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16 16:50:22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语言规律;语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限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心智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一种拓展,是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互融共进的。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其作文能力。

一、小学阶段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低年段5万字,中段40万字,高段100万,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课文不过三百多篇,几十万字,仅靠规定的文本是远远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的阅读量是必由之路。

语言文字的教学强调“精读”与“泛读”的结合,强调教师的精读指导和学生的自由泛读的结合。叶圣陶先生阐述:“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堂的精读揣摩玩味,悟得门径;课外泛读搜求积累,生成语感,互为滋养、循环往复,让阅读主体的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才能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二、小学阶段基于校本实践的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范围、方法、方向也需要老师专业的指导。在不少地区、学校,为课外阅读而阅读,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科学引导的课外阅读可能会滑入“伪阅读”的误区。

主题综合阅读策略。在教材编排时把相同题材的作品放在一个单元,这是主题阅读的一种常见形式。同题材作品主题的确定,还可以从语文教材里挖掘出很多。翻开课本,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单元都是有主题的。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学完相应的单元之后,把主体综合阅读内涵扩展到同体裁作品为主题、同作家作品为主题等多种选题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综合阅读指导,既拓宽了阅读面,又加深了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教学的“点”和课外阅读的“面”动态结合,交替互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发展水平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更在于学生有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所以,教学中要致力于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使阅读增值。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指导自己的阅读实践,以范例为基础,牵引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逐步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配套读本,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和人文关怀,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推荐指导,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与感悟中培养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书面规范语言积累靠的就是学生平常的阅读积累,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来自阅读实践。课外阅读强调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越丰厚,习作越充分,学生体验才越深刻,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感觉”和“语文态度”。

知识社会的来临,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之后,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的课外阅读,教师除了要注意阅读的内容,还必须注意相应的尺度。相比于枯燥的教材内容,课外阅读的内容在趣味性、选择性上都更加吸引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

上,教师还必须注意内容的健康性。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灵快速发展成长的阶段,接受负面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课外阅读,必然是指课堂教材以外的阅读。教师可以立足教材的内容,做到引申,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背景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指导方法具备的优点显而易见。

首先,立足教材的课外阅读,能够更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背景,提高自身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也能够提高教材内容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最后,教材的内容必定是符合学生当前发展状况的。也就是说,这些阅读内容是能够被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另一方面,立足于教材的课外阅读内容,必定是正向积极和健康的,不会误导学生。

以《黄山奇石》这一课的内容为基础,教师显然可以指导学生以黄山为背景进行课外阅读。这就能够充分体现上述三种优势。以黄山为背景的课外阅读,能够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黄山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景物的描写方法和手段。

另一方面,以黄山为背景的课外阅读,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优美的散文。学生会因为曲折的故事而沉迷,也会因为优美的描写而沉醉,非常容易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学习兴趣。最后,以黄山为背景的课外阅读,其中的阅读内容自然是健康积极的,不会出现不健康的信息。因此,对小学低年级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显然是可以立足教材做到引申的。

总的来说,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指导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和家长要从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外阅读带来的助益,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3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诸多挑战,有现代媒体的干扰,有家庭读书氛围的影响,还有老师指导不足,学生读书习惯不好。基于此,我重视阅读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带动课外;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让他们学会挑选课外读物;“鲸吞”与“牛嚼”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强化自主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知识迁移 自主阅读 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课内阅读水平,还要想方设法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数量。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语文教科书所选的课文尽管文质兼美,但不过是浩瀚书海之一粟,课外阅读才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把课外阅读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课外阅读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面临着种种现实问题与挑战,我们只有理清头绪,才能巧妙应对,让小学生走上课外阅读的坦途。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让小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乱象丛生、令人堪忧。

