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康复的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4:18

患儿康复的训练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1

关键词:渐进抗阻训练;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运动认知;

脑瘫既是指脑性瘫痪,通常是在患儿出生前至出生后的前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者是患儿脑发育异常而发生的中枢性运动障碍。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姿势及肌张力异常、肌无力、共济失调、肌无力等,通常还会伴有认知、感觉、行为、交流等方面的障碍和继发性的骨骼肌肉异常情况,部分患儿还存在癫痫症状。对于脑瘫的治疗,肌力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肌力,为患儿的站立以及行走做好准备,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运动认知,进而提高患儿的自理以及社会参与能力 。渐进抗阻训练通过采取逐步加强阻力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于脑瘫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7例脑瘫患儿采取了渐进抗阻训练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0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34例具有一定的立位能力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7例。研究组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6岁—14岁,平均10.8岁,其中10例患儿可以独自行走但是不稳定,立位平衡2级;对照组男性患儿10例,女性患儿7例,年龄5岁—15岁,平均10.1岁,其中13例患儿建立了立位保护性反射。34例患儿均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和配合能力,并且全部患儿的关节本体感受器感应不良,患儿在维持关节稳定以及做功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主动肌以及拮抗肌肌力不协调状况,运动时平衡以及协调存在障碍,对于运动模式缺乏科学正确的认知。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Moto—Med下肢抗阻训练方法,同时还进行蹲站训练,进行蹲站训练时患儿的双手扶持在肋木架上,治疗师运用双手固定住患儿的双膝,在给予患儿科学正确的运动定位的同时避免发生膝反屈 。训练每日两次,每次20min。研究组患儿在进行Moto—Med下肢抗阻训练的同时,并通过Thera—Band训练台做渐进抗阻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为:让患儿站立在Thera—Band训练台上,调整好弹力管的阻力后,患儿的双手握持弹力管进行蹲站训练,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同样要用双手固定住患儿的双膝保证患儿双膝的稳定以及定位的科学,训练过程中治疗师还要注意提醒患儿良肢位的保持。患儿身体直立起来时还应当持弹力管向上伸展上肢,此时治疗师帮助患儿保持30s—60s后便可进行下一轮的蹲站以及上肢伸展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对患儿的能力定期进行评测,及时对弹力管的阻力强度进行调整。训练每日两次,每次20min。

1.3评价标准

根据患儿的康复训练情况将训练效果划分为三个级别,显效,经过训练花儿的下肢肌力提高了1级—2级,站位平衡能力提高了1级,患儿蹲站的认知时间超过30d;有效,经过训练患儿的下肢肌力水平以及站位平衡能力均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低于1级,患儿的蹲站认知时间需要60d;无效,患儿的各项指标情况均无明显改善。

1.4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卡方检验,其中P

2结果

经过60d的康复训练,研究组显效的患者共占82.35%,对照组显效的患者共占23.53%,研究组的整体有效率为100.00%,而对照组仅为82.35%,可见,研究组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通过借助弹力管进行渐进式的抗阻训练,在患儿的能力范围内逐步延长患儿的抗阻伸展时间,加大患儿的伸展负荷强度,借助这种动静交叉进行的渐进式抗阻训练,使得患儿体内弱化的肌群得以被再次激活,在训练的过程中患儿本体感觉的输入能力也得以加强。通过长期反复进行关节正确方向的运动训练使得科学正确的运动模式得以建立和强化。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治疗师应当保证口令的明确性,以提高患儿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专注性。 训练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切记训练过度导致患儿的关节发生损伤或者出现疼痛、肌痉挛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患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本组中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的研究组患儿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35%。可见,对脑瘫患儿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肌力,提高本体感觉的输入能力,进而使得脑瘫患儿顺利建立起科学的运动认知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臻,钟陶等.渐进式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11):893.

