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及动力工程范文

时间:2023-10-27 17:42:41

能源及动力工程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1

关键词:新能源;工程机械;节能减排

1新能源工程机械概述

1.1新能源设备应用现状

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天然气机械、电驱动机械及混合动力机械等是我国新能源机械设备发展的代表。目前,我国新能源工程机械研究的技术理念逐步形成,部分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三一、柳工、山河智能及中联等国内大型的工程机械企业均已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较国家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起步较晚,新能源机械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新能源行业普遍缺乏统一的制度化标准。国家应积极组织人员制定新能源工程机械生产的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标准,通过制度规范的方式促进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发展[1]。当前,工业企业生产中,传统能源的应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工业企业在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方面的研究不断推进,新能源工程机械立足于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进行机械设备结构及性能的优化,有效地践行了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

1.2制约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的因素

电驱动工程机械设备具有零污染、不耗油、噪声污染小的特点,但蓄电池容量较小,造成电动机整体功率存在局限性。蓄电池无法维持机械设备的长时间作业,电驱动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给企业作业带来不便,因此,电驱动设备的应用会受到工作场地的制约,其在电源场所中才能正常作业。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的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能源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能源补给站,但新能源的补给站相对较少。因此,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能源补给困难造成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问题,天然气设备加气方式局限于槽车与加气站。我国天然气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造成天然气保存方面的难题,天然气对存储环境的要求较高,由于气瓶无法保证隔热,遇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时,瓶内的天然气会逐渐气化升压[2]。当压力值达到极限时就会出现天然气泄漏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给设备使用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2新能源工程机械的特点

2.1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多样性

我国机械设备的种类繁多,不同建设区域的具体工况及地理环境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工程建设人员为满足建设项目的需求,必须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开展作业,技术人员依据工程需要设计出了不同的机械设备。现代新能源机械设备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积极进行技术研发,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新能源机械设备的研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1.1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世界能源危机的到来,推动了现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污染小的优势,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及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工程机械中,是实现现代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太阳能是一种很清洁能源,避免了传统化石能源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太阳能发电,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光伏装机容量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我国政府光伏政策的完善,我国光伏电装机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光伏设备的使用是现代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应用的典型代表[3]。在政府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产业链不断完善,光伏电池材料及相关组件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建设光伏及滩涂光伏是两种主要的光伏电机装置,滩涂光伏在集中开发模式下与风电项目结合实现了分光互补发电。在电力企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依据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人们将其分为可调试与不可调试两种。不可调试系统中未设置蓄电池组,系统集成度高,结构相对简单,系统的安装及调试环节简便,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系统中逆变器的控制,将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输入公共电网,应维修或者公共电网故障而需要停止供电时,系统会自动停止供电,光伏供电机械设备降低了企业的运维成本。含大型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中,调度中心依据有功需求调整光伏电站的出力状态,并网逆变器及光伏电站系统的无功补偿装置间相互协调,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2.1.2LNG工程机械的应用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液化天然气(LNG)及压缩天然气(CNG)是工业企业中普遍应用的两种天然气。LNG采用压缩、冷凝的手段,在低温状态下液化后进入工业生产。CNG通过天然气加压的方式,将其以气态的方式存储在容器中,其与管道天然气的成分相同。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应用中,通常以1:3的比例配置CNG与LNG,保障发动机高效运转,实现了节约能源的目标。新能源研究中,我国的自主品牌机械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例如,我国研发出了LNG装载机,与传统的柴油机相比,其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少,造成的能源消耗也较小,是现代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典范。2.1.3双动力工程机械的应用与传统单一动力的机械不同,新能源双动力工程机械中配置有两个动力机,其使用的能源也不同,一台以柴油供能的方式运作,一台利用交流电实现供能,很好地适应了工作环境的要求。国外创造了一种双动力的移动筛分机,利用柴油发动将机械设备移至施工现场,有效地节约了能源,满足了人们工作的需要。山重建机制造的GC58DP-8双动力挖掘机采用上述原理,利用220V及380V电网工作,有效地节省了电源,降低了作业噪音,设备运行中对人力、资金的要求较低,在远离电源设备的作业中被广泛应用。2.1.车田技术的进步电力平衡发展中,风电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风电场中,通过安装许多风力机组并网发电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风车田,是现代工业供电的典型模式。风车田装机采用技术先进的中型机组,配合发电机并网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其单机容量较大,设备性能可靠,实现了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数量持续增加,总装机容量也不断增加。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风车田建设在工业化发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化石燃料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而被广泛应用,我国风车田建设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2新能源工程机械的低碳环保性

工业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机械设备制造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粉尘、微粒等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电力企业技术的落后造成机械生产环节严重的资源浪费,传统变电站运行下,落后的电缆技术等造成了电能输送环节的电力浪费。电力企业的风力发电系统,有效地节约了煤炭资源,减少了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排放,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汽车行业使用的天然气发动机,较传统的柴油机设备而言,减少了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了70%。现代电驱动机械采用电源设备或者蓄电池提供动力,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噪声污染。与传统的内燃机机械相比,混合动力机械节约了20%的燃油,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也明显减少。

