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病例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7:50

骨折康复病例

骨折康复病例篇1

【摘要】目的:探究拐杖在骨科康复中更加科学有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来院下肢骨折患者310例的康复情况做总结,使下肢骨折在骨痂形成期后,离床步行锻炼时正确使用拐杖,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通过临床宣教,使病人掌握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正确扶拐方法、扶拐的步法、双单拐的使用原则及弃拐的注意点。结果:310例患者接受宣传指导后,无1例因拐杖使用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临床宣教,使病人掌握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正确扶拐方法、扶拐的步法、双单拐的使用原则及弃拐对骨康复患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拐杖;骨科康复中;科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88-01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多数骨折患者康复期时间久,在这段时间内病人如不以正确的方式引导,病人将无法突破心理障碍从新站起来,或站起来的时间偏晚,下面是对310例来我院治疗骨折的患者,对其进行了拐仗康复治疗,康复效果很好,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抽取31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210例,女100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35.8岁,12~20岁的患者,85例,20~40岁的患者169例,40~73岁的患者56例,由于用拐不当致骨折成角畸形后转入我院的10例,和其余300例患者都经治疗后接受了康复治疗,效果明显。无一例因用拐不当造成并发症。

2 拐杖的科学应用

2.1 拐杖的选择: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嘱病人及亲友选择质量好、扶手牢固、高度可调试、拐头有防滑装置的轻便拐杖,通常铝合金制品最佳。在宣教的过程中,科室备用一副拐杖,用来讲解各部位的功能及意义,并调试高低的方法,以保证病人用拐杖的安全。

2.2 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扶拐行走是下肢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扶拐下地的时机很重要,下地过早过晚都会对骨折的愈合及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下地时机最好掌握在骨痂形成期。此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软组织已修复,骨折断端已初步稳定,内外骨痂已开始形成,特别是病人经过几周的床上锻炼,肌肉收缩有力,当踝关节背伸时,患肢抬高到足不发颤时,即可以让病人开始离床后扶拐练习步行[2]。

2.3 扶拐的方法:扶拐的方法对骨折的愈合很重要,因此护理人员现场示范扶拐的方法。拐杖的高度应根据病人的身高调适,一般高度是病人双手扶拐,拐顶距离腋窝5~10cm,与肩同宽。因为扶拐的力在双手而不是靠腋窝支撑身体,否则容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一旦发生虽经休息可以恢复,但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及功能锻炼的进程。

2.4 扶拐的步法:扶拐的步法是宣教的重点,为达到安全自由的步行锻炼,单纯的讲解病人不能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顾虑,为此护理人员示范扶拐步法的动作要领,直至病人掌握,对于儿童还应教会家长。扶拐行走时首先嘱病人站好姿势,使双足与双拐头呈等腰三角形,先迈患肢,足尖不可超越双拐头连线,站平稳后,双手撑拐同时健肢向前迈移30cm,站稳后抬患肢,同时提拐向前移动同等距离,足与拐头同时落地,但足尖仍然落于双拐头连线内,如此逐步前移[3]。病人初次下床扶拐走路时应有护理人员现场指导并保护,有的病人步幅过大,重心后移,易摔倒,及时调整,使病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对于儿童特殊的心理特点,在使用拐杖的过程中均要有医护人员或亲属的监护,以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2.5 拐杖的使用原则

2.5.1 双拐的使用原则:所有下肢骨折病人在骨痂形成期后开始离床下地锻炼均应扶双拐,不负重或轻负重行走。如果骨折部在股骨中上段,扶拐行走时患肢应保持外展30°,股骨下段及小腿骨折扶拐行走时,患肢应保持中立位。步幅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每分钟不超过25步,双下肢骨折离床活动应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期,一般在8周左右,而且下地活动最好有外固定保护。

2.5.2 单拐的使用原则:在下肢骨折临床愈合期后,可由双拐改用单拐行走锻炼。其原则是:股骨干中上段,股骨下段或小腿骨折有轻度向外成角者,应先去患侧拐,以保持在行走时患肢外展,纠正和防止成角加大,这是因为股骨中上段骨折有一向外成角倾向,其他情况应先去健侧拐杖。

