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3:28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1

1.新建装置操作工实操培训不易。新建装置操作工实操培训大多采用到国内同类装置实习,由于炼油化工装置的生产特点,实习人员一般不允许在装置现场和控制室动手操作,即使跟班实习三个月,也只能熟悉现场流程而少有机会动手操作。同时,炼油化工装置通常生产平稳,不会经常碰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所以新建装置需要学习的开停车和事故处理技能在同类装置实习中很少有机会真正学到。

2.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困难重重。由于新进员工进入装置初期,只能“看”不能“动”,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师带徒师傅往往有劲使不上,学员操作技能学习往往仅限于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短时间难以提高。

3.在岗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提升缓慢。炼油化工装置不允许在运行过程中进行试验性操作,因而技能提高培训通常采取授课形式,然而现场生产流程工序关联强、平衡控制难度大、DCS动态变化复杂,很多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难以用语言表述,员工也难以领会其中的奥妙,技能的提升明显缓慢。

4.装置长周期运行给培训工作带来新课题。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检修周期通常2-3年),日常生产过程中很少出现停车。但这种“长”周期和“少”事故的好现象,对操作工操作技能的提高却不很有利,一旦出现突发事故,由于技能得不到日常操练,经验的淡忘往往危及安全生产。

二、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主要特点

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基础,通过动态数学摸型,设计出与现实化工生产操作过程十分相似的环境,实现传统培训与实践中无法实现的各种培训功能(如图)。相对传统的培训,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培训成本低。仿真系统通常是以软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运行,其使用的材料、能耗都很低。同时,由于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国内的主要开发商已经开发出自己的仿真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不同炼油化工装置的仿真系统投资会更小,培训投入的成本很底,一次投入,可反复使用。

2.培训效率高。仿真系统具有记录和追忆功能,使得培训可以在某一个中间过程或局部重复多次进行,有利于解决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可以针对高度危险或制造难度很大的事故进行仿真并用于培训,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3.培训工种多。仿真软件运行在普通计算机上,一个平台多个装置仿真系统可以同时运行。使不同装置的操作工可以在一个仿真机房参加培训,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员工都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个体培训与集中培训有机结合。

4.培训管理易。仿真培训软件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上运行使用,有依据操作规程要求的自动评分与自动记录等功能,使得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更加方便容易。

三、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

1.通过仿真培训常态化,不断完善仿真基地建设

(1)仿真培训常态化。从2001年的新建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培训开始,我们与国内仿真技术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和应用炼油化工装置仿真系统。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使培训实现了常态化。

(2)多渠道投入。通过新建装置项目、教育经费、职工技协等多渠道投入,目前炼化部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基地已有6个仿真机房、90台仿真电脑、12套装置级、11套单元级仿真系统,已成为中石化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炼油化工装置仿真培训基地。

(3)仿真培训得到积极支持。炼化部每年参加仿真培训人数在600人次以上。

2.以新建装置上岗培训为主,不断拓展仿真培训的领域。

(1)新建装置开工前的上岗培训。仿真系统的特性,使其成为新建装置开工前的上岗培训主要载体。炼化部从100万吨/年延迟焦化新装置开车培训起,在70万吨/年乙烯装置、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3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20万吨/年延迟焦化新装置等历次新装置开车培训中,都引进和应用仿真培训系统,为操作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一岗多能培训。仿真系统将整套装置的运行放置在一台计算机上,为技能操作人员的一岗多能培训提供了有效途径。

(3)转岗和新进员工培训。从2003年开始,炼化部在新进和转岗人员入厂教育和转岗初期增加为期二至三周的仿真培训,使新进和转岗人员预先熟悉DCS操作的方式方法,缩短炼油化工操作培训的适应期。

(4)技能鉴定的实际操作考核。仿真已成为炼油化工特有工种实际操作考核的主要手段,使用仿真系统中的操作评分系统为操作工的操作技能水平作出科学、客观的评分。目前,在催化裂化、常减压、乙烯、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制氢等装置的特有工种技能操作考核中已实行仿真考核。

(5)技能竞赛。根据实战要求,充分利用仿真系统的联机功能,组织操作工进行全流程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三个项目的各种竞赛,为仿真系统应用进一步融入生产进行了拓展。

3.优化仿真系统运行状态设置,提高操作人员精细操作意识。

为了提高操作工精细操作意识和加强质量控制要求,在仿真培训中组织装置技术人员对仿真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

(1)调整组态步骤的操作控制值范围和得分。提高压力、温度等重要参数控制精细度;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步骤的分值。

(2)对控制物料平衡的阀门,开度操作在组态的步骤描述中增加显示“小量多次操作”的警示,对物料控制骤增骤减的“野蛮”操作设置扣分,使操作工养成精细操作的习惯,从而避免实际生产中因物料控制的大幅变化而产生工艺波动和现场设备发生故障的人为因素事故。

