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5 17:24:59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1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1)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主阵地,是我们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学习基础。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教育熏陶学生的心灵,活力和青春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因此,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

(2)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条件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物质文化环境单调。接触的事物较少,见识度较狭隘,自由散漫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氛围缺乏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

(2)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也很多:如魏书生老师利用班级文化对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实践证明了: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有助于促进孩子走向成功。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在我们这种有山区孩子的农村小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课题将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魏书生老师也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从而,证明一个健全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目的

能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打造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那么就会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目标: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目标:营造氛围,凸显理念。板报墙面的提醒与鼓励,窗台角落的生机与勃发。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潜移默化,浸润升华。通过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歌、班训等培育良好的班风。主题班会的影响与促进,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优秀群体的榜样和引领,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目标:规范行为,确立保障。实行班干部负责制,抓好课堂管理;同时开展每日监督机制,关注重点生的动态,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扩散,落实班级自主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探索一套能引领学生蓬勃发展的的班级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使我们山区学生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充分感染、自由创造、自求上进、团结友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潜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闪烁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魏书生老师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新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通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和申报

1.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现状进行调查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

(2)了解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3)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心理需求。

2.调查班级的现有文化设施

3.班级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

(1)分析班级文化现状。

(2)了解对班级文化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3)调查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4.归纳总结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策略

(1)创设鲜明的班级特色物质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2)制定严明的班级文化制度指导学生,规范学生。其运作程式可以是组织学生民主制定班级一日常规,师生共同拟定考评细则等,另外,要改变班干部的任选制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生动活泼的组织情境,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人文化。

(3)树立鲜明的班级特色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榜样示范首先要求塑造理想的榜样角色,既要树立全面的楷模,也要树立可供学生学习的代表,确保典型的先进性和可摹仿性,从而在班风养成、班级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榜样。

(4)构建奋进的班级情感氛围文化激励学生,教育学生。班级文化是有情文化。没有丰富的情感注入,班级文化就会缺少光泽。所谓“动之以情,寓教于情”,就是把教育融合、渗透、浸润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美好情感之中。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2

【关键词】雷锋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还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建设好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及今后走向社会更快成功的关键。雷锋精神是一首时代的歌、一首永恒的歌。雷锋精神体现着社会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习雷锋,就要学习他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做一个忠于党、热爱人民的人;学习他刻苦钻研、敬业奉献,做一个艰苦朴素、道德高尚的人;学习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做一个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人,雷锋精神永远召唤、引导、鼓舞、激励我们前进。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英语本科116班秉承“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以雷锋精神塑造班集体,2013年3月荣获江西省赣州市雷锋班集体称号,他们种种雷锋行动,无疑给物欲横流的社会增添了温暖的和谐之风。

一、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准则。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新学年伊始,选择得力的班干,制定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平台。例如,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其次运动会、主题团日活动、迎新生晚会等大型活动能调动一个班级的学生情感,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能感觉到班集体强有力的凝聚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二、用雷锋精神完善自我,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大板块。硬文化是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或者叫做环境文化;软文化则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的内、外和各种教学设施所表现出的物质文化,它是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主要包括班级的教室环境、教学设施、各种墙报、宣传画、图书角、荣誉牌以及各种象征物等等。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对自已的学习有激励作用的文字并挑选两条作为班训。在全班选取八条写得最好的班训张贴出来,同时要求没有选上的同学把所写东西的贴在课桌反面,并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物质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的气息。

(二)精神文化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装饰的华丽与否并不重要,真正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教室环境,最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学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是它所展示的鲜明的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薰染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改变习惯,最终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例如,班级活动中的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以学雷锋精神活动月为契机,积极开展对雷锋精神的学习、总结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把学习雷锋精神与护理系德育工作重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使我系的校园环境、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得到质的提高。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班级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担当者理应溶入这一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倡大胆质疑。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团队所表现出的竞争氛围、评价体系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的创造力、而且随着个人对班级团体归属感感到提高,在学习中感受竞争的快乐,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军利.谈谈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3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唐凯麟.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光辉展现[J].思想教育文化导刊,2012(8):67-69.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3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影响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应成为建构幼儿园的班级教育环境努力追求的境界和尽力实现的目标。这样即意味着幼儿有经历高质量学习过程的可能,幼儿在此环境中能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为他们准备的地方,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他们想做的事情,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并展现自己的才能。

(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反映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

要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就要教师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与发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限制与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其班级环境创设的质量。[2]一项调查表明: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群体在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中专学历的教师更可能采用秧田式创设的班级环境,更关注幼儿的纪律而非个体的发展需要,并更可能以简单粗暴或忽略的态度对待幼儿。而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则会朝着适宜幼儿发展的方向做出努力。因此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和素质。

