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16 19:25:30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1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34-02

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是临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因骨折需要手术来进行复位治疗,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年龄因素与糖尿病因素的影响,成为临床处理棘手的问题[1]。由于糖尿病的存在极易引发术后多种并发症,致使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2]。对此,为提高老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期间相关并发症。现对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其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骨折伴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26:14,年龄范围61~83岁,中位年龄72.0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例20例,下肢骨折15,其他4例;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33例,开放性7例;观察组78例:男女患者比例28∶12,年龄范围60~84岁,中位年龄72.0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例22例,下肢骨折13,其他5例;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35例,?_放性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糖尿病符合第6版内科学糖尿病诊断标准,骨折均行X线或CT等影像学确诊;②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③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②对手术麻醉药物或其他抗感染药物过敏患者;③血液系统疾病。④有精神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干预,提供基础知识健康教育及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术前: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讲解骨折与糖尿病间的关系、手术治疗方法、术后注意事项等,并发放有关如何预防骨折的宣传手册,同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术前应控制饮食,在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后(包括体质量、血糖水平等),合理分配三餐饮食中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摄入量,并随时根据情况调整。③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监测血糖,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以符合手术要求,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2)术后:①病情监测:针对此类患者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常规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其生命体征、血压、脉搏,每2 h监测1次氧饱和度,遵医嘱给予规范的氧流量;术后每日测量患者的体温3次,分别于早晨6:00、下午14:00和夜间20:00,对体温异常者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及时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②预防并发症:为预防切口感染,应注意观察切口引流管的通畅程度,同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温度与肿胀情况,若体温升高应考虑感染的可能性;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肢体按摩等运动,避免压疮的发生;评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风险较高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速碧林或者法安明抗凝,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功能位,避免挤压伤口,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③出院指导: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出院后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再次出现骨折;强调规范饮食与运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学会自我监测血糖指数,嘱其定期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便秘、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与压疮等。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其中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用0~10代表有弱到强等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能够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4]。肢体功能恢复:患者可独自行走,无需借助他人帮助进行日常生活运动等为功能恢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高血压,这类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易造成机体代谢功能障碍,引发感染等并发症。有关学者研究发现[5],50%~60%的糖尿病患者均伴有明显的骨代谢紊乱,是导致骨质疏松与骨折的重要原因。同时,糖尿病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骨折手术切口愈合,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加上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极易产生不良负面情绪[6]。因此做好该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临床上分析,在任何阶段都必须充分这类患者的血糖、尿糖情况,首先术前需强化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治疗指征,降低风险因素;术后加强安全防护,特别是积极预防并发症,提供个体化康复锻炼等,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术前、术后护理过程中,需将心理护理贯穿其中,因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压力在不断下降,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与安慰,提供情感支持,以增强治疗依从性[7]。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少;观察组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1.50±10.38)、(35.68±15.69)d,观察组功能恢复时间更短,且该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同时,护理人员在患者中应加强宣传和教导预防骨折的医疗常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对于预防骨折均有明显的效果。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2

复杂的颈椎骨折脱位,尤其是前方椎间盘突出合并后方关节突交锁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兼顾减压和复位,常需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1]。此类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涉及的护理问题较多,术后呼吸道护理要求高。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行颈椎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2岁,平均33岁。MRI检查均证实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骨折脱位,C4~5损伤1例,C5~6损伤2例,C6~7损伤1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前行颅骨牵引1~3 d,复位失败后行后路椎管成形加前路椎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颅骨牵引护理 抬高床头15°~30°,头两侧用沙袋固定,枕部放棉圈,颈椎屈曲型骨折保持颈部略过伸位,伸展型骨折保持中立位,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水平。

2.1.2 气管推移训练 术前向患者解释气管推移训练的目的和要点,使其理解和配合。气管推移训练方法[2]:患者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护士或指导患者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内脏鞘与动脉鞘间隙,持续向手术切口对侧推移气管和食管,尽量把气管及食管推移过中线,开始用力要缓和,逐渐增加频率和力度,牵拉的时间每次坚持3~5 min,直至能耐受10~15 min不发生呛咳,一般3~5 d可适应。术前1 d停止推移训练。

