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03 17:37:47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1

朱圣佳 

(于都县第五中学,江西  赣州  342300)

   摘  要:初中可谓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也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大量的词汇与语法开始进入中学生的英语世界中,为了不使得部分英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兴趣,本文针对初中英语特困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是依据大脑的思维规律,把复杂的英语单词记忆变得有规律,提高英语记忆的效果,帮助增强英语单词之间的联系,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特困生;英语词汇记忆

在英语的学习中,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倘若学生不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量,那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将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能取得长久的进步,但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词汇量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天敌,学生往往对于记忆单词存在着畏难的情绪,为了解决词汇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困扰,本文提出将词汇回归到词汇的有效记忆上,解决学生们对词汇记忆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改正学生学习英语的错误方法,大多数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往往是背得快,忘得也快,为了解决这样的困难,经过研究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英语学习方法,下文中详细阐述思维导图方法的使用。

一、对于思维导图的简单介绍。

思维导图是目前在国外十分流行的记忆方法,经过专家的研究,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一种外部表现,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工具,也是将思想图像化的应用技巧,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将所记忆的知识转化成图像,一旦知识架构转化成为图像的时候,就将知识以色彩、图画、代码等多维度的形式,便捷了人类的记忆。

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人类充分利用了他们的左脑和右脑,在艺术、逻辑与想象的同时加入了记忆、阅读和思考,左脑和右脑结合使用,平衡发展,使得人类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开发自己的潜能。

使用思维导图的人在进行记忆的时候脑子中进行着丰富的想象,同时还辅助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但是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将思想焦点清晰的聚集在图像中央,使主体的主干成为分支在中央图形四周作用,注意思维导图的分支由所记忆知识的关键词组成,点面结合,形成完整的图形,在脑海中有清晰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所记忆的东西有着深刻的印象。

二、思维导图辅助记忆英语单词的方式方法。

(一)引导英语特困生分析词汇,找出词汇的关键字

在上文中也提出思维导图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是由关键词构成的,因此在记忆的时候找到关键字是十分必要的,在英语词汇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对英语词汇感到无助的特困生寻找英语词汇的关键字,根据词汇的汉语意思、表达的情感、使用的范围等找出词汇的关键部分,一旦找出词汇的关键部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构建一个记忆网格。在这个记忆网格中,学生联想词汇的关键字,可以快速的记住有着相同关键字的所有词语,不但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英语词汇记忆的效率。例如:记忆词汇的词根:in,im,ir,il,mis以及dis等都是否定前缀,在知晓这些前缀之后学生可以轻松地记住disagree、illegal、impossible、uncommon、incomplete等词汇。还存在词缀和转换法的记忆方法,例如:water名词含义是水,动词含义是浇水,record名词含义是记录,动词含义是记录。

(二)引导英语学习特困生亲手绘画思维导图

为了英语学习特困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思维导图这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教师应该教授英语学习特困生亲手绘画出思维导图,使得学生们掌握思维导图的具体原则和方法。使用思维导图的人在进行记忆的时候脑子中进行着丰富的想象,同时还辅助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将关键词标注在纸张的正中央(注意所选择的关键字是具有概括性和与其他词汇有联系性的。),选择正确的关键词之后就是将与关键词有关的词汇罗列在关键词的旁边构成“次主题”,这时的思维导图已经是基本完成,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在这个时候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思维导图的缺陷,争取在进行详细的工作弥补思维导图存在的不足。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联想相关情景的时候建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是使得英语学习的特困生将注意力集合到所需要记忆的单词上边,主要记忆的加深方式足够独特,那么学生的记忆就越发的深刻。建立思维导图无非是关键词以及与关键词有关的词汇,但是为了强化思维导图的特殊性,加深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记忆,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整体的联想思维导图,也就等同于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记住英语单词。指导英语学习特困生联系与关键词或是与关键词有关的词语的相关情景,将所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特殊化的加工,使得学生的记忆效果达到最大化,虽然在无形中增加了记忆的数量,但是这样的联想记忆法无非是在训练英语学习特困生的记忆力,帮助他们尽早的摆脱英语单词记忆的劣势,而且在进行联想的时候联想的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可以联想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对话的场合,对话的方式,这样还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了所记忆的英文词汇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语法,使用思维导图的人在进行记忆的时候脑子中进行着丰富的想象,同时还辅助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这样的联想场景方法未尝不是思维导图方法的扩大与延伸。

