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治疗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1:51

颈椎病中医治疗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1

第一种方法是骑赛车

由于山地车车架的特殊构造,车座和操作控制梁的角度是在71°~74°之间,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一个大的倾斜角度,而在72°时会感到骑起来很舒适。我们的双手握在车把上,上身呈前倾姿势,头仰起——注意这是关键所在。由于平时我们工作时大多数需要低头,长时间就造成了某些肌群的过度紧张疲乏,出现肌肉僵硬、颈部不适等症状,而骑车却使我们的头仰起来,起到了反向治疗的作用。骑车的场地最好选择环境优美的平地,可以有适当的转弯,速度依个人的习惯而定。每次骑车不要超过1小时,每星期可骑2~3次。

第二种方法是颈椎操

首先选择一个有靠背的椅子,靠背上缘离肩约10厘米,以便于头部运动。平坐于椅子上,面部朝前直视前方,后背靠在椅背上,双腿取自然舒适的姿势即可,双臂放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

第一式:头先向前向下缓缓移动至可以承受的程度后恢复至原位,再缓缓向后向下至可以承受的程度后恢复至原位。

第二式:头向左向下缓缓移动至可以承受的程度后恢复至原位,再向右向下缓缓移动至可以承受的程度后恢复至原位。

第三式:头转向右侧至可以承受的程度后向上向左旋转至正中位置,再向左向下至可以承受的程度后按原路返回。

每次做5~8分钟即可。动作不可过快过猛,要轻缓而柔和。

第三种方法是练鸟功

中医很早就有模仿动物的动作来强身健体,预防治疗疾病,如五禽戏、大雁气功等。鸟是不会得颈椎病的,这不仅与它的身体构造有关,而且与它的飞翔密不可分。鸟功就是模拟鸟展翅飞翔的动作而来的。

起式:身心放松,双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并拢呈立正姿势。按个人习惯向前迈出左(右)脚,前脚脚跟距离后脚脚尖大约半脚远,两脚间距离一个半脚掌宽,以保持身体稳定。

展翅:双臂缓慢前举上举至与肩同高同宽时向后向外展开,同时头向前缓慢伸至可承受的最大限度,停留2~3秒。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悠然的海鸥飞翔于蓝天碧海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温暖的阳光。

收式:双臂按原线返回,头缓慢恢复至原位。

每次反复做10遍,每天做1~2次。首次做操切忌过于拉伸,以免肌肉关节受伤,做操时要使背部肌群与颈部肌群同时得到锻炼;动作要和缓。颈部术后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操前应咨询医生。

第四种方法是学蛙泳

蛙泳在换气时颈部从平行于水面向后向上仰起,头部露出水面呼吸。这样,每换气一次颈部都须向后向上仰起,起到了反向治疗的作用。每周游1~2次,每次30分钟。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2

【关键词】中医疗法;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63-02

目前,颈椎病在临床上成了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学里并没有颈椎病病名。颈椎病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膨出、突出,颈椎左右侧软组织损伤。中医一般将此类疾病归为头痛、眩晕、痹症范畴,认为是风、寒、湿引起,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治疗起来相对困难,甚至久治不愈。但在中医推拿正骨行业里,则认为此类疾病属“筋伤”、“脊椎筋伤”指的是脊柱骨间软组织损伤。颈椎间盘只是椎间组织中的一部份,除此之外,还有椎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筋膜、鞘膜,以及神经、血管等。中医特别强调整体观,椎间盘位于两椎体间,受到周围韧带、肌肉的保护,脊柱筋伤一般不会只伤椎间盘而周围组织不受伤。临床实践发现,凡有颈椎椎间盘突出者,绝大多数患者都有软组织痉挛,同时病者感觉有头痛、头晕,并波及双上肢(一般男左女右即男性多见于左侧上肢麻木胀痛,女性多见于右侧上肢)大多数患者以及部份医者则认为是肩周炎或外感,是肩周炎不假,但并不是单纯肩周炎,而是颈椎病伴发肩周炎,其病因是由颈椎病变,如颈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症状,这就不能头痛医头,而应辨证求因,治病求本。如进一步发展压迫脊髓,可引起会身瘫痪,所以必须重视本病,及早治疗。

