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03:21:16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建筑行业;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利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37

1应收款相关理论

11“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是指购货单位购买物品或其他方面所产生的款项。简单来说就是售货方所应收取的货款,它包括收销货款、应收票据、分期应收账款等。[1]而应收帐款产生是与市场的激烈竞争是分不开的。应收账款也就由此而来。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随着应收账款的数量增大而被人们所重视。在建筑行业中,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保证其稳定快速地发展,不过就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12管理应收账款对建筑企业的作用

在增大市场影响度的同时,把自己的各方面成本做到最低,使生产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就是管理应收账款的目的。他至少要做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别的事情。而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客户或建设单位无法及时结清全部账单,这时候,建设企业能否在其他建筑企业那里收到客户或建设单位的资金就非常重要了。但是客户或建设单位则会优先给要求最严格的建筑企业汇款,所以如何把自身企业的账目做的让人优先汇款,则是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方向。

13管理应收账款的作用

(1)保证企业资金周转率。[2]由于应收账款存在的方式特别,通常会以赊销以及垫付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就会造成企业使用自身资金进行填补,这时就会用到企业的一部分流动资金,而因为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在工程上会用到大量的资金,出现垫付的情况会为整个企业的资金流转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企业运转受到阻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资金流转率。管理应收账款能够保证企业资金周转率,意义重大。

(2)保证企业经营成果的准确性。应收账款存在有利的一点,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利润,使企业的占有率得以提升,不过这一情况只能够通过账面上的显示才可以看出,而就建筑企业实际的资金流入来讲,呈现的是负值,简单来讲就是要企业进行自我垫付,在账面上才能够显示出应收账款。这一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将建筑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进行了夸大,这会导致企业显现出外强中干的情况,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另外,由于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果被夸大,使得企业税款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样增加了建筑企业的开支。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建筑企业能够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保证企业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3)避免建筑企业坏账现象的发生。应收账款从字面上进行分析,可以理解为应该收取的款项,定义为应该,那其中就可能存在账款收不回的现象。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数目越大,存在收不回的风险也就越大,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发生坏账现象,减少其存在的风险性。

2建筑施工企I的现状及应收款问题的成因

(1)施工队伍缺乏稳定性。一线施工队伍往往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主要工作状态是打零工、散工,而很少成为企业的正式工。同时存在个别施工技术人员流失的现象,一旦企业投标中标工程较少,就留不住好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企业以后的工程组织优质队伍的难度就大,也就难以做出优质工程,在下一轮的竞标中,企业的信誉得分就更低,更加难以获得工程。所以为了留住人员,对很多微利工程,甚至保本都困难的工程也硬着头皮上。

(2)市场竞争导致应收款问题恶化。应收账的产生是企业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当前建筑业竞争异常激烈,赊销成为建筑企业抓住工程项目的一种手段,过多的垫付项目资金而又没有充分评估对方的信用,会造成大量应收款项的出现。同时,国有建筑企业管理中业绩考核程序的不完善又影响到了应收款问题的解决效率。在相当多的省份中,国有控股建筑企业应收款资金达到上百亿元,管理层过多的关注了当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控制,对于之前的应收款遗留问题的解决,积极性不高。有部分企业和项目部已经陷入了越做越亏、又不得不做的怪圈中了,用新做工程的工程款去还以前的旧账,有的还拿高利贷,特别是在资金不足时,赊账买材料,材料不但价格高甚至质量还比较差,根本没有主动权。

(3)集约化程度不够充分。我国的建筑业施工企业已经从过去粗放经营为主,转向了集约化发展,当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原先较早从事建筑施工的人中,一些头脑灵活的,一跃成为了包工头、项目经理,从而造成了一种社会认识的误区:认为从事建筑施工,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专业技术,只要接到工程就会赚钱而且要赚大钱。这样认识导致企业重视跑市场,揽工程,而忽视了工程本身的集约化发展,影响了工程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管理政策与建议

企业应收账款主要指企业进行产品销售过程中,因收款行为延迟从而产生的,这一账款的出现会对企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好的影响如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促使产品销售行为提升,增加企业利润;不利影响如企业资金占用过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行为的出现导致企业成本增加,部分应收账款甚至可能导致出现企业坏账。当前应收账款存在于企业中,在提升企业收入的同时,使企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因此应收账款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合理运用赊销对企业产品当前市场占有率增强,并控制应收账款余额不再增加,提升应收账款自身运转速率。

(1)奖赏制度。公司应该通过清欠责任书来与员工签订协议,使每个应收账款都有人负责,同时也要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的效率,采取赏罚分明的制度,回收快、效率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那些拖沓的员工给予惩罚。通过这一制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业绩。并且应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员工了解对待不同客户的不同做法,从而使损失降到最低。

(2)做好应收账款的处理。为了防止赊账的情况出现,做好准备是有必要的,一旦出现了赊账的情况就要及时地进行管理,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并且企业的本身的情况也不相同,好的信用范围也有出现风险的可能,所以了解购买单位的相关信息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应对。及时了解所购买的单位的信用情况,并且应该对任意一份赊销情况,做到全方面的了解,尤其是其总金额在不在信用额度,若超出要按规定处理。

(3)完善企业相关资信调查内容。工程竣工后,企业法务部门需要结合企业其他部门开展专门的合同评审、资信调查等工作,对已经出现的法律事务问题进行指导。加强对企业竣工项目的相关清收的管理,达到减少应收账款的目标。整个过程中必须调查企业招投标阶段中的经营情况与资信内容。同时还要参与到合同评审之中,分析合同条款,提出评审建议与意见,对于那些拖欠时间长、清收难度大的款项,应当邀请律师事务所与法务部门进行合作,采取诉讼或专人清欠等措施。

4结束语

由于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某些企业出现了应收款的问题,并且,建筑行业应收款的及时回收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关系着一个企业的资金流转,本文通过对某建筑企业进行实际研究,对其应收账目大,收款时间久等问题进行分析,经过总结得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法。这其实反映了一种目前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希望其他公司能对自己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及时做出改正。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2

