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0-26 11:33:51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1

柯斯塔指出,他认为大数据未来应用有七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物联网,现今有84亿件物品互相连结,远大于全球人口数;不只是桌电、笔电或手机等3C产品相互链接,还有物流公司用智慧扫描仪做智慧物流,这是可以改变消费者与企业的趋势,但存在资安风险的问题。

第二个趋势是智慧城市,这项趋势的成败取决于数据量跟数据是否足够,这有赖于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此外,发展中的5G网络是全世界通用的规格,如果产品被一个智慧城市采用,将可以应用在全世界的智慧城市。

第三趋势是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这两个技术最近开始降价跟提升质量,走向大众市场,FB发表了头戴式VR设备Oculus Go,售价只要200美元;微软也发表了VR系统,可搭配HTC、三星与ACER等品牌的硬件使用。VR应用一开始以电玩为主,现在的应用却超越电玩,例如可以用来教学,像他靠着VR设备,把家里的插头电线完成配线,就像有水电技师在教学一样。

第四个趋势则是区块链,柯斯塔表示,这项技术本质是编译码跟加解密,可以有效加密信息。区块链有很多不同应用方式,美国几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在尝试如何应用,最常见的应用是比特币跟其他加密货币的交易。

第五项趋势是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是通用的无屏幕接口,可以迅速地整合在各项工具上,在智能设备跟手机上很好用,而Amazon的智能喇叭Echo现在发展到第三代,可以开关智能电灯、开口询问就能搜寻信息等。这项产业有个很大优点,就是发展技术的公司都打算把这项技术商品化,像是google、Amazon跟苹果的语音识别技术都可透过授权,使用在其他业者的硬件服务上。

第六项趋势则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需要被教育,汇入很多信息才能进化,进而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AI影响幅度很大,例如媒体业,现在计算机跟机器人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而且1小时产出好几百篇,成本也低。AI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剧烈影响,很多知识产业跟白领工作也可能被机器人取代。但他对于AI的态度很正面,这会让生活更好,例如自驾车绝对比人驾车更安全。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现状 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更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能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

(二)模块化趋势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

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三)网络化趋势

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 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是为大势所趋。

(四)微型化趋势

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

(五)绿色化趋势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机械工程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机械工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起了破坏作用。而我国市场经济竞争的实质就是优胜劣汰,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国机械工程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认识到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将智能化技术逐渐深入到工程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保障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

1.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意义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智能化技术很重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工业的发展,使得在人力上、物力上、财力上的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机械工程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机械工程工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及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智能化在机械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机械工程很容易出现设备故障,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改变这些状况,在市场环境中长远生存下去,利用智能化技术已经迫在眉睫了。在机械工程中,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作业,在机械设备上实现智能化自我检修,防止出现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给电气工程事业带来经济效益。

2.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机械工程智能化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产物,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的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技术在我国工业上也已经广泛的使用。近年来,机械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机械工程智能化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得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机械工程中利用智能技术已是时之所趋[1]。目前机械工程智能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人们在信息的处理、农业灌溉、电气工程、电子行业以及企业管理中利用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作业,有效的改善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带来了经济效益。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机械工程智能化不仅为企业的控制系统带来了稳定性,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方便了人民群众,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机械工程智能在其应用上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可视化的科学计算,使得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智能化技术在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应用中自我更新,朝着高速化、集成化、网络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各大工业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智能化也将成为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所起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3.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

3.1智能化管理

在机械工程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对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这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国机械工程生产过程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了[2]。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机械工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凭证就是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在于企业的管理上面,机械工程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为人管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3.2智能化生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当前机械工程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积极的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生产[3]。在我国当前机械工程企业当中,传统的生产观念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机械工程企业当中,智能化生产必将成为机械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3智能化故障监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在机械设备中广为体现,机械设备都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在机械工程企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为了更好的保障机械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智能化技术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4]。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智能化的进程,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使得设备的参数可以及时有效的反馈到工作人员身边,保证了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一旦出现故障, 智能化系统可以进行警示并且做出相关的停机、断电反应,保证了设备以及生产安全。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在机械工程行业中,机械工程企业必须认识到智能化的重要性,加强智能化发展,从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以及智能化故障检测等方面入手,积极根据行业领域特点进行合理的智能化技术的选择,保证智能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玄.论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2]赵志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3]隋晓堂.关于机械加工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4],杨金勇.浅谈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作者简介:

导师(第一作者):钱应平,(1970-),工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理事会成员。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在工业领域,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引入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其对机械工业的产品、技术结构,生产方式,功能及管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工业已经迈向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概述

所谓的工业设备机电一体化是指引进电子信息技术完善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和主功能等,将电子技术和工业设备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总称。机电一体化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电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技术、接口技术、传感测控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整合在一起,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织结构为目标,实现系统功能的可靠性、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使整个工业机电设备达到系统的最优化运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关键的历程,如下图所示:

总之,机电一体化是融合多门现代高科技的综合系统,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定会紧跟科技的发展潮流。

2 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趋势

2.1 智能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智能的开发,同样,机电设备的一体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的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是21世纪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所谓的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是指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模拟人工智能、人机接口、自动编程、对话过程和加工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取代一部分的人类脑力劳动,并对人类智能进行收集,以期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通过采购各种各样的数控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2.2 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将机电一体化和网络化进行融合入,成为了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主要趋势之一。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而对于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来说,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此外,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大量的家用电器总线的网络化,人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足不出户的跟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是机电一体化的主要趋势之一。

2.3 绿色化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化成为了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工业发展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是对资源、环境的掠夺换取的,然而,地球上的资源毕竟有限,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消耗的发展之路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下去,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化道路。改变高投入高输出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转而采取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4 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机械技术进行交叉和融合,是许多高新企业和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包括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一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机械、光学、微电子、自动化控制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等特点;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体化产品得以实现的基础,只要采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就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光能驱动和传感检测技术等,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2.5 系统化

系统化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更进一步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总线结构;二是升级通信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系统化成为了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重要趋势。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成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向着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现代工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2010(7).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现状 未来趋势

电力系统由诸多部分组成,其中不但包括发电机、母线、用电设备,还包括变压器、输配线路等。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异常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酿成事故,导致系统瘫痪、破坏,对输电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系统各元件大多是依靠电或磁关联的,一旦出现了某个或某些元件的故障、异常,系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避免对电力系统持续性、稳定性的影响,就要求电力企业将切除故障元件的时间控制在1/lOs以内。而用过人力显然无法有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引入系统,也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笔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具体如下。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性能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要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就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力行业引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继电保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具体来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一,从无到有。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电力在当时还是我国的薄弱项。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步伐,我国加大了对电力行业的研究和试验,在借鉴和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在继电保护的设计、制造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内,解决了发达国家将近50年的路。其二,晶体管继电保护。在上世纪60~80年代,伴随着晶体管技术的发展,基于晶体管技术的继电保护逐渐普及;进入上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技术日趋成熟,逐渐代替了晶体管继电保护。其三,集成电路继电保护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继电保护逐渐进入研发、生产、应用环节,集成电路继电保护时代正式来临。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未来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继电保护发展较为快速,目前基本形成了成熟的集成电路继电保护系统。而随着更多、更完善科学技术的引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的趋势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继电保护中测量装备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通过联网,电力企业可以进行更为灵活、快捷、安全、准确的继电保护。在当前的继电保护实践中,三维多媒体新技术也逐渐引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继电保护装置就呈现出典型的网络化特征,这是因为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了DCS,在系统控制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控制领域,电力企业将更多的引入Internet及相关技术。届时,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都将实现网络化,通过互联网,可以优化继电保护及其管理,不但可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信息交换,还可以及时、有效地诊断故障、指导维修、升级软件等。总的来说,一旦实现了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可靠性将显著提高。

