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00:10:15

苗木考察报告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杄;外生菌根真菌;筛选试验;造林

中图分类号:S71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09-0031-02

白龙江林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折绉带的西段,受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和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本林区高峻的山岭以及数级高山侵蚀面[1]。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林区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的森林景观,但总体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型。森林主要由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青杄、红杉(Larix po taninii)等针叶树种和温暖带的红桦(Betula albo sinensis Burkill)、白桦(B.platyphylla Suk)、山杨(Populus davidiana)、阔叶树种组成。中高海拔青杄与白桦、红桦等组成混交林,纯林很少见,面积也不大。

外生菌根主要出现在松科、桦木科、壳斗科等树种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外生菌根菌对森林树木的作用归纳为:促进造林或育苗成活与生长;提高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生产力。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主要表现在增加植物土壤联结,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增强植物器官的功能,抗拮植物根部病原菌等[2]。白龙江林区所属苗圃分布海拔相对较低,青杄育苗自然感染中高海拔外生菌根菌概率低,用中高海拔林下腐殖土育苗,感染菌根真菌成本高,又破坏了地表及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还存在菌根真菌生态适应性问题。把采自天然林下的菌根真菌子实体,用生物技术手段制备菌剂,接种到目的树种苗木上,能缩短育苗年限,提高苗木质量,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具有可操作性[3]。制备的菌剂接种到幼苗上,筛选促进青杄生长效应显著的菌根菌,从而使育苗、造林菌根化,是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现就青杄菌根菌筛选试验,菌根菌对苗木地径、高生长、鲜重、干重等生长因子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用菌株确定8个菌株,试验苗木用两年生青杄苗木。移床幼苗分别接种黄丝盖伞、红汁乳菇、微甜乳菇、棒瑚菌(Clavariadel phus pistllsris)、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黑紫红菇(Russula atropurea)、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5]。为减少不明菌根真菌、地下害虫、土壤肥力等因素对试验精度的影响,实验土壤进行甲醛喷洒翻耕覆盖灭菌措施。地下虫害用常规化学农药杀灭方法处理。

1.2试验地的设置

青杄菌根菌筛选试验应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均匀、地下虫害无明显差异、无积水、无牛羊危害的地块,做成高床。试验设计按顺序排列法。因地块限制试验没有设重复,每隔4个菌株设一对照。

1.3试验方法

青杄感染菌根菌筛选试验。在春季移苗移栽时把试验菌剂,按重量1∶6与耕作层下的黄土混合为泥浆,苗木蘸根处理。在做好的苗床上移栽苗木,单位面积苗木密度和管理措施按常规处理。

青杄在第2年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后进行地径、高生长等生物量测定。

2结果与分析

菌根菌在促进青杄苗木生长方面,高生长超过对照10 %以上的有黑紫红菇、微甜乳菇、黄丝盖伞、褐环粘盖牛肝菌;地径生长超过对照10 %的有黄丝盖伞、黑紫红菇、褐环粘盖牛肝菌。其中黑紫红菇、黄丝盖伞、褐环粘盖牛肝菌综合促生长效应最好。而对照苗木地径生长较快,这与对照设在苗圃地边缘有关,边际效应使对照的地径生长相对较快。干物质积累除棒瑚菌、红汁乳菇、微甜乳菇外,其他参试菌株比对照高13 %~39.62 %。干鲜重比除微甜乳菇外,其他菌株(2.30~2.43 g)均要高于对照(2.29 g)。从菌根菌及侧根发育对青杄促生长效应排序看,当菌根菌及侧根发育(生长排序)良好时,高生长等生长因子也有相应相近的生长排序,反之高生长等生长因子就差。

3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青杄菌根在促进高生长方面,表现优良的菌株比对照高10 %以上,最高达21.35 %;地径生长方面表现优良的菌株比对照高10 %以上,最高达17.69 %。这说明青杄菌根形成后,苗木吸收营养元素、水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干物质积累多,苗木抗逆性提高。至于两个微甜乳菇菌株表现差异,则是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菌株,生理特性差异造成的。菌株(5-2)采集地海拔2 800 m,与青杄天然林分布相吻合,故促进生长效应显著。菌株(4-2-3)则采自海拔2 300 m处,其与高海拔树种(青杄)形成菌根,促生长效应就差些。所以要强调菌根菌的适地适树。所谓适地适树采种,一定要与造林树种、菌根菌分布海拔相适应。根据试验结果,与青杄最适宜的菌株有黑紫乳菇、黄丝盖伞、褐环粘盖牛肝菌。

两年生青杄菌根对苗木地径的促生长效应显著,如果两个生长季节或更长生长期做生长量测定,青杄参试菌株促生长效应会更显著。

综合看供试菌株的生态适应好,能与青杄形成菌根,并表现出较好的促生长作用。但每个树种有最佳菌与根的组合,故菌株形成的菌根,对不同树种的表现差异较大。

经对8个菌根菌有选择性地进行目的树种的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出对青杄促生长效应显著的菌株。今后,可根据造林地海拔、立地条件,有计划、有选择性地接种与树种相适应的菌株,以使菌根化苗木发挥最大促生长效应。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在造林应用中获得显著的效果,证明该课题的技术路线,菌种分离,菌株培养方法,筛选程序和菌剂生产工艺流程是合理可行的,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家骅.白龙江高山林区考察报告[R].北京:林业科学,1961.

[2]朱教君,徐慧,许美玲等.外生菌根菌与森林树木的相互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3,⑹:70-76.

[3]郭渊,唐明,王亚军,等.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苗的接种效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⑸:116.

[4]郭秀珍,毕国昌.林木菌根及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87-190.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鲜食花椒尖;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37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花椒生产与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使得花椒栽培面积在干旱丘陵地区发展很快。鲜食花椒尖作为特种绿色生态蔬菜,市场需要越来越大,较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为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品种特性

花椒为芸香科落叶灌木,茎干通常有皮刺,表皮有瘤状突起。叶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卵状长椭圆形,边缘为细锯齿状,花单性或两性,顶生圆锥花序,果圆球形,果球颜色多为青色、红色或紫红色,表面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花期3~5月,果期7~10月。其果皮、根、种子均可药用,同时也是常用的调味品,花椒叶还可以食用。花椒属于耐旱、浅根性植物,适应性强。

2栽培技术

2.1苗木繁殖

2.1.1花椒主要用播种育苗 采种应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龄10~15年的树作为采种母树。当花椒外果皮由绿色变为红色或紫红色,果实有光泽、部分有裂口,内种皮变成蓝黑色时即可进行采收。一般比商品椒采摘迟7天左右。种子不要曝晒,以免影响发芽力。

2.1.2种子处理方法 种子采收后摊开,放在室内阴干,当种子从果皮中脱出后用簸箕扬去果皮及杂物,取出净种。种子采收后当年不能播种,应贮藏处理后第2年备用。

肥粪处理法:将筛选好的种子拌入鲜牛粪中,加少量花木灰或黄土,捏成拳头大小的团块堆放在背阴处阴干。于早春打碎粪团并进行揉搓,然后,连同牛粪一同播种。

湿草木灰处理法:经水选的种子捞出后在阳光下稍晾拌入潮湿草木灰中,以手捏成团为宜。种子与草木灰的比例为1∶2或1∶3,充分混匀后堆放。每天搅拌一次,10~15天后,可连草木灰播种。

洗涤剂处理法:50公斤水加0.5~0.75公斤洗衣粉,(或按1公斤种子加碱面25克的比例配成碱水,碱水以淹过种子为宜),放入种子25~40公斤,不停的搅动。浸泡2天后用手揉搓,直至椒仔失去光泽之后,倒掉废水,清水淘洗2次,摊放在荫凉处等水分蒸发后播种。

2.1.3圃地准备 育苗地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播前每亩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在细致整地的基础上作畦,畦宽1米,长10米,每畦开沟5行,沟深3~5厘米。播种量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每亩在3.5~5.5公斤之间,经处理的种子,秋播、冬播、春播均可。播种后稍加镇压并覆盖1~2厘米的细土。在干旱的地方要用地膜覆盖,遇久旱可向苗床上洒水,千万不要引水漫灌,大雨后注意排水。等幼苗出齐后,揭去覆盖物,幼苗长到3.3厘米高时进行间苗,10厘米高时定苗,株距5~8厘米。每亩出苗2~3万株。一年生花椒苗高80~100厘米即可出圃栽植。

2.2整地与栽植

2.2.1整地 鲜食花椒栽植前,进行整地理墒,墒面宽1.5米。墒面开沟移植,行距40厘米。在种植沟内每亩施入1000~1500公斤的农家肥作底肥。

2.2.2栽植 整地完成后,按照株距30厘米进行移植,采用1~2年生苗,苗高50~100厘米,超出50厘米时剪去超出部分。

2.2.3浇水 移植完成后要对花椒苗进行及时浇水保活。

2.2.4采摘 鲜食花椒尖第2年春季即可采摘,采摘期为每年2~8月。采摘时应一次性将所有发出的牙尖采摘完,有利于下一次萌发。

2.2.5管理 花椒尖一般10天左右可采摘1次,采摘完后应及时浇透水,每次采摘后,将没有采摘完的老芽全部摘去,由于花椒尖是绿色生态食品,不需要施用化肥和喷打农药。花椒尖在采摘3~5年后,要对苗木进行齐根修剪,以确保后期焕发新芽。

参考文献

[1]赵喜荣.花椒育苗的几个关键环节[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09).

[2]姚佳,蒲彪.青花椒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0,(06).

[3]郭洪碧.山区花椒早产丰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2,(11).

[4]张德纯,王德槟.花椒种子的贮藏处理[J].种子,1997,(06).

[5]刘晓.花椒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1,(06).

[6]毕君,王春荣,赵京献,林艳,郭伟珍,姚章军.北方花椒主产区种质资源考察报告[J].河北林果研究,2003,(02).

[7]熊泉波,施大文.花椒属植物药源及活性研究[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刊[C].1994.