2.6 弃拐:下肢骨折病人用拐是暂时的,骨折愈合后应该及时弃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病人弃拐过早,导致骨折畸形甚至钢板弯曲或折断,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需要再次手术。也有部分病人对骨折愈合存有顾虑,不敢弃拐,时间久了,可以造成双下肢力不平衡而不利于患肢的康复。弃拐的原则是骨折部达到骨性愈合。

3讨论

有的患者骨折还未愈合就急于停止使用拐杖,结果导致骨折畸形或钢板变形,影响了康复,甚至需再次手术。也有的患者担心骨不愈合,存有疑虑,而过分依赖拐杖,不愿放弃拐杖,使患肢肌力平衡恢复受影响。因此应重视出院后的指导,根据每位患者骨折及术后内固定的情况,交待复查时间,复查后交待用拐锻炼的时间与方法,

有人会问:伤了骨头,不是要尽量避免运动,让骨头慢慢地长好吗?“许多人都以为‘骨折了就不能动’,实际并不如此。骨折伤后伤处确实需要固定,而这种固定往往使病人的整只胳膊或者小腿都无法动弹。如果你的一条腿或者一只手臂需要保持同一个姿势长达数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直到腿上的骨头都长好了、拆了石膏或者绷带后才能活动,那会是怎样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骨折病人拆了石膏或者绷带之后,会有关节很‘紧’、肌肉无力的感觉[4]。所以,骨折后的康复期要讲究‘动静结合’,打着石膏有打着石膏的运动方法。”更重要的是,接受康复治疗对病人本身很有好处。同样的情况下,接受康复治疗的骨折患者骨头愈合的速度更快。研究证实,经过康复治疗,伤口愈合得更快,感染的机会降低,留下的疤痕颜色也会浅些。另外,在康复师指导和帮助下松动关节、肌肉,能让身体功能恢复得更快更好。

310例患者接受宣传指导后,无1例因拐杖使用不当发生并发症。通过临床宣教,使病人掌握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正确扶拐方法、扶拐的步法、双单拐的使用原则及弃拐对骨康复患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张延琴. 骨折患者使用拐杖的护理指导 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8卷 第32期

[2] 俞鸿儒;使用拐杖的力学[J];力学与实践;1998年02期

[3] 赵新霞;多功能防滑拐杖的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1990年03期

骨折康复病例篇2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护理;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6-02

踝关节是下肢主要的负重关节,其承受的负荷比较大,容易出现骨折,而且多为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骨折之一,青壮年最易发生踝关节骨折脱位。由于踝关节需承受全身重量,需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大多极不稳定,如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会对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而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不仅取决于临床方面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也取决于手术后的科学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病例58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6-62岁,平均42.37岁。致伤原因:民事冲突17例,交通事故29例,高处坠落11例。闭合性损伤47例,并发性损伤11例。除一例为陈旧骨折外,均为新鲜骨折。

1.2 方法

1.2.1 在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行保守治疗18例,在Lange・Hanson骨骼分型中前四型l、Ⅱ度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对这两型骨折,早期肿胀轻者可考虑及时尝试闭合性骨折常规手法复位的原则进行复位。复位前应根据患者病史特点,结合X线片,分析损伤机制,定时复查X线拍片。

1.2.2 手术治疗40例,对Lange・Hanson骨骼分型中前四型Ⅲ、Ⅳ度骨折、或骨折手法不能复位及复位不理想的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开放性骨折亦在其中。外踝对踝关节稳定与负重和维持距骨正常位置有重要作用,采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塑形后固定,固定后使腓骨下端的外翻角度得以保留,避免了踝穴变窄影响关节活动的弊病。术后三到五周X光复查,观察对位和对线情况,必要时行功能锻炼。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全面检测病人的骨折部位变化,了解病人的心理波动,如损毁关节及疼痛对患者的影响,要让患者全面了解愈合后的情况。对没有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踝关节外伤患者,要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消除心理障碍,增加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对有脏器损伤的患者,要做好家属的工作,配合医务人员和患者,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前患肢护理 对于非开放的患肢,除入院止痛,合理诊断,积极配合治疗外,还应做好患肢位置的看护,以防产生入院后的内出血,和不适当的放置所产生的肿胀破坏。对开放的外伤骨折,入院后,应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对仍有出血的患者,应积极协调医护患,立即手术处理,以免感染和再损伤的产生。注意患肢的角度,对合并扭伤角度大的,观察血运情况,嘱咐患者和家属,不要过度搬动,以免损伤增加。必要时行外石膏托搬运,做辅助诊断,如拍片,患肢CT等。

