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19

患儿的护理措施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1-01

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是婴幼儿多发病,秋冬季节尤甚。常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加,如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大便常规白细胞甚少等,并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可连及神经系统,预后不佳。因此,及时诊断、早期而合理治疗对婴儿病情恢复影响巨大。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在临床治疗患儿轮状病毒腹泻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72例,男性38例,女性34例,轻度患儿19例,治疗时间1d之内,中度患儿33例,治疗时间1-2d,治疗时间2-3d20例,年龄在05-2岁,平均年龄为14岁。

12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轮状病毒腹泻诊断标准。患儿急性起病;大便次数每天5-16次,呈稀薄糊状、水样状或是蛋花状,无腥臭味、无脓血;大便常规白细胞偏少或为0,无红细胞及粘液;经检测,大便轮状病毒呈阳性反应;伴随发热、呕吐及脱水现象。所有患儿营养良好,无心脑血管、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等原发严重病症及神经系统病状。

13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液体疗法。轻度患儿予以静脉滴注或是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患儿,采用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保持酸碱平衡。高热患儿注射退热剂,并予以病毒唑,按10mg/(kgd)加入100ml的、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一天一次,三天一疗程。

14护理方法

141病情护理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测量、观察患儿血压、呼吸、体温以及脉搏,发现患儿体温上升,则让患儿多喝水,或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根据患儿病状、情绪、呼吸状况调节输液速度;检查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并记录观察结果,仔细观察患儿神志、脱水情况,若发现呼吸异常、腹胀、精神萎靡等情况,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14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情况,对患儿补充营养和水分。一般情况下,患儿不禁食,鼓励喂养母乳,当患儿不呕吐后,给予口服补盐液;脱水较为严重的患儿,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多饮用口服补盐液,以补充水分;以流食为主,禁止油腻食物,慎用不易消化的水果。

143日常护理对患儿进行日常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防止引发感染病。清洁口腔,临床可采用3%的苏打水擦洗,每天两次。患儿皮肤很嫩,易受到外界感染,而患儿大便多为酸性,对患儿臀部皮肤刺激性较大,可引发皮肤红肿、感染、溃烂等病状,因此,必须进行皮肤护理,患儿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并及时擦拭,保持周围干燥;指导家长做好尿不湿更换工作,防止皮肤受损。

144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受刺激后常表现出哭闹、烦躁,进而影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家长的心理工作,并协助家长稳定患儿情绪。向患儿家长介绍腹泻知识、患儿腹泻病因、治疗过程、用药等,让家长理解相关治疗与检查,帮助患儿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促使患儿配合相关护理与治疗。

145消毒隔离轮状病毒主要通过亲密接触或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饮水、呼吸道以及生活废水传播。每天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光,利用紫外线杀毒,保证病室内整洁,环境舒适,避免产生交叉传染。

15判定标准显效:3天内,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发热、脱水以及呕吐等症状消失。有效:3天内,大便性状、次数明显改善,所伴随的发热、脱水及呕吐症状好转。无效:3天内,腹泻及其伴随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于我院治疗的7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情全部好转,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51例(708%),有效21例(292%),患儿家属满意。

3讨论

因婴幼儿身体抵抗力差,轮状病毒腹泻常见于05-2岁婴幼儿,且秋冬季节尤甚。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起病急,临床主要表现有大便次数过多,大便中水分多,成黄色水样、蛋花样或是稀薄糊状,且伴有发热、呕吐及脱水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发呼吸道或是神经系统病症。因此,临床工作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减轻患儿病痛。

目前,临床并无特效药物,一般进行补液、保护肠粘膜、给予抗病毒药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合理、周全的护理,如调整患儿饮食、指导和辅助家长稳定患儿情绪、观察患儿病情、进行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病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工作等,对患儿康复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在临床治疗基础上,采取周全的护理,通过研究发现,治疗患儿的有效率达到100%,且显效率为708%,这说明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儿康复具有重大作用,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天数新,杨硕妈咪爱、思密达量和用药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07):134-137

[2]刘文彬,袁丽,蒋安明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13):144-144

[3]王建阳,沈晓晴,李孟磊,季振洲,周明金,沈刚建河南省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原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05):109-113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2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ped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WANG Li

(The Pediatric Center of Shiyan People's Hospital, Shiyan, Hubei Province 44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pediatric emergency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1 436 patients, pneumonia was found in 458(31.89%)cases, night visit in 434 (30.22%)cases and onset in autum in 457(31.82%)cases. Twenty-six cases died. Conclusion: It is only to tak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cases, and intensify medical safety so as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ir recovery early.