(3)通过对仿真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现场生产中的可能事故状态。装置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仿真系统的模拟运行,检验了70万吨/年乙烯装置加氢反应器的飞温工况,优化了操作规程。

四、仿真培训带来效果

1.仿真培训体现了低成本理念

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设计成与现场装置一致的流程、工况,逼真地模拟装置现场的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过程的现象和操作,而又全部在仿真机房进行,既没有危险性,又能反复培训运行,与其它的培训方法相比,既提高了培训效果,又节省了培训费用,缩短了培训时间。

2.仿真培训实现不同工种、不同班次人员的混合培训

目前炼化部共有7大生产联合装置,37套生产装置,各生产装置的工种大多数不一样,个性化很强,并且操作工作息是四班二倒,因此用常规方法集中组织技能培训班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仿真系统的特点可以使不同工种、不同班次的人员在同一间教室培训,颠覆了传统培训模式。

3.仿真培训提高了操作工事故预见性能力

仿真系统使操作工通过定期操练、模拟事故判断练习,在不知道事故案例名称的情况下,根据仿真系统各图形界面的信息,分析生产状态,判断事故“真相”,采取处理措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操作工的事故预见性能力。

【摘要】炼油化工装置具有易燃易爆、工艺系统庞大复杂、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等特点,如何培训具有专业水准的操作人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2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 “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3-02

随着社会就业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需要的是更多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1]。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培养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打破了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实践操作的技能指导,实现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一体化训练。在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既拥有理论方面的知识、又能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学生,能更有效地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学,其所起的关键作用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国家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3],如何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特色教学优势,积极推进和实施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的现状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全国各高职院校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纷纷成立各类会计专业相关实验室,开设一体化会计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1.1 目前存在的问题

偏重理论,实训不足。现在的教学模式仍旧围绕以“课堂为中心”,理论教学的时间偏长,会计实训投入力度不够,造成了学生缺乏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能力,对于类似于借贷记账等实务操作仍旧掌握不好。

一体化实训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较为分散,内容普遍单一,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实训对于会计整体工作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融会贯通。

会计实训条件环境滞后。建立配套完善的良好实训环境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较少,实验教学设备资源不足,实训的过程往往脱离具体的情境,只是纸上谈兵,与企业实际业务有很大差距。

高素质会计实训教师的缺乏。要取得良好的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效果,高素质的实训教师是其前提与保证。会计实训教师应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会计实训技能。但目前高职会计教师因种种原因缺乏相关的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实训方面还稍显力不从心。

1.2 主要对策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训教学。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职业的需求,因此,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讲解与实训操作并重”,在课程安排上,实训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以“基础、够用”为原则,强化能力培养,配合技能训练,充分彰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优化科学有效的会计实训内容。好的实训教学内容是实训教学的质量保证。一是实训内容要合理,根据实训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能够为学生掌握的实训内容与操作技能;二是实训材料要具有真实性,选择企业真实经营的实训资料(凭证、账簿、表格等);三是要设计出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注重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性与协调性。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大对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 建立仿真性强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另一方面,加强与那些硬件设备较好、财会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企业合作,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训机会。

提高实践技能,构建“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高职业素养、高业务水准、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4],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那么提高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职院校应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要独立完成一体化教学任务,必须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积累相应的会计专业实践操作经验,因而,教师自身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训,在一线的财务工作岗位上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实务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其对实训教育的反思,从而提高实训教育的能力。

2 基于“双师型”一体化的会计实训教学新模式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一个学校要能生存与发展,教师的特色最重要。”“双师型”教师就是一类兼具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特色的教师。在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中,规定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属于“双师型”教师[5]:(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总之,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具备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紧密相连,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灵活运用于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能力。在高职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宝贵特色教学资源,探讨建立一种新型基于“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双师型”一体化的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对于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而言,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要全过程参与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操作的两个基本环节,牢固树立“理论结合实训,实训贯穿理论”的一体化教学理念。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在课程的设计、教案的编写还是授课内容安排上,“双师型”教师始终有意识地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开展“情境化教学”,把单纯的理论验证型教学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转换为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把后期会计实训操作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具体案列提前引入理论教学中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会计实训操作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实训操作的过程作为未来职场进行工作演练,通过实训过程中的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实训不等于彻底摆脱理论,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工作,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教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并贯穿在实训操作的全过程。同时,会计实训教学是一种持续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两者的关系,一方面要不断反思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结合程度深入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如何改进等;另一方面,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不断检验课堂教学知识能否为安排的实训操作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理论与实训交融”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出“双师型”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与主导地位;显然,在“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一方面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精通其原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拓展动手能力、掌握实践技能。