[2]陈文远,曾育山等.渐进抗阻结合肌电反馈电刺激训练法对偏瘫后肌力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11):523.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2

关键词:脑性瘫痪;痉挛型;情景互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平衡功能;步行功能

Effect of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on Stability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HEN Zheng,WANG Jie,WAN Yong

(Ji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on stability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P). Methods Fourty spastic CP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Q4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 for 40min once a day, 5d per week, 12 weeks in total. Berg Balance Scale (BBS),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and D and E domains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 were evalua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12th week of treatment course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outcome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ones of pre-treatment (P

Key words:Cerebral palsy; Spastic; Scene interactive training system;Stability;Walking function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因下肢痉挛而引起站立、平衡和步行问题[1],从而直接影响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发育和造成康复训练过程中下肢关节损伤[2]。故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是其回归家庭社会的关键。本文采用Q4情景互动训练系统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和步行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长沙)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分型及诊断标准[3],诊断为痉挛型脑瘫;②患儿无认知障碍;③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的评定分为Ⅰ~Ⅲ级;④下肢痉挛状态基本保持在改良Ashworth评级(MAS)3级或以下。排除标准:①排除智力存在障碍的以及癫痫较为严重的,对治疗不配合的;②患有全身性疾病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法进行康复训练者。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4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性别、年龄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

1.2.1运动训练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主,包括牵拉痉挛肌群、肌力及耐力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步态行走功能训练、平衡训练以及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训练等,同时还进行一定的言语治疗训练和作业训练治疗。进行1次/d运动训练,训练的时间为40 min/次,每周训练5 d,训练周期为12 w。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3

关键词:小儿急性偏瘫 后期康复 矫形器

Acute infantil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te

Li Chengzhang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the late children acute hemiplegia treatment in an important role.Methods:Select the children acut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30 cases,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control and patients,each group has 15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but patients to join orthopaedic implement assis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late treatment through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body of each function are to get a better improve,but in the body of motor function,restoring effec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late patients recover and fine motor ability CeLiangBiao scored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Children acut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rocesses on the late patients recover the body function of great importance.In the process of healing with orthopaedic implement restoration can better training increases patient recovery speed and rehabilitation level.

Keywords:Children acute hemiplegia Later rehabilitation Brac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28-02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疾病,先称之为脑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形成原因是脑动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多累及锥体束的供血造成,主要临床症状即为急性偏瘫[1]。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小儿急性偏瘫的发病率国外为1.5%~5%,我国的发病率较国外发病率高,为1.7%~6.3%。小儿急性偏瘫可见于小儿任何年龄,但多数小儿急性偏瘫患者为6岁以下,病症表现为惊厥发作或者有意识障碍,大多数偏瘫患者在症状刚开始表现时都是表现为惊厥现象,然后再出现偏瘫。惊厥限于一侧,而后扩展至全身,因此小儿偏瘫症状发展较快,惊厥停止之后就可以表现出来,在1~2天内达到顶点,主要表现是上肢和面部肌肉瘫痪,下肢症状较轻。小儿急性偏瘫有严重的危害作用,不仅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和谐带来一定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有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岁~9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患者表现为左侧瘫痪的有13例,右侧瘫痪的有10例,交叉瘫痪的有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惊厥的有6例,抽搐的有26例,呕吐现象有15例,吞咽困难的有8例。该组患者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和面肌瘫痪,下肢症状表现较轻,患侧表现为肢体无力,手不能提握重物,口角出现歪斜。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和试验组小儿急性偏瘫患者在进行后期康复治疗时,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运动、言语功能的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站立训练,言语训练以及患者其他身体功能的练习,而试验组患者更为强调训练程度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主要是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言语疗法等。对试验组患者采取定期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言语疗法,连续治疗时间为3个月。运动疗法主要是让患者从最开始的被动锻炼到后期实现站立锻炼,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站立锻炼,每次站立时间达到3分~5分钟,根据幼儿的病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站立时间;作业疗法主要内容是让小儿急性偏瘫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保持正常的姿势,通过各种运动方式的进行像俯卧位、仰卧位的练习,让幼儿恢复到较好的水平;言语疗法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训练让小儿患者能够正常的练习发声等。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借助于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佩戴矫形器为4h~8h,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肢和面肌瘫痪,因此主要借助上肢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选择合适的矫形器,训练中固定上肢矫形器,然后让病人进行训练。使用矫形器的目的是让患者在后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放置关节的屈伸挛缩或者过度伸展[2]。通过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对患者的站立时间长短、关节活动度(PROM)、精细运动能力测量表(FMFM)[3]及言语表达能力(每分钟字数)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可以看出,试验组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情况较对照组组患者有明显的成效,试验组患者独自站立时间长,而且关节活动灵敏度高,言语表达能力较对照组患者强。

