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职业技能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7 17:42:09

java职业技能教育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1

【关键词】Java语言;教学目标;课程设计

Java语言是时下首选的软件开发语言之一,《Java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课和软件外包服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1.Java语言的前景

诞生于1995年的Java语言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网络科技和网络经济所特有的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发展,有人预言,未来90%的程序代码将用Java语言书写或改写,Java的跨平台特性、安全机制、可靠性、健壮性和内嵌的网络支持,使之成为网络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语言。

2.《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

通过《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应用于:

(1)把静态页面转变为动态效果,使网站的功能更加强大和丰富。

(2)开发B/S模式和C/S软件,编写跨平台的GUI桌面系统。

(3)应用于嵌入式设备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从而对应于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为:

(1)能力目标:能用Java编制基本的应用程序和动态页面、能用Java分析从现实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转换继而能用Java从实体到类的抽象、能够运用Java进行小型桌面系统的开发。

(2)知识目标:掌握Java语言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基本语法要素,掌握继承、重载、覆盖、多态的含义和实现方法,掌握基本的常用类、图形用户界面的标准组件和事件处理机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踏实认真、终生学习、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意识、社会交流能力和工作应变能力。

这门课程的前导课程是《C语言》、《网页制作》和《计算机网络》,所以它一般放在第三或第四个学期开设,后续课程是面向服务器编程《JSP》、面向Web通信的《J2EE》、面向移动通信《J2ME》。

3.《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

通过广泛调研,在充分了解Java程序员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并参考程序员国家职业标准制订了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编制了三种类型的教学载体:JAVA简单应用开发、基于数据库的桌面信息系统设计、JAVA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目的在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载体中实施教学。即由任务驱动学习,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存在的学生学习了各种技术后,仍然不会使用这些技术进行真实软件项目设计的局面。

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和应用型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

课程内容的选取是根据本门课的培养目标确定的。为了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得到落实,我们构建了基于工资管理的桌面信息系统和推进式的不确定性的动态页面设计为主线的课程内容。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成五个模块13个单元,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五个模块13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和载体进行了整合序化。表一是《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2]王先国著.Java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次印刷.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管课题科研资助项目(2008C2042128)。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Java程序设计;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38-02

1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存在专业课程与实际严重脱钩、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有偏差等问题,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1]。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之一,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Java语言的语法知识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其他课程相比,本课程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Java理论知识的讲解,在介绍相关知识点的同时,配以典型的案例演示,实践课上,教师为学生准备几个小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新近所学知识编写出程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2],这与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同时也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工作过程”内涵及特征

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不断探索以变更落后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学者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专家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3]。对于承担的每一项工作而言,虽然工作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其过程大体一致,首先需要网罗和本工作有关的资讯,整理资料并作出决策,然后制定计划,有规律有步骤的实施,最后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给出合理的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必须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重点,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线索贯穿始终,选取多个案例作为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知识构建、完成任务”这一行动体系组织各单元的教学[4],在工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3 “工作过程”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Java语言的特点及应用

1995年,美国Sun Microsystems公司正式向IT业界推出了java语言,该语言具有安全、跨平台、面向对象、简单等显著特点。使用Java可以开发出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例如:为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可以使用J2ME技术,为桌面应用系统开发软件可以使用J2SE技术,为大中型企业开发基于Internet的应用系统可以使用J2EE技术[5]。Java技术成了当前程序设计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

对于Java语言的初学者来说,主要任务是掌握Java语言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尤其是类、对象、继承、多态、异常、接口和包等概念。然而,枯燥的理论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编程能力。

3.2 运用项目教学法创造职业情境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己处理并完成一个项目,主要任务包括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计划及给出最终的评价。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熟悉整个流程及每一阶段的基本要求[6]。整个工作过程可分为四步:第一步,提出任务,由教师将项目布置给学生。第二步,学生搜集资料,分析给定任务。第三步,知识构建,在方案设计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主动摄取Java语言相关知识点以实现项目的相关要求。第四步,完成任务,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一个辅助者,他是一名顾问,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咨询教师的意见,并经过认真分析给出自己的决断。学生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他们把握着整个项目,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为例,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点,学生在设计完成一个Java项目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于是在难题被一个个解决之后,他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Java语言的语法知识,提高了面向对象语言的编程能力,而且团结合作、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3.3 运用案例教学法再现软件开发的仿真环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首创[7],现已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强调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步骤如下:学员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小组总结。这样的教学法有许多优点:首先,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缜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其次,生动有趣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很重要,需选择精炼且有一定的深度的真实案例。Java语言非常丰富,它的功能强大,我们可以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8]。例如:类的继承机制和多态性是Java这种面向对象语言的重要知识点,为帮助学生理解并消化这两个知识点,我们选取“定义平面几何形状类”作为案例,众所周知,各种平面图形都可以求出面积,但对于不同的形状,其求面积的方法不同,因此可以定义一平面图形形状类作为父类,并在其中定义一求取面积的抽象方法,定义圆、矩形和三角形作为平面图形形状类的子类,并在各子类中实现父类中求面积的方法。这个案例可以很好地应用Java语言的继承机制和多态性,简单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完成了知识的构建。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Java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Java语言程序设计也成为各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必开的一门课程,它的实践性较强,更适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为培养能力型人才,提高高职类院校的就业水平,有必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魏双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辽宁教育研究,2004:54-55.

