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24:42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脑外伤;头皮针;无错性学习;记忆;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799-03

Eff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rrorless Learning on Memory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XU Yan,XIE Wenlong,XU Xiaohong,TANG Juanfen,HE Fengxiang,

ZHANG Shanxing,FEI Lin,SHEN Yuefe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Huzhou Central Hospital,Huzhou 313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rrorless learning on memory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Forty-eight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24)and control group(n=24).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errorless learning,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also received scalp acupuncture.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Chinese Version(RBMT-CV),Loewenstein’s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on assessment(LOTCA)and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at the time of beginning and 8 weeks later.Result: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ny of the assessment.8 weeks later,all the assessment scores obtained with the RBMT-CV,the LOTCA and the MB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rrorless lear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emory and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Key words:Traumatic brain injury;Scalp acupuncture;Errorless learning;Memory;Cognitive dysfunc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8-08

作者简介:徐艳(1984-),女,浙江湖州人,初级技师,学士,研究方向:脑损伤的康复。脑外伤是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常见病,脑外伤后患者不但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有研究表明,认知障碍是脑外伤后的主要后果之一,占所有脑外伤的10%以上\[2-3\]。而记忆是人脑的重要高级功能之一,与学习关系密切,前后相承,均为认知功能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中记忆障碍是脑外伤患者的最常见主诉,国外很多文献报道脑外伤后患者出现记忆障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甚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4-5\]。以往临床上多强调脑外伤后运动功能的康复,而对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不够重视,目前单纯药物治疗并无满意疗效。所以,对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头皮针结合无错性学习(errorless learning,EL)治疗脑外伤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接受治疗伴有躯体功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为:①住院治疗并经手术、CT或MRI证实为脑外伤;②脑外伤前无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病史,脑外伤后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分;④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按就诊顺序随机将4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如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苏醒等;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如保持抗痉挛、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并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治疗师通过给予线索提示、不断重复练习、正确强化等方法,不给受试者猜测及犯错机会。分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类型,针对患者制定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案。

(1) 针对记忆障碍的训练方法:首先告诉患者一个物体的名称,让患者重复,过10s后让患者回忆并讲出名称,回答准确后换其他物体并延长时间再行回忆,逐步增加回忆的时间间隔及一次需记忆物体的个数,每次10~20min,1次/天。

(2)定向障碍功能恢复方法:对以空间定向训练为主,第一步,侧别辨认训练。使其识记右手,进一步认识记忆右手外侧为右侧。治疗师指导患者练习,每次做5~10遍,每日2次。第二步,方向训练。让患者走出病房,告诉患者门的右侧是东,左侧是西,面向是北,背后是南,每次5~10遍,每日2次。其余时间每次出病房时,由陪护人员重复上述过程,以强化记忆。第三步,让患者走出医院。当患者在病房活动无困难时,由家属按照上述方法带领患者走出病房,逐渐扩大活动范围。

(3)有注意力障碍患者的训练方法:先取2个透明玻璃杯和1个弹球,在患者注视下将1杯子覆盖在1个弹球上,让患者指示何杯中有弹球,反复数次,无误差后改用2个不透明的杯子,操作同上,多次重复无误以后逐渐增加杯子数量;删除作业训练用1张16开的纸在上面写若干个英文大写字母,让患者删除指定的字母,反复练习数次。每次10~20min,1次/天。

(4)有计算障碍患者的训练方法:首先进行10以内加减法,直接告诉患者答案,让患者重复,每次10~20min,1次/天。10以内加减法熟练且准确率达90%以上后进行2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熟练且准确率90%以上再进行50以内加减及乘除法,熟练且准确率90%以上再行100以内加减乘除法。

(5)思维障碍功能恢复训练:a.提取信息,如取当日报纸,让患者找出各项信息(新闻、广告等);b.排列顺序,如让患者排列数字1~20;c.物品分类,如将各种物品的图片打乱后让患者进行分类。每次10~20min,1次/天。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皮针治疗。头针选用神庭、本神、百会、四神冲、头维、率谷、脑户、脑空、天冲、玉枕、天柱、哑门、完骨、翳风、风府、风池以及术后损伤组织的体表投影处等。针刺手法主要运用紧提慢按的提插泻法,以针下有向内吸附的感觉为度。每次治疗1次,留针1h,每周6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定,经过8周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中文版(Rivermead Memory Test-Chinese Version,RBMT-CV)评定记忆功能\[6\],共11个题目,分值为0~12分,分值越高,记忆功能越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on assessment,LOTCA)评定认知功能\[7\],包括定向(orientation)、视知觉(visual perception)、空间知觉(spatial perception)、动作运用(motor Praxis)、视运动组织(visuomotor organization)、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s)、注意力及专注力(attention and concentration),26个小项目,除第1、2小项满分为8分、第20~22小项满分为5分外,其余小项满分均为4分,总分119分,总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8\]评价ADL(总分100分),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所有评定。

3.2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SPSS 11.5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选用t检验,P

4 治疗结果

4.1 治疗前后两组RBMT-CV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RBMT-CV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

注:经t检验,a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治疗前比较,P

4.2 治疗前后两组LOT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OTCA评分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得分提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3 治疗前后两组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得分提高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TCA评分、MBI

注:经t检验,a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治疗前比较,P

5 讨 论

脑外伤后的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给康复训练及患者的ADL恢复带来很大困难,其中记忆障碍是脑外伤后患者长期存在的最为明显的认知问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必要的记忆康复\[9-10\]。记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涉及到编码(encoding)、保存(storing)和提取(retrieving)。记忆障碍的康复策略包括直接训练和代偿性训练等多种方法。其中,无错性学习被许多研究证实是一种有效的直接训练策略,对脑损伤后记忆障碍患者,特别是记忆障碍较严重的患者,能促进其记忆功能的改善\[11-13\]。脑外伤患者的恢复首先应是认知功能的恢复,但是现在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只注意肢体功能的康复,而忽视了认知功能的康复。近年来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才逐渐受到重视\[14\],认知功能的恢复往往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ADL。

