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嫁接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9 17:39:34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1

关键词:兰坪;林木种苗生产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081-02

1林木种苗生产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营林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当前,随着兰坪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林果基地建设和特色林产业、澜沧江流域(兰坪)生态修复等各项工程的全面实施,对林木种苗提出了巨大需求。2012年全县共完成核桃种植面积10.74万亩,种植面积中80G实现了规范化种植,有成片样板林2.6万亩。全年使用苗木292.7万株,其中,林果基地建设用核桃嫁接苗103.88万株,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用核桃苗53.70万株,其他用苗135.12万株;2013年共种植苗木166.14万株,其中核桃嫁接苗83.89万株,各类乡土树种容器苗82.25万株(华山松34.5万株、云南松3.6万株、清香木10.8万株、尖叶木樨榄3.6万株、麻栗3万株、青刺果裸根苗26.75万株);2014年实际造林使用苗木292.3424万株(袋),其中核桃嫁接苗124.17万株(新疆早实嫁接苗21.8081万株、云新早实嫁接苗47.3879万株、大泡系列嫁接苗54.974万株),花椒裸根苗3.9699万株,华山松容器苗12.9万袋,青刺果苗149.5885万株(容器苗29.3185万袋,裸根苗120.27万株),雪松容器苗0.077万袋,梅子树容器苗0.2万袋,小叶女贞裸根苗1.08万株,竹柳0.057万株,木瓜裸根苗0.3万株。

2种苗生产建设情况

全县共有苗圃22处,育苗总面积188亩,总培育苗木894万株(袋),2015年可出圃苗木475万株(袋),其中核桃苗圃2处,育苗面积65亩,2015年春可出圃核桃嫁接苗70万株;漆树苗圃3处,育苗面积27亩,2015年春可出圃漆树裸根苗94万株;青刺果苗圃15处,育苗面积94亩,2015年春可出圃青刺果裸根苗186万株,容器苗120万袋;乡土树种绿化苗2处,育苗面积2亩,2015年雨季可出苗5万余袋苗木,基本能满足全县造林用苗。

2.1两定基地的基本情况

全县定点育苗基地10个(国有苗圃2个,个体苗圃8个),育苗面积140亩。预计可出圃苗木429万株(核桃嫁接苗70万株、漆树苗94万株、青刺果苗260万株、其他造林绿化苗5万株)。对定点育苗基地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管理。以培育云南大泡系列核桃嫁接苗、大叶漆树苗、青刺果苗为主,新疆早实、云新早实核桃嫁接苗为辅,技术人员定时指导,全程跟踪管理的方法进行生产管理。

全县核桃采穗圃基地总面积263亩,其中新建核桃采穗圃面积93亩(新生桥林场采穗圃面积7亩;石登采穗圃面积12亩;通甸采穗圃面积4亩;兔峨采穗圃面积70亩),预计年可采穗条8万条;原建啦井采穗圃面积170亩,已基本进入盛果期,由于受旱灾等原因可采穗数量较少。采穗圃的建设采用职能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和苗木扶持,各采穗圃业主自行抚育管理、销售的方式管理。苗木、穗条的生产和销售严格按“四证一签”制度执行,采用“四证”缺一不结账的方法来严格把关。

2.2种苗生产积极性高涨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林业产业建设的调整,加之建设“森林云南”、“绿色锌都”和“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号角的吹响,全县干部群众都积极投入到种苗生产建设中,成为苗木自产化的主力军。

2.3育苗品种乡土化

除核桃外,漆树、青刺果、尖叶木樨榄、栎类苗木均为优良的乡土树种,能更好地适应本地气候,为林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育苗品种良种化

兰坪县针对产业建设中的品种杂乱差、品质低劣等问题,分别在通甸、新生桥、石登、兔峨新建了93亩核桃采穗圃,并于2014年采收优质穗条1.2万条用于核桃苗圃建设,提高了产业建设中苗木良种化的程度。

2.5苗木生产标准化

各苗圃水电基础配套齐全,很多育苗户采用喷灌的先进节水技术,随着先进的通讯设备的普及,手机的普遍使用,各育苗户能快速获取市场信息,现代化温室大棚育苗等实现了苗木自产化和规模化。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

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私营苗圃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加上没有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和出圃率低。

3.2苗木品种单纯,缺乏竞争力

由于育苗难度较大,单位面积出苗率低,因此培育的相对少。特别是绿化大苗管理时间长,成本高,育苗数量很少,造成绿化苗大量外调的现象,形成育苗单一化突出,给苗木销售带来很大局限性。

3.3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相适应

最突出的是部分育苗户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良种种子价格高而使用率低,很多育苗户为多出苗而不间苗,出现苗木地径不足、木质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苗木质量差。

3.4科技意识有待提高

在造林工作上良种意识不强,科技种植含量不高,重造林建设,轻种苗质量是一种普遍现象,种苗生产在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低质量的阶段,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科学育种、优质生产已成当务之急。

4建议与措施

4.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行业服务

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学习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广泛收集各类育苗信息,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将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

4.2造林任务下达提前,完善制度

林业部门应该紧紧围绕林业“十三五”年规划,提前1~2年下达造林任务和规划设计,实现订单生产和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工作,提高林木种苗良种率。

4.3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种苗管理队伍

为提高重点苗圃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不断提高种苗企业质量自律能力,组织全县主要苗圃场主管人员参与各级举办的苗圃经营管理与育苗技术培训班及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员技术培训班,提高管理水平,为林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4加大发展乡土树种的培育工作

积极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乡土树种优质品种的试验区,进行遗传测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申报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良树种,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场圃.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R].北京:国家林业局场圃,2003.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2