[8]杨建雷,杨双奎.新形势下提高花椒栽培生产效益的方法探讨[A].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全面完成重点工程造林任务

1、继续实施“八百里”绿色行动植林造景拓展工程,巩固提升“八百里”绿色行动造林成果。项目总任务为2550亩,其中新造1300亩,补植补造1250亩。我县突出老司城遗址区、芙蓉镇景区及水边、路边和城边“三边”绿色长廊造林绿化,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务,营造大苗8500株,绿化小苗12万株,造型及花卉苗木500株,铺设草皮1.15万平方米。

2、全面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任务。一是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3000亩,涉及全县5个乡镇;今年3月底前已完成退耕还林全面自查及补植补造工作,4月份顺利通过省检,6月份顺利通过国检。迎检面积为退耕地还生态林59073.5亩、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造林3000亩及2012年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造林1000亩和封山育林3000亩。10月中旬已完成2012年度第一轮和第二轮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7000余万元的兑现工作,实行“一卡通”发放。三是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新造1147.5亩,封山育林6313.5亩,主要涉及泽家、石堤两个乡镇的狮子河流域、偏山河流域。完成森林抚育项目任务。总任务数3万亩,已完成中幼林抚育间伐27903亩,油茶抚育2097亩,涉及万坪、石堤等19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

3、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结合八百里绿色行动,完成适龄人员的义务植树任务,全县共植树90余万株。

4、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增加林农收入。已完成油茶新造6278亩,任务完成率100%,主要涉及全县首车、万坪、石堤等13个乡镇,配合林之神公司完成了400亩高标准样板油茶基地,坚持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完成低改垦复面积2876亩,任务完成率100%,涉及全县石堤、芙蓉镇等4个乡镇。

二、突出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抓好以林地、林木为重点的森林资源管理。一是林木采伐限额管理,继续实行林木采伐“阳光”发放,规范办证程序,已发放商品材计划6300立方米,民用材计划3000立方米,控制在州下达的计划内。二是强化林地保护管理。认真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使用管理制度,强化征占用林地审核把关,行政监督和执法检查职能,重点加强高速临时征占用林地的监管,坚决杜绝在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两旁及可视范围内审核审批占用林地。完成我县重点工程中秋河水库占用林地的审批。三是已完成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养殖场、苗木花卉基地普查,严格经营管理。四是规范林政执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滥捕乱猎野生动物、非法采挖、运输及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拱地头、扩地边”蚕食林地等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截止11月中旬,全县共办理盗伐、滥伐及违法运输、收购、经营加工木材的林业行政案件202起,查处202起,收缴木材187立方米,处理违法人员205人。林业法庭收案30件,结案30件(其中普通程序案件20件,简易程序案件10件,撤诉2件),涉案人员33人,当庭宣判27件,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19件,均在审判期限内结案。

2、加大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老司城及拓展范围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我局与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签订合同,按照申遗编制文本所需要的内容对老司城遗址保护区范围的动植物进行调查。已完成老司城遗址生物多样性考察与研究报告、老司城植物科学考察报告、昆虫资源科学报告及大型真菌科学考察报告,不二门规划修编已完成初稿并听取了县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已报省。结合县同建同治工作,着力抓好公园环境整治及资源保护,对违章搭建、乱倾乱倒、乱刻乱画等破坏景区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

3、完成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到户、核实。全县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68.704万亩,局抽调30名技术员,已基本完成到户核实工作,涉及全县30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确保补偿资金“一卡通”发放。

4、启动“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成立了县林业局“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专抓领导和人员,抽调了50名县级技术员,制定了“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并报省林业厅通过。参加了省、州“二调”技术培训,10月初启动外业调查,正在进行外业调查。

三、加强林业灾害防控工作

1、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进入森林防火期以来,我县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工作措施,早安排,早部署,突出“国”字号林区重点,强化宣传教育,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加强值班备勤,积极做好应急扑救准备,严厉打击纵火失火行为,依法处理森林火灾肇事者。特别是针对今年7月以来久旱高温天气,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森林防火工作,加大防范力度,严格野外火源管理,严格24小时值班备勤,组织扑火队伍和物质储备,一旦出现森林火灾,第一时间科学扑救。截止目前,我县共发生森林火灾13起,过火面积107.2公顷,过火有林地面积52.4公顷,最大过火面积219亩,过火有林地面积150亩,森林火灾扑灭率100%,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刑拘2人,取保候审4人,治安处罚2人,行政处罚1人。

2、切实强化甲型H7N9流感等疫情监测防控。一要加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监测力度,扩大一线巡护监测的覆盖范围。二要加大对河流、水库、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野鸟集中活动区巡查密度,确保野生动物病死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处置,我县没有发生不明原因的野生动物死亡现象;三是对驯养繁殖场所特别是野生鸟类驯养繁殖单位的监测和排查,指导落实消毒、免疫等卫生防疫措施;四要会同工商部门强化活体鸟类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隐患排查,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濒危物种种群安全。2014年全县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2.192万亩,发生率为0.51%,全县共防治林业有害生物2.062万亩,投入防治经费26.25万元,无公害防治面积2.062万亩,无公害防治率100%。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灾害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100%。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全县共监测调查松林面积92.2725万亩,经调查,全县枯死松树8499株,重点抽样12处,取样275株,逐样进行了检验,其结果登记造册,注明死亡时间、地点和原因,并与当地林业站及时做好枯死木清理工作,经鉴定受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等虫害危害致死2663株,其余为干旱、火烧、过度采脂致死5836株。全县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率100%,松木及其产品的复检率100%。

3、积极防治越冬代银杏大蚕蛾。受去年暖冬气候的影响,今年我县越冬代银杏大蚕蛾发生面积较往年有明显增加,主要发生在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内,为害程度严重。为控制和减轻越冬代银杏大蚕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我局认真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的常规监测调查,采集了银杏大蚕蛾越冬卵块进行培养观察,安排了防治经费,准备药剂药械,抓住银杏大蚕蛾3龄幼虫群居取食的防治关健时期,选用生物制剂进行了无公害防治。通过运用便携式布撒器发射森得保药包灭杀、施放苦参碱烟剂灭杀及背负式喷雾器对树干及下层枝叶喷雾阿维菌药剂防治,银杏大蚕蛾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治率100%。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猛洞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包括我县境内的酉水及酉水的所有支流,流经我县23个乡镇,流域面积3019.4平方公里,湿地班块137个,面积4316.80公顷,猛洞河湿地是我县一处重要的湿地资源,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生物多样性指标,生态区位功能重要性十分明显。

四、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现代林业的根本。一是抓好林权发证纠错,截止目前林权发证纠错116起,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纠错率达100%,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强化林地流转监管和服务,按国家政策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林权流转手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自愿、有偿”,全县林地流转面积11236.9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加快推进林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民林业合作组织建设,配合凯迪公司建立和完善了12个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三是完成了基层林业站基本情况摸底,掌握了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为争取省相关资金。四是做好国有林场改革调研,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五、抓好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牢牢守住道德的底线,始终把握政策的红线,绝不触碰法律的高压线,强化“一岗双责”,保障大局,服务基层。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和《廉政准则》,完善班子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廉洁自律制度,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学习计划。三是抓作风建设,以党建工作、作风建设为重点,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加强效能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主动服务的意识。

六、加强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抓住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开发、全国生态示范县建设机遇,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项目实施和申报。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抚育等工程,完成了长防工程、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建设、珍贵树种示范基地、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申报,为林业发展提供保障。

七、全力做好工作

针对“两会”特别防护期,及时搞好维稳排查和监控,及时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妥善处理和化解矛盾,调处退耕还林、林地权属争议等涉林15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苹果;砧木;快繁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3.028

Summary of Apple Stock and 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Self-roof Stock Apple Trees

WANG Rong,SHEN Xiang,HUANG Cui-xiang,XIA Yan-fei,ZHANG Wen-hui,HU Yan-li

(1.Horticult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handong Agricult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China)

Abstract: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use of apple rootstock in the domestic and some European apple-producing countries.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pagation of seedlings of self-root stock apple trees were reviewed. It is meaningful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the propagation of self-root stock apple trees.

Key words: apple; stock; rapid propagation

苹果是世界重要的果树栽培树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1-3]。近年来,我国苹果产业迅速发展,到2010年,全国苹果栽培面积达到2 140 khm2;全国苹果总产量3 326万t,比2009年增加4.99%[4]。栽植苹果时,除了要选择品种外,还要根据具体立地条件、市场需求等选择不同砧木类型的苹果苗。苹果砧木直接影响苹果树体的生长、结果、抗逆性和寿命。在实际生产中有重要作用。砧木按繁殖方式分为实生砧、自根砧;按嫁接树体可分为乔化砧、矮化砧;按矮化砧利用方式可以分为矮化自根砧、矮化中间砧 [5]。国外对苹果砧木的研究颇多,欧美等生产国主要推广矮化自根砧[6]。苹果矮化自根砧是指由自身器官、组织的体细胞形成根系的砧木。因系母株的营养体繁殖而成,自根砧的遗传性与亲本相同,可保证砧木苗和嫁接品种生长的一致性。自根砧具有早果、丰产、质优等显著特点,是目前高标准建园的首选类型[7]。

1 国内外苹果砧木使用情况

1.1 我国苹果砧木的使用情况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苹果大发展时期,主要推广乔砧密植栽培方式,目前仍有90%果园采用此栽培方式[7]。乔砧密植栽培对我国苹果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此种栽培方式的果树生长旺盛、树体高大(树高为2.96~4.98 m,树冠体积为15.11~18.77 m3) [8],生产上常由于栽植密度不当(小于3 m × 5 m)、整形修剪不合理(采用大冠树形、留枝量过多、骨干枝开张角度小等)、促花保果措施不利等原因导致果园密闭、光照不足,进而影响果园经济产量[9]。近年全国各地大力推广的大改形、强拉枝等果树修剪措施就是要解决乔化栽培模式的后遗症。同时,乔砧均为实生繁殖,因而造成“一树一砧,一砧一性”的重大差异,产量、果形、果色、内在品质不统一,商品性差。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已显不足,乔砧密植栽培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果业的发展。

矮化密植栽培因具有树冠小(树冠是正常树冠的50%~80%[7]),便于管理操作,节省人力,通风透光,果实品质优良,便于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等优点,在世界苹果先进生产国中普遍采用,也成为我国苹果栽培的发展趋势[10-12]。矮砧栽植结果早、产量高、见效快的优点[13]颇受果农青睐,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经多年发展,我国矮砧苹果园面积仍不到全国苹果总栽培面积的10%。据统计,2008年末,全国矮化砧苹果面积占苹果栽培面积的7.44%[7]。目前,我国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矮化中间砧和乔化砧苗木,矮化自根砧苗极少,主要原因是矮化自根砧生根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且管理上存在一些难题[10-11] 。

1.1.1 基砧 目前,我国苹果矮化栽培在生产上所用的基砧普遍是实生砧,常用的基砧有西府海棠、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山定子等。我国的苹果基砧大都是实生砧,采用种子繁殖。苹果实生砧的种子大部分是异花授粉而成,后代株间有差异,致使果品一致性差,商品率较低。实生砧对其上嫁接的中间砧和品种接穗长势的影响各不相同,导致树体大小不一,园相整齐度差 [12,14-15]。