2.2多功能化

继电保护颇为复杂,涉及到诸多的功能,其并不是单一的设备、装置,而是一个带有多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作为一个智能终端,它其不但可以通过系统获取相关信息、数据,还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送。随着继电保护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这种多功能性将逐渐凸显出来。届时,继电保护装置发挥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继电保护功能,还可以引入其他功能,诸如测量、控制、传输等,实现多功能一体化。JCS变电站综合保护系统(3. 0版)就拥有这种多功能性,不但具有继电保护、控制、报警、数据采集、调度功能,还具有测量、通信、故障录波及分析等功能。这种兼具多功能的系统不但继承了以往的继电保护技术,还引入了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功能的多元化;采取分层分布式结构,使系统配置灵活性大大提高,电力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配置相应的结构。

2.3数字化

目前,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在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微机保护技术的作用十分显眼。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其对微机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微机保护技术除了在发挥以往功能的基础上,还得需要引入一些其他的功能,诸如信息、数据存放、处理以及通信等功能,实现继电保护的数字化。也只有真正实现了数字化保护,才能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继电保护的效率。

2.4智能化

智能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继电保护的智能化趋势主要依托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微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用。随着继电保护产品的深入发展,其和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嵌入式软件等的融合更为紧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提出的“DSPC”概念。它提出的这个智能化的理念是以DSP芯片为核心,结合混合信号电路、ASIC电路、元件及开发工具等,实现继电保护的智能化。继电保护的智能化不但可以提高继电保护的速度、灵敏度、精确度,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自动化性能,与以往的产品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

3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的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网络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四个方面,指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未来趋势,希望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电力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姜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06).

[2]徐明辉.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4(04).

[3]裴斌.浅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J].神州,2013(15).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数控技术;工业制造;控制系统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现代工业制造的基本元素,也是国内外尖端科技发展的根本平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数控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因此对数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在精度上更加微观化,同时对于控制逻辑上要求更加智能化。此外,数控技术的普及为社会化大生产创造了直接的生产力条件,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结构转变的里程碑,体现了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巨大成就。

2 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优势分析

2.1 高难度、精度加工,满足更加尖端的科技需求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制造业技术水准逐步提升,产品性能得到根本性改善。从制造流程来说,手工加工工序大幅减少,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产品制造的核心元素,数控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产品加工的精细化需求,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譬如,上世纪以来,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我国工业制造技术的进步,尤其在大件产品的加工制造中数控机床成为必要设备,航天元件的制造不仅体现了国家整体的制造技术,也是在尖端科技领域基本实力的象征,因此对数控技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和精度要求,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在诸如航天研发的高端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满足了特殊元件的高难度、高精度加工,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具有前沿性尖端科技的优势,为我国现代工业制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工业量产需求,适应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促进生产力结构的转变

科技发展的趋势是减小社会劳动力的密度,使得社会生产力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其中数控技术是实现生产力结构改型的有效技术,也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自从上世纪计算机初次诞生以来,两年后由美国帕斯森公司首次提出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机床加工工艺中,成为数控技术发展的首个案例,为美国军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数控技术的先导。而后数控技术的应用遍及工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因此从社会生产力规模上来说,数控技术解决了生产力紧缺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为创造社会经济价值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尤其对于初步建设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建设产品的大量需求为社会工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压力,该层次上数控技术成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工具,相比其他生产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譬如,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数控技术各环节的质量和工作能力逐步改善,就简单的数控车床而言,主轴转速是决定整个机床生产能力的核心单元,而现阶段已经对主轴转速进行了多次升级,在原来3000r/min的基础上提升了三倍之多,因此其生产能力也逐步提升,有效减少了社会生产力的需求量,为我国生产力结构转型做出重大贡献。

2.3 构建智能化社会的基本元素

新形势下国际发展趋于一体化,科技发展水平的较量呈现人性化和智能化,因此数控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核心优势在于具备构建智能化社会的潜质。社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计算机控制和工业生产的数控技术,数控技术的智能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造效率和满足设计需求上。

