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1 17:14:19

集成电路概念

集成电路概念篇1

本轮行情第一波为7月22日到8月6日的大盘指数从2050点到2225点的逼空行情, 在主力机构精心策划的“沪港通”价值投资理念倡导下,煤飞色舞、资源狂飙、券商雄起、低价升级成为投资主流;第二波则为8月6日至今的小K小箱体整理周期,上证指数主要围绕2200点上下30点进行震荡,市场热点也转向以超级跨境电商、全息手机、能源革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概念股。

中字头控股的国企改革概念股独领。在国企改革投资主线上,具有中字头控股股东背景和优质资产注入利好预期的股票,成为主力机构的青睐标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东方热电、国家体育总局旗下的中体产业、中国邮政集团旗下的湘邮科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的华东科技,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天源等,成为国企改革概念股的佼佼者。以广济药业为代表的湖北国资委概念股,以西南药业、桐君阁为代表的重庆国资改革概念股,以东北制药、东北电气为代表的东北国资改革概念股,以四川长虹为代表的四川国资改革概念股,成为地方国资改革的领先者。

页岩气概念股掀起能源革命新高潮。页岩气再次崛起的驱动因素如下:第一,黑石集团12亿美元收购荷兰壳牌公司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半数股权,美国德泰投资收购加拿大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Encana公司在俄亥俄州的天然气资产,阿波罗收购Encana在艾伯特的股权,一系列国际私募巨头抢占页岩气等能源领域诏示行业前景光明。第二,国家发改委自9月1日起提高天然气价格,且进一步落实开放进口液化天然气和页岩气、煤气层出厂价格。第三,页岩气龙头永泰能源13个交易日价格翻倍的示范效应刺激。本周市场以林州重机、永泰能源、广安爱众、重庆路桥为代表的新页岩气概念股构成能源革命投资主线靓丽的风景。

全息概念股引领新技术革命,超级跨境电商风生水起。据报导,亿思达正式推出全球首款全息手机takee,全息概念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自然备受市场追捧。为takee提供核心液晶透镜显示屏深天马,连创历史新高妖性十足;收购汉恩互联拥有的全息互动核心技术的金刚玻璃也是连续涨停仅仅追随,成为全息概念股的王者。电子商务概念股再起波澜,主要缘于如下驱动因素:第一,阿里巴巴将于9月16日在美上市;第二,万达集团投资50亿启动电商计划;第三,外盘唯美会、聚美优品连创新高;第四,海关总署发文促跨境电商发展。本周市场以百圆裤业(购买环球易购全部股权)、生意宝、长江投资(SSEC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为代表的超级跨境电商三剑客连续3涨停,带动青岛金王、深赛格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概念股。此外新兴产业概念股中,以京山轻机、秦川发展、上海机电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概念股,以共达电声为代表的智能穿戴概念股也启动主升浪。

综述,笔者建议投资者在2170-2230点箱体整理期间,以新兴产业投资主线为主要投资标的,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概念股的投资机会。

集成电路概念篇2

关键词:计算机电路 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57-01

1 关于教学大纲的修订

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上,应强调根据现代高职学的实际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方法的掌握,基本概念的理解 的原则。教学重点应放在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及准确运用定律和公式,弱化某些推导和公式记忆上。比如,在讲授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这一块内容时,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应该重点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在讲授电工技术时重点讲授电工仪表的使用、供电与安全用电;在讲授电子技术时重点讲授且重模拟电子技术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和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子技术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且重在“使用”,而非“推导过程”。

按照传统单一学科知识结构,要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安装操作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模式下学生素养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对计算机教学大纲内容进行修订。在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应以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际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庞大且内容复杂的电路分析学科知识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信息,而后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计算机电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当然在教学大纲修订中可以会遇到一些难题,所以在修订中对教学大纲教师的要求也分外严格,负责计算机电路教学的教师应与相应专业的教师做好密切沟通,以免在计算机电路课程教学中偏离主题。不仅如此,在教学大纲修订中,还需要负责计算机电路教学的教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结构与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理解其内在含义,也就是该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面及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能力。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并非简单的删减与简化,而是集中力量将计算机电路基本定律及基本概念有效连接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力度。

2 对强化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传统模式下的计算机电路实验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突出,目前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育的多种需求。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电路课程不仅是电路知识的入门,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布线专业与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的入门。因此应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培养中,可以借鉴“新手―高级学徒―合格者―熟练者―专家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种阶段性教学模式,这样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电路试训中包含了诸多内容,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电工基本技能训练实验,主要培训学生对计算机线路的搭接、计算机网络内部各个元器件的识别以及示波器与万用表等多种通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操作。其次是验证性实验,这是传统计算机电路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该实验模式在计算机电路课程中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善成熟的实验体系,利用实验的方式可以验证计算机电路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电路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当然要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及实验操作具体情况对实验方式进行修整,以此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再者是工程应用型实验,以学生专业需要为依据进行开发,例如对现有机房的信号线路以及电源线路中存在的故障进行检修,独立对需要使用的元器件及仪器仪表进行选择,制定计算网路实验布线方案设计方案,采取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

