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12 17:29:11

配音的方式篇1

从最初的口头广告到现代的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等,广告的载体和形式在不断进化。电视广告以其收视率高,传播面广,声像兼备,诉求力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兼具娱乐性,具有一定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特点成为各种广告形式的主流。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广告播出于1979年1月,之后瑞士雷达表、白云边酒、雀巢咖啡等广告相继播出,引领我国进入了电视广告时代,随之我国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应运而生。配音对于电视广告来说可以起到补充画面、解释细节、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这些都是画面无法单独做到的。电视广告配音还起到补充人物内涵、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配音能够使观众透过画面更深刻的理解人物,而画面往往只能通过恢弘的场面表现企业的规模和现代化的生产线等具象内容,诸如企业精神、宗旨等抽象内容的表达就迫切的需要配音的介入了。最重要的是,配音能够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对于电视广告而言,配音揭示主题的作用比画面直截了当得多。例如奥迪2012款A6L轿车的电视广告中,画面以奔驰的骏马体现新款奥迪A6L强劲的动力和操控性优势,又以广告主人公阅读书籍的静态画面体现这款轿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以上产品特性都是靠画面表达的,但本广告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却是最后也是唯一的一句配音“创想改变未来,全新奥迪A6L”,只用了一句,就揭示和深化了主题,成功的表现出新款奥迪A6L不断超越和进步的内在核心竞争力。我国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在电视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广告配音作品,不仅能够与欧美日等行业先发国家的作品相媲美,而且一些已经实现了超越。

2我国电视广告配音艺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广告配音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摸索期、模仿期、试错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在内地电视广告配音发展初期,从业者普遍不知道该用哪种声音和表达形式进行配音,这时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尚处于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视广告配音形式单一,只需把广告语朗读清楚即可,如东方齐洛瓦冰箱的电视广告:“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便会想起东方齐洛瓦。”曾经流行的诸如“省优、部优、国优”等,都是当时电视广告配音的经典语句。80年代末,港台较为成熟的电视广告配音模式传入内地,内地广告从业者争相模仿,如香港配音艺术家冯雪锐的作品雀巢咖啡的电视广告“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保洁公司“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等,配音轻松自然、温柔亲切。内地的电视广告配音开始注意情感的表达,如白云边酒的电视广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舟直上天。白云边酒,历史悠久,香醇高雅。”配音中,对于广告词中诗句处的处理运用了诗朗诵的方式,抑扬顿挫,情感丰富。90年代初,内地的电视广告趋于成熟,配音样式更加丰富。当时的电视广告已不再局限于对产品的宣传上,很多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企业形象的包装和宣传上。此时的电视广告配音注重语势磅礴、恢弘大气,多运用器宇轩昂、掷地有声的男声,如大红鹰集团的电视广告“大红鹰,胜利之鹰”,利群集团的电视广告“利群,永远利群”等,这种在今天看来有些“用力过猛”的配音方式在当时被广泛认可。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10年代初,受众的审美逐渐生活化,电视广告配音抛弃了“用力过猛”模式,更为深沉、稳健和庄重。如哈药集团电视广告中的“三精葡萄糖酸锌,三精制药”,普利司通轮胎电视广告中的“给你更卓越的表现,普利司通”等等。此时的电视广告配音在总体庄重、稳健的基础上,不再过度渲染爆发力,而是含蓄深沉,致力于为人们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至此,我国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在广告词内容解读、用声技巧和情感把握上,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3我国电视广告配音艺术的发展现状

时至今日,受众审美标准逐渐多样化,从业者们因时而变,对原有的电视广告配音方式进行迭代,开拓出更为新颖、多元的电视广告配音方式。一时之间,“厚重型”、“优雅型”、“活力型”、“温馨型”等电视广告配音方式纷纷出现。“厚重型”配音,往往情感凝重,气足声实,多选用男声来呈现,是企业类广告常用的配音方式,常见于结尾标版配音中,如中国移动通信的电视广告结尾处“中国移动通信”一句,以实声为主,中气十足,声强不破。力求彰显力量的美感。“优雅型”配音,多运用男女中低音,配音时声带松弛、咬字轻柔,虚实声相结合,富有弹性,整体感觉较为舒缓高贵,该类型配音多用于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电视广告的配音创作。如国窖1573的电视广告:“你能听到的历史,126年;你能看到的历史,164年;你能品味的历史,430年。国窖1573。”三个排比句中,配音者在前两句处做足铺垫以突出第三句,声音状态松弛中夹有力道,节奏舒缓雅致。“活力型”配音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基调是惬意、幽默、愉悦,声音明亮、洋溢激情。如中国移动通信旗下动感地带品的牌电视广告:“没错,我就是MZONE人”声音放松,无雕琢的痕迹,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温馨型”配音用声轻柔,语气亲切,更生活化,让受众体会到浓浓的人情味,往往能做到不着痕迹的推广商品,多用于日用品、保健用品广告中。比如人们所熟知的“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石头记》的电视广告“世上仅此一件,今生与你结缘。”两则广告的配音声音温和,略有沙哑,虚声较多,语气满载温情,唤起了人们对于广告所营造氛围的向往之情。

