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本规范范文

时间:2023-10-09 11:18:42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1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近年来,国内医院的发展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对会计基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预算法》、《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体现出医院财务管理不但要求精细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更是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

一、会计基础工作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医院会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它是运用货币计量的手段,采用一定的核算方法,对医院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占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所发生的费用消耗进行登记、计算、汇总、分析和检查的过程,以便及时、连续、系统、准确、完整地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活动的过程以及财务成果。

新会计准则、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规则和税收政策、对规范会计秩序、实现国际趋同发挥重要的作用;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对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定了标杆;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强化会计牵制、监督进行约束;新《预算法》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功能,实现阳光预算;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发挥财务内部管理作用,这些都与会计基础工作息息相关,只有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严格化才能带动制度的执行,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涉及医院会计核算以及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办法、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监督程序及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现代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医院会计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会计规范的完整性都依赖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并对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我国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发展,现代医院为构建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进行规范,各大公立医院也加大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并改善医院财务工作环境,为提升医院会计基础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体制相比,目前我国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医院财务分析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医院在财务制度构建上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制定了一些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分析制度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医疗业务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使用这些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预测经济形势用以进行财务决策。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只是在年终财务决算工作时为了上报数据要求而计算相关指标,在月度、季度财务报告中并没有反映。医院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对医院预算执行率和完成率缺乏对比分析,医院各个业务部门报送预算时也没有考虑到收支平衡,正是缺失对医院业务发展目标、结果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不能统筹安排医院收支,使得医院收支不平衡不能按预算执行医院业务,进而使得医院财务分析制度不够完善,没有落到实处。

2.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化

随着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发展,医院账务处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软件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形式与手工会计环境相比较也发生了变化,财务信息的储存方式更多的是电子信息化的模式,因此财务人员容易忽视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要求,使得原始凭证不够规范、对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保存不完善,不重视等情况。我国《会计法》第十三条要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3.会计电算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不规范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医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档案的存储、查询、管理效率因为运用财务软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档案保管的标准也相应提高。从目前来看,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会计档案信息不及时收集,相关的档案信息不能及时归档,比如不及时打印相关账套,认为依靠财务软件纸质版的会计档案的重要性下降;二是对会计档案的保管不善,会计档案不及时归档交由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保存、管理,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效率

4.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配备存在问题

现代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来设置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会计机构,并且配置相应的具有专业财务知识技能的会计人员。目前我国一些医院虽然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设置医院财务会计机构和财务会计人员, 但是医院所配备的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医院的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甚至不是专业财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任会计,医院财务会计机构对财会人员的管理也不是很规范不重视医院财务工作,更无法谈及财务管理,这给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现代医院的经济业务管理。

5.会计监督力度缺失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好,但在医院内部,会计监督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例如,有的医院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医院的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医院的审计人员常常是由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其他财务人员)来兼职,这种财务管理与会计审计混在一起的医院会计监督模式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务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有助于提供更加完善的财务信息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3]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按照规范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有助于进行财务分析,为领导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有助于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为医院经济发展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

在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后,医院核算的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财务人员所面对的经济业务也更加纷杂,随着医疗改革政策的变化要求医院披露的信息也更加精细化,要求医院要加强预算管理,加强医院成本核算进而开展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核算等,以公开、透明医疗价格,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除了对经济信息合理分类准确核算外,更要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仔细审核各项经济业务发挥管理会计的角色,使得医院经济管理有序,医院运营高效且降低成本。

3.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新环境下完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硬化了预算约束,明确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此外,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提出:“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医院财政项目资金应以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按要求定期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4]

新制度的实施实质上更为强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才有利于开展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九十六条规定: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成本分析等。[3]第七十一条规定: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财务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先行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按照规定的期限报送有关部门。[3]可见,会计核算环境在发生变化,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宗旨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以此为指引,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才有依据、有基础。

四、对完善现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议

1.随着经济发展会计核算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现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应当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更新

我国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于1996年,伴随着近20年的发展,会计核算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很多条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现在会计核算环境已经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应该完善在电算化环境下具备的基础工作规范,建议适当保留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应遵循的会计基础规范,扩充电算化环境下凭证处理、档案保管等通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条例。

2.应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会计监督执行力度,使得能够提升财务人员的地位,使得财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时获得充分的保障,有依可循,有法可依

医院财务管理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核算管理,还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方面新内容,这些都更加强调了财务人员从核算角色向管理角色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强调了医院财务人员要发挥好监督职能,为医院经济运行提供充分的核算依据,对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判段为医院管理层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变化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财务人员的监督职能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使得财务人员发挥监督职能时有依可循。

3.加强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完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现有会计基础规范对内部会计管理规定的较为宽泛、简单、可执行性欠缺,伴随着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因此应当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也完善管理会计的体系,增加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内部会计管理的内容,一方面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扩充内部管理会计体系。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犹如会计体系大厦的根基,根基牢固大厦才能岿然不动,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完善会计核算,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保证,为医院经济运行保驾护航,会计基础工作越扎实,面对国家各项制度提出的新的财务管理要求才更加有把握。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落实情况还需要进行规范,而希望能对现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做出修订,以此能迈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一步,发挥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M].财社[2010]306号.2010.

[2]国家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财会[2010]27号.2010.

