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0 17:13:01

医学遗传学问题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1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

一、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引入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医学院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医学遗传学教学以灌输法为主,基础知识教学与临床实践不能结合在一起。医学遗传学与生物学、解剖学等各个学科内容存在一定数量的交叉现象[1]。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第一,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多数学生只能被迫服从教师的讲解,他们在学习中不积极、不主动,学习效率低下;第二,因为存在大量重复内容,白白耗费了大量教学时间,而且不能开展深入研究[2]。应用人文教育PBL教学法则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换,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全部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学习需求来设计,利用引入实际案例研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再一味进行知识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与医学遗传学内容有关的案例知识,并结合为学生设计合理问题的做法,支持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二、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应用人文教育PBL教学法的策略

在参考国内外大量高等院校应用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在医学遗传学教育中引入了这种教学方法,并收到了预期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笔者没有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法,而是将传统教学法与人文教育PBL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强调问题的寻求与解决,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笔者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选择案例时均强调了与临床实践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并通过深入研究教材,确定了适合引入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的章节,选择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临床实践案例20个,针对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引导式问题,保证问题全部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充分表现了医学遗传学的课程特点。如单基因遗传病人家系系谱分析、染色体病的核型分析、遗传病的预防治疗及产前基因诊断,应用于2017级医学专业1班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均可以共享学习资源,笔者将制作的教学材料与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上传到班级群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开展知识预习,为课上学习做好准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分为下面这些环节进行。

1.分组

依据学生特点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由于医学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应用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之前,先对全体学生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保证全体学生认识到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感受到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使全体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应该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何种角色,有利于推动人文教育PBL教学法的顺利实施,笔者确定每组6~8人,并分配合理的学习材料。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结合学生教材内容,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材与学习素材,明确本节学习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掌握此类遗传病人的发病原因与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初步研究。

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人文教育PBL教学法其主要特点就是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要求问题情境具有较强的拓展性与复杂性,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展性指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本节课学习的概念与理论有关。复杂性指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将本节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指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督促学生主动投入问题的探索当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笔者在进行遗传学咨询内容教学时选择了下面的病例:一对夫妻生育了一名智力不正常的患儿,前来咨询是否可以通过治疗恢复正常。如果生育第二胎,是否还会出现相同的情况?教师结合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导致患儿智力发育不正常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是由于父母遗傳而得?在确定不同发病因素的前提下应用哪些治疗方法?再次生育发生同样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

4.开展课堂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鼓励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可以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再次提出新问题,教师此时要做好巡视工作,防止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出现偏差,对提出新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与学生进行互动。

5.教师归纳总结

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均与常见的遗传病例有关,因此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学生在课前都做到了认真预习,在课堂小组内均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如关于“先天愚型病儿的主要遗传特点和发病遗传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在回答时要结合此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知识、核型检测结果与发病机理等知识,并进一步过渡到三体染色体病的临床特点方面,使每一名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常染色体病的主要特点与有关知识。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人,在学习知识、应用理论过程中表现积极,效果明显。在举行期终考试以后,总体平均成绩与上一年考试成绩相比,平均分数明显升高,表明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是认可这种教学方法的。

总之,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于已经参加一段时间学习的学生来说,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医学遗传学知识,笔者认为在医学遗传学教学引入人文教育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楠楠.PBL在预防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8(9). 

[2]李远,刘玄.PBL联合C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17). 

基金项目:邵阳市社科联项目(18YBB05)。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2

传统的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以理论部分为主,涵盖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突变、遗传病以及优生等内容;而实验部分较少,只有切片制作与观察、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等几个实验。虽然这样的设置内容覆盖面广,但受课时所限,面面俱到的讲解只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理论部分比重远高于实践部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应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内容,突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基于该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1优化理论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基因的概念、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大遗传学定律等,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应当删减;而关于细胞增殖、染色体等知识,学生也有一定了解,且在后续课程中还要涉及,可适当略讲,但要突出重点。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染色体畸变及单基因遗传方面,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后再学习相应的疾病,从而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类型遗传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疗手段以及优生咨询等临床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这样从原理深入临床,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医学遗传学知识。除对知识点进行优化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使学生在整体上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模块、基因遗传病模块、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以及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优生模块。其中基本概念模块主要包括绪论、细胞与遗传知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结构与分类等,这些知识涉及大量遗传学概念、原理,是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基础,适合在课程初期进行教学;基因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遗传突变与修复,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传递规律以及群体遗传相关知识;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造成染色体病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优生模块和临床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期最后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分类,使医学遗传学知识结构性、连贯性更强。