(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

作为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主体,幼儿教师对于班级环境创设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方面,更体现其教育理念对班级精神环境营造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班级环境创设体现不同的创设理念。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逐步引起了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不同的环境创设方案中,如创设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班级环境,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中心。

二、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亲身到几所幼儿园见习,发现幼儿园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区布置流于形式,实际用途少且存在安全隐患

活动区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做游戏,玩各种各样的玩具。然而调查发现,现在幼儿园班级的活动区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活动区布置流于形式,实际用途少。玩具器械成了装饰品,而不是供幼儿玩耍,这从本质上背离了玩具对于幼儿的意义。有的活动区域的安排不合理,如阅读区和娃娃家、幼儿超市安排在一起。调查发现有些幼儿园只是随便安排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幼儿超市与画室相邻,这会对幼儿的活动产生干扰。有的活动区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幼儿从家里带来废旧物品,经过教师和幼儿改造后供幼儿玩耍,但未经消毒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有的活动区玩具已经多年供幼儿玩耍,不免会存在一些损坏,对幼儿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玩具柜的材料单一,数量不足

玩具柜是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玩具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与玩具材料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各种知识,使其身心获得发展。但有许多幼儿园在玩具柜投入玩具材料太简单,没有层次。如小、中、大班创设的角色游戏区娃娃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放上几把椅子、小床及其他小家具。“三年一贯制”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没任何变化。玩具的数量也是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通常是分组玩玩具或以交换玩具的形式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玩具的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墙面设计单调,更新次数少

“要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墙面”是现在提倡的新理念。但调查显示,部分幼儿园的班级墙面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才进行墙面设计,墙面内容缺少童趣,并非让幼儿从中获取知识,而是为了让幼儿家长参观。有的幼儿园墙面更新周期较长,由于墙面设计需要大量的经费,因此有些幼儿园的墙面设计几乎整学期一成不变。在墙面设计中更是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的现象,这远远背离了创设班级墙面的目的,使墙面设计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对策

(一)让幼儿做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

在新《纲要》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幼儿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讨论,从而促进幼儿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在以往的实践中,班级环境创设往往只是教师的任务,每当新学期来临时,教师总是不停地设计、布置,冥思苦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环境,希望给孩子一个惊喜。这些常常以教师的意愿为中心,过多地考虑环境的美化和新颖,幼儿则被动接受,往往未形成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因此,应放手让幼儿做环境创设的主人,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确定环境创设方案,并让幼儿动手做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在环境创设中让幼儿获得相应的知识,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明确班级环境创设目的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并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装饰环境而创设,更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创设。因此,班级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进行创设。要明确环境创设的目的,让幼儿通过环境获得相应的知识。如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进行环境创设,让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大中小班可以是同一个主题,但主题环境创设的内容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可以根据地域文化进行班级环境创设,让幼儿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三)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各个环节贯穿安全理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几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一份艰巨的责任。安全应贯穿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当然在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时也不例外,在设计环境创设方案、在执行环境创设方案时,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如在废旧物品再利用时,要对废旧物品进行消毒。在活动区的游戏材料要及时检查,看玩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四)提升幼儿教师的班级环境创设能力

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会对本班班级环境创设成果产生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丰富相关理论知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幼儿教师定期接受职后培训,提升自身的环境创设理念和水平,为促进和推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做出贡献。另外,教师要注意激发家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佳媛.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M] 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5.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理解;管理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9)08—0054—03

一个基本的组织原理是:不仅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目的,就是同一组织,在不同理念指导下所追求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就学校班级管理而言,如果说它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那么代表着管理人性化和民主化方向的、以“理解”为基础的所谓理解型班级管理又有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一、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

作为微观环境的班级若要对学生的成长发挥有益的影响,就需要高效的班级管理,去创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作为理解型班级管理,它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体验和学习。

(一)创建理想的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三维空间,对于学生安全、学习和成长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主要包括照明、通风、座次、教学设备、教室环境布置等多方面。理解型班级管理在创造理想的物理空间方面应当考虑以下几点:考虑学生在教室里的自然感受,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和活动空间,适当布置和装饰教室环境。

当然,理想的物理环境还有很多细小而具体的内容,而且所谓的“理想”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它的创建要基于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充分理解。简单说,首先应该做到方便实用,干净舒适;在此基础上,根据条件和学生的需要去设计和美化环境,使用学生喜欢的东西把教室布置得既实用又富有吸引力。

(二)创建理想的人文环境

人际关系、互动方式、班级制度等一起构成了班级教学活动的人文环境。班级人文环境的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曾有研究表明:“当教师能为班级创造一个积极有序的氛围时——温暖、相互支持、快乐、恐惧感低,教室方能发挥最佳功能。”[1]理解型班级管理就是要通过班级管理去创造一个理想的人文环境与教学氛围。