1.现代传媒让小学生眼花缭乱不知所从

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传媒的出现,无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不得不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自豪,在我们快乐地生活之余,也会有丝丝的忧虑。很多人沉迷于现代媒体,小学生更是无一例外,电视控、电脑控、手机控……的出现,让我们瞠目结舌。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很多人陶醉于电视连续剧,以看电视剧取代了读原著。殊不知,那些经过编导加工的电视剧,往往带有编导的影子,和我们读原著是不一样的。阅读文字,是思想的流动,小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去解读原著,经过自己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最能涵养小学生的阅读品质。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的出现,占用了小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有的小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危害极大。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引导小学生走出魔障,喜欢阅读,自觉阅读课外书,更是我们遇到的崭新课题。

2.许多家庭缺乏良好的读书氛围

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喜欢读书,孩子也就会爱上读书。现代家庭中,很多家长失范,不能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榜样,家长在工作之余,往往是忙于上网,忙于看电视剧,忙于手机游戏,很少读书看报,也较少督促子女阅读课外书。在家长看来,完成作业才是头等大事。家长们的很多精力,都专注于孩子做作业上,至于课外阅读则要求不高,甚至是零要求。一提起课外书,家长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作文选,用读作文选代替了课外阅读。我到过两个孩子的家,父母的做法不同,孩子的阅读习惯也不一样。一个家庭,装修豪华,但看不到书架,一叠叠报纸整齐地堆放在墙角,和送来时毫无二致,如此家庭,让孩子爱上课外阅读,是不是有点难为孩子呢?另一个家庭,装修典雅,书架整齐,各种图书摆放有序,有的封面都已经泛黄,大厅的一幅匾额更是醒目――“诗书继世”,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小孩子喜欢读课外书,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3.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够

我们与其一味抱怨小学生习作水平低,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不如因势利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老师要有计划,有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小学生阅读规定的书目,然后让小学生去复述,去概括故事的梗概。可是在教学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太功利,不重视孩子的持续性发展,只让小学生读优秀作文选。把抄写优秀作文放在第一位,而对课外书的阅读却疏于指导,小学生一旦放任自流,就会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放羊式阅读,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4.小学生有待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名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遵循的。可是我们的小学生阅读课外书,往往有始无终,甚至一目十行。读过之后,根本不能把握故事的梗概,更不去琢磨作者的思路,也不去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这种浅阅读,收效极差。我们要鼓励小学生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要学会记录好词好句,要摘抄好的句子好的段落,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学生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起步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有一定的可塑性,我们要积极引导,制定简单易行的读书策略,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慢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

(二)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重视知识迁移,先课内后课外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文字中获取意义的心理活动。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先决条件。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缺少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直接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得益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方法指导。

我重视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让小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思想感情。这需要老师先范读,再领读,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读。为了让小学生读出况味,我们要重视语境的分析与设置,让小学生的情感自然流动,让小学生的情感喷涌而出。比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静夜思》,我让小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感悟,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这样,小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理。没有意境的创设,有感情的朗读简直是不可能的。我鼓励小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背得滚瓜烂熟,这种积累,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所在,我们要加以指导,让小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学习。

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指导小学生学习阅读,从不放过任何细节,每次都要从导读开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导读写道:“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与好书相伴吧!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我们通过学习单元导读,让小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要喜欢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要把握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要体会阅读的乐趣,并学习读书的方法,这样小学生在读书中就能明确目标,知道该做什么,然后再学习怎么做,就能少走弯路,明白阅读的基本套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的少量集中阅读是难以奏效的,还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实现。我们要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尽量多的去阅读课外语言材料。我们要指导小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课堂上学到的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科书里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课外延伸,向小学生推荐难易相当、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小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2.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要指导小学生分辨善恶美丑,从健康向上、活泼有趣、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因为好奇心强,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有的只从书本的薄厚出发,而忽视内容的选择,容易受不良读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有的热衷于图画,厌烦文字,我们要鼓励小学生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并通过语言文字解读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我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主张雅俗共赏,读物要高雅,对小学生做思想的引领,语言的规范;读物要通俗,小学生要读得懂,要有趣味。这样的课外读物才适合小学生读,小学生才喜欢读,才读得进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首先要选择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书,对教科书中的篇目,源自原著的要读原著,要读关于课文作者或课文中人物的传记作品,读了《赤壁之战》,指导小学生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让小学生去比较,去感悟;再就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必读之书,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等,都可以让小学生放手去读。