2.1.3 呼吸训练 尚有胸式呼吸的患者,训练做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练习,先深呼吸,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气管口,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吹水泡或气球进行呼吸肌锻炼。胸式呼吸减弱者,教会其腹式呼吸的方法。

2.1.4 皮肤准备 患者应剃光头,再局部备皮,男性患者刮胡须,植骨患者准备髂骨处备皮,并做好全身清洁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颈椎手术死亡患者以术后24 h多见[3]。手术切口内出血和喉头水肿引起的窒息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对呼吸的观察尤为重要。4例患者术后均送ICU病房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床头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和拆线包,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和拆线清理血肿的准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报告医生的同时做好各项抢救准备。持续低流量吸氧3~4 L/min。及时吸痰,常规给予雾化吸入,4次/d,每次20 min。术后72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送回普通病房。

2.2.2 护理 植骨块脱出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 主要是不当或术后过早活动所致[4]。手平顶山市卫生学校医教室(刘志平)

术结束后将患者平稳地抬至床上,一人托患者头部,保持头部和躯干成一直线,施行轴向翻身。术后继续颅骨牵引2~3周,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仰卧时仅在头后方垫一薄枕,使颈后部应悬空,以免使已开大的椎管受压。

2.2.3 切口观察及处理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引流液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一般24 h引流量

2.2.4 饮食护理 术后24 h禁食,24 h后进冷流质饮食,以免引起切口处出血。进食前先试饮少量凉开水,确认无呛咳表现后方可进食。

2.2.5 肢体康复护理 术后重新评估患者的肢体肌力、感觉情况和躯体感觉丧失平面,详细记录并与术前对比,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功能锻炼计划。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暂不能活动的肢体,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平时保持各关节于功能位,尤其注意避免足下垂和足内翻等畸形发生。

2.2.6 排尿护理 留置尿管持续开放1周,1周后尿管夹闭,每4~6 h1次。颈髓损伤患者均为反射性膀胱,夹闭尿管后即开始训练膀胱反射。每次时刺激患者,或用手指叩击耻骨联合处,即“扳机点”训练。当患者尿管周围有尿液流出,提示已建立反射性排尿机能,即予以拔管,尽量减少留置尿管时间[5]。

2.3 出院指导

2.3.1 术后3个月内带颈围保持颈部制动,避免屈伸和旋转运动。定期复查X线片提示植骨已完全融合后,方可去除颈围。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死感,可能为植骨块移动或脱落,应立即回院复查。去除颈围后即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锻炼时必须在颈部肌肉紧张状况下进行,不宜过于松弛,用手掌鱼际肌分别顶住头部前后左右,头手对抗10 min/次,3次/d,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应暂时停止。

2.3.2 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可能是终身的,出院后患者或家属自行导尿既现实又完全可行[6]。这就需要在出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导尿操作,以便于日后自行导尿。一般开始时每4~6 h导尿1次,如2次导尿间歇期能通过按压膀胱等方法自行排尿,可延长间隔时间。病情稳定后应及早进行间歇性导尿,以减少留置尿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3 体会

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操作复杂、风险大,医生的娴熟技术是前提,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是保障,特别是术前的气管推移训练、术后的呼吸道管理以及后期的泌尿系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5.

2 刘建华,李丽,张延琴,等.气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的影响.护理杂志,2001,18(6):23.

3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66.

4 谢冰华,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1-12.