[3]国家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财会字[1996]19号.1996

[4]郑大喜.我国与美国公立医院会计规范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6):87-89.

[5]王兆华,陆丽琴. 基于财务视角下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信息化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25(12):48-49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2

关键词: 团场;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属于建设单位的管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和资金运动。建设单位应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置基本建设核算专帐,并按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核算每一个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随着团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团场建设的支持,团场基建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是促进团场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建设、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一、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常遇到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基建会计核算不仅要对财务的支出等情况进行核算,而且还需要围绕基本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支出进行分析。基建会计需要的是既懂得基建财务知识,还要拥有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有些基建会计只懂得单纯的会计核算知识,没有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乏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因此存在会计人员对基建项目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对于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的核算存在认识不足,由于团场基建项目资金属于团场自筹方式,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其与国家资金无关,因此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导致资金使用缺乏完善的监管;其次团场会计人员对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制度、法规不熟悉,进而不能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核算,从而造成团场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二)基建预算不科学、超预算现象严重

结合工作经验,在具体的团场基建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不科学、超预算的现象:首先团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使得基建项目的预算核算不能准确的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费用;其次基于部门私利考虑,部分团场管理者存在盲目决策,造成基建项目预算超支的现象。例如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团场管理者往往会将个人意愿强加于项目建设,随意变更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标准,对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的严肃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设计项目的建设发生偏离,最终导致项目费用超过预算范畴。

(三)基本建设账务处理不规范

一是很多团场基建财务人员并未全程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不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等情况,仅仅是按照工程需要付款、记账,难以切实发挥财务的检查和监督职能,致使财务核算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从而影响到资金的使用等,势必影响会计核算;二是团场日常运行费用与基建资金的界限不清。此种现象在基建项目的筹备阶段比较突出,由于基建项目建设必须产生支出,这样容易造成单位日常费用支出与基建费用支出相混淆;三是核算手续不全,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基建计核算过程中的资料不全问题是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很多基建财务缺乏相应的资料,导致一些支出没有相应资料支撑。

二、加强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强化团场基建会计核算水平必须要从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入手: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由于基建会计核算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核算,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让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尤其是提高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相关的工程项目等业务知识,让会计人员树立全程参与的意识;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无数案例告诉我们树立坚定的职业素养有助于预防职务犯罪,基于基建项目数额巨大,需要会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基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评价指标

预算管理是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基建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会计核算人员严格按照工程预算方案进行核算,对于违规支付的费用一定要查明原因,并且及时做出评价。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基建核算审批程序进行监督,杜绝超前筹资和用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实现“专款专用”,避免基建资金被挪为他用。另外在基建核算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定科学的预算评价指标实现核算的具体化。

(三)规范基建核算程序,防范财务风险

一方面需要财务人员做好付款程序,杜绝违规支付。审查所需付的款项是否已列入批准的计划项目中,其付款事项是否是所签订经济合同中的事项。尤其是要加强对预付款与工程进度款之间的关系,按照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要根据预付对象设立明细账。另一方面规范相关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加强往来帐控制。团场要加强对相关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规范账务处理程序,保证所有参与往来帐的单位录入的都是签约单位的名称、同时双方需相互签字方能确认,并保证预付款得到相应管理。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准确核算项目建设资金,加强项目核算管理,规范和控制建设成本。

三、结束语

基本建设是团场发展当中一项专业性强、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的重要工作,准确、规范的进行会计核算,能够为团场的发展提供更为真实的信息资料,使管理层更为合理、有效地实行投资控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防国有资金的流失,从而促进团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3

(一)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

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企业的会计人员及会计部门的设置不够合理与企业建账不规范,很多企业甚至不建账,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经常出现不合理之处甚至违规之处。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依然存在层次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很多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没有依据我国企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设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除此之外,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依法建账、按照法规设置企业核算、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进行。

(二)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薄弱

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会计核算力量太弱。导致这个现象的首要因素是企业聘任的会计人员来源参差不齐,大都学历较低,或者根本不是正规会计专业出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致使工作过程都存在很大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说明在企业管理当中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不止是会计核算管理,包括人事的选拔与任免、技能培训方面等。会计核算本身是很严格的工作,但是人员的随意任用和不严格的选拔却是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否定,说明企业本身就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达不到要求的精确性和严格性。并且,大多数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财会部门,机构设置上存在问题。另外,中小企业的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根本无法胜任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存在会计核算工作主体界限不清与违规操作现象

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清楚,很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这些都给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在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为了简化程序或是基于别的原因,存在不规范或是不依法建账的现象,使得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较多违规操作。比如,通过虚增成本,收入不入账等方式逃避税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分类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等,根据企业需要自行安排。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都未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而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会计处理,这些违规操作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破坏了一个企业应该有的严格性。另外,原始单据的获取需要付出成本,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而不愿意付出必须的代价来获取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或者只取得不合规的收据,以此入账或者干脆不入账,这样的做法有违相关会计制度和法律的要求。

二、关于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企业要重视并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规范性的程度影响着企业信息反映的真实性,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各种原则,如及时性、客观性等,提高对企业会计资料保管的重视程度,企业必须保护各种会计资料,规范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作用。