一、应收账款的起因

(一)赊销是产生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

当前出版社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主渠道,即新华书店系统。二是自办发行。赊销一直以来就是图书行业的惯例,由出版社将图书主动发给书店,书店卖书后再回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对进一步扩大销售量,吸引客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出版发行系统回款账期越来越长,从过去的三个月,到现在的半年、一年,甚至更长,加上个别书商商业信誉度低下,书款的损失较为严重。同时自办发行码洋日益增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欠款,大量应收账款由此而生。

(二)由于出版行业销售图书允许分期付款,常常存在发书与收款时间不一致的情况。财务依据所开发票在当期确认收入,而到款一般都滞后,这也是产生应收账款的因素之一

二、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一直是困扰出版社的老大难问题。应收账款存在数额大、账龄长、呆坏账较多等情况,占单位资金的比例普遍在40-70%之间。目前出版社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账不及时

应收账款对账不及时,往来账账目不清,为以后的催款及清理工作带来困难,这在出版行业较为普遍。我所在的出版社在2010年转企改制的清产核资工作中,便有很多应收账款因与客户对账不及时,或即使对账,但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给款项的清理带来不少困难。

(二)催收不及时

业务部门不能及时催收账款,致使款项超过了可追溯期限,造成有些应收款无法收回。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1.考核体系不合理

为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出版社往往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业务人员出于业绩考虑,较多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较少考虑呆坏账问题的产生,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缺少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业务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就逐渐沉积下来,致使回款情况失控,给出版社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只重销售,欠款催收力度不大

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与对发行部门的管理方法不当有关。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导致发行部门为了追求图书市场覆盖率,扩大销售网点,只注重铺货,忽视了对客户信用的考察和款项的回收。这样的销售方式只能造成日后款项难以收回或大量退货。

3.应收账款管理缺少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

首先,业务部门管理不到位。对催收应收账款上的不积极,造成追讨困难,客户就养成延迟付款的习惯。

其次,人员更替时,问责制度形同虚设。继任者害怕追不回逾期账款,对前任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不闻不问或并未采取有效手段催收,使其变为坏账。长此以往,经多年积累,逾期账款越来越多,收回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了。

第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核对不及时,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以致应收账款越来越多,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具体该由谁来督办、谁来清查管理,职责不清。

4.客户资信评价机制不完善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赊销客户信用等级制度,不仅使应收账款风险加大,还导致财务部门在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时无据可依,无法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考察、监督,使管理机制失效。

三、应对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经济效益观念

出版社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以书款回收为标志,通过书款的回收使资金增值,从而形成效益。应收账款回收之前,仅为出版社的或有资产,能否变现及变现程度还是未知数。只有书款及时收回,控制了应收账款规模,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才能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出版社的管理人员,还是编辑、发行、储运人员,都应熟知这一点,在全社范围内树立起正确的经济效益观念。

(二)重视应收账款的前期管理

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出版社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并实施信用政策,将那些挂账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欠款作为考察重点,以防患于未然。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的客户需予以密切关注,控制与其业务规模或采取前款不清后货不发的办法,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对不同级别人员给予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各级经办人员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出限额的,需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不允许业务人员随意扩大赊销范围,对违反赊销审批制度的人员实行处罚,从源头上控制或降低可能产生的风险。

3.适当缩短赊销期。由于市场和客户的不稳定性,赊销周期越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也越大,应适当缩短赊销期。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客户以适当的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促使客户尽早付款,加速资金回笼。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定期对账

要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每隔一个月或三个月可同客户核对一次账目,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造成呆、死账。对账时需取得有效地对账凭据,双方在相关单据上签字盖章,尤其是对欠款时间较长或数额较大的客户,要为最坏情况的发生做准备。完整的原始凭据,对欠款的追讨或清理十分必要。

2.定期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分析应收账款余额和账龄等情况

账龄分析结果是确定应收账款管理重点的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账款催收计划的基础。分析表可按以下表格列示:

上述报表可月报、季报或年报,并根据表内统计数据,分析业务人员或销售部门的经营业绩、占用资金数额、时间长短、回款率高低等情况,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颇有好处,有助于区分正常应收账款和不良应收账款,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3.制定恰当的收账办法。拟定切合实际的收账办法,如规定每月回款比率、最长欠款期限及收账费用限额等等,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之间进行比较,以前者小于后者为目标。参照应收账款明细表中有关信用度情况,将客户按信用度分为几类,分别确定催款办法,如账龄时间长、困难大或有特殊问题的,可由社一级管理人员催收;对两年以上较大金额未决款,可考虑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信用度还可提供客户的风险程度,并可据此确定对客户的优惠办法,如交易多、信誉好的,可增加优惠幅度;信誉一般、有拖欠现象的,在加紧催款的同时,可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以利于及时收回欠款;对信誉差的,可采取限制供货的办法等等。

(四)改革业绩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

1.按收付实现制考核业务人员业绩。过去是以发货码洋作为考核指标,这会导致发行人员只管发货,不管收款。要改变这种状况,对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需按收付实现制,即以书款到账,销售利润实现作为奖惩的依据,并以发货码洋、回款率及费用率等作为综合考核指标。

我社对业务人员的考核经历了从发货码洋到实际回款这样一个过程,以前的考核办法存在较大问题,发货码洋大增,却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挂账,发行和编辑因利益产生矛盾。经历多次考核制度改革,采取按实际回款考核发行部门,并将发货码洋指标、应收账款指标等分解到每个发行人员身上,与当月奖金挂钩,对增强业务人员紧迫感和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建立应收账款责任人制度。我社在这项工作中是将业务人员作为应收账款第一责任人,对能否安全收款负有最终责任。若应收账款出现问题,首先追究该业务人员责任,其主管部门负连带责任。财务部门定期提供应收账款明细表,督促、协助有关人员催收,对款项的安全回笼负有监督责任。这样可使业务和财务部门相互配合,强化应收账款的控制和催收制度。

(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意义重大

财务对每月应收账款余额的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逾期欠款有预警作用;对客户赊销业务量变动的分析,有助于确定需重点管理的客户;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的分析,可判断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等等,这些分析数据为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财务人员还可介入催款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财务人员与对方财务是同行,对账、结账时容易沟通;二是财务人员只管收款,并无后续订货的顾虑。财务人员催款,业务人员销售,各司其职,既可有效防范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又可将财务人员参与催款,或与业务人员联合催款作为催收欠款的补充手段。