5 潘春凤.脊髓损伤合并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护理对策.浙江创伤外科,2004,9(1):62.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3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入选的 60 例下肢骨折患者均于 2011 年 3月 ~2014 年 3 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 , 上述患者均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无其他脏器严重并发症、均同意参与本实验。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0 例 ) 中男21 例 , 女 9 例 , 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 18 岁和 63 岁 , 平均年龄 44.8 岁 ;导致骨折原因交通车祸、高处跌落等。对照组 (30 例 ) 中男 22 例 , 女 8 例 , 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 19 岁和 60 岁 , 平均年龄 45.2 岁 ;导致骨折原因交通车祸、高处跌落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干预。术前让患者了解病情、手术治疗过程、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准备等 , 了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术前嘱咐患者戒烟、戒酒 , 了解长期卧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术前心理情绪状况 , 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 在和患者交流沟通中鼓励支持患者 , 在护理过程中舒缓患者因疾病等原因产生的不良情绪 , 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手术和术后恢复。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 , 让患者了解排气后可进食等方面知识 , 禁止食用辛辣食物 , 多摄入高蛋白、高纤维素、容易消化食物 ,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 防止便秘。②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做好病情观察 , 观察患者趾端部位的血压运行情况 , 观察患肢的肿胀情况 ,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皮肤颜色 , 感知皮肤温度 , 和患者进行交谈了解肢体情况 , 根据观察的患肢情况与患者健侧肢体进行对比。嘱咐患者术后做好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 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观察患者健侧和患侧下肢深静脉血管 , 如果血流变细 , 超声显示血管内发现有低回声团块 ( 或血流回声消失 ), 可认为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发生 6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 , 发生率为 20.0%,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 (14.73.6)d、(18.63.1)d ;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4

由于进行过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下肢活动受限,无法自由活动,需要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又会造成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较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怒张、下肢肿胀疼痛。医护人员应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足够的重视,避免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调查的60例患者均系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3月这期间内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这60例患者都经过X光检查最终确诊为下肢骨折。60名患者中有3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3~65岁,平均年龄为(45.56+3.13)岁,所有患者都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进行手术所用时间为1.4~2.8小时,平均手术时间为(1.63+0.24)小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1)在进行手术之前,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进行的手术的具体过程,并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介绍,让患者对深静脉血栓有所了解,并在进行手术之前让患者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避免手术进行后由于行动不便而引起尿潴留或者是便秘;尤其要对一些高危人群诸如糖尿病、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等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出现特殊情况。(2)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多为患者选取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日常的饮食进行指导,多吃水果蔬菜,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并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保证患者大小便的畅通。

1.2.2 术中护理: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主刀医师,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保证静脉穿刺在高水平下进行,尽量保证一些高渗溶液或者是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能够在不同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对于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

1.2.3 术后护理:(1)手术完成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状况,并将患肢与建肢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尽量避免在患肢,选择上肢进行输液,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在同一个部位的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进行刺激性药物的静脉注射时,要充分稀释,并进行缓慢滴注,如果出现局部的刺激性验证,要尽快更换部位进行注射。(3)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关节的活动,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尽快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术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以x+s来表示所得的计量资料,以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并通过P

2 结果

由观察统计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在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仅有2例,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后形成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由此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5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0-02

髋部骨折(Hip fracture)为骨科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主要包括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1]。髋部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行走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为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为此病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做好对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研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9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66-88岁不等,平均年龄73.24岁,10例为髋臼骨折,6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对照组中,男女各12例,年龄65-86岁不等,平均年龄73.96岁,8例为髋臼骨折,7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为股骨颈骨折。全部患者均因跌倒、碰撞受伤。

1.2 一般方法 为45例患者行全髋置换术,为3例患者行内固定术,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前指导,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适度进行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根据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为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以上两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实际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处理与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相关的数据资料,涉及到的观察指标,用t检验进行对比,借助χ±s进行书面表达。检验校准:P

2 结 果

应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1.55±0.76)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2.10±0.79)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为(2.42±1.15)d,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5.38±1.57)d;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5.67±1.24)d,对照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49±1.84)d,经临床统计、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活动不便,接受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必要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术前应对其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身体状态,观察其现存或潜在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针对患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疏导工作[3],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向其讲述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效果,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术前为患者提供易消化饮食,进行物、抗菌药物过敏试验,训练患者大小便,术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若患者疼痛感可耐受,应通过交流的形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若患者对疼痛敏感,适度应用疼痛药物,此外,还应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较差的简单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趾间关节的伸屈运动,恢复较好的帮助其扶双拐行走。此外,应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4]。

本文研究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实际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满足患者生理需要,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翠凤.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1,02(12):151-152.