2.3 术后护理

2.3.1 使用外固定器具病人的护理 ①抬高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置于功能位,膝关节略屈曲,以利于消肿止痛。保持患者肢体正确,搬动时托扶足踝和小腿,避免剪切力。②保持外固定稳妥有效。用夹板、石膏固定和跟骨牵引病人按常规进行护理,特别要注意保持有效固定、有效牵引,严防内、外踝及足跟压伤。观察石膏、夹板的松紧度,钳夹、仿手法复位踝关节外固定器等是否滑脱,发现内、外踝有红肿、水泡破溃者及时处理。④告知患者外固定时间一般为6周左右,6周后视骨痂生长情况可去除外固定。夹板、钳类等外固定器固定牢固后,用我们研制的肢体保护架支撑起病人的被毯,防止被毯衣物挂住或碰撞外固定器具而引起病人疼痛、引起骨折再错位,并减少病人担忧。

2.3.2 踝关节骨折闭合整复病人伤肢骨折部位的疼痛,是骨伤科病人最常见的一种疼痛。其疼痛多伴有肿胀,护理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局部冷敷,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口服和伤科灵、展筋酊等消肿镇痛药物涂擦;此种疼痛一般在麻醉消失后到第一天夜间疼痛剧烈,2-3天递减。告知病人疼痛的规律,术后当天晚上准备休息时可提前1小时应用阿片类镇痛剂如吗啡、杜冷丁、强痛定、曲马多缓释片,双氯芬钾酸片、去痛片等。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解除了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的痛苦。

3 早期康复训练

3.1 开放性手术和保守治疗外伤愈合后,均可以在卧床时,行小关节屈曲和大关节协助运动。踝关节骨折保守治疗要根据局部肿胀和皮肤愈合等实际条件,一般6周后开始功能练习,8周后逐渐部分负重行走。如果复位满意,一般4-6周后石膏或夹板固定治疗,12周后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愈后效果也相对良好。

3.2 对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应早期行康复训练,特别是在手术愈合后,为防止关节固定或黏连,在恢复期克服疼痛的情况下,或是少量疼痛时候,不负重功能锻炼,还能防止患肢肌肉废用性萎缩。

3.3 早期康复应注意点,对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手术后,护理应严格观察患肢活动情况,必要时,提示医生对患肢行X光片复查,以防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而难于治愈。行X光片检查还能有效防止螺钉断裂,通常固定时螺钉自外向内只穿透3层骨皮质。这就考验护理的细致性,和早期康复锻炼的适宜性。另外,对内踝骨折固定,通常用两枚螺钉固定或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来控制骨折块旋转。而后踝骨折,大于1/4,则影响其负重面的25%-30%,不易早期功能锻炼。若患者急于锻炼,护士应耐心解释,并指导其康复时间,一般在16-21周开始行早期锻炼。

4 结 果

经过临床观察在本组58例患者中,病人住院期间不注意摔倒2例,愈合失败进行二次手术。其他56例患者,符合早期康复锻炼条件,依从性良好,护理得当,康复状况良好,康复率96.55%。

5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在日常生活中如跑步、跳跃、登山、上下楼梯等动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通过早期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和后期全面专业的康复指导训练,以及强化随访期的康复教育,有效地预防了骨折卧床后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废用性骨质疏松,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提高了疗效;使患者坚持康复训练,提高了自身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亦聪.骨与关节损伤[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26-739.

[2] 葛向煜.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抑郁水平追踪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1):17-19.

[3]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3.

[4] 许雪梅.严重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及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370-731.