4结论

受众审美的多元化倾向决定了电视广告配音类型的多样化。除以上列举的四种电视广告配音基本类型,还有诸如“前卫型”、“力量型”、“体验型”等多种多样的电视广告配音类型,虽然从量上来看,这些配音方式还不足以称为一种成熟的配音方式,但这些较为小众的配音类型的确为当代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综上所述,电视广告配音艺术作为广告本体形态的重要元素,其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受众审美所决定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文化、心理、审美的变化,此艺术形式也必然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全球视野中积极培育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

配音的方式篇2

关键词:配音;高职日语;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0-0097-02

根据观察,大部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日语的方式是观看自己喜欢的日本影视或动漫作品。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影视资源合理地引入日语教学,一定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将配音方法引入实训教学。

分组分工

配音实训的基本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并制作一个完整的日语配音作品。要完成配音实训的任务,学生必须自主地去学习音频剪辑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有高有低,所以学习音频剪辑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所花费的时间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实施“控制分组”,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具体任务,即每个小组都要有技术人员、文稿人员、声优人员及后勤人员(小组成员共同兼任)等。

收音(配音)准备

学习音视频剪辑技术和制作配音片段台词文稿,是配音实训的两个重要前提。

要顺利完成收音,学生应首先确定收音方式,这要求各组技术人员要掌握相应的音视频处理技术。实训开始前,教师应采用“导生制”,对每组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对小组的成员展开技术指导和支持。技术人员掌握技术方法后,将所需要的视频片段从原视频中截取出来。

小组的文稿人员反复观看视频片段,写出配音片段的台词文稿。台词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配音作品的完成结果,因此,文稿人员需要耐心、细致地去听配音片段中的每一句台词,做到准确无误。台词听写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还能够拓展日语知识储备,从而达到促进学习日语的目的。

声优人员得到文稿后要尽快地熟悉台词,并展开练习。练习时要反复听取原视频中的发音、语气,要透过画面去揣测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并通过跟读来强化训练。这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沉浸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真实的语用环境。同时,教师要定期跟进小组的训练进度,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台词发音。

收音(配音)环节

当声优人员完全熟悉台词后,后勤人员协同技术人员安排好场地、设备、收音环境,就可以集中组员进行收音了。

通过实训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根据每组技术人员和声优人员的喜好,学生们主要形成了集中连贯收音和组员分别收音两种收音方式。

集中连贯收音是指所有声优人员集中在同一场所,一边看着无声的视频片段一边按照台词的顺序进行配音,类似于拍戏时的“一镜到底”,技术人员得到的是一条完整的音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声优人员可以根据画面来判断自己台词的快慢和应该做出的情感表现,而且可以得到一个依照视频片段顺序排列的配音音频文件,进而减轻了技术人员后期制作的负担。但是,这种收音方法对声优人员的要求较高,一个地方错了可能就要整体重来。

组员分别收音是指每个声优人员单独完成自己所负责部分的配音,配音过程中可以看着视频片段,也可以不看。这就相当于拍戏时单独拍摄不同演员的戏份,技术人员得到的是多条零散的配音音轨(每个声优人员至少一条),因而后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整理音轨,任务繁重。但是,声优人员在配音时如果出现错误,只需要把错的地方重新配音即可,不需要整体重来,节省了配音时间。

后期制作

收音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需要将自己小组的音轨进行整合保存,进入后期制作环节。后期制作主要工作有对轨、原声消音、音频混缩、合成作品。

首先,需要在音频剪辑软件中同时打开原视频音轨和声优人员的配音音轨。处理集中连贯收音时,只需将原视频音轨和配音音轨同时播放,监测两条音轨的声音是否能够对齐。如果有偏移的地方,只需要略微拖动配音音轨调整即可。处理分别收音时,需要技术人员先边听原视频音轨边进行排序,若出现声音偏移的情况,要通过加减速、拖动音轨位置等方法对配音音轨进行调整。接着是对轨,对轨是整个配音实训中最耗时的操作,技术人员要反复听原视频音轨和配音音轨,不断地对比调整两种音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听力,而且通过对比还能了解声优人员在日文发音上的问题与差异。原声消音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可以任意发挥,但基本要求是要对原视频音轨进行消音的声道重新混缩。消音完成后,将消音音轨和之前对好的配音音轨放在一起混缩保存,就可以得到一个成品的配音文件。最后,借助视频剪辑软件,用成品配音文件替代原视频的声音,保存压制,配音实训作品就正式完成了。

评价环节

实训的最后是集中评价环节,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表现,根据最终作品的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和台上发表情况综合考虑,将自我评价、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分数。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技术指导问题

在技术指导环节,由于教师指定的相关软件相对专业,短期内技术人员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软件用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技术指导时应及时调整策略。例如,在实训前,要求技术人员自选剪辑软件并自主学习教程,指导教师可以提供技术指导。

2.团队协作问题

协作能力在学生以后的就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完成实训任务,除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而在实训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因为组员不配合导致实训无法进行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积极指导,帮助学生重拾团队精神,从头再来,最终顺利完成配音工作。