[2] 邢国春,李紫薇.基于Java语言的项目驱动教学的透明性研究[J].长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2-134.

[3] 李正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J].天津: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21-23.

[4] 张焓.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10(36):93-94.

[5] 任泰明.Java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5-6.

[6] 斌.职业教育的视野:“项目教学法”语境下室内设计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2.62-64.

[7] 董勤.略论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双边互动模式”[J].长春:考试周刊,2008(37):45-59.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3

关键词:Java;项目教学法;贯穿项目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上体现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是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1]。贯穿项目是指能够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在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上,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由多个零散的、彼此无关的小型项目组成的项目集。

Java平台系列课程是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实训(JSP)、J2EE应用开发(轻量级架构)和J2EE应用开发实训5门课程。由于目前Java技术主要应用在服务器端,后4门课程都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把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通过适当简化和改造,作为课程教学的贯穿项目。但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Java技术基础,不足以支撑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只能采用虚拟贯穿项目。

1贯穿项目的设计思路

1.1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定位

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前者使学生掌握了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后者使学生接触到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及掌握了可视化编程、事件驱动编程。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首门真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课程,也是Java技术路线的首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道”与“术”并重。所谓的“道”,是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特别是OOP的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这三大技术特征。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对学生持续、长远的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所谓的“术”,是指具体的Java技术,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语言基础、Java类库、异常处理、多线程、输入输出流、图形用户界面等。为了均衡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把JDBC安排在后继课程JSP程序设计中,考虑到很少用Java开发基于Socket通信的C/S架构应用,没有把网络编程列入教学内容。

1.2贯穿项目的设计思路要点

对于项目教学法而言,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贯穿项目应该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2]。对于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而言,贯穿项目的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 突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技能训练。

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不能仅着眼于使用字符串类、日期类、各种流类、图形用户界面组件类等现成的类来搭建应用程序,不能像VB程序设计那样止步于基于对象的编程,必须要让学生进入真正面向对象的编程,自己规划、设计、实现类,并综合运用自己设计和类库提供的类来构建应用程序,在项目开发中学习面向对象的封装、继承、多态等技术。

2) 强调支撑后继课程的技能训练,不强调图形用户界面。

很多高职Java教材都没有介绍Java集合框架,但该框架的接口和类在实际项目的开发中却经常用到。如在后继课程JSP程序设计中,实现购物车时就要用到Map或List。而且,Java集合框架体现了“同一接口,不同实现”的思想,是向学生展现面向接口编程思想的上佳范例。因此,在贯穿项目的设计中纳入了Java集合框架的内容,把Map作为数据的存储结构。由于在后继课程中主要开发B/S架构应用,很少用到Java的GUI,而且学生已通过VB程序设计掌握了GUI设计和事件驱动编程方法,因此不把GUI作为重点,甚至允许学生在自选项目中采用字符界面。

3) 体现Java语言的新发展。

Sun公司于2003年的Java SE 5为Java语言引入了不少新特性,使Java语言在语法上有所变化。现在,泛型、增强的循环语句、注解等曾经的新特性已在业界普遍采用。遗憾的是,当前的高职Java教材基本上都依据J2SE 1.3或J2SE 1.4的标准,没有反映Java语言的新变化。在设计贯穿项目时,应该体现Java语言的新发展,在不超出学生能力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新技术。

4) 为学生的探究性自主学习预留拓展空间。

贯穿项目没有必要设计得十分完美,只要覆盖了课程主要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典型的编程思想和开发方法即可,有些功能可以留给学生课后完善,让优秀的学生在探究性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贯穿项目的设计

我们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贯穿项目。该项目包含5个类:Student类是学生类,它有两个子类:大专学生类CollegeStudent和培训班学生类Trainee。MyUtil类是一个实用工具类,提供了常用操作的静态方法。StudentApp是应用程序类,是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对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全部显示、保存等功能。所有学生的数据在内存中用一个Map对象来组织。当选择“保存”操作时,会把整个Map对象写进文件students.dat中保存。每次运行StudentApp应用程序时,都会从文件students.dat中重新读出上次保存的Map对象。

把整个项目划分为8个项目单元(第2―7单元是主体单元),每个单元都对项目进行功能上的拓展:

1) 项目开发环境的构建,项目开发工具的使用。

相关支撑知识:①Java开发工具的下载、安装与使用;②编写、编译和运行两类Java程序的方法;③虚拟机、字节码及Java的可移植性原理。

项目单元结果:安装配置好的开发环境。

2) 分析和设计项目中涉及的类,创建项目中的第一个类。

相关支撑知识:①从现实世界对象构造信息世界对象的基本思想;②类和对象的概念及其关系;③类的定义格式,类的变量、构造方法、方法;④标识符命名约定规则;⑤Java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流程控制、方法的参数传递;⑥创建并使用对象;⑦数组;⑧存取控制,this引用,常量成员,静态成员;⑨生成程序说明文档。

项目单元结果:创建了学生类Student以及测试该类的驱动模块。

3) 创建学生类的两个子类。

相关支撑知识:①类之间的继承关系;②子类的构造方法;③变量隐藏和方法覆盖;④父类和子类对象的关系;⑤动态多态机制;⑥抽象类和抽象方法;⑦包的创建和使用。

项目单元结果:创建了CollegeStudent类和Trainee类,以及测试它们的驱动模块。

4) 用交互方式输入学生数据,运用Map来管理学生数据。

相关支撑知识:①利用流进行交互式输入数据;②包装类的使用;③字符串类的使用;④映射表Map的使用。

项目单元结果:一个字符界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5) 为项目增加异常处理功能。

相关支撑知识:①异常处理机制;②异常的种类;③try-catch-finally语句;④异常的抛出;⑤自定义异常。

项目单元结果:一个更加健壮的字符界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6) 利用文件保存项目中的学生数据。

相关支撑知识:①输入输出流的基本概念;②常用节点流――文件流的使用;③常用过滤流――缓冲流的使用;④常用过滤流――对象流的使用;⑤文件和目录管理。

项目单元结果:学生数据可以永久保存。

7) 为项目设计图形用户界面。

相关支撑知识:①组件、容器、底层容器、布局管理的概念;②利用IDE工具设计图形界面;③事件处理模型;④常用组件的使用及其事件处理。

项目单元结果: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8) 项目的交流、回顾与总结。

这个贯穿项目覆盖了除多线程之外的主要教学内容。

3贯穿项目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宏观上采用项目拓展法,通过项目的不断拓展来推动课程的进展。在微观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任务的解决实现必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

本课程的贯穿项目教学法有三个特色:

1) 让学生在基本编程技能上人人过关。对于较为复杂的综合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而对于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和专业方法能力的教学项目,学生必须一一过关和掌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实施和完成[1]。本课程的贯穿项目在一个学期内开发完成的工作量不算很大,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因此由学生独立完成。

2) 采用贯穿项目双线并行,即同步地开发两个贯穿项目。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示例项目,同时要求学生作为课程设计同步开发一个自选题材的简单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具备增、删、改、查功能,在内存中用Map组织数据,在外存中用文件保存数据。用Map和文件来组织保存数据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网上能找到的Java应用系统基本上都用数据库来组织保存数据,学生无法下载现成的系统来应付,只能自己模仿示例项目完成课程设计。

3) 在项目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能聚焦知识,突出能力训练,渗透态度情感、职业素养、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的培养[3]。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践职业行为、自我建构职业能力,有利于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在本课程的项目教学中,着重从使用合法来源软件、遵循源程序代码规范、尽责地进行异常处理、注重资源整理与共享、使用帮助文档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4结语

在2007级和2008级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基于贯穿项目的项目教学法能显著地提高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编程熟练程度、程序调试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后继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难度,提高了Java平台系列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旭辉,张荣胜. 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59-61.

[2]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0.

[3] 毕蓉.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10(17):26-29.

Application of Through-course Project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of Java Programming

ZHU Dongl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In project teaching, a synthesized through-course project is better than a project set composed of scattered, irrelevant small pro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ent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of Java Programming, expound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rough-course projects, gives the design of a through-course project and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4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JavaWeb开发,教学方法

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看中学历,而更注重求职者是否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尤其是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行业对Java开发人员的需求量一直较大,许多高职院校也开设了Java Web开发课程。但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无法快速上岗,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Java Web开发应用》作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与实际开发紧密相关。本文探索高职软件专业《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的改革方案,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一方面积累了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是通过课程的改革以期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高职专业技能人才。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定位、目标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目前软件项目开发中,基于B/S结构的网站开发是应用开发的主流,而作为开发语言,Java、.NET(C#)和C/C++语言依然三分天下。Java语言因其简单、面向对象、跨平台等特性,成为现今主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或嵌入式开发、客户机/服务器应用开发、桌面开发以及Web应用开发[1]。《Java Web开发应用》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形成课程链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图1是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简图。

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Java平台的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开发Java Web程序的主要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围绕Web程序设计基本技能、JSP编程方法、JavaBean编程、Servlet编程及MVC设计模式等内容,培养学生使用Java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能。