骨折康复病例篇3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9-03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moral neck treated with hemiarthroplasty prosthesi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The subjects in January 2003 ~ December 2007 32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surgery carried out before surgery,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guide. Results 32 patients duri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in addition to 1 case of stress ulc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where he died the death, 1 case underwent further dislocation reduction and repair to strengthen secondary operation after operation, no recurrence of dislocation. The remaining patients had no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6 months there was no dislocation of the hip place. Conclusion The preoperative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disease, infection control, for a good psychological care, specific health guidance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learning a variety of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muscle strength. Based on the patient after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be individualized, progressive an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developed three principles, is to ensure tha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Key words】 femoral neck fracture Femoral Rehabilitation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1],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恢复了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术后可较早进行床上活动,缩短卧床时间,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而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对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_2007年12月我科共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56-82岁,平均64.2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20例,经颈型8例,基底部骨折4例。其中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合并程度不等的心肌缺血及早博二联律史,2例合并肺部感染。上述病人均顺利接受置换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无再脱位发生,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均能按期愈合,术后3周下地活动。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近期有无咳嗽、咳痰、气促、昏迷,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史。其次要作好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有关检查,全面掌握病人情况,以评估手术耐受力。积极控制并治疗原发病请有关科室协同诊治,尽可能将机体的各重要脏器功能调整在能适应手术的最佳状态。如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8.6Kpa(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2Kpa(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2]。术前三日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肺部感染。

2.2 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放置便器是应从健侧放入。(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劝导戒烟,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3)指导功能锻炼,术前应教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以提高患肢肌力,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即肢体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秒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

3 结果

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除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由于不当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未再次脱位,经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Merle D'Aubigne评分标准见表1,疼痛、运动幅度、步行三项所得分相加,17或18分为优,13―16分为良,9―12分为中,8分以下为差,术前病人评分全为差,31例病人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7例,中3例,差3例。术后6个月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

4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外科疾患,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不少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且不少病人本身就是因为中风偏瘫、行动不便,且身体协调功能差而引发的外伤,而骨折后,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卧床时间长,易引发其基础疾病的发生、加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术后病人能早期负重,较快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从而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及DVT等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加重[6]。本组病例我们重视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获得了满意效果。首先,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并重视了康复锻炼对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按计划实施训练,保证了康复锻炼成功。并且经过术前积极精心准备和护理,避免了内科合并症的加重发生。为患者争取了手术时机较早顺利地施行了手术,避免了病人因骨折后体质进一步衰败、恶化,甚至失去置换的机会。其次,康复期间早期施行功能锻炼,并给予指导和督检其执行情况,由病人被动到主动加辅助至完全主动锻炼的过渡,使肌肉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无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发生,并能早期离床活动,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结果所示,32例患者中除1例由于手术创伤引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强调并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赖冬华,黄爱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2,15(1):104.

2 马桂玲.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770~771.

3 李梦樱主编.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3.

骨折康复病例篇4

关键词:老年性髋部骨折;外科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32-01

老年性髋部骨折大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其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现象,由此导致老年人出现髋部骨折的频率不断上升,影响到了其正常行走,也严重影响到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对出现髋部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及恢复正常行走有较大的帮助,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实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现选取我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89例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对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89例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1例,年龄在65-85岁之间,女性38例,年龄在59-87岁之间,所有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出现股骨颈骨折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导致患者出现髋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对89例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记录。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在手术开始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各项指标检查,同时配合持续的骨牵引或者是皮牵引,并请相关医生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有效处理,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2-7天内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首先对患者实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是股骨颈骨折,则对其进行人工的半髋或者是全髋置换手术,如果患者是粗隆间骨折,则对其进行空心钉固定或者是动力髋螺钉治疗。手术完成后,要给予患者抗炎、镇痛、补液等治疗,同时对其心电情况进行监护,并对生化指标进行定期的复查,以保证患者机体处于正常状态[1]。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处理,同时加强护理,并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手术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下床进行行走锻炼,以逐步促进机体康复。

1.3 疗效标准: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能够正常行走,出现的并发症得到及时治疗,身体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能够进行行走,出现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治疗,身体各项指标明显恢复。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可以借助工具行走,出现的并发症得到有效的处理,身体的各项指标有一定的恢复。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仍不能正常行走,出现的并发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身体各项指标没有恢复正常[2]。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年龄、体征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经过对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并恢复行走功能,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89例患者中治愈37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9.9%,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自身的机体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现象较为严重,容易发生髋部骨折疾病,对其正常行走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大多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较为严重的并发性疾病,骨折后由于需要长期卧床,由此导致产生的并发症更多,这对于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时,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并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以保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对患者的髋部骨折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另一种是手术治疗,采用保守治疗需要进行长期的骨牵引,而且患者要长期卧床,生活难以自理,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对其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不利于其快速康复。此外,由于保守治疗的病死率和病残率都比较高,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较大的威胁,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3]。而手术治疗不仅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髋部骨折疾病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外科手术治疗的应用,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越来越短,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由此可见,对老年性髋部骨折疾病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对患者病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晴友, 吴岳嵩. 老年性髋部骨折的外科治疗[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89(08):98-99