(六)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一个出版社的书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坏账损失仍然无法避免。按财务谨慎性原则,应根据账龄逾期程度或应收账款总额合理估计坏账风险,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出版行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率一般为3-5‰.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本金抵补坏账损失。坏账的申报、审核、批准以及处理等环节需严格按规定办理,坏账核销后,应继续催收,做到账销案存。

当然,应收账款问题的解决还需从图书的选题入手,只有深受读者喜爱的高品质、合理价位的图书,才能取得市场上的优势,保证资金及时回笼。作为发行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销售,网络发行成本低、收效快。另外,邮购图书具有先收款后发货的特点,虽然其数量和规模有限,但也可作为出版社销售渠道的有益补充。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3

一、高校应收及暂付款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应收及暂付款挂账余额规模大、账龄长,清理难度大 以某高校为例,应收及暂付款共计1067笔,余额超过2.5亿,其中3年以上应收及暂付款443笔共6200万;10年以上38笔共200万。其中不乏历史遗留问题,如校办公司因经营不善向学校借款100多万超过10年仍未归还;96级学生贷学金借款近2万超过10年仍未归还。职工死亡10年但其医疗借款超过10万仍未归还等等。这些借款情况复杂,领导变换,经办人离岗离校甚至死亡,清理起来往往是“后任不问前任账”、“找不到人”、“不清楚”等,以致长期滞留挂账,清理难度非常大。

(二)制度缺位,管理责任不明确,清理工作不到位 以某高校为例:法院诉讼落败被强制执行扣款93万,实际上只需到法院取得相关票据并连同判决书一起入账冲销即可,只因管理不力,互相推诿,致使该笔账长达8年仍未冲销。许多高校领导及财务人员至今仍旧忽视应收及暂付款的管理。每年只是例行公事发放催缴单,对唯恐预算指标清零,年底突击借款,干扰预算管理的现象视而不见,对长期借款不核销者没有实质性处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对部门经费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不明确,没有有效的制约措施。由于制度缺位,管理责任不明确,维护国有资产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出现应收及暂付款年年清账,年年结转,无人过问的怪象。

(三)会计核算工作基础差,漏洞与错账的出现 以某高校为例,应从职工工资扣除而未成功扣除的款项在本月作为应收及暂付款入账,本应从下月工资再次补扣,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失误并未补扣,月复一月,致使累计28万元挂账超过四年。如今时过境迁,人员换岗,无从清查,甚至导致教职工质疑账务处理是否正确,财务处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工作非常被动。另外,冲账误作开支、个人同一科研项目连续大额借款久挂不冲销、借款人张冠李戴、金额尾数错误、对冲号错误等等,主要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对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不重视等原因造成的。

(四)大额应收及暂付款长期挂账,久挂不清 近年来,高校发展加快,大兴校区建设等基建项目,在上级拨款有限,事业基金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将自筹基建支出暂时作为基建借款挂账,逐年冲销,这在应收及暂付款比例上占了很大比重,某高校该比例高达75%,并且,某些已挂账超过5年未作处理。但是,将自筹基建支出作为应收及暂付款挂账,除了与现行高校会计核算制度有关,现实中也存在人为的因素。由于兴建新校区对资金需求量突增,势必要向银行贷款,为了满足银行要求,盲目追求报表质量,有意将应逐年摊作自筹基建支出的基建借款长期挂账,甚至弄虚作假,公然将已确认的支出(原始凭证为发票而非借款单)列作应收及暂付款,为了遮掩收不抵支,将超支部分列作应收及暂付款处理,少列事业支出,虚增资产总额,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高校应收及暂付款管理加强对策

(一)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虽然许多高校均普遍对应收及暂付款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但规定较为简单笼统,缺乏操作性。为加强应收及暂付款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收及暂付款管理细则,以明确操作,规范行为。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应收及暂付款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公款公用原则,预算控制原则,一事一借、一事一清原则,前账未清、后账不借原则,专款专用原则,限期还款原则,经费归口管理原则。

二是明确应收及暂付款各方工作职责。借款人作为债务责任人,必须遵循应收及暂付款管理原则合理有效使用资金,负责按时冲账还款,承担借款主要经济责任。部门经费负责人对本部门经费应收及暂付款的办理、使用、报销结算等工作负有管理监督审批责任,对任期内审批的应收及暂付款负责追缴结算并承担连带责任,并将应收及暂付款的管理工作与其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挂钩,在岗位轮换或离岗之际,应对本单位应收及暂付款进行清理,原则上要求结清任期内应收及暂付款,对未能结清的事项应列明原因办理交接手续,防止出现长期挂账、账务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财务部门则按应收及暂付款管理原则审核监督暂付款的借出使用、冲账结算 ,并负责应收及暂付款的清理及坏账核销等工作。

三是清账制度化管理。首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日常清理、定期清理、专项清理的时间及工作要求,细分各类业务并规定限期清账的结算期限,坚持应收及暂付款挂账不跨年的原则。其次明确清账工作岗位职责,对应收及暂付款进行日常跟踪催办,按规定定期清理应收及暂付款,发放并让部门经费负责人签收应收及暂付款情况通报及催办通知,向财务处领导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对难以清理的应收及暂付款项,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按程序上报主管校领导,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清理。最后,强化违反清账规定的约束:对于应收及暂付款金额大,无故不报的部门经费,应暂停其部门一切借款,超过一定时间冻结部门经费开支。对于个人借款未在规定期限报账的,应暂停其借款及开支,对多次催账并无正当原因者,从其个人收入中扣还借款。

四是补充坏账的确认及资产损失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应收及暂付款属于资产类流动资产范畴,但实际上,高校应收及暂付款中隐藏着长期挂账实际已成为坏账的款项,对确实无法收回或核销的应收及暂付款不得长期挂账。在经办部门及借款人前期已尽追索义务,并且非经办部门或借款人工作失误造成的,应由借款人取得相关证明材料,提交报告说明原因,经部门经费负责人审查后报财务处审核,财务处初审后上报校领导或上级部门审批确认后才能予以核销。对于坏账形成损失难于确认的,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核实并出具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在借款人长期借款占用学校资金但没有任何成本的情况下,更加会助长对国有资产不维权的意识。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国有资产,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学校应逐步建立资产损失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对由于经办部门、借款人或财务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不得确认为坏账,必须切实追究有关部门及当事人的责任,并要求予以赔偿损失。