要真正提高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质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所起的关键作用无法替代。他们既是能课堂授课的讲师,也是实践操作动手作账的会计师,一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很好地贯彻一体化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他们也拥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较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进行操作演示,带动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

“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的优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由理论教师通过课堂传授,实践教学则由实习老师指导担任,自成体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只考虑记住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大,而实习时则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基于“双师型”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管是会计理论课还是会计实训都由一名“双师型”教师担任,使教师经常接触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既熟悉专业理论,也熟悉专业实践操作,非常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这种“双师型”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标准,必会带动教师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结论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本文提出了一种有特色的、基于“双师型”一体化的会计实训教学新模式,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点,指明了“双师型”教师在一体化会计实训教学中实施中所起关键作用和主导地位,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是高职院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 王佳满.浅析一体化教学[J].科技创新与应用,20l2(6):229-230.

[3] 甄晓红.浅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28-130.

[4] 朱强,姚树申,郭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2(2):78-79.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3

[关键词]临床模拟教学;技能训练;口腔医生

[中图分类号] R856.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62-03

医学模拟教育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创建出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1],它不仅是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职医生、专科医生学习的临床技能,尤其是学习一些新技术的重要途径[2]。而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是一套能够模拟临床真实操作环境、辅助临床前操作教学的口腔专业教学工具,其仿真模拟教学设计(牙齿、头颅等)缩小了实验室与临床之间的差距,使口腔医学生能够在临床实习前顺利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如医患的调节、支点的选择、口镜牵拉组织的手法、保护操作区邻近组织的方式、牙体预备及软硬组织手术操作等,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间的平稳过渡[3]。本文通过研究我院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培训前后的学员的技能评比,探讨该模拟教学操作系统的优越性,随着此系统的推广,一定能大大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培训中心进修学习的内蒙古各盟市口腔诊所的176名基层口腔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5岁,学历结构:中专生35名、大专生43名、本科生96名、研究生2名。

1.2主要方法

使用离体牙和仿真模拟头颅结合的方法对基层口腔医师进行培训。

1.2.1培训前对176名学员进行口腔临床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2.2进行规范化的口腔临床技能培训,同时辅以石膏牙雕刻、理论讲解和临床观摩。培训内容:口腔科常规治疗技术、牙体牙髓病充填术、根管治疗术技能的培训共计96学时;牙周病洁治、刮治治疗术技能的培训共计56学时;冠修复治疗术技能培训共计64学时,同时辅以石膏牙雕刻、理论讲解、专家讲座和临床观摩共计130学时。培训流程:教师结合临床并用实用且简便的方法示范规范操作过程;学员自行操作,教师及时指导并纠正错误;每日结束时进行考核,学员互相打分,目的是巩固学习的内容;每个治疗技术培训必须保证每个学员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都提高并合格,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打分;全部培训结束后学员入临床观摩,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让学员体会模拟教学操作系统带来的真实感并使其掌握规范的接诊流程。

1.2.3培训后口腔临床基本技能考核,记录考试成绩。

1.3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每位学员的每一科目的成绩评分均由同一带教教师给出,以便得到客观、有效的数据。牙体牙髓病治疗技术考核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考核(着装、坐姿、椅位、支点、口镜d的使用、无菌操作)和专业技能(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X线片)。牙周病治疗技术考核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考核(着装、坐姿、椅位、支点、口镜的使用、无菌操作)和专业技能(器械选择、握持、角度、放置;支点;用力方式和方向)。冠修复技能考核:牙体预备模型后计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牙周病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牙体牙髓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考核成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修复治疗技术培训前后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前与培训后考核成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我国口腔医师的需求量很大,正规大医院口腔科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量培养社区口腔医师。这属于口腔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国内个别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区牙病患者较多,缺乏对社区医师的系统培训,不利于未来口腔临床工作的开展。

制定规范的培养计划和模式,应用临床模拟实验模型,对社区口腔医师进行规范的培养,包括无菌观念、预防交叉感染、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但能适应当前越来越严格的病人诊疗要求和高质量的医疗效果,而且能给实习医师提供较为完满的临床病例类型和丰富充足的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临床技能培训。鉴于目前国内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必要对口腔临床模拟操作进行全面、系统地实验教学研究和总结。目前此类研究尚不多,因此本研究以更好地解决医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促进医学教学改革,同时使患者能够真正受益[4]。

针对社区口腔医师学历低、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差的现状,采用口腔临床模拟操作系统为主的培养方法,既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又符合当下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我院口腔教研室完全具备开展此项目的软硬件设施,拥有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相对较完善的口腔实验室,因此本文研究并开展了口腔临床模拟教学操作系统。