3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工程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多,在长期的发展研究中,设计人员依据不同工作场景及环境的需要,设计出了满足工业企业发展的多种工程机械设备,传统发动机驱动下的工程机械设备逐渐被大功率马达的电驱动工程机械设备所代替。例如,典型的JCM921D(电动)挖掘机采用电网提供的电能作为动力源,代替传统的柴油机,向外输出功率,电动工程机械设备节能效果好,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较小[4],实现了零排放,该机械在隧道、港口及城市建设的电源场所被广泛应用。电力企业常会出现外接电源供用不够的情况,双动力工程机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天然气机械的普及应用,加气站的设立密度发生了变化,在我国市区或郊区的拌合站,周围存在较多的天然气站。天然气设备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天然气作为主要的新型能源在机械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人们已经开始采用天然气机械进行作业,如天然气装载车、天然气搅拌车及天然气泵车等。但是,在偏远地域,由于加气设备、运输条件及加气站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天然气机械无法推广应用。我国在新能源工程机械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的发展,政府在发展新能源工程机械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未来企业在新能源机械的应用与开发方面将加大资金投入。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新能源工程机械的技术与经验,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机械产业链,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政府应制定更多的激励政策,促使现代企业积极应用新能源工程机械,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4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传统能源设备应用下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结构及性能不断优化,有助于现代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新能源工程机械的应用与推广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章崇任.新能源工程机械特点分析[J].建筑机械,2009,(15):90-92.

2苏兆杰,唐向阳,王保森.浅谈几种新能源工程机械特点及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4,(3):65-67.

3侯林帅.新能源工程机械特点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3):133-134.

4邱瑞.浅谈几种新能源工程机械特点及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52.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作者简介:冯磊华(1980-),女,安徽砀山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讲师;鄢晓忠(1963-),男,湖南桃源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教授。(湖南长沙41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2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71-0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2]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计划的主要改革之处,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工程设计、工程实训等实践环节具有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在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具有明显的交通、电力、水利行业特色。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多年来形成了“主动服务国家基础产业,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背景。此次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学校将把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决定以校企联合为平台,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按照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国家通用标准要求,长沙理工大学制定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按照该目标的要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的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相关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等,并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要具有对本专业市场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具有对工程环境、工程可行性进行研究的能力;能够对工程系统设立目标和要求,并能够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进行施工方案构思;能够对项目的整体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分别建立各子系统模型,并确保目标可达成已确定的总体目标。

2.具有系统设计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完成系统构思与工程化的同时,还应具有系统的设计能力,具体表现在:掌握国家制图标准、主要结构设计规范、工程验收标准等;在熟悉系统工艺流程及图纸设计的基础上能够设计系统过程并用图纸表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实现融会贯通;能够鉴别和评价一般的工程设计,并评估其适用性;能够进行学科专业设计和跨学科综合设计。

3.具有系统实施的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完成系统设计之后还应具有系统实施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单独完成系统实施过程的制订;具有构思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及编写项目分析报告的能力;具有现场工程管理能力,并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按照计划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能力;能协助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能够进行设备的试运行。

4.具有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在完成机组设计、安装之后,本专业卓越工程师还应具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阅读机组运行规程;能够掌握各类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构造并进行运行、维护;能够完成机组启动、停止过程的全部操作;能够进行整个单元机组的运行、维护;具有对单个设备故障、单元机组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科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习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但这些相比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还相距甚远。欲较好地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必须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完善和改正。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教学管理问题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有些院校的管理较为松散,没有一整套关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评价标准,或仅有管理制度而没有具体监督实施。实践教学的管理很多时候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例如毕业实习,学校允许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到就业单位实习或回到家乡实习等。针对这种做法,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有些用人单位想让与其签约的学生早点接触实际、以便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但此种做法若不加以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实习质量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管理制度缺乏约束,则很容易发生各种问题,影响实习效果,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较难保证。目前,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多,主要有认识实习、专业设备检修实习、运行实习、毕业实习及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可谓种类繁多、时间跨度较长。这些环节若没有好好利用,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将浪费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问题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在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创造工程实践环境,是工程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实践基地应以校外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企业为主。目前,长沙理工大学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这些实习基地的开拓主要靠校友关系来实现。每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各相关专业均在这些企业完成各类实习教学。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方面缺乏积极性,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和政策支持,甚至借故推脱,不愿意学生去实习,即使能够到达现场,也很难保证实习质量;二是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费问题。一直以来,实习基地的建设都是学校单方面靠财政拨款,而这些拨款仅是象征意义的,并不能真正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若能有相关政策或制度鼓励企业投资来共同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校企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将能提高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也是今后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关键。