过去的验证性实验一般安排在相应理论教学内容之后。我认为,应该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需要安排实验时间。比如电路实验平台的使用实验,安排在所有试验之前做,并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感觉是自己归纳总结出的平台个按钮的作用、平台功能分区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实验平台的使用效果更好。再比如,在讲晶体三极管各级电流之间的关系、三级管放大原理及各级间电压的关系的概念之前,安排一个晶体三极管的研究实验,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并让学生了解,基极电流的变化将影响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和等于发射极电流。通过这个实验,不但为概念的理解提供了感性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训课要求应设计成工程技术与技能综合应用型课程。现以计算机网路实验室布线方案的设计为例,作如下的设计和要求:(1)知道计算机网路实验室布线所需的材料及器件设备有哪些;(2)掌握设备材料及其参数的识别、选择与采购;(3)掌握电源线和网络信号线安装布设位置及固定和连接方法;(4)学会排查故障和维修;(5)学会万用表检测电源线的链接情况;(6)学会用网络专用仪器检测信号线的连接情况。

3 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在掌握多种教学模式,并了解不同模式的适应条件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所选择的最适当的教学模式。

最近,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型。我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型对我们高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理论思维差的实际情况更具有针对性,值得推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型属于“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与以往的授课方式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由已知根据定律推导出新知识有所不同。工作可以是学生在做的实验,也可以是典型的试题。比如,通过晶体三极管的研究实验,引出基极电流的变化将影响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和等于发射极电流。从而引出三极管电流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引出三极管电流放大的本质是用基极的小电流去控制集电极的电流。应强调的是,在运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呈现范例,更重要的是向学生示范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全过程,包括解决一个问题,或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归纳、重组时的心理活动,即着重于演示思维过程。

集成电路概念篇3

全媒体转型已成为当代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向。本文从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辨析入手,探寻中国全媒体的发展演进之路,即全媒体发展的初期孕育、全媒体发展的报业转型和全媒体发展的整体推进。而未来全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全媒体的认知共识、制度建构、流程再造和全媒体人才培养。

关键词:

全媒体 历史演进 媒体转型

中国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之风已从报业吹向了广播电视界,并引发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与研究,截至2012年12月,在中国知网以主题“全媒体”进行检索,可检索到1500多条记录,在百度可找到相关结果2400多万个。从目前文献检索的全媒体研究来看,多是描述性的分析或个案式的追踪探讨,缺乏学理性的深层次研究。

一、全媒体的概念建构

全媒体发展起于何时?由于认定的依据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时间标志看法。但基本认同的意见是,国外以2006年英国老牌报纸《每日电讯报》的全媒体改革之路为起点,随后,由《今日美国》2008年开始尝试的产业链重构推进了全媒体的实践。在我国,全媒体转型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广州日报》于同年6月成立滚动新闻部,专门针对报纸、手机和网站进行“联动发稿”。次年7月,我国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试点的首家全媒体采编系统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式上线运营,自此,报社记者的角色悄然转型,开始以全媒体记者的身份向多个媒体终端――传统纸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和户外大视屏等信息。2009年1月,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以全媒体命名的新媒体机构正式诞生。同年,南方报业集团也正式提出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的理念。那么,全媒体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1. 全媒体概念学说。全媒体概念界定众说纷纭,通过文献整理,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学说:

报道体系说。该学说认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或者说是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和传播平台来构建的报道系统。这种报道不再是单一落点、单一形态和单一平台的,而是在多个传播平台上开展的多个落点、多种形态的报道体系。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及网络新媒体都是这个报道系统的整体组成部分。[1]这一概念从新闻业务本体出发,落脚点放在全媒体形态的报道体系上,较好地概括了全媒体报道的模式和特征,但将其限定在媒体“报道”业务层面,略显褊狭。

传播形态说。该学说认为全媒体是综合运用多种表现符号,如文字、图像、声音、光线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并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传输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2]或者说,全媒体是在传统和新兴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进而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3]从本质上说,全媒体是指不同媒介类型之间的嫁接、转化和融合。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资源的多渠道采集,信息资源的统一加工,全方位多业务系统的支持,多渠道的资源共享。[4]此概念将全媒体视为不同于以往的新型传播形态,强调了各种媒体间融合生产信息内容的立体传播状态,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全媒体传播的形态特征。

整合运用说。该观点在综合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广义而言,全媒体概念是指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狭义界定,是指立足于现代传媒技术和媒体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运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传播渠道联通、运营模式统筹等方面的整合性实践。[5]这一观点突出了全媒体更具宏观性的“整合应用”,将多因素囊括其中,但未清晰地概括出全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观照了全媒体概念学说之后发现,目前有几个共同点可作为界定和理解全媒体的要点:一是全媒体发展的主体是传统媒体,这是其面对新媒体而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发展整合多种媒介形态,而缺乏多种媒介形态间的统合协同,就构不成全媒体;三是实行多媒体分流传播,并根据媒体的不同分流生产出不同的媒体产品;四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行模式。

2. 全媒体概念辨析。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超媒体”“多媒体”“富媒体”“跨媒体”“融媒体”等众多相关概念,其间有异同,要科学地认识全媒体的概念,有必要对这些相关概念进行辨析。

“超媒体”“多媒体”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首先,“超媒体”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术语,它又与超文本紧密相连,超文本是包括文本、静止图片、表格、线图等多种媒体格式的非线性的计算机交互信息系统。而超媒体是包括超文本信息在内的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格式,允许非线性与交互链接的信息系统。而多媒体是包含上述两个基本概念,并利用超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包括文本、静止或运动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格式来传播信息的方式。[6]因此,“超文本”“超媒体”“多媒体”一脉相承,都是依据计算机文件格式或传播符号类型提出的概念,全媒体也确实需要“多媒体”多元和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但 “全媒体”概念是传媒转型的一种运营方式。

