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1 10:56:23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1实践技能培养的基本方法

1.1明确理论教学目标

果树栽培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经济林、果树栽培与管理、园艺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1]。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总论和各论部分,前者主要讲述果树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许多共性的知识,后者则按树种分述各种果树栽培技术特点。果树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专业课程,其先开课程是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肥料学等。果树栽培学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各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要求在专业课中的综合反映[1]。

如果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得不够扎实,则对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的理解通常停留在表象上,不够深刻。甚至个别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性学习,可能由于复习方向和短时记忆获得较理想的成绩,但考试过后却发现专业功底极其薄弱,甚至经不起推敲。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只能是简单的模仿。显然这与高等农业教育本质大相径庭。因此,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培养必须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才不会失去根本,才具有知识运用的延展性和伸缩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如果脱离大纲的要求,或脱离课本知识都不现实[2]。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过于冗长和枯燥,教师应该在大纲基础上,结合生产实例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启发式教学,如课前演讲、课堂提问、小考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1.2精心安排实验内容

实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检测。实验内容设计、时间安排和考核方面都应精心设置。如果树嫁接、花粉采集与人工辅助授粉、花芽形态分化观察、果树缺素症的识别、果树物候期观察和树种识别等具有时令性。因此,大纲编排在细节上要注意果树物候期和所开设实验内容是否吻合。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使学生从感性层面上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可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在考核方式上,仅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是不够的,应结合组织现场考核,分别根据学生操作水平、现场回答教师提问情况综合判定。同时,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学期考试,这样能激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并主动地参与实验预习和准备。实验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以克服实验盲目性。实验过程中,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只当旁观者,而应鼓励其动手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并将实验记录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一项重要依据[3]。

1.3实施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拉近了学生与生产的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果树栽培管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灵活掌握考察时间和内容。例如果园综合管理水平评价、果实采后处理、果园立地条件评价等,应按物候期进程进行。根据参观考察学时要求,应尽量安排贴近生产的实际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事先要让学生明白参观考察的目的意义,强调纪律性,确保出勤率。同时注意专业教师分组,避免走马观花。考察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考察报告,并根据报告内容和写作态度评定成绩。

1.4丰富教学实习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实习活动。将基地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学生学习的机会,使生产、教学、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3]。项目的设立应根据教学大纲有关知识技能要求而定,必须仔细斟酌,整合内容,以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设计任务模块,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完成任务中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将课本理论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当中[4]。项目内容可包括果树修剪(冬剪和夏剪)、苗木繁育、果园土肥水管理、果实套袋等内容。通过实习,结合所学理论,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另外,可适当安排学生调查附近果园的管理情况、农贸市场果品销售情况以及不同果实的价格、品质、货架期等。通过观察、咨询,提高学生对果树生产的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对学生个人成绩评定应注意跟踪记录整个过程,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小组协作精神和个人实践能力,采取过程评价和最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并根据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3个方面的成绩来综合评价。

1.5生产实习系统缜密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生产观念、提高操作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5]。根据实习条件,指导教师为学生确定研究方向,督促学生开展专业训练和科学实验,并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师通过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可有针对性的确定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毕业论文, 使学生的论文实用性更强,利用价值更高[6]。毕业论文内容可以是验证性的,也可以是创新性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时要严明实习纪律。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应深入生产和技术推广第一线,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和直接参与劳动,对果园管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 实践技能培养的实施技巧

2.1培养兴趣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旨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在方式上要求灵活系统。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7]。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而不是以先为人师的姿态蔑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支持学生敢于求真、勇于发问、善于思考,养成优良学风。

2.2有效组织教学

在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基本职能在于有效地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总论部分可以设计模块教学法,如生长发育规律、苗木繁育、生长调节剂应用、整形修剪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平台,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和幻灯片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各论部分应根据树种特点突出栽培管理个性和生产上常见问题,并有效系统地组织教学,减少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按照教学目标和既定培养方案,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讲授果树学科技发展前沿及其手段和方法。此外,教师应该以其渊博的知识、灵活多变的执教方式和人格魅力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兴趣,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2.3合理考核

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考核制度。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考核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如在嫁接操作中有的学生操作虽然规范,但不知所以然。有的学生操作粗糙,却深谙其中道理,甚至能够创新性思维。因此,在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分层次按不同标准进行考核。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侧重于考核技能和学习态度,适度降低理论知识的考核标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均衡考查这3个方面。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认可,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7-8]。

3参考文献

[1] 廖显辉,向长武.《果树栽培学》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体会[J].实习实训,2003(4):46-47.

[2] 张猛,,刘仁道,等.“课前演讲”在《果树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92-94.

[3] 阿依先木,库热什.提高果树栽培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9(6):83-84.

[4] 卜庆雁,赵铁良,衣冠东.“项目教学法”在果树栽培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1):41-43.

[5] 陈佰鸿,王嘉长,赵长增.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6,31(3):308-311.

[6] 武涛,杜亚琳.浅谈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6-197.

[7] 江燕红.中职果树栽培学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析[J].教学实践,2008(1):70.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由农业部种植业司牵头,农业部科教司和财务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市农业局、湖南省农业厅参加的柑橘技术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2年10月14日至27日对西班牙及意大利南部的柑橘产业进行了考察。在西班牙,先后参观了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FOMESA柑橘公司的鲜果分级打蜡包装厂、一个典型的柑橘农场、AVASA柑橘育苗协会的柑橘无病毒母本园、苗圃。此外,还参观了在瓦伦西亚举行的欧共体农业博览会,并考察了巴塞罗那农贸市场的柑橘销售窗口;在意大利,先后参观访问了意大利南部巴勒莫大学国家研究委员会柑橘品种改良中心及其品种圃和试验基地、卡塔尼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病理所,主要从事柑橘病害防治研究)、园艺和农业食品加工系(果树所,主要从事柑橘育种及栽培生理研究),以及意大利柑橘研究所等单位。两国共计考察了9个单位14个现场,先后有16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情况。本次考察内容涉及柑橘科研、推广、生产与营销,尤其是新品种选育研究、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产区布局和果园管理、产后处理与营销等各个环节,除有关的技术问题外,还对立法和政策支持措施等也进行了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销概况

西班牙、意大利位于欧洲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其柑橘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东部沿海及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均属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8~13℃,最热月平均气温24~26℃,极端低温3℃,非常适宜于柑橘生长。降水大多在冬季,年降水量500~1500mm。

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柑橘尤其是鲜食柑橘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西班牙柑橘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年产量540多万吨;意大利柑橘面积18万公顷,年产量320多万吨。按产量排位,西班牙仅次于巴西、美国中国和墨西哥,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居第9位。按鲜果出口量排位,西班牙居世界首位,年出口柑橘鲜果300余万吨,占世界柑橘鲜果出口总量的1/3;意大利年出口柑橘鲜果20多万吨,居世界第10位。下表是这两个国家近三年的柑橘产量和出口情况。

表近三年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量和出口量

单位:千吨

国家年份 西班牙 意大利

产量 出口量 出口量/产量(%) 产量 出口量 出口量/产量(%)

1998/1999 5265 2793 53.0 2373 112 4.7

1999/2000 5625 3221 57.3 3039 212 7.0

2000/2001 5401 2859 52.9 3256 225 6.9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社会署和意大利国家统计局

在柑橘品种上,这两个国家都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只占总产量的15%~25%,甜橙、宽皮柑橘、柠檬和葡萄柚都有一定比例栽培(图1、图2)。其中西班牙的无核克里曼丁(一种宽皮柑橘)选系和意大利的血橙很有特色,是其主要的出口柑橘类型。

在柑橘生产上,这两个国家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都很高。尽管每户橘农所拥有的果园面积并不大,平均每户约0.5~2公顷,但都注意集中成片种植,集约化经营统一品种和栽培标准,形成优势产区。如西班牙东部沿海以瓦伦西亚为中心数百公里,几乎所有的肥田沃土都用来种植柑橘,延绵不断,高速公路和铁路穿插其间,其规模和气势令人赞叹。该区柑橘面积和产量占到西班牙全国的2/3。主栽品种为克里曼丁橘。意大利柑橘主产区是南部的西西里岛,其柑橘面积占全国的64%,产量占51%。主栽品种为血橙、柠檬及一些宽皮柑橘。

在柑橘销售上,这两个国家的柑橘外销都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西班牙,年出口柑橘占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北欧和中欧,其次是东欧、日本和美国。国内柑橘消费量也很大,目前西班牙年人均柑橘消费量约为30kg,意大利为25kg多,是我国的3~4倍。

二、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产业的特点

(一)重视柑橘科研,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西班牙、意大利都十分重视柑橘科研,而且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对柑橘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选种、主要病害、水分和品质生理、贮藏运输生理等研究项目,都能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进行研究。在资源育种方面,特别重视柑橘近缘属的收集,并通过常规杂交或体细胞融合,创造出许多属间属内新品种。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收集品种400多个,目前有1.5万份材料在试验研究中;该地区以常规育种为主要手段,选育出一系列的无核克里曼丁新品系。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柑橘品种改良中心以细胞融合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出的一些三倍体品种和砧木品种已开始应用于商业化生产;卡塔尼亚大学开展转基因研究,培育出新的矮化、抗病砧木;意大利柑橘研究所对塔罗科血橙新系的选育也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品种都是自己选育,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并实行专利保护,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栽培方面,研究砧木的抗性并进行砧木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砧穗组合,同时研究修剪对树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生理方面,主要研究水的利用和CO2气体交换。研究缺水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辐射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等。在病害防治方面,研究柑橘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的诊断技术,如采用PCR和RF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快速诊断;按照果实低农残的要求,研究果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针对近年意大利南部发生严重的柠檬枝枯病,从事这类真菌病害方面的生理研究。此外,还研究果实贮藏期的病害,特别是贮运过程中对地中海果蝇危害的控制。

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每年的总经费约900万欧元,其中2/3来源于当地政府的拨款,其余1/3来源于项目费。项目费要从多条渠道去争取,其中由国家农业部和教育部安排的项目扶持费占58%;欧共体项目扶持占9%,其余部分则为地方项目扶持和私人企业的赞助。由于经费来源渠道较多,而且数量比较充足,使得科研工作得以持续性开展和长期性坚持。

(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按照优势区域布局生产基地,产区集中,分工明确。西班牙东、南沿海及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两国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布局了大规模的柑橘生产基地。西班牙还进一步根据地中海沿岸南北的温度差异进行了品种分区:东部的瓦伦西亚地区以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为主;东南部的卡塔赫拉地区以柠檬为主;南部的塞维利亚地区以晚熟橙类为主,分工极为明确。每个产区都集中成片,占据肥田沃土,一般没有其他农作物,没有零星种植的柑橘园。产区与产区之间又相对独立。除这三个地区外,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橘园。意大利柑橘则集中种植在南部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等几个地区。在品种分区方面,本岛的卡拉布里亚等地区局限于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西西里岛则种植血橙和柠檬。由于布局集中,因而果实品质的一致性好,商品率高。

(三)抓产业源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十分重视柑橘苗木的质量,目前所使用的苗木全部为无病毒苗。特别是西班牙,从1975年开始实施柑桔品种改良计划,1979年有10个苗圃通过国家注册并开始供应无病毒苗木,现发展到39个注册苗圃。1982以来的20年间,西班牙品种改良计划共为其柑桔产区提供了1亿株无病毒苗木。目前西班牙柑橘无病毒果园已占到总面积的80%。

苗圃地的选择也十分讲究,水电路配套,交通方便而又相对隔离。砧木90%采用CARRIZO枳橙,砧木移栽1年后嫁接,嫁接高度15~18cm,嫁接后1~2年出圃。每亩育苗1.2~1.5万株,苗木出圃时都很粗壮,干粗一般都在1cm以上,株高80cm,有三个分枝。苗木的出圃价格为3~5欧元/株。

西班牙柑桔良种繁育体系大体分为三部分运作:一是源头部分:即病毒病鉴定与脱毒、原种无病毒材料的网室保存、原种无病毒接穗供应以及母本树的定期鉴定,由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负责。基本设施由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果农支持为辅。二是扩繁部分:即现有的39个注册苗圃。每个苗圃设有二级采穗圃,其中瓦伦西亚PENISCOLA地区的9个苗圃组建了AVASA苗木生产者协会,协会成员共同投资建设了网室母本园和采穗圃,政府给予20%的补助,其余运转费用则从经营利润中开支。目前西班牙全国60%的柑桔苗木都来自AVASA。三是注册和检疫部分。这部分工作由政府部门来做,其中无病毒苗圃的注册管理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注册属强制性的,苗圃必须经政府注册,苗木质量要求达到其制定的国家标准,并接受政府部门监控。检疫管理由检疫部门负责,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原种圃(母本库)中。

上述三个环节分别由科研单位、苗木生产者和政府部门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以下是西班牙柑橘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图3)。

原选种母树*

繁殖于多种砧木

鉴定:

衰退病裂皮病

鳞皮病胶囊病

石果病鸡冠皮病

皱叶病木质陷孔病

脉突病顽固病

无病毒母本库再鉴定:

衰退病每年鉴定1次

裂皮病和木质陷孔病

每3年鉴定1次

其他的每6年鉴定1次

采穗圃和苗圃衰退病抽检频率:

采穗母株抽检10%

苗圃苗木抽检1%

病毒鉴定和茎尖嫁接脱毒

病毒鉴定确认无毒后进入网室内无病毒母本库

(限用3年)

现保存428个品种(系)无病毒母本材料:其中

237个为西班牙选育材料;191个为引进材料。

基础果园园艺评价

网室采穗圃

高接评价

苗圃网室采穗圃

苗圃

(限用3年)

