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法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6:50:22

问答法教学案例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1

一、紧扣不等式章节重难点,设置典型性问题案例

问题案例是问题性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载体和平台,问题案例的有效设置,对问题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基础性的奠基作用.问题案例设置精当,科学,能够有效提升问题案例教学的实效.因此,在不等式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问题案例设置作为首要环节和重要前提,认真研究分析不等式章节中每一节课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置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学问题案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典型问题案例的分析、解答活动,实现对不等式相关知识点内涵以及重难点内容的有效掌握.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节教学活动中,由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在问题案例的设置上,认真研析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内涵及要求,设置了“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a+1)x+1

二、抓住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开展探究性问题教学

学习能力培养,是任何学科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有效教学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评判依据.不等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不等式问题案例的探究、分析、解答、评析等活动,包括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在内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锻炼和提升.

问题:预计用2000元购买单价为50元的桌子和20元的椅子,希望使椅子和桌子的总数尽可能多,但椅子数不少于桌子数,且不多于桌子数的1.5倍,则桌子和椅子各买多少才行?

在该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将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到该问题案例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条件及要求等方面的初步探知活动,然后,要求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合作探析问题解题策略,认为上述问题是关于线性规划应用问题中整点最优解的求法,解答时,可以将求目标函数a=x+y的最大值转化为求直线y=-x+a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大值.解题过程略.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解答该类型问题过程中,我们一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时,学生在此进行合作探析活动,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和指导.师生最后总结出解答该类型问题的解答方法一般有:平移总结法、调整优值法.同时,教师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适当的讲解.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案例过程中,不仅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得到了有效掌握,同时,解题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显著锻炼和提升.

三、遵循高考试题命题趋势,实施综合性问题教学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培养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高考中,纯粹的不等式求证问题较少,但它可以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很多章节,在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函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不等式还是数学思想的重要载体,突出体现了等价转化、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这就决定了不等式章节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性教学活动中,要紧扣高考命题策略要求,将综合性的不等式问题案例进行有效设置,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活动,增强高中生综合应用意识,促进良好数学思想的有效树立.

问题:在足球比赛中,甲方边锋从乙方守球门附近带球过人,沿直线往前推进,则边锋在何处射门命中的角度最大?(忽略人的身高、球门的高度等因素,如图1所示,设B为球门的两立柱,边锋沿CO前进,OA=a,AB=b,a,b为定值).

分析:本题是考查基本不等式与三角公式综合应用的综合性问题.解答上述问题案例时,需要运用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将求∠ACB的最大值转化为求tan∠ACB的最大值,可以采用先将tan∠ACB用a,b表示出来,再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的思路进行解答.解题过程略.

解题策略:上述综合性问题解答时,可以将求角的最大值转化为求某一三角函数的最大值,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另外本题也可建立坐标系,转化为求斜率问题解法.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刑事诉讼;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

近年来,高职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重视。2011年8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和发展方向,服务经济转型,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方向。就刑事诉讼法而言,它是法律的主要学科之一,在高职院校普遍开设。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我省最重要的高职高专学校之一。我校开设的法律事务、刑事执行、刑事侦查和司法警务中都开设了刑事诉讼法这门课,使得这门课成为我校开设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显重要。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刑事诉讼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学主体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言堂的形式仍然是现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很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校热情。刑事诉讼法本身是程序法,法规多,课堂教学本身烦闷,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二是教学方式不够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法,随着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采用的主要方式。当前多媒体的采用仅仅替代板书,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三是考核方式欠缺灵活。刑事诉讼法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试卷能够覆盖学科基础知识以及重点,但是缺点是一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课,期末临时准备,不能考核平时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总之目前高职院校刑事诉讼法的教学仍然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讲授法为主的理论教学,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目前现状,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

19世纪70年美国哈佛大学院长首创案例教学法。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开始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法律学科教学中的最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传授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提供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点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1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基础知识的学习

主要是学习刑事诉讼法基本概念、法律规定、法律理论。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在讲授时的要求,基本概念要明晰,法律规定要理解,重点法条要掌握。法律理论要言简意赅阐述。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明白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当,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调整。