三、结语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2

关键词:发散与线性思维 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

思维导图在国外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它具有组织性思维的作用,而且思维导图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把隐晦的思想具体化,能够符合把思维具体化、明了化的原理。鉴于其作用明显,所以在国外的经济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将其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在我们国家,思维导图应用较少,目前还处于调研分析阶段,相关资料较少。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开发思维潜力,其最初是在1975年由一个叫Tony Buzan的英国人提出的,当时他仅仅是想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因为他发现这样不仅迅速而且记忆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人慢慢发现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比如发散思维能力、思维潜力等等。它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我们讲学习任务放在一个纸上画的区域里面,思维导图是通过我们自己画图来起作用的,我们以学习任务为根据点,向外画众多的射线,每条射线又连接着下一个次级学习任务,这样再以次级任务为根据点再向外画射线,再连接更次一级的学习任务,这样就讲各个学习任务分解开来,分解成围绕中心学习任务的多个次级任务,这样就构成了我们最终的多维图,我们根据图表达的意思来逐步学习,这样就实现了将隐晦的思想具体化。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现在众所周知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不同,右脑和左脑分别掌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思维导图之所以成就明显,就是在于它充分利用了人的左脑和右脑,使两部分紧密配合,达到思维强化的目的。简言之,思维导图既利用的右脑掌管形象思维的能力又利用了左脑掌管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文字、条例、数字和图像、颜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人的记忆能力。

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就像一台先进的计算机,在接收到指令以后可以和计算机一样对所接收的指令进行处理编码,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备用。由于大脑处理指令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记忆一般分为3种: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更短的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印象最浅的记忆,但是在我们稍加注意后就会升级为短时记忆,同样短时记忆经过升级可以变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则可以采用两种编码形式(形象和语义)进行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双编码,这种编码的好处在于我们在提取记忆的时候,会很容易找到这种经过双编码处理的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

1、教学工具

由于西方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所以如此复杂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更要自习准备一番。这就有了思维导图的用武之地,它能够很快的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思路,能够将备课更简单化、技巧化,也可以将教学中要用到的各种知识整合到一起,使思路更清晰、连贯。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会逻辑性很强,授课幽默诙谐,更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

2、制作可视化笔记

我们记笔记通常是为了防止忘记所学的内容,或者是为了复习和查阅;同样记笔记过程中也起到整理复习学习知识的作用,同时可以深化所学知识。但是大部分人记笔记的格式为直线式,多是简单的把老师教授的知识直线式的写在本子上,这样虽然很常见,但是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它将各个有用的信息点雪藏在累赘的语句中,不容易体现各信息点之间以及与主题之间的联系,记忆效果差。而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文字、图画结合在一起,将各个信息点串联在一起,将信息点与主题关联起来。这样能更清晰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现出各自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张图来回忆复习众多知识。

3、组织思维方面的工具

无论是国内教学还是国外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知识以及学生思维不能紧密连在一起的情况,在学习一门抽象的课程的时候常常无从下手,找不到联系点。这无疑体现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死记硬背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学习方法,往往耗时多而效果差,错误的将重点放于各个概念上,而忽略了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所以即使将教材背的很熟,也很难将其中各章节的内容串起来,达不到长时记忆的目的。而思维导图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出发,发扬联想思维,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短时记忆方法。重点关注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不再孤立。这样不仅可以逐步解决难题,而且一目了然,回忆和复习非常方便。比如在讲微观经济学中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时,可就根据完全垄断市场长期达到均衡时存在超额利润的特点,组织学生思考“若不存在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厂商会如何决策?现实中完全垄断厂商一定存在超额利润么?”,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将理论和显示充分的理解透彻,将教学知识和学生的思维结合在一起。

4、教学评价工具

在国内外,最传统的考试测评等通常都是以做试卷、评分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法通常只能了解到学生对零散概念、零散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考场众多知识之间的联系。鉴于思维导图能将隐晦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这就可以将其用在考试测评中,这样既可以考察单一的知识点、概念,又可以考察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考察中心主题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的考查更具有针对性,更具体。

思维导图能够大大的增加我们的记忆能力,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这种工具的出现为抽象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一种新丝路,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大脑使用说明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3

简介:是一本在全球销量达千万册的畅销书。《思维导图系列丛书》的思维导图方法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被人称为“大脑瑞土军刀”。特别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练习、大量颇具启发性的图片,以及演示这种技巧的原创性思维导图。能够训练和增强人们的记忆力。

