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01 17:57:21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1

当代大学生虽然接受过一定的素质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并不完全和彻底,大多数学生仍然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至今的。因而,大多数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其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待提高。另外,长期的课程分科设置,使学科相对独立,联系较少,不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而社区护理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走进社区、接触社会,运用所学知识为居民健康服务,促进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职业自信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我院对社区护理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并且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队,由护理系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有2009级、2010级180余名同学,共分6个队,每队下设3个组,各队、各组设队长、组长各1名。工作方式与内容如下:节假日开展相应的街头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定期举办社区义诊,每周分组下到各居委会,为弱势人群做健康服务,建立居民档案,调查居民护理需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对本科护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护理本科教育中的缺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护理系2009级、2010级两个年级所有参加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成员180名,年龄19~23岁。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见表1、表2、表3、表4,采用无记名方式,发出问卷调查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问卷合格率99.4%。 2结果 2.1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专业思想和明确专业目标的情况 见表1。由表中可以得知,86.7%的护生反映社区护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或比较能提高对专业目标的认识,88.6%的护生认为能或比较能巩固专业思想。 2.2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况 见表2。由表可见有85.0%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93.9%的同学认为能提高学习兴趣,81.7%的护生认为能够很好或较好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85%的护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 2.3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情况 见表3。由表可见,83.9%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96.1%的护生认为该活动有助于使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94.4%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培养团队精神,98.3%的护生认为该活动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4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进行个性化发展教育的情况 见表4。由表可见,84.5%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建立自信,83.9%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挖掘自身潜力,75.6%的护生认为该活动有利于展现个人才华,82.2%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够加深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83.8%的护生认为该活动能培养自己的辩证分析能力。 3讨论 3.1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专业思想和明确专业目标 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虽已近20年,但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建设不成熟,在生源、师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方面存在师资缺乏、方法僵硬、针对性不强等缺陷。再加之社会偏见,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护理人才流失的问题在目前仍然很严重。所以,为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和稳定护理专业队伍,必须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摆在高等护理教育的首位[2]。定期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利于使护理系本科生们逐步认清自身的专业趋向,通过表1的情况并与每个年级的同学交流和探讨,了解到高年级的同学对专业的认识普遍比较乐观。这一结果说明,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稳定本科护生的专业思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渐进性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逐步形成对专业思想的认识,加深理解,拓宽职业接触面,这样一来,护生们开阔了眼界,专业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形成和巩固,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服务意识。 3.2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证的过程,社区护理服务实践活动就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转变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的现状,自我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和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3.3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让她们早期接触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地提高自身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3]。从表3的结果来看,护生们对护理工作有了良好的认识,社区护理实践活动能使同学们早期了解临床工作内容,认识培养自身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在实践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语言艺术修养训练,人际关系修养,高尚的审美观念的修养,传统文化修养等的重要性、迫切性,使她们时时刻刻能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修养[4]。 3.4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有助于进行个性化发展教育 #p#分页标题#e# 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在本科护生个性化发展上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较早地开展相关社区服务活动,使护生们了解专业内容和指向性,提早做出发展计划和发展方向,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她们的自信,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社区护理活动满足了护生的发展需要,突出了她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增加了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同学们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社区护理相关实践活动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并突出了护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发挥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助于培养护生专业思想,确立专业目标,为本科护生营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使护生得到实践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2

1.1护生在就业相关方面的态度毕业后准备从事护理工作者占68.75%,打算尽快改行的占21.09%,想继续深造的占7.81%;对自己就业前景的态度很有自信的占37.50%,比较焦虑的占13.28;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中个人能力占68.75%;就业单位条件中选地理位置的占39.06%,选收入高的占29.69%;医院等级的选择中三甲级占67.19%;54.69%护生选择期望的月薪值2500~3000元。