(二)加强会计核算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是保证完善和健全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的根本,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法规更需要完善和提高。在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过程中,要注重其科学性、操作性和严谨性。健全的具有科学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相应配套措施,使各项会计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有效禁止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行为。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有利于增强企业领导及员工的法纪观念,同时对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整改,并根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落实责任制。严格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要求加以惩处,做到有法必依。

(三)规范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应更好地认识清会计核算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新特点。会计信息要同时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等的需要。由于会计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也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而企业应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抵制和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作为基点,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及时掌握和预测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会计核算应按照会计制度法律的要求进行操作,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以便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规范和加强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企业自身稳定发展。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从管理上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转,充分实现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作用很有必要,同时也要发挥外部监督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充分借助外部监督管理来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标准化,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正确对待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才是企业稳定的发展的基础。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4

【关键词】 医院; 会计; 制度;特性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核算日益复杂化,从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作为公立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特性看,公立医院的核算必须满足预算管理目标,即获得收、支、余信息及预算执行情况,应采用预算会计体系,其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从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的特性看,医院必须完整核算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客观反映资产的使用消耗和实际价值,强化成本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以全面的成本信息及收支结余情况作为内部职工绩效考核的依据,即满足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采用财务会计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国际上对公立非营利机构的双目标、双基础一般采用双核算体系,即构建预算会计体系及财务会计体系同时进行核算。借鉴国际惯例,简化核算方式,大胆突破与创新,新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采用双目标、双基础、单系统的核算模式,即建立预算会计体系及财务会计体系相融合的会计核算模式,除财政补助采用收付实现制外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因此,新医院会计制度具有采用权责发生制,采用类似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的特性,又有体现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核算特性,还有作为医院特有的收支成本核算特性,最终这些变化都体现到财务报表体系的新变化。以下对上述几个方面体现新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多重特性进行分析。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借鉴国际惯例及企业会计核算方式

新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夯实资产负债信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在会计核算很多方面借鉴国际惯例的同时,采用类似企业核算的方式。

(一)会计要素名称的变化

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与费用五要素,适用权责发生制,而原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与支出,适用收付实现制,改“支出”要素为“费用”要素,体现与期间相联系的收入与费用配比的概念,反映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二)采用类似企业核算方法,全面反映资产负债信息

1.资产类科目核算变化

(1)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变化。“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包括应收医疗款与其他应收款,不包括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增加“预付账款”科目,出现坏账迹象先转入“其他应收款”,然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2)“库存物资”核算范围扩大。包括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等;药品采用以进价核算,运杂费不计入药品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全面规定取得、发出、盘盈盘亏物资的确认、计量和财务处理,库存物资盘亏、变质、毁损均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

(3)规范对外投资核算与管理。对外投资区分长短期投资分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科目核算,不再通过净资产投资基金核算;投资收益通过“其他收入――投资收益”一级明细科目单独核算;同时规定医院对外投资只能投资与医疗相关领域,不得使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不得进行股票、期货、基金和企业债券投资。

(4)固定资产采用折旧制度。取消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增加净资产“待冲基金”科目,对固定资产采用计提折旧制度;并区分固定资产的不同补偿机制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医院自有资金形成固定资产,其价值补偿机制通过医院收入形式补偿,其折旧进医疗成本。而财政补助及科教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其价值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补助形式补偿,在固定资产取得时,增加净资产“待冲基金”,固定资产折旧通过冲减“待冲基金”核算。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寿命的,费用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其他后续支出则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处置净收益或净损失分别计入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

另外,医院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从一般设备、专用设备500元、800元分别提高到1 000元、1 500元,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医疗设备等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5)无形资产采用摊销制度。无形资产摊销设置备抵科目“累计摊销”核算,自当月取得起,按月摊销。无形资产处置净收支分别计入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

医院无形资产商誉只有在医院发生合并、改组时,净资产与享有权益份额的差额可确认商誉。

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只将注册费、律师费等形成无形资产价值,开发过程的研究费与开发费直接进入管理费用,不予资本化,即不形成无形资产价值,以简化核算。

(6)取消“开办费”、增加“长期待摊费”科目。开办费在医院开业时计入管理费用,不再采用摊销方式。“长期待摊费”核算分摊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费用,如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2.负债类科目核算变化

(1)增设“应付票据”科目并规范核算。带息票据应在会计期末或票据到期时计算应付利息,计入管理费用,同时增加应付票据价值。

(2)新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取消原“应发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科目核算内容并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医院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工作薪酬,包括工资、津补贴、奖金等,并根据职工服务的受益对象,分配计入医疗成本、管理费用等,与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规定基本一致。

(3)增设“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成本费用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反映事业单位按人提取职工福利费的规定。

“应付社会保障费”核算范围扩大,包括代扣代缴住房公积金。

(4)增设“应缴税费”科目,核算应缴的各种税费。

(5)“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范围缩小,不包括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代扣代缴住房公积金、应缴的各种税费以及尚未使用的科研、教学项目资金(在“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等。

(6)明确“长期借款”利息处理。为构建固定资产专门发生的借款利息,属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计入工程成本;属于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其他长期借款利息计入管理费用。