[2] 朱前拯, 刘成刚, 林朋. 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78(03):56-57

骨折康复病例篇5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51-02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的骨折[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在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而人工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通过康复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我科对84例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84例,其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60~94岁,平均71.6 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35例,经颈型骨折45例,基底部骨折4例。结果84例患者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于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患者允许完全负重练习,对于非骨水泥固定患者,根据术中假体固定效果要求部分负重或不负重练习。

2术前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思想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首先要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和寂寞感,解除患者对手术害怕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思想顾虑,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再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术前准备: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其它疾病,一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外,还应减少外界刺激,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血压升高;二是在术前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确定感染完全治愈后方能手术;三是控制易导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术前控制空腹血糖在8.0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小于10.0 mmol/L;四是在术前1天即开始预防性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2.3指导功能锻炼: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即应教会患者各种功能锻炼方法,其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对于术后功能的康复至关重要。方法:(1)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即在肢体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 s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2)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加强肩膀及手臂肌肉的运动,恢复上肢力量,使患者术后下床能较好地使用拐杖。(3)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咳痰,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4)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因不习惯而引起便秘及尿潴留[2]。

3术后护理

3.1保持正确的:返回病室搬动患者至床上时应保持肢体外展30°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臼。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预防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如果必须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垫枕头,防止内收内旋位。

3.2预防并发症:搬动患者时应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减少关节脱位的可能性;并指导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臀部防止皮肤压伤,应用气垫床可缓冲和减轻局部压强,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主被动肌肉舒缩活动或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在引流管拔出后及早让患者下地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于痰的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手术后严密监测血糖,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行饮食指导,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3.3康复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关系密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患肢肌肉萎缩,对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3]。老年人骨折大多属于意外,对康复训练知识普遍缺乏,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认真耐心指导,对其康复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具体方法如下:(1)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部静脉血栓发生机会;(2)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加强髋部肌肉的力量,防止关节强直;(3)待引流管拔除后,可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并逐渐由被动活动向主动辅助活动,到完全主动活动练习过渡;(4)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5)协助患者站立时,嘱患者患肢向前伸直,只用健肢着地,双手用力撑住助行器挺髋站起。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6)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步行计划,逐步增加步行距离。患者双手撑住助行器,先迈健肢,用健侧下肢负重,身体稍向前倾,将助行器推向前方,用手撑住助行器,将患肢移至健肢旁,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嘱双手扶好助行器,勿使摔倒;(7)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肢先上,患肢随后,下楼时患肢先下,健肢随后;(8)对采用骨水泥固定人工假体的患者,术后1周可坐在床边练髋关节活动;术后2周可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扶拐练习行走。

4结果

84例患者,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82例患者经随访,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4],即疼痛占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总分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术前患者评分全为差,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见表1。

表1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

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的重点是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康复计划,及时准确系统的康复指导,保持正确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安桢.中医骨伤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9.

[2] 李徽,张青.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710-1711.

[3] 杜杏利,张菁,方汉萍,等.老年患者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881-883.

骨折康复病例篇6

关键词:肩关节功能;内固定术后;肱骨近端骨折;康复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当中有大约18%为移位骨折[1],必须要采取内固定临床手术治疗。但是目前对于这种疾病只是对临床治疗非常关注,可是对手术以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这一情况,本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以后的患者60例,对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以后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为54.2岁。骨折类型包括有2部分骨折、3部分骨折、4部分骨折,它们依次为57例、36例、27例。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有止痛药物、抗生素,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采取抗骨质疏松进行治疗。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手术以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耐心对患者讲解康复治疗的方法、目的,同时向患者接受相关成功案例,使患者不良心理问题消除,使患者依从性提高。同时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系统的康复治疗措施。