2、《专为中国人写的记忆书》,作者:王茂华。

简介:好记性不是天生的,是训练出来的,每个人都能拥有出色的记忆能力!通过11堂记忆力训练课,让你1分钟轻松记住54张扑克牌,且顺序不乱。

2、《引爆记忆潜能》,作者:张海洋、卢敬民。

简介:本书教给人们掌握世界记忆大师的记忆系统。本书将告诉你关于记忆的惊人秘密:记忆力提高的唯一方法在于运用记忆系统。本书将向你彻底披露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记忆方法,以及最震撼人心的记忆里训练方法。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4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 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规模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生活的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 深入到海底。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 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的不只是“应该”传递知识的任务,而是担负着去“很好传递”的重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自己善于归纳整理地理知识,更要注意训练学生 学会归纳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划分知识范围、明确知识组成、分析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 将原来看似孤立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有系统、成体系,从而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如分析“地球上的大气”知识间的关系,就应主要从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入手。正是由于大气组成成分的分布特点和垂直分层的结构,才导致大气下层的热力状况;正是由于大气下层的热力状况 分布不均衡,才导致大气中各种运动系统;同时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热力状况和各种运动系统,才出现长期或短期的大气物理过程,即天气与气候。因此,这些知识之间保持着明显的因果关系。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不 仅可以突出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以地理原理推导出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区域地理特征,以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

    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 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 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以思维的条理性为依据,而思维的条理性又以规律性的知识为基础。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 “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的很好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地理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智能 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而不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同时,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解决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于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 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慧品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所以说,知识是金子,智 能是点金术。一般来说,地理教学中智能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几方面的培养。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 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 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 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讲到高中地理矿物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对常见矿物进行观察和鉴定,从矿物的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条痕、解理、断口、磁性、自然延展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地 理事物的能力。再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对有关地区的自然、经济图表、图片、电视录像等观察,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不同地 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观察,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 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地理思维的这些特点 。也就是说应该做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避免只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 而忘记其它要素和其它经济部门的顾此失彼的纰漏。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 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此外,对于空间广阔的地理事象,在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地理对象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联系起来,借助地图,将地理现象联系地图进行思维,以便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

    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逻辑属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一 般而论,地理观念材料的描述要运用形象思维,它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而进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种材料的阐述,要运用逻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律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式;揭示地理事物之间、人地之间联系和关系,要运用辩 证思维,如地球环境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河流与气候、地形间的关系,人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揭示和沟通地理多要素,多层次间的联系与关系,要运用立体思维,如地理结构的六大同心圆层,天体系 统的结构、水圈的构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在上述不同思维形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以便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

    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对 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合 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 在大脑里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 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 ,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记忆力,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 面:

    (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 ,冷漠什么也学不好、记不牢。因此,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机械的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意 义记忆为主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既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我国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四城市联结而成梯形,俄罗斯地名后 多有格勒、斯克等音节,荷兰两大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节。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 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建立概念系统,学生掌握了概念系统,就记住了地理知识的基本 脉络,把零散的知识构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5

【关键词】客观事物;加工改造;创新思维;景观图

【中图分类号】G226.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3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由于中学地理教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往往以宏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观察对象,所以观察方式较其他学科更为全面,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直接观察和实验观察、解剖观察和对比观察等方式都会被经常运用。在地理学习的感知阶段就应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要熟练基本技能,还要提高感知能力。如观察地图应该先定方向,后查比例尺,再看图例,然后才能阅读其他内容;教给学生依次观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而概括区域特征的方法;利用图像显示地形类型,进行特征比照;通过野外活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想象的复杂性,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阶段都应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复杂的现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注意力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高注意力。如褶被和断层中的部分内容,涉及形态和成因,学生不好理解。若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和录像交替演示,可以既通过有意注意,又通过无意注意进行感知,同时不断引起兴趣,使注意力得以保持。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在地理学习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于大量的没有亲历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要根据图像显示和语言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构造出形象,这是感知的结果,也是学对语法的定义是:“对语言的一般描述,主要是对其组织原则的理论描述。”事实上对于句型的操练,各种语言都有运用,主要还是需要语感,就是多听,多练。汉语教学,应始终围绕着以下几个原则和方法进行讨论:第一,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这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留学生能够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际,能够听懂读懂别人说出写出的汉语,能够使用汉语和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第二,关注留学生课堂教学情况,正确处理个别教学实习与留学生其他学习活动的关系。第三,展开语言对比,凸现汉语特点,正确处理语法教学中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关系。第四,精讲多练,处理好实习生讲解和留学生操练的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只有把握好了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能否记忆足够的地名,不但关系到地理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影响着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认知阶段,都应培养和发展记忆力。除了加强理解记忆等意义记忆,还应注意:①重视机械记忆。大量的地名、特产和数据,需要机械记忆,通过反复再现和比较,储存在大脑中;②充分应用联想。经过理解,知识容易记忆。