1.2调整实验项目,增加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但受课时限制,实验项目少,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与临床联系不紧密。因此,提高实验课比重,增加实验教学内容非常必要。首先,将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分裂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其次,对核型分析实验进行改进,增加对常见染色体病患者核型的比较;系谱分析实验不能局限于对现成的系谱图进行分析,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另外,增加与临床关系密切的皮纹分析、染色体病例观察以及遗传咨询等实验,将视频学习、图片分析与医院实诊相结合,使学生既体验了临床真实工作,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医学遗传学知识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案例教学法遗传病是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既要联系理论又要结合临床。应用案例教学法,以临床真实病例或实验作为切入点,引出医学遗传学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契合点,激发学习兴趣。在授课时针对不同遗传方式的遗传性疾病,分别给出临床典型病案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初步判断,提出疑问,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案。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和总结,通过病例逐步将遗传理论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遗传病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通过病例分析,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运用病例教学法时,病例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要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可操作性强的典型病例。

2.2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现学习和训练的目的,分为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总结几个阶段。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适当采用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单基因遗传病分类以及传递规律”时,可以先根据遗传学三定理提出问题:遗传病有哪些类型?传递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假设,收集资料并验证总结,最后教师补充、解释,从而使学生对遗传病类型和传递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样,在“染色体病形成机制”教学中可以从细胞分裂与有性生殖入手,在“基因突变”教学中可以从基因的表达方面入手,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结合临床病例解决问题,教师再对知识进行延伸,使学生形成运用临床思维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但激发了其学习积极性,又为其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2.3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再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模拟疾病的临床症状及诊疗过程,引发学生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实现教学、实践训练和能力评估的目的。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遗传病诊断以及遗传咨询相关内容的教学,学生通过情景模拟重现临床接诊过程,学习遗传咨询和遗传病诊断方法,认识接诊对象,掌握咨询问题及沟通技巧,并进行遗传病再发风险估计。该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较真实地体验临床诊疗过程,加深对遗传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其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3考核方法改革合理的考核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对学生学习有引导作用。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学生课堂表现、实验能力及课外学习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考核可以分为3部分:平时表现考核、基础知识和理论考核、专业技能考核。其中平时表现成绩占20%,基础知识和理论成绩占40%,专业技能成绩占40%。平时表现包括考勤和课堂积极性;基础知识和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状况及应用能力,通过完成相关教学模块学习后的心得论文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在闭卷考试中减少记忆性内容,增加分析应用性试题;专业技能考核主要包括平时实验成绩以及遗传病相关技能测试(如遗传咨询、遗传病诊断和治疗等)成绩。综合考评既能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全面评估教学效果。而且综合考核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其临床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3总结

以上改革能够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医学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3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趣味教学法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医学遗传学课程结构复杂、内容覆盖面广、跨度大、发展快、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广泛,对教师的专业修为要求较高。在一般的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课程多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课程的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已在低年级或高中阶段学习过,要求教师课程设计、内容取舍得当。另外,医学遗传学课程内容多而杂,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主线不清晰、体系不严密、层次不分明、学生理不清、重点记不牢等问题,特别是很多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讲授马虎、呆板、教条、没有生气,那么学生学习困难、味同嚼蜡,甚至个别学生有惰学、厌学、惧学、逃学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堂实际,利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在愉快、欢乐中学习医学遗传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文根据笔者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体会,结合近年在大一和大三课程教学中的问卷调查,对医学遗传学趣味教学法作粗浅探讨,以利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医学遗传学课程内容趣味性课前、课后调查

