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处罚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1:27:18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1

一、行政执法案卷自查情况

20*年7月以来,我局继续以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做为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主线,对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做到调查清楚,程序规范,处理得当,对处理结果跟踪监督落实。对各种违法占地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杜绝查而无果现象发生。加大了土地管理的依法行政力度,不仅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更要查处违法责任人及涉及的相关人员,以点带面来推动严格土地管理的工作落实。行政执法查处中,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的依据办理,并着重强调执法主体是否合法、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的办案五要件进行对照检查。20*年7月1日至20*年6月30日期间,我局共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3件,已办结1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中2件。已办结案卷从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法律文书制作及送达,都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进行,程序合法,案卷归档基本完整规范。

二、行政许可案卷自查情况

我局努力提高整个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杜绝行政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错误行为。规范了本系统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本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提高执法水平。不断加强行政许可的制度建设及收费管理,将各股室的工作职责、责任部门、办事程序、批准时限、收费标准及工作纪律等予以公开,对各类审批事项和收费标准、依据的法律法规或批准文件公布上墙,真正做到政策、程序、收费“三公开”,从而杜绝了乱收费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政务的透明度。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先后参加了由省国土资源厅举办的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执法培训班学习,并通过考核,全部取得执法证书,使我局执法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依法有效地开展依法行政及执法工作。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期间,我局共办理行政许可18件。其中矿业权设立许可5件,建设项目供地审批许可13件。已办结案卷基本资料基本齐全,均装订成卷形成独立卷宗,归档及时;行政许可有法律法规依据,无自行设定项目,无超期现象发生。

三、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被处罚当事人大多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二是国土资源体制改革至今未能完全到位,执法主体不合法,违法案件查处,依赖性大。

三是执法监察人员人少事多,目前执法监察股工作人员仅2人,执法的力度和办案速度偏下,办案难度大。

四、下步打算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2

各级监察机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迅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及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监发[]5号精神,切实做好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工作的紧急通知》,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是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打击土地违法犯罪,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举措。要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紧迫性、严肃性,以及对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现实意义,增强做好专项行动各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开展专项行动的主动性。

二、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监察机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把专项行动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挂帅组织协调专项行动有关工作,抽调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开展工作,保证专项行动必需的人力和工作条件。要建立专项行动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量化考核。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组织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支持下级依法行政,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确保处理到位。

三、对专项行动进行“回头看”检查

各级监察机关、国土资源部门,对年月以来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回头看”检查,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年1月至年9月的新增建设用地清理情况进行复查。重点是查有无遗漏,并根据复查结果重新登记上报。二是对已排查出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线索再作梳理。符合立案条件和标准的,要予以立案。三是对已立案的违法违规问题的定性进行复查。定性不准的,要予以纠正并重新处理。四是对立案查处案件的行政处罚情况进行复查。应予处罚而未处罚或者处罚不到位的,要予以纠正;已作处罚决定但落实不到位的,要督促落实。五是对违法违规案件现任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况进行复查。应当追究纪律责任、刑事责任而未追究或者追究不到位的,要予以纠正;责任追究决定不落实的,要督促落实。“回头看”检查的情况要填报《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回头看”检查情况登记表》。

四、集中力量,重点排查,狠抓一批典型案件

在对专项行动进行“回头看”检查的同时,重点要对年月至年月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清理,逐宗登记造册,填报《年月-年月新增建设用地清理统计表》、《年月-年月新增建设用地清理汇总表》,并梳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线索。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再查处一批典型案件,重点是查处非法批准征占农用地和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问题,特别是涉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侵害农民权益的案件。要结合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建设部、审计署即将组织开展的土地出让专项清理,下大力气查处一批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案件。各级都要采用下查一级或者下查两级的方法,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以带动和促进办案工作。各级监察机关、国土资源部门发现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时,要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机关报告,不得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处案件的情况,要填报《专项行动期间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统计表》。两部和两厅及两局将选择一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直接予以查处。