1.1.2 中间砧 中间砧即在果树的砧木与接穗之间再嫁接一段砧木。嫁接的这段砧木为矮化或半矮化的叫矮化中间砧,也有用普通栽培品种的叫普通中间砧。

目前,国内苹果矮砧栽培的果园中,大都采用矮化中间砧苗木。我国应用最多的矮化砧木是M26,占矮化苹果园总面积的82.81%;其次是SH系列,占矮化苹果园总面积的6.46%;再者是GM256,占矮化苹果园总面积的4.89%;其它各种砧木占矮化苹果园总面积的5.84%[16]。GM256抗寒性强,主要在年均温较低的辽宁应用;SH系抗旱、抗抽条,主要在山西、河北、北京、甘肃和陕西渭北北部使用;M26适宜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在河南、陕西渭北南部及山东、甘肃陇东等地应用[17-19]。这些矮化砧木基本上使用矮化中间砧,自根砧极少。

1.2 国外苹果砧木的使用情况

当前,欧洲等一些苹果生产国主要推广矮化自根砧苗木[20]。M9及其优系T337等被广泛作为基砧使用,基砧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式繁育,用锯末覆盖喷灌等方式促进砧木生根,克服了有性繁殖的弊端。

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90%以上的果园均采用M9作为基砧,其树冠大小仅为正常树冠的50%[21]。意大利还在M9系中选出T337、Lancep(Pajaml)、Cepiland(Pajam2)、GV16、GV41等优系矮化砧。采用密植栽培,密度2 670~4 035株·hm-2[22]。意大利和法国的苹果园整形上绝大多数采用高纺锤形,意大利几乎95%的果园都采用这种树形(树高为3~3.5 m,冠幅仅0.8~1.2 m,密植栽培,加之采用矮化栽培,树势也好控制)。在砧木生产方式上,主要采用机械水平根剪切,起苗后将砧木苗分级,定植在育苗圃内,留下的砧木根继续繁殖,根次年萌发生长后,才用锯末覆盖和喷灌等方式促进砧木生根,采用压条的很少。在苗木生产上,育苗采用行距0.8 m、株距0.3 m,大多采用M9自根砧。采用2种育苗方式2年或3年出圃。在2年出圃的苗木生产中,分级的苗木定植在苗圃中,秋季芽接后,让剪砧再长1年,形成带分枝的苗木出圃。苗木树行下都有滴灌管进行灌溉施肥[23]。

荷兰是应用矮化砧较普遍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矮化砧木以来,经60年代大力推广,已成为苹果主要出口国之一。目前,主要采用矮化密植栽植,绝大多数利用自根砧,作为矮化中间砧使用者仅占5%。矮化砧木以M9占绝对优势(95.0%),其次是M26(4.5%),M27(0.5%)[24]。

美国是世界主要的苹果出口国之一,苹果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13%(超过50万t)。2003年,华盛顿州苹果栽培面积约占美国苹果总栽培面积的40%,产量占52%,而华盛顿州约50%的苹果园使用矮化砧木。用M9作砧木栽植密度为

1 700~2 400株·hm-2,用M26作砧木的栽植密度为1 200~1 400株·hm-2。除华盛顿州外,美国其他苹果园一般采用乔化砧木,种植密度要比华盛顿州小[25]。目前,美国新建苹果园基本上都采用自根矮化苹果砧,其中M9占30%, B9占20%,M26占20%,M7占10%,MM106占9%,MM111占5%,G16占2%,G30占1%[20]。

日本的苹果矮化栽培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初,其生产上就已经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其中以M26应用较多,约占68.3% ,MM26约占19.5%,M9约占6.7%,M7约占2.5%,MM111约占1.3%,其他约占1.7%[26]。目前,从栽植结构上来看,日本乔砧稀植和矮砧密植果园面积各占50%。老龄果园以乔砧稀植为主,主要采用开心形,树干较高,主枝数量少(2~4个),单层开心;新建果园普遍推广利用矮化砧木,应用较多的矮化砧有M7、M26等,矮化苗木均为三年生自根砧苗。建园密度为3 m × 5 m和4 m × 1. 5~2 m两种,前者选择以省工为目的的矮冠改良小冠形,后者则辅以传统的细长纺锤形,既兼顾产量又改良品质[27]。

俄罗斯,主要采用抗寒性强的砧木,如抗旱性强、结果早、极丰产的半矮化砧B9、B118,极矮化砧B54-146和矮化砧NO.134。在南部温暖地区主要用M系砧木,在气候较严峻的地区主要用B9、B118。加拿大目前苹果生产上应用的营养系砧木除了自己选育出的抗寒矮化砧木外,在其南部较暖和地区有使用M26、M7、M9等砧木。波兰目前推广的砧木主要有M9、T337、B9等,其中,M9占80%以上[28]。

2 自根砧苗木的特点及其繁育技术

2.1 自根砧苗木的特点

自根砧苗是把具有某些优良特性,在生产中表现特别优良的乔化砧或矮化砧通过组织培养、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方法培育为砧木,在这种砧木上嫁接品种,培育成的苗木。这种苗木是把品种嫁接在无性繁殖的砧木上,直接利用砧木的根系,只嫁接一次,能克服实生砧苗木的许多缺点,有其自身的特点[29]。

(1)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苹果自根砧苗木的矮化砧多为无性繁殖,没有经过减数分裂和性细胞的结合,只进行了简单的有丝分裂,避免了杂和遗传的不稳定性。因此,形成新个体的特性与其母株特性完全一样,仍保持着母株固有的遗传特性,且可以长期保持该优良性状。

(2) 整齐度高。自根砧苗为无性繁殖,遗传性状较为稳定,后代表现一致;同时,自根苗已有一定生殖生长,在培育过程中营养储备好,建成的果园园貌整齐,株间生长差异小,整园生产优势明显。调查研究表明,自根砧树1~11年间整齐度变化幅度为68.3%~93.3%,而中间砧则为43.6%~76.7%[30]。自根砧树高度分布较集中,变化明显小于中间砧树,果园园貌外观整齐。

(3)须根多,根系发达。用作自根苗砧木的种质,其茎段或根系属茎源根或分蘖根,再生能力较强,没有明显的主根,须根发达。据调查,一年生圆叶海棠扦插苗,每株平均20 cm以上的须根达12个,M26、M7压条分株苗分别为11个、9个,根系是同龄实生砧苗的2倍[31]。调查还发现,自根砧树地下根系数量多,增粗也快[30]:自根砧树根系发达,其总根数比中间砧树多10.3%~40%。在根系分布上,31~60 cm的土层根系占总根数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根系逐渐向深处扩展,幅度大于中间砧树。4年生自砧根树在16~30 cm土层中有横径大于3.5 cm的壮根,而对照中间砧树的最粗根横径仅有1.5 cm。

(4)早果、丰产、质优。自根苗由于生理年龄较大,不需要经过从幼到老的成熟过程,极易成花。有研究表明,与中间砧相比,M26自根砧嫁接树的盛花期平均提早1~3 d,开始着色期提早10~15 d,采收期提前10~30 d。自根砧树早结果2年,前5年的产量是中间砧树的3倍左右[32]。随着树龄的增加,产量相差缩小。但从实际生产来看,自根砧树的果实总产量要高出中间砧树,丰产潜力大,生产效益好。与中间砧苗相比,自根砧树的果形指数提高0.05~0.07,平均单果质量增加14~44 g,着色度提高30%~60%,含糖量略高0.7%[33]。

(5) 抗逆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研院所和种苗繁育单位经引进、改进,已繁育出了少量以M26为主的矮化自根苗,并在生产上栽植应用。但至今为止,对自根砧树的生长适应性及推广前景众口不一。景彦平、马宝焜等[33-34]认为,矮化自根砧具有固地性、抗逆性差等缺点;赵和平等[35-36]试栽了几种常见的矮化砧的自根树,表明多数矮化自根砧如M7、M26、MM106的适应性很好,即使在旱地也可以应用。据白海霞、高彦等[30]的研究表明,与M26中间砧苗相比,M26自根苗表现为树势强健,果实病害少,优果率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但其固地性较差,自根树盛果期若遇透雨伴大风且靠近风口的,易在嫁接口处出现劈折。自根砧苗木的适应性和固地性等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2 苹果自根砧苗木的繁育技术

近年来,欧洲以及美、日等国已经开始在苹果生产中大量采用苹果自根砧苗木,我国却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大多数果农对苹果自根砧苗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与自根砧苗木的繁育技术不易掌握有关。

2.2.1 苹果矮化自根砧常见的繁育技术 砧木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扦插(根插法、绿枝扦插和硬枝扦插)、压条(水平压条和直立压条)与组织培养等。众所周知,种子繁殖的苗木变异性大,不易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扦插、压条繁殖,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以提高其繁殖系数(硬枝扦插圆叶海棠的成活率可超过90%[38]),但是对带有病毒的繁殖材料很难彻底消毒。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自根苗可以不受季节限制,大大提高繁殖系数,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砧木组培苗。研究表明,离体培养八棱海棠和平邑甜茶新梢,生根率都可达80%以上,用0.5 mg·L-1的FeSO4溶液处理育苗基质可使生根苗移栽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39]。但是,微体繁殖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技术等支持。

2.2.2 欧洲苗木生产现状及技术流程 当前,国外苹果先进生产国在苹果苗木的繁育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相当高。欧洲的苹果育苗流程与国内大为不同,它一般采用M9做自根砧,自根砧上直接嫁接品种接穗育出带分枝的大苗。

欧洲苹果新建园基本选用栽植当年即能结果的矮砧优质大苗,即可尼圃苗(knip boom)。欧洲苹果90%以上是Pajam 1(LANCEP)和Pajam 2(CEPILAND)等M9优系[20]。其矮化砧木苗通常通过压条繁殖[40]。在规划的矮化砧木苗圃中,春季将砧木苗以约20°左右斜栽,行距0.9 m,株距根据砧木苗的长短而定。发芽前水平固定,侧芽发芽抽新梢至15 cm左右(半木质化)开始用木屑或透气性良好的其他基质起垄压条,随着新梢的生长,压至25~30 cm。整个生长季滴灌并施肥,常规病虫害防治,确保砧木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枝梢粗壮,秋后将砧木苗从新梢生根的基部(底部留3~5 cm)剪截出苗。翌年从留下的压条老本和苗基部上再抽生新梢,再压木屑,如此年复一年,至少可以维持15年以上,在此母本上收获自根砧木苗。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果业的不断发展,优质、安全、高效果品生产成为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因此,相应的栽培技术必须改进才能适应优质果品的生产。自根苗通过无性繁殖由砧木直接生根培育而成,不但可以克服实生嫁接苗生理年龄小、挂果迟的缺陷,而且具有早果、丰产、优质、果品均一性好等特点,其应用推广即是整个栽培技术改进的基础。由于矮化自根砧有固地性较差等局限性,也可以适当考虑利用普通型自根砧苗或者无性系基砧。目前,我国应用的少量自根砧苗均引自国外,我们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培育适应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根砧苗木,探索适宜的繁殖方法,提高繁育系数,增加自根砧苗的产能,降低建园成本,以保证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明,孔媛.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品种问题分析[J].甘肃科技,2009(8):1-2,48.