3.“鲸吞”与“牛嚼”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我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的时候,提倡浏览在先,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把精读的部分和略读的部分区分开来,需要略读的略读,需要精读的精读,不仅可以节约阅读时间,还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所谓“鲸吞”,就是提倡海量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课外读物,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大意的能力,要传授小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上阅读将成为获取信息的必然渠道。因此,我们要训练小学生学会浏览,不断扩大阅读面,获得海量信息。

所谓“牛嚼”,就是提倡精细阅读。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略读适用于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快速了解读物的大意,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精读常用于读名篇佳作和自己喜欢的书刊,采用仔细推敲、反复研读、用心感悟的方式去品读语言材料,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叶圣陶先生说过,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于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没有精细的阅读,小学生获得的信息就不够深入,会流于形式;没有略读,小学生获取的信息就会简单枯燥,流于狭窄。二者的完美结合,才可以把课外阅读做到极致。

4.强化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所在,为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力打基础,我们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做阅读卡片。阅读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是积累材料的好办法。制作阅读卡片,要分门别类,及时整理,以便日后查找。制作阅读卡片,可以从易到难,从词语积累开始;可以由简到繁,进行佳作摘抄。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制作更加精细的阅读卡。有了阅读卡片,就有了素材库,就有了知识库,对阅读和习作都大有好处。

(2)鼓励学生勤于读书。要鼓励小学生勤于读书,坚持读书,并要做圈点勾画,写眉批,提倡小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写出读后感,记录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摘抄佳词丽句,优美的段落。

(3)开展读书活动。在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定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做到以读带写,以写带说,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会话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班上开辟读书专栏,向小学生推荐新书,张贴小学生的阅读体会。办读书活动板报,展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鼓励小学生向学校广播站和报刊投稿,与当地报纸联姻,创办小记者专栏,让小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获得成功与喜悦。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小学生就会爱上阅读,自己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海量阅读,只靠课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发挥课外阅读的优势,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课外一起动。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拓阔小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内化小学生的思想,提升小学生的素质。这种阅读,是最开心的阅读,也是最幸福的阅读;这种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很好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张洪玲,陈晓波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4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分析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25-03

作者简介:何亚琼(1972―),女,浙江余姚人,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余姚市花园小学副教导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

1.传承文化精髓

人类几千年的知识积累都通过书籍来传播,读书是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的熏陶、浸染中得以传承和发扬的。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因为传承了共同的文化,所以才有共同的思维、生活方式;因为阅读了共同的经典,才有了对话的基础、精神的共鸣。

2.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爱读书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语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阅读出来的,大量的阅读对识字、阅读、写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丰富精神世界

我国知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课外阅读的意义不仅在知识、能力层面,更重要的是对精神的滋养。优秀的文学作品滋养着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养育一种心情,一种浪漫,一种从容,一种坚毅……人的底色就是在童年时期确定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指导无序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缺乏有效指导和系统引领。 即使有老师制定过计划,上过指导课,和学生就阅读内容及感受有过粗浅的交流,但还是局限于某一本书、某一节课,仅止于点上的有限指导。部分教师能设计读书知识检测,有摘记、读后感等物化成果,但缺乏总体规划。

2.涉猎肤浅

漫画、魔幻、卡通、通俗童书是孩子自发阅读流传的“畅销书”,虽常遭师长干预而成为孩子们的“地下”读物,但屡禁不止。阅览室中连环画书架前气氛活跃,可文学书架却无人问津;带到教室里的课外书大多是漫画书,说起一些卡通人物,如数家珍;而看《读者》却只看其中的笑话和幽默故事。