第一,创造安全的人文环境。在这里,教师充分理解学生心理安全的意义,消除各种引起学生心理焦虑、恐慌、不舒服、沮丧的因素,使学生安心学习、愿意探索和冒险、获得帮助和支持、远离影响学习过程的分心的东西和破坏的事情、远离任何形式的“心理惩罚”。

第二,创造有序的人文环境。“建立和保持秩序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理解型班级管理要打造有序的人文环境。在这里,教师充分理解秩序的意义,其管理确保不会有拥挤、混乱和吵闹:座位安排要有序,坐在前面的不会挡住后面的视线;上课起立问好,下课不会一哄而散;课堂上要先举手后发言,有争论有辩驳,但不会有喧哗,更没有相互追打。在这里,教师的管理要确保一切都井井有条:课桌上的书本不会堆积如山,墙壁上的张贴不会东倒西歪,教学物品尽在该放的地方。在这里,有学生行为准则告诉学生,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教室里移动,坐在哪里;什么时候可以或不可以打断教师,可以允许的声音有多大等。

第三,创造有活力的人文环境。在这里,教师充分理解生命的特性,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生命的活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绝不会因为要秩序而严格压制,绝不会因为要规范而苛刻束缚。班级制度和规范是学生参与或自主制订的,考虑到学生的生命节律,照顾到学生的活动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纳,学生不会产生束缚感。教学活动形式也多元化,问答、议论、辩驳、探索等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上一扫往日的压抑和沉闷,学生在笑声和自主活动中展示强烈的生命活力。

第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理解型班级管理要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在这里,管理就是要保证师生民主、平等、自由,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家彼此尊重;同学之间是兄弟姊妹关系,大家彼此关照,相互帮助。“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全班儿童创造相互帮助的环境,毋须越俎代庖,只须加以协调就可以了。”[3]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呈现出友好协作、相互认同、心心相容的景象。师生之间也许有辩驳,但不会有对立与敌意;同学之间也许有学业上的竞争,但在最后的机会上不会发生冲突,因为每个人要争夺的是校外的更高一级学校的机会和指标。这样,班集体就像—个大家庭,能够让每个学生产生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个人都愿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

总之,理解型班级管理就是要为教学效率和效能的提高创造条件,建构环境,营造人性化、生活化、趣味化的班级教学氛围。如果离开了这些目标,管理本身就成为目的;为管理而管理,不仅没有价值,而且还会形成管理主义的作风,影响真正应该成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当然,创造理想的人文环境给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它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积极因素的作用,要温暖、关心和支持学生,使教室变成友善、快乐、温馨、鼓舞人的场所;需要教师杜绝冷漠、严厉、惩罚、挖苦等消极态度和作风,防止教室成为威胁学生的场所。所以,理解型班级管理是需要教师付出较多努力的工作。

二、增加师生的愉快体验

班级是师生教学和生活的场所,在师生的生命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班级管理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质量。而师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质量又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理解型班级管理虽然也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那绝不是唯一目的。理解型班级管理同时还要创造条件,营造温馨教室,增加师生的愉快体验,让师生在班级教学和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生命意义。

(一)增加教师的愉快体验

班级管理与教师的情感体验关系密切。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下,班级管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事情,学生是管理的对象。教师要看住学生的课堂秩序、课下纪律,要看住学生吃饭、午睡、做操等;还要管学生的思想品德、举手投足。教师仿佛成了保姆和管家婆,从早到晚、从课前到课后、从工作日到节假日,无不在管理之中,其辛苦繁难是别人无法理解的。除此之外,管理过程中也不会有好的体验。因为他们和学生之间似乎永远是“警察”与“小偷”,“猫”与“老鼠”的关系,他们需要不停地履行监视和看管的职责,不会有什么乐趣可言。试想,整天与“小偷”“犯人”呆在一起的人,能有什么好心情呢?尤其是侮辱和体罚学生,虽然也能使他们得一时之快,但更多的是给他们一种“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之悲凉。试想一个斯文扫地的人,还能有什么尊严感呢?

理解型班级管理就是要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去关怀教师的生命意义,增加教师的愉快体验和幸福感。

第一,民主化管理:给教师松绑。教师的辛苦和愉快体验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主体的“单一化”。有见于此,理解型班级管理主张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相关教育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使管理责任分担,从而减少个别教师的管理责任和压力。特别是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之后,教师的辛苦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当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由他们自己当家作主,教师要管的事不就减少了吗?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不就加强了吗?由此,教师的愉快体验不就增加了吗?