1 临床资料

288例中男性108例,女性180例,年龄25~77岁,50岁以上为208例,外伤车祸20例,其余为疾病造成。致病原因:长期不良睡姿尤其是高枕、长期伏案工作,司机长途行驶、用力不当、超负荷负重等,病程1月至5年,其中在外地治疗无效30例。

2 治疗方法

2.1 采用简易牵引器进行牵引 一般牵引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牵引力度以患者自觉适宜为度,不可过度用力牵引,牵引的功能为拉宽椎间隙,通过后纵韧带和纤维环产生的张应力,对突出物产生向椎间推挤,促使突出物尽量回纳或变形,从而减轻其对神经根及周围组织、血管的压迫作用。此法也可在家庭中使用。

2.2 采用成都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的中频电疗仪 中频电流能进入肌肉深部而不强烈刺激皮肤感觉器官,因此可使横纹肌产生强烈收缩而不引起疼痛,感觉舒适,电疗具有镇痛、消肿、消炎、脱敏、缓解肌肉痉挛,加强组织张力,促使恢复正常的神经传导和调节功能。电疗还可加强免疫功能,无任何不良反应。方法:将两电极板并置于颈椎两侧不适点,时间30 min,病重者可能四个电极板分别置于颈部及肩部及肩部上下,每日1次。

2.3 针刺治疗 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通常选用大椎、风府、天柱、天突、尺泽、孔最、列缺、合谷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我科一般使用电针仪,采用密波刺激,以增强和维持针感,留针30 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注意:压迫血管者不宜针刺,即眩晕型。

2.4 手法治疗 临床常用颈部推拿手法有端提旋转法和颈椎顶点旋转复位法。方法:病员采用坐姿、医者采用站姿,全神贯注,用双手分别上下左右置于患者头顶部及面部,先旋转后端提,当旋转至一定程度时突然用力搬动端提,可听见“咔嗒”声。此时效果最佳,但一定要注意年老体弱者慎用,且动作要熟练轻巧,用力不可过猛,不可单纯追求响声。我科一般采用先牵引后手法治疗,然后再进行电疗,这种顺序患者感觉最好。

2.5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中药内服要辨证分型。寒湿型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寄生15g,防风10g,细辛3g,川芎12g,当归10g,丹参25g,藁本12g,伸筋草30g,路路通30g,甘草3g。气滞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红15g、红花15g,当归10g,生地12g,川芎12g,赤芍12g,丹参20g,伸筋草30g,路路通30g,甘草3g。肝肾不足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党参30g,熟地15g,泽泻15g,山茱萸20g,淮山药30g,茯苓15g,酸枣仁15g,柏子仁20g,五味子15g,伸筋草30g,路路通30g,大枣10g,白芷10g。中药外敷用自制“消炎止痛膏”一般在治疗后贴在颈肩部疼痛处,时间6~8 h,隔日1次。

3 结果

288例中经以上治疗后效果显著,痊愈率达到90%,30例经以上治疗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显效达到95%。

4 讨论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3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药;推拿;针灸