仿真模拟教学被应用于诸多学科,并已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5]。培养方式包括4个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离体牙直观操作、仿头颅上真实体会操作及临床参观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老师通过多媒体等数字化工具依据教材现有内容,讲授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操作规范[6],使学员能顾温故而知新,再次领会经典课本中的经典内容,做到理论要点烂熟于心。离体牙直观操作是使学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并操作每一个经典操作过程,使学员能观察并体会到一些复杂或专业细节操作过程,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仿头颅的使用是近年来国内口腔教学中已被认定为非常有必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学工具[7-9]。研究表明,仿头颅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真实的体验临床诊疗环境[10],并使他们更加形象化的熟悉并记忆每个操作要点,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兴趣,加强更深的记忆,更好地完成学习[11]。最后学员被带入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培训中重点操作的技术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能够对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和记忆。四年的临床模拟教学实践成绩显示,口腔仿生模拟教学对提高口腔医生临床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12],使刚入科或不规范操作的口腔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能有效地运用口腔治疗技术。在以往培训期间发现单纯让口腔医生直接在仿头颅操作会增加培训时间,增大口腔医生熟悉操作流程难度,因此,在2011年~2014年我院改变培训流程,先让口腔医生在离体牙上操作每个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然后再进行仿头颅模拟操作。结果显示两者结合教学,使口腔医生较快地掌握每种技术的操作流程,对提高培训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应用临床实例模拟操作和临床实验室进行教学,并面对模拟真实的口腔各学科的相应病例模型进行学习和诊断治疗。通过反复的仿真模拟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通过模拟练习,缩短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时间,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将缩短病人的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将实验教学从实践探讨的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并可重点解决当前口腔医学中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针对我区口腔医生基础力量薄弱、动手能力差、无菌观念缺乏、治疗效果不理想、医疗纠纷多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培训。而对社区口腔医生的系统临床模拟培训的缺乏,不利于将来口腔临床工作的开展。实践也证明仿真模拟的临床实验教学,不但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而且对于教师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将具有深远的影响。仿真头模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做好当临床医师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学习,增加学生操作的真实感[13],具备比传统临床前期教学方法更为科学、有效的优势。相信随着此项科研的完成和成果的推广,会大大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巧玲,胡大一.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57-358.

[2]McKinnon M,Luke G,Bresch J,et al.Emerging allied dental workforce models:considerations for academic dental institutions[J].J Dent Educ,2007,71(11):1476-1491.

[3]Perry S,Bridges SM,Burrow MF.A review of the use of simulation in dental education[J].Simul Healthc,2015,10(1):31-37.

[4]施敏.口腔医学临床前实验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4):831-832.

[5]张铁军,李刚,任,等.放射仿真头模在口腔放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77-280.

[6]牛莹,刘健,刘为国.数字化导引系统结合临床模拟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15,36(6):125-127.

[7]张乾,苏雪莲,李志强.口腔仿真模拟系统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76):59-60.

[8]王丽.基于示范校建设的口腔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8):36-37.

[9]陈乃玲,穆玉,吴文慧,等.口腔仿真模拟实验室与口腔实验教学[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674-677.

[10]李贤玉,梁登忠.KaVo仿真头模在口腔牙体牙髓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4(4):70-71.

[11]任旭,王菲,黄强生,等.试论口腔教学引入多媒体后的利与弊[J].职业技术,2011(4):51.

[12]周洪,王春燕.口腔仿生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95-397.

[13]曹霞,张建中,孙.仿真模拟系统在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29-132.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实践性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符合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做为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必须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达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统一,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一、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培养符合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当前会计教学对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是“既有必须、够用、管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特别突出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因而开展会计实务教学是会计学科教学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要求

学生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是教学质量的体现,保证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会计实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毕业竞争力,实现全面就业,促进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

遵循中职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实用性,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就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一些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忽视了实务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实训教师实践能力不够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一般都是高校财会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具备的“双师型”教师为数不多,缺少专门的会计实践指导教师。

(三)会计实训资料内容单一

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学资料只是将企业某一个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搬,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理,使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而有些资料则是完全靠几个老师编造出来,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种过于真实或过于虚假的资料都影响了实务教学及训练的可操用性。

三、推进会计实务教学的对策

(一)实施单项实训操作与综合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进会计实务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快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所谓单项实务操作,也就是课程实务操作,将学生两年会计所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实务训练。它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各学科除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阶段的实务操作。在课时上,将其学科总课时分解成授课课时和实务操作课时两部分,授课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教授,实务操作课时是专门用于技能系统训练。从而克服了等到所有课程上完才安排训练的缺点,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综合实务操作,就是在进行实务操作时,强调任务驱动下各岗位之间的积极协作,每个学生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小组精心设计的任务,并在完成一段任务后,各小组之间的岗位进行轮换,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训练资料中模拟单位的经济特点、组织结构、规模大小,模拟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让单位运转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担任的岗位进行轮换,使学生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联系,最终完成会计任务。