KEY WORDS pediatrics; emergency;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为探讨本院急诊患儿临床特点,以寻找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急诊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儿1 436例,其中男性934例,女性502例,男女比为1.86:1,年龄0~14岁,平均年龄(6.8±2.1)岁。患儿住院2~8 d,平均住院(4.1±0.7)d。

方法

调查方法

通过医院数据库收集该期间急诊患儿的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疾病构成、住院时间及发病季节等。最后诊断由具备儿童急重症诊治丰富经验、中级以上的两位医师确诊,合并≥两种疾病的患儿,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病种采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P

结果

患儿发病资料分析

急诊患儿中以肺炎为最多见,占总人数的31.89%,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种(P

急诊患儿死亡情况及就诊时间、发病季节特点

1 436例患儿中死亡26例,夜间就诊434例,占30.22%,其中急、重症患儿319例,占夜间就诊患儿的73.50%(319/434)。从发病季节分析,秋季发病患儿相对较多,占总数的31.82%(457/1436)。秋季发病患儿中腹泻286例,占秋季患儿总数的62.58%(286/457)。

讨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肺炎患儿占急诊总人数的31.89%,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重症患儿102例,占7.1%(102/1436),占肺炎患儿的22.27%(102/458),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对急诊患儿的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患儿肺部体征、呼吸状况、心率、血压变化以及肝脏动态变化等。重症肺炎患儿往往有低氧血症表现,患儿发生低氧血症易引起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临床中应加强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监测,轻度缺氧表现为烦躁、精神萎靡,应及时给予鼻导管吸氧;重度缺氧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惊厥等,应给予高流量头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以维持患儿呼吸功能[1]。

加强对危重患儿识别

急诊中危重患儿较多,本次调查中,危重症患儿569例,占39.62%(569/1436)。现代医学认为,护士提供紧急救助的决策对危重症患儿的存活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危重患儿的识别,多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询问了解患儿病史等,以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决策正确性。同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救助,降低死亡率[2]。

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危重症患儿往往病情凶险、疾病发展较快。多数患儿起病急,原发疾病突然加重,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定期对已发生或存在潜在风险的医疗纠纷、死亡案例等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在护理过程中,一旦患儿病情发生变化,需及时汇报,由临床医师、护士长、科主任等相关人员组织讨论,对诊治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寻找病情恶化的原因并及时给予相应措施解决。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51-01

新生儿期是指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小儿。此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自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功能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新生儿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关心和呵护,以积极的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新生儿护理中至关重要。

1 安全隐患发生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差 由于医院床位的增多,临床护士相对缺乏,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护士很快站到临床一线。由于她们工作经验不足,护理操作相对不熟练,专科知识相对缺乏,病情观察能力较弱,对病情发展认识不足,应急能力相对较弱,易发生安全隐患。

1.1.2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没有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无菌观念不强,小儿衣物、餐具未消毒处置。陪护人员随便进出,预防性抗生素的滥用。

1.1.3 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 ①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没有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有可能发生打错针、输错液、抱错小儿等差错事故的发生。②分级护理执行不到位:由于临床护士相对缺乏,夜班护士工作量大,身心疲惫,很多时候不能保证按级巡视病房,工作质量有所下降。当遇到新生儿发生变化不能及时发现,而贻误抢救时机。③抢救制度执行不严谨:由于护理人员每班更换,对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未清点,用后未及时补充、归位,如遇抢救病例,就会延误抢救时机,导致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④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由于未对新生儿实行床头及书面交接班。如出现特殊情况会延误处理时机而造成新生儿生命危险。当然还有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缺少“慎独”精神,可导致各项制度不能落实到位,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发生。

1.1.4 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护理记录不及时,缺乏连续性、客观性、完整性,与医疗不相一致,对医生临床参考造成误导,可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1.1.5 与家属沟通不到位 护理人员宣教轻描淡写,健康教育没有引起家属足够的重视,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可引起安全隐患发生。

1.2 管理因素 由于许多护理人员缺编,医院不能做到同工同酬,护理人员积极性不能得到提高。再者临床护士中、老、轻比例失调,工作量大,压力大,负荷重,也是安全隐患易发因素。