3.迫于功利

家长为孩子买课外书往往也偏重于学习或写作指导类书籍,如《XX作文选》《XX学科全解》等学科辅导材料是家长们的首选。孩子和家长都希望通过阅读此类书籍,获得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科成绩。

4.追逐潮流

学生的课外阅读似乎也有了“潮流”,孩子们在某一段时间总有他们“热读的图书”。流行往往跟正在热播的动画,跟媒体的炒作有关。走进书店,满眼的“乌龙院”“冒险小虎队”“马小跳系列”等。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1.“快餐文化”时代的必然映射

进入快餐时代,网络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使人的内心变得躁动不安,丧失了阅读纸质书籍的宁静心境。儿童更是如此,影像媒体的强力冲击削弱了书籍对学生的吸引力,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占据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忽视了文字阅读,难以潜心会文。如果不加以引导,这必将导致一代儿童对纸质阅读的错位与疏离。

2.成人对课外阅读的误识

在升学、应试的强力压迫下,孩子、家长、教师的眼中只有分数,作文选、教辅书被认定为“合法”读物,而其他书则都被视为“闲书”,从而导致儿童课外阅读的选择范围非常狭隘。很多成人出于对儿童未来命运的“关心”,无视孩子的阅读兴趣,将本属于成人阅读范围的文学名著作品过早地摆放到儿童的书桌上,出现儿童阅读成人化的趋势。

3.优秀儿童读物匮乏

北欧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儿童文学,让全国最优秀的作家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而中国对儿童图书的扶植力度不够,虽然有郑渊洁、梅子涵、曹文轩、黄佳蓓、沈石溪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诸多儿童文学作品,但还是满足不了广大少年儿童对儿童读物的多样化需求。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语文教师有一种责任,那就是:让孩子享受童年的阅读,为生命的成长着色,为人生的幸福奠基。

1.推荐学生“读好书”

(1)考虑孩子的年龄层次。朱永新教授在《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一文中说过,真正的好书,是经过大浪淘沙淘下来的最伟大的丛书、经典。但是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因此,低中年级学生应以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可以增加阅读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而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作品感兴趣。此外,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军事、科学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引荐读物时可根据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广采博识,重视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凭个人喜好来选择书籍。

(2)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喜欢动物的孩子,笔者推荐他们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热衷于侦探小说的,笔者引导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性格活泼的介绍给他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内敛沉静的则让他沉浸在曹文轩的美文小说中。而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转移和扩展。

(3)儿童文学是首选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50%的内容是儿童文学类,儿童文学是孩子自己的文学、自己的读物,其间有他们自己的心灵花园和趣味天地。他们的趣味、情感、想象力、语言能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滋养。

绘本阅读――图画书是用图画直接讲故事的书,其中的图画就是书籍的“语言”。这类书很容易讨儿童的喜欢,因为当中不止有故事,还有颜色,还有神情,还有行为。从孩子喜欢上绘本开始,他一生的阅读兴趣就由此起步了。没有图画书的童年就像没有玩具的童年一样,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童话阅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过,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因为它真实,所以它会流传。童话怎么是真实的呢?那分明都是想象的故事。可是它的美妙是真实的,它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校园文学――如今,在小学校园里,《淘气包马小跳》《女生日记》《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皮皮鲁系列》已经成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小说作品,杨红缨、郑渊洁、黄蓓佳、郭敬明等作家也成了小学生的偶像。特别是杨红缨,其数部作品很得学生的心。这些校园作家的作品主角都是中小学生,书中描述校园里形形的事,作品语气诙谐幽默,语言活泼生动,一些语言成了小学生中的“新新语言”。校园文学能够投射出孩子张扬的个性,唤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2.指导学生“会读书”