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是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环节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甚。实践教学也是该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重点改革的内容。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同步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能够既熟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科研经历。[3]然而,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越来越缺少。大部分教师属于“双门型”(校门到校门)教师,[4]这些教师大多数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其知识结构属于学术型,缺乏实践能力,不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能力。另外,高校的师资队伍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大幅提高,教师负担较重;学缘结构不平衡;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等。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研究与足够重视等,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5]不能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需要。

4.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

目前,长沙理工大学虽然有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但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督促措施,导致这些办法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和执行。一方面,实践教学的考核多数情况仅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印象,且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极少有不及格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和指导老师的松懈,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再加上没有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压力,将致使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把实践教学当成一回事,何谈实践效果?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按照现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建立具有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现代能源与动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现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进行如下改革: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制订一整套实践教学的管理、监督制度,并由专人负责执行,可聘请已退休教授来进行监督。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1)在实践教学执行之前,首先由专业带头人或系主任进行全员动员,动员对象包括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和学生,重申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制度有清楚的认识。除了了解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以外,在动员时还应使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具体实践任务,并做好实践之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实践教学。

(2)在实践环节的教学阶段,应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学习及现场劳动纪律,并执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期间,也可适当组织一些督导专家到现场督促。

(3)在实践教学临近结束时,应对学生进行考核,看是否达到了实践教学的预期目的。实践教学的最终考核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实习期间表现(如积极性、主动性等)、实习报告及最后考核结果所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及最后考核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并占较大比重。

(4)实践环节结束后,应对实践教学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总结,以便下次执行时弥补不足。

二是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两平台、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在纵向,实践内容由传统的热力发电延伸到并网及电力系统运行;在横向,实践内容由传统的热力发电拓展到水力发电、核动力发电以及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和建筑节能等领域;实践内容体系由传统的单一性、验证性向综合设计性、工程实践性及研究创新性方向转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以能源动力工程概念及基本要求设置适用于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实践平台”,按能源动力工程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特殊要求构建“专业特色实践平台”,这样使学生既获得具有普遍适用性、基础性的实践锻炼,又获得符合学生个性兴趣、具有明显专业与行业特色的实践锻炼。“综合设计、工程实践与研究创新”的实践层次体系迎合了不同学生群体实践能力结构及个性目标的发展要求,将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三是创建“三开放、四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中心拟采用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场所”三方面对学生全开放以及“规定实验+自选实验,真实实验+虚拟实验,校内实验+校外实践,课内实验+课外研究”四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实验到课率,实验时间与精力的有效投入,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实验项目和形式灵活多样的实验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大能源动力工程意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是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是构建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大措施。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教师可更多地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更多地接触生产实际,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适当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高校应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真正给企业带来实惠,使其具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将能更好地为高校和师生服务,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场所,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五是努力建设一支能胜任创新实践教学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从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及学缘结构等方面优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一支以高水平学者为带头人、由具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背景骨干教师组成的专职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实践教学团队;加强专业教师与能源动力工程行业专家与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定期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大型能源动力工程企业及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与访问进修学习,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聘请高科技能源与动力工程企业的专家与技术人员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

六是建设丰富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教育及信息网络技术构建丰富的网络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资源(课程及实践教学课件、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最新技术进展等),构建网上互动交流咨询平台、网上实验预约系统等,为学生搭建便捷高效的网上实践教学平台。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其中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此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首先提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接着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重点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网络教学等方面具体实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期望能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达到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王涛,王爱国,刘美.工程教育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1(5):29-32.

[3]樊立萍.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3-4.

[4]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7):166-167.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3

【关键词】热力动力工程;能源;锅炉仿真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应用性增强,它主要是以机械工程学和跨热能动力工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来产生动力。而锅炉正是能量转换的工具,只有在锅炉进行合理的设计,才可以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最近几年,我国锅炉的种类逐渐增多,但在锅炉的制造和使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样导致能源的利用率较低,所以怎样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目前国家热能动力工程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

1.我国当前动力工程的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1.1我国当前动力工程的发展情况

我国热力动力工程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苏联,主要包括的学科有锅炉、电厂热能、内燃机、压缩机、制冷、低温、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等几十个小专业。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由几十个小专业压缩为九个,随即不久,就从原来的几十个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目前我国已有120多所高效舍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对于热动主要研究的方面是热能与动力,是一种应用性强的专业,主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有: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还要学习能量转换以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制冷空调设备、制冷装置、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等设计、制造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这个专业在很多领域上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础方向。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需求和经济分配状态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等都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挑战,也是当前本专业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热动也是当前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1.2我国当前动力工程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在动力控制工程方向发展,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其次是在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上主要掌握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还有热力发动机排放、环境工程概论以及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等方面的知识。在制冷低温工程和流体机械方向上,需要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除此之外,在水利水电工程方向上主要掌握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2.工业炉的发展