③强化对关键特征的记忆。区分主次,重点记忆关键知识,如地球的经线很多,但关键的几条是本初子午线、日界线、西经20o线和东经160。线。记住这几条经线,就抓住了经度位置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思维是一个人理解知识的必要心理因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条件,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思维只有通过思维感性知识才能上升为理性知识。因此,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能的核心和重点。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应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综合发展。如,利用地理事实,充分说明人类既要生存又要发展,人口既要繁衍又要控制,资源既要利用又要节约,环境既要改造又要保护等辩证关系,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6

【关键词】基本能力 观察 记忆 直觉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97-01

心理学把人们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作为能力。能力强弱决定活动效率的高低,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是在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即要求课堂教学要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在阅读、语言、计算、推理、想象、应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有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规律,在学生接受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抽象概括等基本能力。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 通过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从观察开始的。达尔文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这就一语道破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即把所研究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判断数量关系,反过来又通过对数的研究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常常始于数形结合。

二 通过联想、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一个人记住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经过的能力,它对学生知识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顺利接受新知识取决于他们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定理、公式理解得越深刻,掌握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和规律,记忆效果就越好。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是中学数学课程中较难记忆的知识点,如果这些公式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记忆,那么会给解题造成很多困难。如何记忆这些公式呢?应在力求理解的基础上多使用推理、联想等思维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识记。

三 通过化归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化归法就是把问题进行转换,转化为容易解决和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思想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转化问题时应注意不要被思维定式束缚,不能拘泥于常规方法。通过化归法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注重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使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四 通过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直觉就像打篮球一样,在快速运动中来不及做逻辑判断,动作只是下意识的,而下意识的动作正是在平时训练下产生的一种直觉。数学直觉思维是直接反映数学对象、结构以及关系的思维活动,思维者不按部就班的推理,而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进行考察,调动自身的全部知识和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做出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跨过若干中间步骤或放过个别细节而直接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联系。通过对数学直觉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丰富的想象力又会促进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应选择适当的题型考查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及想象力。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若干选择中找出正确答案故可省略解题过程。允许合理猜想,有助于直觉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

五 强化“双基”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依据问题提供的信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设想、联想和类比,使思维朝各个方向展开,寻找新关系、探索新方案的一种思维过程。它具有多发性、探索性、求异性等特点。就同一题目提出多个层次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形式新颖、变化多端,解答问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双基”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 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具有立体维度的教学研究领域。应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的独特作用,将素质培养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开展有关的研究教改实验,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线长、面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研究教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7

1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将各个不同层次的主题关系用层层递进的图文表达出来,简单又高效,充分利用左右脑的不同机能,帮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力之间均衡发展,调动人脑的无穷潜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都可以形成一个特有的思考中心,由这个特定的中心向外发散出大量的关节点,所有关节的连接组成了人的记忆,最终形成了个人数据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

2.1优化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科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就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始终放在课堂的主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做一个系统的安排.物理这门学科知识点多而零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对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能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经验等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达到提升物理教学成效的作用.

2.2利于教师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改善教学方法

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总结和反思.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针对教学效果做出详细的总结,通过总结发现自身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以此为改进依据,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渠道,受不同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当前有些物理教师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也不太清楚该如何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3帮助学生高效记忆物理知识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使已学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在传统的复习流程中,学生需要以课本为基础,勾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以加深记忆.这种复习方法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将思维导图运用进复习中,让学生通过简洁明了的图文调动大脑的整体机能,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提升记忆力.即使很久之后,对该知识点已经记忆模糊了,回忆起来也较为方便.

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记忆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快速理解知识点,开发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学会全面思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将其运用进初中物理课堂中,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利用率最大化,帮助学生避免对知识点的重复记忆.