3.净资产类科目核算变化

(1)规范“结余分配”科目核算。年末业务结余,按照规定可用于结余分配的,提取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后转入事业基金贷方;若年末业务亏损,用事业基金弥补亏损的,则直接转入事业基金借方;若年末有借方余额的,表示累计未弥补亏损。医院每年业务结余分配后均转到事业基金,没有累计未分配结余的概念。

(2)“事业基金”科目核算变化。不再划分一般基金与投资基金,不再核算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期末结余为非限定性用途的净资产。医院发生需要调整以前年度结余的事项,通过“事业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明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明确医疗收入确认时点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发出药品)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计量标准则规定为“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定”,特别规定“医院给予病人或其他付费方的折扣不计入医疗收入”,反映权责发生制的规定,有别于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

二、体现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核算

新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要求医院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与年终评比,收入分配挂钩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结合起来,促进医院规范运营。会计核算体现单位全面预算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核算。

(一)增加财政预算改革相关核算内容

明确财政补助收入在国库集中支付中不同支付方式下的确认与计量。要求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分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下或其他方式下的不同核算方式,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年终结余资金通过“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过渡核算。

(二)科学界定收支分类,规范收支核算管理

新制度规定,根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合理调整医院收支分类,配合推进医药分开改革进程,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根据公立医院职能定位及业务活动需要,收支分类中单独核算科研、教学项目收支。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业务特点,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

1.规范“财政补助收入”及“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目核算。“财政补助收入”设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目取代“财政专项支出”科目;收入及支出科目均要求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教育”等相关科目以及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增设“科教项目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医院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相应增设“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收支均要求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要求医院设置相应的辅助账,登记开展各科研、教学项目所使用的自筹配套资金的情况。

3.规范“医疗业务成本”核算。该科目中的“人员经费”、“其他费用”明细科目下要求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使用财政基本补助发生的归属于医疗业务成本的支出要求设置“财政基本补助支出”备查簿,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登记。这是医疗事业单位特有的适应收支分类改革核算要求的核算规定。

4.规范“管理费用”科目核算。该科目设置“人员经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等一级明细科目。其中“人员经费”、“其他费用”等明细科目下还要求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该科目核算包括使用财政基本补助发生的归属于管理费用的支出,要求设置“财政基本补助支出”备查簿,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相关科目进行登记。

三、体现医院特有的净资产及收支成本核算体系

新制度体现医院特有的净资产核算方式,并体现医院细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医改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

(一)特有的净资产核算方式

1.新增“待冲基金”科目,下设“待冲财政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两个明细科目。在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物资发生支出时予以确认“待冲基金”,并在相关资产按期计提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物资时予以冲减。相关资产提足折旧、摊销前处置、盘亏,以及相关物资领用发出前发生亏损变质毁损时终止确认,同样冲销“待冲基金”。

2.规范医疗风险金的核算。“专用基金”下设置“医疗风险金”一级明细科目核算,按照不超过当年医疗收入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比例计提医疗风险金,专门用于支付医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

3.“本期结余”科目核算内容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余,核算过程包括财政基本补助收入形成的结余,但期末要将财政基本补助收入形成的结余转入“财政补助结转(余)――基本支出结转”后方可进行结余分配。

4.增设“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核算历年滚存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转,分设“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明细科目核算。其中“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明细科目下所属各明细项目的执行情况还需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资金性质的对应项目的贷方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明细科目。

5.增设“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非财政资助科研、教学项目累计收入减累计支出后的结转资金以及已结项但未解除限定的非财政科教项目结余资金,科教项目已结项并已解除限定的结余资金转入“事业基金”科目。

(二)特有的收支成本核算体系

1.规范“医疗收入”核算

合并原“医疗收入”、“药品收入”两个一级科目,设置“门诊收入”、“住院收入”两个一级明细科目,“药品收入”作为“门诊收入”、“住院收入”两个一级明细科目下的二级明细科目,并要求设置“西药”、“中成药”、“中草药”三级明细科目核算。增加“结算差额”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医院同医疗保险机构结算时,因医院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认的应收医疗款金额与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金额不同,而产生的差额,需要按照比例调整各项医疗收入;其中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所产生的差额,则确认为坏账损失,不在该明细科目核算。

2.兼顾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需要,要求以科室为对象归集直接成本

“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合并原“医疗支出”、“药品支出”两个一级科目,核算范围包括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费用。包括使用财政基本补助发生的归属于医疗业务成本的支出和医院开展科研、教学项目使用的配套资金发生的支出;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及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要求按照成本项目设置一级明细科目,并按照科室进行明细核算,归集直接成本。

3.完善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

按照科室核算同时要求分医疗辅助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临床服务类科室及行政后勤类科室核算,采用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具体方法为:月末,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分摊到其他3类科室后,将医疗辅助类科室直接成本及分摊的管理费用间接成本结转到医疗技术类科室,形成医疗技术类科室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再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结转临床服务类科室,最终临床服务类科室成本含其自身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含分摊的管理费用及医疗技术类科室结转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为单病种核算打下基础。

4.要求医院提供成本报表

新制度要求医院提供“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科室全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科室全成本表构成分析表”,全面反映医院成本归集过程及成本构成情况。为医院加强自身的运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全面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状况