“富媒体”指信息传播中,除提供在线视频的即时播放外,内容本身还包括网页、图片、超链接等其他资源,与影音同步播出,为网络公司和网民提供一种全新的媒介体验。富媒体与多媒体区别在于,富媒体增加了交互性,其用户可以在信息播放过程中控制和改变传播内容。[7]因此,富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体验方式,可在全媒体的具体操作中得到一定运用,如iPad移动媒介终端上由参与式构成的信息产品就是利用了富媒体交互方式。

关于“跨媒体”概念,最初的全媒体化其实就是跨媒体运营,跨媒体实为全媒体早期孕育阶段的表现形态。有研究认为跨媒体是“横跨平面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三维平台组合,是新旧媒体杂交、融合的产物”。[8]跨媒体就是要突破原有单一媒体类型的限制,跨向其他的媒体类型传播,并实现两方或多方联合与互动式的发展。

“融媒体”概念是由媒介融合而来,意指在以数字媒介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推动下,组成跨媒体业的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与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从内容融合到传播渠道融合、媒介终端融合的全过程。[9]融媒体(融合媒体)正是媒介融合过程的最终产物,它是在理想的媒介内外环境中,整合了新旧媒体的特征和优势,实行一个统一平台对不同媒介或终端进行信息资源集成配置和融通生产的媒体运行模式。

二、中国全媒体的发展演进

1. 孕育:全媒体发展的初期尝试。中国全媒体的启程在21世纪初,从报业的跨媒体运营开始。特别是兴起和迅速普及的互联网,使报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冲击,乃至出现“报业寒冬论”。在此情形下,报业如何突围?传统报业纷纷开始思考拓展生存空间的问题,并开启跨媒体发展的探索之路。

2001年,《沈阳日报》的改革探索可看做是我国报业最早的全媒体尝试。该报率先在国内实现采编网络化和管理一体化,并通过图文合一的采编网络平台建立起集各种传媒业务于一体的系统,为报社未来实现信息传播流程一体化开辟了新道路。[10]

中国报业的跨媒体运营,从创办报纸网站开始,实施报网互动是其典型特征之一。报业网站建设,以2000年10月《人民日报》在其网络版基础上打造的人民网为起点,标志着报业开始跨向综合性新闻网站,在新闻业务上尝试不同于纸媒的内容生产。国内其他报纸也纷纷在人民网之后推出自己的新闻网站,自此,报纸与网络开始了报网业务联姻互动的尝试。“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在每条报纸新闻的下面,都会用超链接方式转接提示相关的网络新闻;另一方面,网上点击较多的热点事件,也会成为报纸新闻的来源,而报纸新闻的重点稿件资源,又会被共享到网上做突出报道。”[11]报业跨媒体转型的另一探索是打造视频记者,这经历了一个从“视觉新闻”到“视频新闻”的变化过程。“视觉新闻”首先由上海《东方早报》发起,该报于2003年创刊伊始就明确提出了“新闻视觉化”的理念。视觉新闻最初就是强调在报道中大量使用新闻图片,包括占据大版面的大幅照片,甚至推行视觉化的新闻叙事,以争夺受众的眼球。后来《嘉兴日报》《南湖晚报》《南方日报》等媒体纷纷成立视觉新闻中心,尤其是《南方日报》视觉新闻中心将摄影记者、图片与视频编辑等人员进行整合。但此时的报业都还没有将视线转向视频领域,这在2007年取得了突破,《南方都市报》摄影部在报业首设视频记者岗位,国内报业的第一批视频记者随之诞生。《京华时报》《新京报》等报也紧随其后,开始探索推进视频记者岗位的专业化发展进程。[12]

2. 转型:全媒体发展的报业探索。在报业跨媒体运营探索的同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也于2006年8月5日开始组织实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这一计划旨在探索传统报纸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型,该计划在我国报业很快得以实施。同年12月20日,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国内首家全流程、全媒体数字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今报》正式上线。与以前的数字报刊系统不同,在全流程、全媒体数字报刊平台上,该系统实现了从采集、生产制作、、交换、反馈到经营的一体化运营流程,增加了视频、动画、音频等多媒体元素,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13]

中国报业在经历跨媒体经营后,开始进入全媒体转型发展阶段,时间分割点大致在2007年,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标志,确立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发展规划,并规划了“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全媒体应用整合平台”和“全媒体经营管理技术支撑平台”等建设项目,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正式用文件提出“全媒体”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媒介发展方向。依然是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等成为我国“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第一批试点单位,这标志着我国报业系统全媒体转型重大工程建设的开始。

2008年3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优化产品生产流程,推动报业集团从报纸生产商向内容提供商转型的基础上,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探索全媒体数字采编运行系统,初步实现了一次采集、资源整合、多途径的数字化传播。[14]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也于2009年成立了全媒体新闻部,并组建了基于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的3G事业部,通过使用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实现了多媒体、即时的和互动的移动新闻播报。2009年6月上旬,该集团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评审和验收,实现了全媒体综合性新闻内容生产体系的新运行模式。[15]同年,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也提出向全媒体集团转型,首先实施南都全媒体集群战略,构建起了包括报刊、音频、视频、网络、手机报及户外LED等全媒体形态集群,向着“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和现代通讯社”转型。[16]此外,南方报业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合作推出中国首家移动互联网电台;《广州日报》成立负责报纸与手机、网站等部门联动发稿的滚动新闻部;《人民日报》及人民网合力开创人民电视、人民播客、人民掘客、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原创互动型的系列全媒体;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实行报网合一并组建全媒体记者队伍等。在此时期,新华通讯社也在视频新闻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不仅开通了新华视频新闻专线,还于2010年元旦和7月1日分别开播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华语、英语电视频道,开始走上全媒体通讯社之路。