1.3 患儿家属因素 由于家属存在一些错误古老观念,如为了头型美观而给新生儿采取仰卧位,偷偷挤压女婴,挑“螳螂嘴”,怕小儿着凉过度包裹导致蒙被,捂热综合征发生,均可导致安全隐患发生。

2 预防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病情观察能力。新生儿观察要点主要为:反应、面色、吸吮、体温、呼吸、大小便情况,关注家属的主诉,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认识能力,对所护理新生儿做到心中有数。

2.2 防止院内感染 针对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做好呼吸道及皮肤的管理。新生儿温度22-24℃,湿度55%-65%,每天做好病室的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清新,地面物品清洁,新生儿的餐具用后及时清洗并高温消毒。新生儿沐浴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在没有无陪病房的条件下,每一小儿留一名陪护人员,禁止探视人员随意进入,并指导他们进行正确护理。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规范医疗行为,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是接触新生儿人员一律洗手、戴口罩,擦手毛巾一次一用,不便时应备快速手消毒剂,对于新生儿暖箱,每日用温开水毛巾擦洗,如遇污染及时更换、处置、消毒,加强口脐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服宽大、质软,对需输液患儿使用一次性剃毛刀,且动作轻柔,以免刮伤皮肤,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2.3 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认真执行,认真倾听家属主诉,如遇疑问,必须再次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病人执行医师口头遗嘱时,必须重复一遍,留下用过安瓿两人核对无误方可弃去。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对危重患儿需专业人员看护,按时巡视病房,如遇家属呼叫随时到位。③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腕带佩戴制度:接班人员提前到岗,对于每位新生儿床头交接,对于特殊新生儿应作重点交接。新生儿住院期间应全程双腕佩戴腕带。腕带上的项目填写完整、清楚,告诉家属腕带重要性,沐浴时检查腕带并核实无误,若丢失及时补戴。④严格落实抢救制度,病房及新生儿室的抢救用品、药品、器械应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每班交接,用后及时补充、处置,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以免抢救病人贻误时机。

2.4 护理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应及时、连续、客观、准确、完整,与医疗相一致,以免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2.5 医院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作为管理者应关爱护士,尽可能满足护士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需求,对每一起差错事故要认真寻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使当事人和其他人员都受到教育,对不同个性护理人员有目的加以指导和监督,培养护士应急、应变、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护士心理素质。

2.6 加强新生儿安全教育,加强护患沟通。护士在巡视病房或进行操作时主动与家属交流沟通,对新生儿安全做好指导,提醒家属防止意外发生,如:防烫伤,防蒙被,防捂热,防新生儿被不法人员抢走,对于个别有着故有传统观念家长列举事例,耐心说服,必要时请医生共同协作。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理行为;护理

作者单位: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儿科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各年龄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此类患者比较特殊,尤其是儿童年龄较小不会诉说症状或诉说不确切,这给及早发现和护理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麻烦[1]。严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因此,掌握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及心理变化情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本院儿科 20082012年收住院的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男 50例, 年龄 5~13岁, 女 30例,年龄 4~11岁。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按患儿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儿在年龄、 性别相匹配、 父母文化程度、 经济状况方面没有差别。

12 观察方法 采用本科自制的儿童心理行为测试表,进行患儿家长调查,调查时向患者家长详细讲解测试表的内容,让家长详细回顾患儿的表现,认真填写。 调查表主要涉及孩子发病前后表现,精神状况,心理状况,行为表现,孩子的学习情况、喜好以及父母文化程度、 经济状况。

13 发病及心理特点 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轻者仅在查体中发现, 而重者起病急骤、进展快, 有多种并发症, 临床表现复杂。因而易误诊, 延误治疗, 且可出现猝死[2]。对照组患儿有30例、观察组有29例无明显心脏症状或在其他疾病初诊时发现心律失常;对照组10例、观察组11例起病急骤, 病情凶猛。

观察组的心理行为检测:男孩患儿主要是抑郁、体诉、有很强的攻击行为、叛逆心理比较强,女孩患儿主要是抑郁、孤僻、体诉、违纪,和父母闹情绪。

2 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除进行一般性护理外,再进行心理优质护理。

21 一般性护理[3] 休息与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限制其体力活动,让患儿及家长的配合;饮食护理:应进食易消化含多种维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对症护理:注意心率、呼吸变化、精神状态。