(二)建立精细化财务管理 一是规范会计核算人员对应收及暂付款的操作流程:第一步对借款申请进行审核,通过账务系统查询是否有前账未清的现象,如果前账未清,除非出示财务领导特批的申请报告,否则拒绝办理。第二步审核借款用途与项目经费资金使用范围是否相符,否则拒绝办理。第三步审核项目经费余额是否大于等于借款金额,否则拒绝办理。第四步形成应收及暂付款,根据借款业务类别告知还款期限,并要求借款人签名确认“还款承诺书”。通过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可以将应收及暂付款日常管理做到了事前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应收及暂付款发生额,降低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二是加强会计监督职能,消除不良借款行为。会计核算人员应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各类应收及暂付款必须按照其用途从相应的项目经费中借支,跨项目、超项目资金使用范围,超出预算控制金额的一律不予借支,同样地,冲销借款时也应遵循专款专用,如长期借支现金并最终以现金冲账,应附上领导批准的情况说明书,以防挪用公款私用。

三是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录入凭证时,摘要简明扼要,正确表达事实,正确使用科目代码、部门代码、项目代码。尤其借款人名字不能出错,如“杨”误为“扬”,“珲”误为“晖”等,若非本人办理则应写明“张三代李四借××款”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或小差错,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只要冲销借款或查询时输入的关键字或代码与原借款凭证稍有不符便会冲错账或查不到原始记录。

四是把好拒绝坏账的第一关。为防止找不到借款人,规定借款人及经办人应是在编正式员工,学生、临工和非本校人员不得借款;在教职员工辞职、退休、换岗、死亡及学生退学、毕业时,必须到财务处清理结算才能办理相关手续。为了预防出现大病重病职工因死亡而欠下巨额医疗款,除了日常借款时要坚持按“前账不清、后账不借”的原则处理外,最后也应在发放丧葬费、抚恤金等款时先予以归还医疗欠款。

(三)创新应收及暂付款管理手段 一是在借款人违反制度,未按规定冲账报销时,虽然按制度规定应从其个人收入中扣还借款,但执行压力较大,借款人往往以不清楚制度规定为由,而财务人员则碍于情面或审批手续繁琐,结果导致制度难于执行。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在应收及暂付款形成时,要求借款人签署“还款承诺书”的管理模式,如表1:

该单一式两联,借款人及财务处各保管一联,在借款人未按期冲账还款时,财务处无须上报领导审批,根据借款人签署的“还款承诺书”作为扣款原始依据,直接从工资中扣款冲销借款。这样,不但将应收及暂付款日常管理做到了事前控制,而且,通过签署“还款承诺书”,提高借款人冲账积极性和紧迫感,引导正确借款还款行为,将有助于形成良性工作循环,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有效控制应收及暂付款发生额。

二是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降低借款频率,减少应收及暂付款发生额。公务卡采取的模式是“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它使用的是信用卡资金,在规定期限内无须支付任何资金使用费用,同时,其支付行为有据可查、有迹可寻,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透明度,从源头防止腐败,并可减少长期占用学校资金,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对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尤其是应收及暂付款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三是要严加控制应收及暂付款发生额,并催报清账。可充分利用校园网及IT技术,实现应收及暂付款信息化管理。部门经费负责人可随时登录查询部门经费的应收及暂付款信息,方便核清欠款,主动督促经办人冲账。财务处除了定期跟踪催报外,还可将超过清账期限的借款人挂在内网予以公示,促使其清账还款。

四是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做法。应积极通过与其它高校的交流或调研,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断学习才能创新管理手段。某些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督促冲账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可借鉴两个成功的做法:在有关人员职称职务提拨公示期间,某高校财务处采取以部门名义向组织部、人事处反映其长期挂账不清的事实,从而督促其冲账的方法,在非常时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某高校财务认为采取扣工资执行压力较大,变通为“约束领取工资法”,即工资不入银行卡,而是要求借款人提交未能及时冲账报销的情况说明书,经所在部门及财务处领导审查批准后再予以现金发放工资。该做法的执行效果也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应收帐款 管理 降低 经营风险

1.对加强应收帐款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流动资金随着商品(劳务)或劳务购销业务的进行,以“货币—商品(劳务)—货币”的形态,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周转。如果销货款能及时结算收回,流动资金能保持良性循环周转,组织商品(劳务)流转次数多、批量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会稳定增长。如果销货款不能及时收回或出现大额拖欠,商品(劳务)资金在向货币转化过程中沉淀,导致不能及时变现,企业就无法继续组织大批量商品(劳务)流转,加重费用负担,企业就会很难承受。

1.1忽视应收帐帐款的时间价值。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极力促使商品(劳务)资金快速变现周转,以便赚取更多的利润。但当前有些企业对应收帐款长期拖欠造成的隐形损失,决策者和当事人认识模糊,对应收帐款的发生、拖欠多习以为常,更没有认识到应收帐款的时间价值,使应收帐款回收艰难而贬值,甚至变成坏帐。企业按短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应收帐款每年以10%~12%的速度贬值,短期贷款按季付息,6~7年应收帐款数与企业为其所付贷款利息累计数基本相等;如果再加上由于这部分商品(劳务)资金沉淀后减少商品(劳务)流转额,失去的利润数就更惊人。

同时,应收帐款还存在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延长企业营业周期,增加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等负面影响。

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予以解决,加快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效益,最终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2.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

2.1由于市场运营不规范,市场竞争激烈,工程竣工(或商品完工)后,工程尾款和质量保证金难以按时收回。特别是一些长期拖欠款,不仅收回难度大,也容易产生坏账损失。

2.2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意识,催讨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2.3对应收帐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清,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客户对帐不及时,只限财务部门与对方企业对账,没有实行业务员应收款实时核帐。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只对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其他相关部门没有进行相应责任的考核。缺乏有效的企业内部监控等管理制度,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企业间、部门间相互督办、管理脱节。