3. 风潮:全媒体发展的整体推进。在我国报业全媒体转型之时,广播电视业也不甘寂寞,继报业之后迅速跟上全媒体建构的潮流。2010年前后,中国网络电视台和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先后开播,标志着电视和广播媒体也开始向全媒体发展。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国电视行业介入全媒体建构的重要起点,它依托中央电视台向用户提供视频直播、上传、搜索、分享等服务,形成了以强大的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多终端立体传播平台。我国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的“首张绿卡”――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随即黑龙江、湖北、江苏等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陆续开播,诸多市级网络广播电视台亦相继涌现。

深圳广电集团从2010年开始打造全媒体集群,整合全媒体力量,试图建成我国第一家提供一站式全媒体运营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媒体营销服务。浙江网络电视联盟则是浙江省县、市广电播出机构联合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创办的,初步形成了浙江地方广电视频网站集群。由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等多家单位投资组建的杭州华数数字电视公司,专注于以互动、融合为特色的全媒体业务,在全国三网融合领域形成较大影响。华夏传媒集团公司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40多家城市媒体共同打造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实施跨媒体和多终端的节目营销,已覆盖全国22个省市、近8亿用户。

广播媒体的全媒体探索,始于2010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该台拥有61个传播语种、全业务媒体形态和新媒体国际传播平台。以“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为宗旨,向全球受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紧随其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于同年9月获准建立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这是我国部级网络广播电视台,是继中国网络电视台之后又一个以网络视听节目传播及互动服务为核心的全媒体播出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年年初还成功开办了中国第一份有声手机报,与之并行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则在获得 IPTV 牌照之后又于2010年初步建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手持终端的英文信息平台――移动国际在线,大大拓展了自身的全媒体建构。

在中央级的广播电台带动下,全国地方广播电台也纷纷走上全媒体发展的道路。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着力打造全媒体直播室,集广播、网络、电视直播于一体,其直播节目通过光纤传输,由湖南电台交通频率、湖南移动电视、芒果广播网组成的全媒体进行传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重大报道中将网站视频与手机视频同步直播,将广播音频内容配上记者采访的图文内容,实现多媒体传播。沈阳广播电视台还可在播出过程中实现全媒体的节目与受众互动,真正迈向统一的全平台、全媒体演播室,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持终端平台的全覆盖播出。[17]

三、全媒体的未来发展思考

发展基础:全媒体的认知共识。全媒体转型,是未来传媒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同任何改革一样,全媒体的发展也必然会遇到各种思想障碍和阻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媒介观念的解放与调适,须首先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的惯性思维,深刻理解全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运行规律,寻求一种与时俱进的媒体发展道路。

发展保障:全媒体的制度建构。传媒发展离不开传媒规制,就我国的传媒规制而言,还没有形成与全媒体发展完全配套的一系列制度,这就要求必须对现有的相关传媒规制进行革新,尤其是要打破以往森严的媒介壁垒。这点可从国外借鉴中得到启示,如美国1996年修正并通过的新《电信法》,打破了以往传媒产业跨越不同媒体运营的限制,带来了美国综合性传媒集团的整合性飞速发展。

发展途径:全媒体的流程再造。中国全媒体的发展尚在摸索当中,尤其在全媒体的运作模式上,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有效的模式。按照传统媒体的习惯和模式,很难适应全新的全媒体运营需求,这对于不同种类的媒体运作而言,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与磨合,找到适合自身全媒体化的具体运作方式。媒体的战略取向一般采取“媒体+平台”的建设模式,平台模式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整体重构,它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基础平台的任务是架构基础网络,不直接向最终用户提品和服务。而应用平台则依托基础平台,搭建各种功能或专业性的平台,开发应用服务产品,与传播终端用户直接连接。媒体在内容应用平台层面,通过提供一种支撑环境,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运作及利益分配机制,可为全媒体平台的良性运作提供保障。在这个基础之上,实施全媒体的流程再造,即实现“前端全媒体采集,后端流媒体制作,终端互动式体验”。

发展关键:全媒体的传播人才培养。中国传媒业正经历着一个急剧转型的时代,在这个以全媒体技术平台为依托、以多媒体报道为主要方式的后报业时代,全媒体记者成为不可替代的新闻传媒专业人才,也是传媒集团实现全媒体转型的关键。全媒体人才要求既能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又能为网站写稿、提供视频,还能为报纸写深度报道,为广播电视台做现场报道。全媒体记者强调媒体的交叉、专业的多能,而传统新闻传播学总是把记者泾渭分明地分为报纸、广电或网络新闻记者。为此,必须随着媒体对人才的新需求,探讨全媒体新闻记者、编辑人才的培养途径,使一线记者能实现从单一传播向多元传播的转型,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同时采集图文、视频和音频信息。

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一个特定阶段,全媒介进程所达到的最终效果就是真正的融合媒体,或称为“融媒体”,即真正实现多种媒介全方位的融合运行。融媒体状态绝不只是技术层面或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需媒体所有权的融合。“从媒介生态学角度看,融合媒介促进了传统传媒业的全面升级,也体现了传媒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全媒体转型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适应所有的新闻媒体,但全媒体建构并向融媒体过渡,一定是未来传媒发展不可漠视的重要课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部分成果

(下转第76页)

(上接第54页)参考文献:

[1] 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6).

[2] 刘小帅,张世福.3G 时代:传媒价值链的重构[J].网络传播,2009(7).

[3] 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

[4] 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4).

[5] 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

[6] 陶智勇,蔡进.超文本、超媒体、多媒体概念的界定[J].今日电子,1997(9).