工业炉的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用来对物料和工件加热。工业炉是工业加热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量大面广,品种多,影响极大。我国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很完善的炼铜炉,随着技术的发展,炼铜炉发展迅速。而发展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2个行业县以上企业,工业炉装备11万台以上,机械行业占7.5万台(占炉窑总数66%)。工业炉中燃料炉约6万台,占炉窑总数55%以上,电炉绝5万台。也就是说大部分地区都在使用工业炉,而燃烧炉又是工业炉中使用最多的,所以对于工业炉发展对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关于炉内燃烧控制技术的运用

对于燃烧控制技术是当前步进炉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当前控制技术已逐渐由原来的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而当前加热炉选用的自控方式主要有空燃比例连续控制系统以及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

3.1空比例连续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烧嘴、燃烧控制器、空气/燃气比例阀、空气/燃气电动蝶阀、空气/燃气流量计、热电偶、气体分析装置、PLC等组成。工作原理是由热电偶或气体分析装置检测出来的数据传送到PLC,由此得到的偏差值按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分别对空气/燃气比例阀和空气/燃气电动蝶阀的开度进行调节,可以达到控制空气/燃气比例和炉内温度之目的。

3.2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烧嘴、燃烧控制器、空气/燃气流量阀、空气/燃气流量计、热电偶等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把测量的温度变成一个电信号,该信号表示测量点的实际温度。

4.仿真锅炉风机翼型叶片

对于锅炉的叶轮机械内部,流场复杂,有着非定长特征,所以在实验检测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而目前没有完善的流体力学理论解释诸如流动分离、失速和喘振等流动现象,需要流动实验和数值模拟了解机械内部流动本质。

5.热能工程技术在能源方面发展

5.1在能源方面出现的问题

对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很重视能源的问题,而能源动力工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所以在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风机,是一种能源利用中产生的机械,它本身装有多个叶片,通过轴旋转推动气流,这种风机主要广泛应用在发电厂、锅炉和工业路遥的通风和引风,对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很多大型的建筑物实现内部通风,同时实现排尘和进行冷却。对于在一些发电站里,随着机组的发展,电站需要向更安全、更可靠地方向发展才行,所以电站对风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掉一些安全问题,像锅炉经常出现烧坏电机、窜轴、叶轮飞车等事故,这种事故严重危害到设备的使用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有大量的损失。

5.2在能源方面的发展前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怎样让能源更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就会很大程度上推进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我国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能源,当前我国在能源发展方面主要以“新能源、核能、只能电网、常规能源、节能减排”为主要发展方向,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正是符合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方向,通过结合很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来培养能适应国家能源领域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

6.结语

本研究主要根据我国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做了一些研究,在锅炉的燃烧控制方面,在燃烧方式、风机的旋转问题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和阐述,总结出热能动力工程无论在锅炉的发展或是其他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和利用一些理论知识能够转换成实际的应用,将更利于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敬.浅谈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J].商界论坛,2013.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4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热能动力的装置使用情况有一个详细的掌握,接下来,将针对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热能特点以及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1.1热能的利用

热能在我国许多行业当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在国民经济当中,也占据了核心的地位。总的来讲,热能的相关利用,在以下几个行业当中最为广泛:a)电力工业,热能动力工程在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核发电、火力发电等装置设备的使用之中,热能动力工程及相关的技术,是其工作的基础;b)钢铁工业,尤其在高炉炼铁、炼钢以及轧钢等工艺当中,应用极为广泛;c)相关的有色金属工业,其中包括有铝、铜等有色金属,其冶炼,均使用的是热能;d)化学工业,在化学工业的相关应用之中,合成氮、酸碱等的相关生产工艺程序,主要使用到的是热能动力工程之中的技术手段,以其基本的原理来作为理论依据;e)石油工业,其中包括石油的采集、冶炼、运输等等多个环节,都运用到了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相关技术理论;)f机械工业以及相关的建筑工业,包括材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相关工艺锻造、焊接技术以及铸造等,都有热能的利用;g)交通运输领域当中,包括汽车、轮船、飞机等的使用;h)农业生产以及水产养殖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包括蔬菜的温室培养、鱼池的加温加热、电力方面的农业灌溉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使用。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热能也有着广泛的使用,例如冬天之时的供暖设备等。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热能及其相关的动力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源,下文将针对热能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帮助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1.2热能的特点

现阶段当中,人类所使用的热能,主要是通过一次能源的转换而得来的,所以,分析热能的特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进行:a)太阳能及其能量的转换。太阳能,通过对植物的照射,进而使植物的内部存有的叶绿素,发生一系列的能源转换以及光合作用,进而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的质能,而太阳能的光,则是经过热量的转换以及点的转换,进而成为我们所使用的能源物质;b)燃料化学能及其转换过程。燃料化学能的转换,主要是通过燃烧的方式,将存在于其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为热能,进而再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将其转换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能,例如常见的汽轮机等,其工作的方式,就是首先将化学能源,转换成为蒸汽的热能,进而再通过相关的设备以及技术,将汽轮机之内的热能转换成为机械发动所需的机械能;c)热能的转换,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能量的形式,即电能以及机械能,电能包括热电发电机,而机械能,则主要有汽轮机以及内燃机。