在授课前和授课后,按教材章节顺序,对教材内容的绪论、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细胞基础、人类基因组学与医学、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染色体病、分子病与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群体遗传学、肿瘤遗传学、免疫遗传学、药物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行为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辐射遗传学、遗传病的诊断、遗传病的治疗、遗传病的预防、优生与优育内容进行趣味性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调查表明,医学遗传学课程内容在授课前认为有趣的占59.26%,而授课后认为有趣的学生比例达84.78%,说明通过讲授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兴趣。其中提高学生兴趣最明显的是绪论部分,课前为45%,课后达93%,提高了一倍多,因为绪论部分教师的课件、教案、讲稿、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准备充分,它关系到学生对今后所有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听课积极性,因此应该达到这种效果。同时也表明,无论什么课程内容,只要老师精心准备,都会使枯燥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课程结构的课后趣味性分析,遗传学知识运用方面学生认为趣味性最高,达90.4%,人类遗传病和遗传临床理论次之,分别为83.2%和84.2%,而遗传基础理论趣味性最差,为80.5%。

2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方法趣味性调查

针对医学遗传学课程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调查学生学习趣味性,结果如图2所示,班级小组讨论后学生讲解趣味性最高,占33.3%,班级小组讨论后教师讲解趣味性占23.8%,主讲教师授课讲解趣味性占24%,播放其他教师讲解录像趣味性占10.6%,学生自学趣味性占8.3%。结果表明,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最受学生欢迎,占57.1%,而播放其他教学名师的讲解录像学生认为趣味性不高,只比学生自学高2.3%,显示教学名师讲解录像只能作为教学资料使用,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医学遗传学课程讲授方法趣味性调查

趣味讲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医学遗传学的热情,让课堂产生愉悦感,使学生轻松、愉快、爽心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医学遗传学课程学习效果。在医学遗传学课堂讲授中,综合各种趣味性教学技能,采用故事引导、比喻拟人、动画模拟、套用小品、古语今用、寓言俗语、打油诗、热点流行语、漫画卡通画、视频插入、连环提问、故意歪曲、故意夸大、标新立异、滑稽比喻、一语双关、答非所问、诙谐夸张等讲授方法,发挥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记忆力,帮助理解、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学生可以毫不费力、轻松愉快地学懂知识。

从课程讲授方法的趣味性调查(如图3)看,学生认为漫画卡通画、打油诗、热点流行语、故事、一语双关等趣味性较高,而连环提问、古语今用、故意夸大等趣味性不高。当然,趣味教学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是语言趣味,语言趣味的最佳表现是幽默,幽默是教师的课堂口头语言,在导语、插语、结语中有意采用妙语警句、双关语、故错等修辞手段来制造趣味,可收到愉悦谐趣的艺术效果;二是动作趣味,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趣味化的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等动作形象,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沉思;三是辅助趣味,如辅助教师教学的直观教具模型、标本、挂图、表格等,具有引人发笑的特点。趣味是一种很难界定的心理现象,不同教师使用方法不尽一致,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中需灵活使用。

4 趣味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能力调查

趣味教学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在学生的愉悦中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体现机智性、娱乐性、教育性,推动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追踪和吸收。趣味用诙谐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趣味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记忆力,帮助理解、启迪思维、丰富想象。趣味可以使学生毫不费力、轻松愉快地学懂知识,潜移默化地开发智力,提高各种能力。

如图4所示,从学生调查的结果来看,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达98.2%,提高学生继续学习能力,达95.6%,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达94.8%,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达93.5%,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达94.6%。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4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CBI;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86-02

医学遗传学是临床与基础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遗传学基本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主要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专业性强,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加之与临床的紧密关系,内容涉及面广泛,富有理论性与实践性[1]。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一致以来是我们教学关注的焦点。以病案为切入式(Case Based Instruction,CBI)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并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基于PBL,但和PBL有所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在老师和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的调查学习过程,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1],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外对CBI与PBL的对比研究表明[1~2],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CBI的教学效果好得多,更多的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CBI。医学遗传学教学实际情况是学生课程多,时间少,任务重,为更好的利用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在教学上构建多元化的CBI教学模式是必要的。我们自2009年开始尝试将CBI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目前已经在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中医学等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在CBI教学框架构建、课堂组织教学、教材及病案编写、教学效果评价、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确立了具有医学遗传学教学特点的多元化的CBI教学模式,为医学遗传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的新的思路和空间。

一、从医学教育理念上充分认识CBI对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要性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面对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潮流,我们仔细分析了医学遗传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充分认识到了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实施CBI的紧迫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基于我国初等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自主和主动学习能力差,同时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多、发展快、学时少,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是急切要解决的。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医学遗传学CBI教学模式做了些尝试,比如: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核心课程,小组学习,早期接触临床,基础与临床融合课程等[3]。在教学中以案例为载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对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课堂教学更高效,使学生在自主性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对突破和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二、从教学内容出发,构建多元化的案例教学模式