第二,人性化管理:增加教师的快乐。缺乏人性的管理是师生冲突的主要根源,因而也是教师缺乏愉快体验的主要根源。所以,理解型班级管理就要使管理手段人性化,让教师的管理能够为学生接受;让学生的表现能够为教师所接纳。在相互尊重、理解、对话、协商的前提下,化解各种冲突,融洽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分享学生带来的乐趣,在学生的成功中享受管理的成果,在自己的文明实践中感受文明带来的快乐。一句话,让管理的过程成为教师的愉快体验过程。(二)增加学生的愉快体验

班级管理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关系同样密切。“学生年龄虽然不大,但也是一个有情感、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4]但是,以往对学生的情感体验问题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很多教师以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数)是主要的,至于他们的情感又不是升学指标,因此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除了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器重外,其余的多数学生则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无情地边缘化,他们体验到的往往是失败和冷遇。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业的失败以及生命意义感的缺失,甚至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存在本身。因此,如何通过管理使班级焕发出集体生活的乐趣,成为学生愉快的体验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解型班级管理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人性化管理:学生不再反感。传统的班级管理依靠的是控制、束缚,只有教师的意志,没有学生的自由。学生只有服从、遵命、守规矩,否则就要受到批评、惩罚,甚至可能被吊销学习资格,逐出校门。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怎么会不感到压抑呢?而处于压抑状态下的读书生活不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更违背了人性的自然。理解型班级管理的理念是管理学生,要让学生不再产生反感,反而要想办法让他们感到快乐。这就要求管理工作人性化,教师的态度热情点,教师的语言温和点,教师姿态放高点,班级制度宽松点,废除不合理的制度、各种各样的歧视与惩罚。

第二,民主化管理:学生自主的乐趣。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是教师或班主任的单一管理,这容易导致教师的武断、独裁,使学生的意见得不到反映,学生的建议得不到采纳;学生大有任教师操纵、摆布之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养成了消极被动的性格。这种局面完全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理解型班级管理则主张民主化的管理,既使班级管理过程民主化,又使班级管理主体民主化,让管理的过程远离教师的独断专行,让管理的工作有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参与班级制度的制订,成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真正当家作主。

总之,理解型班级管理追求愉快的集体生活:重视师生身心的安全和自由,重视他们愉受,确保他们身心舒展,没有疲惫感,没有压抑感;重视他们的精神充实,没有空虚感、无聊感。尤其要让学生拥有自信的班级,使他们感到“这才是我的班级”“能在这个班真好”“喜欢老师,喜欢全班同学”。

三、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管理育人的观念,存在着明显的被秩序所束缚、管理与教育分离的现象。例如:许多班主任为班级制订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却没有注意把制订规章制度和进行教育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检查落实,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发挥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或学校给学生提出了种种要求,实行严格的纪律控制,忘却了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因而出现了为人们所批判的管理主义倾向。

与之不同,理解型班级管理就是要把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管理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有机部分,发挥管理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中,班级管理无非就是管制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和后勤工作,而这只能增加教师的责任和负担,给教师以压力和劳累。这不仅不能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反而减少了教师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时间。理解型班级管理理念则是让管理的过程成为教师自身的发展过程。

第一,人性化的管理与教师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采取学生能够接纳的办法进行管理。比如:教师的态度热情了,语言温和了,和学生平等对话,与所有的同学保持密切而等距离的联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远离粗暴的手段等。采取这些学生能够接纳的管理手段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学生触犯班级纪律、与教师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要克制自己,宽容学生,甚至要对学生笑脸相迎,耐心开导,施以大爱,这的确非常困难。理解型班级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做到这些,始终以热情的态度和人性化的手段与学生打交道。这不仅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和管理艺术。

第二,民主化的管理与教师发展。民主化的管理能确保管理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发展过程。一是在召集各种教育力量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协调艺术,形成民主生活观念。二是通过各种有关力量的参与,特别是学生的自主管理,提高管理的成效,减少教师的管理压力,增加教师的好心情,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三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班级事务和学生个体问题都交由学生自行解决,从而使教师大大减少班级管理时间,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中,管理是要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秩序、有纪律的学习环境,这些当然是好的方面;但由于实际管理手段缺乏人性,管理的过程成为束缚学生的过程,学生没有民主自由、没有舒畅的心情,这反过来又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理解型班级管理要在扬弃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管理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一,人性化的管理与学生发展。理解型班级管理要革除传统班级管理的非人性的方面,让管理成为理解学生并为学生所接纳的过程。由此,这就有助于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确保学生的班级生活有趣、快乐,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民主化的管理与学生发展。理解型班级管理要实现管理的民主化,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与个人问题的管理,以班级管理主体的角色学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的成效自己检验,从而使他们走向自主、自立、自治、自律、自强。当然,教师还要通过民主化管理,使学生学会民主生活方式,让学生在集体的民主生活中受到平行教育影响,实现更大的发展。

总之,理解型班级管理要努力构建温馨教室,为师生创造理想的教学环境,使班级管理成为教学的促进力量;理解型班级管理要努力关注师生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既重视教师职业生涯成就感的提升,又重视学生学习愉悦感的获得,使师生在建设过程中感受幸福、体验快乐,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理解型班级管理要努力构筑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来促进师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CHARLESCM,SENTERGW.小学课堂管理[M],吕良环,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0