*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母本库中。

图3、西班牙柑桔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

(四)品种更新速度快,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供应市场。由于品种选育的力度大,新品种(品系)层出不穷,品种更新的速度很快。西班牙的果园绝大部分是无病毒果园,因此品种更新大都通过高接换种的方式进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10多年间,西班牙对其主栽的柑橘品种进行了全面更新,原来的老系克里曼丁仅作为育种资源保存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早熟或晚熟、无核、味浓、色艳、大果型、高品质的克里曼丁新品系,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晚熟橘类、甜橙、柠檬和葡萄柚,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鲜果采摘时间可从当年9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5月份,6、7、8三个月气温较高,则辅以冷藏,以贮藏后的果实供应市场,这样全年都有鲜果上市(图4)。果实采收时不是整个园子一下子采光,而是根据市场需要和不同成熟度分批采摘(一般每株树每年采果二次,相隔一个月),以保证果实品质,并延长供应期。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图4、西班牙意大利柑橘果实供应期

(五)建园标准和果园管理水平高,重视幼树整形,树体的一致性好、单产高。西班牙、意大利都非常重视建园基础工作,柑橘大都选择在平地或缓坡地种植。果园规划的标准高,橘区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园田化。园内修砌作业道,很多果园用水泥构筑园内道路和护坡。灌溉普遍采用滴灌或树下喷灌,自动化程度高。肥料一般配成液态,结合灌溉施入果园。普通橘农一般都拥有农用车、耕作机、铲车等省力工具,机械化程度高。

坡地橘园很少建梯,大多自上而下坡线种植,行间生草栽培,防止水土流失。橘园以稀植为主,很少密植,尽管栽植方式有异,甚至有宽窄行栽植的,但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基本相同,每亩约40~50株。橘树都是独立的树体,枝叶不相接,通风透光,行间能通行农用车和耕作机械。

重视幼树整形,修剪变得简单。苗木在苗圃内即已形成三主枝树冠骨架,大苗定植,树体的一致性很好,单产高,大面积产量每亩一般都在2000kg以上。树冠形成前很少修剪,结果后也仅修剪徒长枝、直立枝和采果后的拖地枝。盛果期后进行回缩修剪。

(六)产业链条完整,鲜果上市前都经过采后商品化处理,专业化分工明确。果实采收后不直接进入市场,而是由柑橘销售公司委托专门的分级包装厂按大小、色泽进行分级等商品化处理,装入印有自己专用条码的果品箱后再行贮运、销售。市场上根本看不到未经处理的统装果或处理后的等外果,不宜鲜销的等外果都进入加工厂加工。

果农(生产者)一般不参与销售,果实采收前由专门的销售公司全园买下,派人分批采收。加工厂进行来料加工,一般也不参与销售。果农、包装厂、销售商各自独立,其组织结构看似松散,但分工明确,相互依存,配合默契,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启示与建议

与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业相比较,我国柑橘虽然面积大、总量多,但整体科技水平和效益相差悬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科研十分强劲,特别是在新品种选育(包括砧木)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而我国的柑橘科研特别是柑橘育种在最近10多年来呈整体萎缩,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主要靠从国外引进,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健全,特别是西班牙重视防病治虫,100%地实现了柑橘种苗的无病毒化,而我国的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仅能满足生产需要的2%,苗木乱繁乱调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制约着柑橘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建园标准高,布局合理,产区集中,分工明确。其栽植方式、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产量控制等各项措施都相当规范和到位,而我国的柑橘园零星分散,品种混栽现象普遍,大多数果园的栽培管理粗放,造成品质的一致性差,单产低。

四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实行完熟栽培,分批采摘,既保证果实品质,又延长供应期。通过品种搭配和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上市。果实采收后全部实行商品化处理,产品附加值高,而我国柑橘的成熟期和采收期集中,产品供应期短,且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即以统装货上市,商品外观质量差,附加值低。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国柑橘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如下建议:

1、创新体制,增加投入,加强柑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当前,世界柑橘科学发展很快。柑橘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科学研究作后盾,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我国的柑橘科研工作。首先,应当改革现行柑橘科研体制,对己有的科技成果、条件、人才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议通过国家柑橘品种改良(育种)中心、分中心建设,重点在人才、仪器设备、科研条件上给以装备,形成国家计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工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次,加强科研机构内部调整,包括思想观念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研究任务方面的调整等。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第三,设立专项科研计划,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广纳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使柑橘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加快柑橘优势产业带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柑橘的区域布局不合理,没有发挥生态和品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果园零星分散,规模较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促进柑橘优势区域的形成。今年以来,农业部提出建设柑橘优势产业带的构想,并制定出我国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这是全面提高我国柑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之举,也是一项强国富民的民心工程,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国家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尽快制定和我国的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程。一是建议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建立部级柑橘品种资源圃和国家柑橘苗木脱毒中心的基础上,按柑橘的生态区域建立具有隶属关系的分中心或突出某一类品种的资源圃,负责各自区域或某一类品种的资源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监督并实施本地区的无病毒柑橘苗木的保存、认定、繁育工作。建立健全部级及区域性的品种资源圃和脱毒中心,国家在基本建设资金上予以扶持,地方财政将其正常的活动经费列入专户保证,以维持这些单位研究项目的持续性。各主产区可根据情况建立地方母本园,省(县)级无病毒苗圃。扶持柑橘专业大户,建立农民自己的新品种示范园。二是要根据种子法制订“果树苗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以及各类苗木的质量标准和育苗技术规范,从而严格规范水果尤其是柑橘种苗的生产、运输和检疫,确保柑橘业健康发展。

4、加强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提升果实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柑橘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采后商品化处理包括从预冷、贮藏、洗果、分级、涂蜡、包装到冷藏运输,今后必须大力加强这项建设。建议通过国家政策和项目扶持,引进、研制先进的采后处理、贮运设备进行示范推广,以带动我国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的提高。

5、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我国柑橘鲜果及加工品对外出口。二战后西班牙逐步成为当代全球最大的柑橘鲜果出口国,其原因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欧共体的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协议的达成等三次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前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柑橘鲜果及橘瓣罐头的出口。我国的柑橘鲜果与欧美国家在品种上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可发挥其竞争优势,将柑橘鲜果打入欧美市场及其它周边市场。要让外国消费者了解我国柑橘产品,加强市场调研和国际促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提高港澳、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欧盟、北美市场,努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大力拓展边境贸易。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柑橘罐头生产,把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出口柑橘罐头生产基地。

赴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技术考察团

杨志维方向东董金和李永芳李莉

周常勇彭抒昂祁春节丁伟平熊伟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香港丸”号轮船缓缓离港。一群西服革履的男士在船舷边凭栏挥手,向岸上的送行者告别。码头上的建筑物渐渐依稀,而他们谈论的话题依旧是刚刚离开的宝岛――台湾,而不是前日发生在西安的爆炸性新闻――张学良、杨虎城“兵谏”。

国民政府厦门市市长李时霖就在这群人里,此次奉命率团一行11人赴台半月,足迹遍布基隆、台北、台中、台南。这一年,正是中日交恶、战祸临头的当口。选择此时参访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不免要冒政治风险。那么,他为什么要执意此行呢?故事还要从一年前的台北说起。

赶超梦想

1935年10月,日本殖民当局举办了一场“台湾博览会”,旨在纪念台湾“总督府”成立40周年,凸显台湾在“南进政策”中的枢纽地位。日本、朝鲜、“”、华南、南洋等地纷纷参展,展品超过30万件。盛况令应邀参观的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深受触动。 厦门与小金门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文化同源。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气候相似,环境相近,语言相通,文化同源。然而,1930年代的福建,交通闭塞,教育落后,粮食无法自给,社会秩序混乱,茶叶出口受到印度冲击,对外贸易一落千丈,导致财政羸弱。相比之下,“台湾之幅员只为福建四分之一强……而其生产能力竟超吾闽六倍以上,只米糖二项,一年所产值……足抵吾闽全省三年生产而有余。”

不过,陈仪在“台湾博览会”上推销福建特产,一月间卖了1.8亿元货值。要知道,这年全国出口总额也只有6亿元左右。这样的成绩让他相信,福建诚落后一时,但有能力赶超。为了让赶超的愿望尽快落实,李时霖领命率团赴台。考察团里,就有4名来自基层的县长。

“去中国化”

在李时霖的考察团里,中南银行厦门分行行长章叔淳眼光独到。在他的记述里,1935年的台湾,总人口500万,其中日侨30多万,祖籍福建厦漳泉的超80%。不过,“谈到台湾与福建的关系,他们与福建的关系,他们都茫然了,甚至于有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厦门与台湾是同方言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皇民化”教育和同化政策显然很突出。不过,章叔淳另辟蹊径,提到了两种“去中国化”的现象:

当时全台只有一所大学,主要开设农林医学专业。这就使台湾民众就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专业选择面和就业面狭窄。导致陈仪所言的现象:“所有地位较高的工作,台湾人向来没有插足的机会。据闻台湾政府里面,仅有两个课长以及几个课员若干技士是台湾籍,其余都是日本人。”多数台湾民众失去了增长见识、了解外部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和代际转换,不得不转入对殖民统治现状的接受和适应。

在台湾,“医生”从事中医,“医师”从事西医。甲午战争前,“医生”遍及城乡,“然彼辈诊疗方法,但凭经验而不重科学,故台湾政府决意淘汰之”。殖民当局一面“积极添设新式医院,开办医学专门学校培养(西医)人才”,一面制订规则,要求“医生”从业须到当局登记,领取执业许可证。后来,许可证停发,“医生”的执业空间压缩,从业人数锐减,到1935年仅剩256人,且后继无人。相反,在当局扶植下,“医师”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到1935年已达230多人。

明治维新倡导“全盘西化”,在“西医”和“中医”的定位上自然厚此薄彼。中医代表中华文化,对其逐步消除,成为殖民当局对台湾民众去除民族记忆的一种手段。西医借助政策扶植,不但在台湾落地生根,还在政治上有亲日倾向。这一现象至今仍有影响。

农业“统制”

随团赴台的永定县县长钟干丞,对台湾农业的进步赞赏有加:“举凡农田水利、生产、交通、咸与维新,荒陬孤岛,其物质建设之日就休明,真有出人意表者。”他将这一切归功于殖民当局的“统制政策”。

出于攫取农产品资源,支撑侵略战争的需要,殖民当局重视农业发展。其农业统制政策,包括扶植农会、改良技术、奖励耕种、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近乎大包大揽。

根据1908年公布的规则,农会作为法人实体,由各地向总督申请报批,强制设立。日常工作由地方当局掌控,甚至会长和副会长分别由地方主官和地方劝业课课长兼任,官方色彩浓厚。殖民当局以农会为先导,举办农事讲习会、品评会、恳亲会、竞进会等,宣讲新技术,推动品种改良和疾病预防。农会成为官方贯彻农业政策和扶助农业经济的主渠道。

殖民当局还在农具改进、深耕堆肥、采种组合、除虫拔稗、施用绿肥等方面斥资奖励。农民购买特别种子苗木价值百元以上补助30元。开设农业传习所,向青年农民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学制一年,免收学费和伙食费。1930年代,台湾农民要交6种赋税,但名目固定,总体税率低于大陆同期水平。殖民当局出资修建嘉南大圳、日月潭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以及一批打通村落之间联络的公路,便利了台湾西部平地的农业生产。采取专人分区承包管理的模式,保护台湾中南部的原始森林免遭乱砍滥伐。

李时霖考察团目光所及,是日本殖民当局通过农业统制政策,对台湾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保护和扶助的表象,客观上推动了1930年代台湾农业的发展。然而,在表象的背后,还潜藏着哪些问题?这些所谓“经验”,对于振兴福建经济是否管用呢?