医学遗传学具有基础性、临床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3]。在教学内容上编写了包含体检、诊断、病史及治疗等完整案例,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目睹了这种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4~5]。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医学遗传学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能承载到完整的案例中。因而针对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必须的。一是完整教学模式,对于与临床疾病有密切关联、病因相对明确的教学内容,编写完整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讨论分析理解教学内容,强化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从职业医生角度综合性把握所学习的内容。二是情景模式,对于与临床疾病有一定关联但又不能编写完整案例的教学内容,编写小案例或是情景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来理解学习教学内容。三是问题模式,对于不适合编写案例的教学内容,设计好问题,在教学中以这些问题为线索,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学习,一个关联问题可衍生出下一级关联问题,问题逐步深入。在教学中核心问题由教师提出,关联问题则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提出,关联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是学生综合性理解和思考教学内容的过程。对于无法用上述方法教学的内容,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

三、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师生角色定位

CBI教学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举一反三,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6],就这要求在CBI教学中师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要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现在的大学生由于中学教育环境的关系,自主学习,主动意识相对还较差,为此在开展CBI教学中有意识的把学生设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收获知识,还要组织配合、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鼓励每位学生都要在课堂中发言,提问,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课前制订了详细方案,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知识贮备。其次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CBI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基本素养还是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创造条件,使教师慢慢适应这一角色的转换。比如:我们要求老师要对授课内容提前熟悉,涉及的案例内容要胸有成竹,相关的知识体系要了解透彻,课下要组织收集各种教学反馈信息,举办教学观摩课,相互听课评课等。对教师而言,还有一项工作不可缺少的是,因材施教。针对本校的学生知识结构特点,提出和制订学生课前需要了解掌握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础性内容,要对编写的案例内容撰写“参考指南”,对案例的基本特点及中心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提出基本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不同教师所授课班级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参考指南的作用还可为教学中教师引领方向,控制教学进程提供策略性的参考,有利整个教学的进行。

四、从提升教学效率的意义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实践中参考国内国外多个评价体系,科学制订了CBI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评价标准,涵盖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课堂效果等多个方面。教师评价由三大项三十五个问题组成,学生评论表包括五大项七十个问题。在学生成绩方面,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权重,理论考试也强化了创新分析题目的比重,突出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新知识所带来的冲击。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出专业理论扎实,富有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的医学人才迫在眉睫,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更高效的教育模式意义深远。CBI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实践经验,增强翻译实践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课程组对CBI教学模式有了更新的认识与体会,初步建立了具体本校特色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多个层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在实施CBI教学模式中离不开师生充满热情的参与,离不开师生双边的互动,离不开师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我们也发现不少制约CBI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其一是目前招生人数较多,教师工作量太大,虽然CBI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与认可,但受益面还相对局限,下一步我们设想研究更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受益面扩展到整个医学生。其二是教师的责任心与执教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能力、授课经验及责任感等直接会影响CBI教学模式效果。为此,我们将采取更有具体并行之有效的方式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并借此完善CBI教学模式,使医学遗传学课程更贴近临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的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许雪青,王燕,王艳艳,等.构建病案导入式教学法的新型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

[2]Srinivasan M,Wilkes M,Stevenson F,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 institutions[J].Acad Med,2007,82(1).

[3]方瑾,于敏,张惠丹,等.构建多元化的细胞生物学PBL教学模式[J].中国细胞生物学报,2013,35(1).

[4]詹光杰.病案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调查与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1).