关键词:无公害嫁接 栽培技术 参考价值

一、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生产条件的、优质、丰产、耐贮运的品种。阳江地区可选择 “黑美人”系列品种、金钟冠龙或优质无籽西瓜品种。

二、嫁接育苗

(一)营养土准备:营养土最少要提前3个月准备好,原料以园土、水稻土加塘泥、草木灰、过磷酸钙及复合肥进行堆制,比例为2∶1,营养土要进行消毒处理,并确保肥沃、疏松,无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及砖石废料等。

(二)建设育苗床:苗床要选择在背风、向阳、受光良好、地势稍高的地方,床内平整铺砂,薄膜小拱棚覆盖。育苗前用营养钵装好营养土摆放于苗床内,营养钵规格:钵高8―10厘米左右。

(三)嫁接育苗

1、砧木选择:选用高抗枯萎病的葫瓜品种或其他品种(砧木播种期需比接穗提前10天左右)。

2、种子处理:浸种前要晒种3-4小时,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浸种时,先用50―60度温水浸种15分钟,然后洗净果胶,再用净水浸种6―8小时,可用适乐时拌种,拌种后用温布包好置于28-30度下进行催芽,露白后播种。

3、嫁接:砧木以第一片真叶露头,接穗子叶刚刚平展时为嫁接最适时期。嫁接前一天不要淋水,嫁接方法可采用顶插法,工具只需一根竹签和一块刀片。竹签要略小于砧木茎,稍大于接穗茎为宜,嫁接时先将砧木生长点去掉,左手轻夹住砧木子叶节,右手持小竹签从子叶顶往一边斜插,深约1.5厘米,以不穿破茎皮为宜,接穗于子叶下1厘米处斜削一刀,削面长1.0-1.5厘米,插接穗时,接穗削面向下,与砧木插口斜面紧密对接(插、削斜面要确保嫁接后砧木子叶与接穗子叶成十字)。

4、嫁接苗管理:①温度要求:嫁接苗伤口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2-25度,所以刚嫁接的苗前1个星期,白天要想办法保持25-28度,夜间尽量不低于22度,1个星期后,白天打开薄膜、夜晚盖;②湿度要求:假植湿度要求95%以上,嫁接后淋一次透水,头2-3天严密覆盖遮光,不通风,3-4天后可适度见光通风,只要营养土不过干,接穗无萎蔫,不要淋水,7-10天后进行常规管理;③及时摘除嫁接位分枝,每星期施药一次防治霜霉病、疫病等。

三、大田管理

(一)整地起畦:整地深翻,将土耙匀耙碎然后起畦,畦高25厘米,畦面弧形,中间高,两边低,畦宽3-3.5米。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磷肥3公斤、钾肥7公斤、氮肥6公斤,肥料深翻入土,并与土壤混匀。畦面消毒用百菌清或代森锰锌喷施。

(二)大田定植:当嫁接苗生至3-4片真叶,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度以上时进行大田定植,每畦单行植,定植行距沟边50厘米,株距50-60厘米,亩定植株数为300-350株。

(三)水管:定植后至人工授粉前3-4天,雨天疏排渍水,畦地干旱及时浇水(排灌方便的地方可实行浅灌,待畦面吸湿后将水排走,人工授粉期间及授粉后5天内控制浇灌,以保持瓜地湿润为宜,畦内不能有渍水)。

(四)肥管:施肥原则按NY/T496-2002执行,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西瓜的需肥规律进行平衡施肥,限制使用含氯化肥。西瓜定植后5-6天,距瓜头20厘米处薄施人尿或尿素一次;开始伸蔓后,在距瓜头较远的畦面挖一小沟亩施钾肥10斤、过钙30斤、复合肥20斤,施入小沟后回泥。待西瓜长到鸡蛋大后,施膨瓜肥,亩施尿素20斤,钾肥20斤。西瓜生长期间如遇涝害、风害等,应及时用含锌肥、硼肥等微肥进行叶面喷施。

(五)瓜苗整株:当瓜苗主蔓长到30厘米时摘顶,选留3-4条侧株留作生长蔓,其余除掉,并做好牵苗和用小竹条固苗工作,以后新长侧芽一概摘除,并保证瓜蔓朝一个方向整齐一致伸展,16-18片叶时开始留花授粉。做好人工授粉、定瓜和摘果工作,要求每株定瓜1-2个。

(六)病虫害防治:①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菌核病;②虫害主要有:螨类、蚜虫、其他虫类。

1、农业防治:育苗期间尽量少浇水,加强增温保温措施,保持苗床较低的湿度和适合的温度,预防病害发生。彻底清除瓜田内四周的杂草,消除越冬虫卵,减少虫源基数,减轻瓜蚜为害。拔除并销销毁田间发现的重病株,防止蚜虫和农事操作时传毒,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严格执行GB4258 GB/T8321(所有部分)的相关规定,农药混剂的安全间隔期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国家禁用药物。

参考文献:

[1]蒋有条.西瓜无公害高效栽培[M].金盾出版社,2007年11月

[2]王坚,蒋有条.西瓜栽培技术[M].金盾出版社,2010年10月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嫁接;蔬菜;研究现状

一、案例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过程紧密相连,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从事机械设计有一定的基础,对工程实践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工程实践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机械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基于以上认识,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需要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能较好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我国虽然对案例教学法接受和实施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大学尤其是高职教学中已引起了普遍重视。

二、案例的切入点--机械嫁接装置

嫁接的作用是克服作物的连茬病害和低温障碍,提高嫁接苗抗逆性、吸肥、吸水能力。机械嫁接技术,是近年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它可大幅度提高嫁接速度,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趋势。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了:材料、材料力学、常用机构设计、联接、轴系零部件、机械装置的与密封、弹簧等内容。