1.2案例的选取

选取恰当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案例主要结合本节基础知识选取,如果案例涉及以前学习的知识,能起到复习的作用。如果涉及到还未学习的知识,可以简单介绍。案例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性案例,如国外的米兰达案、辛普森案,可以选择国内最近发生的热点案如雷洋案。如果所选案例篇幅过长、内容很多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进行,其实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作为选择性作业。这样避免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完成案例,也可以避免学生课堂上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案例要配有问题,问题之间要有关联性。如以雷洋案为例,问题可以设为(1)该案不是哪种不?法律如何规定?(2)本案雷洋家属不服该决定,可以怎么做?(3)你认为检察院的处理正确吗?(4)如果雷洋家属收到巨额赔偿,同意该检察院的决定,你怎么看?出示案例的方式可以是多媒体的方式体现,这样利于节省时间。对于复杂的案例也可以在课前打印,人手一份,课前准备,这样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1.3案例讨论的形式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4-8人一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学生可查阅资料。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随机抽查每组学生作答,也可以每小组派代表回答。将学生的表现作为实践课的成绩记录并作为考核方式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就问题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如果小班教学,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秩序会好。如果是合班教学,案例讨论是困难的,针对人多的情况,可以事先将班级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回答。

1.4案例的评价和总结

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对于多数同学回答的普遍性问题要重点回答,要条理清晰、结合法律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强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自主性增强,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运用法律术语的能力。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好。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备课和授课过程的同时,自身专业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

2模拟法庭

刑事诉讼分公诉和自诉案件。公诉案件分成立案、侦查、、审判和执行几个阶段。自诉案件分成立案、审判和执行三个阶段。在刑事诉讼中审判阶段是刑事诉讼最重要的阶段。模拟法庭是学习刑事审判程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教学过程中,模拟法庭成为一种重要的法学实践性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是指将学生分成审判方、控方、辩方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角色,按照法庭开庭的方式,模拟刑事审判的活动。模拟法庭需要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可以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也可以聘请律师、法院或检察官等专业法律工作者。指导教师首先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可以是实际的案例,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删减和增加。案例的选取注意控辩双方是否有可辨的空间。其次将学生分组,将案例及涉案证据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注意自己的立场,根据自己的角色准备相关的诉讼文书。最后,模拟法庭正式开始。在审判长主持下,控辩双方参与下将审判程序的各个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模拟法庭之后进行总结,就案件的程序、控辩双方辩论中分析问题的能力、文书的制作、审判长对法庭节奏等方面和学生进行学习探讨。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的“艺术”。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理念要求及教学策略方法进行有效“承载”的“平台”。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重要方法之一,学生通过探究、分析、解答问题等活动,其动手、思考、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案例已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抓手。著名教育学家刘文东指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当前基础知识学科的发展和有效教学活动的进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教学要点,作用于问题之中,借助数学问题载体,实施实效手段,实现教学相长。在传统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经常“就问题讲问题”,忽视问题内在特性,轻视能力培养功效,导致问题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应充分重视,认真研究。

一、抓住问题生活特性,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等关系密切。生活性,是数学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显著特性之一。近年来,我在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设置、编排体系、案例内容等方面的研析中发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息息相关的问题和内容,小学生在学习感知时能产生“亲切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多向学生展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通过声情并茂、真实生动的数学案例,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靠近学生内在情感“发展区”,将小学生吸引到问题解答活动中,主动探知成为自觉行动。

如在“分数类应用题”问题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分数知识过程中,对分数的数学意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对其生活应用特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设置“小王看一本300页的书,第一天他看了整本书的二分之一,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请问小王此时没有看的部分占整本书的多少?”、“售货员王阿姨在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到60元,现在知道其中一件商品赚了20%,另一件则亏了20%,请问王阿姨卖出去的这两件商店是赚还是亏?说说理由。”等生活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分数知识点方面的活动,获得对分数知识内容的深入认识,内在学习情感受到“调动”,主动参与解题的欲望得到“挖掘”,切实推进了此方面问题案例教学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性问题案例设置时,要贴近学生认知情况,切忌设置偏离和超越小学生认知实情的内容或案例。