结语

配音实训作为高职日语教学的一次创新尝试,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带到一个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投入到实训中,不仅能锻炼日语听写、会话能力,拓展知识面,还可以通过画面了解日语的语言环境,借助实训的机会掌握音视频技能,并在互帮互助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将来走上社会成为成功的职业人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卢情恩(1982―),男,江苏邳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教学研究、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配音的方式篇3

关键词:综合布线 配线架计算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是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根据信息点的数量计算出各类配线架的规模则是管理子系统设计的基础。本文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推导出了根据信息点数计算配线架规模的公式。

1 语音配线架规模的计算

在目前的综合布线工程中,语音配线架大多采用110配线架。常用的110配线架有50对、100对和300对等几各规格。下面将分别推导出采用这几种配线架中的某一种时的计算公式。

1.1楼层配线间语音配线架规模的计算

在楼层配线间中,语音系统的交连场一般包括蓝场、紫/橙场和白场。根据现行的布线标准,这些交连场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分别为:

(1)蓝场4对线;

(2)紫/橙场3对线;

(3)白场1对线(按每个语音点配一对干线计算);

按照上述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如果采用50对110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蓝场的规模(需要的数量)应按照式(1)进行计算。

(1)

式中:

v1——每个楼层配线间中蓝场的规模;

n——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

12——一个50对110配线架可端接12个4对线。

紫/橙场的规模应按照式(2)进行计算。

(2)

式中:

v2——每个楼层配线间紫/橙场的规模;

n——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数;

16——一个50对110配线架可端接16个3对线。

白场的规模应按照式(3)进行计算。

(3)

式中:

v3——每个楼层配线间白场的规模;

n——每个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数;

50——一个50对110配线架可端接50个1对线。

因此,如果语音系统采用50对110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语音系统的配线架规模应按照式(4)进行计算。

(4)

式中:

v——每个楼层配线间语音配线架的规模;

n——每个配线间管理的语音点数。

式(4)中最后的除法运算为整除运算(以下各式中最后的除法运算均为整除运算)。在式(4)的推导过程中取近似值的实质是将白场的每一个50对配线架只使用48对,或者说是认为每50对中有2对是备用的,这里所说的近似运算不会对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该式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取整后加1,就已经决定了其结果是近似值。下面的式(5)、式(6)都同样是在推导过程中取了近似值后得到的。

与此相似。如果语音系统采用100对110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5)进行计算。

(5)

如果语音系统采用300对110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6)进行计算。

(6)

式(5)、式(6)中,各符号的含义与式(4)相同。

1.2设备间语音配线架规模的计算

语音干线多采用大对数电缆,语音干线的所有线对都要端接于配线架上。所以设备间中语音系统的110配线架的规模应按照式(7)计算。

(7)

式中:v——设备间中语音配线架的规模;

sv——语音干线的线缆对数之和;

f——所采用的110配线架的规格。如果采用50对110配线架,取f=100;其余依此类推。

按照该式计算的结果,一半用于与垂直干线的连接,一半用于与建筑群干线的连接。

式(7)的计算只考虑了设备间中的白场,如果设备间中还有其它交连场,需要按照相应交连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其规模并与式(7)的计算结果相加。

2 数据配线架规模的计算

2.1楼层配线间中数据配线架规模的计算

在目前的综合布线工程中,数据系统的配线架大多采用快接式配线架。常用的快接式配线架有24口、48口和96口等规格。

楼层配线中间数据系统包括的交连场一般有蓝场、紫/橙场和白场。这些交连场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分别为:

(1)蓝场4对线;

(2)紫/橙场4对线;

(3)白场按照每24个信息插座配1根4对双绞线作为干线进行计算(如果不是如此,可以按照与下述类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按照上述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如果数据系统采用24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蓝场和紫/橙场的规模均应按照式(8)进行计算。

(8)

式中:d1——每个楼层配线间蓝场或紫/橙场的规模;

n——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数据点数。

白场的规模应按照式(9)进行计算。

(9)

式中:d2——每个楼层配线间白场的规模;

n——每个楼层配线间管理的数据点数。

因此,如果数据系统采用24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数据系统的配线架规模应按照式(10)进行计算。

(10)

式中:d——每个楼层配线间数据配线架的规模;

n——每个配线间管理的数据点数。

与此相似,如果采用48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11)进行计算。

(11)

如果采用96口快接式配线架,每个楼层配线间配线架的用量应按照式(12)进行计算。

(12)

式(11)、式(12)中各符号的含义与式(10)相同。

2.2设备间中数据配线架规模的计算

如果采用双绞线作为数据干线,设备间中的配线架相应采用快接式配线架。设备间中的快接式配线架用量按照式(13)计算。

(13)

式中:d——快接式配线架的规模;

sd——用作数据干线的4对双绞线的根数;

f——采用的快接式配线架的规格,取值方法与式(7)中f的取值方法相似。

按照该式计算的结果,一半用于与垂直干线连接,一半用于与建筑群干线连接。

如果数据干线采用光纤,就要相应采用光纤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的规模按照式(14)进行计算。

(14)

式中:

df——光纤配线架的规模;

sf——用作数据干线的光纤的芯数之和;

f——所采用的光纤配线架的规格,取值方法与式(7)中f的取值方法相似。

由于在计算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规模时没有考虑数据干线采用光纤的情况,按照该式计算的结果中有1/3用于楼层配线间;1/3用于设备间中与垂直干线的连接;1/3用于设备间中与建筑群干线的连接。