在这两者之间知识点存在着交叉点,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应用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案例如何与课程衔接

《蔬菜自动化嫁接机械自动化装置的研究》是2011年申请的教育厅课题,所研究的自动化装置能准确实现接穗与砧木夹持、接穗切削、砧木生长点切除、砧木打孔、砧木断根、接穗与砧木对接等动作,能精确地完成自动嫁接任务。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接穗和砧木的定位夹持机构设计:对接穗和砧木进行定位夹持,研究夹持的机构的实现,保证准确夹紧且不伤苗;接穗的切削机构设计:对接穗进行斜向切削,研究切削机构的实现;砧木去生长点机构设计:对砧木去生长点进行机构运动分析,研究砧木生长点去除机构的实现,保证生长点能切除干净;砧木打孔机构设计:对砧木去生长点后进行打孔,研究打孔机构的实现,并设计导向机构,实现精确打孔;砧木与接穗对接机构设计:实现穗木和砧木的精确与可靠对接。

该嫁接装置能完成西瓜的嫁接工作,即完成接穗和砧木的夹持、切削、生长点切除、接穗和砧木对接等功能,并保持动作协调、不伤苗,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在项目中,涉及到了各种机构的设计,包括如何夹持砧木苗和穗木苗的夹持机构,且如何防止苗被夹坏;如何去除生长点的机构,如何顺利实现砧木和穗木嫁接的机构;如何实现砧木苗打孔的机构。还涉及到了各种机械零件的选型和强度计算问题;砧木苗和穗木苗的输送问题;电机的传动问题等等。

从这个教学案例给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具体的、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的体验,可以较好的处理好学生在学习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没有感性认识,生搬硬套教育教学原则的现象,使学生教学技能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并拉近训练课堂和实际教学的距离。

四、结论

学校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较好方法之一就是根据课程性质采用案例教学。选择合适的、实时的案例为切入点,对案例进行解剖和分解,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结合教材知识点,设置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切入点,采用渗透方法论原则,使理论联系实际并拓宽知识领域、因材施教。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实际动手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较好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机械基础》中,“蔬菜自动化嫁接机的研究”案例的选择具有时效性、实践性和启示性,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实时性,从而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教果。

参考文献

[1] 孙群, 内外蔬菜自动化嫁接技术研究现状, 农业机械, 2004(1).

[2] LOU Jian-zhong , ZHONG Yun-long, LI Jian-ping. Study on New Clamping Mechanism of Stock for Vegetable Grafting[C]. 2011, (5), Forestry &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683-686.

[3]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

[4]王颖,阮晓明,王敏,易兰兰. 高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08C02006-4),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121718)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4

关健词香榧;发展前景;低产改造;丰产栽培

香榧为我国著名干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集食用、用材、观赏、生态于一体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宁国市的香榧资源位居安徽省前列,过去宁国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甚至几年不结果,人工种植也很少,现由于采取了低产改造和丰产早实栽培措施,使宁国市香榧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林业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和农户积极跟进,大力发展香榧人工栽培和低产改造利用的良好局面。

1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

1.1资源状况

1.1.1资源分布。经调查统计,宁国香榧成年树有5.5万余株,其中甲路镇有近万株,其余主要分布在胡乐、万家、南极、霞西、青龙、方塘等山区乡镇,生长在海拔200~600m之间的谷地、沟边、山的中下部,与山核桃、毛竹及杂灌木混交在一起,在很多自然村边可见百年以上的大树,成散生或块状分布。

1.1.2品质。宁国市的香榧属于天然林,没有经嫁接改良,但是品质中上等的小籽长形榧和中籽长形榧在各个产区都有分布,其中甲路镇略多,总体上是口感一般的实生榧占多数。

1.1.3产量。统计资料显示,在1983~2002年的20年中,香榧最高产量在1986年和1995年,均达到240t,另有3年达到上百吨,其余年份产量较少,在产区各乡镇都有单株蒲包产量超过500kg的大树。产量主要来源于村落边上的大树,混交林中的成年树数量多但产量少。

1.2经营现状

长期以来,榧农缺乏管理技术,大批天然榧树林处于自然野生荒芜、靠天收状态,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使榧农经营的积极性不高;香榧育苗及造林的成功率较低,经营周期长,制约了香榧的人工栽培;没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缺少优良种苗与接穗;采收及收购香榧子时不分品质等级、收购价格偏低;政策和资金支持及社会各方的参与力度不够。

1.3发展优势

1.3.1自然优势。香榧是红豆杉科榧属常绿植物,为高大乔木,幼时耐荫,成林较喜光,浅根系肉质根,适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宁国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皖东南山区丘陵带,天目山脉与黄山余脉在宁国市南部交汇,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林相混交,林木生长旺盛,林地资源丰富,是香榧生长最适宜地区之一。

1.3.2经济优势。宁国市人工林有山核桃、板栗、毛竹、元竹、杉木等,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是安徽重要的山区林业县市,经济综合实力及人均收入均居安徽省前列。省级林业企业詹氏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山核桃加工企业,年销售量上百吨,从2004年开始发展香榧人工种植,现已有香榧育苗基地13.3hm2,香榧造林基地逾66.7hm2,野生香榧经嫁接改造少数已开始结果。

1.3.3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香榧面积和产量少,市场需求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销售价格每500g已超过100元。香榧已成为目前经济效益最高的干果之一。