22 优质护理 在入院救治时,根据患儿的心理行为测试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心灵沟通,特别是抑郁、孤僻患儿,从患儿的喜好方面进行交流,让患儿感觉到像是朋友,得到患儿的信任,使得患儿能变得自信。对患儿的情绪叛变者,也要进行分析,告诉患儿配合治疗配合家长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如果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儿学习需要,让患儿恢复到生活的状态,将患儿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向正规的轨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经济状况进行陪护教育,告知患儿此时的表现是由于疾病所致,而并非自然,要求家长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孩子,而不是有的孩子过于叛逆而进行殴打,而要进行心理教育,并配合患儿的治疗。

3 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愈情况,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儿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P均

4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致全身多系统受累,其中以侵犯心脏尤为突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及乏力。大部分患者经适当治疗可得以完全恢复,少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心肌炎,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儿童和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 患病儿童多发生心理行为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 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因此要重视心理行为的护理,这些异常状态都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4]。躯体的痛苦是患儿容易感到恐惧、躁乱、焦虑, 从而使男孩变得叛逆,常有攻击, 不易与其他孩子交往,逐渐变得抑郁; 女孩的抑郁情绪更重,性格变得孤僻、沮丧, 不能与任何人好好相处,容易做违反纪律的事件。由于长期患病, 造成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和其他儿童的交往,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以至于性格更加古怪,此时的家长容易变得不理智,父母过于保护孩子,或者厌恶孩子,封闭了孩子的交往,以至于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得更加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心理发育, 助长了不良个性的发生, 使患儿变得依赖性增强、较被动而敏感、情绪不稳定等。病程越长对患儿影响越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患儿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让患儿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让患儿性格走向正规,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吴慧杰,闫俊凤,兰晓云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观察和护理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3):46.

[2] 蔡王利璇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及治疗重点广东医学,2000,21(1):5758.

[3] 尹智敏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86186.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5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应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绍兴第二医院儿科进行治疗患儿21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联合组患者110例,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儿发生危险事件比例、护患纠纷发生比例、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发生因护理管理措施导致重症安全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儿科患者的疾病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的安全事件发生,明显改善护患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加患儿住院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

风险防范护理;儿科;价值

儿科患者基本年龄较小,对于危险的难以准确的进行评估和预计,同时患儿对于治疗措施难以给予良好的配合,因此优质的护理干预管理尤为重要[1],本文中对在绍兴第二医院进行儿科治疗患儿21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联合风险防范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患儿21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50±0.50)岁;联合组患者110例,男70例,女40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50±1.00)岁,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例等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排除重症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疾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遵医嘱在明确诊断后,进行静脉药物应用、局部皮肤处理、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定期空气消毒、每天对室内外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等措施,同时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且实施汇报临床主治医生,帮助医生实施掌握患儿的疾病变化及时给予针对的治疗和处理[1]。联合组患者110例,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同常规组。风险防范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首先对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同时对不同年龄患儿安置在不同的治疗病房中,对患儿的危险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对患儿的疾病情况、年龄、家长的管理情况等均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明确患儿的危险发生性。针对患儿发生危险性制定适宜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计划[2]。严格依据预定计划进行实施和管理,在住院治疗前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对患儿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进行讲解,同时对预防和管理措施进行讲解,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和同意,避免发生监管中误解发生纠纷[3]。对年龄较小的患儿进行时时监管,对每个治疗室内配备专职护理人员对每个患儿实施安全监管,严格控制室内电源的高度和使用,同时对室内物品例如桌子、凳子等菱角进行安全软垫粘贴,避免发生碰撞受伤。对存在静脉留置针、引流管或是留置导管等患儿加强安全护理管理,24小时由家属联合护理人员监控管理[4]。

1.3临床评价标准

对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安全事件的比例进行统计、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对护理措施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发生安全事件情况比较

改良组患儿发生危险事件比例、护患纠纷发生比例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和安全情况比较

改良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2。两患儿均没有发生因护理管理措施导致重症安全事件发生。

