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1 07:10:56

全过程风险管理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1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long cycle, large quantitie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Project cost throughout all phase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its core content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engineering co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determin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 is more, so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uncertain. How to avoid risk,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engineering cost, is involv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whole process of cost;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过程。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其核心内容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受外界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工程造价的控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何规避风险,合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是参与全过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本人就如何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风险进行控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

(一)全过程造价风险的界定

1.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一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需要合理准确地计算工程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与竣工决算;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在各个建设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实际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2.全过程造价风险的界定

全过程造价风险就是各个建设阶段中影响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的集合。

(二)建设各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目标

要展开风险管理,首先要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是整个造价风险管理的总目标。由于造价具有分阶段、多次计价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略有不同。

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合理确定工程的造价,即合理确定投资估算价格。投资估算是形成工程造价的源头,是工程造价控制的第一步。本阶段中可行性研究的深浅和周密程度均直接影响投资的准确性。

设计阶段是确定工程项目主要价值的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甚至可高达95%,图纸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超70%,是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按照工程项目投资估算限额,合理确定工程项目设计概算、预算是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

施工招投标是施工执行阶段的前奏,选择招标方式,合理确定标底价格,评出最优秀的施工单位并签订公正合理的承包合同,从而为施工的正常展开、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

施工阶段造价风险管理是工程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施工阶段,建设资金大量投入,除了按合同条款支付工程款项之外,还可能发生各种附加费用,要在确保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附加费用发生的规模(如:工程变更、索赔、意外风险等),避免不合理的费用支出,使工程的实际价尽可能接近合同价。所以,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施工过程中造价变更控制。

在项目建成后,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实施,把项目造价的实际情况与计划相比较,找出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差异,以利不断提高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指导今后工程项目的造价风险管理工作。所以,竣工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决算,做好后评价。建设各阶段造价管理内容和造价风险管理目标的关系如图1所示。

3.造价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各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按照风险管理的系统层次展开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活动,而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的动态衔接,最终形成整个建设全过程的造价风险管理。如图2所示。

二、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内容

(一)工程造价风险因素分析

要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必须首先对造成工程造价风险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而识别工程造价风险的第一步便是找出风险可能存在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实现过程中,一方面,风险性事件和完全不确定性事件是工程造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造成工程造价变化的根源。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造价的风险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而这种信息的不完备性既有人们在信息收集与信息加工方面的问题,也有信息本身具有滞后性的原因。

1.工程造价本身风险因素

导致工程造价风险的主要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1)项目规划、设计深度不够。在目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的错误,规划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内容不全,重要边界条件的遗漏;采用规范不恰当,设计参数选用不合理:未考虑当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行性等。

(2)规划设计方案陈旧,目标优化错误或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中未采用现代优化设计方法,如价值工程、最优化方法,对设计方案未进行优化优选等。

(3)地基勘测资料不全,地下埋藏物未事先考虑,临时处理不当。

(4)承发包方式选择不当:合同类型选择有误;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不严谨;合同管理不力,引起大量索赔。

(5)项目实施期间通货膨胀,材料、人工费用上涨: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从而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外大幅增加。

(6)汇率变化。当前高档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能需要大量进口建材及装饰材料,项目投资估算时按当时外汇汇率预留了进口材料的费用,但当实际需要进口材料时,需支付的外币升值,开发商需额外付出开发费用。

(7)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爆发、雪崩、暴雨、暴雪、飓风、洪水、泥石流等;也包括某些社会现象,如政府禁令、战争、爆炸、火灾等。工程项目施工最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如超出正常年份的雨季、寒冷的冬季等,都会严重影响正常施工,降低生产效率,甚至停工。由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灾害虽然出现的机会较低,但是一旦出现,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2.造价咨询人员风险因素

造价咨询人员在建设项目全过程或阶段咨询时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要按照公平、公正和诚信的服务原则,认真履行合同,诚实守信、尽职尽责,规避造价咨询风险。

造价咨询人员的风险主要包括:

(1)行为责任风险:造价咨询人员如违反了委托合同规定的职责义务或超出了委托人委托的工作范围,从事了本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造成了工程上的损失;或是未能正确地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责,给有关各方造成经济损失,由此而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2)工作技能风险:造价咨询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知识、经验或职业责任心造成错误或者工作失误而承担的风险。

(3)技术资源风险:由于信息不完全或掌握的信息失真,对形势估计不足或估计错误而导致的风险。

(4)职业道德风险:咨询人员不能遵守道德的约束,、谋求私利而使工程造成的风险。

(二)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顾名思义,应该集工程造价的特点和风险的特点于一身,结合分析现代工程的案例,工程造价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1)全程性

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即工程造价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全程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一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可变性

工程造价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风险发生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造价风险的大小,因此工程造价风险同样具有可变性。

(3)复杂性

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作为风险的一种,工程造价风险也同样具有复杂性。

(4)被动性

某一其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工程造价风险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三)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是在一个相对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其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环境条件因素,通货膨胀、气候条件、地质情况、施工环境条件等。因为外部环境条件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有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风险,从而使工程项目的造价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因此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必须考虑风险对于造价的影响,必须在对确定性造价管理的同时,开展对不确定性造价的管理,即对工程造价进行风险管理。