[2] 陈瑜婷,张萍,朱权.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6(15):31-33.

[3] 王如英.老年髋部骨折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23(08):97-98.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6

关键词:骨折患者;优质护理;探讨;服务

骨折,是由病理因素或外力因素导致患者的骨质出现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一般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骨折处有明显的肿胀,出现强烈的疼痛感,患处丧失功能等,严重的骨折应该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服务,成为了提升治疗骨折措施的有效手段,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现象,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12月接收的82例骨折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的对象,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治疗过程、术后护理服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患者共计48例,占总人数的58.54%;女患者共计34例,占总人数的41.46%。患者年龄在15~70岁,平均年龄(37.65±3.25)岁。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均经过X线等检测[1],被明确诊断为骨折。82例患者中开发性骨折的有24例,闭合性骨折的有58例。16例患者为股骨干骨折,32例患者为胫腓骨骨折,17例为桡骨骨折,6例为踝骨骨折,11例为跟骨骨折。

1.2方法 患者在确诊住院后被给予常规性护理,对全部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手术开始之前对其病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最终确定手术方案,然后经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告知和探讨,确定手术实施的具体时间。手术治疗的基本方式包括髓内针、钢板、克氏针内部固定等,对全部患者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措施。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6h,平均为4.5h。对骨折患者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为静力固定法,这样做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病痛感和术后不适感。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和观察之前全部签署了同意条款,自愿接受医院一切合理性的监测安排和病情记录。

1.3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后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部过程中,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需要对患者进行全天候的监督和巡查工作,与患者进行询问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适应程度。每天早、中、晚各进行1次血压测量,进行1次/w X线照射检测,记录患者的检查变化情况,建立相关病情数据库,方便进行下一步的临床分析[2]。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及时检查[3],防止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由于错误的保养方式和行动引发二次受伤。

1.4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4.1入院宣教 医院要做到在患者寻求治疗的第一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将患者送到诊治病室,了解骨折过程和病情程度,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病史,并向其介绍治疗科室的环境和特点,向患者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叫铃,并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促使患者配合相应检查和治疗。

1.4.2术前准备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要最好相关准备工作,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和准备,向患者告知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情况和注意事项。患者的接受手术治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要对患者的心理加以干预,避免出现不良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要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4]。

1.4.3术后护理服务 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要将患者及时送回病房进行下一步相关检查,护理人员要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依照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和心率等,注意患者骨折处末梢的血流情况,对伤口进行严格处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常规护理。注意患者病房环境的清洁,对骨折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出现感染,保持室内通风,注意患者的饮食,不应该过于油腻,让患者出现不适症状。②心理护理。要加强对患者的安慰和关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和询问,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在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一定会出现疼痛表现,可以放一些欢快轻松的音乐,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降低疼痛感和不适感[5]。③疼痛护理。对于出现强烈疼痛感的患者,要给予一定量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防止出现并发症,保护患者的骨折处能够良好的恢复,在换药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能再次造成对患者的伤害。④指导功能恢复训练。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病痛程度和恢复程度,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患者在手术后早期结束后可以在床上进行功能训练,锻炼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护理人员还要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按摩,舒缓患者的疲惫感。

2结果

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得到了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情况良好,复位没有出现异常,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没有特别强烈的疼痛感,没有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现象。手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患者能够自主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没有发生畸形等不良情况。

3讨论

骨折,主要因为病理因素以及外力因素导致患者最终于临床表现出骨质部分性断裂或者完全性断裂的现象,通常患者临床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于骨折位置出现显著的肿胀感以及疼痛感,并且功能完全丧失,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对患者实施骨折治疗。

患者在接受了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疼痛感逐渐降低,满意程度明显提升。这些情况都表明,对骨折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加强护患关系,加强患者的配合程度。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选择优质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最终患者发生骨折位置全部有效恢复,并且复位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患者临床疾病情况未出现任何的异常,患者临床疾病情况表现基本稳定,于临床未出现任何强烈的疼痛感,并且完成手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完成手术后,通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患者可以有效完成自主功能锻炼,最终显著促进患者临床骨折愈合,未出现任何畸形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我们认为在对骨折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治疗之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恢复时间和效果,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保证患者骨折处的复位效果,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中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代后珍.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21(4):57-58.