3 讨论

小儿急性偏瘫的后期康复治疗对小儿整个机体活动的正常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后期康复情况是最主要的关键所在。后期康复与前期康复的不同在于,前期康复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各种心理辅导,防止后期康复过程中出现各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的发生,尽早进行后期康复训练,可以说前期康复是后期康复的基础,但后期康复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身体功能的训练[4],而这种身体机能的训练则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过程,最主要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在居住环境周围有社区康复中心,也可以借助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卫生资源的最大利用。所谓社区康复中心,主要是指以农村乡镇或者城市街道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场所。借助社区康复中心,不仅能够更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身体机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进行康复过程中的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后期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像运动康复、言语康复等都关系到小儿偏瘫患者能否实现正常生活,但要注意的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康复过程的系统性及有序性,必要时可借助矫形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5]。

参考文献

[1] 周水珍,廖广红,孙道开,等.小儿急性偏瘫综合症16例诊断与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6(02):90-91

[2] 李哲.矫形器在偏瘫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20(09):2566-2567

[3] 李改丽.小儿急性偏瘫58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06):543-544

[4] 周小伟.小儿急性偏瘫综合症116例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3(09):375-376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4

【关键词】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对患儿进行严密的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不良姿势,及时引导和帮助患儿进行纠正训练。临床研究发现,脑瘫患儿可以通过作业治疗法及运动治疗法来纠正不良姿势,并对肌力、肌体平衡起到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促进患儿手部动作的精细化。同时通过对患儿语言表达进行训练,能够使患儿认知能力有所改善,并促进患儿智力的发育。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应验谈谈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自身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间我康复中心收治的38例脑瘫患者病历资料,男20例,女18例,年龄0.5岁-7岁。按照国家诊断标准和疾病分型对所有患儿进行诊断,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患儿早期症状: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头围异常;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固定姿势;身体发硬等。疾病类型:10例痉挛型脑瘫;15例手足徐动型脑瘫;6例强直型脑瘫;4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3例混合型脑瘫;并发疾病:8例语言发育障碍,10例视听觉障碍,20例智力下降。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运动治疗法 脑性瘫痪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通过运动疗法康复治疗效果很好,可是在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运动疗法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一些牵张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给患儿带来心理负担,致使他们惧怕训练,甚至对训练产生恐惧。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把游戏治疗有效地融入运动治疗中,通过运动治疗与游戏治疗相配合来提高和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肢体及运动功能;通过运动疗法与游戏治疗相配合来诱导患儿自主、自愿的接受康复训练,康复效果显著。

1.2.2 作业治疗法 在对脑瘫患儿采取作业治疗法时,注重的是通过作业治疗法,使脑瘫患儿手部及上肢能够有目的且随意的使用,尽最大可能使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患儿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改善,患儿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得到培养。首先,要对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进行锻炼,如果脑瘫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降低,就会对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造成影响。所以,在实行作业治疗法时,必须加强对患儿上肢粗大部位运动功能的锻炼,使其能够对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提供支撑力。但是医务人员在训练过程中,需给予脑瘫患儿适当手感体验,在对患儿手部动作进行精细化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手部和眼部的认知练习。

对脑瘫患儿存在的对称型颈反射、不对称型颈反射以及迷路张力型反射进行有效的整合。首先医务人员需帮助脑瘫患儿调整好反射抑制训练的,例如,脑瘫患儿偏向身体一侧,应保证与其脸对应侧上肢处于屈曲状态,另外一侧的上肢则处于伸展状态,以使不对称型颈反射得到有效的整合,并对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训练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目的性手部运行和造次视觉功能整合,能够促进患儿手部动作精细化。医务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可巧妙运用玩具对脑瘫患儿视觉认知功能进行训练,并使患儿手部运动与眼部运动保持在协调状态。医务人员需与脑瘫患儿经常进行视觉接触,以使患儿视觉认知功能得到恢复。由于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医务人员的帮助,所以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采用各种方式,仍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断练习和模仿中得到提高。