[5]詹光杰,李丹.案例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3).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5

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口腔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以及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可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知识,但学生只有在进入口腔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才开始接触口腔领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大多出现于口腔生物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教材中,内容分布较为散乱,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与口腔有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基于当今医学遗传学课程在口腔医学中的学科现象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界广泛需求口腔遗传性疾病知识这一事实,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多数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遗传学》教材,并且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口腔遗传学》课程,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便于开展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遗传学知识逻辑性强,难以记忆,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相对枯燥抽象,很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不易掌握,并且各个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遗传学总课时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要完成理论教学,又要完成一定的实验教学。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探讨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着重强调《医学遗传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为主。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常见的遗传病入手,用典型病例分析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及诊断治疗等知识,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作者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采用了PBL教学法,例如,针对“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这一实验内容,作者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选题目,分角色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遗传咨询的过程,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围绕2种口腔最基本的遗传性疾病———牙本质形成缺陷和牙釉质形成缺陷,针对口腔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以病案讲解的方式介绍牙本质和牙釉质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图片和视频形式重点介绍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和临床特征,让学生对这些疾病产生形象化的认识。为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发表的前沿科学研究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表现紧密结合,学生可以了解目前国内和国际口腔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进考核制度,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考试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犹如风向标,具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近年来,医学遗传学知识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各种新知识、新内容。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不能够依靠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必须寻找其他有效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医学遗传学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的终考制度,本教研室尝试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既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又增加口头表达知识能力考核、获取新的科研知识能力考核、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考核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素质考核方式。即在最终的考核过程中,对课本知识仍然采取试卷考核方式,占一定的分数比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课堂小组讲课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积极参与课堂模拟活动的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等。另外,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并给予适当加分,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考试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制度,让分数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加深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之,《医学遗传学》是基础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适应口腔医学专业对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学习要求,作者大胆进行了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最适合口腔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途径,以便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完全胜任临床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且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学教育和科研高层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6

【关键词】医教改革;医学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31―02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和核心学科,并且是生命科学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发展规律,从而为遗传病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任何人才的发展都只有依托合理、深厚、开放的背景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在在专业技术上有更精尖的水平,这就是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原理,医学类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而医学人才的培养又有其特殊重要性,因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医学遗传学,对于医学类大学生来说就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为什么说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很重要?因为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理论推算,人群中约有3%~5%的人受累于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约有15%~20%的人受累于某种多基因病,约有0.5%~1%的人受累于某种染色体病。这三大类遗传病汇总合计,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些疾病已得到基本控制而显著下降,而遗传病的发病率却相对升高,人类的疾病组成已发生很大的变化,遗传病的危害性日益增大。遗传病和先天畸形已成为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体细胞遗传病中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不同地区人群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一位或第二位。所以在临床上,遗传病是医学类大学生从事专业时遇到的非常常见的疾病。所以懂得遗传学的知识,弄清楚它的发病机制,搞清它的遗传方式,就是治疗该遗传病的关键。分析它的遗传方式,就能对有关患者进行生育指导,这对提高我们民族的人口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遗传病都有哪些种类?从遗传物质的突变方式和传递规律的角度看,目前遗传病可分为五大类:(图1-1)

试举几例说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症:患者结、直肠壁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息肉,症状主要表现为血性腹泻,这是一种癌前病变。而白化病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佝偻病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病,患者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和小肠对磷、钙的吸收障碍,造成尿磷增加、血磷降低,而使骨质钙化不全而导致佝偻病。常见的红绿色盲是一种X连锁隐形遗传病,患者不能正确区分红色和绿色。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Y连锁遗传病。还有一些遗传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例如,唇裂、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等。我们对于人类的自身的认识就是通过观察其生命物态所表现出的种种的性状,而人体的各种性状都和遗传密切相关。例如人类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等等,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最新的有关数据:截止2013年10月23日的统计数据,OMIM(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网址是http://ncbi.nlm.nih.gov/ )收录的总条目数为22 057个,与人类疾病或性状相关的序列明确的基因座为14 403个(在MIM 号前具有“*”号标识),其中具有已知表型的基因座(在MIM 号前具有“+”号标识)有117 个。分子机制明确的遗传性状有3 934 个,分子机制未知的孟德尔遗传性状有1 728 个(在MIM 号前具有“%”号标识);其它可能以孟德尔方式进行遗传的性状有1 875 个。在分子机制未知的孟德尔遗传性状中,常染色体遗传1 592 个,X连锁遗传131 个,Y 连锁遗传5个,线粒体遗传0 个。(表3-1)

从国际范围上看,医学遗传学,也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一种遗传病的遗传机制的揭秘,都意味着会给全球的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可见医学遗传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不可或缺的。希望医学类院校在医教改革时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给与更多考虑,这样会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晓慧主编:医学遗传学(第2版),2010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赵华东等: 三年制护理专业《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2012(7)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3] 陈育民主编: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1版),2006年8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7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学科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CAI Xiaoming, LIANG Suhua, LIU Y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7)

Abstract Medical genetics is a set of teaching, research, health care as one of the disciplines, theory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to suppor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th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s strategy must reflect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s need: Refining discipline direction, creating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discipline talent, improve academic prowess; build discipline platform to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coordin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cultivate discipline results.