3讨论

儿科治疗患者年龄较小,对于危险的估计明显不足,同时也较容易发生危险事件和造成护理纠纷,给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态度等均是较大的挑战,同时在儿科治疗中患儿的摔伤、坠床等事件较常发生,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增加。伴随近些年来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于儿安全护理干预逐渐受到的重视和关注[5]。因患儿年龄较小对自身行动中危险性估计不足,因此行为难以控制,尤其是年龄偏小的患儿进行相关的置管或是留置针等操作和日常维护中,常发生患儿自行拔出,造成危险事件发生。同时在治疗中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和干预也尤为重要,能够避免患儿误吸、误服等发生,给患儿造成损伤[6]。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难以针对每个患儿实施安全事件的评估和管理满意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效果,在护理措施的实施中较为笼统,缺乏细致和针对性,同时同家属的沟通不佳时还会导致家属的误解导致纠纷发生[7]。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儿科治疗患儿21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联合风险防范护理管理措施,在患儿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管理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患儿发生危险事件比例、护患纠纷发生比例、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优越于单纯常规护理管理患者(P<0.05)。两患儿均没有发生因护理管理措施导致重症安全事件发生。综上所述,对于儿科患者的疾病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安全事件发生,明显改善护患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细致化、针对性强,依据患儿的年龄给予安全事件防范措施,增加患儿住院治疗的安全性,同时也更好增加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8]。

参考文献

[1]李小兰.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外医疗,2014(8):141-142.

[2]左世红.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191-192.

[3]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85-186.

[4]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104-106.

[5]黄爱娣,范圳南,刘晓芬.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25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3):116-118.

[6]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9):92-93.

[7]牟志玲,韩衍臣,曲爱丽.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33):157-159.

[8]薛庆凡.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28-229.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肺功能;护理干预模式;支气管肺炎

小儿肺炎是一种由于各种病原体、过敏以及吸入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肺部炎症病变,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消化及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1]。在有效的治疗下,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疾病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现我院选取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并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研究分析护理后效果及患者肺功能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根据实施的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小儿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8例、12例,年龄为1.2~12.8岁,平均年龄(4.7±1.2)岁,病程为2.3~15.9d,平均病程为(6.4±0.8)d;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11例、10例以及9例。而对照组患儿中男、女分别有17例、13例,年龄为1.1~13.8岁,平均年龄(5.1±1.1)岁,病程为2.1~16.3d,平均病程为(5.9±0.4)d;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12例、10例以及8例。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收治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化痰止咳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时刻注意小儿患者病情的变化:仔细严格观察并监测小儿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以及面色惨白、心率增快等心衰症状,护理人员务必立刻告知医生,采取吸氧,并给予强心及利尿药降低心脏负荷等措施;若患儿出现呼吸不齐、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则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护士要马上告知医生及时给予抢救。②对患儿护理功能管理的措施:护士要注意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严重时给予吸痰或者氧气吸入。此外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采取半卧位,并且要经常更换以避免肺部淤血以及肺不张的情况。护士可静脉注入舒坦注射液促进患儿肺部的气体交换。③对留置针的护理措施:护士在对患儿使用套管针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护士要及时更换留置管的无菌敷料,如患儿出现渗血量较多且止不住的情况时要马上拔除套管针并给予出血部位按压。此外在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儿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并严格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询问患儿有无不舒服的地方。④心理护理措施:护士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小儿患者表示热切的关怀并安慰疏导患儿和家属的不良情绪,采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序地做好保护性的医疗工作,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感及归属感,为患儿战胜病魔提供心理支持及缓助作用。⑤饮食护理:要注意补充小儿患者的营养,并给予患者比较容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此外,患者家属要注意多督促患儿饮水、少食多餐,严禁进食油炸及辛酸辣的食物。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上述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如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统计分析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13例、9例、6例以及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10例、7例、6例以及7例,总有效率为76.67%,可见两组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相应肺功能的指标见表1,表2。

2.2统计两组小儿患者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 经过护理干预后,统计两组小儿患者肺功能指标PEFR、FEVl、FVC和25%~75%的FEF的变化,发现观察组患儿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的,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属于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发热、呼吸急促及肺部有固定的干湿罗音,病情发展迅速且严重患儿可导致心衰和呼衰,从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要尽快解除疾病对患儿的影响,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优质护理对于肺功能上有着一定的影响效果,例如,提供患者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及合适的温度、水分等,这能够让患者保持呼吸顺畅,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哭闹等原因令患者增加耗氧量。与此同时,由优质护理所提供的安全、干净的室内环境,也能够防止患者之间相互交叉感染。从而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很好的调养,达到改善的目的。所以护士的护理服务也是治愈疾病的一个较大的推动因素[2]。

优质护理要做到以患者为核心,给患者一种家的温馨感觉,使他们感觉到温暖。具体措施有人性化护理,时刻保持笑容,给予患者鼓励,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还有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拜托病魔的困扰,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给患者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也是优质护理的重点所在。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让护士按照有序的程序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安全性。护士可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缓助,支撑并鼓励患儿积极战胜病魔,同时可显著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3]。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比较重视护士针对病情或需求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尽可能地满足患儿及家属需要,同时积极有效地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做好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及肺功能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并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国丽.优质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肺功能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59-360.