[7] 朱松林.富媒体:网络广告的新选择[J].传媒,2006(3).

[8] 王学成,来丰.论跨媒体联合[J].新闻大学,2002(1).

[9] 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

[10] 刘延军.《沈阳日报》实现采编网络化管理一体化[J].中国传媒科技,2002(5).

[11] 郜书锴.全媒体记者:后报业时代的记者先锋[J].青年记者,2011(7).

[12] 郜书锴.视觉传播:融合新闻的转型与实践[J].现代视听,2008(8).

[13] 王立成.中国首家全媒体数字报在沈阳诞生[J].记者摇篮,2007(2).

[14] 蔡雯,刘国良.纸媒转型与全媒体流程再造――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创建全媒体数字平台为例[J].今传媒,2009(5).

[15] 田勇.全媒体运营:报业转型的选择――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实践[J].新闻与写作,2009(7).

[16] 曹轲,庄慎之,陈雨.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J].青年记者,2010(19).

[17] 莫克.沈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交互式实验室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视技术,2011(12).

[18] 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4).

集成电路概念篇4

一、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

对任何复杂或简单的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面对我校实际学情,我们决定把初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需记常量、实验目的和原理等梳理出来,并印发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同时,重视如下几点:

1、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理解。因为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后,我们不难发现,物理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和突出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的考查。比如鉴别物质的密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压强;比较做功快慢的功率;热量与物质关系的比热容;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阻等等。

2、设法纠正学生从生活经验获得的一些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譬如,认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受浮力作用;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等等。

3、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要引导学生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并充分利用实验,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辅助必要的练习来夯实学生的基础。如: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容易到位,常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关,不能认识到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对“理想平面”的假设有些学生不能理解等等。

4、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如:对电学知识,学生往往害怕的是电路部分,尤其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连接实物电路、故障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计算等。究其原因,有的是串联、并联混淆不清;有的是电表测量什么物理量张冠李戴;有的则是不注意电路的非正常部分,如电流表并联、电压表串联等。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不会分析电路。因为分析电路是解决一切电路问题的关键,电路到底是串联、并联,是发生了断路、电源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必须通过仔细分析题意搞清楚。电路分析正确了,后面的进一步思考和解题才有意义,正确率才能提高。当然在重视主干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对“知道”类知识复习到位,不要遗漏。

5、对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整理和比较。例如,实像和虚像,压力和重力,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通过比较和整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6、要重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中考常出现用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的问题、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值得重视。

7、要分析和研究新旧教材在知识点、信息点编排上的差异。也就是说,与原来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相比,苏科版物理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譬如:“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夸克”、“宇宙探秘”、“天文单位AU”、“永动机问题的讨论”等也值得引起关注。

二、关注“热点”和“盲点”

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物理学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热点。因此,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将以《中考指要》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以2006年十三市中考乃至全国各地中考题型汇编资料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譬如:重要知识点中“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电功率”、“能量”、“内能”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第二轮复习的同时,我们将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现在中考的另一导向是重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通过收集和挖掘2006年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②关注时事新闻(如朝鲜进行核试验)。③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④关注问题情景(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中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又如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和铅球,用脚轻轻一踢,足球会运动起来,而使铅球运动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针对以上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⑤关注探究过程(例如一般情况下光传播的路径是看不到的,你在实验中显示光路的方法是什么?)。⑥关注探究过程的思考(例如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对着两张纸片中间吹气,是为了什么?你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纸片间压强大小变化的)。⑦关注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等)。⑧关注生活中的现象(例如芳芳做早餐时发现,同样情况下煮沸一杯牛奶要比煮沸一杯水快。这是为什么?请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善于利用因特网采集热点信息,为教学服务,为中考复习服务,同时还应当关注新闻热点,注意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善于与复习课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信息交流和搜索盲点,是第三轮复习的重点工作,它是拓展复习思路和知识视野的重要渠道。这一阶段一方面我们要加大与兄弟学校的信息联络的频度,并注意通过有关教学杂志,教学网络以及兄弟学校模拟试题的练习,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复习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盲点,并认真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

初三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当然,复习课的适度紧张是完全必要的,但物极必反,复习课的密度过大,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则不会有好的效果。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还应突出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训练,如要求做到作图清晰明了,解题规范,书写整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等等,努力做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

集成电路概念篇5

法雷奥全新48V低压纯电动展车迎来全球首秀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已经连续5年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这次也是推出了电气化、自动驾驶和数字化移动出行的三大变革核心技术。随着传统汽车逐渐让位于智能汽车,三大相关变革——电气化、自动驾驶及数字化移动出行正在给汽车行业和人们的用车方式带来快速及翻天覆地的变化。法雷奥全新48V低压纯电动展车迎来全球首秀,比现有高压解决方案更具价格优势;Navya全球首款无人驾驶出租车AutonomCab配备了7个法雷奥SCALA?激光扫描仪;法雷奥全新推出的创新系统可个性化调节车舱内部环境,带来量身打造的感官体验。

法雷奥全新48V低压纯电动展车相比高压纯电动解决方案而言达到节省20%的价格优势,这款纯电动车售价可低至9000美元,这主要因为它并不需要配备高压系统为了用户安全而必须配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凭借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优势,这一创新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助力汽车电气化变革。这款小型两座48V纯电动样车由法雷奥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发而成,续航里程为100km,最高时速可达100km/h,是城市通勤的理想选择。法雷奥全新48V纯电动车足够为小型私家车或无人驾驶出租车提供动力。