无错性学习最初起源于心理学研究,后来用于记忆障碍的训练,类似于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无错性学习的方法可以影响记忆的全过程,其中更侧重于记忆过程中的信息编码与保存。我们通过给予患者线索提示、不断重复与练习、正确强化等方式输入到大脑中,在边缘系统、海马等部位经过有效地加工与处理后转化为长期记忆。不同区域的记忆互相联系组建为网络性记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减少遗忘,实现功能性应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大脑的可塑性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13\]。Rodriguez等的研究证实\[15\],无错性学习时大脑对信息的编码、提取与有错性学习不同,两种学习条件下右额叶的事件相关电位在振幅和波形的表现不同,迟发正向复合波的出现也不同。除了电生理表现差异外,临床研究也证实\[16-17\],无错性学习比有错性学习更有效促进记忆恢复,训练内容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与现实的生活方式一致的助记术、日常生活活动的安排等。而丰富多彩的环境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已被广泛深入地研究,有无数令人兴奋的证据表明环境影响大脑的发育和脑损伤的恢复。

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呆病、痴呆、文痴、健忘、遗忘等范畴,其病位在脑,《灵枢·论》论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俊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血证论·六忘》论述:“健忘之证尤多,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内经所谓血在下如狂,血在上喜忘是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18-19\],头皮针疗法可明显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坏死区域的侧支循环及建立,并激活损伤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改善因脑细胞缺血缺氧而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也有研究报道证实,颅脑损伤患者在针刺治疗时,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增高,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0\];而且还能促进改善脑组织氧代谢,平衡脑细胞内环境,减轻其自由基反应,从而保护血脑屏蔽,延缓并减轻脑水肿形成和发展\[21\]。因此,头皮针治疗能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提高受损局部的血液供应和含氧量,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促进大脑皮层功能正常运行和缺损区的重建。

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头皮针结合无错性学习对脑外伤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RBMT-CV评分、LOTCA评分、MBI评分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治疗组各项评分与对组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何成松,李卫平,杨大鉴.脑外伤患者的认知训练\[J\].中国康复,2004,19(4):242.

[2] Areiniegas DB,Held K,Wagner P.Cognitive impairment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Curr Treat Options Neurol,2002,4(1):43-57.

[3] Foster M,Spiegel DR.Use of donepezil in the treat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s of modera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8,20(2):106-108.

[4] Knight RG,Harnett M,Titov N,et al.The effect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n the predicted and actual performance of a test of prospective remembering\[J\].Brain Inj,2005,19(1):19-27.

[5] McCauley SR,Levin HS.Prospective memory in pedriatic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preliminary study\[J\].Dev Neuropsychol,2004,25(1):5-20.

[6] 缪鸿石,南登崑.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34-1243.

[7] 燕铁斌,马超,郭友华,等.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简体中文版)的效度及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2):81-84.

[8] 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79.

[9] 罗子芮,窦祖林.脑外伤后前瞻性记忆功能障碍的康复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2):849-853.

[10] Dou ZL,Man DWK,Tam SF,et al.Community-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ion service for populatio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na\[J\].Int J Rehabil Res,2004,27:81-84.

[11] 欧海宁,窦祖林,文伟光,等.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6):376-380.

[12] Kessels RP,Boekhorst ST,Postma A.The contribu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to the effects of errorless learning:a comparison between young and older adults\[J\].J Int Neuropsychol Soc,2005,11(2):144-151.

[13] Fillingham JK,Hodgson C,Sage K,et al.The application of errorless learning to aphasic disorders:a re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J\].Neuropsychol Rehabil,2003,24(2):805-814.

[14] 王敏,冉春风,庄志坚,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8):553-555.

[15] Rodriguez-Fornells A,Kofidis C,Munte TF.An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errorless learning\[J\].Brain Res Cogn Brain Res,2004,19(2):160-173.

[16] 窦祖林,欧海宁,文伟光,等.无错性学习在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9(16):84-87.

[17] Van Praag H,Kempermann G,Gage FH.Neural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J\].Nat Rev Neurosci,2000,1(12):191-198.

[18] 谢冬玲,朱丽芳,刘惠宇,等.头皮针治疗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834-835.

[19] 孙怀玲,李翔敏.头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 (5):275 -278.

[20] 单爱军,尹卫,贾少微,等.针刺对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的量化研究\[J\].广东医学,2002,23(3):248-250.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2

老戏骨李雪健在电视剧《嗨,老头》扮演的呆萌慈祥的老年痴呆患者形象近期,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嗨,老头》,引发了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性痴呆)热切的关注。对于这一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公众在认知上还存在哪些偏差?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防治?本期,我们特邀浙江金华市第二医院的专家结合他们近期完成的“老年痴呆防治成果转化”项目,做一番介绍。

最近,家住浙江省金华市区的王阿姨由女儿陪同前来医院就诊。王阿姨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和善有修养的老人,礼貌而热情,但仔细询问发现:王阿姨近一年多来明显地忘事,一件事情反复提问,家中日用小电器如微波炉、洗衣机等都不会使用了,在近两个月内她已经在家门口走失3 次。经量表测评,王阿姨除了明显的记忆损害外,其时间地点定向力、执行功能、计算力、语言能力均有明显的损害,初步诊断王阿姨为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

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特点是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定向力、理解能力、执行能力较差,社交能力下降。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其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早期识别老年痴呆的8 大“信号”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反应迟钝、常常忘事是很自然的老化表现,根本不是什么病态。由于缺乏对老年痴呆的正确认识,加之患者起病隐袭,早期不易被家人觉察。导致很多老年患者错过了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时机。

在这里,介绍简单易行的记忆障碍筛查法,以早期识别老年性痴呆的8 大“信号”:

1. 判断力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经济问题有困难,如不会算账了,作出的决定经常出错,辨不清方向或者容易迷路。

2. 兴趣减退,爱好改变,活动减少。比如,几乎整天和衣躺着看电视;平时讨厌外出,常闷在家里,懒得动,无精打采。

3. 不断重复同一件事。例如,总是问相同的问题,重复讲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句话等。

4. 学习使用某些简单的日常工具或家用电器有困难,比如电视遥控器不太会操作、微波炉也不知道如何使用。

5. 记不清当前的月份或年份。

6. 处理复杂的个人经济事务有困难。如忘了如何使用存折,忘了付水、电、煤气账单等。

7. 记不住和别人的约定,比如和家人约好的聚会常常记不住,计划去拜访亲朋好友也会忘了。

8. 日常记忆和思考能力出现问题。

比如自己放置的东西经常找不着;经常忘了服药;想不起熟人的名字;去超市却忘记要买的东西;忘记看过的电视、报纸、书籍的主要内容;与别人谈话时,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等。

医生在诊疗时,可以让老人自己填写调查问卷,或通过向知情的家属询问,以了解在过去几年中老人在记忆或者思维方面出现的问题。如果老人对以上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回答“是”,很可能是记忆出现了问题,需尽早接受治疗。

认知康复治疗有助患者的功能恢复

对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建议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认知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仍是老年痴呆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阻止过早出现行为和功能的下降,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度的加重,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活自理期和生存期。

认知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讲解疾病知识,以及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的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时,使患者、家属都积极参与认知康复活动中来,创造利于患者学习的环境。在此环境中,患者可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从而提升功能水平、改善生命质量。

适应于老年痴呆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注意力的训练。使用划消测验,给患者一组不规律的数字,要求患者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划掉数字3或划掉数字3 前面的数等等,以此训练注意力。

二是记忆训练。通常用于记忆力减退和容易遗忘的患者,如应用路牌、提示板、箭头符号、地域颜色的区分等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辨别。一般每周训练3~5 次,每次20 分钟~30 分钟,连续训练3 个月为一阶段,然后进行记忆评分,观察效果。训练的方法包括:

照片记忆训练 出示人物照片(如名人头像或患者亲属的照片等)1~20 张,每张照片出示5~20 秒,然后让患者从所提供的诸多照片中选出前面见过的照片(供选的照片为需记忆照片的2 倍)。

地图作业训练 利用简单的趣味地图,要求患者找出由一地去另一地的路线,方法越多越好。

视觉记忆训练 找出日常生活熟悉的物品(如水果、蔬菜和日用品等)图片若干张,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要求患者在图片出示完3~5 秒后,复述所示图片的名称。以每次所要求识记图片的数量来衡量训练难度的大小。

复述短小故事 先给患者选读一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然后让患者在听完后回忆故事细节,并用言语清楚表达。

彩色卡片拼图训练 让患者用零碎的彩色卡片拼出一个图形,由易到难。这不仅可以训练老年人对色彩的辨认,还可锻炼其即刻和延迟回忆的能力。

此外,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缺乏有系统的组织和延续的技巧,需要家属通过感官刺激等康复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和减缓功能缺损。如给其播放熟悉的声音(动物的叫声、戏曲片段)进行辨别:把鲜果放入他们的口中,鼓励其说出滋味、名称、形状及相关知识;用编织、书法、布艺粘贴等方式,让老人保持较好的动手能力。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3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己成为老年痴呆症的高危国家。本文针对老年性痴呆症的定义、发展趋势、临床表现、家庭健康指导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建议,以期对老年性痴呆症康复有所裨益。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症;家庭健康指导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权威调查显示[1],我国现有老年性痴呆病人500多万,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至1009万。目前对老年性痴呆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但倘若老年性痴呆早中期能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延缓老年性痴呆的进程、阻止老年性痴呆向晚期发展,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国内对该方面的系统研究甚少,为了探讨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方法,旨在建立系统、有效的家庭健康指导方法,使病人得到“无缝医疗保健”。 [2]

1概述:

1.1 定义: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症。智能损害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人格异常及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患者常伴有行为和情感异常,这些功能障碍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明显减退[3]。

1.2 病因和分类:痴呆的原因包括变性病性和非变性病性,变性病性主要包括阿尔兹海默病、路易体痴呆Pick病和额颞痴呆等,非变性病性包括血管性痴呆、感染性痴呆、代谢性痴呆或中毒性脑病等。

1.3 阿尔兹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首先由Alzheimer(1906年)描述。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65岁以上人群中为5%,80岁以上为20%[4],妇女患病率3倍高于男性患者。家族性约占阿尔兹海默病患者10%以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级亲属,尤其女性危险性高,常于70岁前发病[3]。阿尔兹海默病病因迄今仍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2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趋势

老年痴呆症将在中国流行,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全国已有500 万以上老年人痴呆,其中男性: 年龄60 ~ 65 岁占8%,年龄66 ~ 75 岁占12%,年龄76 ~ 85 岁占40%; 女性: 年龄60 ~ 65 岁占10%,年龄66 ~ 75 岁占14%,年龄76 ~ 85 岁占42. 5%[5]。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患病率还将快速上升。由于本病的患病率和至残率、病程长和治疗开支大等,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影响。

3. 临床表现

3.1 记忆障碍患者多为隐匿起病,早期易被患者及家人忽略,主要表现为逐渐发生的记忆障碍,当天发生的事不能记忆,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不记得,熟悉的名字记不起来,忘记约会,忘记贵重物品放在何处,词汇减少。早期出现经常性遗忘主要表现近记忆受损,随后远记忆也受损,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3.2 认知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掌握新知识、熟练运用及社交能力下降,并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渐渐出现语言功能障碍,不能讲完整的语句,口语量减少,找词困难,命名障碍,出现错语症,交谈能力减退,阅读理解受损,但朗读可相对保留,最后完全失语;计算能力障碍常表现算错帐,付错钱,最后连最简单的计算也不能;严重时出现视空定向力障碍,穿外套时手伸不进袖子,铺台布不能把台布的角和桌角对齐,迷路或不认家门,不能画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会使用最常用的物品如筷子、汤匙等但仍能保留运动的肌力和协调。