五、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土地违法违规问题

要严格执法,坚决纠正以罚代法的行为,对依法应当拆除或者没收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坚决予以拆除和没收,不得一罚了之。对依法应当作出行政处罚而未处罚或者处罚不到位的,或者处罚决定未得到落实的,上级机关要责令改正,并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处罚到位。严格实行问责制,对辖区内高发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区域,或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对政府机关组织或者具体实施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领导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下发后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要从重处理;对《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以来仍在顶风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要加重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工作

市监察局和国土资源局将根据各地工作进展,分批次对各县、区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联合督查,继续督办一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对部署不及时、工作不认真、查处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督促落实。各县、区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指导,抽调熟悉政策、精通业务、原则性强的同志组成督查组,逐一对所属县、区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督查,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实、进展缓慢的地方要反复督查,严格要求。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要挂牌督办一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加大督办力度,保证办案质量。

七、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各级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使用土地的意识。当前要针对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干部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比较普遍,以及农村违法违规用地点多面广等问题,突出抓好对县级以下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宣传和教育,使之知法懂法守法。要注意发挥案件查处的教育和警示作用,适时曝光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大典型案例,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八、认真负责,按时上报专项行动进展情况

按照两部及两厅要求,建立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工作月报制度。每月20日前,各县、区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要共同向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报告落实本紧急通知要求的情况和报表。上报情况不及时、工作进展缓慢的,将被列为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联合督查的重点地区。年12月1日前,各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要共同向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报送专项行动工作总结、直接查处典型案件的情况及有关报表。市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将对各地报送的情况进行审核和汇总后,向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作综合报告。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依法没收的违法用地上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以下简称没收建筑物),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执法中依法没收的违法用地当事人在违法使用土地上建造的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第三条没收建筑物所在违法用地如可通过补办报批仍由原违法用地单位使用的,由国土分局报区财政局审定后负责处置;没收建筑物由区财政局委托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按评估价回购,再行补办报批,回购款由国土分局收缴后解缴国库。没收建筑物如不能按上述规定处置的,则应按规定移交,由区财政局负责接收,划拨给没收建筑物座落地的镇、街道、区或关部门,并由镇、街道、区或关部门负责管理。

第四条国土分局如需移交没收建筑物,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生效15日内向区财政局办理移交。

第五条国土分局在移交没收建筑物时,应提交移交报告,并附建筑物照片、图纸等资料,填报《市区罚没物资移交凭证》,并同时移交《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及行政复议、诉讼等关文书。移交凭证由移交、接收双方组织现场验核后,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第六条区财政局对接收的没收建筑物,应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区财政局完成没收建筑物接收、登记后,应将没收建筑物划拨给建筑物座落地的镇、街道、区或关部门。镇、街道、区及关部门应及时将划入的没收建筑物登记入账,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认真做好管理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按照没收建筑物处置要求进行拆除、出租、转让等处置。镇、街道、区及部门应在处置没收建筑物后15日内向区财政局书面报告处置结果,并抄告国土分局。

第七条镇、街道、区及部门处置没收建筑物取得的收入,由镇、街道、区或部门负责收缴,并上缴同级财政国库。

第八条单位或个人阻碍国土分局、区财政局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现场查验、移交没收建筑物的,视情节轻重,由公安机关对关责任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单位或个人擅自占有、使用、恶意破坏没收建筑物,擅自改建、扩建、重建没收建筑物的,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对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镇、街道、区及部门未按规定处置没收建筑物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区财政局、国土分局负责解释。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4