模仿效果

李时霖回闽之后,以“统制政策”为代表的台湾经验逐渐在福建落地。省府统一对外行文,实现政出一门,省主席说了算。这一强悍作风振刷了官场积弊,推动了当地的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闽台交流。

强悍背后,隐忧频现。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配套措施脱节,导致民间经济活力衰退,民众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抗议不断。1941年福州沦陷,陈仪失地有责,自请处分,调离福建。而李时霖早已奉命到香港募捐抗战善款,从此告别政坛,专注于翻译、书画和学术。

1937年,李时霖主编的《台湾考察报告》出版问世,汇集了考察团成员撰写的12篇专论和1篇日记。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的卫生事业、行政机构、鸦片制度、农村经济、交通电气、地租价格等情况跃然纸上,成为今人了解1930年代台湾经济社会面貌的重要文献。其收集的数据资料丰富,使陈仪团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台湾通”,为1945年接收台湾做了准备。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肇庆市珍贵树种;基本情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67-3

珍贵树种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指稀有或市场紧缺,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与煤炭、石油等资源一样,珍贵木材资源也是关系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资源,并且珍贵木材是唯一的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一方面为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还起到增加战略资源储备,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广东省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多种珍贵树种的天然分布地,保持广东省在全国家具制造业中的龙头地位必须有充足的珍贵木材供应。肇庆作为林业大市,是广东省林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本文从介绍肇庆市珍贵树种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肇庆市珍贵树种发展的对策,为珍贵树种在肇庆的大力发展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1 肇庆市珍贵树种发展的基本情况

1.1树种资源情况

肇庆市天然分布和人工种植的珍贵树种有檀香、降香黄檀、柚木、格木、铁力木、楠木、樟树、非洲桃花心木、土沉香、南方红豆杉、西南桦、木兰类(山白兰、香梓楠、灰木莲)和紫檀类等20多种。

1.2 珍贵树种人工造林情况

肇庆市的珍贵树种种植已覆盖各个县(市、区),发展速度快、品种多样化、数量大、分布广是其主要特点。目前,全市珍贵树种人工林面积达到11万亩,600多万株。仅肇庆市林业局就种植珍贵树种一百六十多万株,面积二万多亩;种植印度檀香二十多万株,面积四千多亩;降香黄檀二十五万株,面积五千多亩。

1.3 试验研究开展情况

1.3.1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情况 20世纪80年代初期,肇庆市从海南引种试种降香黄檀,经观察,二十多年来,长势良好,其中种植于市区文明路两侧的海南降香黄檀,平均直径达20cm,最大约30cm,心材比例大。开展了优良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选育及扩繁等方面研究。肇庆市2008 年开始筹建的部级“珍贵树种良种选育与扩繁基地(中心)”目前第一期建设项目已经竣工。该基地占地面积 1 600 余亩,是集珍贵树种科研、生产、推广及服务于一身的高科技基地,通过收集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发挥温室、实验室设备的效用,为肇庆市珍贵树种苗木的培育提供有力地科技支撑,力求培育出更多品种的良种壮苗,筛选出适宜肇庆、广东乃至南方地区推广种植的高经济价值珍贵树种,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1.3.2 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情况 肇庆市委市政府加重对发展珍贵树种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珍贵树种保持增长趋势。2005年国家林业局启动实施了珍贵树种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加之2007 年“全国珍贵树种论坛”的召开,为珍贵树种发展提供了环境和契机。2008年始,肇庆市先后建立了北岭山林场珍贵树种基地、龙珠岛檀香示范基地、大南山现代林业示范区等8个示范基地。其中,北岭山林场基地是广东省优良珍贵树种培育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5000亩,该基地对20多种珍优阔叶树种进行种植、管理、科研,功能分区明确,集科研试验、示范于一体。据称,该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品种最全的珍贵树种种植研究基地。肇庆市高要龙珠岛檀香连片种植面积达四千多亩,是目前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檀香人工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檀香人工林基地之一。另外,还发展珍贵树种种植专业户和一大批个体户,参与珍贵树种种植。

1.4 珍贵树种培育方式多样

肇庆市鼓励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科学种植珍贵树种。一是按照生态学和美学的要求进行林分改造,选用合适的珍贵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效果明显。提高了林地效益,加快生物质能源林的发展。目前,肇庆市在林分改造中,套种了樟树、西南桦、米老排等珍贵树种,面积约0.93万亩。二是由于非公有制已逐渐成为发展珍贵树种最具活力的主力军。仅肇庆市就已发展500多个珍贵树种种植专业户,其中种植100亩以上的有20多户。因此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种植户、个体户种植珍贵树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以多种方式入股参与种植。珍贵树种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林业投资者的青睐。三是采取“珍贵树种代培”方式,通过“领养”的方式,吸引社会各界认购珍贵树种,经营主体需要负责提供林地、林木和技术等资源,经营主体在约定的期限内对珍贵林木进行抚育和管理,实现经济双赢。四是政府采取赠送的方式,向有条件种植的机关、学校和企业等单位赠送,扩大珍贵树种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珍贵树种的发展。肇庆市广宁县政府今年拨出专款购买了1万多株珍贵树种苗木,免费赠送给林农,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

1.5 珍贵树种发展潜力大

1.5.1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属于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2.10℃, 无霜期长达 350 d,年平均降雨量 1620 mm。北回归线横贯其境,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城而过,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肇庆市是我国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植物生长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优良的自然条件给珍贵树种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5.2 珍贵木材市场需求潜力大 广东是我国家具生产出口大省,每年的木材消费量很大,尤其珍贵用材,缺口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档家具、高档装饰材料的需求逐日增长,导致珍贵木材的用量供不应求,生产高档家具所需的珍贵木材需从国外进口,而世界各地资源环境保护的措施也日益加强,珍贵木材进口难度增大,木材价格日趋提高,仅红木价格年增长率达30%。我们将面临着珍贵用材日益短缺,甚至无材可用的严峻形势。肇庆市也是珍贵用材木林的消耗大市,肇庆高要的红木家具和工艺雕刻,对紫檀类、花梨类、鸡翅木类等珍贵木材需求很大,每年需进口2~3万m3。这使得珍贵树种市场具有极大潜力,因此,自主培育珍贵树种,成为了肇庆市突破当前高端木材供应市场瓶颈的最佳途径。

1.5.3 林地资源利用空间广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重点林区,有林业用地16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2%。相当部分的林地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同时在广大的农村的非规划林地资源可利用的空间也很大。通过充分利用这些非规划林地资源发展珍贵树种,有利于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

2 肇庆市珍贵树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珍贵树种认识不到位,思想上存在偏差

珍贵树种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开发研究较少,导致经营主体对材质坚硬、材性优良的珍贵树种认识不到位,缺乏发展动力。加上对珍贵树种培育技术的缺乏,与速生丰产林相比,人们不愿意培育珍贵树种,更愿意选择速生丰产林,甚至有的地方在进行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将其直接除掉。实际上,经过遗传技术改良,有些树种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并且从长远来看,既能缓解供不应求的现实局面,满足社会对高级木材的需求,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又能改善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2 珍贵树种苗木市场较为混乱

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苗木培育及销售的经营主体。经营主体的收入主要靠销售种苗,而目前种苗培育多是人工种子繁殖,效率低,苗木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这也是多数造林者弃珍贵树种而择其他的原因,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珍贵树种的普及和推广。另外,苗木市场上,珍贵苗木种类、种源、家系纷繁杂乱,加上育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种苗质量存有很大差异。有些苗木初期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品质差异却极大。如檀香木有老山香(印度产)、新山香(澳大利亚产)、地门香(印尼及东帝汶产)和雪梨香(澳大利亚或南太平洋岛国产)之别。目前产于印度的檀香木已很少见,见诸于市场的多是印尼、巴新或非洲产檀香木。而且,这几种檀香的价格差异较大,印度产老山香往往是非洲产檀香木市场价的八到十倍。

2.3 对珍贵树种的科研力度不够

珍贵树种生长缓慢、投资回报期长,但经济价值及其附加值却较高,适地发展极具潜力。近年来,通过建立培育基地、进行科学实验,但由于珍贵树种研究开发周期长、缺乏长期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等原因,各级林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参与不够,相对于主要造林树种,珍贵树种的研究还显滞后。重要表现在: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工作严重滞后;现有的珍贵阔叶树种种质资源减少,导致采种困难,良种供给缺乏;育苗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还十分薄弱;培育目标不明确,在树种选择、造林模式、栽植技术、保护措施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人工林定向培育、优质大径级干材培育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的经营措施等研究不够,林地生产力和产出率都不高;珍贵树种的引种种植需要一定的试验研究过程,目前多停留在树种的适应性、成活率等基础性研究方面,深度不够,如印度檀香,属于半寄生树种,生长过程中需要周围树木给予养分,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所寄生的树种也不同,这些都给我们的科研技术带来挑战。

2.4 缺乏政策体系的支撑

珍贵树种培育周期较长,相关政策法规滞后,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体系。珍贵树种培育,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是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但由于周期长,一直没有摆在重要的位置,缺乏稳定的资金扶持渠道。如林业贴息贷款期限短,有些树种属于保护树种,采伐手续繁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珍贵树种的发展积极性。

3 肇庆市珍贵树种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珍贵树种是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的一项重要工程。肇庆市珍贵树种的发展虽然有一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为推动珍贵树种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

正确认识珍贵树种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珍贵树种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珍贵树种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珍贵树种可以改善林种树种结构,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以印度檀香为例,20年生的印度檀香按现行价格亩产值可达到40万元以上,年均亩产值2万元以上。因此,政府应真正把发展珍贵树种列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正确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示范基地的顺利开展,主动为经营者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发展珍贵树种,必须根据当地林业发展规划和自然气候土壤条件,整合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可由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科学规划、总体布局、统筹协调。选择交通方便、相对集中连片的宜林地,实施科学化、规模化经营;要与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林分改造,科学搭配种植珍贵树种;鼓励非规划林地发展珍贵树种,鼓励、引导当地农民采取不同的方式种植珍贵树种,利用村旁、路旁、田旁、房前屋后等非规划林地种植檀香、降香黄檀、沉香等珍贵树木,既绿化家园、优化环境,又培育“庭院经济、绿色银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共享发展成果。

3.3 强化苗木市场的监管力度

针对苗木市场较为混乱的现状,林业部门应积极采取技术指导措施和加强监管力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珍贵树种育苗技术规程,为育苗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人们提高鉴别优劣的能力;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苗木、种子来源地,保证品种质量,并不定期对种苗进行质量抽查。对于苗木的销售价格,相关部门需按照市场要求确定指导价,对哄抬、恶意降低苗木价格,扰乱市场竞争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珍贵树种,作为国家、省、市的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当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调动人们认识并重视珍贵树种发展的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 “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谁投入、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鼓励非公有制投资者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珍贵树种。二是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入种植珍贵树种,完善珍贵树种用材林的采伐管理。三是面对珍贵树种培育周期长,一般30年左右,培育过程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但是目前财税政策并没有向林业倾斜,财政贴息的时间短的现实困境,对珍贵树种的种植,政府应在税收、贴息、低息贷款、育林基金减免、林木保险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扶持采取适当的扶持政策,保障投资者在宽松的环境中种植珍贵树种。四是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林权抵押贷款”方式,林权所有人可用其林权作抵押物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利率低于同期信用贷款利率,逐步规范抵押贷款的操作与管理。

3.5 加强科研,重视培训,示范推广

加大科技投入,肇庆属于小城市,知名高校少,应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所的交流和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吸引高技术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来肇庆,为肇庆市珍贵树种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整合现有的种质资源保存、良种选育、繁育、造林、抚育、管护等环节技术,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把科技支撑贯穿于珍贵树种发展的全过程。加强珍贵树种的良种选育的研究,继续建立珍贵树种示范基地,培育优质壮苗,确保造林苗木的质量,提高良种的使用率;加强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的研究,缩短珍贵树种的培育周期,提高珍贵树种的生长量和品质,比如目前珍贵树种造林显得较为粗放,没有针对不同树种及培育目标制定出具个性化的技术体系,出现珍贵树种育苗难、造林成活率低的现象;加强珍贵树种种质资源保护,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加强对珍贵树种综合利用的研究,拓展产品空间,适当密植、混交造林、发展珍贵树种中小径材加工利用,增加短期效益,做到长短结合。另外,还要开展珍贵树种用材林栽培技术培训,由专家为林业系统技术人员传授先进的珍贵树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只有有成功的种植示范基地的带动,才能给投资者和经营者种植珍贵树种带来信心 。

参考文献

[1] 彭达,罗勇,李子宁.广东省珍贵树种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0(6):81-85.

[2] 朱积余,梁瑞龙,将燚.广西优良珍贵树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7(1).

[3] 白景萍.广东、福建发展珍贵树种的考察报告[J].山西林业科技,2009(2).

[4] 隋元杰,宋卫东,杨辉,任广艳.加强保护与培育珍贵树种资源的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09(1).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香梨杂种F1代的杂种后代果实性状遗传研究刘艳,吴忠华,董延年,常宏伟

豫南山区密植栗园控冠修剪技术研究陈春玲,左信章,孙永凡,贺帆

章姬草莓生态特征及栽培技术北方果树 谷军

桃树长枝修剪试验初报刘献明,韩书营,张学辉

温室早露蟠桃合理负载试验于长水,宋岐山,孔庆敏,于春波,于顺高

干旱地区山地梨园覆盖秸秆杂草的效果李兴春,刘云峰

八月脆桃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周士龙

山地油(木奈)早期丰产优质栽培试验王纪英,姜广慧,古青光,冯展光,王吉奎,魏延亮

柿蒂虫的发生与防治明广增

金太阳杏快速育苗技术肖守成,韩勇

寒富苹果的冻害调查李怀玉,刘国成,吕德国

2001年北方果树所所长、书记联谊会在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召开

赴日果树考察报告郁香荷,伊凯,侯宝贵

关于开发辽西仁用杏产业的建议张加延,张魁,马兴华,何跃,李秀杰,孙升,聂洪超,赵锋,刘宁,张玉萍

亚洲梨生产与科研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召开隋洪涛

依"法"防治果树锈病宣景宏

林芝地区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德庆措姆

温室桃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曾兆民,万青艳

果树大面积发生冻害引起的思考杜建一,宣景宏,佟海恩

宁夏贺东地区适宜发展葡萄生产张建平

猕猴桃优质栽培技术赵淑兰

抗寒树莓新品种——丰满红孙希祥,徐玉芬

桃新品种——新川中岛李岩

酿酒葡萄法国蓝引种观察及栽培技术潘国才,武景和,李刚,魏劲量,张柏林

全国果品促销学术研讨会在平谷召开南树春

适合北方山区发展的核桃和日本栗宫永红,曲晖

红香酥梨在熊岳地区试栽表现由学然

2001年国庆期间大连市水果零售价谭在订

科学使用杀螨剂崔亚

桃新品种——红桃王王逢寿,赵宜开,王岳春

真假银杏嫁接苗的识别陈潭

苹果轮纹病防治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北方果树 王运锁

欧美育成的甜樱桃优良新品种杨昌庆,李文武,刘英高,刘敏洲

李树流胶病防治技术初报张子维

金冠苹果果锈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聂继云,重雅凤,马智勇,张红军,李静

紫光膜在保护地果树生产上应用效果的研究杨春玲,孙克威,姜戈,王庆菊,陈文章

关于咨询葡萄套袋问题的来信

渗透胁迫对杏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的影响蔺经

富士苹果粗皮病田间诊断指标研究于忠范,姜学玲,叶优良,刘学卿,王荣

白三叶草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张永朝,董铁方,樊合信

部分苹果属植物抗斑点落叶病鉴定赵进春,刘立军,龚欣,王昆

富士芽变优系选育报告杨宝富,陈永昕,肖辉,任桂荣,程桂红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富士苹果抗寒性的影响曲芳,姜丽梅