二、抓住问题探究特性,开展解题探析指导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陈苏芹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精华’,应将问题解答方法讲解作为自身重任,坚持实践融于问题教学中,提高探究分析等学习能力。”问题教学,不是为了解答问题,而是为了传授解题技能,“授之以渔”。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把解答问题的技能传授作为问题案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环节,进行有效实施和深入开展。因此,在数学问题讲解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问题案例解答的探究特性,将问题案例讲解的过程变化为问题解答技能传授的过程,发挥教师“传到授业解惑”的主导作用,对解题方法运用、解题策略的设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讲解,提高小学生探析、解答问题的技能和素养。

问题:有一根长为■米竹竿,全长的■插入土中,露出外面的部分占全长的几分之几,露出来的部分有多长?

在上述问题案例解答中,教师采用“先探究(学生)―后探讨(师生)―再归纳(教师)”的三段式教学法,学生探究分析问题条件,认识到该问题设计意图是“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的数学知识点是“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师生进行互动探讨,教师引导交流讨论,学生进行解题,师生归纳总结。

上述解题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师生探讨、教师指导等环节中,对该问题解答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深刻掌握,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较好落实了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三、抓住问题综合特性,培养综合解析问题思想

小学生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初始期,处于学习活动技能的积淀期。数学问题案例解答活动,为小学生良好学习技能的锻炼和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解析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需要运用多种解题策略和思考方法,这就需要学生要有综合解析问题的思想和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运用问题案例的综合概括特性,设置综合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感知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转化思想的内容,逐渐形成综合分析解题思想策略。如在“路程类应用题”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路程类应用题,要求学生借助于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解题分析活动,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指出这一过程运用了“数形结合”解题思想。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初步感知和认识,对良好解题思想的树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4

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源于古代哲学家、教育家的实践和思考。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有"罕誓而喻"的教学思想,即讲解、分析例子,让人明白一定的道理。在西方,案例教学法要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就其概念而言,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概念。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场景中,或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事例,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自于社会情境,学生需要融入其中去体味和感悟。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触到丰富的社会实践问题,并且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展开分析,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案。

2.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3.鲜明的针对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注重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的教学,这一探究过程正是针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正是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充分的自主性。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真正成为案例研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获取相关信息,充分体验角色,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新课改前提下迫切需要案例教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学生进行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是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新课程也强调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案例教学无疑给新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改变传统高中教学模式需要案例教学。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类似油去灯不亮。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教学的内容和规律,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打瞌睡、走神等厌学现象,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教学的功能

1.案例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有一定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案例中,教师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准备、(2)案例课堂组织(3)案例评价等,而每个方面都需要充分的准备过程,这准备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

2.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则是一种竞争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解题策略;学习能力

问题是学生知识素养、解题技能、数学品质进行有效实践和锻炼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平台。问题教学作为数学学科能力素养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下,应将学生解题策略的培养和锻炼作为有效问题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取具有典型特性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答、分析、思考活动,实现学生解题策略及素养的有效提升和进步。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将问题教学策略的培养和传授,作为其问题案例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采取了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本人作为其中一员,也对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问题解答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先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教学举措进行简要论述。

一、初中生解题策略的意义

问题是数学学科章节内涵体系、知识点内容要义进行生动概括和有效展现的载体和形式。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刻离不开问题案例这一重要因素。同时,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已经将学生解题策略传授、学习能力培养,融汇贯穿到整个问题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初中生问题解题策略的有效培养,能够对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机构内涵的有效传授以及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锻炼,起到基础性的奠基作用。数学解题策略的有效培养, 能够使学生对问题材料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有效综合利用,能够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初中生解题策略培养的途径

实践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初中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将所学知识、解题经验进行运用、实践和提炼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解题策略培养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锻炼和提升学生有效解答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1.实践操作法

教育实践学证明,学生在亲身探知条件获取的直接经验,能够比间接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加深刻和具体。初中生在解题过程中,实际也是实践动手的过程。因此,在问题解题培养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于实践操作法这一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条件和要求,开展动手实践、解答问题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的抽象数学语言,通过教学课件这一载体,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使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找准问题解答的关键点和途径,实现探究技能和解题策略的合二为一。

问题:已知:如图所示,CD切O于D,割线CBA经过点O,DEAB,垂足为E.求证:∠1=∠2.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中,由于该问题案例是关于“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方面的实际运用,因此,在设置过程中,就能够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在解答该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条件,将数学问题语言转变到平面图形中来,让学生观察、分析图形中条件关系,借助所学的知识经验,找寻解题策略。学生通过分析、动手、实践活动,发现该问题可以采用两种解题方法,解题过程如下:

证法一:连结OD.CD切O于D,∠ODC=90°,

∠2+∠ODB=90°.DEAB,∠1+∠OBD=90°.