《内经》有“颈项痛”、“颈项强”等病名,《伤寒论》有“项背强几几”、“头项强痛”,《甲乙经》有“肩背痛”、“肩臂痛”等记载,其变现与颈椎病的症状相符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这一点医圣张仲景早在东汉时期也已论及:“人年五六十,其进展缓慢、病程较长”的特征来看,当属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温养通痹汤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供,加速消退炎症性水肿,松弛肌肉痉挛,缓解疼痛麻木的作用,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采用中药组方风胜湿,益气和营,解肌舒筋,治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加补肝肾,强筋骨,降低复发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3年6入选的例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5-71岁,平均43.5岁,病程3月-25年,观察对象均为我院骨伤科门诊病例在治疗之前对所有病例进行CT或MRI确诊。这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C2-C313例,C3-C411例,C4-C515例,C5-C619例,C6-C712例,C7-C85例,其中将这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中医中的中药、按摩、针灸这三种方法进行治疗。病例中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布均衡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中药内服葛根20g、桂枝15g、芍药15g、羌活20g、姜黄20g、当归20g、黄芪20g、赤芍20g、防风20g、秦艽25g、伸筋草25g、甘草10g,蜜炙20g,年龄大者加杜仲20g、续断20g,每日1剂。

1.2.2针灸治疗取穴:①主穴:大椎、风池、颈阿是穴、颈夹脊穴。②配穴对于上肢麻木放射痛者加曲池、肩;颈肩疼痛明显者加肩、天宗;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放射痛者加外关、合谷;小指和无名指麻术放射痛者加外关、后溪,上述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取针后在上述穴位艾灸10分钟。

1.2.3推拿手法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2结果

中药内服组25例中,痊愈10例(40%),有效12例(48%),无效3例(12%);针灸疗法25例中,痊愈15例(60%),有效8例(32%),无效2例(8%);推拿疗法25例中,痊愈18例(72%),有效6例(24%),无效1例(4%)。中医中这三种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相似,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3讨论

3.1颈椎间盘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内因,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用方法,通常以局部取穴法为主,选穴以颈夹脊、风池、阿是穴频率最高,以毫针、电针、水针、针刀及其它治疗方法为常用,也有腹针等新疗法,亦有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方面,处方中大都遵循“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治”的辨证思想,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应用补气、活血之药,气血兼顾,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的目的。中医中都是非手术的方法治疗对安全性和疗效性都有一定价值。神经根被“憋”则上肢疼痛;血流被“憋”则脑供血不足,眩晕、恶心、视物不清。椎管被“憋”则手不能持物,脚不能走实;交感神经被“憋”则头痛,心慌,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食道被“憋”则吞咽困难;要是多处被憋,那人就处处难受了

3.2发病机制与临床变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祖国医学称为“痹证”、“眩晕”、“颈肩痛”等,中医古典医籍中早有所记载(《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痹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留滞于经络、肌肉、关节,导致颈肩部气滞血瘀是其基本病机[1],临床主要表现为“痛”和“麻”。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时以疼痛为主,可伴有麻木、肢冷。

3.3分析①采用中药组方风胜湿,益气和营,解肌舒筋,治风湿痹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加补肝肾,强筋骨,降低复发率。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方面,处方中大都遵循“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并治”的辨证思想,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应用补气、活血之药,气血兼顾,以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的目的。白芥子散剂外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②使用针灸治疗:穴位针灸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虚劳损伤,对退行性病变的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调节局部血液和代谢循环;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失衡的基础上,起到调节阴阳、动静平衡的效果。经筋针刺法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邪镇痛,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关节紊乱,松解病变及肌肉痉挛与疼痛,使颈部经筋得到松解、颈椎的序列恢复正常,也可使椎动脉、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与压迫症状得到缓解,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好的效果。③安全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将疾病分为炎性水肿期、缺水期、功能恢复期三个阶段,并采用不同手法治疗,以尽早达到“肌肉、韧带、骨”的稳定性;以放松手法配合提端、推顶、侧扳及解困放松法,运用调整骨关节、椎体的手法治疗临床疗效显着。手法的温热效果可以驱寒三邪,消除拘急,恢复筋脉的舒展柔顺。推拿手法的温热效应能温运阳气,促进血运。方法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也可以根据情况将三种方法合并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优势互补,使效力得到增强,疗效确切。目前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均为保守治疗。临床中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以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主流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古籍中已经有丰富的记载,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有了较好的发展,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颈椎位于头与躯干之间,其间有椎动脉、神经、脊髓、食道、气管等重要的组织与器官在此经过,是维系大脑与全身之间联系的唯一交通枢纽。颈椎出了毛病,相当于在交通路口发生了车祸,大堵车,谁也别想过得去,“憋”着吧!