1.2.3 语言治疗法 小儿脑瘫是一种可怕的高发疾病,它对患者的伤害是双重的,很多人都认为该病是一种难治的疾病。其实在这个高科技的新时代里,治疗小儿脑瘫已经不再是一个难题。只要及时有效的采用科学的疗法,任何地方都是可以治疗小儿脑瘫的。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与同龄儿的智力运动、言语等无差异者,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正常;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显效:经过治疗后,部分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显著性恢复,智力有了显著性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性的改善,肌张力基本恢复,异常姿势基本消失;经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显示正常,而经过头颅CT进行检查,显示病情有所好转或无任何变化。有效:经过治疗后,部分瘫痪肢体的功能得到恢复,智力有所提高,生活自己能力得到改善,肌张力和异常姿势均有所好转,经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显示好转,而经过头颅CT进行检查,显示病情无任何变化。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临床病症、生命体征均无任何改善,临床指标显示无任何变化。

2 结 果

收治的38例患儿中,6例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整体治愈率为15%,总有效率为94.73%。

3 讨 论

在儿童时期,人体脑部仍然在发育,并与世间万物进行接触,并处于不断学习的过程,才能使人体脑部得到良好的塑造,并能够将完好无损的神经细胞保留,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处理各种不停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很多患儿在婴幼儿阶段,脑部就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有些患儿半个脑部被切除,但是神经科室、儿童发育科室及康复科室的医务人员,通过多年研究,制定了能够促进脑瘫患儿脑部发育,并使其脑部功能得到恢复的康复训练措施,经过康复训练后,患儿在5至6岁的时候,其生活自理能力可基本恢复,并与正常儿童相接近。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区别,在常规治疗中,脑瘫患儿处于治疗被动状态,

在康复训练中,脑瘫患儿作为治疗主体,在康复训练人员指导和帮助下,能偶自主学习、自主纠正身姿、完成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参考文献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5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综合护理治疗。结果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之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减少,使得住院时间大大的缩减。结论对脑瘫患儿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儿的身体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体会

小儿脑瘫,也被称之为是脑性瘫痪,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月内因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的脑病变,从而形成永久且可变化的姿势和运动异常,对患儿的正常成长起到严重的阻碍后果。为了探讨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积极作用,特选取我院所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均在0~6岁之间[1],包括运动过度型10例、痉挛性四肢瘫27例、痉挛性双下肢瘫21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4例以及弛缓性瘫8例。

1.2方法。

1.2.1日常护理:对患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训练对患儿身体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庭训练任务进行定时定量的布置,例如指导患儿坐位脱衣较为方便,对于病重侧肢体要坚持“先穿后脱”的原则,指导患儿自主进行大小便和正确使用卫生纸等[2]。

1.2.2心理护理:首先要消除家属心中存在的焦虑情绪,增强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尽可能的配合医护人员,为患儿营造一个友好的治疗氛围,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其次,还要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予以关心,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与患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1.2.3摄食训练:首先,要通过饮食动作来对患儿的骨骼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行分析,准确的找出出现错误动作的源头,并在护理过程中对其予以纠正。其次,对独立禁食有困难的患儿,要在家属的帮助下开展独立进食动作的训练;同时,在摄食训练期间还要注重对患儿进行足够的营养补充,以促进身体器官组织的尽快恢复。

1.2.4语言训练:帮助患儿恢复语言交际能力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根本目标。对脑瘫患儿的语言训练应坚持尽早的原则[3,并将一对一训练和集体训练、专业训练和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患儿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主要包括呼吸训练、话语交流训练、构音训练以及嘴部训练等内容。

2结果

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发现80例患儿的病情均发生明显好转,身身体机能和运动功能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效降低,使得患儿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3讨论

康复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手段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家属心中较为容易出现急切的心理,甚至对医护人员会表现出敌视的态度,因此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摄食训练应该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在其入院时就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摄食训练方案;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在家长的监督下,对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4]。综上所述,经过综合康复护理,使得患儿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杰.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探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02):114

[2]赵南,赵文红,张玉洁,崔桂芬,王海丽,等.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01):135-136