OD=OB,∠ODB=∠OBD,∠1=∠2.

证法二:连结AD.AB是O的直径,∠ADB=90°.DEAB,∠1=∠A.CD切O于D, ∠2=∠A,∠1=∠2.

此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操作的过程表现进行实时指导,与学生一起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所掌握的探究解答问题策略方法更加深刻,并为有效解题活动打下能力基础。

2.问题训练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已经将问题训练作为学生解题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要义的基础上,开展了具有探究特性的问题训练法,将问题解答、技能培养进行有效融合。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案例进行分析,抓住关键“条件”,筛选出正确的解题策略,从而实现学生解题策略的有效培养。

如在运用三线合一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教师抓住三线合一内容性质,利用数学问题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采用问题训练法,设置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与一腰的夹角是40°,求顶角的度数”、“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于F,求证:∠DEF=∠DFE”等相类似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学生在系列问题案例的解答中,认识到三线合一在问题案例中的方法和注意点,这样,就为学生更好开展问题训练活动,提供解题效能,提供了训练载体和能力指导。

3.评价辨析法

评价辨析法,就为有效问题教学、掌握解题策略,提供了载体和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展示解答问题过程基础上,采用师生、生生评价辨析问题解答过程的方法,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解题策略、解答过程等内容继续分析和评判,让学生借助于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辨析形式,及时改进不足,完善解题过程,实现对类似数学问题案例解答策略的有效巩固和提升。

问题: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求证:EF∥AD,EF=1/2(BC-AD)。

在讲解上述问题案例活动中,教师抓住教学活动双边性,将评价辨析法教学策略融入问题解答策略教学中,先出示了某学生的解题过程:

证明:取DC的中点G连结FG,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EG∥BC,EG=1/2BC,FG∥AD,FG=1/2AD,EF∥AD∥BC,EF=EG-FG=1/2(BC-AD).

然后,要求学生对上述解题过程进行评价辨析活动。学生在小组辨析活动中,通过共同分析、辨别,认为该问题解答存在“瑕疵”,主要是“没有经过推理,就承认了E,F,G在同一直线上,三点共线”,因此,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方法是:“证得F’和F点重合,从而保证E,F,G三点共线”,此时,教师再次要求其他学生对此进行二次辨析,最后,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方法。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激发,学生不仅获得了正确的解题策略,还深刻认识并改正了自身解题活动的不足,为高效解题活动开展提供指导。

4.综合分析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知识点内涵紧密相连的整体知识学科,数学问题条件中所隐含的知识内容众多,并且知识点之间深刻联系。因此,学生在分析、解答数学问题案例过程中,所运用的解题策略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而是要结合问题条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抓住之间的深刻联系,通过各种不同解题“途径”,采用形式多样的解题策略,进行问题的有效培养。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综合性的问题解答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涉及到的众多数学知识点进行分析、联想、延伸,从而在综合甄别的基础上,选取解题策略,进行问题解答活动。综合分析法在阶段性教学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中考模拟试题,让学生在综合运用解题策略和分析问题出题宗旨的过程中,实现解题策略的有效运用。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解答策略的传授过程中,要创新思路,活化形式,针对不同问题案例,设置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在多样性、灵活性的教学活动中,问题解答策略和素养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案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41-02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项目教学法得到广泛推崇,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众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中,难以寻找项目载体时,案例教学法还是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功效。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由哈佛大学首创,主要用于管理教学领域。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逐步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在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着眼点在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出现的难点,掌握对知识进行分析、应用和反思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取经验、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二、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工科类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性都较强,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上理论教学往往与实践相脱节,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采用案例教学,以任务驱动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利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际的、充满兴趣的情景中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符合高职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并且,把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将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按项目整合,如将基本原理、工具使用与调整方法、设备维护、故障诊断、方案设计等内容融入典型案例中,通过做、学、教一体化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手脑并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教学效果。