[2] LI Jia-rui, ZOU Yang-jun, REN Xiao-lin.Humble opinion about modern apple industry in China [J].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8, 25(3):378-381.

[3] ZHAI Heng, SHI Da-chuan, SHU Huai-rui.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China apple industry [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07,24(3):355-360.

[4] 杨杰. 2011年中国产销形势分析[J].烟台果树,2011(4):11-12.

[5] 高建国.苹果苗木有哪些类型[J].山西果树,2006(6):57.

[6] 李丙智,韩明玉,张林森,等.我国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及适应性调查[J].果农之友,2010(2):35-36.

[7] 李嘉瑞.铸造中国苹果强势产业[J].果农之友,2005(1):5-6,11.

[8] 廖明安,肖华明,吕淑清,等.乔砧密植苹果树冠参数调查研究[J].北方园艺,1992(3):31-33.

[9] 张建光.乔砧密植苹果园早期郁闭的主要原因及改造方法[J].农村科技开发,1998(2):17.

[10] 白海霞,史大卫,高彦.苹果M26、M7自根苗的繁育技术[J].山西果树,2006(2):20-21.

[11] 张拴拴,梁彬,黄龙新,等.矮化中间砧苹果苗栽植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北园艺,2007(2):9.

[12] ZHU Shu-hua, YU Song-lin, QUAN Jun-p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pple dwarfing rootstocks [J].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2003,7(4):327-331.

[13] 王建斌.长富2号苹果矮化中间砧密植与乔砧密植的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3,32(4):43-45.

[14] 史大卫,康小亚,郭寒玲.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的特点及其繁育技术[J].烟台果树,2009(1):41-42.

[15] 李亚芸,张新中,蔡小雷.苹果苗木常见问题及选用方法[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1(3):4-6.

[16] 李丙智,韩明玉,张林森,等.我国矮砧苹果生产现状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及建议[J].烟台果树,2010(2):1-4.

[17] MA Bao-kun, XU Ji-zhong, SUN Jian-she. Consideration for high density planting with dwarf rootstocks in apple in China [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10,27(1):105-109.

[18] 张松柏.M26中间砧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问题与对策[J].落叶果树,2011(1):16-17.

[19] 梁录瑞,赵和平,李红涛.苹果矮化栽培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的探讨[J].果农之友,2009(5):15-17.

[20] 徐金涛. 2年生苹果苗圃内促分枝与初整形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1] 白海霞,高彦,高鹏,等.M26自根砧与中间砧苹果树栽培表现初报[J].山西果树,2007(6):10-11,41.

[22] 韩明玉,马锋旺,李丙智,等.意大利法国苹果发展情况[J].西北园艺,2008(2):49-50.

[23] 张立功.意大利和法国苹果生产考察报告[J].果农之友,2008(1):38-39.

[24] 杨进,刘邵玉,王正华.荷兰的园艺事业与苹果栽培[J].落叶果树,1989(2):32-34.

[25] 韩明玉,李丙智,高妍,等.美国等7个苹果主产国生产简况[J].中国果树,2005(5):61-62.

[26] 袁景军,梅立新,高华,等.日本苹果考察报告[J]. 西北园艺,2001(6):45-47.

[27] 孙建设,曹克强,刘俊峰.日本苹果栽培技术现状[J].烟台果树,2011(2):3-4.

[28] 李丙智,张林森,韩明玉,等. 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J].果农之友,2007(7):4-6.

[29] 史大卫,康小亚,郭寒玲.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的特点及其繁育技术[J].烟台果树,2009(1):41-42.

[30] 白海霞.苹果M26自根砧树的生产效应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1] 张乐森.苹果自根苗的特点及利用[J].果农之友,2005(12):38-39.

[32] 高彦,白海霞,秦继荣.M26自根砧苗试栽表现和栽培要点[J].西北园艺,2008(4):16-18.

[33] 白海霞,高彦,高鹏,等.M26自根砧与中间砧苹果树栽培表现初报[J].山西果树,2007(12):10-11,41.

[34] 马宝焜.红富士苹果优质果品生产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35] 景彦平,冯祥和.苹果矮密丰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7.

[36] 赵和平,李烨.苹果矮化栽培存在问题分析[J].落叶果树,2008(4):33-35.

[37] 李荣富,梁艳荣,蒋琴弦,等.苹果抗寒矮化砧木比较试验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3):114-118.

[38] 白海霞,高彦.圆叶海棠苹果自根苗培育技术[J].果农之友,2007(11):15,24.

[39] 赵亮明,王飞,韩明玉,等.苹果砧木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7):118-122.

[40] 原永兵,刘成连,马德功,等.欧洲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技术[J].烟台果树,2010(2):30-31.

收稿日期:2012-03-07;修订日期:2012-04-12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CARS-28);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GNC11109);山东省良种产业化项目(2009-96)

作者简介:王 荣(1987-),女,河北邢台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果树生物学研究。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由农业部种植业司牵头,农业部科教司和财务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市农业局、湖南省农业厅参加的柑橘技术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2年10月14日至27日对西班牙及意大利南部的柑橘产业进行了考察。在西班牙,先后参观了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FOMESA柑橘公司的鲜果分级打蜡包装厂、一个典型的柑橘农场、AVASA柑橘育苗协会的柑橘无病毒母本园、苗圃。此外,还参观了在瓦伦西亚举行的欧共体农业博览会,并考察了巴塞罗那农贸市场的柑橘销售窗口;在意大利,先后参观访问了意大利南部巴勒莫大学国家研究委员会柑橘品种改良中心及其品种圃和试验基地、卡塔尼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病理所,主要从事柑橘病害防治研究)、园艺和农业食品加工系(果树所,主要从事柑橘育种及栽培生理研究),以及意大利柑橘研究所等单位。两国共计考察了9个单位14个现场,先后有16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情况。本次考察内容涉及柑橘科研、推广、生产与营销,尤其是新品种选育研究、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产区布局和果园管理、产后处理与营销等各个环节,除有关的技术问题外,还对立法和政策支持措施等也进行了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销概况

西班牙、意大利位于欧洲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其柑橘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东部沿海及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均属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8~13℃,最热月平均气温24~26℃,极端低温3℃,非常适宜于柑橘生长。降水大多在冬季,年降水量500~1500mm。

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柑橘尤其是鲜食柑橘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西班牙柑橘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年产量540多万吨;意大利柑橘面积18万公顷,年产量320多万吨。按产量排位,西班牙仅次于巴西、美国中国和墨西哥,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居第9位。按鲜果出口量排位,西班牙居世界首位,年出口柑橘鲜果300余万吨,占世界柑橘鲜果出口总量的1/3;意大利年出口柑橘鲜果20多万吨,居世界第10位。下表是这两个国家近三年的柑橘产量和出口情况。

表近三年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产量和出口量

单位:千吨

国家年份 西班牙 意大利

产量 出口量 出口量/产量(%) 产量 出口量 出口量/产量(%)

1998/1999 5265 2793 53.0 2373 112 4.7

1999/2000 5625 3221 57.3 3039 212 7.0

2000/2001 5401 2859 52.9 3256 225 6.9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社会署和意大利国家统计局

在柑橘品种上,这两个国家都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只占总产量的15%~25%,甜橙、宽皮柑橘、柠檬和葡萄柚都有一定比例栽培(图1、图2)。其中西班牙的无核克里曼丁(一种宽皮柑橘)选系和意大利的血橙很有特色,是其主要的出口柑橘类型。

在柑橘生产上,这两个国家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都很高。尽管每户橘农所拥有的果园面积并不大,平均每户约0.5~2公顷,但都注意集中成片种植,集约化经营统一品种和栽培标准,形成优势产区。如西班牙东部沿海以瓦伦西亚为中心数百公里,几乎所有的肥田沃土都用来种植柑橘,延绵不断,高速公路和铁路穿插其间,其规模和气势令人赞叹。该区柑橘面积和产量占到西班牙全国的2/3。主栽品种为克里曼丁橘。意大利柑橘主产区是南部的西西里岛,其柑橘面积占全国的64%,产量占51%。主栽品种为血橙、柠檬及一些宽皮柑橘。

在柑橘销售上,这两个国家的柑橘外销都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西班牙,年出口柑橘占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北欧和中欧,其次是东欧、日本和美国。国内柑橘消费量也很大,目前西班牙年人均柑橘消费量约为30kg,意大利为25kg多,是我国的3~4倍。

二、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产业的特点

(一)重视柑橘科研,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西班牙、意大利都十分重视柑橘科研,而且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对柑橘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选种、主要病害、水分和品质生理、贮藏运输生理等研究项目,都能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进行研究。在资源育种方面,特别重视柑橘近缘属的收集,并通过常规杂交或体细胞融合,创造出许多属间属内新品种。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收集品种400多个,目前有1.5万份材料在试验研究中;该地区以常规育种为主要手段,选育出一系列的无核克里曼丁新品系。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柑橘品种改良中心以细胞融合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出的一些三倍体品种和砧木品种已开始应用于商业化生产;卡塔尼亚大学开展转基因研究,培育出新的矮化、抗病砧木;意大利柑橘研究所对塔罗科血橙新系的选育也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品种都是自己选育,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并实行专利保护,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栽培方面,研究砧木的抗性并进行砧木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砧穗组合,同时研究修剪对树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生理方面,主要研究水的利用和CO2气体交换。研究缺水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辐射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等。在病害防治方面,研究柑橘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的诊断技术,如采用PCR和RF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快速诊断;按照果实低农残的要求,研究果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针对近年意大利南部发生严重的柠檬枝枯病,从事这类真菌病害方面的生理研究。此外,还研究果实贮藏期的病害,特别是贮运过程中对地中海果蝇危害的控制。

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助。如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每年的总经费约900万欧元,其中2/3来源于当地政府的拨款,其余1/3来源于项目费。项目费要从多条渠道去争取,其中由国家农业部和教育部安排的项目扶持费占58%;欧共体项目扶持占9%,其余部分则为地方项目扶持和私人企业的赞助。由于经费来源渠道较多,而且数量比较充足,使得科研工作得以持续性开展和长期性坚持。

(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按照优势区域布局生产基地,产区集中,分工明确。西班牙东、南沿海及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两国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布局了大规模的柑橘生产基地。西班牙还进一步根据地中海沿岸南北的温度差异进行了品种分区:东部的瓦伦西亚地区以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为主;东南部的卡塔赫拉地区以柠檬为主;南部的塞维利亚地区以晚熟橙类为主,分工极为明确。每个产区都集中成片,占据肥田沃土,一般没有其他农作物,没有零星种植的柑橘园。产区与产区之间又相对独立。除这三个地区外,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橘园。意大利柑橘则集中种植在南部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等几个地区。在品种分区方面,本岛的卡拉布里亚等地区局限于克里曼丁等宽皮柑橘,西西里岛则种植血橙和柠檬。由于布局集中,因而果实品质的一致性好,商品率高。