铁、钙肥及pH值对梨树叶片生长的影响潘佑找,周建昭

2001年3月份大连市主要水果零售价谭在订

果园白三叶草种植技术姜好胜,秦韶梅,刘华,刘青兰,栾晓军

红地球葡萄有袋栽培技术王海军

平度市果树站"水果套袋技术"开发成绩显著张书辉,李仁芳,王连起,李瑞芝,张振军

大红袍花椒的栽培技术白建萍,杨自民,侯柏林,王月丽,杨晓娟,常巧娜,陈会莉

草莓脱病毒苗繁育技术蒋明杉,李芬

保护地葡萄番茄立体栽培技术陈吉惠,张永和,门福林

西瓜、甜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王坚

葫芦岛市"卖果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北方果树 李宝昱

树立精品意识、发展精品果业王佳军,刘坤,张淑敏,李成志,高洪岐

充分发掘地方名、特资源——南果梨重振辽宁果业雄风张育明,杨克贤,赵建中

双红油桃在黄河故道的表现王广,岳支园

耐寒抗病优质葡萄新品种黑香蕉梁山

陕西大巴山区梨的宜栽品种刘本强

黄冠梨的试栽表现张东

仙人枣在金州区试栽表现王玉洪,程存波,薛成杰

提高枣树坐果率的措施王晶祥,娄淑华,葛茂柱,程存波

金帅李宜在大石桥市发展韩殿锋

56-5-20梨在七台河地区的高接表现扈德君

樱桃温室快速育苗法李淑叶,谷迎春,郑耀,马朝晖,程存波

黑莓的斑须蝽为害与防治田家祥,田传国,褚宏宇

李子温室高效栽培伊辉隆,孔繁东,王爱红

辽西干旱地区枣树定植技术陈玉成

套不同果袋对黄花梨果实品质的影响周晓华,黄窈军HtTp://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孙瑞红,窦立志,张玉涛

简评苹果种质资源矮化效应的预测方法谷大军

寒地苹果——86-321,单振富,赵百丽,董秀岘

梨瘿华蛾生物学特性研究陈湖,郝宝锋,张洪培,李晓慧

苹果梨果实皮孔陷斑病发病原因的探讨——与钙素营养的关系张淑梅,王兴国,牛广才,宗成文

东方盔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郭焕敬

苹果梨树体改形试验初报于燕,郭永盛,浩仁塔本,刘平生

不同杀螨剂防治果树害螨效果对比试验成磊,林培凡,邓惠君

短枝型苹果金矮生适宜叶果比试验李自刚,史书强,姜万润

水杏温室栽培技术张佃鲁,李淑华,武凤环,董富俊,张娟

河西走廊果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张继义,温娅丽,刘贤德

黔北地区秦美猕猴桃早果丰产栽培技术金方伦

电热温床新布线法在核桃室内嫁接中的应用北方果树 王安民

大谭镇林场靠质量创名牌增效益门福林,张永和,迟吉发

澳大利亚的杏生产刘威生

对东港市果树生产的思考李国强,王明喜,纪长和

本溪市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杨继英,徐涛,张宇明

甜樱桃价格下滑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王晶祥,史和平,程存波,娄淑华

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续)郗荣庭

大樱桃新品种“美早”试栽初报王占群,王振华

抗寒樱桃新品种——草原樱桃李宝江,代汉平,周传生,毛浓俊

美人指葡萄在山东平度的表现昌云军

中晚熟优质桃新品种——大果黑桃褚福侠,田雨鑫

生物制剂·绿色食品·流胶病——对汪家文来信的答复沈永波

盆景新组合——芭蕾苹果与红叶乐园共树张卫共

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朱贵峰,周永兴,郭永涛,雷波,吴晓华

苹果园白星花金龟子的防治刘润元

南果北移——菲选1号菠萝的温室栽培李业民

葡萄苗木出圃与贮藏单洪友,

梨树幼旺树应用多效唑的效果赵菊英,谢宗才,范永军

提高“两头忙”甜樱桃苗成活率育苗技术王占军

50%圣城果病杀防治苹果轮纹病药效试验孙庆田,张富兴,刘美英,李永前

鲁北冬枣全年管理作业历王海,杨树珩,柳桂林

盛果期核桃树的秋剪位法清,张兰芳,刘泉

苹果梨树干周与负载量的相关性探讨金英善,玄永浩,吴松权,金允哲,尹英敏

台湾青枣的保护地栽培李健,王永生,付强,耿贵祥,岳国玉,杜艳红,谢长荣,刘江山,于年文

王家村的果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北方果树 郭殿荣,杨瑞生,崔高闯

里扎马特葡萄早丰稳产栽培技术丁玉武,惠兴学,杨晓红

商洛地区板栗综合管理雷鸣宇

晚红李幼树早产早丰技术总结商广文,代建民,岳国玉

沙地杏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王丽英,王海秋,王海燕

咸阳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对策李会民,程雪绒

巴旦杏在甘肃河西地区引种培育问题的探讨牛云,赵明,张宏斌,赵国生,雷军,胡跃军

连山区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张子维

山东省果品营销浅析高文胜

关于阜新县发展扁杏生产的建议北方果树 赵国志,马强,齐宏丽

对延安市苹果生产发展的再认识冯红利,刘根全,高磊,刘永林

美国加州的李生产赵锋,张加延,杭万森

成龄梨园深翻弊多利少文军军

南果梨无公害生产技术宣景宏,王春强,卢野

淳安特产——千岛湖无核柿华永刚,孙品雷,陈建斌,鲁志鸿,唐陆法

凯特杏在莱西市引种试栽简报张为峰,吴雄,张显亮,李言浩,李廷顺

韩国早熟苹果新品种——红露李赛

用生石灰粉防治果树流胶的方法王廷瑞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我们赴江苏省宿迁市挂职学习小组,在市委组织部统一领导和宿迁市委组织部、沭阳县委、县政府及有关乡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地挂职、主动参与、调查了解、展开座谈、走访部门等多种形式,对沭阳县近年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对了解的情况有了初浅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南北55公里,东西60公里,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5米左右(全县最高峰海拔70米)。全县国土面积22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4万亩,水面45.28万亩,荒滩 13.5万亩,为江苏省陆域面积第一大县。该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沭阳县交通便利,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324、326、245省道穿境而过,全县乡乡通柏油路,总里程约450公里。

沭阳县现辖37个乡镇、1个农场,总人口174万人,非农人口46.98人,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城镇化率27%。该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县,是有名的“杨树产业之乡”,先后三次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2000年被评为全国绿化百佳县。这里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拥有花卉品种3000余种,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

到2002年底,沭阳县国内生产总值77.0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8.14亿元,第二产业26.53亿元,第三产业22.35亿元。工业总产值27.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06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4元。该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三分之一。204万亩耕地面积,复种指数为2。2002年粮食播种面积229.1万亩,总产量84.7万吨;棉花面积9.46万亩,总产0.76万吨;油料总产量5.97万吨;蔬菜、瓜果面积59.9万亩,花卉面积22.5万亩,食用菌面积0.5亿平方尺。生猪饲养量156万头,家禽1513.7万只,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特种养殖6万亩,水产品产量2.9万吨,实现渔业产值2.15亿元。以木材、蔬菜、禽肉类等为主的大中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近20个,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6个,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80多个,农民经济人达到了3万余人;全县共有市、县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个。全县成活林面积累计59万亩,农田林网达200万亩,四旁植树3000余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380万立方米,木材林覆盖率达27.9% ;绿化苗木面积近16万亩,年产值近6亿元,销售收入5亿多元。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和大户发展到2300余户。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沭阳县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了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衡量一个乡镇农业结构调整是否调出成效,就看这个乡镇在结构调整中是否形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此,全县上下对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实行做大规模,扩大影响,促大效益的办法;对尚无优势项目或优势不明显的乡镇,一方面在本地寻找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增收亮点,加以放大。另一方面尽快组织乡村干部和种养大户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乡镇和外地经验,筛选项目,把规模抓上去,把主导产业抓出来,真正地使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明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他们的主要经验与作法是:

1、坚持科学规划,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沭阳县的许多乡镇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特别注重区域种植和规模养殖,从计划到落实,再到督促检查验收,每个环节都少不了对照规划抓落实。在这个县的许多乡镇,单从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意见就可以看到, 种植什么,养殖什么,都做了具体规定。对未按规划实施的包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要追究责任,以约束干部的从政行为。花木产业是该县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种植花木的效益与种植粮食等作物相比,一般在10:1左右甚至更高,扩大花木种植面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为此,他们采取的办法首先是大力巩固老区,花木生产老区新河、颜集两镇,按照“走花路、念花经、发花财、奔小康”的指导思想,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面积达到8万多亩,占全县花木总面积的35.6%,形成了盆景制作、常青类苗木、草坪、月季、花果立体种植等五大生产基地。其次是积极拓展新区。按照“统一规划、形成规模、发展精品、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四个乡镇扩大花卉苗木面积近4万亩,新建苗木生产基地10多家。第三是建立花木生产带。按照“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展示花木大县形象”的发展思路,在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建立花木生产基地9个,使交通要道成为展示沭阳花木形象的“窗口”。

2、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他们把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的关键措施来抓,用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一是花卉产业。全县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2.5万亩,品种3000余种,盆景80余万盆,花卉专业市场10余个,花木协会8家,花木企业20余家,花木经济人1万余人,年销售花木收入10亿元。年内花木将实现25万亩,明年30万亩的目标。花卉产业基地重点分布在颜集、新河、扎下、庙头和潼阳五个镇。二是蔬菜产业。全县瓜菜面积近60多万亩,其中反季节蔬菜25万亩,西甜瓜10万亩,总产值达6亿元。到2004年,瓜菜复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达到30万亩,产业基地重点分布在潼阳、茆圩、庙头、华冲、吴集、万匹等乡镇。三是林木产业。全县成片林面积达到5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8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5.4万人,总产值33多亿元。林木产业覆盖了全县37个乡镇、1个农场,林木覆盖率达到27.9%。四是食用菌产业。该产业由2001年的不足300万平方尺,发展到今年的1亿平方尺,耿圩、北丁集、陇集、悦来、七雄、沂涛等乡镇的面积都突破了700万平方尺。主要品种为蘑菇、平菇、草菇,同时又积极发展了具有出口创汇潜力的香菇、茶树菇、竹荪、猴头菇等。

3、活化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了,伴随着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此,只有通过产业化经营才能参与大市场竞争,着重在壮大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上下功夫。在壮大龙头企业上,重点扶持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规模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如先后成立了苏北花木盆景公司、花卉林果总公司、绿化花木集团公司等集园艺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花木实业公司,这些公司年产值均在千万元以上,其中二级资质企业3家。为了提高沭阳花木、西瓜等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产品销售,他们实施了“品牌战略”。全县共有九大类农产品申报了44个品牌,品牌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达5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申报注册的“虞姬”牌花木、“蜜蜜”牌西瓜、“高墟”牌大米等闻名遐尔。在投资100万元资金改扩建的新河镇周圈花卉盆景长廊和大营中心花园,带动花木生产的农户达2800余户,户均收入4万元,拉动了全镇4万亩花木业的发展,使新河镇成为沭阳首家无粮镇,被誉为“花卉第一乡”。在搞活市场流通上,由过去单一抓生产为既抓生产又抓流通。为了加快信息传播渠道,市、县两级分别在《宿迁日报》、《沭阳资讯》、《沭阳通讯》等报纸刊物上刊登农产品有关信息,帮助农民通过了解掌握农产品价格行情指导生产经营。不断加快专业特色市场建设,注重培育和发展与花卉、木材、蔬菜、食用菌主导产业相接的农村市场。全县37个乡镇、1个农场,乡乡都有2——3个专业特色市场。如潼阳镇有花生专卖市场、粮油营销市场,十字镇有水产品专卖市场,贤官镇有木材市场和大葱蔬菜批发市场等。

4、实施科教兴农,增强发展后劲。一是信息服务。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建立相应的网站网面,定期、交流有关生产、技术、销售信息。收集国内国际全局性的中长期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准确预测、预报,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大力推广诸如耕地净化技术、投入品无害化技术、轻型栽培技术、秸杆返田技术、精准施肥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高效养殖技术等一批适用新技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大新技术的普及力度,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专业技术讲座,全面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素质。 三是流通服务。进一步深化粮食、供销、外贸等涉农流通部门的改革,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营观念、经营模式、经营手段,为农产品物畅其流创造条件。新建改建一批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开拓大中城市的外埠市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使之成为现阶段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生力军、 主力军。四是政策服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养大户手中集中,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在税收、资金、土地、供电等方面制定并采取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宽松环境。通过加大对调整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加信贷额度,同时增加项目投资,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不足的矛盾。

三、几点体会

赴沭阳挂职学习,时间虽短,但体会较多,感触颇深:

体会之一,坚持科学规划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规划是有序做好多项工作的前提。只有科学的规划,才能使工作有循可遵、有的放矢。而科学的规划、认真的落实,必然会带来良好的效应。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地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发展模式,并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将有关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和田间地块。对于农业内部的各业也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忌“一刀切”,但总的都应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并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和区位优势,发展适合本地生产,又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品种和产业。