1.2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选择护理专业主要原因是个人兴趣者占45.31%,选择好就业者占28.13%,选择父母意愿者占17.97%;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中现在比较满意的占52.34%,不满意的占25.50%;认为护理工作中比较难实现自己的价值者占39.06%;认为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担心出现错误者占60.15%;若允许重新选择专业,选择护理专业者占35.16%,坚决不选者占20.31%;认为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原因是辛苦者占45.31%,是医护地位不等者占27.34%,是不受人尊重者占18.75%;对就业态度教育的看法中认为有必要者占46.88%,很有必要者39.84%,没必要者占7.81%,见表2。

1.3护生今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医院你对病人有无一种温柔友善的感觉中完全可以者占51.56%;护生与医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合作是否愉快中一般者占52.34%,很愉快者占37.50%;有79.69%的护士在出现工作差错时可完善自己,迎难而上。

2讨论

2.1护生对就业方面的态度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理性地面对就业,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占大多数(68.75%),反映她们对当前的形势有较清醒的认识,就业心态逐渐成熟。但仍有21.09%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导致选择了改行,一方面反映了学生追求的多元化、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就业模式,另一方面因与自己的预期选择专业不符,护生难以产生专业认同有关。因此护理教育者应该清楚护生选择护理学专业意愿的差别,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和干预,培养专业兴趣。同时护理教育者应注意职业信息的传递,尤其是专业发展的传递信息,从而提高专业兴趣[1]。本调查结果显示,37.50%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保持乐观的态度,但仍有13.28%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不甚了解,导致对前景的担心和焦虑。护理教育者应进一步了解护生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她们必要的指导和心理支持。本调查还显示,大部分护生认为就业的重要性在于培养自己的个人能力,选择个人能力的远远超过选择单纯学习成绩和选择社会关系的护生,这说明大多数护生认为综合能力是必备的,她们认识到强化自己个人能力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提高综合能力而完善自己。在护生今后工作的医院等级选择上,绝大多数选择了三级医院(67.19%),经济收入与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也成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护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发展的空间和单位发展前景,一方面反映出护生较为注重自身发展,同时也表现出就业选择非理性的一面。提示学校和护理教育者在护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中应将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及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及时传达给学生。

2.2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选择护理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遵从父母意愿而选择护理专业者,多是考虑到护理专业就业机会多,工资相对较高,这对护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与自愿者相比,她们的职业态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摇动,部分护生还存在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本调查显示,学校对护生就业态度教育方面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护生分别占39.84%、46.88%,对护理专业非常满意的护生占25.78%,比较满意的护生占52.34%,不满意的护生占25.50%,说明护生的专业思想不牢固,对专业不够了解,需要持续地进行专业指导和教育,学校和护理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护生对护理专业重视的程度对培养护生积极的专业态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显示45.31%的护生是因为辛苦而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而且20.31%的护生坚决不会再重新选择护理专业,原因是认为护理工作中比较难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护生占39.06%。65.63%的护生认为就业的主要途径还是继续进行学习,增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这比其他因素都高得多,因此应重点加强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心理因素、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自信心等。

2.3护生今后对待工作的态度本研究结果显示,37.50%的护生认为有信心处理好今后工作中与患者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关系,有52.34%的护生认为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关系处理一般。有调查显示人际关系处理不良可影响护士的工作态度。因此,护理教育者在学校教育期间应注重护生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护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态度奠定基础。本调查中,79.69%的护生在发生工作差错时能够完善自己,迎难而上,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但12.50%的护生在工作中害怕进行护理操作,说明护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低,各项护理操作不够熟练。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学校护理教育中应注重少数民族护生就业态度的培养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态度;应加强少数民族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对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的专业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和教育,培养专业兴趣,增加专业认同;同时注重护生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护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态度奠定基础。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reer planning of male nursing majors in colleg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nursing educator and administr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5,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0 male nursing majors in grade 2013-2015 in Medicine College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by means of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s and male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questionnaires. Results Only 41.0% of the male nursing majors in the college actively chosen this major, and the other students were forced to choose it, owing to such factors as the pressure of parents or employment and so on. Only 12.5% of the male nursing majors were satisfied with this major, while 42.9% we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is major. Students with clear career planning only accountted for 12.5%, while 17.9% had relatively clear career planning, only 39.2% students had taken part in career planning training. 51.8% students had the intention to undertake nursing career after graduation, only 8.9%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engage in nursing in the long run. Conclusion University nursing educators should lay emphasis on counseling of male major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improve their major satisfac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Nursing administr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give support to these 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nursing major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and provide developing space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 of nursing.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ale nurs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多元化的需求,男护士因体力、精力、控制力等诸多优势受到社会、医院的青睐,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上升,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的比例逐年增加。男护生的出现是顺应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专业也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并且有助于护理专业社会地位的提高[1]。但众多男性将护理工作视为谋生的职业而不是终身从事的事业[2-3]。据文献报道,男护士的流失率高达68.72%[4]。护理人才的流失阻碍了护理专业的发展[5]。