随着车辆部分自动化功能的广泛应用,汽车自动化变革始终在不断发展当中。传感器是这场变革的起点,它可帮助乘用车和运输车辆检测并分析周边环境。而法雷奥SCALA?激光扫描仪能够探测静止及移动物体的传感器,其探测距离可达150m,探测视野可达145度。法雷奥还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赋予车辆自主学习的能力。处理算法和人工智能系统相互协同,使车辆能够自己做出判断。得益于法雷奥研发的解决方案,驾驶者可以在交通拥堵或泊车等令人焦躁的时段,将驾驶控制权交由车辆自行接管。这意味着驾驶者可以在开车时获得一定空闲时间。法雷奥自动驾驶样车成为全球首个在巴黎绕城高速上进行24h不间断路试的车辆。

对于法雷奥而言,智能汽車意味着车辆可以自主学习周边环境,预估并动态预测周边情况,为驾驶者提供相应建议,从而使生活更为便捷,并确保驾乘者出行安全。法雷奥MyMobius人机交互界面融合了法雷奥和机器自主学习领域专家CloudMade共同研发的领先技术。车辆通过法雷奥传感器收集车辆内外的环境数据。在不需要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这一数据将自动激活车辆功能。例如,车辆可为既定旅程推荐最佳行车路线,进行来电或短信提醒,而无需驾驶者的指令或行动。法雷奥MyMobius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偏好设置车舱氛围,也可以探测复杂路况,推荐相应的驾驶辅助功能。集成了CloudMade领先技术的法雷奥MyMobius可以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旅行。

不论是在高速路还是在国道的驾驶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要是能够看到重卡车辆身后的路况就好了,会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今天我们可以看看法雷奥XtraVue超级视距创新技术,让我们穿透重型卡车获得更全面的视野。法雷奥XtraVue超级视距集成了安装于车身的远程通讯天线、激光扫描仪和法雷奥摄像系统。它能让驾驶者对道路状况一目了然,甚至包括视野之外的路况。它还能将其它联网车辆拍摄的流视屏和道路基建设施摄像头拍摄的影像呈现在车内显示屏上。得益于现有公共4G网络以及车与车之间(V2V)互联网络的发展,这种技术能够将这些复杂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且呈现出直观的影像,提升车辆驾驶的视野范围。对驾驶者而言,他们就好像具备了透视前方障碍物的能力,这将为他们的驾驶决策提供更为充分的信息,让驾驶行为更加安全,尤其对于超车行为特别重要。

Drive4U.ai?样车(人工智能)通过安装的摄像头分析道路环境。凭借摄像头拍摄的3D全景图像,Drive4U.ai?可全面识别车辆周边环境,包括形状、大小、方位和运动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其中一辆车暂时脱离了视线,它也可以预测车辆轨迹,分析收集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即时判断。法雷奥车辆使用的是一种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神经网络,而不是仅仅依靠算法来实现快速决策。

法雷奥投资的法国Navya公司在2018年消费电子展上推出纯电动无人驾驶出租车AutonomCab。观展者将有机会见证这款集两大市场首秀于一身的出租车。作为首款无人驾驶出租车,AutonomCab安装了7个法雷奥SCALA?激光扫描仪。SCALA?激光扫描仪是目前市场上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量产的激光雷达,具有价格优势。它提供了车辆所需的3D视野(距离超过200m)以确保车辆的整体安全。该技术通过为周围环境创建3D地图,可以确切探测障碍物,并对车辆进行精准定位。AutonomCab可以很好应对都市出行所面临的挑战。

博世看好未来智慧城市布局

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居住在大城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需要应对的挑战也逐渐增多,因而城市对智能化解决方案有大量的需求。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StefanHartung博士在拉斯维加斯CES展上表示:“我们需要重新塑造一套城市理念,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科技让城市更加智能且宜居。”

预计城市交通流量到2050年将增加近三分之一,而博世正致力于实现零事故、零担忧、零排放的未来交通。在2018年的CES展上,博世展示了多个与未来交通相关的解决方案。博世参与的智慧城市项目中有一半涉及城市交通,停车问题更是成为了焦点。如今美国司机每年由于交通拥堵所花费的时间长达40h,由此产生的浪费高达1600亿美元。仅仅是寻找停车位就消耗了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博世的解决方式恰恰针对这样的痛点。博世的社区泊车让寻找车位不再困难。当汽车沿着路边行驶时,它将自动识别并测量已停泊车辆之间的空隙距离。这些信息被实时传送到电子停车地图中,司机可以直接通过该地图找到空位。博世已经在德国一些城市试点该项目,包括斯图加特在内。今年将会有多达20个美国城市相继试点,包括洛杉矶、迈阿密和波士顿。

2018年初,博世和戴姆勒还将共同推出全新的代客泊车服务。位于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停车场内的汽车将自动完成泊车而无需司机任何操作。这一服务不仅排除了停车的烦恼,也使停车场的利用更加高效——同样的空间可以多容纳20%的车辆。自动泊车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停车库基础设施,它可以和车载软件相连接。而博世最近刚刚凭借该自动代客泊车解决方案荣获2017Frost&Sullivan技术创新奖。

麦格纳展示创新出行

麦格纳etelligentDrive?在CES上亮相。麦格纳通过一辆名为“e1”的概念车来展示不同的电驱动(e-drive)概念和技术,这辆概念车还展示了麦格纳在整车集成方面的能力。e1的前桥搭载一台高度集成的电驱动系统,与后桥的双电机协同运作。通过这项创新技术,麦格纳展示车实现了卓越的动力和超高的车辆稳定性,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车内每台电驱动系统都使用了140kW电机,合计输出420kW的峰值功率。电机由一台单速減速器和一台逆变器组成,集成封装后结构非常紧凑。