3.3 伴随的思维、心境、行为等精神障碍往往是病人就医的原因,精神症状包括抑郁、情感淡漠或失控、焦躁不安、兴奋和欣快等,主动性减少,注意力涣散,白天自言自语或大疑自己年老的配偶有外遇;妄想和古怪行为,如怀疑子女偷他的钱物,把不值钱的东西也当作财宝藏匿起来;可忽略进食或贪食;多数病人有失眠或夜间谵妄。

3.4 检查时可发现患者表现坐立不安、易激动、少动、不修边幅、个人卫生不佳。一般视力、视野保持相对完整,无椎体束征和感觉障碍;步态一般正常,后期出现小步,平衡障碍等。5%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和帕金森综合征。

4. 家庭健康指导方法

4.1 组织与实施: (与社区共同完成)

成立老年性痴呆病人健康指导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健康指导小组由神经内科专家、综合科(社区护士、临床护士)护士组成,小组成员负责制定老年性痴呆病人全程护理计划,针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健康问题及照顾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编制《老年性痴呆患者保健手册》和《老年性痴呆照顾者健康教育手册》。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技巧、各种量表的调查方法和使用原则等培训。

护士每2周上门家访1次,了解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家居情况,为病人的健康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指导;每周电话联系两次,经常提醒和督促病人遵医嘱,病人家属也可以随时来电话咨询;每周1次免费护理咨询门诊,方便病人及家属有问题时前来门诊咨询;与社区居委会合作,每3个月在社区举办老年性痴呆病人及家属照顾者健康教育讲座并作现场指导。

4.2 综合训练

4.2.1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选择病人熟悉的与日常生活方式密切联系的内容,如进食、穿衣、洗漱、沐浴、入厕、家务等进行训练,先叙述并示范, 然后让病人模拟,每日活动安排从简单到复杂。

4.2.2智能训练:回忆与生命回顾,让病人回忆往事,并叙述亲生经历的几件大事情,其中要说出近年来最高兴的3件事(按时间顺序)。用图片、物品、书籍或音乐等帮助病人回忆,以激发病人的远期记忆。目前用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训练方法有辅助记忆修复法、间隔回忆法、综合认知补救法。

4.2.3定向力训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在病人病房或卧室设置易懂醒目的标志,放置病人熟悉的物品,反复训练,使其认识病房或卧室的位置;让病人记住一些基本生活知识,记住亲人、护士的名字;记住一些日期、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使病人逐步形成一些观念。

4.2.4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训练排列数字和简单的数字运算;训练推理能力,从物品、工具、食品、动物、植物等项目,任选一种让病人说出与之相同的东西,并要求进行分类。

4.2.5体能训练: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如漫步公园、做老人体操、跳舞等,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度。Montessori的理论是运用日常生活用品指导患者运动,将运动内容反复强化教给患者,或根据患者以前或现在的生活经历安排。

以上内容每周训练5次,每次30-40分钟,随时观察病人反应,依病人的练习兴致适当增减时间,根据病人的进步与不足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参与和训练。训练进度因人而异,不能强求。

4.3. 心理护理:针对老年性痴呆病人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依据评定的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4.3.1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好感与信任。

4.3.2根据病人的个性特点,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同时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以开导。

4.3.3调动病人家庭成员的积极性,给以病人的充分关注和理解,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心理压力。

4.3.4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社会活动,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编织、读报、听广播,选择性看一些娱乐性电视,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和不良情绪,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自身的存在价值。

4.4家庭安全护理指导:针对老年性痴呆病人最为常见的误吸、误服、跌倒、走失、烫伤、自伤或伤人等家居安全问题,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指导,以降低家居安全问题的发生率。随身卡片:姓名、性别、年龄、病名、住址(居委会)及联系方式等。

4.5家庭健康指导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康复作用。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的、有害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呈难以逆转的损害,若得不到悉心照料,病人的生存质量期限会明显缩短。另一方面,我国的福利和社会医疗保障仍不健全,病人也不可能长期住院,因而病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人中由家人照顾度过的。然而,由于大多数照顾者护理知识缺乏,致使病人在家庭中难以得到正规的、系统的康复护理。我们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进行健康指导,使以往以生活护理为主的照顾转变成以积极康复为主的全面照顾,延缓老年性痴呆病程的进展。

4.6 家庭健康指导对家庭的帮助。老年性痴呆病人由于其自控能力的减弱或丧失,家庭安居问题会随时发生,而一旦发生会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引起的精神行为问题,使家庭照顾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我们要针对这一情况给予相关知识的强化教育,以期使照顾者的心态得到调整,并从日常的训练中发现乐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4.7 家庭健康指导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家属对老年性痴呆者疾病不重视,并误认为是因为衰老所致,因而忽略了疾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此外,部分照顾者因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不能较快的领会护理人员的指导,难以胜任照顾者的角色。这需要护理人员定期随访监督,并强化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的传授。

4.8 老年性痴呆症家庭健康指导展望。目前我国的老年性痴呆患症的庭健康指导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无论从临床实践还是护理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科学合理地控制老年性痴呆患症的病程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照顾者的负担。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将医疗、社区及家庭结合起来,为老年性痴呆患患者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照顾,将是此领域护理研究工作者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沈文捐,关奇志,朱汇平等,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健康教育探索,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13(6):39-41.

[2]温贤秀,面向社会的家庭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2):63.

[3]王维治,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48-249.

[4]范妮,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590-591.