班级读书会作为集体阅读的最佳形式,在指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读书会的交流建立在个体自由阅读的基础上,书目的选择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读书会进行互动交流时,其间有碰撞中的认同,互动中的融通,有对文本进行的引读、回读、赏读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使得阅读者体验到了超越感官的欢愉,其实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趣阅读”。 读书会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的立体对话。实现这一理想状态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话题。话题之间围绕一个主题,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的延伸与深化,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1]

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的导读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过程:

(1)利用封面、封底、书脊、目录、评价等了解作品价值。

(2)导读前言,了解故事时代背景;导读封里,了解作者信息。

(3)师生共读经典章节,指导阅读方法,深入品读,交流心得。

(4)指导阅读“后记”,了解作品主旨。

(5)抒写阅读感受,激发后续阅读。

除此以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绘本阅读导读课,开启学生热爱阅读的大门。针对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设计专题阅读会:走近诸葛亮、乡土文学专题赏读等,引导学生深刻阅读。

3.激发学生“好读书”

(1)营造氛围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设立学生阅览室、图书走廊、班级书库等阅读场地,开放学生阅览室;成批购买计划中要导读的书,便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步阅读;利用中午、阅读课、活动课组织阅览;发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家庭中设立家庭书库,布置书房、书桌、书柜,定期评选书香家庭。

(2)建立机制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各年级设立阅读课或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读物书目的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主题读书会、读书笔记的撰写、阅读心得交流等。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初步形成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模式。学生把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确保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倡导校园读书月活动,把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作为学校的惯例。

(3)活动推进

在孩子眼里,作家是神秘的人物。当学生爱上这个作家的作品时,作家成了偶像,那么作家见面会就是一次隆重的相遇。如笔者所在学校曾举行过管家琪作家见面会,就让学生激情迸发,一时间,校园里刮起一股管家琪作品阅读潮。除此之外,在校园举行红领巾跳蚤书市、画插图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大众性读书活动,也是有力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举措。

(4)榜样示范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推评阅读先进典型,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发扬先进和榜样的作用。

授予学生荣誉称号:用学生喜欢的作家或人物形象给予命名,还可以用成功小读者的名字命名,如“董黄莹阅读日”“杨麒超阅读小组”等。对阅读中表现出色的班级、小组、个人以喜爱的儿童文学形象、出版社的名字命名,如“法布尔班”“夏洛班”“草房子同盟”“魔法悦读组”,一个班级或小组以一个儿童文学形象命名。

赋予学生相关特权:如奖励学生一张校图书馆的电子借阅卡,增加借阅次数和本数,优先当选每周的光荣升旗手,特许为语文课代表,免做相关语文作业,优先借到语文老师的藏书等。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5

关键词:农村;课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56-02

2011年修订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再次重申了对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扩展阅读面,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但这种多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实施渠道主要在课外,管理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去管理和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将完不成任务,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图书室里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很少,学校图书室只是装扮门面以备上级验收;或因师资短缺,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图书室形同虚设;大部分农村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好大量的课外读物。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笔者所在的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东安各庄镇李各庄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是学区内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校,学区的语文教研组就设在我校,我校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就粗略地谈谈我校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

一、创设氛围

为了营造阅读氛围,在教室墙壁、板报、橱窗等显要处都悬挂或张贴了关于读书的名言,创设了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开学初,学校都召开新学期课外阅读动员会,会上张校长作了《人人都来参与课外阅读》的动员讲话,深入浅出地就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等作了介绍,号召全校师生都参与课外阅读活动。语文教研组组长葛老师作了关于阅读方法的专题讲座,然后由爱好读书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登台作了“读书的收获”发言,并向师生中涌现出的读书优秀典型赠书。全校师生纷纷表示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随后各班都召开了关于课外阅读的主题班会,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为保障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出资选购了一大批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编印了各年级课外阅读推荐篇目,各年级、各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并规定:学生在校集中阅读时间为上午晨读和下午的课外活动,学校制定了教师伴读值日表,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的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在每学期初都召开学生家长会,会上各位教师分别向学生家长详细介绍了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安静的家庭读书环境,每天抽时间陪学生读一会儿书,并且为学生选购一批可读性强的课外书。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体化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逐步得到培养。