(二)实施手工会计实务操作与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普及的今天,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现在,各个学校的财经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把通过手工操作的模拟实务资料,在电算化实务操作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同时训练了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三)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教材体系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会计人才;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紧密联系企业,选送会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实际,弥补自身不足;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会计师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定,对于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慎重选用教材。一是选定和编写的会计实训教材要结合中职财经类会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实用、内容新颖;二是教材要形成体系,各实训教材之间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三是注重实训教材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结合,实训教材中不仅要训练会计核算方法,同时也要编写一些有问题的凭证,让学生识别、审核。

(四)构建会计实务操作教学的评价体系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5

监狱组织罪犯结合劳动改造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罪犯在服刑期间,努力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术,为回归社会后就业谋生,立足社会创造条件,是监狱执行监狱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不断表明,监狱依法开展的罪犯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对于提高罪犯的社会化能力作用明显。然而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鉴于一些罪犯刑满后参与社会就业竞争能力较弱,以及罪犯普遍文化偏低,又缺少职业技能,甚至还好逸恶劳等问题和矛盾存在的现实,监狱应怎样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提高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值得研究探讨。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处理好教与学双边互动关系,保证技能培训的效果

职业技能培训侧重于实际操作,即要解决的是“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但它们都属于教育的范畴,这就需要解决好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关系。监狱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师资、教材、学员(罪犯)、实际操作和教育培训经费五个方面。

(一)师资。监狱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的师资既指开展职业技能课堂化教学的理论老师,也包括实际操作的师傅。理论教师可以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任教师中聘请,还可以从监狱警察职工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中聘请。实际操作的教师可以从警察职工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已经掌握专业技能或取得资质证书的罪犯中聘用。

(二)教材。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应尽量选用国家教育部门审定的教材,这有利于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对接,同时有利于使受训者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识。同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另外,应结合职业技能培训编写讲义,讲义应突出重点、难点,讲求实用性。

(三)学员(罪犯)。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没有职业技能,有些刑期较长而又较为年轻。组织罪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他们的基础文化、年龄以及个人兴趣和爱好,结合监狱设置的劳动改造生产项目、岗位,编班组织开展课堂化教学,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培训实际操作技能,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考核应改进方法、简化程序、降低难度。如考虑用口试代替笔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分数的占比等。

(四)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是职业技能培训的核心,关键是解决会的问题,即会操作、熟练操作、精确操作。这里面凝聚着操作者的理论知识、经验、悟性。实际操作可以建模拟室,使操作者在模拟状态下通过反复训练固化操作行为模式,从而掌握操作的技能,提高操作水平。最重要的是结合劳动改造岗位,强化实际操作。学员一定尊重师傅,口手相传是传授技能、掌握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必不可少。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罪犯劳动改造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各种规定,保持劳作现场环境优良,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敬畏制度,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保证劳动现场的有条不紊和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经费。经费包括理论教学费用(教材费、教师津贴,教研经费等,从教育改造费中列支)和实际操作费用[实作教师(师傅)的津贴、相关材料费,参加培训罪犯的补贴以及奖金等,从生产成本中列支]。

二、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和实际操作行为

罪犯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管理,管理科学才能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使培训有序开展,持续进行,收到预期效果。

(一)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机构可称为罪犯职业技能培训教研室,设在教育改造科,由分管教育改造工作的监狱领导任教研室主任,负责重要工作协调,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工作考核目标设定。教育改造科的领导任副主任,负责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编制及日常工作开展,教研室其他组成人员从教育改造科、狱政管理科,生产技术部门抽选兼任。

(二)明确教研室工作职责,使职权和责任明确清晰,便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1、负责学员个人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在此基础上编班开展理论教学。编班后须将学员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教师,便于教师备课、组织教学,以增强教学相长,防止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局面出现,切实提高理论课的实际效果。

2、负责职业技能培训科目的选定。首先在监狱已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生产、又与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相统一,且便于开展技能培训的项目中选定。其次是创造条件可以开展的科目,如烹饪、计算机操作等。最后,从有利于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这一角度,向监狱提出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生产项目的开发、引进的建议。

3、检查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情况,适时组织教研人员听课,到罪犯劳动改造现场观摩罪犯实际操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4、加强与职业技术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国家职业资职认证机构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的帮助,提高培训工作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与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办学,提高培训质量,努力使罪犯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职业教育接轨。

5、负责教师资格的审验,教材(讲义)选取使用,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统计课时量,计算教师津贴,定期发放教师津贴。

6、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对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进行评估。