[2]PAULBURDEM成功地经营你的班级[M],张艳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8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以和谐班级建设为其强有力基础的。作为和谐校园基石,和谐班级建设是保持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增强校园活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校园安定有序的必要举措。

1、建设和谐班级的基本理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按照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管理民主、安定有序、平等竞争、友爱互助、班风积极、学风浓郁”的和谐班级。

和谐班级应该是一个人际和谐的班级,群体和谐的班级。人际和谐的班级是以班级内成员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在人际交往中,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会,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才能架起人格共鸣的桥梁,真正达到人际和谐。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一个师生地位平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学生珍惜教师劳动成果,师生关系融洽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合作机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使之形成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筹划,共献智慧的集体。

群体和谐的班级是每个班级成员心理的依托,它能够给每个班级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班级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会表现为观念与行动的一致,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另外群体和谐的班级应是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每个班级成员目标一致,齐心协力,那么其行为动机就强,促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激发其能力发挥,使得工作绩效较为显著。

2、建设和谐班级的必要性

2.1现代大学校园不和谐因素存在的现状:

1)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一代大学生思想基础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的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也有所抬头,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受各种外来思想冲击,在少数大学生中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另外由于我国现行的高考文理分科,造成重理轻文、重智育轻德育的不和谐现象,使得当代大学生知识单一,心胸狭窄、人格的不健全。

2)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在21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给我国青年大学生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冲击。中国当代社会思潮伴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全面深入,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青年大学生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功利主义、全球化思潮与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中大行其道。相当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理想失落、意志消沉,整天追逐于感官刺激、物质享受的潮流中。权大、位高、钱多就意味着“成功”的价值观在当前校园中有蔓延趋势。不少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忽视精神追求,注重眼前个人利益和实惠的追求。从而成为和谐校园文化中消极的一面。

3)学生业余生活单调。

从目前我国大学学生的业余生活现状来看,我国大学学生业余生活过于单调乏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在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是远离家乡,异地求学,业余时间大多在校园内度过,而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活动有限,而且一些活动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吸引大学生参加。因而,不少学生业余生活靠谈恋爱、KTV唱歌、上网的消磨时间。尤其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长期的沉溺于网络,会导致与他人沟通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有相当多的不健康网站存在,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从而影响了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以上这些三点情况部分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现状,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班级中必须面对的,大学教育必须应对这一具新的课题,积极创新,为建设和谐班级,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合格人才。

2.2建设和谐班级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论文参考网。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学校一切工作都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方位地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从人性出发,把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发展人作为班级管理的目的。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来关爱学生。其次,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突出教育的孵化功能,使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提供空间和自由。再次,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马克思指出: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人在班级环境和谐中,不仅能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而且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缓解紧张工作学习后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师生彼此相处协调。教师要以平等、真诚、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要主动的接近教师,缩小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乐于从教师那里接受大量的信息,而教师的教诲能通过学生敞开的心扉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其次、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就是班级内部成员人际和谐的关系,他以“有美致和、以诚换诚、自尊尊人、善解人意”为原则,全面调节班级内部成员间的关系。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越来越差,但是在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事业的发展。因此还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再次,建立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和谐氛围。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必须要学会“理解”与“沟通”这两条心理要领。作为辅导员:第一,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第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平等。论文参考网。第三,要学会充当学生的参谋。作为学生要:第一,理解接纳辅导员的工作。第二,直率地说出自己班级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第三,班级干部要积极与辅导员联系,提前发现危机,化解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班级环境。

3)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一个和谐班级的建设中,要有一套健全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要有一套奖优罚劣的机制,它是维护班级和谐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班级规范化管理的保证,也是班级和谐的保证。班委会要主持各项具体事项的执行,加强自我管理,对学生的日常、评奖评优、党校的推荐等做到有章可循。论文参考网。使班级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符合现代人要求的契约精神,用制度来加强和保障班级环境和谐稳定。

3、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意义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班级又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建设和谐班级是创建和谐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高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增强校园活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校园安定有序的必要举措。

1、建设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

建设和谐班级以示范效应,发挥其和谐辐射作用。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则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班级和谐才能校园和谐。在和谐班级里,始终伴随着轻松、愉悦的氛围,远离了不满、烦恼和怨恨,为所有班级成员提供精神寄托的家园,能够为所有的班级成员提供最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为和谐校园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资源配置、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等提供必要保证,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和谐班级是和谐校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设和谐班级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的新的发展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内涵包括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全面进步的历史过程;发展要以人为本,其根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物质与精神环境。而和谐的班级正是起到这种作用,因此,建设和谐班级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建设和谐班级是培养特色人才的孵化器。