[2]单春玲.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实际浅谈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4(12):7-8.

[3]黄映莲,韩满玲.星级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右江医学,2013,17(2):98-100.

[4]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2011,20(5):26-28.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7

[关键词] 创伤骨折;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45-02

Traumatic Fractures with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SU Hui

Shuangya shan people's hospital surgery,Shuangyashan,Heilongjiang Province,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raumatic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observation analysis. Methods Selection in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30 cases of traumatic fra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operative nursing,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uch as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including diet,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local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bservation of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healing,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Also better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30 patients with 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s through perioperative, pyogenic infection and woun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raumatic fractu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 work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djust nursing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 in time, to ensur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Traumatic fracture;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observation

由于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预后质量,更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一定威胁[1]。随着现代创伤骨折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转变以往“分割式”的模式,应构建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流程,以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创伤程度以及创伤口失血量的顺序进行全过程、动态化地护理,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30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1.2±3.5)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2±3.4)年。以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患者均确诊。入院、术前平均血糖14.2 mmol/L、7.1 mmol/L。伴有疾病:1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9例心脏病;4例脑血管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患者为右侧髋部骨折;8例为左侧髋部骨折;7例为胫腓骨骨折;4例为髌骨骨折。创伤性骨折原因:21例车祸;9例滑倒摔伤。糖尿病治疗情况:23例患者长期稳定服用降糖药;5例患者定期采取胰岛素治疗;2例患者间歇性服用降糖药。

1.2 方法

30例患者入院后,以其骨折部位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胫骨踝上牵引或股骨结节牵引,为患者安排硬板床进行休息,及时观察其创伤部位的肿胀、出血情况,调整肢置,采取创伤骨折护理模式,全程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2 结果

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以手术切口愈合分级标准为依据,21例患者为甲级愈合;9例患者为乙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化脓性感染,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在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术前、术后双方面进行加强:术前护理:①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分别于患者每日3餐前后、晚10点以及次日凌晨3点进行,胰岛素治疗时间为3餐前,在患者血糖水平

术后护理:①动态观察患者术后脉搏、血压、体温、神志等各方面情况,及时采取吸氧、心电监护;②全程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患者血糖值为依据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及时调整,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血糖测量间隔时间,该组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血糖持续升高,空腹血糖7~11 mmol/L,餐后血糖12~16 mmol/L,由该院内科专家根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调整,将患者血糖控制在

该研究中,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应全面化、系统化地展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柴晓萍,尹海荣.79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6):126-128.

[2] 阳艳丽.骨折伴隐性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127-128.

[3] 于志萍.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军事医学,2011,35(8):637-638.

[4] 相敏.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C]//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460.

[5] 李永艳.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2-53.

[6] 王建红,徐丹,黄连伟,等.浅谈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中旬刊):518.

[7] 汪兰芳.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759-760.

[8] 常艳梅.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2014(13):290-291.

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篇8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四肢长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创伤类型,临床上常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此方法更方便于伤口处理及伤口观察,也有利于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以及不破坏血供和组织损伤小的特点。但是四肢长骨骨折的骨外固定支架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容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不便,患者也容易护理不当而发生针道感染螺丝松动甚至骨折移位等继发风险。而且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患者的静脉回流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动脉供血,进而影响骨折愈合。因此,在术后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以确保减少术后继发风险的发生,使得患者恢复过程减少痛苦,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到2014年间,医院有很多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来院就诊,据统计有512名患者,男性患者243例,女性患者269例,60岁以上121例,30至60岁115例,20至30岁198例,20岁以下78例,而在这些患者中,肱骨干骨折52例,股骨颈骨折72例,股骨干骨折189例,胫腓骨骨折199例。这些患者在骨折之后生活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1.2方法