(三)抓产业源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十分重视柑橘苗木的质量,目前所使用的苗木全部为无病毒苗。特别是西班牙,从1975年开始实施柑桔品种改良计划,1979年有10个苗圃通过国家注册并开始供应无病毒苗木,现发展到39个注册苗圃。1982以来的20年间,西班牙品种改良计划共为其柑桔产区提供了1亿株无病毒苗木。目前西班牙柑橘无病毒果园已占到总面积的80%。

苗圃地的选择也十分讲究,水电路配套,交通方便而又相对隔离。砧木90%采用CARRIZO枳橙,砧木移栽1年后嫁接,嫁接高度15~18cm,嫁接后1~2年出圃。每亩育苗1.2~1.5万株,苗木出圃时都很粗壮,干粗一般都在1cm以上,株高80cm,有三个分枝。苗木的出圃价格为3~5欧元/株。

西班牙柑桔良种繁育体系大体分为三部分运作:一是源头部分:即病毒病鉴定与脱毒、原种无病毒材料的网室保存、原种无病毒接穗供应以及母本树的定期鉴定,由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负责。基本设施由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和果农支持为辅。二是扩繁部分:即现有的39个注册苗圃。每个苗圃设有二级采穗圃,其中瓦伦西亚PENISCOLA地区的9个苗圃组建了AVASA苗木生产者协会,协会成员共同投资建设了网室母本园和采穗圃,政府给予20%的补助,其余运转费用则从经营利润中开支。目前西班牙全国60%的柑桔苗木都来自AVASA。三是注册和检疫部分。这部分工作由政府部门来做,其中无病毒苗圃的注册管理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注册属强制性的,苗圃必须经政府注册,苗木质量要求达到其制定的国家标准,并接受政府部门监控。检疫管理由检疫部门负责,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原种圃(母本库)中。

上述三个环节分别由科研单位、苗木生产者和政府部门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以下是西班牙柑橘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图3)。

原选种母树*

繁殖于多种砧木

鉴定:

衰退病裂皮病

鳞皮病胶囊病

石果病鸡冠皮病

皱叶病木质陷孔病

脉突病顽固病

无病毒母本库再鉴定:

衰退病每年鉴定1次

裂皮病和木质陷孔病

每3年鉴定1次

其他的每6年鉴定1次

采穗圃和苗圃衰退病抽检频率:

采穗母株抽检10%

苗圃苗木抽检1%

病毒鉴定和茎尖嫁接脱毒

病毒鉴定确认无毒后进入网室内无病毒母本库

(限用3年)

现保存428个品种(系)无病毒母本材料:其中

237个为西班牙选育材料;191个为引进材料。

基础果园园艺评价

网室采穗圃

高接评价

苗圃网室采穗圃

苗圃

(限用3年)

*检疫部门在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建有检疫用温室和网室,引进材料都要保存于检疫用温室和网室中进行病毒病鉴定、脱毒和隔离观察,确系无病后方可进入到无病毒母本库中。

图3、西班牙柑桔品种改良计划示意图

(四)品种更新速度快,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供应市场。由于品种选育的力度大,新品种(品系)层出不穷,品种更新的速度很快。西班牙的果园绝大部分是无病毒果园,因此品种更新大都通过高接换种的方式进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10多年间,西班牙对其主栽的柑橘品种进行了全面更新,原来的老系克里曼丁仅作为育种资源保存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早熟或晚熟、无核、味浓、色艳、大果型、高品质的克里曼丁新品系,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晚熟橘类、甜橙、柠檬和葡萄柚,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贮藏,鲜果采摘时间可从当年9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5月份,6、7、8三个月气温较高,则辅以冷藏,以贮藏后的果实供应市场,这样全年都有鲜果上市(图4)。果实采收时不是整个园子一下子采光,而是根据市场需要和不同成熟度分批采摘(一般每株树每年采果二次,相隔一个月),以保证果实品质,并延长供应期。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图4、西班牙意大利柑橘果实供应期

(五)建园标准和果园管理水平高,重视幼树整形,树体的一致性好、单产高。西班牙、意大利都非常重视建园基础工作,柑橘大都选择在平地或缓坡地种植。果园规划的标准高,橘区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园田化。园内修砌作业道,很多果园用水泥构筑园内道路和护坡。灌溉普遍采用滴灌或树下喷灌,自动化程度高。肥料一般配成液态,结合灌溉施入果园。普通橘农一般都拥有农用车、耕作机、铲车等省力工具,机械化程度高。

坡地橘园很少建梯,大多自上而下坡线种植,行间生草栽培,防止水土流失。橘园以稀植为主,很少密植,尽管栽植方式有异,甚至有宽窄行栽植的,但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基本相同,每亩约40~50株。橘树都是独立的树体,枝叶不相接,通风透光,行间能通行农用车和耕作机械。

重视幼树整形,修剪变得简单。苗木在苗圃内即已形成三主枝树冠骨架,大苗定植,树体的一致性很好,单产高,大面积产量每亩一般都在2000kg以上。树冠形成前很少修剪,结果后也仅修剪徒长枝、直立枝和采果后的拖地枝。盛果期后进行回缩修剪。

(六)产业链条完整,鲜果上市前都经过采后商品化处理,专业化分工明确。果实采收后不直接进入市场,而是由柑橘销售公司委托专门的分级包装厂按大小、色泽进行分级等商品化处理,装入印有自己专用条码的果品箱后再行贮运、销售。市场上根本看不到未经处理的统装果或处理后的等外果,不宜鲜销的等外果都进入加工厂加工。

果农(生产者)一般不参与销售,果实采收前由专门的销售公司全园买下,派人分批采收。加工厂进行来料加工,一般也不参与销售。果农、包装厂、销售商各自独立,其组织结构看似松散,但分工明确,相互依存,配合默契,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启示与建议

与西班牙、意大利柑橘业相比较,我国柑橘虽然面积大、总量多,但整体科技水平和效益相差悬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科研十分强劲,特别是在新品种选育(包括砧木)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而我国的柑橘科研特别是柑橘育种在最近10多年来呈整体萎缩,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主要靠从国外引进,长此以往,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健全,特别是西班牙重视防病治虫,100%地实现了柑橘种苗的无病毒化,而我国的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仅能满足生产需要的2%,苗木乱繁乱调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制约着柑橘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建园标准高,布局合理,产区集中,分工明确。其栽植方式、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产量控制等各项措施都相当规范和到位,而我国的柑橘园零星分散,品种混栽现象普遍,大多数果园的栽培管理粗放,造成品质的一致性差,单产低。

四是西班牙、意大利柑橘实行完熟栽培,分批采摘,既保证果实品质,又延长供应期。通过品种搭配和挂树贮藏,全年都有鲜果上市。果实采收后全部实行商品化处理,产品附加值高,而我国柑橘的成熟期和采收期集中,产品供应期短,且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即以统装货上市,商品外观质量差,附加值低。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国柑橘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如下建议:

1、创新体制,增加投入,加强柑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当前,世界柑橘科学发展很快。柑橘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科学研究作后盾,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我国的柑橘科研工作。首先,应当改革现行柑橘科研体制,对己有的科技成果、条件、人才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议通过国家柑橘品种改良(育种)中心、分中心建设,重点在人才、仪器设备、科研条件上给以装备,形成国家计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工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次,加强科研机构内部调整,包括思想观念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研究任务方面的调整等。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第三,设立专项科研计划,增加科技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广纳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使柑橘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加快柑橘优势产业带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柑橘的区域布局不合理,没有发挥生态和品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果园零星分散,规模较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促进柑橘优势区域的形成。今年以来,农业部提出建设柑橘优势产业带的构想,并制定出我国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这是全面提高我国柑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之举,也是一项强国富民的民心工程,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国家柑橘良种繁育体系,尽快制定和我国的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及技术规程。一是建议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建立部级柑橘品种资源圃和国家柑橘苗木脱毒中心的基础上,按柑橘的生态区域建立具有隶属关系的分中心或突出某一类品种的资源圃,负责各自区域或某一类品种的资源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监督并实施本地区的无病毒柑橘苗木的保存、认定、繁育工作。建立健全部级及区域性的品种资源圃和脱毒中心,国家在基本建设资金上予以扶持,地方财政将其正常的活动经费列入专户保证,以维持这些单位研究项目的持续性。各主产区可根据情况建立地方母本园,省(县)级无病毒苗圃。扶持柑橘专业大户,建立农民自己的新品种示范园。二是要根据种子法制订“果树苗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果树无病毒苗木管理办法”,以及各类苗木的质量标准和育苗技术规范,从而严格规范水果尤其是柑橘种苗的生产、运输和检疫,确保柑橘业健康发展。

4、加强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提升果实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柑橘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采后商品化处理包括从预冷、贮藏、洗果、分级、涂蜡、包装到冷藏运输,今后必须大力加强这项建设。建议通过国家政策和项目扶持,引进、研制先进的采后处理、贮运设备进行示范推广,以带动我国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的提高。

5、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我国柑橘鲜果及加工品对外出口。二战后西班牙逐步成为当代全球最大的柑橘鲜果出口国,其原因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欧共体的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协议的达成等三次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前我国应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积极扩大柑橘鲜果及橘瓣罐头的出口。我国的柑橘鲜果与欧美国家在品种上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可发挥其竞争优势,将柑橘鲜果打入欧美市场及其它周边市场。要让外国消费者了解我国柑橘产品,加强市场调研和国际促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提高港澳、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积极扩大独联体、东欧、欧盟、北美市场,努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大力拓展边境贸易。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柑橘罐头生产,把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出口柑橘罐头生产基地。

赴西班牙意大利南部柑橘技术考察团

杨志维方向东董金和李永芳李莉

周常勇彭抒昂祁春节丁伟平熊伟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杨尺蠖的研究李占鹏,闫家河,李继佩,王少林,马克胜,刘传利,邵云华