参考文献

[1]王燮荣.王燮荣现代整脊手法[J].世界骨伤杂志,2005,1(1):133-135.

[2]吴铁强,蒋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96-97.

[3]陈粉扣,陈宁.雀啄法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2(19):38.

[4]东野长新,东野广刚.温养通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6 Feb,15(3):350.

[5]贺普仁,谢新才,刘红,等.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26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3,22(4):42.

[6]荆琳,陶杰,朱先龙,田峰,赵犹太.“中医两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07).

[7]林木南,刘献祥,刘建华,张爱平,许书亮,郭建红.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01).

[8]郎然,王晓平,杨朦.根痛平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6,18(11):49.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4

1.1针刺疗法

周平[6]通过对比应用针刺疗法与牵引疗法对颈臂疼痛症状、静息状态肌张力RAUC、收缩状态肌张力AAUC的改善情况发现,针刺可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斜方肌的肌张力,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整体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蔡玉梅等人[7]从选穴入手,采取祛风通络、和胃健脾、益气养血等辨证施治的方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麻木症状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1.2电针疗法

陈双岭等人[8]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并应用电针刺激此穴位的方法为其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与应用普通针刺疗法(针刺患者双侧的大椎穴、天柱穴和夹脊穴等穴位)相比,应用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更好。滕春光等人[9]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患者单纯应用电针疗法进行治疗,另一组患者联合应用辨经取穴针刺疗法和电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联合应用辨经取穴针刺疗法和电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更好。

1.3水针疗法

王洪宇等人[10]采用穴位注射夹脊穴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将其治疗效果与用推拿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采用推拿牵引疗法的疗效。同时,刘悦平[11]对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穴位的镇痛效果。另外,曾顺军等人[12]还对应用哪种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这种病的效果更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更好。

1.4针刀疗法

何云清等人[13]采用小针刀松解项筋膜及枕下肌的方法为67例由上位颈椎神经根压迫而引起的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了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5%。蔡伟等人[14]在100例颈椎病患者的风池穴、颈夹脊穴等穴位的周围寻找痛点并为其行针刀松解术,同时配合穴位注射。结果这一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且以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更为显着。桂清民[15]将针刀闭合松解术与孙树椿教授[16]发明的颈椎不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联合起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发现,与应用单纯针灸疗法相比,联合应用针刀闭合松解术和颈椎不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纠正棘突偏歪和椎间隙的宽窄。

1.5其他针刺疗法

衣华强[17]采用头针针刺(对侧顶颞后斜线中2/5处)配合体针针刺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将其治疗效果与单纯应用体针针刺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应用头针针刺配合体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和综合疗效均优于单纯应用体针进行治疗的疗效。近几年,随着针灸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针具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刃针"就是最好的印证。刃针疗法源于"古九针",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种特色疗法[18]。江洋[19]将刃针微创治疗术应用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结果发现,应用刃针微创治疗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另外,李应贵等[20]运用三棱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杜建民等[21]应用薄氏腹针(薄氏腹针配合大面积电磁波辐射)治疗神经型颈椎病均取得了显着的疗效。

2按摩手法

杨功旭等[22]应用拿捏、指推、点揉、滚推等一系列补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王曙辉[23]分别采用曲旋转提拉斜板法和传统的颈椎牵引推拿手法对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显示,与应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推拿手法相比,应用曲旋转提拉斜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头颈部的僵硬感和颈椎的活动度。另外,陈祥云等人[24]对用循经点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结语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5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骨科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颈椎病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导致椎动脉受累、血管狭窄、折曲而引发的以眩晕视力模糊等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综合征。中医学上,颈椎病属"痹证"、"头痛"范畴、中医骨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同时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疗效好、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1]。本文笔者结合中医骨科医学工作者相关研究报道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1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念和原则