基于上述男护士不稳定的社会现状,如何提高他们对职业热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益受到关注。男护生作为护理专业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职业定向性和学科特殊性,本研究对平顶山学院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校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为高校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探索适合男护生的培养模式,为护理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做好保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9~10月对我校2013~2015级护理专业的60名男护生进行调查。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过预校正,内容包括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是否参加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指导的来源、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现状、就业态度等方面。

研究中所有测试将全部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发放前向学生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测试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及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所有被试者都能理解问卷的内容与要求,保证所得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说明本次调查问卷为匿名填写,问卷的用途仅限于本论文使用,请大家如实填写,放心作答。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6名男护士年龄18~24岁;2015级29名,2014级17名,2013级10名;本科生22名,专科生34名。

2.2 选报原因

由于社会上普遍认为护理是适合女生从事的专业,本研究对男护生入学时选报专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46.5%的男护生都是迫于家长或者就业的压力而选报的护理专业,学校调剂及其他原因进入护理专业学习的男护生有12.5%;只有41.0%的男护生为主动选报本专业。见表1。

2.3 专业满意度

只有对所从事的专业比较满意,才能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对男护生的调查中发现,对护理专业满意或比较满意占55.4%,有35.7%的男护生不能确定对护理专业的态度。见表2。

2.4 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比较从容地面对以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39.2%的男护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男护生只有12.5%,没有仔细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男护生有64.2%,从来没想过的男护生有5.4%;学校的讲座是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要来源。见表3。

2.5 就业态度

对待所从事职业的态度直接决定一个人会在所从事工作岗位取得的成就,从男护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护生有51.8%,而从事护理工作几年后不会改行的男护生只有8.9%;在对待工作态度方面,工作待遇是首要考虑的。见表4。

3 讨论

3.1 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41.0%的男护生是因为觉得自己适合护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的;55.4%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有39.2%的男护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而60.8%的男护生没参加过此类的学习;男护生获取职业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学校的学习,只有30.4%的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良好,剩下的69.6%的男护生对未来没有规划;由此导致48.2%的男护生毕业后不一定会从事护理行业,80.4%的男护生毕业后可能会离开护理这个工作岗位,这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由于部分男护生对护理职业了解还很局限,对自己能否适应、是否胜任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对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及男护士的职业前景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自身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澄清。因此,对以后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犹豫不决,对未来发展持观望态度。57.1%的男护生觉得只要工作待遇好,还是会从事护理工作的。通过数据的纵向比较,对护理专业比较满意的男护生,规划状况明显好于对护理专业不太满意的男护生。

3.2 建议

3.2.1 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 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是新生对护理职业的“第一印象”教育[6]。绝大多数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缺乏系统地了解,从而对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专业充满困惑和迷茫,特别是那些迫于家人原因或就业压力而选择护理专业的男护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更加淡漠。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安排护理专业的资深教师,对男护生加强专业教育和专业引导。组织观看南丁格尔的生平录像和医护人员在国家的大灾大难面前勇往直前,不计较个人安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大可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相关报道,使男护生更好地了解护理专业,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职业自豪感,为能从事护理工作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自信而乐观地从事护理工作[7]。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男护生明白他们从事护理专业的优势。比如,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愿意面对挑战性强的工作,有更强的压力承受能力、优越的体力和精力[8]。男护士更胜任每天与患者的接触,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9]。护理工作是需要24 h不间断地为患者服务,而且在工作中,突发性的情况比较多,而男护士在处理突发性情况方面要明显优于女护士。另外,一些特殊的工作地点,比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介入中心、手术室、精神病房等对体能和反应灵敏度要求较高,男护士更有优势。涉及到一些隐私部位的检查和护理时,男护士更受男性患者的欢迎[10]。