杏花粉萌芽率与生命力测定及大棚杏花期授粉试验冯殿齐,王玉山,亓建中,李国华,季霞,张陆,刘国兴

嫩枝插条育苗快繁技术的研究刘呈苓,张友朋,董金伟,徐志义

青岛地区受威胁的鸟类及其保护王希明,迟仁平

植物组培过程中玻璃化现象的发生与解决措施山东林业科技 孙满芝,尹成涛

雪松大树防碱移植栽培技术张桂香,邓红,于秋香,魏坤峰,邴桂荣,刘慧媛

泰山顶栽植绿化苗木适宜时间初探张平,刘欣,李延俊

提高泰山顶部绿化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技术王志勇

白蜡大苗培育技术研究宋永贵,李荣芹,李晓东,李文娟,郑文霞

84K毛白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张桂香

龙爪槐培育技术要点聂洪国,吕开伟

庭院石榴全套袋管理技术吕海芳,李红,齐文武,邴桂荣,邓红

桃新品种--峨石桃武仁海,梁玉杰,于常青,孙举永

特早熟桃新品种"早龙霞"王卫,陈福志,孙好欣,孙中朴,刘树会,陈福俊,王瑞琴

大棚樱桃采前落果防治技术探讨张永艳,王衍安,刘庆明,刘桂莲

论山东森林公园主体景观建设杨式瑁

山东省湿地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王太明,房用,蹇兆忠,孟振农,张淑萍

核桃抗病育种研究进展有祥亮,邢世岩,张友朋,董金伟

菏泽牡丹的栽培历史徐金光,张鹏远,陈相国,张家燕

山东省绿化苗木市场分析闫大成,李景涛,王义山

浅议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马萍,范晓焱

广东省果品市场考察报告温育岫,乔培瀛,公庆党,谭淑玲,赵春磊

黑杨派新无性系引进选育和区域化试验报告王彦,姜岳忠,于中奎,李善文,乔玉玲

早熟优质杏品种--果杏赵春生,魏利军,于秋香,杨秀青

伐桩不同处理对山地刺槐无性更新影响的研究董金伟,杜华兵,刘呈苓,有祥亮

黑松造林试验初报窦永琴,王德安,董治良,宋修明,孙大庆,戴月欣,刘立川,苗在周,单宝林,丁守和

黄金槐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王玉秋,钱茜

侧柏种子用硝酸稀土浸种盆栽试验初报白世红,徐元春

叶用银杏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的研究马丙尧,韦延海,马海林,杜振宇,韩传明

板栗施肥比例及施用量研究初探杜振宇,李宪臣,马海林,马丙尧,袁素萍

氮肥施用量与苹果轮纹病发生关系的模糊综合判断侯立群,庞献伟,刘志荣,孙海伟,李承秀,马玉敏

绿色新园蛛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王昌贵,王丰英,高伟,于洪国,孙成建,白世红

3种松树针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研究朱翠英

林网毛白杨修枝要点吕海芳

绒毛梣修枝技术孟昭和,吴德军,刘德玺,王守国

黑松大苗移植技术丛建全,谭焕鹏,刘新文,范辉

牡丹保护地栽培催花技术山东林业科技 刘桂忠,赵献玉,魏传礼,狄文,杨元清,陈义常

GA3在春节牡丹催花中的应用技术赵海军,张万堂,晁阳,庞冉琦,吴勇华

香石竹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王秀美

杏新品种--平原玉杏杨秀青,邴桂荣,于秋香,李桂香,崔良田

冬枣弓棚绿枝扦插育苗技术董辰波,牟元尧,姜在福,刘涌涛,刘兴良,高树健

扶芳藤对不同依附体的攀援能力试验曲宝军,李大亮

临猗梨枣引种试验初报王奎武,李洪芹,刘海波,刘国利,张奎良,闫宪伟

莒州贡枣及丰产栽培技术许晓华,尤从琴,许传宝,袁从亮,赵献玉

不同时期沙藏红杏核发芽及出苗调查张宝翠,古怀玲,吴凤娟

保护地凯特杏幼树整形修剪技术韩鸿声,李双云,李丽,韩传明,冯建华

多效唑对凯特杏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王翠香,马玲,李双云,牛凯,韩鸿声

日本梨新品种岳冬梅,赵之峰

月季唐菖蒲鲜切花品种筛选及周年生产技术研究赵广球,曹国玉,李朋元,王海荣,解宝珍,李梅芹

山东杏生产状况及发展建议王玉山,冯殿齐,张维东,李桂云,张陆,李东梅,季霞

山东茶区茶叶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许光,苗辉,朱丰雪

菌根行为及应用蔡磊,刘亚君,张克勤

合理应用草坪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乔恩言,杜宪忠

扁桃及栽培要点白林红,郭宗祥

银杏半同胞家系苗期根皮过氧化物同工酶试验分析初报孙明高,赵玉涛,王家保

3个杨树新无性系耐盐力测定初报李际红,张友鹏,刘国兴,庞金宣

青石山区梯田地堰林业经济开发效益探讨冯兆民,袁传敏,王翠香,苏胜利,王宜民,孟宪刚

KD-1型高吸水树脂造林技术研究初报孙大庆,郭仕涛,李西波,孙金玲

粘重地果园行内起垅覆草栽培技术试验马玉敏,孙海伟,刘志荣,侯立群

牡丹红斑病病原菌的研究季延平,吴玉柱,刘殷,牛迎福,王海明,赵海军

笼养鹩哥的繁殖行为观察马战,陈玉才,周雪,张婕

伟德山系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报告肖进才,孙松龄,王健生,秦泗朋,马志启

1993年苹果树严重冻害后的追踪调查尹学荣

邹平水杏及其丰产栽培技术孟祥红,李淑华,李红霞,刘振谱,吴凤环,张秋娜

黑提葡萄配套栽培技术赵宝芝,曾言

山丘区大面积柿子园早期丰产技术许传宝,刘相兰,袁从亮,孙淑梅,解玉芹HtTp://

仲秋蟠桃栽培技术侯乐明,张连乃,杨刚,单保爽

郁金香种球繁育技术王连祥

早熟梨栽培技术汪胜辉

《高黄酮甙银杏良种选育》课题通过国家林业局技术鉴定

柳树新品种营建农田林网丰产栽培技术满昌华,李泽民,黄道银

猕猴桃冷藏保鲜技术张欣,张健,刘传富,田保状

营养袋预备苗大棚移栽技术刘永军

大花蕙兰灰霉病防治技术刘发邦,钮效东,闫金亮,刘杰,王绍文,孙明荣,赵洪东,郭光智

松材线虫病与松墨天牛研究概况孙绪艮,崔为友

卷曲型名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山东林业科技 张志军,郭见早,杨淑松

浅谈加入WTO对林业的影响及对策陈怀武,刘兴成,田爱荣,郭光智,陈志平

菏刺2号等4个刺槐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吴全宇,张瑞军,郑保昌,周保林,朱瑞强,朱青,郜风华

苏铁盆景的造景与制作

银杏种子后熟生理的研究蔡春菊,曹帮华,许景伟,张江圣

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色值相关性研究宋绪忠,赵永军,张金凤,刘苹,陈吉虎

I107杨等无性系快繁技术研究王长宪,刘艳艳,刘盛芳,高凤英,许兴华,赵永军,孙丰君,接夫庆

灭幼脲Ⅲ号防治杨白潜叶蛾药效试验房爱成,刘爱玲,苑秋云,孙逢海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赤松毛虫的研究王绍林,王宏琦,董士恒,李进文,郭玉亮

提高冬枣座果率试验研究穆本荣,赵荣香,刘国利,田晓敏,张奎良

高效盖草能和麦高在黑松育苗中的除草试验谭焕鹏,丛建全,韩国金,范辉,刘新文

泰安市I107杨立木材积表的编制刘盛芳,王长宪,刘艳艳,高风英,许兴华,赵永军,孙丰君

榨汁“酸苹果”市场受青睐

山东鸟类新记录——渔鸥闫建国

山东植物新记录——披针叶黄华杜宪忠,张淑英

欧美杨优良无性系——卡帕茨杨姜岳忠,解荷锋,王卫东,乔玉玲,马玲

软梯法移植大树刘新利,张德顺,刘飞,史作刚,万惠勇,刘运初,孟凡平,接夫庆

雪松大苗培育技术要点戴宪德,武善明,戴庆敏

杏仁有益于健康及美容

枫香的播种育苗技术戴宪德,许继法,戴庆敏

紫叶小檗的繁殖技术姜贵平,李玉石,李超

美国红栌的嫁接育苗技术郭树嘉,王金秀,秦绪兵,乔显娟,袁晓华

紫叶李扦插繁育技术徐玲娜,邵守英,周丕江

兰花栽培及养护管理技术杨洪臣,杲承荣,吴可,陈丽洁

无花果营养袋育苗技术李亚文,郑广省,王如社,吴秀环,姚迎波,胡淑芸,张爱秋

盆栽果树李亚文,郑广省,王如社,吴秀环,姚迎波,胡淑芸,张爱秋

加入WTO后果树苗木的发展趋势与苗木培育辛培刚

山东省发展核桃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张文越,王钧毅,孙海伟,赵进红

对山东省城市绿化苗木生产的思考闫大成,王义山

山东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焦松松,韩云池,姚文生,宁立新

山东蒙山竹类引种试验初报孙守家,孙明高,魏淑芹,伊永臣

班克松引种总结全秀英,赵相府,张承国,宋坤,于刚,赵松宁,杨龙飞

光叶楮组织快繁技术的研究李际红,孟凡志,邵小杰,郭丽红

提高次郎甜柿座果率试验柴艺秀,赵克林,赵献玉,韩爱平

泰山双条杉天牛为害规律调查分析山东林业科技 梁康莲,韩国金,杨玉玲,申卫星

蔗扁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刘发邦,李占鹏,钮效东,刘杰,王绍文,孙明荣,赵洪东,李传礼

济南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与防治对策王绍林,王宏琦,刘沂东,丁世民

动物模拟自然生态展区的规划设计张继忠,谢绪昌,张茂金,马战,孙艾修

绒毛梣优树介绍孟昭和,吴德军,刘德玺,王守国

园林树种中的垂枝类型介绍张玉芝,李健

泰山何首乌的人工栽培技术张平

香椿硬枝扦插育苗技术赵克林,赵献玉

高床育苗效果探讨庞守谭

绿色通道建设中雪松的栽植管理经验王广民,徐建国,张太和

红叶小檗扦插育苗技术要点李晓东,许元峰,赵焕利,李文娟

优良观叶植物红枫及其繁殖栽培技术山东林业科技 赵春仙,姜贵平

红瑞木育苗技术王桂霞,崔乐玖,师青桐,许平,白宗秋,陈序明,惠建

淡竹移植技术张守贵,刘彬,王世新

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张峰,杨维春,王振平

唐菖蒲切花栽培技术王文莉,赵兰勇,张友鹏

临沂市退耕还林地现状及分析王学东,李乃臻,刘莉,刘海东,战臣祥

浅谈规划修建旅游区公路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陈宏杰,尚宪奎,孙奉祥

林权有偿流转的探讨吕政涛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1实践技能培养的基本方法

1.1明确理论教学目标

果树栽培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经济林、果树栽培与管理、园艺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1]。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总论和各论部分,前者主要讲述果树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许多共性的知识,后者则按树种分述各种果树栽培技术特点。果树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专业课程,其先开课程是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肥料学等。果树栽培学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各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要求在专业课中的综合反映[1]。

如果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得不够扎实,则对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的理解通常停留在表象上,不够深刻。甚至个别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突击性学习,可能由于复习方向和短时记忆获得较理想的成绩,但考试过后却发现专业功底极其薄弱,甚至经不起推敲。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只能是简单的模仿。显然这与高等农业教育本质大相径庭。因此,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培养必须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才不会失去根本,才具有知识运用的延展性和伸缩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如果脱离大纲的要求,或脱离课本知识都不现实[2]。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过于冗长和枯燥,教师应该在大纲基础上,结合生产实例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启发式教学,如课前演讲、课堂提问、小考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1.2精心安排实验内容