国土资源听证实践中存在的五点不足

1.对听证必要性认识不深,导致听证案件比例很小。听证是国土资源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再给当事人一次陈述申辩的机会,然后再面对面地对证据进行质证。这不仅是办案机构接受监督、提高办案透明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教育当事人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诚实信用的需要。同时,听证当事人的意见,可以防止执法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错误,也是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信任的一种体现。然而,现实工作中很多案件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一方面当事人宁愿花钱到法院去,也不愿先行使听证权,其中原因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行政机关的信任程度不够,对听证的作用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有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关不习惯于听证,觉得听证是件麻烦事,所以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宁愿降低处罚标准,也不愿举行听证,导致执法不严,听证案件的比例很小。

2.听证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合法现象。首先,国土资源机关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听证工作。实践中国土资源机关大多由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听证,并由法制部门工作人员主持听证,也有的由案件调查人员所属的科、所、队主持听证,这样听证主持人很难保持中立,有的甚至与案件调查人员一起讯问当事人,这违背了听证程序的立法意图。设立听证程序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相对中立的环境让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当事人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减少行政争议。

其次是在听证过程中不遵守法定程序。《行政处罚法》对于听证的程序有其特殊的要求,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属于准司法性质,很多方面都是按照与司法程序相近似的步骤与方法进行的。而实际执行中,程序违法现象比较严重,如不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权利或在告知过程中走过场;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请求,国土资源机关不受理或不举行听证;不赋予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案件不涉及当事人隐私却不公开举行听证;不让当事人在听证过程中进行申辩;不赋予当事人最后陈述权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对听证民主化的理解不够,导致听证会流于形式。事实证明,当事人提出听证的目的不外乎有三个:一是提出异议,提交新证据;二是通过申辩,希望减轻责任;三是了解案情,掌握抗辩证据,为诉讼作准备。在听证过程中,当事人一般会对案件的基本事实、证据及国土资源机关适用的法律、处罚意见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要求核实调查和对其行为作出有利的认定,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减轻或免予处罚。从这一角度看,国土资源机关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积极鼓励当事人行使听证权利的同时,要做好应对听证会的准备,不要片面认为国土资源部门是在执法就没有错误,特别是证据材料不充分、适用法律不准确时,更应该通过听证及时补正。然而,听证实践中,大部分听证会只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有的甚至暗示当事人不用听证或利用自身优势压服当事人,从而达到处罚的目的。执法者始终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当事人没有在陈述申辩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门也没有通过听证会,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或积累好的经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对听证案件的准备不足,导致部分案件定性不准。作为办案机构,应该在办案过程中力求证据充分,定性准确,程序合法,行政处罚案件最好是在听证之时,将有缺陷证据补齐,适用法律不准确的及时纠正过来。而有些办案机构往往以取证困难为由不屑于将证据材料补足,这样的案件当然经不起时间和诉讼的考验。

5.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走过场。有的案件调查人员工作马虎,不注重收集证据或证据收集不齐,造成工作中处处被动,特别是面对精通法律、熟悉司法程序的当事人或律师,经常被问得哑口无言,极其尴尬。少数听证经办部门甚至认为听证是国土资源机关对当事人的恩赐,听证过程中既不允许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更不允许申辩,听证笔录与材料也没有在处罚中加以考虑和采纳,最后还是根据有关领导一句话就作出处罚决定,听证变成走过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基层国土资源听证实践中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国土资源部门对听证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二是相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三是群众法律意识不强,影响听证的实施。听证程序在我国其他法律法规中尚未普遍推行,群众普遍对这一程序不熟悉。在国土资源机关不告知或不作解释的情况下,当事人根本不知道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而有些当事人虽然知道可以要求听证,但由于自身的原因,也影响听证的实施。

促进国土资源听证工作的对策

1.加强群众法律意识是正确执行听证程序、促进听证工作的基础。听证工作是为促进依法行政、保护群众利益而设置的。只有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听证制度才能得到较好执行,体现法律本意。