体会之二,强化技术服务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哪里的科学技术运用的好、运用的多,哪里的生产力就发展迅速。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服务是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最直接的方式,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农民进行栽培技术、养殖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要采取请专家学者举办培训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巡回讲解、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组织村干部、种养殖大户现场观摩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为农民传授技术,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体会之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卖出去”战略的根本。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通过“公司加农户”、“市场带农户”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经济准则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合同化销售,最终实现农产品递次增值。要制定、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积极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使之成为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的主力军。要培育品牌、创新品牌,通过全面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提高和完善现有各类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并新建一批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重点在完善市场软环境建设、健全市场体系上下功夫。

体会之四,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利益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立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各项改革的决定性力量。调整农业结构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要求,是群众在实践中的客观需求。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尊重农民意见,支持农民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实施群众意见。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思想,把群众认为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树立好、宣传好、发挥好。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一、韩国农业的基本情况

二、韩国果树产销情况

韩国水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产前、前中和产后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农协来解决。比如我们考察的庆北苹果加工厂、可乐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汉城农产品直销市场都是由农协投资建设。我们所到的安城、永同等地,果农都有自己的协同组合。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韩国水果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1997年7月1日开始,韩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目前农产品的自由化程度达到98.5%。这样,由于自产水果价格偏高,进口水果相对便宜,从而使韩国的水果生产受到严重冲击。二是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介绍,全国从事水果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果农占一半以上,这些农民文化程度低,不易接受新事物,从而制约了水果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另外,韩国的水果生产也是分散经营,规模较小,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三、韩国水果产业化的主要特点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韩国水果生产已基本实现产业化,在行业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贮藏加工和产后销售等方面都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先行,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韩国果树的科研工作主要由农村振兴厅下设的园艺研究所及其所属的大邱苹果研究所、罗州梨研究所和济州柑桔研究所来完成,技术推广由各级振兴院(所)负责。国家对果树科研工作非常重视,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划拨,科研人员能够一心一意搞试验研究,并且素质都很高,几乎全是博士。近几年来,科研单位不仅在果树的栽培方式、整形模式、砧穗组合、生物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而且还运用高新技术选育出了一些优新品种。如苹果有早熟的红露、秋光、曙光,中熟的甘红和晚熟耐贮的华红品种;梨选育出了高糖大果的早熟品种园黄和晚熟的华山新品种;油桃品种有天红;葡萄品种有清水和红丹等。在栽培制度和整形模式上大胆革新,先后引进了美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篱架式和“y”字型栽培方式,进行产量和品质比较试验。园艺研究所进行的梨试验研究表明,“y”字型六年生新高梨单产比一般树型高一倍多,并且节省劳力47%。另外,生物防治技术如壁蜂技术、性诱剂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后已开始推广应用。

各级农村振兴院(所)及有关科研单位,在认真搞好试验研究的同时,还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各级振兴院(所)都设有科技馆、技术培训室和电脑终端。一方面,振兴院(所)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向果农传授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另一方面,果农遇到新问题可以就近向科技人员咨询,或通过微机查询果园管理周(月)历,有关问题都能及时得到圆满解答。

总之,韩国果树的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并且科研先行于生产,新技术、新成果能够及时得到推广普及,所以果树生产的科技含量比较高。

(二)注重质量,讲究信誉

韩国的水果生产特别重视果品质量和食用安全。韩国把水果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水果生产的全过程,提高果品质量的一些常规技术和成熟的新技术都能够在果园得到集中体现。我们先后参观的几个果园,全部实行果实套袋、草生栽培和树盘覆盖。永同是韩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为了提高葡萄的质量,首先是控制产量,单产由原来的25吨/ha调减到15吨/ha,其次是采取避雨栽培防止裂果和烂果,另外,为了保证葡萄的食用安全,果园基本上不施化肥和农药。即使要施农药也只能在树冠下部喷施。安城的梨,全部实行套袋,只是出口的梨采用从日本进口的纸袋,内销梨用国产袋。由于果农重视果品的质量,所以韩国果品的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韩国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相当发达,所有上市的水果必须经过清洗、分级和包装。分级包装全部实行了机械化,并且十分考究。为了让消费者信任,在纸箱外面都注明了产地、生产者姓名、品种、重量、个数、等级和监督电话等。并且有的还标注了国家质量认证机构认可的质量标志。据了解,韩国的鲜销水果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一律转为加工,特别注重水果的新鲜度。我们在永同的葡萄经销点看到,经销商准备了测糖仪,购买者可以自己测定含糖量,这完全是取信于消费者。如果消费者买到了质量不合要求的或重量不足,可以向经销商索赔,生产者自然会向消费者赔理并加倍送去产品。

(三)体系健全,水果生产、贮藏、加工和流通基本实现现代化

韩国水果的行业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并且相互配合。从行业管理来看,农林部负责制定水果的产业政策以及发展计划和规划,管理水果的进出口贸易等,科研和技术推广由各级振兴部门负责,产前、前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由农业协同组合承担。可以说,韩国水果的管理体系相当健全。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韩国水果生产已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生产环节来看,除果实套袋和采收外,果园的灌溉、施肥、喷药等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从采后环节来看,果品的分级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贮藏方式以冷藏为主,果品的加工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我们参观的庆北苹果加工厂,日处理苹果440吨,由于自动化水平高,全厂职工仅有56人,并且其中有30人是从事产品推销业务。从批发销售环节来看,货物的装卸、中转、出库全部实行机械操作。另外,韩国的信息网络也相当发达。农民在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水果商业活动和查询国内外市场情况。

四、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交流,我们认为韩国的水果产销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韩两国在果树生产、科研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一)加强中、韩两国果树技术交流

中、韩两国果树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各有特点,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今后应加强两国在果树科技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如互派研修生,开展合作研究和进行品种资源交换等。考察中我们发现,韩国最近育成的几个新品种,表现都不错,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引进试种。这个问题考察团已向园艺研究所育种室的负责人和韩国农林部提出,希望能向我国提供这几个品种的接穗,韩方已基本同意向我提供,拟于今年秋季将几个品种的穗条邮寄给我们。当然,韩方对我们的一些果树种质资源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他们认为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应该早日到中国考察学习。

(二)我国应加强果树科研投入的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必须重视果树的科研工作,特别是我国的水果生产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到洋水果的严重挑战,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切实增加科技投入,增强水果生产发展的后劲。当前,要把果树优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无病毒良种苗木的培育、栽培制度的革新和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作为重点,同时要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科研必须面向生产,围绕生产中存在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比如,韩国的果实套袋技术研究,就是由园艺研究所栽培室主任完成的博士论文。

(三)学习借鉴韩国果树宏观管理、贮藏加工和产后流通方面的经验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水资源调配与国土整治课题组

"西有榆林,东有赤峰",说的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两个最成功的典型。在全国沙化面积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扩大的形势下,赤峰市经过20年的努力,在一个局部扭转了"沙进人退"的颓势,实现了"人进沙退",以每年治理150万亩的速度,向沙漠化反攻。

赤峰市九万平方公里,从国土面积上说,是全国的1%,也是世界最大的"市"。赤峰南有燕山,北有大兴安岭,西有浑善达克沙漠和贡格尔草原,东有科尔沁沙地。燕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的最高峰都在赤峰,西辽河也发源于赤峰(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赤峰境内山区、丘陵、草原、沙漠、湖泊一应俱全;赤峰大规模生态治理的经验,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一、 大规模生态治理的三种组织形式

赤峰市得以每年大规模治理生态150万亩,靠的是三种主要组织形式:

(一)大规模的群众集中会战

生态建设的典型各地都有,参观学习、示范的效果不错,很有教育意义。但是,大多形不成气候,不能在国土整治层面上,比较完整的改变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宏观图景。赤峰不同,不仅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而且,就是走到比较偏远的乡间小路,山地丘陵也批上了绿装,水平沟、鱼鳞坑一直挖到山顶。譬如,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的标杆县 - 敖汉旗,国土面积1245万亩,有林面积51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1.6%,在整体上改变了过去荒山秃岭的图景。敖汉旗57.6万人,人均人工林面积9亩,居全国第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敖汉旗的生态环境起了变化。与70年代相比,敖汉旗无霜期平均延长了五天,八级以上的大风减少了22次/年,水土流失从5000~15000吨/平方公里下降到2200~2500吨/平方公里。取得这样骄人的成就,靠的是20年持续不断的群众性大会战。

高强度的行政手段组织会战

赤峰群众性大会战的强度是极高的,一年三次,春天、夏天和秋天各一次,植树造林种草整地修水利,几乎所有农闲时间都在会战。调研中一般的说法是,平均一个劳力一年50~60个工,高的要超过100个工。譬如,赤峰著名的六道岭,全村210户912口人,1995年一年投工5.5万。敖汉旗全劳力占人口的38%,按此比例计算,平均每个全劳力出工159天! 如次这般的会战,行政性组织的强度,恐怕超过"农业学大寨"时期。会战的任务是以乡为单位落实到村、到户。你不来会战,可以。一个鱼鳞坑6元钱。在石质山上,一般一个劳力一天可以挖7~8个鱼鳞坑。换言之,你一天不来,缴40~50元。而当地雇工价格一天才15元。6元钱一个鱼鳞坑,明显带有惩罚性质。倘若一年100个工的会战任务,算下来,不参加的要罚款4000~5000元。1998年,敖汉旗农村人均年收入才1360元。这笔罚款谁出得起?

从"一平二调"到谁种谁有

这样高强度的行政组织会战,是从70年代末公社化体制延续下来的,一直到今天。行政手段的组织形式不仅没有变,甚至"变本加厉"。之所以能够如此,而且有效,就是因为会战的内容从过去的"一平二调"转化为"谁种谁有"。60~70年代,农村生活苦不堪言,主要是"一平二调"基础上的种种会战。干多干少一个样,还要被强迫着干。现在的会战,行政手段归行政手段,种下的树是谁种谁有,清清楚楚。

成片开发,统一管护

然而,种下的树,能不能有,不光靠政策。在干旱、半干旱的农牧混合经营地区,植树造林是"三分种,七分管"。一家一户可以植树,却无法管护。你能说这山上你一家、或几家种了一些树,整架山别人就不能放牧了?就算是承包了荒山荒坡,别人的羊真啃了树,顶多是民事纠纷打官司,还不知村长或乡长向着谁哩。

赤峰大会战,经常以乡为单位,漫山遍野齐出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治理。从山下到山顶,全部种上树之后,马上封山,由村、乡行政管护。只要有羊啃了山上的树,拉了就走,根本没二话。而这山上的树,根据谁种谁有的政策,是分别属于千家万户的。一方面,千家万户谁也不愿被罚- 到这山上放羊,也许正好啃了自己的树呢;另一方面,千家万户都有一定的积极性关心这片林子 - 有羊进入,马上通知村或乡行政。

成活率与小老树

"三分种,七分管",管护上去了,植树造林的成活率自然高。另一方面,从70年代末"三北防护林"体系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北方各种条件的一整套植树造林技术已经成熟。敖汉旗植树,成活率达85%以上,成为赤峰的骄傲。

80年代以前种树,种的人不好好种,管的人不好好管,加上苗木技术不成熟,往往成活率低;长出来的也是"小老树"。譬如,敖汉旗518万亩有林地中,竟有100多万亩需要改造的"小老树"。如今,在一整套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全旗统一规划,什么地方、什么时节、用什么方法、种什么树;旗里10个国有林场18处苗圃3000亩育苗面积按规划保证高质量苗木;然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体动用,统一行动大会战;会战后封山,统一管护。

过去,敖汉旗燃料、材料、肥料三料短缺,秸秆、牛粪是群众生活的燃料,不能还田。如今,树活了,长高了,撇树杈就够烧了,秸秆、牛粪都可以还田了。实现了"林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 到1999年,敖汉旗518万亩人工林地,77万亩国有,200万亩集体,余240万亩都是谁种谁有。旗里还计划在改造"小老树"的同时,把200万亩集体林地全部变成谁种谁有。如今,全旗活立木513万立方米,人均9立方米;价值14亿元,人均2700元;1998年,全旗林业产值1.4亿元,人均243元。老百姓亲眼见到了利益,行政性手段实施会战的组织成本就自然降低。

行政组织的群众会战是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包产到户、分散经营以来,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赤峰市却能够长时期持续动用行政手段,组织高强度的群众性会战,靠的是地方领导改变生存环境的决心, 靠的是谁种谁有、利益明确的政策,靠的是科学规划、统一管护所保证的植树成活率。谁种谁有的政策、成熟造林技术的规划和指导、行政组织手段的充分运用,三位一体,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终于使赤峰生态持续恶化的颓势看到了根本扭转的希望。赤峰"三位一体"的会战经验,在全面开发大西北的进程中,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二)个体经营的治沙生态经济圈

大规模集中的群众会战,主要是在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大面积植树造林。与此相对应的小规模生态建设组织形式是个体经营的治沙生态经济圈,即以户为单位,圈出一块沙地,平均30~50亩,打一口井或引一些水,造林种草,封沙固沙,种地养畜,生存繁衍。

翁牛特旗的蒙古族牧民唐八十,就是这种生态经济圈的一个典型。 1995年,唐八十承包了1800亩沙丘,三年时间投资三万元。唐八十家地处科尔沁沙地,原来都是流动沙丘,其中有10米左右的高大沙丘;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原来的沙漠林草覆盖率已达80%以上,流动沙丘完全被固定住了。唐八十一家在这块治理好的沙漠上,养了400只羊、50头牛、10匹马。如今,仅间伐木材和山楂果品等林业收入,一年达一万多元。