2低产林改造

2.1人工授粉

2.1.1授粉不良的原因。香榧雌雄异株,雄花在每年的4月中旬初成熟,雌花在4月中旬末成熟,花期往往不一致,还有雄树缺少、授粉期天气阴雨连绵等都可能造成雌花授粉不良,因此必须人工授粉,否则产量没有保障。

2.1.2授粉方法。将成熟雄花枝采集下来并立即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摊薄保管,待雌花成熟时用喷雾机将雄花粉15g对水10kg喷到雌花上。雄花与雌花的开放时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每年都可能不一样,所以必须认真地做好花期观察[2]。

2.1.3授粉时间。人工授粉适期胚珠珠孔出现水滴,即在上午肉眼能见到“传粉滴”。最适于授粉的时间是在其出现“传粉滴”的第2~4天。确定最佳授粉期,是保证人工授粉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2保花保果

香榧落花落果比较严重,一般分为生理原因造成的落果(如授粉不良、树势衰弱)和病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的落果。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落果高峰,采取人工授粉和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用喷雾机将爱多收、万果宝5 000倍液或复硝钾2 000倍液喷到树冠上,都能大大地降低落果率,增加产量。细菌褐腐病、蚜虫等均能引起落果,应及时进行防治。另外,及时、合理施肥增强树势也是防止落花落果的关键技术之一。

2.3科学管理

2.3.1土、肥管理。砍除林中杂灌,清理树桩和石块后挖穴,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冬季多施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生长季节增施45% N、P、K三元复合肥3次,每次1~3kg/株。施肥时间:第1次在3月中下旬施催芽肥,氮肥比例可略大一点,同时可喷一些叶面肥及中微量肥料,如磷酸二氢钾、硼肥;第2次在5月中下旬施壮果肥;第3次于9月中下旬在香榧采摘后施产后肥,氮肥的比例应小一些。施肥方法是:树冠沟施覆土或撒施后垦复,肥料能集中施入根系上。提倡种植油菜、紫穗槐等绿肥,以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以更好地改善土壤,促进榧树生长旺盛[3]。

2.3.2采收管理。严禁采果时乱打猛敲,损伤枝叶及幼果,要求上树摘果或让其自然落果。

2.3.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作业道、树基部修小平台、排水沟与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2.4人工嫁接

为实现优质、早实、丰产目标,必须对野生低产香榧进行嫁接,改换好品种。凡胸径25cm以上的野生香榧以保护为主,管理方便的可适当嫁接一部分;而对胸径25cm以下的(基本上是实行林业“三定”以后培养的),实行全面改造,嫁接优良品种,争取3~5年后结果。

2.4.1嫁接方法。小树以低干嫁接换冠为主,大树以高位主枝多头嫁接为主,应从树的上部开始,分2~3年完成,采用切接、劈接、插皮接,成活率均可达80%以上。

2.4.2接穗选取。从优良、健壮、丰产、稳产的三十至五十年生的雌树冠中上部采取或从优良采穗圃中剪取,应选取粗壮、充实、顶芽健全、有3个以上分枝的二年生枝做接穗。

2.4.3嫁接时间及接后管理。嫁接多在春季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接后做好保湿遮荫以及除萌工作,秋后要及时解除捆扎物。

2.5病虫害防治

2.5.1营林措施。适时清理灌木杂草,翻耕松土,种植绿肥,多施农家肥、有机肥,以促进树木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2.5.2物理防治。冬季及时清理烧毁枯枝落叶及病残果;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在蛾类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以减少虫口基数。

2.5.3药剂防治。选用无公害农药如吡虫啉、苦参烟碱、菌毒清、梧宁霉素、甲基托布津等,适时对香榧细小卷蛾、香榧瘿螨、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等主要病虫害开展防治 。

3丰产栽培

3.1造林地选择

应在谷地、山的中下部位选择坡度较缓、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土质粘重、地形开阔的丘陵地不适合[4]。宁国山区的地形不开阔,阴坡和阳坡都可以种植,但在温暖迎风的阳坡生长好,而且结实性能好。

3.2整地与挖穴

山区不提倡全面整地,以水平带状整地为好,方法是沿水平线砍去和保留各2m宽的杂灌木,在砍去的地方进行块状挖穴和修作业道,保留侧方小灌木进行遮荫,这样既不影响造林作业和整地的质量,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苗木生长和节约经费。栽植穴宜大不宜小,长、宽、深以各不低于60cm的为好,大穴为将来根系生长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

3.3种苗选择

实生苗生长较慢,15年后少量结实,嫁接能使香榧提早5年以上结果,因此种苗必须用二年生实生苗经嫁接培育2年的嫁接苗造林,要求苗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完整、无损伤,地上部分叶色浓绿,叶子硬实,手触时具扎手感,有大量分枝,顶芽饱满,嫁接口平整牢固,不见明显缢痕。在嫁接苗缺乏的情况下也可用二年生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栽植成活2年后在造林地上嫁接。

3.4栽植

3.4.1栽植时间与密度。一般在早春3月初,气温上升,幼芽即将萌动时开始栽植。株行距一般为5m×5m,栽植375株/hm2左右,在地块上方另配置1株授粉雄树。

3.4.2栽植方法。由于香榧属于肉质浅根系树种,根系特别需要通气,所以香榧千万不能深栽,深栽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栽植时先将表土回填至穴内,保持苗正根舒,填土上松下实,底土铺于表面,用以保墒、防草。香榧苗应随起随栽,长途运输务必做好枝、叶、根的保湿工作。

3.5施肥

土壤肥力好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也可以提早结实。以有机肥为根本,化学肥料为补充,复合肥应少量多次。施肥时可将深挖与施肥结合起来。香榧的根系对肥料反应强烈,如果肥料直接接触根系,会产生腐烂,引起苗木死亡,因此根系不能直接接触肥料。