式(13)和式(14)的计算只考虑了设备间中的白场,如果设备间中还有其它交连场,需要按照相应交连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其规模并与式(14)的计算结果相加。

3 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典型的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架规模的计算公式。如果采用了与文中所述结构不同的综合布线系统,或者楼层配线间(设备间)中的交连场的设置与文中的假设不同,可以按照文中所述方法自行推导其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笔超汉.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配音的方式篇4

传统录音方式一

专业录音话筒用卡侬端子连接到调音台上,再从调音台输出到录像机录到磁带上,再从磁带上载到非编卡的音频输入端口。采用这种操作方法优点是声音效果很好,缺点是操作麻烦、工序多、不方便外携带等。

传统录音方式二

专业录音话筒直接接到摄像机录到磁带上,再从磁带上载到非编。这种操作方法声音效果尚可;缺点是录音时占用摄像机,影响摄像机的正常使用,另外磁带上载耗时、繁琐。

传统录音方式三

专业录音话筒用卡侬端子连接到调音台上,再把调音台的音频输出信号连接到非编视音频采集卡的音频输入接口。这种操作方法比第一种方案操作简单一点,缺点是依然需要调音台等设备,不方便携带。

传统录音方式四

话筒直接用电缆连接到计算机的普通声卡的话筒输入接口上。优点是操作非常简单,缺点是由于机箱电磁环境复杂,这种操作方法声音容易出现干扰,即使使用专业话筒效果也很差,不适合专业节目制作。

PG27-USB的优势

说了这么多,那么舒尔PG27-USB相比传统的专业录音话筒有哪些的优势呢?

舒尔推出的PG27-USB数字录音话筒是一款以USB连接供电并实现录音的话筒,其便捷的USB连接使用户只需要用它直接和任意一台电脑连接就可以实现高质量录音。话筒本身集成了调音台及降噪器功能,并且内置集成声卡。

在外形设计方面PG27-USB采用全金属外壳,耐磨度和光泽很高,并且采用了圆弧形设计。在整个套装中配备专业的话筒架转接适配器、长度三米的USB线、话筒袋,配合常见的话筒支架即可安装使用。PG27-USB采用USB电缆连接电脑即可实现对话筒实时供电,无需担心外出到处找电源方面的问题,通过USB线连接到电脑后,系统会自动识别话筒的驱动,也无须手动进行安装。外出时只需要把这些话筒及配件装入袋中,带上笔记本电脑,便可以进行移动式录音了,非常的便携。

作为一名电视台音频的工作者,以往采用传统的音频录制工作流程时,需要配备专业的调音台、专业的声卡或非编音视频采集卡等进行配音工作。这种工作流程不仅繁琐,效率低下,而且携带安装也极其不便。有了PG27-USB话筒后,新闻记者即使出差在外出使用笔记本移动非编编辑节目时,也可进行高品质的配音剪辑,节目完成后可快速传回电视台或上传到网站等。

舒尔PG27-USB话筒具有平直的频率响应,可以自然地再现各种乐器和人声,利用PG27-USB也可以配合笔记本计算机进行移动式音乐采风,确保专业录音的清晰度和音质。

工作流程测试

舒尔PG27-USB话筒目前可以兼容Windows 7(32和64位)、Vista(32和64位)、XP 2000和Max OS X(10.1或更新的版本)等操作系统。我们在测试中,在Windows7(64位)操作系统下使用舒尔PG27-USB话筒启动EDIUS6.0非编软件中进行配音。

PG27-USB通过调节话筒上的MIC GAIN按钮可以控制输入信号的强度,在配音的过程中,大振膜可提供更宽的频率响应范围,可以全方位的捕捉清晰高音及浑厚低音。相比新闻采访使用的枪式麦克风来说,PG27可以获得更加浑厚的人声配音。

配音的方式篇5

关键词:高师 歌曲伴奏 编配 想象力 创造力

为歌曲编配伴奏,是高师琴法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每一个高师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不会选择恰当的歌曲伴奏音型而苦恼。针对这种现状,结合高师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为目的,分别从“引导学生分析成品乐曲,捕捉伴奏编配核心”和“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帮助学生选配合适的伴奏”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这个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是以想象为前提的,是想象的具体反映。在高师的歌曲伴奏编配学习中,想象与创造尤为重要,缺一不可。

学习伴奏编配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和弦、和声等音乐技术理论知识,了解常用的伴奏音型(织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歌曲的音乐内涵,并选择恰当的伴奏来丰富、衬托音乐形象。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学生选择的伴奏音型与歌曲形象不符合;伴奏音型变化太多,音乐形象不明确;伴奏音型太单一,全曲呆板、枯燥。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其实,为歌曲编配伴奏本身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以上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依据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等正确地分析音乐内容,缺乏足够的想象而造成的。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编配伴奏提供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分析成品乐曲,捕捉其伴奏编配的核心,培养学生想象力