和谐班级建设促进了班级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与积极性,班级内部出现一种相互团结,相互依靠的力量,从而促进一个和谐团体的诞生。在和谐的班级内,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肯定、发挥,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调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合格的各具特色的人才。

总之,实现班级和谐、校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民大众的理想。教育工作者要珍惜当前和谐的局面,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胡锦涛.单行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

[2]黄志斌 绿色和谐文化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

[3]冷超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时代意义[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9

[4]方正泉 论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J], 江苏高教, 2007.5

[5]田建国 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6]吕剑红 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

[7]李慎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中国社会科学,2007.6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6

关键词:班级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46-02

2014年五四青年节,出席北大师生座谈会暨纪念95周年活动时表示,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及建设的中心环节,班级文化指在班级组建及日常共同学习、生活中被大多数班级成员认同的共同的文化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等结合在一起的意识形态。

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品格的培养,通过建立班级特色文化,规范学生自身行为,有利于教师管理,维持n堂秩序。班级文化的构建帮助学生内部树立集体意识,维护集体荣誉,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帮扶。课堂秩序的提高,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也帮助偏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成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改革创新,听取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贴近群众,促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础工作创新,增强工作吸引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践行环节上其中一点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国家栋梁的成长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受教育人群,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教育部冯刚司长在《坚守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中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以文化人”,实质上就是重视人文教育、隐形教育,注重精神成长、思想提升,主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有意味的形式,长久地、默默地、逐渐地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

三、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保障核心价值观要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宣传和学习工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例如班级文化墙的建设,建设班级文化墙,围绕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创造活泼创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加深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还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征文活动,任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表述自己的理解,题材不限,意在选取每个词语代表性的优秀征文供班级成员学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构建和谐友善、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施行奖罚政策,规范课堂秩序,增强学习氛围,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言行都有积极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建设,还要求培养集体意识,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拓展训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达给学生拓展训练的实质,树立集体意识。虽然学生是一个个体,但众多个成员组成的班级,就成了一个集体,众多班级组成了一个年级体,这些年级团结在一起,才有了学校,所以要有集体意识,言行不仅代表的是个人,还代表着班级,代表着自己的学校。

深入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生活,将雷锋的行为常态化,而不只是在“雷锋月”这短暂的30天。以城乡的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旨,帮扶困难群众包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支援帮扶活动。鼓励学生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发挥重要节日、传统节日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中的优势。在传统假期或法定假期开始前,传达给学生节日存在的意义及由来,如在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前加强对革命精神宣扬,弘扬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前引导学生感受这类节日中所蕴含的思乡、与家人团聚等情感。抓住近期发生的时事要事及灾害事件,国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理方式,利用教育典型,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从线上到线下各个环节来宣传、弘扬爱国主义。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益广告是良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在班会课时可通过放映与讲解公益广告传达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培养学生关心公益、关注新闻、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

发挥“四环五步”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班级本话建设环节中的推动作用。将文化育人与技能培养相互结合,再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培养出综合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的班级文化以及综合性人才。如项目中的五大板块,诗词竞赛、经典晨读、阅读分享、young青春及礼仪之邦的学习培训,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水平,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修养。“四环”既四个环节,包括树立规章制度、开展系列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树立规章制度,从学校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和自我约束,提高班级文化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系列讲座,包括讲座人对学生的思想传达以及学生与讲座人之间的沟通,在沟通中充实学生的思想;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求学生加深自身的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及班级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学习,更要深入实践,从实践中出真知。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对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和学校要及早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才能保障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易,孙文鸿,王磊.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4):199.

[2]华红梅.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魅力中国,2016(14):72..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7

冬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三月12日,我们迎来植树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植树节创意活动方案_植树节计划活动内容,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植树节创意活动方案(一)一、活动意图:

在我国第__个植树节到来之际,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每个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我园开展了植树节—“种出来的春天”的活动。让孩子们将种植园中的杂草拔除,并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农作物的种子,让孩子们给园内的树木挂上标签,体验种树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主题:“种出来的春天”。

三、活动时间:20__年3月11日

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内

五、活动准备:

1.每个级部制作活动宣传版面:如小班:“播种春天的希望,中班:“珍爱绿色”,大班:“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2.各种植物标识卡片。

六、活动具体内容

分级部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1.小班活动主题“播种春天的希望”。

流程:给校园内的种植区拔出杂草,播种农作物种子。

2.中班活动主题“珍爱绿色,”

流程:给校园内的树浇水、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

3.大班活动主题“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在幼儿园种植园地,和家长一起种植桃树——给心愿树挂牌并合影。(心愿卡写上种植人及名称)