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课程的教学是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作为教学方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1.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为了确定课程的内容,课程组通过行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加课程设计研讨会等形式,分析软件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典型工作岗位是网站程序员,表1是网站程序员岗位工作分析,通过岗位分析并结合课程实际得出《Java Web应用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①单元项目:java程序设计单元技能训练项目;②案例模仿:eBuy电子商城(贯穿案例);③同步扩展:系列单元课堂案例的16课时外扩展;④生产创新:从《JSP项目开发全程实录》项目库中,选取了“BBS编程体验-论坛系统(struts+sql2005实现)”作为自主“生产创新”项目,以专任教师为顾问,以开发团队为单位,以岗位为元素,进行项目开发。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目标和典型工作任务等,将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分三个阶段实施,如表2所示。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展开教学的,图2展示了第二阶段课程内容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期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1、教学模式。课程通过两种教学模式完成教与学的同步进行:①课堂教学六步骤,即: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纠错重做、总结提高,保证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得以有效实施;②学习过程五步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使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

2、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时机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分解为情境,由情境中重构知识点,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与任务完成。最后由每一单元任务整合成整个项目成果;

(2)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每一教学单元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在“案例模仿”阶段运用了“案例教学”,即教师首先对任务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编程示范完成案例,然后学生模仿完成案例;

(3)角色扮演法:在同步扩展阶段,学生半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在“自主创新”阶段,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开发任务,老师可充当需求方与技术顾问的双重角色,学生每4~5名为一组,分别担任软件开发的不同角色。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

1.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点的掌握、阶段工作成果、团队合作情况。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2. 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期更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 Web开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模拟Web应用系统开发的工作过程,这让学生在工作之前就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培养出更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然,在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下一步将进一步结合高职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课程的设计,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尹友明.Java语言与Java技术概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99.

[2]尹强国,冯娜.企业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3]张润莲.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4):103.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5

关键词:Java web;课程资源;建设

0 引言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数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教材逐渐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学习环境也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一个资源随处可得的互联网时代,以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课程资源建设是为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因此,开放的学习课程如何能够建设成为适合终身学习的资源,是目前课程资源共享建设的一个研究内容。

Java Web应用开发是软件开发Java语言领域比较流行的一门课程,本文将探讨Java Web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的建设。

1 资源建设思路

在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教育的今天,课程资源不能仅仅是课堂教学“教”的辅助,而应该成为以学习为核心的“学”的内容主体。因此,在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中,从从事岗位的职业性、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工作过程的延续性等方面构思资源建设思路。

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设,从职业性定位课程目标,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从工作过程出发定位资源内容。我们提出了资源库建设的思路为:以Java Web开发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定位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目标与标准(从职业性定位课程,明确课程目标);以Java Web应用开发整体技能架构为基础,梳理资源建设脉络(从整体性定位资源层次,使其为达到课程目标服务,并保持职业技能的延续性);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分解组织资源内容(从工作过程出发,使资源服务项目开发分不同阶段,以满足分阶段学习);通过优化、整合、改造、拓展等资源建设方法,分解、拆分实际项目,构造课程学习资源(校企合作,贴近实战,通过优化法、整合法、改造法、拓展法等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构造),建设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立体化(教材、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电子教案、课件、题库、视频等资源)、多层次(基础技能层次、基本技能层次、提高技能层次)、多介质(纸质教材、网络、光盘)、可进化的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成为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技能培训,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服务的一整套资源体系。

2 Java Web程序设计知识结构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析,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定位为软件技术专业技能课,其学习基础为Java程序设计,辅以网页制作,后期提高学习为Java EE技术、Java EE Web开发框架技术等。因此,在资源知识内容组织上,要考虑到其符合一个初级、中级开发人员的培养目标所涉及的知识。

基于此,Java Web应用开发所设计的知识体系,应包括静态网站开发技术、服务器敏捷安装配置方法、系列快速开发工具的搭配与使用、内置对象、动作指令、Java Bean、JDBC POOL、Servlet、Filter、组件技术(文件上传下载组件、在线编辑器、自动缩略图组件、邮件收发组件)等技术要点。通过资源设计的知识学习,学生学完后掌握的是完全实用的开发技术与技巧,是快速培养出的开发技能与开发效率。学完即可上岗,与企业开发无缝对接。

3 Java Web资源建设过程

依据本文所提建设思路,结合本文建立的知识结构,Java Web课程应建设全方位资源。建设过程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建设课程标准。

结合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归纳提炼Java Web应用开发专业课程标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标准、考核标准、项目案例拆分设计标准等一系列标准。

该课程标准的建设,要通过调查研究,结合企业岗位特征,把握课程层次,设计出合理的、适合专业课程课堂教学、适合企业技能培训、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过程的课程标准体系。

2)建立适合自主学习的案例教材。

当前,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相关教材比较多。但是,教材内容多以零散知识点部署,不适合自主学习和提升。在编写《Java Web应用开发》案例式教材过程中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参照,各章通过典型案例,将Java Web应用开发涉及的技术基础,如JSP内置对象、Java Bean、Servlet、Filter等各种技术进行有侧重的串接与解析,并辅以图解和演示截图。同时,以实战项目设计实验指导,策划实际开发场景模块,循序渐进,分阶段展开,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完知识即可上岗,完全符合企业职业岗位需求。