譬如,在半导体生产工艺中,为了打造全自动生产车间,从前端上料设备到后端检测设备离不开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对于加工型企业来说,不乏数控机床技术的应用。在具体工艺优化过程中为了追求量产效率和精细化产品的需求,数控环节的设计理念离不开智能发展,现阶段国外先进数控技术已经面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自控适应系统,亦即数控系统根据工艺要求结合产品检测的性能评估参数,经过计算机智能评价,对加工工序进行自动调整,补偿由于工艺误差导致的偏差,为降低企业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数控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是构建社会基本设施的有效工具,智能化发展优势不仅体现了设计理念的人性化,也是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典型应用,该优势体现在大型制造型企业局域网特征上,企业制造部通过技术平台统一公布工艺流程和优化参数,通过数控系统可以进行多条线同时作业,达到企业生产的智能化转型,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数控技术在现代工业制造中的应用趋势

3.1 提升性能的精细化、智能化设计,构建尖端科研平台

数控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系统设计上必须以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为导向,精细化设计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纵观国内外科学技术现状,科研攻关的核心呈现微观化特征,尤其对于尖端科技的研发来说,人为制造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理念模式,因此数控技术的精细化趋势必将成为未来科技研发的基本平台,通过数控技术的精细化设计可以实现高难度、高精度的特殊元件制造,增加了科研实验的可操作性。

现阶段我国科研计划的申请主要建立在科学家学术理念的基础之上,从理论角度出发,国际不同国家在科学技术的理念差距上已经渐趋甚微,然而在转换为生产力的环节上发展中国家明显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工业制造中硬件设备的性能限制。此外,研发领域的设备条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国内数控技术主要正对大型产品的加工制造,在精细化产品领域的应用较少,因此打造精细化数控技术是构建尖端研发平台的关键所在。

3.2 增强数控技术兼容性,拓宽应用领域

兼容性是衡量数控系统生产能力的标准之一,也是数控体统普及发展的关键,在数控机床发展前期,主要应用在机械化加工领域,不同厂商对数控系统的接口标准差异较大,导致数控技术在行业领域出现多种标准的模式,不利于该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在未来通用化水平较高的时代,数控技术的兼容性是其得到发展的前提。此外,数控技术的兼容性还体现在对不同生产类型企业上的应用,除了现阶段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以外,高新技术领域涉及到的微型器件上的利用较少,比如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数控技术的应用相对欠缺,主要是因为半导体工艺具备较高的微观化技术含量,在不同复杂工序的衔接上对设备的兼容性要求较高,因此要想拓宽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必须增强其兼容性,成为数控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胡俊,王宇晗,吴祖育,蔡建国.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2000年03期.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未来建筑;绿色化;智能化;建筑设计;科学技术

建筑行业被称为“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因此深受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建筑发展的整个进程及趋势观测,未来的建筑尤其是房屋建筑必然呈现出绿色化、智能化的基本趋向,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决定的,也是人民群众对于居住、办公的高度标准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建筑更加绿色清洁、更加环保智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因此,现今的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都必须注重对绿色标准与智能化趋势的协同,千方百计的促进建筑的升级和转型,以适应建筑发展的要求。

一、未来建筑的绿色化趋势探究

所谓的未来建筑,短期看可以泛指从今开展的未来10-20年的时期,从长期看可以指未来30-80年的长远周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建筑行业也在加快转型和升级,着重表现为绿色建筑愈发受到市场、用户以及社会的青睐。绿色化的建筑主要表现为建筑材料的环保、清洁与可利用、可持续,建筑施工过程的高度环保和可循环,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色特性等。建筑的绿色化在当前建筑施工市场已经成为基本的流行趋势,业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未来,绿色建筑必然更加受到各界的关注,并且将成为建筑市场的重要力量。比如,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注重对建筑绿色化趋势的把控,从建筑材料的使用到建筑能耗的降低,从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到建筑施工的节能减排等,都体现出建筑绿色化发展的基本走势。