分析成品乐曲的音乐形象,是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前提。从音乐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表现什么、怎样去表现;从音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曲式、和声、调性以及体裁、形式等。无论是对作品整体的把握,还是局部的处理,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分析之上,没有对作品具体、细致、准确的分析,即兴伴奏是不能达到更好的烘托旋律的作用的。[1]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乐曲,可以在教学中将一些优秀的成品乐曲先作分析,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领悟伴奏编配的核心,使学生体会到伴奏编配的乐趣,学会伴奏编配的方法。下面,笔者以《瑶族舞曲》为例来作进一步说明。

《瑶族舞曲》是一首优美欢快的瑶族民间舞曲。为了突出舞曲的特点,乐曲的伴奏织体节奏明快,富有舞蹈的韵律感。从全曲分布上看,可分A、B 、A三个部分,是带完全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谱例1:《瑶族舞曲》A部

A部中速,前8小节旋律舒展、流畅、平稳,表现了人们随着舞曲翩翩起舞的景象。为了衬托这一内容,伴奏采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强拍上用一个长音拉长节奏,弱拍上用两个和声音程予以支撑 () ,这样可以突出民族舞蹈的节奏特点。另外,强拍上的长音音区很低,听起来深沉而悠长,仿佛是天地间的回音,表现出瑶族舞蹈的古朴和粗犷。弱拍双音的八分重复与强拍在音区上、音长上形成对比,使音乐律动感大大增强,形象地勾勒出舞姿的曼妙。这时,可以启发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想象,想象瑶族人们悠远而艰辛的生活历程以及瑶族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进行到A部分的后8小节,旋律密度加强,音距拉长,这时音乐的情绪变得热烈起来,伴奏的强拍用双音取代,节奏感及其伴奏力度得到了增强,并与旋律相互衬托。

谱例2:《瑶族舞曲》B部

舞曲B部分速度稍快。前8小节旋律起伏较大,音距时疏时密,疏的地方常伴有大跳,密的地方节奏紧凑,显然,此处是全曲的高潮。为了烘托气氛,伴奏采用模仿具有民族特色击鼓节奏的五度和声音程(),弱起、强起和长音、休止对比并置的节奏与悦耳、协和的五度音程相统一,使这一伴奏音型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纯五度音程在听觉上给人以沉稳的感觉,仿佛鼓声浑厚有力,表现了人们的团结和勇敢。这时,可以尽量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舞场上种种热闹的场景。B部最后8小节,旋律节奏舒展,以长音为主,显然没有前8小节那么热烈。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舞会高潮过后气氛渐趋平静的场面,这样,伴奏采用琶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情绪欢快而抒情,正好弥补了旋律中长音的单调,使乐曲丰满而具有层次感。 转贴于

由此看来,分析乐曲要结合音乐的标题、旋律、节奏、音距、速度(如果是歌曲,还要结合歌词)等基本因素,并融入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能烘托乐曲情绪和气氛、刻画出乐曲音乐形象的伴奏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伴奏。

二、 帮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选配合乎音乐形象的伴奏

高师学生将要从事中小学教育,他们所要编配的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歌曲伴奏。篇幅所限,下面笔者就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为例,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编配伴奏。

首先,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的标题、歌词、旋律、节奏等结合想象来分析音乐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歌曲中有洋娃娃和小熊这两个音乐形象。用什么样的伴奏音型表现最合适呢?我们知道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立柱式和弦三种伴奏音型各自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欢快、流畅、抒情;半分解和弦音型活泼、节奏鲜明、富有活力;立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则浑厚有力,连续弹奏有行进的步伐感。显而易见,跳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轻盈而跳跃,适合表现洋娃娃这一形象;立柱和弦式伴奏音型显得浑厚有力,更适合表现小熊这一形象。

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是就要将伴奏音型按和声编配的方法填入歌曲呢?通常许多学生都会这么做,并认为编配工作到此就结束了。的确,这样的伴奏音型与音乐内容相符合,音乐形象也明确,音型也不单一。然而,伴奏织体的设计能不能使儿歌更加充满童趣,形象刻画更细致生动、更吸引人呢?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创造”其实才刚刚开始。

确定伴奏音型后,笔者开始用讲解、举例、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旋律音区上、伴奏节奏上、音型的变化以及伴奏形式上多动脑筋:钢琴的高低音区属于色彩音区,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常表现流水、小鸟、儿童等轻盈、灵巧的音乐形象;低音区则比较沉重、结实、浑厚,常表现老人、笨重的动物、雷声、鼓声等音乐形象或沉痛、怀念、思念等情绪。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就有一段旋律在音区上呈现变化,对它的伴奏,我们在编配设计时能否考虑借鉴呢?

在《瑶族舞曲》第一段的前半部分,伴奏的节奏型设计具有模仿舞步的特点,这里可否用来刻画一下小熊舞姿的笨拙呢?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中,我们能不能试着通过以上各式音型的节奏变化来模仿洋娃娃和小熊的各种动作表现,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鲜明生动呢?