唐八十原是村支部书记。书记治沙致富,起到榜样作用。全村90%的农牧户都跟着承包了沙地。如今,翁牛特旗在推广治沙生态经济圈模式,全旗沙地承包已达五万多亩。

(三)现代公司成片开发

1999年8月,我们曾经在宁夏访问了银广夏集团,目睹了六万亩沙地、几千万元投资的集约化成片开发。现代公司成片开发,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股份公司成片开发

1998年,翁牛特旗林业局出面组建股份制的响水沙地治理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原旗水利局副局长任公司总经理,注册资本2800万元,成立响水沙地林牧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圈沙地42万亩全面开发治理。22家法人以钱、地、劳、实物入股。开发地所在乡,以土地和开发投劳形式入股,林场以苗木入股。货币股1200万元,1997~2000年计划投资1100万元,大规模开发。

这样公司的规划、组织、技术和开发实力,远非个体农户可比。经过两年的努力,在42万亩沙漠的范围里,已经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飞播造林种草30万亩,修公路80公里,水坝和引水的渠首工程已经完成。公路两侧55个沙丘已经被人工草沙障固定住了,公司已经开始水稻、葡萄、西瓜、蔬菜以及养鸭等经营性生产。

国有林场集资入股

公司开发的另一种形式是集资入股国有林场,植树造林。1994年,科什科腾旗为解决国有林场资金不足,展开集资入股,每亩林投资15元(以后改成20元),主要是购买苗木等,由林场负责植树和管护。种下的林地,个人与林场按65/35分成。按1994年价格计算,30年以后砍伐时,每亩产值4300元,算下来的收益是银行存款利息的3.8倍。实际上20年以后,林地开始间伐,投资就可以分红。

帐算清楚了,群众、首先是国有林场职工积极投入。1996年,集资入股75万元,造林五万亩,占全旗造林面积的20%。 1997~98年,全旗社会、个体集资入股国有林场两百多万元,造林12万亩。

(四)三种组织形式的组合应用

参照我们在河西、宁夏得到的认识,从赤峰现有的经验看,在人口相对密集、劳动力比较充裕的贫困地区,有组织的群众性会战,是植树造林种草,重新规划和整治国土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沙地,治沙生态经济圈建设值得大力推广。科尔沁、毛乌素、库布齐、乌兰布和等沙漠,四周乃至腹地居民点相对稠密,可以通过现代公司成片开发与治沙生态经济圈相结合的方式,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根本性治理,把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扭转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对于腹地人烟稀少的腾格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可以考虑从沙漠边缘、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着手,将大规模群众会战、生态经济圈与现代公司成片开发组合起来,联合运用。用会战和成片开发的形式植树造林,固沙防风,首先创造生产、生活的框架条件;然后,千家万户的生态经济圈填充其间。这也是甘肃张掖的作法。

赤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恒心,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和组织资源,生态恶化的长期颓势是完全可以逆转的。

二、 传统牧业衰落与草原生态恶化

在赤峰调研中我们发现,牧民收入持续下降和牧民中严重的两极分化,正在加剧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是我国草原生态进一步大规模恶化的危险征兆。

(一)60%以上的牧民成为扶贫对象

牧民比农民富,是多年的经验。最近,由于农区畜牧业的兴起,如山东、安徽农区秸秆养牛等,畜牧产品价格下降,赤峰农牧民收入发生明显逆转,牧民收入开始逐年低于农民。

表-1:赤峰市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1995 1996 1997 1998

农民 1100 1398 1619 1835

牧民 1212 1131 1431 1455

平均 1108 1377 1604 1805

资料来源:《赤峰统计年鉴-1999》,第40页。

传统放牧,出栏率低,不符合现代餐饮和食品业的需要。这是对传统牧业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挑战。譬如,1998年年末的大畜出栏率,九个旗、县分别仅为5.4~30.8%,六个旗、县在20%以下;小畜出栏率分别为22.0~63.1%,除了敖汉旗和巴林左旗,统统低于50%。换言之,赤峰出产的羊肉多为两岁以上的老羊,牛肉多为五年以上的老牛。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在乌丹建了一个远大屠宰加工厂,一直没有正式开工。没有销路是主要原因;最近,工厂马上就要签牛肉出口以色列的合同。但是,本地能够收购的老牛,不符合出口要求。

农区畜牧多为工厂化、集约化的分工舍饲,按育羔、架子畜、催肥等不同阶段分工饲养,配置不同种类的饲料,出栏率高,肉嫩皮薄。 传统放牧,大大小小一群一块儿出动,一样的草场,吃多少算多少,自然出栏率低,肉老皮厚。

牧民收入下降,势必加剧牧区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两极分化。包产到户在农区是土地到户,人少地多,只要有地就有饭吃,就有生活的最低保证。包产到户在牧区是牧场与牲畜到户。只有牧场,没有牲畜,无以生存。冬天一场大雪,春天一场瘟疫,夏天一场大旱,都可以使边远地区个体牧户的牲畜成群死亡,造成大批无畜户或少畜户,造成大批虽有牧场却难以靠牧业为生的牧民。到1997年,赤峰牧区70%的牲畜归15%的富牧户所有,无畜户高达10%以上。18万纯牧民中,60%以上成了扶贫对象。1998年,抽样调查40户牧户,28户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 无畜户只好出租牧场,每亩每年1.50~2.00元;然后自己给有畜户打工放牧。无畜户没有足够的牲畜,肉不够吃,只有开荒种粮;要想发展、翻身,只有增加牲畜。

(二)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

赤峰7200万亩草原,早就严重超载过牧,几乎100%的草场退化、沙化。牧场到户以后,草场是否超载过牧,成了千家万户的私事。很长时间以来,甚至再没有人作过草原状况的调查研究。但是,草场生产能力与单位牲畜的生产能力逐年下降,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都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牧民收入持续下降。牧民为了维持或增加收入,只有继续扩大牲畜头数,进一步超载过牧,结果是草场生产能力与单位牲畜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而牧区的两极分化,无畜户和少畜户要吃饱肚子,要脱贫致富,无论是开荒种粮还是扩大牲畜头数,都进一步为已经形成的恶性循环雪上加霜。

近年来,农区集约化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对草原牧区放牧传统的继续存在提出严峻挑战。倘若传统的放牧生产方式不根本改变,只能加剧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倘若牧民收入持续下降,牧民两极分化持续下去,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的恶性循环将对已经退化严重、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形成新一轮大规模的恶性破坏。

三、 大规模生态建设: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需要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地区,往往是贫困地区。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体国民的事情,应当是贫困地区有力出力,发达地区有钱出钱。

(一)生态建设全由贫困人口承担?

赤峰市九个县、旗里,有五个是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县。生态建设任务之重,由此可见一斑。1998年,赤峰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12个区、县、旗,八个部级贫困县,两个自治区级贫困县。赤峰全市九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合1.35亿亩地。生态建设,不算任何工程措施,就按买树苗一亩地20元钱计算,也得27亿元。1998年,赤峰市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7.2亿元,财政缺口相当于财政收入,如何承受生态建设的经济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地方,往往恰恰是经济贫困地区;而国土整治的效果,却是全体公民直接或间接受益。譬如,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京津唐和辽宁的一些城市都直接受益。所以,从情理上说,全面开发大西北,大规模生态建设,不应当只是落后地区的事情。落后地区劳动力便宜,没有多少挣钱机会,农闲时期便于组织大规模群众会战。这是落后地区从事大规模国土整治的优势。但是,缺资金、缺技术,恰恰是落后地区的劣势。本着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原则,发达地区理应在资金和技术上支援落后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国土整治。

(二)扩大转移支付不是好办法

用扩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法支援大西北的生态建设,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是好办法。

首先,贫困地区财政靠中央补贴,很多地方不能按时发工资。这些地方的政府往往具有强烈上项目以盈利的动机。生态建设、国土整治,即便有利可图,也只能长期回收。通过转移支付增加的地方财政收入,即便是专款专用,究竟有多大比例可以真正落实到长程性的生态建设,令人怀疑。而落后地区的短期工业项目,由于交通不便、管理不善、市场预测不准等诸多因素,往往赔钱的不少,赚钱的不多。譬如,赤峰工业除了酒厂和电厂还不错以外,赤峰的工业企业,诸如赤峰钢铁厂、羊绒衫厂、糖厂等都处于亏损状态。1998年,《赤峰统计年鉴》上列名的35家较大工业企业,25家亏损,五家利润在1000~50000元。

其次,贫困地区的人头费,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更加不合理,成了地方财政的无底洞,本来是应该大大精简的。贫困地区人口密度往往大大低于发达地区。譬如,1998年,赤峰平均每平方公里仅50人。但是,只要是一级政府机构,建制和人员就一点不能少。譬如,赤峰市政府仅农口需要协调的局级部门就有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气象局、国有农场、农业现代化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十几家单位。全市农村人口360万,到乡镇一级吃财政饭的农业干部1.56万人,平均230人(87个劳动力)养活一名国家正式农业干部,还不算各级都有的编外人员和村干部,以及农业部门以外的其它政府机构干部。

(三)建议成立基金,交专业机构运作

我们的建议是: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在全国发达地区,类似收教育附加费,按公民义务筹集资金,譬如,每人每年一元钱,成立生态建设基金,引起全国人民对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关心,以及对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国家的有关财政支持,宜以专款形式划入基金。基金由"三北防护林建设局"这样跨地区的专业机构,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项目运作。这样的运作机制,与赤峰市行政组织的群众会战相结合,可能更接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实际上,"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按项目拨款,县、旗政府组织群众会战,也正是赤峰大规模生态建设的主要运作机制。

主要参阅文献:

赤峰市农牧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赤峰市农牧业基础建设典型材料汇编》,1997年7月。

赤峰市统计局:《赤峰统计年鉴 ? 1999》。

赤峰市委政策研究室、农牧办公室和畜牧局:"关于我市牧民收入增长状况的调查",1999年6月。

邓英淘:"赤峰归来的思考 - 国土整治大有可为"。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课题组:"我国农区养牛业的发展及其启示",《参阅文稿》No.97-4,1997年2月20日。

翁牛特旗响水沙地治理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文件汇编,1998年4月18日。

翁牛特旗响水沙地林牧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规划,1996年8月。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20__年是__*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工贸兴镇”初露峥嵘,“二次创业”实现开门红,总体考核跃入全市第六名,然而新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各乡镇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咄咄逼人的竞争发展态势,党委政府一班人反骄破满找差距,自我加压促发展,立足于干大事、谋大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加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特别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深入贯彻落实____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20__年工作总体目标,努力实现20__年各项工作新跨越,打好二次创业攻坚战,大力推动全镇上下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理清思路,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习方法,促进__经济社会大发展,2月15日---2月21日__镇党委书记__率领2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跳出__看__,带着问题去学习,根据任务找办法,解放思想创思路,统一思想快发展,先后赴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十一个市、县、镇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实地学习考察。一、学习考察十一市、县、镇的基本情况

1、家纺城里看家纺物流中心看物流

2月15日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浙江绍兴市中国家纺城,作为全国家纺行业的“龙头”,绍兴市的口号是“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建设江南水乡名城”。一座20层高的中国家纺大厦与中国家纺城一条街遥相呼应,大街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店铺内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道路两旁各种纺织品店铺鳞次栉比。一间20平方米的店铺,年租金15万元,交易额可达几百万元,年获利达十几万元。随后考察团又乘车来到绍兴中国家纺城国际物流中心参观,占地400亩的物流中心布局合理,货运繁忙,全国50多个省市在此设立货物仓储库,纺织品物流交易额在全国领先。

2、花卉苗木兴小城国际商贸在“天一”

2月16日首先参观考察浙江奉化溪口镇小城镇建设,当地农业搞花卉苗木种植,其种植规模、品种已步入高科技农业时代;随后又乘车来到中国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宁波,参观了集园林、休闲、商贸于一体的天一广场国际商贸中心,[找文章到文秘站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文=秘=__=网=站]高大美观的建筑楼群,高档齐全的商业店铺,川流不息的城市人流,美不胜收的景点设计,尽显宁波国际大都市风采。

3、民营经济在西店“双林”、“吉德”窥一斑

2月17日考察团来到宁波宁海县西店镇,听取镇领导对西店镇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这个仅有4万人口的乡镇,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20__年工农业产值达43.6亿元,工业产值达4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不到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3亿元。这个十几年前还是贫穷落后,土地资源贫乏,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如今靠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发扬敢闯、敢冒的精神,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咬定工业不放松,带动全民参与,打造特色制造业,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全镇620家私人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80家,过亿元的有7家,已形成全国文具、模具、汽车配件、灯具四大生产基地。

随后考察团一行又实地参观了西店镇宁波双林集团。这个股份制民营企业,总资产达7.8亿元,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给企业管理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来到宁波鑫浩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转变观念是最大的财富,该公司依靠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引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引进人才,20__年实现利润1.34亿元。当考察团来到宁波吉德工业园,看到由农民出身,干过村支部书记的李总,发扬“团结、奉献、务实、拼搏”的精神,由生产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配件发展到致力于打造世界品牌的吉德洗衣机,考察团成员真切地感受到宁波人的胆量气魄,感受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人。

4、解读温州看民企家家户户做生意

2月17日晚上考察团一行来到温州,听取了温州市政研室主任马津龙先生所做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解读温州现象,让我们看到温州20多年来由贫穷到富饶的发展史,实际是温州人“胆大务实、吃苦耐劳、大钱能赚、小钱不放”的奋斗史。温州人能当老板,能睡地板,生存能力惊人,发展动力十足。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家家户户做生意,家家户户搞企业,小到钮扣、拉链、制笔,大到鞋业、服装业、电器业,现已成为全国生产基地的有19个。20__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22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多元,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温州人是否天生精明能干呢?马津龙主任说,温州人和周围其他地区人的个性差别以前并不明显,是私营经济之风把温州人的个性放大了。温州本无模式,都是让 生活给逼出来的,温州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只有3分4厘,人多地少。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满世界跑,改革开放后,民众不可遏制的求富冲动,则逼着政府放出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温州人的思维中,“不等、不靠、不要”最为可贵。创业,他们并没有优越于他人的条件;成功,更多地得益于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温州,正是由于有这种思维,有这种精神,才有温州模式和温州的经济发展奇迹。