1.1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键理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骨质增生,压迫颈部脊髓或颈神经根所致。中医学领域,中医骨科以国术精粹为基础,将中医传统精华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医药特色优势,采用辨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要治疗理念在于在不损伤任何机体的情况下,通过调理以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方案上采用针灸、推拿、小针刀、颈腰椎牵引、穴位注射、砭木疗法、中药内服外敷及先进的理疗仪器进行综合治疗,具有疗效佳、疗效短的优点。

1.2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原则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消除炎症、分化增生、改善平衡"为基本原则,在循序渐进的动态治疗中使病情不断得以控制。

1.2.1消除炎症 颈椎病是颈椎的慢性退行病变,属于无菌性炎症。中医骨科临床治疗上,首先从消除炎症入手,进行全面调理,以缓解颈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而导致的供血受阻症状,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1.2.2分化增生 骨质增生压迫颈部脊髓或颈神经根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医骨科注重从病机入手,通过中医骨科疗法通过矫正调整关节结构、松解关节、改变椎动脉扭曲受阻状态、缓解骨质增生对推动脉血管的挤压刺激,使椎动脉获得正常血供。

1.2.3改善平衡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因其中大多系由于椎节不稳所致。中医骨科通过理顺颈部肌肉韧带的扭曲,使椎动脉受压现象得以控制,从而改善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

2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状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外治疗法、中医推拿疗法和中医针灸疗法等几种。

2.1中药内服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治则活血化瘀,益肾养血,祛风散寒。姜劲挺[2]观察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仙鹤决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同时丹参山甲芎芍汤、定眩冲剂及益气通络汤都是目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良好方剂。

2.2中药渗透熏蒸疗法 中药渗透熏蒸疗法通过中药液产生的富含中药离子的蒸汽,可促进患者颈部毛孔张开,开放毛细血管网。并在在蒸汽环境内,利于机体内邪外出,有效松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活络关节。周珊红[3]观察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3针灸法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曹世强[4]观察针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百会、风池、颈夹脊穴等并温灸气海、关元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4推拿法 推拿疗法可疏通脉络,解除神经压迫,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治疗时,仰卧在床,头伸出床外,肩与床边(无床头)齐平,头向后仰,后颈部尽量放松,再用两手十指托于后颈部,并以十指从上到下反复揉按后颈部,然后再以十指左右来回推颈椎的棘突部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指下可感觉到颈椎左右轻度摆动。由于颈椎的微动,可有效地改善颈椎关节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的关系,纠正小关节的错位。丁全茂[5]探讨自创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创手法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操作,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2.5捏脊法 捏脊法在中医学上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脊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在脊背中央,是阳中之阳,捏拿督脉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捏脊法即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治局部的肩、颈、背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在陈继岩[6]的研究中,系统地介绍了采用中医推拿整脊及其他手法的保守疗法,指出捏脊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提捏患者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展望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式成为现在很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式。同时,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还应针对颈椎病的治疗难点及其发病机理,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进一步全面发展。一方面,推进中医骨科微创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展。目前,已有医院推行"微创中医"治疗颈椎病,银质针多由85%白银及掺杂少许铜、铬合金熔炼而成,银质针非常细,直径大约1.0~1.1mm,以颈部肌肉僵硬、痉挛为主的病症通过银质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另一方面,大力传承并中医骨科疗法,以促进应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史达,孙银娣,张平安,等.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7(02):191-192.

[2]姜劲挺,张伦广,安文博,等.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河南中医,2013,7(05):166-167.

[3]周珊红.熏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6(05):81-82.

[4]曹世强,于金栋,张静,等.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7(03):66-67.