麦格纳的动力总成电气化能力包含了适配现代化电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电机、变速器、逆变器和易于与车辆集成的控制软件等。产品解决方案涵盖了从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到适用于纯电动车的高度集成式电驱动系统。热能管理模块、电动水泵、电动油泵等电子辅助设备,进而完善了整套产品组合。近十年来,麦格纳一直为美国及欧洲客户的电动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提供涵盖从概念开发到生产制造的产品和技术。麦格纳自2012年起为沃尔沃V60和S60插电混动车型配套电驱动后桥系统(eRAD)。麦格纳开发的eRAD系统可提供多个混合驱动驾驶模式,同时具备电动四驱能力。最近,麦格纳宣布在中国与华域汽车建立合资伙伴关系,为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提供高品质的电驱动系统。

大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互联是大陆集团所关注的三大主要创新趋势之一,在所有创新之中,大陆集团把目光从已经在车辆上获得验证的自动化技术转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面,运用各种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例如提高交叉路口的安全性。

大陆集团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创新可惠及所有驶近交叉路口的车辆,无论这些车辆是处于手动模式还是自动模式,也无论其是否是自动化驾驶汽车。通过应用基于传感器的技术(包括物体探测和传感器融合),在近乎实时的车联网(V2X)中广播安全通信信息,智能交叉路口技术可以让现今混乱不堪的交叉路口变得更加安全和智能化。大陆集团的全面解决方案为这样的持续对话提供了三个关键因素:完整的交叉路口传感器组、用于生成环境模型的强大传感器融合算法、安装于交叉路口和车辆中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单元。交叉路口周边360度内的所有道路使用者都会被探测到,其位置和移动状况将被传送到每一辆驶近交叉路口的搭载V2X技术的车辆中。大陆集团计划年内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2016年美国交通部智慧城市挑战赛获胜城市)率先安装智能交叉路口技术。符合BEE概念的无人驾驶电动车可作为接受集中管理的城市车队的一部分,为每个人,包括热衷于参加聚会的年轻人,以及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灵活安全的门到门出行服务。

大陆还展示了用于帮助驾驶员减少在驾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的3D触摸显示屏、用于改善自动化驾驶汽车传感器组性能的高分辨率激光3D成像雷达和第五代摄像头、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可用性的大陆集团的“万能充”系统和感应充电解决方案。旨在提升日常车辆使用安全性和舒适度的创新将使私人交通受益。

从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所传达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智能化城市建设将要成为汽车零部件厂商的目标,以更好地发展智能交通。

集成电路概念篇6

《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两年前,捷豹路虎还对电动汽车的方向秘而不宣,但这次的捷豹I-PACE概念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车,因为它将于2018年正式上市。

而广州车展上展出的全电动赛车I-TYPE 1已经代表捷豹车队出征香港,参加Formula E第三赛季首轮赛事,同时正式宣告捷豹回归赛车运动。

这两大举措预示着捷豹品牌正在进入全新的电动车领域。也因此,在11月18日广州车展的采访中,捷豹路虎大中华区总裁李大龙表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对捷豹品牌而言,捷豹I-TYPE 1是其“赛道基因的最新代表”,捷豹I-TYPE 1采用电动马达单元(MGU),最大功率为200KW,最高时速可达140英里/时(225公里/时)。捷豹路虎希望通过Formula E赛事在极端的竞技环境下测试先进的电动技术,并将把测试所得应用于未来的量产电动车型研发中。

捷豹首款电动车I-PACE概念车是一辆具有跑车性能的5座SUV。《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洛杉矶见证了这款车的亮相,并且通过VR设备感受到了其内饰不一样的时尚与科技。

捷豹I-PACE概念车配备了一块容量为90kWh的锂电池组,其电动机最大功率为400马力,峰值扭矩700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为4秒。 这款车通过50千瓦直流充电设备进行快速充电,仅需2小时即可达到满电状态;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该产品可满足超过354公里(美国EPA循环测试)或500公里(欧洲NEDC循环测试)的里程需求,每周充电一次即可实现日常通勤。

捷豹全球设计总监严凯伦表示:“捷豹I-PACE概念车代表了电动汽车设计的未来方向。如此大胆的座舱前移式设计,加之精美细致的内饰,可以说I-PACE概念车是捷豹经典元素、电动汽车技术和现代制造工艺的集大成者。目前我们只有一辆实体概念车,很高兴我们得以通过VR体验的方式在伦敦和洛杉矶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捷豹路虎全球CEO施韦德博士(Dr. Ralf Speth)认为,全新平台上开发的捷豹I-PACE概念车是他们的革命性产品,是英伦设计和卓越工程的完美结合。同时还承诺,到2020年,捷豹路虎将有约一半车型搭载新能源技术。

在路虎品牌方面,路虎全新一现也在洛杉矶和广州车展亮相,这也标志着发现家族由传统汽车功能向智能数字化体验的转变。

路虎全新一现兼具全地形能力与科技性能,试图彰显路虎“Above and Beyond”的品牌精神。此次广州车展上,它联袂前四代车型共同登场,试图向消费者展现其品牌发展历程。

全新一现延续了家族阶梯式车顶、独特的C柱及非对称尾门等经典设计元素。座舱方面,全新一现更加宽敞,中控台与柱形面板饰条相交,试图打造简约而人性化的布局。除了宽敞灵活的智能化空间,捷豹路虎InControl智能驭领尊享触控系统的运用也成为全新一现的一大亮点,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2016年前10个月,捷豹路虎在华销售实现了约30%的同比增长。并且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全年销量。李大龙说,捷豹品牌还创造了入华以来的最佳月销量纪录。