三、完善激励机制,促进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水平提高

监狱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与之相关的因素和环节多,要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不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处理好各个环节,而且要调动各方面因素的积极性,保证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又充分发挥作用,使培训持续有序开展。

(一)将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考核,将负责和参与培训工作的警察纳入考核,并与年度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相衔接。

(二)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罪犯在实际操作中超额完成劳动生产任务的,除月考核给予加分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被选用为实际操作师傅的,根据指导和辅导人数每月给予补贴。

(三)开展劳动竞赛。按照所开展的罪犯职业技能培训分类组织进行,奖项设置组织奖和一二三等奖,组织奖颁给获胜的监区,一二三等奖颁给获奖的罪犯。

(四)开展轮换培训和中级工以上培训,增加受训人次和每人取证种类,提升职业技能等级。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6

【关键词】  护理技能;操作培训;模式;比较

护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是提升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是护士执行力的核心体现。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50张,继2006年医院管理以来,新聘护士逐年增多,3年内增加护士78人。护理部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经过2年的培训,逐渐摸索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现将两种培训效果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护士分层培训计划,以3年内进院的72名注册护士为对象,以病区为单位,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护士36名,其中男性3人,女性33人,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3.57岁;学历分类: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20人;职称分类:护士31人,护师5人。对照组护士36名,其中男性1人,女性35人,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3.46岁;学历分类:大专学历14人,中专学历22人;职称分类:护士30人,护师6人。两组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及考核项目均相等,具有可比性。两组护士各随机分为3个培训小组,每个小组12人,各设组长1名。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即教学组长示教并讲解组长组织护士训练考核;实验组培训模式:护士操作并接受提问教学组长示教讲解组长组织护士培训考核。由主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教学护士长、教学组长组成考核小组。按照《陕西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评分标准考核,两组人员分别随机抽签,对所培训的某一个项目进行考核。数据处理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考核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培训模式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培训模式考核成绩比较(略)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对3年内进院的72名注册护士以病区为单位,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按照不同的培训模式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即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示教讲解护士训练考核;实验组培训模式为:护士操作并接受提问示教讲解护士培训考核。结果:两种培训模式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以提高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动式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技能操作培训效果。

【关键词】  护理技能;操作培训;模式;比较

护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是提升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是护士执行力的核心体现。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350张,继2006年医院管理以来,新聘护士逐年增多,3年内增加护士78人。护理部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经过2年的培训,逐渐摸索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现将两种培训效果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护士分层培训计划,以3年内进院的72名注册护士为对象,以病区为单位,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护士36名,其中男性3人,女性33人,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3.57岁;学历分类: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20人;职称分类:护士31人,护师5人。对照组护士36名,其中男性1人,女性35人,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3.46岁;学历分类:大专学历14人,中专学历22人;职称分类:护士30人,护师6人。两组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及考核项目均相等,具有可比性。两组护士各随机分为3个培训小组,每个小组12人,各设组长1名。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即教学组长示教并讲解组长组织护士训练考核;实验组培训模式:护士操作并接受提问教学组长示教讲解组长组织护士培训考核。由主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教学护士长、教学组长组成考核小组。按照《陕西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评分标准考核,两组人员分别随机抽签,对所培训的某一个项目进行考核。数据处理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考核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培训模式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培训模式考核成绩比较(略)

3  讨论

    操作培训模式改变的目的是培养临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有目的、自我调控判断的过程,包括解释、分析、评价、推理及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的解释说明,或对判断所依据的全部情况的考虑[1]。通过提升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使护理技能操作培训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护理操作技术更规范、科学。

    两组培训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是对照组护士参与的是一种被动的培训形式,这种形式限制了护士的思维,束缚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小组成员在观看教学老师示教过程中不能对照自身的操作细节,易养成不良习惯性;实验组护士面对小组成员进行操作,同时接受教学组长的提问,无形之中促使操作者要预习和思考,且通过提问可启发护士、纠正不足,继操作之后再观看教学组长的示教和讲解,自觉对照细节,这种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形式会促使护理技术操作更完美。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人员的增加,护士的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是每个医院共同面对的问题,效果显著的培训方式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7

近年来,各行各业管理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越发展,会计也显得更重要。可以说各行各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会计的存在。俗话说:“万两黄金不如一技压身”,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培养的重点,笔者认为应以更熟练的专业技能去适应于社会。

不能想象一个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怎样和具有大专、本科文凭的会计人才竞争。因此,职业学校对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该是“重基础、重实务、重技能”。

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持证上岗成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情况下,也就意味着会计工作经历的开始,因此职校学生应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加强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培训,及时考取会计上岗证、珠算等级证、及会计电算化上岗证等,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和后续的培训考试奠定基础