[5]张利英.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康复指导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30-131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 脑性瘫痪;智力;康复

【中国分类号】 R74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45-01

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是神经系统成熟过程中的俩个方面,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脑瘫儿童智力低下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脑的病理改变为基础,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各种先天原因所致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室扩大,神经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引起的室管膜下出血,脑室旁白质软化。足月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时可以引起栓赛扬改变。脑坏死多见于皮质深层或白质内,还常见到髓鞘发育不良,脑血流减少等。其二是由于脑瘫儿童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不同障碍造成其外界环境感知的减成智力低于同龄儿童,第三,疾病的影响。

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不同的脑瘫儿童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患儿在不同时期也可表现不同。但是,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可高可低,甚至在不同时期也可发生改变。2动作及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具有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姿势。3反射异常,脑瘫儿常表现原始反射延迟或消失,平衡反应减弱或延迟出现。4运动发育迟缓,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一般不能达到同龄正常儿的发育水平。

脑性瘫痪是由固定的脑部病变引起,通常难以治愈,治疗以康复治疗为主,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康复训练内容;运动疗法每日2次,每次45分钟,以bobath法为主,对肌张力增高者加用上田法,翻身爬行不能者加用vojita法,均配合低频电疗法,头皮针辅助疗法。儿童的生理特点是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如果训练项目枯燥乏味,训练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通过各种形式,音乐,玩具,语言等方法诱导患儿产生主动运动,反复多次练习,同时强调在运动学习中利用视觉和语言反馈的重要性,制定康复目标,指令明确,J进行一些基本的学习,如数数,分辨左右等,将一些动作比喻为飞机,大炮及一些小动物的形象,引起脑瘫儿的练习兴趣,要能调动患儿的热情,在功能活动中使这些运动表现最优化。当运动已成为已经获得的能力时,智力水平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上,当运动成为已经获得或受限时,智力因素表现为解决运动障碍的能力。因此对于脑性瘫痪儿童,智力水平对运动发育更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障碍作用,康复干预效果和智利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智力水平高的儿童训练时接受信息及分析处理能力强,易于学习新的运动模式。脑瘫儿童智力低下的特点与其他弱智儿童一样,发展的起点迟,发展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主要表现有:感知觉能力差(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类别的区分。识别声音大小,声调的高低,甚至皮肤对冷热的刺激的反映)。记忆障碍(记忆欠缺目的性,机械记忆相对较好,思维直观,缺乏概括性,目的性,灵活性以及独立性)。言语发音障碍,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在康复训练中不应仅重视对肌张力。异常肌张力低下的干预治疗,更应注意智力因素与运动发育的相关性,在治疗中强化对患儿智力障碍的康复。

结论:脑瘫儿童康复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患儿所具有的潜能,将残疾降到最低,使其能够获得独立生存,达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目的,因此康复干预效果和智力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智力因素在脑瘫儿的综合康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讨论:在正常儿童中,智力因素参与运动的始末,通过运动探索,解受新的运动感知体验,反馈人脑的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存储为运动记忆。在运动结束后对自身的运动进行评估,形成运动的技巧,为运动发展存储更多运动模式。对于脑型瘫痪儿童智力水平对运动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同时笔者还发现翻身,爬行对身体协调性要求高的项目和智力水平有更高的相关性。有研究发现在协调性运动过程中。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前额叶血流量增加,而一般性的运动中前额叶血流量减少。提示:随着运动复杂性的提高,对认知能力的依赖性程度也随之增加。

参考文献

[1] 黄真'运动学习'相关理论及其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02(7);652-655

[2] 史惟。儿童认知运动疗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0);853-854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痴呆;血管性痴呆;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评定

中图分类号:R74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3)03_0196_04

发生于老年人的痴呆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seas,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及混合性痴呆(mixeddementia,MD)。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发病率占全部痴呆的20%左右,仅次于AD[1]。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寿命的最常见的疾患之一[2]。目前认为大部分的VD是不可逆性痴呆,但至少仍有小部分若早期积极治疗,可能使痴呆得以逆转甚至恢复。而对于大部分VD来说,若早期能够得到积极治疗,也可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VD患者由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肢体、语言等功能的康复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3]。因此,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计算机训练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应用很有前景。我院对收治的38例VD患者按照VD的治疗原则进行规范治疗,重点研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浙江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VD患者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6~85(77.26±4.13)岁。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计算机训练组。(1)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6~85(77.74±4.05)岁;(2)计算机训练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69~85(76.79±4.26)岁。两组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病例选择:

1.2.1纳入标准:①痴呆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_IV)的诊断标准[4];②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明确: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支持;③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④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7分;MMSE:文盲(未受教育)≤17分,小学(受教育年限≤6年)≤20分,中学或以上(受教育年限>6年)≤24分。MoCA≤26分;⑤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上肢控制能力,视力和听力允许完成测试,不影响认知评定和训练;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⑦患者及家属同意合作。

1.2.2排除标准:①具有意识障碍,或处于谵妄状态;②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正常颅压脑积水,脱髓鞘疾病等;③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CO中毒、低血糖、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等;④具有精神病史:如抑郁症;⑤具有活动性癫痫;⑥因头部外伤导致认知障碍;⑦一般状况差,或合并严重失语,或合并严重神经功能缺损,无法配合认知功能检查;⑧具有某些干扰认知功能评价的个人习惯,如嗜酒、吸毒、精神药物滥用;有较严重的视力或听力障碍,不能配合检查。

1.3评定方法[4,9,12]:①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_metalstateexamination,MMSE):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认知筛查量表,内容覆盖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总分范围0~30分。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年限有不同的分界值,具体如下:文盲(未受教育)≤17分,小学(受教育年限≤6年)≤20分,中学或以上(受教育年限>6年)≤24分,低于以上分界值为认知功能缺陷;②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内容包括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空间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力和定向力等认知领域,总分范围0~30分。以26分为分界值,低于此分界值为认知功能缺陷。③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dementiaratingscale,CDR):用于评估痴呆的病情轻重,CDR=0为健康,CDR=0.5为可疑痴呆,CDR=1为轻度痴呆,CDR=2为中度痴呆,CDR=3为重度痴呆。在入组时、训练第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