另外,伴奏形式常分为带旋律伴奏和不带旋律伴奏两种。带旋律伴奏,就是一手弹旋律一手弹伴奏的常见形式;不带旋律伴奏则是没有旋律的伴奏,它完全用伴奏音型的节奏来支撑歌曲,是一种纯粹的歌唱伴奏。两种伴奏形式会在音域、音量、节奏等方面使伴奏织体形成较鲜明的对比。省略旋律声部的弹奏后,右手能更多地参加伴奏声部的弹奏,从而使得伴奏织体及效果也起了显著变化:音域拓宽,伴奏声部不再局限于旋律声部的下方而向高音区扩展;音量更大,双手弹奏的和弦重复音使和声效果的丰满性与厚度增加;节奏多样,右手担负和声声部弹奏使织体组织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更富于表现力。[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篇幅虽然短小,如若能展开想象、挖掘艺术表现力,在伴奏形式上下点功夫,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创造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及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编配的伴奏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的会在音区上下功夫,用低音区旋律表现小熊的笨重,用高音区表现洋娃娃的轻盈;有的则会在伴奏音型、节奏上动脑筋,用琶音式上行跳音表现洋娃娃舞姿的优美、娴熟,用的弱起柱式和弦表现小熊动作的迟钝、忙乱;有的学生干脆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全曲简明精炼,富有节奏感;还有的学生会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简短的一首儿童歌曲更富层次,这样不但丰富了歌曲的旋律,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充满稚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学会借鉴好的、新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改造,真正做到学为己用。 转贴于

谱例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学生编配伴奏举例

综上所述,想象与创造充满了整个再创作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想象的体现。在高师伴奏编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分析歌曲和乐曲,选择准确的伴奏音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使他们真正具备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实际能力,使他们能运用这种专业技能给每一节音乐课带来欢声笑语。

为歌曲伴奏是高师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一课,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在歌曲伴奏中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和声理论、即兴伴奏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也不容忽视,还有待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在教学中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渗透,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

配音的方式篇6

关键词 影视配音;发展;传播效果;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J2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202-01

一部成功的影片,除去编导精心策划的情节设计,演员们自身的演技发挥,影片的配音效果应该算得上是衡量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说文字是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那么“台词”(配音)便是影视作品当中的“影视语言”,它在影片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有着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交待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内心独白、增强生动感等一系列的作用,对于整个影视的传播效果起到先决性的作用。对于不同时期下的影视配音,其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影响也有大不同。

一、早期的译制片配音时代的传播效果影响

中国当代电影配音事业的起步是从20世纪的70年代开始的,当时中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每年国产的影片都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人们都渴望有更多精彩的影片进入中国。在期盼中,前苏联电影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影片陆续搬上中国荧幕,但其电影产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市场逐渐升温,世界优秀影片开始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电影配音事业随着外国影片在中国的传播,也逐渐蓬勃发展。“你是……简!”《简・爱》中失明的罗切斯特和简・爱劫后重逢,罗切斯特动情的声音破空而来,催人泪下,一时道尽中年男人历尽沧桑的喜悦与无奈。这个声音来自配音大师邱岳峰,一个沙哑低沉的却又如此具有魔力的声音,让罗切斯特这个角色深入人心。邱岳峰用自己的声音完美地诠释出罗切斯特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特征,让观众看到和听到一个真切的罗切斯特,这部电影也成为了黑白片中的经典电影。邱岳峰用自己的独特的声音和对人物的把握带给了观众愉悦和享受,或许这样的影视作品应该称得上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具有独立艺术形态的作品吧。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那个处于辉煌的译制片年代中,一批优秀的电影配音艺术家开创了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巅峰,成就不朽的艺术传奇。

二、译制片配音中后期衰落时期带来的传播效果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80年出生的年轻人更加青睐于原汁原味的原著电影,逐渐地摒弃译制片配音。对于译制片配音的逐步消失和不受欢迎,究其发展历程,其带来的传播效果具有以下原因:

(一)声音本身独立于语言环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音强、音高、音响和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点,但对于视听艺术而言,音强、音响和音高的运用更为普遍。我们所听的能力、意识的能力、分类的能力都在声音营造的上下文的语境中存在,构成一个声音意象的世界。也就是说,声音本身对受众也有着感官的刺激,对于译制片的衰落,不仅仅存在技术核心的发展,更多的是人们的接受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二)电影音响技术发展迅速给译制片带来的传播效果影响

国外的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更加注重的是电影的音响效果的呈现,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来对改善电影音响方面效果,我国的电影配音技术水平对译制片的音响效果难以全部呈现,影响了受众对译制片的好感。过去,电影配音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得到观众对配音之后的电影作品的认可,关键原因在于那个时代的电影音响效果不如现在这么逼真,音响内容也相较单一,配音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外在过多的技术干扰。目前,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受众更加倾向于原汁原味的电影原著,对于配音的要求也就更加要贴近人物、画面。

(三)新时期下选择的多样化带来的传播效果的影响

80年代中期以前,看译制片是绝大部分中国观众接触外语片的唯一途径,这种垄断使得大多数的观众喜爱译制片,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介入,大众传播的载体变得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中国观众接触外语片的机会和途径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外语学习热潮,一部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更喜欢欣赏原版电影,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因素,导致了译制片配音不再像过去那样必不可少。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配音带来的传播效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在影视传播领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随着3G甚至是4G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环境对影视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呈现出融合和超越传统媒体之势,日益成为影视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也为影视配音带了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的普及为影视配音提供了多元化传播的渠道