[3]陈莺倩.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5:485-485

[4]罗三利.148例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02:83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6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针刺疗法;疗效;自闭量表评分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患儿多在3岁之前发病,发病后多出现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于社交和行为上出现异常。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物,多以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的病情。然而,此疗法始终疗效有限,需要结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本文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孤独症患儿,试探究加行针刺疗法给康复训练疗效带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孤独症患儿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为患儿分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的35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的35例患儿归入研究组。对比患儿资料: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8.34±1.22)岁;病程1~7年,平均(4.44±0.3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1岁,平均(8.26±1.18)岁;病程0.5~7年,平均(4.21±0.17)年。两组患儿就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1.2方法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个体特征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对其情感进行培养,并给予其引导式教育,每日1次,每次45分钟,治疗期间共进行90次康复训练。研究组除了接受康复训练,另进行头穴针刺治疗,取毫针(直径0.3mm、长25mm)并进行消毒,以15°角度斜向进针15mm左右,直至进入帽状腱膜下,留针半小时。针刺穴位有:本神、神门、神庭、四神聪、头维、百会;手法为捻转补泻法。同样为每日1次。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CARS评分,其中CARS评分的高低与孤独症的轻重呈正相关联系;而疗效取决于C-PEP量表的发展总分变化,具体为:(1)显效:发展总分提高了16分以上;(2)有效:发展总分提高了8~15分;(3)无效:发展总分提高了8分以下[1]。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1.4统计学方法参与研究的患儿其临床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检验。计数资料行(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疗效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5.081,P=0.024<0.05)。2.2自闭量表评分见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在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评分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两组对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

3讨论

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有着越来越高的发病率,目前人们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认识,大多认为是遗传、免疫功能异常、认知缺陷、大脑存在器质性损伤以及神经内分泌与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所致[2]。正是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孤独症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人们只能通过给予康复训练来进行患儿语言能力、感觉能力的培养与异常行为的纠正。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患儿恢复非常慢,且恢复效果不甚理想。对此,笔者尝试从中医角度进行治疗。由于孤独症可归属到“痴证”和“五迟”的中医学范畴,因此可以针对孤独症儿童“先天胎禀不足”、“髓海空虚”、“后天失养”等病理进行治疗——针刺百会穴来调理髓海,针刺四神聪来进行协同治疗,针刺本神穴、神门穴、神庭穴、头维穴来宁心安神醒脑,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恢复脑神经细胞的供养,恢复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3]。见结果,研究组在疗效上高达97.14%,在CARS评分上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正是因为针刺可以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性格、精神状态,给予其针刺治疗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影响可谓是非常积极。

参考文献

[1]熊宇航.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6):95-96.

[2]李轶雯,张嵘.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2,37(03):242-246.

[3]闫瑾,郭旭升,王红梅,周青蕊.头部针刺联合亲子游戏加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40例[J].中医研究,2016,29(02):54-56.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 2010 年 6 月 -2012 年 11 月共收治 85 例脑瘫患儿,诊断与临床分型均符合 1988 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

其中男 53 例,女 32 例,年龄 3 个月 ~7 岁,进行了药物、针灸、功能训练以及配戴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并加强对康复护理。

2 一般护理

病室内应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适合患儿休息与活动。保持病房整洁,定时通风,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防止坠床。因此类患儿抵抗力低下,肺功能差,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应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各治疗室及病室应每天按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3 日常生活护理

在患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师给予的康复训练时间毕竟短暂,而患儿家长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因此除了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之外,日常康复护理更显重要,延长训练时间、促进运动发育,使进儿童掌握进食、穿衣、脱衣、洗漱、入浴、如厕、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

3. 1 饮食护理

3. 1. 1 进食姿势: 此类患儿吸吮、咀嚼、吞咽功能差,进食时易呛咳、误吸,胃肠道功能也比较差,大部分患儿罹患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儿进食时,要调节全身姿势,抑制异常动作的出现,应采用半坐位,头部轻度前屈,以减少误吸。将患儿两手伸向前方,髋关节充分屈曲,背部靠直。重度脑瘫患儿还可以采用面对面进食的方法,护理者坐椅子上,患儿两腿分开坐在护理者腿上,患儿后背靠在用三角垫形成的直角上,护理者用手固定患儿胸部,防止身体向后倾。护理者从完全喂食到鼓励患儿自己进食,教会其使用餐具,掌握抓握、夹等动作。

3. 1. 2 营养状况: 入院后要及时准确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和皮下脂肪厚度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保证患儿体格发育正常,有足够的体力参与康复训练,改善营养不良状态,并避免过度肥胖影响运动发育。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给予少食多餐,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易消化饮食。对于营养过剩的孩子予控制总热量摄入,主要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合理安排进餐时间,确保训练前一小时不进食及过多饮水,谨防训练时呕吐以免引起窒息。训练后予适当补充水或果汁。