2.4结算不及时,造成财务账面无反映的隐性应收款,无法及时跟踪催讨而带来风险。

3.应收账款管理应对措施

3.1抓制度建设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付款时给与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同时,要制订相关应收帐款管理流程及相关制度。主要内容:建立往来核对制度、建立内部督办制度、建立仓库对账制度、建立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制度、建立完善的账务处理体系、计提坏账准备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完善合同条款及合同管理制度,在签订合同时要反复推敲合同条款,对竣工计价时间、方式及工程款结算的违约条款、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填写清晰。合同一经确定,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再次,加强工程管理,依法清理工程拖欠款。

3.2抓日常监控

公司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方面做得不够细,比如说,对用户信用状况的分析,账龄分析表的编制等。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做好基础记录,了解用户(包括子公司)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用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二是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用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三是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四是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五是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帐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帐损失率,企业必须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从而修正信用标准。六是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加强对隐性应收款的管理力度。要加强对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的管理,从源头控制隐性应收款的形成,杜绝人情干扰;从过程控制应收帐款,财务部门对应收帐款进行督办、催讨。建立应收账款的对账及风险预警机制。特殊情况发生时,要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催讨。

3.3抓收帐管理

收账管理包括如下两部分工作:一是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求偿额;客户的债款额不大,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二是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若客户确实遇到暂时的困难,经努力可东山再起,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一般做法为进行应收账款债权重整:接受欠款户按市价以低于债务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予以抵偿;改变债务形式为“长期应收款”,确定一个合理利率,同意用户制定分期偿债计划;修改债务条件,延长付款期,甚至减少本金,激励其还款;在共同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债权转变为对用户的“长期投资”,协助启动亏损企业,达到收回款项的目的。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的情况,则应及时向法院,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针对故意拖欠的讨债,可供选择的方法有:讲理法、恻隐术法、疲劳战法、激将法、软硬术法。

4.通过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努力加强应收款的管理,成效初步显现。

4.1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化。为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坏账风险,我们制定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办法对日常应收账款管理及考核进行了规定。从《办法》起,各企业财务部已按《办法》规定提供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月报给企业领导班子,纳入常态管理。

4.2及时进行坏帐处理。企业及时进行了应收账款清理,坏帐处理,同时申请税前列支坏账损失。

4.3充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将陈欠款明细,提供给所属企业,便于在客户联系新业务项目时帮助催讨。

4.4加强源头管理。对工程预算账款及工程完工未结算情况一并管理,避免长时间因拖欠工程款,出现隐性应收款项,给企业造成损失。由市场部负责按月提供业务承接月度报表给企业领导班子,让企业高层领导重视、督促对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进行及时结算,避免形成应收账款。

5.对加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的思考

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认为,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控,改善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解决好应收账款回收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强化审计监督的职能。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由负责经营质量管理的专职会计配合各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对营销往来的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企业进行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5.2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使企业第一责任人因工作调动,仍然按此原则,必须由原第一责任人协助原企业应收账款的催讨、直至催收到位。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该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严格考核。

5.3随时对预收账款进行清理,加强对隐性应收款的管理力度,从源头控制隐性应收款的形成,及时反映在财务帐面上,便于管理、催讨。

5.4改进内部核算办法。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销售业务,如与欠公司货款往来单位发生的兑销业务,产品退货,逾期质保金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与程序以示区别,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5.5不断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形成对应收账款产生、跟踪落实、款项结清全过程闭环管理。

作者简介: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5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

(一)观金收付业务管理的漏洞

1.任意涂改凭证金额,虚构业务内容。会计人员或经办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刮、擦、涂、抹”原始凭证上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大量货币资金被贪污或挪用。2.票据联次内容不一,大头小眼,业务人员或出纳利用职务之便,在应开具的发票,收款收据上做文章,采取收款不开收据或假复写收据,使得发票或收据联与记账联内容、金额不一致,贪污差额款。3.虚开发票,虚构开支内容。一些业务人员在采购环节,采取与销货方串通的方式虚开发票,单价加大、数量增加、商品型号改变,使得原始发票背离实际内容。4撕毁或盗用票据。一些会计人员采取撕毁收款收据。盗用已作废的现金支票头做账.盗用作废发票向客户开票收取现金等方式,将现金据为己有。5.错记发生额,贪污现金。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故意记错金额或将合计数加错,使得收入少记,支出多记,从而将多余现金据为己有。6.挪用公款。体外循环。一些会计人员对销货款不及时送存银行,采取压票方式,挪用公款进行体外循环。

(二)银行存款资金管理漏洞

1.擅自提现或支票购物。一些会计人员擅自签发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或利用转账支票购买物品,采取撕毁存根,不作账,将现金、实物据为己有。2.涂改或私制银行对账单。出纳人员私自提现,将银行对账单发生额进行涂改,使发生额与银行日记账相符。3.出租、出借支票、账户。一些管理层及财务人员。非法将本单位支票和账户出租、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套取现金,办理转账业务,从中谋取私利。4.私自背书转让。会计人员对收到的转账支票,银行汇票等票据私自背书转让给第三方,套取现金,从而谋取私利。5.多头开户,套取利息。一些单位因账户管理不严,使得一些出纳人员私自开立账户。采取月初转入,月末转出的方式。到期支取利息的方式,将私存期间利息款私分侵吞。

二、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漏洞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般而言,一个良好的内部现金控制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部会计控制要点:现金收支与记账的岗位分离;现金收入、支出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全部收支及时准确入账,并且支出要有核准手续;控制现金坐支,当日收人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按月盘点现金,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做到账实相符。其中现金收支与记账的岗位分离是现金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现金实物的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被授权批准的出纳员来负责处理,其他职员不得接触支付前的任何现金;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员应将每天收到和支出的现金数登记现金出纳备查簿。现金日记账及现金总分类账户应由其他职员来编制或登记。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员登记,但现金总分类账的编制和登记工作必须由其他职员担任;负责应收账款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的工作,负责应付账款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的工作;保管支票簿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负责调整银行存款账的职员应同负责银行存款账、现金支出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职员分离;现金支出的审批人员应同出纳人员、支票保管人员分离。另外,对零用现金的控制,应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并重点加强对报销凭证的审查,从而达到控制零用现金的目的。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或者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但形同虚设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按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那么企业就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性。

(二)随意任用会计人员,对会计从业人员资格审查不严

一些单位领导任用不具备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的员工从事会计岗位;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减少人员负担,聘用不了解本单位业务流程的外单位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一些单位领导任用自己的亲属从事会计岗位,以上这些,反映出一些单位违反会计岗位设置的相关规定,违反内部控制人员要素的现象。