3.1用实际例子来表述思维导图的应用

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弹力”这一节学习为例.教师备课时,就要初步确定教学目标是: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力,什么是弹力,什么是力的三要素,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第二要学生知晓什么是作用力,作用力间的联系以及作用力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第三要学生会画力的示意图,并熟练运用力的示意图对生活中的力进行受力分析.由此可见,本节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不能轻易在一节课内完全掌握所有内容.然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使得大部分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点.

3.2明确中心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绘制思维导图

这里以初中物理中的“力”为例.在“力”章节中,主要以“力学”知识为中心,首先介绍了力学的概念,然后将“力”分为几个板块,分别叙述了弹力、重力、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作用等知识,以此为基础,绘制“力学”的示意图.最后以“力学”的相互作用为依据,按照顺时针的顺序编排思维导图.

3.3在复习教学中将思维导图进行扩展

在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复习时,要将各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等等进行扩展(如图1),让学生对整体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将知识网中的单个知识点与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点汇集在一起,一同扩充到思维导图上,层层递进,逐级延伸,一步一步绘制出力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关系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法研究

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倡要积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集体性思考,提高体育教学的探究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技能、身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

新教材内容生动活泼,结构新颖,图片资料也大大增加,并且采用多元并进的主栏与启发性的补充辅栏相结合,结构创新,提高体育教科书的可读性,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先自学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然后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学习技能的速度大大加快,且错误动作也随着降低。动作技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复杂行动,它是在第二信号系统参与下,受了浯言的刺激后在第二信号系统中所建立的暂时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可以从第二信号系统扩散到第一信号系统。同时,学生知识的认知能力能大大发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通过知识内在的连贯性,能丰富学生动作想象力,并发展学生思维创造力,在课中有的学生能创新一些新的练习方法。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认知能力有机结合,并一起发展与提高。使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由“主从型”为“合作型”,“被动型”为“主动型”,“传授型”为“进取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关问卷及对比表明,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效果要优于没采用的。

结合新教材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去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提高课堂效果切实大有益处。一般来说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

一、感知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各种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样是从感知开始的,各种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学生的主观状态是影响人们感知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

1.1感知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感知也就越主动、越全面、越清晰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时,要向学生把看什么、听什么的目的和任务交待清楚。高一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更应突出目的和任务,涪言精讲目的要明确,以吸引其注意力。

1.2个人对感知对象的态度,也是影响感知效果的重要主观原因之一

学生对感知对象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取决于感知对象是否符合一个人的兴趣、需要、情绪状态等。如果学生对感知对象有兴趣,他就感知得深,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生理特点,并结合多数学生兴趣爱好,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思维能力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成中,学生的思维必须处于积极状态,没有积极思维活动,运动技能动作的科学概念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

2.1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

思维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技能就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任何运动计术都是由一系列科学概念组成的。所谓掌握知识,运动技能,就是掌握科学概念及其体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逐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乃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像教材中的术语和一般专业用语,一开始可说的通俗一些,以后尽可能的术语化,让其慢慢习惯。

2.2正确提供多种直观材料,从具体到抽象,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在直观材料的作用下(例如:挂图或示范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头脑中会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感性认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活动又对感性认知起指导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多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更多的材料,从具体到概括,在充分增加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例如:多面的示范,逐面的讲解动作要领,有利于学生直观性思维的形成。

2.3丰富学生的语言

人脑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用词准确恰当,说话语句完整,前后语言要连贯系统,层次要分明有条理,要求学生回答老师提问语言要精练、干净、利落,并注意点评学生言语上的各种毛病。

三、记忆能力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记忆,在体育教学中,记忆是巩固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唯一心理因素。人的记忆力和其它心理能力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教学、训练的影响下还可以达到迅速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培养:

3.1遵循记忆成功的有效条件

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记忆的任务、目的明确。在体育教学中提出的认知任务、目标时,应指出那些内容必须记住,以便初中生能有目的去识记。第二、识记时的积极性。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注意力,调动初中生的激情,排除记忆干扰能力。第三、丰富的知识经验。第四、讲就记忆卫生。

3.2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使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第一、趣味记忆法。采用与同半比赛引起兴趣,激发记忆。第二、歌曲记忆法。把记忆内容编成顺口溜,让学生朗朗上口容易记住,例如:初一途中跑的动作可以说成:两臂体侧用力摆,眼看前方跑直线。第三、数序记忆法。用数字将动作要领串连起来。例如:排球垫球动作要领可为:一夹,二插,三提,等等。

上一篇: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 下一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