二、阅读诱导

苏联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和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的熏陶诱导至关重要。我校语文老师都努力做到了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情感方面的学习主要靠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语文老师不但要读经典作品,更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课下还和他们做知心朋友,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了起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每节语文课里挤出五分钟时间,声情并茂地读书给学生听。短的文章,一口气读完;长的作品,选读精彩片断。每次上语文课学生都已经正襟危坐,用渴求的目光期待着教师的到来。读书给学生听的时候,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显得兴趣盎然。有一次,笔者读了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中的精彩片断,课后竟有多人到办公室向我借阅,还有人用零花钱买了这部小说。实践证明,学生普遍对读书给他们听的做法感兴趣,他们产生了自觉自愿地想阅读的欲望。

三、建立班级阅读基地

学校为每个班都添置了一个可容300本书的固定书柜,建立了班级图书架,作为班级阅读基地,语文教师为图书义务管理员。这里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场所,更是教师实施阅读指导的场所。里面的图书不是固定不变的,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及时更新。如学习《七律・长征》,教师就从阅读中挑选一批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回忆录,组织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学习鲁迅、老舍、冰心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鲁迅”、“读点老舍”、“读点冰心”。班级阅读基地的建立,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利用班级图书架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如训练学生利用图书目录,及时找到自己需要的书;训练他们在阅读之前能猜测读物的内容;训练他们的速读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阅览图书,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等。另外,利用班级图书架还可以培育学生阅读的个性。通过自主性阅读,有的学生会表现出对某一类书籍的特别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读得更广一些,思考得更深一些,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探究性阅读。

四、开展阅读评比活动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6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2007年第6期

    [2]柳夕浪;从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看课外阅读指导;江苏教育;1988年13期;19

    [3]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11期;16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方面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当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转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小学课外阅读策略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重要性;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87-01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基本共识,正所谓 "开卷有益"。大量实践表明,广泛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鲁迅曾以亲身体验谈到读与写的问题,他在谈到写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前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其实,生活的准备当然是有的,他只不过没说罢了。鲁迅这里强调了读的作用。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阅读的数量多(三百首),质量好(熟读),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注重的,阅读能力对一个在社会上生存的人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关系到能否顺利的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同时,阅读能力还对学生自学能力有巨大影响。那么,我们怎样做呢?

1.多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家长也好,教师也好,要先不急功近利,应解放思想,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创造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走出封闭、狭隘和沉闷的死胡同,进一步让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恢复知识生动丰富的本来面目,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如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为学生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内容,使学生个个参与、人人锻炼,使学生的智慧受到启迪,能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在以色列,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它。这种传统仪式意味深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懂得书本是甜的,日后要爱不释手。这说明,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们也要去制造一些"蜜",比如开展文学名著(片)欣赏、赛诗会、读书论坛、演讲台等丰富多彩(避免枯燥)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

2.教师引导要到位

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图书条件给学生列出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另一方面,阅读还应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教师的推介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影响感染,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 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知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

3.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形成共识

首先,学校统筹安排,以语文老师为责任人,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共同营造比较宽松自由的校园阅读环境。拓宽阅读渠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以及人生的影响,有条件的要开设阅读课,使课外阅读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真正让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外阅读的地位,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其次,班主任、语文老师密切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告家长书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与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达成共识,取得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督促与指导。其三,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协调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课外阅读不需要集中大宗时间,每次五分钟也可,十分钟也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重在积累,贵在坚持。

4.时间合理利用是关键

要通过种种方法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不可否认,看电视能增长孩子的见识,使他们能够比较直观的感受事物,但同时,电视带给我们的往往是现成的东西,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孩子的想象能力。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为普通读者们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好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阅读就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营销策划的主要内容范文 下一篇:问答法教学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