植树节创意活动方案(二)一、活动目的

3.12是每年植树节活动日,在这大地回春,世界万物呈现勃勃生机之际,校团委、学生以植树节契机,开展“创绿、爱绿、护绿”创意、实践体验系列活动。

学校要求各班积极宣传、人人参与,将学习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环保意识,为创建省绿色学校添风采。

二、活动口号

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

三、活动时间

20__年3月10日-20__年6月1日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植树节”募捐倡议书(3月10日)

结合周一主题晨会,由值周班级光荣升旗手代表班级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然后以团委学生代表发表“植树节”募捐倡议书。

2、绿色环保主题班会(3月11日)

各班在周二下午主题班会上,开展有关“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植树节”募捐,募捐方式要强调自愿原则。

3、“植树节”募捐活动(3月12日)

3月12日,广播操期间,由团委、学生会组织完成“植树节”募捐仪式;募集的全部资金用于下面的班级绿化大赛;不足部分将由政教处向学校申请补足。

4、室内绿色评比创意设计大赛(3月10日-3月21日)

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同学为各自班绿色布置做好设计,设计稿必须图文并茂,说明设计意图,书面或电子稿均可。我们将各班绿色创意设计作品发布到校园网网络,供教师、学生、网络游客进行网络投票,请专业老师评价,评出最佳创意奖、优秀设计奖若干名,给与奖励。

5、室内绿色实践活动(3月22日-3月31日)

各班根据室内绿色设计,对班级进行绿色布置,通过购买花、草或者其它美化班级,但是班级布置不可花哨,要得体、美观大方、经济实惠。

6、室内绿色实践养护(4月16日-5月30日)

请大家通过网络搜索养护绿色生命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咨询行家、有经验的长辈,增长呵护绿色的知识;保护好教室的环境;确保设计方案全面得到保护。

7、室内绿化检查、验收评比(6月1日)

五、奖项设置

1、本活动分初一段、初二段、初三段分别评奖;

2、各段均设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6名。

植树节创意活动方案(三)一、动背景及目的

1、活动背景

绿色是生命的源泉,绿色是生命的希望,而绿色的主要代表者是树。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和我们相遇,再次焕发了我们心中的朝气。俗话说,要富先开路;我说:“要清新的空气、要美丽的环境,就要植树。植树节是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一个方式,这个活动有益于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提供给我们爱护环境的措施。本次活动增长全民知识和见识,丰富家庭生活都是有实在性意义的,让我们携起手来植树,绿化环境,绿化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天空下,清新的环境中。

2、活动意义

增强全市人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提高低碳生活常识,共同创建美好的沧州。

3、活动目的

⑴通过亲身体会本次活动,使全民对低碳生活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难,环保离我们并不远。

⑵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绿化意识,加快沧州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沧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

⑶培养全民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好地认识到绿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身日常行为,从而减少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二、活动宗旨及主题

宗旨:公益时尚,公益生活

主题:拥抱春天,播种绿色

时间:3月11日(如遇雨天,时间另行通知)

三、时间、地点

20__年3月11日在沧州神然生态农业园(沧乐线旧州镇南排河桥东行200米左转沿路标行驶即到)举行。

四、活动内容

1、植树活动:献出爱心,感化身边每一个人,即挂牌;(爱心树、夫妻树、单位公益林等)

2、祈福树下挂心愿条;

3、连理树下百年好合照;

4、午餐:体验农家药膳饮食文化;

5、拓展项目:挑战自我、攀岩;

6、真人CS:感受真实作战经历。

五、参加单位

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

六、报名及报到

1、20__年3月5日结束报名,预期不报,不予受理。

2、参与活动者缴纳100元报名费(含活动通票、餐饮、保险)

3、报到:参与者务于3月11日上午9:30前到沧州神然生态农业园(沧乐线旧州镇南排河下桥,东行100米左转沿路标行驶即到)报到;

注:只要您有爱心可免费参与植树节其中,让爱发芽。

七、联系方式

_神然拓展训练有限公司_______

八、筹备项目

夏季激情大冲关、认领土地种植、现实版偷菜等,望有志者参与其中。

咨询电话:______孙先生

植树节创意活动方案(四)一、环保教育主题:

承担绿色责任、营造绿色环境、树立绿色观念、传播绿色文明。

二、行动口号:“美化校园我行动,爱绿护绿我能行!”