作为会计主体,财政核拨用于基建的资金以及基建过程形成的资产与负债应是医院资产负债的组成部分,原医院均按照国有单位基建会计制度核算规定单独设置基建账核算,游离于医院“大账”之外,未能全面反映医院资产负债的全貌。而基建账单独核算也有便于基建资金管理与基建过程审计的优点。为了兼顾两方面情况,新制度要求医院基建账并入大账,设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核算,平时可按照国有单位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单独设置基建账核算,以便于基建管理与审计,同时,要求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有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进行处理,即期末将基建账会计科目发生额与余额的会计数据并入医院会计大账,以全面反映医院作为会计主体的完整资产负债状况。

五、财务报表体系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为目标

新制度改进完善了医院财务报告体系,新增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报表附注,改进了各报表的项目及其排列方式,还提供了作为财务情况说明书附表的成本报表的参考格式。这一方面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更为协调,增强了通用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医院的实际情况,使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最后,新制度还要求医院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引入注册会计师第三方审计监督,使医院财务更加阳光化。

总之,新制度强化全面预算,突出成本管理,规范核算程序,体现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医院的独立性,符合医疗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满足内外部监督需要,体现医院会计核算的多重特性,是公共部门会计改革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揭开了公共部门会计改革的序幕,为政府会计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军.全面提升医疗机构财务、会计管理和监督水平[EB/OL].casc.省略,2011.

[2] 陈志斌.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11(1).

[3] 张琦,张娟,程晓佳.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1).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5

1.1小企业会计核算是我国会计的重要内容,提高会计质量有助于我国整体会计质量实现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促进人民群众就业的重要力量。尽管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小企业单体经济业务量不大,但因其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其综合影响重大,小企业会计工作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必须重视其会计核算的规范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从一定角度讲,没有小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整体会计质量就不能算提高。只有众多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规范了,质量提高了,我国的会计才有可能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

1.2可以促进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计管理工作是小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各项决策,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便于企业决策层掌握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管理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对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哪个企业重视会计工作,哪个企业会计工作质量高,哪个企业在政府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就好,它的经营就好,效益就好。不重视会计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就不可能好。

1.3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真实情况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社会,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信息的核心内容,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比如税务部门,要了解企业应纳税情况,很大程度上通过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获取信息。社会大众要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情况,了解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主要通过企业会计信息取得。如果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不高,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势必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真实情况的了解,从而影响它们正确的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制定。

2、影响小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尽管越来越重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逐步规范,会计核算质量也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少影响会计核算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质量的提高

从会计工作机构的设置看,大部分小企业有单独的会计核算机构或专职的会计核算人员,但是有部分小企业实行的是记账,尽管这是制度所允许的,但毕竟不如自己专门的会计核算更加有效和规范。从会计人员的配备上看,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即使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但从成本考虑,往往会计人员配备数量不足,从人员技术水平看,相对较低,刚毕业大学生比较多,尽管他们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毕竟经验不足,会计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有一些甚至还没有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从会计核算规范看,小企业会计制度普遍不够完善,除了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外,企业自身很少有自己专门的会计规章制度,即使有也不像大中型企业完整和规范。

2.2企业领导会计法制观念相对淡薄

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投资主体单一,大部分可能是自然人个人投资设立,企业的领导就是企业的投资人。他们相对于大中型企业领导而言,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不重视,会计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而企业领导又对企业会计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会计质量的提升。

2.3会计核算规范不断变化,给企业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如前所述,因为小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政府会计管理部门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小企业会计管理,不断提高小企业会计质量,对于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从无到有,逐步规范,不断发展变化。2004年以前,国家并没有制定针对小企业的专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使小企业会计核算有了专门的核算规范。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在总结小企业会计制度经验基础上,又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实施,从而替代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我们知道,会计准则与制度相比,其规定更加原则化,不像制度那么具体详细,而我国会计人员长期以来对于会计制度比较熟悉,对于会计准则比较陌生,可能会由于对会计准则的不熟悉造成对会计核算质量的一定影响。

3、小企业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措施

小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单靠小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努力难以完成,应该多措并举,多方共同努力,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各级会计主管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小企业会计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工作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对规范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会计核算起到关键作用。在重视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同时,各级会计主管部门也应该进一步重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因为尽管从企业单体看企业业务单一,经济业务量不大,但因其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从总体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体会计质量的提高影响重大,所以,必须重视众多小企业的会计工作,除了出台相关的会计核算规范以外,还应该对于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和解决。实践证明,只要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加强管理和监督,会计核算质量就有保证。

3.2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小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制度制定与执行等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因此,小企业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和完善,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提升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重要措施。首先,在会计机构设置上应该规范和合规,凡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大有条件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企业都要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没有条件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要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如果企业自身没有会计人员,也必须委托具有记账资格,信誉好,管理规范的记账机构记账核算。其次,在会计人员的配备方面要严格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进行,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企业的会计工作。第三,会计核算基础要符合规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的内容和要求都要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得设置账外账,不得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尤其要注意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和规范性问题,这是因为原始凭证的取得与填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和起点,原始凭证式经济业务的载体,如果原始凭证本身不真实不合规,势必会造成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系列的不真实现象。第四,不断完善和规范企业自身会计制度建设,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制定本企业相关会计规范,为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3.3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的会计法律和质量意识