对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必须结合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来实施。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就是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上程造价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在识别的基础上评估这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控制这些风险,从而最终达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三、全过程造价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作出判断。同样对于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就是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别,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对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流程见图3所示。

(1)开发建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要根据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需要,建立造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及时收集、处理和存储有关工程项目每个具体活动与过程的各种风险信息,以便为风险的分析、识别和控制服务。

(2)跟踪、收集、处理和生成有关工程造价有关的活动与过程的风险信息

使用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去跟踪项目全过程以及项目具体活动与过程的发展,使用项目所处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信息去收集、处理和生成有关项目造价相关的所有风险信息。这是一个不间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日常工作步骤。

(3)造价是否存在风险的分析与判断

运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加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造价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经验,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找出可能会使造价发生变动的各种风险。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例如,风险分析模型的运用及风险仿真技术的运用等等。

(4)对影响造价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并给出全部风险的分类

根据风险分类方法,运用现有的风险信息与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对上一步识别出的造价风险进行分类分析,以便全面认识风险的各种属性。

(5)对全部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分析,确定其大小和分布

这一步要对所有己初步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概率分布和概率大小的分析,以便为下一步确定风险性造价和制定风险事件控制优先序列打下基础。这一分析需要借助现有信息、历史数据和经验判断。

(6)对全部风险进行原因分析,给出各个风险的原因

运用现有的风险信息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验,对识别出的全部风险进行风险原因的分析,并通过分析找出引发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果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多个,还要进行主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等更深一步的风险因素分析。

(7)对全部风险进行后果分析,给出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

这一步需要运用现有的风险信息和经验判断,对于全部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做出全面的分析。要求把风险造成的可能后果进一步转换成会造成多大的工程造价损失。这种“后果的价值量大小”将作为确定风险控制优先序列的判据之一。

(8)对全部风险进行发展进程分析,给出风险的发展进程预测

这是指对于已识别的风险必须进行具体风险发展进程的时间和发展变化标志的分析。风险发展进程的分析是要找出风险事件何时会发生,以及引发它的原因何时会出现,引发原因出现以后风险事件会如何发展等等。风险发展变化标志的分析是指当出现什么情况时就标志着该风险进入了那种阶段的分析。对于项目全部风险的发展进程分析,也是确定风险控制优先序列,制定风险事件控制方案的依据之一。

(9)根据风险的分类、原因、后果和发展进程分析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序列在完成上述分析与判断之后,要综合这些方面的分析结论,确定出开展风险事件控制的优先序列。由于项目的风险发生往往不是单纯进行,而是齐头并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先排序。优先序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安排最优先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后果最严重、发生概率最高、发生时间最早、并且能够尽快予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已经识别出的项目全部风险都应该按照这种原则确定出其优先序列。

(10)给出风险识别报告

每进行一次项目风险的识别,都要在最后给出一份风险识别报告。该报告不但要包括工程项目现有风险的清单,而且要有风险的分类、原因分析和说明、风险后果及其价值量的表述,以及全部风险的控制优先序列等内容。

对于这套风险识别方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风险识别与分析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不断重复进行的。每过一定的阶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都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一次识别与分析,以识别和发现新的风险。这种重复不断的风险识别分析需要一直坚持到项目的最后阶段。

上述这套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找出项目的全过程和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以便为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控制和风险性造价的控制提供有关项目风险、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成因和风险进程等方面的信息与判断依据。

四、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

(一)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对策

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在风险识别阶段进行了分析与识别以后,已识别出的绝大多数风险事件都是相对可控的。这些风险事件的可控程度取决于人们在风险识别阶段给出的有关风险事件的足够信息的多少。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处理是建立在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可控性基础之上的。

由于工程造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全程性,因此相应的对风险处理也应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主要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控制来实现的。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是发展和变化的,在人们对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这种发展与变化会随着人们的控制活动而改变。因为对于风险事件控制的过程实际是一种人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客观世界(事物)的过程。

对分析出来的风险可以接受,或想办法消除、减少或转移。任何项目在实施时,都必须对承担的风险(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的)应有准备和对策,应有计划,应充分利用管理者自己的技术、管理、组织的优势和过去的经验。由于工程造价的风险来源于具体活动的风险事件,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处理也应转化为对工程造价的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而不是直接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事件的主要处理对策:

(1)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这在项目决策时要注意,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对于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不参与投标,不参与合资。甚至有些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预测后期风险很大,必然有更大的亏损,不得不采取终端项目的措施。

(2)技术措施。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而不用新的不成熟的施工方案。

(3)组织措施。对风险很大的项目加强计划工作,选派最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组织单元,使大家有风险意识;在资金、材料、设备、人力上对风险大的项目予以保证,在同期项目中提高它的优先级别,在实施过程中严密的监控。

(4)保险。对于一些无法排除的风险,例如常见的工程损坏、第三方责任、人身伤亡、机械设备的损坏等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解决。

(5)要求对方提供担保。这主要针对合作伙伴的资信风险。

(6)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作准备。在计划中(或合同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费。

(7)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

(8)采取其他方式,例如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的投资分散风险。

上述风险对策措施应包括在项目计划中,对特别重大的风险应提出专门的分析报告。对作出的风险对策措施,应考虑是否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任何措施都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由负责具体风险事件控制的人员,根据风险事件的特性和时间计划去制定出各具体活动风险事件控制方案,即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处理方法:前处理和后处理。