1.2.2.1被动功能锻炼 患者在内固定手术以后7d以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要注意必须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首先在颈腕吊带之下采取上肢体呈现钟摆形状的锻炼,并缓慢采取上肢外旋功能锻炼。21d以内进行X线检查,在保证骨折稳定的前提之下,有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实施前驱,还有就是对外旋功能锻炼给予增强,同时还要对肌肉收缩功能进行适当锻炼。这一个阶段治疗时间在30min/次[2],进行2~3次/d,一共为28d,同时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肌肉松弛剂以及止痛药物。

1.2.2.2主动功能锻炼 在上述功能锻炼的基础之上采取增强康复干预锻炼。患者治愈出院以后,2次/w回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临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康复训练方案。通过X线检查以后,通常在有骨折愈合现象以后加强主动功能锻炼,刚开始是对上肢肌肉力量给予锻炼,其中有对肩袖和三角肌肉进行锻炼,患者采取仰卧,肩关节要进行前屈,但是要使上肢重力明显降低,以便于前屈功能训练,然后缓慢采取坐位实施主动前屈训练。最后协助患者在病床采取双手抱头动作,使上肢向外能够充分伸展,之后患者可以逐渐采取站立下实施锻炼。这个阶段要进行2次/w,患者熟练以后可以回到家中进行锻炼,2~3次/d,30min/次。

2 结果

2.1两组Neer评分结果之间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Neer评分为(87.2±5.3)分,对照组Neer评分(82.1±7.2)分,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Ne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优良率之间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目前,肱骨近端骨折主要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对骨折附近组织损伤明显降低,使骨折内固定具有稳定性,使肩关节功能得到稳定、患者对手术以后肩关节功能满意度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起到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固定以后,疏松结缔组织会出现致密结缔组织,长时间制动还会造成静脉回流不通畅,并出现纤维粘连,之后加上病原菌扩散,使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造成一定的障碍,进而引发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3],因此,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病情的恢复以及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康复治疗时由临床医师和护士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使肌肉痉挛和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在康复治疗的最后阶段,应该督促患者采取强化训练,并每天次数要增多,可以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

总而言之,对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手术以后采用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使骨折早日愈合,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恩东,张凯,林永杰,等.康复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59.

[2]张跃萍,王和平,胡洁玫.埋管法联合康复干预治疗外伤性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2):625.

骨折康复病例篇7

 

关键词: 骨折术后; 恢复期; 中医护理; 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 d。

1.2  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2  护理体会

2.1  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   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2]。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3]。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  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  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   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4]。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 锻炼愈好 效果愈佳。

3  小结

   

骨折康复病例篇8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多数患者由于突发事件、意外引起的损伤。患者对于突如其来的骨折内心不免产生焦虑、恐惧,再加上部分患者对肱骨骨折缺乏了解,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并未考虑每一位患者对骨折、治疗方法了解,护理质量较低。文献报道显示[1]:将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用于肱骨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患者恢复。为了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取2014年1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肱骨骨折患者60例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4年1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肱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34.35±6.54)岁。致伤原因:12例摔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伤,2例其他。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34.35±6.54)岁。致伤原因:9例摔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伤,3例其他。入选患者均符合肱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最终均得到确诊。2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集中向患者宣传、教育肱骨骨折相关知识、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注意事项等,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观察组联合健康教育方法:(1)生活健康教育。肱骨骨折患者治疗时应正确指导患者多饮食海鲜、豆制品、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钙的食物,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每天少饮咖啡,并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运动方式。(2)心理护理。肱骨骨折发病相对突然,护士应向患者肱骨骨折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讲解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方法等,让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护理。(3)安全防护健康教育。肱骨骨折患者治疗后叮嘱患者平时穿防滑的平底鞋,保持地板的干燥,洗澡时做好防滑、防摔措施,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暖护理,对于移步困难者配备拐杖等,比较2组患者肱骨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骨折诱因、每日补钙量、康复锻炼方法、饮食指导方法等[2]。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 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骨折诱因、每日补钙量、康复锻炼方法、饮食指导方法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导致肱骨骨折发生率呈现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同时,患者骨折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肿胀及肌腱粘连等,容易加剧疾病发展。近年来,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在肱骨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骨折诱因、每日补钙量、康复锻炼方法、饮食指导方法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肱骨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璇.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康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940-1942.

[2]赖秀醒,曹小红,谢润妹.健康教育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6,40(6):560-561.

上一篇:慢性病一体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急诊急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