如前所述,小企业投资主体单一,企业领导一般情况下既是投资人又是经营者、管理者,很难有时间专门学习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法律和质量意识相对淡薄,但企业领导又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领导责任,对企业会计核算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不了解会计有关法律法规,很可能会指示引导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因此,小企业领导要带头学习有关会计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会计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自觉支持会计人员依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3.4会计人员要重视学习和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技术水平

会计人员自身的学习对于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关系重大。首先,要进一步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尽管《小企业会计准则》已经颁布实施一年多时间,同时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与小企业会计人员已经熟悉的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小企业广大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了解新变化,掌握新方法。同时,小企业会计人员也要对企业会计准则有所了解和学习,这是因为,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当小企业会计核算中遇到《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相应规范的情况时,就要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所以,小企业会计人员既要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熟悉难度比较大的企业会计准则。其次,正确把握和运用有关会计核算方法和科目使用。针对小企业经济业务,《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核算方法既有别于《企业会计准则》,又不同于以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准确把握,正确运用。一是必须使用新的会计科目,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我们知道,企业财务会计是以其特有的会计语言通过会计核算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最基本的会计语言,如果会计科目不同意,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之间的会计信息就无可比性。二是小企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不允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资产因公用价值变动发生了减值,就采用直接转销的方法,在资产实际发生减值损失时直接将减值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并冲减相应的资产项目。三是已付待摊费用的核算不同于以前的会计处理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原来通过“待摊费用”账户核算的摊销期限较短的那部分待摊费用在支付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之中。如果支出的金额比较大,摊销期限比较长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和以往相比,“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也会更大。所以,企业应正确核算,不能将“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四是人工费的核算。在企业支出中,人工成本支出是重要内容,《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都集中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3.5进一步推动小企业会计核算手段现代化

从企业外部看,在会计电算化逐步普及的情况下,有关软件开发企业要及时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积极开发出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要求的,适应小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核算软件并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从小企业内部看,要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建设,用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核算,这不仅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会计工作成本,而且对于提升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6

一、关于新会计制度名称的规范

现行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名称有许多不同的叫法,主要有“新会计制度”、“新会计核算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系统”、“新会计制度体系”、“新会计制度系列”、“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系列”、“新会计准则系统”、“新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体系”、“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等。

笔者认为,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准确叫法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叫法,即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的“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在国家已颁布的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等会计法规中,都反复强调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概念,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不等于新会计制度,它是一个制度体系,由若干个具体制度来组成,如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人员管理综合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制度、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管理制度、会计委派制度,等等。其中“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另一种是学术界的叫法,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新会计制度既包括具体的会计制度,也包括会计准则,还包括其它涉及会计核算的规章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新会计制度”实际上的涵义与上述两种规范叫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上述两种叫法的简化,也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的一种通俗叫法。以下为了讨论方便,我们继续用这个简化的名称。

二、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含义

有关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含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一本书就有一种说法,而且有些定义可谓既“全面”又细致,还十分复杂。我们知道,新会计制度不是一个个别制度,而是一个制度系统,这已基本上被学术界认同。正由于它是一个系统,所以给它下一个较复杂的定义显然是不恰当的。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会计工作基础规范》都明确指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具体讲就是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即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因此,可以把新会计制度基本含义简单地概括为:它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和共同标准。

三、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基本组成

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基本组成,学术界一直在争议,已达到共识的主要有:

1.新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

2.新企业会计制度系列: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暂定名)。

学术界没有达到共识的内容包括: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一种观点认为,基本准则是会计准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起统帅作用的部分,它应是新会计制度的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基本准则是1992年制定的,很多内容已经过时,与财政部新颁布的一些会计制度不相符,把它列入新会计制度的一部分,容易引起当前会计核算依据的混淆,所以新会计制度应不包括它。但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修改只是时间问题,一旦修改完成,它将成为新会计制度最重要的一部分。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一种观点认为,该条例虽然是针对会计核算结果的规范,但对会计报告前的会计核算要求作了全面的规范,如对六大会计要素重新作了定义,对其它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也进行了新规范,这些新规定是制定“新企业会计制度系列”和“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的重要依据,所以它应是新会计制度的一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条例虽然对会计核算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规范,但从该条例的整体规范内容来看,它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进行规范,严格来说它不应是一个会计核算制度,所以它不应成为新会计制度的一部分。但不管怎样说,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未修改完成前,它是制定新会计制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3.完善制度的专项办法和补充规定。实际工作中发生的经济事项是千变万化的,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虽然是一部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界限的综合会计制度,但它仍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对于新会计制度出台以后不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专项问题和疑难问题,必须制定一些会计核算的专项办法和补充规定。因为这些专项办法和补充规定过多、过于分散,法律层次较低,似乎不成体系,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它不应作为新会计制度的一部分。但退一步来讲,这些专项办法和补充规定仍然是目前相关会计核算的依据,所以从这一点来考虑它应是新会计制度的组成之一。

四、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基本架构

新会计制度的架构主要是讲新会计制度的构成层次。一般来说,上一个层次应当是指导下一个层次的依据,下一个层次是上一个层次的具体体现。关于新会计制度基本架构的争议也颇多,按广义的新会计制度分类,主要有四种观点:

1.按重要性设置架构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由于条例对会计要素等重要原则重新作了规定,它是指导会计核算最重要的依据。第二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于基本准则是1992年底制定的,它的一些内容已经“过时”,对于“过时”的那部分内容受第一层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指导,未“过时”的部分内容仍然是指导会计核算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第三层次为新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和新企业会计制度系列,是根据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重要原则而制定的。

2.按法律层次设置架构

法律层次主要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并由前至后一层规范一层。涉及到新会计制度的法律层次主要有三个:第一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两者都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属于法规层次,是新会计制度的最高法律层次。第二层次为新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和新企业会计制度系列,属于规章层次,受第一层次指导。第三层次为完善第二层次的专项办法和补充规定,受第二层次指导。

3.按会计核算模式设置架构

近来,我国会计学术界倾向于把会计核算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第三层次为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相应的各个制度正好与之对应。

4.按会计制度理论结构设置架构

一种主流会计理论把会计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确定主要会计原则的制度,第二层次为确定专项和特殊会计原则的制度,第三层次为确定具体会计核算原则的制度。相应的新会计制度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一般规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一般规定》,这几类文件都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原则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等。第二层次为新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是对一些专项或特殊的会计核算作原则上规定。第三层次为《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是对具体会计核算内容作全面规定。

综上所述,按不同要求设置的新会计制度架构,有不同的理由、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作用,但从当前仍在完善的新会计制度现阶段上来看,采用第一种——按重要性设置架构,较能体现适合现行会计制度的、层层指导的新会计制度架构体系。一旦新会计制度完善,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改完毕、具体会计准则系列和新会计制度系列基本出齐,采用第二种——法律层次分类,比较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和国情,但这段时间估计相对较长。待我国会计法律环境和国情与国际全面接轨时,按第三种——会计模式设置架构可能更为妥当。

五、关于新会计制度的时间范围

这里所谓的新会计制度时间范围,主要指在哪段时间里颁布的会计制度属于我们现在讨论的新会计制度。这里有两个时间界限,一个是新会计制度的起始时间,另一个是新会计制度终止时间。学术界争议的主要是新会计制度的起始时间,有三种观点如下:

1.起始于1993年7月1日。我们知道,1992年底财政部制定了“两则、两制”,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执行“两则、两制”。“两则、两制”是对原有会计模式的重大改革,可谓一个旧的会计阶段结束,一个新的会计阶段开始。所以,从此时起开始执行的会计制度都为新会计制度。

2.起始于1997年5月22日。财政部于1997年5月22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系列的诞生,也是新会计制度系列的第一个制度。

3.起始于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要求于2001年1月1日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2001年1月18日财政部又集中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八项具体准则。这些制度都是公认的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所以新会计制度的起始时间应为此时。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显然不对,1993年执行的“两则、两制”虽然在当时取得很大突破,受到好评,但时至今日,其不足和缺陷也充分暴露出来,它正是这次新会计制度改革将取代和淘汰的内容。第三种观点也不完整,在此时限之前,已经出现了新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多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而这些具体准则的出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上一次会计制度的改革,即“两则、两制”出台,正值市场经济改革的初始阶段,对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规定,我们不可能完全预计到,因此,也不可能对相应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如所有制结构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和发展等,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和规律也被逐步认识。证券市场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出台,如“琼民源事件”导致《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出台。所以,新会计制度的起始时间应为第二种——从1997年5月22日起。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7

一、财务会计核算

(一)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概述以往对于财务会计核算的论述,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及人员针对已经结束的经营活动展开相关的计算核算工作,其中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但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核算的范畴不断扩大,其不仅涵盖以往所概述的内容,还包括经营活动开始及进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财务会计计算核对内容。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有:前期预算,对经营活动开始之前所进行的财务预测,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经营过程中核算,结合经营活动发展情况,对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予以准确的核算,以便有效控制经营成本;经营活动后核算,是经营活动成败的直接体现,对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进行全面、详细、准确的核算,了解企业经营成本情况,确定其是否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财务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基本原则来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

1.明确财务会计核算计量和要素。在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其计量和要素,正确把握财务会计核算的资本性和收益性,进而从权责发生制角度出发来有序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如此可以提高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2.财务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准确。此项原则作为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落实需要遵循的基础原则,需要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性、及时性、连贯性、清晰性、准确性、有效性等基本要求,从而保证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3.财务会计核算惯例修订合理。在修订财务会计核算惯例时,工作人员应当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和重点分析财务会计核算的关键问题,制定规范、合理、有效的条例,将其列人到财务会计核算惯例,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惯例的有效性。

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很多企业会计工作基础比较薄弱,而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即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和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不规范。

1.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规范、合理地落实各项会计工作,为企业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报表,可以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但是,一些企业因受业务发展规模、发展程度、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不系统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会计工作分工不明、工作人员权责分配不清、工作层次不清晰等情况出现,造成重复落实会计工作或无人落实会计工作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不全面,无法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

2.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不规范。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开始启用电算化会计,促使会计核算自动化、智能化,以便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高效性。但因企业自身存在的一 些原因或电算化会计软件存在的一些原因,导致会计资料受损或破坏,造成企业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企业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不规范是企业在规范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如企业核算人员素质偏低,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未依据相关制度和机制,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地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导致财务会计信息不准确、不真实;企业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未认识到财务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性,马虎、敷衍地制定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监督管理机制无法有效应用。由此可见,我国很多企业均存在财务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监督管理机制对财务会计核算约束不佳,容易造成财务会计核算不准确,企业资金流失、浪费的情况很可能发生。