在我国的改革之初,影视配音演员用其独特的声音为大众带来不一样的精神生活,当时的影视传播方式是“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也就是说电影和电视播出机构通过影院和电视终端的传播载体向受众进行传播,这种单向线性的传播由于受到媒介的限制,在交互性和跨时空传播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影视传播的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和更新,其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打破了原本的传统影视传播的传播方式,开始建立起与公众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进行跨时空传播。

(二)正视新媒体环境下影视配音传播带来的影响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影视传播中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过程中都有“把关人”的存在,相对于传播影视传播的严格审核和层层把关,新媒体的传播环境由于其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减少或缺失了“把关人”的监督,这也为影视配音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这不仅改变了影视配音传播的时空关系,还影响了影视配音的社会化传播,而且将影视文化迅速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目前中国流行的一些网络配音为例,《胥渡吧》――原创恶搞的集中营,开创恶搞配音风潮,引领了恶搞配音的最高潮时期,被网友誉为网络第一创意配音团队。正是由于这个配音团队巧妙地运用网络这个传播载体,把恶搞配音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影视配音的传播领域,由于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技术的更新,受众的分流等因素的影响,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影视配音传播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挑战,从影视配音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重新审视,逐渐丰富和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理论和传播模式,才能更好地使影视配音融入这个大的新环境中为影视服务,为传播影视文化创造出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李南.《影视声音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版

【2】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页

配音的方式篇7

小调式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以及旋律小调三种类型。自然小调有七个自然音级组成,其中三个正三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均为小三和弦,音响较为暗淡、柔和、和声小调是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将七级音升高,使得属和弦变为大三和弦,从而加强了属和弦到主和弦的倾向性。旋律小调是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上行时将六、七级音升高,下行时再将六、七级音还原,一般旋律小调的歌曲常用和声小调的和声语汇配置。这一讲我们主要学习和声小调式歌曲的配弱,和声小调式歌曲配弹的步骤和方法同大调式歌曲基本相同。

首先学习为歌曲《笼中的鸟儿》编配伴奏:

一、讲解:

1.分析歌曲:这是c小调优美略带悲伤的抒情性体裁歌曲。全曲是由两个不同乐句材料组成的乐段。

2.选配和声:这首歌曲第3小节配下属和弦,其中“1”音是强拍上的和弦外音(倚音),后接属和弦形成乐段的半终止。第7小节配属七和弦,其中“1”音也是倚音,后接主和弦明确调式调性。

3.选配织体:全曲可用带旋律的伴奏形式弹奏,右手运用顺指法、越指法和穿指法弹奏旋律。左手运用舒缓的分解和弦式织体烘托歌曲忧伤的情绪。

4.整体布局:选用歌曲的第二乐句(后4小节)作为歌曲的前奏、间奏部分。

二、示范

1.预备练习:

2.歌曲配弹:

接下来我们再学习如何为歌曲《娃哈哈》编配伴奏:

一、讲解

1.分析歌曲:这首d小调维吾尔族民歌,旋律简洁,节奏明快。由三个乐句组成为一个乐段。

2.选配和声:歌曲的第2小节根据旋律的需要分别配下属和弦和主和弦,为了取得和声节奏的一致性在第4小节分别配属、主两个和弦。其他位置每小节配一个和弦。

3.选配织体:这首歌曲可用带旋律和不带旋律两种形式弹奏,带旋律的伴奏形式应注意右手的指法要安排合理,这首歌曲同音反复较多,可适当运用同音换指法使旋律弹奏流畅,同时选用流动低音的织体形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4.整体布局:选用最后一句作为歌曲的前奏、间奏部分。

二、示范

1.预备练习:

2.歌曲配弹:

配音的方式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配乐

生活中,音乐是人们消解情绪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配乐诗朗诵,配乐广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对当前“视听兼备,声画结合”特点的电视新闻来说大量音乐的加盟也是释放节目创作灵感,唤起观众新闻兴趣的重要制作手段。配乐不是新闻中事件或人物的内在环境因素,通常是在后期制作时根据电视新闻的需要附加配上去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节目片头、片花、片尾配置的主题曲;一类是从现有的音响资料中选择与报道某一主题电视新闻的表现内容和结构相吻合的音乐。在此,就第二种配乐方式进行探讨。

一、电视新闻配乐的功用

1.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读性

一条电视新闻里,画面、解说词是主要的叙事符号。音乐以它优美的旋律,轻扬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情感体验同样也参与着电视新闻的叙事,并且以其高雅性强化了新闻的“叙事性”,使新闻在单调枯燥的画面叙述中变得活跃、富有色彩。比如,北京电视台《日7频道》播出过一条《大战美猴王》的新闻,讲的是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猴子进入了一户居民家,很调皮在屋子里乱折腾。制作者选择了京剧中的一段锣鼓点作为背景音乐,有节奏的鼓点声配合着猴子淘气的举动,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叙述力,让观众忍俊不禁。这正如乔·柯恩所言:“在某种情况下,画面的‘原来’涵义是非常薄弱的,人们便能改为注意音乐;只要音乐真正地同画面相配,那么画面就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它最好的表现甚至是它最好的启示力。”