[5]丁全茂,闫明茹,周骥,等.自创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15(03):221-222.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6-0730-01

中图分类号:R 681.55文献标识码:B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各种因素导致颈神经受压而出现的颈部、上肢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病症[1],临床反复发作。本院自2003~2007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2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年龄32~68岁,其中颈型56例,神经根型48例,椎动脉型32例,混合型38例,脊髓型26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拍片或CT及MRI片确诊。

2.治疗方法

①中药:羌活12 g,独活10 g,威灵仙10 g,秦艽10 g,当归12 g,白芍12 g,赤芍10 g, 川芎10 g,没药12 g,骨碎补12 g,杜仲10 g,葛根20 g,每日1剂水煎服。

②西药:常规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活性钙等治疗。

③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Ⅰ.疏通经络法:以拇指指腹从颈椎自上而下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并用大鱼际肌再按上述路线揉按各3~4次。Ⅱ.点穴拨筋法:拇指或食指以中等力度点按双侧风池,天柱,肩中俞,手三里,外关等穴,再以拇指及其他四指拿肩井穴,每穴15~18次。Ⅲ.颈部侧拔法:术者立于患者一侧,以手掌压在患者耳根部,另一手从颈后反按另一侧,双手反向用力,将头扳向一侧,各5~10次。Ⅳ.颈部转摇法:左手按肩,右手按头顶,按顺、逆时针方向缓慢摇动,各20~25圈;Ⅴ.叩击法:用小鱼际以中等力度叩击颈、背、肩部各30~40次,每周治疗3~4次。

④医疗体育疗法:a.颈部展伸运动;b.颈部左右侧展运动;c.颈部转摇运动,顺、逆时针各20~30圈;d.颈部拔伸运动。上述运动每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中西医结合治疗20天为1个疗程,6个月随访观察1次。

3.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痊愈:原有各型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各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

本组治疗神经根型48例中,痊愈28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6%;椎动脉型32例中,痊愈20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3例,有效率90%,颈型56例中,痊愈30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6例,有效率89%;混合型38例中,痊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5例,有效率87%;脊髓型26例中,痊愈12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4例,有效率84.6%。总有效率90.0%(180/200)。

讨论

颈椎病属中医“痹证”、“眩晕”、“痿症”范畴,多由肝肾不足,寒湿之邪内阻,气血瘀滞而成,颈椎病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受应力作用,导致神经根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引起颈、肩、臂、手麻木、疼痛及运动障碍[3]。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方中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祛寒化湿;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没药活血通络止痛;骨碎补、杜仲补肾壮阳;葛根可扩张血管,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能有效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分离组织粘连,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6有营养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 病情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应嘱咐患者注意体育锻炼与生活调理相结合,如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睡眠时勿使用过高的枕头。行手法治疗时,宜缓宜慢,防止患者治疗时出现眩晕,恶心等现象。

参考文献

[1]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1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王达建,王新敏.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16):55.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7

关键词:颈椎病;腰椎病;中医综合疗法;临床疗效

颈椎病和腰椎病在临床上都比较常见,其中颈椎病在医学上又涵盖了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而腰椎病在医学上则涵盖了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结核、淤血性腰痛、风湿或者类风湿性腰痛、肾虚性腰痛等疾病[1]。中医治疗这两种疾病,以往以单一疗法为主,但近几年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基于此,我院将中医综合疗法应用在了这两种疾病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患者较多,将其中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67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颈部酸痛或者腰部疼痛,其中颈椎病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双上肢麻木、头痛等,而腰椎病患者则表现为沿着患侧骨神经行经腿部呈现一种放射状麻木或者窜痛,并且大部分放射在小腿后外侧或者大腿后侧。对照组男患36例、女患24例;年龄22~59岁,均值为(43.6±5.9)岁;病程4个月~11年,均值为(2.6±0.8)年。研究组男患39例、女患28例;年龄21~62岁,均值为(43.9±5.8)岁;病程6个月~10年,均值为2.7±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中医疗法,或行药酒浸液局部热透,或行推拿按摩正骨,或行中药内服;而研究组则采取三种疗法联用,即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1.2.1药酒浸液局部热透 在50°的白酒中,放入细辛、红花、川椒、透骨草、续断及骨碎补等进行浸泡处理,将浸液提取出来后对患者病变局部进行涂擦,之后利用常效应治疗仪对病变局部进行热敷行热透处理,1次/d,大约20min/次,同时采用正骨按摩法进行复位处理。