教学过程中,经常讲述一些临床一线男护士的优秀事迹,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雪域高原的“提灯使者”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另外可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有成就的男护士回母校座谈,与男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利用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言传身教,使男护生们明白,在护理领域也有男性的一席之地,同样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使男护生们重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提高他们的专业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内化自己的专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对男性护士的需求和认可。

提高专业认知,稳定男护生从事护理专业的思想,将有利于男护生适应其护士的角色,从而推动护理事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和进步。

3.2.2 探索适合男护生的教学模式 护理学是一门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都很高的学科,而男护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不高,更愿意挑战实践性比较强的操作,护理教育者可以因势引导,多增加他们实践的机会,先让其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激发对理论知识的渴求,使其真正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11]。组织男护生参加福利院志愿活动、社区健康教育、义诊等活动,指导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护理服务、健康教育,从而赢得家人、患者、社会的肯定、信任与尊重,树立职业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12]。

设置适合男护生的选修课,对麻醉学、急救护理学、男性泌尿护理、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增加学习的深度,更好地适应男护生的学习兴趣与期望。男护生对护理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专业课老师那里获取的[13],专业课老师对待自己所任学科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对其所授学科的态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要讲授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要把自己对本学科的热爱、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等贯穿于授课的过程中,让男护生感受到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可观,以后从事本专业有助于自身才能的发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加强职业认同感。这就对专业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要有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学校应根据实际,加强专业课老师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制订合适的培训计划,提高专业课老师的素养和能力,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

3.2.3 引导男护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从众多成功的经验和无数失败的教训中可知,有无合理的规划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是巨大的[14]。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将人生中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利用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5]。

尽管在校男护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并不能表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能进行很好地规划。在本次调查中,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或者比较清楚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男护生不足一半,这说明在目前的护理教育过程中,对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指导。根据Super等[16]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校男护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和职业的理解,随着自我认识和理解的增强,男护生更能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的时间分配,制订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17]。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指导,课程的讲授应该由具有护理专业背景、了解护理而又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员承担,同时也应该适当增加男性教师的比例[18]。除了增强态度层面的规划意识外,也应加强行为层面的指导[19]。学校应该给男护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规划落实到实处,及时督促提醒男护生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2.4 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相关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够提升男护生对于护理职业的认同感[20-22]。应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男护士的宣传,转变人们认为只有女性适合做护理工作的观念,为男护士的从业环境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支持男护士的职业,让男护士在工作中能感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使更多优秀的男性加入到护理行业中来,使护理行业的发展更加合理化。

调查结果显示,57.1%的男护生觉得只要工作待遇好,他们还是愿意一直从事护理工作。提示应该从学校教育方面注意男护生的培养方式,加强其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也应该让社会更好地了解男护士的专业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尊重他们的职业选择。同时,护理管理者也应该重视和支持男护士的工作,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发挥男护士的专业优势,提高工作待遇,使他们能够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从而没有后顾之忧的长期稳定地从事护理工作。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4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4.3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是众多院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在高职高专具有较强实践技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在学习基础医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难学,教师也觉得基础医学难教。药理学、病理学是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但是也是最难把握的课程。护生在基础医学上所花的学习时间较多。但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完以后,大多不能把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实践相联系,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之许多教师教学任务重,到临床实践的机会极少,执业资格限制等问题,也很难把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为此,在所学的教材中加入基础医学和实践相关的例子以及与其他医学相关的专业内容,供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但目前还没有较为合适的教材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使用,学生学习时不能把基础医学与疾病联系起来,便认为基础医学与护理关系不大。基础医学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担压在教师身上,需要教师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有深厚的临床背景,正所谓临床教师基础医学知识较薄弱,基础医学教师临床知识技能不足。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5