5、电器之都为“正泰”真皮鞋王是“奥康”

2月18日,考察团首先参观温州正泰集团,听取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正泰集团崇尚“和谐、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为打造中国电器之都,全方位建设制度正泰、信用正泰、文化正泰、科技正泰,依靠“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管理理念,视顾客和公司员工为上帝,实现由家庭式管理向股份制公司的改造。

然后考察团又来到中国十大真皮鞋王排行第二的中国奥康集团,集团总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振滔先生向考察团介绍了奥康集团的发展情况,奥康集团发扬“为人类进步而服务”的企业精神,实施人才战略,依靠科学严密的管理、世界一流的设计水准和生产工艺,立足温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创世界名牌,成为世界鞋王。20__年产值达到10个亿,利税达1.8亿元。

6、义乌商品佳天下海宁皮革属“老大”

2月19日,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批发城。批发城建筑规模大,面积达9万平方米,每个摊位在4平方米左右,小商品包括五金、玩具、家用电器、箱包等,品种全、价格低,小商品批发价与零售价最低差价1倍,有的高达4—5倍,商贸城管理规范,设计合理,生意兴隆。

随后考察团又参观了浙江海宁中国皮革城,这座中国最大的皮革商贸城,规模大、品种全、价格低、服务好、管理规范。

7、“一大”会址强党性昆山苏州创奇迹

2月20日,考察团一行,首先前往浙江嘉兴市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在绵绵细雨中,全体党员干部眼望南湖上烟雨中那艘小船,回想起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经过千辛万苦,逐渐发展壮大的80多年的奋斗历史,使在场全体党员都增强了党性,坚定了干好20__年工作的信心。

接着考察团又来到外企厂房星罗棋布的江苏省昆山市。昆山东邻上海,西依苏州,市域面积9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辖15个镇和一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昆山自费建设开发区,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接连创下了多个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昆山迅速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新兴工商城市,成为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目前,昆山每天有“三个一”,即平均每天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平均每天出口1000万美元,平均每天财政收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昆山坚持“富规划、穷开发、滚动发展、逐步到位”的开发方针,近年来,昆山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着力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品牌公司、整机企业和重量级项目上,让一些龙头企业在昆山落地生根。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横向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进而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促进产业基地的形成,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23家在昆山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7亿美元。昆山的崛起是个奇迹。

随后,考察团一行又来到苏州工业园,在苏州工业园区,大片的现代化厂房,近50的年经济增速,让考察团惊叹不已,而工业园区“授权式管理”、一站式服务,更让人耳目一新。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近10年来,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

8、流光溢彩大上海美仑美奂看城建

2月21日考察团一行来到上海浦东新区,考察浦东城市规划,走进上海,所到之处,抬眼就是惊叹号。上海把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上海人说:规划、经营是城市建设的“两条腿”。用市场手段“挖”建设资金,90年代初期,建立举债机制,放大政府投资规划,称为用“下代人的钱”;90年代中期,做好土地的文章,上海人把它称为花“上代人的钱”;90年代后期,建立开放性投融资机制,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称为用“当代人的钱”。上海城建投融资三次体制改革,真正做好了城市规划这篇文章。

二、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这次对十一市、县、镇的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处处体现了一个“大”字,大思路的谋划、大举措的行动、大手笔的建设、大跨越的发展,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

十一市、县、镇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全国遥遥领先,有的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2、产业结构调整快,工业化水平高

工贸兴市、工业强市在这十一个市、县、镇得到了充分印证。昆山、温州、西店等地原来都是以农业为主,但他们敢于抓住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政府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昆山审时度势建设开发区,大力招商引资,走上工业化之路。温州着力构造“块状经济”,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20__年一产占4.6,二产占57.3,三产占38.1。西店镇精心打造特色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咬定工业不放松,逐步形成全国生产基地。义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集聚周边工业产品,搞活商贸流通,占领了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3、民营经济快速膨胀,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江浙一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主要靠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拉动,民营经济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勃勃生机。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大。20__年温州市个体工商户达22万户,非公有制企业5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多,民营经济占到 国民经济总量的97。20__年第一季度,江苏省新发展私营企业21449户,新增从业人员22.33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96和18.97。二是企业规模大,档次高。所考察地区年产值、销售收入几亿元、十几亿元的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随处可见。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已组建集团190多家,并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此外,民营经济从工业扩展到交通、旅游、金融、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温州大桥的经营权、文化中心的座位、出租车的牌号都被私人购买。

4、城市化进程快,基础设施投入大

考察所到之处,看到的不仅是漂亮的楼房、宽阔的街道,而且到处都是鲜花绿地,一座座花园式中等城市正在悄然兴起。昆山、绍兴等城市虽然起步较晚,但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城市。“建设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您阅读的文章来源文秘站网-文秘站网!]他们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昆山市,20__年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光种树就要投上4亿元,20__年昆山市城建投资超过50亿元,使昆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三、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1、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江浙沪一带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敢闯、敢想、敢干、敢试,一是起点高。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自觉置身于全国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确定自己的发展坐标,从而不断出现国内首创、全国第一的新品牌、新举措,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人”。二是定位准。苏州、昆山、义乌等地都是发挥他们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商贸开发实现跨越发展。三是胆子大。在发展问题上,他们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创新。1985年昆山市在没有得到任何认可的情况下,自己圈出土地自费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至1991年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开发区,1992年列为部级开发区,这是全国第一家县办部级开发区。为吸引高附加值的电子企业入园,他们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以“境内关外”模式,创办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通过积极努力,得到了国家认可,并推动了中央决策。温州的飞机场是在国家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大量吸收民资,“偷偷”修起来的,以后又去国家民航争取航线,得到了国家认可。用温州人的话来说,中央红头文件明令禁止,不让干的坚决不干;中央红头文件没有规定,允许实验,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丰富中央文件;中央文件允许干的,要放开干、大胆干。

2、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构造全面开放大格局

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一是靠感情投入,二是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他们十分注重招商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在全市范围内招聘的外向型、懂政策、能说会干的专业招商队伍。昆山市干部参加最多的是招商活动,他们认为抓经济工作就是抓招商引资,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强化舆论宣传,真正形成了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个个参与招商引资,全社会都思外向、谋外向的良好氛围。

3、以工业园为依托,构筑经济发展载体

江浙沪一行,见到各地都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在各类工业园和开发区的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把招商引资的载体建设与城市建设及整个经济发展结合起业,做到了一次性规划到位。园区基础设施采取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靠内资企业树形象,靠吸引外资企业上档次的成功之路。

4、以强化服务为保障,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在单纯靠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对外商吸引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昆山市把实行优质服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古江南出名士,江浙沪等城市在搞好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品位,所参观考察的企业集团也都有深厚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三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江浙沪一带,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视人才为第一资源、第一财富、第一竞争力,把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来安家创业。

5、以商业贸易为核心,拉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江浙沪一行,深切感受到十一市、县、镇利用流动人口多企业众多的有利资源,使得商业贸易异常繁荣,同时商业贸易的繁荣也促进工业的发展。绍兴中国家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集休闲、园林、商贸于一体的宁波国际商贸中心等,都以其巨大的商品交易额、众多的流动人口拉动整个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团眼中的江浙沪,其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软硬环境建设之好、干部队伍素质之高的确令人震撼,在由衷赞叹之余,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

1、好区位不如好干部

江浙沪的发展固然有凭借其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来吸引大量外资,发展民营经济,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温州、西店、昆山等历任领导就像接力赛一样,抓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投资环境、外向经济等不放松,十几年坚持不变,咬定让群众赚钱不放松,硬是闯出一条发展之路。同样具有区位优势的杭州、南京、烟台、青岛等地就不及人家。因此,说一千道一万,重要的是要有一大批有胆识、有本领的干部,以发展实绩优胜劣汰干部已是江浙沪共同的取向。考察所到之处,知识型、创新型、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干部对经验型干部的取代正成为现实,干部的形象正成为区域发展状况的“名片”,投资商从这张“名片”可预测区域发展的层次和潜力,通过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因人设事,而不是因事求人,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助推。面对现实,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虽然我们的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较以前迈了一大步,但我们与温州、西店等地干部相比,观念更新的程度、思想解放的力度、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2、好政策更要好服务

考察团所参观之处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方面都有各自的“优惠政策”,但他们普遍认为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招商的形势下,好政策不如好服务,关键是树立服务品牌。“比服务”,是在江浙沪考察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浙江的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既是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的高手,又是为企业家排忧解难的能手。在他们看来,优惠政策是有限的,而优质服务是无限的。全过程服务、全领域服务、全天候服务更是融入每一位干部的思维,使所有投资者都能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温馨。相比我们自己,仅仅停留在招商引资政策相对优惠,在对外资、民资的项目服务上还存在着认识不深刻、服务不到位、工作不主动的诸多问题。

3、硬环境更要软环境

一个地方如果规划无序,又脏又乱,犯罪充斥,群众粗俗,干部腐败,生活不方便,社会不稳定,你就是做到“六通二平”,外商也不会来投资办企业。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十一市、县、镇都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建设,同时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人人讲文明,懂礼貌,治安状况好, 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也都落到了实处。

4、重效益更重环保

考察学习的十一市、县、镇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重视企业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绿化、企业绿化、环境保护、人文环境建设。在引进项目合同上,把企业绿化面积加以保证,使城市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给后世子孙留下经济财富和碧水蓝天。

五、今后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1、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努力实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实践证明,我们在20__年取得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思想上的解放;而当前,我们与先进乡镇经济上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学习江浙沪经验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要拿出超常规的措施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这是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次考察学习,既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洗脑运动”,又是一次提高能力、学习方法的“充电过程”。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能把解放思想停留在本本上、口头上。要在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我镇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等“瓶颈”,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

这次考察学习,既是一次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思想大解放教育,更是一次加快发展的现场动员。十一市、县、镇的迅猛发展催人思考:我们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很多,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缺少一种宽广深远的眼界。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温州人闯遍国内闯世界,靠的就是宽广深远的眼界。他们没有把眼光局限于自己那三分四厘地上,而是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球发展的总坐标中去定位,眼界宽,思维新,判断准,经济发展如虎添翼。这种眼界体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一种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宽广深远的眼界,营造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温州20__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15,达1220亿元,经济速度令人惊叹;然而从他们嘴里听不到盲目的自夸,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相反,“危机”、“紧迫”、“严峻”、“忧患”这样的词汇倒是经常听到。20__年__*各项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为20__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如果我们总是限于一己看待取得的成就,囿于一域审视自己的发展,孤芳自赏,护旧守成,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势必弱化进取的斗志;相反,如果我们能彻底破除“眼睛内向、自我封闭”的思想状况,跳出杜店看全市,跳出全市看全省,我们的态度就会更加自谦、自警,进取的意志就会更加强烈,发展的道路就会更加通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宽广深远的眼界永远属于那些勤于学习、思想解放、勇于进取的人们。此次考察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良机,我们要铺下身子来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思考中找出路,以自警取代自满,以进取取代保守。通过学习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圆满完成20__年工作的“六大指标、十大工程、十个跨越”,全面促进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要大力发扬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敢想敢闯敢干,争先争优争强的创业精神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是江浙沪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而发展缺乏大气魄,是我们落后于江浙沪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要超常规快速发展,气魄至关重要,气魄就是机遇,气魄就是动力,气魄就是先机,气魄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江浙沪等地就是以敢为人先的宏大气魄,紧紧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机遇期,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我们面对千载难逢的开发机遇,全区人心思上,人心思富,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自我加压,提升标杆,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江浙沪等地经济发展奇迹的后面,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闯敢冒敢做敢为的强大精神支持,而我们与这些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表现为勇气与胆略的差距。胆略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在大多数地方还在谈私色变的时候,温州就顺应民间涌现出的创业愿望,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瘠山区成为我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而这必然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我们面临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拘泥于清规戒律,“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趔趄”,在循规蹈矩中束缚了自己,在争论和论证中丧失了机遇,贻误了发展。树立勇于改革创新的胆略,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改革与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情,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只要符合当地实际,不违背政策,有利于发展,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看准了的,先干起来再说,先办成了再说,让实践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江浙沪一带改革力度如此之大,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在踏踏实实地苦干;而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懒散虚假也正是我们落后于这些先进地区的根本原因。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眼界、气魄、胆略才会有坚实的支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工作作风,说了算,定了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明确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使各项工作有目标,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立说立行,狠抓落实。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在全区干部中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联系,做到责权利统一、责权利下放。积极探索干部人事改革新路子,放开视野选人用人,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定升迁。坚持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强化干事创业的组织基础,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治腐败者,鞭挞空谈者,让一大批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舵手。

4、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

放开胆量,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发展民营经济,既抓量的扩张,让民营经济星火燎原,铺天盖地,使民营经济成为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又抓质的提高,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提高素质,使民营经济成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是扩大融资渠道。温州市的基金会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民间资本转化成了产业资本,也可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二是积极走出去,与本地和外地大型企业搞好联合,引进一些加工型项目,逐步形成“块状经济”。三是发动千家万户上项目,加快资本积累,搞好资本运营,为加速发展打下基础。