3)建设企业标准及案例资源。

该部分主要建设Java软件开发人员从业人员行业标准、Java软件开发规范和语言编码规范等,同时建设企业典型开发案例、产品开发模板等。该部分资源的建设,是可进化的Java Web学习资源。建设可进化的过程化学习资源是指企业开发过程积累的经验,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应用方法和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该部分计划设计为交互式可增长资源,通过评价体系实现资源自主进化。

4)建设测试资源。

该部分资源建设将依据过程化考核理念,设计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知识单元测试库、课程测试库、技能测试库、考级考证模拟题库、考级考证真题库等资源。

5)建设职业信息资源。

该部分包括职业标准、资格证书类型、考核标准、企业信息、人才需求信息、岗位需求报告、学习者学习档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职业信息资源的建设。

该部分资源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全程帮助。

6)建设培训资源。

该部分资源主要包括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业务,包括师资培训资源、学生专项竞赛培训资源、项目开发与管理培训资源、就业岗前培训资源等。

这部分资源主要为师资培训,省级以上学生竞赛提供针对,是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资源库,是学生专项技能提高的学习库,是企业新员工人职的入门库。

7)建设素材资源。

该部分资源主要包括网页模板素材、图片、动画、常规JS脚本、软件开发文档模板、Java组件等。

该部分资源的建设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开发。

8)建设实训资源。

该部分主要包括实训规范、项目题目库、项目参考源码、实训项目指导、实训任务规划、实训考核方案、课程设计题目库、毕业设计备选库等资源。

该部分资源为实训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将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基础,设计相关实训资源,以企业开发要求定制实训项目指导,使学生在实训开发过程模拟企业真实开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在企业工作的状态。

4 Java Web资源建设目标特点

1)以课程内容为依托,设计面向学习过程的资源内容。

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资源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传递上,还包括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和活动过程记录。在现有学习资源基础上,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过程及学习交互,激发学习者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水平思维活动;设计具体的协作任务,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2)采用“群建共享”理念,学习过程与资源动态聚合,建立开放的、可进化的资源体系。

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资源的建设,将充分尊重并挖掘学生、软件企业开发人员的群体智慧,依靠用户共同生产和更新信息,利用群体的智慧使资源得到持续性的更新和发展。将相关资源建设的过程开放,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生成的信息,并注重反馈,将建立相应的新生资源的评价体系,进而达到资源的有效更新,以完成学习资源的不断进化。使建立起来的Java Web应用开发教学资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至于老化、过时。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搭配,共同建设课程资源。

Java Web应用开发资源建设的内容应以企业岗位需求来设计人才规格目标,由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需求,整合企业项目经验和资源,突出案例教学,学做合一,体现理论实训一体化、工学结合的特色。

4)设计学生评价过程并贯穿学习过程。

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资源提倡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并设计了学生学习过程自我评价体系,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在学习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编程技能、参与项目开发的能力、职业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意识等,使学生能够自我学习测试,充分达到自主化学习目的,并拥有阶段性成果。

5 建设试点

根据本文提出的建设思路、内容体系,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IT类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立项的“Java Web应用资源库建设”进行试点建设,并已基本建成。Jawa Web应用开发课程立体化资源库构成见图1,包括教材库、企业资源库、测试资源库、职业信息资源库、培训资源库、课程标准库、实训资源库、素材资源库。其中教材库包括系列教材、教材配套源码、教学计划、教案、PPT、考核方案、习题库、试题库等。建立的资源库形成了“教、学、做、辅、评”五位一体功能的互动学习平台,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互动授课、企业在线培训等,同时可为开发人员提供获取技术资料、追踪技术更新等服务。

6 结语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6

关键词:Java课程体系;项目案例;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19-02

1.Java语言发展现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被称为程序设计思想的一场革命。1995年推出的Java作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代表,成为计算机应用开发领域的主流趋势。Java平台由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编程接口构成,成就了产品的通用性、高效性;Java语言拥有的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以及简单性、安全性,尤其是Java语言的跨平台性,真正做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成为该语言迅猛发展的最有利的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Java的社会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Ja-va软件工程师、Java系统架构师、Java程序员、Java高级程序员、Java测试工程师在企业中供不应求。在所有件开发类人才需求中,对Java软件人才的需求超过了全部人才需求的60-70%。

TIOBE编程语言社区排行榜是编程语言流行趋势的―个指标,Java语言在近几年的排行榜上一直位居榜首。2017年3月TIOBE编程语言排行榜最新公布,Java语言与上月相比虽然下降了4.14%,但仍以16.384%的占比位稳居第一,如图1所示。