1.4治疗方法:对照组和训练组均按照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原则,采取常规治疗方案,防治卒中、改善认知功能及控制行为和精神症状。具体如下:①治疗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脏病的控制、戒烟等;预防卒中再发,酌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等;②改善认知功能症状的药物治疗,酌情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胞磷胆碱、中药干预(银杏叶制剂);③控制精神行为症状(BPSD),酌情使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计算机训练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8周的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本研究所采用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软件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研制的“认知康复工作站”,内容包括注意、记忆、执行、计算、视空间、言语等认知功能的训练。根据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结果,采用“一对一”的由易到难、由单一项目到相关项目的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注意力的训练:让患者查找不同的汉字、数字、图画,难度由易到难;②记忆力的训练:回忆词语、短句、图片,回忆简短故事主要人物、时间和地点等;③执行功能的训练:包括抽象思维、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如看图编故事、造句、归纳、应用加减乘除法则进行运算等;④知觉功能训练:图形配对、图形分类、拼图等。由同一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环境下对受试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每次30min/d,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组内、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内比较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无失访者。38例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训练8周后利用MMSE、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对照组、计算机训练组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对照组与训练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受教育年限MMSEMoCA对照组(n=19)12.05±3.4216.47±2.2214.74±2.00计算机组(n=19)11.42±3.1116.37±1.3015.02±1.352.2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提高,其中对照组MMSE平均提高(2.26±0.81)分,MoCA平均提高(1.95±0.78)分。计算机训练组MMSE提高(3.68±0.82)分,MoCA平均提高(4.00±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根据痴呆程度分级,将每组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VD患者3个级别。其中对照组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3例。计算机组轻度7例。中度9例,重度3例。将每组治疗前后的MMSE、MoCA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当中的轻、中度VD患者成绩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表3不同病情程度的成绩比较(x-±s)

组别MMSE治疗前治疗后MoCA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轻度20.46±2.1522.57±2.01*18.01±2.3120.02±2.02*(n=19)中度15.27±2.7418.26±1.75*13.52±1.1716.06±2.12*重度9.03±1.609.81±1.639.27±2.149.42±2.71计算机组轻度20.88±1.9824.97±2.58*18.58±2.0422.89±2.64*(n=19)中度15.24±1.8219.69±2.44*14.02±1.0518.96±1.76*重度9.24±1.559.65±1.729.71±1.2710.93±1.02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VD是在AD之后第二常见的痴呆,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大约为5%,其中AD占全部痴呆的50%,VD占20%左右[2~4]。临床常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可突然发生、阶梯式进展、波动性或慢性病程、有卒中病史等[6]。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脑血管病的病灶涉及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或病灶损害了足够容量的脑组织,导致记忆、注意、执行功能和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的严重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照料者的负担[1,6,8]。目前的VD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辅以常规的康复训练,但主要是肢体功能的恢复治疗,对认知功能的训练治疗不够重视。因此,如何通过认知训练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尽量、尽快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工作和学习能力成为重要的问题。

自70年代日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尝试将认识评估量表电脑化,成为计算机认知评估系统(computer_assistedcognitiveassessmentsystem,CACAS),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认知训练系统在欧美相继开发成功。90年代已经有大量多媒体软件产品在医院和家庭广泛使用,进行计算机辅助训练治疗,得到较理想效果[14~17]。国内多个研究先后对计算机认知康复进行了研究分析,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开始在医院中推广使用[7,8,11,13]。

本研究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研制的“认知康复工作站”,利用计算机训练模式对V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相比较传统的人工训练模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该训练模式内容丰富、操作简单、不易受到患者和治疗师个人的兴趣影响,图文并茂,且患者不易疲劳,同时节省时间、节约人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的积极性较高。

本研究对计算机训练组、对照组的同一组治疗前后的MMSE、MoCA总分进行比较,显示治疗后成绩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上按照痴呆患者病情的轻重,根据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和(或)功能损害程度,可将痴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痴呆。在痴呆早期,疾病进展相对缓慢,轻中度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有一定保留,因此认知康复治疗等训练有助于改善和维持患者的记忆、语言等认知功能,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重度痴呆患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部分失去认知理解和语言能力,且抑郁、激惹等精神行为问题突出,多数卧床或者基础状况不太理想,对认知评估和认知训练带来很大的困难。从本研究通过为期8周的康复训练治疗,说明了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对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对重度VD患者效果欠佳。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规范的抗痴呆药物治疗可以改善VD的认知功能;药物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认知功能改善更显著,应予以普及推广。认知康复治疗对轻、中度VD患者疗效明显,但对重度VD患者疗效欠佳。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总的训练时间只有8周,仍需要做随访研究,观察认知康复疗效的维持时间;未设置人工训练组;病例数有限,仍需要大量临床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焰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0):891-894.

[2]郭轩东,常履华.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9):1379-1381.

[3]张振馨,洪震.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ActaAcadMedSin,2004,26(2):116-121.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46.

[5]尹义臣,陈卓铭,杜志宏.卒中后认知功能康复与神经可塑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71-473

[6]冯涛,王拥军.血管性痴呆国际诊断标准的解读与比较[J].中国卒中杂志,2009,4(1):62-66.

[7]朱静,范建中,张善纲,等.计算机训练与人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康复的比较[J].中国复医学杂志.2007,22(1):34-36.

[8]楼伟伟,尤春景,许涛,等.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与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7):462-465.

[9]温洪波,张振馨,牛富生,等.北京地区蒙特利尔认知量表的应用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2008,47:36-39.

[10]贾玉洁,成海燕,于涛,等.老年期痴呆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43-348.

[11]谢波,康德智,郑建民,等.计算机辅助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系统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3(8):150-152,161.

[12]周爱红,贾建平,闵保权.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3):214-216.