2.进一步健全法律是促进国土资源听证工作的保障。要明确国土资源听证主持人的资格,赋予听证主持人应有的权力。可以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建立一支职能相对独立的专职听证队伍。人员组成方面,可以由省级国土资源机关从符合一定条件(如具有法律本科学历,从事法律工作五年以上等等)的国土资源干部当中,通过考试选拔任命国土资源听证主持人员。同时,为使国土资源机关能在听证结束后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应赋予主持人提出建议性决定的权力。

要扩大国土资源听证的范围。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是国土资源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处罚方式,我国法律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也采取了审慎、严肃的态度。如果国土资源部门不适时严格地对行政处罚举行听证,就不能体现法律精神,更不能及时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对国土资源行政处罚不论数额大小,只要当事人提出要求都应该举行听证,履行听证程序。

国土资源机关听证的告知方式应统一采取规范的书面告知形式。听证告知的方式,应在案件情况调查结束后,统一送递规范的《书面告知通知书》,其中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处罚的理由和依据、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权利以及申请期限和应向哪个机关提出申请。这样既有利于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听证权利,又可以防止当事人以没有告知具体事项为由引起行政争议。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5

焦点:非法出租土地 or 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该案由该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立案查处。经查明,该幢办公楼原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用途为机关用地,A单位与B某一直未得到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办理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也未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年租金(即出让金)。在查处本案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A单位办公楼的原土地用途为机关用地,而A单位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和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其办公楼出租给B某经营宾馆,实际土地用途为商业用地,土地用途发生了变化,其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构成了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土地的行为。为此,可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对A单位作出“责令交还土地,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A单位将原办公楼出租给B某,土地使用权随建筑物的转移而转移,而A单位在未经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划拨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出租给B某,其行为违反了国务院55号令第四十四条、四十五条的规定,构成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应按国务院55号令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作出“没收土地非法收入,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三种意见认为:该案涉及两种违法行为,一种是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一种是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行为。对本案当事人应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55号令的相关规定合并作出处罚。

观点:理应按照“非法出租土地”处理

杨小林 (衡阳县国土资源局政策法规股股长)

第一,根据国务院55号令四十四条、四十五条《关于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55号令有关问题的批复》第六条的规定,构成非法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土地出租行为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在本案中,A单位将行政办公楼出租给B某的行为未经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并未将租金中所含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因此,A单位和B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行为。

第二,本案不存在两种违法行为。首先,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权利人。在本案中,A单位具有这种主体资格,而B某只是土地使用权的承租方,取得的是土地使用权的他项权利,不具有该违法行为的主体资格。其次,A单位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行为与A、B双方非法出租土地的行为具有牵连关系,从违法当事人的违法目的及后果结合本案事实综合考虑,笔者认为A单位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行为包含在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之中。应以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定性较妥。根据国务院55号令第四十六规定,作出如下处罚:对A单位作出没收土地非法收入,并处罚款,对B某作出罚款处罚。

评析:只定性为一种违法行为值得商榷

熊 煜、冯 蝶(上海建纬(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

本案例主要涉及到两个核心问题:第一,A单位将其办公楼出租给个体户B某经营宾馆的行为在法律上应如何评价;第二,A单位与B某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那么笔者就上述两个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结合本案三种不同的处理意见谈谈看法。

案件性质:涉及两种违法行为

《物权法》第135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第137条第3款规定:“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划拨方式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土地管理法》第56条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

由此可知,以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利人,需要变更土地用途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是必要的前置条件。而本案中,A单位擅自将其办公楼出租给个体户B某经营宾馆,看似是作为办公楼的所有权人的一种对自己所有物的使用并获得收益的行为,但究其实质,是一种对国家的土地所有权的一种侵犯。A单位在未取得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办公楼”的国家机关用地转变成“经营宾馆”的经营性用地,构成了不按照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侵犯了国家对于国有土地的管理权。