3. 2 脑瘫患儿的抱姿

正确的抱姿可以纠正和避免患儿一些异常的姿势和体位,也刺激了患儿自身对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护理人员应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抱姿。

3. 2. 1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这个类型患儿上肢常表现为屈曲、内收、内旋,下肢内收、内旋,双下肢交叉。由于患儿身体长期处于僵直状态,可以把患儿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微下垂,家长用这种方式抱孩子,可以不断增进孩子对母亲的认知能力,加强母子间感情交流。也可以让患儿面向外,护理者双手从患儿双腋下伸过后双手抱住大腿内侧,分开双腿,先让患儿脊背部靠在护理者胸腹部,训练患儿的脊背逐渐离开护理者的胸部,从而提高患儿头和躯干的控制能力,亦同时扩大了患儿的视野,提高了患儿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3. 2. 2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将患儿抱起时,患儿的双手不再是分开而是合在一起,双侧腿靠拢,关节屈曲后,尽量接近胸脯,护理者利用下颌、上臂和肩部来控制患儿的头部,使头部处于中间位置,并且略向前倾。维持好这一姿势后,家长将患儿抱到胸前,也可抱在身体的一侧,这样做可以抑制患儿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等异常姿势。

3. 2. 3 弛缓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因为这个类型的患儿四肢肌张力低下、身体软弱无力。因此护理者先要给患儿一个稳妥的依靠,然后帮患儿把双腿蜷起来,护理者一只手从其一侧腋下穿过,搂住对侧胸部患儿的臀部坐在护理者另一只手掌、前臂上。这种抱姿增加了患儿双手主动活动的机会。

3. 3 脑瘫患儿的卧姿

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脑瘫患儿的卧姿均存在异常,保证患儿卧姿的正常,抑制异常模式,利于肢体对称,缓解过高肌张力,减轻关节畸形。

3. 3. 1 侧卧位: 因痉挛型患儿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仰卧位时,会加重上肢屈曲下肢硬直伸展等异常姿势,因此清醒时,尽量减少仰卧位,应予侧卧位,而且患儿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抓握玩具,感受颜色及声音的刺激,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如果患儿存在角弓反张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

3. 3. 2 俯卧位: 对于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来说,俯卧位不失为一种治疗性的体位。在其胸部下方放一低枕头,使其双臂向前伸出,可提高患儿头控制能力。仰卧位时,要正确摆放患儿肢体于功能位,预防肩关节脱位,膝过伸,双下肢外展、外旋。

3. 3. 3 措施: 因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受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ATNR) 的影响,也尽量减少仰卧位。在实行仰卧位时,上下肢的不自主活动太多,可采用沙袋负重,或置于俯卧位以尽可能地减少不随意运动。

3. 4 脑瘫患儿的洗漱训练

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及入浴等。由于此类患儿肢体功能受限,家长应尽量减少辅助,尽可能让孩子的能力充分发挥。在患儿入浴时,为保证患儿安全,最好采用坐位,在浴盆内可放置塑料圈固定患儿,浴盆内可放置漂浮玩具,减少患儿哭闹,促进上肢运动。对于痉挛型患儿,温水浴还可以降低肢张力。

3. 5 脑瘫患儿的更衣训练

衣服应选择简单易穿脱的,根据患儿能力选择拉链式、粘胶式,系带式及钮扣式。首先,患儿要学会认识身体部位及衣服名称。鼓励患儿自己穿脱衣物,家长尽量减少辅助。在穿脱衣时最好用坐位,既安全,又便于站起。

一般先从脱衣训练开始,使患儿保持姿势的左右对称。穿衣时先穿患侧肢体的衣服,脱衣时先脱健侧肢体的衣服。

3. 6 脑瘫患儿的排泻训练

适龄患儿要进行此项训练,原则是由简单表示到自己完成。包括: 语言或手势表达大小便需要,大小便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男、女厕所识别训练等。

4 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多伴有智力低下,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自卑、孤独、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护理者先和患儿熟悉,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基础,消除住院治疗带来的恐惧感 。用亲切的语言经常与患儿交流 ,陪孩子玩耍,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多鼓励患儿,对患儿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使患儿用最愉快的心情来配合治疗。多与患儿家长交流,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可治疗性及治疗的重要性,并且护理人员应监督并督促家长予患儿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延续康复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消极悲观情绪影响患儿的人格及性格发育,也不要过分溺爱。