(二)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前处理

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前处理主要是体现在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阶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要在决策阶段或设计阶段就进行预处理,特别是重要的或重大的风险因子,要优先处理。

风险事件的事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险规避方案。例如,对于存在技术不成熟性的施工技术坚决不采用就是一种风险规避的方案。这类方案是从根本上放弃使用有风险的资源、技术、施工方案等等,从而避开风险。

(2)风险遏制方案。例如,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采取注入新资金的方案就是一种风险遏制方案。这类方案是从遏制风险事件发生的角度出发去控制风险事件的。

(3)风险转移方案。例如,通过合同或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他人就属于这类方案。这类风险控制方案多数是用来对付那些概率小,但是损失大,或者自己的组织很难控制的风险事件。

(三)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后处理

工程造价风险的事后处理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的处理。其方法具体实用如下:

①风险应急方案。例如,准备各种备用灭火器材以对付可能出现的火灾就是一种风险应急方案。这类风险事件控制方案也是对付预警信息风险事件的一种最主要方式。

②风险容忍方案。风险容忍方案多数是对那些发生概率小,且风险事件发生所能造成的后果很轻的风险事件所采取的控制方案。

③风险分担方案。风险分担方案是指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和项目团队成员的木同承担风险能力,由团队成员合理分担整个风险的方案。这是最为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案之一。

④风险消减方案。例如,出现雨天而无法进行室外施工时,尽可能地安排各种人力与设备从事室内作业就是一种风险消减方案。这类方法是对付无预警信息风险事件的主要方式之一。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2

电力企业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是其主要风险。电费风险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善。要实现对电费风险的有效管理,就必须了解造成电费风险的因素。因此文章从电费风险的分析方法和造成电费风险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了控制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措施

电力企业的营销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为用户提供电力资源和服务而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电费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因此确保电费收取的顺利进行,控制电费风险十分必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家电网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已经实现了科学化、技术化的管理方式。但是电力企业的电费收取过程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电费风险贯穿营销、业务扩展、抄表及服务的全过程中,对电力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未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应致力于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和电费管理制度,从而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

1 电力营销过程的风险探析

1.1 电费风险分析方法

电费风险虽然形式单一,但是影响电费风险的因素却很多。因此,在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电费风险是十分必要的。通常电费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情景模式分析法、风险图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定分析法等。

1.2 造成电费风险的主要因素

造成电费风险的主要因素有电力营销和业务扩展风险、电费安全风险和自动化系统风险等。电力营销和业务扩展带来的电费风险主要是指用电审核不合理、供电合同签订疏忽和资料管理不完善等风险;电费安全风险主要是指抄表员的疏忽造成的抄表错误、工作人员电费核算错误以及用户欠费等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主要是指系统管理故障造成的电费风险。造成电费风险的因素还有很多,给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电费风险控制

2.1 电费风险控制方法

电费风险给电力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而其核心工作就是控制电费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明确电费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并将其控制到最小。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将电费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时转移,从而实现电费损失最小化,有效控制电费风险。总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电费风险,才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电力企业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对电费风险的具体控制要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方式。如控制电费超出风险可设置远程或集中抄表系统,实现对用电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降低电费风险。而对于抄表人员的疏忽造成的电费风险,应完善企业制度,建立合理的奖惩措施,将抄表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薪资挂钩。同时,还应该组织抄表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降低电费风险。而自动化系统造成的电费风险由于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选择质量过硬的硬件设施,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从根本上解决其风险隐患。同时,还应采取妥善的管理制度,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协调管理,从而更好的控制电费风险。

2.2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降低电费风险

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电费风险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不完善,因此必须在电力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其风险问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应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确定管理的主体,实现有组织的管理和控制。另外,在整个操作和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是重要因素,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人员的自觉性和工作效率。另外,建立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电费风险管理体系必须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决策为依据。因此,要求企业人员要及时收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并进行及时的保存。最后,管理技术也是重要因素,要实现风险控制制度的完善,必须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现代社会用电量之大要求电力企业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总之,电力企业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先确立管理主体和依据,并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组织,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确保电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实现对电费风险的控制,才能够确保企业的顺利运行,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

3 总结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人们的供电提供了巨大的方便。而收取电费是其获取经济效益维持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确保电力企业的电费收取顺利进行。在电费结算和收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这其中包括企业工作人员的失误,个人偷电漏电等行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必须要提高企业人员和国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认识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合理完善的电费风险控制制度,降低电费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英,齐登峰.利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电费管理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李宗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J].华北电力大学,2010,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3

摘要:隧道是一个工程复杂,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地下大型工程。由于技术和工程本身的复杂度,在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扰乱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做好隧道安全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从施工的安全意识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隧道的安全风险管理。

关键词: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地下隧道应运而生。隧道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地下工程。从目前建筑业的现状看,隧道安全事故频发,隧道安全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是隧道最常见的安全事故。因为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地质勘探技术确实存在的局限性,地质情况难以准确掌握,隧道工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隧道施工手段尚未完全成熟的现状下,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安全问题的判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隧道安全事故的不可准确预测性和频发性决定了做好隧道安全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从施工的安全意识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隧道的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意识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它包括施工现场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隧道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意识。本文旨在提高人意识层面的认识,来防范隧道施工工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加强现场施工风险管理