又根据1995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5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房屋所有权人将以划拨方式取代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的,应当将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国家”;《关于执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55号令有关问题的批复》第6条规定:“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5条的规定,……实施该条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应暂按国务院55号令第44、45条的规定执行……当事人未经批准,擅自将划拨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出租的,应当认定其租赁行为违反国务院55号令第44、45条的规定,应按照国务院55号令第46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国务院55号令》第44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本条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况外不得转让、出租、抵押”;第45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一)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第46条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没收其违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A单位既未经批准,同时在出租办公楼后未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年租金,由此构成非法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

笔者认为非法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所侵犯的除了国家对于国有土地的管理权,还包括国家对国有土地所得收益的财产权。因此,A单位的行为既构成了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同时也构成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行为。而本案的分析部分第二点中关于“A单位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行为包含在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行为之中”的观点,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在此需要阐明的是,国家对于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应该包括两个层次内容:一方面是作为土地管理者的行政管理权;另一个方面是作为土地所有者的获得收益的权利。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显然侵犯的是国家对于国有土地的管理权,而非法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这一行为是对上述国家土地所有权两个方面内容的先后侵犯,因此,笔者认为,简单地将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行为和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行为作为一种牵连行为看待是不甚妥当的。

法律责任:“收回土地,处以罚款”比较合理

根据本文第一部分的论述,A单位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未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同时,构成非法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但是A单位只为了一个违法行为――擅自将划拨土地出租做经营性用房使用,根据同一行为不能同时做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的一事不二罚的行政处罚原则,故可选择按照《土地管理法》第80条规定:“……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换土地,处以罚款”;或按照1995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5条规定:依《国务院55号令》第46条规定,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适当罚款的处罚。

而且根据我国土地法的相关精神,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原则上应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本案中,“A单位由于精简机构,有一栋行政办公楼空闲出来”,对此,笔者认为按照《土地管理法》第80条规定对A单位进行处罚,将闲置的划拨用地收回,并处以罚款是比较合理的。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6

一、涉企执法检查对象

通过巡查、举报、卫片检查等方式发现有疑似违法用地、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企业。

二、涉企执法检查方式

在对疑似违法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执法人员应按照《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依法开展检查。可以采取的检查措施有:

1、进入违法现场进行检查、勘测、拍照、录音、摄像;

2、对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要求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作出说明;

3、要求被调查的企业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查阅和复印相关材料,收集证据;

4、责令有违法用地或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三、涉企执法检查要求

各执法单位要深入开展土地、矿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涉企执法,保证执法检查的公平公正。在对疑似违法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执法人员应做到:

1、检查前,经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并进行登记;

2、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少于二人,并向被调查企业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

3、检查后,执法人员要及时向单位提交书面检查报告;

4、对违法企业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等重大行政处罚时,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并在15日内依法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5、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前,案件必须经法规处等审查部门审查;

6、按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的要求,使用统一规范的执法文书;

7、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

8、倡导人性化执法,把处罚和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依法用地、采矿。

检查中,执法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

1、不得影响被检查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

2、不得接受被检查企业的任何馈赠;

3、不得对被检查企业吃拿卡要;

4、不得对被检查企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的乱罚款。

四、加强对涉企执法检查的监督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7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重点,立足治本,全面整顿,严格治理,切实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保证我县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促进全县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治理整顿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各国土资源所要在2014年度矿产卫片图斑中非法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案件以及上级批转、动态巡查发现、群众举报案件重点查处整改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拉网式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对定性不准、处罚不到位、构成刑事犯罪没有移送司法机关等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处理。进一步落实矿山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积极与监察、公安、安监等部门配合,采取资源共享、联合办案、集中治理、公开查处等措施,使违法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案件能够及时依法立案、处罚、移送、移交,确保行政处罚到位。

(一)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持超期证勘查或开采、以采代探等非法违法行为。对未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擅自勘查或开采矿产资源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依法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取得勘查许可证后不按期进行施工,或不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对不按地质勘查实施方案施工,持勘查许可证非法采矿的,按照无证采矿论处;全面清理探矿权、采矿权持证情况,对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超期的,该注销的注销、该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该立案查处的坚决严厉查处,严厉打击持超期证勘查或开采的行为。