3.6抚育管理

3.6.1栽植当年管理。重点是保成活,主要工作是做好遮荫、抗干旱及苗木保护工作。侧方保留小灌木、间种豆类作物、林地覆盖都是好办法。在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地方可以合理间作,实现以种代管、以短养长。

3.6.2幼林管理。成活后要人工松土除草,1年2次,时间分别在6月和8月左右。根系深挖20cm以上,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使根系往深处生长,又不伤害根系。化学除草省工省时,但是没有松土的作用,不提倡长期多次使用化学除草剂。

3.7整形技术

通过摘顶修剪整形,调整树势,可以促进植株提早结实,并保持高产稳产。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资源保护

野生香榧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严禁乱砍滥伐,优良单株选取与雄树保护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严禁破坏性地采集雄花粉。

4.2制定产业政策与规划

由于香榧生长周期性长,投入大,收益高,风险也大,因此需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政府要有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建设香榧示范基地,搞好香榧品种改良与引进,政府要给予香榧良种补贴。培育香榧龙头企业,引导榧农成立香榧专业合作社,加快香榧产业化进程。

4.3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

目前,没有良种壮苗已是宁国市发展香榧产业的一个制约因素。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是一项投入成本大、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严、建设周期长、涉及香榧产业长远利益的大问题,必须以林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

4.4加强科技培训与推广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聘请香榧培育专家来讲课、现场指导、作技术顾问,让所有的榧农都能接受到科技培训,同时也必须派人到浙江香榧主产区实地学习取经,要多培养出本土的香榧管理专家。

4.5加大香榧低产林改造和人工丰产早实栽培的力度

争取5年内实现低改与人工栽培面积达到1 000hm2,实现年产值5 000万元以上。

5参考文献

[1] 韩宁林,王东辉.香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郑金霞.香榧的栽培及抚育管理[J].安徽林业,2009(3):40.

[3] 傅君晓,傅武胜.香榧栽培要点[J].中国林业,2007(21):50.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5

2012年3月22—24日,由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西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办公室联合主办,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耕作研究室、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潍坊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山东省园艺学会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12年“全国西瓜甜瓜嫁接育苗集约化生产观摩与研讨会”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山东、北京、河南、新疆、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宁夏、内蒙古、浙江、海南、广西、福建、上海、陕西、安徽、甘肃、河北、重庆等2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国家大宗蔬菜体系岗位科学家代表、集约化育苗场负责人、示范县代表及大专院校相关科研人员等共170余人,会议还特邀了2011年国际蔬菜嫁接会议主席、意大利图西亚大学Giuseppe Colla博士到会做专题报告,《中国瓜菜》等媒体代表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3月23日上午8: 30大会开幕。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西瓜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赵廷昌先生主持。他首先对各位代表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接着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书波,意大利图西亚大学教授、2011年国际蔬菜嫁接会议主席Giuseppe Colla,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兆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刘开昌,山东省园艺学会理事长何启伟,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伊鸿平,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与企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吴敬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万书波副院长和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许勇主任分别致词。随后进行了专题报告,上午的报告仍由赵廷昌研究员主持。意大利图西亚大学教授、2011年国际蔬菜嫁接会议主席Giuseppe Colla先生做了“欧洲的蔬菜嫁接与栽培”的专题报告,他的报告从不同欧洲国家蔬菜嫁接的重要性、嫁接植物生产技术、遗传材料、嫁接苗移栽后的效应、嫁接苗对土传病害的抗性、耐盐性、对过量微量元素的忍耐能力、耐碱性、嫁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欧洲各国的蔬菜嫁接栽培情况。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研究员做了题为“全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报告,内容包括2011年全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现状、2012年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未来5年10大关键技术。山东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名誉所长何启伟研究员做了对山东省蔬菜科技工作的回顾与建议的专题报告,内容包括山东省蔬菜产业和科技工作的回顾、对山东省2011-2020年蔬菜科技工作的建议、建议采取的相关措施。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秀峰教授做了题为“山东蔬菜育苗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报告,内容包括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山东蔬菜育苗产业发展的现状、山东蔬菜育苗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山东蔬菜育苗业的建议对策。下午的报告会分2个专题,一是“西瓜甜瓜嫁接苗生产病虫害防控专题”,由伊鸿平研究员主持。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赵廷昌研究做了“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的报告;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细菌病害防控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古勤生研究员做了“西瓜甜瓜种传病毒病的种类和防控技术”的报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长松研究员做了题为“西瓜甜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常见真菌性病害的防治”的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赵文军副研究员做了题为“植物检疫性种传细菌检测技术”的报告。二是“育苗产业化发展专题”,由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孙小武教授主持。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耕作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做了题为“我国西瓜甜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若干问题探讨”的报告;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张伟丽总经理做了题为“西瓜甜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安徽省宿州市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副主任王朋成做了题为“安徽省西瓜甜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现状”的报告;海南林优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尤胜做了题为“海南省西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经验与教训”的报告;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吴海波做了题为“新疆西瓜甜瓜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现状”的报告;湖南省西瓜甜瓜研究所所长梁志怀研究员做了题为“湖南西瓜早春育苗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的报告。报告会后代表们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24日上午,专题报告继续举行。共分2个主题,分别为“西瓜甜瓜种子处理技术”和“西瓜甜瓜嫁接栽培”。先进行了“西瓜甜瓜种子处理技术”的专题报告,由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主任吴敬学主持,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孙小武教授做了题为“无籽西瓜种子生产与免破壳研究”的报告;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马新力副研究员做了题为“新疆西瓜甜瓜健康种子生产关键技术——采收与处理”的报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吴萍副研究员做了题为“无籽西瓜种子引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报告;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王贺经理做了题为“工厂化育苗与人工光”的报告。随后进行了“西瓜甜瓜嫁接栽培”专题报告,由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耕作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别之龙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杨锦华副教授做了题为“浙江省嫁接西瓜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邓云助理研究员代表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露地栽培岗位做了题为“西瓜抗根结线虫砧木研究进展”的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黄远博士做了题为“南瓜砧木嫁接对西瓜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的报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广做了题为“西瓜甜瓜嫁接砧木新品种引进筛选初报”的报告。最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许勇主任进行了会议总结,他首先代表组委会对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在百忙之中参会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说,参加大会发言的代表详细总结和介绍了我国各地西瓜甜瓜乃至蔬菜嫁接育苗产业的发展现状,而且对嫁接育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针对相关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研讨,如抗性砧木的筛选问题,砧木与接穗的嫁接亲和性问题和集约化育苗问题等。同时也使各位参会代表了解了欧洲各国瓜菜嫁接育苗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会对我国瓜菜嫁接育苗集约化生产及其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4日下午,会议代表现场观摩了会议承办单位之一——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章丘的育苗基地,代表们了解到,伟丽种苗有限公司是集蔬菜育苗与育种科研、种苗生产与营销、技术服务与市场开拓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科技公司。该公司2012年生产种苗6 000万株,供应优质种苗3 000多万株,嫁接苗2 000万株,供苗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