隧道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做好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能有效地减少隧道的安全事故。减少隧道施工的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隧道安全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隧道现场的安全管理设计很多方面,主要有信息传达、风险应对、风险监测等几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地做好以上工作。

隧道施工设计的涉及的学科广,因此决定了隧道安全管理是一个多元化的管理,它不但包括水文、质地、隧道等地理学科,还包括比例、概率等数学学科。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安全事故的偶然性给隧道安全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隧道施工现场必须高度重视隧道安全风险的防范,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地质水文的调查,避开土质松软,和多滑坡泥石流的地点,以及地下水位低的地点,选择好最佳的隧道经过地,以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隧道土体崩坍、衬砌渗漏等安全事故。最后在隧道施工前必须设计好科学的隧道方案图,在施工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隧道施工方案设计的比例进行施工操作,不可临时更改施工比例。如必须要更改施工比例,一定要经过多方的科学论证,论证合格后方可动工。唯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比例进行施工操作才能保证隧道的建设按照科学的设计,才能减少在施工遇到的因为比例不合而致使工程在受力方面的的缺陷而形成的工程坍塌的安全事故。

隧道施工是一个需要长期施工的巨大工程,必须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因为隧道自身的特殊性,即隧道长,经过的各种不同的地质和水文区,在隧道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中提出了分段管理的新安全管理方案,即根据隧道的长度和地质的复杂情况把整个隧道划分为若干个区段,并且每个区段都具有自身特殊的情况。建筑公司安排相关的负责人管理每个区段。隧道的安全风险组主要根据隧道穿越的地层性质和施工环境条件的组合影响。穿越的地层性质主要的考虑要素是根据施工参数来开挖地层情况。施工环境条件的组合影响除了考虑隧道穿越的地层情况外,还需充分考虑施工环境条件的组合效应,亦即隧道上方地层情况及是否有重要的管道,隧道下方地下建筑物是否存在,以及地面沉降的要求等。施工环境的组合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隧道的埋深、地面和地下环境条件、特殊地质情况以及穿越地层上覆土层的情况。提出隧道的区段划分能做到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区段的施工安全作出有效的防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通情况的区段划分到一起能采取有效地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节省安全风险的资金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防范的效率。

二、加强风险管理责任意识

隧道安全风险管理在隧道施工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能有效节省工程在安全方面的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目前的建筑企业中,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防范意识虽有,但是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却相对薄弱,使得安全防范在企业中以空口号的形式存在,而正真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落实到实处,导致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事故有增无减。由此可见,提高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提高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责任意识要求铁路建设各部门加强安全管理意识,确立风险管理目标,并且要将安全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目标落实到实处。建立层级性的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确定安全风险的责任负责人,施工项目出现问题必须追究到相关项目的负责人身上,建立明确的安全风险的责任制。其次,施工部门还应出台相关的风险防范条文,规定负责人定期宣传,并定期检查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各种可行的风险方法方案。最后,安全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施工中的难题,比如松软性地质、岩石隧道等常见难题,成立专家小组,开展专项的安全评估,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的安全,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也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将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工作人员是隧道施工的主体,加强隧道安全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首先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相关部门加强隧道施工中的安全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生命意识,明确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一步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理念,努力完成技术培训工作,树立严格遵守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的意识。其次,要开战各种安全技能的培训课程,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急救意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最后,对工作人员制定安全意识的考核制度,规定工作人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课程后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考试才能发放安全意识培训合格证。规定只有持有安全意识培训合格证才有资格进入工地工作。在工地的入口设立关卡,只有持证才能上岗。

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能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在隧道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从而减少建筑企业在安全风险方面的支出。

四、加强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意识

隧道安全风险的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减少隧道施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做好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未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出的全面的评价和估计,预测施工中会出现的相关安全问题,从而提供施工人员的安全方法意识,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方案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此类安全问题的发生。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是针对安全问题出现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最大的努力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是事前估计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加强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的意识,能够使工作人员在相关安全问题出现后,仍然能够镇定自若,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五、结束语

隧道安全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有效防止好和有效处理好隧道的安全问题,能够减少工程中用于隧道施工的安全资金,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加强现场施工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责任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加强安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意识等四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隧道的安全风险管理,旨在为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的管理提出小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郭甲祥.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公路与汽运.2010(02).

[2]李晶晶.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01).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4

一、电力营销的相关概述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它主要是指电力企业为实现利益,通过向电力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电力资源,以良好的电力服务进行利润回收的项目。在电力事业运行中,供电企业只有通过向电力用户回收电费才能保证电力的健康和持续的发展运行,并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收取。当然,在实际的电力营销过程中,电力企业并不是完全能够获取利润,很多用户都存在拖欠电费的情况,阻碍了企业资金的回收。对此,电力单位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及时收取电费,强化管理,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基础。

二、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第一,电费风险的分析方式。据统计,我国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的种类较为单一,但是能够造成电费风险的因素却众多,一旦行业出现资金损失,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电力的稳定运行。电费风险是由电费损失情况决定,在实际营销中,电费损失是由不同的电力用户造成的,并不是由一个电力用户造成的,而且不同的电力用户对于电费损失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电费风险评估时,要结合电力营销中电力用户的情况进行电费风险的分析,其用到的主要方法有风险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ISM模型分析法等。