[13]高明明,恽晓平,张慧丽,等.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27-530.

[14]Lima_SilvaTB,OrdonezTN,SantosGD,etal.Effectsofcognitivetrainingbasedonmetamemoryandmentalimages[J].DementNeuropsychol,2010,4(2):114-119.

[15]DichgansM,MarkusHS,SallowayS,etal.Donepezilinpatientswithsubcortical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arandomizeddouble_blindtrialinCADASIL[J].LancetNeurol,2008,7:310-318.

[16]BergA,SadowskiK,BeyrodtM,etal.Snoezelen,structuredreminiscencetherapyand10_minutesactivationinlongtermcareresidentswithdementia(WISDE):studyprotocolofaclust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BMCGeriatr,2010,10:5.

[17]MitchellAJ.Ameta_analysisoftheaccuracyofthemini_mentalstatalexaminationinthedetectionofdementiaandmildcognitiveimpairment[J].JPsychiatrRes,2009,43:411-431.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心理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类平均寿命日益延长,老年疾病的危害日益突出,作为影响老年健康重要疾病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临床报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通过对患者实施多方面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护理干预在疾病的防治、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

1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干预

近年来,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护理干预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研究。

1.1心理护理阿尔茨海默病与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阿尔茨海默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主要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①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AD患者大多性格易发生改变,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淡漠、压抑等情感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精神变化,及时进行疏导调节,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开朗的心情,感受生命的美好。②耐心倾听:AD患者由于记忆功能减退,易出现言语和行为的反复无常,经常遗忘了自己或照料者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讲解、沟通、细心照料。③掌握适当的谈话技巧:针对患者的一些偏激、消极行为和言语,护理人员在进行劝导时要掌握适当的谈话技巧,循循善诱,切忌采取强硬措施;并应及时开导、积极鼓励,引导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④关心病患:与正常人相比,AD患者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不太乐观,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与患者进行心理和身体的互动,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大家的关心,重拾生活的自信。

1.2家庭护理家庭护理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家庭护理涉及的环节主要有[2-4]:①家居安全护理:家中需有专人陪伴,需在患者生活起居的活动范围内设置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病患滑倒、撞伤、砸伤、擦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疏导,有效避免患者消极情绪的产生。②认知功能和记忆训练: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的特殊情况,家庭护理中应当强化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记忆训练,有意识地督促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鼓励其多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的时间阅读报纸、看电视、下象棋等;每日进行一些益智游戏或活动训练,如有意识地进行电脑上的益智游戏、报纸上的填字游戏,拆卸益智玩具、九连环等诸如此类的训练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活动、保持大脑灵活、强化认知功能、改善记忆,从而有效地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③饮食护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糖,含丰富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易咀嚼、无刺无骨的食物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每日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均衡营养。饮食、饮水需定时、定量,食物温度适中,以保证患者每日能量和水分需求。另外,还需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活动量、饮食习惯、并发症以及痴呆的临床表现特点等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护理方案。④对家庭照料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家庭照料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主要是使照料者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病机、危险因素、防治措施、注意事项、与患者沟通的方法等,其目的是促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生活和精神护理,延缓痴呆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方法有:定期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发放相关保健、防治及健康教育手册等。

1.3药物治疗护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除了有精神方面的症状外,通常还患有一些慢性疾病,需同时进行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当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用药安全,严格遵照医嘱,掌握患者既往史、现病史、药物过敏史及辅助检查的异常结果,以确定是否有用药禁忌证及配伍禁忌,明确用药的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严格控制剂量,合理用药。

1.4康复护理适当、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护理能力,延缓痴呆的进程。康复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叠被、洗脸、刷牙、吃饭、洗衣服、如厕、读书、看报纸等能力进行锻炼,延缓患者身体机能的衰退,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之余,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和益智训练,如拼图、搭积木等益智游戏,寓教于乐。训练排列数字和简单的数字运算,图片归类和分类训练,锻炼患者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体力,而且还能提高大脑皮质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延缓AD的进程[5-6]。

2结语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至今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和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采用的药物治疗也只能在有限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力,但并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而研究显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延缓AD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提示我们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这种不明原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仅靠药物治疗是非常局限的,我们应当尝试将多种方法,如护理干预、物理治疗(脑反射治疗、穴位按摩、光疗、音乐疗法)等融入药物治疗中,从多个层面(身体、心理、精神状况等)提高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延缓AD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鸿儒,宋毓敏,吕燕.阿尔茨海默病10例家庭病房护理分析.2011年人民军医-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刊,2011:74-75.

[2]叶彩祝,周静然,严梅秀.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及护理干预对照料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实用临床医学[J].2011,12(5):90-94.

[3]彭素英,许之驹,李素君,吴燕明.阿尔茨海默病30例护理效果分析.中国民康医学[J].2011,23(12):1530-1532.

[4]侯瑞.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国民康医[J].2010,22(9):1179-1180.

[5]招丽媪,谭晓雪,陈少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2010,31(6):948-949.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健词】脑卒中;失语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09-02

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针对32例脑卒中致失语症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现将康复护理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最大的85岁, 最小的50岁,患者均神志清楚,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脑卒中患者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别人的“累赘”,自然会产生消沉、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改变。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负性心理反应。因此护士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高度责任心出发,耐心地向患者说明康复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解释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2 制定急性期患者的护理目标 急性期是指发病3周内,此阶段患者症状不稳定,往往在家人不能理解其某种意图时,患者动怒或者拒绝理睬任何人,还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厌世情绪[2]。护理人员应制定护理目标:恢复患者与他人初步的直接言语交际能力,通过对患者语言障碍的调整和简单的言语交流技巧训练从而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因此,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之交谈,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稳定患者情绪,建立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是急性期护理的任务首先。护理人员还要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言语障碍的性质,教给他们简单有效的言语交流的方法,并且经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咨询及心理指导,调动其配合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3 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并生命体征稳定,及早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3.1构音器官训练法[3] 康复师做示范,让患者学着做。头颈部放松运动,如低头、仰头、侧头及头的左右旋转运动;唇力度训练,如噘嘴,咧嘴;舌的运动,如左右摆动舌、伸缩舌及卷舌。