1.2.2推拿按摩正骨 利用中医常规推拿按摩手法与局部取穴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利用不同的手法与取穴,尽量进行患者局部组织筋腱与全身经络的疏通,当病变部位组织的粘连得到解除后,采用椎间盘突出正骨复位处理。

1.2.3中药内服 主要采用的主要方剂为白芍、桑枝、红花、没药、乳香、木瓜、桂枝及牛膝等,具体治疗过程中应随症加减,如颈椎病患者则建议重用葛根,并且要加用羌活;腰椎病患者则应重用牛膝与木瓜,同时要加用狗脊。采取水煎服,服用1剂/d,以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行疗效评价。

1.3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2]为:①治愈:患者的相关症状与体征消失,检查显示正常并能正常参加工作。②显效:患者相关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检查显示病变消失不完全,受凉或者劳累后有轻微不适或者疼痛。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仅能参与轻微的工作。④无效: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以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计。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皆进行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价,并且进行了>6个月随访,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与随访复发率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以往针对颈椎病和腰椎病多以单一疗法为主,近几年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我院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先以推拿按摩使得患者的经络与局部组织筋腱得到疏通,之后施加椎骨复位,接着采用药酒局部热透,使得病变局部得以消肿、消炎等,最后加用中药内服处理,实现了调理脾胃、补肾益气、通络止痛等效果。从本组研究可以看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要明显优于单一疗法治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还应加以心理治疗,减少相关因素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杨颖.颈、肩、腰痛的中医综合治疗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2):16-16,18.

颈椎病中医治疗篇8

【关键词】 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综述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影响颈部血管、神经和脊髓等,从而引起颈、肩、头、上肢、胸部疼痛和其他症状的综合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六种[1]。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颈椎病发病的60%[2]。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生在40~60岁的人群,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现将近5年国内有关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相关研究文献中的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概括阐述如下。

1 软组织松解手法

颈肩部软组织放松手法就是指在颈肩部施以滚法、拿法、揉法和在颈椎两侧施以弹拨法等手法,由轻到重,直接作用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从而使颈部肌肉松弛,解除肌痉挛和促进局部血流循环的一种治疗方法。张江春等[4]在169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滚、按、揉、拿、拨、擦、旋转等手法分别按揉风池、缺盆、肩井、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位,每次约10 min,治疗2个疗程后,结果显示痊愈33例,显效106例,好转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82%。司井夫等[5]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针刺治疗,从临床疗效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治愈1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在VAS、PPI、PRI评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牵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刘广丽[6]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两组疗效相比较,治疗组治愈25例(62.5%),好转10例(25.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18例(45.0%),好转10例(25.0%),无效12例(30.0%),总有效率70.0%(P

2 穴位刺激法

穴位刺激法是指以按、揉、点、压、擦等手法,对病变局部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选取的穴位常为疾病的反应点,以穴位上产生“酸、胀、麻”得气为度的一种治疗方法。陈祥云等[7]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点穴组和药物组,其中点穴组以手法点按缺盆、肩井、天宗等穴位,1次/d,药物组常规口服根痛平药物,2次/d,3个疗程后,比较疼痛、麻木症状及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上肢肌力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为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3 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是使关节做被动活动的一类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拔伸法、端提摇晃法、定位旋转法、颈椎斜扳法等手法。梁玉文等[10]以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整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长春市兴达医疗器械厂制造的DYY-3A微电脑多功能腰椎治疗机坐位牵引,继则定点旋扳整复,疗效统计显效38例,好转26例,无效4例。付振年[11]将就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其中治疗组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配合脱水、颈椎椎旁肌或颈神经根注射点注射综合治疗,对照组以牵引、按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13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98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手法配合其他疗法