(三)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内部牵制制度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不相容职务应采取内部牵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忽视岗位分工,批准授权制度的建立、执行

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不能很好地分工,对货币资金支取、收付业务往往由出纳人员一人担当,对印鉴使用控制不严,出现出纳人员使用印鉴而会计人员尚不知晓的现象。

(五)对货币费金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不够

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事后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三、如何提高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分析,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主要从以下方面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制度。1.严格界定现金使用范围。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的规定使用现金,不属于现金结算范围的款项支付一定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2限制库存现金限额。根据人民银行对单位库存现金管理限额的规定,在收款过程中,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现金要及时送存开户银行。3.严格账户管理。企业要严格按照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办理存款、取现和转账结算。根据规定企业开立的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企业的工资、奖金、差旅费及对个体工商户的收购款的支取,只能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一般存款账

户是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但不能办理现金支取;临时存款账户是企业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的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业因特定用途需要开立的账户。一个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也不得在同一个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账户。4.正确运用票据。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得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的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等。

(二)货币费奎收入控制

对企业因商品销售,往来款项等收到的资金要成为今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点。主要有:

1开票人和收款人分离。要及时由第三方核对发货票和收款收据,根据不同联次的发票编制销售报表和收款报表。

2.付货人与开票人分离。对库存商品要及时清点,保证库存商品减少数与销售数和回款一致。

3.及时核对现金总账与现金日记账是否相符,库存现金是否与日记账相符。及时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否相符。要将银行未达账款原因搞清楚,防止款项商品销售已销未入账现象发生。

(三)货币资金支出控制

对企业因购买商品,支付劳务、支付固定资产等资产性支出,要按照严格的货币资金流出控制程序办理审批、支付手续。主要流程有以下四个方面:

1填写详细的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在办理商品采购、支付工资、支付劳务支出、支付个人借款,以及购买固定资产时要提前由用款部门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并填制统一格式的申请表,列明用款人、款项用途、费用预算总额、本次支取金额、支付方式等关键控制点。

2.办理支付审批手续。审批环节负责人根据其职责,审批权限和业务流程对用款申请人提供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书进行详细的审批,包括是否存在虚假支付、重复支付、虚列多报支付等。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审核人有权拒绝或要求用款申请人提供合同.协议等关键控制要点,重新办理用款申请手续。

3.办理支付复核手续。复核人应当对经审批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的要点有:审批程序是否正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手续是否完备,申请金额是否正确,支付方式是否符合货币资金支付规定等。对复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复核人有权要求货币资金申请人重新办理审批,并告之出纳人员未经复核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不得办理资金支付。

4.办理支付手续。出纳人员应当根据经审批,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银行结算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对于不符合资金结算办法的申请,出纳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通过以上分析,企业财务主管要从以下几点加强内部货币资金的监管:

1.监管货币资金的流入点。要搞清资金从那里来,以何形式来,来了多少,缺口多少。要随时注意资金的到款情况,严防账外资金体外循环。

2.监管货币资金的支出关。要控制货币资金的不合法支出,严审资金支付程序,要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相关账簿等。

3.对库存现金要经常盘点。财务主管人员要经常性地对出纳人员保管的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保证库存现金账实相符。该工作也是对出纳人员监管的重要一环。

4.要及时了解新的结算形式。随着信息化网络的建设,银行出现了网上支付形式。财务主管人员要了解本单位是否办理网上支付,要对网上支付中涉及的密码管理设置严格的权限管理程序,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本单位银行账户资金。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6

摘 要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的往来款项居高不下,往来债权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存在较大的回收风险;往来债务影响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很多企业往来款项管理混乱,甚至把“挂账”视为解决棘手问题的灵丹妙药,违背了往来款项核算的原则。本文明确了往来款项的定义,阐述了往来款项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可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往来款项 往来债权 往来债务 主数据 财务信息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往来债权扩大销售,减少库存,利用往来债务推迟付款,缓解资金压力。很多企业把往来款项当成了“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导致往来款项管理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可以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借助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对往来款项进行管理,提升往来款项管理水平,规范往来款项的管理。

一、往来款项的定义

往来款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发生购销产品、提供或接受劳务等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往来款项包括往来债权和往来债务。往来债权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往来债务主要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

二、往来款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分工不明晰

很多企业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员工,对往来款项管理的意识淡薄,未将往来款项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未建立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业务经办人员和财务人员职责分工的不明晰,导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层出不穷,造成无法落实责任。

(二)视往来款项为“蓄水池”

很多企业将往来款项视为“蓄水池”,通过往来款项人为调整企业的收入或支出,调节企业的利润或净收益,应对考核指标;很多企业通过往来款项隐藏收入或虚增费用,偷逃税款;很多企业通过往来款项违规列支福利费、招待费等费用;很多企业通过往来款项套取现金,把往来科目当成隐秘的“小金库”;很多企业通过往来款项违规收支专项资金等,造成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又极易导致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滋生腐败。

(三)不明往来款项长期挂账

很多企业收到不明款项时,因未及时核实款项的性质、内容等信息,记账手续不完备,无法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账务处理,只能临时挂账往来款项。挂账后又未及时清理,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往来款项管理混乱。

(四)往来款项未及时对账清理

很多企业疏于对往来款项的管理,未建立往来款项的对账制度,未能定期或不定期与对方单位核对往来明细数据,长此以往,极易导致业务交易双方财务数据不一致,会计信息不对称,造成无法及时收回往来债权或对往来债务重复付款;对于已发生事实损失的往来债权,未及时收集资料予以核销,造成往来债权有名无实;对于确认无法支付的往来债务,未及时履行相应程序结转营业外收入,造成企业往来债务虚增。

(五)客户、供应商主数据管理不规范

客户、供应商主数据是往来款项管理的重要内容,其规范统一有利于往来业务的开展,提升往来管理的有效性。很多企业往来对象管理不规范,挂账一次性客户、一次性供应商、公共往来单位、公共往来个人、其他等虚拟往来对象,导致往来款项账目混乱。

三、加强企业往来款项管理可采取的对策

往来款项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面广,业务繁多,频繁发生,容易出错,企业必须加强往来款项管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制定完善往来款项的管理办法