Key words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流行、诊断、治疗、预防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是医学与遗传学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科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以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为龙头,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整合医学遗传学相关教学科研各方面的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科学研究,推行产学研相互融合,提升医学遗传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整体办学实力,从遗传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人类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为遗传病患者提供临床服务,包括遗传检测、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等,从而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作出贡献。①②③

1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现有问题

学科建设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力量之源,是高校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和引领作用,在学科方向的凝练上无法兼顾学科的特色和稳定性,不注重培养医学遗传学学科带头人,忽视培养学术后备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合理的学科建设发展机制。④⑤

(1)学科基础薄弱。医学遗传学在医学院校是基础学科,结构单一,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学方式都服务于临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没有相同方向的研究梯队,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基地、教学实验基地等基础设施,更谈不上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2)学科层次不高。与医学院校其它学科相比,医学遗传学学术队伍、科研成果和学科基础条件方面相对较弱,学科带头人、学科人才相对短缺,存在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不集中、不系统,学术论文质量偏低,学术活动层次不高等现象。(3)学科经费不足。由于大家对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认识不足,医学遗传学经费较少是学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包括教材、教学、人才、科研等诸多方面,有的也存在经费利用不合理等现象。(4)学科沉淀不够。在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相应的学科建设保障政策和措施不够系统,重视、认识不够,加上学科起步晚、底子薄,资源有限且过于分散,没有主攻方向,无法突出学科优势,在学科内部相应的管理制度也缺失,没有统一规划,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学科建设缺乏历史沉淀,缺乏学科文化氛围,没有形成自身的学科文化和特色。

2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策略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因学校特点、资源特点、时间性特点、人才特点等不同而有差异,学科建设策略不是约定俗成、一成不变的,需要认清学校自身发展特点,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需求,采取重点发展、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形成特色的发展战略,体现学科的创新性、特色性、系统性、综合性。

(1)创新性策略。一是人才创新。充分融合临床妇产、检验、肿瘤等方面人才,拓展医学遗传学团队视野。二是内容创新。医学遗传学学科内容复杂,内容覆盖面广、跨度大、发展快、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广泛,因此,在学科内容上要相互参透。三是教学创新。主要是医学遗传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四是科研创新。科学研究是学科的立足点,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2)特色性策略。医学遗传学学科特色以人才为根本,不同院校有所差异。一是教材建设特色,如编写各种规划教材等;二是教学改革特色,如医学遗传学精品课程等;三是科研特色,如临床疾病遗传机制、肿瘤遗传控制研究等。

(3)系统性策略。一是医学遗传学学科定位,主要是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二是学科规划,根据现有资源条件,认清自身特色,重点突出优势。三是组织实施,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保障学科顺利、健康发展。四是学科评估,构建学科反馈和评估机制,塑造学科文化,为学科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综合性策略。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最终是满足社会需要。一是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医学生打下坚实的遗传学基础,同时,培养高层次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二是科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医学遗传学相关未知领域进行攻关,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流行、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三是服务社会,利用遗传学学科研究成果,从遗传的角度为遗传病患者提供临床服务,包括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等,从而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作出贡献。

3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措施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推进创新,树立正确的学科发展观,培养学科带头人,培育学科团队,创造优良的学科环境,主要体现在政策轻松、生活宽裕、学术宽松,为学科团队营造和谐的学科氛围。

(1)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学科特色。一是学科方向,紧紧围绕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遗传学临床理论、人类遗传病、遗传学知识运用等方面,集中优势,靠团队自身的努力,塑造学科品牌方向。比如,在痛风遗传机制、骨髓瘤遗传控制等等方面突出优势。二是打造学科特色,主要依赖于学科群体,扩大学科群体的影响力,丰富学科内容,提升学科质量。比如医学遗传学国家级教材主编,省级重点学科、医学遗传学硕士授权点建设等。