手法治疗颈椎病,常与器械牵引、针灸、理疗、中药内服及外用、穴位封闭等联用,以手法为主,辅以其他手法,较好地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整体性和现代医学治疗学的协同性。赵满贵[13]采用颈椎牵引、电脑中频及特定电磁波谱(TDP)物理疗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0例,方法为患者取坐位,先行枕颌牵引法颈椎牵引,牵引力49-147 N(5~15 kg),从小到大,逐渐增加,每次增加不超过1 kg,时间25~30 min,1次/d,15次为1个疗程,后用北京祥云佳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FK998-A型电脑中频电脑仪,将2个6 cm、12 cm电极置于颈部颈椎上下或颈椎两侧,沙袋压实或弹型绷带固定,1次/d,每次20 min,15次为1个疗程,最后用重庆产TDP治疗仪,垂直照射颈肩部,距离25~30 cm,以患者耐受为宜,1次/d,15次为1个疗程。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09例,显效52例,好转24例,无效5例,痊愈显效率84.7%,有效率97.3%。高振国[14]采用电脑中频电疗法加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患者240例,治疗方法应用北京益康来有限公司YL-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1号处方,治疗时间为20 min/次,1次/d,15 d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后休息10 min行推拿治疗,患者坐位,用轻柔的推、拿、滚、压、一指弹推手法,在颈椎两侧及肩背部治疗,再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向前上方牵引,持续1~2 min,向息侧旋转头部,可听到整复的弹响声。1次/d,20 min/次,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下个疗程。治疗效果为治愈63例(26.2%),显效110例(45.8%),有效58例(24.2%),无效9例(3.6%),总有效率96.4%。刘洪波等[15]对本组62例患者采用常规推拿加辨证推拿,同时予以中药协定处方颈椎Ⅰ号(鹿含草、葛根、白芍、木香、当归等组成),水煎服,结果为痊愈17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1.93%,得出结论为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5 讨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特别在结合药物或其他疗法综合治疗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同时,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疗效评定问题上,主要依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一些体征的改善情况来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没有统一评定的“金标准”,相互之间可比性差。笔者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建议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筛选建立评价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相对客观的量化、可操作性强的核心指标。(2)对临床上治疗本病有效的腧穴进行筛选,应用生化、免疫学等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3)推拿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因其很难治愈,所以针对远期疗效的观察、随访,对颈椎病的防治也有着深远的意义。(4)颈椎病与生活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在进行中医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的同时,结合工作、生活习惯、饮食营养、自我保健等方面,全方位探讨治疗颈椎病的模式和相关临床研究,也需引起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周文新,王启才,王艳君,等.针灸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5.

[2] 高博,樊娟.点动法为主治疗颈5以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18-20.

[3] 刘影,张艳伟,王娟,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7):1005-1007.

[4] 张江春,张伟石.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169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0):43-44.

[5] 司井夫,孙武权.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4(1):13-14.

[6] 刘广丽.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362-363.

[7] 陈祥云,贾卫华,刘梅举,等.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8):659-662.

[8] 刘天华.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49-50.

[9] 戴玲.按摩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6例临床报告[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63-64.

[10] 梁玉文,王建民.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整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165.

[11] 付振年.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3):29-33.

[12] 周洪海,黄荣,韦贵康,等.分节段整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2(6):1-6.

[13] 赵满贵.综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0例临床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67-68.

[14] 高振国.电脑中频疗法配合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137-138.

[15] 刘洪波,靖春颖.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J].吉林中医药,2009,29(10):869-870.

上一篇:食品安全形势分析范文 下一篇:外贸经济形势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