集成电路概念篇7

锂电池概念股王者归来。第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第二,受碳酸锂连续提价,锂电池现原料荒的驱动。第三,锂电池概念股自去年11月中级升浪后,调整3个月触发技术性反弹。本周市场锂电池概念股成为市场反弹的中流砥柱,以当升科技、亿纬锂能、赢合科技为代表的锂电池龙头成为本周涨幅榜的王者,并掀起江苏国泰、融捷股份、拓邦股份、赣锋锂业等锂电池概念股,易事特、合康变频、万安科技等充电桩概念股涨停潮,成为市场既赚眼球又赚钱的投资热点。

VR概念股强者恒强。VR概念股是科技创新主线的反弹先行官,棕榈园林兼具虚拟现实和高送转题材,成为3月涨幅榜的领军人物,已经进入中线牛股路程,并带动以川大智胜、奥飞动漫、东方网力为代表的VR概念股,以顺网科技、奥飞动漫、金利科技、凯撒股份为代表的VR游戏概念股,让市场领悟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此外,以中科金财、高伟达、金信诺、天玑科技为代表的大数据概念股也有良好的表现。

智能制造产业成为新风口。今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工作稳步推进中,随着德国总统将于下周开始的访华活动,以及4月下旬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事件驱动,中国智能制造业必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回顾本周市场的表现,在以科大智能为主力前锋的率领下,以东方网力、思创医惠、长高集团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概念股,以华中数控、华东数控、东方网力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概念股,以亚太实业、天泽信息、万安科技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概念股,构筑了智能制造概念股的进攻路线图。

政府周四新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由此勾勒出未来科技创新投资主线的大脉搏,建议投资者深刻解读,从中挖掘投资机会。

集成电路概念篇8

关键词 概念和规律;生成过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很多高中学生的共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中物理概念多,而且抽象。例如:高一物理中的加速度概念,很多学生从学加速度开始就对高中物理产生恐惧。(2)高中物理规律多,而且相似性很强。例如: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3)高中物理前后知识的关联性很强,例如:力电结合问题。(4)高中物理数学知识应用广泛。例如:用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极值问题的讨论、三角函数和几何知识的应用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教学具有三大特色: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知识结构为中心;以物理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自主构建知识、掌握方法,并最终建立起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越学越清晰,而不是越学越糊涂。

一、教师要认识到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整个高中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其中,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基本概念和规律。所谓物理知识的应用,主要是指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也主要是在观察、实验、探索和分析物理现象,理解、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应当重视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适合学生概念和规律生成过程的教学

一个好的物理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最终获得知识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的顺从教材或老师。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和规律的过程,就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探究过程,这样建构起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才能自如应用并降低遗忘的程度。

1.巧妙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

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

(1)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物理现象,并引导学生追究现象的原因。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演示实验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的同时,又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就《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一课,我们可以从演示示波器的作用引入:首先展示一个示波器,介绍它的作用:示波器能展示交变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研究交变电流的重要仪器。接着,展示示波管并介绍荧光屏发光的原因:它是利用高速电子流打在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的。示波器内有一个阴极,并在黑板上画图,然后解说:阴极通电受热后会发出电子,但电子的速度很小,无法打在前端的荧光屏上(在远处画一个荧光屏),如何才能让电子的速度增大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去思考:要让电子加速,应当加一个电场,其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匀强电场。如何才能让电子在荧光屏上画出图像呢?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始终围绕这个目的展开研究和讨论。可见,一个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学生“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学生主要是固执地盯住了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对车、马的启动过程以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做深入细致地分析。

(3)提出新的问题与旧的处理方法的矛盾。在进行动能定理应用的教学中,我们会专门对变力做功进行研究,虽然不是新课教学,但巧妙的引入也能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其引入可以从公式W=FScosα的适用条件入手:W=FScosα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对于变力做功,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然后举出一个具体问题:已知一个小球的质量m=200g,从粗糙曲面上高H=0.8m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滑到曲面底端的速度为3m/s,忽略空气阻力,试求下滑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并大胆整合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的引出和物理规律的生成过程,理解其物理意义,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去建构物理概念,发现、推导物理规律

例如:对《闭合电路欧姆定路律》的教学,教材中中没有对电动势进行定义,仅提到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等于电动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从认识电源出发,给出电动势的定义,然后再认识闭合电路,逐步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带领学生回忆:在初中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计算时,题目上的电路图通常没有画出电源,若补上电源,则构成闭合电路。研究闭合电路要从电源开始。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聚集大量的正、负电荷,而这些电荷的聚集不是电场力而是非静电力作用的结果,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例如干电池,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我们将非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的比值定义为电源的电动势E。若电源没有内阻,则电源内部从负极到正极,电势升高E,电源外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降低U=E。但电源有内阻,因此电流通过内阻电势降低U内=Ir,则电源外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降低U=E-U内。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I=0,U内=0,则U=E(即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等于电动势),若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IR=E-Ir,整理得I=■。

经历这样一个概念的引出和规律的推导过程,学生对电动势的定义,教材中电动势大小的描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成立条件以及电源的作用(包括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从本质上有了深刻的理解,从物理学的内涵出发掌握物理规律。

在自主建构和发现、推导的过程中,学生对概念和规律有了深刻理解,便会灵活应用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并大大降低遗忘程度,同时也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要从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出发,本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上一篇:高等教育教育学范文 下一篇:生物安全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