[2] 李雪梅,王文明,邓华鲜,等.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64-1066.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疾病, 其原因多为患儿肺部致病微生物侵袭[1]。住院病死率1.7%~6.4%[2],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 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较严重的心肌损害合并症之一[3]。本文将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二社区管理中心医院7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为提高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2例住院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6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5例, 最小年龄3个月, 最大年龄3岁, 平均年龄1.3岁, 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男19例, 女17例, 最小年龄5个月, 最大年龄4岁, 平均年龄1.5岁, 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其它并发症如脓胸、败血症、脓气胸等的肺炎, 并排除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常规护理措施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表现有呼吸困难者, 应采取半卧位。新生儿婴幼儿宜取20°~30°右斜位, 绝对休息, 必要时可用镇静剂。其目的在于减少患儿需氧量, 减少回心血量, 从而相应的减轻患儿心脏负担。②伴有水肿时, 应对患儿皮肤进行相关护理措施, 如保持患儿被单及被罩干燥、规范患儿日常行为, 避免发生皮肤损伤。③按病情需要调节用氧的浓度、流量和时间、氧气浓度一般在35%左右。新生儿不宜持续高浓度吸氧, 以免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而造成双目失明。④输液治疗时, 应注意控制液体总量和滴速, 新生儿输液速度为4~6滴/min;幼儿及儿童输液量应控制在6~10滴/min为宜。⑤出现发热时, 可给予物理降温, 若无明显效果, 应使用化学降温法进行降温。⑥保持呼吸道畅通, 及时进行排痰、清除鼻腔内异物等。可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 以避免患者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1. 3. 2 护理干预措施 ①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 空气要流通, 温度以24~26℃为宜, 湿度为55%~65%。②患儿年龄较小时, 可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若患儿年龄较大, 可直接运用语言、肢体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 以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效果。③患儿宜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低盐食物, 采用少食多餐, 保证蛋白质与能量供给。耐心喂养患儿, 预防食物呛入气管。④保持大便通畅, 一旦发现便秘, 应及时进行相关护理, 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⑤长期卧床的患儿, 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 以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1. 4 疗效评判标准 疗效可分四个标准:①治愈:咳嗽减轻或消失、呼吸平稳, 双肺啰音消失, 胸片肺部阴影完全吸收;②显效:咳嗽减轻, 双肺无啰音, 胸片阴影有所改善;③好转:胸片阴影有部分吸收, 肺部会有少许痰鸣;④无效:咳嗽症状依然明显, 有干湿性啰音, 胸片无任何改变。

2 结果

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 治愈28例(78%), 显效4例(10%), 好转3例(10%), 无效1例(2%), 总有效率达98%;。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中, 治愈15例(42%), 显效10例(28%), 好转6例(16%), 无效5例(14%), 总有效率为86%。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 加之儿童反应能力差, 及时治疗、正确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而且对提高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本院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诊治护理方案, 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从文两组病例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显示, 观察组36例患儿平均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患儿的预后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为儿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5], 给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严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在早发现病情, 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的同时, 护理人员及时应用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去除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 对降低心力衰竭并发症尤其重要。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 能够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军保,郭志良.关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心功能状态的一点看法.中华儿科杂志, 2011,39(10):638-639.

[2] 李尚娣,陈海英,李作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肺炎并发心衰的观察及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26(2):200-201.

[3] 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17(8):449.

[4] 侯春蕾.联合方案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分析.当代医学, 2009,15(16):37.