实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检测。实验内容设计、时间安排和考核方面都应精心设置。如果树嫁接、花粉采集与人工辅助授粉、花芽形态分化观察、果树缺素症的识别、果树物候期观察和树种识别等具有时令性。因此,大纲编排在细节上要注意果树物候期和所开设实验内容是否吻合。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验使学生从感性层面上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可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在考核方式上,仅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是不够的,应结合组织现场考核,分别根据学生操作水平、现场回答教师提问情况综合判定。同时,以一定的比例纳入学期考试,这样能激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并主动地参与实验预习和准备。实验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以克服实验盲目性。实验过程中,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只当旁观者,而应鼓励其动手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并将实验记录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一项重要依据[3]。

1.3实施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拉近了学生与生产的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果树栽培管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灵活掌握考察时间和内容。例如果园综合管理水平评价、果实采后处理、果园立地条件评价等,应按物候期进程进行。根据参观考察学时要求,应尽量安排贴近生产的实际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事先要让学生明白参观考察的目的意义,强调纪律性,确保出勤率。同时注意专业教师分组,避免走马观花。考察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考察报告,并根据报告内容和写作态度评定成绩。

1.4丰富教学实习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实习活动。将基地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学生学习的机会,使生产、教学、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3]。项目的设立应根据教学大纲有关知识技能要求而定,必须仔细斟酌,整合内容,以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设计任务模块,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完成任务中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将课本理论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当中[4]。项目内容可包括果树修剪(冬剪和夏剪)、苗木繁育、果园土肥水管理、果实套袋等内容。通过实习,结合所学理论,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另外,可适当安排学生调查附近果园的管理情况、农贸市场果品销售情况以及不同果实的价格、品质、货架期等。通过观察、咨询,提高学生对果树生产的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对学生个人成绩评定应注意跟踪记录整个过程,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小组协作精神和个人实践能力,采取过程评价和最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并根据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3个方面的成绩来综合评价。

1.5生产实习系统缜密

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生产观念、提高操作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5]。根据实习条件,指导教师为学生确定研究方向,督促学生开展专业训练和科学实验,并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师通过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可有针对性的确定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毕业论文, 使学生的论文实用性更强,利用价值更高[6]。毕业论文内容可以是验证性的,也可以是创新性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时要严明实习纪律。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应深入生产和技术推广第一线,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和直接参与劳动,对果园管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 实践技能培养的实施技巧

2.1培养兴趣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旨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在方式上要求灵活系统。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7]。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而不是以先为人师的姿态蔑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支持学生敢于求真、勇于发问、善于思考,养成优良学风。

2.2有效组织教学

在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基本职能在于有效地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总论部分可以设计模块教学法,如生长发育规律、苗木繁育、生长调节剂应用、整形修剪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平台,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和幻灯片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各论部分应根据树种特点突出栽培管理个性和生产上常见问题,并有效系统地组织教学,减少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按照教学目标和既定培养方案,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讲授果树学科技发展前沿及其手段和方法。此外,教师应该以其渊博的知识、灵活多变的执教方式和人格魅力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兴趣,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2.3合理考核

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考核制度。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考核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如在嫁接操作中有的学生操作虽然规范,但不知所以然。有的学生操作粗糙,却深谙其中道理,甚至能够创新性思维。因此,在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分层次按不同标准进行考核。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侧重于考核技能和学习态度,适度降低理论知识的考核标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均衡考查这3个方面。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认可,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7-8]。

3参考文献

[1] 廖显辉,向长武.《果树栽培学》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体会[J].实习实训,2003(4):46-47.

[2] 张猛,,刘仁道,等.“课前演讲”在《果树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92-94.

[3] 阿依先木,库热什.提高果树栽培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9(6):83-84.

[4] 卜庆雁,赵铁良,衣冠东.“项目教学法”在果树栽培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1):41-43.

[5] 陈佰鸿,王嘉长,赵长增.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6,31(3):308-311.

[6] 武涛,杜亚琳.浅谈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6-197.

[7] 江燕红.中职果树栽培学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析[J].教学实践,2008(1):70.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辽西;南蛇藤;种植;生态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09402

1 生物及生态特性

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花期5~6月,果期9~10月。秋叶红色或黄色,蒴果鲜黄,裂开后露出红色的种子更为美观。茎、蔓、叶、果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南蛇藤耐荫,不喜阳光直射,喜温暖,较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气候湿润及土壤疏松、肥沃及排水良好处生长旺盛。

2 种子繁育技术

辽西地区,自然降雨相对集中,气候以干旱为主,种子繁殖管理粗放,操作简单,更便于规模生产。

2.1 选地、整地

(1)育苗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较肥沃的沙壤土、轻粘壤土和壤土,且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有灌溉条件的地块。

(2)整地。通过整地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在育苗上一年秋季进行旋耕,深度一般以25~30 cm为宜,为作垄打好基础,应在整地后留出灌溉水渠,视具体条件,灌溉苗床长度一般15 m左右。

2.2 种子处理及播种繁殖

(1)种子处理。南蛇藤种子属浅休眠型,种皮厚并附油脂状胶膜,在辽西采用冬季沙藏或春季温水浸种催芽效果较好。①沙藏法:12月上旬,上冻前在室外挖出储藏坑,深度0.3~0.4 m,宽1 m左右,长度视种子处理量确定,一般亩播种量3~4 kg。将种子与3~5倍湿沙混拌均匀,埋入坑内,表面覆土10 cm,湿沙以手攥能成团即可。播种前2 d左右取出准备播种;②温水浸种法:播前一星期,将种子置于50 ℃左右温水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浸种48 h,捞出堆放于室外背风向阳处,掺入3~5倍体积的湿沙,拌匀,覆盖塑料,每日翻动2~3次,保证种沙湿润,3~5 d后,种子接近1/3露白即可播种。

(2)播种。春播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

播种前浇一次透水,为覆土方便,可进行垄播,行距40~50 cm,深度3 cm,播后及时覆土,厚度1.5 cm左右,轻轻镇压。播后盖稻草等,勤观察,草帘干透时及时喷水保湿,以保证地表潮湿,发现小苗开始出土,撤除草帘,30 d左右苗木出齐。

2.3 后期田间管理

幼苗出齐后,要适时追肥、锄草、气温高、光照强时要及时搭盖阴棚进行遮阴。6、7月间间苗1~2次,留苗株距5~8 cm,在夏季,圃地要勤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8月中旬撤除遮荫设施,适时除草松土,松土时避免伤根,影响生长。当年苗高30 cm左右,为节省土地,一般留床一年。

3 生态应用

3.1 园林应用

南蛇藤应用自然攀爬能力、藤蔓、枝叶、花、果等的独特性能特点,可用于立体绿化、造型灌木或与其它乔木树种搭配栽植,都能取得独特园林效果。立体绿化主要用于各类棚架、墙体、桩景等,靠小枝缠绕和托叶刺h挂固定悬挂,附着密集,抗风力强。造景处新叶嫩绿,秋叶金黄,果实遇露开裂,露出红色假种皮,有较高观赏价值。注意在造景初期需设置铁丝或木板条等攀援物,适当人工牵引方向,使之尽早向上攀附,达到快速成景。

造型灌木:可培育成圆球形、伞形、披散形、和悬垂形。幼苗栽植时可3~5个幼苗捆在一起,并人工设立支柱,向上牵引,达到主干高度后,及时修剪摘心,促发侧枝生长,增粗主干,使主干自然直立,每年2~3次造型修剪,保证冠体圆满。

3.2 野外地被栽植

南蛇藤适应力强,在野外堤岸、林缘、坡地等地块,覆盖有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公路边缘裸岩覆盖、迎面山重点部位绿化等,栽植南蛇藤,可取得独特效果。注意栽植区保证有充足的土壤、水分供应等,在自然匍匐区域如有适宜的条件,藤蔓接地处可生大量不定根,对主蔓生长、固定附着、覆盖地表等具有良好影响。栽植密度因绿化目标和立地条件不同,采取不同措施弥补不足,如裸岩地块南蛇藤绿化进行客土栽植、新植幼树覆膜保水等。

3.3 生物多样性保护

辽西地区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南蛇藤的自然生长大多在阴坡,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南蛇藤与其它蒙古栎(Quecusmongolica)、小叶朴(Celtis bungeana)等混交生长,会使其枝繁叶茂,草本、灌木等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昆虫、食草动物等底层食物链丰富,为鸟类等动物的品种、数量恢复创造了条件;南蛇藤等植物的野外生长,也对水土保持、植被群落的自然演替发挥积极作用,在辽西,野外湿地近缘、阴坡裸岩边缘等适应地块,人工补植南蛇藤等发挥群落主导因子的植物,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更大。

参考文献:

[1]李银华,郭伟珍,邢存旺,等.美洲南蛇藤播种育苗技术及绿化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7).

[2]窦全丽,张仁波.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种子形态与萌发特征的初步研究[J].种子,2012(8).

[3]齐 敏,王丽芳,张希洲.南蛇藤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0(6).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林业教育;生态环境;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13-03

江苏的森林覆盖率、林用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在全国分别排在第27位、29位、26位,是一个“资源小省”。但江苏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把江苏变成了“产业大省”:2004年,江苏林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五位;苗木,面积全国第一,产值全国第二;“十五”期间,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杨树成片林面积和蓄积量、林木种苗花卉面积、银杏面积、以杨树为主的人造板年产量,列全国第一位,其中,林业技术人才功不可没。

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2004年,江苏省开始实施“绿色江苏”行动,这是我省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其主体是植树造林,目标到2010年左右,全省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0%和40%。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人才严重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江苏的林业人才已出现断层现象,有的地区40岁以下的专业人才几乎为零,有的林业场圃甚至没有技术人员。因此,培养生产一线的林业技术人才已成为重要课题。据江苏省林业主管部门估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需各级各类林业人才14700人,其中企事业管理人才1800人,专业技术人员4100人,专业技能型人才8100人。

这是江苏省林业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机遇。作为江苏省内高职高专中唯一的专业,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林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责无旁贷,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一、已有基础与存在的不足

1.已有基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专业创建于1978年。我院是江苏除南京林业大学外,唯一开设林业技术专业的学校。经过近三十年的办学,目前在省内外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毕业生遍布县、乡林业部门,是江苏省基层林业队伍的主力军,为江苏林业发展做出了公认的贡献。专业拥有一支产学研结合的师资队伍,积极从事科研推广和产业开发工作,已拥有3项国家发明和新型实用专利,获得江苏省、镇江市科技进步奖3项,开发形成了“无土草毯”、“彩叶苗木”两大产业,并积极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近5年来,培训已达1000多人次。现为教育部林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林业职教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林学会化学除草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林学会理事单位。