(三)财务会计核算资料保管效果不佳

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有些企业将目光放在经营活动上,忽视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面,企业工作人员不注重财务会计核算资料的保管,造成财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缺失或损坏的情况时常发生,降低会计资料的应用性。

三、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规范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约束财务会计核算,为企业经营活动或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机制科学、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机制是企业决策者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引导企业迅速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推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发展,企业应当建立完善、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具体的做法是:企业负责人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财务会计核算的岗位需求情况,合理设置和安排财务会计核算相关岗位,以便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落实各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为提高财务会计核算准确性创造条件;企业负责人应当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了解,避免无证上岗人员存在;企业负责人应当根据财务会计核算人员整体水平,合理安排业务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等,以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总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健全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强化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

为了使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在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各项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使其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活动或战略决策制定的依据,企业应当注意强化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工作。其一,企业应当从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企业会计机构,聘请素质高、能力强、专业水平好、经验丰富、具有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其二,企业应当坚持“以人本文”的理念,了解财务人员的基本情况,为财务人员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帮助,促使财务人员可以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规范、合理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制定统一的财务会计考核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领域不断扩大。这大大增加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使财务人员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减低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企业应当制定健全的、完善的财务会计考核管理机制,从保障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标准、真实的角度出发,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予以考核,形成有效约束。当然,因为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内容有很大改变,所以企业负责人应当结合当前财务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考核标准、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为规范、合理地考核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而努力。

会计核算基本规范篇8

关键词:企业年金;会计准则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不仅是劳动者退休生活保障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吸引高素质人才、稳定职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当前企业年金会计实务处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养老金制度以前实行的是国家和企业大包大揽的制度,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在会计确认上,很多企业都按照基本养老金的会计确认方法,而不是以企业当期应付的企业年金支付义务作为企业年金成本的确认标准,这种收付实现制的处理方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也不利于更好地衡量企业真正应付的企业年金支付义务。

二、关于我国当前企业年金会计规范的思考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第四条对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作了如下规定:“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后者即为企业年金。同时就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专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规范了企业年金作为独立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列报,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层面的会计处理,目的是解决企业年金投资股市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企业会计主体与基金主体界限模糊。2006年2月正式颁布的此份准则规范的对象除了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还增加了委托人。根据《信托法》:“企业年金基金的委托人一是指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即法人;二是指企业职工,是自然人”。此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委托人是指作为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因此会造成这样的困惑:在企业财务系统中,是以企业为主体,还是以基金为主体对企业年金进行核算。计提年金的企业是否需要对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

2、内容上更多地具备了特殊行业准则的特点。作为具体会计准则,一般以基本准则为理论基础,把发生在企业中带有共性或具有特性的某个或几个会计业务,在要素的概念、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等方面加以具体规范。我国目前企业年金制度发展初期,由于业务发生频率较低,我国所颁布的企业年金会计准则是针对特殊业务的具体准则。从相应的会计准则内容上看却属于特殊行业的具体准则,规范的重点针对的仍然是年金基金受托机构的信托业务,因此只能对企业的私人养老金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进行有限的指导。

3、无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中的企业年金建立在企业年金基金的层面上,针对的是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而无论国际会计准则(IAS)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和英国财务报告准则(FRS),其所针对的仅是企业,因此会计核算的主体范围有差别。其次,IAS、FAS和FRS都对确定缴费型计划和确定受益型计划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分别进行了规定,并以确定受益型计划为重点。而目前我国企业对确定缴费型年金的会计核算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对于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运营管理的会计核算则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对于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却没有任何会计规范可供参考,这样最终导致企业年金业务会计处理各自为政的状态,不利于特定业务的统一核算。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要求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近年来我国颁布一系列会计准则,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因此对于企业年金计划这种新型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考虑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与适用性,可进行必要的修正,从而使我国上市公司正确核算企业年金业务有章可循。

三、规范与加强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正由单一型变为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政府为了弥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高覆盖、低保障的不足,鼓励企业根据本单位的情况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基于企业与职工利益角度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和加强企业年金会计核算。

首先,虽然近两年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较快,但大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与核算,少部分由企业自办、商业保险或工会经办。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带来的问题很多,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年金组织形式与会计核算模式。

其次,我国就企业年金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基金》,它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的会计核算处理,为企业年金基金的统一会计核算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就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核算并未形成企业年金专门的会计规范,因此,为了使企业年金会计准则同其他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范围相一致,应针对上市公司或其他企业专门制订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准则,便于各类企业采用,从而有利于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最后,在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体系中,由于涉及大量的精算假设、精算方法、折现基础以及必须对许多复杂的未来事项进行估计,因此这种类型的企业年金计划一直未纳入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但我国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计划是有市场需求的。我们需要发展多种类型的企业年金,积极培养精算人才,使企业年金有关经济事项能进行正确的会计确认,同时会计计量也能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达到可靠性的标准,为会计记录与披露打造平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4.

3、朱康平.企业养老年金会计准则制定的思考[M].会计研究,2004(3).

上一篇: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范文 下一篇:电影中的舞蹈艺术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