随着Java的不断完善和发展,Java的知识领域不只是简单的JDK编程,还包括HTML,CSS,JavaScript核心、Oracle数据库、Web系统架构、Hibernate、Struts、Spring开发等。Java无论在企业级应用,还是在面向大众的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在中国的电信、金融、移动、联通等关键性业务和增值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各种基于Java技术的应用服务器以及各种应用软件,也推动了Java在金融、制造等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2.高职Java课程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Java语言良好的发展前景,结合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经过Java课程教学团队的多次研讨,最终确定高职Java语言课程体系采用团队协作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由面向对象人手,放弃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过渡,以项目“学生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商城系统”三个项目为主线构建,如图2所示。

第一、第二学期分别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

第三学期开设72学时的Java语言,以项目“学生管理系统”作为实训案例分解任务,把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项目设计,从第一学年的先行课进行语言基础的承接,然后引入面向对象的概念,通过对学生管理系统的学生类、班级类、用户类的建模,实现对象与抽象概念的理解;接着从项目的生命周期与发展过程引入分层设计(以常见的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三层作为架构),要求数据与操作分开,通过数据访问接口的业务功能抽象,实现程序各层次之间的解耦合,再通过接口的实现类完成业务的具体操作,逐步从组件化过渡到服务化。

第四学期开设72学时的Java Web,以项目“在线考试系统”作为实训案例,在分析设计时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五方面进行功能需求设计。系统需要分析阶段,绘制基于UML的各模块功能用例图,在系统设计阶段,绘制总体设计框架功能结构图和系统技术架构图,系统详细设计时分模块描述了各部分的功能设计;在数据库设计阶段,绘制系统总体E-R图,同时设计数据库字典;在系统实现阶段,首先实现简单Web编程,得出功能实现效果图,嵌入JavaScript技术,利用JDBC访问实现动态网站设计,最后JSP+Servlet实现Web系统,系统测试阶段,针对功能测试给出了测试用例。

第五学期开设72学时的Java框架,引入框架模式应用,从Hibernate、MVC框架到Strutsl、Struts2及JavaEE平台开发,引进最前沿的开发技术、利用最先进的开发工具,使高职学生能够在就业时快速进入工程项目的开发的角色中,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就业无压力,与企业开发零对接。

3.Java课程教学方法

3.1案例教学法

把Java课程体系的学习内容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按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融会各个知识点,先配备知识点的实例练习,再完成项目分解的各个小模块,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完成学习,在整体上体现了内容主导、实例解析、以点带面,贯穿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3.2团队协作

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按照真实的项目设计过程对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五方面完成功能需求设计。团队成员要求定期提交开发文档及开发进度报告,尽可能地模拟企业开发场景,累积一定的实战经验。

3.3网络教学平台

Java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和学习保障,该平台整合了Java课程体系内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在线学习、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在线答疑、交流共享等功能。依托Java课程建设成果,应用到Java课程教学中,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网络资源共享”的效果,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认识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移动终端学习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教育技术领域正面临着由微终端带来的巨大的学习变革。高职Java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了基于微信的Java微课程。

在Java课程教学中,依据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学生认知水平,重新梳理教材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将Java课程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相关要求,植入基于微信的Java微课程自主学习系统,实现了微终端学习菜单功能模块,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开展了Java微课学习。

4.结语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7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教学 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陈哲(1963- ),男,河南太康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级教育行政管理。(北京 10087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53-03

近几年,特别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项目实施以来,高职课程开发成了高职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成了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实践中关于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还很不足,鲜有实证研究报告发表。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和开发模式主持开发的软件技术专业“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课程2009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本文结合课程实验,从实证的角度证明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显著作用,为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实验研究提供范例、为课程开发提供实践支持。

一、“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课程概述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独有的理论基础。学校的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主要以课程的实施为途径。人的属性、功能、发展等有着多种复杂的背景和因素,这决定了课程及其开发理论基础的多元性或群集性。

“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是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Java方向系列课程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基于Java技术Web程序员的主要支撑课程,其课程定位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网页设计、数据库程序开发、Java程序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是J2EE与框架技术,相互之间衔接得当。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Java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能,熟悉企业的开发流程和规范,具备适应企业环境、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职业素养,满足Web程序员、网站管理员的岗位任职要求,对实现“高素质软件开发及应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开发理念。“Java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开发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自主创新学习。将Web程序员、网站管理员的工作作为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强调程序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高效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教中做、学中做,突出做,强调结合;技能培养的途径是反复有效的实践,课程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及Java Web 应用程序开发,通过Java Web 应用程序开发学会Java Web 应用程序开发技巧;课程设计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课程开发思路。“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开发的思路是坚持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的起点,以校企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关键,以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以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为指导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Web程序开发能力和优良的职业素养为目标,让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具体来讲,课程开发团队用来自企业的两个真实项目为载体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分别是“网上书店”案例模仿项目、“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创新项目,技术难度和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1.课程内容选取依据。包括Web程序员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先修课程网页设计、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程序开发“接口”好,为后继课程J2EE与框架技术搭建企业架构作基础;当前主流技术和今后发展趋势;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强化技能,弱化理论;尽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教学活动易于展开,可实施性强;涵盖职业资格证书有关内容。课程内容选取最能符合Web程序员要求、难易程度适中、与学生密切相关、开发技术领先、技能涵盖量大、教学实施性强的两个实际项目为载体。第一阶段案例模仿项目。选择“网上书店”项目为载体,将企业标准和Java Web 应用程序开发的前沿技术纳入其中,教师课内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组织教学,先示范,然后学生分组模仿,“学中做、做中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第二阶段拓展创新项目。教师在完成“网上书店”项目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一个“成绩管理系统”拓展创新项目,要求学生在软件实训室自主完成项目开发。