5、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大招商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在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理念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是滨州,更是__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招商,才有项目;有了项目,就有了税源;有了税源,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项目,更新观念培税源,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各种节、会为平台,以优惠政策来扶持,以诚信服务来推进,以落实招引服务责任制来保障。一是转变领导方式,党政领导要拿出大部分时间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招商引资项 目,解决具体问题,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引进内资,既要重视招引项目,更要重视已招项目的推进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形成产值和税收。在项目推进中,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项目,有关人员包一般项目制度,落实项目责任人,定期调度,全力推进。二是要抢抓机遇。目前,江浙沪等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仅有大量剩余资本,而且一些传统产业需要向内地转移,不少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扩张,限于当地土地、电力资源,希望到内地合办企业、合作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派出一支队伍建立办事机构,跟上工作,巩固考察成果。三是创新招商方式,采用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亲朋招商等方式,注重招大项目、高科技项目、高税收项目上,力争引进3—5个过亿元的工业项目,为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加大优化环境力度

把优化软硬件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谁能抢先创造良好环境,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在改善硬环境上,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搞好城市规划,严禁乱搭乱建,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搞好资本运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到美化、净化、亮化,提高城镇建设品位,增强吸引力。在改善软环境上,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抓整治优化工作,既要抓各种案件的查处,又要建章立制;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服务,真正做好亲商、安商、护商工作,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把帮投资者赢利,助投资者成功,为投资者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点和重心,作为自己发展的前提,努力形成宽松、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

7、“工贸兴镇”要迈大步

苗木价格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署。今年,我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确定了“关于崇明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总课题。为了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做法,我校组成了以吴晓飞常务副校长为组长的赴张家港市现代农业专题考察组。在张家港市委党校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6月4日至6日,考察组对张家港市现代农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并与张家港市农委、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金港镇等单位进行了交流,就进一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交换了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的考察内容

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金港镇双山岛、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南丰镇永联村、塘桥镇雅农生态园、塘桥镇韩山村、东渡苑、骏马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代农业示范点,对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重点介绍几个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案例供参考。

(一)双山岛——田园生态型度假区

双山岛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清静幽雅,是一个无污染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小岛,全岛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环岛岸线16.8公里,岛上河道成网,阡陌纵横,气候温润,资源丰富,完整地保存了恬静古朴的自然风貌、江南水乡风情和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双山岛以农业为主,无工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处女岛”之一。

双山岛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倾力打造成市级生态岛。生态农业目前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今后规划重点发展规模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生态旅游方面主要打造双山岛旅游度假区,目前已建设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正在建设的怡园农庄,集生态种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在品牌经营方面,双山岛将倾力打造“双山岛”品牌。为了支持双山岛建设生态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精神,张家港市给双山岛每个行政村在南沙另外划拨200亩土地发展工业,用工业的收益来发展农业。据张主任介绍,通过在该土地上招商引资,双山岛一个行政村得到的反哺经费在100万元以上,这样就保障了村里的经费开支。

(二)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现代农庄

园区原为江苏省国营常阴沙农场。10月,常阴沙管理区更名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8万亩,人口1.9万人,辖7个农村社区和1个集镇居委会。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园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连片,格田成方,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该园区确立的“一核心五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也映入眼帘——“核心区”位于园区北端,紧靠沿江公路,毗邻长江,依托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花卉果木观光、生态农庄、科研培训交流基地、休闲度假服务、滨江生态公园、田园风光、生态休闲疗养区、生态桔园、农家乐风情等功能区。“五大基地”分别是4500亩稻麦种子繁育基地、600亩特种长江水产养殖基地、4000亩高档苗木种植基地、1000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3000亩优质柑桔种植基地。园区立足实际,全力彰显“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现代农庄”特色,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环境、人文”四大优势,精心做好“生态环境、现代农业、致富百姓”三篇文章,正努力建成生态环境最优、田园风光最美、生活安居最佳,社会治安最好、居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据介绍,,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4.4亿元,入库税金8000万元,无愧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称号。

(三)南丰镇永联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

华夏第一钢村——永联,于1970年由长江边近700亩芦苇滩围垦成陆建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以来,永联村依靠党的农村政策和“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永联精神,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历经以工兴村、轧钢富 村、并队扩村、炼钢强村等阶段,已发展成为苏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之一。村目前所辖面积10.5平方公里,村民小组76个,村民10200人。村可支配收入达8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280元。村办企业永钢集团总资产155亿元,拥有500万吨钢和500万吨材的年产能力。村工业销售收入310亿元,利税18.8亿元。

永联村长期以来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践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生产向商品经济时代的集体经济转变、继而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资本跨越的发展路径,闯出了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又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提出了以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现代化为“新”的标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永联村的奋斗目标,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转变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永联村的发展堪称工业反哺农业的典范。

(四)雅农生态园、骏马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态旅游新亮点

民营资本经营的雅农生态园,总投资800多万元,融商务会议、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垂钓游玩、文体活动及农耕文化教育于一体。生态园内,一处处木结构的休闲雅居凭水临风,充满农耕人文雅趣,已成为张家港市十大重点农业项目之一。越来越多的市民被吸引过来,生态园不仅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这里平时每天要接待近300人,节假日则要翻倍,有人已将这里比作节假日休闲的“世外桃源”。

江苏骏马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几大特色旅游板块,如鲜花专类欣赏园、湿地生态园、绿色蔬菜种养园、科普教育院、农家趣味园等五大旅游精品。公司致力于建设高效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园艺优势,围绕农业旅游的整体建园思路,以科普为主线,通过园林景致,结合乡村农业旅游的特色,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及市民休闲观光的乐园。

二、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的基本经验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在规划布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生态旅游、培养农业人才、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有以下基本经验值得借鉴:

(一)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合理布局现代农业主导产业

张家港市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优质稻米、高效禽畜、名特水产、苗木花卉、蔬菜瓜果五类特色优势产业。,张家港市邀请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编制了—2020年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初步构建了“一城四片区”格局,即杨舍城区主要发展林果、花木,适量发展优质稻米和蔬菜;金港片区主要发展林果、花木、禽畜、水产和休闲观光农业;塘桥片区主要发展水稻、林果水产、禽畜、蔬菜;锦丰片区主要发展粮油、蔬菜、水产、林果、禽畜;乐余片区主要发展水稻、水产、林果、禽畜、蔬菜等生态农业。在统筹规划下,全市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建成4万亩标准化农田,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农业产值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6.9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2.36亿元,站农业总产值的45.81%,养殖业产值7.0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28%,农民收入达11785元。

(二)建立机制、优化管理,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张家港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张家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把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建立促进规模经营的激励机制

9月,该市制定《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其中规定:“新发展且每个规模经营单位经营面积粮食100亩以上、蔬菜30亩以上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给予连续5年、每年每亩300元的财政奖励补贴。”9月,又出台了《张家港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补贴的范围,增加了由本市农民种植果品面积15亩以上的流出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享受同等奖励补贴,延长奖励补贴时间至2015年,同时,对承包经营权全部流转的村给予一次性奖励。近三年来,该市用于鼓励规模经营的奖励补贴资金累计达9808.5万元。

2、依法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张家港市建立了镇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健全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财政补贴“一折通”发放。同时,对规模经营户的文化水平、从业年限以及生产经营状况做出明确规定。经过充分调研,将单个种粮专业大户的规模经营面积控制在300亩左右,防止因面积过大或过小影响管理和效益。

3、切实提高规模经营管理水平

在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该市为积极培育本市规模经营示范户,制定了《张家港市扶持土地规模经营示范户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对示范户进行奖励,同时,市、镇农技部门实行“挂钩”制度,加强服务指导,每年安排5——7天免费培训,提高规模经营户生产管理水平。据对该市203户规模经营户抽样调查,粮食规模经营户亩均产量894公斤,净收益312元;蔬菜规模经营户亩均收入6288元,户均净收入达6.3万元;果品规模经营户亩均收入4535元,户均净收入达6.8万元。

(三)推广标准、扶持重点,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起,张家港市政府将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并列入农业奖补范围,加大奖励力度,较好地激发了企业申报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已拥有各级各类名牌农产品39个,其中部级5个,省级2个,市级32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90种、绿色食品104种、有机食品3种,拥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5片,面积6762.13公顷,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34片、面积14339.33公顷。“三品”农产品产地总面积21614公顷,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74.8%。该市好的做法是:

1、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通过合理规划基地、加快技术推广、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品牌农产品的开发铺平道路。

2、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

该市将农产品品牌开发的重点放在特色农产品上,围绕每类特色农产品创1——2个较具影响的品牌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的特色品牌主要是:有产业化优势的重点龙头企业品牌,如梁丰、福临门;有生态优势的地方区域性品牌,如双山岛;科技含量高的品牌,如神园。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

为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张家港市通过建立品牌农产品营销网络,举办桃花节、水蜜桃节等各类农事节庆、利用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全方面宣传,让农产品品牌家喻户晓。

(四)拓展功能、融合产业,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

据不完全统计,张家港市以吸引民间资本3000多万元,开发和建设了16个初级观光农业项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已形成金港镇江星农副科技示范园的田园观光型、神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的观赏和采摘结合型、雅农生态园的垂钓和餐饮结合型、杨舍镇神园农庄的观赏、娱乐、购物综合型四种类型。

观光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兴产业,从该市目前的情况看,存在建设内容单一、功能趋同等突出问题。如何以农业为基础,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加快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亮点,正处于探索阶段。

(五)建设队伍、提高素质,大力培养现代农业人才

张家港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主要有21个局属事业站所(含8个镇动物防疫站)、8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1个管理区农副业办公室,共有干部职工371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市农业局更是把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下大力气抓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一方面是外借人员早归队,另一方面是加强后备技术力量的培养。二是在加大投入上下功夫。通过把基层农技人员培养列入全市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了人才培养经费的落实。三是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吸收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镇农技队伍等方式提高现代农业人才的素质。

(六)更新观念、加强服务,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张家港市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有以下做法: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推进依法治农。二是指导开展农牧渔业标准化工作。三是加强农业信息工作,强化信息引导和信息服务。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工作,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五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农业面缘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的考察体会

通过考察,总结张家港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有如下体会。

(一)张家港人敢于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观念要先行。张家港市发展现代农业不仅仅立足于农业领域,而是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不仅仅是站在本地的视域,而是站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视域来发展现代农业,不是生搬硬套政策,而是用创新思维来发展,这一点对崇明很有启发。崇明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又要站在上海乃至全国的高度,更要以世界的眼光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二)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是集体经营模式的成功

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和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此行考察,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家港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力量来发展现代农业。不管是双山岛还是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园区,不管是永联村还是韩山村,都体现了集体组织的重要作用。崇明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也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三)张家港市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工业反哺农业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同样,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高投入。工业反哺农业是解决资本高投入的重要途径。

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堪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典范。比如,为了支持双山岛发展生态农业,金港镇在南沙给双山岛每个行政村提供200亩的工业用地,用来招商引资,所得经费作为村日常开支。南丰镇永联村更是将永钢集团利润的25%来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崇明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同样离不开工业的支持。目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加大市级财政对崇明农业的支持;二是在崇明发展符合生态岛建设要求的第二、三产业。

(四)张家港市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发展现代农业起了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非政府的职能莫属,因此,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从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到土地流转、农产品品牌战略和农业人才的培养等领域,张家港市各级政府深入调研、出台政策,积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崇明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好规划、出台政策、加强监管,积极为我县高效生态农业服务。

(五)张家港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

现代农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之中,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等特点。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张家港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

1、科学规划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导

张家港市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邀请权威专家共同制定产业规划,为该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崇明农业主要是发展粮食种植生产还是发展特色农产品,亦或是发展设施农业?定位还不是很明确。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也没有定论。

考察张家港市后,我们认为崇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分两步走:近期宜发展“致富型”模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将来作为生态示范地,发展“技术型”模式,利用高科技发展规模农业。原因是发展技术密集型农业一方面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要有转移非农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而崇明这两个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所以崇明当下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为主,同时,积极探索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

2、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土地适度规( )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没有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当前,既要保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又要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更要发展规模经营,怎么办?这就必须使土地能流转起来。

如何流转呢?张家港市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一是张家港市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比如对于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市、镇两级政府每亩补贴300元(其中市政府补贴210元,镇政府补贴90元),再由村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给大户或龙头企业,流转户共能得到每亩700元的补偿,这跟农民自己种田所得收益相差无几,同时,农民还能腾出时间从事其他工作,何乐而不为?二是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实现土地流转。三是把农户吸收到基地,用“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土地流转。四是对于其他散户,通过农业行业协会来实现规模经营。

崇明主管农业的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制定相关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3、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人才。尤其是掌握农业先进技术的专门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数量偏少的农技专门人才和素质相对偏低的农民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张家港市十分重视基层农技队伍的建设,通过出台激励措施吸引了大量农技人才,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强市场意识、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崇明也应该花大力气培养现代农业人才,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4、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必须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张家港市通过推广农业标准化产,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等方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当地的农产品深入人心。

崇明定位为部级生态岛,正在为创建生态县而努力,应该打好这张得天独厚的“生态牌”。大力培育“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比如崇明老毛蟹、三星镇白山羊等,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

5、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不仅实现自身的生产功能,而且为工业提供原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其开始承担起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性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

张家港市积极探索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双山岛集生态种养、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旅游于一体。崇明的发展也要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具体的路径。在路径尚未确定之前,可以做一些尝试,比如可以搞两个基地,一是像骏马公司那样的集观赏、科普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基地,一是像神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那样集采摘、观赏于一体的体验式的农业基地。

崇明建设高效生态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结合崇明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学习先进地区的有益经验,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崇明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赴张家港市现代农业专题考察组

上一篇: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电子政务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