第二,对电费风险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电费营销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引发电费风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内部管理、外部监督、技术、人员等都会对其造成危害。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电费安全风险和自动化系统风险。此外,电费记录人员的素质能力,记录的详细程度,都会对电费数额造成影响,进而引发电费风险。此外,电力运行单位的现场服务情况和自动化系统同样也具有很大的制约因素,会影响电力营销的水平。

三、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我国电力营销单位在实际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电费风险对企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营销它的持续发展。因此,电力部门一定要采取科学的防范手段严格控制电费资金,加强管理,从多个方面做好风险防范。

(一)建立健全电费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体系作基础,电力营销全过程涉及到的内容众多,想要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就必须要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架构合理的风险防范结构。具体而言,电力行业中的各个部门都要直接参与管理工作之中,强化风险控制,对长时间拖欠电费的用户要进行断电处理,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电力领导者还要明确责任制,做好上级管理工作,制定可行的风险政策,避免费用风险。

(二)采用有效多样的方法做好电费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的电费风险控制是电费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电费风险控制就是指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方法将电费风险造成的电费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首先,电力营销单位要将风险概率减小到最低,控制好电费风险费用,通过电费风险转移的方法,将电费风险发生时对于电费损失的威胁进行转移。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电费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电费风险的控制,电费超出风险时可以运用远程抄表系统或者集中抄表系统进行电费风险的避免。对于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电表抄表中造成的电费风险,则可以通过加强抄表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以及相关考核监督等政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三)完善风险信息控制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了各行业应用的主要设备。采取信息控制系统做好电费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够对用户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和归纳,并根据具体的数据做好整理分析工作。与此同时,引用风险信息控制系统,还能够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管理,结合实际制定风险数据表,使电力部门的管理者清晰了解用户的电费收取情况,并实现信息的共享,最大程度的避免风险发生,突出信息控制系统的巨大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电力营销单位的工作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电力的使用情况,与电费的收取数额息息相关。由于电力营销全过程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对电费回收具有较大的风险。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力供应,我国各电力企业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在电力营销的全过程中都注意电费预防,通过多种手段实施管理。此外,电力部门还要建立完善的防范和管理制度,做好信息化系统控制工作,并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利用多种方法实施严格控制,从而避免出现电费风险。

(作者单位:孝感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5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皮间隔的酒精消融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管理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率为1/500,我国约有100万人,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及室间隔不对称肥厚为特征,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HCM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1/4。HOCM目前尚无一种完美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石。经皮间隔的酒精消融术(PTSMA)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与心外肥厚心肌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的优势,容易被患者及医生接受。由于PTSMA术后存在Ⅲ°房室传导阻滞、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缺点,所以选择该种治疗方法要慎重,同时要加强术后护理。因此各个环节实行风险管理都很重要,而对术后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也相当重要。本院DSA室到心血管病房所需转运的时间为(13±2)min。为了确保患者转运过程的万无一失,应该认真考虑转运中的风险因素[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本科制定了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共转运14例HOCM经皮间隔酒精消融术后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5~51岁,平均42.1岁。

2管理措施

2.1转运前转运人员的准备(1)要对患者有深切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掌握人际交流、沟通的技巧,让患者感受亲情的支持与温暖。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如转运的必要性、转运中的配合、转运中的风险等,使患者有安全感。(2)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以便与转运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对照,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主诉;(3)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4)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做好妥善固定;(5)必要时评估微量注射泵的用药情况,保证转运途中足够的备药。

2.2对转运人员的要求(1)必须具有高尚的医疗道德,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沉着冷静、反应敏捷,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急救护理相关的知识;(2)应熟悉病情,充分评估。由专科医师陪同,并做好充分急救。

2.3转运途中物品的准备(1)转运过程中需备好除颤器以备抢救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便于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2)为预防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携带不同的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3)转运床要有护栏,转运过程中拉起护栏,盖好盖被。

2.4转运中的监测(1)转运过程中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2)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胸痛、胸闷及心律失常等情况;(3)密切观察术侧肢体制动情况及伤口出血情况。

2.5转运中的协调管理(1)转运患者前,电话通知CCU病房、电梯班等部门,提前做好相关准备;(2)搬抬患者要平稳,拉好平车上的护栏。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车速要平稳,勿紧急刹车和突然提速。(3)转运交接到CCU病房后,应与病房护士交代患者生命体征、术中情况、消融的室间隔动脉数量、消融后的室间隔厚度、术中酒精用量及用药情况,并观察患者神志、面色、术侧肢体制动情况及伤口出血情况。

3结果

本科于2009年6月—2012年2月共转运14例HOCM经皮间隔酒精消融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无医疗纠纷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

4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这种积极而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科学。由于PTSMA术后存在Ⅲ°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缺点,所以加强术后护理相当重要。实施有效护理风险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冶金制造主要是对各种金属进行开采和加工,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冶金企业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不加以管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前部分冶金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和企业发展实际不符、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所以要想促进冶金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涵义与流程