2.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学校“德能并举、学做合一,能力为本、理实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一致;与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素能要求相一致;与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一致。针对学生未来Web程序员、网站管理员的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选择、优化课程内容。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开发Java Web程序的主要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围绕Web程序设计基本技能、JSP编程方法、Java Bean编程、Servlet编程及MVC设计模式等内容,培养学生使用Java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能。

3.课程内容的适用性。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课程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软件技术行业的职业实践,课程的技能和知识能在软件技术行业第一线直接应用,符合Web程序员和网站管理员的实际需要。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以软件技术专业的高新适用技术为主,技能以创造性智力技能为主,着眼于学生已有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认知心理特点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紧密围绕Web程序员、网站管理员的典型职业活动展开课程内容。此外,课程内容还融入了团队精神、时间效率观念等素质要求,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融入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编程技能,突出对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有很好、很强的适用性。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

1.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传统学科式课程包括JSP简介、JSP语法、内置对象、Javabean、文件操作等,通过解构,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各个学习情境,包括书店动态首页的建立、顾客的登录与注册、图书的管理、图书的购买 、顾客留言、网上书店项目合成等7个相关学习情境,既可单独为项目,也可以逐渐组合,最后递进式完成整个项目。

2.为每一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子情境。为每一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子情境,总计为“网上书店”等7个学习情境设计24个工作任务子情境。为“成绩管理系统”同步拓展项目设计相关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子情境。

3.每个工作任务按软件开发工作过程的5个步骤完成。作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单元,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与一般工作步骤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相对应的完整工作过程,即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5个步骤,使“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合一。

概括起来讲,“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围绕“案例模仿”和“拓展创新”两个项目展开,创设了正向迁移的条件,学生在前面项目或任务完成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自然迁移到后面项目中,形成正向的纵向与横向、顺向与逆向、特殊与普遍的网络化交叉正迁移,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二、课程实施效果实验

(一)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课程开发的效果,笔者开展了课程实验。设计如下:第一,目的:开发课程实施效果分析,验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有效性;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改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技术。实验假设: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第二,处理:在课上,实验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任务学习情境进行教学,按软件企业组织形式每5名学生组成一个开发团队,理论实践一体化,加强过程考核;控制班按常规进行教学,先理论再实践。第三,取样对象: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2010级二年级学生。样本大小:50人。软件一班(实验班)25人,软件二班(控制班)25人。取样方法:从软件一班选10人作为实验组,从软件二班配对筛选10人作为控制组。实验单位:每一个独立的学生。第四,因变量:课程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因变量的操作定义:课程成绩测试;小组座谈和个人深度访谈。第五,采用的控制方法:为保证前测的均衡一致,进行筛选配对抽样。与课程关系密切的前导课程有“数据库程序开发”“Java程序设计基础”“Dream Weaver”,将三门前导课考试成绩作为前测和筛选配对依据;教学内容相同;课时相同;教师团队相同;参照国家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模式,采用同样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后测。

(二)实验数据的获取

创设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模拟软件公司,并为公司命名;每组设项目经理、开发经理(技术负责人)、开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等角色;实验前获取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相关课程成绩;实验后获得两组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包括基础知识测试和程序设计测试成绩;采用“学生课堂任务书”对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以任务和项目为单元对实验班学生实行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开展小组座谈和个人深度访谈,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习效果和课程实施过程的反馈等。

(三)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关课程成绩对比分析

本文采用两个中位数的秩和检验。三门前导相关课程测试成绩的平均秩相近,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三门成绩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关前导课程成绩对比分析的秩和检验如表1A和表1B所示。

(四)实验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课程成绩对比分析

课程结束后,参照国家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模式,对学生采用同样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如表2A和表2B所示。从统计结果可知,实验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测试成绩平均秩分别高出控制组7.1和7.0。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成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即实验组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成绩都明显地优于控制组。

(五)小组座谈和个人深度访谈结果

课程考试结束后,研究者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分别召开了实验组两个团队的座谈会,并对个别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从谈话中发现,“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课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找回了自信和自我价值,课程效果弥足珍贵。实验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在基本不增加课程投入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面貌大为改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明确了自我发展定位;打破了教师、教材、教室三中心,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小结

