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及家属身心因素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2-10-06 02:41:37

护患及家属身心因素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6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疾病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学问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然而,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护士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间接影响护士心理健康。如何保持优良的护患关系,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护理人员的心理基础

职业压力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人员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临床护士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曾经有人对这一群体进行了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护士现存压力的来源:①工作状况产生的压力: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形成护士工作压力的基本因素。②工作环境产生的压力: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每天面对复杂的应激源,经常陪伴被病痛折磨的病人,期望值过高和要求过多的家属,医院交叉感染的危险等,护士经常感到肉体和精神上的筋疲力尽。③复杂的人际冲突给护士带来的压力: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需要以宽宏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做出精神妥协。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理调理能力,一旦工作受挫,不能进行有效心理调整,从而形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关系障碍。④医护社会价值的不对称形成护士压力:医生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学问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使护士怀疑本人的价值及能力。她们虽然工作勤奋,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现明显的对等关系,护士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弥补,发展机会、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得不到合理处理,形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心理压抑,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⑤医院因素: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制度、护理管理者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也会成为护士心理压力的应激源。部分管理者关怀工作本身胜于关怀完成工作的人,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手段来约束护士的职业行为,强化其职业态度。这种管理方法挫伤了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患者的心理基础

患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刚入院时主要是不安全感、孤单感、牵挂感,主要表现为担心病情严重,还面临着死亡的要挟,忧心忡忡,产生不安全感。离开本人熟悉的家庭环境与工作环境,而产生孤单感。还会因为担心家庭生活的安排、子女的教育与本人各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牵挂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

从健康人到患者心理状态的转变:患者一开始大都有侥幸心理,即不肯承认本人真的患病,迟迟不愿进入角色,一旦被确诊,又不能接受病情现实,不少患者此时的心态已无法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并由此向恐惧、焦虑的心理转变,使原本病情加重。

患者家属的心理基础

患者家属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患者家属是护理照顾病人的主要提供者,也是病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患者住院期间,家属往往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这种焦虑情绪不只影响其本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将间接影响患者。特别是急诊患者多起病急剧、病势凶猛、发展迅速、预后不佳,家属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事态发展无法掌握,心理负担愈加沉重,身心状况变化较大,而家属的身心健康是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优良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患者家属焦虑与医疗环境不佳有关:导致陪护家属焦虑的医疗环境因素有二:一是病房设备陈旧,收治人数过多,空间拥堵;二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应对措施

针对减轻护理工作压力的措施:关怀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协助提高心理调整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保持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提高应对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教育护士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协助护士正确地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为护士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指导护士学会运用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另外,要为护士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推进护士的健康成长。同时管理人员要恰当地分配人力资源,减少年轻护士的超负荷工作量,有助于改善她们的心理卫生状况,从而很好地优化护患关系。

针对改善患者心理问题的措施:针对入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与家属要安慰与鼓励病人,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接触病人,尽量表示亲切和热情,根据病情给予指导,家属要按时探望患者,这些都有助于消除病人的不安全感和孤单感。要正确应用规范性语言,在护患交谈中,护士的语言要能够表达对患者的愿望、怜悯与体贴,要尊重患者的人格,日常工作中要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要注意使用尊称,不能直呼床号代替患者的姓名,禁用刺激性语言。在与患者交谈时,说话的语气要温和,腔调、语速要适中,使患者听后感到亲切、愉悦,推进优良护患关系的建立。另外,优良的家庭干预是保障患者康复的核心因素,也是巩固疗效的主导因素。

针对性地调整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人员要重视对家属焦虑心情的反馈,观察、分析家属焦虑心情的影响因素,及时疏导其心理压力。对于患者的直系亲属应更宽容、更耐心,理解其各种焦虑表现,多与他们接触交谈,耐心解释家属担心或烦恼的问题,使其心理平衡,以积极的心境去鼓励和支持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

小 结

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变压力为动力。正确处理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缓解家属心理压力。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应以病人需要为中心。护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实施一切护理措施的基础,是推进患者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所必需,亦是减少医疗纠纷主要措施。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本身素质,强化职业道德,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主旨。

上一篇: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影响护患交流的因素 下一篇:门诊护患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