[关键词] 新护士;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b)-0163-02

Effect study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training for new nurse

ZHU Ya-qin

Department of Health,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i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Jining 2721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PMH) knowledge training for new nurse. Methods 26 new nur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PMH knowledge training.Happy enterprising individual questionnaire (HEIQ) and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NSPIQ) was used to evaluate training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 Before training,the total score of HEIQ and NSPIQ in new nurses was (3.48±0.41) and (101.43±12.85) points respectively,while it was (4.21±0.58) and (127.05±15.16) points respectively after training,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or the comparision of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t=5.24 and 6.57,P

[Key words] New nurse;Positive mental health;Knowledge training;Professional identity

研究[1]表明,新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不熟练,法律意识淡薄,不能胜任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应有的责任,因此,很有必要对新护士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等方面的岗前培训。新护士岗前培训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岗前培训对增强新护士适应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优化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为更好地提高新护士心理素质,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本研究对新护士进行积极心理健康(positive mental health,PMH)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7~9月新入职的26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25岁,平均(23±1.38)岁;硕士3名,本科11名,专科12名。

1.2 培训方法

2014年10月,医院护理部聘请两名资深心理学专家和护理学专家对新护士进行积极心理学有关知识培训,培训时间持续2周,于每周一~周五下午3:00~4:00集中进行培训,共计16个学时。培训方式采用团体授课的形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PMH:积极心理学理论,护士心理资本、素质及积极心理品质、护士心理弹性;②职业认知:护士职业自我认同、护士工作兴趣与压力应对、应激理论及心理防御机制、常用心理调适治疗方法等。

1.3 测评内容及工具

①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3](happy enterprising indi-vidual questionnaire,HEIQ)评价护士的心理品质,该问卷是许海燕以黄希庭的健全人格理论为基础,综合参考相关文献编制而成,旨在从个体积极进取追求幸福的角度整体体现PMH内容。问卷包括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和学习成长6个维度,各含6、5、5、5、4、5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对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求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幸福进取程度越高,即个体积极心理品质越好。②采用护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4](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NSPIQ)评价护士对职业的认同状况。该问卷包括6个维度、25个条目,6个维度分别为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新护士的专业认同感越强。

1.4 测评方法

分别于培训前与培训后,本课题研究人员对新护士进行量表测评。培训前,告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征得护士的知情同意与配合,测评方式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由被试者按统一指导语自行填写,被测试者间不允许商量,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新护士培训前后HEIQ评分的比较

培训后,新护士HEIQ的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新护士培训前后HEIQ评分的比较(分,x±s)

2.2 新护士培训前后NSPIQ评分的比较

培训后,新护士NSPIQ的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新护士培训前后NSPIQ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指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所持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身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5]。有学者[6]认为,职业认同感低的护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研究[7-8]表明,护士护理职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新护士职业认同感低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其中,护士的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9-10]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有调查[11]表明,新护士岗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能较好地适应本职工作,因此,很有必要对新护士进行心理指导,应注重其PMH教育,同时给予其职业认同感的教育。

PMH是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PMH理论强调心理健康不仅指心理没有任何问题,还包括个体各种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产生和增加[12-13]。PMH是激发护士职业幸福感,提升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条件,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将有助于提高新护士PMH水平,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这对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良好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PMH知识培训后,新护士的HEIQ、NSPIQ评分较培训前均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对新护士进行PMH知识培训,能够提高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月萍,于恩光,张小红.思维导图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1):4-6.

[2] 吴红,丁汉梅.新护士独立上岗前实施综合技能考核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学报,2009,16(6):25-26.

[3] 许海燕.心理健康的“幸福进取者”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初步检验[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 孙杰,刘彦慧,张燕鸣,等.临床服务活动对护生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11-1014.

[5] 刘玲,张稚丽,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其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1-2.

[6] 赵红,张彩云,路迢迢,等.6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认同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1,18(7):27-30.

[7] 刘静.护理专业大专生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171-172,174.

[8] 张春梅,陈晶,朱慧芬,等.护士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J].中国医院,2010,14(9):31-34.