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与会代表们全面了解了我国瓜菜嫁接育苗集约化生产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我们相信,有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支持,有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业内专家的加入,大家在生产实践中相互交流好的经验,探讨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我国西瓜甜瓜乃至蔬菜嫁接育苗约化生产水平将会大幅度提升。同时,会议希望下次的全国西、甜瓜嫁接育苗集约化生产观摩与研讨会有更多的科研、基层及个人和农业装备企业踊跃参会,以更好推动我国西瓜甜瓜嫁接育苗产业发展。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6

关键词: 种苗;油茶;质量管理 

油茶属山茶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较广的木本油料树种。种苗质量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种苗问题影响的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影响油茶产业顺利发展。因此,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是确保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环节。 

1 我国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油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76.2%,面积约有300万hm2,油茶籽产量100万t/年左右,产茶油约26万t/年,产值约110亿元/年,为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和各省林业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油茶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初,国家林业局委托4个部级种苗质检中心对全国种苗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明确要求重点检查油茶种苗质量;5月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全面负责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监督和指导,7-8月由国家林业局相关领导带队组成5个检查组分别对南方10个油茶省区展开1次油茶种苗质量专项检查,有力促动了各省对油茶种苗质量的管理。与此同时,各省(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了本省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办法,成立省油茶办。各地积极举办油茶嫁接和育苗生产等技术培训班或经验交流会,为提高油茶种苗质量出谋划策。 

江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带性土壤以黄红壤为主,非常适合油茶生长。遂川县现有油茶林面积5286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1.5%,占国土面积的17.0%。主要分布在全县23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和1个林业公司,其中国有833.3hm2,集体100hm2,林农个人51926.7hm2,全县油茶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9个,3.0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0个,大坑乡、泉江镇、禾源乡、堆子前镇、草林镇、左安镇、戴家埔乡等7个乡镇面积达5.0万亩以上。但由于油茶生长较慢,又采用粗放造林式的栽培管理方式,没有实施较规范的管理与适当的资金投入,造成产量低、效益差,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农民投入与生产积极性也不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林业工作经验,分析了遂川县低产油茶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2 油茶种苗质量存在问题 

1)种苗质量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由于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人财力不足,监管不到位,导致有些个体户或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在油茶良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生产销售伪劣穗条和种苗,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秩序。 

2)良种苗比例和质量偏低。加强生产管理是确保嫁接成活、成苗的关键。有些地方虽对苗圃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和现场指导,但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没有把握好关键的技术环节,如调控苗床温湿度、除萌除杂、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揭膜拆棚等管理没有及时到位,导致苗木成活、成苗率较低;嫁接没有成活而形成的实生苗没有清除,接穗上萌生的花芽没有及时抹除,导致良种苗比例不高,质量偏低。

3)盲目引种行为尚未杜绝。有些地方对油茶良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用未经确认品种来源的种苗盲目造林,个别地方甚至还存在用非良种实生苗造林的现象;一些良种选育基础薄弱、良种资源匮乏的地方,不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不经过区域试验,不听取专家意见,盲目从外地调入穗条和种苗开展油茶种苗生产。 

3 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措施 

1)严格实行油茶种苗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林木良种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审核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申请人的资格和条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从生产、经营的源头把好关,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 

2)着力推行监督油茶种苗“四定三清楚”。“四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根据国家林业局《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规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油茶发展规划和造林任务,对辖区内符合本规定的种苗生产单位择优确定油茶采穗圃和油茶良种嫁接苗生产点。由油茶种苗生产者和使用者签订生产供应合同,按照供需双方合同约定,实行定单生产。“三清楚”即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销售去向清楚,就是要做到每株苗木都能追根溯源,从源途和用途两个方面摸清油茶种苗来源和去向。 