三、案例设计的要求

(一)案例运用是关键。教学案例由案例选取、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案例总结四部分组成。在案例选取时,教师必须了解实际生活、生产中有关的典型事例,设计案例时考虑学生已有的条件和已掌握的知识;另外,案例必须来源于实际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只有在生产、生活中要用本课程知识解决的、有趣味、有代表性、有社会效应的实际问题,真实的事件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案例的学习才能积累工作经验;设计的案例要考虑未来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指导意义,具有以点带面的效果。

在设计案例时,还必须考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前后连贯和易于理解,便于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为进行事件背景描述做好铺垫;创设的情景必须是新颖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提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选取的案例和设计的情景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就达不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也就无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是最为适宜的案例。

(二)情景设计是重点。教学情景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某一场景,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例如,在讲授土方回填与夯实这一内容时,通过某学校雕塑“舔舐情深”在落成半年后地基下沉事件,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基础结构和组成,再让学生欣赏、总结、归纳各种雕塑的内涵和基础构架的区别,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讲授知识点。这几大步骤全都处在案例设计的场景中,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且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情景作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任何教学情景的创设都必须建立在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生疏的场景,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偏离内容的形式,会使课堂或活动变成“闹剧”或者死气沉沉,降低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是桥梁。案例教学过程是针对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导入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介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寻找答案,引入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过程真正重视的是通过求出答案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案例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解决高职教育目标中高职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设置体现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岗位特点的疑问,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所面向就业岗位的决策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案例总结等。首先,要制订实施计划,设置多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由教师组织实施。其次,让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已有的知识,分析、推断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互相提问题并解答,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从中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丰富、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掌握主流方向,不让学生偏离主题;最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展示结果,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对案例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重点问题的分析来解答案例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某一事件给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有清醒的认识。教师的分析点评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使教学内容生动、具有说服力。

教学过程中,本着“应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知识大胆地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

五、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一)教学互动,活跃课程气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讨论,随时沟通,教师积极引导、设置疑问、解决问题,多种媒体组合、敞开式的教学,让学生融入教学情景中,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负担,使学生大胆地放开思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作用下接受知识,扩展视野。在讨论或辩论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经验,通过思考与互动,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

设计或制作,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案例教学对教学双方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且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为目的带动和引导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既降低了学习难度,也让学生将本课程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更早接触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而且,把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配合案例教学,创设媒体情景,可拉近时空距离;通过将工程标准、规范等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对象和条件,设置教学案例,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通过介绍各种案例,将生产实际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将工程技术、工程规范、贯彻标准、责任心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工程技术人员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基本素质,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案例设计,提高教师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激励者和导师的角色,在课前要充分准备,设计案例,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详细思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教师还要扮演总工的角色,不断设置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随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无法预计的问题,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有丰富学问和实践经验的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照本宣科,扮演传授知识者的角色。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案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案例式教学;运用

一、凸显数学案例的概括性,实现学生整体知识内容的掌握

案例式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开设的情景案例教学课中,经过广大教学工作者的研究探索,而迅速成为一种为教学和培训机构所公认的最行之有效的培训和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对案例式教学活动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数学案例能够有效将课堂教学知识目标要求、定理法则以及深刻内涵进行有效地融合和展示,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典型案例问题解答中,实现对教学活动整体目标和知识内容的有效掌握.因此,在进行案例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的“精髓”,理清知识体系的“脉络”,设计具有高度概括特性的数学问题,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解题过程的思考和分析,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整体内容,促进学生对整体数学知识体系的有效掌控.

如,在进行“直线与圆的关系”方面的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这一知识内容的性质、定理以及知识内涵,进行认真的概括,选取了“已知定圆A:x2+y2-4x=0,定直线L:x+1=0,求与定圆A外切又与定直线L相切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这一案例式问题进行有效教学活动,学生在这一问题教学中,通过问题条件的探寻、内在关联的思考,解题思路的分析,对这一知识体系有了准确的掌握,从而有效巩固和提升了学生知识水准.