患儿的护理措施篇8

目的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检测患儿的致病菌类型。同时,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51.39%、大肠埃希菌3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结论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小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

抗生素作为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在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研制开发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多重耐药菌(MDRO)的产生及流行,其所引发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给医院感染防控和患者的临床治疗都带来极大的挑战。临床上,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耐药菌的监测,并予以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监测患儿主要耐药菌的基础上探讨了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30d~12岁,平均年龄(10.3±1.4)岁。

1.2方法

1.2.1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

分别收集本组72例患儿的细菌检测标本,标本来源包括: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等。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对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后,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对标本进行细菌鉴定,监测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其中,MDRO判定标准为:分离菌株对用于治疗该细菌感染的3种以上(含3种)不同类抗菌药产生的耐药菌株[2]。

1.2.2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制定

根据患儿细菌监测结果,在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

2结果

2.1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

2.2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2.2.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

卫生部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中明确要求医院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引发医院感染。然而,目前国内报道的多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均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有关[3]。

2.2.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区传染源众多,加强患者病区环境的消毒护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然而,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感染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消毒护理措施不彻底是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4]。

2.2.3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自身的唾液、痰液及日常用具、用品等是细菌传染的重要源头。而在住院期间,许多患儿因自身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意识的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随地吐痰,将未经消毒的日常用具、用品暴露在公共区域,这些都是导致细菌传播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2.4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成为接触多重耐药菌最多的人群,成为传播者。因此,消除护理人员细菌定植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部分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后未及时进行手消毒,这是导致多重耐药菌传播及引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4]。

2.2.5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过长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菌传播的机会越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2.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

2.3.1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

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跟进感染患儿的细菌监测动态,一旦发现感染患者出现多重耐药,需配合临床医师立刻向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报。并加强患儿病史采集,了解该患者病情进展、抗生素应用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以便为后期医院感染的控制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于患儿隔离之前,向患儿家属耐心、详细地讲解患儿的感染病情及隔离的目前、意义和重要性,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隔离配合。然后将患儿及家属安置于单人间,或将带有同类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同时保证与患儿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体温表等要专人专用。

2.3.2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

为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暴发流行,护理人员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病区环境的消毒护理:①病房开窗通风,并行臭氧消毒,2次/d,30min/次。②病房地板每日用消毒液清洁拖扫;床架、床垫、床头灯、门窗、墙壁、物品柜等每日消毒;洗手池、大小便器每天用0.5%速消净擦洗;病床单元于患儿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棉被、枕头定期消毒(太阳曝晒),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③隔离患者用过的听诊器、血压计等采用消毒液擦拭,同时,上述器械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含氯消毒液内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④注射器使用后将针头取下浸泡于消毒液(健之素或洗消净)中,取血注射器、各种器械分别浸泡在消毒溶液中。

2.3.3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

护理人员要主动加强对患儿及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多重耐药菌院内暴发流行的危险,让患儿及家属掌握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促进其了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害和细菌传播方式,鼓励患儿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并叮嘱患儿(年龄较小者由家属配合看护)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卫生纸捂住口鼻,并用纸巾将痰液包好按医疗废物处理;同时,不要近距离面对他人大声说话。另外,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在未经消毒处理前,不得随意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从而尽可能地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医院感染[5]。

2.3.4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

护理人员在予以多重耐药菌患儿临床护理的各环节中,均是接触感染菌、导致感染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自身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6]。

2.3.5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临床上除选择抗菌效果更好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儿感染疾病的综合护理,尽可能地促进患儿尽早治愈,从而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同时,医院其他多重耐药菌易感人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护理人群,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对易感目标人群加强平衡膳食指导与营养搭配,提高此类人群的自身防御机制,以降低其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7]。

3讨论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是医院感染危害的集中体现,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2014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的首份“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表示,抗生素耐药已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而耐药性细菌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不仅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困难,同时其传播快、范围广、传播途径多等相关因素,导致医院感染呈现出复杂性、难治性的特点,增加了控制难度,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恐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是控制医院感染风险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本研究中,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致病菌的监测,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文献报道的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同时,经分析得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医疗机构关注的热点,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平 单位:隆昌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许渝.2012年某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3):272-273.

[2]王丽芳,成翠红.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应对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67-69.

[3]孙丽辉,赵艳梅,周晓杰.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7):5758.

[4]毕媛,郑焱,喻小芳.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析与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7):15-16.

[5]朱艳萍.2012年我院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的分析及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31-32.

[6]晋国蓉,蔡鑫,任祝惠,等.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防控[J].云南医药,2013,12(6):553-555.

上一篇:新闻教学的重点范文 下一篇:教室文化设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