(2)培养学科人才,提升学术实力。一是对医学遗传学青年人才进行培养,努力打造创新和进取型的学术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激发团队创造才能和教学研究热情,增加研究成果。二是重视拔尖人才,用以支撑学术梯队,形成学科优势,创建学科品牌。比如,培养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国家级学术带头人等。三是加强学术管理,经常性进行人员及学术交流,开阔团队视野,利于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四是增强学术团队意识,促进合作共同攻关,提升学术实力和影响力。

(3)构筑学科平台,增强科研能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资金来源多样性,为科研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比如,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等。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研究方向。比如,各种重点实验室、各类研究所等联合开放共享。三是发扬学术精神,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建立良好的、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四是研究信息公开,科技资源共享,减少重复研究,支持特色性、地域性相关研究。实现科研数据和资料的共享,增强科研能力。

(4)协调教学科研,培育学科成果。一是理顺教学、科研侧重点,协调发展,由于评定职称等切身利益,学科团队人员都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甚至有上课时数、数量规定,为了完成任务,部分学科人员背离了学科目标、研究方向,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求。因此,必须转变观念,以服务学科、服务社会为导向,进行机制创新,改变科研评价标准。二是鼓励产出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让学科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潜能,研究出适合学科和社会需求的科技成果、教学成果,服务社会,促进知识、能力和技术的融合,完成成果转化。

4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注意事项

近年,我校医学遗传学被评审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医学遗传学被评定为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医学遗传学是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我校也是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单位,连续主编医学遗传学本科教材(现已第三版),因此,体会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注意事项如下:

一是保证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学术争鸣。协调好学术队伍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学科带头人和其他普通成员之间、普通成员与普通成员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需要彼此尊重、相互支持、真诚沟通、宽容共进,建立一个富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应避免学霸思想,鼓励每个人积极思考,充分表达个人的学术见解,对于学术分歧不打压、不歧视,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学术贡献。⑥

二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主体作用。学科带头人在学术上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渊博的知识、高度的思维水平,在人格上心胸开阔、自由民主、勇于创新;学科带头人要开拓视野,制定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引进、培养和储备人才,使学科建设工作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⑦

三是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学科队伍的总体数量、高级职称比例、博士学位比例、年龄分布、知识结构等要合理。多数正高职人员年龄应在50岁左右,同时还应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或副高级职务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均无断层现象。⑧

四是完善学科各项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淘汰和监控,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激励机制。经费使用建立预算、拨付、使用、监督机制,保证学科专项经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⑨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20131230)

注释

① 蔡晓明,梁素华,刘云,杨俊宝.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12-214.

② 蔡晓明,梁素华,刘云,母波.《医学遗传学》趣味教学法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2.129(7):166-167.

③ 蔡晓明,梁素华,刘云.医学遗传学PPT制作研究[J].科教导刊,2013.130(9):72-73.

④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6-20.

⑤ 王晓华.阻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江苏高教,2010(4):75-76.

⑥ 郭贵养.论大学学科建设的十个转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7-19.

⑦ 关少化.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11(5):36-38.

⑧ 钟海.大学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0-172.

医学遗传学问题篇8

遗传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应的理论性较强,应用范围比较广,因此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将就有效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探究,针对目前遗传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齐提高。

关键词

提高;遗传学;教学效果;策略

1提高遗传学教学效果的意义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顺利都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遗传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也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又缺乏相应的教学手段势必会令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之中结合遗传学历史故事,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之中的注意力,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其次在进行遗传学教学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利用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去激发学习热情,如讲孟德尔遗传时就可以使用故事的方式介绍其生平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培养发现问题能力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人而言也具有不同的表征,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而遗传学的教材内容往往是注重提出问题,然后阐述问题,进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这种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提高遗传学教学效果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主动观察,对遗传学中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充分挖掘,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完成主动观察、主动寻找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质。如讲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案例,病例全身皮肤粉白色,毛发白色,瞳孔红色,虹膜呈透明色,对光敏感,进而引发学生主动观察病例,并能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再结合教师的讲解掌握染色体缺失类型、形成等,最终实现调动课堂气氛的目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和探索转变,进而产生满足对知识求知欲。