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做”字领先,“干”字当头。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立足“工作过程”,面向“工作过程”,核心是“做”,关键是“行动”。课程模式的效果只能通过课程实践来检验,研究性质的课程实验是高效和经济的课程实践方式。本文介绍的课程实验证明了基于工作过程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显著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职业教育界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效果的疑虑,明确回答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是“好”是“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Z].2003-04-08.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8

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课程项目化改革,实质上是要尽快摆脱以学科中心的课程模式的影响,倡导以从事现实职业活动的任务要求为课程内容,以现实职业活动过程为组织教学的线索。其实质在于: 全面落实工学结合要求。

【关键词】

课程项目化;高职;职业活动

1 项目化课程内涵

项目化课程的基本内涵是: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项目化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明确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也是重要课程内容;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复杂、整体联系;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匹配;项目完成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等等,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 《Java EE框架技术》项目化课程建设

《Java EE框架技术》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门部级精品课程,它是一套系列课程。分为三个阶段。《Java EE框架技术》是java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面向对象的思想,学完可以做一些C/S架构的桌面程序,如聊天室、小游戏、坦克大战等。《Java EE框架技术》主要介绍JSP、Servlet等技术,可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Java Web应用程序。《Java EE框架技术》是主要使用JavaWeb主流框架技术Struts2、Hibernate、Spring等进行企业级项目开发,是对前续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技能的提升,而且开设在第五学期,后面就面临着实习和就业,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把本门课程建成一门符合Java 程序员岗位要求的项目化课程,为学生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为实习、就业增加砝码。

2.1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以程序员为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项目开发流程和规范、理解SSH2整合开发的工作原理、掌握SSH2整合开发技巧;能根据用户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架构、用例详细设计。能按照软件开发规范,进行软件编码、单元测试和集成;能够配合好团队成员,完成指定模块的研发;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喜爱专研新技术;能严谨、认真的完成代码的编写和测试,并按时提交任务。通过以上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达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完成了由学员阶段到程序员阶段的角色转换。

2.2面向主要岗位

本课程对应IT企业的软件开发部门。面向的首次岗位是初级程序员、软件测试员、软件实施员。二次岗位是高级程序员、测试工程师、实施工程师。未来发展岗位是系统架构师、系统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就是java程序员。

2.3典型工作流程

java程序员典型的工作流程是:首先要通过需求分析阶段制定好的分析报告,来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业务流程;然后进行方案设计,主要进行用户界面设计、角色和权限设计、数据模型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在本环节会生成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测试用例;方案设计以后是系统定制阶段,主要完成程序代码设计和单元测试工作,本环节会生成系统实现的详细文档;最后是系统的集成测试和部署实施阶段,本环节会生成用户使用说明书。以上就是java程序员典型的工作流程。

2.4学习型项目

课程采用了与订单企业共同构建的学习型项目――网上购物管理系统来组织教学。该系统是通过对Java程序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等内容加以分析提炼,确定出该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并按照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引领课程内容的原则而构建的典型学习型项目。本课程是采用框架技术对系统的重新架构和设计,最终实现了一个四层架构的网上购物管理系统。

2.5学习情景

确定了课程的教学项目,依据项目开发流程中各个环节对应的企业岗位,并对岗位技术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学习情境是如何划分的:软件项目开发首先要进行的是系统需求分析,对应的企业岗位是需求分析师,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是系统分析能力,对职业技能进行知识转换,从而形成了第一个学习情境:系统设计;然后是系统架构设计、系统编码实现两个环节,对应的企业岗位分别是架构设计师、程序员。所需的职业技能分别是系统架构能力、软件编码能力,从而形成了第二个学习情境:系统实现;最后是系统整合测试、打包,对应的企业岗位是测试员、实施员,所需职业技能分别是系统测试能力、实施能力,从而形成了第三个学习情境:系统实施。

2.6教学模式

课程采用了“三阶段 一体化 双螺旋”的教学模式。三个阶段对应三个学习情境,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的在引领中教学、在开发中教学、在应用中教学,到学生的在讨论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充分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等学习能力,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另外,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拓展项目的研发,使学生巩固了专业技能,积累了项目开发经验。

2.7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考核、拓展项目考核、企业案例考核三种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拓展项目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学生的平时表现,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前提。

企业案例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案例考核占总成绩的60%。学生在进行案例考试的同时,就是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开发,使考试内容与工作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考试结果的说明性更强。“企业案例考核”能够保证以最小的误差评定学生在Java程序员岗位的工作实践能力,能够为IT校企联盟中的企业提供最精确的人才素质信息。

以上就是《Java EE框架技术》这门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将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摒弃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 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更广泛的空间, 为行业和企业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2]曾红、李臻颖. 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课程管理研究与实践 [J].职教论坛,2012(12).

上一篇:森林资源的价值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