(一)何谓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辨识某个项目或企业经营发展中潜在的风险,之后通过相关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从客观角度讲,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经营都会受潜在风险因素影响,对冶金企业来说,在其发展中任何小的风险和隐患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对相关风险进行管控,以此避免决策失误,保证资产安全,最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风险管理流程分析对于冶金企业来说,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涵盖战略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应对以及风险评估五个部分。为了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出其作用,要求企业管理者明确以下管理流程和相关方法:1、目标规划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步骤是风险目标规划,也就是在冶金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生产状态以及设备利用情况的前提下,深入分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然后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针对某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全面规划,最终提升可操作性。2、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目标后,需要采取有关技术性措施进行风险识别,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冶金企业生产环境具有危险性以及员工不可控性,在其生产经营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因素,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风险分级风险分级就是工作人员利用两个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包括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影响冶金企业的程度,工作人员确定风险等级时需要利用公式D=LEC,其中L代表事件发生可能性,E代表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后的后果,D代表风险分值,通过该公式可以明确不同安全事件中的风险等级,以此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等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高度风险岗位、中度风险岗位、低度风险岗位。其中企业直接对高度风险岗位进行管控,由企业领导和专业科室对高度风险岗位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专业科室以及车间对中度风险岗位进行管理。4、风险应对在冶金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风险自身存在,并且不可避免,所以说并非全部风险都能应对。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需要将重点放在风险产生的后果中,部分风险造成的影响在合理范围之内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制定出相关措施减少应对该风险所投入的人力物力。5、风险评估在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关注投入和生产的同时还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后的结果,并且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冶金企业的实际情况衡量生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在评估潜在风险问题时还需要让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单项风险评估、多项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等措施完成风险评估工作。

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近年来,全面风险管理在国际经济领域已成为热点话题,如何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政府经济组织和企业高度重视的内容,发达国家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并且很多企业都将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内容。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利用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文件后,要求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在我国冶金行业中普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还有很多企业风险管理缺位,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一)在风险管理制度上未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冶金行业开始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在生产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如果利用传统管理制度显然无法满足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不过目前依然有部分冶金企业使用原有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方法,导致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容易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在部分冶金企业中,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因素制定的评价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没有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主要原因在于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缺少数据支持,由此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企业的发展与战略目标不相符在冶金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战略目标进行风险评价,如果风险评价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或者企业希望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回报,将会导致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和企业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后期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也会存在更大的风险。此外,在风险发生之后,企业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样会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宏观风险视野缺乏,未能主动控制风险发生对于冶金企业来说,其开展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树立安全管理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很多的冶金企业更加重视事后处理,在实际的生产中缺乏风险分析和评估能力,加之没有打造出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导致实际工作缺乏主动性以及应变能力,容易出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最终影响冶金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信息技术更新慢除了风险防范意识缺乏,部分冶金企业还存在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冶金企业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部分企业未能统一内部风险管理信息标准,一方面,存在传输渠道部畅通的问题;另一方面,缺乏信息与数据的支持,导致对各部门生产以及分工协作带来不利影响,最终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增加。

三、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风险管理的措施

冶金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冶金企业面临着自然灾害、财产损失等传统风险,还面临着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而加强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更是重点内容,如何全面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是冶金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制度,做好风险预防为了有效提升冶金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将相关工作落实下去,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以往的管理经验,或者根据生产事故作为制定参考,而是要深入分析冶金企业自身的生产特征科学进行生产区域划分,让不同部门和作业区域都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同时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利用风险评估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分析冶金企业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出现原因,然后进行风险等级评估,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在冶金企业开展风险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从传统事后的分析和被动式防御模式向主动式的风险防范转变,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二)风险管理和市场结合为了发挥出风险管理的作用,需要坚持全面系统的管理原则,并且将风险管理工作和冶金企业经营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加强与基层作业人员的交流,听取其意见,然后把风险管理和作业方式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针对当前部分企业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要求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冶金企业运营情况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具体说来:一方面,冶金企业制定风险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环境以及冶金企业制定的安全监督规范,由此可以有效提升风险评价机制的约束性和强制性,引导全体职工遵守相关规定,同时也能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人员在制定风险评价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先利用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评估,通过该方法可以对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作业区域进行划分,以此提升风险管理评价机制的可操作性,逐渐完善各个生产环节的风险评价分级,推动冶金企业排查安全隐患。

(三)提升风险预防的意识在冶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将风险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安全生产机制,以此有效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果。此外,冶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该措施有效提升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生产部门和行政部门间的沟通。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冶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深入分析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因素,为此需要全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此树立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具有风险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在日常的冶金企业生产中需要加强重点监控,在评估生产风险的过程中将定性和定量结合,同时要及时对评估结果反馈,比如利用隐患通知书或者专项整改方式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地。

(四)更新技术,实现数字化防控新时期冶金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并且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出来:一方面,需要确定冶金企业信息安全评估目标。在制定信息安全管理风险体系的过程中要求作业人员确定风险评估目标,以此明确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逐渐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应对实效性;另一方面,必须明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评估范围,根据不同作业区域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方法。此外,冶金企业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其能够及时预判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风险。