二、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强化实践模块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在校内实训方面,除了进行珠算操作技能、点钞操作技能、商务书写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基本技能之外,还要通过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帐簿的登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核算流程的模拟实训,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有机结合的训练,掌握以下核心技能,如会计核算技能、会计分析技能、财务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纳税会计技能、通用财务软件应用技能等。

三、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它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这这门课时,往往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如何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大挑战,虽然很多学校都进行基础会计技能训练的教学,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一)改变以教师教为主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模拟工作中心的技能教学模式。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入门课,涉及财会专业知识的许多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枯燥的理论切入教学,教师一心想把全部专业概念、原理知识教给学生,但是学生们要么是心不在焉,提不起学习兴趣,要么就是听不懂而放弃。因为他们心里都不知道学来有什么用,因为这些原理、概念似乎离他们的生活很远。

首先只有积极改变这单一教学模式,建立模拟工作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把每个理论环节都与实际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实际感受到会计专业知识在财会实践中的运用,从而不会产生一种空洞、陌生感,以及由此而滋生的无用论。

其次,教学方法,传统的讲练法、讲授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限制。设问题自学、创设操作性模拟岗位工作问题等方法应该不断推进,如针对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一定时期一个课题,如头两个星期专门研究会计科目,接下来两个星期研究会计凭证等等,使学生自己学习有关的知识和内容,个人学习或小组研究,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并提高技能。

第三、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事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尝试操作,使学生学习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这样教学有了针对性,一方面可以把教师从繁琐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又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就。

(二)通过案例练习,重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模拟实习、实践等活动把学生引到典型的实际事件中,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讨论和辩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目的。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追求的是一种“生存教育”,而不是传统的“书本教育”。

目前,中等职校财经专业的教学形式仍然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描述型,以理论论理论,再加上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学生对财经专业会计处理过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教学方法,同我们中等职校的培养目标是极不相符的。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抛弃传统的“书本教育”,一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出发,突出财经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构建形式多样的“案例教学”模式。

首先,应从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分析入手并进行模拟实习,从中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增长理论知识。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组织好会计基础模拟实验活动,即可采用简单案例进行教学。假期,教师布置课题,让学生参观企业财务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对会计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学会搜集或者自编案例。

其次,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在校内进行会计模拟活动,进行简单的“证—帐—表”的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熟练掌握从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从简单的会计尝试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使学生在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训练中巩固会计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好会计基础。

第三、在进行某些概念的教学时,应注重直观性的尝试教学,如什么是原始凭证?机械地讲解、记忆,学生往往难以接受,采用预先布置学生去了解商场地,购买货物的手续是怎样办理的?选中商品后,先由售货员开一张一式二联的单据,由购买者到收银台付款,收款员收款后留一联红票,另一联让购买者凭此领取商品,那么这一联红票实际上就是销售商品最原始的凭证。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搜集一些收款收据、车票、发票等,在这基础上,提出原始凭证的概念,学生就易于理解而印象也深。这样比单一地采用“制度、规定加解释”的传统教法要容易接受。再次,在了解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后,还必须进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整体性仿真尝试教学训练,从而以尝试训练推进教学过程,经尝试训练强化财经知识的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基础会计技能训练模式

抓好会计技能训练,应该从基础会计技能着手。当前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加强实践性环节。会计技能训练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于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开展会计技能训练是会计学科教学的客观需要。

基础会计技能训练,是结合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模块式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和两种类型,专项技能训练又细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和技能训练两类。

(一)、专项技能训练的组织运作方式。

专项技能训练按其技能训练内容和目的不同又分为单项技能训练和阶段性技能训练。

1、单项技能训练,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技能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技能,这样可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阶段性技能训练,在学习完理论课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技能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比,专项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地掌握会计工作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核算课题。

(二)、综合技能训练的组织运行方式。

综合技能训练的训练资料,一般是以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按照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到完成技能训练报告,而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会计技能训练。这种操作训练一般应该在单项训练习结束之后进行。

综合技能训练的组织运作方式,一般采用混岗运作方式和分岗运作方式两种。

1、采用混岗运作方式。这种方式下要求每一位实习学生各自单独完成(或者两个学生为一组共同完成)全部会计模拟技能训练内容。

2、采用分岗运作方式。这种方式下要求对实习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岗操作。

此外,还可以采用纯手工实务操作与电算会计相结合的运作方式。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高速化的工具已普遍在会计工作中得到应用。新时期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各种会计理论和方法,还要熟悉微机操作,及相关财务软件的应用。

职业教育的本质最终是就业教育,就目前多数行业而言,始终希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顶岗操作能力,这也是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长处。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人员不花费岗前培训成本就能直接从事工作,而现在的毕业生不能达到一上班就能顶岗这一要求,从而形成用人单位想用不敢用的状况。而通过加强志业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才能较快适应立即上岗的需要。