[9] 王海燕,杨兴华,陈柯,等.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3):457-459.

[10] 杨映萍,谢琴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2):60-61.

[11] 董宪菊,何久玲,谢玉环.新上岗护士心理状态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96-97.

[12] 陈晓娟,任俊,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心理科学,2009,32(2):487-489.

[13] 葛津津,刘薇群,陈益清,等.护士工作幸福感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63-765.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6

1护理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1.1广泛宣传发动,确保认证工作深入人心全员参与是做好认证工作的保障。学院除了制作展板、专题网站、学院画册、报纸专刊宣传认证工作外,还特别印发了护理学专业认证手册,手册从认证的背景知识、我校护理学专业建设的实践和成果、专家访谈环节准备工作、论证标准4个方面介绍了护理学专业认证的相关知识。多渠道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解读专业认证手册,以期达到人人了解认证、人人关心认证、人人参与认证的目的。在认证工作前一周,学校召开了临战动员会,校领导再次强调三点意见:一是要充分认识认证工作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职责明确、分工到人;三是要振奋精神,团结一致,集中精力,出色完成认证工作。

1.2整理归纳总结,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实事求是、客观呈现是做好认证的态度。学院根据《标准》中规定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10个领域的办学标准(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与行政、改革与发展)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反复推敲、斟酌,完成近4万字的自评报告,其中提供的数据力求准确,实事求是,亮点特色要提炼准确,存在的差距要认真分析,客观呈现。同时,根据自评报告整理近5年的档案以备专家组检查审阅,其中原始档案和专业发展的历史档案非常重要。为了确保专业认证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还制作了工作人员手册和专家工作手册,以便随时查阅。

1.3加大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扎实的基础和平时的积累是做好认证的前提。在基础教学条件建设方面,我校拥有部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认证期间对学校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和办公环境进行了美化修缮,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新增了中外文图书,引进了护理外文数据库,保证论证工作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学院有完整的资料数据库,每位教师的学历、学位、论文、论著、课题、获奖等资料均扫描归档,为每名教师建立了个人业务档案,为此次论证材料的准备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支撑。

2护理学专业认证的流程

专业认证过程包括学校自评、现场考察、提出认证建议和认证结论等步骤。现场考察流程可以总结为:①听:召开全校范围的论证启动大会,介绍我校护理学专业的建设情况,现场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②察:对我校基础教学设施(基础医学院和图书馆)、两所附属医院、一所社区实习基地和护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进行实地考察;③访:走访学院各教研室,与教研室教师座谈,查看教研室教学文件等;④谈:组织召开6场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包括专家、教师、管理人员和不同年级学生座谈会;⑤查:查阅护理学专业相关支撑材料;⑥反馈:召开由学校主要领导、主要职能部门领导、相关学院领导、护理学院全体教师、附属医院领导等参加的反馈会议,专家组将形成的初步意见和结论反馈给学校。

3护理学专业认证的收获

3.1明确了专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通过专业认证,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办学定位首先要符合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上,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培养具有扎实西医护理知识与技能、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贯穿人文护理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充分体现“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加强人文,注重整体”的办学理念。

3.2梳理了教学全过程,锻炼了一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认证期间,我院详细梳理了教学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情况,形成自评报告的同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强了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同时也锻炼了一支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

3.3提升了护理学专业的地位我校是全国中医院校第一个通过教育部专业论证的学校,通过论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医院校开办护理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也得到具体体现,学校也更加重视护理学科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专业认证也是对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教育的充分肯定。

3.4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在专业论证工作中,我们与全国兄弟院校和医院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学习彼此在教学和管理中的经验,为提高办学质量和将来的院校间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护理专业的共同发展。