3)严格实行油茶种苗“四证一签”制度。“四证一签”是指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证,良种穗条质量合格证,良种穗条销售凭证和油茶种苗标签。油茶种苗生产企业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在穗条和苗木出圃及调拨前严格进行检验检疫,做到出圃必检,杜绝不合格的穗条、种苗和假种苗流入市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委托质量检验机构加强质量抽查,对以次充好、以一般品种冒充优良品种欺骗用户的种苗生产、经营者,要依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4)建立健全种苗生产销售档案管理制度。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生产销售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林木良种证书复印件、种苗生产情况、产地气象记录、出圃检验情况、种苗质量、包装贮藏、销售去向及其他需要归档的材料,并指定专人管理,建立档案使用与管理制度,严格种苗质量的责任追究制。 

 

参考文献 

[1]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 

[2]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 

[3]陈德任.景宁县九龙乡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6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6802

1引言

近10年来,岐山县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优质高效丰产”的原则,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突出重点区域,对该县自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建设的低质低效核桃园进行高接换优技术改良,推广繁育核桃新品种包括香玲、辽核4号、西扶2号,以达到提早结果、提高核桃单产和产品品质,增加林农收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项目来源及任务指标

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改良项目由岐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由岐山县林业工作站具体组织实施。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岐山县自1999年以来的退耕还林建设低质低效核桃经济林进行了高接换优丰产技术改良,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改良核桃总面积达到2.9万亩。

(1)2009年在枣林镇张家沟村、贾家村推广5000亩,建立了优质核桃采穗圃,为高接换优提供良种保障。

(2)2010年在蔡家坡宋家窑村、故郡镇西方村推广1.5万亩,建立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优质核桃特色产业的发展。

(3)2011年在蔡家坡镇龚刘村、永尧村、凤鸣镇陵头村推广核桃高接换优丰产技术1万亩。

3完成情况及经济效益评估

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岐山县的的核桃栽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06年共栽植核桃面积5万亩,2009年在全省大力栽植干杂果经济林政策以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号召下,该县自2009~2011年利用3年时间对原来的低质低效核桃林进行了高接换优技术改造,截至2011年底改造面积共3万亩,有效面积2.9万亩。先后在祝家庄镇张家村、宫里村、凤鸣镇杨村、陵头村,枣林镇张家沟村和贾家村,蔡家坡镇宋家窑村和龚刘村,故郡镇西方村进行了实验示范,成果显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形成了以千山南麓、秦岭北麓、渭河北坡、七星河流域为主的核桃经济林带。

核桃经过高接换优技术改良后,嫁接后的核桃树第3年就有望达到丰产,每株产量约50kg,出仁率85%,最高可达90%,年平均生长量达0.8m,最高主枝可达2.5m,并且核桃外观整齐,色泽美丽,在本地市场上价格明显优于一般核桃,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可达到良好的科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在实施本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技术示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把新科技成果引入普及到核桃种植、加工生产的一系列体系流程中,使该县核桃产业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引导该产业走上一条健康协调的发展轨道上来。此次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区域覆盖到该县5个乡镇的9个村, 2009~2011年直接参与核桃种植、生产的农民涉及8个村,3413人,辐射带动农民3080余人。直接参与项目的农民人均项目收入增加168元。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为市场提供环保型、生态型的核桃系列产品,更重要的是填补了核桃产业加工的市场空白,同时可以安置闲散劳动力就业,并带动14000户农民发展核桃生产,从而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这样,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而推动岐山县经济健康发展,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富民强县、改善人居环境、构建社会和谐,将起到重大作用。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促使水保措施、灌溉措施、林地管理都能更上一层楼,达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改善生产条件和改善自然景观的良好效果,能与当地生态林联为一体,改善当地小气候,改变人居环境。

4主要工作措施及推广方法

退耕还林以来栽植的核桃大都是实生苗,遗传性状不稳定,挂果晚且产量低,品质劣,导致经济效益低。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在岐山县林业局的带领下,林业工作站组织技术力量,自2004年开始,在京当镇张家村引进核桃新品种,进行高接换优试验,共嫁接苗木2000余亩,成活率达95%,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为了推广这一先进技术,2007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翟梅枝教授联合,在枣林镇张家沟村成立了岐山县枣林镇核桃产业协会,进行高接换优技术培训,培训技术骨干50名,嫁接2000余亩,并建立了200亩优质采穗圃。2010年在蔡家坡镇的宋家尧村以及故郡镇的西方村、2011年在蔡家坡镇的龚刘村和永尧村、凤鸣镇的陵头村进行了“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推广、示范,效果显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嫁接苗木第2年就可以挂果,第3年就有收益,共改良低质低效核桃林3万亩。这一技术的引进成功引起了岐山县林业局和县科协的高度重视,将该项技术列入全县林业实用技术培训之一,相继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应用。2009~2011年聘请省、市专家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辅导及现场演示的方式,成功举办了20余次培训,共培训3600余人次,主要内容包括:核桃树夏季田间管理技术、核桃树秋冬管理、核桃病虫害防治、核桃施肥方法等。

在陕西省大力栽植干杂果经济林政策的号召下,按照岐山县核桃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采用政府引导、示范带动、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工作思路,将核桃经济林栽植作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兴林致富、增加生态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岐山县林业局为群众提供“四免服务”,即:免费提供苗木,免费嫁接、免费覆膜、免费技术服务。栽植苗木选用辽核4号、香玲、中林2号等优良品种,采取统一规划放线、机械打坑栽植、科学管理,全面提升示范园区建设标准,截至2011年底,在凤鸣镇、京当镇、故郡镇、蔡家坡镇、益店镇共嫁接改良栽核桃面积2.9万亩,使核桃产业成为促进该县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田富贵.影响核桃高接换优的因素调查与分析\[J\].北方园艺,2011(6).