在我国的未来发展布局中,对于建筑的绿色化、生态化有明确的部署,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十中城镇化的再次提出,更是将建筑生态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镇化的发展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发展方式,这就要求建筑业切实转变资源消耗多、劳动强度大的状况,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城市、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要求传统建造方式升级为产业化、工业化生产模式,要求提升全行业的信息化和其它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要求竞争实力从成本为主体转变为技术和文化为核心。由我国的案例可以看出,建筑的绿色、生态和环保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也是市场、群众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诉求。坚持绿色建筑的发展态势,引导社会朝着建筑绿色化的方向前进,不仅是建筑行业自身发展的核心目标,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

二、未来建筑的智能化趋势分析

相比于建筑的绿色化趋势,未来建筑的智能化更加具体和充满概念与研究价值。其实,智能化建筑的概念早已有之,只不过真正实现起来难度更大而且技术运用更加复杂,因此一直以来也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但是,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实践和应用绝不是一句空话,更多时候还是对建筑智能化的期盼和憧憬。

从定义上看,建筑的智能化指的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所以,智能化的建筑专注于建筑的自动化、信息化与舒适性,要求在建筑设计、施工与投入运营的阶段都要运用到大量的技术手段,比如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其实,建筑的智能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更多的是要求设计师、施工单位加强沟通和互动,提升建筑物的服务管理水平,以更好的为居住者、使用者提供便捷、快速与充满科技感的建筑空间。

例如,近年来,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于是产生“楼宇智能化”。 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所以,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民用建筑,目前都呈现出智能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具备趋势,其根本诉求是提升建筑物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增加科技含量,塑造良好的居住、使用氛围,形成完整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建筑链条。

在当前很多民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特别注意将“一键触控”设计与建筑日常使用有机结合,其运用的科技核心力量就是自动化技术与新型电子技术。比如,未来的智能化建筑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即当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来实现远程喂食宠物、远程浇灌花草等。类似这样的功能都可以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得到完整的展现,也体现出建筑智能化的巨大优越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而未来建筑的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的整体趋势也是可以预测的。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类似的趋势出现和实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最终为居住者、使用者和建筑从业者提供巨大的便利,促进建筑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高升.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探讨[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2] 张仕廉,章丽玲. 低碳建筑开发阶段间的互动研究[J]. 建筑经济. 2010(05)

[3] 葛红,刘雪峰. 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J]. 中国住宅设施. 2009(09)

[4] 苗朋厚,董志华. 基于数据中心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构架探析[J]. 建筑电气. 2009(08)

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篇8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机电一体化”就是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整体最优化的一种高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是指在设备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信息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

二、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本特征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涵盖“技术”和“产品”两方面内容。前者是指包括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后者是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产品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也带动了传统机械工业的一场新的革命。机械工业要争生存,求发展,必须走机电一体化之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1、全息系统化

全息系统化也即智能化,是对机器的行为描述,即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运筹学、混沌动力学、人工智能、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新的学科方法、新的设计思想,从而模拟人类的思维能力,使它如同人一样具有思维、意识等能力,以便达到更高水平的控制目标。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是日趋上升,新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也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结合就是一项重要应用。当然,要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永远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因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系统、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等部件构成的,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引进光学技术,充分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3、产品网络全球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同时给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全球生产、经济被各种网络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出现网络全球化,一旦研制出机电一体化新产品,只要其质量有保证,功能可靠,必然会畅销全球。因为有了网络的普及,那么只要是关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视和控制技术也就方兴未艾,然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必然会朝着网络全球化发展。

4、绿色化趋势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四、小结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张童,王明军.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承钢技术,2007,(03)。

[2]董军,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3)。

[3]卜燕萍、曾静,浅析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与智能化趋势[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上一篇:能源企业方案范文 下一篇:绿化工程审计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