2.存在不足。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②实践教学条件的先进性和工位数需要进一步提高;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内容

1.建设目标。坚持“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创建“五段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本专业建成国家重点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2.建设重点。①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职教集团、校外合作企业三个平台,创建“五段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②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内一流。③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建立一支“双师”教学队伍。④以“技能包”为核心,以4门优质课程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⑤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三农服务能力。

3.建设内容。①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中心:A建设目标:示范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建成特种园林园艺植物的种苗中心,成为引领“彩叶苗木”等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龙头。B建设地点:校本部和农林科技示范园。C建设内容:总投资29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40万元。新建4000m2智能温室,分为:设施播种区(200m2)、微体扦插区(600m2)、组织培养区(700m2)、种苗嫁接区(500m2)、设施栽培区(2000m2)等部分。D建设功能:本中心集实训教学、技能培训、科技研发、种苗生产等为一体。满足专业的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设施环境调控、管理养护等实训需要,具有80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成为植物品种开发、繁育技术研究的场所,并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和优良种苗。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A建设目标:示范实训基地。建成国内同类院校中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教学标本园,成为江苏省“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观赏草坪”的引育中心。B建设地点:主校区和农林科技示范园。C建设内容:总投资44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140万元。分植物引种区和栽培开发区两个部分:植物引种区,200亩,建设期内,实现林木种质资源1800种(品种)、观赏草种质资源220种(品种)的目标;栽培开发区,100亩,分设施栽培和大田栽培两个区域,重点围绕“彩叶苗木”、“室内空气净化植物”、“观赏草”三类植物,建立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体系。D建设功能:具备园林植物引种、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等功能,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基地。具体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园林技术和林业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教学实训需要,具有120名学生同时实训的工位数;二是开展园林植物引进、扩繁和乡土树种开发等科研活动;三是向社会提供园林实用技术培训和优良苗木。②师资队伍建设: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坚持“专兼结合”的建设方针,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项目期内,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如下:A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双师”素质。能正确把握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地区和行业企业对专业发展的需要,能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具有全面实施专业教学的能力。B骨干教师:分别为《林木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清查》等4门专业主干课程负责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双师”素质。能配合专业带头人实施专业教学,制定计划,能把握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并负责相关课程年轻教师的培养。C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通过学院“茅山能人”计划聘请能工巧匠。要求在创业教育、企业运作管理、苗木培育、森林测绘等方面中具有一项专长。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技师。其中“创业教育”必须具有成功创业经历者;“企业运作管理”为企业管理阶层人员;“苗木培育”、“森林测绘”必须为第一线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能独立承担实践教学任务。D“双师型”教师:每学期选派教师,通过校内实训基地锻炼、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企业挂职、新农村建设蹲点等途径,切实提高实践水平。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

1.建立“五段递进式”的全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提高就业竞争力,本专业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借助职教集团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实施全程实践教学办学模式。

林业技术专业“五段递进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段:1~3学期。校内实训基地。以“管好一棵树,护好一片苗”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管好责任苗圃;根据行业岗位技能标准要求,理实结合,开展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切实掌握职业技能。

第二段:4学期上。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根据“高级种苗工”要求,开展实践实训。

第三段:4学期下至5学期上。进入递进式提升阶段,并开设新内容。

第四段:5学期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根据“高级营林工”、“高级森林管护工”、“森林资源检测技术人员”的要求,开展实践实训。

第五段:6学期,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构建以“技能包”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参照国家林业行业工种以及江苏就业状况,确立了构建以“技能包”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目标岗位(表1)。

3.课程建设目标。根据本专业就业岗位面向,确立《林木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清查》等为项目课程,按照学院“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制定课程标准,编写以“技能包”为主的工学结合活页教材和技能实践训练方案。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公共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其具体目标见表2。

专业核心课程实行以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制定技能训练项目以及考核标准;理论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开卷、论文写作、口试、分析考察报告等形式。

4.服务“三农”能力建设。①推广林业实用技术,致富当地农民: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展开“红叶石楠繁育技术规程”、“无土草毯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实现生产标准化;依托“植物工厂化育苗实训中心”、“植物栽培教学工场”,进行绿化树种研究开发,选育1~2个优良乡土树种,进行扩繁技术和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室内空气净化植物,为“室内绿化”产业提供技术支撑。②开展林业职业技术培训:项目期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开展林业技术人员和新农民培训,通过三年努力先后为江苏省培养了1525人林业人才。③开展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与西部地区5所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对口支援,为其提供实训、专业教学资源等服务。④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组织本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进行村镇规划设计和农民培训,提供绿化苗木繁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四、取得成果

苗木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香港丸”号轮船缓缓离港。一群西服革履的男士在船舷边凭栏挥手,向岸上的送行者告别。码头上的建筑物渐渐依稀,而他们谈论的话题依旧是刚刚离开的宝岛――台湾,而不是前日发生在西安的爆炸性新闻――张学良、杨虎城“兵谏”。

国民政府厦门市市长李时霖就在这群人里,此次奉命率团一行11人赴台半月,足迹遍布基隆、台北、台中、台南。这一年,正是中日交恶、战祸临头的当口。选择此时参访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不免要冒政治风险。那么,他为什么要执意此行呢?故事还要从一年前的台北说起。

赶超梦想

1935年10月,日本殖民当局举办了一场“台湾博览会”,旨在纪念台湾“总督府”成立40周年,凸显台湾在“南进政策”中的枢纽地位。日本、朝鲜、“”、华南、南洋等地纷纷参展,展品超过30万件。盛况令应邀参观的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深受触动。 厦门与小金门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文化同源。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气候相似,环境相近,语言相通,文化同源。然而,1930年代的福建,交通闭塞,教育落后,粮食无法自给,社会秩序混乱,茶叶出口受到印度冲击,对外贸易一落千丈,导致财政羸弱。相比之下,“台湾之幅员只为福建四分之一强……而其生产能力竟超吾闽六倍以上,只米糖二项,一年所产值……足抵吾闽全省三年生产而有余。”

不过,陈仪在“台湾博览会”上推销福建特产,一月间卖了1.8亿元货值。要知道,这年全国出口总额也只有6亿元左右。这样的成绩让他相信,福建诚落后一时,但有能力赶超。为了让赶超的愿望尽快落实,李时霖领命率团赴台。考察团里,就有4名来自基层的县长。

“去中国化”

在李时霖的考察团里,中南银行厦门分行行长章叔淳眼光独到。在他的记述里,1935年的台湾,总人口500万,其中日侨30多万,祖籍福建厦漳泉的超80%。不过,“谈到台湾与福建的关系,他们与福建的关系,他们都茫然了,甚至于有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厦门与台湾是同方言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皇民化”教育和同化政策显然很突出。不过,章叔淳另辟蹊径,提到了两种“去中国化”的现象:

当时全台只有一所大学,主要开设农林医学专业。这就使台湾民众就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专业选择面和就业面狭窄。导致陈仪所言的现象:“所有地位较高的工作,台湾人向来没有插足的机会。据闻台湾政府里面,仅有两个课长以及几个课员若干技士是台湾籍,其余都是日本人。”多数台湾民众失去了增长见识、了解外部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和代际转换,不得不转入对殖民统治现状的接受和适应。

在台湾,“医生”从事中医,“医师”从事西医。甲午战争前,“医生”遍及城乡,“然彼辈诊疗方法,但凭经验而不重科学,故台湾政府决意淘汰之”。殖民当局一面“积极添设新式医院,开办医学专门学校培养(西医)人才”,一面制订规则,要求“医生”从业须到当局登记,领取执业许可证。后来,许可证停发,“医生”的执业空间压缩,从业人数锐减,到1935年仅剩256人,且后继无人。相反,在当局扶植下,“医师”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到1935年已达230多人。

明治维新倡导“全盘西化”,在“西医”和“中医”的定位上自然厚此薄彼。中医代表中华文化,对其逐步消除,成为殖民当局对台湾民众去除民族记忆的一种手段。西医借助政策扶植,不但在台湾落地生根,还在政治上有亲日倾向。这一现象至今仍有影响。

农业“统制”

随团赴台的永定县县长钟干丞,对台湾农业的进步赞赏有加:“举凡农田水利、生产、交通、咸与维新,荒陬孤岛,其物质建设之日就休明,真有出人意表者。”他将这一切归功于殖民当局的“统制政策”。

出于攫取农产品资源,支撑侵略战争的需要,殖民当局重视农业发展。其农业统制政策,包括扶植农会、改良技术、奖励耕种、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近乎大包大揽。

根据1908年公布的规则,农会作为法人实体,由各地向总督申请报批,强制设立。日常工作由地方当局掌控,甚至会长和副会长分别由地方主官和地方劝业课课长兼任,官方色彩浓厚。殖民当局以农会为先导,举办农事讲习会、品评会、恳亲会、竞进会等,宣讲新技术,推动品种改良和疾病预防。农会成为官方贯彻农业政策和扶助农业经济的主渠道。

殖民当局还在农具改进、深耕堆肥、采种组合、除虫拔稗、施用绿肥等方面斥资奖励。农民购买特别种子苗木价值百元以上补助30元。开设农业传习所,向青年农民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学制一年,免收学费和伙食费。1930年代,台湾农民要交6种赋税,但名目固定,总体税率低于大陆同期水平。殖民当局出资修建嘉南大圳、日月潭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以及一批打通村落之间联络的公路,便利了台湾西部平地的农业生产。采取专人分区承包管理的模式,保护台湾中南部的原始森林免遭乱砍滥伐。

李时霖考察团目光所及,是日本殖民当局通过农业统制政策,对台湾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保护和扶助的表象,客观上推动了1930年代台湾农业的发展。然而,在表象的背后,还潜藏着哪些问题?这些所谓“经验”,对于振兴福建经济是否管用呢?

模仿效果

李时霖回闽之后,以“统制政策”为代表的台湾经验逐渐在福建落地。省府统一对外行文,实现政出一门,省主席说了算。这一强悍作风振刷了官场积弊,推动了当地的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闽台交流。

强悍背后,隐忧频现。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配套措施脱节,导致民间经济活力衰退,民众未蒙其利,反受其害,抗议不断。1941年福州沦陷,陈仪失地有责,自请处分,调离福建。而李时霖早已奉命到香港募捐抗战善款,从此告别政坛,专注于翻译、书画和学术。

1937年,李时霖主编的《台湾考察报告》出版问世,汇集了考察团成员撰写的12篇专论和1篇日记。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的卫生事业、行政机构、鸦片制度、农村经济、交通电气、地租价格等情况跃然纸上,成为今人了解1930年代台湾经济社会面貌的重要文献。其收集的数据资料丰富,使陈仪团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台湾通”,为1945年接收台湾做了准备。

上一篇:电梯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楼盘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