[2]原双进,刘朝斌.核桃栽培新技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杨源.云南核桃\[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4]辛国.核桃嫁接换优技术\[J\].西北园艺,2000(1):18~19.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 红梅杏;产业链建设;发展思路;内容;保障措施;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02-01

按照彭阳县“十三五”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精准扶贫和林业工作实际,彭阳县加快红梅杏全产业链建设步伐。目前,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3.55万hm2,主要采取以流域经果林为支撑,庭院经果林为补充,设施经果林为引领,培育了以优质红梅杏为主的特色林果示范基地和园区。在全县12个乡镇重点退耕流域实施低产山杏嫁接改良面积3 333.33 hm2,新建以红梅杏、曹杏为主的优质经济林示范基地8处,发展优质经济林1.2万hm2。引进浙江绿源果品有限公司和西安金成林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分别在城阳杨坪、古城建设了设施林果园艺基地和六盘山景观苗木示范园区,有效带动了全县经济林产业和苗木产业的发展。

1 发展思路

1.1 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彭阳县的自然条件优势,科学规划种植,通过项目建设,扩大农村就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依托城乡居民对渴望回归乡野、返璞归真的休闲生活需求,打造以生态休闲养生为特色的山区果树生态旅游产业。预计到2018年,全县新建红梅杏基地3 000 hm2;嫁接改良提升3 000 hm2;提升杏子示范园3个,共100 hm2;发展红梅杏种苗33.33 hm2;新建红梅杏采穗圃20 hm2;扶持壮大龙头深加工企业2个;新建300 m2果蔬气调库1个;新建包装厂房1个;新建红梅杏营销中心2个;扶持林果合作组织10个;培训果农1万人次。

1.2 建设规模与布局

建设总规模6 100 hm2。其中,新建红梅杏3 000 hm2,改良鲜食加工杏2 000 hm2、仁用杏1 000 hm2,提升杏子示范园100 hm2。在红河、茹河流域选择光、热、水资源相对较好的村组发展以庭院经济为主的经济林,对红河、茹河、蒲河流域的山杏进行嫁接改良,以提高杏子产量和品质,每年改造提升杏子示范@33.33 hm2 [1]。

2 建设内容

2.1 红梅杏基地建设

新建红梅杏基地3 000 hm2。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主要发展以庭院为主的散户种植,适度发展以流域型的规模种植,同时加快设施种植面积。

2.2 良种苗木基地建设

培育优质红梅杏种苗33.33 hm2,特别要在品种的纯度上狠下功夫,从源头上把好红梅杏的品牌关。在满足全县3 000 hm2红梅杏基地建设用苗外,还可向周边县市提供部分苗木。同时,新建红梅杏采穗圃基地20 hm2,实现年均生产优质红梅杏穗条33.6万根,满足全县经济林建设乃至宁夏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种苗的需求[2]。

2.3 示范园建设与管理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果树的土、肥、水及树体管理,打造提升杏子示范园3个,共100 hm2。

2.4 低产山杏改造提升

改造提升低产山杏3 000 hm2,对红河、茹河、蒲河流域的山杏进行嫁接改良,每年嫁接改良低产山杏1 000 hm2,利用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以提高杏子产量和品质。

2.5 技术创新与服务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科技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结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结合,走“科技兴林”的路子,努力提高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水平。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合作,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科技下乡等活动,把农民的林业科技培训工作作为特色经果林建设的突破口来抓[3-4]。共培训农民1万人次,培养农民林业技术能手1 000名,扶持林业科技示范户500户。结合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给科技人员交任务、压担子,创建服务环境,积极调动科技人员投身林业建设的热情,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6 市场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

新建300 m2果蔬气调库1个,贮藏量100 t,延长果品贮存时间,缓解杏子销售压力。扶持杏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10万t。

2.7 品牌保护与创建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彭阳县红梅杏进行产地认证和保护,制作产地认证防伪标,新建包装厂房,统一包装模式。

2.8 扶持营销组织

扶持20个林果专业合作组织,宣传彭阳林果业品牌,拓宽果品销售市场,同时在王洼镇和红河镇新建2个红梅杏营销中心,增加农民收入。

2.9 产业推介与宣传

通过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彭阳红梅杏子品牌,宣传彭阳高山富钾杏是水果中的“富钾之王”,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采取与周边城市大超市建立直销通道,每年6月面向全国召集客商组织订货大会,建设网络交易信息平台等措施,改变单一销售模式[5]。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为红梅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扶贫、林业及各乡镇等组成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协调部署,保证资金筹措及政策制定到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产业发展主要目标纳入有关部门及乡镇年度主要考核范畴中;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工作落实。

3.2 扶持龙头企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通过各种形式和办法如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支持等,在相对集中的经济林主产区完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发展壮大经济林产业[6]。

3.3 创新机制,促进红梅杏产业发展

充分依托彭阳县特有的小气候和乡村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果业,特别对已有一批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山庄,由于活动内容单一、难以吸引游客的现实问题,配套建设果树观光采摘园,在果树挂果期开放游客观赏、采摘、品尝,体验游园乐趣,带动果品直销,打造以生态休闲养生为特色的山区果树生态旅游产业。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林业技术人员和果农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化技术队伍,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参考文献

[1] 赵锋,孙猛.新形势下我国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农业科技管理,2013(2):71-72.

[2] 于希志.我国杏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障碍因素和解决途径[J].落叶果树,2009(5):7-11.

[3] 高丽红.我国扁杏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河北果树,2008(2):1.

[4] 张加延,张魁,马兴华,等.关于开发辽西仁用杏产业的建议[J].北方果树,2001(6):25-27.

[5] 撒文清,张睿,杨途熙,等.陕北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1(3):43-46.

上一篇:网络安全及解决方法范文 下一篇: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