会计实操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露天;设备运行;问题;改进措施

黑岱沟露天矿生产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进口设备,电气化程度高,对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操作人员的培养都采取师带徒形式,存在人员培养周期长,效率低的特点,高技能操作、检修人员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员需求,且出现新老交替脱节现象,年轻司机所占比例偏高。设备服务年限不均衡,故障时间也是参差不齐,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具体存在问题如下:设备操作不规范,造成故障率高;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彻底;各类记录不完整,总结分析不到位。因此,研究如何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1. 当前露天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设备操作不规范

操作人员对设备参数性能及操作规程了解掌握深度不够,设备操作达不到规范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人员操作不当或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设备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时间达72小时左右;年轻司机所占比例大,年轻司机操作水平不高,规范化操作意识不强;对设备突发故障处理能力不强,高技能人员少,技能素质参差不齐,对设备的检查检修不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制定其相应检修计划。

1.2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彻底。

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维护级别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这需要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做好配合,设备操作人员注意观察记录设备运行的小时数,维修人员及时做好维护保养准备工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需要进行保养的设备不能及时得到保养,或延期保养,从而给设备运行造成了隐患。

1.3各类记录不完整,总结分析不到位

设备运行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填写设备点检记录、运行记录等各种记录。但是,这些记录只停留于一种形式,很多司机对设备点检记录、运行记录填写的不详细,不能按要求认真点检设备,记录内容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没有组织相关检修人员对检修记录中的设备配件使用更换、设备故障处理过程进行讨论分析,有些总结分析很浅显,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总结分析不到位,对设备运行管理不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2.完善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几点对策

2.1人员规范化操作培训

2.1.1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规范化操作的理论基础,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技术规程的培训,使其在操作人员头脑中固化,养成一种习惯。

例: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规范化操作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

根据生产生产情况,制定《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周期。培训计划可根据实际配套使用情况,临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培训时间及人员:

培训时间实行周期性培训,第一次培训在设备使用前,以后周期为每半年培训一次,被培训人员包括: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规范化监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培训内容:

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质安全管理知识

培训要求:

(1)培训内容及培训人员、考试成绩应有详细记录并存档。

(2)被培训人员要认真听讲,严格执行考勤和请销假制定,必须做到被培训人员全部参与,不留死角。

(3)培训完毕后实行闭卷考试。不及格的人员不准上岗操作设备。

(4)培训老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资质。

2.1.2操作人员现场实操培训

现场实操培训,请老师傅或经验丰富的员工,对设备实际操作,并对每一步操作步骤中是如何操作,且操作的目的意义进行讲解,保证员工清楚了解操作规范化的意义,让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操作规范。

2.1.3制定人员操作规范化监管措施

首先通过班前会、班委会、队务会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耳濡目染。

其次由于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突发性因素,有些员工在从事某项操作时易走捷径,随意跳过甚至更改某项操作规范。因此,应加强监督检查,对员工的不良作业行为及时制止,并从思想和经济双方面进行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规范化操作习惯。

再次对于习惯性出现不规范操作的员工,要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管理。不仅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而且要对其评价,是否需要调离本岗位。

最后通过技术比武或考试,寻找员工之间的差距,促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习别人的经验。

2.2科学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设备的维护保养需要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相互配合进行,操作人员记录设备运行数据,真实反应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及时与维修人员沟通,维修人员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修人员应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做好设备点检工作。

点检维修制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和各种仪表指示,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数据及时分析,可以有效防止“过维修”、“欠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维护检修费用。

2.3各类记录分析总结

2.3.1设备运行记录分析总结

各级机电技术人员定期总结设备运行状况,检修人员负责按照检修标准填好当次检修记录,若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影响运行,除组织人员安排应急检修外,追查分析设备故障原因。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操作人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故障的,根据影响程度对其操作人员相应处罚,并进行操作规范化培训。检修人员检修不到位,检修负责人没有对检修人员检修内容进行细致验收,根据影响程度对其检修人员及检修负责人相应处罚,并进行岗位职责培训。设备故障部位或配件已达到使用寿命,做好故障处理记录,以备后续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

2.3.2设备配件使用跟踪记录分析总结

核算员以EAM系统为信息平台查询每台设备配件领用记录、检修人员必须做好设备配件使用方向、更换时间、原因及损坏程度记录,定期对设备配件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制定设备配件移库及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建立准确的设备配件安全库存量,保证设备正常生产运行中的备件储备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总之,设备运行管理是露天矿机电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加强运行管理,使机电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得以贯彻落实,使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经济,使设备发挥更高的效率,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上一篇:少儿艺术教育培训范文 下一篇:保护环境的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