4论证后的整改与思考

专家组对我校护理学专业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如何彰显中医护理特色的问题,我校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中医护理核心课程模块,完善课程体系,加大教学改革,规范实践环节,全面提高中医院校的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4.1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医护理核心课程模块在“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加强人文,注重整体”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院构建了6大课程模块,“夯实西医”主要是设置了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课程、临床护理课程3个模块,主要加强学生西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突出中医”主要设置了中医护理课程模块,建立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理念,加强学生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加强人文”主要是设置人文社科课程模块,在设置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健康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美学、人际沟通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护理美学、人际沟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素质拓展模块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延伸至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6个课程模块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注重整体的理念。有关中医护理核心课程模块的确定,设置了调查问卷,在全国中医院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理事大会上充分讨论和论证,达成一致意见。中医护理课程总学时在300学时左右,分为3个知识模块:中医学概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4门课程,5~7.5学分;中医护理学基础涵盖中医护理发展史、一般护理、辨证护理、中医食疗、针灸推拿、中医护理技术等内容,3~5.5学分;中医临床护理学包括中医内、外、妇、儿护理学,以中医内科护理学为主,3~5学分。同时,加大实践课比例,增加辨证施护的实训课,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比例建议不少于40%,其他知识模块的实践比例建议为10%~30%。

4.2修订完善实习计划和大纲,强化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我校护理学专业拥有36所实习基地,有一套健全的教学基地评估体系,通过此次专业论证,对实习计划做出相应调整:毕业实习中应有不少于4周的中医特色科室实习。在原来实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应该掌握的8项中医护理技术,出科考试中增加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内容,每位学生根据所实习的科室制作一份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手册,充分应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通过论证,医院进一步营造了中医护理文化氛围;规范了临床护理教学档案,强化了临床中医护理特色,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中医护理教学的连贯性,提升了中医护理实践水平。

4.3完善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功能,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部级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信息化网络教学与管理,并与附属医院建立了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可视化多点互动式教学,实现学校与医院资源共享。同时实验中心还增设了虚拟仿真教学区、中医护理养生体验区和社区养老护理实验区。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学生中医护理技能的训练。

4.4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认可师资的引进、培养与考核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校一直以来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认可,学院教师的执业医师证和执业护士证均在附属医院注册,目前双师型教师占75%,通过认证发现,临床护理师资双师型比例偏低,因达到省教育厅教学职称条件存在一定的困难,学校人事处决定为附属医院护理人员兼聘学校认可的教学职称制订专项政策,解决了临床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同时,我校每年划拨临床护理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免费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培训临床带教师资,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兼职师资队伍。

4.5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精神科护理教学基地论证前,我校只有两个社区实习基地作为试点,没有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实习和精神科护理实习。通过论证,推动了我校社区护理、精神科护理教学基地的建设,现建立了8个社区实习基地和5个精神科护理实习基地,毕业实习中,各自安排2周的实习。构建了学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贴近临床、突出中医、延伸社区、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体系。

4.6建立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缺少一整套科学的、可行的评价体系,我校参照《标准》,建立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现状进行评估和反馈,综合运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等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纵向的比较。通过认证,进一步建立了形成性评价规范和要求,丰富了教学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加大了形成性评价的比例,使教师更注重将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7成立多方参与的教学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咨询、审议和指导的机构。委员会成员的组成特别要代表利益方的利益。通过论证,我们建立健全了教学委员会组成成员,将学生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院校、用人单位、学术团体等专家纳入委员会,组成多方参与的教学委员会,对本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对把握市场需求、完善培养方案、指导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专业认证作为发展学科的契机和动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体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护理人才,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7

关键词 双师型 护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4.282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仍是我国护士中非常重要的来源,而中职护理生对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护士的整体素质水平。为此中职卫生学校应针对中职护理生及任教老师的现状,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运用适合中职护理学生的特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护理人才。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中职护理专业学制为三年,其中在校两年学习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时间短和内容多,这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中职护理生本身生源整体质量较差,大多为初中毕业生源,年龄较小,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再加上对本专业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中职护理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兴趣的问题,并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但他们大多聪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或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双师型”教师优势分析

在承担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师中,大多是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能力。“双师型”教师对本专业有着明确的认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组织学生进行行业分析和相应的教育,以适应本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发挥“双师型”教师优势,提高中职护理教学质量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8

关键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

1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

1.1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角色内涵 专科护士(CNS)是指在某临床领域具有广博的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向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护 士[1]。