三、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小学会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了解种树的益处。

知道更多有关植物的知识、增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对!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你们看!小树发芽了,花儿马上要开了,又是一年芳草绿。绿色孕育着生命与希望,没有绿色,就没有我们人类。我们要爱护每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株幼苗。绿化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但是自开学以来,我们发现了一些与爱护绿化不相吻合的行为。

请学生一一列举不文明现象。

主持人小结:有的同学为了贪图方便,从草坪中直接穿跑,并在草坪中玩耍;还有的同学折断树枝;更有个别同学用小刀刻画树木。这些都成为我们行为规范中极不和谐的一幕。为此,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爱绿、护绿小使者。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爱绿、护绿小使者。

请学生代表发言。

主持人小结:

我们倡议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每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棵幼苗。要求做到下面几点:

1、开展“绿化知识你我知活动”,了解校园里的每一种植物和一些绿化常识。

2、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组织的爱绿护绿活动,承担社会、学校附近绿化地面的保洁工作,看到不文明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劝阻。

3、向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学习种花、种菜。

4、成立护绿小队,开展拣杂物、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

如:修剪枝叶、松松土、拔拔草、浇浇水,不采摘花朵,不攀树枝,不践踏草坪。

主持人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美化我们的校园,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投入到“3.12”植树节的爱绿、护绿活动中去,为建设美丽、文明、和谐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提议,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让我们集体宣誓:“美化校园我行动,爱绿护绿我能行!”集体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在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植树节创意活动方案(五)一、活动背景: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西二幼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9日,组织孩子们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

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

2.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西二幼的风采。

3.知识目标: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向大自然学习,并去社区、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传。

三、活动准备:

1.每个级部制作活动宣传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树同成长”;

中班“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大班“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2.制作“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3.大班幼儿组建“小骑士护绿队”

4.各班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5.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6.树苗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园长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园林处工程师讲解种树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种树。

3.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4.为“小骑士护绿队”揭牌,队员从园长手中接过“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帜,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分级部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1.小班家园活动主题“我和小树同成长”

流程:给校园内的树浇水、松土、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小树比比高——和“树姐姐”(扮演)做游戏。

2.中班家园活动主题“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流程:在幼儿园种植园地,和家长一起种植小树——挂牌合影(写上种植人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

3.大班家园活动主题“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流程:幼儿在家长护送下骑小自行车到金色新城公园给树木挂牌——认识各种树木并做调查——绘画树木——把“小小绿意带回家”开展家庭种植活动。

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篇8

1.选取个性化的班级主题,根据主题确立一个富有诗意而又含义深刻、彰显本班特色的班名。如班名“蜂趣轩”,其寓意是在集体中快乐成长,像蜜蜂一样汲取百花之蜜,酿造出清醇芬芳的童年生活。班主任是智勇双全的蜂王,班级里38名孩子是辛勤快乐的小蜜蜂,在蜂王的带领下,他们每天忙碌于知识的百花园中,采拮知识的甘露;如班名“书香苑”,包含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每一位同学最亲密的朋友,让全班同学共同沉浸在书的海洋、驶向美好未来之意;班名“蜗牛之家”的含义是:蜗牛虽然小、爬行很慢,却是时刻不停地前行,从不放弃,从不停止,持之以恒,永不服输;班名“梅花苑”的含义是:梅花象征着坚强和高雅,它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是龙的传人精神,同时梅花的五瓣是五福的象征……这样的班名,彰显了本班的特色,让全体学生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向着班级共同的目标奋进,最终形成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并将这种班级文化确定为深层次的德育要求植根于学生心灵的深处,进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2.根据已选好的班级主题设计班徽,确定班风、班训、班歌、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寄语,完成班级特色构想。每班的特色构想分为班级布置预设和班级活动展望两部分。

3.填写班级特色建设呈报表,校委会审批之后,根据构想完成班级布置,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4.创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环境是基础,活动是精髓。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校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特色班级创建中着重体现“新”、“特”、“实”,让学生在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实践中体验,在行动中提高。

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倡以班级环境、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等为载体,在校园文化的构架下,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筑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首先,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策划,把教室当作自己的家,共同设计整体方案,充分体现集体智慧与协作精神。整个班级布置既注重总体和谐,又体现细节精心,突出个性与美感、简洁与实效,亮点不断。教室里浸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真正做到了“一班一品一特色,班班文化都精彩”,不仅丰富了班级文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助其形成了良好的品德,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次,创建全方位班级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营养。班级的文化活动始终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开展,力求让学生在环境中陶冶,在实践中体验,在参与中强化,在行动中提高。我校东教学二楼,楼道里布置了书画展,在教室墙壁上布置富有班级主题特色的板块,各班教室窗台上盆栽着各种花卉,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美的教育,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吸引和熏陶,以形成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个性生成。

5.创建个性化主题班队会,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意志,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要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为了达到让学生个性在“情景中体验”、“实践中感悟”、“活动中形成”的目的,激励各班主任围绕好习惯养成教育与个性发展要求,结合班级目标,我校积极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活动,学生参与主题班会设计。班主任对主题班队会高度重视,科学设计主题班会方案,让学生一起论证。主题班队会达到哪些目标,能挖掘学生哪些潜能,都与学生一起讨论。每一次班队会活动从设计、构思、内容、形式、效果诸方面,放手让学生去做,积极进行尝试探究。

上一篇:白酒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开展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