5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儿运动发育年龄,予以以下指导。

5. 1 头部控制及支撑抬起训练 是婴儿运动发育中最早完成的,是各种运动之基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患儿俯卧于枕头、被子等物品上,练习肘支撑抬头、手支撑抬头,头部处于正中位,并逐渐延长保持时间和头离开床面的高度。

5. 2 翻身训练 患儿取仰卧位,屈曲一侧髋和膝带动骨盆,带动此侧下肢向上抬起,诱导患儿抬头,身体扭转向对侧翻身。患儿取俯卧位,用玩具引诱患儿先将脸转至一侧,另一侧手臂向上抬起屈曲下肢,回拉骨盆使其翻至仰卧位。患儿能独立翻身后,可诱导患儿做连续翻滚动作。

5. 3 坐位训练 根据患儿能力给予坐位前方、侧方、后方的动静态平衡训练。练习独坐要给与充分的保护,防止跌倒。

5. 4 爬行训练 将患儿前方放置兴趣物,引导出患儿上下肢协调运动爬行,家长可以先将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移向前方,然后同法移动另一侧,如此交替进行。

5. 5 膝立位训练 双腿跪立,双膝与患儿双肩同宽,大腿与小腿成直角,髋关节伸展,开始先给予扶持,可以一手固定髋关节,另一只手在患儿前方固定患儿双手。渐渐松手不扶,完成双膝立位向单膝立位转换。

5. 6 站立位训练 患儿双足与肩同宽,在家长的保护下,患儿先由抓站,逐渐过渡到独站,在其过程一定要保护好膝和踝关节,避免膝反张和尖足。

5. 7 步行训练 要注意正确的步行姿势和稳定性,逐步提高速度和延长行走距离 。

6 言语训练

约有 80%左右脑瘫患儿具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首先改善构音器官的控制能力及协调性,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先从单个音节开始,逐渐学习单个词、一句话、直至短文。从不同的途径增加视听觉干预,鼓励患儿发声。

7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医学界普遍认为脑瘫患儿应该遵循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我科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法,教会家属,督促家长并予以协助实施。在此过程中要积极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主动运动效果明显优于被动运动。经过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ADL、交流等能力。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使家长树立对患儿康复的信心,使患儿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 。

参考文献

1 卢庆春. 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 15.

2 林庆. 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 中华儿科杂志,1989,27( 3) : 162 -163.

患儿康复的训练篇8

【关键词】 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脑瘫

作者单位:462000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1 脑瘫的疾病特点

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常伴智力障碍、癫痛、视觉、语言、进食、吞咽、行为等多功能复合。一般在婴儿期发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康复过程,严重影响了患儿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和今后的学习,就业,给患儿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2 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护理中的意义

目前,国内针对残疾儿童家长服务的指导机构还很少。据统计,国内约有90%的脑瘫患儿生活在社区,由父母照管2]。残疾患儿受到社会隔离的现象极为普遍,这种不良的影响常影响了作为患儿主要的照顾者父母的心理状态3],脑瘫患儿的父母常要面对以下问题:①沉重的经济负担;②社会歧视;③长期照顾患儿导致心身疲惫;④耻辱感;⑤家族成员之间关系增加的摩擦和压力。从患儿诊断为脑瘫那天起,家长普遍经历了否认自责罪恶感困惑沮丧接纳6个阶段的心理历程,其顺序和停留在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4]。特别是患儿母亲普遍存在沮丧、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5]。“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就是通过帮助脑瘫患儿家长认识脑瘫的基本疾病知识、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训练、异常姿势的纠正、日常动作训练)、按摩疗法、患儿运动发育的评估、饮食护理、支具及辅助用具的使用,患儿的心理和教育等家庭康复护理的指导,教育和引导母亲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并积极参与到患儿的康复治疗中,为患儿提供适当的家庭康复护理,同时也给予患儿母亲情感支持和能力支持。