欧美等国家将专科护士定义为具备一定条件的护士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护士[2]。加拿大和英国对CNS的培养要求兼有专科证书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2种形式[3]。

余陈佳、徐洪莲认为造口治疗师是指具有专业造口治疗技术和护理基本技术的高级临床专科护士[4]。CNS要求知识与技能并重[5],不仅"具有专业化的特征,还具有专业的扩展和高级的特征,硕士教育是实现这些特征的途径"。

1.2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功能的定位 CNS角色的核心功能是临床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直接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提供辅导和咨询能力。凌健等认为,CNS的角色主要有直接护理者、系统支持者、教育者、研究者、公共和专业领导者,并承担着相应的职能。英国一项研究通过对463名CNS的调查显示,临床护理占CNS工作内容的68%,其次是其管理职能,占24%。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的核心功能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整体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缩短各类急慢性伤口的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和痛苦程度,提高护理服务品质和医院工作效率。此外,还包括向同行传授专科理论和技能知识,与伤口造口患者的有效沟通,并为他们提供康复知识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1.3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功能的培养与发挥 对于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培养,国内外主要采取学历教育、实践培训和资格认证等途径来实现。1917年英国Mummery医生最早提出"造口护理",1961年,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的Turnbull教授和Norma Gin开设了第一所肠造口治疗学校,1978年,世界ET协会(world Council Enterostomal Therapists, WCET)正式诞生。1988年,长海医院喻德洪教授在上海举办了肠造口培训班。2001年,中国内地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在中山大学创办,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规范培养专科护士的办学机构。目前全国共有造口治疗师学校8所。

2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功能的发挥现状分析

2.1 专科护士角色功能的发挥 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护理理念、专科护士的实际临床能力和态度,以及专科护士的角色意识、工作范畴是否明确,是专科护士角色功能是否成功发挥的关键。而工作态度是其角色发挥的前提,同时还应得到医院管理者、医生和同行的认可和支持。

2.2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ICU专科护士和造口治疗师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基本具备了国外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其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指导能力以及咨询能力等达标率均达95. 0%以上。②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其科研信息能力的达标率仅为70.0%,有待进一步提高。

黄淑英,以探讨开设伤口造口专科门诊后专科护士职能发挥情况为调查目的,对住院及门诊患者问卷调查,统计学分析后的结论是:患者就诊前后对伤口造口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就医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以及专科护士职能知晓率亦很大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肯定。

2.3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功能的评价 目前,国内对专科护士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有研究和探讨。凌健从专科护士的角色规范和工作职责角度对其能力标准进行了探讨。杨小平则探讨了CNS认证指标体系和角色作用评价指标体系。但以上探讨多属于学术上的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尚未形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的规范性评价体系。

此外,林丹、于卫华通过抽样调查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如何评价进行了研究。他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专科护士培训后在健康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工作认同感、对专业前景看法的自我评价满意率显著高于培训前水平, 但在科研能力、专业认同感以及对专业前景看法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提高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功能发挥的对策

3.1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和专科护士的认识水平 李秀华等认为,"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给予其清晰的工作职责并予以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

3.2加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制度建设 我国已经采用了ET的资格认证。除了在资格认证中规定的培训之外,还应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进修制度,为专科护士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通过进修制度,还可以提高伤口造口专业护士的学历层次,为成长为CNS奠定基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专科护士评价体系基础上加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十分必要,其评价标准的建设将很大地促进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人才建设和储备。

3.3学历教育和培训中设置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护理大学本科教育停滞了近30年。我国CNS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CNS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护理专业化的发展[3]。

如何在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中设置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也将直接影响到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角色功能的发挥。我国目前在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中,已经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并且大多要求实践课程达到50%以上。这种课程设置是切合实际的。

参考文献:

[1]吕岩,赵维纲,董颖越.国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与发展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56-957.

[2]蔡碧珊.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44-45.

[3]陈华英,余华琴.我国专科护士与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189.

[4]凌健,夏海鸥,贾守梅.我国专科护士角色表现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1(27):38-40.

上一篇:护理专业的挑战范文 下一篇:城乡建设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