2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

热能动力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即热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放射性的危害等,在热污染当中,带来的主要危害是温室效应,其主要是河水发电站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水源当中生物的生存以及空气质量的变化,空气污染,则主要是发电厂、工业设备企业以及暖气、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样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针对以上几点问题,需要在相关的工作当中予以改进,更好地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节能减排工作重点

根据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可以对热能动力工程的技术要点、实际的应用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有着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将着重地针对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力求更加高效率地使用能源,并且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损耗等。

3.1工作的重点

针对热能动力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的应用,相关工作的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进行:a)加快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针对热能动力工程,需要很好地对其相关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地针对生产性的服务业,进行发展,以满足人们的方便、提升生产质量为核心内容,来进行改进,在工业生产之中,需要淘汰过时的产品,对于陈旧的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要加快淘汰的速度,并且适时地发展新型的技术,力求全面地提升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地推动产业的转型以及升级;b)强化技术创新。针对热能动力工程及相关的产业,需要很好地针对其技术手段进行更新,例如在电力工业以及钢铁工业之中,很好地发展新型的技术手段,针对现今存在的主要劣势,进行改进和提升,很好地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和体制的发展,加强和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合力构建起技术性的研究发展以及服务平台,将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来进行,建设好相关的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模式,积极地开展相关的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以及资源化技术,全面地将热能动力工程当中生产效率较为低下的方面进行改进,力求减少排放、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3.2具体措施的实施

具体措施的实施,需要从根本做起、从基础性的建设做起,逐步地控制增量,并且要针对相关的不足,进行产业的调整以及结构的优化,逐渐地强化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地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还需要发展创新性的模式,进而加快经济的循环,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将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作为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核心内容,加快新技术的发展步伐,并且很好地结合热能动力工程的实际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情况,发展新型的热能技术,开发出新的能源,投入到具体的使用当中,针对高能耗的企业以及相关的生产,要采取相关的节能措施,例如窑炉的热效率等,要降低其排烟并且很好地进行相关的热损失回收工作,针对烟气以及余热等,进行回收再利用,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和目的。此外,相关的政府部门单位,还需要针对其中的法制进行健全,加大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完善政策和约束机制、相关体系的建设,并且加强宣传的力度,提升全体公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全面地对热能动力工程的使用进行提升和改进。

4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热能动力工程的详细阐述,重点地分析了相关热能动力工程设备装置的使用、工艺流程,并且针对热能的特点、利用以及对于环境的污染、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具体的实施措施等,进行了探析,力求更加全面地掌握热能动力工程的实际状况,更好地加以运用,逐步地提升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相关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5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的概述?;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TK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04-01

1.对热能动力工程的概述

热能动力工程所研究的主要是热能与动力之间的能量转化,由于它的复杂性和高难度,所以所涉及到的科学领域主要包括:热能工程、工程物理学、动力机械以及流体机械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到目前为止,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成为电厂热能工程、工业企业以及供热企业的主要应用部分。对于我国的热能动力工程而言,需要加强对其自动化的研究,更需要培养出与锅炉热能转换和空调制冷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在现在的实际发展中,热能动力工程已经成为热能源的主要应用工程,因其专业性很强,热能动力工程不仅是热能源的主力,同时还成为了现代动力工程发展的基石。热能动力工程对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热能动力工程的关注和重视。

2.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状况

自1872年英国第一台锅炉的产生,工业锅炉行业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经历了锅壳式锅炉、火管锅炉、直水管锅炉、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演化历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工业锅炉的国家,全国拥有一千多家锅炉生产企业,由于受资源结构的影响,煤炭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还有少量的燃气和电热锅炉。在过去60多年里,我国工业锅炉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燃油燃气锅炉技术已经到达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还存在着热效率不高、脱硫技术不成熟、辅助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落后、炉排铸件质量不高等问题。工业锅炉主要应用于电力生产、制药、化工、钢铁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伴随着热能动力工程学和锅炉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锅炉设备一般采用步进式炉和推钢式炉,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锅炉的持续稳定加热,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2.2 我国锅炉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锅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效率不高、粉尘气体污染严重,产品技术、管理、工艺流程落后,科技研发力度不足,制造标准不规范等。其中,锅炉结构设计起着关键性的制约作用。锅炉内部结构主要存在炉排铸造质量不高、风机运行不稳定、辅助设备不完整等问题。国内一般使用普通铸件,大部分零件采用火焰切割冷加工技术,造成炉排间隙较大,容易造成漏煤和配风不均问题。其次是由于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减少锅炉建设投资,经常使锅炉在高负荷下运行,这就有可能造成风机长时间工作而烧坏。在国内锅炉安装过程中,一般使用和燃烧器不配套的辅机设备,缺乏专业性匹配设备的研究开发,严重影响整机运转、节能以及环保性能。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只重视元件承压指标,忽视对燃烧装置的研究。