办法应明确往来款项的主数据管理、职责分工、管理要求、核算要求等。企业应建立往来款项责任制,采取“谁经办、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经办部门应做好往来款项的登记备查工作,并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应收回的资金及时收回,应支付的款项按程序合理支付;实行定期对账清理制度,并将对账清理结果形成书面记录,装订成册并及时归档,不明款项应及时查明,规范处理,避免长期挂账;建立往来款项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定往来款项管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尽可能扭转“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

(二)规范往来款项的主数据管理

客户、供应商主数据是往来款项核算和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了往来款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应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搭建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作为客户、供应商主数据管理的平台。所有客户、供应商主数据都需要在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进行新增或修改,并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的扫描件,确保客户、供应商主数据管理规范,数据唯一,严禁使用虚拟往来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利用往来作为“蓄水池”进行违规操作,确保往来款项清晰、规范、安全。

(三)规范往来款项的过程管理

1、往来债权方面。一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发生赊销业务时,企业应针对客户的不同,制定适合的信用政策,明确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发生赊销业务后,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履约,加大催收力度,按时收款;无法按期收回款项时,企业应根据约定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二是加强预付账款的管理。企业应在合同中尽可能约定较低的预付账款比例,及时取得发票办理结算,加快票据的传递,及时结转预付账款,压降预付账款的余额。三是加强其他应收款的管理。鉴于企业其他应收款往来项目核算混乱,财务风险较大,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中控制其新增过账,确实有其他应收款业务发生的,应经分管领导授权批准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从源头上规范其他应收款的管理,有利于控制其他应收款的混乱挂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于长期挂账确认无法收回的往来债权,应积极收集证据,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核销。

2、往来债务方面。对于往来债务,应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进行付款,确保核算清晰,挂账和付款依据充分,手续完备。应付款项出现借方余额的,实质上已成为对方单位对本单位的资金占用,应逐笔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属于取得发票滞后的,应及时取得发票办理结算;属于多支付的款项,应及时予以收回。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应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后,及时结转营业外收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员工素养的不断提高,企业往来款项的管理将更加便捷有效,往来款项将更加细致规范。

参考文献:

[1]姜燕.论往来账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1.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64 -02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收款的成因

(一)工程合同履约保证金形成的应收款

依据《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人应提交给建设单位履约保证金。但现行法规中对中标人应当提交多少比例的保证金没有定量规定。实务中常见的有安全履约保证金、工期履约保证金等。此部分应收款约占比为20%。

(二)合同中垫资条款形成的应收款

虽然有关部委已明确禁止垫资、带资行为,但不垫资或不带资,已很难承接到施工业务。这些垫资形成的应收款占比约为20%。

(三)工程质量保证金形成的应收款

按照法规或协议规定建设单位以预留保修金方式实施工程保修的,预留的保修金不得超过总造价的5%。保修金的使用或返在承发包合同或保修协议中约定不具体。这部分应收款约占比为20%。

(四)合同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应收款

《建筑法》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但在实务中,发包方往往因建设资金不足或挪用建设资金,造成不能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出现少付或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此部分形成的应收款约占比为15%。

(五)工程已完成但未结算形成的应收款

这类情况一般是结算难度大,竣工验收难以办理,有的发包方将中标的工程分包给指定的单位,分包条款中还存在争议。这部分应收款约占比为10%。

(六)工程竣工已结算的应收款

这类应收款是工程已经办理了竣工决算,但由于发包方资金不到位或者竣工审计中存在争议而未支付形成的应收款。这部分应收款约占比为的15%。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正常业务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形成应收账款,只要应收账款余额在总资产和总收入中的比例适当,回款正常,平均账期稳定,坏账率水平较低,则不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但实践中,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坏账率攀升。

二、高额应收款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成因

高额应收账款严重影响施工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甚至形成坏账,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迫使企业增加融资以获得流动资金,加大和积累财务风险。在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时,甚至造成企业资金断链,威胁到企业的生存。高额应收账款是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力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缺乏风险意识

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承接更多的施工项目,一些施工企业往往在事先未对建设单位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缴纳较高额的保证金,大额垫资。此时虽然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但存在资金大量被建设单位拖欠占用,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缺少对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因而没有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职责不明。

(二)缺乏专业信用管理人才

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建设单位或发包单位)信用风险管理,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对信用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信用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企业自己培养的信用人才也是寥寥无几,致使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降低了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同时,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应收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三)企业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一些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制度不全面,比如不考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也不估计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及坏账损失成本。二是执行不力,比如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业务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无人问津,对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不清。

(四)对发生坏账处置不力。有些施工企业发生坏账后,对坏账进行审计监督的力度不够,或者没有进行审计以明确其责任。发生坏账时,这些企业往往能积极提出账务上的处理意见,却很少或很难追究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民事或刑事责任,坏账损失中隐含的问题很少曝光。这种应对不利于应收账款制度的完善和加强执行,长期来讲,会累积较为严重的应收账款风险。

三、加强应收工程应收款的几点措施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应从企业战略目标以及财务战略目标出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产生盈利超过因此增加的成本情况下,筛选信用可靠的客户,合理控制收款期和赊销额度,分阶段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一)加强应收账款制度建设

1、领导要充分重视,切实加强管理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者,就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力求其迅速收回、变现,实现企业资金循环周转的顺畅。领导者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三点:一是经常对建设单位进行高层访谈,加强沟通,增加友情,征求对方意见,了解对方的需求,解决一些中层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每年由财务、业务、纪检三方组成的工作组,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查实,对双方账实不一的情况进行澄清,避免问题积压形成呆账坏账。三是组织召开中层会议,研究确定新一年度工作目标,对新客户进行适当调整。绝不能把应收账款排除在企业资产管理的视线之外,要克服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是财会部门的事情的想法,更不应该只管业务不考虑账款能否收回。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1)认真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可以通过查阅客户财务报表、往来记录、银行资信证明等方式,广泛收集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并据此采用定性分析及定时分析的方法,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2)强化会计核算和监控。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将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时间及变动情况,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及相关的业务部门。同时,应定期向客户寄送应收账款对账单和催款通知单。(3)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已经产生的欠款成立专门清欠工作组,加大催收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信誉较差,欠款时间长,金额大的客户,应指定专人催收,对于故意拖欠或缺乏清欠能力的客户,必须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制定有效的收款制度和债权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制定最佳的收款政策,在增加收款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实现企业效益最大。要制定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和贯彻执行的收款制度。企业要采取强有力的催收措施,收取应收账款,一旦应收账款到期,就要及时通过信函、电话或电报等方式催收。如仍未收到账款,应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再次通过电函或专程上门实施催收,对欠款客户所施加的压力要逐渐增强,直到货款收回。