(二)严厉查处越界勘查开采,全面查处矿山实测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违法行为。对越界勘查矿产资源的,坚决予以纠正并依法查处;对越界开采矿产资源的,依法责令其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依法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露天矿山越界的,督促矿山企业必须树立越界警示牌,退回矿区开采;地下开采矿山越界的,必须在越界处打封堵墙。严格落实矿山实测制度,全面查处矿山实测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违法行为。各国土资源所、矿产资源测绘队必须实地核实矿山实测图纸,发现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违法行为,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严厉打击超出《采矿许可证》批准生产规模开采行为。在办理采矿权登记手续时,《采矿许可证》是根据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核发的生产规模,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要监督矿山企业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生产。对实际生产能力超出批准生产规模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对造成破坏矿产资源的,要依法立案查处;对实际生产能力与矿山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矿山开采能力相匹配的,并符合环保、安监等有关规定的,责令矿山企业限期变更生产规模,实际生产能力必须与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生产规模一致,矿山企业全面实现依法、规范开采。

(四)严厉查处以承包、租赁等方式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行为。未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将探矿权、采矿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他人,擅自变更探矿权、采矿权主体的,县执法监察局要在对转让方依法进行处罚的同时,对受让方按照无证勘查、开采予以处罚。属于县局发证的,情节严重的,申请依法吊销其勘查、采矿许可证。属于上级发证的申请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吊销其勘查、采矿许可证。

三、组织保障

为切实做好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县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局储量股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储量科、执法监察局按照法定职责,实施归口管理,指导开展治理整顿工作。

四、工作步骤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从即日开始至2014年12月底,结合我县实际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2014年8月31日前)。

县国土资源局要根据本县实际,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制定本县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建立领导机构,抽调得力人员,落实物质保障。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专项整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集中打击整治阶段(2014年9月上旬—11月30日)。

根据县局方案要求,以各国土资源所为单位在本辖区内进行拉网式排查,切实查清各种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管理股室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将排查结果上报县局。县局将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联合执法,集中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全面查处和整治越层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查处矿山实测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着力解决不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复垦方案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坚持依法立案处罚,整治到位,构成犯罪的严格追究刑事责任。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4年9月1日—11月30日)。

县国土资源局将成立三个督导执法组,对各国土资源所工作进行督导,督导工作贯穿专项整治工作始终,督导组名单如下:

(四)巩固深化阶段(2014年12月)。

县国土资源局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回头看”,对专项整治发现的问题进行逐一复查,切实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同时将本次专项行动提交文字总结,并上报县安委办,市国土资源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国土资源所是本次专项行动的责任主体,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和自检工作,县局加强对此次专项行动的督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执法责任制。特别是在清理和查处矿产资源非法违法勘查开采行为时,要推进共同责任机制建设,落实共同监管责任,采取联合办案、集中治理、公开查处等措施,推进矿产违法案件依法立案、处罚、移送、移交和申请强制执行,确保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落实到位。

(二)严格执法,务求实效。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要坚持严格执法严肃处罚的原则。执法中要严格执行“四个一律”予以关闭取缔、经济处罚及追究法律责任。要把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作为执法的重点,集中力量实施有效打击,以强有力的措施查处取缔非法违法采矿及勘查行为。对突出问题和重大案件要敢于碰硬,对矿山企业、中介机构、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应该采取行政手段的,要查处、执行到位,需要采取法律手段的,要及时移交移送。要坚持原则,严格自律,对违法违规行为不参与、不袒护,对工作不力的要调整工作岗位,对严重失职的,给予党政纪处分。对工作不作为、乱作为、有案不查、查处不严的,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开展专项治理整顿的舆论宣传和发动工作,宣传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作用,通过宣传发动,曝光重大和典型违法违规案件,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国土资源处罚办法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以下简称渣土),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在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各类建筑物、构建物、管网等设施以及装饰装修房屋或门店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淤泥、余渣及其它废弃物和工程回填土。

