)。前9个产业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上。

1. 北京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5.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6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46%),专用设备制造业(4.15%),食品制造业(3.91%),医药制造业(3.79%),饮料制造业(3.5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5%)。其中,前4个产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

2. 天津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2%),医药制造业(4.28%),金属制品业(3.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0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4%),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98%),橡胶制品业(2.9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2%),家具制造业(2.80%)。只有一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

3. 河北省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6.66%),食品制造业(6.19%),医药制造业(5.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92%),农副食品加工业(5.22%),饮料制造业(4.67%),造纸及纸制品业(4.64%),金属制品业(4.45%),橡胶制品业(4.15%)。其中,前6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见图1)。

三、产业竞争优势

1. 北京市

竞争优势系数(单位投入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以全国同行业为1)较高的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824,全国第二),烟草制品业(1.3962,全国第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223,全国第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849,全国第八),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460,全国第九)。

2. 天津市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791,全国第一),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4470,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787,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768,全国第四),农副食品加工业(1.1875,全国第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389,全国第六),金属制品业(1.0844,全国第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705,全国第六),医药制造业(1.0349,全国第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123,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1367,全国第七),饮料制造业(1.0362,全国第十)。

3. 河北省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880,全国第一),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5902,全国第二),食品制造业(1.3282,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05,全国第二),橡胶制品业(1.1308,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010,全国第六),农副食品加工业(1.1662,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0204,全国第八),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082,全国第八),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0428,全国第九),家具制造业(1.0188,全国第九),烟草制品业(1.1708,全国第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157,全国第十)(见图2)。

四、综合分析及结论

1. 总体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最大的是河北(总产值占京津冀地区41.14%,增加值占42.75%),京津的贡献不相上下(总产值,北京占29.01%,天津占29.85%;增加值,北京占29.86%,天津占27.39%)。分产业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较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4个产业创造了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产出的一半(总产值的53.30%,增加值的51.4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河北贡献最大(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65.14%),北京次之(20.31%),天津最小(14.5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天津贡献最大(59.28%),北京次之(37.21%),河北最小(3.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0.13%),河北次之(30.75),天津最小(29.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6.93%),天津次之(31.15%),河北最小(21.92%)(见表1)。

2. 京津冀三地比较,制造业30个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差异,天津市最小,河北省最大,北京市居中。在制造业30个产业中,北京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14%),极差为5.67%,标准差为1.72%;天津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31%),极差为5.51%,标准差为1.25%;河北省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最小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5%)(见表2)。以上表明,京津冀制造业30个产业市场占有率之分布特征:天津市较为集中,河北省较为分散,北京市介于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表明天津的制造业基础较好。

3. 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低。京津冀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以机电制造业最具竞争力;而河北则以资源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轻纺制造业(见图3);京津冀机电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均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北京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京津冀资源加工业中,河北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而天津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京津冀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均有一定竞争力。京津冀轻纺制造业中,河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及纺织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见图4)。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2]武义青,贾雨文.经济系统运行效能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上一篇:加强安全思想教育范文 下一篇:防网络诈骗的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