(二)分阶段管理应收账款

1、投标阶段,做好项目主要情况和资信审查

投标前,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做好建设单位资信调查,了解发包方资金筹措情况,审查与项目有关的重要保障措施及条款。投标中,对发包方提出的不合理条款,如交纳大额履约保证金、项目资金贷款担保、垫资、带资以及创优夺杯承诺等,根据收款期及应收款额度进行收益成本对比权衡,慎重决定是否参与投标。最大限度的利用法规和合同条款降低财务风险。

2、合同订立阶段,重点关注结算支付条款及责任界定条款

中标后,合同谈判是重点。一是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工程完工决算和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及索赔等主要条款一定要明确支付时间、计算方法、相关的支付条件;二是一定要界定好违约应承担的法律和合同责任,使企业明确面临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并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设定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同时,在选择确定分包单位时,应根据总包合同的相应条件,向分包单位收取相应比例的工程保证金以及提出垫资施工的要求,分解资金压力,转移财务风险。

3、合同履约阶段,按照合同条款保障企业结算资金及时到位

合同签订后,要组织管理及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合同的责权利条款,确保全方位履行合同。施工过程,按照合同条款及时向发包方申请办理中期支付事宜,争取资金加速回笼。

4、工程决算阶段,及时完善决算资料并督促资金回笼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高度重视涉及工程结算方面的设计变更、项目增减变化、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方面的书面资料。对于工程已完成但未办理结算的应收款,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制订具体计划,采取必要手段,一方面按时办理竣工验收和竣工资料备案,另一方面敦促建设方时办理工程结算,为下一步进行资金回收做准备。

5、清欠催讨阶段,加强应收款回收监督,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

组建包含财务、合同、质量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清欠机构,对应收款按照账龄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

对于已办理决算尚未收到的应收款,首先要解决质量维修、工期等问题,使发包方找不到欠款的借口;同时,要采取多种催讨措施。对过期稍短的客户采取不过多打扰,对过期较长的客户频繁的信件催讨,过期很长的客户措辞严厉甚至要与其签订还款协议。对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的款项回收,在工程竣工后,应做好回访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询问工程质量维修情况,避免因质量维修问题成了发包方拒付或缓付保修金的理由。

清欠机构还应根据企业应收款管理目标,建立应收账款台账、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制度,定期编制应收款项明细表,及时分析应收款项管理情况,向企业领导反映应收款项的余额和账龄等信息,提请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企业资产损失。

做好长期、扎实、有效的应收款催讨工作,还必须取得领导的支持,及时请示汇报,及时取得领导层的具体支持和指示;在以上措施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利用法律武器捍卫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冯文进.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会计师,2009,(04).

[2]方明亮.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8,(11).

[3]刘媛媛.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现代商业,2009,(08).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篇8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成因

影响应收账款的内部因素很多,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导致企业应收款紧张的内部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下述几方面:

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额,不仅要在成本、价格上狠下功夫,而且必须适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面向客户采用赊销策略。但是,为了扩销,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导致了只重视账面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

2、管理无章,放任自流。有些企业领导自身不懂财务,对企业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没有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企业却没有进行监控或失去控制。

3、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销售,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4、对账不及时。由于经营过程中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所以,经营过程中债权债务双方就经济往来中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及时与客户对账,有的即使是对了账,也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

二、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研究

应收账款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及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弱点缺陷。要解决问题,除加强社会制约机制外,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也很重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必须注重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具体可以从下述几方面进行:

1、抓好资信调查,进行事前控制。应收账款是由企业的赊销产生的,要有效的控制应收账款必须从其产生的源头即从企业的销售环节抓起。事前控制的关键是应设立一个专门的信用部门(独立于销售部门)对赊销进行管理,目的是防患于未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这些资料是通过销售部门去掌握客户的资料、客户的其他供应商调查情况、网络数据和其他公开的信息,信息管理部门从获取的资料中重点了解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经济效益、以往信誉、管理水平等,通过这些信息建立客户信用等极档案,采用“5c”评估法、信用评估等方法对已获去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决定是否给予赊销。赊销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一般每年一次,用客户的信誉差别来合理确定赊销产品品种、赊销期限、赊销金额等。赊销业务一经确定,经有审批资格的经办人审批后才能生效,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赊销审批制度,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都明确到相关责任人,不同级别的人员给予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经办人员只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范围须报上级领导审批,金额特别巨大的须报企业最高领导批准,不要越权审批,以免给企业造成坏账损失。同时各经办人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要保证回款率,企业可将货款回笼作为考核销售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2、好做会计核算和监控,加强事中控制。企业财务部门应为赊销客户建立核算应收账款明细表,对赊销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主管领导及销售部门,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的依据。财务部门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此项工作。对账过程中发现差错应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呆账、坏账。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对坏账缺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按期按比例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金,对无法收回的坏账进行核销。

3、采用合理的清对和催收办法,做好事后控制。企业在应收账款拖欠发生后,业务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按期收回款项。企业可建立以营销业务人员为主,财务监察人员为辅的催收欠款责任中心,将收回远期老款和控制坏账作为考核的业绩;对远期、近期应收账款清理回收缓慢的客户,限制发货或拒绝发货,并大力催债;对一些有偿债能力的客户人的有意赖账,不履行偿债义务的行为,采取法律手段,付诸仲裁或诉讼;欠款方确无支付能力的,在了解其抵款药品的价格、质量和销售情况下,采取物资抵款,也可以要求客户开等值的商业承兑汇票,以抵消应收的账款,早日实现欠款回笼;对在经营中由于质量、重量等牵涉到自身因素而被客户拖欠货款的,应主动采取措施,给予折让或其他补偿形式,尽快收回资金。

参考文献:

1、高立法.企业财务诊断与治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上一篇:能力作风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劳务分包的安全管理范文