第三条凡在我县城市规划区内处置渣土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包括倾倒、堆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建筑垃圾处置行为。

第四条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是我县渣土处置管理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县建筑渣土管理执法大队负责渣土处置管理的具体工作。

县住建、规划、国土资源、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渣土处置管理工作。

第五条渣土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生产、谁处置的原则;鼓励建设、施工单位和渣土运输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六条凡产生渣土的单位或个人,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申办道路挖掘、道路场地占用等手续前,必须到县城管部门申请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证》后方可按照许可规定实施处置行为。

建设部门应查验申请人渣土处置核准情况,发现申请人未办理渣土处置核准的,不予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在办理《建筑渣土处置许可证》时,应向县城市管理执法局提出申请,按规定缴纳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费和文明施工保证金,获得核准后,方可运输或处置。

建筑垃圾处置费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

第七条渣土运输实行公司化专营。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处置渣土的,应当委托具有渣土准运资格的公司运输。未取得渣土准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渣土运输活动。

从事渣土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运输渣土所要求的相关条件,县城管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核准并授予渣土运输单位经营权。取得准运资格后,方可从事渣土运输业务。

第八条建设、施工单位和个人因装饰装修房屋或门店产生的建筑垃圾、装潢废弃物,不得擅自处理,应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或具有渣土准运资格公司的小型车辆,采用袋装或者密闭的方式,及时清运。

第九条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应与县城管部门签订《建设工地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并按规定设置围挡,实行封闭作业。

建设工地应对出入口道路进行硬化处理,设置车辆洗车槽,配备车辆冲洗工具和卫生保洁人员,对进出工地车辆和运输路面及时进行清洗,做到净车出工地,禁止车轮带泥上路,不得沿途遗、撒、漏。

第十条建设工地的施工材料、设备及渣土等应置于围挡范围之内,渣土堆放不得超过围挡高度并及时清除;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废水、泥浆应在施工场内进行沉淀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施工区域以外的河道、路面,不得损坏和堵塞排污管道,并应采取浇湿等措施严格控制扬尘污染。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拆除围挡。

第十一条渣土处置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和倾倒地点由县城管部门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倾倒、堆放或处置渣土。

第十二条中心城区主街道禁止在早上5:30至晚上20:00(夏季21:00)时间段内运输渣土,特殊情况需在上述时间段内运输渣土的,应经县城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渣土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适量装载,随车携带《渣土处置准运证》,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按指定的地点倾倒渣土。流体灰浆须经沉淀固化后运输。

第十四条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渣土处置核准文件。需要变更渣土处置核准文件内容的,应向县城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城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一)建设或施工单位将渣土交给个人或未经核准从事渣土运输单位处置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取得渣土准运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三)将渣土混入生活垃圾的,将危险废物混入渣土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单位处3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四)擅自设立渣土受纳场所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3000元以下罚款。

(五)处置渣土的单位在运输渣土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渣土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路面严重污染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六)渣土运输公司未取得《渣土处置准运证》进行运输、倾倒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每车次处2000元罚款;运输车辆未随车携带《渣土处置准运证》的,处500元罚款;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的,处以1000元罚款;未使用密闭车辆运输的,处5000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加倍罚款。

(七)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渣土处置核准文件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对离开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未进行冲洗造成路面污染的,由县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按每车次处以2000元罚款。

第十八条建设工地未设置临时围墙,未按规定组织卫生清扫保洁等违反市容和环境卫生行为的,由县城管部门依照《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处罚。

第十九条违反其他渣土处置有关规定的,由相关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条对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建设渣土处置,要以服务和教育为主,实施处罚必须经县优化办批准。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诉讼。期满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请行政诉讼,且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渣土管理人员,,的,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家务劳动意义范文 下一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基本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