1.3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还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在既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考,形成自己独有的意识形态,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介绍“海豹肢婴儿事件”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是将其作为表型模写现象的案例进行介绍,这样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既不深刻也不形象。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配以当时的图片、新闻报道等,不仅能够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官刺激,还能够加深印象,使他们明确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也可以是活生生的知识,进而能够自主思考问题,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4调动学生积极分析,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当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后,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之中调动学生进行积极分析,从而由原问题引申出新问题,并针对这些新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自由组合定律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孟德尔人工培植豌豆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从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加深对遗传三大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有时在一些遗传学实验中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往往需要2—3周的时间进行一个实验,这时就可以将一些出现的实验现象留给学生进行分析,以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启发他们寻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1.5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管理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是考量学生专业素质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动手,进而培养他们管理组织能力,能够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而服务。在学习遗传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遗传学故事,从而使学生明确在遗传学的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管理组织的能力。如摩尔根的成就就完全可以借助于故事来完成,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动手欲望,也提升了他们的遗传学素养,而这些单单依靠课本是无法解决的。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2目前遗传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目前在遗传学课堂教学之中虽然实验课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这种缺乏真正意义的实验,普遍引不起学生的注意。这主要体现在实验时反映出很多学生不预习,当老师进行提问时回答较少,再加上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往往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完全是应付了事,没有达到实验课所应有的教学效果。有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按照仪器配备将学生进行分组,往往使得部分学生不愿意动手,成为实验课的旁观者,最终无法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遗传学课程自身的原因,理论课和实验课往往要在一周之内完成,这造成了在理论课之后,教师忙于准备实验课所需材料,学生在实验课也只是到时参加被动完成实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丧失了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忙于教学、忙于实验的教学安排,也无法让学生有足够思考的时间,进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从教学内容上看,在遗传学课程中验证性的知识较多,已经告知了“结果”,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在当今的教育格局下,显得有些老套,更与创新性、应用性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无法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4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是课程的辅助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教师的影响。但是目前部分遗传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在进行授课时也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思考,更别提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部分教师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往往满足现状,不愿意深入思考、学习,挖掘教材背后的内容,以至于在讲课时往往无法突破重、难点,完成不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3有效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3.1增加遗传学实验课的比例有效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加遗传学实验课的比例,从根本上扭转师生对于实验课不重视的问题,而实践也证明重视遗传学实验课的学习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样让学生既能够掌握遗传学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并重的局面。如在“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一课中,主要内容有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因此可以以唾腺染色体作为遗传分析的材料,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细胞,以最直观的实例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在实验之后可以给学生介绍Bridges在20世纪30年表的世界上第一张多线染色体细胞学图谱知识,这样通过教学结合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遗传学的魅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化遗传学教学体系传统遗传学课堂教学之中往往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相应的教学模式也是采用能够提升成绩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可能收到很好地教学效果,因此就必须优化遗传学教学体系,调整日常遗传学教学内容,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实验和课程,增加一些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和课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遗传学课程能够为学生完善知识架构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其成为积极思考、创新探索的场所。如在“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一课中,若要进行详细讲解所花费的时间势必很长,对于学生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而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无法很好地完成后续的学习;若要概略进行讲授,本课的内容又贯穿于整个遗传学课程之中,势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体系,以最佳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成为学生构建知识架构的助力。

3.3精选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传统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遗传学课堂之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使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和优化。先学基础理论知识,再学应用实践知识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而有效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同时也是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素质的内化,遗传学本身课程内容比较复杂,不能要求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与其相吻合,因此要精选教学内容,突破线性知识结构,重构课程体系,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发育的遗传分析”一课中,主要研究基因对胚胎发育的作用,即包括胚胎和后续发育过程,因此可以从不同层次上阐明生物发育的遗传基础,实现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

3.4提升遗传学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遗传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教育观念,进而将其转变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受益。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技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如“遗传学的诞生”一课中,教师要先在备课环节之中对遗传学诞生的过程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在授课时才能更充分地将知识授予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遗传学发展的概况。

4结语

总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有效提高遗传学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有着严格要求,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霍春月,鄢雯,,吴常伟.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12(1).

[2]戴晓雪.关于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3]张金波,张淑红,刘爽,朱金玲,张玉萍.构建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型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7).

[4]张金波,朱金玲,侯霞,张玉萍,刘爽.构建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改革[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

上一篇:阅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