四、结束语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7

    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信息流失、闲置

    (1)生产一线驾驶人员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通过问卷调查,生产一线驾驶员主要关心的是关于车辆保养、驾驶、安全和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问题,认为交通安全管理不是自己的职责,而是领导人员所要管的事情,因而对于他们所看到的、所闻到的、所接触到的瞬时即生即息的交通安全信息,即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信息既没有进行收集、汇总,也没有及时向相应的管理人员反映,致使即生即息的交通安全信息从他们身边悄悄流失。(2)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没有认识、理解、体会到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基础管理工作中,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关注的是日常车辆机务组织工作与实施、驾驶资源配置、安全生产检查等低端事务,不善于观察、了解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在管理评审工作中,缺乏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高端管理意识,不善于收集、汇总、疏理、分析已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没有识别到这些信息所能提供的资源及其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包括风险管理所需的基础资源、风险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风险动态及其管理所需的方法、措施、应急策划,造成大量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资源闲置无用。

    2风险管理的一般化、低端化,难以解决风险管理的深层次动态和高端问题

    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根据其自身素质及所掌握的道路客运交通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处理日常的车辆机务工作组织与实施、驾驶资源配置、安全生产检查与教育等一般性、基础性管理事务。仅从常见风险的管理过程来讲,“国企”营运车辆发生道路客运交通事故后,先是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所识别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该学习、培训、教育的,该书面检讨、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对号入座”进行处理。然后,根据交警部门所出具的事故裁定书,按照事故责任认定进行相应的赔偿和索赔。这样的风险管理呈一般化、低端化。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在处理一般性、基础性管理事务的过程中,遇到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情况时,难以识别其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风险程度。仅从风险管理过程来讲,没有按照“国企”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不善于收集、分类、汇总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没有运用常用统计技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未能从中识别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未能掌握风险管理过程所形成的深层次动态和高端问题,包括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辨别,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识别,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同一性、差异性,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普遍性、特殊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未能实现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

    3解决的难度及障碍

    (1)尽管“国企”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基本按照制度规定和要求,妥善处理了每日次、每月次、每年次所发生的道路客运交通事故,但道路客运交通事故仍然要发生、重复发生,风险仍然存在,这似乎成为“规律”,是管理中的“老”障碍、风险管理的“老”难点。(2)根据考察,“国企”所组织的每日次、每月次、每年次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活动的评估基本停留在一般性总结的层面,缺乏风险评估所要求的事项,如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因此,其评估缺乏相应的科学分析和评价、策划及计划,未能识别影响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未能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策划和计划,缺乏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在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已充分显示了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活动评估的缺失。遇有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转移的情况时,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难以对其潜在性、直接性、间接性风险进行识别,无法准确判断其次生风险、次生危害的程度。为了平缓来自各方的压力,以损害“国企”为代价,在“妥善”处理每年次所要承担道路客运交通事故责任或非责任事故的连带责任之后,来年又要承担新一轮的道路客运交通事故责任或非责任事故的连带责任,成为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新的思想障碍,也成为新的风险管理难点。

    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

    1认真策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

    所策划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要体现其适宜性、创新性。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国企”整体管理战略、运营方针、质量目标和安全生产实践及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中,贯穿于“国企”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活动及管理的全过程。要在计划中明确其风险管理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根据各个管理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对安全生产的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要充分提供、利用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资源,从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管理上满足应急机制的资源需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从单车安全驾驶到车属单位安全服务过程,从每个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到每个车属单位的安全管理,关注、监测、收集、记录各项安全活动过程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风险管理过程所反映的动态、变化、状况及其趋势,运用常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情景分析、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风险矩阵)收集、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反馈,全面把握和报告已知的风险,监控正在形成的风险,识别剩余的风险,预测未知的风险。要明确风险信息反馈的要求,按照职责要求,及时反馈到相关工作责任人。要明确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持续改进。

    2夯实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基础管理

    根据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策划和计划的要求,结合安生生产及管理的实际,夯实基础管理,重点抓住每一次活动,重点关注每一个过程,重点落实每一件事项。认真抓管理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所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从每一个细节开始。紧紧跟踪每一个细节过程,从细节管理的执行到落实,从细节管理的检查到监督,从细节管理的改进到评估,进行全过程控制。通过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整改、评估及不断的持续改进,逐渐整合成为高度成熟的管理要素、管理动态、管理过程、管理规范、管理机制,形成能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是可能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坚实基础。(1)关注文件化管理。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国企”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根据风险偏好的可操作性、风险承受度的适宜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等三方面的要求,对风险管理文件编写进行设计、策划,包含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风险应急方案及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过文件评审和批准,赋予相应的规定效力。通过文件控制规范,执行文件修改和更新的批准及文件的发放、使用、记录、修改、更新、报废、保存等程序管理。根据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对文件化管理进行细化、量化,制订、编写适宜各分(子)公司场所文件,对各项安全管理的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2)关注应急过程的管理。一是严格按照规范文件的要求,提供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及风险现场处理所需的各项资源,确保参与应急人员具备风险应急处理的素质,包括指挥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应急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根据风险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规范和风险应急方案等的要求,组织实施风险应急培训、教育和演练,包括常见风险、潜在风险所要求的各项应急处理。三是采取运用有效、应急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及技巧,组织实施、应急处理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四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及现场监控等方式,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及分项子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获取监控信息。五是按照要求,对常见风险、潜在风险进行监控,收集、记录、汇总所产生的风险信息,及时分析、分类、评估、反馈及应对风险信息。六是根据追踪所获取的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纠正措施,不断进行改进。(3)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制定GPS系统、RNSS系统和车载3G系统实时监控管理制度。根据GPS、RNSS和车载3G系统等各项监控功能,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风险隐患(包括劫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超越经营班线运行、占道行驶及车辆运行状况等)进行提醒、警示、记录,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抓拍,获取风险防范的客观证据。善于收集、汇总、分析、分类、反馈实时监控信息,为风险防范提供客观证据,抵御、抗衡、降低甚至消除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