3 家庭康复护理方法

3.1 抱姿的指导 痉挛型采用骑跨式抱姿,注意不要阻挡患儿的视线,调整患儿的双上肢位置;不随意运动型及肌张力低下型采用抱球式抱姿,注意调整患儿躯干的位置。

3.2 睡姿的指导,鼓励家长帮助患儿侧卧睡觉,痉挛型患儿在两加用一定厚度的软垫抑制内收,注意侧卧位时将两上肢伸展向正中位,注意经常调整患儿两侧侧卧;屈肌模式占优势的患儿鼓励其俯位睡姿,注意保持呼吸通畅,避免窒息。

3.3 进食指导 指导家长按摩患儿口周皮肤,扣击刺激,以增强患儿口腔闭合能力;轻轻按摩其颌下舌根部,以促进小儿吞咽动作;喂食时要使患儿保持坐位或半坐位,将食物从患儿正面喂入其口中,保持其头处于中线位;指导家长鼓励患儿学习进食动作,先手把手教患儿进食,逐渐减少辅助,也可借助自助装具进餐。

3.4 如厕指导 指导家长训练患儿定时大小便及在排泄前向大人预示和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训练其坐在痰盂和便盆上排泄,学习使用手纸清洁和褪下或穿上裤子的动作等;指导家长改装便具便于患儿抓握;注意饮食调配,排泄前半小时给他喝水,使大小便训练顺利进行。

3.5 穿脱衣指导 指导家长选择方便进行穿脱的衣服,通常采用坐位穿脱衣服,不能坐稳的患儿可采取侧卧位或扒在家长腿上;教患儿先穿、后脱瘫痪侧或病重侧肢体,后穿、先脱健侧或病轻侧肢体,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

3.6 卫生清洁指导 指导患儿家长选择患儿熟悉的梳洗用具,给患儿使用便于抓握、运用的梳洗用具,如粗齿梳子、软毛牙刷等;家长注意帮助患儿掌握上肢的伸屈、旋转能力、手指抓握能力、手腕的灵活性和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训练患儿完成洗手、擦嘴、拭鼻子、洗脸、使用肥皂、梳头、刷牙、倒水、开关水龙头等一系列操作,逐步使患儿独立完成卫生清洁动作,指导家长改装家庭环境中的卫生用具,便于患儿独立进行卫生清洁。

3.7 言语指导 ①保持正确姿势:当患儿有了较好躯干控制能力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训练中要保持患儿头的正中位置,控制肩和上臂,在面对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如果从过高位置对着患儿讲话,会使其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②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和患儿讲话得不到回答而丧失信心。不管患儿懂或不懂,家庭成员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去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寓教于乐,以引起患儿训练的兴趣。③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刻与其对话和答应。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教他,启发他说出想要表达的话语。要多表扬或夸奖,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让患儿树立学说话的信心。利用患儿的各种要求和欲望,鼓励其发声的积极性。

3.8 心理和教育护理的指导,脑瘫一般不能治愈,且功能恢复慢,脑瘫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易激动和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6],所以给予患儿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通过“玩具游戏”让患儿表露情感,因为当患儿使用代表家人,朋友及其他人的人物玩具(或动物玩具)时,会不知不觉中扮演家里或自己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或生活状况,同时也会表露出自己所面对的心理困扰。另外,家长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医护人员需耐心倾听其诉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为其解决困难。

4 小结

患儿父母在家庭护理的全过程中的参与和参与的程度对患儿和其家庭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7]。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可以通过家庭的亲情、轻松的气氛和游戏形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使患儿易于接受,实现了在功能情景下对患儿进行治疗的目的8],脑瘫患儿需要终生康复治疗,因此需要家庭给予持久合理的治疗帮助。在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下,家长正确认识疾病,接受患儿患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下,不折不扣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治疗计划可以促进脑瘫患儿护理目标的实现,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藏卫红.母亲与小儿脑性瘫痪.现代康复,2001,5(3):68.

[3] 苏玉兰.脑瘫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2,16(5):257258.

[4] 张宁生,荣卉.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心理科学,1997,(20);398400.

[5] Breslau N Sibling of disables children birth order and agespacing efects.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1982,10(1):8596.

[6] 俞珍,张爱华.心理治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6364.

[7] Hanna, Karon, Bocc T, et al. Towards tamilycenteerd practicein paediatricein paed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eron parenttherapist collection.Australian Occpational Therapy Jourmal,2002,49(1):1424.

上一篇:酒店管理的特征和要素范文 下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