二、紧扣数学案例的开放性,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应用特性和形式的多样特性.数学知识体系内容可以通过问题进行展示,教学时,教师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和知识内容的着力点,采用创新的、联系的教学思维,将同一问题进行适当变形,创造出具有包含考查其他知识内容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开放性问题解答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方法,运用不同知识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实现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达到“千条溪流汇成江海”的教学实效.

例题,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是Sn=5n2+3n,求它的前3项,并求它的通项公式.

这是教师在讲解“等差数列”知识内容时,所选取的一道案例式教学习题.教师在学生解答完此道问题后,根据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将此题进行适当变形,得出如下所示“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1/3,a7=8,则a1=

;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有关未知数:(1)a1=56,d=-16,Sn=-5,求n 及an; (2)d=2,n=15,an=-10,求a1及Sn”问题,让学生再从其他方面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开放性问题解答过程中,能够借助所学知识主动从其他方面进行问题解答,有效实现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锻炼和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突出数学案例的内涵性,实现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增强

数学案例的选择和设置,必须遵循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当前,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综合性问题的解答能力,已经成为高中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综合性问题也成为高考试题考查的重要类型,是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和能力提升热点内容.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案例选择时,要深刻挖掘知识要点的深刻内涵,能够从知识章节体系中,找寻知识要点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设计出具有包含众多知识要点内容、考查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性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活动,实现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有效增强.

如,在三角函数知识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抓住三角函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根据高考试题考查的要求,设计出“已知函数f(x)=tan(π3sinx).(1)求f(x)的定义域和值域;(2)在(-π,π)中,求f(x)的单调区间”综合性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结合三角函数知识和知识点内在关联,进行思考,分析,解答活动.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综合性问题的运用,实现了学生对章节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内容的有效掌握,有力促进和提升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问答法教学案例篇8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取是否恰当。真实性。案例要真实准确、注重细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这样学员才会认真对待案例,仔细分析案情,才能学习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为此,教师要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选择实际发生、社会反响强烈的案例。针对性。案例应该具有针对性,与所学理论知识直接相关,为教学目标服务。法律基础课教材是法律教学的依据,而案例就是原材料。教材规定了案例的选择方向,吃透教材才能选准案例。案例选择不可脱离教材,否则就失去了理论支撑,讨论分析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典型性。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实际,才能引起情感共鸣。对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要注意选用一些与大学生违法犯罪、大学生权利义务直接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讨论、思考。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导入。法律基础课前,教师先将精心选好的案例向学生展示,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法律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依照案情繁简,确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案例,积极思索,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分小组,以小组形式组织活动。分析讨论。在课堂讨论时,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询问。允许不同观点的学生辩驳,展开探讨,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在讨论中,教师要统筹规划,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情绪。如果学生分析有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通过针对性地提问,引导讨论继续下去,让学生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发言、讨论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总结要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案例涉及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规定,进行细致分析。同时,对学生认识有偏差或遗漏的方面,教师要重点讲解,解答疑问。力求用案例说明法理,用法理剖析案例,使法理与案例有机结合。总结不一定讲出标准答案,有些案例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看讨论思路是否对头、分析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转变教师角色。传统教学方式基本以灌输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即便在案例教学中,有些教师也不乏“主动”现象,从介绍案例、分析到得出结论,全部由教师包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案例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适时引导,使自己从“讲授者”转变为“倾听者”、“引导者”。

掌控课堂节奏。法律基础课是面向全校的公共课程,多是合班授课,学员众多。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掌握讨论节奏,注重课堂的整体运作。如果对讨论环节控制过紧,学生发言不踊跃,做不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控制过松,又会出现讨论声不绝而话题却游离案例之外的现象。教师要根据课程进展,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出现“冷场”时,要及时“串场”;出现“顶牛”时,要引导同学辨析;出现偏题时,要及时拉回主题。做好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前,教师要大量收集资料,进行案例选择和教学设计。认真备课,分析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在讨论案例时,教师要做到思路清晰、思维缜密、分析有力、论证充分。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现真实、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驾驭案例教学法的能力。

上一篇:小学课外阅读策略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