3.热能动力工程锅炉技术的发展

3.1 提高锅炉自动化控制水平,保证锅炉温度的稳定性

科学合理的控制锅炉燃烧温度需要做好能量的转化幅度,锅炉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人工填料方式,使用步进式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计算机技术采集、分析、计算、输出合理的结果,把锅炉内温度经过传感器传送到控制系统,检测温度差异性,实现对锅炉燃烧的有效控制。由于锅炉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温度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充分地把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应用到锅炉改造过程中,通过测定从不同方向流入叶片的燃料速度,建立数据模拟二维模型,最后利用数据库软件求出结果,弄清锅炉风机叶片分离和攻角的关系。

3.2 提高燃料利用率,加强节能环保研究力度

燃料利用率的提高首先要做好链条炉排燃烧设备结构改进工作,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尤其是要解决好调节不顺、密封不严、布风不合理、漏煤过多等问题。不断加强对给煤装置、自动化系统控制、炉拱及燃烧系统、锅炉辅机节能改造工作,保证水处理装置的科学合理利用,从整体上实现系统节能。对于使用天然气做为燃料的锅炉可以采取冷凝式锅炉,同时为了避免冷凝结露引发锅炉内壁腐蚀损坏,一般要把锅炉温度设定在比较高的水平。国家要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锅炉技术研究和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养成节能意识,把节能工作提高到战略位置。

4.热力动力工程在能源发展方面

4.1 能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迹象逐渐明朗,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发展,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会加剧,世界各国将会更加重视本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在采取行之有效的能源战略同时,加快各种能源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而能源动力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支柱性产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而热电厂的风机,是一种可以产生能源的机械装置,通过轴旋转产生的气流,可产生大量的动能,在发电厂、工业生产和锅炉生产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些发电机组来说,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电网的运行将会更加的安全和可靠,所以,这对于风机的应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 能源方面的发展前景

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便是能源,能源在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能源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如果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的能源利用主要以煤炭和电能为主,也就是在能源利用结构中,煤炭是核心,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这种能源利用结构,一方面会对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的严重破坏,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过度消耗煤炭资源,使我国的能源供应日益紧张。

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形势下,我国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新能源、核能、智能电网、常规能源、节能减排”。而热能与动力工程符合我国能源发展的大体方向,可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合理优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玉宇.浅谈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状况[J].中国科技投资,2013,9(26):190-191.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审计;成本信息

一、理论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等工作,使员工能够满足企业运营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该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在人力资源的工作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招聘综合成本费用等。员工活动离不开成本的支持,当物业管理企业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则能够使单位的员工资源发挥最大功能,员工在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物业管理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水平提高。

(三)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2017年在大连地区的注册的物业服务公司有71家,相较于2016年增长14家,而在物业管理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员工是影响物业服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如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能够使物业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也能够及时发现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物业服务持续发展提供帮助。特别是在物业管理岗位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待遇水平增长的基础上,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将直接影响物业管理公司的综合发展水平,所以要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

二、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物业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分配往往存在不合理性,为了保证物业服务质量的提升,部分物业企业管理者往往是通过增加服务工作人员来保证服务质量的。而在该过程中部分岗位的工作人员过剩、部分岗位工作人员缺失的情况,这就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岗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出现浪费情况。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原因较多,包括企业管理者没有对物业管理岗位的具体执行情况来进行分析,或许某些员工的个人特点了解不够透彻,造成员工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员工的平均薪酬福利待遇增长,以保安岗位为例,2014年大连地区保安岗的平均工资为1874元,2016年增长至2132元,2017年已经达到2279元,在员工薪酬福利待遇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能够为成本控制的工作开展提供帮助,反之将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

(二)预算管理工作不充分

物业管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当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了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时,就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即使实际与计划出现了偏差,也能够根据偏差来分析成本变动的情况。如方大集团于2015年正式推行人力资源成本预算模式,在物业管理活动的进行中,对于某一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应的计划,由各物业服务单位上交计划。当预算通过审核、当年的物业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时,下一年物业经费将增长5%,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福利也将增长。根据方大集团的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方大集团有89%的物业服务岗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整体成本下降7%,预算管理工作对成本控制的影响显著,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都制定了预算管理计划,但是在预算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内容制定不够充分,制约了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人力资源审计不全面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除了对财务信息的有效审计也会在无形中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产生约束。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活动中,关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够科学,相较于传统的财务信息人力资源内容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其中部分资源使用情况除在财务信息内所体现的以外,还包括员工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经费、员工附属的薪酬福利待遇等,所以就要求审计工作能够深入到人力资源的相关活动中。但是我国物业管理公司往往对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专职负责于人力资源审计工作的审计岗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保证,这会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所产生的约束缺失。