选取这51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256例)与对照组(256例),两组于手术后均进行常规性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调查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疾病史、身体状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3系统化护理

骨折创伤多因突发事故、意外事故所致,在身体上,对患者躯体及机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在心理上,更易引发患者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患者身心均承受着较大的痛苦。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对患者的负面心理进行疏导、调节,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许多患者对骨外固定支架手术了解甚少,术前容易产生紧张、疑虑心理。护理人员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有关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知识的讲座活动,增强患者对该手术安全性、可靠性的认识,消除患者疑虑,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情绪参与手术治疗。而基础护理中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骨折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对外固定支架进行合理、恰当的选择,并在高压环境下将外固定支架进行灭菌操作。在备皮操作中,为防止患者手术部位皮肤隐藏的细菌和污垢引发术后伤口感染,应在手术当天用碘伏对患者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同时,用夹板将患者的患肢进行固定并制动,尽量减少患者的搬动,有效避免对患者骨折端邻近的血管及神经的损伤。而术中护理中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进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面色、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等,若发现异常状况应立即通知医师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最后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术后患者的针孔皮肤护理,每天用75%酒精棉球对患者针孔皮肤由内向外进行轻轻擦拭,并叮嘱患者保持针孔周围皮肤清洁,避免刺激性液体浸入针孔皮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这样的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与正常情况相比较会得出结论。

1.3判定方法

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对患者在骨骼恢复健康程度,生活能否自理,恢复情况等方面做调查统计。

2.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分析,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更具数据反映的情况理性评估。p<0.05为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骨骼恢复健康程度84.6%,生活自理百分比81.9%,恢复情况84.6%,总有效率为78.4%;恢复健康程度42.7%,生活自理百分比31.6%,恢复情况38.9%,总有效率为3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系统化护理效果

组别 骨骼恢复健康程度 生活自理百分比 恢复情况 总有效率

实验组 84.6% 81.9% 78.4% 78.4%

对照组 42.7% 31.6% 38.9% 36.6%

4.讨论

外固定支架相较于内固定支架有着良好的固定作用,并且外固定支架的创伤小,在使用外固定支架后还可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处早日愈合,更是保证了患处恢复后不至发生肌肉萎缩,较少的影响患者愈后的生活于工作。但是, q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使用中,针孔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处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也时常发生,这不仅与主治医生的手术水平相关,更是与相关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息息相关。[1]临床上,超过半数的四肢长骨骨折是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初入医院就诊时仍避免不了较大的情绪波动,以及产生恐惧烦躁焦躁抑郁等心理状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疏导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负担,这将很有利于患者更快减少拖延的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术后康复也有利。采取系统的护理,术前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适应陌生环境,对于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及早给予解答,让患者或者家属明确手术目的,减少患者焦虑感,更快的让患者进入治疗程序,在手术过程前做好患肢护理,防止软组织损伤加剧,严格清理患肢毛发污垢,减少甚至杜绝术后感染。[2]在饮食上,术前和术后给予科学的饮食安排,例如术前饮食要清淡,术前8小时禁饮,4小时禁餐,而术后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加快愈合。术后,对于患者患肢实时关注,严密观察并避免骨折处发生淋巴静脉回流不畅引发的肿胀。每日严格按照护理原则对伤口进行换药,严格清洁伤口处,保持针孔周围清洁,最大程度的避免感染,对于患者针孔周围出现的红肿及时告知医生,溃烂流脓及时进行清疮处理。每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恢复训练,减少恢复后肌肉萎缩,减轻对患者痊愈后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3]

通过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愈后优良率及生活质量,减轻疾患对于患者日后生活的影响,因此建议临床上应当推广针对长骨骨折外固定患者的系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肖军华,谢惠缄,郭汉民,等.外固定架结合拉立螺钉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3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815.

[2] 王洪仙,王淑萍.四肢骨折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杂志,2008(5):75.

上一篇:民间借款起诉标准范文 下一篇:低碳经济的经济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