3.2听理解刺激法各类型失语症早期均表现出听理解障碍,故听理解功能的恢复是其它语言功能恢复的前提。对残存的语言功能采用集中、恰当的反复感觉刺激,如视触觉刺激。具体方法[4]:①听语指物、指图;②执行指令(一次一个动作或同时多个动作);③复述语句、短句或字词;④回答问题;⑤阅读书报、图片。

3.3记忆思维刺激法对运动性、命名性失语患者应激发其记忆思维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语言产生的丰富基础[5]。图形记忆,回忆自己的姓名、住址、工作等;列物品名;列出属于一个大范畴的物品。物品用途;列出物品的多种用途。

3.4 手势与语言结合刺激法[6]对于完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开始训练时,应利用表情―手势―语言的结合进行交流。

3.5 医院与家庭结合法 对任何类型的失语,康复环境是语言康复的一个重要条件,熟悉的环境和人可调动患者说话的主动性。所以,训练中采用医院加家庭方式让家人多参与训练。

3.6 做好查房及督导工作 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查房,这对患者起着监督和督促训练的作用。医护人员对患者说出简单句子给予鼓励,向患者问好,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其进步给予表扬。

4 结果

通过对32例失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29例患者语言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8周后只能说简单词甚至失语患者3例。

5 讨论

语言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心理生理基础。[7]因此,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关心和尊重患者,了解患者心理的动态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也应该注意到,康复训练是一个逐步和长期的过程,它不是短暂的,出院并不代表康复训练的结束,因此出院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利用各种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并定期随访,对于患者出院后的训练给予积极的指导,使患者能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在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下坚持训练,从而达到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红,付玉娟.脑卒中失语病人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4C):1037-1039.

[2] 于红梅.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天津护理,2011,1(6):357-358.

[3] 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7): 57-58.

[4] 陈伶俐,刘晓加.浅谈失语病人的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04, 1(19): 78-79.

[5] 郑丽萍,王红明.脑卒中失语病人言语功能恢复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6): 942-943.

[6] 刘春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 5(7): 145-146.

记忆康复训练方法篇8

血管性痴呆(Vascule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是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智力损伤所致。中国11个城市和农村的普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中VD患病率为342/10万,其中在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分别为478/10万和140/10万,城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 [1]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探讨VD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43例,男36例,女7例,平均年龄62.5岁,被CT或MRI诊断为脑卒中,其中高血压37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4例,抑郁症11例。所有病例经智力测验:35例采用龚耀先教授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测定(WAIS-RC),8例采用上海修订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痴呆患者再行Hachinki缺血评分,评分≥7分者即确诊为血管性痴呆。各项评定均由专人负责。

1.2 方法 根据患者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康复计划。依照计划每天有选择性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辅助按摩、针灸、矫形器及药物等针对运动、感知、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方面综合康复治疗。在积极运用促通技术和传统疗法治疗运动、语言功能的同时,通过对物体的辨认和分类、抽象或形象的视听记忆、拼图填图、思维理解、运算、推理等项目重点训练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训练内容和难度。治疗时间30min/次,2次/d。每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ADL评定量表评定,此量表分为10大项、50小项。每项采用4级评分法,每项0~2分,共100分。独立完成规定项目为2分;能独立完成但时间长,超过正常时间的1.5倍为1.5分;能完成但需辅助或两项中完成1项为1分;不能完成为0分 [2] 。每月评定ADL1次,本组43例VD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及各项目改善情况用t检验予以比较。

2 结果

本组综合康复治疗前后ADL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个人卫生、进食、器具使用、床上运动、移动、更衣等项目上改善显著,认知交流、入浴动作改善次之。ADL各项评分提高情况,见表1。

表1 ADL各项评分提高情况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VD)患者CNS在损伤后临床出现运动、感知、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方面等功能障碍,患者ADL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严重影响了生活 质量,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需要他人帮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针对VD发病的临床特点,充分考虑因脑卒中梗死灶部位和损害程度不同而造成偏瘫与痴呆两个主症不平行的特点,在积极治疗VD危险因素,正确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拟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本文依据神经发育中大脑皮质病变后的皮质下结构相继由抑制下释放这一原理,采用促进神经运动和感知过程,抑制异常运动和反射的方法,设定综合康复方案。通过促通技术和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法,每天有选择性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辅助按摩、针灸、矫形器及药物等针对运动、感知、认知能力以及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通过对运动、感觉、语言功能的基础训练以及对物体的辨认和分类、抽象或形象的视听记忆、拼图填图、思维理解、运算、推理等对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的训练,综合治疗的反馈信息促使受损CNS新生神经元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联系,并激活病灶边缘带“休眠”状态的脑细胞,使VD患者CNS丧失的功能通过再学习再训练,以达到重建的目的,从而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达到改善和提高 [3] 。本组治疗前后ADL各项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且越早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受损脑组织的修复和运动反射的重建越有价值,ADL能力的改善越显著。本组个人卫生、进食、器具使用、床上运动、移动、更衣项目上改善极为显著(P<0.001),认知交流、入浴动作改善次之,可能与智能同运动的精细程度、运动功能在障碍中所占的比重、病区环境与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差异有关 [4] 。由此可见,要达到VD患者ADL能力提高的最大化,选择因人而异、优化组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Zhou WQ,Yu XD.The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the view of the study on vascuiar dementia.Zhongguo Linchuang Chin J Clin Rehabil,2003,19(7):2728.

2 崔三生,王刚.一种新型ADL量表可行性研究.中国康复,1996,11(4):153.

3 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3.

上一篇:互联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下一篇:法治教育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