(四)成本信息披露不具体

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拥有有效的成本信息来进行支撑,根据成本信息的变化情况来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就能够为成本控制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提供帮助。但是总体上看现阶段在我国物业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内容一般局限在员工的学历、性别等基础信息上,虽然有部分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薪酬福利待遇,但是也只是简单的进行信息介绍,对于具体的薪酬福利及相关成本信息变化的披露不够充分,这就造成在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来进行支撑。这样当物业企业管理者想要对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来进行调整时,也会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使相关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加强成本信息披露工作,使成本控制工作拥有良好的信息支撑。

三、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构成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的重要部分,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不但能够明确各个岗位权责的划分使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协助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的科学开展。为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分配,物业管理企业首先应该对各个岗位员工需求来进行科学分析,利用如作业成本法等科学的分配模式了解到那个完成某项物业业务究竟需要怎样的环节、各个环节沟通中员工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的实现物尽其用。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员工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不同岗位中所发挥的功能,针对性地为其选择合理的岗位。所以分配人力资源的过程也是企业对于自身各个物业活动岗位的重新认识,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成本控制提供帮助。其次,在分配人力资源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沙盘模拟的方式,根据员工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分析物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的来进行资源的调整。最后,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我国物流管理企业也可以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方式,通过储备资源的方式来做好应急工作,当物业管理活动出现人才缺失的时,利用储备的人力资源迅速来填补空缺,为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来提供帮助,避免因出现临时变更而增加成本的情况。

(二)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现阶段物业管理公司的成本控制一般是停留在物业资源利用率提升上,包括物业活动中所使用的水、电、材料等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综合人力资源成本有所提升,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逐年增长。在该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应该成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等相关预算,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也应该形成全员参与的模式。由于管理活动的构成比较复杂,任何一个物业活动环节都涉及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内容,所以在预算管理制定的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应该要求各个部门员工参与到预算制定中,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模式。在公司拥有了相对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以后,在物业管理的业务活动中应该及时的分析人力资源成本实际与预算计划产生的偏差,结合变化的原因来判断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真正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提供帮助。

(三)优化人力资源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现阶段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同时在审计工作的约束下也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监督。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优化人力资源的审计模式,首先审计工作不应该只由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应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协同进行,资源的使用并不只是单纯的在财务信息中表现,也应该结合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容来科学开展,所以审计工作应该是具有全面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共同进行及时的来进行信息传递,这样才能够使手机工作更加全面。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审计工作将会涉及到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如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干涉、影响的情况,很可能是企业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现实情况,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在任何物业管理活动中都不应该对人力资源审计工作产生干涉,使审计工作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定期进行信息披露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7

关键词:城际轨道交通 人力资源结构 动车专业 优化

中图分类号:U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48-01

城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持,城际轨道交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还很多的欠缺,尤其是动车专业这一领域,相关人力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缺乏,同时在结构上也呈现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选择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这一独特视角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其通过对局部问题的深入研究来促进城际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

1 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人力资源结构具体包含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职位结构等内容。在理解人力资源结构内涵方面,应注意一些几个内容:一是人力资源在能力结构以及素质结构层面应该互补;二是在年龄结构层面应呈现出金字塔结构模型,确保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的金字塔形状;三是在学历结构层面,所有成员都具有高学历并不是意味着学历结构的优化,学历结构的优化是指学历与岗位的要求相匹配。

目前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就体现上能力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层面的不匹配方面,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在能力结构方面,动车专业涉及到诸多的学科,除了一般的意义上的轨道交通、动力工程等专业,还涉及到动车检修、维护、轨道管理、信号管理等多种专业,而目前轨道交通动车专业人力资源多局限在轨道交通、动力工程等方面,而相关专业的人才却极度匮乏;二是在年龄结构层面,目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显得极度匮乏,这导致大量的年轻员工没有人员提、帮、带;三是在学历结构层面,整个轨道交通动车专业的学历结构呈现出偏低的态势,这大大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

2 城际轨道交通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策略

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城际轨道交通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2.1 人力资源规划

城际轨道交通相对于传统的铁路运输车辆而言,是一门全新的、体现了现代铁路高新技术水平的综合性技术。城际动车组采用了当今世界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综合利用了信息工程、空气动力学工程、人体工程、材料工程、环保工程、电力电子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技术、抗震防震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这就涉及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与此同时,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这是由轨道运输专业特点所决定的,考虑到城际轨道建设工程的长期性以及投资巨大的背景,提前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尤其重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前提基础,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确保人力资源在数量层面的平衡,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内外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动车专业人力资源在任何时刻都能满足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是轨道交通运营中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动车专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即解决动车专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以及能力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借助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实施,才能加以彻底改变。

2.2 人力资源引进

人力资源引进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目前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现状结构,轨道交通人才要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能识读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因此人才引进的时候应重点考察这方面的内容。人才的引进应注意从能力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角度出发,在能力结构方面,人才的引进应注意能力的互补,而在年龄结构层面,应注意降低老员工的流失率,对于那些已经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进行返聘,进而确保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在学历结构方面,应从高校引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提升动车专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