    3把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国企”的企业文化

全过程风险管理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据有关统计,截至2011年8月,已有15个城市正式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 1 621km,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运营里程均已跃居世界前10位;同时,有36个城市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超过 1 370 km,总投资达 1.2万亿元人民币。

与建设规模同步上升的是安全风险。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大规模的地铁施工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产生地面塌陷、房屋倾斜与管线破坏等风险。显然,面对如此安全形势,传统的经验型、事后型、人盯人的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进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技术及相关标准研究刻不容缓。

一、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及体系标准化

1.1 安全风险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大型的系统工程,对这类大型系统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国际通行的风险管理理论一般把这类风险分为两类:技术风险和计划性风险。前者指的是会导致项目无法达到其性能标准的风险;后者主要指成本超支和进度延期。

1.2 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属于技术风险,在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360度参与的原则。即所有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方都应参与安全风险管理,包括监管方即政府、建设单位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设计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等。

(2)贯穿生命周期全程的原则。即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可研、勘察、设计、施工和试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都应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3)持续实施的原则。即应持续地、周期性地重复检测伴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关键安全风险。

(4)团队管理的原则。即应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所有分散的参与方联合起来组成团队,其目的在于:使各成员的知识可以分享与互补,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够更完备和透彻;使各成员在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共同的利益,依据管理的成败共担奖罚。

1.3 安全风险管理标准化流程

基于国际通行的风险管理理论,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必要和可行的。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具体特点,但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而言,却都有上述普遍适用的原则。对这些原则予以固化,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工具、方法和流程,当其逐渐完备形成标准化体系之后,可以用于科学地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包括:

(1)风险识别,即发现安全问题的来源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2)风险过滤,即把非关键的风险过滤,并把余下的风险进行排序。 (3)风险评估,即在识别和过滤出关键风险后,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获得风险的度量。(4)风险管理,即在对所有关键风险进行评估后,参与的各方找出所有管理这些风险的可行措施,并依照成本、风险、收益和其他标准权衡如何选取这些措施,所采取的措施引发的次生风险也应该被预先考虑到。风险管理过程的输出结果是一组计划,用以减少工程项目的关键风险。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时,可借助于许多工具和手段。如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可借助于工程资料搜集、现场踏勘、勘探物探等手段辨识地质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可基于专家意见形成综合评分表;在风险管理工程中,可借助于预警与应急平台采集、分发、处理风险信息并辅助决策等。

二、科学的标准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六评六管一平台”

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指南》等。苏州地铁运用上述国际通行理论,结合国家住建部近年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在实践中研究和创新,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归纳起来就是“六评六管一平台”。

2.1 “六评六管一平台”内容

“六评六管一平台”体系的基础来自3个方面:

(1)目前国际通行的风险辨识、评估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一系列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规范性文件。

(3)苏州地铁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实践。

2.2 工程各阶段实施的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在工程之前对安全风险的评估涉及安全生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防范、安全教育培训、重大风险源、应急救援系统和第三方监测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安全风险进行的评估包括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初步评价、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检查表评价、轨道交通建设重大安全风险影响分析评价、典型复杂环境区域环境安全分析评价、典型地下车站大客流情况下人员疏散分析评价、典型地下车站及区间火灾防烟及人员疏散分析评价、典型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等等。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安全风险进行的评估则涉及基坑工程、区间隧道工程、高架段工程及初步设计关键点专题评估等方面。在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突出体现了其持续性特点。评估采用闭环的方式,分为以下环节实施:通过周期性分析典型工点的监测材料,列出风险或风险源清单,再对照安全风险分类分级标准,对当前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总体所处的等级状态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或建议,再观察风险控制措施对典型工点的监测数据产生的影响。试运营前安全评价是相关工点的安全检查及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包括各系统安全分析评价、常规防护设备设施评价、防火防爆安全措施评价、电气安全措施评价、特种设备及强制检测设备检查评价、安全运营管理评价等。

2.3 “六评六管一平台”流程

“六管”以工程参与各方为主体,体现了国际通行风险辨识与评估理论中360度参与的原则,即政府部门及参建各方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全方位安全风险管理。

结束语

因此,上述的成果直接有效地保障了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了直接经济损失与工期损失;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环境与资源。同时,通过开展有关培训和讲座,并结合现场巡视、风险排查等管理手段,广泛地普及了安全风险评估、管控的科学知识与技术,使参建的各方在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光武. 创新安全管理思路 打造平安和谐企业[J]. 都市快轨交通,2007(12):18.

[2] 罗凤霞.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问题探讨[J]. 地铁科技,2008(3).

上一篇:作风建设会上的讲话范文 下一篇:企业培训体系的要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