2.突破电视新闻的画面局限,扩展表现空间

音乐是时间艺术,在单位时间内以线状的波形传递着信息,而画面则是图像化的视野,把空间之外的存在形式还原为空间。在图像构成的纬度里,电视画面虽然具有强效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但画面本身包含的容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画面,在寓意表达上有点力不从心。音乐的响起恰恰可以弥补画面的这种不足,突破画面容量,扩大画面的表现空间,延伸画面内容,在画面空间的理解上增加时间的因素。它们的结合,首先是建立在时间的延长性这一共性上的,进而建立在纵向发展的延长性与横向发展的伸展性的交叉组合上,由此形成的时空互补性,构成了立体的视听空间。

3.渲染情绪、创造意境

类似于电影和电视剧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音调的高低去渲染情绪深化主题、描绘意境、激发联想。此类音乐不在多,而在恰到好处。比如,“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发回火星表面照片”的一则新闻就很好地运用了音乐的手段:图像经过电脑处理,一个巨大的、快速旋转的、火红的星球美丽无比。这段持续20秒的画面配上了家喻户晓的电影音乐《星球大战》画面与音乐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在电视新闻中,意境突出地表现在创作者的影像语言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不过这种境界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的。与文学作品中人们能够体会的文字意境不同,电视新闻的意境更多的是“声画合一”创造的抽象式的情景交融,而这里的情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真情,景是新闻现场的真实的景。配乐是电视新闻真情实感的外化物,它在震撼人的心灵和感染人的情绪上有一种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强有力的穿透力。不论是兴奋的、激动的、欢乐的音乐,还是悲伤的、惆怅的、凄婉的、恐怖的音乐,都能与人声和画面产生出某种意境,深化新闻主题。

在各种不同节目类型的电视新闻中,音乐发挥的作用各异,除了上述的功能之外,还有概括提示主题烘托气氛、转场、推动情节等,表现力就小,不够突出,属于从属地位,在此不再述。

二、为电视新闻配乐应注意的问题

配乐已经在电视新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制作过程中,配乐是否合理和得当,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含金量。换句话说,配乐虽然有多种表现功能,但是它必须服从电视新闻的叙事内容,服从电视新闻的主题,服从电视新闻的表现风格。这样,在工作实践中,配乐工作就受到音乐素材的内容、形式、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很难发挥音乐本身具有的立意。为避免出现配乐的错位,使配乐与电视新闻结合得完美、和谐,笔者认为,在配乐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目的明确

首先明确在电视新闻什么地方使用音乐,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要明确音乐在电视新闻中是衬底,是转场,是强化气氛还是兼而有之。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注意音乐的意蕴和新闻内容要一致。配乐的编辑要有基本的乐理知识,找到音乐与电视镜头画面切换和解说词错落有致的契合点,让观众减轻视觉疲劳并享受到听觉上的惬意、韵味。并且音乐风格与新闻制作风格大体相当。不同的音乐表现的形式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同,比如,管弦乐的演奏给人厚重、磅礴、大气之感,民乐则给人细腻、轻快、哀伤之意。在选取配乐时,如果电视新闻表现的风格是抒情型,而选择由振奋、热烈、欢腾的民间乐器演奏的音乐,观众便会觉得视听协调不一、极为不适。

2.配乐适度,整体统一

电视是以“视”为词根,表明画面形象符号是其首要元素,也就是没有画面就没有“电视”可言。所以,配乐只能依托画面而存在,不能喧宾夺主。如果画面传递的信息是残缺的,需要配乐来延伸意义表现功能,那么配乐的时间可适当延长。同时,要处理好主信号与副信号的强弱对比,也就是解说词和音乐之间的声音强度比。关于他们之间的比例以多少合适,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通常情况下4.5:1至3:1较为合适。4.5:1至3:1之间有一个宽容度,编者可以根据电视新闻的内容需要来调整。

3.注意衔接的流畅性

流畅,应该说是每个电视画面和声音剪辑师都十分明确的追求目标。在电影方面,好莱坞更是把流畅视为剪辑至高无上的标准。电视新闻犹如一个电影短片,流畅是节目制作必须尊奉的原则。配乐在电视新闻的剪辑中是突然出现、慢慢消退的,音乐的断与续、声音强度的消逝、器乐的变奏与常奏,都要自然、流畅,“清浊通流,口吻调利”,切忌随意调配,任意停顿。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电视新闻的配乐应该是新颖的、多样的,不能墨守成规,恪守“音画合一”法,“只是听从各种生理或心理反应的事件或动作,那就毁了音乐;将它贬低成一种无机的原始因素——音响。因此,很明显,音乐必须拒绝刻板地追随画面”。在实际应用中,配乐的路子要拓宽,要从创新的角度合理地运用“音画对位”方式,加强音乐的讽刺、诙谐、反传统、反模式化效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是配乐精益求精的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电视传播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我们要很好把握配乐的运用,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等,使这些元素能在不同的新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得以充分的运用,使电视新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法]胡经之,张首映.热·热奈特.叙事的界限[A].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44.

上一篇:孕期保健常识范文 下一篇: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