2.3 人力资源退出

人力资源的退出机制是保证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另一措施,管理学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并不是指人力资源在结构层面的一成不变,恰恰相反人力资源结构保证一定的流动性反而会更加有效的促进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动有两个层面,一是人力资源流出动车行业;二是人力资源在内部的调动,无论哪种变化本质上都是退出。鉴于此,完善的人力资源退出机制对于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是一种促进作用,城际轨道交通企业应建立优胜劣汰的动车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从而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机制,确保该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2.4 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在知识折旧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对动车专业人力资源进行及时的培训是其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对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应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开发活动的起点,良好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够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从而利于提升人力资源培训效果。动车专业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在城际轨道交通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动车专业的员工会遇到各种情况,这些情况很多时候仅仅凭借其自身的知识积累是难以有效解决的,这客观上需要通过接受培训来加以解决,但是如果在培训开发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的培训需求进行有效地分析,培训活动必然难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效果会大打折扣;二是培训评估,培训评估的有效开展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工作,这里培训评估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开展培训评估一方面来检验动车专业人力资源掌握培训内容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对培训本身的一个检验,利于对下一次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是不现实的,这要求在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中遵循渐进的原则,同时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应从多方面着手,主要涉及到引进、退出以及培训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小林.人力资源结构有效优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2]吴从环.人力资本与组织竞争优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1)

[3]彭剑铎,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能源及动力工程篇8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06-01

资源,在《辞海》中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1]《现代汉语词典》中,资源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2]现如今,资源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已大大拓展,出现了犹如: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人脉资源等新术语。课程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种,可以将其理解为:教育主体为实现课程及教学目标,所能够利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资源的总和。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3]客观上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种类及质量,为课程建设及校本教材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1.注重文本及音像资源的开发。

文本及音像资源是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画册等,音像资源主要包括:各类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观念及客观条件的影响,文本资源的开发工作显得十分粗糙,绝大部分学校及教师把文本资源片面的理解为教材及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习题册等,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画册等资源被白白浪费,基于文本资源而展开的教研活动、教学观摩、教学研磨课等都只是围绕着教材及相关的辅导资料展开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改及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的要求,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校正。注重文本资源及音像资源的开发工作应处理好学与用、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时效性与系统性的关系问题。其一,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不论是文本资源的开发还是音像资源的开发,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校应恰当安排好教学时间,为孩子们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图书馆、阅览室、校外图书馆、学校录播教室、语音教室、电影院等场所,通过查找、阅读、记笔记、写观后感、手工制作等形式,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合理安排好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和文本资源及音像资源的开发能力相结合。通过召开读书会、交流会、演讲、品议会、课件展示会等途径,广泛调动教师对于文本及音像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其二,处理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关系。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个学校的文本资源及音像资源是有限的,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科学的统筹起来。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可以组织孩子们去社区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学习参观,让孩子们用语言、文字、音像等方式总结、交流、展示他们的所见所闻,拓展孩子们交际、表达、书写、阅读的能力。其三,处理好时效性与系统性之间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文本及音像资源更新的速读非常快,这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高效、系统的完成文本及音像资源的更新及开发工作。

2.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启发我们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使广大教师不能自由的流动,导致教师资源配置不均,学生择校现象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严格遵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引导区域内教师自由流动,激活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让最优秀的人才能留在教育行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学校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也应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新机制、新措施。

3.重视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

高中阶段的实践活动资源主要集中在课堂、辩论、研究、走访、调查、参观、学习交流、教育基地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受时间、精力、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使高中阶段的实践活动变动过于单一。教育行政部门应放活政策,学校应科学筹划将辩论、研究、走访、调查、参观、学校交流等活动纳入孩子们的拓展成绩和老师的工作量一并考核。目前普通高中上课、复习、自习等活动都是围绕高考来展开的,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被课堂和习题所占用,孩子们最为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体验,老师最为苦闷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健康。这种违背个体发展健康、违背教育规律的制度应该进行彻底的改革。高中阶段应该把时间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辩论、研究、走访、调查、参观等方式体验知识、总结知识、领悟知识,而不是仅仅依靠课堂被动的接受、模仿、机械的生成知识。

4.重视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信息竞争的世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充分重视互联网资源的开放、利用与整合工作。传媒、互联网、电脑等媒介为教育的飞速发展插上了翅膀,为学校围绕孩子们成长创建大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电子阅览室为孩子们方便、快捷的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有条件的学校应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网上赛课、空中课堂、网络教研等活动。强化通用技术课,让孩子学会运用互联网海量的知识,分析和研究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应用技术问题等。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以及高中教育工作,主要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的,在行政岗位设置方面也是围绕教学工作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凸出课程的管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可见,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所要明确的是,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不能简单的等同为一回事。课程资源的管理有其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涉及课程的创建、课程研究、课程资源平台的开发、课程资源的统计与反馈、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等方面。课程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复杂工作,需要树立管理研究化、研究管理化的理念,循序渐进,深入细致的将教育管理工作推向一种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中),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3289 页。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662 页。

上一篇: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范文 下一篇: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